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范文

时间:2023-03-29 11:3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色彩心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色彩心理学

篇1

1、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2、关于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色彩心理学”这个概念也应运而生。虽色彩心理学还没有被心理学家族正式接纳,但是色彩对人类心理存在的影响是客观的,而且这门学问也已经开始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领域,人们可能有着不同的颜色喜好。但是人类共有的生理机制和类似的外部刺激,使得色彩在心理上的作用也是大同小异。这也为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提供了突破口,让我们可以通过颜色看懂他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快餐店给我们的印象一般是座位很多,效率很高,顾客吃完就走,不会停留多长时间。有人喜欢和朋友约在快餐店碰面,其实,快餐店并不适合等人。很多快餐店的装潢,以橘黄色或红色为主,这两种颜色,虽然有使人心情愉悦,兴奋以及增进食欲的作用,但也会使人感觉时间漫长。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等人,会越等越烦躁。

比较适合约会、等人的场所,应该是那些色调偏冷的咖啡馆。咖啡的香味也有使人放松的效果,在这样的环境中等待自己的梦中情人,相信等的再久也不会烦躁。

营造理想会议环境

现代职场中,所有职员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烦恼,那就是长时间的会议。超过两个小时的会议,谁都会觉得烦。然而,开会又是公司必不可少的程序。专家建议,公司的会议室最好以蓝色为基调进行室内装潢,例如:使用蓝色系的窗帘、蓝色的椅子、蓝色的会议记录本・・・・・・看到蓝色的东西,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蓝色还有使人放松的作用。在放松的环境中开会,人也更容易产生有创意的点子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用蓝色装潢会议室,不仅会使漫长的会议变得紧凑,会议内容也会变得更加充实,讨论也更有效率。

此外,如果想让自己的发言受人关注,建议你佩带一条红色的领带。红色有引人注意的作用。不过,如果穿一件红色的衬衫那就适得其反了,红色的面积过大,会分散多方的注意力,使其难以做出决断,因而要特别注意。

色彩是环保的空调

如能熟练掌握暖色与冷色的使用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通过改变颜色来调节人的心理温度,减少空间的使用,从而减少能源保护环境。

夏天,使用白色或浅蓝色的窗帘,会让人感觉室内比较凉爽,如果再配上冷色的室内装潢,就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了。到了冬天,换成暖色的窗帘,用暖色的布做桌布,沙发套也换成暖色的,可以使屋内感觉很温暖,暖色制造暖意比冷色制造凉意的效果更显著。因此,怕冷的人最好将房间装修成暖色。有实验表明,暖色与冷色可以使人对房间的心理温度相差2℃到3℃。

还有一个实例,有些餐厅和工厂的装修为冷色调,结果,到了冬季就会受到顾客或员工的抱怨,而把色调改为暖色之后,这种抱怨就大大减少。由此可见,色彩可以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让房间看起来更宽敞

正确使用前进色和后退色,可以使房间看起来更加宽敞。此时,要特别注意用色的明度,所有明度高的颜色都可以使房间显得很宽敞。

较低的天花板给人压抑的感觉,但是,只要涂上淡蓝色等明度高的冷色,就可以从感觉上拉高天花板。对于比较狭窄的墙壁,可以使用明度高的后退色,使墙壁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后退了,这样不就显得宽阔了吗?此外,对于较深的过道,可以在过道尽头的墙面使用前进色,使这面墙产生凸出感,从而缩短过道的长度。对于卫生间,可以统一使用白色或者米色,这样不仅使人感觉清洁、明快,还能使卫生间看起来宽敞一些,减少压迫感。

使人胃口大开或食欲减退

各种颜色中,有的看了就可以令人胃口大开、食欲大振,红色、橙色和黄色等颜色就有这样的效果。总之,鲜艳的色彩都有增进食欲的效果。水果的红色和橙色、蔬菜的绿色、红烧肉的红色、生鱼片的白色和黄色,配以芥末的绿色、牛肉盖浇饭的黄白搭配等等,让人看了就有垂涎欲滴的感觉。

食欲与颜色的关系也是主观的,这与一个人以前的经验有很大关系。如果以前吃某一种颜色的食物,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也许以后再看到这种颜色的食物时,就会感到反感。以日本人为例,日本人食物的颜色比较广泛,从米饭和面条的白色到黑胡椒和海苔的黑色,真可谓多种多样、五颜六色。因此,可以唤起日本人食欲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可以唤起食欲的颜色,其前提条件,是这种颜色可以让人联想到某种可口的食物。红色和橙色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味的食物,因而是最具开胃效果的颜色,而紫色和黄绿色等,则是最能抑制食欲的颜色。

要想唤起食欲,食物颜色固然重要,但餐厅颜色与照明同样不可忽视,盛食物的器皿颜色尤其重要。在日本,制作餐具器皿被当作一门艺术,一些匠人制作餐具器皿的技术和色彩感都非常出色。盛食物的器皿以白色居多,这是因为白色可以更好地突出食物颜色的缘故。食物中少有的蓝色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因此,在日本,蓝边的白盘子随处可见。此外,黑色餐具在日本料理中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黑色可以和食物的颜色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更加突出食物颜色的缘故,而且日本料理的微妙味道,可以在黑色的衬托下,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催人入眠或使人清醒

蓝色具有催眠作用,可以降低血压,消除紧张感,从而起到镇定作用。建议经常失眠以及睡眠质量不好的朋友多看看蓝色。在卧室中增加蓝色可以促进睡眠,但是,如果蓝色太多的话也不尽然。夏天还好,到了冬天,一屋子的蓝色会让人感觉很冷。此外,蓝色太多还能引起人的孤独感。因此,建议卧室装修以淡蓝色为主,搭配白色和米色为佳。这样的色彩搭配,可以自然而然地消除身体的紧张感,促使人迅速入睡。

