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物安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物安全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安全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鹤煤五矿领导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科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就物质抓物质,就安全抓安全,只能是事倍功半,最终也是抓不好的。要使职工从技术、从管理以及从心理等方面认识安全的本质,最根本是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该矿领导主动地将“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这一基本工作方针融进安全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一个“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良好氛围和“不能违章,不敢违章,不想违章”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须抓好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规范文化和心态文化建设。

1 加强安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强化现场管理,使员工“不能违章”

鹤煤五矿现场管理是该矿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矿把领导下井带班制度作为保证现场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来抓,规定领导干部要与工人同上同下,并严格进行跟踪考核,盯紧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同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职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中及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和必要,使员工不能违章。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1 搞好井下现场文明生产,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保证作业环境干净、整洁、安全。

1.2 抓好作业规程,施工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落实。确保作业规程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安全性。

1.3 加大安全投入。适时引入适应生产的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技术工艺,向科学技术要安全。

1.4 在安全管理中规范人的行为至关重要。首先要实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用标准规范人的行为,使员工干标准活、干放心活、干正规活。其次通过“想、看、干、管”四步曲,将岗位安全管理责任辐射到整个岗位工作空间,实现“三不伤害”原则。最后严格执行岗位工加强作业流程、操作规程的教育,让职工懂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规范作业程序和现场操作行为。

1.5 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跟班干部、班组长、安监员、瓦检员的作用,把好现场指挥关、操作关、监督检查关。

1.6 对在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进行重新审查。成立了安全小分队分三班活动在各个生产区域,严查现场施工、措施落实;成立了纪律督察小分队,每班对干部的跟班、值班以及包保区队的科室干部请销假及履职情况,区队是否执行安全“署名工程”和“自我认格体系”等情况每天一检查、一通报,对认不清形势、起不到带头作用的干部实行诫勉谈话、交与组织处理。

鹤煤五矿通过安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环境、有序的工作、严格的管理,使职工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违章。

篇2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引言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现代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的保护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进而开辟文物保护、管理的新途径。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步减少,如传统的民间习俗、手工艺以及游戏等,丰富的民间文化蕴含着民族文化,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见证。有效的保护文物资源,就必须提高人民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使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文物,是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之重点。

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具有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及管理队伍。由于基层文物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文化程度各不相同,业务素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造成文物工作人员对文物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及判断的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次,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文物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培训,造成目前不能满足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发展。所以,要尽可能地将文物管理及保护工作中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及不完善性等问题加以改善,在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学习的同时,还应对其专业知识及技术进行灌输。

(二)工作环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没有畅通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相对安全的库藏条件和安全预防设施。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管理体制及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所承担的任务较为繁多。例如文物保护管理所、考古所、研究室、钻探公司、博物馆的职能及任务等全部在基层文物机构的工作范围之内。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不仅要负责行政管理,还要负责业务工作,人员的安排上显得过于紧张,使文物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四)经费短缺。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经费一般由地方政府财政投入,而在注重抓经济建设的形势下,许多地方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尽如人意,文物保护经费仅仅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甚至连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基层文物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经费短缺,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保护措施不能落实,有的只能任其损坏,甚至遗失;许多建立起来的业余保护组织人员经费难以落实,挫伤了业余保护人员的积极性,业余保护组织形同虚设,不利于文物的有效保护;许多民间流散的文物不能及时回收,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不能及时调查上报或保护,造成文物的流失。这是基层文物工作者最痛心、最无奈的事情。

(五)开发与保护工作失调。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而言,开发利用作为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日常文物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目标的影响,造成文物开发与经济建设产生矛盾,文物法规很难得以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也很难得以落实。

三、现代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与技术性,如何做好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借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效率。

(一)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具有一定历史性和不可再生的物品,保护难度大,必须加大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因而,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财力支持。由于文物保护的对促进地方经济收益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对文物的历史性、文化性以及艺术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文物保护资金困难。而实际上文物保护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文物保护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在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护制度,尤其是文物的提取与交接制度,文物的提取必须根据文物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签订正式文物出库依据,凳记清楚名称、编号、文物的年代、完整度以及归还日期等各个细节,并且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博物馆领导签字审批文件作为提取依据。交接双方必须当面清点,检查作好交接管理、保护工作,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三)文物保护管理向智能化、全民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加强了对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也正向人性化、全民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首先,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要以人为本,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在依赖于科技的同时,还离不开大量技术人员的支持,因此,文物保护不可忽视技术员的重要作用,是文物保护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文物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要注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众,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社会氛围,充分体现社会力量,使现代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管理呈全民化的方向发展。最后,科学的进步与高科技的使用,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博物馆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实现文物保护的全面监控,提高文物管理与保护标准。

参考文献:

[1]孙璐 浅析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及管理趋势[期刊论文]-黑龙江史志 2014(21)

