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程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7:5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语文课程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一直以来都是中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职教学中存在着重技能轻文化的倾向,使得许多学校语文教学效果显著下降。为此,急切要求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中职语文新的教学体系,使语文课程更符合中职教学的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中职课程教学的设置,一直以来都存在“过灵活”的现象,为实现其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有时不惜压缩或删除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得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了冲击。再加上教师及教学中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语文教学的被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1.中职语文的学科现状
基础学科被边缘化问题是中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实用性”日益强化的中职教学理念,专业课程教学研究改革如火如荼。语文等基础课程逐渐边缘化。语文课课时减少,课程被压缩。甚至有的语文教学仅仅保留了语文教学里的“工具性”内容而忽视了“人文性”内容。
2.教材现状
中职语文的教材虽然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但是教材内容仍然有着浓厚的普通高中教材的影子,教学课文大多与高中教材相同,且课文较为陈旧,偏多、偏难。一种教材很难适应不同专业的专业需求。如果教师不对教材进行增删,教材按照普通高中的方法教学。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教学的接受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3.学生现状
中职学生多为普通高中选拔考试落选的学生,基础一般较差且存在厌学情绪,语文的基础较为薄弱,语文能力较差。如果仍然使用“黑板加粉笔”的方法教学,再加上语文被边缘化的倾向,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就很难有所成效。
4.教师现状
中职语文教学受学科特点的影响,不能像专业课那样动手又动脑,没有那么“好玩”,如果教师仍然不分专业特点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忽视语文课外知识拓展和语文课外活动的教学模式。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5.教学评价现状
现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仍然停留在“两次考试,一张试卷”的模式,这种注重学生识记能力和写作能力评价方式很难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对成绩较低但语文运用能力强的学生评价也有失公允。
二、中职语文课程的要求
语文课程体系改革是中职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语文课程体系改革首先应认清语文课程性质,把握课程要求。2000年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对语文课程性质作了明确规定:“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首先,中职语文课程是各专业的基础课,它要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本专业服务,为将来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提供语文知识储备。其次,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基础素质的养成,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对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构建中职语文课程的思考
1. 构建的原则
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更好地为发展本专业服务,为将来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提供语文知识储备。因此,从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要有侧重点。构建时应该注意几个原则:
(1)新的课程体系应该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工具性”就是要语文学科教学为所学专业服务,有利于专业的发展,有助于专业的提升。“人文性”就是通过文学作品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民族观念。
(2)课程体系应该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要求。现在所选的教材存在偏旧、偏难、偏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专业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删。必要时还应该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学生的承受能力和专业的发展要求。
(3)课程体系应该符合语文学科的时代要求。现时期早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运用单一的方法,而应该调动各种现代方法,并将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影视作品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时代气息,让文学分析能够活现在生活里,而不是停留在书中。
(4)课程体系应该符合专业发展的要求。不同的专业对语文的要求存在着不同的要求,现实中语文教学也已经打破了一本书一个教案的模式。将专业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相结合进行有机的增删。并实现多样选择,引进模块式教学。
2.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设想
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构建原则,考虑中职专业需要的基础上,借鉴模块式教学法重新进行构建。精选现有教材内容整合为基础模块;依照专业需求编写专业模块;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立选修模块。按A基础模块、B专业模块、C发展选修模块对中职语文课程体系进行模块构建,其结构如下:
按照上图,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模块,如基础模块又分为:写作、阅读、口语、运用写作等;选修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爱好分为:影视作品、乡土文化、作品创作、组织策划等;而专业模块应该依据各专业的要求建立新的教学大纲组织新的教材。
(1)课程管理
语文课程体系的改革为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语文教学的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应该建立以语文基础模块为主,以专业模块和选修模块为辅的教学模式。基础模块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应对现行教材进行合理删减,全体教师形成一致的教学大纲,并由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组织教学。专业模块应依据专业的要求和语文工具性特点相结合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教学大纲,统一形成教学内容,并由各教师组织进行教学。选修模块应按照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建立模块,并由一个或几个语文教师负责一个模块的方式,按照各个模块的要求建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打破班级限制自由选择选修课程,并在教学安排中安排统一的语文选修课,在统一的教学时间里组织语文选修拓展教学。教学时可以运用语文活动、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方式。
(3)改革课程考核机制
教学考核具有显示学生能力、反馈教学效果和引导教学的功能。在考核时倡导加强学生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考核。评价时避免一考定性的单一形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过程评价,还要注意学生平时语文活动的表现评价。倡导多元评价,把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此外还要及时反馈评价,使学生从评价中及时了解自己,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模式的改革是为实现时代的发展和中职教学的现状提出的紧迫课题,语文课程模式的改革也为中职语文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2000年版
