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概论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仓储管理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仓储管理概论

篇1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

专业课程: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中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交通、互联网、贸易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交通/运输/物流;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贸易/进出口;

4 新能源;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仓库管理员、物流专员、采购主管等工作,大致如下:

1 仓库管理员;

2 物流专员;

3 采购主管;

4 销售助理;

5 店长。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一体化物流作业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3.具备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4.具备常用物流设施设备应用的能力;

5.具备采购、仓储、运输与配送等物流核心环节的作业管理能力;

6.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篇2

关键词:仓储;空间;货位;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39-02

从现代物流系统观点来看,仓储是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物流系统的调运中心,希望在仓储这里对物流进行有效、科学地管理与控制,使物流系统更顺畅、更合理地运行。本文主要从仓储的重要性出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对一个企业物流公司仓储活动中的“空间”和“货位”进行分析,如何在仓储活动中通过“空间”和“货位”的管理达到提高仓储效率、降低仓储成本的目的。

案例背景: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储管理。

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东惠州金源工业区,它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照明器与电气装置产品制造商,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凭借优异的产品品质、卓越的服务精神,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与赞誉。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对现有的客户关系网络进行了整合,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5个运营中心,完善了公司供应链系统、物流仓储与配送系统以及客户服务系统。

该公司总部共有成品仓库3个,分别是成品一组仓库、成品二组仓库和成品三组仓库。他们是按产品的型号不同而将产品分放在不同的仓库:其中成品一组仓库位于一楼,目的是方便进出货,所以它那里存放的货物相对种类比较多一点,如筒灯、灯盘等。并且所有的外销品也存放在一组。成品二组仓库储存的主要是路轨灯、金卤灯、T4灯、T5灯以及光源。公司的几大光源都存放在成品二组仓库。成品三组仓库主要存放特定的格栅灯、吸顶灯、导轨灯以及别的公司的一些产品。

1 仓库储存空间分析

仓库仓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储存空间、货品、人员及设备等要素。储存是仓库的核心功能和关键环节,储存区域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储存能力。因此,储存空间的有效利用成为仓库管理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该公司的产品销量很好。仓库的出入库频率大,货品流量也就很大。该公司的仓库空间布局是上货架存放货物,立体的空间利用率不高,所以他的仓库机械化程度也不是很高,仓库内只有叉车,包括手动叉车和电动叉车。仓库的作业方法,一般都用叉车,很少用人力的,对于货物的收发,它们用的是物资收发卡,每一次的收发货都会在物资收发卡上做登记,这样就很方便我们平时查货等的一些后续工作,从目前的工作结果看来效率还是比较高,作业还是比较方便的。所以整体上看该公司仓库的作业方法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仓库平时经常会因为储存空间不够用而将货物存放在作业空间的位置上。特别是在产品的销售旺季时,仓库产品存放特别拥挤,在里面工作起来让人觉得有一点压抑的感觉。所以仓库的作业环境不怎么合理。该公司仓库的储存成本具统计的数据来看还算合理的,因为它的设备费用很少,固定保管费用也不是很高,而储存成本就是由该类费用构成,所以储存成本也就不是很高了。

储存空间即仓库中以保管商品为功能的空间。

储存空间=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无用空间。

物理空间即是指货品实际上占有的空间。该公司仓库中,它的物理空间占了整个仓库的75%以上;潜在利用空间占10%左右;作业空间占10%左右,因为该公司的仓库机械化并不高,所以作业空间小点并没有什么影响,它的安全间歇还基本符合要求;他的无用空间占5%左右。从整体上看该仓库的空间利用率很高,还有一点拥挤的现象。分析认为:应该相对的减少一些物理空间的使用,增加一些作业空间中安全间歇等空间的使用。另外,从平面空间和垂直空间看,水平空间有了很好的利用,但垂直空间的利用不高,因此可考虑采用高层货架或高层自动立体货架,以更好的利用垂直空间。

2 货位管理的分析

货位管理就是指货品进入仓库之后,对货品如何处理、如何放置、放置在何处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管理。而货品如何处置,如何放置,主要由所采取的储存策略决定,货品的具体的存放位置,则要结合相关的货位分配原则来决定。该公司的仓库货位管理的储存方式是采用的定位储存原则。定位储存是指每一类或每一个储存货品都有固定货位,货品不能互用货位。所以,在规划货位时,每一项货品的货位容量不得小于其可能的最大在库量。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定位储存一般会按照情况不同而做适当的调整,它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做改变。在该仓库的货位管理中,经该公司有关工作人员研究,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行了定位、定点、定量管理的原则,因此,它的货位容量不是全部按照最大在库量进行定位的,因为该公司的产品是属于季节性差异比较大的产品,如果按照最大在库量设定就会使仓库的空间利用率下降,从而出现浪费资源的情况。

由于该公司仓库的所有库位都是用的定位储存原则,按照该公司的仓库现状来看,全部使用定位储存原则是不太合理的,应该按照产品不同特点与存储要求,将产品进行分类,对于重要的产品、数量少品种多的产品的使用定位储存。而由于公司的产品特性几乎都一样,它们的特性是不会相互排斥的,这从产品特性上看是可以把它们随机放在一起的。

另外,该公司在仓储管理的货位分配上也有一些原则:(1)先进先出原则,即是先人库的货品先出库的原则,该原则一般适用于寿命周期短的货品。(2)面对通道原则,即指将货品的标志、名称面对通道摆放,以便让作业员容易简单地辩识,这样可以使货品的存、取能够容易且有效率地进行,这也是使仓库内能流畅作业的基本原则。(3)重量特性原则,即指按照货品重量的不同来决定货品在保管场所的高低位置。一般而言,重物应该保管于地面上或货架的下层位置,轻的货品则保管于货架的上层位置。如果是以人工进行搬运作业的时候,人的腰部以下的高度用于保管重物或大型货品,而腰部以上的高度则用来保管轻的货物或小型货品。这个原则,对于采用货架的安全性及人工搬运的作业有很大的意义。根据这个原则,该公司的仓库备货就采用了摘果式。这种方式,对于该公司对仓储要求的现状来说,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也是很方便的。