篇3

笔者对造成的损失深表遗憾,同时认为,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有三:一是工程建筑单位不调查,不了解,对地下隐蔽工程一无所知,造成施工中盲目乱挖;二是工程建设单位对是否有地下隐蔽工程心存疑虑,但为了图省事,不去和有关单位沟通,抱着侥幸心理估摸着干;三是有关工程建设单位档案意识不强,对档案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没有及时归档。其中第三条尤为重要。

其实,凡是单位搞工程建设,无论地上工程,还是地下工程,以及地下文物,一般都有设计图、勘探图和文字材料,这些档案在工程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都交由该单位档案室(馆)保存。建设单位如果在工程立项、审批前头脑中紧绷档案这根弦,认真查阅相关单位保管的地下隐蔽工程及地下文物档案,就完全可以避免上述事故的发生。

怎样才能做到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立项、审批前主动查阅地下隐蔽工程及埋藏文物档案?愚以为,地区档案主管部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至关重要:

一、法规保证。要争取当地政府出台有关保护地下隐蔽工程及文物的法规性文件,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立项、审批前,必须和可能涉及的档案、电业、电信、自来水、燃气(煤气)、文物等部门取得联系,通过查阅这些单位保管的图纸、资料等,搞清楚地下隐蔽工程及文物掩埋的详细情况,即:确切位置、分布、深度、广度等。否则,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皆由工程建设单位承担。

二、档案齐全。要督促各单位妥善保管好地下隐蔽工程(含文物)档案,若因各种原因造成损失的,应采取一切措施和手段,立即补齐;如确对施工所在地下情况一无所知,或心存疑虑,且没有图纸、资料的,就应积极配合工厂程建设单位调查、勘探,并绘制成图编写成文字说明加以精心保管、利用,以做到心知肚明,使地下隐蔽工程及文物免遭破坏。

三、搞好宣传。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入工程建设单位,广泛宣传《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在档案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和事,以极具说服力、感染力的典型事例宣传档案在人们日常生活及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影响,促使工程建设单位领导(老板)、员工增强档案意识,重视档案工作,像典型那样,一丝不苟,爱岗敬业,回报社会,以避免因不查找档案而造成的人为损失。

四、开展教育。年初,要对本地区年内进行工程建设单位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努力争取这些单位领导(老板)支持,适时派员对该单位员工进行档案重要作用的教育活动,如:档案利用中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的教育,请典型现身说法,深入施工现场等,使之真真切切地听到、看到施工前查与不查档案的利弊关系以及给单位带来的利益和损失。进而,引起他们对国家、集体财产安全的极端重视和对人民生命财产、日常生活的高度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其对得用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自觉查找利用档案的习惯,尽最大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五、收缴档案。一般情况下,工程建设单位及文物单位的设计、勘探图纸、资料都在两份以上。鉴于这一实际,可请这些单位上缴本地档案馆一份,由档案馆集中统一保管。如条件允许,档案馆还可将图纸全部进行扫描,文字材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本地区档案微机联网,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为利用者提供服务。

篇4

一、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少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队伍。基层的文物工作队伍,人员结构复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业务素质存在着差别,这使得基层文物工作者对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存在着极大差别。加之长期缺乏必要的文物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深造,缺乏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自觉性,造成目前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因此,要避免基层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中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和不完备性等情形的发生,就要不断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学习,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力量和知识的储备。

(二)工作环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没有畅通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相对安全的库藏条件和安全预防设施。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机构不健全和体制不顺。由于各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同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致使基层的文物管理机构所肩负的任务繁多,绝大多数肩负着“一揽子挑”的任务。由于各种事务繁多,基层的文物工作就更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恰恰是因为基层的文物管理机构是作为当地一个二级机构核定的,尽管国家在文物保护工作上制定了许多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政府在执行文件的过程中大打折扣,在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诸多方面,文物工作都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四)宣传力度与重视程度不够。基层文物管理单位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往往导致在《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方面力度欠佳。正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一是难以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二是难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难以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出现法人单位不经过文物保护和勘探调查的基本建设擅自开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被侵占和破坏;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混乱,难以把关;司法部门难以有效配合打击文物犯罪的行为和活动等一系列的问题。

(五)开发与保护失调。应该说,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发利用是体现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的热潮,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却造成了新的问题。在基层的文物管理工作中,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总体目标的影响和行政的干预,往往是文物保护为开发和经济建设让道,文物法规难以有效实施,文物保护难以有效落实,管理工作造成失控。

二、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针对当前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所面临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文物工作者应认真分析、冷静思考。在认真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文物工作方针和原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搞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二是提高领导干部对文物工作的认识水平,加强领导是搞好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关键;三是加强对文物工作者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增强责任感,培养敬业精神,这是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保证。

(一)加强管理,强化管理职能。基层文物管理职能主要表现在行政执法管理和业务监督管理上。基层文物管理部门要加强业务管理,加大监管力度,认真履行保护职责及有关管理措施,将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科学、正规的管理体系,使业务管理、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二)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纯粹的保护是没有意义的,但片面地进行开发也是有危害性的。所以仍需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进行开发利用。但针对一个地区来说,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开发利用也不现实,而要结合实际,二者兼得,走出适合当地发展要求的路。因此,开发利用应有主次,要贯彻“重点开发,全面保护”的原则,先以一个或几个点为突破口,不断探索经验,循序渐进,促进整个地区文物保护单位工作的开展。

