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管理行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管理行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市场管理行业前景

篇1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动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同时借鉴国际通用的缺口管理、来提高利率管理水平,并开展价值分析,构建银行定价机制,提出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即:银行通过加强主平均期限管理、衍生工具对冲等资产负债管理思想,从而完善风险管理,控制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一、加强主动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从西方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将由于利率变动而造成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限度,通过资产负债管理使银行保持稳定的利差,也使其具有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技术手段的运用等方法,积极地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在兼顾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前提下,通过资产负债在数量、时间、区域、品种、对象上的合理配置,实现银行收益的最大化。调整的主要思路:一是实现资产负债的结构平衡,如将长期高成本负债配置给高收益资产、短期负债配置给低收益资产,以实现资产负债成本对应性。二是实现资产负债的利差最大化,如增加高利率资产占比、降低高利率负债占比、灵活运用浮动利率等,扩大资产负债利差。三是适当增加一般存贷款以外的资产负债,如提高债券、投资、外币资产等非贷资产业务的比重,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积极开展主动型负债,如进行同业拆借、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贷款、向国际货币市场借人资金、争取发行金融债券等等,以此来分散、降低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四是严格控制库存现金、固定资产等非生息资产的过快增长,同时大力压缩银行不良资产的百分比。

二、借鉴国际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思想

(一)缺口管理。缺口解决的是缺口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对资产与负债管理,化解市场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因此,要求商业银行对在一定计划期内需要重新定价的资产与负债进行分析,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优化资产与负债结构,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可采取较为保守的缺口管理,使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利率敏感性缺口为零。这时利率的波动使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同向变动,收益大于成本,从而化解因利率波动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但资产与负债在动态过程中难以实现零缺口,银行也可采取积极的缺口管理。

(二)平均期限管理。平均期限管理指银行资产或负债的现金流量现值的加权平均期限。当固定利率资产平均期限不等于固定利率负债平均期限时就产生了风险。在正期限风险时,即固定利率资产的平均期限长于固定利率负债的平均期限,利率上升会导致资产的市场价格下降幅度大于负债的市场价格下降幅度,这时,银行可通过减少较长期限资产,增加较短期资产,增加较长期限负债,减少较短期限负债等达到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同理,在负期限风险时,利率下降会导致资产的市场价格上升幅度小于负债的市场价格上升幅度,银行可通过增加短期借款,减少短期贷款等措施来达到目的。

(三)衍生工具对冲。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使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难度加大,为使商业银行免受利率波动的损失,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通常采用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来回避利率风险。利用利率期货合约对冲风险:在正缺口时,商业银行面临利率下降的再投资风险,那么银行可买人期货合约。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损失可从期货市场上得到弥补;而利率上升时,银行会获得收益。相反,在负缺口时,卖出利率期货合约对冲风险。利用利率期权合约对冲风险:在正缺口时,银行可购买看涨期权,当市场利率下降,银行则可从期权合约中获益,从而抵销正缺口因利率下降而造成的流动性减少。在负缺口,银行可购买看跌期权,当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则可从期权合约中获益,并抵销负缺口因利率上升而造成的流动性减少。利用利率掉换对冲风险:通过利率掉换,银行可将固定利率变为浮动利率或将浮动利率变为因定利率,使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相匹配,降低利率风险。诚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市场利率波动受国内、国际的诸多因素影响,商业银行难以准确预见利率的走势,为防范流动性风险,就应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衍生产品。

三、掌握现代技术,提高利率管理水平

在西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中,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和深人的运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他一些信息处理加工技术,如金融工程技术、系统动力学技术、运筹学技术、决策预测技术等为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从长期看,我国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参与了大量的国际金融业务,因此,掌握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术不仅是未来的要求,而且是现实的需要。一方面,商业银行要运用编制缺口分析报告、净持续期分析、净现值分析、动态收人模拟等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模拟市场利率变化对银行资产、负债价值的影响,进而分析出银行现有的资产、负债承担了多大的利率风险,侧算出银行利润的变化状况,给出风险最小、效益最优的优化调整方案。另一方面,要探索利索风险的表外业务控制方法,加强对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期货、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和运用,特别是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在我国货币市场、债券发行和二级市场上,利用套期保值技术来规避利率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