在具体的货位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介绍看出:他们还是使用了较多的现代管理方法和原则。而这些方法和原则。对于大多数较为传统的仓储业务管理来说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当然,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有问题,比如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些操作人员的不注意、不仔细、不小

心也使得我们的一些原则执行的不够好。在公司产品的销售旺季,仓库的货位管理会出现混乱局面,有些产品还会存放在作业通道和安全通道上,这样不利于我们作业,特别影响仓库作业人员的安全,存在安全隐患。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在销售旺季的时候特别突出,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将一些货物存放在露天货场,但在存放的时候要做好保护措施。

3 建议应用产品ABC分类管理法

要想对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就要对存货进行分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货物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因此,笔者分析后认为,在原仓储设施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对货品进行ABC分类而实施管理。这样可有效的利用原仓库的空间和货位。即通过对货品的分析,找出主次,分类排队。根据巴雷特曲线所揭示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在管理中加以应用。因此,可按照产品价值、销售量、缺货成本或订购提前期等指标来将产品进行分类。其中A类产品是属于价值最高的库存产品,一般它的库存占总库存的15%,而它的价值却是占总数的70%~80%;B类产品是属于价值中等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全部库存的30%,价值占总价值的15%~25%;而C类产品是价值最底的库存产品,它的价值只占总价值的5%,但它的库存却占了总库存的55%。仓库就可以通过货品分类并针对每一类不同的产品制订不同的管理策略,从而实施不同的控制措施。

在管理过程中,对于A类产品,要求仓管员每天都对产品进行检查和盘点,操作时应仔细,可明显的体现出此类产品其它产品的不同之处,进行了重点管理;对B类产品,采用次重点方式管理,可2~3天进行检查和盘点。与此同时,并不忽视对C类产品的管理,每周都对C类产品进行一次检查和盘点。

从上分析我们知道,仓储作业中“空间”、“货位”及其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是仓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影响仓储成本、费用的重要因素。通过实际例子对仓储管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让我们对仓储管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仓储有它自己管理的一些原则,我们应该遵守并认真执行这些原则。在运用的时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的仓储理论知识更适应与我们的实际操作。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将我们的知识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葛承群,物流运作典型案例诊断[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

[2]王宏,物流技术实务[M],北京:中国物贵出版社,2006,(8)

[3]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2)

篇3

[关键词] 工作过程 仓储管理 工作任务 课程设计

1 工作过程概述

2004年,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指出“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即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实际工作任务,归并成教学工作任务,最终转化为职业教育教学任务。它是一个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最终到学习情境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应当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有学科内容进行重新解构、排序和重构,因为学科知识重构不出经验性的工作过程知识。

2 课程性质与作用

仓储作为物流的重要节点,其发展对企业、地区经济乃至国家的综合配套能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仓储经营管理能力,仓储设施设备操作能力,仓库保管作业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获得仓储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为物流管理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该课程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仓储管理》以《现代物流概论》、《管理学》、《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物流企业会计》等后续主要专业课程提供部分核心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 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课程设计

3.1 解读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目标确定

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并在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德国学者把综合职业能力划分成专业能力和专业之外的能力,而专业之外的能力又包含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在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有目的、符合专业要求的、按照一定方法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评价结果的能力。社会能力是处理社会关系、理解奉献与矛盾、与他人最佳相处和社会责任心等。方法能力是个人对职业中的要求与限制做出解释、思考和评判并开发自己的智力和设计职业发展道路的能力。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主要支撑活动之一,它构成十分独立的工作领域。这就要求从事该管理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该领域的工作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习惯。以仓储工作领域典型的基础工作岗位库房管理员为例,企业需要围绕库房管理员这一岗位,完成货物的入库作业、库内货物的整理、出库作业、退换货管理、盘点、现场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既有完整性、又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工作。按照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仓储设施设备操作、仓储保管作业、仓储单证报表处理、仓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社会能力,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执行能力和决策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工作中与他人交流、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意识;而方法能力,则应当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的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综合职业能力的分解,确定基本的培养目标。

3.2 组合工作项目,进行教学内容重组

如图1所示,新入职员工、库房管理员、项目经理作为高职学生仓储管理职业生涯的典型工作岗位。项目按照工作岗位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递进关系安排,结合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项目一的学习前提是假定学生作为物流公司新入职的一名处理仓储物流业务为主的员工。作为新员工入职,学生需要了解公司仓储管理的基本业务内容、上下游环境、组织结构以及公司主要货物的基本情况。项目二的学习前提是假定学生经过双向选择,决定在物流公司从库管开始职业生涯。项目五的学习前提是假定学生经过两年的仓库运营实践,被公司各方认可,提升为项目经理,这时视野更加开阔,可以跳出仓库的运营看事情了。

以项目的形式来组合仓储工作领域的不同内容,打破学科体系讲授式的方法,以项目为载体贯穿整个课程。通过工作项目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企业的物流活动,更有助于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掌握普适性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3 分解工作任务进行情境式教学

3.3.1 分解工作任务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让学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不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要想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必须找到学习的合适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将学习与工作整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学习环境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通过学习任务的学习,能够建立职业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从而实现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如图2所示。

下面以项目二为例,进行工作任务分解。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货物的入库作业、库内货物的整理、出库作业、退换货管理、盘点、现场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既有完整性,又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工作。该项目分解成七个工作任务:如何进行货物的接受和检验(4课时);如何进行货物的堆码(2课时);如何进行货物的分类管理(2课时);如何进行货物的装卸搬运(2课时);如何进行货物的发运(4课时);如何进行货物的盘点(4课时);如何进行退换货及残品管理(2课时)。

