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救援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05 17:3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速救援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速救援应急预案

篇1

关键词:山区桥梁;安全管理;安全控制;应急预案

1 前言

桥梁建设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差,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等特点,这些都加重了安全管理的难度,限制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相对于平原区的桥梁,受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施工难度更大,现场安全隐患更多。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开始重视安全管理,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对策和措施,但是施工安全事故仍然频繁发生,施工安全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安全问题日益突出[1]。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分析事故致因,从多种致因理论中找出适合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事故分析的理论,对应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工序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及伤害类型,研究得到山区施工中发生几率最大的事故类型。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主要事故类型和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2]。应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到,施工中风险级别较高、发生几率大的事故分别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应用了事故树分析的原理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事故树,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分析识别了引起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风险因素。系统、有序地从施工中涉及的人、物、管理、环境等四个方面,结合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提出安全管理对策,找出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控制的技术方法。

2 相关知识简介

“应急管理”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研究只是近年来的事。但是,学者们对于应急管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较为久远的时间,尽管当时可能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应急管理概念。国内学者陈安教授认为,出于对应急管理的层次性特征的考虑,按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和危害程度来分,风险的表现可以是三种情形干扰情形、危机状态和突发事件。与此相对应的应有三个层次的管理概念,这就是干扰管理、危机管理、应急管理[3]。可以认为,干扰管理是应急管理的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预防危机管理则是应急管理的中级阶段,主要任务是阻止危机发生突发事件是应急管理的高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危机己经发生,进行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名“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最早是化工生产企业为预防、预测和应急处理“关键生产装置事故”、“重点生产部位事故”、“化学泄漏事故”而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目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已从化工行业扩展到其它各行各业,从针对化学事故的对策发展到多种事故和灾害的预防和救援,主要涉及火灾、爆炸、中毒毒物泄漏、工伤事故、自然灾害、刑事案件、恐怖活动等[4-5]。所涉及的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其它有重大危险源的生产企业、公共场所、要害设施等都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事故预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特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

3 重大桥梁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

3.1重大桥梁应急救援预案基本要求和不足

1)重大桥梁应急救援预案基本要求

(1)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在对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时,应事先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中毒、特殊气候影响等。

(2)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及其内容。

(3)准备充分数量的应急救援物资。

(4)定期按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

2)现有重大桥梁应急救援预案不足

首先,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应急指挥职能交叉应急救援力量分散于多个部门,各部门根据自身灾害特点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应急体系,这些应急救援力量在指挥和协调上,基本上仅局限于各自领域没有完全建立相互协调与统一指挥的工作机制;其次,应急管理薄弱,应急反应迟缓;另外,应急装备数量不足和落后,救援能力差;还有,应急法制基础不健全;最后,应急预案操作性差,应急难以有序进行。

3.2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原则

1)落实组织机构,统一指挥,职责明确

预案中应当落实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强调统一指挥,明确施工单位、其他有关单位的组织、分工、配合、协调。施工单位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一般由公司总部、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两级构成。

2)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

结合本单位或本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分析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3)程序简单,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保证在突发事故时,应急救援预案能及时启动,并紧张有序地实施。

3.3应急预案的编制的步骤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涉及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急各方,需要应急各方在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密切配合和相互协调。因此,应急预案的成功编制需要城市各个有关职能部门和团体的积极参与,并达成一致意见,尤其是应寻求与危险直接相关的各方进行合作。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是将城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各类专业技术有效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可有效地保证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而且为应急各方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作与交流机会,有利于统一应急各方的不同观点和意见。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一般应包括应急管理部门,下属区或县的行政负责人,消防、公安、环保、卫生、市政、医院、医疗急救、卫生防疫、邮电、交通和运输管理部门,技术专家,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法律顾问,有关企业,以及上级政府或应急机构代表等。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确定后,必须确定小组领导,明确编制计划,保证整个预案编制工作的组织实施。

2)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和关键过程。危险分析的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需要重点考虑的危险,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3)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结果,应急资源的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己有的应急预案,以最大可能减少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

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

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包括组织内部评审和专家评审,必要时请上级应急机构进行评审。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和批准后,按有关程序进行正式和备案。

5)应急预案的实施

应急预案经批准后,应急预案的实施便成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应急预案的实施包括开展预案的宣传贯彻,进行预案的培训,落实和检查各有关部门的职责、程序和资源准备,组织预案的演练,并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预案,使应急预案有机地融入到城市的公共安全保障工作之中,真正将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6]。

4 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和响应

有了应急预案并不能使个人、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有效地对实际发生的事故做出响应。经验表明,如果应急响应人员不能充分理解每项职责和步骤,在对事故进行应急救援时,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为了执行应急行动预案,施工单位还必须就预案的整个理念、他们在其中的职责以及执行程序进行培训。培训要确保帮助事故应急救援的有关部门和应急人员充分理解预案。具有事故应急预案而不理解和不明白,在事故应急救援中就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应急救援行动是指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即发生火灾、爆炸和坍塌等重大事故时,为及时营救人员、疏散撤离现场、减缓事故后果和控制灾情而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援助行动。

各应急机构应在事故应急的实际工作中,积极运用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应急决策,指挥和控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应急行动,从实践中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检验各应急机构之间协调能力和应急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发现应急救援预案、工作程序、应急资源推备中的缺陷和不足,以便修订、更新相关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工作程序。

应急训练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训练和演习可以看作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或继续。它是通过培训和演练,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得以实施和贯彻。为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训练或演习应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

5 贵州桥梁应急救援预案分析

针对贵州省山区的基本特征,为了防止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在工程项目发生事故状态下,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制定本预案。

根据从事工程的项目特点,所承接的项目主要有机械设备、电气焊、高空作业等工程施工。可发生和重大危险因素的生产安全事故有高处坠落事故、触电事故、坍塌事故、电焊伤害事故、车辆火灾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火灾爆炸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等。

5.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项目经理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工作。成员分别由商务经理、生产经理、项目书记、总工程师、机电经理组成。安监部长是应急救援第一执行人,担任副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

生产经理是坍塌事故应急小组第二负责人,机电经理是触电事故应急小组第二负责人,现场经理是大型脚手架及高处坠落事故、电焊伤害事故、车辆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火灾及爆炸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应急第二负责人,分别负责相应事故救援组织工作的配合工作和事故调查的配合工作。

其中下设主要有:抢险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部、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和事故调查组,各个部门、组协调运行,实施自己智能。

5.2 预防与预警

1)预防高处坠落的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强化管理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2)重点部位项目,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旁站监督制度。

(3)随施工进度,及时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设施,各类竖井安全门栏必须设制警示牌。

(4)各类脚手架及垂直运输设备搭设、安装完毕后,未经验收禁止使用。

(5)安全专业人员,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巡查,发现隐患及时落实解决。

2)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3)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5.3 应急响应

主要包括:大型脚手架及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触电事故应急处置、坍塌事故应急处置、电焊伤害事故应急处置、车辆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重大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火灾、爆炸事故事故应急处置和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置。

5.4 应急物资及装备

救护人员的装备头盔、防护服、防护靴、防护手套、安全带、呼吸保护器具等灭火剂水、泡沫、、卤代烷、干粉、惰性气体等灭火器干粉、泡沫、、气体灭火器等简易灭火工具扫帚、铁锹、水桶、脸盆、沙箱、石棉被、湿布、干粉袋等消防救护器材救生网、救生梯、救生袋、救生垫、救生滑杆、缓降器等自动苏生器适用于抢救因中毒窒息、胸外伤、溺水、触电等原因造成的呼吸抑制或窒息处于假死状态的伤员。通讯器材固定电话一个,移动电话原则上每个管理人员一人一个,对讲机若干。

5.5 预案管理

1)培训

根据受训人员和工作岗位的不同,选择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如何正确处理各种事故自救与互救能力各种救援器材和工具使用知识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工作岗位存在哪些危险隐患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

2)演练

项目部按照假设的事故情景,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实际演练,将演练方案及经过记录在案。

5.6 预案修订与完善

1)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以及对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预案应进行及时更新,必要时重新编写。

2)对危险源和新增装置、人员变化进行定期检查,对预案及时更新。

3)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水平,对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6 结束语

本文重点介绍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方法,对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应急预案的管理要求、山区桥梁施工现有应急救援工作及应急预案的不足进行阐述,详细说明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建立过程,应急救援工作的实施与响应工作的进行流程,并对山区桥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举例。

