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内容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保障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动保障内容

篇1

为提高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自觉性,掌握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情况,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信用档案,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浙江省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和信用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浙劳社监[2005]48号)规定,经研究,决定开展*年度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的范围

本县行政区域内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调整范围内的,在工商行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具备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资格,取得组织机构法定代码标识凭证的所有用人单位。

二、书面审查的内容和程序

(一)书面审查的内容:

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劳动合同、工时制度、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情况。

(二)书面审查程序:

1、自查阶段:用人单位收到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相关资料后对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进行自查自纠,如实填写《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年度工作情况报告书》,在规定时间内随带相关资料接受劳动保障书面审查。

2、审查定级阶段:由县劳动监察大队根据用人单位申报材料开展书面审查,同时视情况对该单位进行实地监察检查。经审查、检查,作出信用等级评定。

3、公示阶段: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信用等级在省劳动保障网上予以公示。

4、发放《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登记手册》阶段:经省劳动保障网公示后,由县劳动监察大队在《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登记手册》上粘贴信用等级标志,并发放至用人单位。

三、书面审查时间安排

各用人单位进行自查自纠,将填写好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年度工作情况报告书》(其中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意见需各单位自行事先办理)及相关资料于2008年5月31日前报到县劳动监察大队,未报或逾期上报的,将不予审查。

四、处理措施

1、对拒不参加书面审查或报送书面审查材料严重失实的用人单位,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整改,并可按《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2、对因用人单位弄虚作假造成定级错误的,自发现之日起取消其劳动保障信用定级,并即时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变更其劳动保障信用档案,列入失信单位进行公示。

3、对书面审查被定为劳动保障信用A级的用人单位,一般不再对其进行日常巡视劳动监察。

对定级为劳动保障信用C级的用人单位和失信单位,列入劳动保障重点监控单位。

4、作为社会责任认定(包括外商验厂等)的重要依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企业上年度书面审查结果,为用人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拒不参加书面审查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无依据为其出具证明材料。

五、企业报送材料

1、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年度工作情况报告书(附件);

2、企业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年12月所有职工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进单位时间、合同期限等内容,离退休返聘和协缴人员需特别注明);

4、*年12月所有职工工资发放表;

5、所有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原件(当场审核后返还用人单位);

6、《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登记手册》(首次参加书面审查和上年度尚未领取登记手册的用人单位不用提交);

7、其它填报项目相关材料。

各用人单位在劳动保障书面审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与县劳动监察大队联系,地址:景宁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2楼,联系电话:*。

篇2

一、建设基层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1.有助于化解民生纠纷等问题

乡镇劳动保障涉及农村劳动者的根本利益,若服务不完善、不周到,则极易诱发各种民生纠纷,特别是现在全国性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矛盾,这些都必须靠乡镇一级甚至是村一级工作人员去化解。例如,乡镇劳动者往往因用人企业改革而被迫下岗,企业无法为劳动者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由于利益格局的不公平、不合理而无法有效处理,进而引发损害农民务工者劳动权益的矛盾纠纷;再比如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申领方面,由于某种原因没能通知到他本人造成延误领取或没有领取等这些矛盾在工作是常有发生。基于此,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为解决这一纠纷提供了恰当的途径,通过同用人企业保持密切的对话,依照《劳动法》等相关规定化解纠纷和矛盾;通过和老百姓面对面的政策解释和交流,才能进一步化解矛盾,减少纠纷,确保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维护老百姓的权益,这也是乡镇维稳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2.为基层政府制定民生政策提供信息依据

如今,城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日趋多元化,而在基层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则相对滞后,以致就业信息更趋分散化,市场供求相对脱节,造成农村劳动者无法及时获得就业信息和职业培训的机会。为此,构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着力扩大信息公布渠道,将乡镇政府所推行的最新就业政策及时公布,进而加强与基层劳动者的联系,为乡镇政府了解农村劳动者的就业状况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建设基层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有效措施

1.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成功建设,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首先要构建完备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人才招聘上做足文章,选拔一批经得住时间检验,有志于在基层大有作为的人才,并对其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适当的优待。其次,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定期举行劳动保障政策培训,使其熟悉和理解中央和基层最新的劳动保障政策,鼓励人才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逐步增强他们的理论政策水平;同时要提高人才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掌握劳动保障服务的话语体系,以娴熟的沟通手法成功化解乡镇劳动保障方面的民生纠纷和矛盾;再次,要引领人才掌握现代化信息网络设备的应用方法,使之熟练掌握各种网络技术和办公软件的操作要领,同时要提高人才的政治责任感,增强主人翁意识,切实把劳动保障服务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实践表明,唯有打造一支业务精良、政治思想合格、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团队,才能协助乡镇做好劳动保障服务工作。

