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教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数字化环境是数字校园的基础,教学管理应用体系的建设是数字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教学,即数字化“教”和数字化“学”。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2.搭建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体系的资源建设系统。
一个有生命力的数字校园一定包括大量的信息资源并有高度的共享性,我们通过建设录播教室和搭建资源库中心、网上教学平台,建设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在先进的硬环境中提供为教与学环境服务的软环境,实现录播资料—>资源中心—>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源搭建流程,最终形成丰富优质的网络资源环境并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体系。
3.促成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体系的职业教育特色。
为了开创职业教育特色,我校开办了SMT实训工场和物联网技术班,标志着学校教学模式彻底从传统理论教学走向理实一体化的产教结合模式。SMT实训工场借助微格实训录播系统对实训工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精细化的影像存储,从而形成具有显著校本特征的优秀课程资源。我校校史馆和会议中心是物联网技术实训点,实现了空调、窗帘、多媒体、广播等一系列设备根据指示提前打开和自动关闭功能。
二、试点项目成果展示
(一)综合信息门户系统:包括综合信息门户平台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综合信息门户平台以浏览器的方式整合各类应用系统,用户可自由定制个性化的信息内容,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是用户单点登录。我校的综合信息门户系统如图2所示。
(二)SMT实训录播系统
我们与企业合作研制,在SMT实训工场搭建了微格实训录播系统,该系统集微格教学、多媒体录制、网络直播及点播、教学资源管理、网络实训教学于一体的网络化微格实训教学系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点播、测评与学习。该系统的实训环境如图3所示。
(三)物联网服务
我们通过建设一系列具有物联网服务功能的设备或场所,实现产教结合。通过物联网RFID技术自动识别锁定校内固定人员、来访人员、车辆、各种固定设施等目标对象,并通过一卡通系统将各项应用连成一个整体。物联网会议室实现了空调、窗帘、多媒体、广播、投影仪等设备根据固定人员指示提前开关等功能。物联网管理平台及一卡通系统如图4所示。
(四)资源建设系统
我们通过建设录播教室和搭建教学资源库、网上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中心,实现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服务的实名制网络教与学空间的软环境。我校的资源中心平台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和归档。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功能、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三大子系统,三系统之间无缝联接。录播教室和教学资源库如图5所示。
(五)数字化学习新模式
篇2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1.信息化教学有利于管理效率提升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这也是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重要意义的体现。
高等院校实际管理工作较多且分散性严重,以现有管理组织构架为主进行的管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与管理成本。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人力管理资源,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的教学管理实际效率将显著提升。
2.信息化教学管理有利于新课改目标达成
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应用意义也体现在其有利于新课改目标的达成。新课改整体目标的达成不仅要求高校对实际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还要求国内高等院校对管理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与优化。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对新课改目标达成作出了显著贡献,而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实际上也能保障高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信息化教学管理营造出的良好管理与教学环境有利于新的教学方法得到应用与推广。
二、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与价值提升的建议
1.加大投入并更新教学管理软硬件
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高校加大投入并及时更新教学管理软硬件。信息化教学管理与传统形式的管理间存在明显差异,信息管理软件和管理系统以及教学管理硬件都需要进行一定补充。在采购上给予持续支持并提升信息化教学管理软件占比也能迅速提升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议国内高校与地方性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建设方面的投入,对部分老化信息化教学管理硬件进行更替。只有提高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才能切实做好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
2.提升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虽然是一项依托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进行的管理,然而实际管理行为实施主体依然是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国内高校在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进程中应当培养出一批信息化教学管理人员,并提升现有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例如,在引入较为新颖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后,高校应当对此项管理系统的实际使用人员进行系统使用能力培训,确保其可以用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较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此外,高校也应当重视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相关宣传事宜,增强全体教职人员对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认识并营造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环境。
3.将信息化教学管理法与优秀教学管理方法进行融合
将信息化教学管理方法与其他优秀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融合应用也能提升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及其应用价值。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优秀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方法数量较多,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管理方法,同r也是一种十分新颖的管理理念和形式。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优秀理念和优秀方法依然较多,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方法与其他管理理念及方法之间也可以进行较好融合。例如,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将信息化管理考勤与传统的病假条等相结合,可以较好地达成信息化教学管理措施辅助高校整体教学管理这一目标。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目标达成并非一蹴而就,国内高等院校需要将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篇3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非常重要,但其信息量也非常大。比如学生的学籍信息、课程安排、教师讲课计划、选修课的安排、考试成绩的记录、教育研究的项目资料等。这些信息种类多,总量大,无序且分散。如果使用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就能够使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大大减少了人为的错误,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第四届全国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研讨会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尽管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但其建设速度较快,迄今为止,其发展到的水准还是令人可喜的。