个人工作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5 17:3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工作现状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工作现状分析报告

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基础;成本

一、引言

现代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渐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项专业化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职能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在现实中,强化财务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系统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实现施工企业目标的需要,施工企业发展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只有通过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施工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对施工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证企业资产的增值,实现最大收益。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

目前各类建筑业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各公司虽然明确了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机构,编制了年度预算,可预算实际执行实际效果难以检验,预算仅为生产经营计划的参照。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2.业务招待费存在失控现象,长期存在大额预提费用

施工企业下属部门较多,地域分散且流动性强,使业务招待费超支现象时有发生。除此以外还存在着建设单位供料结算严重滞后,施工企业靠预提费用平材料成本;分包工程未按规定进行进度结算,靠预提费用平衡分成本;受核算或资金影响职工奖金未能及时作表发放,靠预提费用平衡人工成本等情况。

3.责、权、利失衡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施工企业改制进行的不够彻底,特别是工程项目承包机制和人事任用制度改革的力度不够。个别单位项目负责人素质偏低,弄虚作假。以前大部分单位项目负责人没有把经济效益当成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只是满足产值、进度、安全和质量等指标的考核,从而无法提高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个别项目经理全局观念差,考虑个人利益多,授意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弄虚作假,搞虚盈实亏,达到转移企业资产、粉饰业绩、以获取高额奖金和职务升迁等方面的利益。

4.进帐收入依据不充分,采购决策缺乏透明度

施工企业对在建工程进度结算往往仅以工程进度统计报为依据,由于其他基础资料的缺乏, 特别是建设单位认可资的缺少,使施工企业的月度结算、年度结算不确定因数大从而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认定从根本上受到质疑。另外,容易出现腐败行为,极易造成权钱交易、人情交易、导致利益受损。质量无法保证。未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工作

5.未能实行招标选用和强化管理外部劳务队伍

外部劳务队伍是工程项目施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益。大部分外部队伍选择不规范,所选择的分包队伍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弱、人员素质差、施工设备落后,甚至是无营业执照、无施工资质、无技术力量、无管理经验的个体承包者,根本不具备施工能力。无技术、无资金、无设备的外部队伍进场,再加上对外部队伍的施工管理不规范,致使工程进度上不去、工程质量无保障、安全隐患多,影响项目的正常进展,效益流失严重,损害企业信誉。

6.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信息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标准相差甚远,造成财产不实,家底不清,数据不准,信息无用,给单位内部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另外,财会人员素质差,职业道德水平低。大部分施工单位存在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严,财会人员理财观念落后,工作中有章不遵,习惯于听从领导的吩咐,财会人员对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不进行监督,更有甚者,法制观念淡薄,无视国家财经纪律,截留收入、挤列成本、乱借款、乱集资等时有发生。

三、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策略

1.严格成本费用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加强材料物资管理,降低材料成本。材料费在施工企业成本中比重很高,抓成本管理首先要抓材料管理这一关键环节。一是要把好采购关,坚持分渠道进货,按同等价格比质量, 同等质量比价格的原则,按先近后远的原则进行市场采购,减少材料采购的成本及费用。二是建立科学的内部供料制度和材料的收、发、领、退及清查盘点制度。各施工单位建立小仓库,实行定额用料制度和材料节约奖制度,把控制消耗、杜绝以领代耗作为降低材料成本的重点。物资采购部门按计划采购原材料,大宗材料直接送到施工现场,其它材料分送到各施工工区小仓库,各施工单位凭项目工长签发的领料单领料施工,既减少工区自行购料环节,节约了采保费、人工费,又控制了领料过程中的损失浪费。三是加强现场材料管理。首先根据项目工长签发的领料计划单到现场限额领料,月末清理现场,对已领未用料办理假退料手续,正确计算各项工程用料。对不能入库的大宗材料,实行现场专人管理。其次,对周转材料实行内部租赁办法,各施工单位租用周转材料租金计入成本,改变周转材料只领用不回收的状况。此外,还要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 防止跑、冒、漏、滴等损失浪费现象,现场管理要责任到人,堵塞各种漏洞。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目录、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计提办法、大修管理、购建及使用管理等。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事,就不会混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从而保证企业当期损益的真实和稳定。

