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5 17:3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护理药物学;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 R47-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a)-105-02
护理药物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把握好课程教学过程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鉴于传统的护理药理学教学还是沿袭医学专业药理学的授课方法,为了突出护理特色,使授课内容与临床护理用药更密切的结合,笔者对如何进行护理专业药物学教学改革进行了调研。
1 调研方法
在调研中采用了调查问卷、座谈会、查阅文献等调研方法。选择北京市通州区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积水潭医院等单位调查问卷100份;召开本校实习学生及从事护理药物教学教师座谈会一次,发放调研问卷25份。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关于药物教学改革的文献。
2 调研的目的及内容
目的:确定护理药物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编写适合护理专业药物教学使用的校本教材提供依据。教学内容部分,主要调查应该增加哪些内容,以及应该删减哪些内容,①是否应该增加特殊人群护理章节;②是否应该增加药物治疗的护理程序,各种给药方式的护理,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中药护理等内容;③考虑删减的内容,包括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等。教学方法主要调研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传授法,还是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直观教学法。
3 调研结果及数据整理
五家医院,每家发出20份问卷,共100份,实际收回87份。座谈会发出问卷共25份,全部回收。最后使用调研问卷112份。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查阅护理专业药物教学改革文献6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研结果见表1、2。
4 结果分析及建议
综合调研问卷、座谈会及查阅文献的结果,本次调研的结果分析及建议如下:
4.1 突出护理特色,写出合适的教材
编写适合护理专业的药物学教材,应该尽量缩减药理学的一般内容,重点突出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如用药护理要点[1-2]、特殊人群护理、各种给药方式的护理、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中药护理等。保留药物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但是要适当删减该部分内容,突出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相应的用药护理要点。药物的作用机制部分,由于与护理工作不太密切,给予删除,讲课时,可以适当介绍。
4.2 中专的教材要将理论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中专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每一名中专教师对此都深有体会,所以在编写教材时,要将理论与趣味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寓教于乐,快乐学习。当然这在药物学的教学中是比较难做到的,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应该加入一些趣味的内容,如药物发明的小故事、临床病例、趣记、药物歌[3]等。
4.3 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教学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教学法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很无奈地反映:教学内容枯燥、很难记忆,药物名字就像是“天书”。根据调查,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药物教学应该采用直观教学法,采购一些临床实际用药,上课时学生将分为3~4人一组,每组都有本节课要讲授的药物,并且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问题,将问题交给学生,每组学生针对面前的药物,并结合老师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互相讲解,并每组派代表到前面给同学讲解,最后由教师总结。该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思考,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实物更直观有利于学生记忆。笔者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效果很好。
4.4 精炼学习的内容,突出重点药物,突出不良反应,突出护理用药的特点
药物教学一向内容多、范围广,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如何精炼内容,就更显重要,由于临床的药物更新率很高,教学时尽量不讲或少讲过时、少用的药,并且每类药物要以代表性药物为主,简单介绍其他药物[4],让学生在掌握了代表药物的基础上,到将来的工作中去拓展与该药物一类的其他药物;护士必须具有观察、分析药物疗效、副作用,且有制订相应护理措施的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应该突出常用药物的护理用药注意事项[5],比如在讲解阿托品时,由于其用后很容易出现口干、皮肤干燥,护理过程中应嘱其多饮水;阿托品抑制汗腺的分泌后会引起发热,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体温,对用药前体温高于38℃的患者使用本药时必须及时向医生反馈情况,避免发生意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临床应用主要在重症监护室(ICU),讲解时突出ICU用药,肾上腺素单次用量超过1 mg时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故应严格控制剂量;去甲肾上腺素静滴时间过长,易致局部皮肤缺血而苍白,应及时更换滴注部位,若滴注结束后局部出现苍白现象应及时处理等。讲完这些内容后,学生会觉得护理患者用药的过程中非常有目的性。
通过以上调研,明确了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更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中等专业护理人才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赵茜.新医学模式下的药理教学改革[J].中等医学教育,1998,16(5):12.
[2]王灿,王琳琳.多种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157,160.
[3]李信梅.《药物歌》在护理专业药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3,28(1):23-24.
[4]余彦.护理中专药理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生理学杂志,2002,24(1):45-46.