3.3.2 情境式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式教学是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的,每个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一个案例,也可以是一个项目或一件产品。学习情境的设计注重于体现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之上,通过多个平行或递进的学习情境集成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以仓库管理员这一典型岗位为例,典型工作任务是物品出入库作业、物品堆码、分类管理盘点等在库作业,通过对仓库物品的管理,发挥好仓库的功能。每个工作任务的内容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既有技能操作,也有知识学习,是工作要求、工作对象、工具、方法和劳动组织方式的有机整体,强调分工和协作,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和对工作过程的直接参与来形象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亲身经历实践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货物的接收和发运为例,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各组选出一个负责人,分角色按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货物接收的详细任务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运输专员在前一天20:00前,将次日的移库计划发给物流客户经理。

步:骤2:客户经理将移库计划分别发送给信息员、调度、库管。

步骤3:调度安排货车移库,库管调整货位、安排叉车和托盘。

步骤4:库管安排卸货,叉车司机根据货位入位。

步骤5:库管根据入库单填写库房台账并将入库单返给信息员录入系统。

货物发运的详细任务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运输专员在前一天20:00前,将次日的移库计划发给物流客户经理。

步骤2:当班信息员打印销售订单,分别交由库管和调度;库管接客户经理出库计划指令后,安排备货和人员装备准备工作。

步骤3:库管根据实际销售订单指导理货员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调度根据出库计划,调配合适的车辆和装卸人员准备发货,并给司机开具运单。

步骤4:发运车辆到达装车,当班库管与司机交接同时安排装车和出库作业、填写修改对应垛卡表和开具出库单。

步骤5:出库完毕后将配送订单和出库台账表交由库存信息员登陆WMS系统核销出库信息。

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需要现场操作指导。例如物品入库一般经过入库前的准备、验单、接货、卸货、分类、物品点验、签发入库凭证、入库堆码、登记入账的环节。对这些作业环节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出库一般实行交叉出库法,即不同的时间发不同地区的货物,保证车辆等待时间最短,工作效率最大化。如每天22:00安排天津出库,次日4:00-10:00安排北京出库,10:00-15:00安排河北出货。

3.4 加强过程性评价,进行学生考核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注重学生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评价,既要有对所学技能与知识的定量分析,也要有对学生所获得能力的定性分析。一方面在实际考核中,应合理分配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加大过程性考核所占的比例,体现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要求。如表1所示,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特别是项目工作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并记入成绩。教师按各作业项目的考核标准(过程标准、绩效标准、时间标准)进行考核和评分,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另一方面加强过程控制,注重形成性评价,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增加学生平时学习、实训情况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让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标准的制定基础,不再以对知识的复制为标准,教师结合学生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操作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同时把终结性考核分成笔试和机试。笔试通过纸质试卷进行考核,卷面主要以主观题为主;机试通过计算机实际操作考试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开放式、全程化考核方法,以综合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线,符合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课程的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福建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010级专业培养方案[Z].

[2] 2010年福建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研讨会论文集[C].

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 工学交替 岗课证融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162-02

经济要发展,物流要先行;物流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到2009年,全国有200所左右的高等院校招收硕士生、280多所本科院校招收本科生、近730所高职高专院校招收专科生和1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人数突破88万人,其中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约35万人。而目前大多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1研究背景及目的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批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2009年―2011年我国物流业振兴发展的10大任务、9项重点工程和9项政策措施。其中“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作为9项政策措施之一。2009年5月29日,教育部教高函[2009]13号《教育部关于报送的函》,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报了2009―2011年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工作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推进措施。这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了良好的前景。但物流管理管理专业人才如何培养,才能发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功能,促进学生就业呢?成一个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本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就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我们进行就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培养目标定位。

1.1就业岗位分析

我们通过对江苏省内50多家物流企业相关人员的调研,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业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等,使得我们对物流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有了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物流岗位主要分布于仓储与配送服务、物流运输服务两个领域。

仓储与配送服务领域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仓储与配送中心客户服务、配载作业、理货作业、商品分类与养护、配送线路优化等内容;就来的主要岗位有物流业务主管、采购员、单证员、仓管员、理货员、配载员及客服人员等工作岗位。

物流运输服务领域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运输企业客户服务、集装箱运输组织与多式联运管理、车辆技术管理、运输市场开发及运输现场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主要就业岗位有运输业务主管、调度员、计划员、理货员、运输业务员及客房服务员等工作岗位。

就江苏省内物流企业调查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理货员、配载员及客服人员等较多。

1.2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物流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调查,可以看出,物流企业岗位工作有有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具有物流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能力。如热爱本职岗位,乐于奉献,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就业观念、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和业务谈判能力。

(2)职业通用素质能力。如具备现场组织管理的能力和对现代物理设备的操作能力;具备进行物流服务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客户服务管理的能力;能运用物流专业术语、习惯用语、常用口语,进行基本的商务沟通。

(3)仓储与配送服务领域基本工作能力。如能按照客户要求制定物理配送方案,编制送货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能进行货物的验收入库,能根据货物性质进行堆垛、拆垛作业的能力;能进行订单处理、货物盘点、流通加工、数据信息分析,熟练操作仓储、配送软件,并能对常见的各类问题进行处理的能力;能按客户的订单进行备货、分拣、配载、送货等操作;具有使用和维护装卸搬运机械、计量器具、保管、养护检验、监控、分拣、包装等设备的能力。

(4)物流运输服务领域基本工作能力。如能根据货物的特性选择运输方式,制定运输方案和计划的能力;具有货物装卸搬运的基本操作;具有运用各种运输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则,签订运输合同的能力;具有进行各种货物运价的洽谈和利息结算的能力;具有审核各种运输单证的能力。

物流企业岗位工作实行岗位证书准入制,目前我国在物流工作领域推行的证书主要物流师、货代员、报关员、报检员和单证员等。岗位证书准入的推行,明确了岗位工作能力,也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提供有力抓手。