3.完善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建立一个权责实现对比制

(1)建立健全债权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权债务管理制度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即严把合同签订关,严格按合同法办事;同时要认真履行合同条款确保合同赋予的权利。财会部门应建立详细的债权债务备查簿,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对长期拖欠的债权,要注意债权的法律时效。再者,建立权责实现对比制。所谓“权责实现对比制”就是把理论上的“收”、“付”与实际上的“收”、付”,理论上的“盈”、“亏”与实际上的“盈”、“亏”,在一张报表上进行对比。如果理论“盈”、“亏”与实 际“盈”、“亏”相符,就说明各项资金到位,财务管理合格;如果理论盈”、“亏”与实际“盈”、“亏”不符,说明有些资金没有到位,财务管理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2)建立“权责实现对比制”

建立“权责实现对比制”可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应收款还没有收到,哪些应付款还没有付足;可以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因为“应收”、“应付”和“已收”、“已付”必须在同一张报表上对比显示,可以发现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另外还可以对企业经理和项目经理进行考核从而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尽快建立,促进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健康发展。

4.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为了减小管理和经营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设定财务预警指标,选择预警指标标准值,分析判断预警度,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报告等措施来预防财务风险。

(1)设定财务预警指标

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点也不一样。根据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偿债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补充,同时重点突出现金流量指标。

(2)选择预警指标标准值

对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现金量预警指标,根据国资委每年度的房屋和土木工程建业主要财务指标的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设定财务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对于其他指标,可以照各企业目标期望值设定预警标准值。

(3)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报告

根据财务预警指标分析,结合企业其他相关部门收集的关信息,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撰写财务预警分析报告,提企业经营管理层为其提供决策依据。

5.财会部门应参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如果财会部门只记账、算账、报账,那么财会部门的财务管理只能是理而不管,财务监督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事后监督只能是“下不为例”。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具有独特的管理方式。一是应以会计工作为中心管理企业的现金流转。在现金流转管理中,通过集中办理企业内、外各项结算业务,实行企业现金流量“一个口进出”,由此实现资金控制。二是以预算管理为轴心实现对企业业务活动、日常管理、资金流动的严格监管。

6.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后续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财务后备人才

定期对公司的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后续教育,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包括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开展年度公司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评比活动,奖励职业道德高的财务人员,另一方面也利于激励其他的财务人员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休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从项目立项、招投标阶段开始即需要财务部门对经济效益予以分析和研究,因此应树立财务管理涉及建筑企业经营活动各时期、各方面的概念。

四、结束语

施工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已经到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时代,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立稳脚,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对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难题,采取相应的财务管理措施,不断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降低资金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文涛: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j ] .决策与信息,2007(11) :62--63.

[2]陈 海: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j ] .财会研究,2008(03) :240.

[3]张恩霞:浅谈现代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j]经济师,2008 (01) .99.

[4]刘会萍 王树平 武 威: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初步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86-89.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师团队 发展 策略

教育功在千秋,学校教育,教师为本。抓住教师团队发展这一关键,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教书育人、保障课改深入高效开展,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条件。促进教师团队化发展,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组织激活每个教师参与。

一、团队发展存在问题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学习,爱岗敬业是教师成长的前提。引导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而团队活动一直是在校长、教科室主任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课题设计、计划的制定、活动安排、成果申报都是由领导具体组织,有许多不足:研究团队庞大,教师在研讨时参与程度低; 内容过少,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只是承担具体的某一项活动,对研究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思考。

二、团队发展目标

1.探索中职学校基层研究团队的组建及组织特点,并将其形成常规制度,激活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提高环节,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多出成果,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在教师团队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申报研究团队。

2.为人人深入参与研究提供了可能。一个团队老青教师结合,面对共同的研究内容:骨干教师以系统的理论指导为主,青年教师以教学实践为主,在这种新老结合的研究团队中,新老教师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强化教师自我发展、团队发展意识。学校建立了由领导班子和团队首席执行教师组成的团队学组,实施学习共同管理的机制。核心组负责督促、指导学习型团队开展学习研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迅速应对,迅速形成解决策略。

4.完善学校各类教师的培养制度,大力培养各学科实施“享受教育”的学科带头人。面向全体及突出骨干,分层要求、目标推进。围绕培养目标,建构教师三级培训框架:每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基本成熟型的教师把个人工作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激励教师积极性。

