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

篇1

1993年,获得上海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管理学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伦敦商学院EMBA。

1995至1996年担任永道会计财务咨询公司(现普华永道上海公司)企业融资部经理。

1998年至2000年间担任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

2002年起,卫哲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并在2003年6月出任翠丰集团亚洲采购中心中国区首席代表。

2006年11月18日,卫哲正式加盟阿里巴巴。卫哲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阿里巴巴企业(B2B)电子商务总裁,负责阿里巴巴的两大主要业务市场:针对全球网上贸易的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业务和最大的网上国内贸易产品“诚信通”。目前阿里巴巴的这两大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共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0万的注册用户。

《WTO经济导刊》:卫总如何理解企业社会责任(CSR)这个概念?

卫哲:CSR概念在欧美早已提出多年。像在英国的上市公司,每年都会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3年我供职翠丰集团百安居时,就注意到,翠丰与许多大公司一样,都有自己CSR报告。

为什么这个概念在今天在国内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呢?

可能现在还会有一些企业或个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务虚的概念。但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来看,CSR已经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具体内容、指标。在欧美,没有投资商会愿意投资一个不重视社会责任的公司。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一个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要让公司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不盈利的公司是没有资格谈社会责任的。一家成功的公司会解决就业、员工福利等问题,同时为政府纳税,政府税收又会通过多种方式完成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还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上。在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巴巴从事电子商务,尽管本身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离得较远,但我们服务的企业许多是生产贸易型企业。阿里巴巴会尽己所能倡导循环经济,与其他企业一起关注我们生产、生活的环境。

企业的社会责任还体现在人文关怀上。这里的内容包括让全体员工实现公平就业,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工作等等。在国际采购中,即便卖家提供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低,但如果工人的工作、生存环境低劣,也会被采购商拒绝。这种状况在欧美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

企业的社会责任还体现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以阿里巴巴为例,在电子商务领域,基本解决了中小企业先前在供求及各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让所有企业都有直接参加全球化竞争的机会。

从大处说,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极端重要的组织,像阿里巴巴这样大的跨国性企业尤其如此。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组织在整个社会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因而对阿里巴巴而言,如何给自己定位,就意味着自己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责任;这个定位是否清晰,就意味着我们的责任意识是否明确。

再进一步说,所谓何种角色,就是企业要以何种方式、何种理念、何种规范处理与其他社会组织或人群的种种关系。“大道无形”,但又于点滴中可见。

我还要强调的是,谈企业社会责任不能抽象地谈,要把握两点:

一是要立足于每个行业的具体特点,对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其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在于,这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个变动性极大的产业,创新几乎是它的遗传基因,很多传统的社会管理、社会组织方式注定要因它的出现而发生变化。对阿里巴巴而言,最终极的责任在于利用新的技术为我们创造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电子商务这一块而言,它的社会责任就是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商业方式的变革,让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商业活动,变得更便捷、更安全、更人性,因而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是阿里巴巴的社会责任,我们是站在这个高度,站在我们自身行业的特性来理解这个概念的。

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标榜出来的。它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它不是口号,不是用来作为公关或宣传的策略。阿里巴巴谈企业责任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创立之初就确定我们公司的价值观,没有历史过程,社会责任是无根的;没有对未来的承诺,社会责任是短命的。

《WTO经济导刊》:马云两年前就公开表态说,阿里巴巴有再多的钱也不会投资网络游戏,而在收购雅虎中国后,他更直接砍掉了虽然很赚钱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短信业务。这很符合“社会责任投资”理念,请问这个事情是如何决策出来的?

卫哲:每个企业谈自己的社会责任都应当立足于自己的行业特性,再补充一句,每个企业对自己行业特性或者精神的理解,是不同的,这本身就是多元的,多元的才是丰富的和宽容的。社会责任本身应当包含着宽容精神的内涵。

就互联网行业而言,阿里巴巴要形成自己的定位,必然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理解。这个个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几乎是无法复制的。很多互联网企业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与我们是不同的,比如,网络游戏,短信业务,还包括新闻,也都是一种理解。我们尊重所有不同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娱乐、便捷的沟通和丰富快捷的资讯。我们也提供一些相关方面的服务,比如我们对资讯也是高度重视,我们力推的雅虎搜索,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快捷、准确地获得需要的资讯,只不过,我们做的所有这些方面服务于我们对网络最根本的理解上。我们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识,就奠基于此。

所以你说这个决策是怎么做出来的,说简单也简单。但并非说我们阿里巴巴没有探索,我们是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社会责任越来越明确起来的。做这样的决策的好处,是让我们的理解体现得更为集中,现代企业必须要高度专业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我们的专业精神。所谓的“社会责任投资”,不过是这个专业精神在决策过程中体现的一个环节而已。企业不可能抽象地考虑什么社会正义、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它必须与它的专业、盈利模式结合起来,根本上还是我们对阿里巴巴究竟是做什么的一种理解。把握了这个根本性原则,我们会用一种专业服务的精神,在投资、采购、分销等等每个环节都充分地将我们的个性体现出来,并且,随着我们在这些领域采取的创新性的做法,反过来,它又会推动和丰富我们的专业精神、社会责任。

《WTO经济导刊》:卫总如何看待我们提出的“责任竞争力”(企业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社会、环境、员工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以同步提升,即企业的责任竞争力得到增强)这个理念。

卫哲:毫无疑问,成功的公司会具备更强的责任竞争力。在阿里巴巴内部,我们提倡人人尊重、履行社会责任。马云曾谈到,他看到有的企业在纳税上不诚信,同时却在大手笔捐款。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本末倒置。阿里巴巴成立多年来,公司一直不张扬地做了很多捐资助学的事情。外界几乎没有什么消息出去,但这更是企业由内而外的责任竞争力的体现。

这个概念与我所说的并不矛盾,但我想我们的立场可能有一点差异。从媒体的角度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自身的理解是不同的。从企业的角度看,即使在像阿里巴巴这样已经早已成长起来的大型企业看来,企业首先要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盈利,这是企业组织的逻辑,并非什么不光彩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盈利模式,以及它的组织文化。我们谈企业社会责任,尤其是“责任竞争力”,不能以一种乌托邦的心态。

现在大家都在说一个概念“企业公民”,“公民”的概念包含着权利和义务。对企业而言,盈利是它的权利,抹煞否认了这一点,就不是谈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谈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了。那么,它的义务在于什么呢?在于遵循法治、以良好的规则意识去盈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今天一个能够遵循法治、以诚信意识去盈利的企业,就是一个承担了它的义务的“企业公民”。如果它在如此盈利的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无疑就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责任和竞争力,不是对立的,甚至也不是互为因果的,对一个优秀企业,以阿里巴巴的体会而言,要将责任转化为竞争力,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责任是我们专业精神内涵的一部分,早已经蕴含在竞争力当中了。

《WTO经济导刊》:从行业的性质出发,您认为阿里巴巴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哪些特别重要的方面?有哪些方面是阿里巴巴更有优势和能力去做的方面?

