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传承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色文化资源传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红色文化资源传承

篇1

红色歌谣必须通过德育的渠道进入校园,因为从学校本身的行政制度而言,进行管理疏导是首位,德育便是其中。要想通过多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就必须进行宣传、说教,让学生充分了解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定位和它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理念。

目前赣南苏区红色歌谣在高校教育传承现状分析

近日,为了了解各高校对于红歌的开展情况,笔者经过多方面的调查以及对几所高校的走访得知大部分学生对大学校园里的红色文化根本不知道。针对大学校园中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如下:

1 对红色歌谣没有清楚的定位:通过调查得知,对于“红色文化”的概念,大多学生不知道。较多学生也不了解“赤红’夕、“扩红”运动。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对红色德育教育的没有足够的认识。学校也没有组织学生参观较多的红色革命展馆。学校没有开设较多的有关红色文化的课程,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由于这些局限性,学生无法深层次了解红色文化,同时也无法了解革命老区的抗战史。所以,学校对德育教育高度重视,同时政府部门也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从而让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充分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当前的形势发展相适应。共同建设好红色文化。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建设:

1 红色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要将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出来。当前,大学校园出现多元化文化潮流,充分整合和利用有着良好代表意义的红色文化,不但可以将红色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挖掘出来,同时可以将苏区与红色文化精神充分结合起来。最大程度规范红色文化具体内涵。

2 密切结合红色文化建设与其它文化建设。高校进行多元化文化发展建设。要对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等各种道德观念的结合,通过横向文化建设来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比如,借助图书馆文化、餐厅文化以及宿舍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也可以从纵线文化建设来进行。比如,学生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通过这些范围的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建设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校文化体系最大程度构建起来。

3 增强红色歌谣的传播渠道。在高校中加入红色歌谣教育,是让学生对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了解他们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因此,要从多方面进行红色文化的宣讲教育,教育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借助多种物质化的手段进行宣讲,比如校园标语、校园宣传栏等方面进行宣讲教育,从而让全校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同时,可以举办规模较大的合唱比赛等也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书籍等宣传资料,进行多方面的宣传鼓动,不断推进红色文化的发展。

2 红色歌谣的教育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当红色歌谣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高校要借助各种教育宣讲形式,让学生对这些红色歌谣进行演唱。学校可以多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德育教育,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将一些革命题材的优秀影片展示给学生。笔者从调查走访中得知,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曾经参观过革命纪念地和看过红色革命读物。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不够,没有较强的针对性,无法真正意识上认识红色文化。

3 对红色文化缺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高校中的红色文化的实施力度不够,缺陷较多。红色文化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不能形成较好的教育效果。高校可以建立红色文化网站,同时要对及时更新这些网站信息,让学生不断受到红色文化影响。并且在校园网站中设置相应的意见箱,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从而实现红色资源的共享。

赣南苏区红色歌谣在高校教育传承

当前,各个高校里基本都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想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就要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办好红色文化网站。学校领导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所有职工积极参与进来,方式,让红色歌谣的传播速度加快,让红色歌谣的传播力度加强。从而让学生广泛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来。

4 增强红色文化的时效性:红色文化有着较多的内容,解说的时候可以借助各类图片或者文字等形式,同时要对红色文化网站信息进行定期的维护,从而吸引学生关注红色文化,从而让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最大程度提高。

总结

篇2

【关键词】红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主席强调指出,“要把握新形势下军队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在公安现役部队政治工作会议上,郭声琨部长强调指出,公安现役部队“要大力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切实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郭声琨部长的讲话要求,为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设定了新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如何搞活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为官兵理想信念筑魂补钙,作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一、传承红色基因,掌控理想信念“总开关”

红色资源是具有育人和激励人心作用的历史文化遗产,这种资源会潜移默化的规范和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用“红色资源”补足广大官兵精神上的“钙”,传承我党我军优良“红色基因”,对于铸牢部队生命线工程,掌控官兵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意义深远。

一是传承我党的先进理论。“永放光芒”这是这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传承红色血脉的集中反映,也是我党先进理论的集中体现。党的理论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容着丰富的知识营养,闪耀着思想智慧的光芒。譬如,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要引导官兵充分认识学习党的理论的重要意义,把理论学习视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事业根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党的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到手、用起来,打牢对党忠诚、坚定信念的理论基础。

二是传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作为革故鼎新的分水岭,在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上矗立起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伟大丰碑。这样的例子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比比皆是,三湾改编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科学论断,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名族统一战线,则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因此,我们一定要珍视和用好这些革命的“传家宝”,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因地制宜,教育引导每名官兵通过深入学习、了解和掌握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四有”革命军人。

二、挖掘红色资源,提升红色教育“渲染力”

在我国各地有一大批红色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浓厚的文化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这种红色教育资源与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使官兵深受红色精神的启发与激励,对于凝聚强军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借助驻地红色资源教育官兵。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所特有的厚重文化和鲜明特征,对于提高教育渲染力效果显著。通过参观驻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促使广大官兵去认识驻地、奉献驻地。邀请革命老前辈来队讲英雄故事等教育活动,传承先辈的优良作风,凝聚警心,打牢官兵的思想政治基础。充分利用清明节、“五一”、“五四”、“七一”等重要节点联合地方开展道德讲堂、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方式,向官兵传授革命文化知识、进行形势政策分析、交流生活哲理等,让官兵切身感悟学习党的优良传统的当代价值,坚定爱党爱国爱军的政治信念。

二是利用内部红色资源引导官兵。将红色资源融入到警营文化建设之中,以文化长廊、红色书籍、荣誉室等为载体,建设凸显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为官兵提供持久有力、生动朴实的警营文化环境,使官兵时时受到红色文化感染和熏陶。例如建立流动图书室,专门设立的红色书柜,鼓励官兵利用课余时间及周末时间读红色书籍,观红色影片,用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官兵。