1.3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江苏高职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立通、服务江苏、辐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区域的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培养有事业心、责任心,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既能够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等基层管理工作,又具备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熟练进行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并组织实施物流方案,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现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体制与人才目标的要求,严重脱节,学科型的教学模式,形成学业无岗、企业招聘无人的窘境,为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课程的体系重构势在必行。

2“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通过和合作单位、校外实习基地、行业专家、技术能手的多轮探讨,结合物流师等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构建了“三循环”工学交替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所谓“三循环”,是指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渐递进的基本认知规律,依次完成技能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过程。通过职业基础模块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职业角色体验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学习校外实习基地轮岗实训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物流企业顶岗实习的“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所谓“工学交替”,是指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结合、合作育人,即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工作,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弥补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真正达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三循环”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分两个层面,一是在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首先安排的“职业角色体验”,目的是让学生感悟职业氛围,培养职业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安排的“轮岗实训”,是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轮岗实训加以运用,为后续的毕业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打下基础;最后安排的毕业顶岗实习,以管理、改善现行方案实证式案例分析来完成毕业论文,并和学生的就业密切结合,实现高度的融合。

第二个层面是在校内的生产型实训基地进行,按照企业采购、仓储、运输、配送、销售、盘点、补货等业务流程,结合课程教学,设计岗位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岗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轮岗实训,将课程教学与生产性实习有机结合。

3课程体系的构建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把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专业课程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设计的课程开发思路。

从本质上讲,物流具有从属性、派生性和服务性的显著特点,这就决定了物流服务提供商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物流服务质量决定了物流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一般而言,物流市场的调研和开发活动是物流服务提供的前提条件,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是核心,物流服务质量的检查与反馈是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动力,物流服务的统计、核算与效益分析是保障物流企业生存的生命线。

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围绕岗位工作项目(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按照“模块化、分方向”的设计思路,将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分解为“职业基础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分仓储与配送服务和物流运输服务方向)+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四个相对衔接、交替上升的模块,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基础模块主要开设:“思政基础”、“思政概论”、“实用英语”、“办公自动化”、“体育”、“军事理论”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思想品质、公共基础类课程;

职业通用能力模块主要开设:“现代物流基础”、“物流市场开发与调研”、“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统计”、“物流法律法规”、“采购管理实务”、“物流仿真技术”、“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物流管理实务”和“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其中职业主干课程为“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物流管理实务”和“供应链管理”3门;

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分为仓储与配送服务、物流运输服务2个方向。

仓储与配送方向主要开设:“仓储机械技术”、 “条码技术与应用”、“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和“商品养护实务”等课程,其中职业核心课程为“条码技术与应用”、“仓储管理实务”和“配送管理实务”;

物流运输方向主要开设:“运输机械技术”、“运输组织技术”、“运输管理实务”、“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和“运输保险”等课程,其中职业核心课程为“运输组织技术”、“运输管理实务”和“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我们还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 “商务应用文”、“国际货运实务”、“报关与保检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经济法概论”、等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如“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主干课程与职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基于工作任务分析,采用课证融合或校企合作,体现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通过工学交替,达到物流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相互渗透、高度融合,教书育人,把学生综合素质贯彻始终,努力培养复合型、高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和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础上,理实一体,让学生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以实现高度岗课证的高度融合。

(本文为200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课题“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2008年交通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2007A15)的研究成果之一;2007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结合,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项目(JY07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商业经济,2008,(9).

篇5

关键词:物流 税收 改革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物流业迅速发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认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高效率低成本流通和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当今社会,物流正成为企业除降低物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外的“第三利润源”,被经济学界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企业脚下的金矿”。

一、物流业现行税收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规定: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为营业税计税的基数。可见,国家对物流业目前没有专门制定税收政策,物流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经营行为按照营业税政策对照相应的税目税率计算缴纳有关税收。

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交通运输业自开票资格的和不具有开票资格的物流企业的税收处理是不同的,具体为:

具有交通运输业自开票资格的纳税人的税务处理。(1)完全利用自有运输工具、仓储等设施完成货物运输的,一般按照取得的全部收入缴纳3%交通营业税;(2)对于租用运输工具或仓储等设施完成货物运输的,如具备联运特点的按联运业务的税收政策,一般按照在扣除支付给后续承包者的各项费用后,以其实际取得的收入缴纳营业税;如不具备联运特点的,由于其有自开票资格,一般会按照联运政策的规定运作,在扣除支付费用后的余额缴纳3%的交通运输业营业税。

不具有交通运输业自开票资格的纳税人的税务处理。(1)一般采取核定税额的方式征收税款;(2)如承接货物运输业务需开具发票的,必须到税务机关开具发票,税务机关在开具发票时,按开票金额征收营业税及其附加,同时代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综合税负达6.6%;(3)从事业的,其承接货运业务取得的收入,在扣除支付费用后,按实际取得的收入按服务业缴纳5%的营业税,只能开具服务业营业税发票,不得开具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发票,因此货主不能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

二、现行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效应

1、现行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物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复征税”与“政策漏洞”并存,具体为:

重复征税。物流业的复合性、多环节、大量外包的特点,使得现行物流业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物流企业以自己拥有的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信息资源等为货物提供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其获得的收入包括货物运输、装卸搬运、加工整理、仓储保管等项目,这些收费项目涉及的营业税税目有运输业、服务业。由于物流企业提供的为一体化服务,一般为一次性收取费用;同时,由于一体化服务涉及产业多、地域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企业一般会将部分业务分包给其他物流或相关服务企业。