卫哲:我更愿意从阿里巴巴自身特定的角度谈一下。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阿里巴巴成长为这样一个企业,它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改革开放带来的充满可能的社会环境。现在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和平崛起,今年的两会显示,和谐社会建设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中国也要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这些都是宏大命题,对阿里巴巴而言,一个社会责任的重要命题,就是如何推动中国商业环境或者说商业文化能够更健康地发展,能够在与世界的接轨与对话中,广泛地汲取人类商业文化已经取得的优秀成果。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商业环境的建立,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朝着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尽管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们的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在我们的商业文化环境中,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并没有成为广泛的共识,还没有成为商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在这样的前提下,阿里巴巴作为“企业公民”,感到一个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商业平台上,如何打造诚信的负责任的守规则的商业模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责任。我们用新的技术产品,比如诚信通,用新的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来营造这个环境,至少是做一个艰苦卓绝的努力。这是一个利在千秋的大事,也是一个异常艰难的事。做的人少,我们认认真真地去做了,而且取得了回报,我们最大的回报是什么?是阿里巴巴所创造的这种网络商业的诚信和规则意识。我们最现实的回报是什么,也许就是你前面所说的“竞争力”。

《WTO经济导刊》:现在的公司不再是简单的股东公司,而是“利益相关者”公司,您是如何理解的?

卫哲:的确,尽管公司首先是股东公司,但仅仅把它看作股东公司,是愚蠢的没有前途的。我们的社会责任,就是将我们对互联网商业的理解,通过一系列的制度,通过一系列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在我们同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中。

一方面,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阿里巴巴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凝固成了一种企业文化,并且反映在阿里巴巴同相关者的关系模式中;另一方面,让我们感到具有挑战性的,是随着阿里巴巴跨越式的发展,如何在合并过程中找到合适的良性运转的组织管理模式,使得这种责任文化的根基更为牢固,并且成为企业的活力和动力。在这一点上,我充满信心。

从最大的方面而言,阿里巴巴创造了100万个就业机会,2005年每天纳税100万元,全年纳税2.548亿。这些数字是我们引以为荣的,我们创造就业机会和纳税,是我们实实在在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但是这不是阿里巴巴追求的全部。比如创造了就业机会的同时,阿里巴巴在考虑,我们要让在阿里巴巴就业的这些员工成为什么样的员工?应当说,现代企业也是公民责任意识养成的一个重要场所,我们在为员工创造舒适愉快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努力地让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渗透到员工的血液中。

再比如,就像我们怀着极大的勇气做诚信通一样,我们也怀着更大的勇气做“支付宝”,这是因为我们知道,如果由国外公司来作,将有可能对国家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风险。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严格地遵守着国家金融法规。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们是在为国家、为整个社会尽我们的一份责任。马云说过,将来如果国家需要,他立马会将支付宝交给国家,一分钟也不会犹豫。

面对社区、NGO以及媒体,我们用行动、用观念表达着我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比如我们对教育事业就做了富有个性的支持,我们不是简单地捐资助学,而是为乡村教师提供开阔视野的培训机会。这些在我们看来,是最重要的,与我们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是一致的。即是说,精神的改变,是一种伟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WTO经济导刊》:现在众多公司逐步在企业高层新设CRO(首席责任官),卫总是不是阿里巴巴的CRO,阿里巴巴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着怎样的具体打算?

篇2

中国企业履行全球社会责任的典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国路桥从蒙内铁路项目规划设计开始,树立“合作共赢、绿色创新、百年工程”的项目责任理念,将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诉求作为项目各项工作的要求,推进项目社会责任实践的整体规范化,真正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项目的管理运营中。中国路桥蒙内铁路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与国际一流企业的真正竞争,也是中国企业履行全球社会责任的一次有力展示。正如肯尼亚交通部常秘尼亚凯拉在报告会上说:“蒙内铁路是中肯合作深入发展的标志性项目,而此次的项目社会责任报告表明中国路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关注和深入理解,更为其它企业树立了标准和样板。”

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报告的一次创举。随着“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企业开始注重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国际沟通的重要工具。归纳起来,目前海外报告形式大抵分为四种:一是直接翻译型,即将中文报告直接翻译或删减后翻译成英文和多语种报告,这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惯用的做法。二是海外区域报告,披露公司在某一地区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中石油《中国石油在拉美》、中钢《中钢集团可持续发展非洲报告》。三是海外国别报告,披露公司在某一国家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中国有色集团《缅甸2012社会责任报告》《蒙古国2013社会责任报告》。四是海外整体报告,披露公司在海外整体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如国机集团《国机在海外》。中国路桥蒙内铁路项目报告,是一次开创性、有益的尝试,开创了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五种重要形式。这将为众多“走出去”中国企业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传播的典型示范。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基本解决了“技术落后”的问题,但还没解决“挨骂”的问题,除了意识形态的偏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企业的形象没有借由好的载体传播出去。中国路桥蒙内铁路报告为中国企业海外传播做了一次很好示范。一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阶段性进展报告,创新沟通方式,开启了一种“又说又做,边做边说;说了要做,做了要说”的沟通模式。二是在项目所在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社会责任报告,避免了因在国内中国企业海外报告而出现“国内不关心,国外不知道”的尴尬,充分展现了中国路桥愿意与东道国利益相关方真诚沟通并接受监督的决心和态度。正如中国路桥蒙内铁路项目总经理孙立强在会开场时表示,希望通过报告的形式来实现与肯尼亚社会各界的深度沟通,与各利益相关方一起,共同推进蒙内铁路项目的顺利进行。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的舞台,“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中国企业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虽然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平,但思维方式的差异、价值观的对立仍然存在,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关注也有猜疑,有误读也有误导。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如何传递、形象如何塑造、价值如何表达,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蒙内铁路报告的,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履行全球社会责任,做好海外社会责任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

融入项目管理,当好企业公民。社会责任能否落地是衡量企业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水平的重要标准。企业在国际化运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强化海外社会责任顶层设计,注重加强项目部社会责任管理,更要注重加强项目部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提升,确保社会责任融入项目管理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比如企业可以通过编制海外项目社会责任管理手册、海外项目社会责任知识读本等方式,提升海外项目部的社会责任管理能力,推进社会责任在项目上的落地。领先的中国企业还应该尝试建立项目社会责任评价方式,探索项目可持续管理标准,打造自身的责任竞争力。

篇3

考察企业社会责任重在行动

总的来说,国内外的企业在汶川地震发生后,都积极地做出了反应,并采取了捐款、捐物、组织救灾援助队伍亲临灾区参与救助、发起募捐活动等方式表达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在企业的社会责任表达上,中国的国内企业在反应和行动速度上要高于那些在华的外资企业,几乎是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很多国内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就对灾区进行了捐赠。这其中,包括很多产品和服务在日常公众的消费生活中屡遭指责的国有企业,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电网、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烟草总公司等等,不仅在第一时间慷慨解囊,而且捐赠的数额都在1000万元或以上;而那些在成长中的中国民营企业也毫不逊色,中国饮料业巨子罐装王老吉1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单笔最高捐款,而吉利、蒙牛、李宁和安踏等也都积极表现了民族品牌的爱心精神;更值得注意的是,不管目前两岸存在着什么样的分歧,台塑集团、富士康和大润发等台湾名企也纷纷捐款,且数目都较大,中国还有众多的中小企业,虽然没有丰厚的利润,但是也都纷纷组织企业和员工积极捐赠,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这些企业都在危机关头,用自己的行动去履行了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比较而言,在中国市场上有很多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跨国公司,在捐赠的反应速度上显得较为迟缓,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天内,只有少数的跨国公司积极地对地震灾区进行了捐赠,典型的如三星、韩国SK集团、印尼金光集团、汇丰银行等。而很多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得的收益丰厚,但是捐赠的金额与其营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却不匹配。据悉,跨国公司在华捐赠都需要逐级向总部报批,程序比较多,数目达到一定额度,还需要董事会开会决定,这一方面说明,跨国公司由于其组织管理结构的复杂性,在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方面显得先天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地震灾害并没有被快速地列入到他们社会责任的重要事件当中去。这直接带来的结果便是跨国公司遭到了来自中国网友的口诛笔伐,甚至被中国公众冠以捐赠“铁公鸡”的帽子,这与很多跨国公司很早就将公益慈善事业纳入企业的管理战略,以及一贯张扬“企业公民”形象的做法差距甚大。

