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5 17:3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务员工作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务员工作调研报告

篇1

一、公务员存在不作为、不担当、不尽责现象。

少数公务员不作为、不担当、不尽责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出了问题,必须加强教育引导,打牢公务员主动作为的思想根基。在把解决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问题作为重点,提出了“坚定信念、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建设内容。

其次,平时考核是从严管理公务员队伍的有效手段。积极推动各部门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改进考核流程,把考核结果与公务员职务职级晋升、奖励、培训等挂钩,对考核中发现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及时提醒和纠正,不断增强公务员的履职尽责意识。为进一步规范这项工作,增强制度刚性,推动工作在全面铺开。

二、基层公务员队伍不稳定,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

招人难、留人难”准确地说是“招想要的人难、留想留的人难”,个中原因主要聚焦于薪酬待遇低、晋升空间窄。“本科毕业生,考到乡镇当公务员,实领月工资2500元左右,扣除房租、饭钱、回家路费,所剩无几,去年实施县以下机关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后,基层公务员和一般干部职业发展空间小、晋升通道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招人难、留人难”依然困扰着社会,唯有大力推动并尽快实现地区均衡发展,让各地区的人们都能享有公平正义,成为幸福的共同体,招人、留人才不难。

三、基层人员混编、混岗问题。

我县部分单位,特别是乡镇政府存在混编混岗情况,一般是事业干部从事政府机关工作,由于行政机关编制有限,人员老龄化严重,造成机关工作人员不足,所以在事业单位中借调事业干部从事政府机关工作。几乎没有政府公务员到事业单位工作。建议增加乡镇行政公务员编制,加大乡镇公务员的招考数量。

四、表彰奖励工作

1.市(地)暂停表彰奖励项目,对县级公务员没有很大影响,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主要依靠公务员职务晋升、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及表彰奖励工作;公务员奖励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开展,组织人社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分工。奖励比例严格控制在在职参评人数的15%,嘉奖奖金为800元,三等功奖金为1500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至人社部门,由人社部门统一发放,公务员表彰每年进行一次,把公务员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嘉奖和三等功的依据,每年表彰近500人,所需经费30万元;市级劳模的奖金在全市表彰时直接兑现,医保保费20%补贴,第二年授予市级劳模每月50元补贴,因县财政经费不足未予兑现。

2.平时考核工作:我县近几年狠抓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由组织部门牵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工,年初由组织部门确定试点单位,在狠抓试点单位的同时,确保整体推进,公务员972人全部参加考核,合格率达99%,各单位制定平时考核方案、实施细则、评分标准,每半年上报总结,大部分公务员养成每天填写“记实簿”的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单位因工作忙,业务量大,不能完全按照平时考核要求进行。下一步会同组织部门深入公务员单位进行检查,对因工作理解不到位,不能完成平时考核进行的给予指导,对拒不参加考核的予以通报批评,促进公务员平时考核的顺利进行。

3.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建设情况:我县已成立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生申诉案件,没有开展诚信档案建设。

五、教育培训

1.2016年公务员培训工作完成情况,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我县2015年新录用公务员39人,参加任职培训,972名公务员利用省厅公务员培训系统参加培训。

2.存在问题:

(1)个别公务员对培训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可有可无,学习积极性不高;

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dyq321”为你整理了这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近年来,我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由此产生的大量养殖废弃物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根据区政协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区政协人资环委组织城市建设与管理组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对我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调研组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深入部分乡(镇、街道)养殖场实地走访,与农业部门同志、企业家、种养大户进行交流,邀请部分专家学者、政协委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赴玉屏县学习考察等形式,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0年,碧江区规模以下养殖占比达60%以上,规模以上养殖占比不足40%,规模以下养殖占比相对较高。全区辖区内达到规模以上养殖场共计113家,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年出栏500头以上共62家,存栏生猪5.6万头(含能繁母猪0.72万头),年出栏生猪15.3万头(其中仔猪10万头),清粪工艺为干清粪,年粪污产生量72153.65吨,其中:固体粪污产生量20440吨,液体粪污产生量51713.65吨;肉牛规模养殖场现存栏30头以上的养殖场共6家,存栏肉牛0.0256万头,年出栏0.01万头,清粪工艺为干清粪,年粪污产生量1912.14吨,其中:固体粪污产生量1130.62吨,液体粪污产生量781.52吨;羊规模养殖场存栏山羊(奶山羊)100只以上的养殖场共11家,存栏羊0.2108万只,其中:奶山羊存栏0.078万只,年出栏0.11万只,清粪工艺为干清粪,年粪污产生量846.36吨,其中:固体粪污产生量530.9吨,液体粪污产生量315.46吨;蛋禽规模养殖场存栏10000羽以上的养殖场共4家,存栏蛋鸡9.2万羽,年粪污产生量846.36吨;肉禽规模养殖场存栏3000羽以上的养殖场共30家,存栏56.6万羽,年粪污产生量12395.4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粪便收集经干湿分离储存发酵,废水经过专业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成本约30元/吨)用于农灌就近还田还土,免费提供给当地老百姓和种植大户(百花渡、油茶基地)等,如铁骑力士养殖场。二是粪便收集经过干湿分离后,对收集的畜禽粪便、沼渣和稻壳粉等辅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经过添加发酵菌剂、发酵等程序制作成有机肥卖出,用于农业基肥、园林花肥类,如坝黄镇华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粪便处理成本约为300多元/吨,生产出的有机肥卖价为600元/吨,全年销量为500多吨。三是粪便经简单收集、沉淀、发酵,基本上都用于农业基肥、用于蔬菜、果林等农业浇灌,主要供于当地老百姓使用。全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已按市级要求完成任务目标达81.41%。

二、工作推进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坚持把畜牧业生态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全区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有效提升,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压实责任,推进工作。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省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监管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对粪污治理情况进行大排查。碧江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了《碧江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碧江区2020年畜禽污染治理整改攻坚战挂牌督战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抓细抓小抓落实。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要求,根据行业技术规范,养殖企业自主申报环评手续和排污许可证,全区畜禽养殖场基本上办理了环评手续,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场主动申领了排污许可证。

(二)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申报畜禽粪污提升项目,完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2020年我区共计争取到生猪及家禽提升项目2个,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共计160万元,拟对全区57个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粪污设施设备提升改造,有效地提升了我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能力。同时申报了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储备《碧江区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拟在碧江区整体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后,项目的后期运营交托于具有畜禽粪污集中处理能力的第三方企业。

(三)突出重点和区域,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治理成效明显。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排查和整改工作,在整改过程中,我区先后取缔关停7家在禁养区的养殖场,完成1户大型规模养殖场与17家规模以上养殖场的整改工作,完成40家规模养殖场(包含5家大型规模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利用设施建设与利用达标验收,达标率为100%。

三、存在问题

我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虽已初见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经费不足。因环保设施投入资金大且日常运维繁杂,比如:新建一个养殖场,修建畜禽粪便污水沟、收集池,沉淀池、粪便堆放处,购买和安装干湿分离处理机大约需要总投资的10-20%,同时在日常处理粪便时需要大量的人工去处理,导致全区规模以上养殖场基本能配备较为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相对较好。但占比较大的规模以下中小养殖场和散养户,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普遍不足或老化失修,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普遍较差。养殖场粪污治理政府扶持项目资金有限,致使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投入参差不齐,影响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排污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养殖所产生的污染源缺乏科学的管理,重养殖轻处理和利用,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相协调。特别是中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忽视源头管理、监督和环保设施的建设与利用,废弃物乱堆、乱放、随意排放现象时有发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监管效率有待提升。由于农户投入能力弱,养殖行业利润不确定及治污设施运行成本高等因素,部分养殖场未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污染治理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简陋,不符合治污要求,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养殖户在整改过程中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整治反弹风险大。

(四)能源专业化利用有待增强。专业化畜禽粪污处理是指采用厌氧发酵工艺,对周边生猪等养殖场户的高浓度粪便和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生产沼气发电上网或提纯生物天然气,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沼液用于灌溉农田或实施深度处理达标排放。这种技术适用于大型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密集区,具备沼气发电上网或生物天然气进入管网条件,对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集中统一处理,减少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投资,能源化利用效率高。截至目前,我区这类专业化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还没有一家养殖场(企业)具体实施。

四、工作建议

全面推进我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是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破解畜禽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是畜牧业发展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根本性技术措施,对我区稳定生猪生产,推进牛、羊、生态家禽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级畜牧大县、非畜牧大县等畜禽粪污治理“整县推进项目”指标和相关专项经费。二是每年适当增加区级财政预算资金。三是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清洁生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资金中的粪污治理资金,集中用于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示范,科学布局区域性设施设备。四是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和贷款贴息等措施,引导养殖场户改造升级老旧设施设备,引导社会资金有偿参与改扩建或新建设施设备。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手机客户端、网络等融媒体和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养殖污染危害性及治理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舆论氛围,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要做好关、停、搬、迁、转对象的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的生产方式,有效开展污染治理,实现养殖废弃物治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促进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三是引导养殖场(户)切实履行粪污利用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自觉做到全量化收集,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废弃物管理台账,明白去向。

篇3

【关键词】公务员;激励

在公务员的管理体制中,激励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举措激发鼓励公务员恪尽职守、积极向期望的职业方向努力。政府应充分认识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方法及手段,使其在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建立、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意义

(一)有效激发公务员主动性、积极性的需要

当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仍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工作责任心不足,等不合理现象。其原因之一就是一部分人思想消极、进取意识不强,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索性不干。这种消极态度固然与其自身职业素养、道德修为有关,其根本原因则是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缺乏。所以,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勤勉工作的公务员得到奖励,使不作为、乱作为的公务员受到警示,才能匡正队伍风气,使广大公务员自觉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和行政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切实承担起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

(二)促进公务员提升自身水平,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

公务员自我成长的动力由内外两部分组成。从内部来说,是公务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包括自身定位、进取心、竞争意识、自我激励、成功渴望等内容。从外部来说,不仅包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时代机遇等内容,也包含来自外界积极的鼓励、鞭策。提升公务员队伍水平,不仅需要公务员个人的积极努力,外部环境尤其是激励机制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物质和精神手段,以奖励激发公务员提升自我的源动力,以惩戒约束公务员的不合理行为,成为促进公务员实现自我完善的外部推动。

(三)顺应时展变化,强化公务员管理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薪酬分配体制为整个社会所认同。我们应通过激励体制的建立,为公务员搭建积极的竞争平台,使其付出与回报达成正比,推动公务员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在完善公务员队伍管理体制时,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的需要,构建符合市场经济竞争原则、优胜劣汰机制的公务员管理体制,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推动。

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

公务员激励机制是一个完整系统,并非局限于人们生活中时常提及的加薪、升职、评优等方法。我们应完整准确掌握激励机制的内涵,才能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

首先,加强物质激励。物质待遇关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为公众所重视。公务员的物质激励中最核心的是优化薪酬设计。薪酬设计要注重“对内具有公正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在当前的公务员薪酬体系中,职务工资与级别工资占据主要部分。所以,公务员的薪酬待遇,不仅应体现职级差异,还应在同等级别中按照工作强度、责任大小、工作内容、工作效果等给予差别化待遇,这样才能使公务员的不同绩效水平体现在物质待遇上。在薪酬体系中,非工资性收入也占据一定分量。在有的部门中非工资性收入比重大于工资性收入。对于该部分收入,也应该与绩效水平挂钩,使其发挥激励效果。

其次,加强精神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满足安全、生存、发展等需求后,还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即精神满足,在公务员工作中体现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荣誉感和尊重的获取等方面。精神是力量的源泉和工作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强化公务员职业荣誉感,树立服务人民的责任意识,使公务员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积极开展工作。