除了蓝色外,绿色中也有一部分颜色具有催眠作用。然而,绿色与蓝色的“催眠原理”不同,蓝色可以使人的身体得到放松,而绿色使人从心理上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催眠效果。虽说暖色是令人清醒的颜色,但淡淡的暖色和蓝色一样,也有催人入睡的作用。白炽灯、间接照明等发出的温暖的米黄色灯光都有催眠的作用。

相反,当人头脑不清醒的时候,看一看彩度高的红色,就可以立刻清醒过来。红色是所谓使人清醒的颜色,它可以增强人的紧张感,使血压升高。

最近,日本出现了一种“早晨专用”的罐装咖啡,罐子的外包装就是红色的。这种红色包装的咖啡,可以说是提神佳品。首先,咖啡中的咖啡因就可以刺激大脑,增强大脑的活力;其次,高彩度的红色包装,具有增强紧张感的作用。因此可以说,这种商品具有双重提神效果。

粉色促进返老还童

粉色可以使人的内分泌系统更活跃,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粉色不仅可以使人显得更年轻,还使人心情舒畅、容光焕发。女性经常穿粉色衬衫或者内衣,并用明度较高的粉色装饰房间的话,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据说白色系的房间也可以打造出美女。其实,淡粉色和白色等颜色还可以促使女性活动一下,而适量的运动会让人变得更美。

粉色有使人放松的效果。从精神上而言,粉色可以使激动的情绪稳定下来;从生理上而言,粉色可以使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因此,住在粉色装饰的房间中,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不过,也要注意,过度使用粉色也会适得其反,重要的是掌握平衡。

破解服装传递的信息

篇3

一、色彩心理效应成因

色彩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波引起的,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视觉。人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是所有生物中最敏锐的,也不需要训练或加以理解就能将知觉与情绪整合,产生心理联想效应。

(1)色彩有冷暖效应,比如说,红色、橙色等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觉,称之为暖色;蓝色绿色等给人以清净,凉爽的感觉,称之为冷色。

(2)色彩有轻重效应。我们所看到的不同颜色由于明度不同,给人不同轻重的感受。比如说,同样大小和重量的一个纸箱,涂上黑、深红等颜色就给人厚重的感觉,相反地,涂上白色、浅绿等颜色就让人感到轻巧。

(3)色彩有明和忧郁感,明度高并且鲜艳的色彩如黄色等具有明,深暗而浑浊的色彩如暗紫色等具有忧郁感。

(4)色彩有兴奋感和沉静感,偏红橙等暖色系具有兴奋感,偏蓝绿等冷色系具有沉静感。明度高的色具有兴奋感,明度低的色具有沉静感:在纯度方面,纯度高的色具有兴奋感,纯度低的色具有沉静感。

(5)色彩还会给人带来一系列的联想效应。红色,会让人联想到太阳、辣椒等物品;蓝色,会给人大海、天空的想象;绿色则给人生机的感觉。

所谓色彩的心理效应是指人们在感知色彩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反应,形成某些特定的心理作用。

二、色彩心理学现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各种各样普遍的色彩心理学现象,了解这些现象,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心理,更有效地控制教学。

(1)为什么教室的黑板是墨绿色的?因为首先墨绿色可以降低眼压,有保护视力的作用,其次可以墨绿色可以减轻书本与黑板和黑板与白色粉笔的视觉差异。

(2)为什么教室的桌椅多是淡黄色的?而不选择其他颜色?因为色彩对学生的心率是有影响的。有研究表明,在不同在淡蓝色房间里,受试者脉搏减慢,同时,淡蓝色可降低高烧病人的体温;在红色房间里的受试者脉搏加快,血压、呼吸等也发生变化;狂躁病人在粉红色房里,能很快心平气和到安睡,只有在黄色房间里人的脉搏正常。因此,教室的桌椅使用淡黄色能够使学生达到心平气和的效果,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为什么教室的墙壁是白色的而非淡黄色呢?虽然说淡黄色具有稳定心率的作用,但是,大面积的使用淡黄色会使教室显得不开阔并且教室整体颜色单一的话,长时间呆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让人觉得沉闷。

(4)在对小学生的几何图形认识课中,如果采用色彩鲜艳的卡纸做成各种图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丰富的色彩形象生动,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单调的黑白的课本教学中吸引出来,加深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三、如何将色彩心理学应用于教学

色彩能在某些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很好地作用于人的心理,因此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教师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并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

(1)借助色彩心理学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比如说,红色系性格的学生,一般目标明确,学习主动,竞争力强,但易产生挫败感。黄色系性格的学生就比较倾向于按部就班,学习细致,容易满足,但是的学习主动性不够。绿色系性格的学生善于交流,懂得利用询问和请教的方式弥补不足。蓝色系性格的学生在学习上注重自我兴趣,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学科学习得很好,其他的学科则动力明显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并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性格的孩子。

(2)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多使用一些色彩鲜明的辅助教学工具。比如说,一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丰富色彩的卡纸;彩色的绘图板书等等。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还应该学会通过了解色彩的心理作用,然后结合所要讲述的课程内容来选择教学时的着装,以此来配合学生的心理,引起共鸣。

总之,如果说学生是我们的客户,教师作为销售人员,课程是产品,销售人员只有把握好客户的心理需求,才能够让客户更高效地接受自己的产品。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够运用色彩心理学作为辅助的手段,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更为成功。

参考文献:

[1]芦淼.不一样的色彩心理学[J].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0

[2]王书万.色彩语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

[3]黄今声.色彩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范文东.色彩搭配原理与设计[J].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5]朱介英.色彩学[J].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6]朴英秀.色彩与世界[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7]王颜芳.颜色的心理效应[M].河南,1999/08

[8]钟蜀行.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

篇4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船舶内装、室内设计

船舶内装不同于一般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作活动,创作者可以凭自己的意志任意为之;而船舶内装设计是在船体结构、机电布局所赋予的特定空间环境中,以充分满足船员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为目标。由于航海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船员生活由大海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船舱这个特殊的人造环境所组成的特殊环境之中。天天“碧水共长天一色”的日子,使得船员的心理素质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造就了船员具有独特的心理特性,因此色彩环境对船员来说尤为重要。色彩在船舶内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从而对船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