[2]陈文丽,改进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三点设想,职业技术教育,2007, 2
篇2
关键词:就业 语文活动课 教学方法
一、语文活动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以就业为导向、凸显自身特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已被广大中职教师所认同和接受。中职语文教学不但承载着培养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任务,还要培养他们就业所需的实用语文能力,以使他们适应社会的需要。中职语文活动展示课开得究竟如何呢?现实情况是:日子原来怎么过现在还是怎么过,书原先怎样教现在还是怎样教,换句话说,语文活动课就等于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学校不重视
职业学校强调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近几年形成的重专业轻文化的趋势,使不少学校将语文课课时数压缩。仅有的几节课,大家当然要先完成课文的教学进度,而无需考试或考核的语文活动课被忽略了。
2.教师认为语文活动课费时费力
课文教学有许多现成教案、教学资料可参考,但语文活动课几乎没有可参考的现成资料,备课的工作量很大,好不容易备了一节,可能效果还不如人意,大家的热情当然就没了。
3.现行教材不够系统全面
现行的教材虽然每一单元都有“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用文写作”等实用语文课程的内容,但系统性不强。例如第一册第五单元是“求职信”,到第二册最后一单元又是“求职信”,中间的几个单元却是别的内容。而且内容编排也不够全面,比如“求职信”这一块,教材涉及的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另外,由于专业类别太多,统一的教材不能凸显各专业的特点,针对性不强。
二、语文活动课该如何上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活动课的初步实践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1.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总理说:“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这段话强调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就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根据这一目标,我们语文课程教学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来设置课程内容,组织课堂教学。比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目标是成为合格的导游,那么,学校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与旅客的沟通能力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应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用语言能力,使她们在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多一份自信,少碰一些壁垒。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切实地指导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语文活动课应以提高学生进入现实社会应具备的能力为重点来选择、组织、实施教学内容。因此,要讲究实用性和针对性。比如:针对即将毕业的中职学生,我们应重点设置求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求职信的撰写和求职、面试的技能技巧,做好就业准备。现行教材里虽然有求职信、应聘信的写作和两个单元的“口语交际——求职、应聘”,但真要运用起来,这点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而笔者认为要在教学中增加个人简历的写作、面试准备、面试技巧、职校生求职的常用方法辅导,加强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等内容的学习,并将之整合成一个系列,称之为“求职演练”。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凭掌握这些求职技能想获得好职位的想法固然不现实,但至少使他们具备最起码的生活基础知识,保证他们走上社会时不再因为拙劣的应聘表现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现行教材中有一系列的口语与交际训练,但因为学生的专业不同,教材里的某些内容显得不太实用。因此,在进行口语训练时,我们要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专业来筛选训练材料。比如,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口语训练题:“旅游旺季你带团到著名风景区旅游,几名游客对住宿条件不满,要求换房,由于客房暴满酒店方面不予受理,几个游客情绪激动言语激烈,你怎么说服游客平息怒火?”而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则可设计这样的口语训练题:“老师提议小朋友回家用废旧物品完成小制作,并把作品带来学校。方方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认为学校老给家长增加负担,感到非常恼火,作为老师你怎么劝说?”像这些有专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中将遇到的典型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3.构建有效的中职语文活动课教学教法体系
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方法是否科学,这是决定中职语文活动课教学成败的关键。小组讨论法、模拟情境教学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实习见习等教学方法,都符合语文活动课的特点,能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1)情境教学法。模拟情境进行教学,强化了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实践接触的机会。上文提到的“求职演练”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和能力。我们通过模拟招聘场景,学生和老师扮演面试者和考官来模拟招聘,让学生提前体会面试时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自主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职业能力。
(2)案例分析法。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作为案例,供学生研究、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挑选合适的典型案例。首先让学生在熟悉案例内容,再分组讨论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钥匙能够自己去开门,到处去找东西。我们教书,要使学生‘有知识,这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这段话形象概括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如能掌握学习能力就好比获得一把钥匙,在今后职业生涯中,自己掌握开启通往成功的道路。
篇3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师 素质 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13-02
古往今来,教师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荀子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别林斯基曾写道:“教育者多么ゴ螅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可见,教师对于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现在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水平较低,这给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中职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的实施者,理应比学生具备更高的语文素质。因此,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素质显得十分重要。