当然,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企业文化,这直接导致其在灾难面前履行社会责任的路线和方式。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消费者而言,他们并不会去关注企业商业运作的逻辑体系,因此,反应是否快,捐赠的金额与企业的规模是否相称都是他们评价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在本次地震灾情中的积极行动表示出了较高的信赖度和支持度,而跨国公司的表现将可能导致消费者各种复杂的心情和质疑。尽管很多跨国公司也在积极追加捐赠,或者有一些跨国公司表示自己捐赠了但是没有被公布导致引起了公众的误解,但是如何更好地去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价值,以及履行本地化的社会责任,依然是值得跨国公司思考的问题。

企业呼唤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作为企业,在捐出善款的同时,也必定希望其社会责任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目前,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缺乏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同时,对于企业是不是兑现了其承诺的社会责任,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就会出现一些企业捐赠后信息未被了解,以及一些企业承诺未兑现的问题。国外对于企业捐赠行为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信息相对就比较透明,而信息的全面对于公众评价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就会更加准确。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规范化和透明化会有积极的意义。

而社会责任的评价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进行,第一个维度是内部责任,包括对股东负责和对员工负责,因此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转让企业股东利益得到回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和福利待遇都是内部责任的表现;第二个维度是客户责任,即企业必须保证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第三个维度是法定责任,就是企业必须照章纳税,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企业作为社会重要经济体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第四个维度是公共责任,企业发展占据了社会资源和公共资源,同时获得了商业利益,就需要回报社会,对社会空间和社会价值建设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规模越大,对社会公众生活影响越大的企业公共责任就越大。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几个维度必须兼顾起来。

企业表达社会责任需更加理性

企业必须在意识上和理念上对社会责任有深度的认知和理解,才能较好地表达社会责任。

首先,社会责任对于一个企业是一种道德资本,因此,培育、应用和管理好道德资本,是企业获取更大效益和更多利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企业应该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取向上将道德资本纳入范围。

其次,企业要理解当地市场的文化,必须融入整体的社会价值体系中,才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比如很多跨国企业虽然在战略上重视社会责任,在全球其他国家也是社会责任的典范,但是由于对中国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不了解,反应迟缓就直接导致其遭遇到尴尬,因为社会公众看待的是你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及时的、实际的行为和反应。

再次,企业要能够对突发事件到来建立社会责任应急预案。或者企业可以建立社会责任公益基金,在面对类似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公益基金快速反应。

第四,表达社会责任要把握社会公众的情感,并要考虑公众的感受。比如,地震灾情这种突发事件是容不得企业去计较得失,计算回报的,公众是从情感利益角度来看待企业的行为,因此,企业必须了解公众的感受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

篇4

关于品牌建设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盛瑞生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的核心内在理念,而通过行动将其外化的过程就是品牌建设的过程,所以社会责任和品牌是由内而外高度统一的。

2009年,中国平安启动的“你的平安,我的承诺”品牌运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内外的统一。“保险其实就是对客户关于幸福的一种承诺”,盛瑞生说。

提升全民族的风险责任意识是保险行业的责任

《WTO经济导刊》:中国平安有一个广告我很喜欢,就是一个小男孩用双手为路旁的小猫遮雨,然后是小孩子的父母伸出双手为这个小男孩遮雨,最后是中国平安的工作人员们伸出双手为这一家子遮雨,就这样层层叠加,那份爱与责任让人感觉很温暖。从行业特性来看,您认为保险行业所应承担的、最具行业特色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盛瑞生:保险行业有一个天然的职责,那就是为整个社会分散社会风险。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危及到人民生活的安全,也可能危及国家的政治经济秩序。而人类是不能完全正确预测这些风险的,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所以需要保险公司来承担社会风险,这是保险公司最基础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为什么保险行业被称作“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

另一方面,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保险行业还应承担一项社会责任,那就是要提升全民族的风险责任意识和风险保障理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养儿防老、家族互助作为化解社会风险的观念正在逐渐淡化,老百姓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障机制,慢慢学会用商业的方式来防范化解这些风险。当前,就经济的发展程度来说,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保险的密度和深度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需要我们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通过多渠道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来提升全民族的风险责任意识和风险保障理念。

《WTO经济导刊》:中国平安在提升全民族的风险责任意识和风险保障理念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盛瑞生:在这方面比较特别的一项活动是已经连续第6年开展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早在2003年,我们就和、教育部、公安部以及全国少工委一起启动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帮助青少年防范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问题。我们希望孩子们能更多地了解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一些必要的知识。而之所以首先选择少年儿童为风险意识的普及对象,是因为我们觉得“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的”。

我们愿意在教育上投入更多资源

《WTO经济导刊》:中国平安似乎特别注重教育领域的社会责任,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实践,比如修建平安希望小学、开展“中国平安励志计划”等。为什么中国平安会特别关注教育领域?在选择社会责任实践时,有怎样的选择标准?

盛瑞生:在选择具体的项目时,我们注重的是项目是否符合中国平安的社会责任理念、是否契合时代的主题、是否能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发展的智力保障,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也是国家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中国平安也同样认为,有公平的教育、良好的人才,才会使得中国的发展、进步有一个基本的保障,所以我们愿意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中国平安在教育方面有两大投入方向:一是叫做“平安与希望同行”,第二个叫做“励志计划”。

在“平安与希望同行”方面,我们搭建了平安希望小学教学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点面结合、立体式的社区投资项目,包括实现援建百所希望小学的目标、支教行动、百万维护计划、成立“中国平安希望奖学金”、小桔灯乡村图书馆计划 、燃烛行动这六个子项目。 我们不仅希望改善孩子基本的教学条件,同时也希望加大对平安希望小学软件的投入,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多维思维,帮助他们更多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中国平安已经在全国建设了50多所的希望小学,而且每年持续进行不断的回访,这基本上变成了一个标准化的行动。

在“励志计划”方面,我们关注的是在校大学生如何学以致用,如何契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并鼓励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我们设置了励志论文奖、励志奖学金、励志论坛、励志创业大赛、励志同学会五个子项目,以鼓励全国高校在校学生励志报国,开展学术研究,探索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观念、新理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其中创业大赛是2009年的新项目,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帮助大学生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品牌美誉是对企业积极履责的回报

《WTO经济导刊》:现在还有一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否有借此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利益驱动?刚好中国平安的社会责任工作是由您所在的品牌宣传部来负责,您是如何看待社会责任和品牌宣传之间的关系?

