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8 13:1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视觉设计

篇1

关键词:知觉 意向 视觉媒体 视觉思维 设计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1C169)

1 知觉、意向、视觉思维

知觉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从生理上看,视、听、触、闻是人对自然界感知的主要器官。知觉是生理器官的“感知”加上心理的“认知”而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这也是人们认为知觉包含着人的思维活动的原因。“视知觉”、“听知觉”是人的最重要的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认识的主要通道。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继承和发展了韦特海默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从更高的角度探究了视知觉的理。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在《视觉思维》这本专著中,他不仅进一步阐述了视知觉的理问题,而且还阐明了“视觉意象”在一般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麦金是正式使用视觉思维概念的第一人。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这一概念做出了独特的概括和界定。他指出,视觉思维借助3种视觉意象进行:一是人们看到的意象(观看);二是我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想象);三是我们的构绘,即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构绘)。虽然视觉思维可能主要出现在视的前后,或者仅仅出现在想象中,或者大量出现在使用铅笔和纸的时候,但是有经验的视觉思维者却能灵活地运用这3种意象。他们发现观看、想象和构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其表述为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也许会更为恰当。麦金关于视觉思维的定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富于操作性,可以看做是视觉思维概念的一种操作性定义。

结合普通心理学关于思维的定义,以及阿恩海姆和麦金关于视觉思维的解释,我们可以形成对视觉思维这种心理活动的基本认识。视觉思维就是指人类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以寻求含意、达到一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自始至终借助意象,在观察、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和变化中进行创造性活动。

2 视觉媒体

视觉媒体是指通过图形、符号等视觉方式接受信息的媒体,如报纸、杂志、画册等。视觉媒体是人类最丰富的信息来源。凡是能为人类视觉系统所感知的物体的视觉形象统称为图像。事实上,文字、图形最终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的,但是由于计算机表示、处理和显示图像的方法不同,我们一般将它们看作是不同的媒体。因此,视觉媒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 位图图像

位图图像是对视觉信号直接量化得到的一种视觉媒体。它将原始的视觉信号离散化为空间的点,称为像素。对像素的颜色、亮度(或灰度)加以数据描述,得到图像数据,将这些数据作为文件存储,即为图像文件。在显示时,像素与显示器的显示点一一对应,故称为位图影射图像,简称位图图像。

2.2 矢量图形

图形是对图像的一种抽象,它不直接描述图像的每一个点,而是依据某个标准对图像进行分析,抽取实体特征,形成产生图形的算法,并以一组指令的形式存储。显示时执行指令,即可产生屏幕图形。图形上的点的位置通常用矢量来描述,故称为矢量图形。由于存储的是绘图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比位图图像小得多,但是显示时要花费较多的计算时间。矢量图形描述物体的轮廓(大小和形状)比较容易,也可以表现曲面、光照、材质的效果,但是对于复杂的彩图,算法描述和计算的困难很大,效果不理想。

2.3 视频、动画

视频、动画是动态图像,是连续渐变的静态图像或图形序列,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运动视觉的一种视觉媒体。如果序列中的单帧图像是摄取实景得到的真实图像,则称其为影像视频,简称视频。如果序列中的单帧图像是人工或计算机产生的图像,则称其为动画。动态图像具有实时运动感和自然真实感。

2.4 符号

符号是信息的一种抽象的表示形式。符号可以表示数值,也可以表示语言、文字。特定的符号可以表示物体或事件。

2.5 体图

这是运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将三维空间数据转换为可视图像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视觉媒体技术与MCAI系统媒体。体绘制技术可以把三维空间样本直接转换为屏幕图像,准确重现原始的数据场。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根据物体外部所获取的某种物理量的数据,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成像技术,重建物体特定层面上的二维图像,并在一系列二维图像的基础上构造出整体三维图像。医学上的CT、核磁共振仪、分子模型构造、流体力学计算等都得到了应用.

3 视觉媒体设计与视觉思维

视觉图像可以准确地传达信息内容。从设计者角度来说,视觉图像有其他信息传递方式没有的天然优势。从受众角度来说,视觉心理左右受众对信息的关注程度,视觉媒体设计阶段则对视觉思维因素更加关注,因为这样的关注往往能够在设计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 视觉媒体设计需要视觉思维经验

视觉不仅是一种直观的感受经验,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视觉媒体设计要依赖于视觉思维的能力与经验。当设计师针对某个特定的对象和题材进行设计前,脑海里会快速产生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的来自灵感,有的来自经验,但更多的是来自经验,特别是视觉思维经验。视觉思维经验有很多,其差异性很大,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例如,视觉思维中“层”的经验。视觉感受到的是画面,画面在思维中是分层的,画面内各种“层”都可以抽取成为设计元素,都能很直观地让人感受到画面的逻辑,直接获得视觉上的冲击。虽然画面元素众多,但如果我们能用“层”的概念去解构这些作品,便会另有一番滋味。其实,层的利用已经不只局限在平面的画面上,当今的3D电影也是视觉中“层”概念的另一个延伸。

在视觉思维中也有一些是个性的经验。例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经验。视觉思维面对的画面客观、真实、具体,反映着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和广泛联想的审美价值观。抽象思维往往建立在视觉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既理智又夸张,不受物象光、色变化的限制,把人的思维与反思维、和谐与非和谐应用到了极致,在视觉上产生刺激、振奋、联想之感。视觉媒体设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经验丰富与否,对设计的深度及展示的视觉媒体的内涵及水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又例如,视觉思维的审美经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在人的众多感觉中只须听觉、视觉就能审美。视觉媒体需要美,审美要有思维,同一对象对于不同的人,即不同的思维(视觉思维)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及审美观,然而基本的审美观具有较大的相同点。

人的思维是难于控制的,视觉往往是启发、诱导思维的因素,审美会随着视觉及视觉思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共性的视觉思维与个性的视觉思维存在于一切视觉思维之中,共性的视觉思维客观地反映事物的表象,个性的视觉思维能深刻的呈现设计者对视觉媒体的理解与展示。

3.2 视觉媒体设计需要良好的视觉思维

视觉媒体能够传达视觉形象,视觉形象能够在一定层面准确地传达信息内容,视觉媒体设计即上述符号、图像图形的设计。视觉媒体设计是近年來发展很快的一个设计、研究领域。视觉媒体设计独特的视觉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表现技术,把对过去的经验和体验提升到对虚拟的现实体验,其目的,就是由视觉形象准确地传达信息内容。

视觉媒体设计就是视觉思维后的创造,这种设计能力或者说创造能力除了自我约束、刻苦努力和不懈的追求之外,与视觉思维的经验,视觉思维的能力及个人的瞬间灵感有关,主要与视觉思维经验,视觉思维能力有关。当面对媒体设计对象时,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使设计者对设计对象做出自身独特的理解、判断与概括,并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创造。

当设计教学用视觉媒体时,视觉引起的思维主要是媒体展示的内容是否与教学内容一致,是否能让学习者容易理解,是否能更有效教学,对视觉媒体设计上不会思考更多的图像,文字的色彩,变形等。然而,针对视觉广告、平面广告媒体这样的视觉画面设计的视觉思维就复杂得多,涉及色彩、线条、图案、文字等等对心理的感受及冲击,涉及个人喜好。或者说,视觉媒体的设计对对象的构建,更大程度地取决于设计者对对象多大程度成功地诠释,也就是从思维的经验介入到对事物的新的认识和思维。这种新的认识和思维即是良好的视觉思维能力。

视觉媒体设计所需的良好视觉思维能力涉及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广博的知识面,能让思维在视觉所涉领域很好地理解视觉对象,良好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能力在媒体设计时能使画面的意义和寓意有足够的深度并可引起更多想象与思维的空间。当然,广博的知识面与良好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期地学习、实践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傅世侠.关于视觉思维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2.

[3]华佳.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D].苏州大学,2004.

[4]梁玥亮.简论视觉思维[D].上海戏剧学院,2005.

篇2

(1)、界面清晰明了。允许用户定制界面。

(2)、减少短期记忆的负担。让计算机帮助记忆,例:User Name,、Password、IE进入界面地址可以让机器记住。

(3)、依赖认知而非记忆。如打印图标的记忆、下拉菜单列表中的选择。

(4)、提供视觉线索。图形符号的视觉的刺激;GUI(图形界面设计):Where, What, Next Step。

(5)、提供默认(default)、撤销(undo)、恢复(redo)的功能。

(6)、提供界面的快捷方式。

(7)、尽量使用真实世界的比喻。如:电话、打印机的图标设计,尊重用户以往的使用经验。

(8)、完善视觉的清晰度。条理清晰;图片、文字的布局和隐喻不要让用户去猜。

(9)、界面的协调一致。如手机界面按钮排放,左键肯定;右键否定;或按内容摆放。

(10)、同样功能用同样的图形。

(11)、色彩与内容。整体软件不超过5个色系,尽量少用红色、绿色。近似的颜色表示近似的意思。

尽量考虑到使用者的感受,而不是主观的表现。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实质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

UI视觉设计也可以说是作为平面设计的一部分,也遵循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要考虑到画面各元素组合构成的形式与方法以及这种形式对人心理引起的共鸣。在完善这一些基本形式规律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其形式感对人的心理作用以及其表达人的感情的深与广度,使其真正和设计的最终效果相一致,形成一个完美的、全新的整体形象。同时也要考虑到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如,重复与近似、渐变也发射、特异与对比、密集、机理等。

