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评课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04 17:5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评课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评课意见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46-0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初中数学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特定的情景下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即时的鼓励、调控及引导的评价活动。而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容易出现评价缺乏,语言单调;评价过份注重形式,且形式单一;对学生一味表扬,不正视学生的错误等现象。下面本人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几点建议。

一、评价富裕,语言丰富

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作出积极努力。而目前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喜欢把机会让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即使学生听懂了知识内容,也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堂,因为这种课堂没有让学生得到表现,学生得不到内心的满足。就算学生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常常听到机械的重复的套语,如:“好!”“很好!”可以看出老师缺乏感情,缺乏对内容实质性的评价,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不仅不能给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提问题,多让学生回答;即时评价不能太随意,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强化课堂教学的肯定性评价

肯定性评价是指从正面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认可和承认,包括赞美、表扬、鼓励、祝贺、期望、勉励、信任、理解等评价形式。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质疑等教学活动中一部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独特,思路清晰,思维质量高,充分体现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充分表扬给予肯定,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样,评价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同步发生,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愉悦之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学习需求,并转化为巨大的内在驱动力,驱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合理使用即时评价的激励语言

即时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善待学生的思维成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应引起注意的是,夸大赞赏会加重学生负担;过分贬低会挫伤自尊,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同感,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即时评价的目的。如“你真棒!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这样的评价,学生最多只能了解一个终极性的结果,究竟好在哪里?棒在何处?聪明在哪里?学生无从知道。所以,课堂即时评价的激励语言也要有指向性,使学生从中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四、正视学生的错误,对学生不要一味表扬

教育家班杜拉认为:“看到榜样的言行受到奖励,要比只看到榜样的言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样,他也认为:“看到错误的行为受到批评,也能有效地遏制学生进行错误的尝试,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但表扬为主并非排斥批评的评价。学生还是一个孩子,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要教给他们怎么做,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发展。如果老师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对于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就会上瘾;过多的表扬也会让学生无动于衷,更起不到鼓励的作用。我们应将批评有效融入表扬中,在表扬中警示学生,让学生提高认识,强化自律行为,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五、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结果,忽视过程”,老师的评价只追求正确的结果,侧重于结论的记忆和运用,弱化了结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展示。这个弱化导致了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识难以形成有机的系统。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被动等待教师评判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形成主动反思和分析的能力。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展示自己思考过程的同时,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不断完善,共同提高的反思过程。

六、不忘无声的评价

无声的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巧妙地用肢体语言或文字语言来评价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取得进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鼓励都是评价,都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修正,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总之,评价要以学生为主,要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即时评价,彻底改变过去“为评价而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现象,重视即时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即时评价的目的是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期望,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看学生,发展学生的优点、长处以及闪光点,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试卷 讲评课

试卷讲评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上好试卷讲评课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是对平时教学的最有效升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初中数学的试卷讲评课呢?本文谈谈笔者对此的思考:

一、试卷讲评课的意义、目的

(一)试卷讲评课的意义

试卷讲评课是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它的意义在于:

1. 试卷讲评对学生的知识起着巩固、矫正、充实、完善、深化的作用。

2. 试卷讲评是对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再运用的过程。

3. 试卷讲评是师生共同进一步探讨解题思路方法、提炼数学思想、探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二)试卷讲评课的目的

1. 纠正错误,规范解题

通过试卷讲评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夯实基础,巩固、完善、深化所学知识和方法。

2. 分析得失,找出差距

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还要通过试卷讲评使学生看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到自身的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

3. 提炼概括,融会贯通

通过试卷讲评对知识、解题方法作进一步的梳理、归纳,能够站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并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途径。学会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 拓展思路,提升能力

通过试卷讲评,挖掘试题功能,一题多解、多解归一、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小题大做、借题发挥,拓展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上好初中数学的试卷讲评课的做法

1、查。

在试卷讲评前教师要做好测试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要作到自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试卷评讲课教师首先得对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明确学生在哪方面学习基础好,哪些方面知识有缺陷,从客观上分析试卷,研究学生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情况,明确当前的教学基本情况及改正的意见。要么不考,要考就得评,要评就得评好,在学生的试卷批好后,要做大量的统计工作,比如选择题,每一小题的错误率是多少,哪些学生的错误较多,再如,对于主观性题目,分别统计出每一小题的得分量,然后再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以便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教学双方彼此了解的前提下,试卷讲评课才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试卷发下去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订正,自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要求学生作到在教师讲评试卷之前,明确自己出错的原因及哪个知识点。