参考文献:

[1]宋晓东.山区桥梁的抗震概念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1)

[2]杨沪湘.高烈度地震山区桥梁抗震设计研究[J].公路,2009,""(8)

[3]王航.山区桥梁基础的设计与研究[J].中外公路,2008,28(6)

[4]田炜.西部山区桥梁深水基础钻孔平台施工[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

篇2

一、云南省高等级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预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少对不熟悉云南省道路条件的外省籍车辆驾驶员的安全预警。资料显示,在G85渝昆高速K544至K564共20公里连续下坡路段上,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4起,其中:本省车辆116起,占总数的44%;外省车辆148起,占总数的56%。由于云南省境内高等级公路多长下坡路段,很多外省籍驾驶员,特别是平原地区驾驶员对高原丘陵地区高等级公路的车辆安全驾驶没有提起足够的警觉,也没有安装高原地区大、中型车辆普遍装有的刹车淋水装置等相应设施。因此,容易导致刹车失效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如:2013年2月15日,广东籍驾驶员张某某驾驶粤A90530号大型普通客车,经广昆高速公路线往广东省深圳市方向行驶,行至广昆高速公路G80下行线K947+800米处时,车辆先与道路中央金属防护栏相刮擦后,车辆右侧中后部与水泥隔离墩相撞,造成乘车人6人死亡,7人受伤,车辆及道路设施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事故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张某某在长下坡路段行驶时,车辆行驶时速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所致。2.对危险路段的预警信息不够明显。虽然云南省高等级公路相对于其他道路而言,交通设施较为齐全完善,但普遍存在危险路段的预警信息不够明显的问题。危险路段往往只设立了不分春夏秋冬都有的“易滑”、“事故多发路段”、“连续下坡××公里”等固定标志,不易引起驾驶人的足够注意。而诸如“连续下坡××公里”等标志也多无建议性速度提醒,导致驾驶人往往是凭感觉和经验控制车速,一旦判断失误,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另外,对于一些在高等级公路上临时发生的车辆缓行和停车排队等情况,由于缺少足够的预警,极易使驾驶人错过最佳操作时机而引发交通事故。例如:2013年2月3日,蒋某某驾驶云A0193F号“五十铃”牌轻型普通货车,沿嵩待高速公路由昆明向东川方向行驶至K46+900M下坡路段时,遇前方交通拥堵车辆缓慢通行,多车停于车道内等候。蒋某某见前方情况后减速避让不及,车辆左侧碰擦道路中心金属护栏后,车头前部又碰撞停于前方同车道内雷某所驾微型普通客车尾部,致微型普通客车前部与同向停放的“解放”牌重型半挂牵引车尾部相碰撞,造成微型普通客车驾乘人员9人现场死亡,3车不同程度损坏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驾驶人蒋某某事前对前方路段交通情况不明,以致临近才采取措施处置不当所致。3.对不良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的预警不到位。据云南省交警总队高支队对近5年来(2010—2014年)辖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显示,突然遇到天气较大变化时,驾驶人由于一时难以适应而采取应急操作措施不当,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较高。特别是当大雾弥漫时,由于高等级公路车速快,交通量大,异常低的能见度极易引发多车连环追尾的一系列灾难通事故。例如:2005年11月5日凌晨,昆楚高速公路因大雾发生9车连环相撞的交通事故,导致1人当场死亡,19人不同程度受伤。根据公安部《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程序规定》,当恶劣天气发生时,交管部门要迅速上报路况信息,包括雾、雨、雪、冰等恶劣天气的区域范围及变化趋势等,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交通。由于云南省气候兼有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全省垂直方向上1公里的气温变化,相当于全国水平方向上1400~2500公里的变化。气温变化剧烈导致路面分段结冰、湿滑、山区道路多雾且来去迅速。使交管部门很难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出预警。同时,云南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在现有警力、监控条件下,地质灾害的多发导致存在预警盲区。

(二)在事发应对、事中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措施。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规范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将高速公路救援列为有偿服务,而不是公共服务范畴,应急救援主要靠社会力量,因此出现应急救援的装备层次低、性能差、数量不足等,不能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多数情况下,只有在高等级公路发生突发事件时,才由辖区交警大队根据报警情况,临时抽调民警并协调其他部门进行救援。由于应急救援涉及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卫生、安全监管、气象等部门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医疗急救、抢险救援等单位之间缺乏配合,工作效率低。此外,在抢救伤员中,由于先期到达现场人员缺乏有效的救护设备与技能,只能等待医护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救治,由于云南省高等级公路普遍离医院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事故中的受伤者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有关资料表明,交通事故中的伤者能在事故发生后的三十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就有机会存活。2.处置预案较难发挥作用。目前,云南省高等级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多由各辖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定,一般在具体预案中对各相关部门在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和相互配合协调关系等均有明确规定。由于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在人员和设施调集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种种原因,预案内容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加之平时对应急预案的定期演练、培训要求没有落实到位①,因此导致处置预案较难发挥作用。

(三)在善后恢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完成善后恢复所必需的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持受限于云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省高等级公路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事故造成道路设施、交通设施和路面损坏后,往往得不到及时修复。路面破损及交通设施的缺损,势必为后期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安全隐患。而由于人力物力有限,延长了善后恢复时间,也就增加了因交通堵塞造成的损失及二次连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云南省高等级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应急管理对策

(一)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加强事故预警工作1.加强对外籍重点车辆驾驶员重特大事故的预警工作。针对外籍车辆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的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并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处置,减少损失。如:云南省交警总队建立了“云南省重点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在高等级公路省际入口处,设置重点车辆管理点,在外籍重点车辆上安装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实时监控其行驶线路、速度及停放等,通过对其违法行驶行为的及时报警纠正来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此系统在高等级公路省际出口处拆除并可重复使用,以减少使用成本。2.加强对危险路段的预警工作。云南省高速公路多为混合等级,如:嵩待高速公路,里程数为120.3公里,除嵩明至寻甸功山56.63公里是路宽24.5米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外,功山至会泽待补64公里路段都是二级公路。仅在57公里至78公里这段长21公里,无中心隔离设施的长坡道路上,就已发生多起货车失控坠崖和由于强超抢会而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为了减少货车长时间下坡,导致制动失效情况的发生,交警嵩功大队专门在白泥井2号隧道外(长下坡起始点)加派警力,增设值勤点,发放事故多发路段警示卡,强制要求车辆检查淋水装置,并提供加水便民服务。同时,通过增设交通预警设施。如:在“连续下坡XX公里”的标志下,增加“建议车速”辅助标志;在从有隔离带道路变为无隔离带道路处,增设“双向通行”标志;在道路中心线处设立假警察、埋设突起物、道钉等,以引起驾驶人足够的警觉,防止交通事故发生。3.加强对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的预警工作。针对云南省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应该在浓雾易发处、地质灾害多发处等特殊地点加装监控设备、声光报警装置和可变交通标志。实时调整交通标志显示内容或发出报警提醒驾驶人,必要时可及时赶赴现场组织疏导交通,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二)建立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当高等级公路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时,专家组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可提供现场的调查与管理方案;应急救援技术方案与装备;救援线路;交通的分流诱导与控制管理方案;关联区域道路网的紧急管理方案;事故处置完毕后的清障方案等决策建议。

(三)重视预案编制工作,落实预案演练与培训1.重视预案编制工作,使预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据了解,目前云南省各级政府或相关部门都按照规定编制有《道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高速公路应急预案》等,但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预案内容多流于形式,多为条框性、指导性意见,缺少细化内容及具体要求,不具有实战操作性,导致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低。因此,在编制专项预案时,应尽可能详实地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细化各相关部门必须提供的人员、装备数量的最低保障值,并将责任追究和奖惩内容纳入其中,达到在救援过程中各个部门紧密配合高效救援的目的。2.要根据相关规定落实预案演练与培训工作。通过预案演练与培训,不仅可以发现预案内容的不完善处并加以改进,而且可以使相关部门人员对各种突况处置流程清楚,确保在发生高等级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时各项工作预案启动有序,有利于规范处置工作,提高处置工作效率。

篇3

为了保证春节期间高速公路的安全、有序、高效。我大队全体路政执法人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一切工作以春运安全为重点,把保障高速公路通行畅通作为首要任务,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采取有效措施,力保春节公路安全畅通。具体措施如下:

1、节前加强对公路、桥梁以及公路附属设施的检查,查看公路设施是否完好、路面有无损坏,桥涵有无易燃物、堆积物等,做好重点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养护部门,消除安全隐患。

2、严格春运值班制度,请销假制度,值班人员必须24小时在岗在位,严禁脱岗漏岗,保障人员到岗到位,做好值班记录。路政执法人员手机24小时开通,保障信息、政令畅通;

3、让清障救援公司上报春节值班表。出现交通事故,保障救援车辆快速到达现场,清理现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4、及时做好与高速交警、养护及收费站的沟通与联系,共享资源、互通信息、相互协作、紧密配合。与交警交换值班表,出现特大交通事故造成路面拥堵时,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与交警协调做好间歇性放车,有效疏导交通,并利用可变情报板信息。

5、工作期间严禁酒后上岗、脱岗,巡查车辆不得私自驶离辖区范围,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保障人员和车辆安全无事故。

6、对制式巡查车辆及执法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节日期间正常使用。

篇4

一、安全作业承诺和措施

1、公司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清障救援工作理念,建立健全清障救援安全操作规范以及安全工作规程,完善内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强化员工安全意识,落实安全防护措施。针对清障救援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制定有关安全预案,预案立足实际,尽可能量化、具体,可操作性强。

2、公司加强对清障救援人员的劳动保障,针对清障救援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安全不利因素,落实安全保障措施,配发劳动保护用品,制定安全作业方案,避免超负荷和疲劳作业,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公司人员作业必须穿明显反光标志服装、防护手套、穿防护鞋,吊装作业下戴安全帽。公司承诺在完成清障施救作业后,清障人员采取必要措施对现场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路面残留物进行处理,确保行车安全。

二、应急救援措施和方案

1、对事故危害情况的初始评估。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应当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趋势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2、封锁事故现场,建立现场工作区域。施救人员作业时,摆放安全标志,到达事故(故障)现场后,设置清障安全作业区域,以避免发生二次事故。撤离人员、抢救伤员,车辆在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后,施救人员协助现场交警将滞留人员撤离危险区和抢救伤员,同时配合相关部门防止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侵害。抢救财产、转运货物,在安全作业区域内对事故当事人财产及事故车辆装载的货物进行抢救和转运,最大限度地减少服务对象的损失。引吊、拖离事故(故障)车辆,待交警和养护人员勘察完事故现场后,清障施救人员应当根据事故或故障车辆现在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拟定清障施救方案,并在交警和养护人员的监督指导下,对车辆进行规范的吊装和牵引操作。

3、清理事故现场。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已经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化学中和等技术措施进行事故后处理,防止危害的继续和环境的污染。

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512.3;x915.5文献标识码:a

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末,我国国家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快捷、高效、方便的高速公路运输需求的激增,使高速公路将进入突发事件的高危期。然

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应有的体系,这也成为了制约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的一个瓶颈,因而必须加快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的体系建设。

一、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与应急救援产业化

(一)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是指高速公路事件突然发生时,高速公路组织动用各种应急救援资源,启动预先准备好的各种软、硬件程序,实施科学的布局和应对,在对自身有威胁的环境中实施救援,减轻事件的破坏作用。对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是高速公路组织有效地、持续地、高效地执行其社会应急救援的本领。高速公路作为施救主体,本身就处在一种对自身有威胁的变化着的环境中,不仅要开展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自我救援,在能力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将会开展高速公路网、网际甚至是路网以外的地区进行紧急援助。这对应急救援资源,特别是公共产品的实时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是关键人员的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美国赔偿协会对能力的界定是:对组织成功起主要作用的职员的可观测和可评价技能、知识、绩效行为和个人素质的组合1。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的高低更多地决定于应急决策指挥和决策者的个人能力水平。在紧急情境下,这些关键人员在关键环节发生的作用,对救援全体产生的影响,都切实地关系到应急救援综合能力的高低。

第三是资源配置的能力。资源理论认为,这一能力是为了达成渴望的结果而组合配置资源的能力。在我国,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对多种资源进行组合配置,这包括社会资源,如高速公路管理局、高速公路公司、交警、路政、公安、消防、医务救护、环卫、民政,等等;包括内部资源,如监控系统、物资储备、救援设施、相关规定,等等。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能力可被定义为执行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活动所需的资源,与部门间和部门内的各种关系的协调,其中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和特殊规划资源。

(二)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含义和特点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是指以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为核心业务,以与之相关的业务形成业务链的高速公路企业群体及其商业化活动。这些业务包括物资保障、技术装备、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交通手段、法律事务等。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就是以满足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需求为目标市场的企业和相关组织整合为一个产业,以产业运营的方式实现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品的供给。其特点为:

一是以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满足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需求为目标;

二是以促进应急救援的专业化、体系化与规模化为途径;

三是以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支撑;

四是以为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提品与服务的各类企业与相关组织作为整合的基础;

五是发挥政府和行业的主导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综合作用。

二、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必要性

(一)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对提供公共产品的时间提出要求

公共产品是“所有那些其供给不是由个人的市场需求而是由集体的政治选择决定的物品,即任何由政府决定免费或以低费用供给其使用者的产品和服务”2。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紧迫性,要求政府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供给多种形态的公共产品3。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没有征兆,因而难以准确把握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以及造成的损害程度。突发事件爆发后,一旦预警系统失灵,为了避免事态急速恶化,必

须在事件发生后进行公共产品的高效率供给,才能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此外,每一种高速公路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每一个级别的突发事件,也都有发生、发展和减缓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4,这就要求公共产品供给要根据突发事件的时间性特点进行适时调整。这就对应急救援资源保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应急救援产业化是突破救援保障瓶颈的一条高效路径。

(二)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保障工作的现状不尽人意

在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保障方面,交通部门做了长期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工作方式和效率上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应急救援产业化提出了更高的客观要求,需要进一步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目前各省(区、市)均成立了省级交通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且各地还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的应急救援抢险队伍,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应急演练,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运力和物资,但队伍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是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对施救资源配置和施救力量缺乏动态调节手段。这使得在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过程中,既不能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现有的系统资源,也不能充分及时地利用社会其他救援资源。

三是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备不足。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应急物资设备的分级分类储备体系,现有物资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不足。例如为满足高速公路重大事故应对处置的需要,科学配备的标准是每200公里高速公路配备2台50-100t的汽车起重机,但是实际配备情况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四是应急信息和通信保障能力不高。与紧急事件处置与救援有关的各个机构部门,由于存在权责交叉的问题,使得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路政、交警、消防、急救和沿线地方政府相关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难度很大。

(三)我国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体系尚未建立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应急救援产业体系,在高速公路体系中,更是如此。虽然2005年,交通运输部制定和了《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地交通部门也相继制定了地方公路交通应急预案,由此初步建立了我国公路应急救援预案体系。但是,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体系中,还缺乏专业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队伍,高速公路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体系尚未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及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能满足应急救援需要,应急信息和通信保障平台与应急管理资金的保障渠道均存在有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三、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可行性

(一)应急救援需求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提出产业化要求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是针对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灾害现象,包括气象灾害、洪水灾害、地震灾害、交通事故、交通病害、人为破坏等引起的应急事件,进行施救、减损、安全评估、事故取证、责任取证、责任界定,建立高危应急平台,险前动态平安保障服务以及救援资金结算和善后处置等方面的工作。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需求,客观上催生了以满足此救援需求为目标的应急救援类的产品、装备、工程、技术、服务的提供者的市场组织。促进该类企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就是促使这些企业群演变为应急救援产业的过程。

(二)灾害救援有国际惯例可循

根据国际惯例,应急救援组织和机构,可受政府部门的委托而进行有偿服务,如在特大的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中,提供局部或某种专项服务,包括通讯联络、事故协查、运载疏导、后援医疗等。一些发达国家除设立政府救援部门负责国家责任内的大规模救援工作外,同时设立按商业规则运作的紧急救援机构,作为政府救援部门的补充。如果将我国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中一部分救助减损工作从政府行为中分离出来,转化为可操作的商业化服务,那么将对紧急救援工作逐步走向市场化,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产业体系,那将会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责任延伸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责任延伸,它将兼顾高速公路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并推动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及其沿途的城市和地区更好地协调发展。现在各地许多不断创新经营与服务理念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已在服务区经营、旅游开发、

