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贸易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外贸易的目的

篇1

【关键词】盲目抵制 国际贸易 商品 影响。

抵制外货运动是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一种辅助形式。 同时抵制外货运动又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一、盲目抵制外国商品的原因。

尽管经济全球化可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成本,但一贯主张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的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 利益集团和生产企业,却担心从中国进口价廉物美的商品,使本国市场竞争加剧威胁其本土同行业的发展。

于是,这些国家的政府不顾其本土进口商和消费者的意愿,也不再宣扬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的“宏论”,而动用各种手段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甚至把他们的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之上,对“华货”设置人为障碍阻止中国企业和商品进入,同时,却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其本国的企业和产品实行保护。

显然,这种“抵制华货”的行为属于主动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有时甚至是贸易霸权主义行径[1]。

二、盲目抵制外国商品的影响。

许多人在网上发帖子倡导抵制别国商品,只买中国制造。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其中包含的民族主义精神则有些偏激了。首先,我国政府在这件事上的看法是:坚决抵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而我国决不搞贸易保护主义。可见,抵制外国货的做法,与我国在国际上提倡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2]。第二,抵制外国商品严重违背了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虽然有些好处,但却不利于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又谈何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如果外国的商品销不出去,便会引起国外的商品积压,一些外国公司破产,股市大幅下滑,外币汇率走低,我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提高,从而进一步导致我国出口贸易受阻,我国为出口而制造的商品积压,一批企业破产或被兼并,出口贸易额下降,gdp增长率下挫。

三、盲目抵制外国商品对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影响。--以抵制日货为例。

(一)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

目前从环保立法进入了环保执法阶段。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 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紧密挂钩, 并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这将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可能。

(二)对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签署的文件不仅包含工业品贸易, 而且还包括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方面的环境保护问题。 如果发达国家在新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中肆意推进环境壁垒,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而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对于实现我国加快出口的战略目标将产生影响,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势必减缓。

(三)对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

环境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 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 因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 产品的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也将作大幅度调整。 因此,出口产品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的增多, 将使我国目前出口产品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3]。 作为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因此受到影响。

四、应对盲目抵制外国商品以改善我国国际贸易环境的对策。

如果盲目抵制日货打击了在华日资企业,很可能导致这些企业的中国职工下岗,从而损害中国同胞的切身利益。

(一)政府层面上的对策建议。

盲目抵制日货将破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逐步建立起来的良好投资环境,有损我国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国内社会和谐环境。

去年中日贸易总额约达1700 亿美元。 中国对日本出口 738 亿美元,其中约60%来自日本在华直接投资企业。 截至 2004 年底,日本在中国直接投资累计合同金额为666 亿美元。 大大小小的日本企业、饭店、公司、事务所遍布中国各个城市,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企业层面上的应对策略。

由于低价竞争的价格优势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如果要在国际化竞争中取得成功并获得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规范外贸竞争秩序,提高行业集中度,做到有序出口。

为此,要促进企业的联合重组,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通过加强研发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提高营销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走专业化和国际化经营之路以及履行企业的环保责任等诸多方面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避免国内企业再为争夺产品出口相互打价格战了。

(三)行业协会层面上的应对策略。

要减少“抵制华货”发生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须积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 做好对出口贸易许可企业及相关产业的动态管理和引导,实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策略,避免在出口市场上互相“扎堆”过于集中,以根治恶性低价竞销,避免利人不利己反招人算计的“抵制华货”发生。

【参考文献】

[1]叶茂中。论消费伦理与企业力[j].广告导报,2009(2)。

篇2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替代关系;互补关系

一、替代关系理论

Mundell(1957)利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要素的标准国家贸易模型,提出了“替代关系理论”,即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该理论的前提假设是:(1)只存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2)两国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一国是劳动密集型国家,另一国是资本密集型国家;(3)两种产品中一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另一种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4)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只依赖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要素的配置比率;(5)不变的规模报酬,即产品产量的变动比率和要素投入量的变动比率一致。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之上,Mundell认为,当两国仅存在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他们必然会展开贸易,并且这样的贸易会使得世界各国的要素价格实现均等化。可是,现实世界很难达到前述的严苛的前提假设。而且现实中各国存在贸易壁垒,所以现实情况下,贸易障碍会导致资本的流动,产生对外直接投资;反过来,资本流动障碍也会产生贸易。所以Mundell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Vernon(1966)在对美国式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解释时,提出了著名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将产品生产分为三个阶段:(1)新产品阶段,产品刚刚被发明和生产出来,属于技术密集型,跨国公司拥有垄断优势,因此该阶段由母国生产并以高价格出口到国外市场;(2)成熟阶段,国外市场需求旺盛,技术逐渐稳定,出现模仿品和替代品生产的竞争对手,该阶段跨国公司会选择到需求量大的国外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和生产,出口减少,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有替代作用;(3)高度标准化阶段,产品生产技术已经高度标准化,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变为劳动密集型,该阶段跨国公司会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进行生产,并以此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原来发明创造的母国会完全成为该种产品的进口国。产品周期理论动态的描述了跨国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如何一步一步的替代了原有的对外贸易。

二、互补关系理论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小岛清在其代表性著作《对外贸易论》中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的理论,指出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该理论强调国际分工的重要性,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统一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指出国际直接投资并非简单的资金流动,是包括了资本、技术、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本的总体转移。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母国的边际产业依次开始,即从在母国已经或即将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在东道国具有显著或者潜在的相对优势的产业开始转移。小岛清认为,这种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将母国比较劣势产业输出,扩大了比较优势的幅度,从而增加了贸易量并促进母国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增进社会福利,加速技术创新与扩散。