政策漏洞。现行物流业税收的主要税收政策主要有“适用税目”、“适用联运”二个漏洞。虚假适用税目。一则由于物流企业一次性收取费用,不便人为分解收入并按相应的税目税率缴纳营业税;二则由于我国对生产企业实行货物运输费用可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其抵扣凭证为货物运输业发票,因此,绝大部分生产企业希望其产品从生产地运往销售地的所有费用都作为运输费用予以抵扣,因此其向受委托方支付的费用时,倾向于全额开具货运发票;三则此类企业具有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能够自主开具“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发票,因此,物流企业一般均按照货主的要求全额开具“交通运输业”发票,企业一次性收取的各项费用,包括应按服务业缴纳5%营业税的应税收入均按3%的“交通运输业”缴纳营业税。虚假适用联运。营业税政策规定:对自开票纳税人的联运业务,以其向货主收取的运费及其他价外收费减去支付给其他联运合作方运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其条件是自开票纳税人必须参与该项货物运输业务、联运合作方向自开票纳税人开具货物运输业发票。

2、现行政策产生的负效应

不利于公平竞争。由于税收政策漏洞的存在,使得诚信纳税的物流企业承担的税负高于非诚信纳税物流企业,不利于公平竞争。

制约小规模物流企业的发展。按照增值税抵扣政策,允许增值税纳税义务人支付的运费的7%作为货主进项税额给予抵扣,因此,货主在支付运费时要求索取“交通运输业”发票作为抵扣凭证。小规模物流企业,由于没有自开票资格,导致:(1)承接货物运输业务到税务机关开具发票,按综合税负6.6%计算,税负高于企业实际承受能力;(2)从事业的,其承接货运业务取得的收入,在扣除支付费用后,按实际取得的收入按服务业缴纳5%的营业税,只能开具服务业营业税发票,不得开具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发票,货主不能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导致失去竞争力。

三、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税收政策

合理确定物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现行营业税以营业额全额为计税依据,不受成本、费用高低的影响,而且各环节均全额征收。

统一物流业营业税税率。由于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既有运输业务,又有仓储业务以及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业务,但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中,按现行营业税税率的规定,运输、装卸、搬运是按3%征税,仓储、配送、等按5%征税,各环节税负不同,不利于物流业运作,也容易造成人为降低税负问题。物流业是个微利性行业,降低税率有利物流业发展。

物流企业所得税实行合并纳税。物流企业一般都实行跨区经营,建立跨区物流服务网络,统一安排业务,统一经营,统一核算,但由于各地的经营条件不同,盈利水平差异较大,按照现行所得税政策,亏损不能弥补,企业实际综合税负较重。鉴于物流业经营的特点,为了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应允许物流企业由集团(总机构)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M・兰伯特.战略物流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3-9.

篇6

我的xx超市的经理,到XX超市来已经X年的时间了,几年来,我系统地学习了零售业概论、仓储式连锁超市管理概论、顾客消费心理学与销售技巧等基础知识,学习新型的零售业的知识,力图尽快融到家乐的发展中去。在X店开业前夕,我任劳任怨,始终工作在第一线,经常和员工奋战到深夜,直至开店。至此,我开始了开创xx市场的征程。年初xx路北店的销售额每天仅十余万元,经过半年的努力,市场终于打开,家乐在xx的知名度提高,销售额提高了,顾客满意了,员工的脸充满了喜悦,这一年我被评为“xxx先进员工”。

由于是刚来X市工作,没有人缘关系,一年来,我利用一切人际关系,克服地域差别,了解xx市场及各项政策规定,与合作方紧密配合,同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地合作关系。为了开拓xx市场,我每天与员工一起工作,并听取各项合理化建议,以应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目前,xx有超市xx多家左右,竞争对手们把店开在了家乐店的周边,面对这种环境,使xxxx年任务的完成与提高是一种考验,员工们都存在担心的思想。为此,我对员工们提出xx年的工作中心是“以服务促销售,以管理降成本”。一年来的服务规范的培训、管理者的培训,大家都不会忘记这个工作中心,这一条已经贯穿到商店每个管理者和员工的脑海中。只要做的好,就会吸引顾客,就能摆脱困境。一年来路北店销售和管理上实现了双盈利的目标,销售额超计划完成。比xx年增长了85,连续三年完成了集团下达的任务。

面对闪光的成绩,我并不满足。我认真分析商品结构及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并合理控制库存,避免积压资金。因xx路北店为外埠店,供货商又多为外地供货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销售。年初,公司在xx成立商品组,由我担任组长,为了使店在xx稳步发展,使其同竞争对手形成差异优势,我对商品组提出了“重宽度、轻深度,重连锁、轻汰换”的谈判原则,使商品组在完善xx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连锁的优势。汰换了不适合xx市场的商品,并发展了部分本地特色商品,从根本上解决了蔬菜、水果不能连锁经营的问题。年中,在我的带领下,xx××在商品经营上拓宽了电脑、手机、音像、图书、冰鲜、主食厨房等品种,真正形成了仓储超级大卖场。商品品种比99年增加了近一倍。品种的丰满带来了客流,管理的加强降低了成本,服务水平的提高赢得了顾客。××年度市消协、工商、报社在民意测验中,xx路北店被评为“xx市民最满意超市”。

在担任xx路北店店长及xx地区主管期间,面对店内外繁杂的工作我开动脑筋想办法,大胆放权,竞聘上岗,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力。我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只有为他们提供机遇,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才能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企业才能长存”。在我的领导下,xx路北店逐步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谨高效的工作格局。

篇7

招生

学校

专业名称

公共

科目

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

招生人数

学费(元/学年)

备注

海南医

学院

临床医学

英语

生理学、诊断学(物理诊断)

65

6000

招临床医学专业

药学

英语

生理学、药物分析

10

招药学、医药营销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

英语

生理学、临床检验学

10

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护理学

英语

生理学、护理学基础

10

招护理、助产专业

针灸推拿学

英语

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

10

招针灸推拿专业

口腔医学

英语

生理学、诊断学(物理诊断)

10

招口腔医学专业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旅游管理

英语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基础

50

4600

不限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英语

高等数学、数据库

50

限招本专业或相近专业

英语

大学语文

专业基础英语、英语写作与翻译

50

不限专业

海口经济学院

旅游管理

英语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基础

100

15400

不限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英语

电子技术基础、编程语言基础

(C语言)