物流园区运作、当地特产销售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和特色,作为一个经营性企业,亦可以尝试进入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供应业务领域,开展突发事件紧急救助业务,从而将“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落到实处。

四、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内容框架和阶段建设要求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基本工作之一,就是将这些应用于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活动的所有产品、技术、装备、服务,按照专属类别进行划分。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门运用于应急救援的产品;第二类是既可以用于应急救援也可以用于常态领域的应急救援产品;第三类是为应急救援活动过程提供基础的关联性产品。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建设应以这三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为对象。

此外,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建设,在应急救援活动的事前监测预警、事中处置、事后恢复三个阶段的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不同阶段应急救援产品的需求特点和类别也是不同的,这给具有不同生产特点的相关企业提供了不同的产业发展机会。见表1。

表1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建设的阶段要求

阶段阶段需求目标对产业化建设的要求

事前预警阶段需要对高速公路灾害与突发事件安全进行全面的监测、预防与预警的装备和技术对高速公路应急预警技术进行升级,充分保障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

事中处置阶段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资源的需求最大紧急保障应急救援人力、物资、技术、专用装备、通信设施等

事后恢复阶段需要能够消除事件影响,妥善安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恢复正常秩序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物资、配套服务等

五、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实现路径和策略

国外应急救援产业化的通行做法是,国家主导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平台,相关组织和企业按需将其可产业化的部分进行产业化运营。我国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的产业化,要根据我国国情,在构建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平台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和完善。

第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为核心节点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平台。目前,民政部中国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正在承担着“协调救援资源,促进我国紧急救援体系及相关产业建设” 的重任,并已成立紧急救援产业部专门负责应急救援产业化系列推进工作,但是该机构只是一个事业单位,亟需确定一个具有行政职能的政府机构来主导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的建设。另外,我国一些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已经在尝试开拓应急救援产业业务,并积极寻求产业链的延伸和突破,但是企业个体力量毕竟有限,需要一个平台将单个优势联合起来,这样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才可能发挥出规模化、产业化的优势。

第二,建立以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为中心的应急救援物资管理系统。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发展的物资基础,就是能够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灾害与突发事件时,实现充足的救援物资和装备的供应和分配。这就涉及到这些应急物资的标准化生产、集约化供应、快速化运输、协调化分配等管理问题。遇到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时,有限的应急救援物资应能通过快捷的方式,筹备、组织和运送到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第一线。

第三,建立和健全共享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和平台。应急救援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使得及时而准确地采集应急事件信息成为一个难题。同时,应急救援效率和能力的不确定性,使得应急救援处理和进展信息的实时获得和共享成为应急事件中公众最为敏感和关心的问题。对于高速公路而言,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会引发更大范围内的连锁效应,如连环车祸、道路拥塞和长时间瘫痪等,这导致了对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信息的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只有少数省份的高速公路做到了省内信息联网,要做到省际互联的信息平台还待时日。可见,开发和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是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化成功实现的必要保障。

第四,建立多元化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产业的市场运作机制。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各地可以打破当前单一的专业应急救援设备供应模式和武警、消防等专业队伍的应急救援方式,给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以更大的发展空间。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可以适当拓宽业务范围,成立专业的应急救援公司,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向应急救援物

资、设备与队伍的供应商角色转变,从而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应急救援需求端和应急救援供给端间的“桥梁”作用。这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其一,往往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对应急物资和设备的需求情况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其二,能够随时了解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市场信息,把握应急救援行业和技术的发展动态,能保证较高的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的物资保障和技术水平;其三,专业的公司制运作,企业除了满足本高速公路上的应急救援以外,也可以向社会上其他高速公路或其他服务对象输出专业化的应急救援服务,在不断地学习、培训、演练与积累现场救援经验的过程中,提升救援效率和能力,从而最大化地保证应急救援的需求。可以采取合资、oem、联合培训以及其他合作方式等,以满足专业应急救援公司的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zhou qiwei,stillman,martin j.design of an expert system for emergency response to a chemical spill[j].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1995(6):956968.

[2]史卓顿,奥查德. 公共物品、公共企业和公共选择[m]. 费朝晖,译.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68.

[3]赵军锋, 金太军. 突发事件中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01105.

篇6

关键词:交通应急;地震救援;信息系统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因交通破坏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延迟了救援人员与物资的到达时间,从而间接地增加了人员伤亡。通过这些教训,总结经验,提高交通应急的处置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力提高交通救急的效率,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

1 建立交通应急信息系统

无论是灾情统计。还是决策制定,都离不开确实可靠的基础信息。交通基础信息平台作为交通应急的信息来源和信息通道,是我们开展交通应急的先决条件。

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通过对行业数据资源的数据抽取为指挥决策提供全方位的行业数据支持;预案管理执行子系统根据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的实时行业数据在指挥时对预案进行修正,并对预案的执行进行实时监控;地理信息应用子系统根据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的相关数据以电子地图等直观方式为指挥人员提供现有资源情况的展示,同时根据预案管理执行子系统对预案执行的实时监控数据在地图中直观地展现出目前任务的执行情况;数据及通讯子系统是指挥人员与现场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本子系统,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现场情况,指挥人员以数据或音视频对话等方式下达任务,交流任务执行情况。

当然,就破坏性地震的应急通信而言,利用卫星通信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可靠方式。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当中,由于通信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且无法短时间内恢复,我们采取了卫星IDR传输设备+地面电路的传输方式、卫星移动终端(包括海事卫星终端、全球星终端)、VSAT远端站、卫星应急车等多种方式来保障应急通信。

一项交通应急任务可能涉及到公路、水路、运输、人员、机具设备等等方面,在指挥决策时也就需要对各方面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而目前这些基础数据基本都掌握在相关的业务部门手中,指挥中心在决策时要实现对上述相关数据进行直接分析还需要一个行业基础数据资源整合的建设过程,将行业内各业务数据整合到行业数据整合数据中心,这样指挥中心可以直接掌握行业所有业务数据,在第一时间进行数据分析,作出指挥决策。在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建设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应急指挥决策要得到基础数据支持只能采取如图1中所示的方案,从行业数据资源中通过数据抽取和调用的方式,对相关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要实现这种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指挥中心和业务数据所在部门有专用网络连接;二,业务数据库需向指挥中心开放数据访问权限;三,相关业务系统需向指挥中心提供查询分析模块或接口。

2 加强立法方面的工作

法律保障对应对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事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规范个人、社团和政府部门在非常时期法律赋予的权利、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各国在此方面都做了大量立法工作,如美国的《国家紧急状态法》。俄罗斯的《联邦公民卫生流行病防疫法》,无论是美国、德国、日本等老牌发达国家,还是意大利、澳大利亚等新兴发达国家,其应急法律体系大都已经成型。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作为应急管理的一部分,虽然上述国家也很少为此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但它们都毫无例外地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此有所涉及。内容包括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的预案制定、应急预警与响应、救援行动、事后处置、机构设置与职责、资源调用、各类组织与人员的义务和权利等各个相关方面,正是基于这些法律法规,国外的公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稳定地开展。

我国于1997年通过并于2008年修订的《防震减灾法》里特别提到。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应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备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里关于交通运输保障的要求是“铁道、交通、民航部门组织对被毁坏的铁道、公路、港口、空港和有关设施的抢险抢修,协调运力,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优先运输和灾民的疏散”。对于地震等重夫自然灾害的交通救灾应急,应当制定救急和减灾法案。通过法律手段规定紧急事态和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程序,明确减灾救助的资源,界定相关政府结构的职能,明晰政府、机构和个人的关系。确立资产征用和补偿的范围与方式等重大问题,指导救灾减灾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鉴于交通应急运输在处置重大自然灾害与公共事件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为交通领域编制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对于不同层级的交通应急,各级政府部门的处置规范,对于各个运输领域,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业单位都应制定相应的交通应急颓案。

