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与体会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受与体会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感悟 数学 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8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的确,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去感受才能真正获得。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悟”中学数学。
一、经历实践操作,领悟抽象数学
战国荀况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形象思维入手来体验数学,从形象到抽象,慢慢领悟数学。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数学的难度,还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
例如,比例的应用中有这样一题:“学校要建一个长80m、宽60m的长方形操场,请画出操场的平面图。”教材中要求学生先定比例尺再换算出图上距离,笔者认为这样做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抽象。因此笔者让学生先动手在纸上画一个和实际操场长宽比例相同的长方形。有的学生画长为8cm、宽为6cm的长方形,再求出比例尺1∶1000;而有的画长为12cm、宽为9cm的,在转化成比例尺的时候觉得比较麻烦,于是又动手把图上距离改成好换算的。这样,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领悟了抽象的数学,既保证了比例尺的准确性,又画出了美观的图形。
心理学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这种能让大脑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去参与数学学习,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还能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信。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与主动参与“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
二、经历合作探究,领悟理性数学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说过:“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合作探究这一打破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大多数一线教师都深有体会,但是目前一些形式化的合作探究不仅浪费课堂时间,还制约了学生对理性数学的理解。
例如,“位置与方向”中互换观测点的问题“上海在北京南偏东30°方向,距离1067千米处;北京在上海北偏西30°方向,距离1067千米处。”笔者问:“这两句话分别是以什么为观测点?”“前者是北京,后者是上海。”“它们交换了观测点,各自所在的位置也不同,这就是位置的相对性。那么互换观测位置后的关于位置的描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很快发现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如果交换了观测点,你们能快速地写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吗?”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地交换后位置的区别与联系后,再将这个规律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在这个理论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领悟到理性数学的魅力。
三、经历数形结合,领悟魅力数学
正如华罗庚教授的名言:“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是数学中代数与几何学科的整合和互助,学生在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抽象问题时,能感受到数学学科内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而这种感受和经验并不是教师说一说,习题做一做就能得到的。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两车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笔者在学生思考之后,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答。如下图:
这样直观的线段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数量关系“快车走的路程+慢车走的路程=总路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感悟到将数量与图形结合的这种思想的方便之处,充分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学习心理学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这样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去参与数学学习,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还能在体验和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信。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与主动参与“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能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
篇2
一、让学生自主感受文本
学生感受文本可以通过阅读文本,识记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实现初步的情感体验。在朗读中理解文意、亲近文本,是语文学习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做法。
学生以自主的学习方式将已有的情感体验、知识储备、个体经验和审美趣味来初步感知、判断,形成粗浅的感性认识。学生与文本交流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文学作品是作者个人思想感情智慧的结晶,而作为接受者,又必定从自己的志趣出发,从自己的独特角度有选择的去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主人公上课逃离教室、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捡蝉蜕,被老师抓回教室后上课折纸盔甲、描图等情节无不让阅读的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童真,对自由和大自然的向往感同身受。《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从逃课,不愿上国语课到最后一课中被韩麦尔先生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所感染,对牢记祖国语言的意义有了清楚的认识。作为读者的学生,心灵也会受到震撼,产生共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往往很深刻、复杂,不是初中生能全面把握和透彻领会的。但是,他们仍应能够在感受情节、人物魅力的过程中,在产生疑问的过程中,接触并体会到作品中思想的光芒,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对世界的认识。