(三)理顺基层文物机构的管理体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重视的差异,往往导致基层文物工作现状的差异和各种不平衡。所以对文物工作的垂直管理,进行上划管理,笔者认为是体制改革的良好出路。对文物工作进行上划管理,集中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权、物管理,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便于推行统一的政策标准和规范管理;二是便于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统一调配;三是便于财力的统一平衡调配使用;四是免受地区差异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地方政令的干扰。最大的益处是便于统一的行政领导和统一的业务指导及监督。如此,就会使基层文物工作有一个统一的工作思路,打破小框框,放开手脚,统一思想,发展有序。这种机制的改革,将会解决许多基层文物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有利于国家文物事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篇5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

文物之所以被称为文物就是因为它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宝贵的遗迹,它具有极强的历史,艺术遗迹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为我们再现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具有极大的作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使我们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个人觉得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一、政府出面支持,加强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

由于文物具有珍贵且不可再现的特性,也就是一旦损毁就无法修复,这样就加大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人为地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作为保障。但是大量的资金量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光凭个人的一几之力是无法做好该项工作的。所以政府就不仅仅要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资金链上米娜更要给与一定的支持。同时还要参数文物保护的个汇总活动中来做好榜样作用。但是现在又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认识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看不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他们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看不到现时的利益,因此很多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到文物保护工作中。这样一来是,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就很难开展。所以现在一个该赶紧解决的问题就是让政府能够大力的参与。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多城市旅游业给一个城市带来的经济收入可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如果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的话这样也可以给地方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二、要做到以人为本,提高文物的科学保护水平。

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是飞速的,在文物保护方面现在也可以借助现代化得科学技术然后结合传统工艺来解决。现代社会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水平。在使用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为即使有先进的技术没有相关的会运用该技术的人也是不行的。因为技术和设备都是需要人来操作才可以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开发人才资源。要定期地组织各种学习和专业的技术培训来强化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热情。并且,要提倡以事业留人的方式。博物馆的发展是离不开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的。一定要为博物馆藏品保护专业人才提供一个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最好能够吸引外来的技术和人才。在藏品的保护方面一定要博采众长,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应用到现在的藏品保护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藏品的保护工作一定确保制度健全、鉴定确切、账目清晰、编目详细明确、保管妥善、查用方便等原则。所以,如果想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健全的科学的管理套路。严格按照藏品接收、鉴定、登帐、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其次,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下才能够按部就班的开展藏品的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在这些制度中一定要包括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复制制度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等。并且,要根据实际工作的中经验和具体情况不断地完善这一套制度。并且一定要确保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藏品文物的保护工作设计到国家的财产安全的一项工作,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用法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万不可作出有违法律的事情。再次,要积极的应用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最后,充分发挥藏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文物藏品的保护工作中去,一点点提高博物馆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四、做好基础件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协调工作

我国现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非常快,但是当前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识不足,很多地方在尝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很多的有价值的文物。文物的保护措施没有得到一个有力度的落实,常常导致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受到了不必要的损坏。这不仅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政府应该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规则,来解决接触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工程要在相关部门设审批结束以后,严格按照当地的文物保护管理规定进行。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的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联系,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参数与进来监督和指导,保证文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五、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

在博物馆内部首先应该向全体工作人员灌输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并且政府一定要帮助当地博物馆进行工作的具体安排,合理地分配文物的保护工作。保证保护工作可以落实到个人,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落实文物保护工作。在社会上也要积极地通过各种能够利用得到的途径来向民众来宣扬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六、结束语

文物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应该在政府的协助下积极地加强文物的保护工作,向全社会积极宣扬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同时将文物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向全世界开放,这样在去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加大宣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作用,宣扬我国的文明大国形象。

篇6

关键词:古建筑防火火灾危险性;防火对策

古建园林的防火主要是指古建筑等其他的防火。古建筑,主要是指存在于地面上的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宫殿、陵墓、衙署、街道、民居、园囿、坛庙、寺观、庵堂、塔、楼台、亭阁、城池以及桥梁、堤坝等。古建筑是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加强古建筑的防火工作,确保古建筑的安全,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古建园林防火的重要性

古建园林中的古建筑除了建筑物本身的价值之外,它所收藏的藏经、佛像、各类艺术品等文物对于研究人类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保护古建筑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建园林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成为大家广为游赏的地方。在游客增多的同时,也不断给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带来新的火灾隐患和问题。一些当地居民为依靠旅游资源增加收入,在部分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内私搭乱建房屋,开设饭店、商铺,造成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消防通道不畅,严重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据统计,近年来每年都有几十起的古建筑火灾,尤其是对于木结构建筑,火灾的危害对古建筑是毁灭性的。因此,搞好古建园林的防火工作是一项紧急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我国古建园林的火灾危险性

