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7:5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九年级;散文阅读;讲评;参与度
一、背景与意义
九年级语文复习阶段,有相当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练习和试卷的评讲。那么,如何提高评讲的有效性?如何使学生的答案呈现得更科学?呈现和评议学生的答案,指出其解答失误的根源,授予其正确规范的解答技巧,点拨其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这些都是教师评讲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
本人在九年级语文散文阅读复习课中,发现学生散文语段阅读学习效率不高,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本人经过回顾复习教学过程、反复仔细分析这一过程,发现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语文散文阅读的练习评讲过程中学生答案的呈现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不得当。
语文散文阅读练习评讲的过程中,呈现学生答案我们往往都只停留在口头上,仅限于对话而已。因此一节课下来,很是热闹,但热闹过后,紧接着的或许就是一片空白,最多也只是有一点雪泥鸿爪式的残存。
这种答案的呈现方式造成了学生对答题技巧的掌握只停留在认识层面。操作层面的答题规范,答题术语等掌握得很差。再加上我们城郊初中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的基础相对来说薄弱一点。特别是散文语段阅读题,答案的呈现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我校第一次阶段性考试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描写对象把握不准,复述内容较多;二是表述程式不清,不够严密;三是筛选辨别、概括能力薄弱,照抄原文、大量引用现象较普遍,未能对所截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四是阅读视野狭窄,速读能力不强,遗漏较多;五是分析角度把握不准,答题不够规范;六是没有原文意识,凭生活经验答题,对文句在文段中的地位、作用等缺少必要的了解。因此,我校的散文语段平均得分率只有7.8分(满分为16分),比城区其他学校得分率要低得多了。
二、基本概念
答案呈现策略:答案呈现策略倡导教师与阅读材料、学生与阅读材料、学生与教师之间多元的信息交互与思维的共振。从答案的呈现形式看,强调对照,如不同层次学生的答案呈现,正与误的对照、优与劣的相形、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或教师答案)的比较、不同角度的答案差异等等。从学生答案呈现的载体看,一是无形呈现,即让学生口述答案,以听觉为媒介。即口头呈现,可以让学生口述,讲清楚每个选项正确的原因和错误的原因,还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改正;二是有形呈现,即让学生上板书写或用幻灯片或实物投影呈现答案,以视觉为媒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本人认为,九年级散文阅读复习课上,学生答案的呈现以后者为主,采用合理编组,课中随机生成的呈现恰当,选择时机,化整为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获得动力。而且教师本着精讲精练的原则,进行适度拓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的熟练。并通过板书呈现、实物投影呈现、幻灯投影呈现、纸质呈现等途径,将学生在散文阅读练习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依托媒介、学生互助、高效讲评等策略来解决。
三、主要策略与实践
1.合理编组选择时机适度拓展
(1)对照组合多角度探究归纳解题思路
单一的答案呈现由于缺少关联性,从而使信息反馈过于单纯。因此,答案的呈现,应考虑它合理的编组策略。就当前语文中考模式下的主观类试题,学生的解答是一个纷繁的对话场景。这个对话过程的结果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它必然地反映了解答者(读者)对阅读材料、命题者设问的理解程度与认知层次。编组时,我们可以采用对照组合,体现其优与劣的梯度,让平时保守的答案与创新具有挑战性趋向的答案组合呈现,让合乎情理的误读与不合情理的错读相对照,这样有利于澄明是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呈现学生多种关于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合理答案,旨在明示解读的多种途径与鉴赏的多个角度,有利于学生归类整理,从而构建起相对清晰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案例1:《指尖上的温柔》试卷练习讲评课上,第一小题是“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①这时一股无名的冲动牵引着我。第二小题是“下列句子描写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①一向沉默的父亲不止一次地对我唠叨:“这回哭鼻子的地方也没有了。”而一向爱唠叨的母亲却一反常态地少言寡语,默默帮我收拾行装,一样又一样地做我喜欢吃的菜。