1.色彩心理学概述:

色彩是设计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组成因素,它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从而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因此在船舶内装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主要应该满足其功能后精神要求,其目的在于使船员在船舶舱室环境中感到舒适。

2.船舶色彩的功能

2.1.表现船舶的性格

色彩是象征性的形式媒介,它并无理论上的绝对性和必要性,必须依据情感、观念、思维等概念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等实际因素,并结合时代特征、地域环境、民族风俗等综合条件,才能在性格的表现上突出正面、积极的效果。

2.2.营造氛围

动态的环境采用积极的色彩,如暖色、高明度、高彩度。

静态的环境采用消极的色彩,如冷色、低明度、低彩度。

2.3.调节舱室空间

色彩本身有引起人视力错觉的作用。比如在较小的舱室,墙面、天花板宜采用后退性色彩中较轻的上浮色;地板采用较重的下沉色;家具采用收缩性色彩或单纯统一的色彩。

2.4.调节舱室的采光

通过调节色彩的明度,改变光线的反射率来调节舱室的采光效果,是色彩设计的常用手法。由于舱室门窗开口有大小之分,其朝向有内外之分,故各舱室光线的射入量、射入方向就不同。可通过调节色彩反光率来调节对视觉和心理的刺激。采光充足的舱室宜采用明度中性色或冷色,而采光不足的舱室宜采用暖色转为明快。

2.5.调节舱室温度

寒冷水域:以暖色为主,明度偏低,纯度应偏高。

温暖水域:以冷色为主,明度偏高,纯度应偏低。

3.内装色彩的特点

3.1.工作舱室:包括E/R、WHEELHOUSE两大区域

3.1.1.E/R:温度高、噪音大、采光差,绿色、黄绿色和蓝绿色为主,对改善工人的劳动心理有一定效果。主机的色彩考虑到避免强光,应比舱壁明度低一些。机舱棚多用白色,地面色相应与壁保持调和,不宜过亮或过暗,过亮的话会反光,使人产生不安全感,过暗的话,阻碍光束发散,从而降低了舱内照明。

3.1.2.WHEELHOUSE:色彩主要矛盾为工作心理不适和视觉疲劳影响。驾驶人员因瞭望,其目光常在室内外进行高频率的交换,视觉受到外界光、色变化的干扰,使眼睛对色彩的分辨力大为降低,会对控制仪表造成误读、误判、误操作。W/H是全船的大脑,壁板应体现大脑丰富、成熟等内涵深刻的特征,并保持一定的激情,故可采用柔和的黄绿调复色。天花板色相与壁板协调,提高明度,但纯度不宜过高。地面色彩低于墙壁一个明度,色相与之调和。海图室采用暖色。

3.2.生活舱室:是以人为中心的空间,色彩设计应表达的功能,是创造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调节人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营造开阔、轻松、宜人、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压抑感。这类舱室的壁面以明调浅色为多,如白色、浅黄、浅绿、浅蓝或蟹青、淡紫色。地面常用绿、蓝、紫、赭等较深色制成的塑料地毡,1、2等高级舱室内常用深色的地毯。天花板考虑到光线的反射,常用白色、浅灰色或浅黄色,以扩大视觉空间,消除压抑的感觉。舱室中的家具、布艺品色彩应特别注意与整个舱室的色彩协调,如沙发面料的色彩应区别于地面,可以在深绿的地板上配衬奶黄色的沙发,在浅绿色的墙面衬托下,不宜采用大红窗帘,而改用橄榄绿的窗帘。这样,其舱内的整体视觉效果显得相当宜人舒适。

3.2.公共舱室:

3.2.1.娱乐厅:需要轻松愉快,热闹活跃的环境,故采用偏浅的暖色,如明度、纯度中等的肉红、淡铁锈红,并配以引人注目的可变灯光,显现出动感和一定的刺激性。

3.2.2.休息室:宁静、雅致、舒适,可选用浅蓝、浅绿、浅黄等浅调。

3.2.3.进厅:华丽、轻松、热情、有序,可采用以明亮的中性或偏冷色系为主调,如:白、淡蓝、浅绿。

3.2.4.餐厅:可选用绿色和白色作为主调,以表达出清爽、新鲜、美观、愉快的气氛,有助于增进人是食欲。

3.2.5.通道:高明度的淡青色,并加强灯光的亮度,以扩大视觉空间,减少低狭感,有利于加快人员流动、畅通。

4.结束语

船舶的色彩设计应充分利用色彩的功能,使色彩对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产生良好的影响,给整个生产活动带来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得出如下结论:

4.1.由于时间、空间、情感上的特殊性,船员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现象。

4.2.船员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就会影响正常的远洋生产活动和船员的生活。

4.3.基于色彩的心理效应,在船舶舱室中进行合理的色彩设计,能够达到调整船员心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幼儿服饰色彩身心发展影响一、幼儿服饰色彩的重要性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0到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如在这个年龄阶段,幼儿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感觉,将对开发幼儿智力和促进身心健康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哲学家洛克和法国哲学家卢梭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所以,关乎幼儿成长的衣饮问题将是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幼儿研究者认为,孩子们在其成长的期间,父母应该让幼儿感受到服饰的美丽的色彩和图案给他们幼小心灵带来的慰籍和快乐,以便让他们通过各种活动使自己得到正常的发展。本文仅仅从幼少服饰色彩视角出发分析服饰色彩对幼儿身心的影响。服饰的色彩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协调搭配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性格及气质等。所以在幼儿服饰搭配上,要符合幼儿活泼可爱的天性及幼儿的生长发育等特征,还要站在幼儿的审美角度,站在他们立场上去考虑色彩搭配,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对色彩的感受