“以用户为中心”的UI设计方法,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这一点在国内也经常被提起,但在事实的操作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苹果公司乔布斯领导研制的新一代电脑Lisa,当时Lisa电脑的设计人员就认为,必须将立即执行的命令和需要用户附加输入的命令分开。他们决定在后者的命令末尾添加省略号“...”,比如“Save as...(另存为...)”。这个省略号提醒人们:软件会显示一个对话框提示用户输入更多信息(暗示当前命令发生之前还有别的情况)。会立即执行的命令末尾没有“...”。

这条规则被广泛运用,包括菜单和按钮。Lisa计算机以及它的后来者MAC和Microsoft,采用这条规则在细节处理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也是现在游戏包括很多运用软件上上面常用的一些原则,这条规则被广泛运用,包括菜单和按钮。Lisa计算机以及它的后来者MAC和Microsoft,采用这条规则在细节处理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当一个产品成功打入市场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其强大的功能,上乘的质量,周密的市场策略,合适的价格定为,甚至是美观的包装设计,而很少有人会将亲和性的界面设计放在功劳簿上。例如现在的腾讯,1997年,现在的腾讯CEO马化腾接触到了ICQ并成为它的用户,他亲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这使得ICQ在国内使用的虽然也比较广,但始终不是特别普及,大多限于“网虫”级的高手里。

1999年2月,腾讯在互联网上推出OICQ的第一个测试版本包含的功能十分简单,仅仅只包括简单的在线即时通讯功能,但其界面设计令人称赞不已,事实上,尽管到现在为止,腾讯已经先推出十来个版本以上的QQ软件,但其界面仍然没有任何改变,这表明,从一开始,腾讯OICQ软件的界面设计是十分合理的。

当腾讯推出QQ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的类似的及时通讯软件。而腾讯的腾讯QQ在功能上面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么很多人一直在质疑,为什么QQ能够力压群芳,最终几乎接近垄断中国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从功能上说,一直以来QQ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相比之下,其它在线即时通讯软件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大家都是模仿ICQ。但QQ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原因不在于它的功能如何强大,而在于它的界面设计的十分合理,用户操作简单,相比较和QQ同时代的其它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如Sina pager、OMMO等,它们一开始的功能并不弱于QQ,特别是OMMO,其在一面世就推出了比QQ强大得多的功能,如电子邮件、网络硬盘,过多的功能反而让使用者觉得操作十分烦琐,这是它之所以失败的重要原因所在。其后几个月,腾讯推出OICQ 99a,先后新增了公共聊天室、传送文件、无线寻呼、手机短讯、语音聊天等,并且在这个版本里面,腾讯还做了另外一个大动作,那就是把唐老鸭、加菲猫、Kitty猫、皮卡丘、大力水手、汤姆猫、蓝精灵、史诺比、刺猬索尼克等知名熟知的卡通肖像换掉了,换上了腾讯自己设计制作的卡通肖像。令人吃惊的是,在腾讯新增了这么多功能后,OICQ的界面仍然没有任何改变。其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毫无疑问,UI设计优势在产品竞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无庸置疑的,但是,这种优势实现和意识都是长期性的,而非短期行为。他意味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让客户了解到,但是一旦形成此种心理上的优势,就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在,会将易用的心理暗示代入整个产品的后续开发甚至整个品牌。

当一个产品成功打入市场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其强大的功能,上乘的质量,周密的市场策略,合适的价格定位,甚至是美观的包装设计,而很少有人会将亲和性的UI设计放在功劳簿上。UI设计所倡导的是可用,易用,然而在消费者心中可用,易用是理所当然的。而设计师所应该做的就是默默的为人类服务。

技术是有局限性的,而设计师的思想是无限性的。完美的UI设计能给技术很普通的产品带来质的飞跃也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切都是基于一个目标,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篇3

【关键词】视觉思维;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8—0216-04

一、视觉思维与视觉传达设计

人们一般认为,视觉属于本能接受信息、获取信息的感性知觉,思维则属于认真进行筛选、分析、判断、推理的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过去人们一直将视觉与思维分隔开来,视为两种不同的对象进行研究。

“人们在视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会本能地去追求所见事物的整体结构和整体形态,而不只是注意其局部形态。”这是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在其代表性论文《似动现象实验研究》中阐述的观点,韦特海默将这一现象称为“格式塔”。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滕守尧也曾在其著作《审美心理描述》中说到:“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格式塔心理学在谈到‘形’时,的确非常强调它的整体性。”“格式塔”现象向我们证明了视觉不仅仅是人的本能的感性知觉,同时还证明了视觉与思维的联系是一种视觉思维。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是较早对“视觉思维”这一概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阐述的学者。阿恩海姆从更高的角度研究了视知觉的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了韦特海默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阿恩海姆不仅进一步阐述了视知觉理的问题,而且还阐明了“视觉意象”在一般思维活动,特别是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麦金通过自己的研究对视觉思维这~概念作出了独特的概括和界定,他也是正式使用视觉思维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视觉思维借助三种视觉意象进行。一是“人们看到的”(观看);二是“我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想象);三是“我们的构绘,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构绘)。同时,观看、想象和构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其表述为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也许更为合适。

视觉思维是建立在眼睛对外部刺激进行正常反应的基础上的,大脑所形成的视觉意象会直接成为视觉思维的材料。那么,人类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就被称为视觉思维。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是对真实现实情况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视觉思维是始终依靠意象,在观看、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变化中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笔者认为,“视觉符号”和“传达”是视觉传达的两个基本概念。通过眼睛看到的能表现事物的一定性质的符号就是“视觉符号”,视觉符号就是我们眼睛所能看见的,比如说电影、广告、建筑、钱币、摄影等。信息发送者通过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就是“传达”,“传达”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传达。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自然与自然以及人体内的信息传达都是传达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信息传达者——传达信息——受众——传达效果”这四个方面。

视觉传达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受众(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无论是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还是受众(传达对象)的信息接受过程,都要利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都有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的心理过程。所以,视觉思维与视觉为媒介的视觉传达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创新视觉思维的原则

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当今,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视觉传达作品如何让观赏者看着好是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师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要创作出好的视觉传达作品,必须创新视觉思维。创新视觉思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视视觉中心

视觉思维在寻找既存图像对应的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在对视觉对象的扫视过程中,兴趣中心是专一的,只对最主要的、有意味的图像感兴趣,只关心能与眼睛背后储存的既存图像起对应作用的图像。对于其他不懂的、不熟悉的画面会漠然处置。随着一次视觉认知的完成,视知觉又会很快转移到另一个兴趣中心上,进入下一个视觉思维的过程,从而形成视觉流程。这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保证了辨认物象的可能性和快捷性,但也存在着认知过程的狭隘性和习惯性,以及对视觉中心意外的图像认知的模糊性与简略性。

在欣赏一件画作时,人们会有一个欣赏次序:先观整体,产生总体印象,接着注意到某一处,这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再遍观全画。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可以解说这一现象,因为人眼瞬间只能产生一个焦点,人的视线不能同时停留在两处。视觉中心具有突出特征,能够左右读者对设计核心元素的认识。视觉中心在平面构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们探讨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笔者认为,要将视觉中心优化就要协调好设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按照格式塔的观点,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其特征就越容易参与到整体中去。也就是说,视觉中心越明显,就越有利于实现整体的传达效果。这里,我们就要运用换位思维,思考人们的第一印象和认知,循序渐进,设计出既要符合设计者心意,又要符合受众欣赏次序的作品。

(二)把握比例与尺度

中国人所说的“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古人常用“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来形容绝代佳人,这一方面说明美与不美往往差在分毫之间,另一方面阐明了尺度对于美的重要性。

比例与尺度指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彼此之间包含着匀称性和一定的对比,是和谐的一种表现。与比例不同,尺度是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和审美判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完美的比例,适当的尺度差是结构美的造型基础。对比例与尺度的敏感与把握,往往能体现设计者水平与修养的高低。

(三)控制对比与统一

在两种相比的效果之间所能看出的明显的不同,我们称之为对比。每一种对比在性质上和艺术价值上,在视觉、表现和象征的效果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手段。如:色调的明与暗、冷与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与异;形状的大与小、粗与细;方向的垂与直、水与平、倾与斜;数量的多与少;排列的疏与密;位置的上与下、左与右、高与低、远与近;形态的虚与实、黑与白、轻与重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运用在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当中。

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对整体美感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英国美学家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所有看起来是合乎目的的和符合人的意图的东西,总会使我们感到满足,因而是令人喜欢的,统一也属于此类。当我们需要表现静止和运动的稳定性时,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就显得非常必要。”亚里士多德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艺术作品是根据作者内心的原理而合乎目的地统一起来的。”因此,在设计表现中强调统一的相对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美学意义。

(四)注重对称与均衡

对称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对称的形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说蜻蜒的翅膀、人的身体、车的外形等等。这里我们就要根据人们审美观的共识,有效运用形象思维,可以调用许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个形象跳跃到另一个形象。它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体性的,它可以使思维主体迅速从整体上把握住问题。

均衡是平衡关系中的不对称形式,与对称是不同的概念。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形式,而均衡是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协调。格式塔理论认为:人类在观看任何东西时其实都是在寻找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阿恩海姆说:“一个观赏者视觉方面的反应,应该被看做是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追求平衡状态时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上的对应性经验。”均衡是一种心理的体验,所要体现的是“同形不同量”的组合方式所形成的稳定状态。