20世纪80年代,Markuson和Svensson也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是互补的关系。当贸易障碍产生对外直接投资时,资源一般是流入进口替代部门。如果资本的流动不是由贸易障碍引起,而且主要流入出口部门,则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就表现为互补关系。这种情况下,资本的流动会带来进一步的国际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从而对外贸易大规模增加。

三、不确定关系理论

Patrie(1994)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是不确定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将其分为三类:(1)市场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是跨国企业为逃避东道国严苛的贸易保护壁垒,迅速占有东道国市场,而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实现当地生产和当地销售。(2)生产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是跨国企业受到东道国廉价资源的吸引,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产品可能在当地销售也可能出口到别的国家。(3)贸易促进型对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是跨国企业为了更好的配合自身的出口贸易,为企业的出口提供必要的服务而进行的直接投资。这三种源于不同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市场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是相互替代的,而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是互补关系。

Head和Rise(2001)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直接是替代还是互补的关系,与投资是垂直方式还是水平方式有关。他们利用数据分析了日本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总体上是互补的。但是,他们还发现,以垂直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是互补的;以水平方式进行投资的企业,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是替代的。

四、启示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不完全是替代或者互补,更多的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自从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越来越频繁。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以生产为导向,积极寻求外国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以此实现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Mundell, 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J].America Economic Review, 1957

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服务贸易;贸易引力模型;面板数据

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文化的双重属性,更具有日益凸显的国家战略意义。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中,强调了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服务出口企业推行免除营业税等优惠政策,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符合文化贸易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蒙英华采用加拿大文化贸易数据,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经济总量、文化距离对两类贸易的影响方向相反,地理距离对两类贸易都形成了贸易成本等结论。本文从中国文化服务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出发,运用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文化服务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

一、文化服务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表1选取商务部的《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5》中2000~2014年关于文化服务对外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文化服务内容选取现有数据中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等四大类数据加总。

表1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服务对外贸易表现出两个特点:第一,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近年来显著上升,2000年中国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仅为28.3亿美元,到2014年,这一数值上升为1 023.1亿美元,这说明中文化服务贸易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第二,中国文化服务长期存在贸易逆差,其中2006年贸易逆差额达最大值64.7亿美元。尽管本文选取的几个类别不足以完全涵盖中国文化服务领域,但中国文化服务对外贸易长期存在逆差,且贸易逆差近年来有所缓和是学术界认同的基本结论。另外,运用SWOT分析方法得出中国文化服务对外贸易发展的4个特点。

篇4

【关键词】滇中城市群 对外贸易与产业规模增长 灰色关联度

一、引言

经济学界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上,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持乐观态度,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是“增长的发动机”,如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逊等。二是持悲观态度,认为以初级原料和产品贸易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将带来诸不利因素如影响资本积累、规模化市场形成等,甚至导致贫困化增长,如劳尔?普雷维什等。三是持中立观点,认为“增长主要是有利的内部条件引起的,外部需求只是起到辅的作用,其重要程度在各国和各个时期也不相同。”“贸易只是增长的侍女”而不是“增长的发动机”,如克拉维斯。就主流趋同的观点而言,更多的学者偏向于对外贸易能促进经济增长。产业是经济的支撑,经济发展的本质内涵就是产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能促进经济增长,即意味着对外贸易能促进产业的发展,即产业的增量提质。在对外贸易与产业关系问题研究上,通过对2006年以来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有以下特点:(1)研究尺度,研究对外贸易与产业关系时,以国家、省域(包括直辖市)层面,即宏观与中观尺度的研究比较多,如周建华(2010)通过比较中国与印度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特点,认为贸易模式的转型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黄庆波以中国、印度和亚洲“四小龙”为对象,就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实证研究;鲁瑜以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发展进行了研究等等,省域尺度研究比较多,如刘素君就新疆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问题,韦正委和阙菲菲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广西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进行的实证性研究;(2)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如姜琳,李荣林对我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非常高,但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相关性不高;对外贸易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活动的观点。朱慧新以浙江省 1989―2011年数据对该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进行研究,认为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化与对外贸易竞争力存在相互促进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朱燕围绕对外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缓解了产业结构升级中的结构供需矛盾促进了技术进步最终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3)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理论方面的研究,如张丝思以“ 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为切入点,论述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及其升级的影响。侯旭围绕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从理论角度研究了对外贸易带动和制约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实证研究主要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模型分析等,如刘希宋,邱瑞等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分析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相关性进行系统研究。综上,不难看出,相对宏观和中观尺度的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小尺度或者说较微观层次的研究还是比较少或不多,而以区域性重要城市或城市群的研究也不多见,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选择了云南省滇中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滇中城市群作为中国西南继成渝城市群之后第二大区域性城市群,其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定位,使其在新规划的长江经济带“哑铃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与成渝城市群一道成为大西南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中心,互为犄角之势。研究滇中城市群对外贸易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滇中及云南发展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外向度高、竞争力强、市场覆盖面广的产业体系,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二、滇中城市群及对外贸易现状

地处大西南,与多国接壤且与邻国有着历史悠久外贸联系的云南,自对外开放以来,对外贸发展速猛。“十一五”云南对外贸易进入又快又好的发展时期,商品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增长31.5%,2007年增长40.9%;2008年进出口增长趋于平稳,涨幅为9.3%;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出口总额下降16.5%;2010年随着经济复苏,进出口增长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云南外贸进出口额连续突破60亿、80亿、100亿美元大关。“十二五”云南省对外贸易额有望继续增长。滇中城市群包括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州市行政辖区。滇中城市群作为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区域中心核心增长极,在云南省对外贸易格局中,其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整个云南省的对外贸易总进出口额中占据着非常大的份额。在“两强一堡”战略, 即“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1]指导下,滇中城市群不仅扩大了与美国、欧盟等的外贸联系,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与东南亚、南亚各国联系,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滇中城市群自2006年以来,一直占据云南省对外贸易总额的70%以上,具体对外贸易态势如下表、图所示:

表一 云南省和滇中城市群历年对外贸易进出口额 亿美元

三、模型和数据来源

(一)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与等维灰数递补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与等维灰数递补模型是基于邓聚龙教授在1982年提出灰色系统理论,即研究不确定性系统、系统的系统以及小样本、贫信息问题建模的一种方法,而构建的数据分析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分析灰度较大的数据是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弥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陷。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就滇中城市群对外贸易与产业规模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两者之间关联度越多,说明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即具有优势因素,反之越小,优势因素不明显。等维灰数递补预测模型是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基础上,用建立的已知序列模型预测一个值,并将该值补充在已知序列之后,同时去掉最老的一个数据,构建成新的序列,保持序列等维,依次递补,逐个预测,直到完成预测目标,具体操作见文献。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区间。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经济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2006―2012年,涉及“十一五”、“十二五”部分统计数据。数据指标类型包括滇中城市群及所辖市州的对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亿美元),第一产业值、第二产业值和第三产业值(亿元),第一产业内农、林、牧、渔业产值,第二产业的工业值。利用等维灰数递补预测模型得到“十二五”部分年份的预测数据。选取进口和出口总额分别为参考序列,剩余指标为比较序列,各指标数据经初始化处理,计算两者间的灰色关联度,得到两个时期的结果见表二和表三。

表二 滇中城市群进出口与三次产业规模增长关联度

四、滇中城市群对外贸易与产业规模增长实证分析

(一)滇中城市群对外贸易对三次产业规模增长的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揭示因素间关系的强弱。一般认为,当0

根据滇中城市群及所辖的“三市一州”,即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十一五”进、出口总额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数据(表二),得滇中城市群关联度平均值0.740,其所辖:昆明市关联度平均值0.748,曲靖市关联度平均值0.625 ,玉溪关联度平均值0.702和楚雄州关联度平均值0.614;表明:滇中城市群三次产业与进、出口总额的关联度较强,所辖市州中,昆明和玉溪关联度较强、曲靖和楚雄关联度较为弱。“十一五”期间,滇中城市群对外贸易对产业规模增长有着较高的关联度,这与云南省“十五”期间,形成的“大贸易”观念,通过对外加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合作,对内 “转方式、调结构、重统筹”,促进了对外贸易额持续增加。滇中城市群作为云南省对外贸易重要的窗口,对外贸易进出口也取得了迅速增长,并通过对外贸易作用于产业规模增长。滇中城市群内部各市州对外贸易与产业规模增长关联度的差异,反映了各市州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高低,昆明和玉溪有着较高关联度,事实上也

滇中城市群及所辖市州“十二五”进、出口总额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为:滇中城市群关联度平均值0.667,所辖市州:昆明市关联度平均值0.691,曲靖市关联度平均值0.406,玉溪关联度平均值0.640和楚雄州关联度平均值0.662,据此分析,在未来滇中城市群三次产业与进、出口总额的关联度仍较强,所辖市州中,昆明和楚雄三次产业与进、出口总额的关联度较强、曲靖和玉溪三次产业与进、出口总额的关联度降低,由“十一五”较强和适中减弱。“十二五”是云南省进一步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改造传统产业,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新型产业,特别是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时期。但,因世界经济总体水平缓慢发展、国际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滇中城市群对外贸易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滇中城市群对外贸易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仍较强,表明“十二五”期间,对外贸易总量将继续增加,而对外贸易与产业规模增长的关联度,相比“十一五”减弱。

(二)滇中城市群对外贸易进出口与产业内部规模增长的关联分析。

就产业关联度差异而言,“十一五”期间,滇中城市群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与对外贸易进出口关联度最大,第二产业稍小。即第一、三产业为滇中城市群的优势因素,对外贸进出口总额影响最大,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关联度值较接近,故对滇中城市群对外贸进出口总额也颇具重要影响。滇中城市群内部各市州的三次产业对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影响表现为:昆明市第一产业为优势因素,第三产业其次,而后为第二产业;曲靖市第二产业有优势因素,第三产业其次,而后为第一产业;玉溪市第二产业有优势因素,其次为第三产业,而后为第一产业;楚雄州第一产业有优势因素,其次为第三产业,而后是第二产业。

滇中城市群“十二五”期间,三次产业与外贸进出口的关联性有所下降,但,三产业与外贸进出口关联度相对于“十一五”的排序变化仍不是很大。依上表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与对外贸易进出口关联度最大,为优势因素。第二产业次之;滇中城市群内部各市州的三次产业对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影响表现为:昆明市第一产业为优势因素,第二产业与“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的关联度对比,明显接近;曲靖市第二产业为优势因素,第三产业次之,而后为第一产业;玉溪市第一产业为优势因素,其次为第三产业;楚雄州第二产业成为优势因素,其次为第一产业。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云南省滇中城市群对外贸易对产业规模增长的灰色相关性分析,“十一五”期间,在云南省对外贸增长迅速的背景下,滇中城市群对外贸易与产业规模增长有着较强的关联性,虽世界经济总体增长缓慢,如主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欧盟等经济复苏缓慢,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外贸易仍然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滇中城市群对外贸易对产业规模增长关联度有着较强的关联度。三次产业中关联度最高的是第一产业,为对外贸易的优势因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具有较强的关联度。随着滇中城市群与东盟、南亚及世界其他地区进一步建立与扩大的经济联系,其对外贸易势头,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持续增长,尽管对外贸易与产业规模增长的灰色关联度有所减弱。滇中城市群一直是云南省鲜切花,果蔬和烟草对外出口的最大基地。滇中城市群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渔与对外贸易关联存在明显差异变动。滇中城市群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原材料开发与加工为主,对外贸易的工业产品以磷化工、机电产品和电力为主,故灰色关联度较第一产业要弱。从整体上看,“十二五”期间,关联度减弱,但,从滇中城市群内部各市州的工业相关度值的变化来看,与对外贸易与第二产业规模增长的关联度在加强。云南省服务业发展比较迅速,2007年以来累计进出口总额91.4亿美元,2011年位居全国第17位,增速居全国第5位,而滇中城市群作为以昆明为核心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在发展与世界对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贡献额占全省服务业总额的很大部分。对外贸易对滇中城市群的第三产业规模增长的关联度将进一步趋强。2011年以来,在桥头堡战略实施的推动下,打造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云南推进对外贸易的重要举措,这进一步推动了滇中城市群发展和壮大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扩大对外贸易额,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增加地对外贸易将带动产业规模增长,两者之间的关联度也将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周建华.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和印度的比较[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4.