当前,幼儿的心智和情感研究非常热门,许多儿童学家对图案色彩对儿童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最具代表的是丁秀玲,在她的关于色彩对儿童的影响一文中,她曾系统地产生了幼儿对色彩的视觉效果、情感效果、象征效果所产生的反应以及这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她的研究还谈到了,幼儿在色彩的感受上表现为,与幼儿其他的感官相比较,幼儿在色彩视觉的感应上表现最为突出。其具体表现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幼儿对色彩的冷暖色性有一定的识别力。其认知比例分别为:60%的四岁儿童;68%的五岁儿童和76%的六岁儿童能感受到色彩的冷暖。我们不难发现儿童的感官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加强。第二,在整个学前阶段,即幼儿园阶段,3~6岁的儿童都普遍表现为更喜欢暖色的服饰。在日常的幼儿教学中,笔者发现幼儿喜欢用轻重来描述物体的颜色,而却大多数幼儿能够用直接的言语说出色彩的轻重感觉,即物体的冷色或暖色。第三,在对服饰色彩的原则上,幼儿对服饰色彩的感官有明显的不同喜好,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的喜好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对3~6岁幼儿的色彩实验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幼儿偏好于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的服饰。

三、从色彩看幼儿性格

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笔者在某省级幼儿园做了一个关于服饰色彩和幼儿性格的调查,发现色彩和幼儿性格有关联性。从问卷调查反映出了幼儿的以下特点。第一,在3~6岁的女孩中,喜爱粉红的女孩一般对父母关系特别依赖。这些孩子性格表现为较为温顺和软弱,在遇到选择或问题的时候,期待父母帮她们做出选择或者帮助处理问题,将父母视作“挡箭牌”。一旦父母拒绝帮助,她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在幼儿教育中,笔者就曾经遇到一个此类性格的孩子。幼儿园中班的静静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朋友,中班的小朋友几乎都会分左右了,只有静静总是分辨不清楚左右。所以每次午睡起床穿鞋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自己把鞋子穿好了,可是静静总是等着老师来告诉她左右,确定了,才开始穿。第二,对于绿色和蓝色有偏好的孩子,通常表现为避免竞争和打斗。尤甚喜爱绿色的孩子,通常表现为性格开朗,为人随和,具有包容宽心,能够谦让别的小朋友。第三,对于橙色和紫色有偏爱的孩子,通常表现为脾气急躁,情绪容易波动。同时偏爱橙色的孩子也表现为更乐观,通常在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我安慰,调整心情。但是,偏爱橙色系的孩子在遇到潜在危险或者可能被攻击时,会表现为主动提前出击。

四、结论

通过观察和调研分析,笔者发现幼儿服饰色彩,会对幼儿直观的感觉产生影响,更会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性格形成与气质有很大影响。笔者同时发现色彩明亮的童装往往凝聚着一份甜美的情感,能够让孩子们从身上的服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对未来的憧憬,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幼儿工作者,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要加强幼儿审美的培养。

参考文献:

[1]George S,Morrison.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刘范.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下册)[M].北京:团结出版社,1989.

[3]徐雯.服饰图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4]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邓美珍.论服饰图案对学前儿童心智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26-127.

篇6

儿童时期是人生理、心理发展的起步阶段,是十分关键的。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还无法用语言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被忽略,让孩子总是处于沉闷和低落情绪中,会很难获得积极的心态,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学前期是孩子性格的成长期,一般来说,儿童性格在小学以后基本上是已经定型了,转变会很困难,幼儿时期性格隐藏的缺陷在青春期成长阶段会加倍表现出来,就是青春期类似逆反等心理。一般来说,儿童在幼儿时期很少会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但凡是这种心理的种子被种下,将会一直影响孩子的性格。儿童画是孩子情绪的表现,是大人了解孩子内心变化的一扇窗,可以了解到孩子内心潜在的状态。

学前儿童色彩认知与发展

1.1-3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视觉生理系统发育不完全,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儿童基本上在出生后三周到一个月,自我意识萌芽,开始逐渐脱离自闭期,但是还没有自我独立的意识,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不稳定,也比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依赖意识比较强。

1-3岁的儿童绘画基本上都是一些弯弯扭扭的曲线,巴赫曼认为,当一个孩子转动、摇摆画笔或者画细线的时候,是在诠释自己的经历,此阶段的孩子还无法区分一些相近的色彩,例如蓝色和绿色,但可以区分一些纯度比较高的色彩,认识色彩的次序依次为红色、绿色、黄色、蓝色。

2.4-6岁

4-6岁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求知欲强,渐渐地也会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情感,研究调查发现,这个阶段的儿童最偏好粉色,其次是红色,再是绿色,红色系的色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颜色,女孩子主要偏好于红色系列的色彩,男孩子的色彩偏好相对于女孩子来说稍微比较平均一点。这时候孩子们也逐渐有了性别之分。

学前儿童色彩心理表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研究表明,从12-18岁年龄段出现的心理问题多数与1-12岁年龄段有直接的关系,医院曾调查研究了600多个3-6岁的儿童,其中有30%儿童患有心理问题,而根据医院接诊情况学龄期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比较多,占看病总数的80%。

台湾儿童美术教育家林于铃说:”成人心中不快时,常会用语言倾诉,用文字抒发缓解压力,而孩子,没有用精确的语言文字释放情感的能力,只能用哭闹的方式抗议,如果能掌握绘画,可以用绘画涂鸦的方式转移情绪,缓解焦虑。”在绘画过程中,通过色彩可以反映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及时开始开导,及时的关注孩子的内心情绪,对关注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色彩倾向

据调查研究,学前儿童绘画选择的色彩都比较单一,有很多儿童绘画时会很偏爱某一种颜色,当这种颜色有点过于压抑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及时关注儿童的状态。在绘画时,使用的暖色越多,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心理越健康,反之,冷色使用的越多,说明孩子的情绪比较压抑。

2.反复叠加

孩子在成长时,对情绪的控制没有那么稳定,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情绪焦躁,没有耐心就会用很多颜色反复叠加,对情绪的控制水平低的儿童在绘画时趋向于多种颜色,比如说,在画海洋世界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在画海洋的时候会用同一种或者几个相近的颜色,把它涂成渐变的海洋,有的儿童会采用多种颜色,例如,黄色、红色、翠绿色、蓝色、紫色、黑色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前儿童情绪比较强烈,容易焦躁。