现在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已经被各高校作为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为了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平台建设,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还专门成立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开展教务管理信息化、进行网络课堂远程教学改革以及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等工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努力。这些措施都在推动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但是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各大高校在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首先,高校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内涵及重要性的认识稍有欠缺。教育教学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教学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所以不仅要着眼于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划,还要注重硬件与软件上的共同投资。如果没有意识到其内涵,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进行管理,就会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一个被动和落后的状态。
其次,在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信息技术人才,虽然近几年这方面的人才较多,但是敢创新和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并不多。在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少有人开发出适合于自己高校的管理系统软件,未能使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得到更加广泛运用。
三、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良好发展的必然途径和实际需求,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建设信息化的创新管理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求管理人员树立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树立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增强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意识,这是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教学管理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不仅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而且在时间紧迫的时候会毫无头绪。而在创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更加方便快捷。所以,树立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建立健全各类教学信息化管理制度
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而且极其重要的一个步骤。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教学管理系统制定规范、严密并且适用于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例如学生的考勤制度、教师上课的记录、成绩统计的管理措施等。只有真正实现了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才能谈得上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三)提高教育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的水平,增强信息管理人员的能力
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增强其能力,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所在。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不应该只停留在文字操作和报表处理上,还应该自主开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在排课、考试、成绩记录、统计信息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用自己所学,避免软件的中途搁置和废弃现象,或者集成单机系统,使数据得到共享,管理资源得到最大化的运用。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社会高速的发展,教育管理人员需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的水平,增强信息管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使网络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在行政管理上,使管理网络化、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如果能够更快更好地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进程,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一)学校规模扩大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科门类也逐渐增多,大学生培养类型也呈多样化趋势。大学生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改变管理手段及方式以便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显得愈加重要。构建教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本科生教育主客体之间信息传输、共享与同步管理,不但可以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并且可以使学院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各级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信息,对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质量等一系列管理与制定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推动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信息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阶段教育管理软件特别是基于Web的网络教育管理系统开发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过程后,形成了网络化管理环境、数字化的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教育管理方式。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了新形势下教育的新概念与成熟的网络开发技术,将管理的规范化、质量监控、信息管理技能的提升等几个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务管理的有机整合。
(三)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的需要
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随着高校机关部门向以教师学生为本的服务作风转变,教务管理系统已经从“管理”软件向“服务”软件转变。不仅教务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教务管理软件也需要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服务需求。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教与学平台,增加公开透明度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1]
二、教务管理信息平台的结构设计和功能
(一)结构设计
教务管理信息化基本思路是以数字化校园为平台,搭建一个以学生、教师、学院、教务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根据现代教育技术中系统理论,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模式管理学生、教师相关数据,监控管理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过程。学校的教务管理是在教务处、学院两个层次级上构成了纵向结构以及实施的主体机构。体系的横向结构主要由教务管理的客体学生、任课教师等构成。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教学计划管理、排课及选课系统、教室日常借用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网上评教系统、学习预警系统、毕业生综合管理系统、综合查询以及其他辅助工具等。1.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管理每个年级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课程库、教学计划下达,双学位计划管理。通过教务处和学院两级核对,形成年级培养计划并下达给各个学院,安排每学期的任课教师。2.排课及选课系统。各学院上报教学任务,为每门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助课教师以及实验人员。教务管理人员审核上报数据后进行课程编排工作,每学期课表形成之后安排学生网上选课。3.教室日常借用管理系统。网上查看和借用教室都是在系统中操作,方便快捷且避免冲突。4.学籍管理系统。对有学籍异动的同学做异动处理,学生学籍信息及时更新,以便学生参加教学相关的活动。5.成绩管理系统。每学期学生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在网上录入成绩,提交后学生通过学号和身份证号能够在网上查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包括平均学分绩、未通过的成绩、双学位课程成绩、公共选修课成绩、最高成绩。教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修改成绩、补录成绩等。6.网上评教系统。学生在学期中在网上给自己的任课教师打分、评价。教务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统计、分析评教数据并及时反馈给学院及任课教师。7.学习预警系统。包括选课预警、学分预警、成绩预警、学籍预警。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自己入学以来的学习状态。8.毕业生综合管理系统。包括毕业资格审核、学位授予资格审核;毕业证书查询、毕业证明书、肄业证书、辅修证书办理与打印;毕业后结业转毕业考试以及补授学位管理等。9.综合查询系统。包括学生、教师、各级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所需要查询的信息及打印功能。