第三,其他激励方式。除物质、精神激励外,还有舆论激励、民主激励、监督激励也发挥积极作用。舆论激励即发挥舆论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的积极作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传播正能力,塑造公务员奋发有为、遵纪守法的素养。民主激励依据相关心理学研究成果,倡导在单位中发扬民主,赋予广大公务员表达思想、参与决策的机会,使其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更加自觉地开展好工作。公务员掌握一定的权力,而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所以我们应完善公务员权力约束与监督机制,以构建完善责任制度为根本,辅以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健全监督体系。

三、当前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首先,竞争上岗有时难以体现实际工作成效。在当前公务员竞争上岗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人为干扰影响竞争的公平性。在竞岗中,竞争对手和评议主体常常是彼此熟悉的人员,甚至局限在一个部门内部,有时其评判的客观性易受到日常的人情因素干扰,评议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其岗位胜任情况。其次是竞争中的任职标准不清晰。 竞岗中对岗位任职标准界定模糊,缺乏衡量相关人员能力、水平、素质的客观标准。

其次,考核评比标准不统一、指标难量化,激励效果不显著。在考核评比的实践操作中,党政之间、政府部门间的标准未成统一体系,彼此不具有可比性,而且考核指标偏重质的描述而缺乏量化指标,导致激励效果弱化。尤其一些地方和单位考核走过场,形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在评比考核结果时采取平均主义、轮流坐庄的方式,更加难以产生激励效果。

第三,激励手段不足,缺乏政策配套。激励手段固然应根据不同地区、部门、岗位、业绩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但在制度层面,需与公务员管理体系相配套。如公务员考核结果应该同职务晋升、学习培训、辞职辞退等管理措施联系起来。然而,我国公务员激励手段并无统一规范,各地区、部门各自制定激励手段,未能与公务员管理宏观政策协调,难以形成合力,促进整体激励氛围的形成。

四、科学构建激励机制的措施和做法

(一)完善岗位竞争激励机制

岗位竞争可以为公务员提供在更高层次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能有力促进公务员奋发有为,创造工作业绩。约束竞争行为,营造公平合理氛围,是推进岗位竞争激励措施的基础。只有竞争行为规范,竞争结果才能体现公平,为公务员所信服,真正发挥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师范效果。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贯彻民主竞争思维,坚持择优任用、平等竞争原则,并积极探索科(股)级公务员跨部门轮岗锻炼制度,使其在不同环境中完善自身能力。

(二)在考核中体现工作实绩,强化激励效果

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体系。目标考核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全局覆盖又要注意地区和部门的特点,既要具有整体稳定性又要根据具体实际存在动态调整的空间。其次要改进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的设置是关键。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考核标准,需全面准确地反映岗位要求,这是开展好考核的基础。考核流程设计应更科学化,注重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在考核过程中尽量排除人为干扰。 第三,加强考核结果的实际应用。考核结果必须与公务员的实际晋升、薪资、培训等挂钩,才能产生实际影响,发挥激励效果,否则成为一纸空文,失去权威性和引导力。最后应扩大考核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哈佛大学的研究成果强调,如员工对考核体系和过程缺乏了解,未亲身参与或发自内心认同,那么任何的考核方法都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应主动公开考核的目的、标准、程序等内容,尊重公务员的知情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自觉接受。

(三)健全配套制度

公务员激励制度是完整体系,为使激励结果得以实现,应建立健全严密的综合配套制度。我们在开展公务员激励措施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与公务员制度体系匹配,并为综合管理制度所约束。如果激励措施与当前国家公务员制度违背,其负面影响将远大于激励效果,且会受到实际阻碍。如在考核激励措施中规定,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可晋升一级级别工资,符合公务员管理相关规定,则能得到落实和执行并产生激励效果,反之则难以实现,不能有效激励公务员。

参考文献

[1] 麻宝斌,李广辉,李辉.基层政府公务员激励状况调研报告[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2).

[2] 刘和旭.中国公务员制度中激励制度完善之我见[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4).

篇4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 中小学教师待遇 资源配置 对策

论文摘要: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教师待遇过低的情况。本文从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视角提出必须从我国西部基础教育管理的政策上、机制上、制度上入手,完善目前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建立教师工资保障制度,提高教师的待遇,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

一、我国教师待遇的现状

在2008年上半年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和公务员工资频繁上涨的背景下,教师的福利和待遇问题凸显:一是教师的实际收入水平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下降;二是在公务员涨资的刺激下愈发感到待遇的不公平。四川省各地市县、重庆市各区县2008年进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后,同资历、同级别的公务员工资总收入几乎达到了中小学教师的3倍左右。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人需要保持一种分配上的公平感,个体判断待遇公平与否的标准,不是在于绝对值,而是相对值,在于与他人的比较中。因此,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相比,川渝各地教师犹感待遇的不公平,矛盾逐渐激化,从2008年9月开始,发生了大规模停课、罢教事件,目的是向政府呼吁要求其执行《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调整工资水平。2008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批准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四川省筹集以及中央财政补助34.62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并于2009年9月前足额兑现 。教师停课事件逐渐平息,但却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发人深省。笔者通过对这一事件的研究,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防止教师停课事件的重演。

二、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体制上的问题。

1.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总体上存在不足。

我国教育经费总额虽然逐年攀升,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仍较低,多年来,这一比例一直徘徊在3%左右,没有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所制定的“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应达到4%”的目标,与国际比较,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6%的平均水平。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意图。

2. 在教育经费的三级分配上,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过低。

我国三级(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被称之为“高重心”型) ,存在结构性矛盾。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应由国家免费提供,但生均小学生财政性支出占GNP的比例与中等、高等教育所占的比例相比较低,政府教育投资过于偏重高等教育 ,而对于初等教育的投资比例明显偏低。因此,我国对义务教育投入经费的总量短缺是造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3、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过小,西部地区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还未落实。

在各级政府的财政支付上,我国基础教育采取的是低重心的财政投资模式,教育经费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这种低重心的教育财政体制给基层地方财政带来沉重压力,这与我国实行分税制后,财政收入以中央为主的财政体制是不符合的。

4. 从现行教育管理制度分析,新《义务教育法》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还没有制定和完善。

《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没有制定和完善,导致法规与现状的矛盾。教师工资的经费保障制度如何实施,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如何保证,各级财政分摊比例如何确定,如何在提高地方公务员的工资同时提高教师工资水平,保证教师实际收入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等等。

三、提高教师待遇的对策—从公平配置教育资源的视角

1、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加大中央对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

按照公共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要求在教育成本分担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体现富者多付,穷者多得,这是现阶段各国学者判断教育资源分配是否公平的最终标准 。因此,应考虑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对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配置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平等,从而实现社会平等。在各级政府对教育财政责任的分工中,建议中央加大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教师工资经费承担主要责任,其他经费则由省、市、县级财政分担,从根本上建立教师工资的投入保障机制。

2、完善我国的基础教育投资模式,将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上移。

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应改变过去以基层地方财政为投资主体的低重心模式,中央政府掌握全国财政收入的50%以上,而主要教育经费却由县级政府承担,这种倒挂式的教育投资模式是不公平的。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在基础教育的投资中负主要责任,同时根据各地区各级政府的现实财政能力,重新划分各地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明确各级财政的分摊比例,将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上移至中央级和省级等高层次财政。

3、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系列。

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或地方公务员系列,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教师工资由中央或省级政府承担,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并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增长,才能保证教师实际收入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因此,参照国际共识,认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公务员身份,一是可以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二是使得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具有公务性和公益性特征,便于政府宏观调配教师资源,为教师的科学流动创造条件,实现教师资源的公平配置。

4、按弱势补偿的原则提高西部贫困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导致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也是西部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国家为了激励教师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应根据弱势补偿原则对教师政策有所倾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财政拨款,通过提高边远地区教师绩效工资和津补贴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是稳定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支持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实现全社会教育公平的的根本途径。

要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必须从我西部基础教育管理的政策上、机制上、制度上入手,完善目前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建立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对教师这一群体的公平和公正。

参考文献

[1] 罗晓华.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

[2] 杨东平.中国教育蓝皮书(200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14.

[3] 杜育红.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思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1):103-104

[4]刘泽云.政府如何为农村义务教育买单?.—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新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 (3): 18

[5] 刘惠林. 中国农村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 . 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7月

篇5

1、强化服务,搭建人才供需平台。一是扩大市场交流。今年年初,我们举办了第三届春季人才招聘周,期间企业进场设摊415家次,张贴信息328家次,推出岗位4326个,进场应聘者超过370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986人。同时每周日定期举办“人才集市”,全年共举办53期,进场设摊单位4327多家次(其中张贴信息1630家次),推出岗位19910个。二是开辟网上交流。*人才网全年新增企业会员322家,网站点击率达23万次,现共有个人会员18749人。三是更新硬件设施。市人才交流中心于今年12月重新整修办公区,实行窗口式服务,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上墙公布,方便毕业生办理报到落户等手续。

2、根据需求,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一是外出引才。今年,我们根据需求,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市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安徽(合肥)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和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还组织企业赴*、*、*等地进行招聘。今年,我市共引进各类人才5790名。截止年底,我市人才总量达到115545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866人。二是“订单”引才。继续发挥与高等院校紧密合作“订单”引才优势,引进黄冈职院、*学院、*职院、*职院等多所院校毕业生560人。三是参加*市首届校企科技和人才合作恳谈会。10月28—29日,我市组织102家企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78所高等院校进行洽谈对接。钱江摩托、新界泵业两家企业分别与*大学、*科技大学签署了校企人才合作协议;明华工贸、爱仕达电器两家企业则分别与攀枝花大学、*职院签署了实训基地协议。我市还与*大学、*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三所院校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协议。

3、出台政策,优化人才吸纳环境。一是印发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温政发[20*]1*号)。意见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聘用人员提出了要求,同时对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政策上给予优惠。二是扩大人事数量。今年市人才交流中心新接收毕业生档案5724份,人事档案数量已达29002份。全年共办理人事6536人,集体2621人、32家单位。三是大规模开展人才派遣。今年是我市人才派遣大规模展开的一年。市人才交流中心负责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合同用工的管理、派遣协议签订和执行、劳动合同签订和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费缴纳等事宜。截止年底,实行人才派遣的已有企业单位21家、877人,机关事业单位198家、2162人。

二、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机关事业单位队伍建设

1、坚持实行“凡进必考”的人事考录制度。根据本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队伍建设需要,建立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常补员制度。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进一步完善人事考录制度。今年,我们组织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39人,向社会公开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210名,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次、考录(招聘)81名,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次、选调15名。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165名。在考录过程中,实施“阳光操作”,从制定招考简章到报名、考试、体检、考核每个环节都规范运作,严格把关,并推行面试考官异地执考制度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面试旁听制度。最大限度提高整个招考过程和各个环节的透明度,赢得了社会的共识。

2、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一是开展公务员日常登记工作。办理131名新录用公务员和20名干部公务员登记手续,补办7名公务员过渡手续,重视公务员信息数据库建设。二是开展事业单位申报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严格条件和程序,积极做好申报工作。今年共申报了市体育局等13家单位。三是做好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考核原则,以公务员职位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做到规范考核行为,严格考核程序,提高考核质量,注重考核结果应用。重点把好优秀等次比例和不称职等次人员的确定关,对本年度受党政纪处分和效能告诫,单位未按规定确定考核等次的公务员,严格审核并一一予以纠正。全市2734名公务员参加考核,被定为优秀等次454名,称职等次2173名,基本称职等次19名,不称职等次1名,不确定等次87名。四是完成竞争性公开选调工作。我市报名参加省级机关面向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公开选调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有54名,通过资格审查有35名,其中有2名被省级机关选调。我市市级机关共选调公务员11名。

3、继续做好干部安置工作。今年,*市下达给我市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共计28名,其中团级干部4名、营职干部11名、连排职干部10名、技术干部3名。为圆满完成今年干部安置任务,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落实安置计划。把团职干部作为安置工作的重点,下达指令性计划安置,并与接收单位领导班子配备通盘考虑。对营职以下(含营职)及技术干部继续实行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安置,根据考试考核总分,从高分到低分,由干部按照职位要求自愿选择接收单位,已全部安置完毕。28名干部中,安置在行政机关21人,占75%,事业单位7人,占25%。

