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交媒体总结

篇1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多媒体教学 应用

介入放射学既是一门以影像学为基础的学科,又是一门以多学科知识交叉为基础的新兴临床学科,其临床实践性极强。随着介入放射学科的快速发展,它具有愈来愈广阔的发展前景与诊疗范围,但介入学诊断治疗等技术的不断更新,也给介入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多维化的表现方式,已广泛地作为现代教学手段,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顺应医学教学的趋势,认真推广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实践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形象化多维化的知识体系,使一些抽象的讲解真实、直观地体现出来,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但多媒体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何更合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多媒体在介入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其实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早期多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形式,综合这些形式的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对于以影像学为基础的介入学科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就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多媒体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有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这两种记忆对知识的获取各有所长,多媒体在视觉和听力形式方面的多样化,多重刺激促进记忆,把文字与图像系统地结合起来,声与像完美的结合,使原本枯燥的单一课堂环境,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学生也更容易进入教学环境中,这种技术的采纳也正符合了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而使教授知识和获取知识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形象多维化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理论或实际现象,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学生无法感知,传统教学方式老师口述讲解比较抽象,且讲解也比较耗时,学生理解也难免吃力。另外,课堂一些重点、难点,也需多种方式反复加强学生印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知材料,使学生看到了真实的场景,直观地了解到了知识。图文并茂取代了凭空想象,重点无须重复再三强调,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同时,多媒体教学也为良好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保障。多媒体可使教学过程立体化,可以改变以往教学过程设计的线性结构,能够直观显示整体课堂教学中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技术四要素)的比重及其之间的关系,能够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蓝图,能有效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有反馈功能,可以依据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及时修改,永久保存,为各学科各种类型的良好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事实表明,许多优质的多媒体课程,让学生完全融入到了课堂氛围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介入学教学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以多学科为基础的新兴学科,临床实践性强。对于这样一门学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是非常必须的。阐明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并提出可能性的诊断,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座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因此介入学整体性强,要把疾病的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联系到一起。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为了讲授清楚一个病理或实例,需要许多的挂图和板书,而这些又使用掉很长时间的课时,但学生却难以理解一些难点问题。如一个病理影像图,它需要科学的课程设计、清晰逼真的优质图像和生动变换的视觉效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难以使学生理解清楚,由于不理解,学生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它可以使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的直观的生动的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真实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如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临床病例,通过对大量病例进行反复模拟诊病,从中体会总结,积累经验,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培养临床运用能力。教学的目的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病例课件所选皆为真实临床病例,学生观看这些资料时,被设计身处特定的情景中,犹如患者就在自己面前,便于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做出判断,在这过程中锻炼了同学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后,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前由于有限的课时,教师难以向学生讲授一些本学科前沿的研究,而通过多媒体的课件使用节约了板书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讲解,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本学科前沿的研究,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医学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要在最短时间里,让学生接受很多的医学信息会导致满堂灌,而且大量的板书使课堂气氛呆板、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轻松状态下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3.多媒体教学工作体会

介入放射学的教学着重于理论与临床的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在教学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实际教学工作,认识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及理念的传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材提供的是建构知识、理念的对象,而多媒体是创设学习意境、学生完成知识构建的认知工具,多媒体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外在因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师备课有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一味的教师的单向传播和学生的单向接受。

同时,多媒体教学需综合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工程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教师应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为教学服务。但还有一部分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并不太高,在课件的制作上有一定困难,难以完全表达自己的课件设计。这些不足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多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合作或增加自我学习,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完美地实现和展示。

然而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上课方式大多为学生所了解的接受式教学,不容易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及独立思考能力,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并用的方式进行,不要一味地依赖图文形式,需教师讲解的还需仔细讲解,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龙学颖,彭光春,王小宜等.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40242.

[2]沈冰奇,张翎,冼利青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影像学教学效果[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9962998.

[3]余峰彬.医学教育探索,2003,2(增刊):46-49.