[2]黄庆波.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印度和亚洲“四小龙”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0,2.

[3]鲁瑜.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发展[J].中国商贸,2009,15.

[4]刘素君.关于新疆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研究[J].经济视角(上),2010,5.

[5]韦正委,阙菲菲.金融危机下广西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12.

[6]姜琳,李荣林.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问题,2010,5.

篇5

Abstract: Business English is the basic language tools of the world, so business English has played an integral role in foreign trade negotiations. If you want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the negotiators need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expertise, as well as related strategies of business English.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flexible use of the negotiation strategy of the business English.

关键词: 贸易谈判;商务英语;策略

Key words: trade negotiations;Business English;strategy

中图分类号:H31;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254-02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具有雄厚实力的公司开始在国际市场中打拼,促使中国对外贸易商务事业开始急速发展。企业在对外商务贸易中,运用的主要语言为英语,因此也催生了各式各样的商务谈判,由此,商务谈判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想要与外商谈判从而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就必须利用商务英语来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在谈判中与对方进行斡旋,最后达成共识,签订合作协议。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商务英语,在谈判中通过合理的利用商务英语能够营造良好的谈判氛围,确立双方合作意向,体现出真诚、友好的合作关系。谈判并不是通过直白的话语来提出企业的要求,而是需要应用一些技巧,在谈判中合理地应用一些策略来表达自己的目的,最终完美地实现谈判目标。谈判时需要重视一个准则为“注重理解、注重策略”,在对外贸易交际中,英语谈判的最重要的三个策略是礼貌策略、模糊策略和回绝策略。目前,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快速发展,对外贸易谈判中的常用策略需要被广大企业充分研究和探讨,它对于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际价值。

1 对外贸易谈判中的商务英语的作用

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谈判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证谈判顺利的进行。对外贸易中,谈判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在很大程度上它能够决定贸易活动能否获得成功,不同的谈判都需要使用到对外贸易英语。对外贸易英语是对外贸易谈判的基础,有了对外贸易英语才能够使得谈判继续下去,从而使得企业体现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对外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需要在表述中运用得体的语言修饰,同时要注意一些谈判技巧的运用,合理的在谈判中将各种谈判技巧融入语言中。这就要求谈判方在商务英语的运用中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及交谈的内容等,谈判时所需要运用的一些促进合作的手段也应融入到商务英语中。在谈判的过程中,对于双方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满足自身的利益问题应能够有意识的避开,这些都是双方比较敏感的问题,同时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分析对方的感受,是否能够满意。谈判时还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优势,在谈判中体现出合作后能够为双方创造出更多的利益等。商务英语的谈判需要准确地把握好一些技巧的应用。英语中有很多的俚语和俗话,在谈判中适当的添加进交谈中能够增添一些语言的幽默感,使得谈判的氛围变的良好。如果运用不得当就可能造成对方的困惑甚至误解,使得谈判以失败告终。因此商务英语的运用需要抱着一个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语音语调以及句式词汇都要详细的去研究。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谈判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对方的信仰以及工作特点都需要谈判人员事前去详细了解,如若对此方面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在言语中可能会在无意中冒犯对方,使得谈判显得尤为艰难。因此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谈判中是不可或缺的。

2 外贸英语谈判中礼貌策略

不管在世界上的哪个地方,交往中的礼仪问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省略的,交往中的礼仪通常能够确立双方的友好关系。这个礼仪问题放在对外贸易谈判中也一样适用,跨越文化的交流在对外贸易中是很常见的,想要使谈判成功就必须尊重对方,这是最基本的礼仪,如果在某句话上出现了不恰当的言辞,那么可能会直接导致谈判的不成功,因此,在谈判中,各方应遵照对方的礼仪准则来表达谈判目标,合理的运用礼貌策略。对外贸易交际是一个很复杂的程序,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地区都有着应对的礼仪对策。因此,在谈判中不仅要尊重别人,同时还要利用商务语言在谈判中展现出来,想要成功的实施礼仪对策就需要注意商务语言在表述中的声调、语调,同时还应在谈判前了解谈判方的历史及文化习俗,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够达成谈判。

篇6

【关键词】新常态;对外贸易;问题;对策 

新常态背景下,为应对当今国际上新型的经济局势,我国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迎难而上,就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借助新常态背景促进对外贸易的转型,从而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水平,在多变的国际经济局势上站稳脚跟。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1.高额的贸易顺差 

自从我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逐年递增,这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出现了高额的外贸顺差,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口增长了6.1%,进口却只增长了0.4%,这一年,中国总的贸易顺差为3825亿美元。造成这样的外贸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我国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使得一些加工贸易逐渐向我国迁移,并且我国为促进人口的就业,对部分加工贸易也实行的是保税政策,从而加剧了对外贸易顺差。 