篇2

关键词:城建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一、概况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建行业不断引进外来先进的技术、经验,同时,不断研发适于自身发展的城建工程管理模式,故在近数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尤其是关于城市建设工程的管理模式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并越来越得到行业内各个领域的重视。

城建工程质量管理指的是在以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从项目的设计规划开始,包括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竣工后验收工作的开展,以及设施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回访调查等一系列工作。对于一项城建工程项目而言,其工程质量管理过程是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高效、合格城建工程管理过程非但可以为建筑物的建设质量提供保障,还可以有效规避城建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目前,虽然我国在城建工程质量管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由于行业中新的材料、新的建设理念等不断涌现,因此相关的管理模式也逐步暴露出许多问题,尚需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二、城建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1.招标过程规范程度

科学有效的城建工程质量管理权授予过程应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各工程管理公司竞标成功后方可获取工程管理权。而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大量招标单位与政府部门或与工程有着密切利益关系,故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管理权往往直接会被授予这一类的竞标单位,甚至涉及私下暗箱操作、收受回扣等违法行为,这就导致了城建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丧失了平等性。其次,由于监督机制匮乏,许多施工管理单位组织结构十分不规范,甚至出现有业务时临时招凑成员,业务结束后随即解散等现象,工程管理过程水平滞后、效率低下。

加之许多地区地域性保护现象严重,城建工程管理单位的选用权通常由地方相关部门掌控,因而于地方性保护等目的,会在当地形成地方性垄断、市场封锁,外来竞标企业时常遭到排挤。这一现象非但不利于外地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良性竞争的引入,不利于当地城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2.施工材料监管程度

在城建项目施工的用料控制方面,其在无论在人力还是在物力上都不免会形成较多的开销,特别是用材用量上,时常出现砂石料用量不足,采购量与实际可动用量有差异或者是品质不过关等现象,这是材料掌控过程中颇为棘手的问题。如何实现对用材用量进行及时的跟进,如何提高施工材料的监督力度及监管效率,是城建工程管理中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3.城建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城建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既需要建筑专业技术知识储备,相关实践经验,同时又对管理领域、相关法律领域均有所要求的业务工作,故其所需要的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尚没有对于城建项目管理人员的严格审核上岗机制,管理人员来源复杂,既有各科研单位、设计院所以及大专院校获得建筑施工管理注册的专业人员,也有返聘的退休人员,招聘的下岗人员、兼职人员甚至学生,这样形成的城建工程质量管理队伍中,很多人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或实践经验,即便是获取了管理资格的专业人员,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很难真正有效的承担起相关工程的管理工作。

三、城建工程质量各影响因素的完善措施

1.完善监理制度

如前文所述,城建工程质量管理授权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竞标操作过程不透明等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规范严格限制城建工程管理行业中的各项行业行为。首先,应督促有关部门加强立法工作。目前,有关工程管理行为的法律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只有做足立法工作,行业才能实现“有法可依”,这也是完善工程管理制度的前提。其次,有必要加强建城建工程管理制度,即城建工程管理部门须对工程管理实施方的管理水平、管理投入、管理措施及管理效果进行定期的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严重时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将责任问责制落到实处,确保城建施工管理过程合法、高效的开展。此外,若发现管理单位有不符合行业规范的行为,需令其改正并依照相关规定处以罚金、责令停工整改等相关处罚,情节严重者强制退出工程管理行业。