篇2

新媒体使用载体受众

一、引言

新媒体(NewMedia)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的传播有信息量大、受众量多;信息传播快;互动性更强等特点,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今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农村地区网民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占比为27.9%,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800万。目前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和30.1%,相差34.1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显示出我国网民规模增长迅速,但城镇与农村网民规模差距十分大。网络技术是新媒体依托的主要技术,互联网更是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依托,这也从侧面显示我国新媒体使用不均衡的现状。农村地区新媒体的发展对我国新媒体的整体发展存在着制约副作用。

二、新媒体应用现状及分析

本文正是在这种研究视角的指导下,对陕西省周至县进行了入户深度访谈与问卷调研。访谈对象包括周至县政府相关官员、乡村基层干部、村民和集镇居民。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96%,调研对象年龄分布在十岁到七十岁之间;职业分布基本涵盖周至县各型职业;被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为:小学及小学以下占总被调查人数的2%,初中文化占12.5%,高中文化占43.2%,大专以上占31.7%。

1.新媒体总分类应用现状

本次调研将新媒体按照功能划分共分成五类,分别是社交型新媒体、娱乐型新媒体、学习型新媒体、金融理财型新媒体和电子商务型新媒体。

从整体来看,五类新媒体功能的使用人数数量都占有较大比例,呈现出新媒体功能利用多元化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理财和电子商务功能相较其他新媒体功能使用人数较少,呈现出新媒体功能利用差异化的特点。可见,周至地区民众对社交通讯,文化娱乐,信息学习方面的新媒体利用程度较高。而在经济发展中,新媒体的功能作用相对较弱。

2.周至地区新媒体应用详细状况

(1)社交类新媒体的应用状况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社交类功能新媒体的使用情况中,即时通讯的使用率最高,达到97.28%,超过了以短信、彩信为主的传统通讯功能的使用率,反映出民众对即时通讯的普遍需求与运用。同时,最为传统通讯方式的短信、彩信仍然占有很大的使用率。超过了除即时通讯外其他的社交类新媒体的使用率,表现出在周至地区,人际间即时传播是民众在社交领域的主要需求。其次,我们也可以看到,微博,博客,和电子邮件的使用率也分别呈现出较高的水平,民众对社交类功能新媒体的利用呈现出多元化样态。

(2)娱乐类新媒体的应用情况

娱乐类功能新媒体的使用人群较多,在细分的娱乐选择种类上,各项目选择人数大都保持较高的比例,周至县民众在娱乐选择上呈现出丰富性与多样化。通过调研所得数据可以看到,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是民众主要采用的的娱乐选择,使用率达到75.27%。电子书和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超过半数,表现出周至县民众对娱乐文化需求的广泛性。随着当地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民众对娱乐文化需求的种类,质量要求不断上升。而农村地区文化生产水平普遍相对较弱,加之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上具有不可避免的单一性,群体性的局限。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可以看到,利用新媒体个性化,定制化的优势,具有娱乐属的新媒体在周至县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3)信息学习类新媒体的应用情况

利用媒介信息为自身服务是媒介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周至县地区民众在利用信息学习类新媒体时同样呈现多元化选择的特点。网上浏览新闻资讯、网上查阅资料,使用学习类软件的使用率均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可以看出,周至地区民众对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较高。以手机报为代表的传统信息获取方式比例逐渐降低,基于网络的信息学习方式逐渐成为周至地区民众的主要选择。

(4)金融理财类新媒体的应用情况

调研数据中,在选择使用金融理财功能新媒体的人群中,91%的人使用网上银行,46.6%的人使用网络进行理财。网络金融服务是近年来新兴的新媒体样态,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自有的网上及手机银行服务,降低了民众对商业银行实体网点的依赖。而对于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网点普遍较少,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民众对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大的现状,网络金融服务更是广大民众的迫切需求。同时,在对周至地区民众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网络金融欺诈,金融信息不对成性,是使用金融理财类新媒体的民众普遍遇到的问题。

(5)电子商务类新媒体的应用情况

在新媒体的经济功能属性中,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从调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消费的使用率最高,达到了98.01%,其次是在线支付,达到了92.72%。可见,新媒体在民众消费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它新媒体经济功能的运用上则稍显不足,利用新媒体经行经济效益创造的能力相对较弱,通过新媒体获取有效经济信息的能力不足。一方面,是新媒体传播具有当地针对性的经济信息内容单一,另一方面,是当地民众缺乏利用新媒体经行经济创收的相关技术。因此,在电子商务类新媒体的使用情况中,周至地区民众表现为使用功能的单一性,重消费,轻生产的状况。