影响儿童绘画色彩的因素

1.自身因素

儿童在选择色彩受到绘画当时的心理情绪或者身体不适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就有可能是自身性格因素,在调查的幼儿园中,曾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喜欢紫色 ,草坪,花朵,树叶等等都喜欢画成紫色,心理学研究表明,喜欢紫色的人创造力和感受力都很优秀,他们崇尚高贵、华丽、浪漫,但感情较为脆弱,大部分缺乏冲劲和勇气,容易沉溺在自恋的状态中,最后调查发现,这位小朋友的母亲很喜欢紫色,家里的布置装修基本偏向于紫色,孩子绘画了很多紫色的东西,表达了对母亲、家庭的依恋,大人要懂得从儿童偏好的色彩中观察他们的内心变化,更要从绘画内容、色调等全方面解读,千万不要凭某一条理论就给孩子下结论。

2.外部因素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除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习惯,孩子也越来越倾向于外界的评价,这些评价极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儿童成长时期,他人是无法代替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影响,据上海未成年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吵架的家庭中的孩子所患的心理问题的比例比离婚家庭子女所患心理问题的比例高出10%左右,很多患有抑郁症、焦躁,性格不自信,人际交往有障碍,严重的会患有精神分裂症,婚姻恐惧等等。

在生活中,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更多的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心,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引导孩子观察生活,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小结

篇7

在美术学习中需要更好的使用颜色,且各种色彩明度、冷暖调、纯度、色相不同都会造成美术作品整体内涵的不同,基于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与色彩有关的知识,掌握运用色彩的技巧,本文就详细提出了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

色彩心理;高校美术教学;应用分析

一、高校美术教学现状

1.高校美术教师色彩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高校美术教师色彩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不仅在教学中缺少创造性的美术知识,同时也缺少对学生色彩创作能力的重视,学生无法深入感受到不同色彩所能为人们呈现出的内容,导致学生最终无法合理使用色彩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在该种美术教学状态下,色彩教学质量受到了不良影响。

2.高校色彩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创作,大部分高校美术教师只为学生讲授了色彩理论知识,在教学上重点讲授了色彩属性以及在绘画过程中如何运用色彩,缺少对色彩全面诠释。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色彩知识,无法实际运用所学习到的色彩知识进行美术创作;三是忽视对学生色彩心理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后期运用色彩进行艺术创作时,无法全面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降低了艺术创作质量,不利于学生后期发展。

二、色彩心理及色彩概述

色彩心理主要是指人们对色彩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由于每一个人成长环境、年龄、所处地域等众多因素都存在着不同,因此不同人在观赏美术作品时,也都产生着不同的色彩心理。笔者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影响色彩心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地域民族因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教育习惯、政治以及经济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该种背景下,对不同区域的人们产生了不同影响,像我国封建社会认为黄色代表着权力,因此以往更喜欢黄色,同时认为红色代表幸福、喜庆,因此我国人民在过节等较为喜庆的日子里,更喜欢使用红色物品;二是个人年龄影响因素,人们处在不同年龄段时,思维方式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色彩心理上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色彩艺术存在的三种形态:一是色彩和谐,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重点应该讲求美术作品整体上的和谐,基于此在选用色彩时,就应该详细考虑色彩色调、色泽等相关问题,保证色彩之间能够更加和谐;二是色彩意象,创作者应该根据不同人员的色彩心理,融合自身的色彩心理,更好的将作品内涵传递给受众,即创作者需要使用色彩创作出整体意象;三是色彩对比关系,通过使用合适的色彩对比关系,能够更加突出创作主体色彩,从而提高作品美感。

三、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引导学生感受观赏色彩带来的心理变化

由于不同学生的色彩心理本身就存在着不同,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色彩心理对自身创作以及对他人鉴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观赏色彩带来的心理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观赏色彩,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色彩的内涵,同时教师也能够更了解到每一位学生对不同色彩的想法,在综合学生各种思想的基础上,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其他人的色彩心理。使学生在日后创作时,能够更深入的考虑到他人想法。为了使该项教学策略能够更加有效,教师就应该积极在课堂中了解学生的想法,通过加强师生互动、积极与学生共享自己的想法,一方面通过与学生共享自己在观赏色彩时出现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到怎样分析色彩,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沟通对色彩的感受,有助于丰富学生对不同色彩的认识,拓宽学生日后应用的思路,提高学生掌控色彩、运用色彩的能力。

2.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学生色彩心理辅导

与枯燥的课堂教学相比,学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由于美术教学本身属于一种实践性教学内容,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在应用色彩心理进行教学时,也应该积极为学生开设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基础上,更好的分析自己的色彩心理。当高校学生在积极参与到课外色彩欣赏活动时,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更多自然色彩,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色彩带来的心理魅力,因此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色彩心理的重视,而且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心理感应能力,对学生后期使用色彩心理进行创作是十分有利的。但是由于高校学生以往在学习色彩心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应该注意了解到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美术色彩心理的理解,从而为学生由浅入深地讲授色彩心理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感受色彩心理魅力的基础上,在后期美术学习中更好的掌握色彩心理应用技巧。例如,高校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观看红绿灯”这一课外美术活动,通过观看道路红绿灯,学生不仅能够对红色绿色以及黄色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色彩对比关系的认识,再加强学生色彩心理辅导的基础上,有助于学生后期合理使用对比强烈的配色设计。

3.借助色彩心理训练,引导学生调整自身情绪

笔者通过对学生学习色彩心理知识的分析发现,借助色彩心理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色彩心理应用能力,还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调整自身情绪,使学生在拥有正确社会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创作出能够传递积极内容的美术作品。这就要求高校美术教师在开展色彩心理训练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全面分析当前学生色彩敏感程度,在了解所有学生实际情况后,为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色彩心理训练,使每名学生都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自身的色彩心理,并在加强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运用色彩的技巧;二是引导学生分析自身创作的美术作品,由于部分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时,可能采用一些不平衡的色彩进行绘画,这也可以反映出学生自身情绪,基于此,教师就应该借助学生所创作出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调整自身情绪。

4.利用软件开展色彩创作,提升学生色彩心理感应能力

高校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使用色彩心理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利用美术创作软件,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色彩进行创作,切实提升学生色彩心理的感应能力。学生在利用软件进行色彩创作时,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对色彩的认识,而且能够根据自身所要表达出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由此可见,利用软件开展色彩创作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引导学生开展色彩创作后,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以及他人所创作的美术作品,更好的感受到美术魅力,以及自身对色彩认知上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后期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旻,李珺.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心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4(22).