三、实施策略

1.建立申报制度

为更好地保证团队活动的开展、促进团队文化建设、发挥团队研究的作用、成就团队教师的发展,需要依托合理规范的基层研究团队管理制度。首先形成《学校教师团队发展的现状分析报告》,找到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然后根据校情、师情,制定《学校教师团队发展规划》,教师根据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化发展计划。按新老搭配及教师特长进行统筹安排。自主申报的原则,关注了教师的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这样有助于教师明晰专业发展方向,同时还强化了团体发展目标中个体发展的意义,达成教师与学校共荣辱、同发展的统一认识。

2.创设良好氛围

良好的氛围和高涨的积极性是促进教师团队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师开展科研等,还要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上的表彰与物质上的奖励。要提高认识,顺应潮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多方面资金,加快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软硬件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习的根本在于团队中真正“学习”的发生,其核心概念为改变,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教师、团体的共同发展目标。要不断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使学习渗透到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同时学校应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分配和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中青年骨干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

3.建立团队常规活动制度

稳定的有规律的活动制度是基层研究团队能够持续地有效地开展研究的保证。为此我们理清团队研究的方向,保证研究时间,严格研究过程。确定学期研究方向,制定团队研究计划,把各组的活动安排纳入到学校的安排中,注重落实;在各团队研究计划实施中保证按时按质开展活动。如 “一法多课”同一教学方法研究小组,大家将自己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

4.建立成果汇报制度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文化修养和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内驱力。管理者要注意研究和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调动起积极性、创造性,激发进取向上的精神。团队成果汇报既是对研究成果的整体提升过程,也是展示性评价的过程,促使各研究组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也促进了各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使研究更踏实、更深入。

四、发展成果

1.形成合作、共赢的基层团队研究文化,在合作中改善自身,完善教学流程,使教师以研究的状态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师作为施教的主体,他们中每个人的想法能自由地交流和碰撞,在这当中发现别人更深远的见解,在互相激励的环境下形成团队学习促进个体学习,个体学习推动团队学习的良性循环。

2.在基层研究团队的带动下,成就了一批专业领先,具有高尚师德、较强组织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地在加快,教育教学的方式不断在变化。学习是基本途径,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素质,来服务于教育事业,培育出更高素质的下一代。

3.实施教师团队机制,其根本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形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的良好教育教学状态,形成团结合作教学风格,加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与调节,主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水平,任重而道远。发扬教师团队精神,加强教师间合作,是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刻苦学习新知识,为积极提高全校教师的团队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集集团;出口贸易;集装箱行业;贸易壁垒

1.引言

受2008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萧条之中,致使国际间的贸易额大幅度减少,集装箱海运市场萎靡不振。海运最繁忙的几条线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结果运输价格和集装箱价格都下降很多,国际各班轮公司业绩大幅度滑落,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各班轮公司应该怎样走出低谷?怎么才能保证自己在这次大洗牌中不被淘汰?中集集团作为我国集装箱行业的示范性企业及国际龙头企业,对整个集装箱行业代表性极强。本文主要从中集集团出口方面的不足出发,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中集集团的基本情况及出口现状分析

2.1 中集集团基本情况

(1)中集集团发展历程

中集集团于1980年1月创立于深圳,目前,中集集团总资产541.31亿、净资产162.33亿元,2010年销售额517.68亿元,净利润30.02亿元。在中国以及北美、欧洲、亚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拥有15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超过6.3万人,初步形成跨国公司运营格局。2009年,中集被列为福布斯“全球2000领先企业”第1397位。2010年,《财富》中文版2010中国500强企业中集居128位。

(2)中集集团业务结构简介

中集集团是以生产集装箱起家,到1996年,一跃成为国际集装箱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各种型号集装箱的企业,到目前依然是世界集装箱产销量的领头羊。自2002年进入专用车行业以来,在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业务方面:中集已经逐步具备了能源、化工、食品领域的核心装备制造和集成能力。2010年1月,又成为国家海洋工程产业的重要成员。

2.2 中集集团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集集团作为我国国内规模最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及市场优势为中集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第一,我国丰富的煤等矿产资源优势。中国矿产冶炼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第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国目前的人数约为13.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廉价并且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我国集装箱行业的迅速崛起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三,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贸易额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仅8月份对外贸易额就超过2万个亿,为我国集装箱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国内市场还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企业来中国,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得以提升,可以自然而然的将产品推向国外市场。

