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篇1

一、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时间段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身心发展要着眼于孩子的年龄和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所进行的各类、各种教学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最佳的教学。因此,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应该根据最近发展区来进行全面核定和科学设定。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具体的幼儿美术教学过程,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将所要施教的内容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考虑孩子的现有认知水平和潜在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学中所存在的难易问题、快慢问题、多少问题,让孩子尽快接受授教内容。使所授教的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进度,符合孩子整体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幼儿美术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注重孩子的学习时间段,只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达到培养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创设环境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为了促使幼儿美术创新思维得以全面培养,一定要在幼儿美术环境的创设上下功夫。因为幼儿年龄小,在环境的创设上一定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适应能力。在色彩上,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图画色泽的选择,最好是接近大自然,另一方面还要意识到幼儿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选用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色彩。还要考虑画面的整体美,使环境的创设更富有艺术感觉。在造型上,应以易操作、简洁为主,尽可能不增加孩子的接受难度。从幼儿教育的心理特点来讲,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美术作品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考虑以此为主。在内容上,要特别注意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环境,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环境中产生不适感。例如在新生入园时,可以将孩子的照片贴在楼道或者主要活动室的墙壁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照片会有天然的亲和力和熟悉感,会减少初入园时的恐惧感和不适感。等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可以将幼儿的美术、绘画等各类作品,悬挂、张贴在走廊、楼梯等处,还可以将幼儿活动、演出的照片,教师的儿童画等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的创设恰当、合理,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更能够达到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抓住教育的即时性

教育的偶然处处存在,在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中也有很多偶然,离不开教育的“即时性”。根据幼儿教育的实践,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教师针对教育内容进行的施教活动,幼儿往往会在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让我们欣喜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要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需要教师放手,只有教师的全面放手,孩子们才能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随意地进行创作,通过幼儿天马行空般地头脑产生创新的火花、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教师要意识到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循规蹈矩,固步自封,要超越其他学科的严谨和规范,让“活”字主导,教师灵活施教,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学生才能创作出活灵活现的美术作品来。教育即时性的把握不可刻意而为,关键是幼儿教师个人一定要有培养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意识。

篇2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追求某事物,如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我先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你们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让学生在赞叹古代人的聪明之余,同时向曹冲发起挑战。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学生说出了很多方法。一个学生说:“曹冲用的是石头,那我不用石头,而用沙土,因岸边有沙土取之方便。”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不用石、沙,我用人,因为人听指挥,喊上、喊下都可以。”学生的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给予赞扬:“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一声声赞扬像一股暖流流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将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教学要在课前精心设计疑问,在课堂上巧妙提出疑问,让学生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又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如教学《跳水》中“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这一部分,我引导学生围绕船长“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一、二!”这两句话提出假设:“假如孩子不往海里跳,船长会开枪吗?”便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气氛颇为活跃。一个学生说:“船长会开枪,因为一开枪,孩子就知道船长的话不是戏言,就会听话地往海里跳。”另一个学生说:“船长会开枪,但他只是朝天上,不会打中孩子,只会用枪声来吓唬孩子,威逼孩子跳水。”还有一个学生说:“船长不会开枪,船长说要开枪只是恐吓之言。”标新立异的观点迸射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

三、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探索科学时,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如《狼和小羊》一文中的最后一句“就顺着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小羊已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有意设计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了?”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可另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则相反,有的说:“狼向前扑去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会一头撞在前面的树上,晕倒了。”有的说:“狼向前扑时,会掉在前面的陷阱里。”等等。这一部分学生能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让小羊活下去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此设计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创造性地提出新看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机智的手段创造和谐的氛围,巧妙引导,创设一个充满自由的教学情境。

利用儿童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许多课文可让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中使其领会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如《倔强的小》中小“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把自己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通过表演,学生掌握了“满不在乎的含义”。宽容孩子的怪问和错问。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倾听,不要打断或置之不理,应肯定其勇气和好奇精神,并加以引导和帮助,若教师有时一时难以回答,也万万不可搪塞敷衍,甚至“恼羞成怒”,应诚恳地和学生一起探讨或说明情况,课后再给学生交代。

篇3

一、西北艺术文化及其历史背景

西部地域辽阔,历史久远,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审美经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艺术作品,形成了多样而璀璨的民族艺术文化。自古以来,由于西部地处边疆,外来文化多次传入中原,多民族格局及其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一直深深影响着西部的文化传承,艺术文化多元并存。

1、西北艺术发展概述

(1)远古的艺术。西部黄河流域是彩陶的发祥地,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仰韶文化”时期,造就了质地细腻、造型浑厚的仰韶彩陶,这个时期的鱼纹、鸟纹图案造型已经非常生动多姿,作为图腾符号标识,取材于自然与社会生活,用于巫术祭祀等活动。甲骨文、金文作为书法艺术的起源也随之有了古朴的开端。