三、丰富传播载体,拓宽红色教育“主阵地”

传统“填鸭式”的红色教育方式与基层年轻官兵的实际需求已格格不入,变以往“集中式、灌输式”教育为“互动引导式”教育,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等“微载体”,开展小课堂、小活动等“微教育”,润物无声,点滴渗透,最终能实现由小到大,量变到质变的教育效果,拓宽红色教育的“主阵地”。

一是小课堂,提升红色教育趣味性。结合边防部队特点,将“小课堂”融入到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利用早操前后、饭前十分钟、睡前十分钟等闲暇时间,以“小课堂”形式向官兵传播当前时政热点、革命精神、英雄故事等,并让官兵积极进行讨论,将“小课堂”贯穿于一日生活制度中,在地点上灵活多变,在内容上化整为零,在时间上聚零为整,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篇3

一、兰陵文化的组成部分

(1)兰陵荀子文化影响深远。战国时期两任兰陵县令的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对中国的影响既深且远。

(2)兰陵美酒文化芳香四溢。兰陵是美酒文化的发祥地,唐朝诗人李白为兰陵美酒留下了一首《客中行》绝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使兰陵美酒香冠天下,名扬古今,定格了兰陵古城特有的酒文化。

(3)兰陵氏族文化血脉相传。兰陵是萧氏家族的郡望地,其后裔在南北朝时期建立的萧齐、萧梁政权统治江南78年,出了11位皇帝,在中国封建文化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章。

(4)兰陵红色文化光耀夺目。兰陵属于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深厚,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发生过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涌现出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明,谱写了党和群众血肉相连的动人篇章。

(5)兰陵绿色文化发展迅速。兰陵县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是山东“南菜园”、“洋菜园”,绿色文化发展迅速。

二、挖掘和传承兰陵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满足兰陵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兰陵县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的建设。挖掘和传承兰陵文化,对兰陵县社会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有助于扩大兰陵县的文化影响力。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打造“文化强省”目标和市委“文化立市。的构想,挖掘整理兰陵文化资源,将兰陵荀子文化、美酒文化、氏族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可以更好地扩大兰陵县的文化影响力。

(3)有助于增强兰陵县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积极挖掘和传承兰陵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兰陵县人民群众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进而会在全县上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兰陵县人民群众的凝聚力。

三、兰陵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与传承情况

(1)历经数载,苍山县成功恢复兰陵县。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苍山县更名恢复为兰陵县,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对于弘扬兰陵历史文化,树立新的地区形象,提升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度重视,众多文化遗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2013年5月,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即,我县启动了大遗址保护项目申报工作,2013年9月6日国家文物局批准郜国故城遗址编制规划立项,年底正式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另外,荀子墓、柞城故城、东高尧遗址三处省级大遗址保护项目,分别被列入在20132015年度省级文物保护类项目。

篇4

关键词:京津冀文化产业;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124;G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3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使得河北文化产业品牌更能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河北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景观都有在全国闻名的文化特色名城。如:邯郸文化,承德皇家文化,秦皇岛海滨文化,唐山的陶文化,保定红色文化,衡水酒文化等,在文化发展的大潮下,需利用好河北文化资源,在文化品牌产业研究中充分发掘河北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提升品牌意识,在保护独特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此外还需坚持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加快工艺美术产品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河北文化产业品牌聚集区,将文化产业品牌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近日,我国出版《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2015》,浓缩了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仍为12.5%,高于GDP7.4%的增长,同时仍在继续扩大文化产业的比重,加强文化产业的培育,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但河北文化资源丰富并不能代表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文化品牌产业,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使河北文化元素、文化创意、文化理念、文化底蕴成为河北文化品牌发展的增长点?首先应对河北文化历史发展进行系统梳理研究:

一、河北文化品牌的的历史发展概述

在当前的河北文化品牌艺术发展语境下,全球范围内都把文化品牌置于产业化的系统内,而我国目前提出的“一带一路”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提倡文化先行,因为只有文化品牌产业才能建立起全球化的文化艺术的心连心的融合,所体现的就是文化的软实力,也就是作为一个产品如何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无论艺术表现、生产工艺、视觉效果等环节因素,都以吸引观众的消费为宗旨。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品牌的审美也就置于“服务”受众的境地,也就是形成了文化品牌越成功,创作水平越到位就越能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于是“大众文化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河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织部分,河北省拥有享誉中外的名牌艺术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产品等,其中包括戏剧、民间歌曲、舞种、吴桥杂技、唐山皮影、衡水内画、曲阳石雕等众多世界闻名的传统艺术。河北依托其雄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品牌发展的潜力无限。

1.河北文化品牌的内涵研究

文化品牌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河北省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戏剧、歌曲、美术、设计、出版、教育等),掌控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在文化市场上体现出来的比竞争对手更强势的市场吸引力,通过受众对文化产品的欣赏、购买、对文化艺术品牌传播的舆论反馈,参与或影响了文化作品审美价值的建构过程,包括政策资源、品牌资源、市场资源、资源整合能力、投融资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等,其文化品牌的审美价值是所有参与者共同来建构的。

河北文化品牌是带动河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河北省要实现由文化资源省向文化产业大省的转变,应精心开拓出一批大众化、产业化的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河北手工业文化产业,孵化和培植手工艺名牌产品,打造手工艺文化产品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打造手工文化产品进出口基地,促进文化品牌产品在国际间的交易,助力河北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形成特色文化资源向特色文化产业转型,要推动特色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加强特色文化产品的现代营销。

河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北现有的文化可分五大文化主题: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但目前对于地方性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未引起充分的重视,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使之转化成经济优势,是河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着独特红色历史和文化符号名城保定为例,可依托保定红色文化资源,精心建设一批高品位、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和主题文化公园,打造了红色主题旅游文艺,红色博物馆、红色文化剧目等红色文化互动体验品牌项目,唱响“保定红色文化开始进入品牌时代”的主题,同时进行保定红色文化品牌旅游文化特色纪念品的创意授权和衍生品创作,为加快河北特色文化品牌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河北文化品牌发展现状研究