[2]姚屹东.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心理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4(24).

篇8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 大学教学 创新人才培养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中国的科技与经济十四世纪以前遥遥领先于世界,十五世纪以后却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深层原因是难题关注的焦点。李约瑟博士就两千年来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照如图所示:

一、从教育文化思维角度看李约瑟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李约瑟难题的解析从未停止。对于“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为何没有产生在中国”的研究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诸多方面。我们从教育文化思维角度提取要点分析如下。

1.独尊儒术的教育内容,阻碍了科学、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和发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起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儒学长期专制统一的思想地位,黯淡了其他学派的光芒,使一些很有特色的思想与思维方式走向衰亡,大大压缩了中国人的哲学空间。而对于西方,古希腊文明已经表现出涵盖哲学、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造诣很深的多元文化。此后,以古希腊和罗马文化融合为背景的“文艺复兴”为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创新又再次奠定了基础。在这方面,自汉朝以后的中国不但比不上相同时期的欧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由于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还产生了大量影响后世中国的智力成果。可见,失去了多元文化的竞争与融合就失去了进步的理由。

2.感性思维与悟性文化羁绊了科学思想的萌芽。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是东西方科学的重要区别。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而希腊文化则起源于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以“还原论”为思想基础,试图用“公理化”方法分析自然。因此,古希腊的哲学家几乎都是自然哲学家,富于理性思维的传统。他们热衷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积极构建理性思维去分析自然,重视用逻辑和实验的方法对自然现象进行验证,并对概念进行严格界定。东方(中国)文化起源于研究社会、人和自然的社会哲学,以“整体论”为思想基础,试图用“悟性”解析社会,研究自然相比之下则没那么重要。因此,中国古代智者趋于以内求为导向的悟性文化,这使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基因呈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重仁义轻功利,重综合轻分析,重求用轻求是,重思辨轻求证的特点。例如:老子《道德经》一句“道法自然”足以让人悟道一生,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人们只要用短时间的阅读思考就能精准的掌握“牛顿三大定律”的普遍规律。

3.缺乏量化研究成为技术经验到科学范式的屏障。中国古代智者思维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解释和思辨层面,缺乏量化研究普遍规律的冲动。西方古代智者却认识到:探索“常量”是对科学范式普遍性规律的追求。例如:战国时期,北方人贡献给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一头野猪,燕昭王派人养了它15年。这头猪长得太大,四只脚都无法支撑身体了。昭王命“衡官”用大秤称它有多重,秤杆断了十次,还是称不出野猪的重量。于是,昭王命“水官浮舟而量之”(出自:晋·苻郎《苻子》)。这一经验还为东汉“曹冲称象”时用到。可见,人们对浮力的经验早有积累和认识。而唯独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前287年—前212年)用实验总结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理性思维的阿基米德科学思想影响至今,燕昭王或曹冲留给我们的却是经验、智慧和隐约的遗憾。

4.以选拔官吏为目的的取仕教育,造成科学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封建科举对人才整齐划一的选拔标准,高度统一的集权思想,致使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所接受。例如,对于教育者,《大学》开篇就明确提出了教育的三大目标“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于学习者,“学而优则仕”几乎是受教育者的终极目标。教育者育仕以谢天下,学习者入仕以治天下。强烈的功名意识,单一的评价标准,固执的传统观念使科学实验的思维失去了市场,削弱了科学思想的发展动力。比如明朝末期科学家宋应星(1587年-1666年)在科举失败后撰写《天工开物》,但他认为不会有官员读这本书。

5.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抑制了人们的创造精神。对于受教育者,一方面受到儒家“中庸”、“安贫乐道”、“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文化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纲,以八股文形式做文章,以能背《四书五经》为学识,以能行孔孟之道为贤能,以能吟诗作赋写文章为入仕标准,致使教育活动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在诵读经义和对儒家思想的悟道上,促使灌输式教学成为普遍的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压抑人的自由个性,禁锢了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1.鼓励多元文化教育。越是不一样的思想在一起碰撞,越能产生出单个思想所不及的新的元素。对于“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为何都发源于西方”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西方在恰当的时间地点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精髓,是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汇的结果,也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国“独尊儒术”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明白:单一的文化思想将让人走向封闭、盲目和狭隘,不同文化成果的思想碰撞才能产生出更耀眼的火花。这与今天高等教育广泛倡导的“通识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教育立足本土化,加强国际化,是掌握未来世界的主动性的基础。对于大学教学中涌现出的不同文化、思想、方法,当以包容的、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处之。

2.重视科学精神教育。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科学精神的丰富内涵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对自然现象与科学假设进行“寻根究底”、“一根筋”的量化探索是西方科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大学课堂上树立起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精神,将为科学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保障。同时,大学课堂应重视对学生感性、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引导。科学是逻辑体系与实验发现的共同体,科学思维是理性认识,理性思维比感性、悟性思维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复制、传播和运用。中国两千年的文化是思辨哲学、技术经验和现象描述的文化,也是缺失逻辑推演、实验求证、归纳演绎和理性升华的文化。为弥补理性缺失,大学课堂教学就不能仅仅关注于学生知道、明白、领悟了多少,而应重点考察学生归纳、总结、应用、拓展了多少。

3.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写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从重视教授转变成重视引导学习;从重视学生知识继承转变成重视学生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发展;从重视课堂讲授转变到重视启发、讨论与探究。要实现这些转变,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关键。

