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范文
时间:2024-01-04 17:5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新课标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几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的课题学习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a十b)2=a2十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接着利用长方形纸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十2b)(2a一b)=2a2十3ab-2b2。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综观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探索性试题占了一定比例,最后一道大题基本都是综合性的探索类型的试题,也不乏类比、归纳等探索性的小试题,这类问题常有思维多向和结论不唯一的特征,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怎样教、怎么学的一种导向。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虽然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有规律可循。因为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即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上要注意掌握好难易尺度。就目前来讲,教师处在教法的转型期,大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要实现新课标教学行为的重大转变尚需一个过程。方向已经明确,教师既要抓好“双基”,同时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构建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是教师带领学生必过的一道难关。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标;实践;探索
在初中教学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是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技术科学都会以数学作为基础理论,因此学好初中数学对今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
1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和谐氛围
过去的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师过分强调“教”,反而忽视了课堂的主人应当是学生,经常将教师自身作为整个课程的中心,学生的思路也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被动接受课程内容,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因此降低,这样的课堂氛围显然已经不适合新课标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开展,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将过去的教转变为引导式的学,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是与学生一同探讨学习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质量。首先要改变的是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改进自身的教学观念。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人,要将学生始终作为教学的中心点。将过去传授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实现角色转换,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会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习的。这种更加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才是学生想要的学习环境。而课堂中作为引导和组织者,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放下身段,深入学生集体中,创作师生和平共处的良好氛围,课堂上多沟通交流,课下与学生做朋友,尊重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课堂上可以激发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不要否定学生的想法,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尽力使课堂活跃而和谐[1]。
2运用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中对初中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全新的定义,由于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因此整个数学教学的人群是面向的全体学生,不同的学生个性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应当在数学科目中得到不同的培养,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教育。过去陈旧的一刀切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的全新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得到最贴切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所谓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首先对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根据基础的不同和智力等因素的不同,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学环节中可以设计成有区别的教学方法,不同类别的学生,应当接受不同程度的教学指导,通过辅导和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有所进步,最终可以实现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相同教学目标的根本目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分层教学有几点需要教师特别关注。首先,学生的分层要合理,可以通过日常课堂的表现,根据不同的测试或课下谈话等方式,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包括智力水平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待教师真正了解班集体中学生的真实情况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当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成长及成绩,不断调整学生的分层情况。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分层情况备课,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标准,包括提问、作业、测试等环节,都要实现分层式管理情况。第三,鼓励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来,层次较高的学生可以对层次较低的学生开展互帮互助,通过优差互补的方式,在课下活动中多交流,多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数学有一显著的特点就是较为抽象,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和应用性,这对于初中生来说,需要从思维的具体形象转变为抽象的思维过程,但是实际情况中,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具体形象中,这与数学的抽象性形成了差异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数学教学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要想创设情景有多种方法,如本人在日常的教学中时常将课堂场景创设的生活化,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今后也会应用于生活,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数学知识中来。例如,三角形的稳定性,便可以通过日常建筑的稳定性来作为实际例子,让学生将数学看作是一项技能,从实际的背景中学会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另外,还有些内容可以通过数学典故情景的创设完善课堂教学气氛,将一项数学知识从形成都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演绎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中国古代的历史成就在课堂上演绎出来。例如割圆术的教学中,可以将刘徽引入数学课堂中来,他是推算圆周率的数学家,他在早期的《九章算术》中便提到过割圆术,这是计算圆的周长、面积及圆周率的基础。此外,在数学课堂上,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创设情景,通过小游戏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通过火柴棍、棋子、折纸等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知识[2]。
4合理利用多媒体
逻辑性强且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技术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从乏味的书本知识中解脱出来,通过艳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及动态的视频等,将数学知识更生动地表现出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整堂课程变得鲜活而生动。这种方式,教学内容的进展速度更快,且教学质量更高,较大的信息量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变得简单而轻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能够吸收更广泛的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尽可能精而非滥用,不要将过多的视频或图片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也会降低教学速度,使学生形成走马观花的效果,学生会因为跟不上教师的步伐,而失去学习效果。要学会控制教学进程,避免使用信息量过大的多媒体课件,让教学内容融入过多,学生很难在一堂课的时间吸收。尽量将传统的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互相吸收各自的优点,将公式推理或例题演示等通过板书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利用好互联网的广阔平台,为多媒体课件注入更多的资源,但是教师尽量在吸取网络信息的同时,杜绝拿来主义,还是应当结合实际的学生情况,加入自己的教学特色[3]。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可以说是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成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今后教学的重点之一,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培养良好的习惯。本人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总结了如下经验,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将过去仅仅听讲增加到用眼、用口、用心、用手共同参与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讨论,并抒发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是解题过程中的必备要素。让学生遇到疑惑的知识点,勇于提问,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作者:郗慧 单位:杭州市滨江区多思学校
参考文献:
[1]管顺兴.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考试周刊,2014,(45).