(二)教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和目的
教务管理信息平台是基于B/S、C/S混合的应用体系结构建设的,满足目前学校以及将来对信息采集、存储、处理、组织、管理和利用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该平台设计的宗旨就是:计算机能做的事尽量让计算机做,计算机做不了的事让计算机辅助人来完成。利用网络信息化将教务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从繁重的教务管理事务中释放出来,将精力投入到实际的教学管理、监督和改革中,多学习多思考。同时为各部门各级领导提供一个快捷、方便获取准确信息的平台,拉近教务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院、学生之间的距离,构成一个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各级领导能够完成教学管理等日常工作的平台。[2]
三、教学管理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一)搭建一个师生互动、对话交流的平台
通过信息化教务管理平台,教师能够及时查看到自己的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更有针对性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网上共享教学资料、视频资料、进行网上测试和网上布置作业等数字资源,构建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带来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提高学生自觉使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信息化平台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统一的数据来源,清晰的数据流程,这样不仅能保持数据的连续性还能规范教务管理的内容和流程,防止共享数据的滞后,及时反馈准确可靠的信息数据。
(三)最大范围的数据共享目前教务处以外的管理部门包括学院,若想得到教学管理数据只能通过下载滞后性的表格或通过邮件、QQ等网络工具达到数据共享。但是作为教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有义务也有能力为学校各级
管理人员、院领导、校领导提供一个能够及时快捷的查询到日常工作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如院领导查询某个任课教师的上课时间及上课地点;班主任查询某个班级、某个专业的某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或现在是否在上课、具体在哪个教室上课等信息。另外,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来往,如学工、财务等部门只要建立数据接口,就能接收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四、进一步做好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一)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性
学生和教师的基本信息及系统密码作为教学管理数据,要不被恶意窃取,不仅需要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更需要教务管理系统做好网络防护,有严格的数据保密机制,严格规范各级用户的用户权限。防止因数据安全性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管理等工作。
(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篇5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伴随教育行业高速发展,学分制这种教学方式也取得了广泛应用。这就应在学分制条件下对高校教学展开有效管理,确保高校综合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同时还应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借助信息化手段对高校教学管理实施优化处理。保证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之间关联性,提高学分制下高校建学管理力度,为推进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要求
在学分制条件下对高校开展教学管理还具备诸多要求,这就应要求教师对各项要求有所了解,以此提升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严防高校教学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针对学分制进行研究,了解到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开展相应管理之前,应要求学生和教师针对学分制具体表现和现实作用展开有效分析,了解学分制与高校现有教学模式之间关系,借助学分制要求对高校各科目教学模式实施优化调整,继而落实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目标[1]。第二,为降低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难度,还应强化信息化模式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中现实作用,利用计算机设备将高校各科目教学状况和学生学分情况展现出来。为教师和学生查询学分提供便利支持,继而提高高校教学综合管理水平。第三,在学分制条件下开展高校教学管理时,还应保证学生各科目成绩以及其他数据信息准确性和完善性。有效提高各项数据信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现实作用,严防我国各个高校在开展教学管理时出现问题。彰显学分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现实内涵,为高校教学管理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策略
从多方面研究中了解到对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实施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信息化模式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中作用效果,以此降低高校教学管理难度,使得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要求有效契合。而且在对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明确该项管理信息化策略比较多,具体如下所示:2.1建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学分制下对高校教学开展信息化管理之前,应要求教师在考虑学分制具体表现形式以及高校教学管理要求条件建立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价值,为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信息化平台,使得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难度降到最低。而且建立相应信息系统时,还应强化信息系统与学分制各项要求之间关联性,落实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相契合这一目标,逐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现实作用,为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便利支持[2]。除此之外,在建立相应系统时还应考虑高校现有发展形势,并利用信息系统将学分制特点全面表达出来,以此提高学生学分成绩在高校各科目教学管理中作用效果,严防高校在对各个科目开展教学管理时出现问题。在相信息系统中录入学生学习信息时,还应保证各项信息准确性和完善性,同时避免有关部门开展基础信息录入时出现信息系统混乱等问题,并借助信息系统对学生学习状况展开有效监控,及时找出学生学习各科目时产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各科目知识学习问题,促使学生各科目学分成绩达到学生毕业标准。2.2不断创新高校教学管理理念。作为高校教育新模式,学分制能够在改善固有教学理念条件下提高高校各科目教学创新效果,及时解决高校各科目教学问题,使得高校综合教学质量有所提升。而在学分制条件下开展高校教学管理时,还应借助信息化模式对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实施优化创新,要求高校教师从学分制现实要求出发开展教学管理,通过信息化模式引导教师从实际角度出发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缩小高校教学管理与学分制要求之间差距,使得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以及高校综合建设力度得以提升[3]。而且在对高校教学管理实施信息化建设时,还应保证信息化管理,模式与学分制之间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稳步运转。