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工作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升,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精神文化世界的需求也在不断增涨。虽然,我国对于群众文化建设非常的重视,并且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发展成绩,但是对于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涨的文化需求还存在着巨大差距。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需要积极的找寻有效的措施,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增添新的生命力,保障群众文化工作质量,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需求。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群众文化工作具有的内涵阐述
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是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展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工作落实的本质就是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对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进行弘扬,全面的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传递正能量。服务宗旨在于引导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社会主义文化,并且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和谐性,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现阶段我国群众文化工作开展需要全面的呈现新文化发展观,以新文化发展观为基础,开展多元化、内容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不仅需要具备教育和引导作用,并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娱乐性,能够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谐和融合的特点,这也是促进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必然需求。应用艺术之美去感染广大群众,熏陶广大群众,最大限度的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的特征
群众文化活动所处的环境在于民间,可以说是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认同,并且自发组织的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多为娱乐、体育活动,也包含一些艺术、摄影活动。这些群众文化活动都是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的,没有功利性的目的。文化活动内容人民群众容易接受和理解,使得优秀的文化可以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有效的传播。群众文化工作落实需要具有针对性、基层性,可以使得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文化活动范围要非常的广泛,不能只是针对少部分人群。文化活动的开展还会受到区域人文特色的影响,重点在于能够体现我国人民群众向上、乐观的生活理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就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1]。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要求
(一)把握目标,明确定位
群众文化工作建设工作人员在对文化活动进行策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目标,对文化活动开展进行准确定位。文化活动开展是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工作人员对文化活动进行周密、精心安排,促使群众的精神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现阶段,最受人们所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应当为广场文化活动,这是时代不断发展、公益设施不断完善所产生的新型文化活动,需要对广场文化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我国群众综合素质提升。让群众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严格把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目标,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
(二)满足各阶层群众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追求也在不断上涨,不仅需求越来越为急迫,而且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只有对群众精神世界的实际需求有充分了解,才能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要点,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的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策划。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2]。
(三)拓展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完善文化广场
广场舞是我国广场文化的代表,从广场文化繁荣发展的形式中可以看出,广场文化在我国群众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不能局限在某一种形式范围内,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扩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空间。将企业文化、老年文化等众多文化进行良好融合,形成影响范围广泛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广场文化具有的代表性,进一步促进我国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对群众文化基础设施进行健全和完善。并且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文化活动基础设施进行保养和维护,一旦发现其中有不良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修缮,避免安全事故产生,或者对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造成阻碍。政府部门需要对文化活动开展进行保驾护航,保证群众文化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将其具有的重要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四)突出群众文化活动主题
在群众文化活动策划过程中,文化工作建设人员需要明确主题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如果在群众文化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与活动主题发生偏离,那么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也就不能取得预期性的成效,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也是非常失败的。在整体的策划方案上,必须要使得主题非常鲜明、突出,彰显出个体和意义,利用群众文化活动将主题深入到群众之中,使得群众的情感世界可以发生冲击,使得文化可以真真正正的走入群众。
四、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使得我国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满足群众精神世界的足球。群众文化工作建设人员需要积极找寻以往群众文化策划中存在的不良问题,明确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内涵和特点所在,有针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策划。将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得文化可以真正的走入群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美术辅导;文化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文化馆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是群众进行文化交流的直接载体,对群众和政府之间起到重要的连结作用。近年来,学习美术的人群逐渐的增多,但文化馆在美术辅导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完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文化馆发挥美术辅导方面的作用。
一、文化馆美术辅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馆管理人员缺乏美术辅导的意识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多群众对文化素养要求也逐渐提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对某些艺术品的参观以及聆听讲解人员的介绍,而是切身的融入到文化中去。比如美术艺术,群众想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能够得到专业的辅导,让自己的绘画水平得到综合性的提高,对美术文化的认识得到更深一步的了解。但是,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扑捉到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缺乏相应的美术辅导的意识,没有想到通过文化馆来对人民群众进行专业的美术辅导,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缺乏资金
资金不足,是文化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文化馆属于非营利性的场所,其主要资金来源一般都由地方政府拨款,由于地方政府对文化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或是当地政府资金匮乏,就会直接导致文化馆陷入资金缺乏的状况。又由于文化馆免费对外开放,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使得文化馆的运营成本和管理费用不断上升,令文化馆处于透支运转的状态,这对文化馆相关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忽略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