与此同时的音乐和舞蹈,从生产劳动的号子与动作中萌芽,在巫术祭祀活动中逐渐成熟。原始社会最初的文化交流形式就是由绘画图案与音乐舞蹈开启了人类的艺术审美意识。

(2)周秦汉唐的风采。周秦汉唐是中华民族最为辉煌时期,相应的艺术文化也达到后世很难逾越的高峰。这时期的艺术可谓百花齐放,盛世溢彩。四代建都于长安,活动范围位于现在中国的西北,是当时全球最为繁华的区域。自开创了丝绸之路之后,外传中华艺术文化,内染西方新鲜的文化气息,相互碰撞,交融,和谐并存。

在绘画艺术中,帛画、壁画、纸画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涌现出绘画各种素材的画家群体,绘画手段技术多样,不断推陈出新呈现个性特征明显、技术精湛的旷世佳作,让后人叹为观止。书法文字艺术也是最为丰富的时期,篆隶楷行草都已达到了书法艺术巅峰状态。随着各朝代的执政方针,儒、道、释等各种文化、宗教艺术题材的壁画、雕塑、建筑艺术也获得了全面发展。

音乐艺术方面,夏周有“八音”“五声”“十二律”的成就,继而春秋战国时期由公孙尼子所著的《乐记》开创了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秦汉时期盛行鼓吹乐,是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结合的艺术;舞蹈艺术也有很高的造诣,民间舞蹈和少数民族舞蹈同时盛行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视觉盛宴。隋唐的君主偏爱音乐歌舞,兼收并蓄了西部多种民族的音乐风格,规范乐部,使音乐艺术更系统、完整。

(3)宋元明清的衰退。随着宋元明清的迁都至中原、北方,政治文化中心也由西部转移到别处;交通也由单一的“丝绸之路”转为“郑和下西洋”海上运输,开拓了海上对外交流的先例;加之西部战乱频繁,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中心东移或北上,渐渐呈现出整体衰退的现象。

2、丰富多彩的西部艺术种类

(1)民间艺术与工艺装饰艺术。由于少数民族众多,而且边界线最广阔,所以西部的民俗文化是异常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吃、穿、住、行都是根据生活环境就地取材,使其具有艺术性,创造了普通生活的艺术品。工艺装饰方面其中包括金银工艺、陶瓷工艺、染织工艺、漆器工艺、家具工艺、还出现了木器、琉璃、编织等工艺也是十分精美。民间艺术有剪纸、雕刻、皮影、食品、刺绣、和民族服饰等,无不包含着各民族的艺术文化的精髓。

(2)书法艺术。从历朝历代的传碑来看,大多数汉唐及之前的都遗存在西部地区,西安的“碑林”、陕西关中地区的“汉唐十八陵”、蜀地的三国时期的石刻等等地方部分都保存完好,能清楚地欣赏到当时古人深厚的书法造诣。西部各少数民族也都创建了自己的文字,文字种类繁多,书写也别具特色。

(3)岩画壁画等绘画艺术。西北地区的各个角落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及外来民族的岩画和壁画的艺术结晶。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表现技法各异,内容基本上归纳为四方面:氏族图腾崇拜、巫术宗教仪式、平时生活情景、狩猎动态造型与场景。由远古新石器时期到清末,岩画壁画均有历史的痕迹,各有特色,各朝代绘画艺术的繁荣表现在了宗教壁画上。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便是其中的代表。自汉朝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画家逐渐开始由绢帛转用宣纸进行绘画,到唐时期已出现专攻人物、花鸟、山水等著名画家。

(4)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雕塑的设计与制作总是跟宗教有关,西北地区的石窟、墓葬遗址上千座,遗留的雕塑作品也成千上万,给后世进行考古等学术研究留下了可观的财富。西北的建筑由于民族众多,风俗习惯、信仰不同而各具特色,最典型的代表有蒙古包、陕北窑洞、关中民居、新疆民居等等。

(5)音乐戏曲艺术。由

于少数民族语言和乐器的不同,各个地区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唱腔,后来逐渐分为地方民歌和戏曲。从春秋的乐理的建立,到汉朝的相和歌出现,魏晋南北朝的《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著名器乐独奏的优秀名作,再到隋唐十部乐的综合演艺,都在展现着古代西部的艺术辉煌的风貌。

视觉艺术是从横向来说,是对此时此景的综合表现,除此之外,还是对文化历史的记录。表现听觉的艺术门类由于事过境迁,逐渐丢失了各自的艺术语言,但是这些动态的时间性艺术形式,却被作为造型艺术的表现题材,静态地展示出来,在古代绘画、雕塑和传统工艺品中,留下了昔日辉煌的痕迹。