一、中职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促进专业发展。”“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基于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高度的责任感
教师要有责任心,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敬业的精神,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托尔斯泰也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渊博的知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王充说过:“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捕者也。”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讲究实用,这是由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所决定的。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语文不仅是学习基础学科的工具,更是学习专业课程最重要的工具。作为语言工具学科的语文教学必须还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博学宏才。一是要具备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指导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需要。二是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知识,如具有人文、科学、心理等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不但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又拓宽知识面、愉悦身心。三是要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过去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就可以支撑的中等职业教育课堂。如今,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课堂,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现代多媒体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
一是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加强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教育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二是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如讲课口齿伶俐、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语言精炼,善于驾驭课堂。三是注重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墙报比赛、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四是超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成熟良好的个性、较强的处事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面对多变的情况,保持冷静的头脑,及时调整心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深厚的文学功底
语文教师必须大量阅读,勤于积累,不断写作,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五)强烈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语文教师要顺应时展,应在教学、教法等方面加强创新意识,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中职语文教师提升素质的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具体教学要求和建议,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读语文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通过树立人生观、自主学习、参加教研活动、外出学习培训、重视创新、勤于思考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增强责任心,加强责任感
学习掌握并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经常参加政治学习,深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精益求精。
(二)加强自主学习
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增强自我教学能力,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包括语文教学方法、教育理论、相关哲学著作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自我超越,才能在新形势下游刃有余地开展语文教育活动。
1.博览群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阅读以下几类书籍:一是本专业书籍,这是教师之本;二是与本专业有关的理论书籍,以提高本专业的教学水平;三是与本人爱好有关的书籍,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属于个性拓展阅读。
2.手勤多写。主要写课堂实录、写教学设计、写教学日记等。从教学中自己观察到的材料,有长期的经验,有长期的积累,多次积累就会有新发现、新收获。
3.努力提高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能力。21 世纪是一个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现代教育模式更多地加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成分。当今的中职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比较感兴趣,多媒体教学则满足了他们的兴趣,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持久力弱的特点。教师是新技术运用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新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条件。在多媒体、网络化的环境中,教师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多媒体 CAI 应用等,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4.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借鉴,交流提高。如今,网上学习、网上查询、网上交流已成为一种潮流,教师应上网学习,用电脑备课,促进自身素质迅速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设计;交流教师课改的问题和思考,开展教学研究;学习参与网络提供的教案、作业、单元检测试题、课件、教W设计、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公开课示范课录像等相关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教研为自身教学服务。
(三)参加教研组活动,参与合作研究
教研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参与合作研究。
1.参与集体备课。一些教师往往习惯于独自备课、讲课,独自学习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当然,个人学习是必须的,但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强调团队学习。“众人拾柴火焰高”,实践表明,教师紧密合作评估教与学、探讨有效教学方式能够更快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教师要集体学习与合作,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以借众人之力改良教育学,分享教学反馈信息等。
2.参加听课、公开课,对课堂进行诊断。听课,是以课堂教学诊断为目的的一种研究形式。步骤为:课堂观察书面记录组员点评深度交流改进建议自我反思。通过听课或公开课,有效地对课堂进行诊断,提高自身授课水平。
3.开展说课活动。说课就是自我反思,是锤炼教师、把教师日常转化为诗意化行为和研究的最好办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步骤为:说理念说途径说评价讨论。通过开展说课活动,可有力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重视外出学习培训,交流提升
要重视师资培训,参加各级各类中职校语文教研活动,如理论讲座、听课、评课、优质课、网络交流等。无论是何种规模与形式,教师都要珍惜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在学习培训过程中认真学习,认真记录,学以致用,资源共享。