文化馆属于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主要开展相应的群众文化工作。因此,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均为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并非是专业的文艺创作者。同时文化馆的核心业务和工作重心在于有序开展组织群众文化工作,而个人文艺作品的创作,并不会纳入到文化馆的工作范围内。但目前的文化馆却没有完全落实文化馆的工作宗旨,大多是针对少年儿童,而忽略了对群众文化需求的服务,对群众绘画的辅导工作没有做到位。在此前提下,文化馆的设备,也都是为了方便少儿美术培训和书法协会而加以配置的,同样偏离了文化馆的工作重心。
二、关于文化馆美术辅导的建议和思考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意识,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
文化馆是国家设置的群众文化组织、专业性的辅导艺术机构。作为文化馆的管理人员,应该组织馆内专业辅导人员对有需求的人民群众进行专业的辅导,让群众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美术这门艺术,然后自己去学习,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作品,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落实资金问题
要恢复文化馆的工作职能,一定要落实资金的问题,不能因为资金缺乏而耽误了工作的开展。在资金落实的问题上,除了申请增加文化馆的资金拨出外,还可以向国家慈善机构、希望工程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等申请募捐,利用社会的力量来将美术文化进行传播。另外,文化馆还可以招收一些专业的辅导人员和对辅导有兴趣的人民群众来进行美术创作,一边辅导一边作画,鼓励那些刚刚拿起画笔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积极创作作品,然后再由文化馆对这些作品进行展览,或者是通过个人的推荐和交流把大家的作品介绍出去,通过贩卖作品来获得一部分的资金收入。这样又可以落实一部分资金。
(三)强化辅导队伍的水平
除了提高文化馆服务水平外,还应该对辅导队伍进行强化,定期对馆现有教师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或聘用专业的美术辅导老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提高队伍自身的辅导水平,加强对辅导功能的完善。另外广泛招收从事美术专业辅导的辅导人员,以及受过正规专业训练,拥有多年从事美术创作经验专业能手,壮大师资队伍。拥有了专业的辅导团队,再匹配完善的辅导设施或设备。如果说专业的辅导队伍是文化馆服务人民群众的载体,那么完善的辅导设施就是文化馆顺利的开展美术辅导的基础。文化馆一定要逐渐完善相关的辅导设施,给辅导队伍提供一个可以施展的平台。
(四)培养学生美术兴趣,激发学习能力
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对他们的成长有着直接或间接地导向作用,对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形成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馆在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的同时在对学生的辅导方式上要尊重其独特个性,注意趣味性、创新性,在辅导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各种艺术元素,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发展思维,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
(五)为下岗职工做实用美术专业辅导
对于下岗职工来说,多一份技术就多一份生存求职的能力。面对市场社会的需求我们也应该为下岗再就业贡献力量,特别是为那些下岗的工人办好实用美术辅导班,把课程内容界定在市场需求上,同时最好在辅导中加上具体的实践机会,还要帮助联系用人单位等等,促进职工再就业,为社会贡献力量。
文化馆的工作职能就是为群众传播文化知识,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并给群众的文娱活动提供场所,在我国文化的传播、促进整体文化素质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文化馆一定要及时掌握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心理动向,并尽可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需要文化馆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文化馆的各项功能,创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馆,满足群众学习美术艺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康梅花.浅析文化馆美术辅导[J].参花,2014,(15):160-160.
篇3
[关键词]文化民生;观念;两轮驱动;三种力量;四项工作;五大活动
在物质生活较为充裕的新时期,民生已经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之类物质层面的东西,它还应当包含文化的层面:同时,在精神生活高度丰盈的今天,文化不应再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更应同广大老百姓的点滴生活融为一体,为民生服务。笔者拟就“文化民生”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树立一个观念:文化民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生活已基本得到满足,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人们的需求正逐渐由物质型需求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型需求转变,更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和满足。文化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化民生成为新时期民生的核心。
要切实解决文化民生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就必需树立文化也是民生的观念。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也就是说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根据这个“观念”进行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仅在于人们从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指导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俗话也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也太过绝对,但也不是毫无道理。虽然想到的不一定都能真正做到,但如果想都没想到,那就绝对做不到,这点却是毫无异议的。
所以,树立文化民生观念,进一步认识文化民生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民生,人人谋划文化民生,不断寻求文化民生的解决之道,真正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民生问题的解决才能成为可能,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也才有希望。
二、坚持两轮驱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党的十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路径,就是要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二者在本质上有所不同。公益性文化事业,强调的是公益性,以政府作为服务主体,应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入手,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看电视难、听广播难、读书难、看报难、看电影难、听戏难、搞活动难等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从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解决的是群众基本文化消费的需求问题。而经营性文化产业,强调的是经营性,以市场为主体,要求文化企业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繁荣文化市场,解决的是文化产品的供给问题。
二者在关系上十分紧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相辅相成、互为统一、缺一不可。没有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就会失去应有的市场和动力,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消费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满足,文化民生就难以得到妥善解决:没有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就会缺少必要的内容和条件,文化创造活力将难以释放,文化繁荣就可能无法实现。
所以,要切实解决文化民生问题,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确保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也只有坚持两轮驱动,充分调动政府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市场在经营性文化产业中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个轮子。只有真正坚持好两轮驱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所以。抓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驱动,才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三、调动三种力量:政府、市场、群众