对于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来说,还应要求教师借助信息化模式对各项管理问题实施全面优化。减少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投入的时间和人力,进一步促使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向着合理方向发展。2.3落实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共享。为满足学分制对高校教学管理所提要求,在开展相应管理时必须保证各项基础信息合理性和稳定性,以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标准化参考依据[4]。而且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条件下,在开展高校教学管理时还应保证各项基础信息之间共享力度,避免高校对各科目开展教学管理时出现基础信息混乱和各项信息共享力度薄弱等问题。充分发挥各项信息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中具体作用,以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与相关信息系统之间兼容效果。同时还应保证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标准合理性,确保高校内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综合效益得以提高。
篇6
【关键词】 高校 教学管理 信息化 建设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reform cannot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college reform. The informationization become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iming at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 college teaching management.
引言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实施基本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在整个学校的综合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工作内涵逐渐发生新的变化,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及时转变教学管理思想,勇敢地迎接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教学管理工作者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不重视信息化管理
现代化管理要求搭建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整个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不只局限于高校各个教学部门内部,也强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共享以及开放信息资源等,是全校各部门共同的工作。然而,当前高校中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数据类型和开发技术的不同,致使许多部门的信息难以整合。另外,一些高校对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在管理方式上,习惯用传统方法进行信息交换,对信息技术手段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认同;在管理投入上,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投入,没有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教学管理软件,使管理信息化工程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在管理内容上,只重视个别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没有对整个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滞后的状态。
1.2信息化技术含量低
一些高校在管理手段上,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管理效率低下;在教学资源上,部分管理软件重复开发,数据不能共享,大量原始信息停留在手工报表或电子表格上,电子邮件等信息手段没有形成规模,缓慢、重复的信息获取或统计占用了管理人员大量时间;管理系统构建不尽合理,不少高校委托校外软件公司负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而程序设计人员由于对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对教学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内在联系不甚了解,在设计各项系统功能时不能全面考虑功能的独立性和联系性,很难适应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
1.3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低
教学管理信息化对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意识薄弱,普遍认为只需做好日常的事务性管理即可,没有必要使用信息化管理。一些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还不高,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网络,不能很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和管理,这些都不利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
1.4硬件设备有待更新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无法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无法进行更为长远的规划和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许多高校仍然只重视教学和科研资金的投入,对教学管理设备特别是教学管理信息化设备的认识还停留在能用就行的层面,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更新,使整个教学管理系统处在低效率运行状态,不能及时、准确、高效地传递教学信息,从而也影响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意见
2.1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方面的建设问题,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是教学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将信息网络技术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教学管理的信息资源主要有课程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条件信息、教学档案信息等。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教学信息的采集和管理软件的开发。
2.2开发适合高校发展的信息系统
每所高校都有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因此,设计开发的教学管理软件要适合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应用于教学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教学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期间会产生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变更信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各所高校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模式,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要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符合和适应本校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便于此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同时,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参与,提供尽可能多的建议和信息,并且要有专人将所有的信息系统化,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提供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专门人员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试,随时根据具体需求对系统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系统的实用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2.3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直接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和队伍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的成效高。随着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的在日常管理中使用,尤其是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后,在减轻管理者劳动强度的同时,也要求管理者具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和信息技术素养。教学管理人员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计算机操作技术,能熟练的利用计算机处理教学管理事物。一个好的教学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好的素质,还需要有创新精神,能积极完善和提高教学管理中的不足,能充分结合新技术新理念来提出更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高校教学管理过程和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合格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是通过若干年的实践积累之后才能达到要求。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需要一批具备高素质,有实际管理经验的教学管理人才,一个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必须的。如果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变动频繁的化,势必造成管理人才的流失,而新管理人员一时无法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这样就阻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