(五)重视创新
21 世纪是创新发展的世纪,中职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教育意识,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素质,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教师不应长期使用一种模式为学生上课,不应一直用一种设计教授某篇课文,而是要不断创新思想、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每天都有新感觉、新收获。有创新的教师,才有创新的学生,才有创新的民族。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发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善于思考,热衷反思,懂得总结
语文教师是在实践、学习、思考、总结、反思以及再实践的过程中成长,要不断学习他人需要理性思维,认真反思课后小结,精心构思教法设计。总结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总结还能输入、吸收新知识新见解,提高科研水平。
篇4
关键词:专业情境;多元模式;职业情景;合格人才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模式制约着语文老师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教师不能很好地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专业特点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形式老一套,一本教案打天下的现象在中职校仍然很普遍。这样的教学模式追求整齐划一,不善变通,脱离学生兴趣和需要。带来的结果是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要改革。笔者认为将学生的专业特色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对提升中职生的语文能力大有裨益。
一、创设专业情境,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中职生学习语文就要学以致用,专业不同对语言运用的侧重点也不同。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工具性也是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性质,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专业情境中训练应用语言的能力,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锻炼自我。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进入职业角色,发挥自己的能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例如,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进入企业工作,从事销售或是市场调研工作,他们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学生必须掌握过硬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掌握和客户交流的技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接受不到这种语言训练,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他们会无所适从,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针对学生的现状,中职校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在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多思考,变教师的“单口相声”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群口相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场景布置和组织学生参与,加强情境创设的可信度。以旅游专业为例,创设一个导游与所带团员在具体环境中的对话,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场景对话,一个小组在进行的同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做评委,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成效。这样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在具体的专业情境中,学生很快就会进入状态,对提升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大有裨益。
二、转变思路,创设丰富多彩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他们很容易进入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讲究教学的艺术性,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教学方式方法也日新月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单一为多元。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它使原本一成不变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学生不但能得到教师语言的熏染,还能在音画同步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审美愉悦。动感的画面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本枯燥的文字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小精灵舞动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变得专注。在讲解徐迟的《黄山记》时,文章很长,内容也较难,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去过黄山,无论教师如何声情并茂地讲述,也不能将黄山的美景神韵全部呈现。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纪录片《泼墨黄山》,片中将黄山绝美之景收录其中。又有专业播音员的解说,是音画的完美结合。优美气势的文字加上似如仙境的画面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审美愉悦感。学生欣赏了这样的纪录片,头脑中有了黄山的轮廓,再去分析文章,赏析作者书写黄山美景的文字,就会感觉亲切,会很快进入意境,进而理解作者要表达对自然界和人类的赞美。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抛弃教师的“讲”,传统的教学方法朗读、串讲、引导不应该弱化,变单一为多元,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有效教学方法有机统融合,不能厚此薄彼。
三、模拟职业场景,训练学生语言应变能力
中职生毕业之后要走上各行各业从事服务或者技能方面的工作,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应聘时的表现很重要。学生在学校学到应聘技巧,并能拥有较好的语言应变能力,在应聘时对招聘方提出的问题就能应对自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模拟各类招聘现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现场语言应变能力。
现在用人方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往往会提出许多尖酸刻薄和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训练,就有可能不知所措,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接下来的表现就有可能失常,应聘往往以失败告终。应聘时的突发状况和突发问题时有发生,学生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就不能应对这些突况。一个学生的应聘经历曾经带给笔者很大震动。学生在应聘时的个人资料和问题回答招聘方都很满意,正当他准备和招聘方签订试用合同的时候,对方的一位招聘人员突然问他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是个什么特殊日子。学生事先并没有这样的准备,被问得一头雾水,甚至连星期几都说错了,结果用人方收回了拿出的合同,告诉学生回去等通知。在应聘方看来,他们招聘的是一个技术监察人员,这样的人需要很细心,如果连今天是几月几号都说不清,又怎么能做到真正的细心呢。就是这个不算正式的问题却让优秀的学生失去了工作。应聘时的突发状况和突发问题时有发生,学生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就不能应对这些突况,学生的语言应变能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模拟招聘现场的场景,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应聘方和招聘方,进行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现场应变能力和语言应对能力。