文化民生问题的解决,从空间上来讲,涉及千家万户、东中西部、城市农村;从时间上来说,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内容上来看,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从路径上来看,关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切实解决文化民生问题,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形成政府、市场和群众等多方面的合力,共同推进文化民生的解决,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加强政府对文化民生工作的引导和扶持。政府作为解决文化民生问题的主体,首先应充分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丰富的公共资源,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搞好文化民生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民生、思考文化民生、解决文化民生的浓厚氛围。其次是制定政策,做好规划,建立长效体制机制,凸显政策引导功能;第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对文化事业加大资金的扶持和投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建立覆盖面广、方便快捷、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对文化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让文化生产力进一步释放。文化创造活力进一步显现。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第四是搞好市场监管,强化工商、税务、公安、文化执法大队、网络管理中心等的监督管理职责,搞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品的监管,加大文化执法检查力度,确保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有序运行,让更多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惠及全体人民,用更好的文化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文化自身发展规律,掌握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用市场来调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供求关系,增强市场供给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实现公平和效率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同时,通过市场调节,促进文化市场繁荣,规范文化消费价格,降低文化产品生产成本,激发文化产品创造活力。增强文化产品竞争力。
供求理论告诉我们,市场需求是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最大动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只要文化事业得到发展,文化产业就必然发生根本性变化,会自觉适应市场需求,根据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变化,不断生产出新的精神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同时解决文化民生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品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生产和消费的积极性。群众既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消费者,也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生产者。在解决文化民生,促进文化繁荣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作用。一是要充分调动群众在文化民生中的组织和协调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文化民生的解决中来。为切实解决文化民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是要充分尊重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创造更多更好更贴近群众生活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突出四项工作: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文化产品、群众需求
一是改革创新。要不断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决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是解决文化民生的先决条件,更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制度保障。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消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增强。所以,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新时期精神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文化民生的基本保障,更是文化繁荣的战略选择。应通过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努力构建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使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二是公共服务。就是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覆盖面广、方便快捷、设施完善、管理到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根本保障,真正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事业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常态化。
三是文化产品。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调动文化企业和文化单位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供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
四是群众需求。文化民生作为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理所当然要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丰富群众基本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基本要求,要把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作为根本方向,脱离群众需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不存在的,只有真正从人民群众中来,又回到人民群众中去的文化产品,才是有顽强生命力和感召力的,也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大繁荣大发展。
五、抓好五大活动:品牌打造、广场文化、展演巡演、五送活动、群众活动
一是“品牌打造”活动。要根据本地区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元素,积极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扩大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是“广场文化”活动。要把“广场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以重大节庆为契机,把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风尚、教育广大群众、凝聚人心、服务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创新形式。促其常态化发展。
三是“展演巡演”活动。文化单位、文化企业、文艺团体,应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创作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精品,到基层和全市全国各地进行展演巡演,以提高本土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增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4
【关键词】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出路
党的十三中全会的召开深刻强调必须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还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以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加强各个阶层的文化建设是实现教育人民和服务社会首要条件,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一、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
1.1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上升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需求。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带领之下,乡镇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乡镇居民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居民文化生活质量是幸福生活的体现,为了使更多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乡镇居民的文化需求。
1.2 提升乡镇群众的文化素质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但是中国历史发展到现在仍然存在着封建的思想以及腐朽文化。这种封建思想在农村中的表现比较明显,尤其是比较偏远地区的农村,整体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愚昧思想始终存在。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给农村带来先进的文化思想,文化服务中心不断的在乡镇中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将积极向上科学的文化不断的渗透进农民的思想中,使农民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1.3 培养农村文化人才
在农村中有很多人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没有继续上学学习,其实他们对文化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农村中存在着很多优秀的人才。乡镇文化服务服务中心不仅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而且还会对农村中潜在的人才进行培养,发挥他们的才能。我国的民族众多分布不均,不同的乡镇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可以对这些存在民俗文化进行收集,并对农村中的文艺爱好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可以组织成立农民演出团队。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深入到人民群众去,创造适合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为培育民间文化人才做准备,保证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可以不断的流传下去,同时也更好的弘扬了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1.3 促进农村的发展