(五)协调整体与局部

视觉思维关心的是形的完整感觉和整体印象,能够对所认知的对象进行自觉的组织和完善,具有能动的创造力。比如说一个人换了个发型,化了妆,但是视知觉仍然能够通过分析、比较和判断做出正确的辨认,这是基于视觉思维对视觉对象整体上的把握和感知。视觉思维并不是孤立地和机械地反映个别现象和离散要素,而是具有整体反应并进行进一步组织的能力,视觉思维对图像的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视觉思维在认知对象特征时,能够自觉地按不同的要素进行分组,视知觉会根据相近的因素的内在张力,对线条、形状、空间进行组织和分类识别。视觉思维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自觉补充残缺的形象部分,在心中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观赏者在看一个平面作品时,首先会在视觉上对版面有一个整体的感受。所谓整体感,就是版面上各视觉要素之间能够形成恰当而优美的联系,各要素不孤立存在,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总体设计中,内容主次的把握、黑白灰的安排、点线面的处理和版面布局的分寸都应统筹规划,局部服从整体。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思维创新模式

思维的形式因属性不同,有多种分类。从视觉的思维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的思维模式则有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三种模式。设计师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创新和综合运用这三种思维模式。创新思维,才能产生新的创意,活跃创作思路,寻找出最新、最佳的设计方案。

(一)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指大脑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联想思维因对象性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与因果联想。顾名思义,接近联想是指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都可能引起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相似联想是指由外形、性质、意义上的相似引起的联想;对比联想是由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个事物存在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联想思维是一种比较冷静、理智,逻辑性比较强的思维方式,运用这一思维,事物之间的递进关系就比较清楚。它拥有连续性、形象性、概括性这几个特点。

联想思维是最普通也是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产生思维创意的一种很重要的视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人们比较容易做到的,是视觉传达设计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视觉传达设计运用联想思维,对原有的多种表象通过想象,进行整合、重构,联想出的事物会慢慢改变原有属性而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思维创意。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指导人们的思路向相反的方向指引,从常规的设计观念中剥离出来,进行新的创意组合和设计方法。

在视觉传达作品的创作中,设计师可以采取与正常思维相反的方式,用一些夸张的、对比强烈的方法进行设计。为了在脑海中有新颖别致的想法,为了让思路打破常规,得出新的创意,设计师们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地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活跃、特别,让自己的思路反方向运行。任何艺术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就容易落入俗套、表现平淡,这样的艺术作品就会过于平凡,个性表现是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传递高度发达社会的生命力所在。有创意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到观者的眼球,达到引起受众关注的效果,视觉传达设计才能发挥它存在的意义。逆向思维实际上打破了我们平时思维层层递进的一般规律,当设计师采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寻找创意的生活,往往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思维视野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能够围绕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全面扩散式的比较和联想的思维形式,拥有多种选择和开放性的特点。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这种形式从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向,尽可能多地发展思维空间的基点。思维空间的基点,代表着一个个思维的要素,我们在视觉艺术创作中需要考虑各个因素。比如说风格、色彩、图案、题材、材料或肌理等。在设计过程中,多一个思维的基点,就多一条创新的思路,多一条创新的思路就多一分设计出优秀视觉传达作品的可能性。视觉传达设计要从众多的思路中寻找出最新、最佳的方案。这种思维模式,能够大大增强人们思维的跳跃性、灵活性、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和多感官性。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

篇4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女| 25岁(1988年10月10日)

居住地:北京

电 话:13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6个月]

公 司:XX互联网有限公司

行 业:互联网/电子商务

职 位:视觉设计师

最高学历

学 历: 大专

专 业: 艺术设计

学 校: 广东白云学院

自我评价

专业素质基础扎实、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善于学习尝试新事物并能够承受较大工作压力。多年工作经验,担任平面设计、网站设计、APPS设计工作,本人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及艺术素养,能够根据公司和客户的要求完成设计制作,熟练掌握Photoshop、Illustrator,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认真踏实负责,做事有计划,有团队合作精神,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工作任务达成。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计算机硬件

目标地点: 北京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美工组主管

工作经验

2012/9—至今:XX互联网有限公司 [ 1年6个月]

所属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

视觉设计部 视觉设计师

1、 星座频道页面风格设定以及内页制作;

2、 健康频道页面制作。注重细节和风格的统一性;

3、 商城专题页面视觉设计;

4、 和不同行业的商家沟通设计。

2011/8—2012 /8: XX新能源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 新能源

国际市场部 艺术设计

1、 负责公司日常宣传、策划设计制作;

2、 产品海报设计;

3、 广告平面设计、制作及其它图文处理;

4、 企业宣传资料的设计、制作与创新;

5、 所参加展会的策划及设计;

6、 公司在国际市场投放广告的策划及设计;

7、 协助其他部门人员顺利完成对设计及美学方面的工作;

8、 协助网页设计人员对公司网站风格的把握,色调搭配,布局合理性,图片整理等;

9、 公司网站后台周期性的修改和维护,对公司所有的宣传广告全程负责一直到完成阶段;

10、与印刷厂沟通印刷工艺、并确保印务的有效执行。

2010/7—2011 /7: XX服务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 生活服务

营销部美工组 陈列设计

1、负责店内、户外、媒体广告等创意设计工作;

2、负责各楼层广告、布旗、陈列等设置安装;

3、负责对店内及各入驻商家的主题推广促销活动的相关广告设计;

4、负责对报刊媒体刊发广告样稿的设计;

5、负责分类管理设计相关的素材资料及工具(电子文件、光盘、画册资料等);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育经历

2007/9 --2010 /7 广东白云学院 艺术设计 大专

证 书

2007/12 大学英语四级

篇5

一、国内品牌视觉基础要素设计的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媒体迅猛发展,这都影响着品牌标志设计的造型结构、色彩表现、形式语言,以及理念的表达等方面。

1.品牌标志设计形态上的发展趋势

第一,文化类品牌标志设计形态上偏向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图形或具有中国典型意义的物体形态的演变,运用中国书法写意的手法等,使得文化类品牌标志设计整体形成中国文化风格。比如,中国申奥标志设计就是采用中国书法的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太极的武术姿势进行演变,得到了这个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的图形符号。

第二,科技类品牌标志强调简洁,由于国内消费者普遍认同国外的科技水平更高,因此科技类品牌标志其形态上趋于西化,多喜欢采用代表地球的圆形,以及象征经纬线的线条或直接英文字母的变形。比如,中国知名品牌TCL、海信等品牌标志就直接对英文字母进行了设计,简单、通用性强。

第三,房地产类品牌标志的形态多种多样,总体来说趋于多样化化发展,既有简易化形态的字体标志设计,又有立方体抽象建筑化形态设计,有浪漫的纹样装饰图腾的设计,还有中国式山水写意的设计等等。比如,山水名苑就运用的是中国山水写意的标志形态。

第四,生物医疗或医院类品牌标志的形态大多喜好采用给人科技感、安全感形态的图形。此类品牌标志设计中采用圆形、十字形、正方形、叶形的形态居多。比如,中国红十字会标志设计就是采用正形为四片叶形,负形为十字形。

第五,食品类品牌标志设计形态趋于复杂化,此类品牌标志设计多采用人物头像、卡通图像、字体变化等图形,使得食品类标志设计更加生动形象,具有亲和感,拉进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比如,国内知名品牌——王致和腐乳的品牌标志就是采用的人物头像,而康师傅品牌标志采用的是卡通形象。

第六,服装类品牌标志设计区域两种,一类喜好采用人物、动物、植物形态;一类直接采用字体设计。比如,国内知名男士服装品牌七匹狼男装,以及报喜鸟服装都是采用的与品牌名称相对应的动物的形态,而李宁运动品牌标志是对英文字母“L”进行演变,如同飞扬的红旗或燃烧的火炬飘扬在中国大地上空。

2.国内品牌标志设计色彩上的发展趋势

国内品牌标志设计的色彩上也开始逐渐摆脱原来的纯色填色的固定模式,开始在色彩上大胆使用更丰富的材质或具有光泽的渐变色彩,使得国内品牌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国内品牌标志的色彩也根据不同的行业形成各自的着色特点。比如,生物医药类品牌标志偏好绿色与蓝色,科技类品牌标志偏好深蓝色与灰色,化妆品类品牌标志偏好粉色、嫩绿色、浅蓝色,食品类品牌标志偏好红色与黑色等。

3.品牌标志设计意义及作用上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图形美观的形式主义阶段走向体现品牌文化内涵的阶段。从最初对品牌视觉形象图形美观的形式主义的绝对信奉,导致了品牌视觉形象图形符号泛滥,其设计严重脱离了品牌产品的特质,大量具有相似形态的图形符号充斥着消费者的眼球,同时也导致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工艺应用越来越趋于复杂化、高价位化,使得品牌产品的价格严重上扬,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内涵。国内海尔品牌文化如同一股清泉流入品牌视觉形象市场,海尔品牌文化的成功,带领着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从单一的图形美观走向体现文化内涵的阶段。

其次,从销售品牌产品而强化形象的作用走向推销品牌理念作用的阶段。品牌标志设计已经不再是原来单纯区分品牌产品的作用,其被动的地位逐步上升位主动的地位,它向人们推销着其所代表的品牌的理念与观念,与消费者在情感上达成一种共鸣。