篇5
关键词:中职 幼教 学生 职业 语文教学
幼儿时期,孩子的个性品质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承担着幼儿启蒙教育的重任,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滋养孩子的心灵,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陶冶孩子的情操,促进他们更好的成长。语文教学作为中职幼教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育人的重要工具,如何让幼教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职业素养并在将来幼教职业生涯中发挥更好的育人功能,则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幼教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构建职业化中职语文教学课堂。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尊重幼教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构建职业化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口语交际“岗位表演”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思想品德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于即将走向讲台的幼教专业学生来说,借助语言表达完成其教学任务是学生面临的首要职业需求。因此,培养幼教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构建职业化中职语文教学课堂的基础。教学情景创设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创设的一种情境式教学氛围。中职职业化语文教学课堂的构建中,可通过创设相关的“岗位表演”情境,营造融洽的、有利于促进学生感受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口语表达效果的理解由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进而在真实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初上讲台,学生多半处于紧张状态或感觉不到位状态,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提供给学生一个“职业岗位表演”平台外,还应发挥教师对学生岗位表演训练的引导作用。实践表明,这类表演活动开展的越多,形式越丰富,职业化特色越明显,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越高,运用语言、表达语言和完善语言的各种能力也会与日俱增。
二、组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近年来,中职语文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其根本理念是体现职教特色,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坚实的基础。幼教学生将来从事的事业是教育事业,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在当代素质教育广泛普及的背景下,社会和家长更期待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文学艺术的熏陶,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促进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因此,根据职业需求,幼教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具备较强的文学素养,才能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上用自己丰富的文学素养去感染、引导和培养幼儿,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中职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文学价值浓厚,集语言美、结构美以及内涵美于一体,具有较强的鉴赏意义。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文学作品鉴赏活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美感元素,剖析人物性格形象,解读作者的形象思维和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感知、领悟能力,促进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建立正确的审美情趣,进而得到文学素养的培养。
三、强化学生职业化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的写作能力
幼教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将来无论是在求职中,还是在岗位上,亦或是在教学中,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幼教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也成为幼教专业教师构建职业化语文教学课堂的重要环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职业化写作的训练。
首先,加强学生阅读积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言输入和知识积累。而阅读则是获取语言信息的关键渠道,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丰富的阅读积累可以促进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汲取可用于写作的营养,进而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以及语言欣赏能力。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鼓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引导学生体会阅读材料中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以及遣词造句的技巧。达到促进学生汲取阅读中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能力的目的。
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应用文的规范格式、结构布局、语言特点及材料组织的方法技巧。教师可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引导学生掌握应用文文书中蕴涵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通过文种解析的方式,总结每一文种的基本特点及写作亮点,促进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求职信的写作中,要训练学生用热情洋溢、精力充沛和令人振奋的语言来感染对方,并向对方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价值的能力;在教案的写作中,要训练学生编写课文教学要求、难点、重点的写作能力;在教学细节写作中要蕴含着较丰富的教育理念的写作能力,以及适当地运用儿童化语言的写作能力。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学生自己所学习的语文内容与自己的职业需求密切相关,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最后,鼓励学生勤练笔。厚积言有物,勤练笔生花。学生所学习的写作极强需在实践中再次强化,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和指点,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向成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晶. 中职语文教学发展方向的职业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5)
[2] 李明浩. 论幼教专业语文教学的改革[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6)
[3] 王美巧. 浅谈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 科教文汇. 2010(29)
[4] 刘丹丹,金耀民. 在幼师语文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活力. 2012(8)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改革;课堂教学;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教育体制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进行梳理、分析、改革,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各有千秋,虽说语文是一门必修课,但仍然对这门基础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职教语文教学模式,创建良好的精神家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改的必然性