(6)新媒体应用载体分析

本次调研中,我们将新媒体使用载体分为手机、电脑、数字电视/IPTV以及平板电脑四种。在回收的192份问卷中,有183人在其生活学习中使用过新媒体。而在这183人中,通过手机使用新媒体的人数达到170人,占到总数的92.8%。通过电脑的人数为150人,占到81.9%。数字电视/IPTV的人数为63人,占到34.4%。平板电脑为51人,占到27.8%。

(7)新媒体应用中的存在的问题

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信号不稳定,网络资费较多,网络诈骗信息过多,不利于自身信息安全等方面。

三、县城与农村新媒体应用比较分析

1.县城

周至县县城的网络状况良好,4G网络基本上达到全覆盖,部分店面提供免费wifi。

(1)周至县政府

周至县政府正在逐步建设官方信息网络平台,主要分为政府官方网站和微博微信平台。官方网站:各个部门都可在官方网站中信息,其内容受县政府信息办的监督,对于其他(政府性)网站平台,如农业信息网(属农业部)等,因不属于一个系统,信息办无法起到监督作用。官方微博微信平台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党委宣传部的冶部长,采访中冶部长谈到:

新媒体推广政策:两办发文,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近两年建立周至宣传微博和今日周至微信。其中微信平台“今日周至”建设较好,由周至县党委宣传部主办,以周至本地要闻,政策信息,民生资讯、风景美图等为内容的综合信息平台,关注量达到15000人以上,在全省相关官方微信平台的综合评比中位居前十。在走访的过程中,不少群众都表示关注了“今日周至”,有互动有咨询。除“今日周至”外,还有“周至猕猴桃”、“农业信息网”等其他新媒体平台,主要目的基本都是推动周至县农业发展。

政策信息的传播方式目前仍主要依靠窗口单位宣传、干部宣传等传统方式。

推广新媒体时遇到的问题:资金支持少,如“今日周至”就无任何资金支持;政府的宣传需求同老百姓的信息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正在努力使其缩小。

其它:政府新媒体平台在运营中和其他类似机构有互相交流,以公开的学习会议和私下交流的方式为主;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建立以弘扬正能量,树立党的形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

(2)街道居民

我们走访了周至县城主街道的十几家店面,店主及顾客都对周至县的网络状况表示满意,我们也一直用自己的手机测试网络状况,显示一直是4G网络。途中,我们还采访了怡康药店,店员表示其药店因为是连锁(西安也有)的,所以有自己的APP,就他们店而言,有5%的收入来自APP药品出售,每日平均年收益100元左右。

2.农村地区

我们走访了周至县竹峪苍峪村(浅山地区)、翠峰镇官村和哑柏镇半个城村。采访中我们发现,农村地区整体网络设施和网络状况都次于县城,并且浅山地区与平原地区网络状况也有很大的差距。

(1)苍峪村

距离周至县城半小时车程,位于近山丘陵地区,修有普通公路,村中整体发展落后于平原地区农村。采访村民背景:男性,70年代人,家中有四至五亩地(丘陵),以种植经济作物(苗圃等)、小规模养殖(5-6头猪,鸡数十只)为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采访后发现,苍峪村移动通信与网络基础设施都较差,山中有信号塔的架立,但因设备原因很不稳定,采访时就处于有信号无网络的状态,村民表示有时连信号也没有,电信公司员工接电话时称暂时无法解决此问题。整个村无宽带接入,无电脑,以手机上网为主。网络条件差,基本是2G水平,村民主要使用手机浏览新闻,聊微信等,超过50岁村民基本不使用手机。其获取务工信息掌握国家政策主要靠私交,口口相传等途径,不依靠网络。

(2)关村和半个城村

都属周至县经发展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走访了几十户人家,发现村中移动通信和网络状况良好,但尽少数人家中有电脑,上网载体仍以手机为主,用途主要集中在即时通讯(微信)和浏览新闻等方面。走访中发现三个重要问题:一是村中基本以50岁为分界线,50岁以上人群基本不使用新媒体。二是在一些建造过严实的房屋中,网络信号会被屏蔽掉。三是村中部分年轻人会利用网络出售自己家中的猕猴桃,但这个数量在全村中占比相当小,而且政府也没有一个公共平台统一售卖农村农产品。