篇2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职生;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工作以后肩负着照顾病患、协助治疗、甚至是救死扶伤的重任,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各行各业的艰辛、也只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医院的强大作用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更应该将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作为评判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有力支撑点。近两年来,我校开始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研究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及其发挥的内在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这也是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我校在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就是我校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几项实施较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具体实施方案。
一、开展社会调查
组织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围绕我国医疗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城市社区等进行调查研究。这样既对医疗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书写调研报告也锻炼了学生科研的意识。具体措施:第一学期期末,先由市区内的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调研;第二学期的学期末进入最近的乡镇卫生院;第三学期期末进入社区进行居民调研。调研内容包括:患病的病种前三位的是哪些?患病人群年龄分布如何?目前每年的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今年的特疾病有哪些?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有哪些需求?居民对常见、重点疾病的预防知识知道多少?每一位同学都要完成10份以上的调研,并书写调研报告,算作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二、开展勤工助学
鼓励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品格。具体措施:分成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由学工处统一分配,学校的商铺和餐馆每学期将所需人员上报学工处,各班级也将勤工俭学的学生名单上报学工部,由学工部老师统一分配和管理勤工助学的学生,也有效维护了学生的利益。校外由学生会的学生统一联系勤工助学单位及部门,统一分配名额并统一管理,这样能保证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开展社会服务
主要是做好“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根据年度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和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服务活动。要像组织课堂教学一样,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根据需求选派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这里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社会服务内容。具体措施:第一学期,学生还没有涉及专业课的学习,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进养老机构,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衣服,表演节目。主要培养尊老爱老的思想品德,达到初步育人的目的。第二学期,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学习了简单的护理操作。组织学生进入社区。为老人们和社区所有愿意参加的成员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同时编排一些文艺节目,举办成小型的汇演,发挥同学们的各种才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来配合我们学校完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都要进行工作汇总和书写心得体会。
四、临床体验生活
篇3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笔者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学人文素质认知、人文课程设置、医学人文培育方式等。笔者选取了广东5所医学院校的四年级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有效人数共680人,其中男生180人,女生500人。
二、研究结果
就医学人文精神认知而言,98.2%以上的学生认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非常必要,是护理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护患沟通能力的有效渠道。56.1%学生认为自己人文素质底蕴不丰厚,必须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护理人文关怀、交流沟通能力、护理技术水平、护理研究等护士的职业综合能力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程度调查中,67.3%的人认为护理技术水平最重要,48.7%的人认为护理人文关怀最重要,39.9%的人认为交流沟通能力最重要。
就医学人文课程设置而言,58.9%的学生不了解学校医学教育内容。60.1%的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效果不满意,同时分别有43.6%、55.7%、64.6%学生对学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教材、授课方式不满意。在出勤医学人文精神课堂调查中,只有39.7%的生认真听课,还有40.1%的学生选择性听课。
就医学人文培育方式而言,57.8%的学生认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主要来自教师,51.2%认为来自自身道德修养,46.1%认为主要受家庭影响,而33.5%则认为主要受社会环境影响。80.7%的受访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是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只有40.1%学生认为课堂教育是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
三、提高护理学本科生医学人文精神的策略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识到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很多学生的人文素质底蕴不够丰厚,且对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够满意,该结果提示在医学院校加强护理本科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
育非常必要,可从以下儿点做起:
(一)确定护理本科生医学人文培育的核心内涵
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本质特征和医疗职业的理性知觉,是医学科学和医疗服务价值目标的理性提升。关爱病人、敬畏生命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医学人文精神应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道主义精神,良好的沟通技能和职业精神,深厚的大爱精神和敬畏生命精神。
(二)构建护理本科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只有通过与专业课程的合理组织与整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特色并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构建护理本科生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框架时,应结合护理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将护理专业课程与对医学人文课程整合和分类,加强医学人文课程与护理学课程之间的融汇贯通,构建出新的适合护理学本科生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框架。
(三)采取灵活生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在医学人文精神教育过程中可采取学生小讲课、论文答辩、问题答辩等形式,充分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对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查阅书籍、社会实践等方式,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在与老师的答辩中阐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
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临床实习巩固理论知识、练习技能操作,同时也为他们近距离接触患者、与患者沟通、感受患者疾苦提供了平台。根据医事法律专业的特点,还应建立与该专业相一致的实习评估方式,应该将医学人文精神作为临床实习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更多地考查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参与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社会综合能力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采取带教老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的方式,得到更为真实有效的结果。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从观念上改变了对护理的认识。为正确理解护理的职责和任务,从1994年开始,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经过国内外护理学专家的共同努力,提出了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目前,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这是临床护理领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对1994年至2000年刊登在各种杂志上的整体护理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了解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篇4