在我国的教育纲要中,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职业综合能力是职校的职责,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定位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文字阅读理解能力欠缺,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薄弱,都大大地影响中等职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今后的就业存在着影响。因此,语文教学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环境存在着不足,致使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就业能力下滑。具体表现为:
1.进入中等职校的学生普遍语文基础差,底子薄,听、说、读、写等基础性能力相当有限,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繁多,范围广泛,作文题材以生疏的应用文为主的教学,学生感到十分吃力,难以适应,加上在思想上不重视对语文基础性课程的学习,认为与今后的就业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理所应当地被他们列入了专业候补的行列。
2.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没有相互融合,使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相脱节,成为相互独立的学科,各自为战,严重冲淡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热情。而且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语文基础课都在第一、二学期中学习,后期的专业学科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语文课的渗入,造成学生对语文课的偏见和误导,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也难以实现。
3.职教语文教育的使命感功能不够突显,纯粹的文化课气息比较浓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育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积极参与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道德规范、肩负历史使命、履行社会职责的理念等方面的教育还不够到位。
三、做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课改,创建精神家园的措施探讨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拓宽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有效促进学生近期和远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突破教师照本宣科的围城,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载体,结合社会实际,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与时展同步,与社会合拍。在校学生经过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所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应变能力,最终是要接受社会企业的挑选;训练有素的文学修养,具备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处世谈判应变能力及自我推销等能力,能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大门的金锁匙。任何一名专业毕业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同时,都要接受企业填写简历、签订文书、撰写文稿等工作内容,文学的蕴涵、语言的魅力此时就发挥了作用。因此,要从学生本身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学习和思考,将语文这门充满灵性的学科视如珍宝,为今后的就业之路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2.改正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当沉默的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和管理,认真指导他们的语文学习。对于基础较好的部分学生,引导他们向规范的、研究性深度去尝试学习,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增长才干;对学习基础较弱的部分学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巩固,鼓励他们参与研究性学习,并对具有学习热情的学生予以褒奖。
3.打破学科各自为战的局面,重视行为导向,加强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课程的理论交叉,形成学科间整合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认知线条,结合语文教学规律,设计出不同层面、不同项目的教学课件,由浅入深,难易结合,对语文基础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采取穿插式的归纳总结,在学习语文这门基础课程的同时,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例如,服装、美术等专业学习,通过语文的文化学习,学生对美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感悟至深,在审美方面也独具慧眼;服务、旅游和酒店管理等专业,丰厚的文学功底,超强的组织策划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礼仪修养、高雅的气质和广泛的社交能力;技术专业较强的理科专业,如电子计算机专业,语文的学习也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超前的理解能力,能促进专业精细判断,使学生驰骋在电子信息的天地中游刃有余。
4.改变教学理念,采用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科学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着、引导者,洞察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和学生要互动,共同探索知识,成为真正调动课堂学习气氛的核心人物,扩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形成阳光、外向、友爱的性格,成为综合能力不断加强的全面性发展人才。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提高自身能力。改革教育体制,强调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积极引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开拓创新之路。比如,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一个研究性专题,告诫学生不要满足现成的结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探索精神,用敏锐的眼光,坚忍不拔的毅力,对专题进行研究,时间和空间任由学生自行来安排,允许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洞悉学生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经验及心理变化等,耐心指导,答疑解惑,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较好地整合所学的知识,不利用教师的权威身份,命令或强迫学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论研讨的结果如何,教师都要给予高度的赞扬和鼓励。这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非常关键。
职教改革是国家教育委员会做出的最具时代意义的决策。综合当前职教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保证职教教学符合国家的教学目标,在职教改革过程中,语文教改一定要根据职教的特点来展开教学,建立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找到学生的闪光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德胜.《荔枝蜜》教学案例的深度审思[J].文学教育:下,2011(07).
[2]任静.课堂上请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J].青春岁月,2012(04)
[3]彭爱国.教案该不写的还是不写为好[J].语文学刊,2014(07).