3.中集集团在出口中遇到的问题

3.1 贸易保护程度日渐加强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各国经济严重停滞,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民族产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纷纷对进口的商品设置更高标准的质量、环保、技术要求,这样就增加了出口国产品进驻国际市场的难度,另外,这种贸易限制的标准在国际上不统一、形式多种多样,而且这种标准由自己国家单独制定,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由多个国家协商制定,这无疑对经济条件落后、科技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以致命打击。这种日益加强的贸易限制措施同样也加大了中集产品出口的难度。

(1)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加强

技术壁垒往往是一个国家单方面制定的,而且技术指标过高,一些落后国家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达到规定的标准。就目前来看,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都已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而且技术性壁垒条件越来越苛刻,尤其对中国的集装箱产业设限很高。中国的集装箱产业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只有加大投入,才能实现产品顺利出口,这无疑削弱了中国集装箱产品的低成本优势。中集集团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2)新的贸易壁垒―SA8000认证

SA8000认证体系―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这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起来的企业认证体系。在中国,集装箱产业目前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企业的生产条件还达不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要求。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成为制约中国集装箱出口的又一障碍。

3.2 中集集团出口产品成本优势减小

中国又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国,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众多外商来华投资,中国的集装箱产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主要是以价格低廉、规模效益取胜,中集集团的产品也不例外,尽管相对其它产品具有自己的自主品牌,然而最近这几年这一优势正慢慢消失。

(1)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

铁矿石是中集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自从2003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飙升,到2008年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海运价格也逐步上涨,创历史最高纪录。近几年美国宽松性的货币政策引起的全球性通货膨胀,也直接导致了铁矿石价格的进一步上扬。截止到2013年5月,国际铁矿石交易价格已经达到142.28美元。中国制造产品一向以低成本优势取得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然而随着原材料的上涨,这一成本优势会慢慢削弱,进口国转而会选择价格更为低廉的其他国家的产品,这无疑会影响到中集产品的出口。

(2)劳动力价格提升

目前,一方面我国面临“初级劳动力”领域,相对应的,以技师、技工为代表的“中级劳动力”数量却越来越不足(大学本科生以上的“高级劳动力”倒是在增加,但质量并不乐观),这更加加剧了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这势必会造成劳动力价格提升,导致产品成本的进一步提高,从而致使产品的出口报价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压力

据估算,对出口企业来说,如果以美元计价,人民币每升值1%,我国集装箱制造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将会下降2%-6%;人民币升值5%-10%,利润率下降幅度将会达到10%-60%。作为我国重要的集装箱出口企业,中集集团产品的出口也深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表1 我国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月平均汇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3.3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中集集团的产品出口市场也主要集中于美国、中国香港、日本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图1 2010年我国集装箱产品出口主要市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集装箱产业的出口市场地区分布非常集中,这固然可以表明与其他国家相比,在集装箱产品出口上我国占有比较优势,占领了几大重要的国际出口市场,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市场布局也严重影响了出口的持续有效增长,从而使得我国集装箱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对外依赖性,一方面又有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性。而且,由于我国集装箱产品的出口规模巨大,极易引起目标市场保护国的严密监控,而我国的出口行业对于任何一个目标市场的保护主义行为多带来的沉重打击都难以承受。

4.中集集团应对挑战可采取的对策

4.1 针对技术壁垒应采取的策略

技术壁垒会提升产品进驻国际市场的门槛,对企业产品出口、品牌走向国际化会产生最直接、最致命的打击,因此中集一定要积极应对,采取措施减小贸易摩擦对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影响。

(1)完善中集集团的国际标准认证体系,更新技术理念

中国集装箱行业在应对国外技术性壁垒时,不应以消极的态度去对抗贸易伙伴的“技术性要求”而应以积极的态度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含量已达到国际标准,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立法完善中国集装箱行业的国际标准认证体系。

目前世界范围内限制进口商品流入的一种通行的方法是制定各种严格的技术标准,如果某一产业的技术标准达不到国际标准,商品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流通。而我国的很多技术标准还大大低于国际标准。因此,我们要加快集装箱产业国内技术法规标准和措施的国际标准化进程,使更过的产品和纺织企业取得国际质量认证,达到国际标准和出口市场的要求。目前中国的集装箱外贸企业大都还是处于靠规模取得效益的阶段,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集集团当然也要积极配合,早日取得国际质量认证,这样才能成功避过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性壁垒。首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开发研究国际一流的设备,而不能一味的模仿,模仿就意味着永远落后。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新产品创新阶段,技术创新国家会选择新产品大量在国内生产和销售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少量出口到工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此时无进口,只有到了产品标准化阶段,发展中国家才会大量进口,由此可见,中国进口人家的先进设备,也只是人家先进国家将要淘汰的设备,所以,中集集团一定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早日生产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设备,这样才会脱颖而出;其次,为了应对发达国家层出不穷的绿色壁垒,中集应加强对生态环保产品的开发研究。