3 组织体系的建设与保障

交通应急运输在地震或其他重大突发事件救援中的重要性,使得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必须依靠一套广而有效的蛆织机构体系来实现持续、高效地运转。部分发达国家在中央政府设立了专职机构全面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交通应怠工作,如美国在其运输部下设了专职负责交通运输救急的支持委员食(ESF),日本由消防厅主管全国的交通应急急救,而在地方,交通应急机构更为重要,它们是交通应急及运输保障具体事务的管理与协调主体,承担着应急现场的指挥、协调、调度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交通应急组织。但我国也在抓紧制定相关措施。2008年有关专家向交通部提出了在郑州设立国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议,交通部也表态建立一个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交通应急指挥中心非常有必要,该提议提出在交通部统一指挥协调下,“国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以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及高速公路路警联合指挥中心等已有资源为基础,建立救助救援基地,连接周边省份各有关机构、部门,建立国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体系,主要协调和服务河南、河北、安徽、山东、陕西、山西、湖北、湖南八省约21540公里高速公路(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53400公里的40.3%)的应急保通工作。

4 加强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前瞻性设计

根据国内外城市在地震灾害中的财产损失分析。在地震灾害来袭时,城市交通系统的损失会占地震灾害直接财产损失的1/4左右。其中,城市的桥梁、隧道、有轨交通等将受到严重破坏。很难快速修复并在后续救援与疏散工作中及时使用;地面道路系统也将有不同程度破坏和堵塞。只有一部分道路系统可以保存下来,以承担后续的救援和疏散任务;水路交通受损最小,但破坏桥梁会成为水路的障碍。城市在地震灾害中能够保存下来及时用于救援的交通系统与日常交通所依赖的交通系统有很大区别。地铁、快速道路、铁路等这些正常环境下在交通系统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基础设施,在地震灾害后很难作为生命线通道。也就是说,震后城市交通的生命线要依赖平常在交通组织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地面常规交通系统来保障。这就要求在交通规划中考虑这些次要交通设施在震后应急方面的需要,同时要保证高等级交通系统在地震灾害中的损毁不会对这些交通系统的运行造成较大障碍。

因此,交通系统应急规划要吸取国内外城市在重大灾害中交通系统运行与组织的经验教训,科学地进行交通系统应急规划,加强交通系统对各种灾害。特别是地震灾謇袭击的可靠性评估。把灾害中城市交通应急规划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防灾预案的重要内容。保障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城市救援生命线的畅通和疏散需求,有效地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5 宣传与社会动员

由于地震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从事救灾应急运输的相关人员常常会遇到许多在平时的运输生产和管理工作中极少遇见和难以蓣料的问题。应急运输的环节、程序和处置技术也不同于日常运输管理活动,相应的应急运输预案如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如何得到贯彻和落实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平时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强化危机意识,提高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动员机制具有两个方而的优点,一是经常性和社会化,即在全体公民中进行经常性的灾害应对教育和准备;二是机制性,即有一整套覆盖全社会的灾害应对机制,而不是仅依靠临时性政治动员和行政命令。因此,建立广泛、有效的社会动员体系及其机制,充分发挥全社会的救灾力量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

篇7

1.1 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__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分类分级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煤矿、建筑等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治安、刑事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众性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依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__县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严格按照《__省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见附件1)执行,是我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预警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县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适用于我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涉及跨乡镇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乡镇政府处置能力,或需要县政府负责处置的ⅳ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或需要由市政府负责处置的ⅲ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或需要由省政府负责处置的ⅰ级、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1.6 应急预案体系

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县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牵头制定,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制定印发,并报县政府备案。

(4)各乡镇及其基层政权组织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乡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报县政府备案。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6)举办重大节庆、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公众性聚集活动,主办单位按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备案。

各类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

2、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

县政府是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县政府成立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应急委员会”),由县长任主任,副县长和人武部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以及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卫生局、县旅游局、县环保局、县广电局、县安监局、县食药监局、县规划局、县粮食局、县

局、县地震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气象局、县电力局、县电信局、县邮政局、武警中队、高速公路第二支队渊泉大队、高速公路第二支队柳园大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县应急委员会是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领导、议事和协调机构。主要研究部署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指导全县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审定、修订本预案;领导、组织和协调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决定启动和组织实施各专项应急预案;根据需要协商调动辖区驻军、武警部队组成救灾抢险队伍,参与应急工作;向市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

2.2 办事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是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设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县政府总值室,下同),为县应急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分管,承担县政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

2.3 专项指挥机构

县政府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设立33个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各类单一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总指挥,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一、自然灾害类

1.设立县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地震灾害应急工作。县地震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局、县广电局、县粮食局、县安监局、县商务局、县气象局、县电力局、县电信局、县保护处、小宛农场、县人武部、武警中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设立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县国土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局、县旅游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县人武部、武警中队、小宛农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3.设立县抗旱防汛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旱灾、暴雨洪水灾害和重点水库、重点区域、重点河流超标准洪水、特大局地暴雨洪水和大范围人饮缺水应急工作。县水务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双塔水管处、县人武部、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农牧局、县卫生局、县住建局、县广电局、县商务局、县国土局、县供销社、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县电力局、县电信局、公路段、武警中队、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小宛农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4.设立县农业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全县因重大和特大病虫害、冻害等引发的农业灾害应急工作。县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小宛农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5.设立县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暴雨、冰雹、暴雪、沙尘暴、寒潮、霜冻等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县气象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农牧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县电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6.设立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突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工作。县气象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人武部、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国土局、县农牧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县广电局、县粮食局、县旅游局、武警中队、县电力局、县电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7.设立县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森林火灾应急工作。县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人武部、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农牧局、县水务局、县商务局、县卫生局、县保护处、县电信局、县气象局、市森林公安局__县分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8.设立县草原火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草原火灾应急工作。县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保护处、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9.设立县处置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林业重大和特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工作。县林业局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农牧局、县保护处、县工商局、县邮政局、县气象局、县林果中心、小宛农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10.设立县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草原重大和特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工作。县农牧局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保护处、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邮政局、县气象局、小宛农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11.设立县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工作。县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县气象局、县农牧局、县环保局、县卫生局、县国土局、县新农办、县保护处、县电信局、小宛农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事故灾害类

12.设立县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工作。县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局、县旅游局、县安监局、县气象局等有关部

门和单位参加。13.设立县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公路交通事故应急工作。县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农牧局、县卫生局、县旅游局、县安监局、县气象局、高速公路第二支队渊泉大队、高速公路第二支队柳园大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14.设立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矿山(不含煤矿)及工业、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工作。县安监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检察院、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交通局、县农牧局、县商务局、县卫生局、县人社局、县监察局、县总工会、县质监局、县环保局、县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15.设立县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县安监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16.设立县建设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行业等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县住建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17.设立县爆炸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爆炸事故应急工作。县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安监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18.设立县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县环保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气象局、疾控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19.设立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县环保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农牧局、县卫生局、县气象局、疾控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0.设立县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县质监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1.设立县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县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公安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农牧局、县保护处、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工商局、县环保局、县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2.设立县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对社会开放的场所除外)发生的各类重大和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县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人武部、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安监局、县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3.设立县通信网络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通讯、信息、广播电视网络等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县工信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广电局、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牧局、县电信局等有关部门和各电信运营企业参加。

三、公共卫生类

24.设立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以及相关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的应急工作,县卫生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牧局、县商务局、县旅游局、县食药监局、县工商局、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武警中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5.设立鼠疫控制应急指挥部,指挥突发性重大鼠疫疫情控制应急工作。县卫生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委宣传部、县人武部、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农牧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商务局、县食药监局、县旅游局、县环保局、县工商局、火车站、武警中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6.设立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县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县旅游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7. 设立县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食品(食物)在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经营、消费等环节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县卫生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县农牧局、县商务局、县食药监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四、社会安全类

28.设立县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和恐怖袭击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及较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工作。县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武警中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9.设立县重大涉外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涉外事件的应急工作。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委宣传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卫生局、县旅游局、县民宗局、县司法局、县公安局、火车站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30.设立县重大粮食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粮食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县粮食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县农牧局、县工商局、县食药监局、县

物价局、农发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31.设立县重大考试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各类重大和特大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县教育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委宣传部、县保密局、县监察局、县公安局、县电信局及县内各电信运营商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32.设立县突发金融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突发金融事件的应急工作。人行__支行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法院、县检察院、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工信局、县统计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武警中队等有关部门和各金融单位参加。

33.设立县处置大规模应急指挥部,指挥处置大规模应急工作。县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县教育局、县工信局、县民宗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国土局、县局、武警中队、县人武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4 工作机构

县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工作,贯彻落实县政府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决定事项;承担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及时向县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提出建议,指导和协助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2.5 乡镇机构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其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可参照本预案,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2.6 专家组

县应急委员会下设专家组,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建立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直接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运行机制