二、品牌视觉应用要素设计的发展趋势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设计。除了品牌标志的变化之外,品牌视觉应用要素设计冲破了某些束缚,变得更大胆、更加前卫,更能掠夺消费者的视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散乱化到标准化的转变

虽然中国现代品牌形象设计市场依旧存在着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散乱化的现象,但是相对于以往,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观,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已经朝着标准化的趋势迈进。国内绝大部分知名品牌都己经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其设计标准趋于标准化、精准化,在其应用范围、材质上考虑得更加全面细致。例如,中国网通这一知名品牌,其品牌视觉应用形象对品牌标志应用就采用了标准化的规定,规定了其最小尺寸,以及不可入侵的区域等细致问题。

篇6

关键词:视觉记忆;视觉经验;视觉传达设计

中图分类号:J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44-0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化、数字化生活方式已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现代设计的崭新时代。大街小巷、人们的衣食住行以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设计,都需要设计。在形形的宣传作品以及图形设计中,新媒体空前发展的情形下,设计师要在将视觉传达设计融入新的创新理念,用新的技术、艺术等方式来唤醒受众的视觉经验,以达到寓意深刻内涵的视觉感知。

一、视觉记忆与视觉经验

阿恩海姆指出:“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观察,总要受到他过去看到的,想到的或学习到的东西的影响(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影响){1}”记忆是视觉经验在头脑中的印象,储存和再唤醒继而作用的过程。视觉记忆就是人们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积蓄的视觉经验的印记。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传媒时代的到来,图形便成为视觉传播领域中最直接、最易传达的语言形式,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视觉的泛滥。设计师往往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采用一些人们所共有的视觉经验元素,营造一种熟悉的意境,来唤醒人们的视觉记忆,以达到更好的传达目的。例如: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艺术,孕育了众多寓意深远的纹样,龙凤、金鱼、莲花、石榴等,假若标志、招贴、宣传册等的设计中选用这些吉祥的图案进行设计,则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二、视觉记忆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一)视觉记忆在人脑中的反应

视觉经验积蓄了一定程度的视觉记忆,经过反复唤醒的一些图案、画面也已成为了视觉信息库中的素材,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印记般的深刻的思维意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意的迎合这种视觉经验,再加以新颖、生动的视觉形式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吸引受众的眼球,唤醒其视觉记忆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视觉艺术享受。

(二)视觉记忆与视觉传达设计

1、提取视觉记忆符号进行有效的设计

视觉记忆即便有很多、很深刻的视觉经验的积累,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视觉印记,在设计师打散、重组等设计手法的创作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每一位受众、每一个观者都会依据自己的视觉经验,从视觉记忆中自主的选取一种最适于自己心理感受的诠释。

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也不能一味的提取大众再熟悉不过的视觉记忆元素进行创作,容易弄巧成拙为“俗套”的作品。设计者应该深刻感悟产品的深层内涵与文化,充分考虑到观者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及反馈,并营造出与受众的环境条件相关的意境,把对这幅作品的诠释转化为一种容易打动观者,并能与观者的心灵产生共鸣的视觉符号,赋予其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达到视觉以致心理的互动,激起受众的视觉感知,以更好的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为“MR CHAN”品牌设计的标志中,将脱俗的禅文化与古朴悠然的茶文化完美的溶合到一起,优雅的佛手轻轻的捏着一片柔嫩的绿叶,一股清新、淡然的味道唤起相关文化背景的每一位观者的视觉记忆。

2、融入地域、文化、时代等特征进行设计,有力并有效的唤醒受众的记忆力。

美国语言哲学家古德曼赞同贡布里希“视觉有主观性”的观点,指出:“就其工作情况来说,视觉总是要受自身经验,受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情感和思维旧的和新的暗示的烦扰。眼睛并不是作为一架自动仪器单独工作的,而是作为复杂多变的有机体的一个尽职部分工作的。眼睛看什么、怎么看,都得受需要和趣味的控制。{2}”因此,视知觉、视觉传达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设计师要考虑受众的环境、市场等因素进行分析,以创作出满足其需要及趣味的作品。

篇7

视觉传达设计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二战后,以商业信息传达为主体的视觉传达设计得到快速发展,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直至当今,以高品质的印刷媒介为载体的视觉传达设计在大众传播媒体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40年代以来,由于电视媒体的发展,为以视觉方式传达信息开辟了新的领域。视觉传达设计也由静态的平面印刷媒体扩展到综合视听艺术的动态媒体。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到90年代初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信息设计(InformationDesign)的概念被提出。虽然,信息设计是基于网络媒体研究并以Web为中心的信息架构、网站组织、链接工具开发和页面设计开始的,但这一术语很快流行于数字多媒体、数字通讯等其它数字终端产品的设计。由于,信息设计最终是以“可视化”的信息传播去实现“用户体验”的数字终端产品或服务,因此也进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视野。但是,信息设计与以往印刷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相比是一个全新的设计领域,是以“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UX)、“易于实用”(easeofuse)为设计目标的,不仅需要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架构技术的支撑,还需要更科学的方法和更综合的知识才能实现不同数字媒介的用户体验。

由于数字媒体的多元化、网络化、全球化、即时性、交互性、体验性等特征,以空前的速度和广度得到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了当代社会信息传播和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方式。视觉传达设计面对以数字媒体传播为主导,与印刷媒体、电视媒体共存的时代,媒体技术、传播方式、信息功能、视觉形式和设计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设计理论和当代设计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借鉴、继承延续、融和发展成为当代视觉传达设计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共性

在日本《卡辞典》中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在尹定邦先生的《设计概论》中,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由于媒体的发展作用于信息传达至关重要,不同媒体有着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同的技术支撑、不同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应包括视觉“符号”、“媒介”、“传达”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确切的讲,视觉传达设计应该是指利用视觉符号、视觉媒介传递信息的设计。

视觉传达是利用关于“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与识别;视觉信息首先表现为视觉符号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在信息传递中通过对视觉符号的认知获得信息;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对图形、图像、文字、色彩、形式、结构、行为、空间等视觉符号的组织、创意和设计,以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达的。这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特质,也是所有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共性。

长期以来,视觉传达设计从设计策划、信息概念的视觉表现、媒介的选择到信息传达,都是以视觉形式的创意设计为核心的,它与当今以视觉方式传达信息的信息设计是有明显区别的。信息设计从信息媒介的特性、信息架构、设计策划到视觉表现,都是以清晰有效的信息传达为核心,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面对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念,我们有必要进行讨论和理论梳理。为了区分讨论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不妨称之为“视觉设计”和“信息设计”。

(二)视觉设计的基本特征

所谓“视觉设计”,主要是指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以视觉创意设计为核心,通过视觉表现的冲击力、吸引力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实现信息传达并激发受众行为的设计。如品牌标志、商品包装、印刷海报、各类广告、书刊装帧、企业形象、电视包装等。在视觉设计中,对特定信息的视觉化创意与表达是关键,图式化、图像化的视觉表现效果有利于营造视觉传达的氛围,增强视觉冲击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由于图式语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传达的往往只是一种概念的信息,传达的信息缺乏清晰度和准确性。因此,一般来讲,视觉设计在社会活动及商业活动中是引导受众行为的信息传达,是一种助推产品、服务或价值观念的视觉传达设计,而不是产品或服务的终端设计。通俗的比喻可以称之为“叫卖式”的设计。

(三)信息设计的基本特点

何谓“信息设计”?在弗兰克.西森的《数字信息设计辞典》中明确提出“信息设计是对信息清晰而有效的呈现”;格林德?舒勒也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信息设计是将复杂的数据转换成二维视觉呈现,旨在交流、记录和保存知识。”从信息设计主要包括的图标符号、信息公告、网站网页、软件界面、电子地图、3G产品等数字终端交互设计等内容看,信息设计应该是指:视觉传达设计中以清晰有效的信息传达为核心,通过对复杂的信息梳理、架构和视觉化的创意表现,有利于特定信息的传达和易于受众的理解、接受,为受众提供信息终端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虽然,信息设计中的视觉化设计也是一个基本特点,但更重要的是信息传达的清晰、易于理解才能有效地实现用户体验,满足受众对信息资源的消费。通俗的讲,信息设计是可以叫做“信息终端产品设计”、“信息消费的设计”。

三、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主要区别点

信息设计的概念引人中国已有十年左右,但近几年视觉传达设计界特别关注信息设计,一些高校办起了信息设计专业或开设了信息设计课程,设计企业也把信息设计作为了重要内容。但是,是否把握住了信息设计的本质特点还值得商榷。要了解信息设计的本质特点,我们不妨从信息载体、设计权利、检验标准、专业技能等方面与视觉设计加以比较,讨论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点。

(一)信息载体

视觉设计以图形、图像符号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在视觉设计中,是以信息传达和视觉感染力为主要目标的,图形图像符号的指向明确、形式直观、注重色彩,往往将文字也作为形式符号纳人图形化设计考虑,它有利于营造信息传达的氛围、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具有视觉传达的直观性和整体性特点,易于实现视觉信息的瞬间传达和增强视觉感染力。但视觉设计中由于注重对信息概念的整体把握,传达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信息设计以图表、图标、文字符号为主要信息载体。在信息设计中是以信息传达的准确有效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对信息的架构、信息媒介、信息功能、应用方式等更为关键,是把信息传达作为产品或服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设计。虽然信息设计中是把信息的准确有效作为第一位的,但良好的视觉化表现是实现易于受众理解和用户体验的主要方法。