篇7
关键词: 中职学生语文教学 学业评价 “自我效能感” 任务型评价
“学习和评价就像同一艘船的两只桨,应该齐头并进。”
――《有效的学生评价》(美,韦伯)
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我在2009年9月对全校1400多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语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老师讲的不合胃口”的占29.5%,“上课没有吸引力”的占42.3%,“进校之后语文水平没有提高”的占57.0%,“轻视语文、讨厌语文、‘怕'写作文、恨读古文”的占68.7%。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没有多少作用,不学也罢。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如此之低,使中职语文教学举步维艰。
所有的教学改革都要有合理的学业评价机制作为支撑。多年来,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一直在尝试通过学业评价改革,探求一种比较理想的、适合“新课程”的学业评价策略。但语文学业评价,相对其他学科的学业评价有其特殊性。正如一首老歌《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中所唱:“不要问我太阳有多高,我会告诉你我有多真;不要问我星星有几颗,我会告诉你很多。”歌词可用来形象地比喻语文学业评价的特征:“不要问”的内容是量化、客观的;“我会告诉你”的内容是整体性、情感化的,可领悟,但不能量化。语文就有这么一种模糊的美:一次语文测验质量再高,也难以完全测出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一种评价方式再有效,也难以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一、当前中职语文学业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单一。
和小学、初中的语文学业评价一样,中职语文学业评价仍以教师单方面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为主。其根本缺陷在于教师为应付考试而教,因而导致语文教学压抑,教学模式无法创新,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有效保护,大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缺乏,有的乃至相当匮竭。
(二)“知识”评价的权重大于“能力”评价的权重。
用“标准化试题”这种题海战术的产物来决定学业水平的方式依旧大行其道。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甲学生标准化试题的测验成绩为八十分,朗读及格,复述故事无法完成;乙学生标准化试题测验为六十分,朗读生动有感情,能用不同语调、语气来表达不同角色的语言,复述时能抓住重点和小说的,并能发表议论。如果我们仍以标准化试题作为评价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手段,不仅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不够科学合理,更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三)过于传统的评价很难让中职学生得到成功的快乐和产生自信的心理。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维度的,包括视觉―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交流―交际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等。在单一的评价方式下,从单一的评价维度来评价学生的成就与能力,不可能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兼顾智能的多元化,且无法发挥中职学生所具有的智能长处,这就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与评价中由于成功而产生自信并得到快乐,学生也就不能由此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这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的要求,与现代教学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四)类同普高的评价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今后的职业发展。
这突出地反映在评价内容上。一是由于与普高类同的旧的中职语文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因,中职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学对象所在专业的就业需求。如:电子商务专业忽视口语和相关应用文训练;旅游专业忽视文学常识、名作家生平教学;广告美术专业忽视诗词、对联教学或书法训练。有些学校,语文教师使用一样的授课计划、一样的教案,一样的试卷,根本不兼顾专业的特点。因此,学生不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了。二是在评价中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等,而这些恰恰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更是学生顺利就业和就业后的终身学习,以及在职业工作上的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当今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的新形势,向我们昭示了中职语文教学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需求进行革故鼎新的学业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二、概念厘定
为解决中职语文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当是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出发开展任务型评价。
(一)“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当确信自己能够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如果教师把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设置得恰如其分(“跳一跳能摘到苹果”),努力让中职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才能所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这种“自我效能感”,即产生自信心理,确信“只要自己努力,便会取得成功”,从而由此激发学习兴趣并全面带动其内在的各种动机,从厌学到乐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二)任务型评价。
任务型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中,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把学生应当学到和学会的全部知识和技能转化成多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进行评价。该评价有两个要领,一是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评价,二是评价方式多样化。“多样化”体现在坚持“多种形式评价”,即等级评价与分数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考试成绩与学习表现相结合;书面检查与实践展示相结合。还体现在“多种标准评价”,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参与发言、课外作业、学习态度、创新精神,以及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等实践能力。
(三)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出发的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
将以上两个方面的概念综合起来,便可知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出发的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是指在中职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应当设置的多个具体学习任务,必须是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出发而设计的,以使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与就业需求相关的“阅读欣赏”、“口语交际”、“写作能力”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具体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自信心理,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去完成更高一层任务的学习动机,最终达到学习与收获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对以上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实施评价。此种评价的主体从单一到多元(有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等),不仅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呈现了多类和多样,而且既有量化的分数评价,又有包括学习态度、创新精神等在内的质性评价。
三、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的实施前提