文物古建筑单位的火险因素,不但具备一般木质建筑的共同特点,而且就其使用和地位的特点而言,其火灾危险性更为突出和特殊。建筑规模之大,形式之多,用途之广,结构之特殊,文物之集中,是一般建筑无可比拟的。

(1)木材燃烧温度高排烟大,造成扑救困难

由于我国古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中木材最多,决定了其一旦燃烧,则火焰大,温度高,如果燃烧不完全,则会产生很大的浓烟。实验表明:1公斤木材燃烧时可生成20立方米烟雾,体积相当于木材体积的300倍。一座1000平方米的大殿,如在其中燃烧20公斤木材,五分钟内,整个大堂将会充满烟雾。而且对于文物古建筑又不宜施展破拆手段,使得消防队员很难进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扑救难度。

(2)着火容易,蔓延快。

我国文物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以山西为例18118处文物建筑中砖木结构的就有9000余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文物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19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就有93处。这些古建筑所用的木材,一般含油较多,年代久远,所以极为干燥。而且整个建筑大量木结构外露,非常容易着火燃烧。另外除木材用量大外,建筑内有其他悬挂可燃物,如字画、垂帏等燃烧条件都很好,都非常容易着火。

我国古建筑由于当时的建筑艺术局限性的影响,有些建筑紧密相连,既没有防火分区,又没有消防通道,基本上毗连成片,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距离。如果一处着火,一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毗连的古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的局面。因此,古建筑发生火灾后极易蔓延扩大,扑救非常困难,容易形成“火烧连营”。

(3)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水源缺乏

大多数古建筑构建在半山腰或山顶,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周围没有消防水源或距离水源很远,给古建筑的灭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各种佛教活动用火繁多,隐患大

佛教活动场所,每逢香期,烧香的信众连年增加,法会期间更是爆满。香客在烧香拜佛的同时也给这些建筑带来了火灾隐患。燃烧的香烛,拥挤的人群每时每刻都威胁着这些古建筑的安全。引起的火灾约占到古建筑火灾的10%以上。

(5)雷击造成火灾

由于古建筑的特定条件,一般都是建在较高的台基之上,建筑群屋体高大,处在平原河湖岸边的古建筑大部分单独耸立,接触点高,极易引起雷电火灾。我国许多的古建筑都没有实施有效的避雷措施,从而导致了很多古建筑火灾,这种火灾约占到古建筑火灾15%左右。如:1987年8月24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景阳宫遭受雷击引起火灾。近几年我国也发生多起因雷击引起的古建筑火灾,如2004年5月11日凌晨4时左右,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稷山县大佛寺,由于雷击发生火灾,寺中古建筑高二层的大殿很快就被大火烧毁坍塌化为废墟,所幸殿内大佛损伤不大。

(6)电气造成火灾

文物古建筑单位使用电气极为普遍,不仅用于照明、做饭、烧锅炉,有的还用于宗教活动。电气出现问题也非常容易导致古建筑火灾,此类火灾约占古建筑火灾的20%左右。如:2003年1月19日17时,湖北十堰丹江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遇真宫发生火灾,烧毁建筑283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66万元,其火灾原因就是电线短路。

(7)其他因素引起的火灾

主要是柴草堆积时间过长引起的自燃,集会、还愿时燃放烟花爆竹,小孩玩火,报复纵火,放火,危险品引起的爆炸等原因引起的火灾。这类火灾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古建园林防火对策

抓好古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一定要严,强调“防”。千方百计的消除各种火灾隐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1)单位内部要严格管理,消除各种隐患

古建筑单位应该建立以法人代表为领导的防火安全小组或委员会,进行监督,检查消防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制,制定历次检查记录等。单位内部要建立健全的岗位防火责任制,按照岗位分工。领导班子划分防火区域,责任落实到个人。古建筑的每一个区域,大到殿堂,小到一盏供灯,凡是有人有火的地方,都应该有人负责。将易燃材料与火源、火种分别存放,消除不必要的易燃材料,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

《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中规定:凡在古建筑单位工作的职工和宗教职业者,均须具有基本的防火与灭火知识,积极参与消防活动,并作为工作考核的一个条件。因此,各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要加强消防管理,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开展消防训练、演习,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利用各种形式学习掌握防火知识、灭火本领,并经常性地组织自防和联防活动,提高职工(僧侣)的自防自救能力,防火患于未然。

(2)加强消防硬件设施建设,增加安全系数

古建筑的消防重点应该是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合理、实用地设置消防设施。特别是对一些古建筑的结构、疏散系统不符合规定的,就更需要增设消防设施来弥补。在对建筑的整体消防安全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估后,结合建筑构造的特点,合理布置其消防设施。消防设施的增设,既要不影响建筑的风貌,又要使古建筑在消防设计上达到安全要求。