篇3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教学 实施
一、初中数学的教材出现新特点
1.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新课程内容的呈现力求做到清晰,重点突出,体系简约。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发现学习,而旧教材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式学习。教学设计的差别导致了教和学行为的差别,新教材改变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此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从而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行为。
2.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如在“比例和比例线段”的教学导入中,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关比例应用和比例之间的对应无处不在,那么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有多少有趣的比例吗?”这时,学生先是惊讶,然后议论此起彼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二、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
1.教师角色的改变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2.教学活动方法的创新
《标准》上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三、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式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个体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纳入课堂中,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一个亮点。自己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规定:“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1.初中数学学习的自主学习
《标准》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课程的改革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互动的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它表现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学习”即是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形态。倡导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理解”,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探究学习强调用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3.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创造性教学策略,是一种受到国际教育改革普通重视的,极富成效的主流思潮。它倡导的理念是: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同伴与教师一样,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是良师,而且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益友。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多方面进行参与,能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总之,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需要老师、学生共同努力,积极领会其精神内涵,从教学方式、方法、内容等多方面改革,老师引导学生让其他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 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创新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参考。
一、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
者和参与者。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真思考向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和建立数学模型。
案例1. 正数与负数的教学设计,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供学生交流讨论。
(1)比如零上5℃,它比0℃高5℃,可记作5℃,而零下5℃比0℃低5℃,怎样表示呢?
(2)珠穆朗玛峰出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度?
(3)表示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怎样用数来表示?
通过创设以上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考参与,从而抽象出正负数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案例2. 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认识圆柱、圆锥、棱柱。
教师把实物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展示给学生观察。
师:通过观察实物,下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讨论、交流)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是它们的底面都是圆,侧面都是曲面,不同点是圆柱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底面,而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圆柱没有顶点圆锥有一个顶点。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棱柱和圆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棱柱和圆柱都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有侧面,棱柱的底面是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多边形,而圆柱的底面是圆,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圆柱没有项点。
案例剖析: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抽象出几何体的特征,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归纳抽象知识的能力。
案例3.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课题:我变胖了。
教学设计过程片段: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这是一块圆柱形橡皮泥,我用力向下一压,你们看它怎么了?
生1:它变矮了!
生2:原来高的圆柱变成矮肥的圆柱。
师:请同学们读一下下面问题。电脑显示引例: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钢材锻压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矮肥”形圆柱钢材,高变成了多少?
师:刚才的演示与引例中轧钢工厂里的锻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圆柱体的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呢?
生:它的底面半径增大,高度减小。
师:它的哪些量没有发生变化呢?
生:它的体积没变,重量没有变。
剖析: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变量与不变量,从而建立方程模型,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
二、教学设计的素材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
数学教学设计应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给予学生提供可操作性、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资源,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案例4. 课题: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从不同方向看》
教学目标: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能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设计过程:
师:(摆出一组物体,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同学们通过刚才观察这一组物体,该看到什么样的图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
师:请同学们利用现有的物体摆设不同的组合,并讨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生:摆设、讨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实际操作,有什么体会?