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和高教出版社配合新大纲编写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已在全国广泛发行,这给改革中职语文学业评价找到了“对照范本”与“实践依据”,因而“新大纲”和“新教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中职语文学业评价改革的前提与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新大纲”特别强调了改革评价机制的问题,从目的、功能、原则讲到方法建议,要求也比较详尽(共计649字)。“新大纲”主张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评价中心移向形成性评价。为更好地实施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应当重点分析对应“新大纲”及“新教材”所分的三个模块。其每个模块从“基本内涵”、“作用意义”到“整体功能定位”都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和任务,体现了鲜明的职教特色。如下表所示:
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即以此为基础来设置并确定具体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开多种方式的评价。
四、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的基本框架和一般操作步骤
(一)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的基本框架。
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二)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的一般操作步骤。
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的一般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五、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的四种类型及其操作方法
(一)阅读欣赏评价。
对中职学生的阅读欣赏评价要求不能太高,学生能够熟读并读懂文本,能够掌握必要的词汇并有所领悟即可。阅读教学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部分。
1.课内阅读
课内制定每一课的阅读目标并告知学生;课后对照阅读目标进行学生自评,并由小组长登记;教师根据既定目标,进行以单元为主的考核评价。
以“新教材”基础模块(上)为例,“新教材”基础模块(上)的阅读欣赏要求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提炼文章主旨、把握此种文体特点。围绕“新教材”阅读欣赏的相关要求,对课内阅读部分,可采用以下两种评价方法。
(1)课堂分层评价
这是一种注重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评价形式是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出发,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
课堂分层评价操作流程为:创设氛围、质疑设问确定主题、制订计划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内容、信息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除了在教学时可以考虑运用分层教学法外,为了提高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恰当地运用分层测评法(如把满分分别定为80分、100分),使其向着一个可以企及的目标去付出努力。面对一份相对简单的试卷,学生容易产生自我效能感并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此时再适度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强化,使其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他就朝良性循环进了一步。
(2)课堂情境性评价
它是在学生语文学习日常活动和真实情境中进行的随机质性评价,其操作流程为: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效果评价。
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本人,也可以是教师或其他同学。但教师肯定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在学生朗读、发言、提问、回答、活动之时或之后,马上总结其优点,鼓励好的表现,让其产生的信心和成就感得以强化。
2.课外阅读
规定每周三篇左右的阅读文章;阅读卡片按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评价(先示范互换评价);确定成绩后由小组长登记成绩。
课外阅读将在基础较好的班级中展开,主要以课外阅读卡片的形式对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课外阅读卡片格式如下所示:
课外阅读卡片
(二)口语交际评价。
以“新教材”基础模块(上、下)为例,“新教材”基础模块(上、下)的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听话与说话、自我介绍、电话交谈、复述、介绍事物、介绍工艺流程、交谈、即席发言、演讲(包括即兴演讲)、应聘等。主要通过模拟现场进行练习。
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评价既要抓住口头语体的表达特点和要求,又要抓住其交际场景、交际目的、交际对象的特定性,更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采取自评和集体评价的方式进行。
如对“课前两分钟小演讲任务”,其活动评分表如下:
(三)写作能力评价。
以“新教材”基础模块(上、下)为例,“新教材”基础模块(上、下)的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选材与组材、写景状物、人物描写、叙事、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说明文――特征和顺序、说明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应用文――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了解应用文写作的特定对象及行文目的,掌握日常应用文的基本格式、语言特点,能够写常用的应用文);作文修改,等等。
围绕“新教材”写作训练的相关要求,学生写作能力评价分为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并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运用之。其操作程序如下:制定本次作文批改细则和验收细则集体批改进行批改方法的示范对学生进行批改小组的划分学生作文交换互评作者进行评文验收作文自改批改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批改总结评价。要制定“互评验收细则”,以学生作文成绩和评文验收成绩两项成绩相加除以2,作为该学生此次作文训练的最后成绩。
(四)综合实践活动评价。
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常常受到批评、指责,缺乏自信心。教师应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出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他们动手能力较强的优势,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评价内容包括语文的综合能力整合和语文与专业知识的整合(听说读写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独力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创作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以“新教材”基础模块(上)为例,其对应的各种实践活动形式、目的和任务详见下表。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汇总表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教材的单元知识能力点是吻合的。在评定过程中,可将各区块的评价标准确定如下:满分为100分,分五个等级,具体参考比例为:A.90分以上,17%;B.80―89分,25%;C.70―79分,30%;D.60―69分,24%;E.60分以下,4%。
六、结语
实施以上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出发的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的效果主要彰显在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中职语文学业评价中的主要问题,激发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主体意识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中职语文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同时,促使中职语文教师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需求和专业基本知识,可提高教师扩大知识面的自觉性和赴企业调研及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不仅改善师生关系,而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上取得的成效也将激励和促使我为深化中职语文学业评价改革而做进一步探索,以使其在继续实践研究中更臻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严启英.多元学业评价模式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3).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4]周亚亭.构建新型教学评价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 上一篇:无机化学理论
- 下一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