盛瑞生: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支柱,价值观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内在的信念。而这种信念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将其外化,这种外化的过程就是品牌构建的过程。所以,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之间是由内而外地高度一致的,如果说企业社会责任是炼内功,那么一个良好的企业品牌就是内功修炼的回报,公众对品牌的美誉度、好感度,是一个企业坚守核心价值、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的回报。这是从内而外地看。

从外由内地看,我们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时,也需要根据品牌的理念制定社会责任实施的战略。例如围绕中国平安的品牌理念,我们认为中国平安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应当坚持几个原则:一、符合行业特征;二、符合公司整体的内在价值观;三、顺应公司在中国市场业务发展的需求;四、兼顾各子公司与具体的业务、产品、服务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全员参与度和有效参与度。

在中国平安,虽然企业社会责任由品牌宣传部来负责,但是我们有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功能室,有四五个人进行专门的研究、规划和执行,跟宣传并不完全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简单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我们要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更多的放在公司的战略层面,需要公司多个业务功能板块,例如产品的研发部门、技术后援部门、精算财务部门、战略投资部门等重要的战略部门集体去理解和执行,从而使企业社会责任贯穿在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

“点滴爱,汇成江河” 让员工积极实践公民职责

《WTO经济导刊》:如何来提高您所提到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全员参与度和有效参与度?

盛瑞生:包括两个方面的举措,首先是要让员工理解、认同公司的社会责任理念,通过内部传播渠道来进行社会责任理念宣导。例如在电视晨会上,通过具体生动的宣传片向全体员工传播企业社会责任基本常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以及员工应如何参与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通过公司报刊系统地传播企业社会责任知识、中国平安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及执行情况;我们还面向全系统为不同级别、岗位的员工量身制作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网络课程,使得员工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基本理念的理解,了解公司CSR管理体系及发展脉络。

2009年,我们还邀请了企业社会责任专业机构与公司高层就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理念、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思维以及国内外企业社会经典案例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让员工了解、认同公司的社会责任理念。

另一方面,我们更注重让员工亲身参与到公司组织的各项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活动中。2006年,中国平安投入1000万元初始资金成立中国平安公益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因经济困难而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全国学生,以帮助他们实现梦想。这是中国保险业内投入正式运作的规模最大的专项慈善基金,而且有中国平安及其系统内的近30万内外勤员工及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其中,中国平安员工的自发捐款就达近200万元。2009年5月,平安又宣布举资1000万元,设立“中国平安希望奖学金”,用于鼓励平安出资援建的小学的孩子们追求卓越,立志成材。

2007年中国平安还以“点滴爱,汇成江河”的理念为倡导,启动“一元慈善计划”,在全国各分级机构、营业网点、客服门店设立“一元慈善”捐款箱,长期接受公司员工和客户的不记名捐款。该捐款也被纳入“中国平安公益基金”账户。这个一元慈善活动已经成为“中国平安公益基金”的一个长期项目。

篇5

一、文献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委员会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一种企业为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与员工、家庭、社区和社会一道营造高品质生活的承诺。这是目前被较多学术论文引用的其中一个定义。

(二)股东理论:有利才有义

根据市场经济学的理论,一个企业做生意赚钱的同时,也在为别人赚钱或提供便利,是一种双赢的价值创造活动。这个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企业不应担负上再分配社会财富或提升社会公益的责任。芝加哥自由经济学派的MiltonFriedman(1970)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他在《纽约时代杂志》上撰文,从股东和持股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在市场制度下,企业为股东创造利润已经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要尽的社会责任就是在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提升其盈利。他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慈善概念,但是他认同营商需要遵守基本的道德守则以获取双赢。这符合我们今天企业社会责任所提倡的经济、法律与道德内涵。不过,他不同意额外改善环境、捐款文教活动、扶贫及推动人权民主等较高层次的社会责任,认为这次活动会令企业分心,难以做好经济活动的本分。股东个人赚钱后进行慈善活动是其个人而非企业的份内工作。以MiltonFriedman(1970)为代表的学派是在以市场为高效率及充分自由竞争的理想前提假设下得出的上述结论,这与当今的实际营商环境明显不同。

(三)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理论:义利共存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不完全赞成上述的看法。现在的主流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主要是基于他们的理论。概括来说就是企业不要只看股东利益,也要兼顾和平衡其他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它的信念就是如果做生意能额外兼顾环境及公益等社会责任,并能为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企业得到合理的利润是必须的结果,不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这方面当以Werther和Chandler(2005)为代表。Brown和Dacin(1997)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社会的社会形象成正比。当产品信息不清晰时,消费者会通过企业形象的联想影响到其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当消费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评价积极时,他们对企业的产品评价也较高。Peloza和Papania(2008)的研究证明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增强企业的商誉,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并提高忠诚度。Walsh和Beatty(2007)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商誉的重要维度。

(四)策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到底应该如何有策略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呢?Porter和Kramer(2002)为公益的社会营销,是社会营销,不是公益。因此,真正的策略性公益,应该要能加强企业竞争力,同时又能增进社会福祉。公司应该锁定方向,把对公益的投入,用于改善他们的竞争环境。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让社会和自身产生共赢、同时受益,也因此,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应将公益的焦点集中在何处,以及如何进行。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企业有利益相关者,要如何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实施策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Werther和Chandler(2014)指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第二,经济的利益相关者和第三,社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满足社会的需求,更精确地说,就是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二、责任企业社会营销的真实内涵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心思想就是因为单靠市场经济,难以满足公众的社会与道德需要。企业应与政府无形的手和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功能三位一体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总体来说,不论何种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而言,都有一个共同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公司的长远价值,差别在于手段和做法。股东理论并不否定企业应兼顾各利益相关者,但必须以不损害公司盈利能力为前提,并尽量让持股人自行决定参与公益的程度。因此,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并非对立,他们都有一致的目标,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为各方创造共赢的局面。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的就是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各种社会责任。具体来说,根据笔者的分析和总结,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具备六个层次的要求:第一:经济,第二:法律,第三:道德,第四:环境改善,第五:慈善,第六:社会制度改良。因此,很明显,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指公益或慈善活动。所谓经济社会责任主要指企业应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运用合法合理的手段为股东创造利润,为顾客提供服务和为雇员提供薪酬福利。创造利润的过程就是企业履行企业经济社会责任的过程。然后这一切都必须给予履行法律和道德社会责任,比如不做假账,不污染河流、大气,不制造假货,不危害食品安全等。从现代社会对企业、对公民的要求来说,这三个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应该被视为最基本的要求。至于推进环境改善、参与慈善活动和协助社会制度改良,应该属于较为高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属于有额外能力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才有能力去实现的层次,这方面就没有必要对企业做额外的要求。目前大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误解就是认为企业应该多投入公益或慈善活动。其实作为一家盈利企业,投入适当的资源参与一些公益或慈善活动是可以理解的。但企业本身不是慈善机构,企业应该在履行其最基本的三个层次的社会责任之后,才去参与公益或慈善活动。否则表面上看起来风光,其实是对企业本身定位的错配。当然,笔者鼓励企业在履行其最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后,追求较为高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