县政府和各乡镇政府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同时,要会同有关部门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加强城市应急中心建设,建立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加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ⅰ级、ⅱ级、ⅲ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见附件2。

3.1 预测与预警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要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方针。各乡镇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建立预测预警系统,按照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可能造成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及时向社会和公众作出预警。

3.1.1 预测预警系统

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接警中心设在县政府总值班室。县政府总值班室依托各乡镇、各部门值班信息报送机制,对全县较大、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统一接警。各乡镇、各部门也要设立突发公共事件接警处警中心。

3.1.2 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相一致,一般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1.3 预警

当突发公共事件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所在地乡镇政府立即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并向县政府报告情况,县政府向各有关应急工作部门和单位预警;当达到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县政府立即启动县级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报告情况。

各乡镇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准确地向县政府报告ⅳ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和紧急程度,、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企业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针对性强的公告方式。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

ⅳ级及ⅳ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乡镇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立即向县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ⅲ级及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政府要立即向市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3小时,同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和乡镇。ⅰ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遇到特殊情况,县政府在向省、市政府报告的同时,可直接向国务院及其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乡镇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在向县政府报告的同时,可直接向市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对于个别情况特殊,确实难以在发生后2小时内全面、准确报告县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在发生后2小时内先行预报,并说明具体原因。应急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及时汇总核实上报的应急信息,重要信息和情况要及时上报,同时将省、市领导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批示、要求及时传达到有关乡镇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突发公共事件如涉及或影响到我县行政区域以外的地区,应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并协助做好处置工作;如涉及港澳台侨、外籍人员或影响到境外,县政府要及时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征求表态口径和处理意见,及时处理。

3.2.2 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先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县政府报告。

3.2.3 应急响应

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在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乡镇政府要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等级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响应。当突发公共事件达到ⅳ级标准时,所在地乡镇政府立即启动本级相关应急预案,并向县政府报告;当突发公共事件达到ⅲ级标准时,县政府立即启动本级相关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报告。  3.2.4 指挥与协调

需要县政府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县政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和指导,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县政府专项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有关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协调有关乡镇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社会稳定工作;及时向县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事发地乡镇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县政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指导下,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3.2.5 扩大应急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事态严重,难以控制,依靠一般应急处置队伍和社会力量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由县政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向县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报告,由应急委员会主任(县政府县长)紧急命令,当地驻军、武警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赶赴现场,参加抢险救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加大应急技术装备、物资、资金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控制事态发展。实施扩大应急时,由县政府向市政府报告,请求增援,市政府根据具体情况,调动相关力量参加抢险救援。

3.2.6 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指挥部在充分听取专家组意见后提出终止应急工作请示,报县专项突发公共事件指挥部或县应急委员会批准,由现场指挥部宣布终止应急状态,现场应急指挥部机构自行撤销。

3.3 恢复与重建

3.3.1 善后处置

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机构要快速介入,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 调查与评估

ⅰ级、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由省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市政府相关部门、单位会同事发地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省政府提交书面报告。ⅲ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由县政府相关部门、单位会同事发地乡镇,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市政府提交书面报告。各乡镇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年度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并报县政府备案。

3.3.3 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乡镇政府负责。需要县政府援助的,由事发地乡镇政府提出请求,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按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3.4 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要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事件发生的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信息形式主要包括举行新闻会、新闻通报会、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等,通过市上驻瓜和县内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网站信息。

4、应急保障

各乡镇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广播电视及通信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 人力资源

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核与辐射、环境监控、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队伍,铁路事故、民航事故、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队伍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乡镇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以乡镇和社会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的重要作用。

军队、武警、预备役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4.2 财力保障

各乡镇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资金保障,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经费投入机制。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

县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鼓励公众、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

4.3 物资保障

县民政局具体负责县级应急物资储备的综合管理工作,主要是会同县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县级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县商务局及县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县级应急基本生活用品的供应及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储备管理工作。

各乡镇政府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4.4 基本生活保障

县民政等有关部门要会同事发地乡镇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4.5 医疗卫生保障

县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队伍,根据需要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

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4.6 交通运输保障

县交通部门和交警大队、收费站、汽车站、火车站等有关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 治安维护

县公安部门和武警中队要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8 市场秩序维护

县商务、工商、价格、质监、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地市场秩序维护工作。依法打击、查处借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倒卖救灾物资及调拨物资流入市场销售的行为。

4.9 人员防护

各乡镇政府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转移或疏散。

各乡镇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10 通信、广播电视保障

县工信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公用电信网络抗毁能力;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广播电视系统,确保通信、广播电视播出畅通。要明确应急情况下行业内部各自的职责,确保紧急情况下指挥调度机构与实施保障企业协同运作。

4.11 公共设施

各乡镇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12 科技支撑

县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各类科研教学单位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公共安全科技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应急指挥基础信息数据库,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分析决策提供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

5、监督管理

5.1 预案演练

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协同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各乡镇政府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

5.2 宣传和培训

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协调指导全县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材,编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通俗读本。县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科协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组织、人事部门和党校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应急管理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3 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附则

篇8

(河北交通投资集团公司,石家庄 050051)

(Hebei Transportation Investment Group Corporation,Shijiazhuang 050051,China)

摘要: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发展程度标志着国家交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随着我国高速道路的发展与公众需求的持续提升,高速公路营运企业也将面临持续的自我提升与激烈的生存竞争。本文立足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特点和实际,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Abstract: The expressway is the product of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t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expressway is the mark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ransportation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pressway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ublic demand, expressway operating enterprises will face continuous self-improvement and fierce competi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e of expressway opera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expressway in China, and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s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expressway.

关键词 : 高速公路;特点;问题;标准化管理

Key words: expressway;characteristics;problems;standardize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086-02

1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特点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与一般公路管理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主要有:

1.1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包括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两个方面。硬件环境指监控、照明、路桥及其附属设施等;软件环境则指依此形成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手段。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系,也决定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综合水平。

1.2 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是技术密集的现代化管理 一般的公路是以养护为主,而高速公路的管理系统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管理特点,高速公路的管理人员大多是计算机水平高、心理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的管理进一步向高智能倾斜。

1.3 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是向管理客体提供全面服务 高速公路除了具有一般公路开放性和公益性的特点之外,还有着商品性,即向使用者征收通行费。因此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2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以平均每年约5000公里的速度迅速增长,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稳步推进,通行费征收大幅度增长,优质文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高速公路养护、路政及服务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科学养护、科学管理的成效日益显现。随着日平均交通量的快速递增,高速公路的安全感受、畅通效果与舒适体验已经成为广大公众高速出行的首要需求,这对高速公路公司的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尽管高速公路的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法规建设滞后 相关法规在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的规定上过于笼统,不够清晰和具体,缺乏操作性,现存的《公路法》及少量的规章制度难易满足当前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说,正是由于公路立法的不完善,导致了目前一系列不利于收费公路健康发展的因素的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收费公路管理机构编制、经费支出等未建立明确标准,有的监管失控,造成一些收费站点人员超编严重,部门机构臃肿。

2.2 行业管理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收费高速公路基本采取一路一公司的模式建立,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征地费用、人工成本等上涨,高速公路建设经营成本持续攀升,而大部分高速收费标准却未相应调增甚至反而下调(同是资源能量行业的水、电价格却多次调增),直接导致了全国高速公路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普遍亏损。据统计仅有1/3的路段具有盈利能力,大部分的路段在收费期届满后仍有大量贷款未偿还。该情况将给政府或企业、银行系统带来巨额的损失,特别是进入高速公路收费到期的高峰期,累计的还贷违约风险可能导致区内金融系统瘫痪。

2.3 偷逃公路通行费较严重 近年来,不法车辆偷逃公路通行费的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偷逃公路通行费作为严重扰乱公路运营秩序的顽疾,它不仅给各联网收费经营主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干扰了公路正常的营运管理秩序,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经济的规范化格局。

3 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

3.1 深入推进运营体制机制改革 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按照层级清晰、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管理主体,积极探索建立符合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规律、符合高速公路发展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高速公路统一网络运行和层级管理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履行高速公路公共服务职能。