2、讲。

试卷讲评要重视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并且对典型错例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学解题渗透了不同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因此方法是关键,发展学生思维是核心。讲评试卷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讲评的过程,要突出数学方法,寓方法于具体讲评中,依据题目类型的不同,恰如其分地渗入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些试题有多种解法,对于这类题,应通过讲评予以展示不同的解法。除了要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外,教师自身还应寻找多种解法。必须指出的是,这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解法,而是重在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总结其不同的特点,从中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一般说来,统计中错误最多的应是试卷评讲的重点,我们要对典型错例进行分析、评讲。当然有的题虽是少数同学出错,但对其他同学有启发性的,也要重点评讲。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可以“点到即止”,有些则要“仔细分析”。对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适当“照顾”;对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要“对症下药”。因此,为了在讲评中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在讲评之前除了要做好统计分析,还要精心设计讲评思路。

3、思。试卷讲评要引导学生评后反思,扩大讲评的成果。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做好试卷的自我分析,自我反思。教师的试卷评讲是针对全体同学的,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试卷评讲后,一定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试卷自我分析,自我反思。借此让学生再次反思自己之所以做错某些题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免类似错误一犯再犯。

试卷讲评课不能以试卷上的题目讲评完为结束,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以便获得更好的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要求学生回顾某些试题的分析过程,从解题方法中再思考。

通过回顾,使学生体会某些分析方法的普遍应用性,促使学生对这些思想方法进行再认识,并将对其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或许还会发生质的变化。

②要求学生回顾某些试题的最后结果,从最后结果的适用范围进行再思考。

篇3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对“厌学”的偏见是形成学生厌学的重要素因之一:数学习题太难,不会做;考试题太难,不能享受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教材内容障碍,不利于学生的自学;老师留的作业比较多,课下做不完;数学课外资料多,而很多数学课外资料常常把一些难题、偏题和一些竞赛试题加进去,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成为影响学生数学厌学的直接原因。

学生厌学数学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解决初中生厌学数学问题必须依靠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

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首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能允许学生“出格”、突破常规,虽然“出格”并非意味着创新,但要创新,首先必须“出格”、突破常规。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尊重并聆听学生提出的“古怪”、别出心裁的问题。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中学生学习数学,让他们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质疑是学生创新的一种表现,说明他有认真去思考、联想。想象不是任意幻想,而是在思想中去寻找新事物与现存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它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打破知识的限制,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和求知欲。还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

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发展和提高初中数学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它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合作与增强动力的有力工具。加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新课改形势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数学老师可通过记数学教学日记、说课、听课与评课、征求学生意见、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等途径,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意义;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96-02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想迅速成长,必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经过多年教学的磨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从四个角度去进行思考。

1.教学反思的意义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教师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从教师的培养角度看,教学反思不失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育最优化。通过数学教学反思的研究,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团体。后面谈到的说课、听课与评课都可以是团体的。在这种团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这样做的结果是,普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整体上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如教研组教师对教学实录1的评议,气氛热烈,意见中肯,共同提出修正措施。这是教师集体进行反思,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思想,这不仅对上课教师而且对未上课的教师来讲都是一种提高。

2.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课堂情境极为复杂。从不同层面上看,课堂既呈现以教师为代表的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少年文化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又呈现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的画面;还呈现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画面。因此要感动学生学习数学,我们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情境,要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展现思路和方法,学会怎样学习;能帮助建构进取型的人格,通过"效能感"完善"自我"。如:一位老师在一年级教学"我们认识的数"一课时,根据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实验、猜想、讨论、交流等等。全体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就在这时,教师突然问:在我们学校的校园里,你还能数出哪些物体的个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桌子,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椅子……这时,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上学进校门时数了从校门口到我们班级的楼梯共32阶。在这位小朋友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平时数了我们校园里共有16棵小树。就这样学生又一次在互动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并获得积极体验。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

3.教学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关键。学生对于自己有兴趣的科目的学习会勇往直前,就算是遇到困难,不是很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的时候,学生还是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将这种困难视为一种挑战,以征服这种挑战为乐趣。然而对于数学这个科目没有兴趣的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则会更加丧失信心,有的甚至会对自己的智力存在怀疑,对这个科目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十分的厌恶数学。