四、调研总结

根据对周至地区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周至地区民众对新媒体的利用程度趋于多样化。手机和电脑中的即时通讯软件为民众提供了快捷廉价的交流沟通平台。基于网络的大众文化传播丰富了民众的日常娱乐生活,为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做出贡献。多渠道的网络信息获取有利于居民获取知识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打破天然存在的地理位置,基础文化教育的劣势。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类新媒体降低了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为日渐富裕的周至地区民众提供个性化的金融理财窗口。电子商务平台满足居民多样性的消费需求,并为率先掌握相关技术的人群提供了经营销售平台,扩大其产品销路,提高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在民众对新媒体利用多元化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媒体带来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在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网络流量费用相对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仍是阻碍一部分居民不完全利用新媒体的主要原因。新媒体具有传播源广泛,信息碎片化的特点,庞杂的信息量,低成本的获取方式带给民众海量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信息甄别、选择、利用的困难,虚假信息的传播易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同时也加重了民众对新媒体信息的不信任感。在新媒体的经济价值上,大多数民众仍停留在接收端的消费层面,在新媒体的反馈和创造方面,缺少思想和技术水平利用新媒体进行效益的创造。

篇3

关键词:中国之声 微博 媒体运作 媒体资源 媒体经营

从2010年3月25日发出第一条微博,不到两年时间,中国之声新浪官方微博的粉丝数量达到200多万,可以说成绩斐然。中国之声在利用新媒体工具、运用新传播手段方面走出了能够说服自己、说服别人的关键一步,应当得到足够的奖赏。

新闻媒体对如何运用新生传播工具应当具有足够的敏锐性、宽容度与发现力。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工具,在催生新的网络社交形态的同时,自身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媒介化,成为一种不能忽视的新传播平台,催生了新的传播形态。

传统媒体如何运用好这种新传播工具、新传播平台?中国之声的官方微博有了200多万粉丝以后该怎么做?本文就此作一些议论。

一、什么因素在影响传播

今天,我们不断在讲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新传播时代,在讲新媒体的竞争。前提问题是,什么样的因素在影响传播?或者更进一步,什么样的因素在影响传统媒体的传播地位?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个因素是不能忽略的。

一是载体。从某种角度看,传媒的发展史就是载体变革的历史。而载体的变革,不仅催生新的传播工具,同样也会催生新的传播形态、方法、格局。新载体以及新传播形态的出现,必然影响原有传统媒体的传播地位,促使其调整,以适应新的媒体的竞争。广播诞生,从一种新的技术到一种新的传播载体,新闻传播的时效观就被彻底改变,也迫使报纸的运作发生深刻变化。今天,一系列新媒体工具的迅速普及,也同样要求广播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法做出相应变化。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已经从学者的预测变为让人心惊的现实。如果把报业作为观察新媒体冲击的风向标,2011年的变化是指向清楚的。2011年,美国报业广告总收入已经差不多与60年前的1951年处在同一水平。1951年大约是195亿美元,2011年只有205亿美元,美国报业广告总收入从600亿美元的最高点跌落到目前水平,还不到十年时间。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重要的因素是新媒体的竞争影响。广播出现后曾经引领了几十年。电视诞生后,成为非常强势的媒体,广播被视为弱势媒体。21世纪后,广播重新走强,是因为适应了移动需求。而在这之后,又出现一系列更新的媒体形态,往往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的载体。其实,微博不过是诸多体现移动特征的新媒体的一种形态,但却是传统媒体比较便于利用和运用的一种新传播形态。适应新载体的出现,适应新载体的传播方式做出相应变革,是传统媒体不能回避的课题。今天,传统媒体必须与新的载体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新媒体竞争时代。

二是需求。受众需求发生了什么样变化?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就是移动需求正在成长为第一需求。广播的听众为什么增长如此迅速?正是移动需求的成长与广播适应移动需求的变化,才使广播摆脱了弱势媒体的地位。

三是力量。从受众的角度观察,什么样的力量在主导今天的传播机制,在左右传播效果?一是即时,二是分享。今天的受众和传媒更加要求和追求时效,最好是即时传播或者实时报道。从信息流动机制观察,过去是传播者向被传播者传播,是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互动,今天是分享,是公众间的分享。是否处在传播者的地位,对传播效果已经不太重要。分享,给公众以不一样的感受。可以说,分享是今天影响传统媒体传播地位的更为重要的特征。从对公众互联网使用行为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们上网获取新闻的时间下降一半,而在社区网络上停留时间则增加了近两倍。今天,人们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微博上。深层次的驱动力量,是从分享式传播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新媒体的传播,往往是以分享为主导模式与基本特征的传播。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分享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说服力量与传播机制。分享与传统传播模式的单向传播、互动,是有相当区别的传播机制。