河北省发展文化产业有许多有利因素,深厚的文化传统,丰富的人力和广阔的文化市场,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河北省发展文化产业坚实的基础。省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第三位),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居全国第二位),奠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文化部公布的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中,河北省邯郸等市上有名,而且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河北省吴桥杂技、常山战鼓、乐亭皮影、蔚县剪纸四个非遗项目被选中。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唐山市的民间艺术项目繁多,以唐山皮影、乐亭大鼓、评剧、传统艺术闻名海内外,已具备进一步提升河北文化品牌的条件,可依托河北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倾力打造河北核心文化品牌提升竞争力。

二、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策略分析

(一)河北传统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法研究

河北文化品牌体现了传统人文思想表达、受众的精神需求、社会的文化传承和构建、媒体机构的经济期待等这些都影响到作为河北艺术作品表现的审美价值形成,并通过市场,走向大众,获得经济价值和影响社会,以此作为河北文化品牌审美价值塑造的动机。

河北省文化色文化品牌有唐山皮影、衡水内画、曲阳石雕、蔚县剪纸、吴桥杂技等优秀的文化。当今蔚县剪纸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已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蔚县剪纸窗花工艺品,已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走向国际市场,探索文化产品牌的产业化道路,进而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二)河北现代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法研究

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应立足地方文化资源特色,制定差异化文化策略,打造独具河北文化的名品,使得该品牌在人们心中确立起河北文化特色品牌形象,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消费者文化的首选,使得河北文化品牌逐步走向全国。河北现代在文化的产业发展不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梯和展台,而应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主演之一,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集中优势和资源投入文化品牌产业,鼓励文化品牌产业的业态创新,让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经济等元素形成跨界融合,使得河北文化品牌从传统单项产业向多元产业、现代产业及高科技产业发展与延展。当今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各个省都在打造自身的现代文化品牌,山西省的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公故里的晋商文化品牌;云南省则提出打造茶马古道、七彩云南等文化品牌;而河北省提出的是打造五大特色品牌,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通过梳理文化脉系,提出倾力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文化品牌。近两年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还处于起步造势阶段,生产者制作的精品力度不足,传播渠道与方式不够多样化,文化品牌的支撑力不够强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的传播模式,使其成为在全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品牌。

近两年河北省文化品牌的传播已经形成初步的模式。

1.提炼历史文化关联元素,彰显河北文化魅力。

首先,营造文化品牌的良好口碑,需要从品牌设计、营销策略着手,体现品牌质量和思维特色,提炼河北历史文化关联元素加强产品内涵与河北文化深入融合,加强创意投入。其次,以消费者为中心设计不同消费导向的文化产品,体现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境界。再次,加强文化服务精神,其产业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人文关怀,从中提炼那些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元素,体现当地文化整体风貌的优秀文化的主题。

2.整合河北历史文化,提升河北文化主题品牌策划,体现河北文化精神。

河北省也出台了开发文化品牌应综合考虑文化内涵、相关产业关联性及地域特点等,形成举一反三的联动效果。纵观国际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巨大的文化品牌产业链的形成的源头是其悠久的历史文化。

3.着力河北文化现代性和创新开发表现,加强受众互动体验。

河北文化品牌发展应发掘优秀传统文化,把握技术变革和消费市场扩大的机遇相结合,河北应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优势,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展。河北历史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现代人群所接受。如张艺谋的《印象西湖》深入挖掘杭州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将传统的舞台空间搬到大自然中,将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因此,河北省应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开发,提高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融合,将历史感与现代相融,进一步强化文化品牌传播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三、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对策措施研究

(一)河北文化品牌建设现状与不足

河北省文化资源丰富,以古代黄帝、董仲舒、祖冲之等文化名人为代表,有着燕赵战国文化以及唐代和宋代的历史文化。红色太行经典文化如狼牙山等,还有避暑山庄、赵州桥等名胜景观,唐山皮影等民间艺术,还有吴桥杂技、常山战鼓、蔚县剪纸等闻名于世的民间艺术,丰富厚重的燕赵文化,为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提供文化潜力。但也有不足体现如下:

1.缺少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创新应用薄弱。

传统文化在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未形成整体的河北形象的传播,在围绕河北省五大文化品牌推出的作品中,还不足以为河北文化建设提供品牌支撑力和张力。主要是围绕“红色太行”这一主题创作的,而其他文化主题的宣传较少,形成空白点。

2.河北文化品牌缺乏足够文化品牌消费习惯,地域特色品牌缺乏。

一个文化品牌打造的成功与否,有没有强大的品牌支撑力,要看这个品牌是否有品牌凝聚力、品牌转化力、品牌辐射力、品牌带动力。

(二)提升河北文化品牌建设具体措施与建议:

1.文化艺术领域:特色产业策略、打造本地文化名牌

建立自身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建立产业链,建立民间艺人的文化传承和扶持,建立主题文化节,扩大河北传统文化知名度和感染力。发展特色文化品牌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如近期国产动画《大圣归来》为何能带动文化产业如此繁荣?该片靠的是文化产品本身真的找到消费者的触点――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形成以小博大的效果,可以从历史文化资源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挖掘研究文化潜力,同时将已有文化产业进行市场导向研究,培育知名度高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产业。

2.新时代领域: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

对传统文化和新媒体艺术进行从艺术形式、艺术媒介、艺术思维、视觉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视觉艺术创新的深入研究,开辟河北文化品牌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3.教育领域:建立高校优化人才策略、文化创新

文化创意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可利用京、津、冀高校教育资源,引入人才,选派学习;加强政府、教育、产业相互促进的文化结合,建立产学研,建立高校与文化企业联合培养应用人才;提高艺术水平,开拓创新视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产业保持较高发展水平重要保障。通过激励策略的优化吸引高水平人才,并设立人才奖励机制,设立人才基金,促进河北文化品牌建设的发展。