(二)设计权利

在信息传达设计中,一般包括了信息来源(者)、信息媒介(设计与媒体)、信息目标(受众)三种关系,这三种关系实际上反应了三种权利关系。在这三种权利关系中,受众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受众首先是信息传达的目标对象,是信息者追求的目标;其二,受众是信息需求者、寻求者;其三,受众是信息传达的“反馈信源”。

在视觉设计中,由于多数情况下是信息的推广或推销,信息者处于信息传达的主导地位,设计者与媒体的目标成为实现者的意图,信息受众的权益往往被忽略。视觉设计中是信息传达的内容决策在前,所谓对受众群的市场调研、设计策划也都是在受众不知情的状态下进行的,者、设计者和媒体也不需要受众对所传达信息的直接反馈,而是以激发受众价值观念的转变或消费行为作为检验传达效果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视觉设计中的信息传达具有者的强制性,受众本应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然而在实际的视觉设计中,受众却处于非主导的地位,失去了主动寻求信息的权利和反馈信息的渠道,信息后就完成了信息传达过程。

在信息设计中,由于是通过信息传达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因此受众与消费者是第一位的,信息者的决策是以受众或用户的信息反馈为依据的,设计者、媒体或产品是以满足受众或用户的需求而实现用户体验为目标的。在信息设计中受众的权利得到了充分尊重,者、设计师与媒体、受众的权利是一致的,信息者首先考虑的是受众需要什么,设计者和媒体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是要尽可能把需求的信息反馈到者、设计者和媒体,以获得更好用的产品和更贴切的服务。可以说,信息设计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完整的循环过程,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三)检验标准

视觉设计的检验标准一是设计是否适应了信息的媒体;二是设计创意和表现是否具有视觉感染力的传达效果;三是能否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念或消费行为。这些标准都是很难量化的,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模糊性,所谓标准也是一个比较宏观的,以带动的后续效益确定信息传达的成功与否。

信息设计的检验标准一是通过仪器设备对信息终端产品进行技术测试的;二是通过用户体验检验出是否好用,是否满足了用户需求;三是可以对信息服务的受众满意度调查进行量化。因此,信息设计的检验标准是可以具体到每一件信息终端产品和每一项信息服务的。

(四)专业技能

视觉设计长期以来以平面印刷设计为主,对设计师的专业技能要求除了对市场的了解、受众分析和懂得印刷技术外,最主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活跃的创意思维和扎实的艺术表现能力。相对信息设计而言,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是比较单纯的。视觉设计中通过调研和策划程序,进人设计阶段后,往往设计师可以独立作业并完成设计项目,然后直接进人制作和媒体。

信息设计所涉及的技术层面远比平面设计更为复杂,面对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科技、新媒介、新工具、新环境和新的用户需求,信息设计需要各种不同的专业技能,需要相关领域的设计师组成设计团队共同完成设计目标。所谓信息设计师,在美国往往是指具备信息架构知识和掌握信息设计工具的平面设计师。而信息设计师仅仅是信息设计团队中的成员之一,设计团队中包括了数字技术、工业设计、人机工学、认知心理学、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工程师、设计师和专家组成。设计团队应具备使用各种研究工具,调试研究方法,统筹研究过程,业务流程调查与分析,定性和定量的用户研究等,从最基础的调查研究开始设计行为的能力;具备使用文字、图形、图表以及各种信息组织方式重组信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能的信息转化能力;具备编辑信息内容,使之清晰、明确,能够被目标用户理解的沟通能力;具备创建初步的可视化信息模型,可以用于设计讨论或用户测试的原型设计能力;具备创建各种图形以转化信息形式,使受众更容易理解的信息可视化能力;具备设计信息产品的视觉感受,使目标用户能够迅速定位所需信息的图标与版式设计能力;具备掌握测试工具和方法,能够与目标用户共同完成信息产品设计的用户测试技能;具备能够与不同专业人员合作完成项目的协作与角色互换能力等。

四、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关系

篇8

任何设计都是为“人”这个群体服务的,情感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灵魂受到人们大力推崇。情感的表达是所有设计必然发展的一个走向,也是人类在一切活动中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情感体验。一个好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必须把情感融入作品中,方可打动、深入人心,使得设计变得更加鲜活。视觉传达设计对人们的物质和情感生活都有方方面面的影响。

[关键词]

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情感因素

一、设计概述

美国设计师WilliamAddisonDwiggins认为,设计是工业革命后,人们为了思考如何在工业化社会中以及大量生产、大量营销的时代中,使生活能够获得平衡与和谐发展,进而把创意与美感具体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设计和艺术似乎并没有明确的划分,但经过工业革命以后,设计和艺术出现了区分,设计也有了更细化的专业类别。据1979年出版的设计书《设计论》中,把设计做了一定的归类:第一,工具的生产,产品设计;第二,环境的影响,环境设计;第三,精神的探索,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最终的目的是以更加全面的方式来传达信息,使人们接受,有时候更像是写文章一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人物、事件、地点、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二、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知识

(一)视觉传达视觉传达,毫无疑问就是以视觉为通道所进行的信息传达,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图像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活动,它是人类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是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概念,因为从其行为看,视觉传达早已有之;而从学科角度看,却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二)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一词由英文“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翻译出来的,是W•A德怀金斯在1922年提出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使用。“当时日本东京举行世界媒体中,视觉和影像以作为独立的传播手段而存在,它们与其他传达手段(声音、图像等)有所不同,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这一名称的出现和认知,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概括起来讲就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的某种需求,把抽象的表述,通过视觉方法具体呈现出来,进而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1、视觉传达设计功能功能说白了就是有明确的实用性,为了有效的认识和了解,给人留下记忆上的痕迹。视觉传达设计概括起来就是指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以便于人们的记忆和理解。设计就是整合所有有效信息,已达到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产生共鸣。为了实现人们在视觉方面的需求,设计师必须设计出有美感的作品。2、视觉传达设计特征①传播性无论是那一种形式的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都是以传播信息为主。人们在最原始时期,用结绳、契刻、结珠、讯木的记事方法,达到只要人们一旦提及就能明确的目的,这就是早期的为了方便记忆、使用而留下来的有力证据。②中立性视觉传达设计与我们经常说的艺术设计不一样。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要求设计者对社会、文化、科技、经济、市场等方面有一个全面了解。视觉传达设计是以科学性为主题色彩,涉及到美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等学科。其面对的对象是人这个特殊群体,通过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来吸引人们的关注,以达到信息的传播。所以说视觉传达设计和艺术设计综合起来是一门庞大的学科体系。③普遍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使人们不在困惑,给人们的精神和物质方面都带来美的享受。

三、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如何融入情感因素

(一)情感概述情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它是指人通过大脑对外界事物做出的一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反应,是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高层次的意识。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视觉传达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把人的情感因素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从而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也更符合人们的需求。作为人的情感体验都是通过对感觉器官的刺激来引起注意,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中情感因素的融入也必须从感觉器官出发:1、在视觉上,对形体和颜色的把握,使人更直观的了解。在视觉形式中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排列组合。在颜色的选用上,多是对形体的进一步的修饰和补充,使作品更加形象动人。2、在视觉和触觉的结合上,选用不同材料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使人的感受也不相同。比如轿车的车标都是采用金属质地的材料做出的,既表现了它的金属属性,还带有各自品牌的厚重感。在各种的食品logo中基本上都是采用色彩比较柔和,质地较软的材料,给人感官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勾起人的味蕾,促使人们购买。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可见影响人的情感因素涉及的面非常的广。3、在听觉和嗅觉上,从声音和气味中,人们开始有了进一步的辨别。听觉和视觉都是人们情感的直接载体。当人们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声音和气味可以刺激人们的情感体验。比如我们使用的手机时,当手机铃声响起,就知道是有人找,我们就会做出接手机的反应。有人如果提起酸的味道时,就会想起杏、醋、山楂等等,即使人们被蒙上眼睛,再来品尝时也会准确的说出是什么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味道。因此听觉和嗅觉也是情感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因素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视觉作品不会给人们带来直观上的感受,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也就是失败的作品。

(二)情感因素的表现在一个设计作品中,不单单是各种要素的堆砌,而应该是结合主题,选择相应的表现手法。设计师就是一个手握画笔的画家,什么地方留白,什么地方需要颜色的填充,什么地方需要留余地供人们发挥想象等等。只有把设计的相关表现手法和情感充分的结合,才能植入人心。1、形,“形”一般强调的是静态的图形、图像,还有动态的影像,都会对人们的感观造成影响。比如几何图形中的圆形,给人以和谐、团圆、自然等情感,方形有规整、三角形有稳定的感觉。点、线、面的结合或重复排列,在平面或立体的空间中不断变化,很好的融入情感色彩,来突出主题。2、颜色,颜色是设计作品中第二重要设计要素,加之人们对色彩又敏感。比如冷色调主要包括青、蓝、绿、紫等色彩,会给人留下庄重、严厉、安静、稳重之感;暖色调主要包括红、橙、黄等色彩,会给人留下活泼、跳跃、刺激、热情、奔放之感。3、板式,主要针对作品中视觉信息,把形、像、颜色、文字等要素组合。一个有内涵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不管是在表面还是内在,所包含的意义传达给人的感彩也不尽相同,所以有目的、有感情的作品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4、声音和图像,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促使视觉传达设计更加出神入化,使人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多彩。比如苹果电脑,不一样的操作界面,敏捷的触屏手感,携带方便等等,给人以人性化的情感体验。

四、结语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一个好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来说,情感无疑不是它的精髓。设计中如果没有情感,就如同行尸走肉,不会深入人心,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做设计时,应该首先把人的情感因素放在首要地位,才能传达和激起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感,对作品产生舒适、惬意、亲和、安全的情感诉求,这样的作品才是好的设计,深入人心的设计,切实的为人服务。

参考文献

[1]肖科坤,卢伍强.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中渗透情感理念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报,2014:285-286

[2]曾栋.对视觉传达设计中情感理念的表现研究[J].艺术科技,2014:316.