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等各方面的差异,我国西部与东部南部地方相比,已现出经济和艺术文化双落后的局面。

二、西北艺术文化教育现状

西部地区地域的长期封闭,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使西北人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创新意识普遍薄弱的状态。

西安美术学院的李青教授在《西北民族艺术文化与西部大开发》一文也曾提到“西北地区的文化艺术在继承与创新方面曾有过突破性的发展,比如60年代‘长安画派’兴起,70年代末‘丝路花雨’的创作,以及当代‘西部文学’的热潮等,但从当前的普遍现状来看,西北文化艺术界依然面临着一个继承与创新的难题。西北地区文化积淀深厚,但传承多于创新,对传统文化的满足感,造成了西北人对艺术创新的漠视。对于传统文化,西北人有着单一的思维定势,墨守传统文化的固有模式,难以以客观的态度去认识传统文化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真谛。这种定式思维和封闭心态,只能消减西北人的创造力,使其与开放的现代社会产生一定的距离。对当代西北文化艺术界来说,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价值开拓和合理转型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西北艺术教育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应避免思想僵化,只埋头苦读,不思考创新,在学习古人的艺术品的同时,也要借助他们传于后世的艺术品思索古人的创新意识,这个恰恰是现在西北艺术教育紧缺的一种意识。

三、艺术创新思维启发教育的重要性

1、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国家教育部培养21世纪优秀人才的首要条件。许多研究者对创新思维都有自己的定论,笔者认为创新思维是一种先“破”后“立”的发散性的活跃思维方式,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式,不按照常理思考问题,具有从归纳总结中求异的反逻辑的特性。  2、艺术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的真正任务不是压抑情感,而是使这些情感得到升华并进入有利于社会的途径和渠道。

传统的艺术史主要介绍是精华的艺术品,中国古代艺术品在早期多是匠人的产品,其无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要制作或雕刻的主题,是已经规定好的,代表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的主流,但在技术上可以发挥创新思维,例如汉代的长信宫灯,其工艺造型和实用功能完美结合,让世人惊叹汉代工艺设计师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这种工艺造型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创新思维是占必不可少的位置,如果灯就是灯的传统造型,人像就是人像的工艺装饰作用,那世界的艺术史上就缺少了许多意外的惊喜,这种前人给我们经验可以与艺术院校教授艺术课程相结合,在介绍了艺术的发展史和各种艺术的背景文化,联系当今时代的潮流,开拓思路,进行创新思维,对提高艺术修养和激发艺术创作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艺术创新思维的锻炼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维克多?洛温菲尔德(viktor lowenfeld)在他的著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中认为艺术教育的任务“既不是艺术本身,又不是艺术作品,也不是审美体验。而是儿童,通过艺术教育,他们将越来越富有创造力,越来越思维敏捷,他们将在任何可能适应的环境中运用他们的艺术经验”。洛温菲尔德着眼于保护孩子们对于创造的自信心。他谴责现代教育阻碍孩子们天生能力的发挥,相信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训练教师,使得他们成为孩子发展的欣赏者从而改善局面。

教育者应该从成年的丰富的阅历提取适合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锻炼,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信心,不惧风险,敢于质疑,敢于尝试。为培养创造力而教授艺术。

包毫斯做了创新思维锻炼的典型先例,进行教育改革,影响最大的课程是著名的“基础课程”。学生入学后6个月的试读期间所学习的就是这种“基础课程”,设置这类课程的目的是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对自然材料的理解力,在让学生熟悉材料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对材料进行创造性尝试。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创新思维教育,首先要时刻更新自己的艺术教育观念,从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中转变,吸取创新理论新知识,与时俱进,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并且尊重受教育者的情感、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欲求。

4、点击艺术创新思维的火花

艺术和科学不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进步”,有的只是变化,在艺术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失去一些东西,同时也得到一些东西。每一种见解都要重视,有多少人,艺术就应该有多少思维方式。艺术可以开发社会中的个体天性,也是表达、思考以及同他人广泛交流的一个载体。培养受教育者自我有限的兴趣,点击无限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开发了受教育者的另一番新天地。

个人在艺术上的表达也是感情的流露,随着受教育者的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情和认知能力也在变化。教育者在创新启发性教育中观察他们的变化,注重他们的表达。不同的年龄段的受教育者有其特定的绘画符号、表达方式和语言,了解他们的这些变化,及时给予受教育者创作方式的引导、创作材料的补充和扩大艺术视觉表现形式的欣赏范围,开发个人更为广阔深邃的创作天地。采取鼓励大于批评的方式让孩子保持着真善美美好的情感。