4.地域领域:京津冀一体化结合

京津冀作为核心地区,文化产业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仍然存在着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缺少区域协调合作和带动河北文化品牌发展,应加强合作力度,推进跨区域的文化品牌形成。

5.政策领域:政策支持策略体系

河北建设文化强省,需有效借助政府资源,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大力提升河北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融入,提升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文化产业示范效应,设立国家文化创业发展基金,加大扶持力度,提倡文化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进艺术家创作家,加强作品原创性,建立文化创意园,加强媒体融合,促进各个产业联动。

四、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影响和未来展望

河北文化品牌形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民族特征和历史积淀,是品牌文化的命脉所在,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但由于河北由于长期缺乏对品牌打造与推广,导致品牌传播效果不理想,此外由于继承和发展不足,导致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品牌也正在消失。河北省拥有大量的历史名城,如保定、邯郸、承德历史名城风格突出,河北历史文化遗产也很丰富,如传统的风俗、曲艺、传说等民间文化流传久远,河北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中的核心要素。此外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1.市场问题:有足够的消费去支持文化品牌企业生产好产品。

2.文化企业生产能力问题:有足够的技术、人力、资金去生产优质的文化品牌作品。

3.政策问题:有适合市场化多元化的政策支持和对知识产权和文化衍生品品牌的保护。

河北文化品牌核心审美价值的构建提升,需要艺术创作者们进行不懈探索,从而不断丰富,实现大设计的产业跨界融合。河北品牌文化建设必然要挖掘文化精髓,文化是提升品牌价值动力,文化本身是产业,也是品牌价值的核心。我们应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促进河北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河北文化的竞争力、创造力、支撑力和吸引力,未来河北文化品牌要创造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化产品,同时能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应努力把河北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品牌发展优势,推动河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增强河北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从而提升河北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向志强.文化产业类型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J].求索, 2008(11).

[2]赵彦云,余毅,马文涛.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4).

[3]邢洪儒.提高河北文化软实力对策研究[J].河北学刊,2009(03).

[4]许晴.彰显区域特色 打造文化品牌[J].江南论坛,2011(02).

[5]言恭达.以品牌引领文化产业发展[J].中国产业,2011(03).

篇5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一、推进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

教育是革命纪念馆的核心功能,已被社会广泛认可。革命纪念馆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基地建设的同步推进。推进基地建设,要加快红色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宣传和引导,发挥革命纪念馆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推进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凝聚全社会强军力量。革命纪念馆中因收藏有战争年代留下的诸如机枪、步枪、手榴弹等军事武器,逐渐成为青少年和广大群众接受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推进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要求革命纪念馆在深入研究军事武器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探寻国防教育新路径,提高资源利用率。除在主展厅内配合文字、图片陈列外,军事武器可以应用到特色展览和国防园建设中。将军事武器根据类别、功能、使用年代等进行重新组合,以军史展的形式展出,视觉冲击力更强,有利于观众对军事武器进行系统了解,强化国防意识。条件成熟时,革命纪念馆可以考虑创建国防园,调动观众参观和学习的热情,在社会范围内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民国防素质,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力量。

(二)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纪念馆社会价值和意义的体现,是推动纪念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善于整合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挖掘其历史内涵,放大其教育功能。革命纪念馆要立足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对红色资源进行加工再利用,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

(三)推进德育教育基地建设,培养有为青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做好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教育是革命纪念馆的灵魂。

二、开发红色旅游,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近年来,红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来革命纪念馆参观的游客日益增多。红色资源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和灵魂,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是开展红色旅游的重中之重[2]。顺应形势发展,革命纪念馆要主动作为,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争创高品质、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为游客奉上一份精神大餐。

(一)坚持“红文结合”,提升旅游品位。发展红色旅游的第一要务,是要抓住红色文化这条主线,找准旅游和文化的切入点,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方式传输给观众,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培植时代精神支柱。革命纪念馆要对已有的红色资源进行二次加工,以革命歌曲、戏剧、小品、电视剧、纪录片、邮票、明信片、首日封等形式回归游客视野。这些红色资源的衍生产品不仅发挥了红色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而且有助于宣传推介红色景区,社会效应显著。

(二)加强联合,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同一地域开展红色旅游的景区往往不只一家,借助政府或媒体力量,展开同步宣传可以实现共赢。革命纪念馆要进一步挖掘和扩展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整合区域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景区精品线路,做大做强红色产业。

(三)融入市场,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红色旅游既是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新形式、新途径,又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3]。因此,革命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要因地制宜,融入当地特色产业链中,推动经济繁荣发展。如,向旅行社和旅游团体推介特色文化产品和地方特产,扩大产品宣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挖掘红色资源,深化党史研究

革命纪念馆丰厚的红色文化为研究党史提供了广阔平台。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学习、研究、宣传好党的历史,有利于党史工作充分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一)注重基础研究,推出系列研究成果。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重大历史事件、著名战役、历史人物、革命文物、战斗遗址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革命纪念馆要充分利用好馆藏资源,鼓励员工加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致力于高造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做好党史研究工作,首先要从基础研究抓起,对革命纪念馆的陈展内容、文物出处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循序渐进地学习中国革命史,厘清历史发展脉络,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个或多个点由浅入深进行研究,形成论文、专著、书籍等研究成果。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与科研成果的取得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新的科研成果将作为红色资源的一部分推动党史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篇6

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承敏告诉记者:“城市建设不单纯是高楼大厦、绿地公园,重要的是要借助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来推动经济发展和市民素质的提高。”