2.加强城建工程质量管理市场规范化

在意识到法律在城建工程质量管理行业规范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后,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监理行业进行了规范化要求。但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对于城建工程管理市场规范化只能起到一个宏观把控的作用,很难完全适应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地方特色进一步制定与所在城建项目施工管理行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地方性城建工程管理市场管理条例。在条例制定过程中,应避免地方性保护所导致的不平等规定,做到以市场利益为先,以促进行业良性竞争、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为先,积极引入外地优秀资源;在工程质量管理权的授予过程中,应坚持公开投标机制,让真正有实力、能满足行业要求的工程管理单位来承担管理业务,尚存不足的单位则需积极发现不足之处,实现自我完善,从而全面提高当地城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就施工管理企业自身而言,应积极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法规,不断实现自身完善的过程。企业要树立起竞争意识,重视人才引入;企业之间要建立彼此协作、彼此竞争的良性行业风气,最终实现我国城建工程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3.提高城建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工程管理人员是城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实施者,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与工程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接触最为密切,因而他们的素质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是极大的。好的施工管理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工程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自己与各方人员接触的优势针对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解决。而若是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职业道德,则易于利用职务之便与其他环节人员互相纵容包庇以获取个人非法利益。这种不法行径严重破坏了行业风气,并对城建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隐患。

因而,应从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对城建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养。道德方面,应培养工程管理人员做到不,不向承包方非法索取物质需求,杜绝与承包方相互包庇纵容造假等行为。技术方面,应加强注重工程管理人员培训,严格岗位审查制度。凡是参与城建工程质量管理的技术人员都应提前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在考核合格获取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工程管理人员所持资格项目与其从事管理工种不一致的现象。施工管理人员评价时应跳出“工龄越长技术越高”的惯性思维模式,所有资格证书都应科学设定相应时限标准,超出时限者需重新考核,必要者再次接受培训。

总之,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势头猛劲,相应的城建工程质量管理行业也应随之不断变革、不断进步,虽然目前工程管理领域尚存在不足之处,但应该认识到国内城建工程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城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这一课题,我国城建管理行业发展定能不断前进,为城市建设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文彩.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河南科技. 2011(06)

【2】李炳东.谈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J].山西建筑. 2010(24)

【3】干志坚.深入贯彻治理整顿方针 努力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建设部副部长干志坚1990年8月21日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 施工企业管理. 1990(08)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建筑工程是一项多工种、多任务、多工序交叉的系统工程,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一套好的管理方式;反之,倘若企业仅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实力,而管理工作薄弱, 制度不健全, 那么仍旧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所以,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是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一)施工现场材料监管程度不足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用料控制方面,其在无论在人力还是在物力上都不免会形成较多的开销,特别是用材用量上,时常出现砂石料用量不足,采购量与实际可动用量有差异或者是品质不过关等现象,这是材料掌控过程中颇为棘手的问题。如何实现对用材用量进行及时的跟进,如何提高施工材料的监督力度及监管

效率,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既需要建筑专业技术知识储备,关实践经验,同时又对管理领域、相关法律领域均有所要求的业务工作,故其所需要的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尚没有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严格审核上岗机制,管理人员来源复杂,既有各科研单位、设计院所以及大专院校获得建筑施工管理注册的专业人员,也有返聘的退休人员,招聘的下岗人员、兼职人员甚至学生,这样形成的建筑施工管理队伍中,很多人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或实践经验,即便是获取了管理资格的专业人员,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很难真正有效的承担起相关工程的管理工作。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尚存问题改进措施

(一)完善监理制度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授权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竞标操作过程不透明等问题,从而导致了管理者素质较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不足。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规范严格限制建筑施工管理行业中的各项行业行为。首先设备购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①必须按设计的选型购置设备;② 设备购置应向质量管理人员申报,经审核后方能订货;⑧优选订货厂家;④签订订货合同;⑤ 设备制造质量的控制;⑥购置的设备在运输中,必须采取有效包装和固定措施,防止碰撞损伤;⑦加强设备的贮存、保管,避免配件、备件的遗失,设备遭受污染、锈蚀和控制系统的失灵。前,有关施工现场管理行为的法律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只有做足立法工作,行业才能实现“有法可依”,这也是完善施工管理制度的前提。其次,有必要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即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部门须对施工管理实施方的管理水平、管理投入、管理措施及管理效果进行定期的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严重时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将责任问责制落到实处,确保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合法、高效的开展。