在农村中,先进文化的渗透,使农民认识到学习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农民群众对先进知识学习的e极性。文化可以影响经济的发展,在农村从地区建设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使农村居民学习先进的文化,同时学习比较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从而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二、乡镇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
2.1 文化建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乡镇文化中心的建设是为了服务农村居民对文化的需求,重在服务,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负责管理乡镇文化服务的单位,因为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和设备支持导致很多文化活动无法正常的进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乡镇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乡镇文化建设始终停留在原地没有进展。对于农村而言,经济实力不强,设备和管理理念得不到良好的更新,不能全面的开展文化活动。因为缺乏财政支持,很多地方文化服务中心其实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长期发展下去,会产生不良风气,不仅影响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对我国政府部门的形象产生不利影响。
2.2 文化投入力度不足
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经济是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所以,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新农村的大力推进和建设,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地的文化服务中心并没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经济进一步发展时,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没有使村民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态度,文化中心的财政状况,对乡镇文化中心工作的不够重视都会产生这种状况。
2.2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文化建设的不够重视,从总体上看,一个是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一个是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不重视,还有就是乡镇居民的不重视。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提供支持,没有对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提供平台。因为政府部门没有提供足够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支持,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产生工作懈怠的情绪,没有积极主动的创造机会去工作,以至于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始终没有良好的进展。另外,由于农村的居民文化水平比较低,并且是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手段,对文化的需求不高,有些居民认为只要种好地就可以,学不学文化是一样的,因为存在这样的思想,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村民的参与热情不高,配合力度不够积极,给文化活动的开展带来阻碍。
三、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出路
虽然人们的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但是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文化服务中心,只要文化一直存在,文化服务中心就有其存在的意义。文化服务中心不仅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为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在新的发展时期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3.1 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
乡镇文化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有当地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文化活动,就要了解本地区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通过对当地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带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政府发挥其文化职能的作用,转变文化观念,使全体的人民群众参与到精神文化建设活动中来。政府应当认识到开展乡镇文化的积极意义和维护农村文化的重要性,只有把握住工作的意义,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的开展乡镇文化活动。
政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政府应当积极的转变职能正确指导文化服务的开展。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坚持立足于实际,以当地的文化特色为准则,结合当地经济、政治、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的分工,充分发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农村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的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3.2 选用综合文化素质高的共工作人员
在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指导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较高素质的人才能够发现农村文化中存在的精华部分,能够认识到农村发展中所缺少的文化类型,能够从整体的农村建设上把握乡镇文化建设的方向。所以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部门在选用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时,要严格把关,以正规的公开招聘的形式,选拔愿意为基层人民服务的优秀人员,同时对这样的工作人员要保障他们有较高的福利待遇,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对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要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建设一支专业技能高超的强大队伍。
3.3 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不仅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评价机制的建立不仅是对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范和监督,而且还维护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评价机制的建立是部门的考察机制,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的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群众监督检查机制,让广大的人民参与到活动中。人民群众对工作中不满意的地方积极进行调整,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是为了提高农村精神文化而建设的,但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对乡镇文化服务中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要求。立足于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在新时期对文化的需求。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部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文化服务中心也有全新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是时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文化服务中心也不是存在于某一个阶段的,而是贯穿于农村发展始终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都有重要的作用,发展优秀文化的有利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乡镇文化中心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提升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去。
参考文献:
[1]郭燕鹏.浅析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在群众文化开展中的重要经验[J].艺术科技,2016,10。
[2]翟瑞华上蔡县百尺乡文化服务中心.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出路在哪里[N].驻马店日报,2009-10。