正因为分享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传播机制,传统媒体更应主动地利用这种传播机制。而微博,是特征更为明显的分享式的传播平台。传统媒体把采集的内容,经过选择、加工,做成适应微博平台的内容产品,放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看起来是给别的微博平台提供了内容,甚至还是无偿的。但换个角度看,是传统媒体利用微博这种分享式传播的传播平台,利用分享式传播的力量,扩展了自己的影响。

二、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理念

一个权威媒体,要更好地运用微博这种新传播工具,在新媒体格局中更有竞争力,还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理念?在我看来,至少有三组理念的转换,是必需的。

1.新媒体与新运作:媒体运作理念的变革

所谓媒体运作理念的变革,至少包括,要从静媒体到动媒体,从善于运用大众媒体到善于运用自媒体,从运作内容到运作平台。

(1)从静媒体到动媒体

从运作方式角度说,传统媒体总体上是静媒体,是按照一定的价值观、规则、方法去进行有组织传播的。尽管传统媒体多年来注重了解受众的需求,与受众互动,可是受传媒形态本身特性与载体实现可能的限制,总体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是一种“点对面、一对多”的广播式传播方式。而新媒体是分享式传播,受众可以参与到传播中来,不仅是互动,而且可能是多点互动,受众间形成互相分享的传播形态,这种分享式传播的效应,给受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说服方式与影响途径也有明显不同。

新传播工具的媒介化,并不是把新传播工具演变成传统媒体,而是新传播工具被发掘出传播新闻信息和观点信息的功能。而其传播新闻信息与观点信息的方式,又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处理模式和表现形态上,在传播机制上也有差异。即使同样是由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放在新媒体平台上,就不再是点对面的广播式传播,而是利用了新传播工具分享式传播,或至少是介入了分享式传播的波涌中,利用了分享式传播的机制、力量,形成了新传播效应,获得了新媒体式的传播效果。

因而,有认识、有策略、有方法这样做的传统媒体,就不再是简单的静媒体,而是利用新传播工具、新传播效应的动媒体。只是,这里的关键在于有认识、有策略、有方法。毕竟,动媒体更多的是如何获得分享式传播的效应,而不止是如何互动。

(2)从善于运用大众媒体到善于运用自媒体

善于运用大众媒体,是传统媒体的看家本领。而新媒体是自媒体,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如何走向善于运用,理念上就要更深一步。

传统媒体被称为大众媒体,这主要是针对其传播方式而言的。因为其传播方式是一对多,传媒面对大众,具有广而播之的能力和地位。新媒体被称为自媒体,这主要是从其内容生成、生产而言的。因为其内容生产方式是公众自己采集、加工、提供的,处在不同的时点和位置,公众个人既可以是生产者,又可以是传播者,当然也是接受者。这两者的描述是不对称的。仔细分析,传统媒体的受众已不如新媒体的受众多,已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就受众数量、受众扩展速度、渗透能力而言,新媒体是更大众的媒体,可以称为泛大众媒体。传统媒体所提供的内容数量也不如新媒体,而且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只是,在信息流的集中度,在信息选择结果的质量上,在其信息提供结果所形成的公信力、权威性上,目前新媒体总体上还不可能与传统媒体比肩而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传统媒体的有组织采集、加工、提供的专业能力、标准、水准。

那么,如果把传统媒体的有组织采集、加工、提供的专业能力、标准、水准,移植到对新媒体的利用上,会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以专业的采集、加工、提供,对接新媒体平台受众的需求与需求方式,显然比一般公众自然朴素地在新媒体平台上提供信息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对接可以有效增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从运作内容到运作平台

传统媒体的习惯思维是运作内容,运作内容是内容为王的物质基础,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仅运作内容,是否足以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可能远远不够。还应当强化的理念与思维方式是运作平台,不管是自己的平台,还是别的传统媒体平台,特别是新媒体平台。

为什么运作平台是重要的?因为,互联网领域此起彼伏的新竞争者,开始是产品级的竞争,到一定阶段后就是平台级的竞争。平台承载内容,但平台的运作者不一定是自己生产内容,而更可能是通过一种机制选择内容、获取影响,进而创造一种机制汇聚内容。搜索引擎与微博服务商可以说都是在努力搭建平台,通过一种机制汇聚内容,使用者免费贡献内容,而平台获取了重要的影响。