(二)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市场规范化

在意识到法律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行业规范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后,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监理行业进行了规范化要求。但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对于施工现场管理市场规范化只能起到一个宏观把控的作用,很难完全适应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地方特色进一步制定与所在地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行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地方性建筑施工管理市场管理条例。在条例制定过程中,应避免地方性保护所导致的不平等规定,做到以市场利益为先,以促进行业良性竞争、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为先,积极引入外地优秀资源在施工管理权的授予过程中,应坚持公开投标机制,让真正有实力、能满足行业要求的施工管理单位来承担管理业务,尚存不足的单位则需积极发现不足之处,实现自我完善,从而全面提高当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就施工管理企业自身而言,应积极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法规,不断实现自身完善的过程。企业要树立起竞争意识,重视人才引入; 企业之间要建立彼此协作、彼此竞争的良性行业风气,最终实现我国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素质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实际实施者,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与工程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接触最为密切,因而他们的素质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是极大的。好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工程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自己与各方人员接触的优势针对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解决。而若是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职业道德,则易于利用职务之便与其他环节人员互相纵容包庇以获取个人非法利益。这种不法行径严重破坏了行业风气,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隐患。因而,应从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对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养。道德方面,应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做到不,不向承包方非法索取物质需求,杜绝与承包方相互包庇纵容造假等行为。技术方面,应加强注重施工管理人员培训,严格岗位审查制度。凡是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人员都应提前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在考核合格获取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

总之,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势头猛劲,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行业也应随之不断变革、不断进步,虽然目前施工现场管理领域尚存在不足之处,但应该认识到国内建筑施工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只要我们十分重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这一课题,我国施工现场管理行业发展定能不断前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工程,而工程的施工管理又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管理的方法就要有理论指导,又要具备实践的可操作性,尽管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所有的建筑工程的管理者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思考,就能为建筑工程的管理提供新的方法。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迅速,并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为了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促进整个行业管理上的成熟,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探究,有助于完善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其海.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14):53-55.

[2]刘从伟.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09):124-125.

[3]张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7(12):235-237.

篇4

1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创新机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能够提升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展现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实力,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持续加强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为有关施工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1.1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机制促进施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优化

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中,房地产建设行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迎接考验,面对生存危机加强竞争意识,积极调整内部建设施工管理制度,规划自身发展道路,迎接新经济时代中的机遇与挑战,而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入创新机制,能够有效为施工单位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产生升级,促进科研技术的进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强化施工单位的竞争实力,并为施工单位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1.2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机制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有序、稳定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市场上的建设单位、房地产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数量庞大,在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和缺陷,需要引起有关单位重视和注意。如何保证经济市场汇中建设行业的稳定、有序发展,是各公司企业及其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在经济市场上实现良性竞争,并展现自身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施工单位也需要打破市场经济中的不合理现象,从人员管理、法律法规制约等方面,加强施工管理创新机制在建设项目工程中的发展。

2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机制内容分析

2.1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理论指导创新机制

在严抓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有关施工单位负责人和决策人需要从思想上重视创新机制在施工过程中的引进和应用,从建设资金成本管理、经费支出入手,增加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推动开发创新科技研发的项目和课题,引进新科技和新机制理念,指导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从施工单位内部人员的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结构的优化,全面提高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对创新机制的正确理解和深入认识,并利用创新机制的科学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2.2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技术方法创新

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新技术的投入应用,从建设工程的施工准备前期、施工进度管理、施工监督检查等各阶段提高施工质量水平,提高创新施工技术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有关施工单位及其负责人需要重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技术创新方法,一方面选取新型建设原材料、创新施工设备,一方面加强创新技术在具体施工中的运用,培训施工人员学习和熟练使用创新技术,以实现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和利益的目标。