二、教师的引导成为学生思想的源头活水
现在有一种倾向,讲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老师不管不顾,上课由学生主持,自己提问自己解,老师只能鼓励不能批评,不然就是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不排斥教师的适当引导。实际上,教师在年龄层次、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文化修养、性格气质等方面左右着学生的感悟效果。语文教师要在高层次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路标和捷径,提高阅读的效率。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的情境,感悟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孔乙己》中咸亨酒店是孔乙己经常出没的地方,是小说的具体环境,咸亨酒店的笑声总与孔乙己有关,他在笑声中出现,在笑声中被嘲弄,在笑声中离去。从笑声入手,有助于学生对小说环境特点的认识,启发学生体会文章的人文内容。从笑声中可以发现孔乙己地位低下,世态冷漠,众人愚昧,也预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笑”是叫人辛酸的笑,把孔乙己放在“笑声”中来写,充分展示了他的个性特征。“笑声”与悲惨遭遇的强烈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效果。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解决理解的单一性和浅表性问题,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阅读《孔乙己》,产生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和认识:孔乙己的懒惰令人鄙夷,迂腐令人可笑;他的悲惨命运值得人同情;他的善良让人感动;酒客拿孔乙己取乐和酒店老板的冷漠让人愤怒。孔乙己是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另外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从中生发自己的思考,去探究、拓展文本的人文内容。孔乙己和范进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两人的结局——悲剧和喜剧,是由什么造成的?孔乙己和范进都是受科举毒害的人,穷困潦倒,迂腐至极,任凭社会摆布,软弱无能,但他们又有区别。孔乙己清高,范进自卑。他们的命运差异只是形式问题。本质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悲剧。这是社会的悲剧,中和不中都逃不了悲剧的命运。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联想创新。《皇帝的新装》一文让学生续写结尾,有的学生让这虚荣的皇帝从羞愧中幡然悔悟,捉拿两个骗子惩罚了他们,从此皇帝开始勤政爱民。也有学生写道两个骗子继续逍遥法外,虚荣和自私的人继续受骗。
三、生活作正文,课本当注释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过程是唤醒生命的过程,要唤醒学生的情感,提升他们的审美趣味。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会说话,以灵动的笔书写心灵,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课本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心在阅读中获得灵感。
学习了《背影》,学生了解了父爱,也感受了中国传统式的父爱。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在心灵还在“向左走,向右走”的十字路口,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父爱是怎样的呢?许多学生在作品的感染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生1:我希望我父亲不要对我的功课、学习过程过于关注,否则会像在太阳下用放大镜把焦点聚在纸上,最终着火,放松些,但不要太放纵。
生2:希望父亲培养我的独立性和社会实践能力。多让我自己做事,讨论家中的一些事能让我也参加。让我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以备将来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多带我去旅行,在旅行中接触社会,认识各种人,就像舒乙的父亲老舍先生经常带他去澡堂,去茶馆。
生3:我喜欢明星做我的爸爸!这样我可以接触到很多偶像!
师:明星老爸很忙,没有很多时间可以照顾你!
生3:可是距离产生美感!他也不会对我管手管脚,多自在!
生4:我感觉我的父亲太落伍,不会电脑,又不让我打电脑,无法与他沟通,他不了解我的想法。
师:你太棒了,现在你与人沟通都用电脑了。
生5:你精通的都是网络游戏吧!
师:沟通是心与心的交流,冰冷的电脑代替不了父亲对你的关爱。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是动态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一句提示,一段妙趣横生的说白,不仅能让学生情绪活跃,并且能让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暗示和熏陶。从而关注现实生活状态。
篇3
随着高考知识点的逐步变更与刷新,“文学鉴赏”已经走进了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证明,对中学生开展一点文学鉴赏,不仅能增强学生对高考的适应能力,而且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陶冶他们追求美好境界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但在对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活动中,不少教师有随心所欲的倾向,或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甚至把一些主观或外在的东西强加给作品,造成了对作品原汁原味一定程度的损害。这种离谱的现象,是我们必须要注意防止的!
比如,有位教师在讲朱自清的《绿》一课时,在赏析“她松松的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这个比喻句描写时,他不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和宏观上去感受这个比喻句描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是丢开其中“拖着的”三个字,挖空心思去引导学生细致地分析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的裙幅而不用“少女”的裙幅,并要求学生用“少女…………”的对比句式作出回答以示区别。这是一。第二,当学生用“少女天真活泼,沉静羞涩”、“少女明朗爽快,沉默寡言又脉脉含情”、“少女裙子短,裙幅长而平展”等等对少女和“区别”以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比喻句描写所传达的“神韵”所在;当学生回答到这个比喻句描写传达出“沉静羞涩、脉脉含情”的神韵时,教师喜形于色,予以充分肯定:“回答得很好。”如此等等,大有先秦“赋诗断章”之遗风,不知要把学生引向到哪里去!