篇9

传统的审美意识中,如果一件物品除审美的诉求之外还具有功能性的用途,那么此物件的审美意蕴就会大打折扣。出于这种原因,使工业设计产品始终无法像电影艺术、摄影艺术和绘画艺术那样得到视觉文化研究人员的青睐。但是工业产品的这一特性却使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起来,它会被人们以各种方式、各种场所接触和使用,所以,工业设计产品的观赏性具有不同于其他视觉艺术的生活场域和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性。

(一)日常生活审美向工业设计的渗透

“日常生活”概念是是由蜚声法国的思想理论家昂利•列斐伏尔在“现代”与“日常”互动的意义视角上提出的,在二者的互动关系中,视觉实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视觉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范围也因此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仿像、图像、图腾是视觉文化研究者提出的三种视觉化的发展范式,而仿像是在大众传播手段的进步和人们消费意识膨胀基础上出现的一种介于现代和后现代社会的视觉艺术形式。仿像艺术的典型特征是借助于大众消费幻想、媒体花样百出的传播方式和大量的仿真品复制来刺激大众的审美心理。仿像艺术时期的视觉文化已经僭越了传统社会的视觉文化研究领域,把大众从以往视觉艺术观赏的正式场所吸引到非规范的视觉欣赏途径。电影院和艺术博览中心不再是人们获取视觉审美经验的唯一渠道,在传播工具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观赏艺术品和电影的方式五花八门。针对这一现象,尼古拉•米尔佐夫评价到:“这就是视觉文化,它不仅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就是你的日常生活。”①“日常生活审美化”意指社会审美文化摆脱精英文化的羁绊并超越传统文化的典型范式而介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代文化现象,这种现象是现代化进程中明显的文化转型。毫无疑问,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重要特征。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发生,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消费享乐主义盛行和工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兼有视觉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而形成的。动漫、商业广告、随处可见的广场大屏幕滚动播放的短片和虚拟影像都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的表现。艺术作品的产生和审美趣味的培养都建立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同人们的现实生活经验有密不可分的牵扯,审美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带有形而上含义的词汇经由生活的通道完成了从传统精英阶层向大众世俗文化的转向,日常世俗生活成为审美活动的场所,审美行为可以畅通无阻地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西方文化研究者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艺术审美到达一定程度而伴随的必然现象,属于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宣称着一种崭新的美学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凭借着电视广告等媒体宣传、城市景观的媒介效应等方式,不加掩饰地将审美原则渗透到大众生活之中,并利用商业营销手段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正如波德里亚所言:“使人们面对无数梦幻般的、向人们叙说着欲望的、使现实审美幻觉化和非现实化的影像。”②

(二)工业设计的文化实践

由于日常生活审美化不遗余力地拓展自身的疆域,“创造性”艺术原则得以从传统艺术领域挣脱出来,并在工业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工业设计是日常审美活动实践领域之一。工业设计的美学实践旨在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向艺术品维度的层面上转变,它的主要深意是:艺术可以在生活中的角落以任意物件形式出现,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最为通常的用品也可是一件艺术品。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拥有工艺设计带来的便捷和服务,从家具、厨具等家庭用品,再到工作中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甚至是轿车、火车、自行车等出行工具,都提醒着人们工业审美设计的无处不在。工业设计将审美的关注从传统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转向主要缘于将艺术的工艺技术嫁接到人们日常的消费和生活机制,即米歇尔•德•塞托所说的“计策”的美学实践理论。由于“消费性”在大众审美文化中占核心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购买的不是真实存在的商品,而是某种虚幻的仿真符号,从而工业设计就有计划让大众沉迷于表层的欣赏当中,设计出集艺术风格和时尚审美为一体的产品,使它既是实用的日常用品又是兼具观赏性的艺术品。工业设计的此种用意在于改造景观建筑所带给现代社会的虚假繁荣和支离破碎,打造健康的“产品形象”和便利的产品功能设计带给大众消费惊喜,这就是“计策”的美学理念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工业设计的初衷始终围绕大众文化的视觉角度和大众化消费模式,工业设计不仅要考虑消费策略的实施,也积极把大众生活和审美欣赏融合在一起,这一点正好与人们追求新鲜形式与不同的审美感受的心理是相一致的。工业设计以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践”姿态出现,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含义:人们的世俗日常生活以大众审美的目光方式呈现,大众以美学的标准来衡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以及对待日常生活用品时人们所持的审美批判力。从大众文化的视角出发,工业设计产品的实践对象必须是普通大众,而排除精英消费群体。普通消费者从商场、超市以及其他商品销售途径购得经过精心设计的商品,人们不会按部就班地接受产品的原有形式,也不会墨守成规地机械地按照产品说明来使用该产品。此时的工业产品成为大众的生活资源,经过消费者有创意地组装和修改,达到符合大众的消费目的和使用意图,此即“消费者的生产”实践,再次过程中,工业设计品的使用已经从传统意义的原封不动的功能使用转向消费者自主创造地使用改造。

(三)工业设计滋生庸俗的日常审美

工业设计采取直截了当的策略将美学意义层面的观照引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以此使工业产品拥有审美的光环来装点日常生活,人们的现实生活由此充斥着光鲜亮丽的艺术品。然而,工业设计打造的是一种浅层的审美趣味,它所提供给大众的无非是日常用品非常表面化的审美感受,并以物品极具形式化的外观造型“物化”着大众的审美感官。对此,在美国久负盛名的现代主义文化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评价到:“庸俗文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庸俗文化是机器制造的,并由程式来操作。庸俗文化是人的经验和伪装的感受。庸俗文化依据风格而变化,但变来变去总是一回事。庸俗文化自称对其顾客一无所求,除了他们的金钱——甚至不要他们的时间。”③换言之,工业设计给与大众的是享受审美愉悦的快速通道,避开了传统审美所必经的复杂历程,人们最终的审美结果只是产品的所谓炫目的视觉呈现。概括说来,在工业设计主导的庸俗化的审美活动向日常生活的介入中,所代表的审美趣味是表层的感官欲望与享乐,并非触及真正的审美本质。在商业社会里,占大多数的日常用品的审美包装都是以经济盈利为目的的,大众的审美诉求中摆脱不掉商业的投机色彩,审美效果的需求成为大众购买产品的重要选择。由于产品营销的需要,在大众的现实审美化倾向中资本通过艺术品的渠道再一次主导了人们的感性活动,把私人化的审美鉴赏抹平为手段化的群体审美活动。工业设计的审美活动毫无争议的打上了资本运作的烙印,工业设计的现实审美实践其宗旨就是为资本利润的最大化,是一种可使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不断扩大其商业价值的营销方式。“是市场的消费原则利用审美的诗意和激情对于大众日常生活的调动和重新安排。”④工业设计现实生活的审美实践就是一场精心谋划的商业手段,它以展现生活的态度,在大众面前上演着“功利化”的商业演出,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产品的欲求。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所谓高雅的审美品位和精致的艺术品,然而这些形式炫酷的产品只是审美因素中的表层因子,在这种虚假的审美品鉴中消费者观看的是产品的表面外观的夺目之处,只得到短暂的肤浅享受和,忽视了真正的审美感受所带给人们的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升华,庸俗的商业审美消费了人们内心深入的审美领悟和陶醉。为资本运作服务的工业设计一方面成功地把艺术审美经验倾销到了大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填满了人们会生活娱乐、个人欲望和自身生活品质的满足;与此同时,在商业利益的诱使下,它使人们与真正审美理想的达成和对崇高事物的正确评判失之交臂。

二、工业设计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观看

现代文明发达的标志之一就是数字媒体技术的急遽膨胀和迅猛发展。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数码产品充斥着现代人生活细微之处,数码产品具有的储存信息功能、输送数据功能和解码数字资源的技术特征与传统产品在使用习惯、意义表征和外观样式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数码产品是以虚拟时空场景来创造真实的客观视觉感受,呈现了数字时代中生成的产品样式,展现出消费社会、信息化生存模式、数字化表现主义等文化品质。