其次,中国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这就导致外资企业的投资顶替了部分贸易进口,而且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是朝着贸易出口发展,国内需求不强烈,久而久之,就使得贸易顺差越来越高。 

最后,由于我国长久以来的国情,我国的大多数民众对于投资的喜爱远远低于储蓄,从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经济行为极大的限制住了国内消费的增长,从而使得国内企业逐渐转变经营模式,改善技术热衷于国际市场的开拓,造成大量贸易出口现象发生,这也使得我国的外贸顺差逐渐增长。 

2.外贸反倾销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对外扩张,对外贸易反倾销现象逐渐成为外贸中的焦点问题,一些国际组织或者部分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我国商品的反倾销起诉,反倾销的金额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例如,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265亿美元。同时,反倾销税率加高成品范围也渐渐扩大,我国主要的外贸出口项目几乎都遭到了反倾销的诉讼,使得我国对外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外,我国受到的反倾销次数也是在逐年的增加,使得我国成为世界外贸国家中遭到反倾销现象最多的国家,几乎每发生3起反倾销案事件,针对中国产品的必然会有1起。 

造成这种现象除了来自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外,我国自身也是有一部分原因的。由于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规范,市场行为的发展比较盲目,这就导致了大量过剩产品的出现,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国内以及对外贸易的策略上只能采用低价倾销的策略,从而保证企业生存的空间。同时,由于国内部分企业出口的规模并不是很大,遇到反倾销现象的时候,考虑到应诉的成本以及自身的利益,大多采取的是不应诉策略,这是企业反倾销意识淡薄的表现,主要还是由于对WTO贸易框架的不熟悉、对相关知识掌握不足。 

3.贸易壁垒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在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的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方面的不统一,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规定以及技术的标准方面肯定也存在着不同。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制定的贸易标准肯定会高于国际上的一般水平,从而造成对外贸易之间的障碍,而我国出口的大多数产品由于其附加值低的原因,致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度较弱。同时,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标准化的意识不强,基础性工作环节比较薄弱,生产技术并未与国际接轨,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不一致,这对我国外贸产品打入当地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的外贸企业并没有树立起与国际认证体系相关的认证意识,而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质量认证体系早已成为了在对外贸易层面上的技术性的贸易壁垒。 

4.外汇储备过高 

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过高的外汇储备,尤其是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外汇增长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12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累计高达3.3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稳居世界外汇储备的第一位。然而,随着外汇储备的逐年增长,使得我国持有的机会成本也在逐年增加,这就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逐渐加大,加重了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而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5.贸易地区分布不均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于外贸经济也逐渐的重视起来,但从国际经济局势上来看,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对于发达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高达60%左右,相对而言,虽然我国与亚非等发展中国家有较大的合作潜力,但见效的成果却很小,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均衡,一旦这些发达国家发动贸易壁垒,会严重的影响到国内的经济发展,从国内经济局势上看,我国国内各地区的外贸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性,尤其是西北地区虽然面积在我国占有30%,但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只有2%左右,致使西北地区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好格局下,发展依然落后。 

二、我国外贸转型挑战 

1.全球经济依旧存在危机 

随着经济逐渐全球化,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一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生危机,就会出现连锁性的全球经济危机,正如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就是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过度超前消费所造成的,从而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然而,在21世纪初期,发达国家过度超前消费以及发展中国家过度储蓄投资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土地,这种发展模式使得发达国家逐渐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的转移,但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使得经济在发展的时候过分依赖于市场的力量,政府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使得市场投机的经济发展行为遍布全球,从而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影响到了实体性经济,使得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的现象。当前来说,世界经济在逐步的恢复之中,虽然有些起色,但是风险依旧还存在,这主要变现为:发达国家经济依旧萎靡、全球创新动力不足、部分地区政治经济存在冲突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严重影响着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一旦失控,经济有可能再发危机。 2.贸易保护及摩擦增多 

由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依旧乏力,各国为了自己的发展,必不可少的会采取部分政策来保护国民经济,为实现自身经济的复苏增长奠定道路,这就会造成对外贸易摩擦的增多。同时,由于国际市场正处于萎缩状态,这直接增加了国际对外贸易市场的竞争压力,使得贸易保护逐渐增加,这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新兴经济体崛起 

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对外贸易排在首位的大国,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会被限制。随着世界上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崛起,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优势也逐渐地被削弱,众所周知,大多数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也想要仿照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空间逐步被缩小。新兴经济体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1970年的20%跃升至2009年的43%,其能源消耗量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其石油消耗量占到2006-2009年间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4/5,并持有世界外汇储备的70%(廖岷,2009)。以美元资产数额,新兴经济体货币当局所掌握的资金近5万亿美元,其储蓄率在33.5%,而发达国家只有不到20%。2008年,“金砖四国”经济总量已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的13%。并且,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逐渐消失,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也不再明显,与之相对的是新型经济体才刚刚被开发,优势比我国明显很多,这就致使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有利因素逐步消失,对外贸易的发展空间在将来会逐步缩小。 

三、我国外贸关系中的机遇 

1.外贸发展中的优势依旧存在 

首先,人力资源优势依旧存在。“人口红利”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近些年以来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价格有所上升,“人口红利”的优势逐步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彻底消失,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基数是其他国家所不能相比的。 

其次,基础设施优势依旧存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发展经验,建设了铁路、高速公路、港口以及机场等众多的交通基础设施,以适应城市化发展,这为优化了我国的投资环境,提高了企业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加了营运速度。 

最后,产业配套齐全优势依旧存在。无论是什么样性质的企业,产业的配套条件必定是决定其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好的产业配套条件能够较大幅度的降低企业生产所用的成本,从而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虽然我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优势越来越小,但是由于我国有健全的经济发展体系,基础设施也十分的健全,可以有效的节约外资企业的运营成本,这些方面是新兴经济体所不具备的。因此,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优势依旧存在且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 