2.3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管理责任创新

建设承包公司对项目部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和合同履约要求,进行资源配置,下达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以保证实现预期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一套项目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规章制度,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人、建设承包公司、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制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等,促进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做到从容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规范、科学、合理、运转协调的管理体系,全面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部分建设工程单位认为工程项目是以合同鉴订和结束的时间为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造成项目部所承担的责任不能够明确,施工中遇到问题后,难以解决。此外,项目经理具有的权力较广,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有一定的调控能力,但是施工企业对于项目经理只有一份责任书需求,没有更专业全面的制约。这些问题都是在建筑项目施工企业需要加强机制改革的方面,既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将责任明确化,并确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任何管理都需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这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手段。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需要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发展和变化进行人员结构的变更、内部资源的整合、管理机构的精简等,实现管理机构的扁平化。另外,企业还可以充分借鉴其他企业和国外相关企业的管理经验,吸收其中的先进手段,对自身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更新观念,用更加科学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武装企业。创新管理方案并不是某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契合市场管理的最优化办法,而且在以后的生产中能够不断更新和完善。管理模式的创新,还需要能够按照市场的经济需求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使管理层、劳务层和作业层的关系理顺,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篇5

关键词:工商管理;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130-02

Talking about th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thinking

CaiKuan-ping

(Bureau for Complete Plants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of Henan Province,Henan Zhengzhou 450003)

Abstract:At present,with developing rapidly of China's system about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act as the impotant institution that exercise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function,are irreplaceable for promoting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healthy operation on maitaining market .In this paper , starting out the function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I give some rea sonable advice and suggestion on its open questions.

Key words:business administration;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improvement approach

一、前言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层层深入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日益复杂,工商管理工作水平也必须有所提高,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现行的工商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工商管理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更好的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研究我国工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可行措施。

二、工商管理的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一种较为新颖的经济模式。工商管理部门在促进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多元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工商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缺乏专业人才

根据一些相关的数据统计,在2012年底的时候,对于初级的工商管理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但是作为金字塔中间和最上面的,中级和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缺口就比较的大,特别是那些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就更加缺失。[1]与过去的农业和工业不同,如今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它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竞争意识,还应该有比较先进的想法,如对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的看法。但是,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单一性,造成人才稀缺的局面。人才培养的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式单一,高校采取学年制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安排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实用性和科学性不强。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所学的专业知识未起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受所处的环境影响,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弱,对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等问题的看法,比较片面。其次,考核方法单一,很多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时,注重专业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这种不完善的考察方式,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能力,导致人才的大量缺失。

(二)工商管理体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有序进行需要工商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作为市场监督的行政机关和执法的部门,工商管理机关对做好社会管理和维持市场秩序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做好这些工作就不能忽视工商管理机关自己内部的管理。[2]然而,根据行政区域分配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制度,制约着我国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依据区域,人为的对市场经济进行划分,割裂市场之间的联系,各自为政,造成不科学的市场管理工作。另外,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如“地区割据”、“行业封锁”等,干预工商管理工作,在阻碍经济发展的同时削弱了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只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工商管理体制,才能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使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

(三)工商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督是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地健全工商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部机制,工商管理部门本身体系庞大,下属分管的职能部门更是多种多样。虽然,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由于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对财务的监管力度,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现象。其二是内部机制,工商管理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进行调查和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能,但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不够健全,使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难以开展,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效果。[3]

(四)执法力度弱化

工商管理部门通过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依法行政是工商管理人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工商管理部门无法应对自如的开展工作,而且,执法手段又不断地被弱化。首先,受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工商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后,其执行权就被剥夺,降低了工商管理部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存在,工商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最后,由于工商管理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工商管理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工商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无法可依。

三、改进措施

(一)培养人才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建设,我国的高等院校不仅要开设工商管理的相关专业,还应该注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先进的教育方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完成社会赋予的任务。首先,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理念,把实施创新作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主线,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手段,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积极开展实践培训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工作当中。其次,培养专业人才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具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等方面的思想,了解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能够适应社会环境。最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健全管理体制