(一)工业产品观看中的编码与解码系统

人们在日常生活对产品的观看中,其实存在着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工业产品的外观是观看系统中的交流中介,是这个观看环节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工业产品的设计师是产品外观设计的主体,把与产品相关的功能知识、美学意蕴、技术支持及社会现实意义等信息物化到产品中,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而大众通过被产品所蕴含的符号意义所吸引来接受产品所指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从而成为产品观看系统中的“视觉消费”的主要对象,消费群体在观看产品时的主观性和创造性,使产品的指向意义出现了多样性。工业产品设计是涵盖或整合各种生活方式的用于产生视觉体验和视觉文化符号的物品。产品观看其本质是一种信息沟通与传达的过程。产品外观形式是观看系统信息传达的要素,产品外观在信息传递的过程并不是简单随性的观看方式,而是英国文化著名学者斯图亚特•霍尔通对电视媒体观察时得出的关于“编码”与“解码”的阐释过程。该理论的关键环节在于阐述传播中介产品编码和解码的程序是各自执行的。产品的受众对文化产品的解码是以他们的社会生活的价值立场和地位为依托的,大众可以凭借自己的解读来诠释文化产品的所指和能指。霍尔同时指出了产品解码的三种态度,一是完全按照工业设计编码设定的意义来解读产品;二是接受工业设计所约定的产品抽象意义的界定,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又融入自己的观点和价值倾向;三是与工业设计编码结构持完全迥异的态度来解读产品的信息。在工业产品以观看为传播载体的对话中,产品是以视觉实体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受这一条件的限制,在产品被解读时,就不会像语言传达那么鲜明。工业产品的信息编码程序是由设计师来担当的。设计师是非常善于捕捉各种时尚资源和经典文化来创造崭新的产品符号价值,并对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产品阐释。之后,工业产品内涵的信息被大众进行文化层面的解码,产品只有通过大众解读后并获得某种象征意义,才会对大众产生影响,大众才会产生相应的事物认知、情感体验和生活方式的共鸣。蕴涵于产品外观形式中的关于编码和解码的因素包括产品共能、技术使用和态度三个方面。产品的技术运用是产品完成的决定要素和基础,产品技术是受到社会观念制约和如何获取社会最大效益思维的指导和驱动,设计师利用操控产品制作过程和材料选择来应对大众对产品功能使用的需求,并对技术资源进行编码的设定;产品功能是作为具有可用性能的编码要素,并展现了设计的核心特性,设计师通常是通过产品的系统结构来对功能要素进行编码设计的;态度是一种设计的主观意识,它关涉工业产品以什么形式的产品外观呈现,传达出怎样的价值标准。对大众施加何种观念的启示和审美体验,设计师在产品中给予的态度能够很好地沟通消费者和物品的关系,设计师主要依赖对产品样态、颜色和材料质感的装饰编码要素来传递对产品的态度。工业产品外观形式信息的编码与解码没有确定的对应解释关系,但是由于工业产品的视觉化特点,促使大众对产品信息解读是选择在设计师编码设定的疆域限定内来进行。并以产品外观的整体视觉效果来完成解码过程。大众对产品信息的解读水平“不仅指确认和破译一定数量的符号的能力,而且指一种主观能力,即把符号放到与其自身及与其他符号的创造性关系之中的能力:这种能力本身就是完全领悟自身所处整体环境所需要的条件。”⑤工业产品的设计是根据消费市场的需求、经过一系列的营销手段被有目的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同程度地带有时代文化、社会经济和技术进步等层面的编码信息,同时产品的客观功能性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被精准地表达出来。由此,大众对产品信息解读还是采取第二种解码的方式,即大众在产品的视觉编码解读中既要考虑设计师的立场初衷,也要在解码过程中适度地发表自身的态度和使自身的权利得到有效地释放。

(二)工业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外观呈现

工业产品的外观是产品外在形象的呈现。即产品的形型样态,是带有视觉化特点的直接观看到的产品样子,简单说,是和受众的视觉感受零距离接触的物化的存在。另外,产品外观作为物化呈现的同时,“它还具有显现或呈现的特性。外观总是在特定情境中显现着自身,邀请人们的凝视”。⑥现代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出现的视觉影像高密度的现象,催生出一种商业社会中关注事物外观赏娱乐的消费倾向,也就是肤浅的审美趣味体现。换言之,当代消费社会的审美趣味突出表现在物品直接的愉悦呈现和感性的审美表达。这种当代社会中出现的大众审美娱乐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外观设计体现几乎比比皆是,小到茶具、电脑鼠标的便捷化设计,大到汽车和火车的设计,充斥于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家居、家电和交通设施的功能设计以及大众消遣必备的智能相机、掌上电脑和多功能游戏机都是工业设计的智慧体现。在现代生活中,能够令人直接产生审美的设计产品是广受大众欢迎的。现代社会中大众对产品外观的重视其实质是追求一种更具时代意义和审美意味的情感需求,表明在大众娱乐消费社会,视觉化的审美体验已成为大众文化中的主流倾向,产品的视觉形象是商业社会竞争中的核心因素。工业设计中产品对于视觉形象的关注是由于受到所谓“注意力经济”的驱动。经过设计师苦心经营的工业造型与影视、电脑创造的魔幻、虚拟的审美幻境有着极大的不同,也不是客观物质世界过多的装饰衍生品,而是大众通过真实的产品视觉形象直观接触世界的有效途径。产品真实可触的直接感受为社会结构的信赖可靠性予以极大的物质支持,工业产品的视觉形象为大众提供的是一个真实可信的实在环境,使大众能够主动和自在地向日常生活场域轻松地接近。工业设计对于产品的外观精美可视形象的打造首先是对于物品外观视觉的审美要求,更由于当代大众消费文化中涌现出的重视产品表面视觉赏玩的娱乐心理。简单说,工业设计理念的真正着眼点并不是产品的美观和精致,而是大众对于产品视觉化审美享受的热衷。大众对于工业产品的外观形象会牵涉一些诸如:审美偏好、形式风格、美观与功能等符号性的元素。这种符号代表的寓意在大众消费时代使工业产品更具有购买冲动和吸引眼球的作用。例如丹麦Menu品牌专门鉴于红酒市场的畅销效应,别出心裁地为便于红酒的斟、酌设计出了漏斗和温度表,这两种工具并不是红酒斟酌中的必备用品,但是被品牌设计师精心打造为红酒专用工具,使本来非常平常的红酒品鉴过程凭空增添了“仪式感”的象征意味,日常生活中的常态行为被包装成一种细致而考究的生活行为。工业产品整体形态构建的符号表征所带来的意义,已经成为产品被大众在普通生活中观照的重要环节。

(三)工业产品的多元化观看方式

工业产品是由造型、颜色、质料等视觉基本要素组成的,具有使用功能和审美效果的视觉形象的综合体。因此产品所折射的并不是设计师主观的艺术主张,而是以普通大众文化背景为依据最大程度地迎合每一个潜在的市场份额,赚取尽可能多地商业利润和产生具有号召力的社会形象,极力创造出满足社会大众的产品视觉造型。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机器生产流水线抹平了因独特性带来的产品观看的多解性,因而具有了观看的普遍性和广泛性。现在很多国际品牌的设计产品,例如既简洁又实用的宜家家居、外观新颖独特的Swatch手表、苹果公司的精湛技术代表的系列电子产品,这些产品由于精准地捕捉到大众消费心理和了解当代社会的主流趣味,没必要采取任何措施来抵制地区差异带来的销售问题,它们的外形设计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全世界接纳的通用法则,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和不同语言的人们搭建了资源共享的盛宴。具有普遍观赏性的产品都秉成着简洁流畅的线条造型,极少采用繁琐的装饰材料。再次,全世界都接纳的形式设计法则在通用的视觉观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苹果公司的MacBookAir电脑为例,“透明”的外形材质采用,正解决了人们对于数量繁多的黑匣子包装的电脑外形所带来的束缚感,而且透明材料的使用使产品具有了轻薄晶透的视觉效果,加深了大众的审美感性认知。最后,全世界通用的设计形式,经由设计师完美地设计总会以外观与性能的巧妙结合,对质料的平衡把握,对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宣传取得大众的赞赏,并乐此不疲地享受设计带来的。全世界畅销的这些工业产品必然是视觉文化在全球蔓延的典型案例,这些通用的设计产品无疑为视觉文化的延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设计产品的通用观看反射出视觉文化全球化进程对工业设计施加的影响,大众的审美想象已经超越了地理位置的局限,作为全人类所渴求的审美想象成为大众日常生活起主导地位的新航标。人类学家阿尔琼•阿帕杜莱宣称:“想象的作用既不纯粹是解放性的,也不完全是规训化的,它是一个论辩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个人和群体试图把全球性融入到他们自身对现代性的实践之中……普通人已经开始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展开想象”。⑦现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影像时代,日常生活中的产品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景象,不计其数的物品把人们密不透风地包围起来。在这个物质生产极大充裕的社会中,人们通过自身的触觉感知和视觉感知来了解和观看身边的产品。不过对于每一个生活其中的大众来说,他们终其一生能够真正使用的物品极其有限,他们购买的相当数量的产品只是充当观看的物件,而不是用来实际使用的。这种观看方式只是关涉到产品展示的部分,是人们在影像时代的一种情感消遣。这种消遣的产品观看方式是大众日常生活趋于审美化的发展结果,大众对产品的审美不再需要凝神关注和全身心投入,这种快餐式的观看方式消解了传统审美中的深思、沉浸和想象。究其根本,产品的这种消遣性观看行为是“既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四处浏览的观察模式,又催生梦幻迭至、欲望流动的。”⑧视觉文化在观看产品时所表现出来的制造新奇、产生轰动效应和视觉冲击是其主要的外在表现特征。新奇在艺术欣赏中是不可或缺的引起大众感官刺激的重要元素,加之商业促销的动机和大众对单纯感官愉悦的追求,使人们对于产品新奇、怪诞的猎奇心理更加强烈。工业设计的产品新奇性还意味着产品还应附带一系列的冲突、迥异和戏剧性的审美元素,它颠覆了经典的视觉观看常态,打破了以往观看产品时的视觉平衡,在赋予人们心安理得的同时,又诱惑着人们内心生出的蠢蠢欲动和亢奋。这种崭新的感性观看方式,使传统的产品形式被重新定义,经典和官方的美学规范被统统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全民的积极加入,突出了观看个体对视觉形象的沉醉和迷狂。总而言之,现代工业设计意味着一场视觉游戏的饕餮盛宴。