①在古建筑内配备一定量的轻便的灭火器,这样可以及时得扑灭初期火灾。

②凡是消防车无法达到或者进入的古建筑,都应该开辟消防车道且形成环行,便于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能够及时达到及进行扑救。在设有消防车道的古建筑,要进行严格管理,保持消防车道的畅通。

篇7

召开这次全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动员暨培训会议,主要目的是:动员县乡两级进一步统一思想,迅速行动,精心组织,确保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规范有序、高质量地完成。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而文物是文化的结晶,文化遗产构成了文化资源的重要基础。文物作为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稀缺的文化财富,是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文物普查作为抢救保护文物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开展文物普查是保护文物的重要途径。

准确摸清我县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对于了解县情、发挥文化遗产自身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以来,我县先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板墓葬及其陪葬品、汉堂琅和朱提铜冼,无不表明*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上个世纪80年代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县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仅有10处,这显然与县情实际不相吻合。为全面掌握我县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了解我县的历史发展进程,准确判断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发展规划,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全面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已势在必行。

(二)开展文物普查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

发现文物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而开展文物普查的目的就在于发现。上个世纪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取到了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新发现了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已很难准确反映不可移动文物实际状况,底数不清、状况不明成为制约我县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把新的文化遗产品类纳入普查范围,予以认定登记,扩大文物保护工作范畴,实现文化遗产全面、有效的保护成为加快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二、科学严谨、认真负责,全力以赴开展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涉及范围广、质量要求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本着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开展这次文物普查,是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定,实施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县、乡两级政府承担着组织、领导的职责。2007年12月,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领导组,并下设办公室在文体局,负责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主管、乡镇负责”的原则和要求,贯彻落实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抓紧落实普查机构设置,选派精兵强将组成专门的工作队伍,为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明确职责,通力合作。

文物普查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管理的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在工作中,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文体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协调普查工作,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财政和发改部门要帮助协调普查经费和所需物资;交通、水利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有关房产、道路、水利工程等档案资料;国土、规划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测绘和建设规划图纸;统计部门要负责做好文物普查数据资料的分析、管理和工作;民政、民宗等部门要配合做好革命文物、民族宗教文物、古村落、海防遗址等各类文物的专题调查;文物使用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积极配合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做好相关工作。

(三)积极宣传,广泛动员。

文物普查是一项社会性工程,需要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文物普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普查的措施、方法和要求,使普查工作家喻户晓。同时,我们一线的普查队员不仅要成为文物调查的行家,也要成为宣传文物保护的骨干,要以此次文物普查为契机,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使文物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带动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四)突出重点,确保质量。

此次普查要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尤其是要深刻认识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趋势,扩大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文物部门要按照国家文物局有关文件的要求,着重加强对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字号、近现代优秀建筑、当代遗产等以往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文化遗产种类的普查工作。要把普查和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区分开来,凡是符合认定标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均应予以登记,而不能只登记重要文物。

质量作为在普查工作的生命线,事关整个普查工作目标的实现。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三点:一是要科学把握文物认定标准。普查工作中,要把普查、登记文物和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区分开来,凡是符合认定标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均应予以登记,而不能只登记重要文物,以免遗漏;二是要认真细致开展田野调查工作。一线的普查队员作为本次文物普查的中流砥柱。一定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面、认真、细致地进行田野调查工作,踏勘我县的每一块土地,寻找历史的每一份记忆,保证普查野外到达率和调查区域覆盖率,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如实填报普查内容,确保基础数据的科学、完整、真实;三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根据上级制定的普查工作质量控制标准,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组织质量审核验收,了解质量控制情况,对各乡镇的普查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抽查和现场指导,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整合资源,保障投入。

普查工作专业性强、任务繁重,文体部门要积极整合资源,选调精通业务、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的人员充实到普查队伍,保障普查工作需要。同时,文物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各乡镇要安排工作经费,本着“实事求是,厉行节约”的原则,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普查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三、务求实效,确保学习培训质量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肩负着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启动和有序运行的重任,希望大家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这里我作三点要求:

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为了给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打下建寺的技术基础,县政府把大家组织起来开展培训,希望同志们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掌握这次培训安排的学习内容,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

二是要注意学习方法。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更重要的是学习。希望同志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全面提高。

三是严守学习纪律。这次集中培训,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大家在学习中要自觉遵守培训会议的纪律和要求,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安排,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学习和生活的关系,集中精力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确保学习培训质量。

篇8

关键词: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

1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没有较完整的规划。以山西省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19处。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规划。

当前,尽快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2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笔者通过对古建筑消防工程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2.1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

2.1.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

《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在山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在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均未建立专职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1998年以来,山西省发生古建筑火灾21起,大多由于距离消防队较远,没有得到及时扑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53万元。珍贵文物的损失无法用数字估量。2003年3月,大同市广灵县文庙发生火灾。由于该县没有消防队,水源缺乏,导致文庙大殿付之一炬。有鉴于此,加快古建筑群消防站的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和迫切。