4.重视“无用之学”教育。对自然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基础研究的学习与实践不容忽视。麦克斯韦在研究电磁场理论时,并不知道是为以后无线电通讯技术服务;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理论最初与生产实践没有任何关系;开普勒穷尽一生去探索行星运动规律,没有任何实用目的。因此,看似无用的东西,实则可能有大用。基础研究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往往要滞后一些,保持对“无用之学”的不懈追求,才能保证科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大学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质疑,包容学生的“无用思想”将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5.倡导发展性评价。相对于继承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侧重于思考与创新层面。目前,大学教学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分为考试、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与考试相结合三种考核方式。无论做何种考核,都应当把考核的重点从识记层面转变到发展、运用层面;从对科学文化思想传承的考核,逐步转变到对传承、应用、反思和问题探索的综合考核上来。例如:我们可以不用在乎“学生能否记得住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却应重视“学生对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考”,也许学生的答案粗略而浅薄,然而这种方式却是引导学生通往思考、发展与创新的路。

李约瑟难题的争论对东西方文化做了深入的剖析。中国文化是整体论的文化、是内求顿悟的哲学;西方文化则是还原论的文化,是外求实证的哲学。对于教育工作者,过度强调中国文化的传承,势必陷入封建文化思想的泥潭;一味宣扬西方科学的万能性,则是对优良民族文化的背叛。我们相信西方自然科学并非万能,中国文化也并非完美。然而,西方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奠定了今天世界教育科学文化的格局;中华民族“独尊儒术”、“闭关锁国”的历史却留给我们不可磨灭的历史教训。已经被证实的经验谓为真理,李约瑟难题对大学教学的启示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清楚判断和谐、开放、包容、理性、创新的文化教育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也是世界大学教育的主流,更是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教学理念、方法手段改革的诉求。

参考文献

[1]胡淑晶.科技史中的悬案:李约瑟之谜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6,6:214-216

篇9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独立院校。作为具有it特色的学校,通信工程专业是我校建设最早、最具特色的拳头专业。经过近9年的本科教育及快速发展,不断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实施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2010年本专业被纳入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建设。

一、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发展快、综合性及实践性强的专业。目前国内通信专业逐年扩招,院校之间、专业之间及学生就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要在强手如云的众多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就必须以特色显示活力,以特色保证质量,以特色增强竞争力。因此如何体现特色,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探索与中兴通讯nc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定位上紧跟通信技术的发展,以3g为切入点,结合现代交换原理、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等课程构建全程现网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培养适应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几点思考及实践

1.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方向课的工程实训

2009年我校与中兴通讯nc学院采用校企合作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共建nc(network communication)网络通信实训基地,相应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突出现代交换原理、光纤通信、3g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网及网优网规的工程系统训练。图1为本专业学生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图2为相应的课程体系及学分比例图。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对理论教学进行了相应的优化,理论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从原来62.5%降到57.9%,而实践教学得到强化,学分比例从原来的21.5%增加到目前的26.1%,尤其是专业实践课采用现网设备进行教学,与工程紧密结合,突出专业特色,很好地贯彻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专业课与实际工程结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通信人才

以3g移动通信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以td-scdma的网络建设流程和设备运作为教学主线,将td-scdma核心技术及3g网规网优等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环节之中。重点讲解移动通信及td-scdma技术原理、关键技术、网络规划和优化、td-scdma rns产品数据配置、维护及故障处理等方面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以任务为驱动力,例如以某市无线网络规划为任务,为学生讲解网络规划的流程、链路预本文由收集整理算、网规勘察的内容、技术要求及勘察工具、用规划工具进行系统仿真、生成仿真结果并进行分析,最终调整规划方案以达到规划目标。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将专业课的理论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相接轨,达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培养职业素养的目标。

3.通过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促进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在教学质量工程中,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是基础,也是关键。近2年本专业申报广东省、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共10项,实施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一系列课程改革。编写现代交换原理教材1部,修订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光纤通信、3g移动通信实验讲义4本。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手段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以通信原理教学改革项目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第一节课的教学,首先要告诉学生这门课要学什么及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及课程的衔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比如调制系统的学习,从五个角度比较不同调制系统的调制原理、解调原理、调制效率、功率谱及抗噪声性能的不同点,分析不同系统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指标。在学习复用技术时,采用提出问题、自学引导、问题讲解、得出结论的方式巧妙地让学生理解不同复用方式的应用范围、各自的特点及关键技术。在学习编码技术时,通过为什么要编码、如何编码解码、不同编解码的优缺点分析将各种信源编码及信道编码清晰地展现给学生。通信原理的实验教学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原来的全部验证实验改为验证+仿真+设计的方式,包括pcm编解码与fsk调制解调验证实验、hdb3编解码及psk调制解调的matlab仿真实验,采用fpga及vhdl语言实现循环码编解码电路的设计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效。

4.师资队伍是建立良好教学和科研服务体系的有力保障

通信行业具有实践性强、更新快的特点,而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偏重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需求脱轨的情况。因此要想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型的应用人才,需要教师必须跟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我校与中兴通讯nc学院签署的合作协议,每年本专业都会送相关专业教师到中兴通讯进行实习或专项进修。近3年,本专业已派遣教师学习td_scdma原理与设备调测、cdma网络优化与规划、sdh光传输、数据通信、程控交换、下一代网络(ngn)等课程;聘请中兴通讯nc学院一线技术人员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定期与中兴通讯展开先进通讯网络技术的研习讨论,针对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难题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本专业鼓励教师参加各项科研活动,近2年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科技项目11项,逐步建立起一支理论水平高并具有一定工程素养及科研能力的创新师资队伍。

5.通过实习基地建设真正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近2年本专业总共与9家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及产业链上的工程公司签署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比如学生完成现代交换原理、光纤通信、3g移动通信及数据通信专业课的学习后,可以自愿报名参加中兴通讯nc学院组织的nc助理工程师认证,并为认证通过的学生提供通信产品的开发、调测、维护、网规网优等方面的顶岗实习及就业机会。其他几家实习基地每年都会接收本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其通信产品的设计、生产及维护工作中去。学生在企业实习不仅熟悉了企业的运作,了解了企业文化,还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高了专业技能、丰富了实践知识。另一方面,企业也进行了人才储备,解决招聘人才的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阙海宝(1976-),男,重庆人,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四川成都610068)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金融危机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C09Z038)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29-02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构建的背景