2.基层乡镇要完善组织机构

乡镇要依据规范要求,明确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性质,统一设置机构名称,结合所辖区域的现实状况,如就业需求、居民数量、企业用工市场需求等,配置合理数量的专业职员,构建逐级劳动保障服务运作机制,明确机构所要完成的服务目标,在做好基层劳动者社会保险、就业信息收集和公布的同时,凸显劳动仲裁协调、劳动保障监察、劳动权益沟通对话、劳动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职能的发挥。在机构管理方面,基层政府要实施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模式,尽量减少对上级政府的依赖,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机构的管理效能,提高履职能力,使组织机构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用,力往同处使,形成政策透明、廉洁规范、办事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劳动保障服务机构。

为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劳动保障方面的需求,必须加强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并将其作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构建起劳动力资源类、就业培训类、社保类和政策类等基础性台账,推行动态化管理,精确把握村内的劳动保障现状。其次,要在村内构建劳动保障服务专栏,积极公开服务内容、政策制度及办理结果等信息,着力提高公开的实效性。再次,要加强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的硬件设施建设,配备档案柜、桌椅等基本办公设施,并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贴,以保障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顺利运作。

3.提高思想观念的认识

构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立足于农村劳动保障的现实状况,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三农”、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决策。乡镇政府首先要深刻地认清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将其列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尤其在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要紧跟农村劳动保障改革的步伐,自觉协助乡镇政府共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乡镇政府必须依靠制度和行政力量,提高思想认识。具体地说,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制度、章程体系,并设定相应的量化指标,将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统一纳入乡镇政府年度绩效考评体系中。例如,在年度内增加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数量、集中组织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增加务工人员招聘会的场次等,这些均可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中,进而鞭策和激发基层政府建设服务平台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上级可对乡镇政府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状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把考核的结果同评优相挂钩,适当鼓励乡镇政府大胆创新,努力争先,进而打造符合本地乡情的特色化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4.全面贯彻执行相关制度规范

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创建除了要完善组织机构外,也要着力解决制度规范的执行问题。首先,必须立足于基层农村现状,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除要加强配备专门的劳动保障工作团队外,还要积极拓宽工作渠道,聘用各村责任心较强的村主任或村民就任劳动保障协管员,使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建设更接地气、更贴合实际、要贴合农民群众,逐步形成网络化的组织机构。其次,要以“拿来主义”指导工作实践,引导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走出去”,通过外出交流学习,借鉴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的地区经验,实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例如,可把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纳入统一管理的范畴,由县级劳动部门直管,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逐步扩大基层服务面

篇3

*年劳动保障诚信申报将采用自愿申报方式。诚信申报工作集中在*年5月底前完成。

(一)书面审查中产生拟培育诚信单位。在*年度劳动保障书面审查中,对被评定为A类的用人单位发放《劳动保障诚信培育单位告知书》和劳动保障诚信宣传资料。

(二)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中产生拟培育诚信单位。各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可结合监察每个时段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分阶段选出一批劳动用工较规范、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用人单位,作为各市(县)、区劳动保障诚信拟培育单位。

(三)用人单位主动申报诚信单位。用人单位有诚信培育要求,可主动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劳动保障部门就可以将其列入诚信培育单位。

二、诚信培育阶段

*年将诚信单位的培育服务工作贯穿于监察工作的始终,在不同阶段确立侧重点,注意抓好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年初:在用人单位将《劳动保障诚信培育单位告知书》回执反馈给劳动保障部门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定期汇总出劳动保障诚信单位培育名单,指定劳动保障培育责任人,对培育责任人进行事前业务培训,事中信息反馈,事后责任考核。对用人单位进行上门服务,服务内容详细填写《劳动保障诚信培育单位上门指导联络卡》。

(二)年中:集中安排劳动保障诚信培育单位的劳资人员、法定代表人参加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培训班,讲解《劳动合同法》、《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劳动纠纷处理实用方法、社会保险费工资总额知识以及诚信单位申报指标、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三)年末:年末集中时间对所培育的诚信单位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验收,并在《劳动保障诚信培育单位上门指导联络卡》上填写服务总结,对是否可以进行当年度诚信单位资格申报提出培育责任人意见。

全年要求培育责任人对所培育的单位上门服务指导不少于两次,上半年确保服务次数1次。劳动保障诚信培育结束后对诚信培育过程建立档案,使诚信单位的申报资料详尽齐全,做到一户一册。

篇4

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更好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高举人本服务旗帜,确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观念,提高社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城镇劳动者充分就业,为创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按照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推进"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进一步建立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措施和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进一步发展社区非正规就业组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增加城镇就业容量,通过开展有效的再就业援助,进一步把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到基层。提高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中的积极作用。

3、继续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解决社区劳动保障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确保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的稳定,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主要措施

1、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

一一各设区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总结重点和先进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和评估标准、办法。第一季度,各地评出和推荐20*年省级和设区市级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先进单位,分别由省级和市级劳动保障部门予以表彰和公示。

一一各地要根据国家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贯彻实施的需要,在县城城关和部分重点乡镇的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配备相应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并逐步将其纳入城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管理体系,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基层城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

2、按照"六个到位"的要求,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建设。

一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绩效考核考评标准,建立工作人员能进能出奖罚并举的用人机制。