金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余丽华
[摘要]高职助产专业是职业教育的范畴,学生毕业主要在各级综合性医院、妇女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站从事妇科护理、产科护理及计划生育技术操作工作,需要较强的岗位实际知识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能力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助产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将打破传统助产专业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我们通过课程改革与开发,形成了助产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表、助产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形成助产专业职业技能训练项目、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助产专业课程体系,力求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助产人才。
[关键词] 助产专业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开发
高职助产专业是职业教育的范畴,学生毕业主要在各级综合性医院、妇女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站从事妇科护理、产科护理及计划生育技术操作工作,需要较强的岗位实际知识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现将我院助产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如下:
一、开发理念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能力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传统的学科系统化的课程,重视文化基础教育,逻辑性强,提供了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这种模式忽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提供的职业学习机会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满足助产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
助产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将打破传统助产专业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第一,在主观上将助产专业职业工作作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具体分析那些“点状”的、缺乏有机联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或能力点;第二,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能力的训练;第三,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职业教育,让学生获得综合的助产士职业能力并保证这些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果上的系化。
二、课程开发方案及过程
助产专业调研:
1调查方法:采用访谈、发放调查表、收集一线工作的助产士工作日记,工作场境摄影及录像。
2 调查对象:各级医院管理层(分管医疗院长及护理部主任)、一线成熟助产士、护士长,一线妇产科医师、助产专业毕业生与实习生、妇产科病人。
3调查内容:通过职业岗位调查与讨论分析,形成助产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阐明助产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况。同时,分析助产专业教学现状,寻找其差距,为助产专业课程改革提出原则性建设方案。调查内容为:
(1)助产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哪些?毕业生需要哪些工作能力?
(2)助产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
(3)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宏观基本定位。
(4)助产专业与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的共性与区别点。
(5)助产岗位中相关的不同层次人群从不同角度对助产专业有何的评价?其期望值与认同感如何?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助产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对助产士职业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与完成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掌握助产专业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
1.工作任务分析专家的确定:选择一名具有职教背景,与助产专业无关的、善于激发并整合实践专家的思维、有较强的组织及时间控制能力的教育专家。
2.选择10-12名实践专家,她们都是在妇科、产科、计划生育岗位直接从事妇产科及助产工作的助产士、医师以及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其中从事妇科工作3名、产科工作4名、计划生育技术工作3名、儿科工作2名。均在该领域工作10年以上,并分布在省内助产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内。
3.召开助产专业实践专家研讨会:
(1)实践专家个人职业历程介绍:开会前,先请各实践专家填写个人职业历程表,并举出其在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并列出每一个阶段3-4个实际从事过的具有代表性的任务实例,特别要提出具有挑战性,提高了工作能力的工作任务。
(2)助产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汇总:首先向实践专家解释完成汇总工作任务的步骤,其次,将实践专家按不同领域进行分组讨论。第三,按照从工作领域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顺序进行列表汇总。
三 课程开发结果
1.形成了助产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表(见附表1)
2.形成助产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见附表2)
3.形成助产专业职业技能训练项目(见附表3)
4.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助产专业课程体系
四、讨论与分析
(一)助产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基本原则为:①工学结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以工作情景为载体④强化能力实训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反映旧的课程教学观念的相反原则是①以知识系统为导向②突出知识目标③课程活动、问答、习题、巩固知识④用逻辑推导来训练思维⑤以教师为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分离的课程教学。
(二)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是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发展而来的。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培养定位是医疗领域的一线从业者——助产士,是典型的职业教育专业。所以,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必须与临床岗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专业教学需要的自己独特的视野,构建有别于传统普通教育的专业教学体系,形成适合工作岗位的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玫,周海燕,马楠.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篇5
[关键词] 建设思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37-04
国家三部委2010年启动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计划建设项目,焦作卫生医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被三部委批准为第一批建设学校。在建设中,我校认真研读《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等文件精神,理清建设思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1 理清思路,紧紧把握好建设方向
在国家中职示范校申报和《任务书》、《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文件,聘请教育部相关专家到校指导,组织参与人员研读示范校重点建设任务,理清了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思路,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1.1 理清建设思路,瞄准建设方向
学习重点建设任务,坚持改革引领,推进制度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把改革创新的着眼点放在内涵建设上,重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教材应用、教学方式、队伍建设、专业设置以及管理制度等关键环节,增强职业学校办学的生机、活力和吸引力。归纳起来为“一二三四五”的建设思路:①围绕一个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②强化二个建设:学校内涵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③完成三个转变:学校培养向校企合作培养转变、一般学校向特色学校转变、普通专业向精品专业转变;④实现四个突破:办学理念突破、办学模式突破、办学条件突破、办学水平突破;⑤改革五个体系:课程建设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实训条件建设体系、教学管理建设体系。
1.2 加强管理,奠定基础保障