这样的平台,传统媒体可否从另一角度去运作它,通过运用这样的平台获得新的影响?当然是可能并必须的。实际上,运作平台的思维,提示人们的,不仅是如何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平台),更包括如何以运作平台的思维重新实现自己。应当说,传统媒体本身就是一个平台,传统上是以传统的方式使用,今天需要更多地借用新媒体的思维去运用,把公众利用新媒体的方式、把新媒体平台利用内容的方式移植到你的平台上来,整合运用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

对中国之声而言,今天已经拥有的200多万粉丝,就构成了一个新的特殊平台,应当以新的方式去运作。

2.新媒体与新资源:媒体资源理念的变革

新媒体时代,什么是传统媒体的新资源?这需要以新的眼光看待所做过的事情,要以新的眼光看待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粉丝,重新思考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如何定位,以新的眼光看待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诸多评论,探索新的利用和运用方法。

如何看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粉丝?这显然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微博粉丝。就个体而言,他们是这个微博的关注者;就整体而言,他们是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新受众群,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新接口,是传统媒体的新资源,是传统媒体施展影响力的新平台与新空间。在新媒体时代,要树立这样的新资源观、新空间观与新受众观。没有这样的新资源观、新空间观与新受众观,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浪费了已经拥有的200多万粉丝的价值。

如何看传统媒体的微博?同样不应局限于传统微博的定义与视角。微博是什么?对于普通公众,可能只是一个新玩意儿,只是一个分享信息的场所与说话的平台。而对于希望与新媒体融合的传统媒体,其官方微博,应当视为值得好好运作的新传播入口。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通过微博提供链接而被点击的视频,在总点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看了微博上的简短分享而去点开链接看视频。虽然,还没有看到关于通过微博上的链接收听广播的相关研究成果,还不能比较是否如网络视频一样,通过微博入口的点击量也在增加;但毕竟微博入口已经打开。有心的广播机构,就要争取让其官方微博成为扩展影响的新入口,去吸引21岁到30岁新的听众群亲近广播。

官方微博也是传统媒体成为动媒体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可以把广播所能覆盖的庞大受众群中的尽可能多的部分变为粉丝,让静媒体变成动媒体。有了粉丝以后,要好好维护粉丝群;同样,有了官方微博之后,要好好维护微博,使其成为新的发展空间。

广播是很重视听众反映的,那么,如何看待官方微博上的评论呢?是仅仅看到评论很高兴,仅仅满足于听众对我们的官方微博有互动、有分享,还是有策略地做出回应,把官方微博上的评论当成新的资源与空间?至少,可以问一句,中国之声官方微博的粉丝的评论,有回应吗?有摘取、筛选、利用吗?曾经有这样的案例,有网友在微博提了问题,引来很多评论。有人把这些评论重新梳理,总结针对所提问题的评论中,有多少条是继续拓展提出的问题;有多少条是提供解决办法;有多少条是相关议论。这样的梳理方式,应当给传统媒体人以启发。把对官方微博上评论和转发中所附的评论予以筛选,这就是所谓动媒体的新报道资源,这是传统媒体介入分享式传播的可用空间。

3.新媒体与新经营:媒体经营理念的变革

从传统媒体发展战略、模式调整层面看,有了官方微博,已经应用了新媒体,就要树立新的媒体经营理念,即要从经营终端到经营入口,从经营个体到经营群体,从经营时间到经营空间。

什么叫从经营终端到经营入口?开始使用新传播工具、向新媒体终端提供新的内容或内容产品,是传统媒体适应新媒体的第一步选择。可以把这种选择称为开始经营终端。此时新的终端是什么?是微博。因此,传统广播继有效利用互联网广播后,还要有效利用微博,这是正确的选择。但如果仅仅把微博看作是一个新终端,还是不够的。移动终端加移动互联网会催生一系列新的传播形态,微博不过是其中之一。微博是移动传播空间的新入口,是继续拓展传播形态与传播方式的新入口,传统广播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入口,是拓展新受众群的新入口。因而,在今天应当提出的新问题,就是如何从经营终端转向经营终端和经营入口并重,从经营终端走向经营入口。