4.反思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笔者通过对备课笔记本的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目标设计流于形式,形同虚设。②对教学目标这一概念认识不清,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乱运用,有的甚至以"要点","知识点"代替教学目标。③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指向学生而是指向教师,诸如这样的叙述:"培养学生……"、"教会学生……"、"使学生掌握……"等,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者仍然是把教师当作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④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⑤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具有层次性、全面性、开放性。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目的不同于目标。只有在对目的进行具体细化后,即提出达到目的的手段、时间以及检验目的是否达到的工具、步骤以后,目的才会变成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是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表示的,而"目的"一词的涵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它是一种应然状态的理想,一种方向、指针,而且还隐含着可能无法实现的意思,时间跨度也比较长,目的与目标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普遍要求与具体结果,宏观与微观,教师的愿望与学生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 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探索的问题。通过这几年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利用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认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一、小组合作学习前期准备

1、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每一个数学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教育经验外,对教材的处理、分析和理解应该是全新的。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教师之间首先应是一个协作者,教师应该真正地坐下来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案。其次是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

2、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为此,笔者对小组成员有以下两种搭配:⑴均衡搭配。对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优差生搭配,这样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对平衡,教师容易把握,在各个小组中,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促进,可以将它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增强了他们互帮互助的精神,改变了学生自私自利的风气,增强了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⑵分层搭配。这种分配方式比较适合九年级的学生,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弱的学生一组。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被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能很好地保证他们对于基础课程的掌握。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学会自主探索。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

2、学会交流与倾听。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一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和发言要点;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三、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教师要采取正面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既要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要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重视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相结合,总结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1、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评价 分析

课堂评价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课堂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关注它的激励性、递进性、多样性、目标性。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都与教学评价问题有关,教学评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各国所采用的许多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评价理念的束缚,将教育测量推到不恰当的位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变革以“达到度”为核心的目标评价体系,试图建立一个取向数学而又作用于数学的动态的评价模式。

一、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概念

我们这里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是近几年来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以新课改为背景,在不断探索、尝试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它渗透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和即时的评估。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上,“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而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课堂中良好的“即时评价”因增添了许多情感和人文因素,而使得课堂生动、活泼了起来。

二、 改变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活动行为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教学态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理念的主要依据。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评价取向是什么,如何使被提问者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自主地(而不依赖外在力量)、有创见性地(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成为回答问题的主人。二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融为一体;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思维发展能否协调同步。三是,教师在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得到了什么,学生得到多少,教师在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以及,一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多大,有几个学生提出质疑和反问,他们提出的问题深度和广度如何等。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试图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方法。

三、“即时评价”的方式

(一)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把自身的行动及其结果与一定的价值尺度相比较的过程。

(二)学生互评

众所周知,数学课堂是师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指导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要达成的主要目的。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基本功、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知识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习惯上对数学课堂的评价往往变成对数学教师的评价。听课笔记往往也就是记录教师的板书与教师的提问,很少涉及学生方面的行为;评课记录也往往是对教师的溢美之词或吹毛求疵。显然,这样的数学课堂评价显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把学生放在了龙套或道具的位置。也许,过多的关注教师行为,是对教师素质提升的期盼,希望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授课高手。但是,这样做恰恰把过多的焦点放在教师的教学技能上,使教师在备课与上课时过多地考虑了自身的因素,而忽视了学生的行为状态。

(三)小组互评

评价往往出现在教师精心组织的辩论中,在教学中的重点或教学难点突破时,经常采用。通过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由发言人来阐述,而后相互反驳,在互动的过程中,有争论、有理解、有碰撞,这样大家对讨论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知识,觉悟方法,修正思想,同时获取极大的情感满足,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评。

(四)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更多的是过程,是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随时给予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如:当学生有了一个新的解法时,教师:“你创造了这样好的一种简单的解题方法,太精彩了!”当学生就课本提出质疑时,教师:“你很勇敢,敢于向课本提问题,是个勇敢的探索者!”当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举手回答了问题时,教师:“知道吗?你进步了,我非常欣赏你现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发生争论,一个学生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且极具说服力时,教师:“你能如此以理服人,且表达得如此清晰,令我心服口服,你将来或许能成为一个好的辩护律师!”

四、结束语

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去探索,去创新。课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功能的多元化,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永远探索的课题。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缺少评价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不完美的,而教师语言上的精彩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篇7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基本形态———集体备课,也随着课改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形式到内容到作用也随之悄然改变.新课改提出的要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不仅是对学生,也是对教师的要求,集体备课其实就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具体体现.