四、西部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民族素质

在西方教育界,从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艺术教育到现代w?德韦恩?格里尔(w.dwaine greer)使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简称dbae),其教育史中各个阶段进行了对艺术教育的精细剖析和研究,认为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等能力的重中之重。艺术课形式的单一短时期看不出有任何弊端,实际上却会延伸到学生在各学科方面缺乏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道德素质的缺憾。让受教育者认识真善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需要西北教育工作者开发自身的眼界与思路和开拓再创造的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开启心里巨大的创作空间。

创作中独立的思考将帮助孩子们自己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论感情上的还是理智上的。艺术创作通过对美的理解曾经被认为是培养良好道德、美好感情的途径,20世纪中期又增添了培养完美人格即健康理智的新内涵。新一代教育家都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怎样能使艺术创新思维在年轻人的生活中生根成长?西北艺术教育者所做的取决于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在20世纪,艺术创造有助于个人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好的本质,最后与心灵健康相联系,创造性就是它的一个标志。在已经进入21世纪的教育中,我们西部艺术教育者应该继承前人宝贵的教育经验,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时机下,充分利用丰富的艺术资源与历史背景,进行受教育者创新思维的培养锻炼,尤其在艺术教育中,潜意识地影响学生的创作生涯,让受教育者在素质修养、能力提高的同时,永远保持着新鲜的创造活力。

【参考文献】

[1] (美)布朗(auricebrowu),科赞尼克(dlana korzenlk) [m].马壮寰译.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3.

[2] (美)艾迪斯(stophen addlss),埃里克森(marry erlckson)[m].宋献春,伍桂红译.艺术史与艺术教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

篇4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素质;重要性

1 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是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为目的,学校主要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及生活观念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种应试教育体制却一直存在,以及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我国教育并不能够全面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本来应该是快乐度过童年时光,但是因为学校和家长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孩子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补习和作业上,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 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另一问题。现阶段,尽管我国大力在小学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要全面落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现状来说,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说的多而做的少,只是空喊口号,导致小学素质教育并不能及时的落实[1]。例如:教育部多次要求中小学应该减少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有趣高效的学习氛围,将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在素质教育方面,但是,在学校具体执行相关规定的时候,往往还是以学业为重,学生们的负担并没有减少,学校、老师及家长仍然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2 小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未来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大,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他们总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对于未知的问题都会积极的去寻求答案。由此可见,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应该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加强对这个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推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未来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是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创新思维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的走向,决定了他们是否强大。创新思维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逐渐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这个世界并不久,他们的很多潜力都有待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还没有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教育时期,学生们的各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阶段养成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出创新能力。

2.3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所要接触的事物将会更多,会涉及到各个方面,道德是他们主要注意的方面。要知道,道德是评判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因此,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教育阶段,这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教育将影响到孩子们以后正确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道德课程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对学生道德观进行正确引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们进行不断的训练,让正确的道德观念烙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而为后来的道德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4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完善

心理健康作为综合素质体现的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只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小学阶段,这是个关键的学习阶段,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学习, 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学习[3]。教师应该及时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每个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当他们犯错时应该给予纠正,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些对他们心理健康素养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也会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有积极的心态,能够激发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5 对学生智力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必经之路,这是一个人开始集体性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更重要的是高效培养孩子们智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就当今教育而言,小学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们的智力为主,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平时的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自己的智力。因此,小学教育对学生智力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

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们开始学习、了解学习以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们主要是以小孩子为主,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他们的各方面的潜力都有待开发,这是他们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可塑性是这个阶段的重要讨论部分,此时的他们就像海绵一样,等待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汲取,这些对学生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秀芳.核心素养对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分析[J].中华辞赋.2019(03)

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教学方式

G623.75

在小学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塑造儿童心灵对美好事物的认识和向往。通过美术教学,指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引导学生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我,展示学习和生活。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反映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个性的特征,达到开发学生心智、启迪创新的目的。在现代化教育中,创新思维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一个标志。通过不断的创新思维培养,可以树立学生追求新事物的意识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所以,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加强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变得非常重要。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上升了新的阶段。近年来,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基于我国基础美术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父母对子女教育观念的转变,再加上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层次,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在综合实力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还不够合理,过于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甚至存在形同虚设的情况。而且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环境来讲,还是相对滞后的,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常规教学设施都不够完善,这也正说明了学校对美术教育的不够重视。总之,就现阶段来看,同我国的经济发展相比,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还是较为缓慢。