结语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管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引入先进的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基于校园信息化环境完成教学管理信息的电子化,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其管理流程。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实践完成教学管理从传统的管理职能到教学管理与信息服务双重职能的转变,使整个教学管理呈现出“网络化、覆盖化、高效化”的特点,真正实现教学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而推动学校的全面信息化和现代教育制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坤华.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06.
[2]窦艳.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9.36.
篇7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2-0245-01
教学管理是管理人员按照特定的教学思维及教学管理规则,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的过程,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管理效果较差、效率较低,难以达到教学管理的要求。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管理活动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将信息化技术灵活应用于教学管理活动当中,发挥教学管理的实际价值。
1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对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问题。
1.1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能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综合质量与效果,但当前很多学校中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排不到位,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效果。
1.2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过程,包含硬件基础设备及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经费的投入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十分重要,但当前很多学校较为注重教学研究,而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不足,制约了学校信息化体系的全面构建。
1.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很多学校中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水平较差,日常教学管理仍然停留于文字操作及报表处理当中,网络信息技术难以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质量,因此培养教学管理信息化人才势在必行。
2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解决对策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等方式,实现综合性、全面化的管理。
2.1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首先需要创新教学管理的理念,解除传统管理模式中单纯人工操作的方式,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观念,为教学质量的全面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知识涵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观念应用于其中。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也需要结合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全面分析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吸收国内外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新途径。同时,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构建活动当中,还可以结合全校师生的建议,群策群力,通过召开会议或者听证会等方式,使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构建良好的学校氛围。这种方式也能增强学生与教师对教学管理制度的认可程度,为制度的深入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
学校中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加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需求,保证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发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将学校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有效结合,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综合质量及工作效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表现,也是时展对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要求。学校可以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处理平台,进而快速且有效的处理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学档案信息等内容,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注重对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教学信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操作流程等,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维护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在内部管理上,学校可以加强对教育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定期开展一些教育培训活动,并将工作人员的学习质量及工作效果直接与薪资相关联。此外,学校还可以多引入一些具有高素质、高级技能水平的技术人才,将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理念融入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改善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思维落后、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创建良好的学校信息化发展模式。
3结语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表现,也是时展对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要求。但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问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较大。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等方式,改善教学管理中存的问题,构建全面的信息教学管理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创建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潇.当前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于淘.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教务与教学管理数据的质量问题与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3).