2.有良好的外贸转型条件 

首先,有宏观环境良好。总书记提出了“新常态”这一概念,加上我国一直践行的科学发展观,把对外贸经济的转型已经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并且针对外贸的转型颁布实施了各种有利的政策,为外贸经济的转型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具备提高外贸质量的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得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使得对外贸易发展有“量”的基础条件,这也就具备了追求“质”的前提。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国内外贸企业的技术实力得到了增强,极大提升了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的质量,并且具备了某些技术型产品生产的条件,为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微观环境。 

最后,改进了外贸发展政策。在以往的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奖励性的外贸政策,这种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产品的出口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奖励性外贸政策的实施可有可无。此外,奖励性的外贸政策靠的是政府的财政支出或者是税收的优惠,这无疑增加了我国财政的负担。 

3.依旧处于战略机遇期 

首先,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逐渐进入到了经济调整的时期,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虽然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为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由于世界经济的衰退,使得我国有机会对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逐步培育一些拥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企业,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强这部分企业的优势,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实力,增加对外贸易的增长点,使得高端产品逐步成为我国出口经济的增长点。 

其次,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我国应当抓住这一机会,逐步巩固贸易大国的地位,加快向贸易强国前进的步伐,利用新兴经济体崛起的机会,加快新兴市场的开拓,培育新的产品出口市场。同时,借助我国健全的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的生产链条,加快贸易出口,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最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借助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重建的机会,把“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相结合,推动外贸以及投资互动性的发展,不断开展与多方的多渠道合作,在国际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从而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语 

在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作为世界上的贸易大国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必须抓住“新常态”下对外贸易中的机遇,积极进行外贸的转型,把贸易大国逐渐转变成贸易强国。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篇7

自我国改革开放和入世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现在的对外贸易还是很不完善的。由于历史原因,使得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和市场分布过于集中等国际贸易问题,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能力和出口效益造成了很大影响,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要使我国成为贸易强国,还需要从多方面付出努力,同时充分利用好现代物流的促进作用。现代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主要有以下重要的影响:

1、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物流业在成本的降低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现代物流能够充分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通过物流过程中各个功能活动的相互配合和总体协调,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以此降低国际贸易的经营成本。

2、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目前,我国贸易伙伴仍以欧亚和美洲等几个世界主要国家为主,处于过于集中的状态,从而导致我国对外贸依赖度高,不利于贸易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现代物流,因此,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国际贸易的规模有重要影响,特别是现代物流业中的交通运输网络、口岸物流基地建设、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国际贸易进出易、运输等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为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外部条件。

3、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改变我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一方面要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管理,并且要以改善管理来作为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措施。现代物流有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进出口企业增强对现代开放市场的适应能力,更有效的掌握市场需求,使生产经营的产品更适销对路,提供更好的产销服务和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最终达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二、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反作用

1、国际物流促进国家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兴起的同时,国际物流也得到了发展。当然,国际物流的发展和完善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国际贸易的促进,同时,国际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从侧面促进着国家间的对外贸易,随着更加高效的全球物流网络的建立,跨国公司间的全球性贸易发展也将达到巅峰。

2、高效的物流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保证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竞争方式也不断发生转变,低成本产品已成为重要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更是所有跨国企业不可忽视地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国际物流实现全球采购,将原材料、加工、运输成本统一核算并使之最低,即如何寻求高效率的物流途径,这将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效的国际物流网络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三、结论

篇8

关键词:河北省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一、河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1.河北省经济增长的现状

自1978年以来,河北省经济发展基本上呈正增长态势,尤其是近几年其经济增长尤为迅猛。首先从GDP指标来看。据历年《河北经济年鉴》整理得出,河北省GDP于1991年1072.0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至2005年河北省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096.11亿元,截止2010年底河北省GDP为20197亿元,近二十年间河北省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维持在5%左右,年平均增速为16.5%,经济发展情况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次从消费、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指标来看。近20年来,随着GDP的剧升,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对外贸易发展情况除2008年和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外,其余年份本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最后从一、二、三产业来看。在产业结构视角方面,河北省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其GDP占全省GDP总量的85%左右,尤其是第二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在产值比重方面,据历年《河北经济年鉴》数据得知,自1989年至今,几十年间河北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二、三、一”产业结构。

2.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1)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总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以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位置的区位优势,使其对外贸易一直持续稳定的增长,并在各地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排名中长期位居全国第十(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但与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我国其他沿海贸易大省相比,河北省对外贸易在规模和水平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1%。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约为8%,进口总额占河北省GDP的比重平均约为3%,进出口贸易总额与河北省GDP之比的平均值达10.92%。河北省对外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45%上升至2009年的17.19%,增长了71%。

(2)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构分析

①方式结构

河北省对外贸易可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占河北省对外贸易的绝对主导,加工贸易发展缓慢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一般贸易所占比重高于80%,而加工贸易则发展严重不足;同时,进料加工所占比重高于来料加工贸易;其他形式的贸易绝对数偏低,仅占对外贸易总体的比重较小,在贸易总体中几乎微乎其微。据河北商务网数据显示,一般贸易仍以83.9%占2010年河北省进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占河北省进出口总额14%比重的加工贸易总额同比增长了47%。

②所有制结构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颁布和多元化外贸主体战略,进出口企业所有制变化较为明显。该省对外贸易中国企出口贸易额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46.5%减至2010年的23.62%,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自2003年的31.l%上升至2010年的41.74%,私营企业所占比重自2003年的22.4%上升至2010年的34.45%。国企、外商投资和私企2010年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1.85093亿美元,基本形成了以国有、外资和私营三足鼎立的进出口主体格局。