为保障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顺利进行,学校一是从思想上提供保障。组织学习领会国家有关示范校建设文件精神,并邀请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邓泽民教授作了专题报告,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二是从组织上提供保障。成立了以市教育局、卫生局领导为顾问,校长为组长的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示范校建设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经费保障与质量监控小组和四个专业、一个特色项目建设项目小组。三是从管理上提供保障。将建设项目分解为三级,共设一级项目5个、二级项目18个、三级项目92个,实行项目化、责任制管理,每个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项目建设由一名校领导负责,任务、责任、人员逐级落实,确保按时、按责、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四是从经费上提供保障。按照“专款专用、足额到位、确保示范校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原则,学校制订了《焦作卫生医药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到有计划、合理、规范、足量、安全使用好建设资金,为示范校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 校企合作,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重点专业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护理、中药制药、美容美体和口腔修复工艺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分别与其相对应的行业企业结合,创建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联合开展专业调研活动,确定培养目标
4个专业分别与焦作市护理学会、中医学会、美容协会、医学会四个行业学会及相关企业结合,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调研与论证机制,与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培养目标。“走出去”开展人才培养标准的调查研究,确定专业所服务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和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请进来”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骨干共同对职业岗位分析论证,确定工作领域、工作内容、相关的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
通过调研和职业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专业技能标准等),指导课程设置。
2.2 初步建立“岗·课·证”相融通的基本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
经过一年的专业建设,初步建立了按照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的能力要求,实施学训一体、工学结合的专业课教学,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岗·课·证”相融通的基本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2]。四个重点建设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
①护理专业为“四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期教学目标制、生活护理见习制、专业护理方向制、专业课程企业制。②中药制药专业为基于工作过程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岗位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改革开发课程,做到教学与岗位要求相结合,校内实训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教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为怀药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③美容美体专业为“校企合作、学训一体、工学交替、带薪顶岗”人才培养模式:美容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和美容技能操作训练;假期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见习;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带薪顶岗实习。④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为“校企一体、三个统一、三段运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医院合作办学;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统一、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统一、教师与岗位工作者的统一;第一阶段学习基础课、专业课,期间穿插医院见习课,第二阶段学习岗位工作任务课,第三阶段在实习医院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实习。
3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满足职业能力,教学组织序化注重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情境设计注重贴近工作环境,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3.1 编写突出职业岗位项目化的校本教材
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引入企业标准、技术规范及职业岗位技能标准,4个专业制订了16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组织编写基于生产过程,教学内容紧扣岗位生产与企业管理规范,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技术内容,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课程教材。一年来4个重点专业共组织编写7门专业课教材,已完成4门专业课教材初稿。组织编写了2门专业实训指导教材,制订了2门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3.2 根据职业岗位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根据岗位要求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立项教学研究课题28项,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3.3 实行“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专业课教学凸显实践性,实施“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行练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练。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方面综合进行,单项实训在课程中通过学习型教学任务进行,综合实训结合实际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结合岗位任务进行,进而达到学生技能培养及角色转换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训到生产、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的做法是:护理专业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与临床见习结合,中药制药专业将中药性状鉴别和炮制与药厂见习相结合,美容美体专业将美容技术操作与美容中心操作实践相结合,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将雕牙与附属医院口腔科镶复相结合,促进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实训的基础上,各专业举办各类技能操作大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护理专业举办了护理礼仪大赛和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大赛,中药制药专业举办了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炮制技能大赛,美容美体专业举办了形象设计大赛和美容技能、化妆技能大赛,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举办了雕牙技能大赛。技能操作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4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2]
学校以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为依托,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为保障,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共同进行课程改革、编写教材及课件开发。按照生产性要求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聘请医院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专家指导常态制、校企合作项目制、工学结合双向督导制[10]。
4.1 成立及调整了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1年9月,学校成立了中药制药、美容美体和口腔修复工艺三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调整了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制订有委员会章程和制度,定期活动,研究校企合作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技能操作标准修订、岗位要求等专业建设,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课教学和岗位实训。
4.2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成员由教务处、实习就业处、医教处、培训部、人事处、财务处的负责人组成,校长任主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管副校长为办公室主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责是:①指导校企合作工作的政策、机制并组织实施;②协调校企合作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③督促、考核、宣传相关部门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过程和工作业绩;④研讨校企合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⑤组织市场调查,为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4.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6]初步建立