篇8
关键词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对策缺陷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工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促进教学管理现代化、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是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了对高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及探讨。研究视角大体上分为计算机技术层面的分析,与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探讨。
一、背景介绍及研究意义
教学管理信息化即: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内外因素,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过程。由于教学信息的特殊性和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需要一种高效、快速、有序的管理手段来适应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地,在高校教学管理领域,信息化的实现程度关系到学校整体实力的构建。
莫勤德等人认为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增强教学资源的共享度。
余清厦认为教学管理信息化是网络时代大众教育的要求。曲、谢东海等认为,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培养学生,还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1.体制系统。单纯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软件的使用并不等同于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效果也不一定显著。很多高校引用了先进的管理软件,却仍停留在落后的管理水平上。穆桐认为这主要是对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偏差。在孙强看来,机制体制存在:定位不准确、体制不健全、机构不合理、规划不科学、制度不规范等问题。莫勤德等人认为,教学管理软件开发不够、质量不高、适用性较差。
2.人员。李响刘莉萍等人的研究中涉及到这一因素。他们认为: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从内容和范围方面看,信息化主要集中在学籍管理、教学环节管理方面,而对行政管理、教学服务管理、研究开发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和应用系统管理等不够重视。从管理制度方面看,从学校到院系没有方便实施的统一规范的标准,数据不能共享。
3.资源。陈瑶琴等人认为教学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信息资源建设的严重滞后。建设经费相对投入不足,支持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硬件设备不足。梁小鸥认为教学管理信息化资源无法共享。目前还有许多高校,校园内没有一个信息资源交流共享平台,有这样平台的学校也存在信息资源过于陈旧或者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至于不被接受的尴尬问题。
4.反馈机制。杨承梁认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不能为管理和用户提供及时、准确、全面、使用的数据,缺乏用户反馈机制。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即校园信息门户系统,其受众大多数为在校学生。可是在目前中国高校中,学生对于学校基础设施是几乎没有发言权的,对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亦是如此。
(二)对策
1.体制系统。蒋东兴认为高校应建立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建设机制与运行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罗晨晖认为应当开发并设计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制定统一的教学管理信息化行业标准。陈瑶琴认为应当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化标准制度,有效整合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2.人员方面。概括起来,是应当提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增强教学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正确认识;培养正确对待管理信息化的观念;完善对信息系统的组织领导。曲等人认为应当建立基于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建立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为目标的教学管理观;应用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全面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流程。罗晨晖、陈瑶琴认为要加强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业务技能培训。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化标准制度要革新管理方式;树立创新观念,转变思想认识;提升管理水平,完善网络平台。
3.资源。这一角度的对策,总的来说是:努力加强资源的规范性,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充足的资源;时时更新,适应时展。李响认为应当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增强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构建信息化校园同时实现教学管理数字化。周新虎认为要进一步完成教学管理资源的合理规划。
4.反馈机制。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而且要转变风格,令学生愿意去用。信息门户系统是否健全,使用是否人性化,都需要使用的人来评判。就好像一件商品,生产商说好不足为信,顾客说好才能真正证明它的品质。因此,完善评价机制、加强质量监控,使得信息平台的用户有机会、有渠道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更好地敦促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步。
三、当前研究的不足
一是现象的调查和描述性分析多,学科理论性分析较少。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不仅涉及到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更涉及到管理、信息技术甚至行政管理等领域。因此,需要多学科协同研究,进而提出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而目前,多数研究停留在现状、原因、对策的分析上,结论大同小异,缺乏以各学科理论基础支撑的有深度的分析。
篇9
关键词:云计算;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作者简介:齐亚红(1981.10—),女,籍贯:天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教学管理
1前言
要想解决教学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发展的问题,需要对云计算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探究,了解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主要特色及功能,创造一个新颖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促进云计算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1]。
2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
2.1没有意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关系着学校每个部门的发展,比如学生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保护需要学生管理系统提供比较原始的信息,而且学生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变动信息等。但是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对于教学管理过程的必要性。在实际工作在出现单买教务管理系统的情况,甚至不使用其它网络软件,使得许多管理工作处于滞后的状态[2]。
2.2教学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有待加强
许多高职院校在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方面还存在发展缓慢、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例如现在一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只是在成绩公布、课程安排等方面应用信息化系统,而在考试管理、教师调动以及师资教龄等方面还使用常规的管理手段,从而无法提高工作的质量。另外由于许多教务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是本科院校管理,无法真正的适应高职的情况[3]。如果进行二次开发,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许多高职也没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手段,从而无法真正发挥教务管理系统的作用。