篇5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来源于人民群众,根据人民群众需要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得是“惠民”。以民为本,走“群众路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要做好就需要坚持“形式多样”,实现好“百花齐放”。但必须要坚持好“服务群众”这一本质属性。通过向广大群众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服务来引导全社会形成向上的、有凝聚力的价值观,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发展。同时,要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供更多优秀的文艺产品,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下一个重点步骤,公共文化服务还需要多“接地气”,长惠民生。公益文化建设、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民间艺术繁荣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三位一体系统,不容有一块“短板”。我们要充分认群众自身的价值,认识民间文化在基层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文化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关系,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在充分调动群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发展群众自身具有的文化力,从而开创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二、公共文化的艺术作品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文艺作品是公共文化工作的重要资源,作品的价值和精神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其在实现中国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积极作用。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热爱人民
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自觉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在人民生产生活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同时,要紧跟时展,把握人民对文艺作品质量、品位、风格等的期盼,在热爱人民、尊重人民、理解人民的基础上创作出为人民所喜爱、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深入基层
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文艺创作方法。文艺工作者要从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出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在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寻找题材,汲取新鲜营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生活,要广泛运用和提炼群众喜欢的语言、风格、样式,创作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展示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潜心创作
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就是要多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三、公共文化的服务标准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均等化水平
篇6
【关键词】文化馆; 群众文化活动 ;策略
现阶段文化馆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根据地,不但能够为进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重要场地,而且为党和政府宣传文化政策方针提供宣传阵地。通过在各地建设的文化馆,充分显示了文化馆在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通过文化馆不但能够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并且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人们提供较为完善的文化服务,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动力。
1.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功能
1.1 具有较强的组织协作功能。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文化馆通常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场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依据文化馆组织进行,因为文化馆作为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通常具有较强的组织协作功能,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可以依托文化馆进行设计和规划,把文化艺术培训同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精神文化需求。例如,文化馆通常开展“舞蹈培训”、“书画培训”、等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培训活动,这些培训能够为群众文化活动建立优秀的范本。通过文化馆组织进行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组织协调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共同协作精神,有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
1.2 具有较强的指导培训功能。在我国基层群众当中有许多文化爱好者,例如有些人喜欢京剧、有些人喜欢舞蹈、有些人喜欢声乐,这些文化爱好者在培养兴趣文化方面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可以发挥这部分人员的作用,作为文化馆,可以利用文化馆具有的较强的指导培训功能,对群众文化爱好者进行技能上的指导,或者通过文化馆开展培训班,从而使群众文化爱好者的综合文化素质得以增强,不断带动群众文化爱好者主动加入到群众文化活动行列当中,发挥群众文化爱好者的模范带头作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1.3 具有较强的示范功能。在文化馆的日常文化活动开展中,一方面要增加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次数,另一方面还要对人们的文化活动进行指导,从而将文化馆同群众之间进行一些交流合作,共同进行群众文化活动,从而使社会各界的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馆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当中,从而加强社会群众文化意识的培养。因为文化馆具有较强示范功能,在文化馆开展文艺活动过程中,可以吸引群众自发参与到活动当中,从而增加了文化活动的来源渠道,激发人民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活跃性,也为群众文化爱好者充分发挥其兴趣爱好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另外,通过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政治文化水平,从而更好的培养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2.新时期下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策略
2.1 加强文化馆精神文化建设,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精神支撑。通过加强文化馆精神文化建设有助于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全社会注重精神文化建设,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综合实力,为新时期提高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实现全民共同参与,文化馆起重要的指导作用,把群众文化活动向文明和谐的方向引导,促进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了解,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人民群众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增进大家的情感交流。
2.2 提高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态度和水平,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高技术支持。文化馆作为国家公益性部门,在进行群众文化活动时,需要不断加强文化馆自身的文化服务能力,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服务水平,这就需要文化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另外文化馆在建设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模式,改以往较为单一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顾全大局,针对各个文化阶层、各个年龄段的群众文化需求提供文化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文化活动。
2.3 提高文化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保驾护航。文化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提高文化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建设一批文化专业素质强和职业道德高的管理人员,从而使群众文化活动得以有效进行。随着新时期国家对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在文化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服务性,这就说明文化馆管理人员在进行文化活动过程中需要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最主要的出发点,以服务性为指导进行群众文化活动,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另外,文化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能力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做出贡献。