一一加大对城镇就业经费的投入,进一步落实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人员工资与工作经费。实行职业介绍与补贴与免费服务绩效挂钩制度,对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开展免费就业服务的对象、项目、质量和效果进行定期考核,根据其开展免费服务和完成任务的绩效给予拨付就业服务补贴经费,并对其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的要给予适当的倾斜。保障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建设所需的经费。

一一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结合国家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可自行组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轮训,其中包括计算机操作技术培训,并定期组织有关业务考核。各地还要根据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招聘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中来,逐步提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强基础管理,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制度。

一一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服务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一一健全就业服务台帐,加强就业服务基础管理。继续建立和完善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台帐、"4*0"就业困难人员台帐、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台帐和社区非正规劳动组织台帐,做到辖区内的人员底数清、择业意向清、个人技能状况清、家庭就业人员情况清。

同时,要完善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要对社区内的"4*0"大龄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人一卡"或"一户一档",以便开展有针对性与就业服务,进一步夯实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

--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观念,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按照就业服务"新三化"的要求,不断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内容。当前,在主动开展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代办培训申请、社会保险接续、小额贷款申请等就业服务的同时,各社区都要普遍为高校毕业生、城镇残疾人、复员退役军人与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刑释解教人员等城镇其他特殊就业群体开设专门的就业服务窗口,扩大社区劳动保障服务范围,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促进城镇就业再就业的职能作用。

4、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

一一做好政策宣传。各社区都要设立劳动保障和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栏,并且利用其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和咨询工作,使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家喻户晓。

一一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情况档案及其促进就业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把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在摸清下岗失业人员底数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符合享受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下岗失业人员的发证率,扩大政策落实的覆盖面。

一一开展再就业援助。进一步发展社区非正规就业组织,多渠道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就业困难对象买行专人帮扶,提供有针对性的再就业援助。凡是由政府投资开发的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要首先满足就业困难对象的需要,对愿意接受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就业困难对象,要优先得到公益性就业岗位的援助。鼓励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创办的社区非正规就业组织提出具体服务和日常管理,协助下岗失业人员选择创业项目,帮助落实经营场所,协助申请贷款和申请享受减免税费优惠政策,营造"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社会帮扶、政府服务"的良好创业氛围,使国家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到实处。

5、推进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前台服务计算机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社区劳动保障机构配备计算机及其联网所需的主要硬件设备,配置安装必要的软件,实现社区与市、县(区)联网,进一步完善覆盖设区市、县(市、区)、街道、社区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在社区开展网上政策宣传和信息查询服务。同时,实现社区就业服务前台工作计算机化,努力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

四、组织实施

1、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咨询,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按照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20*年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和春风行动的通知》(劳社部函[20*]224号)和《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年"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和"春风行动"的通知(闽劳社文[20*]469号)有关要求精神,l~2月份,各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合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咨询活动,同时,大力开发社区岗位,千方百计收集适合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用工信息,为就业困难对象送岗位上门,在新年初,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20*年全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做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评估,以点带面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工作。

--按照《福建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通知》(闽劳社文[20*]180号)和《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考核评估有关问题的通知》(闽劳社办[20*]22号)有关要求精神,2月中旬到3月中旬,组织县级市以上城市社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考核评估。

凡是已挂牌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可纳入省、市级20*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考核评估范围,其中省级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先进单位,可按上述机构数的10%比例推荐上报。斗月份省厅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上报评估结果情况进行抽查。5月份对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公示。6月底前召开全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暨先进单位表彰会议。

--在做好考核评估基础上,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扩大到县城城关和部分重点乡镇的社区,同时,按照"六个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网络。各级劳动保障机构要重视和加强对县城城关和部分重点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强化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基础管理,初步形成基层城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建立培训和学习制度,开展工作人员业务考核。

在年底前,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普遍进一次业务轮训。经考核合格领取国家规定的培训结业证书,实行持证上岗。每月应组织工作人员不少于半天的业务学习。试行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制度,对自愿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考试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要给予安排相应的培训、复习时间。培训和学习情况应列入工作人员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年度工作绩效考核评分的内容。

篇5

本次活动将在在京口、润州和镇江新区各确定一个街道、一个乡镇劳动保障所,作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并将试点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成立组织,制定试点方案和统一、规范的星级劳动保障服务所建设标准。第二阶段是根据建设标准,督促、指导试点单位加强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到统一硬件建设,统一网络建设,统一制度建设,统一招聘人员,统一经费标准,统一工作考核。第三阶段是组织检查评估,召开现场会,在全市全面推开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功能的全覆盖。

市劳动保障局制定了七项措施,全力推进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全市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和京口、润州、镇江新区三区劳动保障局局长为副组长。