30

16100

限招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

国际经济与

贸易

英语

国际贸易理论、微观经济学

30

15400

限招会计、财务管理、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类专业

财务管理

英语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60

英语

大学语文

专业基础英语、英语写作与翻译

30

限招英语类专业

工程造价

英语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制图与识图

30

16100

限招土木建筑大类专业

物流管理

英语

现代物流学概论、仓储管理

30

15400

限招财经商贸大类专业

三亚学院

会计学

英语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

40

16000

招本专业及会计电算化等相近专业

旅游管理

英语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基础

50

不限专业

工程管理

英语

工程材料、管理学基础

40

招本专业及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术等相近专业

酒店管理

英语

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

50

不限专业

财务管理

英语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40

限招会计、财务管理、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类专业

国际经济与

贸易

英语

国际贸易理论、微观经济学

40

限招会计、财务管理、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类专业

篇8

关键词:物流质量管理;包装质量;运输质量;仓储质量;配送质量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16-02

1 绪论

1.1 汽车零部件物流质量管理的定义

汽车零部件物流的对象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实体,具有合乎要求的等级、尺寸、规格、性质及外观。这些质量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物流过程在于转移和保护这些质量,最后实现对用户的质量保证。对用户的质量保证既依赖于生产,又依赖于流通。汽车零部件物流质量指的是汽车零部件从供应商生产现场到整车厂的生产现场的中间过程质量,主要包括零部件下线包装、长途运输、仓库存储、配送上线等环节。汽车零部件物流质量管理就是要对整个汽车零部件的物流过程加以控制和管理,以保证主机厂的生产质量。

1.2 汽车零部件物流的主要环节

(1)包装防护。包装是作为流通过程中保护物品安全的辅助活动,是围绕汽车零部件在储存、运输、装卸和搬运过程中,实施的高效、安全、经济的作业活动,是使用适当的材料、容器,而施于技术,使其能将产品安全到达目的地——即在产品输送过程中的每一阶段,不论遭到怎样的外来影响,皆能保护其内装物,而不影响产品价值。每种汽车零部件在供应商生产现场完成所有加工后,合理的包装降低由于磕碰划伤造成的质量损失的最有效手段。常见的汽车零部件包装有一次性纸箱包装、木箱包装、循环包装、专用料架包装等。

(2)长途运输。目前国内的汽车生产环境,虽然有部分集中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或工业园区,但大部分零部件供应商至主机厂的物流过程都有长途运输这一环节。部分进口的零件甚至需要经过长途海运才能抵达主机厂。长途运输过程中造成零部件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长途运输的主要方式有汽车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及多式联运等。

(3)仓库存储。汽车零部件不论是在供应商、主机厂或者是主机厂周边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都不可避免的需要设置库存。仓库存储主要涉及到零部件的批次管理、标识管理、先进先出、库存的最大和最小数量的设定、储存环境的要求等。

(4)生产配送。汽车零部件正式进入主机厂生产车间,还需要经过生产配送的环节。为了适应目前生产的柔性化,这个环节可能涉及到零部件的再包装,切换为小批量、多品种的上线标准包装。同时完成零部件质量追溯信息传递及可疑物料管控等工作。

汽车零部件物流主要由以上四个环节构成,具体包括了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等现代物流的七大环节,每个环节都与零部件质量息息相关。

1.3 目前汽车零部件物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包装无法保证零部件的质量。许多零部件供应商没有意识到包装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汽车零部件都采用一次性纸箱包装。这种包装方式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无法对零部件的质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雨、防潮、防磕碰的性能较差,许多零部件在经过长途运输的过程后,不同程度出现碰伤、变形等问题。此外包装标准各异无标准,包装不能完全表达零件的质量信息等。

(2)运输过程造成质量问题。国内汽车零部件物流长途运输居多,增加了零部件质量的风险。较差的包装在长途运输前后的装卸环节、运输环节均导致了零部件在抵达主机厂之前已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此外运输信息传递不及时、多种货物搭配运输等都为运输过程的质量管理带来麻烦。

(3)仓储管理落后。排除一些大型的汽车企业,很多汽车厂家依赖于周边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些第三方物流公司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有:业务功能不齐全,增值服务意识薄弱;规模偏小,效益低下;利用现代技术程度低;缺乏物流管理人才;制度不健全等。汽车零部件第三方物流公司影响质量管理的具体表现为:现场环境差,影响零件质量;问题响应迟缓;零件短途运输途中缺乏对零件的保护;不能严格遵守主机厂的要求送货,经常出现在计划时间内不到货的情况;配送不准确,经常出现短装或者混装的问题。由于很多主机厂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对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力度有限。综合以上原因,汽车零部件的仓储管理环节对零部件的质量管理造成很大困难。

(4)配送环节问题频频。在最后一个环节,同样存在许多质量问题。虽然绝大多数主机厂的配送环节都由主机厂自己负责,但前三个物流过程对配送环节本身已经造成不小的困难。零部件质量追溯批次混乱、质量不稳定经常造成批次隔离甚至是停线事故等。

2 汽车零部件物流质量管理提升研究

汽车企业物流质量管理是企业全面质量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是物流服务质量管理。物流服务是物流系统的输出,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于物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汽车零部件物流各个环节的分析及经验积累,并从整个汽车零部件物流系统的角度来观察。对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整个汽车零部件物流系统质量管理作出提升研究。

2.1 包装质量管理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发展的今天,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个高度趋利的市场环境中,绝不能忽视“第三利润源泉”中的包装带来的利益或纰漏。