(2)积极应对SA8000

发达国家设立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虽然阻碍了部分集装箱生产企业产品的出口,但是它毕竟强制性的要求企业切实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加快了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它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中集集团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SA8000带来的挑战。

1)大力改善工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任何一个企业都要靠工人的劳动为其赚其利润,因此一定要为工人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安全的起居住所,对于中集这样的致力于塑造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更应该重视工人,让工人永远忠实于自己的企业,这对企业对个人都是一个双赢的做法:一方面,企业人才流失率低,熟练的工人能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减少企业的技能培训费用;另一方面,工人工作稳定,待遇丰厚,既能带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也能建立他们对公司的归属感,同时也利于工人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积极做好SA8000的认证工作

获得SA8000认证将会提高企业声誉和市场声誉,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世界上获得SA8000认证的企业还是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中集集团一旦获得了SA8000认证,在市场竞争中就占有了优势地位。因此,企业应做好对SA8000的研究工作,并应对照标准的要求做好自己企业的整改工作,争取能够早日通过认证,以便掌握未来国际市场的主导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以不变应万变。

(3)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集集团一直都很注重集装箱技术的提高,并不断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以及高素质人才,这些措施是中集集团能够一直在国际集装箱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原因之一。但是,现实说明这些远远不够。国际上集装箱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及机器一直都掌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及机器始终是被发达国家所垄断的,他们不会轻易的将最先进的机器输出,自然我们国家也就引进不了最新机器。中集集团有限公司虽然一直都在引进先进设备及技术,或者仿造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但以发达国家对其技术的垄断来看,中集所能引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只是别人技术换代后所淘汰出来的,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不会再国际上占得多大优势。因此,只是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是不行的,中集集团必须自己大力投资培养高技术人才,并自己研发创新,发展集装箱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这样才能有可能真正掌握先进的技术,不被别人打压到。另外,还要大力研究和开发生态集装箱的生产技术。在这个呼吁生态环保的世界,以及发达国家针对国际集装箱贸易所设置的绿色壁垒,我国出口的集装箱经常因为技术和生态问题而被拒之门外。中集集团有限公司只有提高了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达到了国际集装箱贸易中的各项技术标准,才能真正在国际集装箱产品贸易中占得一席之位。

4.2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策略

(1)打造企业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的竞争早已不是简单的产品的竞争,国际间的竞争已经多元化,进入了产业链的竞争时代。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哪个企业集团拥有完整的、强有力的产业链,可以说就是占得了发展的先机。全产业链最早是在食品行业兴起,就是以消费的需求为导向,从产业链的源头开始到产品销售结束,全程控制产品质量,确保可追溯产品的安全,使消费者可以放心的享用安全、健康产品。自然地,一条产业链的强度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根据管理学上著名的木桶效应的道理,木桶上最低的那块木板决定着木桶的盛水高度。也就是说,一条产业链的竞争力强度取决于这条链上的每个环节的强度。这与一条铁链的结实程度由每个链环决定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要想提升产业链的强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要把好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加强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建设。只有做到了产业链上的每条链条都无坚不摧,那么,穿在一起的整条链子才会非常强,企业的竞争力也会更上一层。在人民币升值、低成本优势逐渐消逝的当今,中集集团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建设一条够硬的产业链,把好产品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有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赢家。

(2)改变劳动力来源,降低劳动力成本

当前,我国劳动力的价格逐步上涨,致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若想持续使用廉价劳动力,就只能转移劳动力的来源,寻找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价值上升比较明显,而东亚、南美等地区劳动力价值相对要低一些。中集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处于深圳沿海地带,给中集集团的长期发展带来成本压力。解除这压力的办法便是将生产制造厂址设东亚、南美地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分工更加广泛,中集集团可将生产制造环节设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起用其廉价劳动力。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也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输费用,并为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奠定基础。