三、履行责任下企业社会营销的策略

不少公司每年均向慈善机构捐献为数不菲的资金。但究竟这样做对企业价值有何帮助?究竟有多少人受惠和效果怎么样?对整个社会发挥了什么样的正面影响?这些社会资源的运用是否有效率?事实上,现在很多企业的公益活动太过零散,缺乏策略,缺乏营销目标,也没有将其融入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中。企业应在目前的日常业务中先行推广公益活动。最理想的做法是投放对自己理念相符或自己行业有关的公益慈善项目。当然,企业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专长作出非金钱的贡献和影响,比如律师事务所可以开展免费的法律援助活动。也比如,大型公司可以将其管理技能和经验通过派出高级管理人员的方式向受助的机构提供免费的培训和辅导,甚至可以长期担任该机构的义务顾问。同时,向弱势全体传授谋生技能,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也是一种比纯粹捐款更为有效的做法。在捐款项目上,企业有责任监察公益慈善项目的运作和支出,确保有关机构不会滥用捐款。在这方面,企业可以派出员工作为义工参与捐款项目的操作。

篇6

说熟悉,是因为近年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时常把它挂在了嘴边;说陌生,是因为人们对于它的理解与运用还是那么的青涩。

在汶川大地震爆发的仅仅几天的时间里,在公众如炬的目光下,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感受到来自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巨大压力。

万科公司董事长王石出言不慎,一下子成为了举国上下攻击的靶子;

很多外企因在捐款上表现得吝啬和迟缓,被钉上了“铁公鸡排行榜”;

而与此想对照,网友们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台商企业在捐助行动表现出的迅速与慷慨大为追捧……

与此同时,《新智囊》以及中国管理传播网组织的有关“灾情考验CSR”的系列报道也开始按计划启动,整个计划分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旁观者清:5月16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的智囊沙龙之“抗震救灾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来自对外经贸大学、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西岸奥美公关公司、中国企业联合会、同心动力、关键之道的专家们和我们一起探讨了企业应该如何开展慈善性活动来改善其竞争环境(包括削减竞争障碍、赢得广泛支持)?进而促进企业长期繁荣发展;如何让捐赠和慈善做得更好?的话题,更是进一步探讨了企业的捐赠行动与自己的战略、业务、品牌的相关联系。

如果说,我们在灾情爆发的第一周里,我们力图以“理性”、“建设性”的视角去观察企业在CSR方面得与失的话,那么,在此后的几天里,《新智囊》以及中国管理传播网就成立了“灾区前线报道组”。

第二阶段,一线采访:5月24日,距汶川大地震12天,智囊传媒总裁傅强与记者武少中已经奔赴四川灾区一线,开始了采访了。此时,像《新智囊》以及中国管理传播网这样的专业类管理媒体,向灾区一线派遣采访力量的并不多,尽管在我们到达灾区的时候,现场救人阶段已经结束,但救治伤员、安置灾民、防疫卫生以及防止其他次生灾害的发生依然当时的最主要的工作。

而我们此行的目的也与一些大众传媒有所不同――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地的采访,亲身了解到在重大灾情、险情尚未解除的应急情况下,企业组织在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案例;现场调查政府、非政府组织在实施救援中的组织宗旨、组成结构、组织机制、运做模式、经费来源、管理方式、主要问题和挑战等等。

在为期8天采访中,采访组深入德阳、绵阳、绵竹、什邡等重灾区,无论是白天疲于奔波的采访,还是夜晚不顾休息“赶”出来“灾区日志”,都让此次一线采访活动的收获颇丰――在诺基亚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记录下了诺基亚公司在地震后发生的点点滴滴,汇成了一幅企业实施CSR的全景图。不仅如此,我们还对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企业在实施救援中表现出来的诸多管理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第三阶段,平台搭建:更值得提出的是,在我们深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什邡市采访时,与当地的志愿者们一起共同建设“二十米大街帐篷小学”。在及时发回报道的同时,还与当地志愿者建立了联系热线,并及时在中国管理传播网以及《新智囊》杂志上建立了信息平台,为有能力有意愿捐助的企业和个人搭建桥梁,让社会的关爱,直达这些最需要更细致入微关爱的孩子们。在为这些灾区的孩子们解决了急需物资和资金的同时,也整合了客户、公共需求、媒体角色,以自身的社会责任带动了企业实施CSR,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汶川地震,引发了众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索,而我们也有幸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感受到了这个命题的重大,也逐渐清晰了在CSR中政府、企业、NGO、媒体各方不同角色扮演及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阶段,总结与建议:进入6月以来,抗震救灾工作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灾后重建的问题已经摆到日程上来。此时,《新智囊》与中国管理传播网一起推出《拯救CSR》的封面报道,并再次组织沙龙,与企业家和管理专家一起探讨CSR长效机制该如何的建立,让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工作与灾后重建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震灾已经过去,而CSR在此次震灾中震荡却远未平息,我们需要更为理性的思考,深入探讨在此次实施社会责任中的得与失,用管理的视角总结企业在面对这场灾难时需要关注的管理问题。

应该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对品牌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所关注的不仅是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更多的是关注品牌是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

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如何实现通过开展慈善性活动来改善其竞争环境(包括削减竞争障碍、赢得广泛支持),进而促进企业长期繁荣发展?

――企业在建立长期的社会责任体系时,是否需要要建立应急体系,如风险管理体系、安全应急预案、赈灾启动计划等?

――如何将社会责任融入战略融入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建立长效机制?

――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时如何借助包括政府、NGO、媒体等社会各方力量?

――如何通过品牌背后富含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塑造文化凝聚力?

应当看到,在当今高度连通、对环境颇为敏感的世界中,企业社会责任(CSR)远非一个趋势或是一个流行语。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社会意识的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和投资者也在不断增加。他们都在逐渐使用企业社会责任 CSR作为评估企业的尺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新智囊》与中国管理传播网在此次系列报道中,角色也在不断地变化中,由最初的“旁观者”转变成了“参与者”、“平台的建设者和资源的整合者”,进而成为“思考者、建议者”。在整个话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丰富自己!

让这次灾难成为企业和社会认识CSR的真正内涵,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把企业推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的一个“难得的契机”吧!

篇7

企业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的动因、目的和用途是什么?

从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看,除了一小部分企业主动社会责任报告外,很大一部分是受外力推动而报告,如加合国全球契约,或者在国资委、行业协会、证交所等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的要求或推动下。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目的看,满足主管部门或者相关机构的要求是很多企业做报告的重要目的和用途;还有一些企业做报告是为了宣传和公关,提升自身形象;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是跟随社会责任报告潮流,或者作为广告宣传的工具来制定和社会责任报告。随着报告的,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报告的作用,并将其用途多样化,如有的企业将报告用于更好地与客户、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沟通,赢得认可与信任;有的用于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回应社会和公众对企业的期望;有的将报告作为自身社会责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的将社会责任报告配合公关宣传,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还有非常少数的企业将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作为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手段之一加以运用,或者是把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其社会责任管理的一个部分来运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企业到底为什么要社会责任报告,目的和用途是什么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报告价值最大化的需要。尽管不同企业报告的原因不同,但报告所发挥的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作用、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的作用、推动企业改善社会责任表现的作用都应该得到重视。为了报告而报告则会失去报告的意义,无论是报告的企业,还是评价报告的机构,都应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企业是否一定要社会责任报告?还有其他选择吗?