只要略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朱自清先生在散文《绿》中为表现出梅雨潭“那醉人的绿”、“奇异的绿”,抒发内心对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展开了丰富和大胆的想象,运用了博喻描写的手法。首先从宏观上对潭水的形态、光泽和色彩等进行了多层次描绘。“她松松的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这是对潭水形态整体描绘的第一笔。多么新奇的比喻!它把微微泛动的潭面水波化作具体形象的轻盈姿态,使之生动活泼地映入读者的眼帘,让读者从整体上感受到了那潭水涟漪的运动美、姿态美和她的青春活力。请问,这“像拖着的裙幅”一句能肢解吗?显然不能。“像拖着的裙幅”就是“像拖着的裙幅”,句无可削,字不得减;更不能换作别的什么或“像少女的裙幅”或“像一条裙幅”。因为只有“像拖着的裙幅”这种“走起来”的整体姿态描写,才能表现出潭面水波的整体动态和轻盈,才能表现出她的青春活力,才能传达出该描写所蕴含的情调,才能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所以,赏析这个比喻句描写的作用,不能抛开其原来的整个句子不管,而去大谈“少女”、“”什么的,以至任意开掘出“沉静羞涩、脉脉含情”等等一些所谓的“神韵”来。
至于朱自清先生在文中为什么要用“”而不用“少女”的问题,大可不必去做种种无谓的猜测和牵强附会的分析。因为少女和之别,在客观上没有统一的形象标准,在主观上则不是中学生能仔细辨认的;事实上,少女与,无论从神韵气质还是从形体容貌都是人们难以用眼睛去分辨的。我们怎能轻易肯定学生关于“少女天真活泼,沉静羞涩”、“少女爽朗明快,沉默寡言”甚至“少女裙子短,裙幅长而平展”等等一些滑稽可笑的回答?
“文学鉴赏”是文学批评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必须要遵循客观性和整体性原则,即必须从作品的实际出发,从整体上去把握作品,亦即古人所说的“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这里,虽然至今人们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尚不尽一致(因为从汉代经学家开始就有人认为“以意逆志”是读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联想去理解作品),但在赏析作品必须不致损害原汁原味这一点上,则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读者所共同遵守的。如果不顾作品的“整体神韵”去任意发挥,往往就容易流于主观随意性。所以,像《绿》这种优美的现代散文,面对那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切忌去作漫无边际的开掘;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指导他们去反复诵读和整体感知才对!
篇4
我校作为面向广州市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基地,教育资源丰富,有劳动与技术教育、科技教育等。教育辐射面广,每年接待学生前来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数保持在7-8万人。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通过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劳动热情等多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本课题旨在立足于学校取得的现有成果基础上,根据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在目前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充分调研,完善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设计,不断渗透、深化“三爱”教育。为此,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访谈,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根据实操过程中的经验提出深化“三爱”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查概况
本研究采用自编《利用校外教育基地深化三爱教育的研究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9个单选题,5个多选题以及6个开放式问答题,内容涉及学生对学农各课程的感想与收获、“三爱”教育的了解程度和了解途径、学农对“三爱”教育促进程度以及对学农基地开展“三爱”教育的建议等方面。调查对象是前来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学农综合实践活动的广州市中学生,为了兼顾调查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我们选取了市直属学校、越秀区学校、天河区学校、荔湾区学校、白云区学校以及民办学校的学生参与本次调查活动,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86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学生进行学农综合实践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相关调查发现,真正听说过,很熟悉“三爱”教育的学生仅占调查总数的6.5%,只听过,具体不清楚“三爱”教育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46.4%,而没听过的占调查总数的47.1%。这一调查说明在普通中小学校“三爱”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做得并不是非常好。
在学生了解“三爱”教育的途径方面的调查显示,通过本学校和教师了解“三爱”教育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13.2%,通过学农基地了解“三爱”教育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66.9%,通过电视报刊,家人和朋友交流,以及网络新媒体了解“三爱”教育的学生各占调查总数的7%左右。约7成的学生通过学农基地了解“三爱”教育的数据说明学农基地已经成为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主要阵地,而我校的育人环境和各种课程成为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主要载体。
在学生基地与自己学校开展的“三爱”教育的区别方面,63.1%的学生认为是形式上的区别,33.5%的学生认为是内容上的区别,3.6%的学生认为是效果上的区别。这一调查数据说明学农基地在上课的形式上、内容上与普通学校有很大的区别。这导致在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渗透方面,学农基地有一些独到的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调查问卷哪里的“三爱”教育对学生触动更大、感受更深、效果更好的调查中:70.8%的学生选择了学农基地,1.2%的学生选择了自己学校,而28%的学生认为两者的效果差不多。这说明学生更喜欢在学农基地的优美环境中,在各项生动有趣,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中去接受,深化“三爱”教育。