2.1.2消防站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小型适用

古建筑群大多为毗连建造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针对古建筑火灾的蔓延特点和当前消防警力紧张的实际,笔者以为,古建筑的消防站规划和建设要考虑:(1)不应套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报警后5min消防队到达责任区边缘和保护面积为4—7km2的要求。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将到达的时间减到最小。如在应县木塔修缮工程方案中,将消防站站址选在距木塔约1500m处,设计为消防队接到警报后5min到达木塔,责任区最大面积为4km2。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案就不合理。国家之所以在当前警力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拟批准应县建公安消防站,主要是出于保护应县木塔的需要。所以,该消防站应以保护应县木塔为主,可以兼顾县城的火灾扑救需要。(2)可以建公安、企业专职、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人员数量也要切合实际。(3)消防站的建筑面积也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可因地制宜,不要建大而全的消防站,宜小型、适用。(4)消防站的建筑形式可不拘一格,不一定非是红色的大门和现代式样的建筑,可以设计为仿古建筑,与周围的古建筑群格调相协调。

2.2消防器材装备要立足古建筑火灾扑救的实际

2.2.1消防车辆配置应与消防通道相适应

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例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m。在消防车辆的配置上,除配置普通的消防车外,还要配置适合其街道通行的小型消防车。做规划时不能按照常规的思维,一定要让消防通道来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反而应该让消防车辆尽量适应古建筑群消防通道的需要。如,平遥古城和五台山风景区都购置了1辆小型水罐消防车,以适应当地实际。

对建于高山深谷之中,依山而建,道路崎岖坎坷,或建于城区,但设有门槛、台阶等而使消防车无法通行的古建筑群,其专、兼职消防队可以不配置消防车辆,应配置手抬机动泵、推车式灭火器等适用型的器材装备。

2.2.2消防器材的配置必须立足于减少火灾扑救时的水渍损失

古建筑群的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又有大量的壁画、彩绘、泥塑、文字资料等特别贵重的历史珍品。因此,扑救此类古建筑火灾时必须减少水渍损失,要研发和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等,以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2.3消防供水要因地制宜

2.3.1建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古建筑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山西省1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前一阶段的专项治理,目前也只有39处建有消防水源,仍无法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部分有水源的古建筑群,如平遥古城,也存在消防管网覆盖区域小,供水管径小,供水压力、流量达不到灭火要求等问题。

制定消防规划时,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要结合古建筑群的地形特点,设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供消防车取水用的设施。灵石县王家大院、忻州的唐代建筑佛光寺结合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地形条件,在山坡的较高处修建了高位消防水池,建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满足了灭火需要。

2.3.2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

在一时还不可能建大量消防站的情况下,大部分古建筑距离消防队较远,或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因此,在室外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上也不应按照120m的间距和150m的保护半径布置。古建筑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其间距应能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古建筑内为宜。如:三多堂在每个院落安装3个室外消火栓,代替室内消火栓。无法设置消火栓系统的,采用手抬机动泵串联远距离供水灭火。应县木塔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称之为室内消火栓外置,并设有明显标志。五台山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

2.4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消防安全布局应合理

古建筑之间以及部分古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严重不足问题,特别是坐落在城区的古建筑尤为突出。如,太原的崇善寺,地处成片民居包围之中,有的已只有一墙之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规划时要将古建筑群内的危险源逐步搬迁,影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周边建筑,应下决心列入拆迁计划。如平遥古城内的工厂、学校等已列入规划予以分期迁出。大同市将与善化寺距离太近的民房拆除,使隐患得以消除。

古建筑群进行开发和利用也应有科学规划,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在相应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庙宇或者类似历史建筑,利用时应该参照它在古代时的使用功能,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成的利用方式。不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带来安全隐患。“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被出租并用做一家能容纳700人的武术学校。2003年1月19日,遇真宫主殿因照明线路敷设不规范并疏于管理发生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m2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5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应列入规划,但不应破坏其原貌

2.5.1维持原貌、确保重点

大部分古建筑既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又有相当大的火灾危险性。如何使它们免受火灾危害,也是消防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措施必须列入消防规划,这是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与一般的消防规划所不同的重要特点。应将古建筑按重要性分为不同类型的保护等级,有重点地分别采取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予以保护。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原则应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2.5.2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例,该建筑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948年,高约67.3m,是现存塔身最高、年代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工艺精湛的全木结构的建筑,如按建规的要求设置喷淋和消火栓系统,就会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在不宜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古建筑群,宜增加推车式灭火器的配置数量。

2.5.3古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避雷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但消防技术规范恰恰没有规定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尧庙广运殿发生特大火灾,火灾发生半小时后,值班室的人员还未发现,致使砖木结构的广运殿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9尊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如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被及时发现,损失将会减到最小。

避雷设施也是预防古建筑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大多文物古建筑防雷设备不够完善,雷击事故时有发生。2004年4月26日,山西运城稷山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2002年9月7日,应县木塔遭雷击,所幸未引发火灾事故。