4、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为确保我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顺利推进,1月30日,市委办和市府办联合下发了《*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并召开会议,部署全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工作,还对参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按照“先易后难、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深化”原则,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定期检查督促和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的“三定期”制度。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如对镇(街道)计生服务站原县招聘人员,提出了在继续执行温人劳社薪[20*]33号文件的基础上,可参照《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执行的意见,较好地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市人事局和市领导的肯定。截止目前,全市已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102个,占全市事业单位总数的24.6%;签订聘用合同人员3203名,占事业单位人数的19%。

5、重视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今年以来,按照上级人事部门的统一安排,市人事劳动培训考试中心对全市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全国普通话等级测试。参加测试人员2510人,达到合格标准有2496人,其中二甲1人,二乙562人,三甲1356人,三乙315人。还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公共课继续教育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3期,参加培训考试人员5462人。首次开展省二三级等级英语培训,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考试人员114人。积极开展全国计算机等级培训考试,共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人员315人,参加考试人数782人,模块考试2830人次。

三、加强机构编制控制,规范事业单位管理

1、积极探索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我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方案,将政府各部门涉及城市管理有关的行政执法职能调整划归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法独立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组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下设16个中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后,有关部门不再行使已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的行政处罚权。

2、切实加强机构编制控制。一是确立从严控制、严防反弹的思想。除上级有明确要求外,不再审批各部门有关增加机构和行政编制的请示报告,职能调整和任务增加的部门,所需编制也要通过转变职能、调整机构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解决;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扩大机构编制;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也要从严掌握,做到总量控制。二是维护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重申经上级党委、政府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和同级党委、政府批准的部门“三定”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变动。三是加强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行机构编制管理的“三个一”制度,即凡属机构编制事宜由机构编制部门一家承办,主管机构编制的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部门一家行文。严肃认真对待机构编制审批工作,坚决按规定程序办事,杜绝政出多门、越权乱批机构编制的违规行为的发生。截止12月底,全市行政编制总数为3098名,实有2986名,缺编112名。其中市级机关行政编制770名,实有768名,缺编2名;政法系统行政编制1163名,实有1131名,缺编32名;镇(街道)行政编制1165名,实有1*7名,缺编78名。

3、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市编办把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积极筹备,今年10月开始实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为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一是把好法人条件审核关。按照依法成立、机构名称、开办资金、住所、法定代表人等条件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法人登记。二是把好年检关。加大力度,对已办理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全面进行年检,今年参检事业单位224家,年检率达97%。年检时对事业单位进行认真审查,对合格的继续确认其法人资格,不合格的依法取消其法人资格。三是对新设立事业单位进行跟踪督办,符合一个登记一个。全年新登记事业单位15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变更76家。

4、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召开会议,部署清理工作。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工作的通知》(温市委办[20*]3号),并于1月15日,召开全市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工作会议,部署清理对象和范围。三是规范管理工作。制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劳动合同用工管理的实施意见》(温市委办[20*]4号),规定从5月1日开始,机关事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使用编制外人员(包括补充人员),需填写《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制外人员审批表》,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批,经批准后方可使用。招用人员要按照岗位需求,面向社会择优录用。编制外人员纳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根据审批计划和实际使用人数核定各单位编制外人员预算。在核定指标内,编制外人员全部进入派遣公司派遣。经清理整顿,共核定使用编制外用工机关事业单位226个,使用人数4634人,已实行派遣人数2150人。

四、推行专技职务评聘分离,加强专技人员队伍建设

今年,为加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资格社会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脱颖而出,为我市人才总量增加和人才档次提升作出了努力。一是制订下发2007年度*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通知,对各单位上报的登记表和名册进行审核。二是召开20*年春节我市入选*市“211”人才工程和省“151”人才工程人员及国务院特贴人员座谈会。三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共有979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四是对766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人员进行初定专业技术资格。五是审核推荐委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评审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221人;召开农业、工程、建筑、船舶、中小学中初级评委会评审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481人。六是上报我市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推荐人选,组织我市入选省“151”人才工程和*市“211”人才工程人才赴海南休养。七是参加*市组织的20*年企业与博士后科技项目洽谈会。

五、关心干部职工切身利益,认真做好工资福利工作

工资福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关系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工作。我们认真执行上级工资制度政策文件,以极其负责的态度认真、细致做好工改工作。今年,共办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改15家、教育卫生管理人员工资套改60家100多人。办理机关工作人员级别工资滚动升级和正常晋升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21000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职称)变动升级769人。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财政统发)年终一次性奖金6000多人。办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审批5482人并列入财政统发。办理机关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工资确定506人。办理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手续159人。办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住房困难补助242人。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100多人。组织春节慰问老干部和住院干部职工200多人。完成2007年度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工资统计年报工作。做好今年全市公务员身体健康检查工作。通过努力提高体检标准每人400元,邀请专家拟出体检项目,进行反复论证,最后确定必检项目和个人选择项目(建议),起草文件并打印体检通知书5000多份。

按照职能要求,做好企业退休干部和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根据我市企退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实际,制订企业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办法,从依托主管局健全工作网络、加强退休干部学习管理、抓住有利因素树立正气化解矛盾、正确引导营造和谐氛围、切实做好年终慰问工作、加强活动中心管理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尽可能缓解企业退休干部上访问题。根据省人事厅等部门《关于调整企业退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的通知》(浙人发[20*]30号)要求,提高了我市326位企业退休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并及时发放到位。春节和“八一”建军节期间,对长期患病和家庭生活困难的企业退休干部进行重点慰问,共走访慰问74人次,发放慰问金4万元。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采取“五包”措施和综合办法,确保我市企业退休干部思想稳定。

六、用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做好就业再就业服务

按照“立足经济发展,注重岗位开发,坚持市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年来,全市城镇净增就业人数8223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83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8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1、开展创业富民促进就业试点。3月至9月,我局在石桥头镇开展了创业富民促进就业试点。通过试点,该镇逐步走出了一条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其主要做法一是领导重视,资金保障。二是坚持发展经济,开发就业岗位。三是构建队伍网络,做好就业服务。四是调查摸底,建立台帐。五是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该镇创业富民促进就业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了农民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就业再就业的造血功能,解决了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难题。

2、加强再就业援助。帮助27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是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我局一是开展调查摸底,搞清下岗失业人员人数和分别情况;二是制定分解指标到各镇(街道);三是下到各镇(街道)进行面对面沟通,商讨措施办法;四是用足用好再就业相关政策,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经过努力,已超额完成27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任务。另外,止年底,我局已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150本,对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并确认开业审查核发一次性创业补贴计386人,发放资金77.2万元。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新办营业执照有1000多户,其中就业困难人员有509户。

3、举办就业再就业推介会。今年共举办了12次大型就业再就业推介会,共有885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8896个,会上前来求职登记7246人,达成意向4780人,当场录用19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560人。每次推介会前,预先进行广告宣传,争取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参加。会上还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咨询活动,设立下岗失业和被征地人员培训报名点。

4、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按照“规范、对路、适用、专业”的原则,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通过联合办班、企业自培等方式,开设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系统操作、车工、钳工、电工、市场营销等专业,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另外,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创业。市就业处全年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760人,其中创业培训220人。同时对外省来我市务工人员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到年底,参加培训的外省务工人员为10012人。市技校全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28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276人。

5、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帮扶工作。一是深入各个村居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零就业家庭”情况,对初步确定的23户35人“零就业家庭”建立台帐和资源数据库。二是开展“一对一”帮扶。对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建立就业服务档案,实行“一家一策、一人一策”,并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三是提供职业培训。对缺乏就业技能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使其获得一技之长,提高基本的就业竞争力。四是完善“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调查登记、申报认定和就业服务制度,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并建立回访制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至6月底,已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清“零”目标。

6、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一是加强对公共职介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树立良好形象。今年市劳动力中心市场被工商部门续评为三星级市场。二是严格审查用工信息,杜绝虚假信息,提高介绍成功率。今年进市劳动力中心市场求职登记有30067人,提供就业岗位35418个,介绍成功有18162人,成功率为60.4%。三是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活动。2月份,我局对全市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责令改正16家,注销职业介绍资格1家。四是加大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管理力度。开展年度审验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截止年底,全市共有民办职介机构49家,分布在全市9个经济较为发达的镇和街道。

七、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保障功能

1、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全面推进。一是按照浙政发[20*]70号和浙劳社老[20*]125号文件精神,在11月份减征企业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减征金额达到3640万元。同时根据文件精神,向市政府提出将企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从16%降到12%。二是根据浙劳社老[20*]136号文件精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增资123元,20*年度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达到1180元。三是正在出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两低”与“统一办法”并轨衔接办法。四是开展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截止11月底,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0416人,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60人,其中在职职工4432人,退休人员1288人。全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45383万元,基金支出24189万元,基金累计结余119942万元。

2、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不断发展。一是积极稳妥做好医保扩面工作。将参保范围扩大到市属集体以下各类企业,实行用人单位职工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捆绑的参保办法。二是正在出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部分政策调整办法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办法。三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办法,实施动态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门,帮助分析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将监督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预计全年医保基金减少支出600万元以上。至11月底,完成了*市下达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指标,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数达到89030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12709万元,基金支出78*万元,基金累计结余36122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参加人数达到58000人。

3、工伤保险参保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方便企业参保,各镇、街道劳保所都采取了便民服务措施,代办各项手续。我局社保科在规定时限内给参保职工作出工伤认定,缩短认定期限,提高工作效率,并在新河和箬横两镇进行工伤认定简易程序试点。加强工伤认定工作管理,制订并实施工伤认定操作规程和业务流程。通过实地调查和询问等,有效遏制冒名、虚构、伪造申请工伤资料违法骗取工伤待遇歪风。截止11月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0370人,完成*市下达的工伤保险扩覆任务。全年共认定工伤7832起,组织职工劳动能力鉴定1812人。全年工伤保险费收入3586万元,基金支出2339万元,基金累计结余2142万元。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2800人,生育保险费收入239万元,基金支出138万元,基金累计结余367万元。

4、继续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一是抓基金征缴。年初通过与各镇(街道)沟通联系,落实*市下达的失业保险征缴扩面任务,确保全市征缴任务按时完成。二是积极探索失业保险征缴和发放新思路。完善失业保险金发放程序,做到既方便失业人员,又能严格把关,服务好失业人员,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促进就业的作用。三是积极配合市审计部门做好失业保险基金的督查审计工作。四是出台《*市失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办法实施细则》,加强失业保险基金内部管理和监督,提高内控能力,确保基金安全。截止11月底,全市失业保险参保总数为86453人,比上年净增8557人。征缴失业保险费3236.5万元,失业保险金累计结余9417.1万元。

5、调整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政策。一是调整保障待遇和缴费标准。8月28日,我局会同市财政部门,下发调整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待遇和缴费标准文件,调整幅度达10%,直接惠及19540位参保人员,月增发保障金68.5万元。二是调整参保政策,落实“即征即保”。12月8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被征地人员参加养老保障有关问题的补充意见》。该意见调整了参保办法,使保障对象不受以“户”为单位条件的限制,能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自愿的基础上自行选择“即征即保”或“择期参保”。新办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调整参保办法,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为全面实施“即征即保”创造了条件。截止年底,新增参保人数5883人,新增保障资金12409万元,新增享受人数4906人,全年发放养老保障金7363万元。

6、加大社保基金监管力度。一是加强基金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基金收入、待遇支付各个环节互相监督的正常的工作机制,规范基金收支管理。二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基金使用管理中的存在问题。针对基金内部使用管理及审计部门审计出的问题,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各类保险基金自我核查工作,形成基金自查报告,并及时研究解决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走访欠费单位,催缴欠缴基金。到教育局催缴欠缴的1000多万元医疗保险基金,财政部门已在7月份解决了欠缴的医保基金。上半年收回欠缴各类保险费1835万元。