③地区结构

河北省对外贸易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现象,尤其是居于优势地位的唐山、石家庄及秦皇岛三个地区对外贸易额占全省比重达55%(2008年河北商务网数据)。2009年唐山市以61亿美元对外贸易额再次居于榜首,进出口总额为55.1亿美元的石家庄市屈居第二,保定市则以40亿美元外贸总值首次进入前三甲。而跌落至第五位的秦皇岛市外贸总额为33.2亿美元,原因为煤炭出口量的严重萎缩。另据2010年河北省商务网统计数据表明,唐山、石家庄和秦皇岛三市的对外额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7.71%。

④商品结构

一方面在出口产品,中端产品居于主导地位,发展潜力较大的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迅猛。2009年石家庄海关数据显示,河北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7.8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0.43亿美元,同比于2006年增长了71.11%和3.15倍。河北省对外贸易于2010年开始止跌回升,机电产品35.8%、钢材18.7%、高新技术产品14.1%、服装及衣着附件9.6%、光伏电池及组件8.0%以所占比重依次位于出口产品前五名。

另一方面为进口商品,初级产品进口比重持续下降而制成品比重则呈持续上升态势。2008年,铁矿砂及其精矿、机电产品、农产品、大豆、高新技术产品、钢材以所占进口额比率位于进口产品前六位。2009年进口产品煤挤代了钢材。由供求影响引申价格影响进而演变为受两者双重影响,2010年河北省进口商品中铁矿砂、大豆等产品的进口额开始小幅下降,而受运力、成本双重制约的煤炭需求稳定,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值有所增长。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原因分析

1.出口方面的原因,首先出口退税政策虽有利于出口成本的降低、资金周转的加速,进而保障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促进河北省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并带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河北省政府对对外贸易的多项优惠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其次以出口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少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的中低端产品为主,以低成本占据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但技术含量高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

2.进口方面,由于以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为主要进口商品,进而既不利于技术进步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促进进经济增长。然而,尽管进口增长的影响小于出口增长,但进口增长可以通过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进口为出口服务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因而不可小觑。并且,进口产品的类别随着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不断优化,如初级产品持续下降、制成品持续上升等,足以证明河北省进口产品类别随其经济增长而优化,有利于河北省进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3.进、出口贸易两者关系方面,因受产品结构层次低、企业对创新能力消化不够等,致使进口贸易无法带动河北省经济增长,又由于当前较小的进口规模和经济效益,只能以提供原材料、中间产品等方式为服务于出口,对出口贸易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但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既能促进河北省经济增长,同时又能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进口贸易的增长。

三、政策建议

1.以产业布局与区位优势相结合,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效益

为了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应找准并抓住区位优势和有利时机,调整进行区位和产业结构,以扩大外贸规模和水平,带动河北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通过提高河北省加工、制造、流通等相关产业的能力,提高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和调控能力,依赖河北省的区位优势,与其他地区形成“能力互补、战略总分”的区域互动机制,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和规模的,以达到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目的。其次,河北省应充分利用秦皇岛港、京唐港等重要港口的港区优势,逐步建立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大港口、大仓储、临港大产业”港群体系,以港口经济带动对外贸易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省域经济的发展。

2.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建立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机制

尽管河北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与广东、上海、福建等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对外贸易的水平与经济总量的增长紧密相关。为了提升对外贸易对河北经济的带动作用,应进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起到对省域经济的高效支撑,进而使得经济增长良性循环、持续、健康发展。应建立完善的相关贸易制度,构建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以反倾销、反补贴等政策法规保障贸易争端的能力,从而为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供制度保障。

3.提升出口产品综合竞争力

要提升河北省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首先应实施品牌战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加强产、学、研联动机制,使河北品牌:生得出、长得大、留得住。同时,还应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走一条具备河北特色的科技兴贸之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新产品开发补助、引进设备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推动企业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渗透,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产品的档次和核心竞争力。

4.做强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是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提升河北省的加工贸易水平,促使其转型升级,首先应积极与其他地区的一体化战略和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打造特色分明的优势产业格局。其次完善加工贸易法规,为南资北移和产业梯度发展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同时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提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换代形成技术保障。最后通过快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其辐射效应增加传统产业的技术附加值,推动加工贸易向价值链高端拓展,提高出口产品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提升河北省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学林,董超.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条件的理论分析[J].经济问题,2011(03)

[3]陈宏付.沿海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0(05)

[4]邵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贸,2012(03):220-221

[5]姜洁.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2(06)

[6]靖学青.上海市外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1(07)

[7]陈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12)

篇9

关键词: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对外贸易

1 区域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

区域经济,指在生产要素、商品劳务不能完全流动,经济活动不完全可分,创新能力具有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前提下,特定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区域经济发展就是经济进步,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

对外贸易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活动,其本质是商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的跨境转移和重新配置。

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按照的观点,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较系统地论述贸易发展利益的古典经济学家,是英国的约翰・穆勒,他第一次明确区分了贸易利益和发展利益。之后的亚当・斯密、李嘉图、俄林等也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发展。其中较为著名的是d・h・罗伯特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对外贸易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命题。而到了70年代,克拉维斯提出了对外贸易不是增长的“发动机”,而只是增长的“侍女”(handmaiden)的见解。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较晚, 大多集中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检验上。

我国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对外贸易对一个地区有推动作用不代表对所有地区都有推动作用。因此, 本文采集了相关的统计数据, 对河北省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力求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2 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2.1 衡量指标及数据的选取

对外贸易量指标为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衡量区域经济增长的指标有很多,如GDP、GNP、GNI等,本文选用GDP来衡量,这也是我国常采用的一种衡量指标。本文选取1989~2008年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与GDP,数据来源于2009年经济年鉴,其中的进出口额是采用2008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8252)进行处理后得到的,金额单位为亿元(人民币),其具体数值见表1。