“三爱”教育有三个方面,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具体到每一个方面,调查显示在学农对促进学生“爱祖国”是否有帮助方面,76.4%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或者有很大帮助,23.6%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或者有很少帮助,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学农促进自己“爱祖国”的认知方面是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具体能促进学生“爱祖国”的课程主要有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震减灾教育。
调查显示在学农对促进学生“爱学习”是否有帮助方面,79.8%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或者很有帮助,20.2%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或者很少帮助,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学农促进自己“爱学习”的认知方面是有较大的提升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具体能促进学生“爱学习”的课程主要有药用植物、花卉栽培、现代农业、消防安全教育、树林生态教育等。
调查显示在学农对促进学生“爱劳动”是否有帮助方面,90.6%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或者很有帮助,9.4%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或者很少帮助,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学农促进自己“爱劳动”的认知方面是非常大的提升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具体能促进学生“爱劳动”的课程主要有锄地(草)劳动、施肥劳动、砍柴劳动、野炊劳动。
三、校外教育基地深化“三爱”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三爱”教育属于德育工作的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开展“三爱”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德育方法、德育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今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必将引起德育工作的重大变革。可以说德育工作也已经处于新常态时期,这要求我们开展“三爱”教育,要与时俱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多途径、多策略,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出发,设计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课程,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切入点,丰富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实践经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反思、总结,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增进对学习、劳动和祖国的认识,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对劳动的热情、对祖国的感情。
(二)营造氛围,润物细无声
当代中国,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对学生、青少年一代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但当代中国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市场经济秩序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整个社会可以说是物欲横行,价值失调,教育没有承担起其应有的职责――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加强对“三爱”教育的宣传并营造相应的氛围。在学生接触频率较高的地方,比如接饮用水处、饭堂、宿舍等地张贴海报和宣传标语,号召人人争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有为青年。因地制宜,利用学校新建设的风雨走廊,向学校提出建设爱国主义长廊的建议,经过学校的研究决定后开工建设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长廊采用图文并茂的灯箱详细介绍了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风景保护区,通过深厚文化以及大好河山的美好呈现,大大提升学生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中草药种植园地入口处设李时珍的半身像和个人简介,园地命名“百草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祖国中医药文化的了解,通过学习中草药的识别和利用的知识,学习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的价值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意识,让“三爱”教育真正的入眼、入脑、入心。
(三)少说多做,量变引起质变
学农综合实践活动杜绝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简单空洞的说教,而应对学生上课、学生生活的情况进行恰当的反馈,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我们一般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践动手去实操,去感受,去体会。在小组讨论中碰撞、生发,在实践体验中体会、思考,在探索劳动方法、完成劳动任务、反思劳动感悟的过程中,收获对自我成长的肯定、对劳动意义的认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发现理论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而是能够引起改变发生,能为我们生活的社会和环境带来变革的能量,能够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从而激发起学生想要通过学习、实践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些什么的内在驱动力,这也正是“三爱”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四)兴趣引导,树立责任意识
篇5
论文摘 要:电子竞技运动是一项新兴的竞技体育项目,它与网络游戏有着很大的区别,这项运动在高校里开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电子竞技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的意义的分析。提出了电子竞技进入高校体育课的途径。