2、召开会议,征求意见。一是召开由京口、润州和镇江新区劳动保障局分管局长、就业中心主任和试点街道(乡镇)分管领导、劳动保障所所长参加的座谈会,征求试点意见。二是召开局有关处室、单位会议,征求有关部门延伸劳动保障办事项目,并由各职能部门对延伸办事项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操作程序、考核标准、激励措施、资金来源和拨付方式等。三是召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下一步基层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3、制定标准,统一建设。一是制定统一规范的服务和建设标准,制订基层平台业务工作操作手册。同时,进一步修改、完善星级劳动保障服务所评估标准。二是强化硬件建设,督促试点单位在场地、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并争取市财政和有关处室、单位根据延伸下移项目给予一定经费补贴。三是在目前所有街道和部分社区实现就业信息系统联网的基础上,逐步将“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全面延伸到街道和所有社区。

4、增配人员,明确分工。根据目前街道(乡镇)、社区人员配备情况,结合劳动保障功能全覆盖要求,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配备4-5人,社区劳动保障配备3名工作人员,增配人员逐步招聘到位。街道增配人员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待遇工资参照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工资水平,社会保险缴纳标准参照公益性岗位,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安排。乡镇增配人员由各辖市、区自行招聘。增配人员为网格化管理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实行统一分工,主要从事社保扩面、劳动监察和维权等工作。

5、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加强对现有街道、社区平台工作人员和新增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业务知识培训;根据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功能全覆盖要求,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开展新增延伸项目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进行统一计算机操作培训。

6、星级评比,创建品牌。制定统一标准和考核细则,开展街道(乡镇)、社区星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评比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

篇6

为加强劳动保障工作交流,扩大劳动保障工作影响,展示劳动保障部门风采,实现劳动保障工作领导知晓、群众知情目标,现就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信息宣传工作的认识

信息宣传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一种重要形式。做好信息宣传工作,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服务决策,推动全面履行劳动保障工作职能;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取得各级领导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引导干部职工善于用脑、勤于动笔,提高写作能力和谋划全局工作的能力。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局属各单位、科室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把信息宣传工作摆到全局性的工作中统筹安排,在谋划工作的同时,适度地谋划宣传,确保信息宣传工作与其它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二、明确信息宣传内容

开展劳动保障信息宣传工作,要本着正面宣传、展示风采、提升形象的原则,突出宣传政策类内容,及时了解和把握各级出台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政策解读、政策概要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突出宣传动态类内容,对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情况、贯彻落实重要会议、重大部署和决策情况、本级开展的重要活动情况等进行及时宣传报道;突出宣传经验类内容,认真总结、提炼、挖掘促进就业、社会保险、监督维权等各项工作的新举措、新突破、新成绩、新亮点等,并及时向外推介;突出宣传调研类内容,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弄清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三、拓宽信息宣传渠道

各类信息宣传稿件通过两条渠道报道:一是各级信息阵地;二是各级新闻媒体(包括网络)。

四、严格信息报送要求

1、局属各单位每周报送信息不少于1条,局属科室每两周不少于1条。对属于本单位、科室职能范围内的重要会议、重大政策、突发事件等重大紧急情况,必须当天采写好信息宣传稿件并报送,确保报送信息的时效。

2、各单位、科室报送信息宣传稿件,须经单位、科室主要负责人审阅签字,报局分管领导把关后向外报送,同时报局政研室登记备案。

3、要注重报送信息质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工作情况,确保信息的真实;观点明确、措施具体地采写信息,确保信息完整;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信息,确保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五、强化信息宣传激励

1、信息宣传工作纳入对各单位、科室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按照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要求进行考核。

2、局政研室负责按季度通报各单位、科室信息宣传稿件报送情况和采用情况,通报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

篇7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按照局党组的部署,此次赴三城市学习考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劳动合同和劳动保障监察两个方面。为确保学习考察取得实效,考察之前我们与考察城市兄弟单位的有关处室取得了联系,收集了与考察内容相关的近期工作总结和经验材料,并与我市工作实际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将考察内容明确细化为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签订情况和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工作效率两大项九个小项,确保了学习考察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出发前将具体考察内容传递给被考察的兄弟城市,由于内容明确,时间充裕,被考察地准备较为充分。考察过程中采取了综合座谈、分流、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比较全面深入地掌握了考察地(市)局劳动合同和劳动保障监察的工作情况。

考察活动得到了南宁、长沙、南昌三城市兄弟部门的热情接待,南宁市**副局长、南昌市**副局长全程陪同考察,保证了考察活动的顺利进行。南宁市**局长、长沙市**副局长、南昌市**副局长分别托付**副局长转达对**局长的问候和邀请。总之,由于前期计划周密,时间安排紧凑,学习内容集中,考察达到了加强交流、汲取经验、增进友谊的预期目的。关于赴南宁、长沙、南昌三城市劳动关系调整学习考察报告

二、学习考察取得的业务经验

(一)劳动合同方面

三城市劳动保障部门均把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作为改革劳动用工制度的重点,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关系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共同的特点均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部门联动以及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以年度审查、日常巡查、案件专查等形式深入到用人单位,促签或及时纠正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南宁市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100%,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32%;长沙市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90%以上,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70%;南昌市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95%,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55%。

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主要有:

一是开展劳动合同专项检查。南宁市于20*年7月20日至10月20日由劳动保障联合建设、工会等部门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劳动用工联合检查,重点对建筑、餐饮、加工行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边远零散分布的企业以及今年来有职工多次上访、劳动争议案件较多、劳动关系不明确的用工单位进行检查。检查人员深入单位实地检查,同时对群众有举报线索的违法行为予以重点监察。检查过程中注重强化对劳动合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设点咨询、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宣传遵守劳动法的意识,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订立、履行劳动合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大力推广合同文本,南宁市正在开展编码式文本的推广工作,长沙市对合同示范文本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了细化,制定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娱乐、酒店、商业行业劳动合同,金融、贸易行业劳动合同,矿山、井下行业劳动合同,化工行业劳动合同供用人单位参考。南昌市对劳动合同鉴证工作实行了动态管理,为每个鉴证单位用微机建立了企业基本台帐和新鉴证人员台帐。

三是多部门联动促进劳动合同的签订、鉴证工作。南宁市对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不予办理各项社会保险;长沙市公安部门对不签订、鉴证劳动合同的外来劳动力不予办理落户手续。长沙市还由组织部门出面,借调劳动部门一位处长参与企业改制工作,确保在合同解除、变更、重新签订方面服务衔接的紧密。南昌市将签订劳动合同作为私营企业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先决条件。

四是通过开展和谐企业的评定工作,推动、宣传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长沙市开展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评定工作,将工资协商、集体合同签定,劳动合同签订率作为主要考核条件,对被评达标的企业,由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有关部门进行表彰,并公开集中宣传,提高企业的对外形象,并在享受劳动保障优惠政策和评优评先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和考虑。

(二)劳动监察方面

在机构建设方面,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为正科级单位,设支队长一名、书记一名,副支队长三名,下辖四个科,队员30人,监查执法人员与企业用工人数(56万人)之比为1:18666,长沙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为副处级单位,设支队长一名,副支队长两名,下辖三个大队和一个综合科,队员72人,监查执法人员与企业用工人数(116万人)之比为1:16111,南昌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副处级单位,设支队长一名,副支队长两名,队员16人,监查执法人员与企业用工人数(89.84万人)之比为1:56150,三城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均在围绕劳动保障的中心工作,强化执法监察中发挥了“拳头”作用。

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有:

一是普遍开展了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长沙市建立企业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评定“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并在媒体上进行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公示和企业劳动保障失信公示,确定了违规用工、无故拖欠工资两个定性指标和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保率、社会保险缴费率3个定量指标。南昌市建立了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评价制度,根据企业办理用工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评出劳动保障AAA、AA、A、B、C、CC、CCC七级诚信企业,并对诚信企业实行了动态分类管理。对诚信守法的企业给予表彰,对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讲诚信的企业除依法处罚外还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劳动保障管理模式。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长沙市建立了建筑领域农民工保障金制度,提取工程造价款的15%作为农民工工资由劳动部门管理,由银行进行社会化发放,既保证了农民工工资不被拖欠,也确保了建筑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由于成效显著,长沙市下步还将向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装饰装修行业推广。南昌市启动了“六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维权岗,开通一部热线,出台一份通知,建立一个联动机制,建立一个新闻媒体宣传网络,加强一线执法力度,并定期组织建筑领域项目经理、劳资人员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班,与各项目部签订了《专项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目标责任书》,目前,南昌市正在酝酿依托外来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统一标准的劳务派遣公司,全部纳入到劳动力市场内管理,同时与建筑部门携手联合规范发包、分包行为,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是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管理系统经试运行一年后日前已正式投入运行,管理系统共分案件基本信息、监察人员管理、举报投诉管理、单位检查、案件管理、劳动工资监控、综合查询、综合系统维护、统计表等9个子模块。该系统将办公自动化和业务处理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具体表现首先是规范了劳动监察流程。监察工作流程都在劳动关系监察信息系统中得以实现。从受理举报直至结案的全过程都在信息网络中流转,劳动监察文书的各项数据和调查取证的内容全部存储在系统中,每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实现了对劳动监察流程的控制。其次,是变事后检查为实时监控。领导每天在网络系统中实时监控案件的处理,避免了监察人员拖沓或者由于其他因素存在造成的一些错误,大大提高了办案质量。

三、体会和工作建议

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全体同志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对考察的收获进行了认真的梳理。

考察组认为:在推动劳动合同和劳动执法监察工作中,三城市与我市相比各有千秋。许多具体的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遇到的问题也基本相同。

一是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存在着制度性短缺。劳动法对签订和鉴定劳动合同的规定过于原则,而《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又尚未出台,难以适应劳动关系从多数公有到公私并举甚至某些行业公少私多,日趋复杂的局面,由于劳动执法监察缺乏完备的法规依据,“有规定、没处罚,有职责、无手段”,造成了劳动合同在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中推动困难。

二是促签、鉴证合同的工作体系和推动机制也有待完善。虽然三城市在促签、鉴证合同方面采取了很多办法,但同我市一样,由于促签、鉴定合同缺乏强制性保证,难以对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终止进行有效的跟踪,由于未实行属地化管理,数据的采集和统计有一定的困难,劳动合同管理与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监察也难以实现实时的数据共享。