2.3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明显不足
在教学管理系统的常规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也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比较熟练的管理数据库的知识研究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许多中职院校,在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之后,许多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将学习重点放在运用信息化管理方面,因此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情况也需要进行改善。
2.4教学管理系统的信息无法共通
由于高职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许多部门的帮助,例如学生处、财务处、招生办等。这些部门均具有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这些管理系统都是独立存在的,许多信息无法进行结合,使得许多数据出现重复、无法共用的情况,使得许多工作需要重复进行,从而也导致管理效果较差。
3云计算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3.1改变对管理系统的看法教育观,促进管理工作质量
的提高高职要需要进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需要长远的角度进行观察,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建设网络平台的时候,也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同时也做好大量的调查,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和日常设施要进行关注,并且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从而促进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3.2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促进管理系统的更新
管理系统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需要对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例如可以利用目前的学校条件,组织技术能力高、专业技能强的人员参与到完善或者开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当中。另外如果本校的条件不足以开发一个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也可以联系其它高职院校,共同发挥各自的技术条件进行开发。同时也将开发的任务交给专业的开发公司,让他们按高职的需求进行开发,从而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更新和完善。
3.3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减少系统出错的几率
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主要人员直接影响了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可以学会先进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方法,同时也要熟练掌握系统的信息收集、以及处理方法,使管理系统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有效减少系统出错的几率。
3.4各个部门之间共享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根据高职院校许多部门均使用单独的信息管理系统而到信息不共通的情况,可以通过网络建设目前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更新,使得信息更加真实化和准确化,同时也提高信息的透明程度,使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另外也要学会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处理,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合理利用,从而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也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范围,从而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4结束语
在现代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高职院校如何使用科学技术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是所有管理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对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只是一个教学革新尝试.但还要对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理想的局面进行突破,以促进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镇辉,郑东生,沈毅波.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45-46.
[2]郭娟,邓桂兵,魏勇.浅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23-124.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即时通讯;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80-03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类型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劳动密集型的普通工人向技术型人才过渡,社会对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剧增,职业教育的就业率连年攀升,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此,如何抓住这个优势,培养出适应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就成了当下中职学校、中职班主任最为重要的任务。而班主任对于学生而言,不只是“师”这么简单,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除了管理好班级,教授好学业,还需要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师”更是“友”。所以,利用现今的信息化手段,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现代信息化的平台,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将传统的班级管理向信息化转变,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德育教育模式创新,完成好对接,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他们掌握技能,形成健康的价值取向,迎接社会的挑战。
一、建立班级即时通讯群平台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应用客户端上网的方式,智能手机作为当今中职学生人手一台的通讯工具,App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已是相当普及,其中以微信、QQ和微博为最,如何利用学生感兴趣而又熟悉的方式,同他们交流并达到管理和教学的目的,正是时下班主任需要思考的问题。
1.一对一互动,建立信任
微信、微博和QQ等移动终端即时通讯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心情、状态,或者各种开心、不开心的事情,作为班主任必须利用这一优势,及时了解学生心态,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开导、安慰或者祝福,同喜同乐,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和学校的关怀,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大有裨益。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班主任分享的日常生活,更深层次地认识班主任,这种双方的互动,更加开放自由,学生也更能接受。