先进的物流包装管理理念,适时、有效的物流包装规划,合理包装材料的选用,与经济实用的先进包装技术手段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物流包装管理水平实现最优包装效果,并由此获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包装既是各供货商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始点,更是客户生产的始点。随着现代汽车制造质量的不断提升,零部件的包装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精密度极到的零件,或是外观件、内饰件等,都对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包装不仅要有保护商品功能,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在包装技术方面出现了密封、防腐、防潮、防虫、防振、遮光、透气、透明等具有一定技术措施的做法。将包装技术的实用性、包装艺术的创造性和包装经济的合理性融合于包装形体之内。包装要有利于包装的标准化、规格化和系列化;有利于物流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有利于对包装的科学管理。此外包装必须具备保护功能及方便功能。

保护功能:以适当的材料,设计合理的包装容器和技术,赋予包装充分的保护功能,保护内装产品的安全,对危险货物采用特殊包装,注意防止其对周围环境及人和生物的危害。

方便功能:

(1)方便生产:根据不同类型生产企业的机械化、专业化、自动化的生产需要,以最适宜的包装单元,兼顾资源能力和生产成本,尽可能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2)方便储运:在包装的规格、质量、形态上适合仓储作业,包装物上的标识易于识别,存取、盘点、验收分类作业,包装尺寸运载要求,提高运载效率。

(3)方便装卸搬运:适宜的包装便于装卸搬运,便于使用机械提高效率,标准的包装为集合包装提供了条件,并能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能力,有利于堆码,也应考虑人工装卸质量一般不超过工人体重的40%(限于15kg)。

(4)方便使用:合适的包装,应在开启、使用、保管及收藏时感到方便。

(5)方便处理:指部分包装具有重复使用的功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便于环境保护,有利于节省资源。

现代物流包装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包装标准化,标准化是实现物流包装管理高效、科学、规范及程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保证物流包装生产各部门高度统一,协调动作的有力措施。

2.2 长途运输质量管理提升

由于零部件供应商的分散分布,许多零部件供应商均采用各自地域的运输企业承接零部件长途运输业务。另外,由于距离主机厂较远,出于降低运输成本的考虑,每次长途运输的运量偏大,运输周期又过长。比较好的办法是寻求在国内有完善运输网络的运输公司,减少每次发运量,增加发货频次,通过GPS等先进的跟踪设备,实时掌握货物动向。小批量、多批次的长途运输,有利于零部件质量保证及管控。

大型的汽车厂家会在供应商集中的地域建立区域配送中心(RDC),周边所有零部件供应商的货物全部送至RDC,由RDC统一集中配货,然后采用固定的车型、固定的线路及周期长途发运至主机厂,并与主机厂保持及时的信息沟通。

2.3 仓储管理质量提升

2.3.1 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质量提升

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和业务的局限性导致了起服务水平低下,严重落后于主机厂的质量及响应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是由顾客,即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的满意度决定的,并取决于整个物流服务过程的效果和效率。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第三方物流质量改进的基本途径有:树立企业物流整体质量管理思想;认真做好物流服务过程的整体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物流质量关系信息系统。

在无法改变第三方物流这种模式下,需要不断加强对第三方物流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逐渐接受主机厂的企业文化、质量文化、管理模式等。具体可由主机厂定期开展第三方物流专场培训、沟通会或者现场走访,不断提升第三方物流的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

在合作模式上,可以采取主机厂、供应商及三方物流共同签订三方协议,增加主机厂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监督和考核权利,通过硬性的合同指标来加强管理。甚至可以将第三方物流公司向供应商收取的物流服务费改由主机厂代收,由主机厂直接支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进一步加强主机厂对第三方物流的考核权。当然,这样的操作模式比较适用于主机厂将零部件物流业务外包给几家核心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物流集中外包也是长远的趋势。

2.3.2 主机厂仓储管理提升

部分汽车企业也存在主机厂本身建立大型零部件仓库的现象,相对于小型第三方物流公司而言,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本身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及质量体系,在仓储管理方面亦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可以投入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WMS),从而实现零部件在库管理、质量批次管理等的信息化。

2.4 配送质量管理提升

配送作为汽车零部件物流最后的环节,承担着将合格的零部件送上生产线、传递质量批次信息、控制可疑物料(不合格零部件)等任务。配送环节如果能严格执行“质量三不原则”——即不接受、不制造、不传递质量隐患的原则,同时清晰记录质量批次追溯信息,对生产质量控制的输入环节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针对零部件混装、短装等供应商或第三方物流的具体缺陷,可以按照30%、60%、100%的比例执行抽检;开发PFEP(Plan for every parts,单一零件规划)系统,对每一个零件的基本信息、包装信息、仓库及线旁存量、配送线路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持续推进QC小组活动及物流PFMEA(Process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分析)等方式来解决。

从质量管理上讲,传递质量批次信息是一项重点工作,甚至会浪费许多人力物力。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会采用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甚至将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直接与物流系统合并的方法来优化这一环节。另外,二维码技术的成熟也被越来越多的利用到汽车零部件质量在回溯上来。

2.5 汽车零部件物流系统质量管理

物流系统本身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除了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外,同样可以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去考虑优化。包装贯穿着这个系统,运输及配送连接了开端和末端,仓储管理为整个系统提供缓冲,物流信息覆盖了整个系统。部分主机厂对于物流模式有这样的要求:零部件在供应商生产现场加工完成后,采用标准化包装,直至零部件上主机厂的生产线,中途做到不发生任何翻包装的环节。有效保证了零部件在整个物流系统中的质量延续,同时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此外,建立区域配送中心、采用Milk Run的取料模式等等,都是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升零部件物流质量管理的模式。

3 结论

汽车零部件物流质量管理对于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尤为重要,控制好汽车零部件物流质量管理也为生产质量管理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同时对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也有很大贡献。因此,在提升质量管理模式及物流管理模式的同时,有必要大力加强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物流业快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日益显现,物流人才需求出现持续井喷的态势,尽管各大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物流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很好的符合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发展规模较小,这样的现实情况导致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更多偏向于低层次,比如运输司机、仓储分拣工、仓储搬运工等。而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是高职和本科类毕业生,因而出现毕业生对低层次物流岗位不愿做,高层次物流岗位做不了的局面。于是,师范类院校开设物流管理(职师)专业以为中职学校培养物流管理教学人才,这样不仅为一部分本科院校物流管理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同时也为物流业低层次人才需求提供支持。