文化产业先行

从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文化先行,积极寻找经济发展的文化支撑,精心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一个富足安康和谐的新临沂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借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临沂市委、市政府选择了用舞台演出的形式,浓缩、展现、推介临沂。从文艺精品《沂蒙颂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到艺术与商演的结晶――大型乐舞诗剧《蒙山沂水》,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弘扬,沂蒙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日前,历时两年的40集电视连续剧《沂蒙》在红嫂故里沂南县马牧池乡的红色影视基地杀青,拟作为向建国60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沂蒙文化将再次引发共鸣。

如今在临沂,以文艺商演为先行,以节庆会展为媒介,以产业发展为主体,以体制改革为攻坚的文化产业正在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硬攻势一波又一波。从两鬓斑白的老者,到朝气蓬勃的青年,每一个人都全身心投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建设。在厚重的沂蒙大地上,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次次得到尽情展现与完美释放。

红色品牌魅力彰显

的确,城市文化的发达,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最终将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近几年,红色品牌给沂蒙老区注入发展的活力。临沂人明显感觉到,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凭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临沂赋予相关产业以丰厚的文化内涵,带动了旅游、餐饮、交通等十个产业。一批闻名全国的红色文化品牌被培植成为经济品牌,进而成长为绿色产业。由红色文化品牌正转化成经济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食品、果品、工艺品甚至化工产品等上百个门类,沂蒙红嫂、六姐妹、孟良崮等正在成为临沂特色经济的代表。目前,别具沂蒙红色风情的“沂蒙小调”系列食品、“六姐妹”系列食品、“沂蒙老区”酒以及“拥军布鞋”、“拥军独轮车”已形成生产规模。

在沂水县,当年沂蒙大嫂为支援前线的子弟兵而做的“拥军布鞋”,如今经过“文化创意”也被做成了大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鞋作坊,并形成了占地800亩的“中国布鞋城”,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年增收就达3000多元。

篇7

贵州省近年来交通建设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28km,居中国第8位,2015年成为西部地区第1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2016 年《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及《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攻坚决战实施方案》中提出:力争“十三五”末或“十四五”初实现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0km。省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和人口密度分别达到5.8km/100km2 和2.7km/万人[1]。

随着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的完善,高速公路逐渐成为人们出行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构建自然、生态与文化和谐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已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更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红色旅游及酒文化等特有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尤其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区,高速公路沿线常常具有独特的地域景观和浓厚的民族民俗风情,而生硬的高速公路与纯朴的人文景观则容易产生冲突。大量的高速公路的集中建设,也势必会对贵州的自然风光、民族民俗和居民生活等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如何在不同的人文文化地域进行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将景观的空间层次与景观元素和当地文化色彩充分地融入高速公路景观中,最大限度减少高速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型高速公路,以及实现贵州省委、政府和交通部门提出的“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及“多彩贵州。平安高速”创建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覆盖区域不同人文地域文化类型划分

根据贵州省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分布现状及特点,全省高速公路网覆盖区域大致可分为3 个特有的人文地域文化区,即民族民俗文化地域区、红色文化地域区和酒文化地域区,[2]这三个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及人文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2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与人文地域文化融合手法及策略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是一门涉及植物、生态、地理、园林、美学、艺术、社会行为学、人类文化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不可割离。[3][4]随着社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的提高,高速公路景观的自然协调性和文化性也成为其不可忽视的一大特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与人文环境,才能建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公路环境。[5][8]

2.1 绿化景观设计与民族民俗文化的融合手法及策略在贵州省民族民俗文化地域的高速公路互通、服务区、隧道洞门、挡土墙等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应从尊重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出发,通过提炼沿途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引入历史文化信息,并运用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凸显民族景观元素,可进一步提升公路景观的视觉价值,打造具有强烈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高速公路景观。

(1)景观装饰应用民族文化元素设计时,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应以抽象、简洁的装饰为主,严禁过分分散司机的注意力,严禁影响安全视距,且应保证装饰材料不易脱落、倒伏。

(2)路线两侧分布有少数民族村寨的路段,可通过借景、透景的方式将其引入司乘人员的视野,展现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及民族风情。

(3)在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具有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民族乡土植物作为主题树种,如苗族地区的枫香,布依族地区的刺梨。

(4)可提炼少数民族建筑的特有建筑元素,如彝族特有的屋墙面的虎文化、白族白色的照壁、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等运用于收费站大棚、服务区建筑设计之中,以建筑元素激发人们联想,重现头脑中的物象,从而达到对地域环境的认知。

(5)音乐是体现民族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对大自然的认识、审美、教育的根本体现。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可以将少数民族的独特乐器、载歌载舞的场景等通过景观表现手法如浮雕、雕塑、景墙、小品等形式予以表现。

(6)少数民族服饰丰富多彩,也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遥将服饰中的局部元素如头饰、银饰,或服饰上的花纹等抽象提取应用于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也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通过以上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营造,可充分展示沿线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情,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高速公路民族风情走廊,为建设“美丽贵州”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绿化景观设计与红色文化的融合手法及策略

在贵州红色文化地域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中,通过在互通区、隧道洞门、服务区、挡土墙、桥梁等结构物上运用景观设计手法和红色彩叶主题植物配置来表现红色文化,可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打造“多彩贵州”、“红色记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红色文化的表现应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必须保证行车安全。

(2)可在服务区、观景台等位置通过简洁的红色主题雕塑、景墙、文化墙等表现红色文化,设计时要根据所需反映的不同主题选用不同的景观元素。

(3)可在隧道洞门、桥梁、收费大棚、服务区建筑等构造物设计中融入抽象的战争元素,如红旗、枪、战火等具有特殊意义红色建筑符号等,来体现革命战争及红色文化。

(4)景观小品色彩宜采用具有红色历史文化特色的颜色,例如红色,在以绿色植被为大背景下,凸显红色小品的主题效果。

(5)通过大量运用具有寓意的植物营造不同主题的景观空间,如在烈士纪念地区域配植常绿树种松柏类植物雪松、龙柏、圆柏、油松等,比拟革命人的坚贞不屈和万古长青的意志精神;岁寒三友(松、竹、梅)的配植形式,象征了革命先辈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桂花香气四溢,喻示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含笑表达对先烈们含笑九泉的欣慰;杜鹃象征革命烈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等,通过这些具有寓意的植物配植使红色文化的主题得以体现。