这里,我把指代内容题和语言赏析题归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练习,先请中等偏下的学生寻找解题规律,再请优秀生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解答这两类题都要回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和主题查找。所不同的是指代题要先分析这个词的结构,答案基本可以从上下文中的词句中去寻找,而赏析题却要考虑怎么写(修辞和描写方法等)、写什么(句子表层意思)和为什么写(句子深层意思),答案就不仅仅是直接抄,还要联系文章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等多角度去探究、去感悟和归纳,从而提高阅读得分率。
运用这样的合理组编,通过“比较阅读”,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归纳概括、分析鉴别,逐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定的解题思路,在今后的散文阅读中看到这一类题目时,能有据可循,而不是盲目答题。
(2)选择时机,讨论点评,提高解题能力
经过课前预设呈现,这有助于促进评讲课的教学内容集约和教学节奏明快,减少枝节,提高教学单位时间内的利用效率。课中随机生成的呈现更符合阅读鉴赏活动的真实状态,也更有利于教师直接地与学生对话(学生的现场解读结论往往是引爆多元对话的火线);当然也由于这样做的对话趋向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对教师课堂调控的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者多用于大的阶段性或单元性的测验之后的讲评,而后者则一般多用于日常的松散的、零碎的片断性质的习题或试题评讲。平日,我会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语段,并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及时发现解题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修改,使答题更规范从而提高得分率。
案例2:《温暖的记忆》试卷练习讲评课上,我规定时间叫学生当堂完成这个语段,当做了10分钟后,我根据巡视的情况,叫两位优秀生和两位中等生,分别上黑板板书第11题“第二段中写焰火和飞雪,其作用是什么?”和12题“请对‘蹬三轮车妇女’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时间到后,请其他学生点评并给出得分,然后说说你给出这个分数的理由,再进行全班交流、点评补充。其中有学生点评道:板演11题的同学没有考虑到环境描写这一点,她仅仅写了本段内容方面的作用,而12题在赏析时同学又出现了概括不全和没有结合材料去分析等问题。通过这样的讨论和修改,从而完善了答案,接着再请学生对照已修改过的板书点评自己的答案,是否也和他们一样漏写了内容,以此促进答题规范。
板书呈现,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其思维状态,从解答角度、文字书写、标点运用等各方面看,都更直观,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检视与评判。通过这样的讲评和板书对照,及时地把握运用答案呈现的时机,同时让学生去尝试当批卷老师,评点并修正答案。这样的评价活动比教师的讲解更有效果,使他们在交流阅读体会中,在争鸣中思想得到升华。不但提高了解题正确率,而且还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材料的主题,让阅读语段中的素材成为同学们讨论的话题。
(3)迁移拓展,提高尝试,自主解读
要提高语文复习讲评课教学的效率,就应该本着精讲精练的原则,有效地运用答案呈现的拓展策略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的熟练。就语文阅读鉴赏类的习题讲评而言,在呈现某一问题的答案之后,还可以让学生重读文本或者另外提供新的同类型的文本阅读,仿照着某一问题的命题角度(诸如散文标题的含义与表达效果、散文的线索等)仿设提问,来尝试训练自主解读。
案例3.《温暖的记忆》试卷讲评课上,我在讲完了这个语段时,让学生再重读文本,要求参照《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命题实施细则(语文)》来尝试提问觉得上文在哪些点上还可以命题,请尝试并作答,并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命题和答案,其他学生和教师点评。
以此来考查学生是否明白了现代文散文阅读的考点,是不是具备按照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的能力。同时采用适度拓展来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较好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样比老师自己概括总结、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会更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2.依托媒介,学生互助高效讲评
答案呈现需要依靠特定媒介,或者听觉,或者视觉(包括板演和幻灯投影)等。对于不同的题型,考虑到题目答案的长短,以及课堂时间的掌控,采用投影呈现答案,会更快捷、更直观。
(1)纸质呈现典型错误以作警示
纸质呈现,这种呈现方式是把学生作业当中的答案复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错误类型,剪贴到一张白纸上,然后印发给每位学生一份。可以让学生给每个答案打分,或评议。还可以让学生加以讨论,充分地交流思想。