然而,师范类院校开设物流管理(职师)专业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与教学培养目标不吻合的情况,本文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通过分析现阶段教育环境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物流管理(职师)专业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提出适合物流管理(职师)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二、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要教学模式分析

(一)讲授式

讲授式就是以老师讲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一直在课堂中被普遍采用。[1]讲授式在当前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为主的趋势下,显得不够新颖,而实际上,讲授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它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二)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至今天的案例分析法。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法开始时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技法用于高级经理人及商业政策的相关教育实践中,后来被许多公司借鉴过来成为用于培养公司企业得力员工的一种重要方法。[2]案例分析法是指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的方法。

(三)企业参观式

企业参观式是根据所学课程的内容,由上课教师根据上课进度内容联系相关企业,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从直观和实践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所学课程知识内容。

(四)学生团队合作实践调查法

学生团队合作实践调查法的教学模式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是由上课教师根据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目标把学生分团队,然后让每个团队选择一个企业或者一类企业进行自行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在班级上做汇报。

三、物流管理(职师)专业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物流管理(职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职和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教师。但是,现实是很多大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都没有因为物流管理(职师)专业是以培养职业师范生为目标的而改变或转变,仍然在教学中沿袭传统的专业知识的灌输和教师一言堂。对于如何培养优秀和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物流管理职业师范生,如何通过示范让学生懂得怎样上课才能算一堂好课,如何评价一堂课等问题,专业科任老师很少主动去实践和改革。

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有:(1)大多数管理类大学老师不是师范出身,没有系统的学过教学技法和教学原理等课程,导致很多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根据个人喜好和对课程内容熟悉程度上课,对于课程的体系不能很好的呈现给学生学习和理解。(2)大多数老师的教学理念更多在于传递基本专业知识,很多老师的上课教学课件几乎不更新或者更新得比较少。而在信息获得如此方便的今天,很多基本知识百度就能获得,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培养效果没有达到目标。(3)以科研为导向的大学,让处于一线教学青年教师在背负各种科研压力和经济压力的现实面前,没有很多的时间精力花在备课和上好课上,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从而达不到教学预期。

四、物流管理(职师)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

(一)示范观摩课教学模式

示范观摩课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式是:教师选择一个主题,以标准课时40分钟为时间限制,把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各个环节,示范讲课过程中如何把教学内容与各个环节设计结合起来,学生通过教师示范,在观摩中理解并掌握怎样上好一个标准课。

物流管理(职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职和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教师。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示范,让让学生通过看中学,明白教学过程和环节的设计。

(二)模拟上课+教师点评+其他团队提问模式

模拟上课模式的操作方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设定一个主题内容,把学生分团队,各团队学生成员分工讨论并合作备课,然后模拟教师身份上课。物流管理(职师)专业课程中有运输管理课,但关于运输管理的内容在物流管理概论里面也有相关内容。运输管理科任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把基础学过的部分让学生模拟上课,让学生在做中学,体会和领悟如何上好一节课。

模拟上课模式可以让学生模拟教师身份给班级同学上课,这个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学会如何查找知识和进行PPT制作。同时,以团队形式操作让学生们不仅学会团队合作,还能让学生们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达到促进合作和相互提高的作用。

教师点评是在学生模拟上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团队模拟上课的情况对其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团队做得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帮助学生更好的在做中学后明白团队模拟上课的效果和不足。

其他团队点评是在教师点评后,其他团队的成员根据模拟上课的专业内容对模拟上课团队进行提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模拟上课的团队不仅学会上课,同时为了做好回答问题的提问准备,备课过程中会扎实理解和熟悉专业知识内容。

(三)情景模拟上课模式

情景模拟上课模式要求教师能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前沿和现实的案例教学,把案例编辑为一个剧本,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模拟案例中涉及的角色。比如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把仓储出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编辑成现实案例,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团队表演,其余同学看,看中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与座位相邻的同学讨论该如何解决问题。

情景模拟上课模式不仅锻炼表演案例剧本同学对课程内容熟悉程度和对现实中各物流岗位角色的领悟能力,同时还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和把问题突出呈现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案例教学文本形式,以角色和人物形象揣摩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案例表演中发现问题,并在熟悉问题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篇10

关键词:发展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因为生产流通企业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能够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能够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上,从而进行重点研究、发展其核心技术、开发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通过第三方物流,生产流通企业可以延长其服务之手,有利于其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

我国经济连续十几年保持高速发展,经济总量的增加给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物流量的增加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这说明我国物流业成长性较好,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第三方物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现在我国的物流企业多数是由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转变而来的,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在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全社会的现代物流观念。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全社会的现代物流观念。通过加强现代物流知识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企业发展乃至对全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独特作用,使生产企业转向选择更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世界500强的大部分公司已经将其非核心能力的运输、仓储和库存管理等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应向他们学习,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激发第三方物流企业活力。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传统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痕迹,不能适应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国际竞争要求,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要进行企业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克服资本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业快速成长。

3、培养具有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最看重的是物流企业的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效益。目前,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只局限在各自特定的服务领域,彼此间竞争不大。若要适应加入WTO后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鼓励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参与国际竞争。

为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统筹规划和精细化组织、管理能力等,力争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此外,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以客户增效为己任,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效益。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形式,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单位:聂峰,南昌大学软件学院;聂海燕,南昌理工学院经管系

参考文献:

[1]张声书主编.中国现代物流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230-235.

[2]翟学智主编.现代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26-129.

[3]崔介何主编.物流学概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325-330.

How to develop third-party logistics

Nie FengNie Hai-Yan

Nanchang University software Polytechnic Institute administe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