3.2 加强通行费征收 随着高速公路不断建成和相互连通,传统的分割路网、一路一管制的分散性收费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畅通。在各个通行路段推行联网收费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大电子缴费业务推广力度,改进计重收费技术手段,探索实施“绿色通道”查验工作不停车试点工作,从技术上逐步杜绝假冒绿通车辆偷逃通行费行为的发生;建立整治打击偷逃费联动监管长效机制,惩治逃漏通行费行为;加大监控稽查力度,加强网逃漏通行费黑名单车辆管理,维护通行费征收秩序,为车辆通行费征收创造良好的环境。

3.3 加快信息化建设 建立高速公路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汇聚与共享,保障信息共享安全。以平台为依托通过对交通流特性的分析,建立高速公路运行状态评价与预测模型,更加快速地分析与展现高速的运行趋势。一旦出现异常事件,在解决的同时迅速道路状况预警信息,通过网站微博、电话短信、广播电视等多种公众渠道,有效实现通行车辆的交通疏导。实施高速公路智能监控、电子缴费、桥隧安保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对收费车道、广场、隧道监控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数字化,加大机电专项工程的投资力度,对高速公路路网内使用频率高、影响正常收费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新,使机电设施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建立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管理机制,实现与交警、路政、养护等多部门的信息联动共享,拓宽信息沟通传递渠道,更好地服务于高速公路收费和运营管理工作;提升交通服务信息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交通调度指令下达、突发事件报送、投诉救援反馈等流程,及时更新高速公路服务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严密性,全面做好交通信息服务工作;加强高速公路监控、话务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交通信息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针对各类突况,建立事件预案知识库与智能处置预案系统,对常见道路突况进行科学模拟。在发生突况时,根据预案库中的案例进行预案匹配,结合事件的相关属性自动生成相应应急预案。并通过突发事件结束后的复盘总结,不断完善预案流程的评估优化。

3.4 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社会公众出行日益频繁,其对高速公路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工作整体还较为粗放,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要向规范化管理转型,提升服务水平,树立高速公路行业形象,不断满足群众和社会对高速公路日益增长的需要。建立应急救援清障体系,组建应急救援清障队伍,完成应急救援清障基地建设和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建设,逐步完善高速公路的应急救援清障服务网络,提高交通事故、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完善气象预警预报方案、在气象敏感点增设自动气象监测站,开发高速公路个性化气象预警预报、气象实况适时播报系统,提高恶劣气候条件下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延伸服务,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基础保障,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样化服务需求,推进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工作进程,确保高速公路车辆能够安全快速通行。

参考文献:

[1]刘步存主编.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谭诗樵,龙虎.对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思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篇9

【关键词】应急演练;方案;组织;策划

1 项目概况

湖北省麻竹高速宜城至保康段MZTJ-4合同段位于湖北省保康县,是《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战略战略规划》中规划的“七纵五横三环”是骨架公路第一横,也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交通规划的“六大综合运输通道”之横一,麻竹高速公路是横贯湖北省中北部的一条东西向省际通道。本合同段共有18座隧道,单洞总长41945m,占路线全长的45.2%;其中分离式隧道8座、连拱隧道1座、小净距隧道9座。地质条件差,主要为页岩,且IV、V级围岩占85%,安全风险高。为了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故的水平,项目及时制订了《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了多次现场演练,为项目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2 应急演练的作用

应急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突出地体现在:可在事件或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增强公众应对突发重大事件或事故救援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进而减少和降低人员财产损失。

3 应急演练的组织

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

演练前应详细制定方案,在人员、装备、资金、通讯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分解任务,并落实到部门和具体经办人。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这五类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演练过程中都应佩带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

(1)参演人员

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相当于是通常所说的演员(本次演练中的五个专业职能组)。参演人员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

①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

②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

③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

④与其他应急人员协同处理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

(2)控制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控制人员根据演练方案及演练计划的要求,引导参演人员按响应程序行动,并不断给出情况或消息,供参演的指挥人员进行判断、提出对策。其主要任务包括:

①确保规定的演练项目得到充分的演练,以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

②介绍整个演练活动过程情况;

③确保演练的进度。

(3)模拟人员

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的人员,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其主要任务包括:

①扮演、替代正常情况或响应实际紧急事件时应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所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务部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机构或服务部门并不参与此次演练;

②模拟受害或受影响人员。

(4)评价人员

评价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主要任务: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其观察结果。

(5)观摩人员

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

4 峰儿垭隧道防坍塌安全演练组织策划

随着现场施工的全面展开,18座隧道基本转入洞内作业,为检验《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坍塌事故的应急救援水平,全面检阅项目各部门“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一致”能力,计划于2013年11月21日上午10时,在峰儿垭隧道出口举行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4.1 精心策划

项目部由安全部牵头于演练开始前一个月便着手制定峰儿垭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实施方案》、《演练脚本》,同时分解任务,成立以分部经理为组长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下设应急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安全保卫组、技术保障组、综合协调组五个专业职能组,扎实做好筹划准备工作。

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峰儿垭隧道出口右洞正在进行掌子面钻爆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突然发现距掌子面约10米处初支拱顶开裂、变形,并有扩大趋势,安全员马上发出报警信号,通知掌子面作业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同时查看进出洞人员登记表,确定洞内被困人员。与此同时,安全员向现场指挥报告情况。

现场指挥立即启动隧道坍塌应急救援预案,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现场情况,通知各救援小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首先安全保卫组到达现场,立即拉起警戒线,维持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技术保障组到达现场,到洞内查看坍塌情况,确定初步抢险救援方案。

应急救援组在医疗救护组到达事故现场前,按照应急救援原则以及技术组的方案立即组织抢救,并从逃生管道将被困工人救出。

医疗救护组携带急救箱到达事故现场,立即进行简单的医学检查和急救,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综合协调组赶赴现场了解现场救援情况,同时拨120急救中心请求救援,调配救援资源,开展专业救援。

安全保卫组继续做好保护事故现场工作。同时,技术保障组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现场信息搜集,为事故调查、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做准备。

现场指挥清点各职能组人数,确保全部安全归队。最后开展事故调查。

4.2 明确责任,组织有力,切实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为了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清楚观看到坍塌演练过程和效果,项目部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对洞口外场地布置、洞内演练部位、观摩台设置距离等都进行了详细安排,并落实到部门和具体经办人,为演练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项目部多次组织召开演练专题会,使演练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演练脚本及演练实施方案修改了五次,从时间上细化各项目标,从内容上深化各个阶段,细化演练分工,从实战上强化各种环节。在正式演练前进行预演,以增强相互配合和协同作战能力。

5 应急演练取得的成效

本次演练参演人员共50余人,以峰儿垭隧道掌子面局部岩体坍塌,两名作业人员被困受伤为背景,应急救援预案启动、部门协同救援为主线,人工施救、专业施救等手段展开救援。演练历时30分钟,达到了预期效果。

1)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应急演练的意识。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以人为本、科技兴企”为理念,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重要体现。通过演练,让我们看到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演练是十分必要的。演练还教育了广大参建人员,对增强他们对隧道安全工作和应急救援处置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锻炼了隧道救援队伍的能力,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水平。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隧道应急救援队伍的技能熟练程度和专业水平,为隧道坍塌事故实际救援处置提供了经验和方法,为确保建立一支拉得出、打得响、战得胜的优秀应急保障队伍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演练,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任务,并熟悉掌握应急救援处置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效地提高了整体应急救援的反应、指挥和实战能力,增强了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性,以免延误最佳救援时期。

3)完善了隧道应急救援的体系,增强了预案的可操作性。事前预防固然重要,但事后救援也必不可少。演练可以发现问题、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为实现“以人为本,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应急管理机制目标和进一步健全完善隧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和处置程序探索了方法、提供了经验、明确了目标、找到了差距。通过演练和组织观摩,进一步促使各项安全措施、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真正落到实处。

安全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制度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和形势会更加严峻,只有不断的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才能真正起到预防的作用,有效降低损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由于各国经济都严重依赖石油,油田开发从陆地发展到海洋。随之而来的海上溢油事故也越来越频繁,给经济、环境、生态带来严重破坏,对各国环保能力提出严峻挑战。根据美国国家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每年由于油轮事故,流入海里的原油估计高达300000t-400000t。近海油田的开发开采过程中也时有油污事故发生。开阔水域溢油清理的代价是巨大的,如果类似溢油发生在冰区,其处理难度和投入将会更高。