每次在批阅练习后进行分类,找出一些带有普遍性错误的答卷,在讲解中呈现出来,如把这些试卷掩盖住学生的相关信息,然后把这些试卷分发到各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进行同桌讨论或前后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这些错误为什么会出现,怎样才能避免出错,提高得分率,并呈现完整参考答案及得分情况以帮助理解。
案例1:龙应台的《目送》这个语段,第一题是“阅读第10至第15段,分点简要概括‘我’目送父亲的情景”,分值是3分。教师将得分为0至2分的答案记录下来,反馈给学生,并请学生分析失分原因和提分策略,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学生通过纸质呈现同桌讨论后,教师最后投影失分原因和提分策略。
失分原因一:审题有失误,筛选辨别能力弱,用词不准确
现场答案:①“我”很落寞,很孤独。②“我”感到悲凉,舍不得离开父亲,父女分别的悲凉情景。③“我”悲伤痛苦,女儿告别父亲的悲伤情景。
答案得分:0分
增分指导:题目要求概括“我”目送父亲的情景,而答案却写成“我”的心理感受。
失分原因二:概括太抽象,照抄原文较多,截取信息未能进行整合加工
现场答案:①“我”静静地站在那。②“我”暮色沉沉地目送他。③“我”悲痛地目送着他。
答案得分:1分
增分指导:应具体答出“我”在哪里,怎样目送父亲的情景。
失分原因三:角度把握不准,要点不齐全,答案有遗漏不规范
现场答案:①父亲的小货车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②“我”拎起包看着轮椅的背影。③“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地凝望。
答案得分:2分
增分指导:缺少“特定场合”这一要点,且概括不全。
修正答案:先写在特定场合,再写“我”目送父亲的具体情景。
通过这样的纸质呈现,本人在练习评讲的过程中,把参考答案印发人手一份,且呈现出参考答案的采分点、给分点,让学生自己结合题目去理解出题人的意图、考查的考点。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其中失分的错误之处,错在哪里,这样学生明白该怎样答题才能踩到得分点上,减少失误。而且课后,本人也问了一部分失分较多的学生,这样的练习讲解对你今后的散文语段阅读提高得分率有帮助吗?学生一致认为,经过这样的练习,不会再感到无从下手了。
(2)幻灯投影呈现优劣答案以作对照
幻灯投影呈现,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学生作业当中的答案分类,打到电脑上,然后在课堂上呈现各类型性质的答案,还可给出“解题思路”“知识点、能力点说明”“误区提醒”“评分细则”等与答案有密切关联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与技能的生成。
在讲解中,还可以将两份不同类别的(往往是较优秀的与较差的)答案,通过投影仪同时呈现,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在讨论和对比中有所取舍。
案例2:《指尖上的温柔》试卷练习讲评课上,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第11题第六段中“我哭了,我清楚地感到泪水的沉重,开始是那么热,后来竟那么凉。”“泪水”为什么会“沉重”?又为什么会先“热”后“凉”?这个题目的答案(较优秀的与较差的),学生核对答案。核对完,请学生自行思考错答的原因,特别是得分较低,为何会失分,今后回答此类题目还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先和同桌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得分最高的学生代表,谈谈自己在做题时是如何组织答案的,最后请得分较低的学生说说回答题目中出现的问题,自己的思维障碍有哪些。教师顺势进行点拨,指导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怎样的出题,回答题目时,一定要从题目要求出发,力求丝丝入扣,特别是第11题一类的题目,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题。教师而且把典型错误答案以无记名的方式摘录投影出来,师生一起归纳出错原因:知识的缺漏、审题不仔细、文章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完整规范、没有规范书写等。重温有关的知识。
常见的习题讲评课教学模式:教师“一言堂”,按顺序逐题进行讲解,每题都一样,没有侧重点,没有学生参与,只要求学生认真对答案、记笔记。这样教师讲得很累、很辛苦,但收效甚微。而本节课学生自行思考答题错误原因、分组进行发言、教师给予点拨,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的答案和正确答案之间的差异,去发现解题时的思维障碍。事实也证明,只要教师充分地相信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主动性、创造性、可发展的人,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实物投影呈现优秀答案以作示范
实物投影呈现,对于作业的讲评,采用实物投影呈现答案会更快捷。不管是当堂练习还是作业讲评,实物投影更能给人一种视觉冲击,有的同学字写得不清楚,答案组织得不规范,都会在实物投影中被放大好几倍,让其他同学对错误点一目了然。
批阅试卷和练习的同时,找出一些相对优秀学生的答卷,把这些试卷练习的答案直接用实物投影呈现,让学生各抒己见,找出试卷中的优点、突出点,让学生自己对照优秀答案,查找自己失分原因,通过分析,以作示范。
案例3:第一次阶段性考中龙应台的《目送》试卷分析讲解课。第9~12题的得分率我校很低,平均分为7.8分。于是我将现代文阅读(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学作品类)考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考查内容心中有数。并结合这次考试,请学生具体分析9~12题题干中的“考点信息”和“限制信息”。再根据实物投影上优秀学生的答案,请学生从审题角度讨论评价答案:
列举《目送》第11题的题目:第(2)(3)段具体叙写“我”目送华安上学的情景,其作用是什么?(3分)审题考点信息:叙写“我”目送华安上学的情景的作用。
限制信息:第2、3自然段中
优秀答案:①写出了一个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担忧之情;②写出了孩子初涉世时的胆怯和对母亲的依恋;③为下文他长大后内心锁闭、渐行渐远作铺垫。
《目送》12题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句话的理解。(6分)
审题:①必须结合作品全文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关键词是“不必追”。
这是一堂目的性阅读训练试卷讲评课,教学目的指向明确――根据学生的优秀答案,学会审题。因前不久刚考过的第12题,有的小组学生几乎“全军覆没”,而看到这些学生能拿满分,让他们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接着,请学生从审题角度评价这些优秀学生的阅读题的答案,和自己为何得不到满分进行思考讨论,这样使他们更加有了评价的依据,因此积极性也更高,参与面更广,从而提高了他们回答的正确率。而教师却不需要花太多的力气,学生就能明确答题方向。
这个环节也是由正确审题到规范答题的过渡。它启示我们:训练不能只有学生做、教师评这样的一种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来当老师,评点并修正答案。而且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面,学生的评价活动比教师的讲解更加有效果。如果教师能从原有的训练课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围绕问题,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展示才能的活动,这将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持久和集中,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收获与反思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学定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如何使教师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呈现学生答案方式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让老师了解学生现有水平,抓住错误点,解决增分点。然后课堂中通过学生讨论、探索答案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通过有形呈现学生答案,暴露错误;再通过呈现参考答案,让学生评一评,归纳错误原因。由老师概括答题步骤转变为学生自己总结答题步骤。在九年级语文散文阅读复习教学中由老师提出课堂教学新范式。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在练习中掌握解题,在呈现答案中纠错,在纠错中进步。呈现答案策略的实践,能够更好地贯彻“先学后教”的新课程理念。
3.有效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师生共进
参与式教学强调要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建构,而不是靠教师教给他现成的知识。通过对学生答案呈现策略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更科学地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构建新的知识。比如学生对同学答案中错误点的认识,是解题思路出错还是答题不规范,有了一定的思维参与,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答案的呈现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优秀的学生不妨放大其优点,张扬其名,满足其成就感;差的学生则对事不对人,保护其自尊心。另外,还需注意的是这种答案的“有形呈现”并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其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和手段来提高语文散文阅读复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解答语文主观题的实际能力,规范学生语文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模式,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更好地应对新课改下的中考。
城郊初中九年级学生散文阅读讲评课答案呈现策略与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摸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才能改变复习课重负低效的现象,构建有效的复习课堂。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初中物理实验室安全预案
- 下一篇:初中数学知识点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