2.5.4加强用火用电的规划

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建筑禁止设置电气线路。其它古建筑内不符合要求的电气线路,应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做出改造规划。

加强古建筑周围居民的用火管理。确定为宗教活动的建筑,对点灯、烧纸、焚香的场所和方式均应做出规划,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6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

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安全保卫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手段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出规划,予以完善,也是其不同于一般消防规划的重要特征。

2.6.1完善法规体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规定:“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共同负责。”不仅如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古建筑消防管理的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使用单位、管理单位、消防监督部门等各自的责任。

2.6.2古建筑的保护要立足自防自救

古建筑火灾蔓延迅速,其保护必须立足自防自救。要规划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特别是义务消防组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预案,且要切实加强演练。

古建筑大多被城镇或乡村所包围,应和周边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联防机制。

2.6.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消防投入

《文物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人增长而增加。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对古建筑消防保护的经费要列出规划,安全投资渠道要多元化。对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不一定非要当地政府投资,象山西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国家应予以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古建筑消防保护,或从旅游收入中按比例提取资金等多渠道筹资,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3结论“”版权所有

(1)必须将消防规划纳入古建筑群总体规划。古建筑的防火技术保护、开发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也应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2)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编制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古建筑的特殊性和历史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篇9

[关键词]博物馆;安防;监控技术

一、博物馆安防监控存在的问题

在博物馆的安防监控工作方面,主要以防盗为工作的重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盗窃犯罪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可以有效的保护博物馆的人员财产安全。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的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都比较的简单,大部分都只是在博物馆内一些重要文物或艺术品等上方设置相应的监控点,从而存在很大的安防漏洞。同时,很多博物馆安防监控系统长期缺失相应的系统维护人才对系统加以维护巩固等,部分安防监控系统处于长期不使用或长期瘫痪的状态。这些都给博物馆的安防工作带来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博物馆安防监控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监控系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很多子系统功能瘫痪或没有使用。2)缺少系统维护人员,安防系统监控处于被动状态3)博物馆没有及时的与消防部门,公安部门等建立离线,一旦发生安防问题,难以及时向相关部门求助。4)博物馆安防系统缺乏相应的专业设备。

?根据这些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完善博物馆安防监控技术如在博物馆物理位置图上连接相应的安防设备,包括报警控制,摄像机,网络分布监控等,通过引进先进的应用和技术,与消防,公安部门等进行有效的联动,从而实现博物馆智能化,一体化的安防监控体系。

二、博物馆安防监控技术要求

为了提高博物馆的安防监控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从安防监控技术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安防监控设备需要采用优质高档的产品,不能以次充好,安防监控显示屏需要以液晶显示为主,方便监控人员随时查看。2)安防监控系统需要采用标准化技术,其监控系统需要采用可以支持工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等各类标准的技术,使得该监控系统可以运用于各种场合,应对各种安防状况。3)安防监控技术需要考虑模块化,结构化,功能化等技术相结合,从而满足监控系统未来的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4)安防监控技术所设计的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的设计需要符合保密部门和国家安全的需求,同时要保障系统的正常安全的运行,从而避免在发生突发事件或意外故障时,安防监控系统不能够正常有效的进行工作。5)博物馆安全监控技术所设计的系统需要操作简单等,同时系统的设计需要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从博物馆实际需求和目的出发,从发考虑相关的成本经济因素,减少系统维护检修等的费用。6)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需要具有容易管理,容易维护和容易操作的特点,同时可以方便安防监控人员进行设备的集中管理检查,从而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博物馆安防监控技术的应用

(一)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视频技术的快发发展和应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博物馆的安防监控系统中。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是一种通过DSP技术以嵌入式平台方式嫁接多种智能视频分析理论和算法,从而实现多功能多角度的网络视频智能化监控。这类视频分析技术不单单实现了智能人体行为分析,运动目标检测,智能人数统计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监控,智能预警报警等功能,从而更好的满足博物馆安防监控的需求。在博物馆安防监控运行中,该技术还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人体行为检测和排查例如人脸识别,方向检测,物体入侵检测,物体滞留检测,划线检测等。因此,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监控人员从繁杂枯燥的监控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主动判断,自主发现异常情况,主动采取预备方案等,从而有效的提高博物馆安防监控技术的工作效率。

(二)门禁报警技术

在现代化智能管理中,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数字监控系统对实现安全监控、防火防盗等目标帮助是不言而喻的。通过电视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重要监控对象进行实时的图像监视。鉴于博物馆安防监控的重要性,要求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和扩展性。随着门禁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视频管理平台还是从门禁管理平台或报警管理平台发展而来的安防集成管理平台,都在不断扩充和完善自己的管理功能,利用已有的门禁卡和读卡器,就能方便实现在线巡更功能。

(三)物联网安防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是智能化、信息化应用的新模式,智能视频监控是监控领域必然的发展方向,在技术层面、市场需求层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借助于新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码技术,当库管人员带着感应器接触到安装了RFID晶片的藏品时,其晶片就会发出信号,自动报出藏品信息,并进入显示终端。这样就可以对馆藏品进行监督。在运输中的藏品可以利用卫星定位(GPS)技术建立藏品离位报警跟踪系统,随时跟踪离位藏品。