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企业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开展活动,并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承担责任。原则上说,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不一定需要告诉别人自己如何负责任,只要坚持负责任的开展工作就行;就像一个好人不需要到处告诉别人自己是好人,只要继续做个好人就行了。但是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和劳工问题使得社会对跨国企业,进而所有的企业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和消极假设,特别是一些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企业在环境、劳工或者公平竞争方面的恶劣作为,导致了公众对企业重大社会和环境影响知情权的要求,这进一步促使了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主动”披露其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企业证明自己的一种方式,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方式,以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创造环境。

既然公众要求的是企业的信息披露,而报告的作用是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那么就可以找到与报告作用类似的方式。ISO 26000提出了很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方式,或者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可信度的方式,比如以各种方式征求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请利益相关方参与企业的相关活动、召开利益相关方会议、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内部通讯等社会责任相关信息,都可以起到与报告类似的作用。这对没有能力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尽管如此,编制报告还有具有积极的意义,报告可以作为所有这些活动的总结和提升,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表现,也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的提升。

如何编制报告?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企业设立专门部门来负责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有的请相关咨询机构或研究机构来帮助编制社会责任,有的聘请公关公司来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从编制报告的依据看,很多企业依据国内外各种社会责任倡议来编制,如联合国全球契约、GRI指南、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国资委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南、工业经济联合会的指南、纺织工业协会的CSC9000T等等;也有一些企业从自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实践出发来编制报告。从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看,多数报告都介绍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制度,反映企业在劳工、环境和社会公益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少数报告全面反映企业在组织治理、人权、劳工、环境、消费者、公平运营实践、及社区参与和发展方面的内容;还有一些报告侧重反映企业做得比较好的方面;对于负面的信息,多数企业选择回避。从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看,多数以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少数领先企业已经将社会责任报告和财务报告有机结合,以综合报告的方式出现,这也将是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综合报告也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不应该是独立于企业运营而存在的,而是应该与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正常运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篇8

一.如何理解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

管理的社会责任理念发端于西方。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已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但是却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对“社会责任”一词还很难作出统一的定义。泰罗曾明确指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基本的方法是实现任务管理、标准化和职能化;与泰罗类似,法约尔在关于人的问题上也主张淘汰那些不管什么原因而造成的没有很好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人,主张为每个工作岗位选择合适的人,提倡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所有这些都是围绕提高工作效率这一个中心。由此可见,泰勒、法约尔等人传统管理理论强调的是科学、技术和理性,关心的中心问题是效率、产量和利润,人主要被理解为达到这一目的的工具和手段,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等,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

与之相比,英国管理实践和管理哲学家谢尔登,则提出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思想。他认为,管理的目的不是纯粹的商品生产,而是某种有价值的商品生产,并且管理要对进人工业中的人负有一定责任,包括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并尽可能使工作适合人,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此,谢尔登把企业中人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纵观现在学界对管理的社会责任的定义,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分别趋于以上两种:一种是与传统管理理论相接近的古典观点,认为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就是从公司的真正所有者的最佳利益出发来从事经营活动,管理的社会责任仅限于实现组织利润的最大化。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就是这一观点最直率的支持者。另一种观点在实质上与谢尔登的思想相近,罗宾斯概括为社会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这一立场是基于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已经发生变化这样一种信念⑴115。德鲁克可以称为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企业的目的不在于企业本身之中,而在企业所处的社会之中,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

强调管理的社会责任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社会中享有一定的权利,从社会中获得一定的利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企业从社会中获得的利益远不止是经济方面的,因此,创造利润也不能成为企业管理的唯一社会责任。因此,作者对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的理解基本倾向于社会经济学的观点,只是在对具体定义的理解上稍有不同。基本思路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管理的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讨论。首先从企业管理所关联的对象即企业内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重在指出企业管理为什么要对相关人员和企业自身负责,然后从企业管理对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讨论,重在阐明企业管理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

二.企业管理应承担的对相关人员以及对企业的责任

企业管理所关联的对象包括两类主体:企业内外相关人员;企业自身以及其他企业。因此,企业管理对这两类主体必然包含了特定的责任关系。

所谓企业管理对相关人员的责任,是指管理应该承担的,对组成企业的员工以及对企业员工之外的人的责任。

员工是组成企业的最基本单位,员工自身素质的好坏以及他们能力的正常发挥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应重视员工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尽可能使其潜力发挥到最高程度。在以往的经济形态中,人对物的依赖性很强,物质资源的占有决定着生产的发展;但是在今天知识经济的情况下,各项生产活动对物的依赖程度大大下降,相反对人的依赖程度空前提高。人的能动性、主体48性地位不断增强,在当前的经济形态下,决定经济地位和市场地位的因素是知识资本或智力资本,是知识和智慧的载体,而不再是土地、资源和原材料等,这样,人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促使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员工能力的发挥以及对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髙。

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如何、利益分配如何,还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关系到他们的社会价值追求的实现。因此实行尽可能合理的、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公平地分配利益,是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

除了一定要重视员工的发展之外,企业还必须对企业之外的人承担一定的责任。企业不仅仅应该对企业所有者以及企业内部负责任,而且应该从共同体的角度出发,承担某种有价值的商品生产,对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以及地方利益等负责任。

SA8000是将社会价值引入企业实践的重要标准,这一标准的制定以及实施,标志着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SA8000是社会责任国际(SocialAccountabilityInter¬national简称SAI)制定的全球第一个可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的新兴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该标准的依据是国际劳动组织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及世界人权宣言,标准内容涉及童工、强迫劳工、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以及管理体系等9个方面的要求。SA8000对于企业依法经营、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突出强调了管理对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所谓企业管理对企业的责任,是指管理应该承担的,对自身以及除己之外的其他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管理应承担的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责任便是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我们应该支持企业争取正当的利润,但反对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古典经济理论用“经济人”这样一个概念赋予企业以文明性质和伦理价值。它们从经济学的“道德中立”原则出发,假定且要求企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其唯一目标,不考虑企业行为的消极后果,不考虑企业获取经济利益手段的观点。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主体,将获取最大利润为其首要任务本无可厚非,

但是,企业同时也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存在于社会之中,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企业的决策必须从社会的大环境下出发。企业是社会的产物,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能够为社会服务,如果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势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对于除己之外的其他企业,管理应该承担公平竞争的责任。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处于社会之中的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竞争。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的宗旨.和目的不在于企业本身之中,而在企业所处的社会之中,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在创造顾客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竞争问题。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适应竞争;要想求得发展,就必须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有些观点认为,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和方式,当然其中包括不正当竞争。但是事实上,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可能在短期之内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考虑,不只不利于其他企业的发展,这种对行业规则的破坏,最终也会使得自己的企业尝到苦果。因此公平竞争是企业管理应承担的责任。

三.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的种类

企业管理本身对社会生活的关系,主要包括对经济生活、法律规定、道德伦理的关系。从这一角度看,企业管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任等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管理必须承担的一个不言自明的责任是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EconomicResponsibility)是英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包括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和为社会发展提供经济支持这两个方面。

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是企业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作为企业管理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责任在不同的学者那里有不同的描述,但多数人将其视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责任。经济责任一向被视作企业管理的基本责任,在早期,这一责任甚至被推崇为唯一的责任。但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固然为企业始终不渝的使命和目标,但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不能建立在践踏法律、无视伦理和公益的基础之上;企业除了对本身负责之外,还要对企业以外的利益相关者负责。

为社会发展提供经济支持也是企业管理本身不可推卸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在企业管理的社会责任中的地位稳固而不可动摇。这一责任,除了创造经济利润、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外,更加重要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包括承担税收以及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济储备等。企业的每一个重大决定都有可能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本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决策时除了考虑自身利益之外,更应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