电子竞技运动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进行的对抗性益智电子游戏运动。电子竞技运动现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第78项体育运动。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反应和协调,可以培养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和毅力,这项运动特别受到大学生们喜欢,在高等学校里开展这项运动有着广泛的基础。
1 电子竞技运动的特点及分类
1.1 电子竞技运动的特点
电子竞技运动是由“电子”和“竞技”这两个基本元素组成的:这两个基本元素都为运动而服务的,“电子”是运动方式和手段,“竞技”是运动的目的。
“电子”是指这项运动是借助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以各种软硬件及由其虚拟环境来进行的一种运动,这相当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器材和场地。这是电子竞技运动有别于传统体育的根本不同。
“竞技”即对抗、比赛。电子竞技运动和传统的体育的比赛一样都是按照一定的竞赛规则,并在这样的规则保障下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比赛。选手的技术水平,是要靠严格的训练来掌握和提高。
电子竞技运动和传统的体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社会上有广泛群众性,并受到广大群众的喜欢和普遍参与。
1.2 电子竞技运动的分类
电子竞技运动目前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对抗类项目,主要有:反恐精英、星际争霸、魔兽争霸和FIFA2003等。另一类是休闲类项目,这类项目它是电子化的传统体育和民间娱乐项目,项目包括围棋、中国象棋、桥牌、麻将、台球等。
2 电子竞技运动和网络游戏的区别
从历史渊源上来讲,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本是同根生,电子竞技运动与网络游戏都来源于电子游戏,只是各自依靠本身的特点而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电子竞技运动项目由于具有的“对抗性”的游戏特征,最终成为体育项目的一种。电子竞技运动和网络游戏的最大区别就是电子竞技运动是体育项目,而网络游戏只是一种娱乐游戏。
2.1 本质上区别
电子竞技运动这项体育运动,其器械、场地及比赛环境等等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的。运动的方式是对抗和比赛,它有统一的规则和相同的技术手段,也有传统体育比赛中的技、战术。选手通过日常刻苦的的训练,提高自己与电子设备这些比赛器械相关设备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使用的速度、反应和配合等等综合能力和素质,通过技巧和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获取在对抗中的胜利和好成绩。
网络游戏其运行的环境和电子竞技运动差不多,有些规则也很相近,但是网络游戏是以追求感受为目的的模拟和角色扮演,玩家体会的是自己角色的成长快乐,自娱自乐。
2.2 运行环境的区别
网络游戏和和电子竞技运动的运行环境都是依靠网络来实现的,网络游戏的运行环境是完全建立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它离开了互联网,根本就无法存在。而电子竞技运动所依赖的是局域网环境,甚至可以是两台电脑的直接联接,互联网只是电子竞技运动用来训练或娱乐的一种手段而已。
3 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基础条件
3.1 广泛的群众基础
高校的学生年龄在18~2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对网络游戏都十分喜欢,可以看出,如果在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个人电脑的不断普及和电子竞技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竞技在高校将拥有更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
3.2 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和充足和时间
高等院校作为教学和科研单位,有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这为学校电子竞技运动奠定了硬件基础。高校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能胜任电子竞技运动教学和指导的也会大有人在的,这为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提供了要才保障。南方学校夏季炎热,北方学校冬季寒冷,都不易开展室外活动,在这个时间段里是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最佳时间。
4 电子竞技进入高校体育课的途径
4.1 选择适合学生的电子竞技项目
选择适合大学生开展的电子竞技项目,就要根据大学生生活特点和成长的需要,充分发挥电子竞技的育人优势,要选择一些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毅力。例如可以选择象赛车、足球、蓝球等一些类似传统体育的项目。最好不去选择具有暴力、攻击、战斗倾向的电子竞技项目,如反恐精英、星际争霸等,此类项目很容易使大学产生好斗的想法,从而造成心理上障碍。
4.2 提高学生对电子竞技的认识
目前在部分老师和学生中还是把电子竞技运动看成是一种网络游戏,对这项运动的开展持有排斥的态度。认为电子竞技有碍学生的学习。为此就要求我们要向老师和学生们进行详细的介绍,介绍电子竞技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对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力。因此,改变对电子竞技的片面理解,消除人们对它的偏见,才能够使这项运动健康、文明有组织的开展。
4.3 建设一批专门的师资队伍
如果没有一批从事电子竞技教育的师资队伍,那么就很难开展电子竞技课程。其实在高校里拥有许多软件开发、软硬件维护和网络维护的相关工作人员和教师,这些人都有过硬的电脑软硬件基础知识,对他们进行电子竞技运动的相关培训,会很容易地胜任电子竞技课程的教学工作。
4.4 配置相应的电子竞技运动设备
电子竞技运动水平的高低除了与参与者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环境有关以外,电脑硬件和比赛的环境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课程,电脑设备当然不能够过于落伍,而且每一新款游戏的推出对电脑软硬件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配置相应的电子竞技运动设备,是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书信文化 交流
1书信文化的现状
人类自思想萌发后就产生了交流的需求,文字符号诞生后书信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并担当起信息在空间距离上的传递。现今科技发展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流发生新的变革,在网络环境下。人们通过e-mail,短信,网络聊天工具使得信息传递变得快捷、方便、简单。通信设备的普及使得即时交流变得随意方便,付诸于文字通过纸质交流的传统的书信交流已经被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提笔忘字已成常态,人们对于书信渐渐陌生,很少有人还保持着纸质书信得往来。