三、工业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示

在全球迈入新千年之际,工业产品通过花样迭出的展示方式对大众的视觉文化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以其特殊的方式感染着观看者的行为与思维。工业产品以何种视觉想象呈现给大众一直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产品展示的途径和方式会对身处其中的大众产生对它的表达方式起到意想不到的反应效果,大众感知到的工业产品的符号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表征着产品的功能价值。

(一)卖场是工业产品的消费场所

人们日常消费场所一般集中在各大购物中心、品牌专营店、超市等产品大量销售的区域。这些城市空间是大众购买商品的聚集场所,不仅承担着人们进入社会生活的接纳功能,也是建构城市大众消费意识观念的城市单位。工业产品完成最后的成品加工过程展示在各大卖场的柜台前时,它便脱离之前的产品意义,而是成为可供人们购买的商品。并立刻汇入“当代社会日常生活之经讳的迅捷的符号与影像之流”⑨成为在商场内供消费者品鉴的对象。处于特殊情境中的工业产品本身具有的使用功能已经失去其观看的意义,此时,人们消费和观看是产品也是商品的符号指向和商场为产品营造的空间情境,功能各不相同的商品通过颜色搭配和照明点缀形成与商场总体格调一致的风格氛围,并以此来构建自身独特的视觉形象,使其展示意义得以充分彰显。在商场展陈的产品造型对于消费者是直接呈现的,对大众来说有着毫无障碍的感官刺激,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徜徉是需要理性的控制和欲望的释放两者中平衡权益的,一切皆因商场中的产品展示方式能强烈勾起人们的欢娱、狂热和各种情绪体验,从而在人们内心激起不可抵御的梦幻效应。

(二)广告是工业产品的表现性传播中介

广告是凭借其大众传播媒介的逻辑方式来形成产品展示和营销的,它虽然以产品的真实可见性来作为宣传的依据,但实质上它传播的不是产品的使用性能,而是在忽视产品的实在功用后的重新塑造,它提供给大众的影像世界是带有预言性质的、引领大众走向通往幻梦的想象空间。换言之,产品广告宣传的意图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创造符号意义和激发大众的消费欲望,是想达到引起大众对自身当下生活质量产生不满的目的,从而促使大众产生购买的冲动和消费意识。因此,广告的作用“是超越真和伪的,正如时尚是超越丑和美的,正如当代物品就其符号功能而言是超越有用与无用的一样。”⑩产品被广告所赋予的符号意义是通过对产品视觉形象的形塑来完成的,一般需要三个环节:有文字说明的语言表达、没有编码的图像展示和有编码表征的图像展示。文字传达的信息大众可以轻易读取,图像呈现的内容则需要大众具备相应的文化储备和生活习惯来解读。当产品以自身的视觉形象出现时,人们会直接领悟其中的信息含义。可当产品在广告影像中以与产品有关联意义的其他物件出现时,大众取得的是对产品的想象和感性认识,这时个体会根据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生理反应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典型的广告例子是泰勒吉他,在广告的图像中并没有出现吉他的真实影像,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毫无相关的树木孤独地伫立于荒原之中,其广告的真正寓意是影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协调关系,这则广告能引发人们深刻地思考和产生震撼的视觉效果。广告在这个维度上对产品的重新创造,就使产品符号表征着一种价值立场、文化观念和意识行为。在全球一体化的崭新的格局之下,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对于设计在世界形势新背景中的定义做出全新的解读,“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篇10

关键词:网页 视觉设计 设计原则

网页的视觉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随着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很大普及,网页界面作为信息的载体,如何使人们从视觉上更轻松、更直观地从页面获取信息,成为了当前网页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由于当前网络的普及程度极高,网页的数量更是极其庞大,因此,在网页的制作上必须充分考虑到视觉美感的重要性,不能随便把信息往上面一放就行,太多雷同的界面或者单调呆板的界面无疑会使受众产生厌烦情绪,信息的传达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一、页面视觉设计的基本特性

1、直观性

网页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殊产物,根据其视觉浏览的需求特征,使页面的设计具有视觉上的直观性能,即人们常常在不需要仔细深入了解具体网站的内容时,可以从打开的页面有一个最直接的感受,因此网页的色彩、图片、布局设计都决定着浏览者的第一印象。

2、注目性

由于网页是视觉读取的对象,因此浏览者需要注目读取才能获得网站的信息,因此,网页需要简约、生动的界面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留存,在视觉设计中需要注意图文结合以及动态因素的利用。

3、选择性

网站的页面上往往包含大量的信息,但是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浏览者所需要的,浏览者在获取信息时具有选择性,因而在页面的视觉设计中,需要注意网站主题特色,把握住各部分信息的主次关系,安排其排列位置和视觉冲击强度,便于读者快速选取。

二、视觉设计的基本元素

1、文字

对于绝大多数网页而言,文字是信息构成的主体,它与图片容易造成歧义不同,具有直接准确传递信息的特性,使浏览者可以准确地、方便地接受信息。但是文字过多,给人长篇累牍的感觉,让人心中生厌,影响浏览者的阅读情绪,所以在视觉设计中,要对文字采取一定的格式处理和艺术加工。所谓的格式处理,就是指对文字的字体、粗细、字号、颜色等加以处理,使之格式多样、变化丰富,打破呆板、累赘的形象。艺术加工是指对页面的文字,根据其所处位置和作用地位的差异,来加以图像化、风格化的艺术手段处理,让文字更具有个性风格,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读者轻松接受。

2、色彩

在网页的视觉设计中,色彩设计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即标准色彩、图片主色彩、边框色彩、背景色彩和文字链接的色彩。由于人们的审美特点各有不同,不可能使页面的视觉效果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浏览需求,但是就主色调方面而言,人们通常易于接受的色彩基本是一致的。页面的使用者在浏览页面的第一印象就是界面的色彩主体构成,它直接关系到浏览者是否有继续浏览下去的兴趣。所以页面的色彩选择必须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习惯,在确定页面主体的色调时,既要尊重受众的心理需求又要符合网站自身的主题定位。网站页面的色彩既不能太过于单一,也不能色彩斑斓,这就需要把握一个适中标准。在确定主体色调以后,按照主次、轻重关系,对图片、标题、边框、文字链接的色彩做出有层次的选择,绝对不能喧宾夺主,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色彩种类也不宜过多,以免浏览者产生视觉疲劳。

3、图片

在页面的组成部分中,图片是除文字以外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也是最早引用到网络中的多媒体对象。文字的特点是能够直观、准确地传递信息,而图片则可以打破纯文字界面的枯燥、平淡的格局,为页面增添活力,图文并茂,使网页生动形象,充满感彩。一般情况下,网页中使用的图片分辨率不需要太高,因为过高的分辨率势必使图片的容量加大,会影响到网页的浏览速度。在网页设计中,图片的大小、位置和方向都会影响到信息的表达,在整体编排中,应该分清重点和主次,对引用到的所有图片先做整体上的布局处理,然后使图片之间、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和谐,页面整体布局和谐统一。

4、版面

版面设计是在有限的屏幕空间界面对所有多媒体元素进行有机整合,使整体页面布局合理得到,感官效果好,便于受众接受。版面设计的成功与否,影响到网页核心信息的传递价值和浏览者的视觉留存时间,是网页整体感的直观传递。在进行版面设计时,主要利用点、线、面的依存关系,对页面的所有组成要素进行空间位置的排列,这一过程需要在网页自身价值表达的需求下,充分挖掘各多媒体因素的相互关系,使这些要素在视觉感受中体现出均衡、调和、律动的视觉效果,让整个界面生动起来,不平淡、不呆板。在版面的视觉处理上,需要把握好主题与素材、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在统一之中寻求变化,在不对称中寻找均衡点,促成页面整体的和谐效果。

三、页面的视觉设计原则

1、风格的确定

在对网站页面进行页面设计之前,一定要确定好基本的主体风格,使其与网站的主题侧重点保持一致,只有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才能使网站的宣传到达理想效果。在确定主体风格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网站受众面的群体特征,即浏览者的大众需求和审美偏好。

2、色彩的处理

对于视觉冲击而言,色彩是给人最直观的视觉体会,和谐适当的色彩安排可以夺人眼球,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因此在色彩的设计中,应该首先确定与主题风格相统一的主打色调,可以是暖色调、冷色调或者采用对比色调,这个完全要根据页面信息传递的需要而定。然后分清主次,分别对背景色、图片颜色、文字颜色等等做出具体的处理,注意色彩的使用层次,不可喧宾夺主。

3、版面的编排

网页的视觉设计属于交叉学科范畴,在版面的布局安排上基本和平面媒体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有限的屏幕界面内对构成要素做出编排,需要充分考虑各要素之间的依存关联和信息内容的轻重,通过空间上的排列组合,使整个界面和谐统一,生动形象。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的版面设计,需要从三个大的方面考虑:一是主次分明,让浏览者可以轻松判别信息的价值,便于快速选取核心信息;二是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注意文字与图片的结合;三是错落搭配,具有动态感,对要素的位置、大小、方向的处理要错落有致,并把握整体的动态感,使之生动有气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