二、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意识

1.鼓励学生创新。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仍有大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使用板书教学。一堂美术课,由老师在黑板上做示范,学生则跟着老师学习模仿。其实,更多的应该是鼓励学生自己创新,老师也不用再板书要求学生照图绘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认可学生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作品更多的赞同和认可。鼓励学生创新就是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所以,也许作品不会尽如人意,但是一定不能抹灭了学生创造的心灵,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品的价值。

3.肯定学生的优点。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会给孩子心灵带去极大的鼓励。因此,老师要对学生的作品常给予鼓励,也可以在全班展示优秀的作品,从而激励全班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构建创新思维的情景

1.创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在教育中,尤其是美术教育,没有自由的创作空间,也就没有想象力发挥的余地,缺乏想象力也就谈不上创新性。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精神状态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关系。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尽量放低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关系,都有利于学生发挥大胆的想象,建立自身的创新性思维。

2.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学生如果对某件事物感兴趣,一定会主动而执着地去完成它。这时候,老师要发挥自身主导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例如,在进行《贺卡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由于是动手设计的课程,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绘画知识与制作技能,可以将这一教学内容特意安排在节日前。当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时,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体会,可以发挥更丰富的想象来绘制。经过这样的设计课程,学生的作品会比单纯地上一堂手工制作贺卡的课程效果要好很多。

3.丰富想象,拓展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实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没有想象力会使作品变得干瘪、刻板、死气沉沉,想象力与创新思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要结合学生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引导,开发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

(三)多途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教学活动中发掘和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用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环境,利用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安排学生根据自己认为的颜色画出心中的太阳,你会观察到学生画出了各种各样颜色的太阳。在完成了画太阳的活动后,可以提问学生太阳的颜色是你们画的这样吗?进而可以告诉学生,戴上墨镜看太阳就会发现,太阳其实有七种不同的颜色。让学生带着想象力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大自然中培养。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老师可以带学生靠近自然,走进自然,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天生的好奇心,会通过大自然发挥出头脑中无尽的想象。例如,在《用色彩画心情》一课中,带学生到自然中观察大自然的颜色,感受它的神奇和美妙,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空旷的环境,清新的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非常好的效果。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是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继而做出细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作为创新思维教学的实践者,老师也要秉持创新思维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建立相关的竞争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通过竞争,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同时也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好很好的基础,做好铺垫。

(五)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缺乏创新意识的美术教师甚至都不能算是真正合格的教师,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样可以引进现代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内容。美术本身一门集具象和抽象于一体的课程,所以能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结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掌握绘画的知识和技巧,更多是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领悟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孝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8).

[2]王典.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4):169-169.

[3]唐俊.基于创新思维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4).

[4]杨普军.基于创新思维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29).

篇6

电脑设计是传统设计的延伸和拓展,一些常见的设计软件给设计者的表现方式和效果带来快捷和方便。而设计者需要做的就是让电脑技术和自己的创意思维完美结合,从而设计出更具有创意性更精美的作品。

电脑设计教学是以电脑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要求给学生很大的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众所周知,我们人类高于其他物种的优势就是人具有强大的思维想象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性及其规律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创新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所以,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应该是 拓宽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并保持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使之与电脑科技合二为一,表现出他们想表达的创意作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不竭的动力。”(语)。这正是我们所想要的。

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了培养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有了兴趣,学生才有求知欲,所以我在设计课教学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对设计产生兴趣,尽量多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从中找出这些作品的闪光点,体会作品的精髓。往往这个时候,学生们大都会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围观,并七嘴八舌的讨论。那么,我们老师只要适当的对该作品做一点介绍或者点评,学生们就会产生深刻的认识,尤其当学生发现自己对该作品的理解和老师的点评一致时,往往会会心的一笑或者兴奋得手舞足蹈。这样的教学环节既能让学生们在观赏和讨论中获得更多知识,又能在情境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当孩子们平静下来,我会就同一命题让学生们思考:如果让你来设计这样作品,你该如何表达,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画出设计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往往很多时候,学生们完成得非常好,有的作品或者某个创意还真的有学生们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维。

二、发挥想象,启发创新

大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没用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说明一个优秀的设计者有敏锐的观察力的和想象力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是一个好的创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在设计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做到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在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多多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让他们发现大自然之美和社会生活之美,锻炼学生培养一双会观察、善于观察的眼睛,从中发现美,鉴赏美,提高自己的创新想象力。例如,在思维拓展课中,我会随意扔一块湿抹布到黑板上,让学生们对抹布留在黑板上的印痕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孩子说像一个人头像,有的孩子说像一个地图,有的孩子说像一个动物……于是,我会分别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在黑板上画出自己脑海中对这个印痕的想象物。每到这个环节,学生们都积极要求上黑板来画,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活跃,就连平时有些腼腆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这种活动中来,很好的调动了他们的思维想象热情。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式。必须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保护学生个性创作的发展。