2书信文化承载的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讲究礼仪的,在书信上更是能深刻而具体的得到体现,在书信的字里行间,可以分明的注意到一种揖让进退,彬彬有礼,执事谨敬。书信文化在古代历史中经过不断发展、大体形成了它的固定书信格式。在书信中对于他人或涉及到对方的事物称呼必须使用敬称,不会像现在的交流中频繁出现的你、我、他之类的代词,在如此书信文化中所涉及的礼仪可以潜移默化下促进个人文化礼仪素养和文雅气质。
书信,通过古代文人之间的传递,从交流思想、表达情意的专属中慢慢发展为一种绚烂多彩的文学样式,如唐宋家之一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等,在这篇书信体的议论文中作者将其政治上立场和对变法的决心都表露无遗,而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书信《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讲述的是他与裴迪两人之间的在思想、志趣上的相互欣赏,此篇书信终因其独特的诗歌美感与韵律,成为唐朝散文名作。‘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这篇《苦笋帖》书法作品,也是唯一被世人所公认的怀素墨宝真迹,巧合下竟然也是书信体,因其精炼率真质朴的文字表述和字圆锋正、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字迹线条之美成为古代书法史上的名篇,成为万世学书的楷模。总之,传统书信在其表达的观点与思想感情更真实、诚挚与强烈,反复阅读更能体会到它所具有的美感,直视书信中的或工整或清秀娟丽或洒脱俊逸的字迹,仿佛可以体会到写信者的当时的心境和其气质品格,好比,字如其人一般。
抛开书信在文化艺术层面所承载的意义,书信的天然具备的特有的传递信息的功能,是网络延伸到生活中后带来的快捷、方便等无法抹去,人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一种像书信交流般深刻的附着情感的心灵之间的交流。例如,笔者儿时,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年代,书信就是父亲和家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途径。从父亲的书信中,笔者可以感受到其父亲对自己和家人深切的关怀和牵挂,可以真切的知晓其父亲工作的辛苦,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从对父亲工作环境的表述,笔者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笔者父亲正是通过这些书信为其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这些书信,被笔者当作宝贝一样的珍藏着,每次阅读都会泪流满面,因为它所承载的其父亲对于笔者的爱,永远的存在、凝结在这方信笺中。所以,笔者本人能够理解古人把家书看的那么重要的原因,正如杜甫诗句中的“家书抵万金”,
3书信文化的优越性(相对于现今交流方式)
传统书信具有的精神层面的交流对话,给参与者彼此留有可以思考的空间,这是网络时代电子邮件和短信等交流方式无法具备的,虽然他们之间还是具有继承性,但仅仅是文字的表述及期待心理的延续。电子邮件是书信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继承,而书信固有的传递周期已经被电子邮件颠覆,仔细审视电子邮件,就会发现,其实它和传统书信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今的电子邮件更像是一场对话,类似于口头交流的对话,脱离于主观世界,更像客观世界中的一场交往。而传统意义上的书信文化,更多的指向的是精神文化层次的。而反观手机短信与QQ、MSN、飞信这种文字性的交流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但是和书信相比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异与区别,首先它还是存在于一种类似于交谈形式上,并且交谈时间并没有书信往来那样的时间过程,而是即时瞬时的,这样就直接导致交谈内容的不深刻,所以这样的交流方式也只是用来传达告知信息,更多的时候手机短信、QQ、MSN、飞信等这种即时通讯是人们之间进行娱乐共享与传播的一个工具,而书信这一精神层次的交流,虽然面对着被遗忘,但是却不一定会消失,在精神世界越来越贫乏的年代,它承载的精神文化显得更加珍贵与珍惜。
4信息时代如何传承书信文化
4.1和谐社会的建立,应先从构成社会的主要单元家庭的和谐相处开始,家庭的和谐需要其成员之间相互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而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与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沟通不当就会引起家庭关系的紧张,激化未成年的逆反心理,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引发社会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用书信交流的方式,进行一场心平气和,满怀情感的心灵交流呢。书信文化里独特的家书所承载的浓厚的情感,在历代家书典范中都有体现,比如《家书》。
4.2传承书信文化,学校可以通过书信写作比赛、优秀书信作品展示,联合教育部门、家长、学生了解书信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鼓励学生以书信方式进行有效地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感受书信文化的魅力,使书信文化代代传承。
4.3引导、鼓励少年儿童了解书信历史,阅读经典书信。老师不妨在课外阅读中多推荐一些文学史上的经典书信,比如林觉民先生在狱中为其妻写的《与妻书》,闻一多先生写给父母《致父母亲》,还有先生写的《致亡妻》,从这些书信中体会文中所承载着的那份真挚的情感,从而引导其尝试运用书信这一方式来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在这种洋溢着浪漫情怀的方式中传承中国传统书信文化。
面对书信文化的逐渐消失及被取代,我们必须正视这种转变,因为我们内心还是需要有这么一种方式来交往,它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书信文化的价值是超越当下流行的电子邮件及网络短信对话的,就像书法,脱离了生活,但是它的美依然存在,只要像这种对于精神层次的向往与追求还存在,那么书信文化就不会消失,他依然会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篇7
设计色彩的特征以及与绘画写生色彩的区别