2.4 提高文化馆的综合管理能力,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保证。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不断重视,在文化馆具体部门设置方面应该增加专门负责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方面的具体岗位,对文化馆负责区域内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进行专门的策划、组织、协调。文化馆通过增加专门工作人员不但能够更加准确、专业地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而且能够减使文化活动更加科学化,从而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专业化,这样能够让群众文化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宣传文化馆,提高文化馆在文化活动举办方面较为科学、专业的地位。
文化馆是开展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平台。新时期,我们要加强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指导、培训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广大人们的文化素养,为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新喜.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艺术科技.2015(10)
篇7
(一)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核心是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一核心的认识产生偏差,一味地注重“发展经济”,并将其作为了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甚至认为群众文化工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毫无关联。这就造成了认知的偏差,认为每年举办几场下乡演出、放几次电影,或者组织一个比赛就可以了,这种认知严重阻碍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单一、陈旧的形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这时如果我们一味地沿用一些旧形式,不思进取、不求创新,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可见,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也急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丰富。
(三)民间文化队伍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一些地区,自主组成的民间表演队伍越来越多,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民间团体始终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为了吸引群众观看,甚至会表演一些低俗、不雅的节目,这就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偏离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初衷,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反面影响。
二、如何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一)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
群众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千方百计地把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搞丰富、搞热闹”。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依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适时开展一些诸如瞻仰革命圣地,参观主题展览,开展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以及灯会、歌会、戏剧节、主题文化节等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革命历史,以此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加强群众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文化工作人才队伍的艰辛付出和大力推动。要想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首先,在队伍建设上,应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各层次在职人员的培训。各地的相关部门应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拓宽思路、创新方式,不仅要适当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还要改变对文艺人才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职称、学历,还应结合其业务技能和业绩进行综合评价,这是推动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尤其是培养高素质文艺人才的一个重要保证。其次,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搞活文化管理机制。各级文化部门要把培训文化业务骨干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列入计划之中,大力扶持群众自发组建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并加强业务指导,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扩充群众文化的人才队伍,实现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繁荣的良性循环。
(三)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
阵地建设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对群众文化活动起到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阵地建设。只有具备开展活动的阵地,才能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为分散活动提供综合交流和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这就要求各级相关部门必须积极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地服务设施,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尤其要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加强“三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图书室”的建设,同时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为基层群众提供必要的文化服务设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综合效用。
篇8
关键词:群众文化 接地气 服务群众
群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来自群众的文化,也可以理解为“为群众的文化,群众自己的文化。”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为群众的文化”其主导者是政府,其传播者就是群众文化的辅导老师。“群众自己的文化”就更加不难理解,那就是群众中的自发的文化现象。这两者又是相互促进的,离开了哪方面,我们的文化建设都无从谈起。那怎样才达到两者的统一,让文化下接地气上有人气、让我们民族的文化真正的起到引领人、感染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呢?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体会。
一、群众文化之本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社会的灵魂,它来源于群众,必须回归到群众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它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概括了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群众文化内容广泛,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所以说,群众文化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爱看、乐看并参与其中,感染其中,达到了修身养性的目的,这就说明我们的群众文化接地气和涨了人气,这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引领老百姓的价值取向是我们群众文化传播者的责任和义务,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不断走向市场的今天,大众的殷切期望,就是我们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所想、所求、所做。
二、群众文化之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群众文化的覆盖面之广,参与对象之多是其它类文化所无法比拟的。我国群众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形态,它几乎贯穿我国整个历史。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下的群众更是创造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浩然正气的群众大合唱、灵活风趣的故事会以及流动于街头巷尾的业余文艺团体,都是群众文化的具体表现。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传统的群众文化变得冷清了许多,市场经济下的多种选择给传统的群众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群众文化领域,虽然经过了多次的酝酿和尝试,但是依然延续着政府主导,群众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具体地说就是:由政府出资、出力把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这包括我们的文艺团体把编排好的戏曲、歌舞等形式众多的演出以政府送文化的方式,呈现到我们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再者就是我们从事群众文化传播的单位,拿我们渑池县的曲剧团来说吧,每年结合当前实际、精心编排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目不定期在县影剧院演出,还坚持送戏下乡百余场,然后,再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这听起来是一件天大的惠民好事,但仔细分析,这种由“政府主动送,群众被动接”的模式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自觉性。加之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养成了我们有些群众文化的辅导者传播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慵懒习惯,总满足于做几件大事,搞几次大活动,造造声势就偃旗息鼓,这不但是对群众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文化的亵渎。我们只有彻底改变专业人员的“闭门造车”和一味地组织安排“政府购买服务”的计划模式,才能达到群众所求所愿,进而转化为让文化的传播转变为让老百姓自己去创作,去表现他们平常的现实生活,实现自身对文化的需求愿望。