(6)通过植物的色彩来渲染不同的视觉氛围,进一步烘托红色文化主题。如贵遵高速公路可选择象征革命的红色系,选用红枫、红檵木、红叶小檗、红叶石楠、火棘等进行景观绿化,可展示出“枫染贵遵,红色记忆”的绿化主题;又象征纯洁的白色系,可选用白玉兰、广玉兰、含笑、樱花等;象征万古长青的绿色系,可选用雪松、龙柏、竹、油松、桂花等;象征高贵的黄色系,选用金叶女贞、金丝桃、黄金槐等。

2.3 绿化景观设计与酒文化的融合手法及策略

(1)贵州酒文化的表现应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必须保证行车安全。

(2)可在互通立交区、服务区、观景台等位置通过简洁的酒文化主题雕塑、景墙、文化墙等来反映酒文化。

(3)可在隧道洞门、桥梁、收费大棚、服务区建筑等构造物设计中融入酒瓶、酒器、酒品牌等设计元素,整合途经区域山水、民俗、音乐、绘画、诗词、书法等,传递酒文化、酒品牌等。

(4)贵州民族酒文化在审美功能上体现在其艺术性方面较明显,可将贵州酒舞、酒歌、乐器演奏等的酒文化场景通过景观表现手法如浮雕、雕塑、景墙、小品等形式予以表现。2.4 绿化景观设计与其他自然文化的融合

贵州省除了有上述3个特有的人文地域文化区域以外,还有着其他梦幻的自然山水,如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地,竹海、湖泊、森林等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神奇的梵净山、黄果树大瀑布、雷公山、乌江画廊等。在这些自然区域的高速公路中,要将有特色的自然旅游元素融入到绿化景观设计中。

如经过贵州西线喀斯特旅游区的贵黄高速和金清高速,为了凸显“多彩贵黄、西部风情”的绿化主题,可选用观花植物和色叶植物如樱花、桃花、紫薇、栾树、银杏、白玉兰、香花槐、鸡爪槭、金叶女贞、红花檵木等作为景观绿化植物。

篇8

一、引言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文化旅游作为当地旅游资源的重要领域,是旅游界的一大热点,其发展非常迅速。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涵盖了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及周边市区。吉安市是我国的革命老区之一,在传承传统庐陵文化的基础上,外延了红色文化这一新时代的庐陵文化。红色资源,青山绿水,庐陵文化构成了吉安市红绿古的特色旅游资源。

水体是旅游资源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开发水体旅游资源对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吉安市以赣江为中轴,河流众多,各河上游植被茂密,山高水陡,水体资源充沛。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对水体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吉安市水体旅游资源不但要进行正确评价与开发,还要保护,而引入文化元素,基于庐陵文化基础上的吉安市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吉安市水体资源现状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总体属于山地丘陵区,地形地貌比较复杂,赣江两岸是宽展似带的冲积平原,构式以吉安、泰和为中心的江西最大的红岩盆地――吉太盆地。赣江自万安良口进入吉安市,由南向北流经辖区内6县2区,于新干三湖镇的刘家坊流出吉安市。过境河长289公里,占赣江总长的35.2%,区内以不同级别最终汇入赣江的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大小支流共计735条。全市现有水库1206座,蓄水量达19亿立方米。地表水人均占有量约为4800立方米,亩均耕地占有量为3460立方米。地下水埋深3-5米,含水层厚8-15米,多年平均地下水总量为46亿立方米,丰水年为56亿立方米,平水年为45亿立方米,枯水年为28亿立方米。吉安市各湖泊和池塘星罗密布,较大的有万安湖和武功湖等,由此构建了吉安市丰富的水体。

作为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大市,由于缺乏合理的开发利用,水利工程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管理不够科学,使得环境成本增加,并且水灾、旱灾时有发生。控制性防洪工程有限,使上半年洪灾泛滥,下半年旱灾频发。水资源开发高利用率低,农业灌溉粗放,城市用水浪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灾害能力差。此外,由于工业和城镇发展较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三、基于庐陵文化的吉安市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合理开发吉安市水体旅游资源,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在开发的同时对水体资源进行保护。引入地方文化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思路,吉安市作为庐陵文化的传承城市,在庐陵文化基础上进行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更彰显地方特色,且使得开发与保护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一)对沿赣江古代青铜文化和瓷器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吉安市青铜文化的发现主要以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为源。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商王朝中心区以外的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不断有新的重要考古发现,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和瑞昌铜岭商周古铜矿采炼遗址就是其中突出的实例,因此对中华文明的又一摇篮――长江流域的远古文明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瓷器文化吉州窑民窑特色鲜明,她博采众长,集南北各窑制瓷艺术之大成,先后成功地仿烧了定瓷、龙泉瓷、青花瓷,又将民间剪纸工艺成功运用于制瓷装饰,形成了质朴、明快、生活气息浓郁的装饰风格,并且充分利用窑变技术,研制创烧了色彩缤纷、璀灿夺目的黑釉地木叶纹、虎斑纹、玳瑁斑、鹧鸪斑、鳝皮黄、油滴斑等黑釉窑变瓷和个性独特的釉下白地彩绘,给人以自然、清新、亮丽的美感,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

吉安市庐陵文化生态园利用螺子山山体和滞洪区为建设用地,秉承“山水庐陵,生态吉安”的城市定位,通过“山、水、树、鸟”等自然景观,体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象。在园内,青铜文化和瓷器文化十分显著地寓于其中,和山水相得益彰,十分醒目。寓文化于水体旅游资源中,吉安市庐陵文化生态园是个成功的范例,现为国家4A级景区。这对传承吉安古代青铜文化和瓷器文化也十分有利,对沿赣铜墓和吉州窑的保护,也将有利于沿江旅游的开发和利用。