(3)采取灵活的结汇方式,降低汇率变动风险

据测算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企业的销售利润就会下降2%-6%,所以规避汇率变动风险尤其重要。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中集集团应该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例如可以采取缩短报价有效期限、采用非美元报价、多种金融工作相结合等方式。对于这几种方式,可以按下面的流程进行具体操作:一在签署的出口贸易合同中加注类似“若遇汇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合同双方再行商议价格或各自承担相应的约定风险”的条款;二结算时采用英镑、欧元等非美元,如果对方坚持要用美元,则对报价的有效期规定不超过三个月,甚至更短,期满后再根据实际汇率对价格进行调整;三利用与汇率有关的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如远期外汇交易、货币期权、汇率期货。

4.3 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中集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的出口市场在欧美、日本、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然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这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实体企业,纷纷竖起了层层贸易壁垒,使得向这些国家的出口难上加难。那么,中集集团可以在巩固原市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出口方向,积极开发新市场。红豆集团可以重点关注那些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市场。当今时代,除了那些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南非、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在当今全球经济萎靡的时刻,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这些发展中国家更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会像发达国家那样设定种种贸易壁垒,其贸易环境更加稳定。这其中有些也是我国战略发展中政策支持的市场,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建成之后,我国与东盟超过90%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待遇,基本上实现了货物贸易的自由化。这样的区域协定给中集集团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中集集团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重点开发东盟市场,增加其出口额和海外市场占有率。

4.4 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一个强大的企业集团必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发达国家,品牌产业创造的价值达到了GDP中的60%。像美国,因为拥有众多全球知名品牌,就可以完全放弃制造业,只需苦心经营品牌,就能创造出不菲的价值。而我国却不容乐观,品牌贡献给GDP的价值还不到20%。因为缺乏品牌优势,中国企业大都选择为名牌企业代工,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中国也因此被形容为血汗工厂。集装箱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世人皆知的国际性名牌,再利用名牌效应开拓、发展市场。中集集团应切实从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专利保护意识着手,研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大力开发自有品牌,集中资本和精力树立品牌,把成本优势与品牌完美结合起来,建立起新的比较优势。

4.5 加强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1)发挥集装箱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规避和应对各种保护措施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应该制定严谨的行业规范,打造一个公平竞争、行之有效的市场平台,为企业塑造一个好的运行环境。近几年由于集装箱企业竞争力加剧,各大企业纷纷降低价格,打价格战,以至于被国外认为中国是倾销商品的行为,这无疑对各个企业都是一种致命打击。因此,行业协会应规范各家企业,对违反行业规定的企业以严厉惩治。

(2)完善各种预警机制,建立应急决策机制

国内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密切跟踪中国的几个主要集装箱贸易伙伴国或地区像欧、美、日的市场动态,调研国外同行企业、政府的政策取向,建立一套使用的预警机制,及时预警信息,避免企业盲目出口而给企业造成损失。另外企业内部也应完善市场决策机制,当市场出现变数时,及时作出对策来应对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将企业因外界条件变化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企业也更容易实现预期的目标。

5.结论

针对当前遇到的问题,中集集团有限公司需要加大研发投入,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满足发达国家对集装箱技术的要求,并使产品具有品牌特色,竞争力得到提高;健全增强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将每一个环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选择海外劳动力价值相对较低的国家或者地区布置生产基地,如东南亚、南美等劳动力密集的地区,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开发新市场,在巩固原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努力拓展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市场,实现产品市场多元化。通过这些措施,中集集团有限公司可大大提升产品在国际集装箱贸易中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出口,提升出口额。我国集装箱企业可参照中集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路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出口策略,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史艳秋.2010年我国集装箱市场出口分析与2011年展望.

[2]华中科技大学MBA.中集集团案例A分析报告.

[3]李坤旺.国际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4]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5.

[5]汪建成,刘晓龙.后发企业如何通过连续并购提升技术能力与加速国际化――基于中集集团的案例研究[J].

[6]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2012,3.

[7]何小锋.深圳中集集团的资产证券化案例剖析.2013,1.

[8]刘海涛.打造核心竞争力:中集集团技术创新之路,2008,7.

[9]董瑾.国际贸易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10]我国集装箱行业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中国行业研究报告,2009.

[11]中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年鉴[M].中国海关出版社,2008.

[12]毕玉江.新形势下我国应对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10):23-44.

[13]张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5(3):17-22.

[14]陈果.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011,4.

[15]Regulation(EC).No2009/567/EC[EB/OL].OJL197,p:70-86.

[16]Michael 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