什么叫从经营个体到经营群体。传统广播面对的是收听者,习惯上称之听众,但对其特征的掌握,却是粗疏的。因为主要依靠听者来信,而来信者基本上是个体,描述的是个体的感受。广播机构做出的反应是从个体相应推测到群体,因而总体上是经营个体。中国之声有了新媒体平台,中国之声有了新的终端,比如官方微博,有了200多万粉丝,总体上,可以说有了数据分析的条件,有了更真切地掌握群体特征的手段。那么,如何从经营个体走向经营群体?这对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更为重要的。

什么叫从经营时间到经营空间?总起来看,广播电台是一个线性传播媒体,所有新闻与观点是按照时间轴线逐次传播的。对于广播、电视机构,基本模式是经营时间,一个竞争力强的广播频率就会有播广告时间不够与播新闻时间不够的问题。广播电台有了官方微博,其思维方式就要从经营时间走向经营时间与经营空间并重。官方网站、互联网广播客户端、官方微博、粉丝群就构成了这样的新空间。从网页打开官方微博,首先会跳出一组照片,这样的传播方式已不是时间线的传播,广播电台的传播平台已经从单纯的时间平台走向空间平台。这种空间平台如何去经营?如何实现即时分享?如何与原有传统终端和手段有效互补?这都值得重新认识、精心琢磨,并以新的方式经营运作。

三、可以有什么样的调整?

中国之声有了200多万粉丝之后应该怎么办?在这里提供两点建议。

1.更组织化地管理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的管理维护模式与个人微博有许多重要不同,要有一些重要调整。现在看,中国之声官方微博可能有专人在管,但还是表现为自在性行动、个人化行动,还缺少策略、规则的约束与指导。打开中国之声官方微博看它关注了什么人,就可以看出其管理维护策略与规则。有些媒体的官方微博,所关注的70%是内部人,20%是同行,但还有5%甚至不太适合传媒官方微博作为关注对象,他们与官方微博的传播地位所要求的形象与价值观诉求并不吻合。如果是把官方微博当作新的入口、空间、资源,就要更组织化地管理官方微博。

篇4

一、欺负的概念界定

欺负(bullyin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可归属为攻击行为的一个子集。目前,研究者普遍采用英国哥德斯密斯学院的Smith教授对欺负所作的界定,即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在未受激惹的情况下对较弱的一方重复进行的攻击。与一般攻击不同,欺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双方力量的非均衡性;(2)重复发作性;(3)欺负者的未受激惹性,或有意性、挑衅性。按其实施方式,欺负可分为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直接欺负可进一步分为直接身体欺负(如打、踢、抓、咬、推搡、勒索、抢夺、破坏物品等身体动作行为)和直接言语欺负(如辱骂、讥讽、嘲笑、挖苦、起外号等言语行为)。间接欺负包含社会操纵,是欺负者借助第三方对受欺负者实施的攻击,如背后说人坏话、散布谣言和社会排斥等。

在欺负现象中,一般涉及四类群体: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及旁观者。欺负者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常或频繁欺负他人的儿童;受欺负者是指经常或频繁遭受他人欺负的儿童;欺负/受欺负者是指既欺负他人也受他人欺负的儿童;旁观者是既不欺负他人也不受他人欺负的儿童。

二、欺负产生的心理分析

对于欺负行为,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大致有“依恋理论”、“心理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归因理论”、“群体机制”与“态度模式”等。

“依恋理论”认为,儿童早期与其主要抚养者之间形成的依恋类型(回避型、反抗型和安全型)影响着儿童将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IWM),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学者Troy和Sroufe 首先提出的。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或反抗型依恋又称不安全型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Troy和Sroufe经观察发现,有不安全依恋史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多地表现出欺负行为,有安全型依恋史的儿童则能回避欺负。Myron-Wiston和Smith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婴儿的依恋类型具有明显的稳定性,但在家庭环境经历较大变化,婴儿与主要抚养者的交往发生较大转化时也可能发生变化,安全型可能转变为不安全型或者不安全型转变为安全型。一般来说,具有回避依恋史的儿童易成为欺负者,具有焦虑依恋史的儿童经常成为受欺负者,而有迷茫型依恋史的儿童常成为欺负/受欺负者。