1关于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为了解目前初中学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及开展情况,笔者对所辖市的十余所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了有关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以下四个方面:请谈谈你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你们学校在日常教研中是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的?你感到集体备课对你的教学有哪些帮助?你对目前学校的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是以主观题目形式呈现,不要求写出所属学校和姓名,老师们进行了认真客观的回答,答卷结果基本可以代表目前初中学校集体备课的现状.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概括汇总如下:

1.1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再加工,再提高,是个人特色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利于对教材的全面理解;是对教学艺术的不断探究,对教学内容的精益求精,对教学效果的高效收获;是对个人备课的一种补充和提升,是对所备章节的深入挖掘;是共同研讨教材,研究教法,以适应学生理解水平的教学策略,也可称为“集智备课”;是一种较有效的资源共享的教学方式,起到收集长处,弥补短处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集体备课应建立在个人对教材深入理解把握的基础上.

1.2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常态作法: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半天),隔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时间地点均固定,由备课组长提前分配任务,每人详细准备一节(侧重研究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研讨时轮流主讲,其他人补充、改良形成教案、学案.好的作法:有的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集中全体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培训、集体备课.平时教学中每周两次集体备课,有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课程内容,备课前将资料上传到每位教师电脑中,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研究,主备人再次修改整理,最后确立讲学稿内容,组长、教学主任审核后打印.有时一份讲学稿要经过两三次讨论修改.存在的问题:没有固定模式,走过场,形式化,缺少监督、指导,各自为战的局面还是存在的.仍有部分学校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落实不好,往往是课前一天简单地议一议,遇上评优课或公开课才会同组讨论进行,不能随时随地进行研讨.

1.3集体备课对自己教学的帮助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集体备课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备课的效果更好,课堂设计更符合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增进对知识间的结构和联系的了解,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科学地解决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1.4对目前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数学教师对教学的一种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能够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如:(1)加强集体备课的实质和内涵,要重内容,不要重形式.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按知识分专题进行集体备课;不要局限在仅备教材,要把对后进生和尖子生的教育加进来,也可采用“说课—讲课—评课”的形式;要关注“教案学案”的可持续应用性,总结好的教学案.特别是课后的再次备课要能提升一定的高度,不仅反思是哪个题没讲,哪个环节没安排好,而是要通过这些外显的现象寻找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以提升.(2)集体备课仍要关注个性与共性的协调发展,仍要有教师个人的特色及班级学习特色.教师的个人准备要更充分,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可缩短时间,又能使问题的研讨更有深度.(3)有的老师提到集体备课一周一次不利于对课的深入研讨,应增加集体备课的次数,每周可备2—3次,在讲课时印象就比较深,效果会更好.(4)应加大校际间的交流力度,多外出学习或参加名校的备课研讨活动,多参加联片教研.老师们还提出了更深层的思考:“学生不同,教师讲课特色也不一样,学案统一好不好?”基于以上现象和观点,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新课程下的集体备课进行再认识,以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效率,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

2对集体备课的再认识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以研究为出发点的集体备课有它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对新教师,受益良多,而且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教学心得,沙龙式的研究里隐性的收获是很大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2.1集体备课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活动传统的集体备课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固定的程式化的教研,使研究问题的时空受到局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到集体研讨时已失去即时性,时过境迁,有隔靴搔痒之感;二是传统的集体备课注重活动形式本身胜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易使集体备课的研究功能退化.鉴于此,笔者认为集体备课不单纯是一个备课活动,它应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充分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不仅是课前对教学知识的时间内容安排,不单是习题的选取,作业的布置,更重要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法的研讨,特别是新课程下产生了许多有特色的先进的教法(东庐的学案式,洋思的先学后教,杜郎口的自主学习等),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时间特性也发生了变化,不仅限于课前,也应包括课后,不仅在课前集体研讨,在课后也要进行集体备课,这就涉及到在研究集体备课同时也要研究如何听好课、评好课,只有听好课,评好课,才能有好的教研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交流研讨,提升的不仅是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更有对教学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集体备课是青年教师发展的一条捷径.从某种角度上讲,“集体备课”等同于“集体研课”,把备课的外延扩大化,集体备课也可以看成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2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集体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常态化体现,追求研究的有效性和生成性,每位教师都应是组织者与参与者,目的是能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得到智慧的解决.其基本流程应为:独立备课———集体初研———确定方案———课堂实践———课后再研———归纳提升.这一程序体现了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协作关系,符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规律.这样的安排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环环相扣,便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具体解读如下:独立备课:在集体备课前,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及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有效进行集体备课的重要前提.尽管有的学校采用分配任务形式,有人负责主备,但每位教师都应对所备课题有自己的前期研究,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第二阶段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才能形成思维的碰撞,共同提高.集体初研:在独立备课的前提下,备课组每位成员各抒己见,避免了个人片面理解的缺点,可以将之称为课前备课.对课前备课,需要统一的不仅是一些形式和程式化的内容,更关键的是教学思想的统一,如对关于“好课”的认识、学生能力的增长点等方面.确定方案: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应确定教学方案,涉及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共同交流如何处理,还有哪些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提高等.这一过程要求老师边思考边研讨,形成初步的教案或学案.课堂实践:教师在经过了前期的预设之后,需要在课堂上实践设想,通过教学来检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当然,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活力的学生,尽管教师课前从教材和学情两方面做了充分地准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会有未知情况发生,可能会与预设产生较大的距离,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也是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反思的重要原因.课后再研: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内容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对这一节课的反思.因此,对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解决方案应是集体备课这一教研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着重把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认为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在集体备课中展开系统的研究、讨论,可以有效地解除老师的困惑,为后续教学削除阻力,注入动力.归纳提升:通过课后备课的讨论、研究后,每位教师写出感受与反思,并且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改善提高.思考使人进步,落实成文字会使原本纷乱的思路变得更为有序,更有条理性.日积月累,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以提高.至此,集体备课的一个流程基本结束,当然,流程的几个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形式也可是灵活多样的,比如课后研课,可以是集体的形式,也可以是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重实质而非形式,目的是使教师有所思有所得.