八、依法调处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为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近、就地、就快”解决劳动争议,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本着“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积极指导各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劳动争议调解委和派出庭开展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工作。今年新增设了城西街道仲裁派出庭。城北街道积极探索调解网络向村级延伸,提出了“劳资纠纷调处个案不出村、不出街道”的目标,此举得到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陈小恩厅长的肯定。今年各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4598件,结案4214件,为11384位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4339万元,保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加大市本级仲裁委办案力度。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实施,全市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今年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比去年上升了近30%。今年共立案416件,其中工伤赔偿321件,劳动报酬68件,劳动合同13件,其他争议14件。已审结411件,结案率为98.8%。通过审理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860.17万元。为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化解矛盾,一是在案件处理中尽量做到方便当事人,保障其充分行使申诉权利;二是严格按仲裁规则办案,保证案件质量;三是调解与裁决相结合,并以调解为主、裁决为辅的原则处理劳资矛盾,迅速化解矛盾;四是在处理好个人劳动争议的同时,集中精力审理好集体争议案件。

3、重视组织和制度建设。一是及时调整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保证仲裁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仲裁人员培训,提高仲裁员业务水平。组织仲裁员参加省厅举办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培训。规定专职仲裁员定期学习制度,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争议问题和最高法院关于劳动争议的司法解释进行了专题学习。三是明确内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内部监督。为保证办案质量,在仲裁科(院)内部实行分工负责制。从案件立案、审理到结案实行分工负责,落实各人责任。

九、开展劳动保障执法监察,营造良好用工环境

20*年,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出动检查754人次,检查企业854家,涉及职工55989人,责令补签劳动合同24729份,送达《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和《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30份。畅通“12333”投诉举报电话,日平均接待劳动者达20多人,受理劳动者投诉举报384起,结案384起,为3*9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资972.45万元。行政立案处罚案件32起,结案36起,处罚金额25万元(其中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26起,清退童工31人,处以罚款21.75万元;违法招用无合法证件人员案件7起,处以罚款1.9万元)。完成书面审查9504家,其中上报失信企业5家。获*市劳动保障监察案卷质量评比第一名,并被*市局评为劳动保障规范化达标综合先进单位,推荐为省劳动保障监察*年度考核先进单位。

1、完成各项专项行动监察任务。监察大队今年圆满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专项行动监察任务,主要包括“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和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的“春暖行动”。通过整治清理,我市劳动用工环境大为改善,企业依法用工氛围逐步形成。同时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业主逃匿拖欠工资案件25起,联合各部门和镇(街道)为1893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700多万元,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今年,我市共有9504家用人单位参加了劳动保障书面审查,任务数为7790家,完成率达118.95%。为保证书面审查工作顺利开展,我局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同时将书面审查时间及相关事项在*日报上刊登公告,还以邮件的形式发往各企业。大队专门设立了诚信档案股,落实专人负责书面审查工作。通过书面审查,确定A级企业126家,B级企业5624家,C级企业3749家,上报*市失信单位5家。

3、建立企业欠薪预警机制。今年1月份,市委办和市府办

联合下发《建立企业欠薪预警机制的实施意见》(温市委办[20*]9号),要求各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加强配合联动。大队根据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各镇、街道处置各类突发性、群体性和业主逃匿案件,落实了欠薪预警机制中确立的各项措施,有效的防止和解决的发生。12月25日,*市政府召开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视频会议,我市林先华常务副市长在会上作了题为《建立欠薪预警长效机制,依法妥善处置欠薪事件》的经验介绍。

4、健全欠薪保障金制度。落实《*市欠薪应急周转资金管理办法》,保证该项资金适时发挥作用。同时,继续落实好《*市建筑业企业欠薪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督促在温建筑企业建立欠薪保障金。已有70家企业(项目)共交纳欠薪保障金1100余万元,为切实解决建筑行业拖欠工资提供了资金保障。今年2月,我局与市交通局、中国人民银行*市支行联合下文,贯彻实施浙江省交通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根据办法规定,建立交通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切实解决交通建设领域的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截止11月,市交通领域工程共有4家交纳欠薪保障金319万元。

5、抓好“双推”工作制度化管理。今年是《劳动合同法》实施第一年,我们很抓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的推进。12月上旬,我局组织人员对各镇、街道“双推”工作进行了一次抽查。截止12月底,全市共有20735家企业与375390名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1795家企业工会或联合工会与所在企业或被覆盖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与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基数比较,企业覆盖面超过了5.8%,劳动合同签订率超过了3.96%,集体合同签订率超过18.54%,点上劳动合同签订合格率达到100%。企业职工台帐均已建立,并已输入电脑。

6、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我市自2003年在新河羊毛衫行业率先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提高,现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目前,我市已在羊毛衫、水泵、轴承、注塑、制鞋、帽业、船舶修造等7个行业中开展了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企业600多家,受益职工达3万多人。此项制度得到了有关专家、上级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去年11月26日,得到了总理“*的做法可以总结推广”的重要批示。今年3月10日,全省推广*市工资集体协商经验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陈加元副省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7、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全市大部分镇(街道)已建立了劳资调解四级网络体系,即市、镇(街道)、管理区、村(居)四级,还有些地方已经延伸到企业内部。以城北街道为典型,该街道重视基层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制度。现在该街道的大部分劳资纠纷都能在本辖区自行消化和妥善化解,为解决劳资纠纷设立了第一道防线。城北街道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的做法和效果在《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各级报刊上多次刊登。箬横镇、石桥头镇、城西街道、横峰街道等借鉴城北街道做法,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己的网格化路子,分别在本辖区的工业园区和村设立劳动保障协理员,完善了基层劳动保障网络。

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1、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今年*市局下达给我市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为技师2*人、高级工795人。为完成培训任务,我们深入各镇、街道进行宣传,征求意见,制作高技能人才培训(推荐)鉴定计划数,并将培训数列入市政府对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我们多次下到各镇、街道,督促落实培训推荐任务的完成。至12月底,我市完成高技能人才培训推荐1040人,其中高级工820人,技师220人。

2、开展技能大比武和首席技工评选活动。一是在大溪新界泵业有限公司举行全市水泵嵌线工技能大比武活动,共有9支代表队、27名选手参加。二是在箬横舜浦帽业有限公司举行帽业编织技能大比武,共有12支代表队、36名选手参加。三是开展市首届首席技工评选活动,共分车工、电工、汽车修理工、美容美发师、烹调师等五个工种。四是组织市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师生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大比武、竞赛和评选活动,促进了技工岗位练兵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今年我们不断拓展考证的空间,经过艰苦努力,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全年共培训鉴定核发《职业资格证书》21343本,其中初级19275本,中级1248本,高级820本,超额完成*市下达的鉴定任务数。

4、重视做好市技工学校的招生、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今年市技校在招生难度增大的情况下,努力拓展招生渠道,寻求更多形式的合作办学思路,基本完成招生任务。通过学校推荐与召开就业洽谈会形式,至9月份,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完成,就业率仍保持在96%以上。该校力抓德育核心,主抓教学中心,强化技能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在12月份举行的*市中职学校师生技能比赛中,该校普通车工和数控车工分别获得师生个人第一、团体第一,工具钳工和演讲比赛分别获得团体第二的好成绩。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9月份学校督导评估中,顺利通过了07学年学校发展规划评估,八个方面规划目标,全部达标。

十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1、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本年度因不服工伤认定,申请人向市法制办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行政复议43件,申请人提请市法院行政诉讼案件33件。针对如此多的工伤认定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我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一方面依法规范做好工伤认定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与市法制办和市法院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应诉工作,在业务科室指定专人专门负责。所有工伤行政复议结果均维持我局所作出的行政确认,工伤行政诉

讼也未出现败诉。10月22日,我局在省厅召开的全省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工作座谈会上作了题为《工伤认定行政应诉思考和建议》的经验交流。

2、继续组织开展调研活动。继去年我局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共撰写18篇调研文章后,今年我局从5月份开始,局领导率先垂范,广泛发动全局各科室和下属单位深入基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到8月底,调研活动基本结束,共收集调研报告22篇。11月中旬,组织优秀调研文章评比活动,分别评比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0篇。这些调研报告对市领导和局领导进行工作决策提供了参考。其中《*市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探讨》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两篇调研文章分别被《浙江人事》和《浙江劳动与保障》刊登。

篇6

为全面推进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集团公司隆重召开××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客观总结集团公司××年工作,认真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公司员工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规范经营、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为全面推进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压力与动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妥善应对市场变幻的大环境,适时调整经营思路和方略,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向纵深发展、工作头绪多、任务相当繁重的特殊情况下,通过曲折不懈的艰辛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完成经营收入万元完成下达计划指标万元的%。需要说明××矿业公司下达指标万元,其经营收入未列入集团公司统计;××房地产公司因建房工程方案和时机不成熟,建房工程未启动无法完成下达指标万元;耀鑫工贸公司因先后两次停产影响收入多万元;综合上述客观因素,集团公司××年的经营指标基本完成;全年在人员工资增幅达万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万元,完成下达计划指标万元的%;并已为全局股东提前足额兑现了红利。总之××年集团公司经济效益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二)突出主营业务奋发拓展市场

突出主营业务、抓好客户工程。疏通理顺了客户工程管理渠道,印制完成客户服务宣传手册,建立宝鸡地区大客户通讯联系网络、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来源广泛化和资源共享。针对客户工程项目不定因素较多、客户要求不一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沟通不及时、汇报不到位等问题,多方协调,积极想办法,督促做好企业间的沟通与联系,保证了项目的超前介入和超前管理。较好的实现了客,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户工程接洽、工程设计施工、工程验收投运一条龙服务。全年实施各类客户工程项目项,实现工程收入万元。

我们抓好客户工程的成功经验归结起来,核心就是高效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我们拓展市场的法宝,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施工企业引进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工程组织管理,确保质量和周期,干一件工程就要成为一件精品工程、样板工程。象用户中心夜深人静、风雨兼程巡查排除卧龙寺油库专线故障,忙乎了一个通宵,“五一”、“国庆”,他们还奋战在施工工地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信通公司完成四个家属区的宽带改造工程,网络的稳定性和速度有了质的提高,家园网用户已达多户;他们努力开拓外部市场,与市区五大电信运营商联系商洽,签订个协议合同、金额达万余元,并争取到由省信通公司投资,自己负责施工、管理、维护的宝鸡市区二期光纤环网工程。建安公司积极参与社会招投标,先后完成了社会水泥厂、东岭集团变电站土建工程和“七一七”地质总队住宅楼、陕送四号楼土建施工任务,坪头中学职教楼正在施工中。尤其是他们的“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的做法”在东岭集团所属施工单位广泛推广。

产品制造企业加强质量体系管理,在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上狠下功夫,提高回头率、巩固周边市场。并注意做好内部挖潜、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工作。如天合水泥制品公司抓住农网工程“回头望”的有利时机,开足马力连轴转,销售额增加,经营局面有所改观;电力开关厂随着大规模城农网改造结束及时调整经营思路,把销售力量重点投入到中小客户上;斯通公司加强销售队伍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方式方法效果明显,如自主销售、销售、贴牌销售等营销手段齐头并用。鲁瑞××公司的“增铁减铜”优化方案不仅保证了变压器产品质量性能,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无形中增加了利润。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我们对祥泰宾馆进行设施改造,完成能源公司印刷厂厂区大修项目及天泉纯净水厂的改、扩建工程。对收购中庄水电站控股权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形成了调研报告;为扩大水电经营规模,提出了整合三分局水电站的方案,将三分局的水电电量结算纳入××水电公司统一管理,于××年月开始试运行。××房地产公司对××大厦闲置厂房招租做了实质性的工作,对××综合大厦高层建筑以及配合东开发区征地建房做了深入的调研论证。