1.金融危机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载体,不仅表现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量上的增加,而且是人才培养类型上质的补充。独立学院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又与人才培养模式息息相关。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独立学院要认真研究金融危机对行业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全面分析,认真研究,在企业反馈的信息上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只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岗位适应性,才能使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契合社会需求,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2.独立学院内在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的凝练。总体来讲,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任意拔高。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暂,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与公办大学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一些独立学院不顾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其品牌塑造还需时间及信誉的积淀,没有认真分析自身的实际水平,任意拔高,也没有准确定位其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人才培养照抄照搬公办高校的精英型,过分强调高素质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第二,人才培养模式照抄照搬。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属于三本教育,生源的质量决定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公办大学有显著不同。但一些独立学院仍然沿袭过去公办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注重专业的应用性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过分强调教学的统一组织,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互动作用;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过分强调课堂教学,忽视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等。第三,人才培养适应性差。一些独立学院完全按照公办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复制公办大学“7+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7个学期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及实验教学,最后一学期在校外进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因此,理论课程太多,理论比较脱离实际,实验实训教学课时安排得太少。专业划分过细,知识结构单一,应用能力不强,其培养的人才社会适应性差,综合素质较差,企业也不欢迎这种学生。第四,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一些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过分追求市场热门专业,甚至是公办大学专业的简单复制。注重强调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但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知识面太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应用能力也不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专业设置没有办学特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的构建思路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应在遵循高等教育普遍规律和人才培养基本规格以及“强能力、重应用”的普遍性规格要求下,突出人才培养特色。要科学分析社会实际需求和自身实力,找准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展自身优势,最终形成办学特色。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就在于找到一条有自身特色、有合理生存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体现特色。只有准确定位,独立学院才明白如何进一步发展,未来之路如何走下去,才能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才会认真思考其人才培养的合理目标,并制定出可行的具体措施。独立学院缺少一个学科优势积累的过程,不具备研究型及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条件,目前还只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补充。从目前来看,独立学院主要考虑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突出专业技能适应性。如何体现这一典型的特点,即在专业技能和适应性上下工夫,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专业技能强的人才,这才能充分体现独立学院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反映了独立学院在整个高教系统中的位置及对人才培养进行的认真分析与思考,是独立学院特色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2.专业设置的特色定位。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实力与条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一些新兴专业与交叉专业。专业的特色是独立学院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学院吸引生源、形成社会地位的基础。

3.依托地域形成办学特色。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区域定位上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独立学院要树立以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发挥为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特别是服务好地方的企业,开展应用科学研究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和应用,要成为地方应用研究的主力军,将自身的优势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发挥优势与特长,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自身的贡献。同时,独立学院通过与当地政府及企业的合作,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价值,培养大量地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提高自身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4.人才培养规格的特色。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是指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以培养哪种规格的人才为主体,也就是明确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着手,制订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独立学院人才的规格突出表现在应用型、技能型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型。在我国向世界制造业大国迈进的过程中,社会越来越需要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匮乏及质量不高已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等多种行业的重要因素。二是技能型。独立学院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所学能所用,所用能用好,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是独立学院提高人才培养市场意识的一项重要内涵。独立学院要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找准自己的角色,面向市场,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充分发挥办学优势,转变办学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的构建途径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就是要提高人才的质量与水平。不仅培养模式的本身要科学、可操作性强,而且必须建立起保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实施的体系。需要多方面加以努力,确保人才培养特色化的构建。

1.课程体系特色化建设。独立学院作为既继承了母体高校的教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又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高等学校,其课程体系应具有其特色。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要着力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体系。独立学院在构建课程特色时,要按照“基础+模块”的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独立学院是本科教育,其基本核心课程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架构,在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中,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组成多个专门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达到原单一专业的学科水平和基本规格,起到了“专”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多种模块又可以引导学生突出其个性发展,让其能够通过多种模块的学习,达到“多”的目的,特别是模块要与职业证书相结合,既能与市场接轨,也能引导学生兴趣。这就需要大幅度修订教学计划,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深入研究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环节的合适比例,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关系等问题,努力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2.专业设置特色化。独立学院在早期一般是复制公办大学的热门专业作为自己专业设置的基础。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专业设置必须要走特色化之路。按照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企业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按实用、够用、有突破的基本思路,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应用能力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计划,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及包括实验技能、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所有教学环节。要改变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地方急需的短线专业。独立学院在新增专业时,一定要认真调研,真正发掘有发展前景及社会急需的新兴专业,同时通过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孕育新的专业。

3.服务地方,加强校地企合作,突出应用特色。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强调应用特色,可通过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将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践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独立学院要本着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从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角度出发,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条件建设。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提高实验条件,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地;另一方面,要体现合作办学的思想,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职业情境中,特别要结合企业的需要,真正能做到在实训中体现企业的需要,为企业排忧解难,使双方建立在一种互相需要的角度来进行合作,进行实习实训。其次,独立学院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将产业前沿的职业证书培训和国际先进课程体系引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在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依托实习实训、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院的学历教育与企业的职业要求的“叠加式”特点和企业产业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的“产学衔接式”特点。

4.构建“双师型”特色的教师队伍。要鼓励和扶持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出国培训、企业实践,特别是参加企业、工厂、科研单位的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是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教学服务。独立学院要充分发挥用人机制灵活的特点,多渠道、多形式聘请技术人才,不拘一格,特别要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经理等各类人才到学校任兼职教师,要将课堂变成企业的前沿,给予学生最先进的资讯与实际工作经验,让学生能很早接触企业的实际需要,从而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杨俊.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刍议[J].兰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独立学院办学经验启示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阙海宝,王冲.独立学院定位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6).

[4]吴金林.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