2.3集体备课应依托现代交流平台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集体备课应更多地使用现代化手段和理论,使新的集体备课模式更高效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许多学校都设有电子备课室,鼓励老师们利用网络获取更加丰富的资源,还可建立校域或区域集体备课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备课,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案库,每个人都可以对教案库中的教案进行下载、修改和点评,方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对学校资源的一种积累,充分发挥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可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3集体备课的实施形式基于对集体备课应是一个系列的教研活动过程,而非单独的教研环节的认识,在教学中,除了常规的集体备课模式之外,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集体备课形式,来突出集体备课的研究特性和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3.1即时性的集体备课以教师个体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为载体,在校内或区域范围内进行集体备课,采用“听课———评议———反思———再听课———总结”的形式.与会人员为学校备课组教师或更大范围内的同年级教师.首先由教师独立备课,再经过小范围的集体研讨,其他教师听课和评课,提出改进建议后由作课教师自己归纳提炼,第二天再由这位教师作同一节课,课后大家进行研讨总结.这种形式的教研,对作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个人成长都是很有益的.因为在评课时,除了对教学内容的共性认识之外,不同教师对教学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就课堂教学会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促使作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因学情的不同,教师要结合自己任教班级的学情对这些意见进行有选择性地采纳,改进完善教学设计,第二天在课堂上用实践来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如果能够带着问题听课,不断地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还可通过别人的教学来再现自己的想法,那么听课教师的收获不亚于作课教师.这样的备课有即时性,对教学建议可以及时地实施检验和验证,是难得的,也是有价值的.但因为教学时间的不同步,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不宜做为常规性的教研,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对促进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篇8

2010年9月,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程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具体细化为准备实施、试行实践、全面铺开、模式成型、深入推进五个阶段。目前,我校已进入深入推进阶段,课堂模式改革在学校全面铺开,初步形成了符合我校校情、师情、学情的教学方式——“三六一”教学法,“三”为快乐学习、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六”为明确目标(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独学)、合作交流(对学、群学)、展示反馈(小组内展示、解决质疑)、拓展提升(班级内大展示、补充、质疑)、反馈检测;“一”为一个反思(学生的每课一反思、教师的每周一反思)。

虽然我校的课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关注学习过程与教学进度滞后的矛盾,帮扶与培优的矛盾,完成个人任务与听课专注力的矛盾,学生提不出问题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矛盾以及展示的精彩度、灵活度不高等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既让我们困惑,也让我们苦恼。于是,我们重振旗鼓,再谋举措,对症下药,推进课改。

2012年2月,课改领导小组召开课改推进会,查摆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方案,明确方向,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并将今年确定为课改深入推进年。我们将以树立一个理念,围绕两个中心,落实三项工作为工作重点强化落实课改工作,扎实推进课改顺利开展。