篇7

[关键词] 语文 创新思维 培养

创新思维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那么阅读教学是学生思维开发之处,借助这一载体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和潜能,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

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应该倍加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动人序曲。主要的方式有:

1.巧设悬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或唤起注意,或渲染气氛,或激发兴趣,或陶冶情操,或理解运用语言等。只有明确目的,形式才能更好地为内容服务。例如《再见了,亲人》、《梅山脚下》这类课文,情谊深长,富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情境,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激起学生胸中之情;《月光曲》、《可爱的草塘》、《桂林山水》这类课文文笔清新,意境恬柔,通过创设情境,便可产生感受,感受其美,仿佛置身于图画之中。从而愉悦儿童之心。

3.联系实际

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鼓励质疑――催生创新的萌芽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教育家魏书生鼓励学生:“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的确,善于质疑的创造发明者无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让学生时刻在“我能创造,我能成功”的信念中前进和发展。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才能于捕捉疑问确定为进攻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

2.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

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时不时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寻疑意识呢?关键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培养习惯。

从疑问――探索――发现――创新这一路径中显而易见,只有把握好质疑这一关,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三、大胆想象――展开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拓展想象

创新思想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可提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展开,创新能力亦会在想象中不断提高。

2.以课文为“原形”,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篇8

关键词: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27-02

新课改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美术教学中应贯彻这一理念。在很多专业外人士看来,美术教学只是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画出样本,学生比对着老师的动作画几张图画,或者老师挑选几张图片,学生画出来,课堂教学就算完成了。其实不然,并非那么简单,没有新意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以外,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是人类发展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界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张扬他们的个性。以下是我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提出的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美术课中要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多观察生活,激励、指导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在教学中启发与思考,引导学生联想并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总结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中创新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并用于生活实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探究者,能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中利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出自己内心的美好世界。

1.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如《好玩的陶艺》一课,可以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黄泥和制陶用具,了解陶艺知识,掌握的陶艺技法,并把这种创新的思想运用到亲自动手制作的实践中来,展示师生的一些优秀作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泥土有进一步的了解。例如学生作品《多功能智能电子书包》,它是一个能打开的微型盒子,相当于一台超薄的笔记本,里面有成语、英汉互译等各种词典,还有各年级的教科书,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学习,而且轻便快捷,这很有创意吧。还有《大海的女儿》运用夸张表现手法,塑造的是一位小姑娘、贝壳、各种鱼类,在造型手法上,小姑娘采用的是立体造型,而贝壳、鱼类采用的是平面的造型手法,两种方法组合在一起,这件作品象征着家乡秦皇岛是个沿海的开放城市,有品种繁多的海产品,欢迎各界朋友来秦皇岛做客。在这堂课中,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自己发散思维,将脑中的想法付诸实践,在动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美术教学中的“设计·应用”的开发和利用,是基于创新意识培养的需要,特别在此类课程领域里,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如果教师一味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设计,那么会使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特别是对设计不是很了解的学生,因此现代教学设备的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利用网络和电子等技术,学生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的各类景色,使他们在大脑中积累“旅行经验”,扩宽视野。在《标志设计》一课中,我利用照相机,拍摄了学生熟悉的大街小巷中的本课所需的标志,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享,这就让学生在脑中产生这样的想法:哦,原来我经常看到的东西就是标志,然后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生活中标识的重要性,对标志设计就多了一层新鲜感,并且能够认真系统地去思考跟设计有关的问题。这样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3.因材施教分组教学有利于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因材施教的分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重要的一环。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行为差异性的基础上,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次教学对每个小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努力就可达到要求,从而使学生找到自信,增强对美术的兴趣。

4.鼓励性的创新评价,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夸奖,一丝会心的微笑,一句赏识的批语,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回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尝试迎合学生的表现欲,尽量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大多数学生眼中,老师的地位可以高于一切,老师的一句肯定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好的作业,可以请其作者谈谈创作体会,能够启发其他同学。对于学生身上的不足,老师要通过鼓励措施促使学生积极改正,这样可以让学生找到自信,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创造思维能力,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得以自由地应用。如在学习《自我介绍》一课中,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描述或者画出自己,而是先通过镜子细心地观察自己,再观察周围的同学,通过比较,把自己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描绘出来。结果每张画都各不一样。有的画大眼睛,有的画大鼻子;还有一位学生展开联想画出自己眼睛中映出的外部世界,生动地表现了自己最大的特点。学生通过比较,在脑中形成一定的个性思维,并将其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自由发挥中,学生的个人特色也不断发展起来。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及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力,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注入青春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高等美术专业教学随想[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3).