(二)对水体旅游资源中的书院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白鹭洲书院,位于吉安市城东赣江中白鹭洲上,宋淳v元年(1241)吉州太守江万里创办,为宋时江西三大书院之一。198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切实加强对白鹭洲书院的保护利用,进一步发挥文物景观效益,将保护、利用文物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使文化遗产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市政府确定以“白鹭洲古书院―近代学堂制―现代学校制”为主线,实施白鹭洲书院公园整体改造工程,拟将古书院与现中学教学区相对分隔;依托书院现存历代建筑,根据书院志留存的古书院型制,于白鹭洲北侧原有基址上恢复古书院原有型制和格局。

推进白鹭洲书院公园整体维修改造不仅有利于提升白鹭洲书院景点的整体品位和档次,把白鹭洲打造成一个以书院文化为主体的,集办学、游览、文化、生态为一体的亦学亦游绿岛,让游客感受千年庐陵浓厚的书卷气息。

(三)对水体旅游资源中的民俗和文人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A级风景区)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已有近千年历史。全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367栋,其中祠堂7座,书院5座,牌坊3座。村内28口水塘环绕,取二十八星宿之意,与村落构成具有特色的水体旅游点。其中总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翘角飞檐,镂花斗拱,红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镂刻着嵌有“永慕”二字的20余副长联,可以看作楹联、书法、石刻、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共和国名将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将军,革命烈士梁一清,都是陂村人。

槎滩陂位于泰和县禾市镇槎滩村南水上游,集雨面积1070平方公里。后唐金陵监察御史周矩创建,至今尚在使用,有1050年的历史,为江西省古代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人称小都江堰。槎滩陂以木桩定位,用竹条编织竹笼装石填压成陂身,以横江遏水,陂旁另开泄洪渠道,令其既蓄水又防洪,又于滩下七里许采石筑减水小陂分水灌溉,名曰碉石。槎滩陂坝长400多米,坝身高4米,坝顶宽近8米,坝脚宽约20米。建有滚水坝,溢流堰,竹筏道;分水鱼嘴,进水闸,节制堰;有泄水闸,分水闸,跌水闸等38座,还建有倒虹吸管一柱、穿山隧洞一个,大、小渡槽250多座。南北干渠和东延干渠总长近40公里,灌溉泰和、吉安两县的禾市、螺溪、石山,永阳4个乡镇的稻田六百顷。

(四)对水体旅游资源中的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井冈山是中国的革命摇篮,红色文化是庐陵文化在当代的延伸。井冈山的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条,干支流总长222.3千米,市内主要河流有龙江、郑溪、拿山河、行洲河、大旺水,属赣江水系,有井冈冲、罗浮、灵坑、仙口、乔林5座水库。水资源总量为11.58亿立方米,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达9.3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均为3.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25亿立方米。对井冈山的水体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是井冈山旅游开发需要重视的课题之一。井冈山大学研究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对井冈山的水资源保护进行研究,对各种红色标语,墙体,革命先辈的遗物等的保护进行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

四、结束语

篇9

以历史文化为引领,实现教育功能与产业功能的双丰收。以文化为核心的红色历史文化,是遵义的第一品牌文化。只有舞活这一龙头,才能带动遵义文化的全盘搞活。因此,要整合以会址为核心的文化资源,实施整体性、系统化的建设开发,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以遵义市红色文化旅游集团公司为融资平台,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

同时,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吸引来的大量人气,深度挖掘具有影响力的黔北地域历史文化,延伸历史文化产业发展链条,实现地域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共同腾飞。

以酒文化为载体,推动酒文化产业和白酒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国酒文化是国酒茅台的灵魂。因此,要保持茅台酒旺盛的生命力、推进遵义白酒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国酒文化。从这个意义讲,我们应该加大投入力度,深入挖掘国酒文化,打造茅台古镇,呈现古老的酒窖、酒坊、酒礼、酒仪、酒俗,以每年一次的酒文化节为媒介,为酒博览和酒交易搭建更宽广的舞台。由此,也带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以文化产业园区为引力,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遵义有区位优势,遵义以广播电视和报刊发行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目前已有一些文化要素正期待遵义有文化产业园区可进入。遵义应该顺势而为,以优厚的园区政策吸引文化企业进驻发展。园区主要规划发展印刷及平面设计、动漫和影视制作、会展策划等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产品交易等产业项目。与之相呼应,加快推进以广播电视和报刊发行业为主的文化传媒集团的建设发展。

篇10

【关键词】红色文化 动漫衍生品 开发策略

动漫衍生品是指将动漫中的原创角色形象,尤其是动漫明星角色,生产制造周边、衍生品或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动漫衍生品可以涉及到旅游、教育、食品、服装等众多行业,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玩具、服饰、工艺品、主题公园、主题餐饮等。动漫衍生产品可开发的品种多、销量大,成功营销的利润可谓一本万利。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狮子王》,投资4500万美元,但其动漫衍生品的收入到目前为止已经高达20亿美元。因此,动漫衍生品是动漫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动漫衍生品的合理开发是动漫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1 国内动漫衍生品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动漫行业的迅速发展,许多投资商都看准了“动漫项目”这块大蛋糕。在动漫产业大环境之下,动漫产品销售火爆。在被称为“无烟工业”的动漫产业中,动漫衍生品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就目前国内动漫衍生品市场而言,基本上由美国、日本等动漫发达国家的的知名动漫企业的“洋品牌”所主导,而我国动漫产业的利润大部分来自外商支付的加工费。造成这种现状究其原因,国内存在着巨大的动漫销售市场,但国内品牌不能吸引消费者,受众大量消费“洋品牌”。