生(归纳)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师:老师给出课本中的五幅图片,再观察老师摆出的一组物体组合,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五幅图片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生:讨论、交流。
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归纳学生的意见,肯定学生的看法。)这说明有了物体组合和图片就能判断出观察方向。下面老师摆出一组组合体,请同学们尝试说明从上、左、前三个面观察分别能看到什么样的图形。
生:讨论,说明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师:很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俯视图。下面请同学们画出老师摆出的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评析:通过以上设计,在课堂上充分提供给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和交流合作的机会,教师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三、教学设计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数学发现的源泉。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和适当的解题活动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案例5.《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怎样求出来?
生:四边形的内为和等于360°,因为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等于四边形的内角和。
师:对于五边形的内角和怎样求出来?
生:像四边形一样想方法把五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求内角和。
师:请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讲述怎样把五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法及探索的结果;
生1:通过顶点A连接五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C、D得两条对角线AC、AD,从而将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而这三个三角形所有内角正好组成五边形的五个内角,所以,五边形的内角和是180°×3=540°(图1)。
生2:在五边形内任取一点P与五个顶点相连接,这样可将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而这五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正好组成五边形的五个内角和一个周角,所以,五边形内角和是180°×5-360°=540°(图2)。
生3:在五边形的一边AB上取一点P与另三个顶点相连接,可将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而这四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正好可组成五边形五个内角和一个平角,所以,五边形内角和是180°×4-180°=540°(图3)。
生4:还可在五边形外取一点P与五边形的五个顶点连接得到五个三角形来求得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
师:很好!从图1可以看出,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二条对角线,这二条对角线将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如果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八边形会有什么结果,由此可以发现一般规律吗?
生1:如果是六边形可以作3条对角线,把六边形分成4个三角形。
生2:如果是八边形可以作5条对角线,把八边形分成6个三角形。
生3: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作(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师:回答非常正确。那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吗?
篇5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备课时,我们先要分析学生的周围生活,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与新知识相关联的事物,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利用知识迁移手段,让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掌握新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情景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桥梁,把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让数学背景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景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赋予数学生活气息,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如在学习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o”的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一条n边形的道路,有一辆汽车绕此道路跑一周,回到起始的位置,则它的方向改变了多少度?”结论:由于只转了一圈,因此它的方向的改变总计是360o,对三角形来说是360o,对百边形、千边形也是360o,这个值是不变的。这样学生对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o的知识理解就更加深刻。
二、创设动手实践,为学生自主探究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不喜欢死记硬背,也不喜欢乖乖地听老师讲授,他们都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探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平台,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做一做,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的目的。这样,探索、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就能更快的得到培养与提高,而且给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学《等腰三角形》一节时,我创设了这样的动手实践平台:将学生按每组4人分组,以组为单位按要求动手实践:1.制作等腰三角形纸片,并标上顶角、底角、腰、底边。2.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叠在一起。3.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什么?4.讨论你们的发现,写出结论。此要求提出后,学生有做纸片的、折纸片的、度量的、议论的等等汇集成一片,整个课堂的教学都呈现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热烈气氛。他们纷纷展示各自的成果:1.两个底角相等,2.两腰相等,3.折痕是对称轴,4.折痕是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5.折痕把底边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但对“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知识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来,亲身获得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三、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情感教学
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这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时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启发想象,培养思维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想象活动的训练,来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知能力的不断增长,这样就能让学生顺利的展开“创造性学习”。例如,问题:在平面内有3个点,能画出几条直线,4个点,5个点呢?若有n个点能画出几条直线?教师在讲解此题时可让学生先分别画过3个点、4个点能画几条直线,学生易得出答案,但对于5个点,学生容易遗落直线,应引导思考:如何画才不重复又不遗落?学生就会想象:应从一个点出发,每点可引4条直线,共有5个点,共可画5×4条,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共可画5×4/2条直线;若共有n个点,共可画n(n-1)条,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每两点只确定1条直线,共有n个点,共可画n(n-1)/2条。从而在解决此问题时,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思考问题,在想象过程中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桂林,刘丹.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师素质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3(3).