(四)电视监控技术

电视监控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它将人们不能或不宜直接观察的众多场所,以实时形象的动态画面或其它形式表现出来,使管理者及时获取大量丰富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电视监控系统与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及其他系统联动运行使防范能力更加强大。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的飞跃以及计算机图文处理技术的发展,使电视监控系统在实现自动跟踪、实时处理等方面更有了长足发展,从而使电视监控系统在整个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总结

作为博物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防监控技术需要融合门禁管理技术,报警管理技术,视频管理技术等多种技术,实现安防监控工作与博物馆日常工作的融合,从而提高安防监控的强度和力度,提高安防监控工作的效率,不断扩充和完善安防监控管理功能,打好博物馆防盗防窃攻坚战。

篇10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

藏品管理是博物馆各项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藏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博物馆的业务水平,因此高效的藏品管理对于博物馆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博物馆管理方面也促成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藏品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及藏品信息的资源共享。在现阶段,对博物馆藏品进行高效快捷的信息化管理,符合时展的需求,受到了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一、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这是现阶段所有博物馆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业务工作内容。目前我国博物馆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流程,即从征集物品到鉴定、登记、编目、人库、保管、使用、核对、注销、统计、建档、检查以及清点等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在这些过程中,需要填写接受清单、入馆凭证以及藏品档案卡等,大部分都是通过手工操作完成,工作量大,重复性强,阻碍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管理藏品信息,藏品信息在需要利用的时候,计算机能够提供快速、方便、准确的数据。计算机能够储存大量信息,满足了“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阅方便”的博物馆藏品管理要求,实现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藏品管理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过程,就是把藏品精准、完整的信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将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中,而计算机藏品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能够使计算机对储存的藏品信息进行检索、查询、分析、统计、汇总以及指标等加工处理,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于藏品信息的需求。

二、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措施

(一)建设博物馆藏品数据库

建立藏品数据库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所在,改变了传统的藏品卡片式管理模式,使藏品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大大提高。博物馆应该遵照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则,制定统一的采集、处理、存储、输、服务等标准,提高藏品信息的兼容性及共享性,建立一个有序、规范、标准的藏品信息数据库。由于博物馆的性质不同,藏品特点也有区别,因此,藏品数据库的设计要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博物馆要建立符合自己馆藏的藏品数据库,在项目名称、功能表述等方面都应反映藏品的独特属性,实施多种方式的库物信息检索,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博物馆工作者要加强藏品录人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从而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藏品管理。

(二)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办公效率,使各部门工作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它可以提高博物馆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高效地协助博物馆完成各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公网和建设中的国家政务专网,建立连接中央、省级文物行政部门、重要文博单位和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的信息网络,实现博物馆办公系统的“无纸化”和“移动办公”的工作模式,更好地实现藏品信息共享,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三)建立博物馆网站

建立博物馆网站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博物馆综合科学管理水平,展示博物馆的风采。就博物馆网站来说,每个博物馆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馆情去运作,网站要反映博物馆的收藏、展览、教育、研究等多个方面内容,工作人员要把网站当成无围墙的博物馆展示门面去经营和管理,使其馆内的所有资源都应得到立体全面的展示,发挥博物馆信息网络资讯作用。另外,博物馆应特别考虑网站与观众的互动流,力争在每个展示环节上能够设计参与项目,就像网络游戏那样让观众逐步得到体验,广泛调动观众的操作热情,诱导和调动观众前来博物馆亲身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

(四)加强安全防护

藏品信息安全问题对博物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一些藏品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我们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去杜绝病毒与黑客的破坏。在硬件方面,安装防火墙并且实时更新防火墙来防范可能的入侵,网络服务器尽可能不要存放机密档案;在软件方面,在博物馆每台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杜绝病毒的破坏,当然也需要博物馆系统管理员具有相关知识,能时常留意网络安全的发展动态来预防病毒与黑客的破坏。此外,工作人员要做好各项资料信息的备份工作,对于所有数据,提供光盘备份和恢复机制;对于系统数据,应对重要数据服务器进行一次完全的系统的灾难备份;对于成果数据,进行一次脱机硬盘的完全备份。

(五)提高管理员素质

博物馆要对藏品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领域,例如文物、考库、计算机,所以在引进外界高端技术人才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进而实现信息化管理。随着现阶段博物馆信息化进程加快,专业人才是博物馆发展所需,因此,博物馆应当积极采取对策,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理论培训,使其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给予信息时代新思想引导,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精神;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藏品信息库的更新维护,实现藏品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博物馆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藏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建设藏品数据库,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博物馆网站,加强安全防护,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逐步实现藏品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满足博物馆业务工作的需求,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中一.论博物馆纪念馆藏品信息化管理[J].上海文博论丛,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