2.2 数据的处理过程

本文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所谓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称回归方程式)。如果在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其数学公式为yi=a+bxi+εi。本文是利用excel进行的数据处理,其基本步骤为:

1)利用数据建立散点图,选中数据,再依次选择“插入”-“图表”,选择X,Y散列点图。

2)添加趋势线,单击新生成的X,Y散列点图,在依次选择工具栏按钮“添加趋势线”-“类型”中选“线性”,“选项”选择“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

3)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01,按n-2查相关系数临界值表,查出相应的临界值 ,将相关系数R2与其进行比较,当R2>= 时,其相关性水平显著,说明该模型通过检验。

2.2.1 进口总额与GDP 的回归分析

设进口总额为自变量,GDP为因变量,分析结果见下图:

其中,n=20,查出相应的临界值 =0.6524,R2=0.9108,R2> ,其相关性水平显著,即进出口总额对GDP的影响是显著的。

以上模型从经济意义上解释,当进出口额每增加1个单位会给GDP总量带来6.5465个单位的增加量。因此,今后应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国民区域经济增长能力。

2.2.2 出口总额与GDP 的回归分析

设出口总额为自变量,GDP为因变量,分析结果如下

其中,n=20,查出相应的临界值 =0.6524,R2=0.9228,R2> ,其相关性水平显著,即出口总额对GDP的影响是显著的。该模型从经济意义上解释,当出口额每增加1个单位会给GDP总量带来10.405个单位的增加量。

2.2.3 进口总额与GDP 的回归分析

设进口总额为因变量,GDP为自变量,分析结果如下。

其中,n=20,查出相应的临界值 =0.6524,R2=0.8802,R2> ,其相关性水平显著,即进口总额对GDP的影响是显著的。该模型从经济意义上解释,当出口额每增加1个单位会给GDP 总量带来17.454个单位的增加量。

3 结论与思考

3.1 结论

本文对对外贸易整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区域经济增长与进、出口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对区域经济增长有较大的影响,出口和进口共同对区域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在早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出口对区域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到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我们更应该注重进口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三驾马车,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出口的扩大意味着有效需求的扩大, 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进口的作用, 河北的进口品中有大量的省内急需的关键生产设备、高新技术和重要原材料, 这些进口品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 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些进口品是直接为出口服务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出就现阶段而言,进口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最大的。

应制定进口战略,把进口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有秩序地促进那些经济建设急需的资源、原材料及先进的设备和适用技术进口,加快进口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对外贸易的新趋势,对外贸易要求的发展应实现从对外贸易观念的创新到对外贸易战略政策、体制的创新,直到对外贸易法制制度、贸易构成和贸易工具的全面创新。

3.2 思考

虽然我们可以得出,进口对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增长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当增加1个单位的进口量和增加1个单位的出口量时,那么对外贸易总额就增加了2个单位,可是区域经济增长量此时却存在矛盾,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虽然不能解释上述原因,但我们至少可以明白:(1)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加量运算;(2)在影响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三个量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口;(3)虽然进口对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最大,但我们不能盲目的去提高进口水平,而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增加进口的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 于俊年.计量经济(第二版)[M].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荣增等.区域经济系统论纲[M].科学出版社,2011.

[3] 朱廷,于宾.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文献述评[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5).

篇10

据悉,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管理适用于以各种贸易方式完成的进易,包括由境外进入保税仓库、保税区、保税港区和出口加工区等。

按照《办法》(试行),从事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对外贸易经营者,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合法经营,并向委托机构办理本企业基本情况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者名称、企业海关代码、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复印件、法人代表和统计负责人及进口报告专门人员的姓名与签字等;相关企业在签订大宗农产品进口合同、货物在装运港出运、抵达目的港、报告事项发生变更等相关情况发生后,需在72小时内向相关部门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进口总量、出港时问、到港时间、进口价格等。

《办法》(试行)还要求,对外贸易经营者应通过相应电子报告系统,填报《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统计报表》。报告事项主要包括:对外贸易经营者、联系人、联系方式、商品名称、商品编码、贸易方式、合同号、合同数量、合同金额、合同船期、装运港、预计抵港时间、贸易国(地区)、原产地国(地区)、实际船期、装船数量、装船金额、进口报关口岸、进口数量和实际抵港日期等。

同时,对于违反该规定的对外贸易经营者,该《办法》(试行)也指出了处罚措施对外贸易经营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二十七条所列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和迟报等违法行为之一的,统计部门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给予警告、五万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措施;国家统计部门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生效后,商务部可自处罚生效日起禁止该对外贸易经营者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期限从事该商品的对外经营活动。

商务部可按照《对外贸易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公告办法》的规定,对外贸易经营者违反大宗农产品进口报告行为的公告,并将有关处罚决定通知海关、税务、质检、外汇、工商等部门以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行业中介组织、银行等单位。

而从该《办法》(试行)中也了识到,商务部今后将定期在政府网站“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专栏’对外实行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的内容为:预计进口数量、预计货物到港时间、实际装船时间、实际装船数量、装运港、原产地国(地区)、主要口岸进口情况等。

此外,在《办法》(试行)中,商务部还配套公布了《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目录》,该目录中包括大豆和豆粕两类。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曾解释,之所以选择大豆进行监测,是因为近年来大豆品种进口对国内冲击较大。

《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之补充规定将实施

2006年11月29日,《关于(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已被新闻出版总署署务会议和商务部通过,并已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据了解,该《补充规定》出台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

《补充规定》明确指出,对于同一香港或者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累计开设店铺超过30家的,如经营商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且上述商品属于不同品牌,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控股,出资比例不得超过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