三是劳动执法监察力量短缺。南昌市劳动监察支队至今仍然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三城市的监察员与职工配备比均没有达到通行标准。都有通过借助现代化手段提高执法监察效率,弥补人员不足的客观要求。

考察组认为:劳动合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既是一项长期的,也是一项紧迫的重要工作,合同的问题解决了,摸清了底数,为社保扩面问题、职工维权问题奠定了解决的基础。要适应当前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力流动加快,劳动关系变更频繁,劳动关系逐步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必须围绕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环节,从注重立法、完善政策,多方联动、落实责任,加强监督、严格管理,加强宣传、多方引导入手,进一步加大我市劳动合同和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的工作力度,全面推动我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

为此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前,做好我市的各项贯彻准备工作,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签订、变更、续订、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程序,增加劳动合同在办理社会保险、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方面的制约,弥补政策依据上的空白。同时,建立用人单位用工备案制度、空岗报告制度及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制度,使劳动合同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大力推广编码式《劳动合同书》文本,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在巩固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重点向私营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方面转移,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矿山、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调查摸底工作。跟踪指导劳务派遣人员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和老企业中新增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同时,认真做好国有改制重组、关闭破产及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的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工作,指导和帮助职工与改制后的企业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以此建立全市劳动合同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的全程跟踪。

(三)多方联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要充分利用解决建筑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抓好内外联动。在局内部,要通过劳动合同量化职业培训的成果;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围绕再就业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对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条件和额度进行分级量化,从政策上吸引企业提高稳定就业的比例;要借助社会保险和行业准入的制约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的促签和鉴证力度。在局外部,要加强与工商、税务部门的配合,借助它们的管理手段督促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同时,还要加强三方机制建设,调动工会组织、企业联合会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三方机制作用,共同做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工作。

(四)建立并不断完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标准,开展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吸收各地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市的实际,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研究建立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标准并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近期可以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工业园区或开发园区进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试点,积累创建工作的经验。通过劳动保障年检,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档案,定期评定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级别,并按级别在享受劳动保障优惠政策和评优评先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

(五)加强监督,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结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联合建设、公安、国资、工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多部门和单位并邀请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劳动合同专项执法检查活动,通过“地毯式”的排查,努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争取将检查制度化,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并注意发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针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全面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篇8

一、劳动保障员面试流程:

考生到达劳动保障员面试备考室后,主考方将以抽签的方式确定面试顺序。进入劳动保障员面试室,考官宣读试题,考生开始回答。答完规定试题后,考官会临时提问。之后工作人员从评委手中收回《评分表》和《试题答案》,开始计分。计分完毕后,主考方请监督员审核。公布得分后,考生退场,下一名考生入场。

事业人员和公务员录用面试每人一般不超过30分钟,劳动保障员面试时间在15分钟左右。

二、劳动保障员面试注意:

考生要注意情景面试技巧,进门后要关门,并向考官问好,经考官示意后,坐下准备开始劳动保障员面试。现场一般提供有纸、笔,考生可迅速记录问题的要点。一般是逐个问题进行提问,但有时考官会以连续提问的方式,如果考生没清楚所提的问题,不能装懂,可以坦诚、有礼貌地要求重述。

篇9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以协调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紧紧围绕全区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积极开展了“四五”普法工作。把“四五”普法结合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以加强依法行政为重点,以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为载体,较好地完成了“四五”普法工作任务。

一、认真抓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工作。

为全面提高本局全体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依法行政水平,我局按照“四五”普法要求制定的学法教育计划,采取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工作。

1、建立完善业务例会和业务学习制度。各科室在每周五下午定期组织业务碰头会,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进行业务工作交流;每月初定期召开中层干部工作例会,认真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业务政策知识;每季度末定期组织召开全局业务工作学习交流会。

2、认真做好“四五”普法工作。按照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要求,征订了43套《劳动和社会保障“四五”普法读本》和《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政策问答》等普法教材,做到人手一套。

3、认真学习《宪法修正案》。按照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着重学习《宪法》的指导思想、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精神,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确立依法治国首先依宪治国的理念,并把学习宪法与实践“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与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认真开展“四五”普法工作结合起来,确保了宪法在劳动保障系统的有效实施。

4、扎实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工作。组织全局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使他们准确理解、正确把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行政许可原则和有关行政许可制度,规范了行政许可的实施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转变。同时,还配合区法制办在元和镇开展了《行政许可法》的上街宣传活动,发放有关宣传材料,使广大职工群众、用人单位熟悉《行政许可法》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了解其享有的各项权利,增强维权意识。今年以来,我们在重点学习《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的同时,还认真组织学习了新出台的《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国家《工伤保险条例》和《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等专业性法规,学习其主要内容,掌握其精神实质,确保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广泛开展《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宣传活动。