[2]顾泠沅.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1997(1).
篇6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
在目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通常要加班加点地给学生补课,大搞题海战术,从而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妨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只能培养部分高分低能的“尖子”生。所以,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即从传授知识和为分数而教的观念向培养能力、挖掘潜能、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转变。在教学评价上,从某一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判断教学效果向看学生智力状况达到的层次转变。在教学质量上,从单纯的以学习成绩优劣来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教育质量观向全面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质量观念转变。在教学主体上,从教师为主体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明确教师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二、改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媒体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将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在45分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现代教学媒体应用势在必行。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音频图画音像,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剌激学生的大脑,加强教学信息传播力度。例如,笔者讲相似三角形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正确掌相似三角形判定规律,运用flash数学教学软件,学生易学易懂,记忆深刻,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的,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责任心和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对于少数在学习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四、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科学探究是学生在数学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就是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目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更要使学生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是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根据数学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1.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给予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理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听课指导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教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和课后思考题。
3.复习及作业巩固指导
指导学生一定要把复习放在做作业之前: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的重难点、解题思想,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书写格式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使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并画出规范的图形。
篇7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品质
进入新世纪之初,我国开始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现:①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②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③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实现新课标的这一教学理念?在此,本人也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看法,就算是抛砖引玉,供大家一起起商讨。
一.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放在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的外在组织形式,而数学思想指导数学知识的内在组织形式,它们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数学思想的数学教学,将是一碗"没有肉的淡汤"。如果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只是苦心婆口地灌输大量的公式和呆板的例题,或搞题海战术,那么只能够培养出思想僵化缺乏创新的学生。因此,在《课程标准》里,把数学思想方法教育,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务必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放在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在初中阶段的,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1)合理的三维空间思想;(2)数形结合思想;(3)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4)分类思想;(5)方程思想;(6)化归思想;(7)概率统计思想。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这些数学思想教育呢?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
1、注意发掘隐藏于知识中的思想方法 数学科学是知识和方法的有机结合,没有不包含数学方法的知识,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方法。而有些思想方法不是以明显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要靠教师去发掘--从具体事例中抽象,从大量事实中概括。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从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3、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人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复再现,逐步渗透 数学方法固然具有普遍性,但数学知识则是逐步深化的,这就导致了在知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反映出的数学方法的不同的层次性。对同一数学方法,应该注意其在不同知识阶段的再现,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一般地,低年级或知识新授阶段介绍较低层次的方法,高年级或知识深阶段介绍较高层次的方法,反复出现,逐步渗透。
二、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旋律
如果说数学思想是战略,那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则是战术。离开战略的战术,就缺乏全局观,陷入盲动;而好的战略,必需通过有效的战术来实现。这个有效的战术,就是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这个根本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设计、挥洒自如的课堂组织引导、引人入胜的探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对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务必要求学生做到理解熟记,并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推理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为了避免知识的传授与数学思想教育的脱离,搞题海战术,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在设计问题中要蕴含数学思想方法;(2)在知识发生、形成过程中要展示数学思想方法;(3)在例题中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4)在解题训练中要运用数学思想方法;(5)在总结知识的同时要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竞争在取得优势,必须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世纪赋予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通过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启迪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塑造可持续发展之学生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身处人生黄金时代的初中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具有以下优良素养:
1.三条学习原则 即
(1)自觉性原则就是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
(3)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 受群体因素的影响。
2.三种学习技能即
(1)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这里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应该教会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准确的数学符号、式子做好数学笔记。
3.三种学习能力
(1)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篇8
关键词:高效;优化;过程;培养;自学;思维;能力;兴趣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高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那么,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认真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以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数、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五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我单纯归纳讲述要好得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
篇9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 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 但是对学生如何去学, 如何通过有效的目标来调整数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 因此在新课标条件下,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就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程的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重视备课和课堂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堂课能否上好. 在备课中我们一定要做到细致、新颖、独特,具有操作性. 要求“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要细致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信息,注意把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 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产生的方法,展现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侧重知识的运用,体现实践性;侧重知识的更新,体现时效性. 在备课中必须做到“六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设计、备习题.