一、树立一个理念

我校依据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结合校情,确立了“师生的乐园,成长的摇篮”的办学理念和“德才兼备,身心两健”的校训。新的办学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师生的终身发展,为课改的实施确定了理念基础。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学校课改理念,全员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力投入课改之中。校领导带头学习新课程理念,每一次的课改培训、教研活动、公开教学,校领导都认真参与,做好表率。通过学习与研讨,提高教师的课改认识,促进教师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使每位教师的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增强信心,树立信念,从而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围绕两个中心

针对目前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决定围绕两个中心加强课改实效:一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二是以小组建设为重心。

课改的重点在课堂,课改的难点也在课堂。在课改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公开课的教学上完全符合课改要求,充分发动学生,但在上常规课时,有时就走了样,回到传统课堂形式。为了强化课改工作的落实,避免作课、秀课,2012年3月,我们开展了抽签课教学活动,每天由教导处抽取2名教师上教学交流课,组织质检组和没课的教师听课,质检组对本节课进行打分评价,各教研组听课后及时组织评课,评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重在分析问题与不足。不合格的课质检组进行跟踪评价,督促其课型的转变、环节的细化、不足的矫正,最终达到课改标准。抽签课的开展对课改的实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常态课不走样。

另一方面,加强了学习小组的建设。小组建设是新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小组学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我校在小组建设上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方式,每班都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内再遵照成绩、性格、性别、优弱科均衡搭配的原则进行成员匹配,然后选举出学习能力较高、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比组的平均成绩,形成组间竞争,这样小组成员间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学习利益共同体。为了更有效的协同合作,调整了座次的安排,由以前的“插秧式座次”变为“方阵式座次”。这样学生之间坐得足够靠近,并且是面对面学习,他们能更好、更方便地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

三、落实三项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加强落实了三项具体工作:

1.创新校本培训机制。2011年我校广派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深切感受到了课改已经遍地开花。2012年2月,市教育局邀请全国知名的课程改革专家、曾获“全国百名优秀校长”称号的高效课堂指导专家张海晨校长为我市作课改报告,我们借机邀请他到我校听课指导。学校安排了两节课改展示课,张海晨校长听课后进行了点评,让人受益匪浅。为了体验真正的高效课堂,张校长与我校教师进行了高效课堂体验式现场互动活动,通过这种现场实践与指导,让教师感受到高效课堂的实施模式和课堂氛围。同时他对我校的“三六一”教学法给予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有了专家的把脉和引航,为我校的课改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的课改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学校通过“以课代训、以赛代训、以学代训”的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机制,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极大的突破和发展。2011年4月,由市教研院组织的教学能手展示课中,我校7位教师的课堂展示获得好评,这7节课也是对我校课堂改革成效的最好诠释。2011年7月17日-25日,我校物理教师代表队在全省物理教师基本功大赛的72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省级一等奖,并博得吉林省物理教育专家的首肯;我校6名数学教师参加了在哈尔滨举行的“全省第二届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说课竞赛”,取得了2个一等奖的好成绩;同年11月,我校的孙明清老师作为黑河市区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东北地区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为推动课堂模式改革注入了活力,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和学生的热情。

⒉建立长效评价机制。评价是教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简单的甄别与选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我们在课改中加强了学生和教师的双向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即时性评价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当堂即时性评价,从独学、群学、展示、参与、倾听、板演、朗读、质疑、对抗等多角度进行评价,以积分形式评定个人和小组的表现。即时性评价表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教学气氛极为热烈。学校制定了课改优秀个人、最佳团队的评选细则,每月进行一次评选。

对教师的评价,加强了质检组巡课、评课力度,并采取捆绑式评价方式。由校班子、教导处、教研组长组成的质检组随时巡课、临时性推门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限时整改,进行跟踪评价,保证各学科、各教师的课改实施与落实。为加强团队意识、班级管理,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实行了年级自治的管理模式。在学校宏观管理下,由年级长相对独立地决策管理本年级的班级、教师、学生,负责开展本年级的各项工作。班级管理也相应发生转变,每班成立班级管理组,班主任为班组长,再配备三四名科任教师为班组成员,共同管理班级。年级长则对本年级各班的纪律、卫生、间操、课间纪律等方面制定具体要求进行检查,对班级打分,对科任教师打分。学校政治处根据各年级制定的要求细则进行检查,然后给各个年级打分,最终各班级的成绩积累成年级的成绩,期末对三个年级进行排名,实施绩效评价。这种教师与班级、班级与年级捆绑在一起进行评价管理,更利于形成竞争机制,相互促进,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的管理水平也随之提高。

篇9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合集,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一