《劳动法》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当家法,涵盖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全部内容。2001年以来,我局针对相城区建区之初劳动保障管理基础薄弱的状况,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协作和配合,采取区镇上下联动、部门左右互动的方式,每年都开展了《劳动法》宣传活动,从源头着手,从基础抓起,通过我们深入广泛长期的社会宣传,全区各类企业和广大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大为增强,营造了良好的劳动保障管理氛围和法治环境,为全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夯实了坚实基础。

2002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认真抓好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劳动法》宣传月活动,声势之大、规模之广,前所未有。宣传活动从四月份开始动员布置,五月份全面展开,九月份基本结束。四月下旬,区政府召开了动员大会,区政府王勤林副区长就《劳动法》宣传活动进行了全面动员,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局秦康林局长就《劳动法》宣传活动方案作了具体安排和说明。会后,全区各镇相继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区上下迅速掀起宣传贯彻落实《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热潮,形成了区镇联动、部门互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宣传活动分为组织动员、分层培训、巡回宣传、执法检查、总结整改五个阶段。活动采取分层培训、设点摆摊、现场咨询、上街宣传、上门宣传等形式。在各镇主要街道悬挂横幅标语48条,配备2辆宣传专用车,利用高音喇叭播放宣传录音带,在全区范围内巡回宣传。共接待现场咨询8000多人次,编印和发放劳动保障政策汇编35000册。在大造声势、大力宣传的同时,组织有关人员261人,举办了3期培训班,聘请苏州市劳动保障局领导授教讲课。上门宣传和执法检查是宣传活动的又一项主要内容。在“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的逐户上门宣传的基础上,对区内各类企业贯彻执行《劳动法》的情况进行了执法大检查。检查内容涉及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禁止使用童工等12个方面。具体工作步骤和方法,在各类企业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会同区总工会、各镇劳动保障办公室、工会,抽调部分工作人员组成三个检查小组。对有职工投诉举报行为的企业优先确定为被检查单位。据统计,被检企业达1600多家,涉及职工57900多人,在检查中,及时纠正违规行为的企业有76家,对19家企业发出限期改正指令书,对1家严重违反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通过检查,共补签劳动合同26000多份,补鉴证24000多份,共补缴社会保险费530万元,新增参保人员5500人。

2003年,在去年大张旗鼓开展《劳动法》宣传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一是联合区总工会开展了《劳动法》、《工会法》、《江苏省实施〈工会法〉办法》宣传月活动。以“两法一办法”及相关法规政策为主要内容,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为抓手,重点宣传职工工资支付原则、标准及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以及违反“两法一办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活动采取区镇联动、上街宣传、设点摆摊、现场咨询等方式,在各镇主要街道或路口共悬挂横幅标语28条,发放《劳动保障实务手册》和《工会法》单行本各2000多本。二是针对全区规模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组织开展了“访外企、联百企、走私企”的上门宣传活动。继续以“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为活动内容,更好地服务企业、方便企业。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局领导和中层干部组成的五个工作小组,分片包干,明确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逐户上门走访了500家企业,向企业负责人宣传讲解《劳动法》及相关法规政策,并发放了《劳动保障实务手册》、《职工维权手册》、《医疗保险政策汇编》、《社会保险业务操作指南》各2000多册。三是配合农保试行,大力开展农保政策宣传。试行农村养老保险是区委、区政府实践“三个代表”、落实“两个率先”的具体体现,是确保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为确保全区农保试行工作如期展开,我们在组织领导和制度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在区政府召开动员大会的基础上,及时制订了培训计划,组织举办了农保政策知识的分层培训,编印了40000多册农保政策知识实用手册,印发致全区农民的一封公开信,分发到每一个农民手中,把政策交给农民,为农民答疑解难。通过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农民对农保的认识程度,提高他们参保的自觉性。

部门良好的窗口形象。

2004年,我局开展了“走镇、进村、访企”的以农保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走访了全区100多个行政村和100家重点企业,与村领导、农户代表、企业负责人直接见面座谈,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百姓的民情,沟通基层的关系。走访过程中,共发放有关宣传材料达54000份(册),解答解决了有关农保、城保等方面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如:有的群众反映老年农民享受养老金待遇审批手续办理速度慢,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出在区镇衔接的环节上,我们立即进行了整改,由此解决了办理速度慢的问题。为巩固活动取得的成效,又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方案,组织举办了5期农保专题培训班和3期工伤保险业务培训班,参加人员累计达460多人次。通过走镇、进村、访企,既达到了宣传法律法规政策的目的,又缩小了劳动保障部门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融洽了感情、加深了了解、减少了误会,为稳步推进“五险”联动,大力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全面推行劳动合同管理,努力构筑社会保障体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打下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今年,我局为进一步增强全区劳动保障意识,营造良好的劳动保障管理氛围,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巩固提高“城保”、“农保”扩面成果,切实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全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社会各界对做好劳动保障的呼声越来越强,并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普遍认为我区的劳动保障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力度。为此,我局党组决定将四月份确定为全区“劳动保障进万家”宣传月。从4月5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宣传培训活动。活动形式采用区镇联动、村企互动,活动的组织以我局为主、各镇(街道、区)配合,各劳动保障事务所与我局有关同志共同参与。整个宣传活动分为设摊宣传与培训、重点辅导与典型引导两个阶段。4月5-16日为第一阶段,每天上午在镇(街道)主要路口悬挂横幅标语、上街设摊咨询、发放宣传资料、解释解答疑难问题;下午在镇举办劳动保障业务政策和具体操作知识培训班,组织镇(街道、区)分管领导、劳动保障事务所相关同志和企业劳资干部参加。4月18-29日为第二阶段,我局抽调部分骨干人员到各镇(街道、区)选定的3-5家重点企业进行上门辅导,对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整改方案和措施,同时进行专题宣传,提高企业业主的劳动保障管理意识。典型引导主要由区农保中心结合长效管理示范村达标工作,帮助和指导相关村开展达标活动。为使“劳动保障进万家”宣传月活动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由胡建国局长任组长的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依法行政、注重实效,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