在中国动画史上也不乏精品作品的出现,例如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70年代末的《哪吒闹海》,国人在创作之初,只想着如何把动画片做好做到位,并没有考虑后期的衍生品的开发,没有将产业链完整建立,或者说并没有这样动漫产业开发的意识。对动画片来说,票房收入只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很重要的是衍生产品的开发。像《变形金刚》、《奥特曼》等都是动画周边产品开发很成功的例子。又如迪斯尼、梦工厂等成熟的动画企业一般运用模式为:制作人制作动画片,商销售,影视播放,企业购买动画产品形象并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在我国,这一产业链呈“断裂”状,制片人在制作动画片后除播放之外,由于各产业间缺乏配合,资金上也缺少投入,其他环节大多不能适时参与,从而造成动画产业投资行为屡屡失败。只有近年脱颖而出的“喜洋洋”略展头角。

2 红色文化动漫衍生品开发的可行性

2.1 “文化品牌”介入动漫产品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国外很多成功的动漫明星之所以吸引观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动漫人通过这些动漫明星们传达出想给孩子们说的话:要勇敢、懂礼貌、养成好习惯,要吃蔬菜等等这些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信息,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寓教于乐。中国动画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后劲不足。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动漫的题材选择上是不容忽视的。中华五千年文化瑰宝数不胜数,国内动画在题材上不是优势还是弱势,值得国内动画人深省。例如,乐府诗词《花木兰》存世已久,没在中国开花结果,被迪斯尼搬上银屏,演绎了一个是中国非中国的《花木兰》,令国人尴尬。纵观近年国内的动漫作品,盲目效仿美、日、韩动慢的举不胜举,加之来自资金投入、创作团队、创作时间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造成国内近年来的原创作品在题材空洞、精品显少。如何改变国内动画的现状,笔者以为,以文化引领、品牌文化注入动漫创作之中势在必行。

2.2 红色文化动漫衍生品开发的多方面积极意义

当我们抱怨我们的孩子们怎么只知道“米老鼠”、“奥特曼”,却不知“小兵张嘎”、“王二小”是谁的时候。试问除了印在书本上白纸黑字的文字,又有多少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给他们这些红色文化信息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呢?“红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我们国家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和我们国家的文化宝藏。它在传承与传播、碰撞和融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在发展中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红色文化”是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是爱国主义的文化。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的普及。

3 红色文化动漫衍生品开发策略

动漫衍生品大概包括文具、玩具、游艺机、服装、食品等衍生品。这些产品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如能有效的将红色文化注入其中, 可使青少年从小对红色文化目染耳濡。

3.1 成功动漫形象是红色动漫衍生品开发的前提

在动画片中,最能吸引观众的就是那些风格独特、个性突出、表情生动的动画角色。这些动画角色不管是动物、人物、还是富有人性的任何物体,只要是成功的造型就好似一个精灵,一个被动画家们赋予生命、赋予情感的有思想的精灵。当它跳入你眼帘之时,它自身的强烈的感染力让你无法拒绝它的存在,随它忧而忧,随它乐而乐。正因为如此,引发了商家对动画角色造型进行商业性的产业开发,这些衍生产品逐渐成为动画产业坚强的盈利后盾。动漫衍生品终究依托于动漫内容,没有成功的动漫品牌形象和优质的内容作品,衍生品可以说是无从做起。在一部成功的动画片中必定有好的造型才能充分传达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也正是这个造型才是后期衍生品开发的根源。

3.2 动漫内容的传播推广是开发动漫衍生品的关键

在日本动画史上,有个通用的商业运营模式,先将选题以漫画的形式公开发行,看市场的反应,如果这个漫画成为畅销的漫画本,再联系投资商,创作动画,推向市场。也可以说在日本,有些漫画是动画影片的先期的“广告”。再看动漫衍生品,众所周知,动漫衍生品都来源于影片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动画影片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该形象能否进入衍生品的开发运营中。甚至有种偏颇的说法:动画说白了就是为衍生品所做的商业广告。虽然这种说法有点过激,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应动漫内容的传播对于动漫衍生品的意义。就像在日本,漫画是动画的试金石,动画实际上也是动漫衍生品的试金石。

3.3 版权和商品保护是开发红色文化动漫衍生品重要保障

动漫衍生品属于商品范畴,由于和经济直接挂钩,也往往成为侵权盗版的重灾区。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动漫企业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对动漫衍生产品进行版权、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等综合性注册和登记保护。但由于衍生品涉及的门类众多,动漫企业为开发衍生品需要注册的商品门类特别多,所需要花费的商标查询和注册费也是不小的开销。加之注册程序繁琐,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至少两年多。这些都给动漫企业带来不少的麻烦。同时也给侵权市场带来很多的便利。动漫企业自行开发玩具产品成本比较高,盗版玩具只需要支付模具费与生产成本就可以实现商品生产。盗版者基本上把目光集中在市场最畅销的产品之上,并以低廉的价格打乱市场正常的秩序。这些都令动漫企业痛心。动漫人呼吁政府执法部门应对此现状严厉打击,不仅保障国有品牌的利益,对洋品牌的侵权也应保护。只有彻底铲除盗版侵权市场,才有可能使得国内动漫衍生品市场有个良好的运营空间。

结语

“红色文化”的积极意义在于使我们的人民、军队、民族乃至国家形成充实、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进取向上的道德取向。红色文化的教育对于青少年、儿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动漫产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同样动漫衍生品可以做的外延也很多。该课题的探讨初衷在于真正将红色文化溶于动漫衍生品中,其表现形式不仅仅只在玩具中涉入,也不仅仅在文具、服装、食品的包装中体现,完全可以向主题公园、主题幼儿园延伸。创造一个红色文化的空间,让孩子们在嬉戏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意在将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增加一个主题文化,并且这个主题文化可以有效的增强受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此同时创造一定的经济利润。该研究对于弘扬全社会的正义与正气,弘扬创新与奋斗精神,促进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