篇9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想真正地“实干”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就必须发展好科技和教育事业。而要发展好科技和教育,教育一定要创新。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21世纪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未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新课程理念之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那么,应怎样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启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

一、形象教学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形象教学法,主要是指借助于文学艺术、思想启发、情景教育和直观教育等手段,把教育内容贯穿在直观形象、生动具体、感染力强、富于潜移默化的活动之中的教育方法。

形象教学法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形式,如戏剧、电影、电视、幻灯、摄影、绘画、文学作品等;思想启发形式,如故事法、事例法、比喻法、科学实验法、游戏法等;情景教育形式,如参观访问、实地考察等;直观教育形式,如观察现象、接触实物、观看图片等。形象教学具有直观性、通俗性的特点,通过这种教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开展思维活动,从而不仅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有:

1.故事法

政治课讲授新内容之前,先讲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神话或寓言故事,用故事中的形象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听故事明事理,得到教育。例如:讲授“中华传统文化”之前,我讲述了“中秋佳节家家共度美景”的由来及“廉颇、蔺相如和好”的故事,并加以点拨,让学生明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在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使用谚语法

利用谚语导入新课,形象生动,能体现文中关键。比如在讲授“合作与竞争”之前,就导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让学生分析谚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情境表演法

创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品,让学生去演,从而既增加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轻松地走入新课。例如:在讲授“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表演在公交车上拒不让座继而打架斗殴的情境表演,让学生明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有些不文明的有失道德和触犯法律的行为,我们在政治、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形象比喻法

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变得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在讲授“自我保护”这一内容前,我捧出一盆含羞草,并用手指触碰它,让学生观察它的反应,继而说出草类就知道保护自己,我们人类也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会保护自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索真理的欲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会激发人的求知欲,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后,就会引导他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在这种状态下,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富于创新性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特受学生的欢迎。

2.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学会思考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式、苏格拉底的问答式等。

三、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让其增强自信

自信是一种相信自己能力的状态,这种心理有利于促进学生勇敢创新。在教学中,我常通过以下做法给学生增长自信心:

1.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此为亮点加以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长自信。

2.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不任意打击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言,大胆创新。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如果儿童的心灵被扼制和轻视,如果孩子的精神沮丧,过于加以限制,孩子们就会丧失他们的活力和勤奋。”

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

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中去,在争论和质疑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我国古代学者指出:“前辈谓学贵质疑,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另外在竞争合作中,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比如在初三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多搞一些“辩论会”、“模拟法庭”等教学,形成一个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开展的课堂环境。

五、课堂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我把学生分为快进生、平衡生和提高生三个层次,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立足中间,抓住两头”。另外,还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六、课堂中巧设疑攻难

学、思、疑三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密切相连的关系。教学中要重视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导思,以思解答疑、像案例法、设问法、探究法,设问时要做到精心设计,使学生既启又发。

七、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勤奋刻苦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教学中要多向学生介绍有关于刻苦学习最终成才的伟人的故事,还可以结合我国近年来在国防科技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骄人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创造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劳动,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创造,勤奋刻苦。

八、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客观评价,增强其自信

篇10

所以,今天,我们在思考,教师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案例 “一次神奇的童心穿越”

2013年的元旦,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了团队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之一――“重返童年,童心灿烂”别样年会。这是学校为促进教师发展而设计的系列活动之一。170位教师,在这一天放下拘谨,在一次特殊的穿越中,点燃了激情。

1.一张特殊的入学通知书

入 学 通 知 书

同学:

您被录取为乔司小学教育集团一年级新生,请您带上“激情、快乐、回忆”参加乔司小学新生入学典礼。

乔司小学教育集团

开 学 寄 语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一转眼,乔司小学教育集团迎来新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得到了机遇之神的眷顾,但更重要的是集团全体教职工的付出!年底了,面对组织对未来的期许,我们需要创新的方式,共启愿景,激励士气,为明年的战斗做好准备。

为此,集团奉上这场特色年会,不一样的体验式年会!让我们一起回到儿时的校园时光,重温成长的快乐。同时让我们始终牢记我们的共同信念: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老师,我们是孩子的同行人;让我们重返童年,走进童心。

活动的主角就是您,在您收到这份开学通知书时,这次特殊的体验之旅就已开始!