学校与医院、企业、美容公司等初步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双方共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学中练、练中学、练中做、做中练专业课教学模式。
护理专业与医院建立了校院合作“课外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外时间实验室开放,组织学生对岗位必需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并安排二年级学生到医院临床见习。课外实训内容依据专业学习进程设置,在校学习两年期间依次开展护理礼仪培训和竞赛、护理技能操作训练和竞赛、护理情景剧竞赛、临床见习岗前培训、专业化方向(手术室护理、ICU护理等)技能培训等活动,其中护理专项技能训练的时间长达九个月。反复的学(理论学习)训(技能训练)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对护士职业形象有了初步理解,掌握护理岗位必备的技能。
中药制药专业与制药企业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在修武县西村乡后河村建立中药教育培训基地,将设立当地中药材标本展厅,对当地农民进行中药材种植、加工培训,组织学生到基地学习。
美容美体专业完成了校内实训基地的改造,并投入30余万元,建成了300多平方米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技能,练习手法;在校外实训基地服务顾客,顶岗实习;实现了学生到实训基地做中学、学中做的岗位实操学习。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课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外时间实验室开放,组织学生对岗位必需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并安排学生到医院临床见习,三年级学生安排到医院或企业顶岗实习。
4.4 拓展了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
校外基地建设以满足教学模式改革、顶岗实习、师资培训需求为目标,修订基地遴选标准,完善原有实训基地,新增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实训基地,突出教学条件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一年来新联系了医院、制药企业、美容机构等6个校外实习基地,美容美体专业和中药制药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同时接受学生就业。
4.5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坚持“提水平、拓功能”的原则,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职场环境的对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需要。在原有专业实训基地基础上,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安装仿真教学设备、模拟教学软件,模拟职场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实现校内实训基地整体水平的提升。
护理专业建设高度仿真的实训基地,建成了集教学、培训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护理实训中心,除满足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外,还满足了焦作市卫生系统急救比武、护理人员技能大赛、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和市工会、市教育局等组织的护生护理技能操作竞赛的需要,一年来共培训和鉴定了2507人。
中药制药专业建立了药物化学实训室,扩建了精密仪器操作室。中药制药实训中心满足了专业实训要求,并承担了焦作市中药调剂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承担了国家执业中医师技能考试的培训和考试工作,一年来共培训和鉴定了444人。
美容校内实训中心由60平方米扩建为120平方米,新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设备40余台(套),实训环境及条件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美容实训中心同时承担了美容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一年来共培训和鉴定了96人。
调整了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实训中心的布局,与国家口腔修复技工资格培训与考试基地签订了协议,组织开展焦作地区国家口腔修复技工的培训和考试鉴定工作。并承担国家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开设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班,培训了40人。
5 六项措施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学校采取内外结合(校内培养和外聘兼职教师相结合)、上下并举(选派教师到高水平大学进修和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同时进行)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六项措施为核心、八项制度为保障,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9]。
5.1 专业带头人培养
学校制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选聘与管理暂行办法》[5]。4个专业共选聘8个专业带头人为培养对象,分别制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以及专业技能操作标准的开发等工作中,为专业带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主导作用。
5.2 骨干教师培养
学校制订了《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办法》。4个专业共选聘了24名教师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分别制订了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协助专业带头人,写出调研报告。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协助专业带头人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参与社会调研、考察。
5.3 青年教师培养
学校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对新进教师进行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培训,并指定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作为其指导教师,制订培养计划,组织听课,指导其承担实习、实验、实训、企业实践锻炼等工作,熟悉所在专业的整个教学环节。
5.4 “双师素质”培养[7]
学校注重“双师素质”教师持续培养机制的建立,制订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有平均每年一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一年来,共有64名专业教师到市直医院、美容机构、制药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5.5 教师学历学位提高
学校制订了《教师学历学位教育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一年来教师中有2名硕士毕业,有16名教师参加了硕士教育,学校为其承担了学习费用。
5.6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8]
学校制订了《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3]。聘请行业企业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重点承担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的工作现场教学、专业课教学、专题讲座等。同时对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标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大纲等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一年的建设期间,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共聘请25名医院、药厂、美容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为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开始建设数字化“兼职教师资源库”[4]。
5.7 管理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制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选聘与管理暂行办法》、《骨干教师培养实施办法》、《教师进修培训实施办法》、《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教师学历学位教育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5]等八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办法,并组织实施,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顺利实施。
扎扎实实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必须按照三部委9号文件精神,理清建设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质保量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从而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3] 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2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 邓泽民.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5] 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相对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何勤.职业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途径探讨[J].老区建设,2009,(6):25-27.