1、农村养老保险得到巩固。截止5月底,全区113个行政村(居委会)中,已有109个村(居)实施农保,覆盖率达到96.5%;全区农保覆盖总人数254609人,占全区农村人口比例90.3%;缴费人数达136682人,参保缴费率达90.4%;已有58005人按月享受了农保待遇,享受覆盖率达94.7%。

2、劳动就业工作顺利开展。今年以来,我们每逢星期六免费举办了20期劳动力招聘市场,联系组织了567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各类就业岗位6625个,进场应聘的有10509人,达成录用意向的有2450人。到目前为止,免费为204名下岗失业人员举办了计算机、财务等8个专业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免收培训费14.6万元。

3、城镇社会保险稳步扩面。截止5月底,全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分别达到43476、35971、20610、17305、17305人,比去年底的参保人数分别增加3008、3852、1896、2919、2919人,分别完成了全年扩面任务的60%、77%、48%、73%、73%。1—5月,各险种入库基金共为8630万元,其中: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为5883、2347、244、96、96万元。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二、目标任务

从2011年起,力争5年内我区所有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硬件设施功能基本完善,工作程序规范到位,成为三星级以上劳动保障工作站。

三、评选对象

全区所有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

四、评分标准

(一)平台建设(15分)

1、设立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并正常运转。(2分)

2、落实劳动保障协管员,并参加了就业再就业政策培训。(2分)

3、设有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3分)

4、制定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工作职责和服务范围,并上墙公布。(3分)

5、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纳入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3分)

6、开展文明服务、公开服务、承诺服务。(2分)

(二)业务工作(70分)

1、及时掌握辖区内劳动力基本情况并进行动态管理,负责采集辖区内就业岗位信息,掌握失业人员的就业需求,积极做好城乡劳动力推荐就业工作,切实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分)

2、开展“零就业家庭”认定工作,协助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发放管理,参与组织实施各项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工作。(10分)

3、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初审、推荐和跟踪服务,协助镇(街道)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及时办理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初审工作。(10分)

4、做好辖区内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动态管理及扩面工作。(6分)

5、协助做好辖区内被征地农民的动态管理工作。(4分)

6、及时掌握辖区内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与培训后就业创业情况,并组织参加各类就业培训。(10分)

7、做好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5分)

8、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做好调查研究和政策咨询工作。(10分)

9、承办上级劳动保障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5分)

(三)台帐管理(15分)

1、对辖区内劳动力资源情况和失业人员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涉及人员的基本信息,并输入计算机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7分)

2、《失业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零就业家庭认定和就业援助》、《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情况》、《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情况》、《就业培训人员情况》等基础台帐建立完整并实施动态管理。(8分)

五、评定办法

(一)评定机构

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星级评定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区就业局、各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具体组织实施,区财政局给予资金支持。

(二)评定等级

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星级评定按照评分标准考评分数,并根据分数评定等级,给予挂牌管理;所评定等级五年内有效。考评分数在85分以上并通过社会测评的评为“三星级劳动保障工作站”;考评分数在90分以上并通过社会测评的评为“四星级劳动保障工作站”;考评分数在95分以上并通过社会测评的评为“五星级劳动保障工作站”。

(三)评选步骤

1、自评。每年底,由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对照评选标准进行自查,认为符合评选条件的可以向所属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提出星级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评定申请.申请材料包括:星级劳动保障工作站申报表(见附件)、自查报告等各一式三份。

2、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审核推荐。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受理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星级评选申请后,要按照方案的考评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初审,得分85分以上的可推荐参与星级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评选。

3、社会测评。由区就业局召集组织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社区代表组成星级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评定社会测评小组,对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推荐的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进行综合评定,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4、区就业局认定。区就业局根据考评得分、社会测评评选出星级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并颁发奖牌。对授予“三星级劳动保障工作站”的,给予5000元实物奖励用于改善社区信息平台硬件建设;对授予“四星级劳动保障工作站”的,给予7000元实物奖励用于改善社区信息平台硬件建设;对授予“五星级劳动保障工作站”的,给予9000元实物奖励用于改善社区信息平台硬件建设。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行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星级化管理是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水平的新举措,各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务必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星级工作站评选活动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