三、群众文化之趋势
群众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成为基础性的文化形态,归根结底,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群众文化充分地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文化首创精神和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力量、对美好生活的热望、丰富多样的实践感受,使群众文化持久地呈现鲜活面貌和旺盛生机。群众文化是文化繁荣的沃土,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力量当之无愧。群众文化建设不是长官意志,而是百姓的心声;不是计划的指令,而是群众的创造。因此,我们群众文化的传播者要积极探索群众文化的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群众文化传播辅导的实践中,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最受群众欢迎,需要实践的检验,随着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在台下的被动接受,他们已经产生登台表演的欲望,可是,他们缺乏登台表演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群众文化的辅导去努力,去包装。
四、群众文化如何“接地气”
按照的观点,在文化建设层面,文化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它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个社会的主导文化是该社会的支配文化和领导文化,如何发挥主导文化的文化领导作用,是一个策略问题。
篇9
关键词: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36-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对文化事业的渗透和冲击,文化馆建设中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如何加强文化馆对我国大众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度,如何让文化馆满足人们精神文明需要,是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的课题。2013年三水区文化馆继续贯彻落实三水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以及《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的精神,并针对三水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基层培训辅导,积极组织文艺骨干创作作品,努力做好各项群众文化艺术工作。
一、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文化馆是为了群众文化的开展而设立的一个机构,它是群众开展娱乐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丰富的文化内容、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一种精神需求,传播着社会的正能量和主体价值观。
(一)导向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办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目前在我国城乡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办文化的新局面,出现了工、青、妇、企业、学校、部队、街道、家庭一起办文化的可喜现象。这一文化现象使群众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为适应这一新多元化的特点,文化馆不仅要坚持用高尚文明、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去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担当群众文化建设主角,还要把握群众文化积极向上的导向,将政治宣传、文化娱乐、文化消费等各方面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服务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文化的需求也雅俗各异。为了顺应这一需求特点,社会上出现了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文化活动,针对这一文化现象,文化馆工作人员更应跳出小文化圈子,主动深入到农村、工厂、学校、街道基层去宣传、发动、了解群众的需求,帮助他们开展各自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城乡基层文化网点的健康发展。
(三)传承作用
当前,在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优秀民族、民俗文化被挖掘和保护,作为政府设立的文化事业机构,文化馆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地组织、策划、交流这些优秀文化艺术作品。通过文化活动的平台,彰显优秀文化的魅力,展示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交流的过程中得以传承,以传承促发展。
二、文化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的是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创办的一些不具有营利性质的,具有传播思想文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保障人民群众对文化需要的所有文化机构及服务的一种总称。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这对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馆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文化馆建设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发展的需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文化大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保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够占领文化高地的需求,然而我国的文化发展并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这就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文化的发展是协调的发展,是均衡的发展,如何向偏远地区、落后地区普及文化,如何在落后地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我国文化的基础地位,这是一个重要课题。文化馆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为文化馆的建设相比较来说,成本较低,取材方便,普及面广泛。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对于缩小文化差距,扩大文化传播面,提升落后基层的文化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文化馆建设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民生的需要
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如今的民生已经从简单的物质民生,转化为多元化的民生,人民群众对生活的需要也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迫切的需要。如何能够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够受到不同层次文化的补给,保障公民享有文化公平的权利,平等的参与文化活动并且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这需要文化馆建设积极地参与到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中来。只有文化馆参与进来,才能够丰富文化的内容,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三)文化馆建设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转型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已经成为一个共识,转变政府职能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时代不断发展,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才能应对这些挑战。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之下,不断地为群众提供科学的、可持续的、多样性的、系统的公共文化产品,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这迫切要求政府加强文化馆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责任,促使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构件的文化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三、文化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
(一)围绕上级中心宣传工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动群文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集结号,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作用表现的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文化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重要因素。
2013年三水文化馆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宣传工作以及第二届广东社区文化节、南粤幸福活动周、“魅力佛山・四季情韵”艺术惠民工程等主题活动,组织、举办了各类文艺演出及展览、交流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1.围绕传统节日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氛围