其次,企业管理必须承担与自身存在相关的法律责任。

西蒙(Simon)等学者认为企业的目标在于追求利润,但缘于企业管理者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和充满约束条件的世界,加之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有限理性’,故企业不能真正实现利润最大化,只能寻求到一个令人满意水平之利润,因此,企业的目标,确切地讲也便是实现满意利润。”这里西蒙所认为的企业所面对的世界当中所包括的约束,理所当然地包括法律的约束。

我们可以将“企业管理的法律责任”理解为法律所明定的企业义务。传统上,很多学者将企业管理的经济责任寓于法律责任之中,导致二者在事实上很难区分,但是实际上,它们应属于不同的责任类型。“企业管理的经济责任”所表明和强调的只是这样一种含义,即在追求企业利益这一特定目标的时候,不需要法律的特别要求;而“企业管理的法律责任”所强调的则是企业有义务在企业利益与法律要求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遵守法律。因此,法律责任不同于经济责任,甚至经济责任要从属于法律责任,法律代表着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经济责任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企业自身的利益,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高于企业的利益。

最后,企业管理也应该承担由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所要求的道德责任。

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WilliamClayFoid,Jr曾经说过好的企业与伟大的企业之间是有差别的。一家好的企业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一家伟大的企业也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和和服务,但它还要努力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个观点无疑是承担企业管理道德责任的好处所在的有力佐证。

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规则和原则,法律规定是最低的道德规范。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每个公民和实体的最基本的义务,但是是否能够承担道德层面的责任,就不是像遵守法律规定那么简单了。基本上每个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经营活动的时候都能够承担起管理的经济责任;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承担法律责任,依法缴税,在经营过程中保证遵纪守法;道德责任是对企业的最高要求,虽然称之为责任,但更多的时候是要缘于企业的管理者发自内心的愿望,只有企业自觉主动地承担,道德责任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成长的内在元素。

篇9

“对于欧姆龙而言,CSR战略就是企业的经营战略,这也是欧姆龙的CSR工作能够在企业内部顺利推进和深入贯彻的秘诀所在。”

“企业是为社会做贡献的”

《WTO经济导刊》:我在网上看到过您给大学生做的一个职业规划演讲,其中就提到了您自己在欧姆龙的职业规划,5年之内做什么、10年以后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非常的清晰。现在您作为欧姆龙中华区战略室的室长,主要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这也在您当初的计划之中吗?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CSR这个领域?

孙宝磊:那个演讲是欧姆龙去年做的一个大学生就业指导计划的一部分,我们为上海地区31所大学的日语专业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的专项培训,希望能帮助他们顺利实现由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我的那个演讲就是现身说法,传授经验。(笑)

其实我两年前来到欧姆龙工作时才开始真正接触CSR。当时欧姆龙计划在中国地区招聘一名经营管理的人才,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有经营管理的能力;另一个是能够与企业理念产生共鸣。后面这个招聘条件是在其他企业没听说过的,于是我回去研究欧姆龙的企业理念究竟是什么。欧姆龙认为企业的CSR战略就是企业的经营战略,而企业理念是CSR的根本。在我进入欧姆龙后,实习的第一个部门就是CSR推进部,实习了3个月。总部认为,要你在中国做管理,你就必须深刻理解欧姆龙的CSR,这样才可以放心地让你做其他事情。

《WTO经济导刊》:您刚才提到的“CSR推进部”,它是纳入了“集团战略室”这个部门里面,为什么这样放置?作为中华区战略室室长,您主要负责哪些工作?

孙宝磊:把“CSR推进部”纳入“集团战略室”,这和欧姆龙经营层的经营理念是相联系的。我刚才提到过,我们经营层认为CSR就是企业的经营战略,所以“CSR推进部”也就成为了“集团战略室”的一部分。

我现在所在的“中华区战略室”和总部的“集团战略室”是对应的,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中华地区的战略规划、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以及公共关系。

《WTO经济导刊》:“CSR推进部”作为统筹推进CSR工作的部门,如何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确保CSR工作在各个部门的顺利执行?

孙宝磊:总部设有一个“集团CSR行动委员会”,这个委员会里面包括了各事业部以及总部各部门的负责人。“CSR推进部”通过他们来一起讨论CSR的相关问题、渗透CSR的理念。 然后再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能和具体工作来分担不同的CSR工作。

《WTO经济导刊》:欧姆龙的企业理念是“企业是为社会做贡献的”,认为企业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有益价值而存在。有的人则认为企业生存的根本目的就是创造经济利益,您怎样看待这种理念上的差别?

孙宝磊:欧姆龙始终认为,如果企业不为社会做贡献它就生存不下去,如果生存不下去它就谈不到有任何经济利益。相反,一个企业为利益相关方做了贡献,大家就会回报它,回报的方式就是为它提供经济利益。我们觉得企业社会责任是更基本的概念。

欧姆龙的企业社会责任里面有一个很中心的理念――创造社会需求,就是提供社会所需要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只有生产大家需要的产品、满足大家的需求,大家接受了这个产品,企业才能得到利润。这就说明了只有先尽到责任,才能得以生存。

像“传教士”一样传播CSR理念

《WTO经济导刊》:无论有怎样的理念,员工都是最终执行者,怎样让员工理解、认同、自觉执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

孙宝磊:在2006年和2007年,公司分别向员工分发了《CSR行为准则》和《行动方针实践指南》。前者是告诉他们公司的理念是什么,告诉他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后者则是通过很多模范事例向员工推荐做什么、怎样做。

2007年和2008年,公司的董事长和高层在全球分公司进行了宣讲活动,我们把它称作“传教士活动”,他们像传教士一样把欧姆龙的社会责任理念传播到各个工厂,让最基层的工人也能深刻地理解公司的理念。

《WTO经济导刊》:这些“传教士活动”的效果怎样?如何才能知道员工对社会责任理念理解到什么程度呢?

孙宝磊:我们会在网上放置CSR相关问题,对员工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能够知道员工对CSR理念理解到了什么程度,同时也可以搜集员工对CSR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比如2007年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员工认为欧姆龙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做得比较好的,不足的地方是欧姆龙传统的“不断挑战”的精神渐渐失去了,可能指的是有些新的产品出不来,或者有些新的想法不敢轻易尝试了。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在全球发起了一个“欧姆龙挑战计划”,鼓励大家提出新的尝试和想法。去年,上海一个工厂的4名员工就组成一个小组对产品质量做出改善,后来受到了表彰。通过这些反馈,我们认为CSR理念的传播效果是很不错的。

《WTO经济导刊》:中国员工参加调查的踊跃度怎样?

孙宝磊:通过网上的调查发现大家对企业的理念还是非常关注的,尤其在企业理念通过高层传达以后,很多员工都写了许多感想发给我们。员工通过这些理念了解到欧姆龙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公司,毕竟员工也不是纯粹为了赚钱才来公司工作,员工自身的价值也可以通过公司的价值得以体现。

与利益相关方共同描绘“战略坐标图”

《WTO经济导刊》: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当然也希望自己的意见能被企业采纳。欧姆龙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有哪

些标准?其间会听取员工的意见吗?