(三)夯实基础工作深化细化财务经营管理

⒈检查督促分子公司履行委托经营协议,保证足额上缴上年度承包利润,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剔除水份、实事求是分解下达经营指标,签订新年度委托经营协议进行了营业执照、施工资质年审和二级建造师申报;为加强集团公司的战略管理,自身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以科学求实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编制集团公司五年规划;加强两标一体化培训,组织督促检查电力开关厂、天合公司、建安公司的质量体系培训及内部审核,为迎接审核机构的监督性审核做好准备。

⒉按照×××××××安排扎实开展了集团公司清产核资工作,全面部署、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既严格分工又密切合作;对集团公司及其分子公司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进行了清查。通过清查基本摸清了公司资产“家底”。

⒊认真开展审计整改。根据××年月国家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办对我局××年财务收支延伸审计中,指出集团公司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按照政策规定、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主动做好××年度税务稽查配合工作,最大程度维护公司利益。配合审计室对集团公司原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离任审计对凤县温江寺铅锌选矿厂(含××矿业公司)资产、产权、经营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⒋针对鲁瑞××电气公司经营方式的变动,指导配合顺利实现了帐务移交。抄表公司组建后,在建立健全基础资料的同时,积极拓展业务,并经多次反映协调,解决了抄表班人员定岗定级问题和工资奖金的开支渠道,并逐月专程到抄表公司人员工资。

⒌对全局名集体职工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金的缴费标准进行了测算认定,每月由专人负责统计、申报、核对、交纳并给集体工内部退养人员调整随企业效益浮动生活补贴。

⒍全力做好公司投资收益回收工作,全年共回收资金万元,收缴年度承包利润万元,为集团公司开展正常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加强和规范多种经营迈出坚实步伐

加强和规范多种经营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要求,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头绪多、错综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领导分工负责的加强和规范多种经营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印制下发文件、作出部署安排,并决定把加强和规范多种经营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整设立在集团公司,由总经理担任办公室主任,我们高度重视,深感肩负使命责任之重大,当即召开总经理办公扩大会,研究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贯彻落实措施,从两个层面着手展开工作,一是首先查阅集团公司历年台帐表册资料、明细投资股金管理、债权债务、资产资金使用归属规整各分子公司会计报表,对虚报不实的予以剔除,对正常经营的予以纳入,使集团公司财务报表完整反映公司整体经营情况;抓住时机开展公司债权清理,为规范财务资金管理和××年度财务决算打下良好基础。二是为了全面彻底摸清全局整个多经企业“家底”,核实多经企业资产拥有量,更好建立和完善产权结构及资本纽带,组织开展了多经企业资产清查,通过清查如实掌握了多经企业资产状况。

集团公司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分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建制、人员构成,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执行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详细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巩固清产核资成果、理顺产权关系,全面实地核对普查资产,重点清查主业与多经之间在设备采购、委托承包工程、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关联交易情况,有无违规违纪;清查多经企业的投资项目管理,是否建立健全资产占用、投资、拆借和担保管理制度,规范资产资金隶属占用关系;清查工资管理,规范工资来源。集团公司领导先后到咸阳、渭南、宁夏等地学习取经、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启发,撰写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调研报告;并根据长期的多经工作实践、结合调研情况,修订补充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切实把加强和规范多种经营落到实处。目前加强和规范多种经营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案也正在深入酝酿讨论、分析论证。

五加强作风建设求真务实培育员工综合素质

加强作风建设是要从根本上培育员工的综合素质,共同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激发工作热情和干劲,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去年集团公司员工学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业务的自觉性普遍增强,学习内容广泛且有深度。中层管理人员还参加了党风廉政教育、拓展训练、“海尔成功之路公开课”的授课学习等。在开展作风建设活动中,大家踊跃发表见解、积极撰写稿件,稿件不拘形式,有论文、有调研报告、也有心得体会。通过作风建设,员工更注重自身素质素养的培养提高,增强了事业心和使命感,自觉做到立足本职、敬业爱岗,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

加强作风建设是企业强化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提高企业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保障措施。加强作风建设既是日常性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我们注重作风建设和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扎根基层、服务于基层,出主意、想办法,为企业帮困解困。一方面鼓励员工正确认识多经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教训,勇于面对困难,振奋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通过狠抓内部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突出抓好客户工程,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采取对企业进行设施改造、提供贷款、解决资金不足、协助招揽生意、人员分流、资产整体租赁可行性调研等方式方法,想法设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走出低谷,尽快扭转被动局面。这些非常措施对安定人心、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六弘扬企业文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全力协助局成功地协办了“鲁能杯”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在宝鸡的两场赛事。集团公司把此项重大活动做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工作任务认真对待、积极参与。组成票务组、广告宣传组、后勤服务组三个小组历时一个多月忘我展开工作,“五一”黄金周亦未间断业务,观看比赛期间人阵容整齐的方阵队伍造出了声威和声势,显示了集团公司员工队伍的整体团队精神和企业的疑聚力、向心力,提高了公司社会知名度,树立了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司还组织员工踊跃参加宝鸡市“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和“森博会”等大型活动,去年××集团公司(包括分子公司在内)分别获得局工会组织的安全生产和国庆文艺汇演最佳节目奖和优秀节目奖,以及宝鸡市桥牌协会举办的“××电力杯”桥牌大赛优秀组织奖;××电力电缆公司开展助学扶贫活动,为结对帮扶贫困学生赞助学费元,组织党员利用双休日义务为客户消除缺陷;能源物资公司结合“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活动,投资万元完成办公楼美化亮化工程。通过这些活动陶冶情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员工热爱宝鸡、热爱企业,争做文明市民、文明职工。

七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多经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是我们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年,我们认真开展了春安大检查、安全生产警示月活动、安全停产整顿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及秋安大检查、百日车辆交通安全竞赛和安全生产迎峰过冬活动,教育员工切实处理好安全和效益、安全和效率的辩证统一关系,认真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努力做好安全组织技术措施和危险点预控措施,把“双控”、标准化、规范化作业落实在职工的具体行动中、落实在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中。集团公司和分子公司领导、安全监察人员都能严格执行安全到位规定,组织员工切实把握生产班组和施工现场两个重点,深入抓好民工、临时工管理,旗帜鲜明地查处违章,防患于未然。公司还注意结合多经企业实际、结合季节特点开展防车辆交通事故、防火防汛、防意外事故活动,重点部位重点防控,努力提升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巩固来之不易的安全成果。通过集团公司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标。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纵观全年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

一是安全的基础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劳动保护资金投入和必要的安全工器具配备上做的还欠缺;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有的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不安全因素甚至事故隐患。

二是正确理解国家财经政策水平不够。工作中准确把握应用政策能力不够,深入宣传贯彻政策不够,政策理解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集团公司的战略中心指导地位尚未确立,集团公司及其分子公司资本纽带关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更谈不上集团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公司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改进。

四是尚未真正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订单第一”的思想观念,有的企业陈旧观念根深蒂固,不能自身准确定位,还是一味依靠主业、“等、靠、要”、得过且过,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大环境束手无策、无所适从,陷入被动。

五是委派各分子公司会计人员作用发挥不够,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监督不到位,对不符合规定程序事件不敢抵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弄虚作假现象。

六是项目信息渠道相对闭塞,未建立良好的、有效的项目输送渠道及项目资料库,缺乏项目储备。

七是企业流动资金普遍紧张,货币回笼不及时,久而久之形成不良循环。由于资金分散短缺,形不成合力,资金资本的运作效能难以充分发挥,对正常开展经营活动造成困难和影响。

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分析,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年前不久,国网公司、省公司相继提出了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紧接着我局也提出了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化学习型供电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毫无疑问,电力发展战略目标的逐步实施和电力体制深化改革将联动互动、对电力多种经营产生深远的重大影响,从整体上带动多种经营的发展,同时也对加强和规范多种经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深层次要求。

李生权局长兼××集团公司董事长在全局中层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重点关注、重点研究、重点推进加强和规范多经管理工作,…要深入分析论证加强和规范多经管理的具体方案,细化措施、慎重操作。×××××××××年工作要点也明确要求加强和规范多经管理,推动多经快速健康发展。很明显加强和规范多种经营是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是集团公司和所属分子公司××年继续面临的事关生存发展的深层次重大课题。去年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基础性工作,今年将按照董事会部署安排步入实质性操作,包括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理清产权关系、进行资源整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财务结算中心、调配中心功能,建全财务内控机制等等。

当前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处于逐步调整的过程,市场竟争日趋激烈,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我们的产品企业、服务行业难免受到冲击。经营活动有一个潮起潮落、此消彼长的周期,一些企业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转,资金资源开始匮乏、设备陈旧老化,有的已危及到安全生产,设施革新改造、产品更新换代迫在眉睫。从集团公司整体来说人员负担相对沉重,缴纳“四金一险”、历年工资结构调整等使企业成本开支相应加大,而我们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开拓市场的视野不够宽、办法不够多,我们的经济基础相对还很薄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型产业尚未真正形成。

篇7

当我收到这份故事的时候,说实话,很吃惊。首先吃惊的是故事中的图书馆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困难,在湖南,能够有这样条件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是凤毛麟角;其次是这个图书馆的两位女馆长是从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入手来改变他们的服务状况的,这一点在国内基层图书馆中,除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确是很难得的。

所谓这个馆办馆条件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困难,是与李国新教授调研报告中反映的那些极其困难的湖南县级图书馆相比较而言的,实际上,当两位“利华”馆长走马上任的时候,她们面对的图书馆仍然是一个毫无生气、不死不活的图书馆。尤其是在宁乡县的整体环境中,图书馆显然是一个让人难以找到兴奋点的单位。两位“利华”馆长改变现状的切入点实在是太好了,一个不死不活的图书馆,首先要让它“活”起来,而图书馆怎么样才能“活”起来呢?仅仅在领导面前“活”那不算是真正的“活”,只有在公众心目中“活”了,才是真正的“活”。两位“利华”馆长的见识的确让人敬佩不已。

让图书馆“活”起来,除了人气,当然还是需要经费,有了钱,才能买资源,有了资源,人气才能持久,图书馆才能“活”得长久。故事没有讲述她们要钱的过程,但是告诉了我们结论,那就是“有为才能有位”。这一点,对于中国所有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堪称是“真理”呀!因此,除了把人气做起来,还得不断地折腾出事情来,折腾出动静来,这就是两位“利华”馆长的“为”!