2. 一场久违的开学典礼

分班、出旗、上课、呼号;白衬衫,红领巾,嘹亮的号角,鲜艳的队旗。在外面飘雪的冬日午后,教师们俨然回到了童年时代。短短的半天,山寨版“金龟子”,170多个可爱的“大顽童”,一起穿越回到7岁;170位老师,不论男女,不分老少,白衬衫,红领巾,爆发创意!节目不是那么精致,演员不是那么专业,但是在这份自娱自乐中,教师们忽然发现,这种开怀大笑,好久不曾有过了,这份纯真无邪,似乎早就丢给了岁月的流痕。

思考――如水的团队,教师成长的沃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在世界上要保证一生快乐的生活,必须有一份自己钟爱的事业或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团体,值得他全身心地投入与奉献。所以,我们怀着一个最朴素的愿景:打造一个如水的团队,使之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通过团队拓展、教师俱乐部、“家文化”之旅等系列活动,增加教师生命的宽度,感悟生命的可贵,从内心产生对团队的认同、对学校的归属、对自身职业的忠诚。

1.“蝌蚪精神”――成为优秀的胚胎

现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先生这样说:“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是青蛙,千万别忘了我们曾经是蝌蚪。”虽然童年不再,可是如果教师们能一辈子保持这种蝌蚪精神,就能永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美国著名教师Alan Haskvitz(被评为美国100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综合世界各国对那些所教学生日后都表现优异的教师跟踪调查,总结出了优秀教师身上所共有的十个特质。“不循规蹈矩”被列为是最有趣的一个特点。因为这样的教师会让学生永不“安心”,不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而是让学生感到被挑战。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永葆童心,永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呢?我们安排了这一年会。在活动中,教师进入7岁开学典礼的场景,让平时一本正经的教师们放下身段,挂上红领巾,重新做回小学生。这是让教师们重新回到“蝌蚪时代”――以我心换“生”心。然后,170位教师分成8个班,取班名、选班花班草、唱班歌、想班级展示造型等。一环环下来,教师们身上的“蝌蚪精神”渐渐显现。50岁的“班草”带着小红花出列;一群平时特别注重形象的女教师连发型也变了:马尾、斜扎、两支羊角辫……“小丫头”们重现了;体育课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坏孩子”被罚站了。就这样,教师们一路将“蝌蚪精神”进行到底,把“不循规蹈矩”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平时我们的教师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时,能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吗?当教师们重新回到童年的体育课上被罚站时,可否有更多的感同身受?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能“不循规蹈矩”一点吗?我们的系列活动就是让“蝌蚪精神”成为打破教师们心灵藩篱的载体,有了这一载体,教师成为优秀才有了可能性。我们努力让教师们的“蝌蚪精神”永存。

2.“团队合作”――成为优秀的通道

如果说把每个教师比作散乱的珠子,那么“团队合作”就是串起珍珠的线,正因为有了这条线,才使珍珠成为了艺术品,从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一比喻可以确切地道出团队对于教师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因为任何教师的成长都需要一块沃土。只有当教师具备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互助意识,才能为自己成为优秀教师打开一个通道。

我们的团队系列活动,正是通过不断创设这样的互助合作、同舟共济的场景,让教师迁移这种情景,形成这样的团队文化。在“班级文化创意”环节中,每个班的28个“孩子”为了在半小时内完成一系列的任务,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展示时,一班的“辽宁号”起飞造型震撼全场:8个男教师举着“飞机”(一位男教师)在航母上起飞了;三班“正能量班”,齐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迈着军训时的步子,齐刷刷地走上舞台,让全场感受到“人心齐、泰山移”的气势……又如,在“家文化之旅”中,“击鼓颠球”这一活动让教师们感受到了成员共进退的重要性;“团队之轮”又让大家感受了团队一心的宏大气场。

这样的活动场景谁能忘却?当同伴在生活中、教学中出现困难时,谁又会不出手相助呢?同时,这样的快乐将一次次成为教师们饭后茶余的回忆,这种温馨又怎能不迁移?通过团队活动、教学研讨活动一次次累积、深化,最终形成固定的校园文化。让教师在这里幸福成长、一起成长。

3.“创新思维”――成为优秀的动力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当具备了这样的创新思维,教师总愿意把对教育教学创新的愿望化为实践,灵活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并且不断思考、总结、反思,最终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但是,教师创新思维的形成却又不是依靠简单的培训就能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希望创新方式,通过独特的、新颖的教师活动,不断刺激教师们潜在的创新意识。

如本次活动中,我们通过语文课、数学课、体育课等情景的创设,要求一个团队(28位教师)通过30分钟,设计出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教师们在短短的30分钟里创意无限:语文课,戴望舒的《雨巷》由女教师们深情演绎(还是方言版),而男教师们则撑着杭州绸伞,袅袅婷婷地走在江南雨巷中。这样的表演笑翻了全场,但是大家都被深深吸引,童年版的《雨巷》谁会去追究合理性呢!

这就是改变、创新!我们希望这一次次的创意活动能激发教师们想改变、想创造的思维情绪,克服长期重复教学的惯性和惰性,努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