转眼间,紧张、繁忙的一学期又结束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研任务。工作中每位老师都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根据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提高本组数学教学水平。现将本学期来的教研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依据各年级特点,在征求了教师的意见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计划本着务实的原则,力争有效指导本学期组内教研。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我们还通过讨论,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每次活动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

二、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1、交流探讨本册教材。开学初,全组老师认真学习教材、课程标准,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难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做了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定出了全期的教学计划,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教研活动中,我们除了制定计划、确立重点,大家还提出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惑进行探讨,组内教师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位老师,平时教学中都严格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到位,经常抓,并且经常交流,相互借鉴一些好的做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学期下来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通过平时教学、听课以及日常的学习生活的情况看,有的孩子在许多方面仍然做的不够好:上课有的学生不认真听课、课上随便说话,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每位老师静下心来反思,今后的工作该怎样去做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2、搞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都坐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实践,交流心得体会,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共同商量计策,对每一个老师每个单元的把关课都做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一起编写教案,准备课件。我们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大家各抒己见,一同讨论研究教学方法与策略,在讨论中提高认识,在讨论中促进教学。在讨论中肯定、学习好的教学方法,这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非常有利的指导作用。教学中,我们采用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方法,每单元上完后大家都能够积极认真地进行单元教学反思。教师们能够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大家交流共享,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大胆地说出,大家及时地讨论,提出应对的措施。

3、上好教研课。本学期进行了全组示范课和年级组研讨课,李静老师上课之前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制作课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新课标理念贯穿于教学实际中,上出了自己的风格。为了上好教研课,教师提前说课并进行了3次试讲、修改教案、修改课件,组内老师不厌其烦、积极听课,针对她教学设计及讲课中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帮助修改完善,并把四年级《位置与方向》这节课作为第八联盟数学同课异构研讨课,教师在这次活动中取得了进步。每位教师在这次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大力协助。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家会更加努力,取得好成绩。

4、认真听评课。每位教师都认真的听课和进行深入的评课,评课中每个老师都积极发言,纷纷指出每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而取长补短,受益非浅。在进行组内相互听课评课的同时,我们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观看优秀教师的录象课,及本校教师的教研课,并认真记录,认真研讨,领悟、学习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反思,也使本组教师的教学理论业务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5、及时、认真地检查教案、作业。本学期互查了三次作业、教案,在检查中看到本组老师能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并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6、运用直观性教学手段,创设活泼生动的教学课堂。

我们在教研组活动别强调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及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辅助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6位老师运用本班多媒体教室之便,经常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常常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2、更好地做好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加大对本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力度,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

4、针对班级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四、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作为数学教研组的组长,我能力有限,教研活动水平和经验不足,在各位教师的支持和努力下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工作,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总之,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今后的教研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找出不足、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多反思、多总结,并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促进各方面工作效率的提高,让教研组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即将结束,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数学教研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要求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数学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刻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我们组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每位教师都能加强自我研修,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各位数学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反思,互相听评课,教师认真听课,集体评议,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倡导分内容、分章节、分头备课,力求备精品课;倡导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资料,以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目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料,有的是老师们自己拟定的,有的是多方搜集的,不但本年级使用,还传给下一年级使用,做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结合了各类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了教的合力,提高了数学教研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三、做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督。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务处共进行四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四、存在的问题

1、对青年教师的帮助还不够,有待于加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在辅导青年教师上再投入多一些精力,多听他们的随堂课,多加强交流,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使初中数学组的教学实力提高的更快,青年教师成为我校的教学骨干。

2、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困难的要多些,从考试结果看,不及格的比例大,全组教师还要较强教学的基本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学困生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数学的合格率

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迎接更大的挑战。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三

时光飞逝,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在教研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教研计划,坚持以数学教学课堂为主阵地,认真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抓好各年级的课堂常规教育。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课改为核心,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从细节抓起。积极推进基础刻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工作,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使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为了更好地做好以后的教研工作,现就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教学质量切入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随时保证有余课,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反思。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力求提高作业练习的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适当批有鼓励性评语,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坚持每月一次的学生作业量化考核检查,期末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学校每位教师能精心合理布置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切实抓好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等工作。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以课改为核心,加强校本活动