在当今艺术设计教学中,设计色彩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且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表现色彩的能力。设计色彩的本质是在美化生活、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通过功能与审美的结合,提供精神上的享受。因此,设计色彩已经从绘画写生表现形式中分离出来,而作为艺术设计基础造型中具有特定含义和指向性很强的一种设计基础训练手段与方式。设计色彩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与包装、建筑等众多领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设计方案体现出不同的色彩搭配,会带给人们以不同的感受。设计色彩是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充分表现出物象的形式美感,两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一定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绘画写生色彩是感性客观且真实的,大多数都采用条件化的方法,以在光照条件影响下的色彩变化为主,并对物象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捕捉,从而真实准确地表现出自然物象的客观存在状态,在绘画写生色彩中可以允许有个人的偏好来充分运用和表现色彩;而设计色彩相对而言则是理性主观的,不允许有极其明显的个人偏好在其中,不以描绘物象客观存在为目的,而是以对物象设计的需要和思维的发展需要为取向,要求设计者不仅要有超强的想象力以及对色彩的控制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极高的个人艺术审美修养。设计色彩强调以实用为前提条件,以大众接受为目的,色彩效果要追求清晰、明确,不受环境色、光源色等的影响,并不仅仅满足于自然中客观变化产生的色彩,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侧重练习,将视觉所观察到的色彩经过筛选、提炼后,灵活地调配出更高境界的色彩。
设计色彩的表现形式
1.一般写实性表现形式。一般写实性表现是面对自然物象,运用科学的色彩理论知识,对客观存在的物象作再现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设计色彩中最基本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是从自然物象的整体观察出发,通过对比例、形体、情调等多种因素的合理运用,再通过对色彩、空间等要素的理性分析后,将色彩与造型的视觉效果有机结合起来,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的空间立体感受。这种表现形式主要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视觉综合能力,它强调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实现对视觉要素的领悟与理解,进而达到快速掌握色彩的表现规律的目的,并运用合理的表现方法,进行有效的视觉传达,使得学生能够站在更高层次上理解、体现以及表现。
2.超级写实表现形式。超级写实表现是设计色彩中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形式,以不同于常规的观察视角和精密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运用缜密冷静的描法以达到营造一种非现实的场景,从而揭示物象的物质性;另一方面,在极尽写实的基础上追求着相对抽象的内涵,使人产生一种以假乱真的虚无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超级写实表现着重强调的是色彩的功能性与广泛性,通过从不同的视觉角度以及不同的层面引导学生去体会物象的美感,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运用各种表现手段使学生充分认识、理解色彩在不同的物体中所体现出的不同变化,从而实现物体与色彩的完美结合。
3.色彩的意象表现形式。意象表现形式主要强调主观意识感受,用色彩描绘并塑造出富有意蕴的视觉形象,并把意象色彩提升为追求个性的创造能力与精神,思想性与创造性是意象表现形式的两个基本特征。意象色彩在艺术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评价一幅设计作品的好坏,在极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意象色彩的表现形式及其所要表达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主观意识,根据不同的感受与追求去寻找意象色彩的表现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作品更具有个性色彩。
4.色彩的抽象表现形式。色彩的抽象表现要求摆脱视觉上对自然物象直接识别、认识的依赖性,从具象认识的相反角度去探索出存在于自然物象以外的本质特征,改变我们对物象常态的观察与思维方法,使色彩具有象征、暗示以及传递意念的作用,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进而培养、锻炼学生在设计上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 语
篇8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其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 课侧重于以学生 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 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 “”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时期我区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课外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于是,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调查研究和初步尝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立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系列、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构想,提出了两周开设1节活动课的方案,设计了每个学期8个课例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于2009年秋在区内部分学校正式开展试验。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篇9
关键词:陶艺教育 茶叶末 单色釉 颜色釉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在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所长,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技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全面,是任何时代任何窑厂都无法媲美的。
现在景德镇政府为了把景德镇制瓷技艺传承下去,在每年的十月份都会举办盛大的瓷博会。瓷博会的出现,不仅是给陶瓷爱好者一个欣赏、探讨的机会,更是给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工作的艺术家们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陶瓷的魅力能将国内五湖四海的人们团聚在一起,还能将远在五大洋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游客吸引过来。在这个盛会中,将成为陶瓷艺术师的艺术作品与不同国籍的游客进行心灵对话,这个过程鼓励人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瓷博会中,人们争议最多的就是茶叶末了,争论的原因竟是它到底是单色釉还是颜色釉。