[7] 郑声衡.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1):63-64.
[8] 史方平.企业锻炼:加强职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0,(6):65-67.
[9] 耿洁,刘宏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结构水平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38-42.
[10] 夏晓峰,刘世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43-44.
[11] 晓阳.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8-10.
篇6
关键词:微课 医学英语 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76-01
一、微课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总的来说,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主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教学时间短,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分钟以内,而“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能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吸引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微课的内容精简,主题更加突出,主要是为了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主题、教学环节的教与学活动,或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内容的教学。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二、高职高专医学英语学习现状与学情分析
目前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遇到不少阻力,由于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从而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导致了许多学生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甚至个别同学专心学习专业课,放弃了学习英语。此外,学生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控能力不足,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眼高手低,非常看重相关英语考试证书,但又不愿脚踏实地,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最后一个制约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的因素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教师在授课内容、考核内容的选择、安排、设计方面要兼顾两头,有时很难取舍,真正实现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优化配置,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充分利用“微课”,优化医学英语课程教学
1.微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微课”不微,在课堂教学中以微视频来折射课堂教学的导入材料、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习题的操练等。整个微课的设计指导思想贯穿了教学培养目标、内容、反馈等环节。高职高专医学英语课本身具备一定难度,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实际教学的需求在传统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展示两到三个微视频,用来导入内容、讲解重难点和提供练习。这样,在课堂上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便于学生在课外对微视频反复观摩和练习,加深理解和扩充知识储备。
2.微课设计中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传统的高职高专医学英语课堂中,由于受到课程本身的难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的限制。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讲解并让他们练习重点、难点。这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微视频自身的优势能让学习不受课堂的局限,教师可以更加灵活的整合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教学资源。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医学词汇学习记忆方法,?告诉学生根据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进行相关分类,找出最佳识记点,提高学习效率,如用以下分类法展示:
(1)dyspnea(呼吸困难)可分解为:dys一困难;一pnea呼吸;又如glucopneia(低血糖)可分解为:gluco一葡萄糖,一pnea减少。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该类词汇分解词500左右;(2)相对词:如diastolic舒张的,systolic收缩的;又如internal内部的,external外部的;healthy健康的, unhealthy不健康的。教学中提供60多对相对词;(3)同义词联想记忆:如pain指精神或肉体的疼痛;ache指局部持续痛;sore指疼痛发炎,一碰就痛;dull指钝痛,隐约疼痛;throb指抽痛;smart指剧痛;prick指刺痛;burning指烧灼痛;colic指绞痛。又如treatment治疗,处理;cure用药物治好某病;heal治愈;therapy治疗方法。(4)易混淆词:如amputation(截肢),ambulance(救护车),ambulation(下床走动)。又如nap小睡,nappy尿布,nanny保姆。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30多组易混淆词的区别;(5)相关词:如heart(心),liver(肝),spleen(脾),lungs(肺),kidney(肾),又如face脸,forehead前额;temple太阳穴;eye眼;nose鼻;nostril鼻孔, check面颊;mouth嘴;lip唇;chin颌;beard胡子,throat喉咙;jaw颌;neck脖子;ear耳。(6)联想词:如:acupuncture(针刺),herbs(中草药),moxibustion(灸法),massage(按摩)。又如emesis呕吐,nausea恶心,heart function心功能,heart muscle心肌,myocardium contraction心肌收缩,palpitation心悸,cardiacrhythm心律,cardiacmurmur心杂音。
通过上述关于医学英语词汇记忆的串讲,教师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组合和配置,做到举一反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把单个看似独立的知识模块构建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分解和组合所学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3.微课设计中所融入的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教育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因此,在微视频的制作内容方面应突出以任务型教学法为先导,以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所必备的职场素质和业务能力。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要依据医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和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设计相对合理的医学英语特定情景讲解,案例分析等内容。在课堂经学生观摩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所讲解内容进行操练,并及时点评。
最后,微课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对传统课堂的变革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牢记教学紧跟时展步伐的理念,深化教学活动改革与创新,让高职高专学校培养出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参考文献
[1]余卫华. 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