在她们“折腾”出来的事情中,关于“共享工程”的一段真称得上精彩!这几年,我所听到的很多“共享工程”的状况,坦率地说,让我觉得欣慰的并不多,在很多基层图书馆,“共享工程”就是摆设。宁乡县图书馆把“共享工程”这盘棋下“活”了,她们的送卡上门让宁乡县那些原本被“数字鸿沟”挡住的老百姓跨过了这道“鸿沟”,图书馆和“共享工程”的叠加效应就这么显现出来了。

她们“折腾”事情的故事还在继续着:免费服务,为三农服务,办分馆……,或许她们的出发点并非为了图书馆自己的精彩,而是让宁乡县老百姓的生活因了图书馆的存在而精彩,但是,图书馆的故事的确被她们演绎得精彩起来了……

主持人:李超平

我所在的宁乡县图书馆,成立于1912年,称得上百年老馆了。虽说它历史悠久,但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图书馆是个无关紧要的单位,可有可无。领导也不是很重视,财政预算偏低,从2000年到2008年,宁乡县的经济总量节节攀升,而我馆的全年经费却雷打不动,一直是53万元,八年间预算经费没有加过一分钱。经费不足导致图书馆运行困难,读者阅读环境差,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就这样,新世纪的前八年,宁乡县的经济飞速发展,整体经济实力跃居湖南省十强县前列,图书馆却一直在原地踏步。说起图书馆,很多宁乡市民以为就是新华书店,根本不知道图书馆里收藏有十几万册书,不用买就能借回家看。

分析症结,对症下药,三年预算经费翻两番,老馆焕发新机

2009年,杨利华临危受命,担任宁乡县图书馆馆长兼书记,我担任副馆长。杨馆长和我被人笑称是“同名同性”,我们俩都是女性,都叫“利华”,骨子里有股湖南堂客的利落,下决心把死水无澜的图书馆搞得风生水起。甫一上任,我们就认真分析图书馆近几年发展缓慢的原因。我们组织召开全馆大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图书馆面临的困难,探求解决自身困境的渠道。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必须要从自身抓起,通过提升自身形象、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图书和文化共享资源的积极作用,以“有为”争“有位”,逐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经过多次讨论,我们确定了图书馆发展的全新思路。

工作思路一旦明晰,各项工作就风风火火地铺开了。为了宣传推广图书馆,我们要求全馆员工都去思考提高图书馆知名度和社会影响的办法,并对提出的建议进行整合,确立了 “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思路。我们鼓励每个职工走出去,到学校、到社区、到单位、到农村以各种形式宣传推介图书馆。根据辐射范围新增读者的个数来确定工作的效率,给予奖励,激励职工想方设法宣传图书馆。此举一出,馆员们各显神通,有的到社区送发宣传单,有的到学校举办阅读兴趣讲座,有的到各单位去送书上门,有的到企业开展流动图书服务。

这样一来,图书馆的知名度提高了,社会效益与日俱增,杨馆长和我也四处出击,想方设法多渠道争取领导的重视。就这样,从2009年开始,此前8年没有增加过的财政经费逐年增加, 2009年增至66万,2010年达到78万,2011年突破100万,2012年增至148万元。杨利华馆长和我带领全馆职工,用心地用好每一分钱。三年来,我馆的阅读环境、设备设施和读者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改观,馆员精神风貌也为之一新。

用足共享工程资源,县馆也要做数字化的弄潮儿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宁乡县图书馆借阅纸质图书,但他们对图书馆里的电子资源知之甚少。我馆2007年就被列为湖南省文化共享中心试点县,拥有大量文化共享的电子书刊。但很多读者认为网络发达,在家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没必要去为了查点资料专门去图书馆。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方便读者,推广支中心的资源,我们决定向广大市民发放文化共享工程免费上网卡,让读者足不出户就能查阅电子资源。

2010年12月,为了让广大读者能赶在新年前畅享文化大餐,我馆制作了1200张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卡,介绍共享工程的相关内容,并将登录文化共享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印在卡上,准备送发给市民。岁暮天寒,大雪纷飞,地面到处结冰,宁乡县城的公交车车轮都挂着铁链,防止打滑。杨利华馆长和我带着馆员们,顶着漫天飞雪,到各个单位和社区发放服务卡。我们为了防止摔倒,都特意穿了比较防滑的鞋子。但是有一天去县民政局的路上,在花明北路下坡的路段,杨馆长还是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同行的同事都劝她回馆休息,她拍拍身上的雪,笑着说不痛,继续往前走。赶到民政局,向机关干部们分发了共享工程服务卡。那天运气还不错,民政局局长也在,杨利华找到他,坦诚地说了图书馆面临的困难。她冒雪送服务的敬业精神和恳切的言语打动了对方,最终争取到5000元的经费。回到家中,她才发现背上瘀青了一大片。

我们每到一个单位、社区,就告诉大家文化共享网内有文章下载、视频点播、电视剧、电影、相声小品、专家知识讲座、科技致富、有声读物等,并现场操作教大家如何使用。不少中老年读者非常喜欢有声读物,认为这么冷的天,可以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一边听故事,一边闭目养神,很享受。那段时间我们一共赠送共享工程免费上网卡1200张,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图书馆的生存窘境。我们的敬业奉献和真诚打动了许多单位的领导,他们感叹图书馆工作之艰难,也感动于我们为宁乡文化建设付出的辛劳,于是你一万,我两万地拿出经费赞助图书馆。就这样,我们争取到各单位的赞助资金28万元。

2011年图书馆免费开放,我馆更换机读借书证,杨利华馆长和我商议后,决定将文化共享工程信息网的登录方式印在借书证上,广大读者既可以来图书馆坐拥书城,也可以在家浏览文化共享的电子资源。

为县城市民做好服务的同时,我们也积极为三农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宁乡县每100户城镇居民中56户人家有电脑,每个行政村村民平均有300台电脑。广大农户到图书馆借书距离太远,我们就从网上服务入手,向农民免费提供文化共享工程网站登录账号和密码,让他们鼠标一点,农技知识都能学到手。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每年都向我馆赠送许多光碟,我们及时精选一些能帮助我县农民致富的内容,上传到农村远程教育网,供广大农民朋友在网上查阅。2010年3月我们复制40套“文化共享助春耕”光碟,赠送到宁乡县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农业局、科技局、畜牧局、县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远教中心等单位。各单位试看后认为这些光碟能帮助广大农民丰富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生产技能,立即赶在春耕之前组织农业科技员和农户收看,成为宁乡县当年春耕生产的一场及时雨。

借书办分馆——一个县馆的艰难与坚持

近年来总分馆服务模式遍地开花,我们馆也不甘人后。

2009年,我们通过调研,决定在宁乡县行政中心开设分馆。宁乡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行政中心是宁乡县的行政职能部门核心办公区域,楼内共有重要科局单位60多家,办公人员近3000人。他们离图书馆较远,借书不方便。我们在行政中心设立分馆,可以为宁乡县各级领导、干部职工提供图书借阅、电子图书在线阅览等多种服务。这个想法是很好,但是实施起来却很不容易。行政中心设立图书馆,必须征得县委领导的重视和同意,需要层层递交请示报告,汇报工作。由于我们的前期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县领导都很赞赏,同意在行政中心二楼免费提供50平米的场地设立分馆,并免除水电费等全部费用。

分馆场地落实了,我们又为书源着急。行政中心的读者多为公务员,喜欢阅读经济、政治、国学、历史等畅销书籍。我馆由于购书经费不足,畅销图书较少。杨馆长和我为了分馆的馆藏直犯愁,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方法——到湖南图书馆去办一个团体借书证,借100本较新的书,再从宁乡馆精选400本书。无论如何,要让分馆顺顺当当地在2009年“世界读书日”那天开馆。

篇8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国家审计 审计质量管理 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1国外政府审计质量管理综述

目前,政府审计分成四种类型:立法型、司法型、行政型和独立型。立法型审计模式主要在西欧、北美地区使用,比如美国、英国,这些国家基本上三权独立,对审计人员的任命、审计工作经费、工作权限的保障以立法形式保证。司法型审计模式是以法国为代表的,与立法型模式比较,它更侧重于使用奖惩手段,并追究当事人的经济责任。行政型审计模式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种模式,审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一样具有行政权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审计工作展开。独立型模式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审计机构服从于法律,不服从相关权力。

1.1美国

美国的政府审计有统一的准则和制度。制度的最初形态是1972年由会计总署出版的《政府组织、项目、行为和职能审计准则(the Standards for Audit of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Programs, Activities, and Functions)》,后来这套准则的题目改为《政府审计准则》(GAS,或GAGAS,俗称“黄皮书”)。后经多次修订,目前美国采用的是2007年的准则版本。美国政府审计准则分为财务审计准则和绩效审计准则两部分,两部分的审计内容各有侧重,每个准则都下设审计现场作业制度和审计报告制度。以绩效审计为例,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准则主要反映在政府审计准则(八章)的最后二个章节,用于指导和规范美国各个层次政府的绩效审计。其中,第七章为绩效审计现场作业标准,具体内容为: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计划、监督管理、审计证据、审计文档;第八章为绩效审计报告准则,主要内容为:绩效报告的形式、报告的内容、报告的分发,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美国的政府审计从1921年就开始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其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定期接受国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对于其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与考核;接受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其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建立包括领导、人力资本业务执行、监督/政策评价等要素在内的质量保证框架;邀请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友好国家最高政府审计机关组成的工作小组分别对其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的质量进行“同业互查”等。美国政府审计人员结构中,15%是会计师,其他专业的人员占有很大比重,主要包括计算机、工程技术、企业管理和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工作人员每两年要有80小时的强制继续教育,主要的培训形式是专业学术年会和参与体系课程的学习。

1.2英国

英国与我国在政府审计工作中联系的比较早,曾经在1984年双方就展开过代表团互访、开研讨会等形式的交流互动。英国的政府审计是和民间审计相对应的,早在1314年英国就诞生了第一位政府审计官员,在1866年发展成熟形成立法《国库和审计部门法》,法令设立了审计部,并对审计长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范围作了具体规定。在1921年,修订了法案的修正案,明确了政府审计的主要范围是:政府拨款和赠款的使用是否符合议会的要求;支款程序是否符合授权权限;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的商业、生产活动账目是否真实和正确。在1983年,英国通过了《国家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长有权对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进行绩效审计。在1988年英国著名审计学DavidFlint教授从理论上对审计质量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提出建立审计质量控制方针和程序应包括的事项为一般方针、人员素质、审计管理和实务、检查和复核,从而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1.3日本

日本从1880年开始建立国家审计配套资源,逐步在立法、组织机构、部门职能等方面成熟。日本的政府审计范围包括决算和预算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高效经济、公共事业是否有效展开,其重点还是在合法性方面。在最近10年,还关注民生,增加了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审计。

目前,日本最高的国家审计机关是会计检测院,主要负责国有资产和国债的审计。下设检察官会议(决定权)、事务总局(执行事务)、信息保护审查会(复审工作)。检察官会议由检察官构成、内阁任命、天皇授权,每届任期7年,65岁为法定退休年龄。事务总局由事务总长负责,下设分局分别负责事务和技术工作。信息保护审查会由会计检查院院长负责。

1.4德国

德国从1714年开始有了政府审计,在1985年,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联邦审计院既不属于立法部门,也不属于司法部门,而是一个独立的财政监督机构。各级审计部门负责本级的审计工作,并向议会出具审计报告。国家与地方审计部门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可以存在业务合作。

国家审计部门在工作分工上,由局长和审计处长共同决定,对有歧义的工作可以由院长、副院长、各分局局长、处长等人组成评议会,对有分歧的工作集体作出决定。在人事构成上,其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其中院长、副院长由总理提名,议会选举、总统任命,任期12年。

2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审计规范管理体系是指我国审计署为全面贯彻执行《审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而制定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遵循的准则、规定和办法等规范的总称。体系包括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其中,国家审计准则又分为一项基本准则和16项行为准则。

在政府审计实施中,出现了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情况(赵彩虹)。比如:审计计划方面,前期调研分析不足,带有随意性,导致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的重点也不具体。审计方法方面,多用账项基础审计方法直接审计会计账簿,不重视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结果公开方面,无论是计划阶段、还是实施过程、最终审计处理意见不够开放,只有少数人知道,透明度不够。

我国当前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管理中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审计质量管理是一套全员参与、全方位、多环节的系统性质量管理活动。构建科学的国家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3国外政府审计质量管理对我国的借鉴

我国政府审计从1914年才在立法层面上认可审计院的地位和作用,其内容主要沿袭了西方政府审计的模式。在1982年5月设立审计机关,正式实施审计监督制度。

3.1独立性方面

美国莫茨和夏拉芙学者,强调审计双方的独立性,也只有独立的审计才能保证所有者的利益。这里的独立性包括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要求审查人员不能在被审查单位兼任高级职务,不能是被审查单位的投资人或者债权人,不能与被审查单位有其他亲疏和利益关系;实质上的独立是精神上的独立,审计人员不能受外界的影响,要保证审计的可观、无私。托马斯・李在莫茨和夏拉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审计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还受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制约。比如,业务操作上审计人员不能保证未来的事项。

弗林特教授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提出七条假设:

(1)审计以经济责任关系或公共经济责任的存在为首要前提;

(2)经济责任关系内涵十分模糊、复杂,解除经济责任非常重要,而这一切要靠审计予以解释和解除;

(3)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地位的独立性和不受约束地进行调查和报告;