刻研组重视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本着以教师为主体,校本研究为载体,培训为依托,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我们组织教师出外听课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后,我们集中评价、分析讨论、交流。各位老师都写好一份好的听课感受,切合实际谈出自己今后教学发展的方向。大家一致认为,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发挥团体教研的优势,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以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校本培训等方式开展好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每次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我们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及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开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说课、评课活动。首先由执教者先说课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思路、理念,同时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达到的教学效果或困惑,然后由已定的中心发言者点评,接着大家围绕执教的亮点、困惑或自己观课后的感受进行畅所欲言,最后教研组长做主题总结发言。这样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在11月1日参加全镇小学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观摩教研交流活动中,我校程杨老师获得了数学组第二名。通过本次听课、交流、参观、学习,使我们数学组教师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处理生成与预设等问题有

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思索。

三、存在的不足和前进的方向

1、听课及评课的制度、方案有待于改进。

2、指导教师节积极参与网络媒体教研活动,进一步深钻新课程标准,给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的拓展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篇10

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学校顺利开展已经几年了,我们学校是莱州市第一个进行教学改革的学校。通过具体操作,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施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位实践者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实际困难与思考,我在学校提出的15个子课题的基础上,又从自己的实践和听课中所遇到和看到的种种问题,选取一个很小的题目,即小组合作课堂学习的加减分环节,谈一下自己对小组加减分这一调节杠杆作用的理解。

一、加减分手段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

现在我们采取的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就是对过去评价学生方式的彻底改变,但不是不要分数,而是对小组分数整体评价。因而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小组内就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把传统的班级授课的方式下放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这不仅符合认知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要想有序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严格的游戏规则。对小组整体加减分,是当前我们操作这项教学活动的杠杆,正确的运用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大家几年实践的共同呼声,杠杆就是指挥的方向。但是,如果只是浅显的认为小组加减分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了,那更是大错而特错。

二、一点思考和对策:

1.分数漫天飞,使用频率大

我认为在教师评价小组加减分过程中要尽量压缩分数使用的频率。试问:现在每人都加分与过去学生都没有分,效果难道不一样吗?只是增加了繁琐的形式和不必要的麻烦,换来热热闹闹,一片大好形式的课堂。但是,学生的主动创造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请老师们再想想我们的课堂,大体有以下几步:组织上课、复习提问、学习新课(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巩固训练、思维过程、合情推理)、小结总评、布置作业。在学习环节中,老师出示提纲,学生先自学或小组研究,然后老师问,学生答,对了就加分,反反复复,看得象演戏。难道简单的课本知识,一看就明白的问题还加分吗?我们的课堂改革还是要以课堂效率为主线,丢弃效率的形式上的教学改革不应成为教改主方向,要坚决而扎实的按学校的整体部署稳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

2.规范操作技巧,小组加减分要把握时机

在当前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中,不仅对学生学习方式是一场革命,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就课堂问题的设置而言,要预设更多的启发性的问题。同时,授课过程中正确对待生成的资源。小组内攻克的难题或代表性的问题,就要大张旗鼓的鼓励和相应的加分,特别是对生成的新问题和资源更要大胆表扬、鼓励、加分。比方说12月16日初中数学听评课活动中鲍江波老师、徐丽萍老师和秦少杰老师的公开课,各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鲍老师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及扎实的教风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徐老师的学生主讲和学生归纳及体现出的学生自主,秦老师的预设和生成都给人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这既反映了她们扎实的基本功,又反映出她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深度。转贴于 秦老师讲的一节新授课《二次根式的运算》,我认为秦老师的这节课的预设和生成很多,尤其是在习题的选取上下了大功夫,动了脑筋。因而,每个学生上黑板做题都留下了这样或那样的破绽。而这些破绽正是本节课的开始,生成的资源是宝贵的,同学们不断地从黑板上的题目中找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以至于最终找到了数与数相乘不能用点、根号书写不规范、二次根式乘除法要遵循乘除法则等等细节并做了大胆准确的讲解,这比老师指出并订正效果好的多。在这里,如果对发现问题的小组加减分,对激励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加减分环节更要把握时机,对于简单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方式应当坚决不加分。比方学生回答对了一个定义或背下一个定理,就不该加分。但是发现并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就应当加分,无论对错,这是对全体学生思考习惯、问题意识的一种激励。同时,对帮助组内共同学习,效果好的小组要加分,有的老师采取把小组分出1、2、3、4号,然后赋予4、3、2、1分的方式,不同的学生在班级交流时,解决问题后根据原则,为本组加分。这样更大的权利和空间给小组,要想为小组得到高分,优生就要教会差生,这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另外,教师的提问也要改变,不能直接叫张三、李四回答某问题的方式。可以采取:某组来解决一下某问题的提问方法。

3.加减的分数要及时累计到评价学生的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