备课和课堂上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备好课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成功. 课堂教学的成功有赖于一个准备充分的备课教案.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工夫. 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在知识的呈现、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练习的安排等方面都要考虑有序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做到有趣性,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 注重练习和辅导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 只有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进行强化练习,才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特别是对于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对公式定理的强化训练. 在学习一个公式后,必要的课后习题的练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提优补差,因材施教,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对优等生要以扩充和提高为主,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要以补充和转化为主,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掌握学习方法,迎难而上.
3. 注意作业和测验的效果
作业和测验是课堂的延伸,是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反馈. 在布置作业或者进行测验的时候,要注意四性:针对性,迁移性,延伸性,整体性. 对错题要重复训练. 对于带普遍性的、典型性的和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教师要随时收集,隔一段时间再次进行强化训练,重复训练时既要有原题又要有变式题.
三、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方法
1. 注意归纳和总结
通过归纳和总结一些公式、定理的用法,在数学学习中,善于总结和归纳往往对数学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添加辅助线证明的知识点时,可以学习下面的添加辅助线歌: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两边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 这样注意日常学习中的归纳和积累,有助于迅速解题,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再如学习“二次函数抛物线”时,可以编写以下的口诀,方便学生训练:二次函数抛物线,选定需要三个点,a的正负开口判,c的大小y轴看,Δ的符号最简便,x轴上数交点,a,b同号轴左边,抛物线平移a不变,顶点牵着图像移,三种形式可变换,配方法作用最关键.
2. 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生活化. 在课堂导入中,可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导入时应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可以设计以下情景 :“如 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出意见,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 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直观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
篇10
关键词:问题;情景创设;原则;意义
较之小学,初中数学的内容增加不少,难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种畏惧的情绪,以至于逐渐对数学学习丧失了兴趣。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减负增效势在必行,如何提高 45 分钟的效益是每一个老师的研究课题。创设问题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的投入,积极的的思考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问题创设的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
二、如何情景创设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入情境要注重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爱学,才能以最大限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提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知识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的本质属性。
在讲“平方差公式”的教学时,设计如下的问题串:
计算并观察下列各组算式
8×8=64 10×10=100 13×13=169
7×9=63 9×11=99 12×14=168
② 已知 25×25=625 那么 24×26=
③ 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④ 从上述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⑤ 你能证明自己所得到的规律吗?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算式的观察、比较中,通过合情推理,归纳,提出猜想,进而用数学符号表达――若 a×a=m, 则 (a - 1)(a - 1)=m - 1,然后,用多项式乘法,则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多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既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么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旦接受也会被学生牢牢的掌握。
三、情景教学的创设原则与意义
(一)情景教学的创设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基本着眼点是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情境教学不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是站在人的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高度审视情境,创设情境。它力图将人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和谐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真实性原则
为了使学生有意义、有目的学习,情境创设可以建立模仿真实活动的学习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任务常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实际感受无关,这种任务脱离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自身并不起很重要的作用,很难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有意义的学习。
3.趣味性原则
创设的问题如果能够让学生感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 也有利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
(二)情景教学的创设的意义
1.从知识及来源上看
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应,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本身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实际的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文本)。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得“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
2.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看
课堂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的桥(桥梁与引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看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在眼前,听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到耳旁……假如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3.从新课程理念上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