(4)审计对象的内容,如行为、业绩、成果、业务记录、经济业务或与此有关的事实或说明,都可以通过证据予以证实;

(5)可以对行为、业绩、成果和信息质量等确立责任标准,可以对行为、业绩、成果和信息质量的实际情况予以计量,与一确立的标准进行比较,计量与比较过程需要专门的技能,并需要主观判断;

(6)应明确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的意义、重要性和目的,通过审计可对其可信性作出清晰的表示与传递;

(7)审计可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内部控制方面

莫茨和夏拉芙认为,内部控制制度能预防和减少错弊发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两部分,参与者包括企业监督部门、企业职能部门、和审计工作专员。审计过程中,要有效利用责任、牵制、程序、手续等资源,形成相互制约的结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部分。

(1)内部环境。治理结构规范,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范围。其中,董事会负责内控制度的建设,监事会负责监督。监事会将内控的结果作为企业奖励、晋升、培训的参考依据。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分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评估,内部风险主要来自公司员工、工作流程、财务、安全环保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是来自产业、经济、融资、市场、技术进步、法律、监管等方面的风险。企业应当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规避风险。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控制风险的活动,譬如:不相容子午分离、授权审批、预算控制、绩效考核等等,明确员工职责制度、规范事件处理程序,以妥善控制风险。

(4)信息沟通。这里的信息通常运用财务的票据、数据传递的信息,往往与财务报告系统有关联,此外,还可以涉及调研报告、内部刊物、往来单位信函等等。

(5)监督。所谓监督,是一种评价,是对内部控制实施质量的评价。评价分为日常评价和专项评价,日常评价是常规的持续的,而专项评价是在企业发生重大事项的时候才展开的。

3.3透明性方面

审计的透明性包括审计机关的职责透明、审计过程透明、审计结果透明。这方面德国做的比较好,德国审计部门除了向议会和政府提交报告外,还召开新闻会向社会公布,工作公开刊物上刊登。我国在审计结果公示工作是政府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已经出台的审计工作规划就明确了审计公告形式、程序和内容作为整改的重要内容。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审计厅2015年重点科研课题研究项目“国家审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项目批准号20152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红卫,韩东海,李曙光.政府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 陈寅,崔燕.构建新形势下审计质量闭环管理体系[J].审计月刊,2015.

篇9

2003年以来,县委、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县政府高度重视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将其作为全县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强县产业专题推进。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获得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现将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做调研报告如下。

一、过去四年来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生产指标情况。预计2006年底,肉牛存栏达到29万头,年出栏达到11万头,与200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20.8%、34.16%。生猪饲养量达到60万头,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8.8%。禽类饲养量达到950万只,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5.85%。禽蛋达到2.9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5.7万吨,与200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1.5%、52%。四年来,从总的生产形势来看,受宾西牛业及我县产业政策拉动,我县肉牛业发展形势乐观,牛行较高维持在3.8—3.85元(毛斤)左右。生猪生产情况受全国形势影响,波动较大。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空栏率增加,生产能力削减。禽类生产也呈现波动态势,禽蛋价格偏低。

(二)规模经营情况。预计到2006年底,全县各类畜禽专业场(户)发展到10400个,与2003年底相比增加1500个。畜禽专业场(户)占全县总农户的比例达到10%,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个百分点。规模养牛专业户发展到4000个,年出栏百头牛育肥场发展到350处。养猪专业户发展到3300个,千头猪场25处,养禽专业户发展到1900个,万只鸡场达到25个,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200个。

总的来说,我县的畜牧业在四年来的时间内,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已基本实现由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的转变。主要表现是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多年来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都超过了50%,基本实现了“半壁江山”。预计2006年底,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24.6亿元,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28.1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与2003年底相比增加2.5个百分点。农民畜牧业人均收入1200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33%。畜牧业对于加速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及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肉牛产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准化肉牛小区推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肉牛产业的重视程度,把肉牛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走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政策引导、机制推进、专题扶持等多项措施,肉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肉牛产业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为我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预计到2006年肉牛产值达到8.65亿元,农民肉牛业人均收入450元,分别较2003年底增长14.2%,33%。基地建设取得实效。2005年宾西牛业公司落户宾西经济开发区后,标准化肉牛小区建设全面启动。预计存栏1000头以上肉牛专业小区达到15个。目前部分乡镇的小区已入户投入使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采用购买、利用政府机动地等形式,解决了土地使用的难题。二是放宽信贷额度,活化担保形式,对入户小区的养殖户优先给予贷款和贴息,在牛舍建设上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全县肉牛专项贷款1亿元,目前投放7300万,其中50%以上用于小区及养殖大户。三是制订《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技术方案》,规范肉牛小区牛舍建设和设施配套。全县各乡镇总计投入30多万元,为小区建设解决了机井、电力线路、道路改造等实际问题。四是落实哈尔滨市地方标准,加速发展生态、环保型肉牛产业。预计到年底,我县可新增优质肉牛生产能力3万头。以标准化小区为主要载体的优质肉牛产业基地,将在我县肉牛产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小区,小区带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将有效推进我县传统肉牛产业向现代化转变。

(三)畜禽品种不断得到优化,畜产品质量逐年提高。通过繁育改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我县良种覆盖率不断增大。猪、黄牛、禽的改良面分别达到98%、90%和98%以上。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繁改体系建设不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断加强。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繁育站点143处,实现了繁改不出村的目标。连续多年冻配改良黄牛都名列全省第一。大力开展三元杂交技术,培育适合宾县情况最佳肉牛杂交组合和三元轮回终端杂交最佳父本,为培育我县品牌的肉牛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开展良种猪的人工繁育及良种猪的人工育种及禽类、良种肉羊、良种肉犬等品种的冻精配种工作,使我县所有畜禽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四)科技兴牧作用不断强化,畜产品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四年来认真落实丰收计划,大力推广十项新技术,使我县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扩充和总结出“选良种、标准舍、冬防寒、夏防暑、高精料、加酒糟、添秸秆、饮足水、快育肥、适时出栏”肉牛育肥综合配套技术,现已成为我县农民饲养育肥牛的主要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肉牛的日增重、出栏量,缩短了育肥期,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增加了养牛的经济效益。据测定,肉牛采用快速育肥综合技术育肥,经80—90天育肥,日增重达到1.53kg,500kg左右出栏,每头赢利330元左右,比本地黄牛(153元)提高115%。秸杆综合利用比例加大,种草养鹅、种草养畜也出现了良好势头。

(五)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齐抓共管,群防群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效推进。落实“两强化、五强制”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四年来,按上级要求,全面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禽类免疫率达到95.5%,口蹄疫免疫率达到91.8%。猪瘟、丹毒免疫率达到了96.7%,肺疫达到了95.3%,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7.61%,禽霍乱免疫密度达到94.2%。认真贯彻畜牧行业法规,动物防疫、草原、饲料、兽医、兽药等执法环境和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主要畜产品外销量连年增加。几年来,我县主要畜产品外销率逐年增加,外销率都分别达到60—90%。2002年我县建成宾安肉牛交易市场,集市上市日肉牛达到1500头,日交易量400多头,年交易额达到1.4亿元。2006年,全县牲畜交易市场达到10处,畜牧业经纪人达到1000人以上。宾县已经成为哈东地区最大的肉牛交易集散地。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以宾西牛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上海驻东北办事处协调,按照协议向上海等地的供应肉牛,打响了宾县品牌,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年来,我县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取得显著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形式,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村经济新框架的产业来抓,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财政、信用社等部门也大力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县信用合作社逐年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今年已下放73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支持肉牛生产的发展。二是得益于各乡镇和各部门对畜牧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得益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对畜牧业发展投入很高热情。近年来,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种植业,常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使农民认识到单纯发展种植业的生产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发展畜牧业逐渐成为广大农民自觉的行动,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生产之中。畜牧业收入在农村经济收入比重逐年增加,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我县畜牧业逐渐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及基地建设工作的推进落实,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一)肉牛产业基地建设资金不足。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农民人均收入低。40%以上的农户发展肉牛生产,农户自筹资金的能力不高,肉牛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政府财力紧张,对肉牛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标准化小区建设需要新建牛舍,每平方米的投资都在300元以上,前期投入大。标准化生产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产品监测、检验等公益性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短缺问题,都将在较长一个时期影响我县畜牧业进一步发展。

(二)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畜牧业生产观念还不深入人心。养殖户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义认识普遍不足。繁育改良工作也面临新挑战。夏黄f1代在生产性能上明显好于其他改良牛一代,但由于长期利用夏洛来冻精级进杂交,肉牛生产性能、牛肉质量提高不快。农户在饲养配方、环境卫生、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存在认识误区,对科学生产、动物防疫等认识不够。

(三)企业和养殖户对接存在一定距离。宾西牛业公司落户我县宾西经济开发区后,养殖户对企业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还不托底。能不能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养殖户有怀疑思想。同时,养殖户认为公司制定的政策还不够明显。农民想看到的是实惠的政策。另外,农户普遍存在养牛不愁卖的心理,与宾西牛业公司的合作积极性还有待于通过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

(四)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工作亟待加速。我县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但是,建设速度还是相对缓慢。原有的小区布局不尽合理,人畜混居,农民习惯成自然,对小区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小区建设的标准化规程实施工作尚未完全启动。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还没有列入日程。虽然有了集中饲养,但如果不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小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难以实现。部分乡镇基地建设工作力度不大。

(五)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截止目前肉牛养殖贷款发放已达到7300多万,为缓解我县肉牛产业发展资金紧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农户还是认为贷款利息偏高,手续还应当进一步简化。县政府扶持政策出台后,在我县农户中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但是,也有一些政策涉及到的部门,部门利益为重,在农户办理贷款担保、评估等工作中,不作为或不积极主动承担义务,引起群众不满。

三、未来五年的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我县畜牧业必须紧密围绕标准化生产,努力突出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生态、绿色畜牧业,加速构建畜牧强县步伐。在总体的发展思路上,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突出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必须坚持以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工作格局,把龙头企业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做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产业化对畜牧业的调控作用。三是在发展上,要继续坚持以牛为主,大力发展“牛经济”,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创建绿色、特色品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畜产品基地化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当前随着卖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市场对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要求日益强烈。在实行畜产品基地生产时,必须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什么的问题,立足于本地区实际,定位于国内、国际大市场,去考虑和研究发展什么畜种和畜产品,建设什么基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适宜本地区条件的优势畜产品。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发展特色畜产品,满足企业生产要求,开拓国内市场,开发国际市场。二是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基地养殖户间利益问题。基地化、产业化发展的龙头是企业,规模大、起点高、有市场的产品必须由龙头企业来消化和拉动发展,同时也是农民实现收益的关键。要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养殖户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在基地建设时期,要确定正确的共建模式,采用多种可行的方式,扶持广大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养殖小区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合企业生产要求。四是养殖小区必须实行企业化管理。畜牧业基地建设的最终去向是工业经济,因此,在管理上要实行企业化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饲养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抓紧时间建设合作社,落实生产、销售等各项制度,适应基地和市场的发展要求。

未来五年的预期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用5年时间,把畜牧业建成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畜产品实现绿色、特色、品牌化,畜产品加工实现系列化,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到2020年畜牧业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准。预计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25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肉牛饲养量达到45万头,生猪饲养量达到85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1300万只,羊饲养量达到8.5万只。肉类、禽蛋产量分别为8万吨、5万吨。鲜奶产量7.5万吨。

重点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

一是加强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以宾西牛业公司为重点,扶强扶壮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向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技术服务、原料供应以及出资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反哺养殖业。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契约机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合作关系。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合作社管理、部门服务、农民受益、各方满意”的目标,鼓励肉牛小区业主、养殖大户、经纪人参与合作社建设。十一五期末畜产品加工预期目标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二是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突出绿色畜产品生产,全面推广标准化饲养规程。坚决推进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生产基地建设。到2010年,全县每个乡镇至少发展3处存栏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肉牛小区,规模养殖出栏的肉牛占全县出栏总量的70%,肉牛生产实现绿色、特色、品牌化。规模养殖出栏的生猪占全县出栏总量的80%,肉料比达到1∶3;绿色畜产品达到50%。建成规范化的肉牛产业合作社17个。