?荩冰区溢油清理技术现状

目前国外热衷于就地焚烧,研制各种化学消油剂、集油剂、吸附剂或是培育噬油菌等来帮助溢油清理,但是,对于高凝点的溢油,各种化学制剂对于凝固后的溢油都无能为力,而机械回收溢油既保护了环境,又回收了资源是最好的结果。从这一点出发,立足于溢油机械回收是渤海冰区发展的回收技术方向,对此也有论述。

在冰区,机械回收技术作业主要受到冰密集度控制。对于小型的撇油器,由于它只能在冰密集度低的条件下作业,并且需要其它设备给予保障,冰的厚度、强度和运动速度均体现在对破冰保障的影响上。有研究表明当冰密集度超过4成,小型撇油器作业就受到影响。当有破冰船作业时,破冰船就可以抵御海冰对撇油器的影响。机械回收溢油首先要求通过合理的围控手段将油膜集中到一定厚度再进行回收。因此机械回收溢油的效果就与整个技术的围控系统、撇取系统和存储系统息息相关,缺一不可。

围控系统:利用自然资源或人工屏障对结冰水面溢油实施围控与回收。对于含碎冰量多的水域,应首先考虑用海洋型充气式围油栏和栅栏式围油栏;在初冰期和融冰期可采用大型快速布防围油栏和小型围油栏以及栅栏式围油栏;对水面以下的溢油,可利用不同网孔的拖网。实施冰区溢油围控要注意正确运用围控策略。

撇取系统:冰区溢油围控或集中起来之后,一般要通过撇取系统将水面上的溢油回收起来或转送到第二层围控地点,然后再分离和处置。适合在冰区作业的撇油器有数种,一些用于回收低粘度的溢油,一些对高粘度的溢油有比较好的回收效果。对于陷入冰层下的油,可在冰面上打孔或开槽,再用泵抽吸冰层下面的溢油。刷式和绳式撇油器在低温和冰区条件下容易冻结,影响回收效果。

储存系统:污油和杂物储存能力不足,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回收作业的进程。海上储存装置一般有油舱、油囊、浮筒和油驳。便携式储存装置可安放在船上或进行拖带。为了连续有效的机械回收,储存设施必须容量足够或有其他容器进行周转。

?荩中海油渤海溢油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

2008年,渤海共发现12起溢油量10t以下的小型油污染事件。其中,海洋油气田较集中的渤海湾有6起,占事故总数的50%。可想而知,这些事故发生在冬季冰期完全是有可能的。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自1982年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溢油应急工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实现了全面的应急管理。其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由5大部分组成,即:溢油信息收集子系统、溢油模拟子系统、环境与资源信息数据库、溢油应急指挥中心、 溢油应急处理子系统。针对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中海油将系统内部响应划分为3个级别。各级应急响应的应急预案职责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又保持有机联系,构成中海油完善的3级应急预案体系。

现场级应急响应:一个作业单元(平台、油矿、终端、工厂等)可利用自己或可调用的资源解决遭遇的突发事件,与之相对应的是作业现场的应急行动预案。属场(厂)内应急预案,该预案以现场设施、活动或场所为具体目标,针对某一重大工业危险源、特大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或拟组织的一项大规模公众集聚活动。要求具体、细致、严密;强调具体的应急救援对象和应急活动的实践性。场(厂)内应急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和具体行动方案组成。

公司级应急响应:所在地区或专业等所属公司组织的救援和控制行动,统一安排人员、设备或其它资源。该级响应需由应急指挥机构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和控制行动,与之相对应的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是区域性、综合性预案及专项预案的结合。其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或某一专业领域的突发事件,侧重组织对现场突发事件的减损、救助、抢险和灾后恢复。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构成。

总部级应急响应:必须启动并利用总公司系统资源的突发事件,相应的总部危机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场外预案。该预案是公司总体、全面的预案。以场外指挥与集中协调为主;侧重在应急响应的组织协调;法律、商务及媒体管理。

为了更好的应对溢油,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简称COES)于2003年1月10日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其主营业务是为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作业者提供溢油应急服务,兼容污油水、垃圾处理、溢油回收设备维护保养、海洋测绘、海洋环境评价等业务。公司设置了溢油应急协调中心;专门负责处理溢油应急事故;并组建了的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溢油应急队伍。

COES在渤海地区拥有塘沽基地、绥中基地、龙口基地,各种国际先进溢油应急设备百余套,并拥有专业溢油应急回收环保船。COES还与国家交通部救助打捞局签订了《应急响应资源共享与支持协议》,根据协议可以使用其船舶、飞机等资源。另外,COES同天津武警五支队签署了《海上溢油应急响应合作协议书》,通过为五支队武警官兵定期举办溢油应急知识及设备操作培训,在发生中、大型溢油事件时,作为后备溢油应急力量,共同抗御溢油污染。COES北方片区以塘沽基地为中心,绥中基地和龙口基地为辅助,共同负责渤海各油田发生的溢油应急反应作业。

渤海进入冬季均有海冰出现,不同冬季和统一冬季不同日期,海冰覆盖的范围不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能够冬季渤海海冰信息。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作为渤海湾海域的石油、天然气勘探的主要作业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善的应急响应系统,体现了中海油赋予天津分公司在应急状态下的现场指挥、协调的主体地位。渤海发生海上溢油事件时,在应急反应过程COES的应急系统纳入到天津分公司的应急系统中,受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和领导,按照应急办公室的指示进行溢油应急设备的调运以及随后相关的溢油应急反应作业。

?荩渤海冰区溢油清理初步试验研究和计划

中海石油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在溢油应急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拥有了多种溢油应急资源,如各种围油栏、撇油器、消油剂喷洒装置、高压清洗机、储油罐等,还建造两艘专业的环保船。但由于我国溢油清理技术起步较晚,在经验和技术方面和国外都有差距。目前公司围绕机械清理溢油中的撇取系统中的基础问题,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开展针对渤海海冰条件和拥有的各种撇油核心部件进行收油能力试验研究。

不同撇油头在有冰条件下的回收能力试验:为评价进口多功能撇油器应对渤海冬季溢油的能力,分别对刷式、盘式、鼓式三种撇油头在无冰和有冰(冰密集度约5成)条件下进行收油速率测试(见图1和图2)。结果发现三种撇油方式的回收速率不仅与撇油头类型有关,同时也取决于是否有冰;在有冰条件下,三种撇油头收油效果都受到影响,其中盘式撇油器受影响最大,无法回收溢油;在有冰条件下加大鼓式撇油头泵速会提高总回收速率,但含水率同时提高;对凝固原油,撇油器无能为力。试验结果对正确评估三种类型的撇油头在有冰和无冰情况下的收油效果和相关单位应具备的清除溢油能力以及今后引进设备提高应急能力将起到借鉴作用。

吸油绳在有冰条件下的回收能力试验:为评价吸油绳在5成密集度结冰环境下的回收能力,模拟低温冰水混合物,将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分别按先加冰后加油,以及先加油后加冰的顺序,分别就5种长度和3种不同运动速度,开展吸油绳回收能力试验。吸油率定义为吸油绳单位重量吸附的原油重量,试验发现轻质原油与重质原油相比,低温环境下收油绳在轻质原油中表现出较好的吸油率和黏附率,而重质原油往往凝结成块状漂浮或悬浮于冰水混合物中,降低了收油绳的吸油效率和黏附率。另外,随移动速度的增加能够提高收油绳的吸油效率,而黏附率并没有差异。这意味着增大收油绳移动速度可能是提高吸油绳回收能力的一种途径。

图2 试验的撇油头和冰块

吸油毡在有冰条件下的回收能力试验:根据初步试验进程,已经安排和策划了国产吸油毡在5成结冰密集度环境和不同水温环境的试验研究。

完成上述试验将形成机械清理渤海冰区溢油撇取系统的基本科学数据。而机械清理溢油还涉及到围控系统和储存系统。因此针对渤海海冰冰情下的溢油清理有许多深入研究的内容。目前的初步研究成果同规模化系统试验研究以及生产作业应用还有相当远的距离,未来将针对3个系统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如在撇取系统中将进行更多类型的撇油器在不同冰密集度下工作效率的研究,各种撇油器收油速率随泵转速的变化曲线,各种撇油器对固体溢油回收效果的研究,溢油乳化对机械回收的影响;对围控系统将重点开展有冰条件下的船舶作业技术,冰对围油栏的作用力和不同冰条件下的作业容许速度等研究;对存储系统研究低温下污油的自动阀门启闭、设备保温、冰油分离等技术。

?荩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