“心理理论”(theoy of mind)认为,欺负是由儿童头脑中形成的一种理解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感情和动机的方式产生的。研究发现,欺负者在欺负情境中知道如何去伤害对方,如何选择逃跑的机会,也就是说他们对对方的心理有很好的把握。一些欺负他人的儿童首领在“心理能力”上得分较高,他们能较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但不能体会到给别人造成的痛苦,这种现象被称为“冷认知”(cold cognition)。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欺负产生的原因,但对“冷认知”的形成并未进行深入的解释。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高攻击性儿童之所以攻击他人或采用攻击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是因为他们对环境信息的认知加工存在着偏差,或是由于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技能的低下。Dodge等人曾提出一个儿童攻击发生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认为儿童对社会信息的认知加工包括“评价――解释――寻找反应――决定反应――做出反应”这五个阶段,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要依次通过上述五个加工阶段,而后再做出反应。如果儿童不能按顺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或者在某个加工环节发生偏差,就有可能导致欺负行为的发生。

“信息归因理论”认为,具有攻击性倾向的儿童明显倾向于将情境中的不明晰和模糊不清的信息当成具有挑衅性的信息,或误解了信息本身的意义,儿童这种误解信息的倾向称为敌意归因偏差。道奇等人研究表明,高攻击性的儿童更多地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进行敌意性的归因,并据此作出攻击性反应,这种行为导致儿童之间的冲突。如果儿童不能在冲突中成功地击败对方,就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群体机制”理论则认为,欺负行为作为一种群体现象,产生时一定有某些群体机制在起作用。Olweus总结出欺负产生的四种群体机制:社会感染机制;对攻击倾向控制力减弱机制;责任分散机制;追随欺负者的儿童对受害者感知发生变化机制。正是这些机制的作用才导致了群体欺负的产生。也有学者指出,个体作为群体的一个成员,其角色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群体成员的需要和期望所决定的,并且个体的行为总是朝着群体期望的方向发展。群体总是奖赏符合群体主观标准的行为,而惩罚那些与群体主观标准不符的行为,这是欺负行为发生的群体机制。

从自我概念和人格特征来看,在欺负现象中,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周海咏等从自我概念的三个主要方面:学业认知、自尊及社交认知研究发现,欺负者和旁观者在这三个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而欺负类儿童与欺负/受欺负类儿童却存在显著差异,欺负类儿童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在人格特征上,许多研究者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出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在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三个维度上的特征。欺负者表现为高精神质、外倾的特征。当发生冲突时,个体易为情绪所支配,力图凭借力量对比的优势,武断而非理智地控制环境。受欺负者具有高精神质、内倾的特征,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对他人的攻击行为感受和反应强烈,易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挫折感,常为抑郁、焦虑所困惑。欺负者/受欺负者在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欺负者与受欺负者。他们的攻击行为常常不存有工具性目的,而只是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Stephenson与Smith指出,这类儿童一般身体强壮、做事武断,欺负别人又常抱怨受人欺负。他们既有欺负者的情绪性、冲动性,又有受欺负者的敏感性,这种“双重性”人格常导致儿童群体的普遍排斥。

三、欺负的干预策略

从上述研究可知,欺负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予以矫正。

根据“依恋理论”,依恋类型对欺负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依恋是婴儿在与其主要抚养者(一般是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母亲对婴儿所发出的信号敏感,并能正确理解,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则会形成安全型依恋,否则就会形成不安全型依恋。随着儿童的成长,依恋类型将受制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心理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自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民主型家庭的孩子,自律能力一般较强,并能有效地采取策略避免欺负现象;而放任型和专制型家庭的孩子,自律能力一般较差,常易陷入欺负情境之中。因此,家长在哺育、教育孩子时,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意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少些命令,多些指导。

在教育中,为了减少或克服欺负现象,要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一些活动,比如,针对欺负和被欺负儿童进行不同的心理训练:一方面让受欺负儿童大声说出自己的优点,与别人说话时,挺起胸膛、身体站直,且声音要洪亮,目光要坚定,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勇气;另一方面让经常欺负别人的孩子在角色扮演时充当受欺负者。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被欺负者常会变得勇敢、坚定,以克服他们人格上的一些消极因素,促使其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欺负儿童扮演受欺负者则会体验、感受到被欺负者的痛苦,以消除自己心理上的“冷认知”。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指导欺负儿童留意观察同伴是怎样表达高兴、激动等情感的,让他们学会既宣泄自己的感情又不影响别人的办法。对受欺负者,教师要从生活、心理、学习上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完善的人格,并教给他们避免欺负的方法。另外,制止欺负行为,必要、合理的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