假期是学生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班主任无法与之面对面的交流,父母也是忙于工作、生意等等,学生的心理变化容易被忽略,这也是传统的班主任管理办法无法触及的部分。如果我们能好好利用微信、微博等这些即时的通讯手段,关注学生的假期,对他们分享的心情、生活,点赞、发表评论、提醒……这样一方面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更像是一个朋友,另一方面他们有什么心事,也可以通过这些手段向老师倾诉,这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对一的互动更像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将心比心的方式必然能换来学生对班主任工作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2.全体互动,增强集体感
中职学校晨会和晚自修的点名到会,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自从建立了班级的微信群后,笔者就规定大家每天在群里签到,签到的形式主要以现场发图为主,反响热烈。学生们签到的形式也是花样繁多,有单人自拍的,有几个合影的,一段时间下来,这里变成了大家的创意秀,气氛非常好。
传统的班会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收效甚微。良好的班会氛围是需要烘托和营造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内心情感的调动来获得。在班会筹备过程中,主题的确定通常是通过微信群由大家集体决定的,全班的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这样的班会必然是大家都踊跃参与的。在主题班会中,我们尽量加入多媒体,以动态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这种最为形象直观的方式感染学生,使主题班会真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而运用音乐、投影片或多媒体展示有关的背景、资料,能创设与主题班会密切相关的情景,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受到感染与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一个温暖的集体,是学生们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养成的关键。班级的任何通知也可在群里,同学们相互转告;任何活动,大家可以相互讨论方案,集思广益,非常有助于学生集体主义感的形式。比如运动会,赛前同学们会在群里建言献策,相互鼓励。会后又会及时比赛照片,祝贺得奖的同学,安慰没名次的同学,集体氛围非常好。在这种充满爱和温暖的集体成长的孩子,定会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此外,很多该开会决定的事情,在喝水、聊天的空隙,就在该平台上完成了,大大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大量资源,所以,利用信息化的即时通讯手段是在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大力提倡的方式。
二、建立家长通讯联系平台
中职班主任信息化教学管理经验浅析
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影响, 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二倍于社区与学校两项教育因素的总和。”当前的中职学生,大部分存在学习基础相对差, 个性心理不稳定的共通点,他们中的一些不守秩序、我行我素、内向、自卑、独来独往等不良的性格不可能一时半会就能改变,只有家校通力协作、步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家庭教育是中职学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虽然不是教育工作者,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起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特殊,一些学生来自于经济情况相对较差的家庭,或者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学生监护人往往是6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沟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隔代代沟,不能发挥家长帮助学生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在校外延伸的教育与督促作用。为此,中职学校班主任有责任提醒学生的父母,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来,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证良好的德育绩效。
所以,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成长至始至终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地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传统的家长会作为唯一的方式,无疑是一个耗时耗力又收效甚微的手段。传统的家长会往往是以班主任口头介绍为主,弊端显而易见,家长得不到感性的认识,换位思考就难上加难。现在绝大部分的家长都能熟练运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跟家长建立这些联系方式,双方就可以随时沟通孩子们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孩子。对于性格内向或有自闭倾向的学生,这点尤为重要。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手段了解班主任所做的工作,理解学校很多政策的良苦用心,就会更加配合学校和班主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样学校和家庭达成共同体,才能为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后盾。
三、推广信息化教学平台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化教学也得到了快速普及,以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综合运用为标志的智慧校园已日渐普遍,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优点很多,应该推广,并且我们还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环节,通过网络教室和电子白板功能,可运用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进行生生互动、生机互动和师生互动等方式实时评价;各任课教师通过校园网可在自己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资源,供学生继续学习,通过开放答疑平台供师生、生生和业内人士互动交流与评价;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一个广阔平台,并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以下是一次教学设计中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应用。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课前借助微信、QQ、微云、学习网站等信息平台了学习任务,课中借助DCS仿真软件进行工艺参数设置、故障设置并形成操作过程评价,既以此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又达到了现场教学的效果;使用教学视频呈现常压蒸馏的反应原理和基本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常压蒸馏工艺操作知识;课后通过在线考试系统和3D仿真软件,检验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和技能;利用微云转换二维码,以实现学生移动终端对网络教学资源点对点的使用。通过对上述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学生在本次教学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对此反应也非常好,因此信息化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学生们更易接受。
中职班主任身兼多职,日常工作非常琐碎,时而充当朋友,时而充当老师,还要兼任父母的角色,要参与学生的信息管理、自我评价、成长记录,还要协调学生与家长、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传统的管理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的成长需求,我们必须利用好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创建更高效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构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班级管理与现代信息化的新教育管理、教学理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这样一些平台的构建不仅体现了班级管理的人文性、交互性、协作性、共享性,也是教学方式的一大革新,信息化平台集指导功能、调节沟通功能、管理功能、教学功能、凝聚功能于一体,使得班主任传统的教师权威角色逐渐转变,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与学生实现平等的交流沟通,更加体现班级的人文管理特征。
参考文献:
[1]杨洋.中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与技巧[J].教育教学论坛 ,2012(19).
- 上一篇: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下一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