茶叶末与单色釉是否有区别呢?区别1)它釉料中的主要氧化物不止一种,绿的反应是铁,黄的反应是铁与镁的化学效果。所以与其它单色釉相比,从成分的构成来说,茶叶末比单色釉复杂,这是它们最大的不同。2)烧造气氛不同,首先不说比其它颜色釉的温度高,它们的烧造气氛也是有区别的,大部分是氧化焰烧成,而茶叶末则需要还原焰。3)陶瓷颜色表达品种异同,因为所含化学成分不一样,烧出来的颜色效果自然不同,茶叶末有黄与绿相间,而其它所有单色釉,都只有一种颜色,这是它们最明显的区别。那茶叶末能不能归属于其它类别的陶瓷品种呢?不能,因为道理极具简单,茶叶末的釉面发色虽不是一种颜色,可它的基本理念却是由单色釉的黄釉与青釉相结合的新品种,所以茶叶末是最特别的单色釉,也是单色釉中的复合品种。所以,没有单色釉的发展,就没有现在的茶叶末。
茶叶末属于单色釉的一种,也是颜色釉的分枝。它的创作过程几经历新,它的改革标志着陶瓷艺术创作自古以来离不开创新,创新的源泉离不开生活。在陶瓷史的里程中,不乏运用各种手法对陶瓷进行胎体塑造、造型规划、画面构成。这一次次改变都是陶瓷史中悄无声息的革命,这一次次的革命使陶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改变伴随着华夏儿女从远古的历史走向繁华的现代;它的改变伴随着每一个朝代兴荣衰败;它的改变伴随着每一个皇帝的更换。它的改变无人察觉,却又适时而生,使它一次又一次地形成“自己”鲜明的时代风格,成为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茶叶末的由来是不是很有趣?站在现在景德镇回头想一想,这个盛产陶瓷的大都市,这里的每一个品种,似乎都是这么浑然天成,却又异于其它。古时候大部分瓷器,都是因像什么而取什么名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景德镇的陶瓷技艺能传承千年的原因。有时某种瓷器的名称可能很俗,可能很土,还可能用景德镇话翻译成拗口的普通话。但就是因为但这就是它存在千年的原因,也是它继续传承下去的根本条件。
陶瓷文化在中国文化元素中已经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从古自今,陶瓷都做为国礼赠送与中国友好邦交之国,也被当做奢侈品被外国贵族追捧。它的地位已堪比中国国粹。
篇10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廖乃雄先生在德国拜访了奥尔夫先生,学习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先进理念,并把其传播到中国,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好的与中国本土音乐相结合。正如我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的李妲娜会长曾说:奥尔夫不是为了学音乐,而是为了开发让儿童在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段,先开始了音乐的实地演习他们在玩耍中接触了音乐。它还能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挖掘出心灵的潜能。如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已经在我国幼儿园、早教学校等许多幼儿早期教育机构中全面灵活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觉
人在胎儿阶段就能够聆听到声音,婴儿阶段就有了对乐音的感受能力,五个月的时候,可以感受音乐中旋律线条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能力会不断的提高。因此,幼儿的早期教育阶段,是听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应多给孩子欣赏悦耳、轻快活泼的音乐,避免长时间听情绪激昂的交响乐,保护幼儿的听觉器官和听觉能力。
听力训练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听赏、表演、创作都离不开人的听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音的高低,而是从感受声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色彩、调性等多方面入手,而这些都是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奥尔夫音乐教育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法,在训练的过程中,主张通过幼儿的自身体验来感受音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让孩子参与进来,达到提高听觉的灵敏性和音乐感受能力的目的。
2.专注力
幼儿的专注力受年龄的影响,年龄越大专注力的时间就会越长,但是年龄并不是影响专注力的主要因素,兴趣对于兒童专注力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孩子对某一件事情的兴趣越大专注力越容易集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的游戏形式使幼儿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认为音乐不是一个孤立的部分,不仅仅是倾听音乐,而是要与肢体动作、语言表达等途径结合在一起。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要跟随乐音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欣赏和演奏可以训练儿童注意力。
3.协调性
在幼儿早期阶段,孩子的手脚等等肢体的配合并不协调,而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把音乐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并且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声势节奏练习、配合游戏进行的形体表演以及民族民间舞蹈等。特别是声势练习,把拍手、拍腿、躁脚及捻指等动作运用到音乐节奏的练习中,锻炼孩子用身体来表现音乐、体会节奏的变化,整个身体如同一个乐器,用身体来演奏,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能力。通过这些方式的教学,不但可以促进幼儿早期节奏感的形成和对音乐的感受力,还可以增加身体各部分的反应能力和手脚等肢体的协调能力。
4.创造力
创造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即兴性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在其教学过程中强调原本性,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形式产生于生活,多即兴表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节奏反复的练习,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并引导幼儿根据节奏即兴创作歌词、动作。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既是通过幼儿即兴的参与来实现对幼儿创造力的开发,教师组织幼儿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达到对音乐学习的目的,让幼儿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兴趣,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5.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