三是加强畜禽良种工程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化繁育改良站点制度,建成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科技含量高、遍布全县的黄牛改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黄牛改良三元终端轮回杂交,严禁杂交乱配。到2010年,黄牛冻配改良达10万头,其中三元杂交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生猪、家禽良种率达到100%。

四是加强饲草饲料工程体系建设。加快草地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草原载畜能力。对胜利、新甸、满井的草场进行人工种草、围栏封畜、松土补播。按《宾县退耕还草实施方案》要求,加快退耕还草的进度,建设高产人工草地和饲草饲料基地,增加饲草饲料产量。积极推行舍饲圈养方式,大力开展“三贮”、“三化”,普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2010年全县秸秆利用率达到55%。

篇10

1.1志愿服务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基础志愿服务难以解决支教、心理咨询指导、翻译、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灾后救援等日趋复杂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对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要求日益增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发展专业化志愿服务迫在眉睫。近年来,专门的志愿服务队伍,如法律志愿者队伍等不断涌现;针对专门对象需求的志愿服务队伍,如白内障服务志愿队伍、幼儿成长服务志愿队伍、妇女平等权利服务志愿队伍等也层出不穷;上海市的“曙光志愿者服务队”和广州番禹区的“助残队”将志愿服务热情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为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高质量的卓有成效的服务。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全民化、组织化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专业化发展是志愿服务的必然规律。

1.2图书馆服务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其带来海量信息资源,也使其对信息的筛选、整合难度加大;既为其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快捷,也给其带来各种信息公司的竞争压力。如何立足于信息之林,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存能力是一个值得广泛关注的问题。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层次,实行知识化、专业化服务是应对的有力措施之一。另外,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特定读者群———教师、科研人员、学生,他们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学科性、专业性、知识性较强等特点,一般的基础信息服务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因此,图书馆服务提升必须发展到专业化服务,在做好基础信息服务的基础上,面向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面向研究方向、面向专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决定了志愿服务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1.3志愿者服务目标的自我超越

据统计,2014年下学期开学初,我馆志愿者报名人数有300多人,一个月之后剩余不到一半,有的甚至来一两次就再也不来了。志愿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服务达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目的,一旦达不到这个目标,便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据《2012年中国企业志愿服务调研报告》显示,曾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员工最喜欢的体验是:有机会发挥创造力,过程中开心,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新人,这些都是志愿服务相比于传统基础服务更有优势的地方。最不喜欢的是:活动后没有反馈,不相信项目的可持续性,组织、领导不力,缺乏新技能。这也告诉我们,志愿者服务过程中非常重视创造力的发挥和新技能的提高等,而图书馆的基础志愿服务已经很难满足志愿者的目标,简单、重复的劳动,磨灭了志愿者的兴趣,逐渐丧失了目标。专业化志愿服务提高了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了志愿者个人成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2专业志愿者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专业志愿服务是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兴起而出现的,最先大范围使用这一词的是美国法律界,此后逐渐引申到会计、IT工程、公关、设计等各个领域。就图书馆界来说,可以在如下几个领域先进行尝试:

2.1书刊编目

近年来,高校年年扩招,为了达到生均藏书刊的规定指标,图书馆新书、刊采购量加大,编目工作任务加重。为缓解时间紧迫、人手紧张等现状,加快书刊上架、流通速度,可以招募熟悉电脑的计算机专业低年级学生协助完成此项工作。编目历来是图书馆知识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对志愿者要求较高,可以采取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理论上,熟悉《中图法》和本馆需要著录的主要字段、著录规则、分类要求、丛书及多卷书著录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实践上,老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对于、书目数据校对、给分类号等核心内容耐心解说、悉心指导。

2.2专业咨询

专业咨询是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项目,主要解决读者利用图书馆方面的问题。由于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经验等局限,对有些与读者息息相关的问题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如考研和公务员咨询、就业问题、心理健康、出国留学、网上开店等,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场地、环境等优势,聘请有相关知识、经验的专家、专业志愿者来做专门咨询、指导,既给读者实实在在的帮助,又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提高用户满意度。

2.3公益讲座

公益讲座是公共图书馆界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深受公众喜爱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很多图书馆更是把它作为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服务品牌,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浙江图书馆的“假日讲座”、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湖南图书馆的“湘图讲坛”,以及安徽图书馆的“新安百姓讲堂”等都为人们津津乐道。高校图书馆也可借着这股东风,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对一些焦点、热点问题举办专门讲座,如大学生就业、考研、公务员考试、健康、人际关系等。在聘请主讲人方面,既可以聘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更可以利用高校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优势,邀请已经毕业且工作成绩不错的学哥、学姐现身说法。

2.4语言翻译

随着电子资源的增加,图书馆订购了许多外文数据库,但利用情况并不乐观,如我馆的Ebsco和SpringerLink两个外文数据库,从2010年起至2014年6月16日止,点击率分别为3635次和3457次,使用率非常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语言障碍;另外,各高校每年都会招聘一定数额的外籍教师,这些老师的中文功底并不深厚,沟通有障碍,来图书馆很难查阅到所需资料。我们可以招募高年级外语学院学生做志愿者,为一些有原文需求的老师进行翻译工作,提高外文数据库使用率;也为外籍人士提供翻译服务,帮助他们利用图书馆。

2.5信息推送

信息推送指工作人员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通过对文献信息的收集、甄选、整理等,推送出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内容。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了解用户、熟悉馆藏,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还要有对文献信息的深度整合、加工能力。目前来说,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人员素质上能达到这一要求得可谓凤毛麟角,何况面对的是全院几十个专业、上万名用户,这就导致信息推送质量不高,范围难以覆盖所用学科。在这一状况下,我们可以招募一些图书情报、外语、理工科等专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培训作为专业志愿者,与工作人员一起进行此项工作,提高为学科服务的水平。

2.6基金运作

近年来,随着大学年年扩招、书刊价格持续上涨,图书馆事业在发展中遭遇经费短缺、政府财力支持不足等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积极寻求社会捐赠,将慈善资本作为图书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补充成为弥补经费不足的有力途径。由于图书馆一直是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在资金筹措、管理和经营运作等方面没有太多经验,我们可以向其他公益性慈善组织发出邀请,由他们派出有募捐经验的工作人员指导筹措和管理捐赠基金的办法,制定基金运作中的管理、投资、风险、支出等宏观指导政策,规定捐赠接收、审核、转帐、估价、减税、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和程序;也可招募经济学专业、社保专业等院系学生加入到图书馆募捐队伍中,与募捐团队一起进行此项工作。当然,随着奉献意识的增强、专业志愿者人数的增多,专业志愿服务必将遍及图书馆的各个领域;同时,图书馆也可利用志愿者专业、学科特点和知识、智力等优势,组织专业志愿者走出校园、走向并服务于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英语翻译、教育援助、电脑培训等实际帮助。

3建立专业志愿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

目前,图书馆界的专业志愿服务还处于初始阶段,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亟待提升,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长效运作机制。

3.1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要想推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从宏观上来讲,政府应该专门立法,明确规定志愿者的权利、义务,保障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的法律地位及相关权益,完善与此相关的司法救济途径和手段,规范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激励机制等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证其有效性和权威性。目前,我国支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体系很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志愿服务发展的专业化之路更是难上加难。2012年8月,广东省文明委出台《关于发展广东行业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十二五”期末,广东省注册行业志愿者人数要占到行业总人数的20%以上,注册行业志愿者年人均志愿服务时数达到50小时以上。这也被视为官方意义上对专业志愿服务的倡导[5]。通过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志愿者服务专业化的支持与保障提供基础条件。从微观上而言,各单位要采取措施给专业志愿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基本保障,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具体到图书馆,要建立一个运作有序的专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并委派专人负责,指导志愿者培训、服务、评估等工作;要制定科学、完善、正规的管理办法及服务守则,规范组织内部的管理和运作;应设法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专项经费。

3.2严格甄选与培训专业志愿者

目前,志愿服务普遍存在爱心有余而专业技能不足、知识水平不高等情况,要实现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必须走志愿队伍专业化发展之路,通过严肃招募、严格甄选、加强培训三步曲完成图书馆专业志愿者队伍建设。招募前负责人先进行可行性分析,拟定所需岗位、人员要求等;招募在自愿的前提下,志愿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强的奉献精神以及充裕的课余时间,负责人要先了解其参加动机和潜在追求;招募前可以在图书馆门口贴出通知,加强宣传;时间一般安排在开学第一个星期;地点一般安排在比较显眼、学生易于找到的地方。招募结束后进行遴选,根据所需工作岗位选择最合适的人担任。志愿者加盟图书馆专业志愿服务必须接受专业能力和相应技能、技巧培训。高校大学生拥有所学专业、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知识背景,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技能的接收和反应能力很快,且图书馆拥有良好的环境、资源、场地等优势,为志愿者培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硬性条件。培训内容包括志愿服务基础知识,书刊分类、信息检索、资源整合等图书馆专业知识,良好的聆听、沟通、团队工作技巧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培训可以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讲座、参访观摩、研讨会、网络教学、示范操作、外出交流等多样化途径。此外,志愿者组织要积极编写培训教材,以规范培训内容,方便志愿者自学。培训后的志愿者资料就被储存到专业志愿者数据库中,随时准备参加相应的志愿服务。

3.3实施激励措施

为了提高专业志愿者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吸引人、留住人。国外这方面成功的做法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美国通过联邦政府制定政策,规定参与志愿服务超过特定工作时间的可获得奖学金、助学贷款等物质奖励。激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由于图书馆的公益属性所决定,政府始终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责任主体。为了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政府在激励尤其是物质激励层面应起主导作用,每年应设立专项志愿服务资金,扶持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图书馆应有专门的活动基金,对于时间较长、效果突出、绩效优异的志愿者,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且上报学校,在奖学金、助学金等发放时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给服务人员发放纪念品,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图书馆提供免费上网、书刊借阅时间延长等消费优惠措施。精神激励主要指心理上的满足感、归属感、荣誉感、成就感等等。作为图书馆来说,除了呼应政府层面的物质激励外,更应该关注精神层面的激励。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立志愿者光荣榜,嘉奖他们的功绩,并向上一级部门推荐,为志愿者争取更多荣誉;举办专业服务志愿者联欢会,交流思想、联络感情,提高团体荣誉感和职业归属感;建立专业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银行”,通过志愿回报的方式激励志愿者;邀请志愿者了解、体验、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归属感;颁发“专业志愿者服务证书”,并将有专业志愿服务经验的志愿者优先推荐给用人单位等等。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让志愿者感受到奉献的乐趣,提高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专业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3.4完善专业志愿服务的评价机制

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活动结束之后,要对志愿者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估,建立评估反馈机制。评估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评估内容主要依据老师记录的考勤和工作完成情况,指标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时间、服务次数、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技能提升、沟通技巧、团队意识等方面。由于专业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特殊,较长时间才能投入图书馆服务,因此对其考评要比一般志愿者严格,尤其对服务次数和服务时间的规定,每周至少要达两次,每次以一个半小时左右为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专业志愿者的功效;考核采取组织评估、同行评估、自我评估、服务接受者评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评估时间一个月一次,对于合格者,授予“专业志愿服务之星”光荣称号,每学期进行学期总体评比;对每次评估结果,通过图书馆张贴栏、橱窗、网站等及时进行公示;制定奖励办法,对表现突出、绩效优秀的志愿者定期进行表彰;为每一位专业志愿者建立档案,跟踪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通过口头交流、书信来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工作适应情况;通过科学的、可供借鉴的考核意见,有助于志愿者及时了解、调整工作状态和思想动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达到修正缺失、持续提高的评估目标。

3.5建设志愿服务专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