在活动经费减少的情况下,三水文化馆仍然注重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拓宽思路,探索新形式、新方法,与其他部门、单位合作,结合节假日主题文化活动,配合政府中心任务,举行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如:春节前与总工会举办的2013年三水区外来工迎新春团年大联欢活动,元宵节同电台举办的“温爱佛山,情暖三水”元宵文艺晚会,三八节同妇联举办的庆“三八”巾帼健身巡演活动等,这些活动同相关单位联手合作,将一些节日元素融入到各项文化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联合行动、资源共享、扩大影响的目的。
2.积极开展“文化五送”惠民工程,将文化项目送到村居、工业园区和企业
2013年三水文化馆在零送戏下乡经费的环境下,区文化馆通过协助佛山市文化部门及区有关单位和区文化馆庆平业余戏曲艺术团等的力量参与开展“文化五送”惠民工程活动13场次。其中组织了“魅力佛山・四季情韵”艺术惠民工程―――2013年文化公益流动演出4场,组织支持了区文化馆庆平业余戏曲艺术团春节期间、节假日期间到村居开展曲艺演出活动6场,支持村居、企业演出3场。
3.利用场馆优势,实现公益展览常态化,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展览
广大群众既是创作主体也是观众主体。为此,文化馆坚持展出和参观的双向免费,不仅对参观群众免费开放,而且主动邀请各艺术爱好者尤其是本地艺术家进馆办展,免费为他们提供策展、布展、办展等服务。如今年的新春试镜―――邓善、李有能、林志道、梁敏、梁建锴、梁注锴、卢冠东七人摄影作品展、西南街道2013中小、幼儿园学生即席挥毫获奖作品展、《喂,自己》徐仲华和邓作明的数码插画作品展、《彩虹桥》少儿绘画作品展、《艺苑莳花・何德昌师生作品展》、三水区庆祝第二十九个教师节美术作品展、三水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六届职工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等共10个,通过这种双向免费活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广阔的展示、切磋、交流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进一步活跃了我区业余艺术创作。
4.开展文化馆公益大讲堂活动,开展曲艺大舞周周乐演出活动,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三水文化馆同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了三水区文化公益大讲堂―――《夜间摄影和雪地摄影》摄影讲座、《印度及东南亚风光风情》蔡承材老师摄影讲座、2013“荷风迎夏日”澳门三水两地荷花影艺交流讲座、《光影心路》专题摄影讲座四场讲座,在文化馆广场开设曲艺大舞台周周乐演出活动,演出共20多场次,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二)全面落实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城发展
为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精神,文化馆内的多功能厅、展览厅、宣传廊、舞蹈排练室、曲艺培训室、书画室等场地免费向群众开放,为全区各单位和社会文艺团队提供排练场所,文化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开设了老年人合唱培训班、曲艺培训班、广场舞培训班。2013年7月,三水区文化馆连续第三年举办了“寻梦佛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艺术夏令营活动,为80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开设舞蹈、器乐、书法、美术四个艺术课程,让各个层次的群众都能真正享受到公共文化权益。
此外,文化馆的业务骨干还常年到区老年大学、区老干活动中心以及深入各镇(街道)、群众活动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舞蹈、曲艺、声乐等培训。到目前共培训辅导300多场次,辅导人数9000多人次。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适应其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三水文化馆将继续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的精神,本着“加强服务、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力抓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基层培训辅导,积极组织文艺骨干创作作品,努力做好各项群众文化艺术工作。不断拓展功能,延伸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国森.浅谈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的影响和作用[J].音乐大观,2012,(10).
[2]倚菁华.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大众文艺,2012,(17).
[3]范向健.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3).
篇10
(一)有利于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
群众文化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借助群众文化工作来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许多群众文化活动,如科普讲座、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都能够帮助群众掌握更多知识,进而有效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能对群众的综合素质予以提升。
(二)有利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必须得到满足,否则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群众文化工作,就要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保持群众良好的参与热情和互动积极性,能有效地解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最终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除了经济建设之外,还包括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能够为全民素质文化的进步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除了坚持经济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努力方向
(一)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文艺演出是基层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化活动之一,符合基层群众的审美标准,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娱乐性。因此,相关文化单位应该加大对文化惠民活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为基层人民群众送上更多精品节目。如春节、元宵、中秋、元旦、国庆、五一、六一、七一、八一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文化艺术团前往周边城郊、农村、社区、部队、学校等处献上精彩纷呈的演出,与广大群众近距离接触。文化建设服务人民惠及百姓,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人,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文化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共享。
(二)积极争取资金、政策支持,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有效保障
要加快建立支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设施投入机制的改革,除继续利用彩票公益金和其它专项资金,还应争取财政投入力度,整合财政投入力量,面向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正确处理好公益性与合理收费的关系,针对财政保障不足的情况,允许各地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情况下,制定有偿服务政策,保障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得以开展。如果没有政府资金、政策的支持,那么群众文化活动所需的一切资源就没有了物质方面的保障,更加没有办法展开大型、高质量的文化活动。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新形势下,文化工作不应该单纯地依靠传统渠道,更应该积极地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文化工作整体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互联网技术,文化单位能够更好地与群众开展活动和交流,并且实现文化活动项目的有效拓展。在网上,人民群众也可以直接了解最新的活动信息,投票选取大众喜欢的文化活动类型,这不但能够为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能够增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关注程度,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奠定更为坚实可靠的基础。
(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工作不能单纯地依靠地方文化单位,也需要依靠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这样才能够加快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此,文化单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首先应该与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展开积极交流与沟通,通过各方力量提供活动资金,文化单位进行广告宣传或其它方式解决文化建设资金问题。其次,文化单位必须积极与社会公益机构联合,积极寻求、组织民间文化艺术团体以及其他单位的帮助和支持,进而增强文化工作的整体实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新的文化活动。第三,有了政策的支持更要有人民的参与,如果文化活动与生活相脱离就无法很好展开,所以两者的关系是必然存在的。相关文化单位需要积极充当群众贴心人的角色,和民间活动团队及文艺积极分子一起交流,同步吸收老年人及青少年的文化活动思想,让大家都可以参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
- 上一篇:企业食品安全文化建设
- 下一篇:生态修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