孙宝磊:欧姆龙制定战略有一个坐标图,坐标的纵轴是利益相关方思考的重要性,横轴是欧姆龙根据自身特点思考的重要性,这两方结合起来形成了欧姆龙的战略制定标准。根据这个坐标,我们设定了2010年之前的重点解决课题与目标。但是也会根据各个课题举行的具体活动会听取员工的意见。

比如去年,我们在全球有个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大家把每天的环保活动记录下来。比如今天我少开了一天车,可以加上相应的分数,当分数积累到一定数值时,分数会变成相应金额的资金捐献到各个地区。虽然全球的公司都共同举办了这个活动,但是在中国的活动中我们加入了奥运志愿者活动,而其他地区没有这样的附加分。去年根据大家的意见,资金最终捐给了上海的一个湿地,用于保护那里的生态。所以这个活动既是全员参加,又有地区特色。

《WTO经济导刊》:在这个坐标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创造社会需求”和“在全球分支机构消减CO2”是最重要的课题,“创造社会需求”列在最重要之列不难理解,这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为什么会把“在全球分支机构消减CO2”也同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呢?

孙宝磊:在制定这个坐标轴时,我们收集和分析了国外CSR的最新相关信息,并与众多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对话,包括京都CSR研究协会、英国Account Ability、Human Renaissance研究所等等研究机构,他们认为消减二氧化碳、防止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应该广泛关注、并给与重视的课题。而欧姆龙的传感与控制技术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我们的专业领域可以对这一课题有所帮助,所以根据坐标图得出的横轴和纵轴的交点,最终确定出这两个“最重要”的课题。

战略性CSR不受危机影响

《WTO经济导刊》:我们现在正在面临一场金融危机,对于欧姆龙来说,金融危机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带来影响吗?

孙宝磊:那就要看你如何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如果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成单纯的公益慈善,那肯定会受到影响。但是对于欧姆龙而言,我们理解的企业社会责任是经营战略,是创造社会需求,所以这样的社会责任是不会因为金融危机受到影响的。现在中国要求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我们的传感与控制技术能够让节能减排的课题更加深入下去。

《WTO经济导刊》: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似乎成为了一种负担,比如环境保护的额外投入、节能减排的设备价格比较高等等。对于它们来说,在金融危机下履行社会责任似乎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篇10

培训内容全面

此次培训为期半个月,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共3天,在北京进行培训;第二个模块9天,学员在瑞典受训;第三个模块3天,学员返回北京培训。

这次培训的内容比较,涵盖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多个议题。第一模块的内容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理解认知,以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在这个模块的培训中,由瑞典的Enact机构来为学员讲解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观点。该机构是瑞典著名的社会责任培训机构,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工作,在业内享有盛誉。除了瑞典专家外,还有国内专家和CSR从业者的讲解。其中,来自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副所长张峻峰给学员们讲解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ISO 26000的观点、国内标准的对接等议题。此外,还有利益相关方等内容的介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良好实践案例也是此模块的重要内容。来自国家电网社会责任处处长的李伟阳向学员介绍了国家电网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情况。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办主任马欣迎结合中远案例讲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历程。

而在瑞典举行的第二模块的课程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契合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议题,尤其囊括了比较核心的几个议题。课程设计涵盖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内容,比较全面。瑞典的第一堂课依然由Enact机构讲解,内容主要是欧洲的商业和企业管理,这一问题的涵盖面比较广,全面讲述了欧洲企业的发展情况,并不仅仅是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随后的议题是瑞典企业社会责任的当前情况和所面临的问题。接下来的内容重点则是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议题。比如气候变化议题,是由来自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戴维・布瑞格森博士讲解的,具体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和企业的关系等内容。核心议题还包括全球道德及合规课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从工会和企业的角度看企业员工关系、反腐实践、多样性及非歧视等问题。上述议题均由来自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讲解,课程内容更注重实际,从实践层面剖析企业社会责任具体议题在企业的应用。其中,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议题由瑞典著名电力企业Vattenfall根据自身管理情况讲解;而非歧视问题则由来自瑞典本土有名的汉堡公司麦斯汉堡公司讲述如何为东欧移民提供工作等问题。此外,儿童权利保护问题、与瑞典财政部部长会谈、企业责任管理及供应链管理、有责任感的可持续投资等议题也都是课程内容。

总体来说,第二模块涉及到非常多的议题,整个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演讲人的背景也呈多样化,有来自企业、也有来自高校等研究机构的,给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可以看出,瑞典方面对此次培训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第三模块中学员返回北京。在这个模块的培训中,既有跨国公司在中国社会责任实践,也有社会责任沟通等内容。爱立信中国介绍了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实践,主要围绕如何成为负责任的雇主这一议题。相关机构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央企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情况、供应链社会责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纺织业范例)等内容。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培训中,期终案例练习和演示要求每个学员都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完成一份项目作业规划,并进行情景式演练。这一议题的设置确保学员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这比单纯的培训更深入一步,培训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培训形式新颖

此次培训不仅“慧中”,而且“秀外”,即除了内容全面外,培训形式很新颖活泼,对培训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注重参与。每个参训人员都要参与交流及分享的培训方式。通过分组讨论提升学员的参与性、主动性,通过方案对抗形成竞争压力来提高质量,每个培训对象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培训活动,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行为方式。培训要求每个人都要提交作业。这样的话,每个学员都要讲,提高了学员的整体参与程度。

注重实战。多数时候国内的培训注重理论,离实践较远。而此次培训特别注重实战性。学员的作业立足于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立足于自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与知识类培训方法相比,这种实战型培训任务具体明确,特别是从自身工作的实践出发,学员能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从学完再用转变为学用合一,对解决学而不用、学用脱节的问题比较有成效,提升了培训的实效。

注重方法。培训整个过程穿插了多次讨论、点评和经验分享的环节,增加了学员和讲师以及学员之间的互动性,将培训的价值从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中充分体现出来。每个参训人员都要参与交流及分享,回答各类问题,发表观点。培训中,学员们对相关议题热烈讨论甚至争论的场景频频展现。每个培训对象都积极主动参与培训活动,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注重中外结合。此次培训邀请的讲师覆盖了中外各类机构,包括国内外院校、政府组织、跨国公司、中资企业、NGO等各类机构。这些机构从不同视角对学员就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进行讲解,有利于学员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注重培训全生命周期管理。此次培训,在前期引入了学员需求调查,详细了解学员们的需求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等内容。而在培训中期引入了培训评估制度,在后期引入培训沟通等措施。培训始终坚持评估反馈、资料共享和持续沟通。这确保了培训有的放矢,并及时获取培训效果的反馈。

培训方法经典

除了培训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外,此次培训还有一些典型的培训方法值得借鉴,这些方法有些印象深刻,令人回味。

挑战MS机遇。这个方法是做一个游戏,借此让学员分别从企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待CSR的意义。

案例角色扮演。通过这一方法让学员认识到CSR是牵涉到各个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在设计战略方案和日常管理运营中,应该考虑到各个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出发点。比如培训中还会让学员探讨一个企业如何对其供应链的CSR工作负责。

象限定位选择。让学员认识到自己在做CSR和宣传CSR所处的阶段,并且了解不同的阶段意味着不同的定位,每个企业/单位都可以按照自身定位选择。

小型CSR展会。借此让学员彼此展示自己在CSR方面开展的工作,分享经验,互相探讨学习,让大家对其他学员在CSR方面的工作有深层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