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市场行为的复杂化,已经突破了所有制和地域界限。在这种形势下,完善工商管理体制,发挥工商管理职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健全工商管理体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登记管理职能加以利用,建立工商管理体制的宏观调控,正确的把握不同行业发展宽度,预防市场中比例失衡现象发展,使市场中产业机构和经济能够协调发展。[4]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适时的更新改革,加强工商管理体制的统一性,树立机构的威信,有效的发挥工商管理机构的职能,以便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我国愈加频繁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使得工商管理部门也必须与国外有关部门和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对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5]

(三)完善工商管理制度

工商管理工作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工商管理制度,加强对工商管理部门的控制。在工商管理中,确保经济监督独立进行,提高工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工商管理水平。一方面,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并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另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6]运用内部审计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能够促使工商管理部门保持活力。同时,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有效评价,增强监督服务力度。

(四)规范执法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市场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也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工商管理执法力度的弱化,削弱了工商管理部门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给工商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改进工商执法政策,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效力刻不容缓。在执法方面,工商管理部门要做到以下几点: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优化,统一执法标准;对各工商管理机构进行考核,确保规范执法,构建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分工明确,避免各个部门职能交叉混乱,造成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保证执法的明确性,增强工商管理行政部门执法力度。

四、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商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各个机构的分工合作,对工商管理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依据社会实际情况,注意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工商管理部门要不断地探索进步,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法律制度,明确部门职能,提高执法效率,优化工商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转,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4).

[2] 胡庆泉.谈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知识经济,2012(6).

[3] 郑丽雅.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9).

[4] 龚雪萍.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

篇6

关键词:泵站工程;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泵站工程分布广泛,其效益的发挥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作用明显。通过对泵站进行精心、精确、细致、全面的日常管理,提高泵站安全投运率,促进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是非常必要的管理手段,特别是在汛期,如何做好管理,保证泵站效益的发挥非常关键。同时,如何发挥泵站的运行效益,提升其综合功能是泵站今后设计、建设、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泵站工程管理

在泵站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经营管理上作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长期以来受“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看一定的问题。如何管好、用好、经营好泵站工程。并将其纳入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真正按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要求进行经营管理,是泵站管理的中心任务,也是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工程的控制运用、配套更新,以保证工程完好,确保工程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效益。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枢纽建筑物的管理和运用、渠道(河道)及其建筑物的管理和运用。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不及时养护维修,就会直接影响供排水的可靠性,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工程设施控制运用的合理与否对发挥工程的效益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泵站工程管理的现状

(一)泵站的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对泵站的管理工作了,因此在提高泵站的自动化水平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对泵站的管理水平与法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与我国国内的石油、水电以及城市给排水等行业相比,管理水平也是较为落后的。另外,从整体上来看,负责泵站管理工作的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自动化监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有待加强,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故障,远动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还根本无法达到应用和普及的程度。因此,我国泵站的管理水平仍处于人工管理和系统监控的程度,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科学化和自动化的程度。

(二)还没有形成市场管理体系

泵站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对象也都是一些大江和大河,出现洪涝灾害时,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水位,那么泵站就需要及时的排除河道内的涝水。而出现旱灾时,泵站又需要向河道中及时的补充水。因此,泵站所表现出的还是多以社会效益为主,而这也就增加了对泵站进行市场经济管理工作的难度。只有借助于政府的行政干预的行为,才可能做好对泵站的调节和管理工作,而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在泵站项目中纳入市场经济管理的体系。

(三)政策和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泵站的国家管理体制上,主要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管理体制并不是以经济手段为核心的,同时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也不够完善;而另一大问题则是对泵站系统的管理工作还是十分分散的,对泵站本身的配套建筑物是比较齐全的,而对排灌区内的输水河道的相关配套建筑物却是十分缺乏的,排水、调水和管理的体系还较为分散和单一。这也就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国家投资的是提排、提灌和开发等水利项目,而排灌区域内的排水和用水工作却是始终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也就出现了中小泵站布局不合理和水体污染及水资源浪费等问题。而在政策上对水污染和缺水问题有着明显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大都认为水是一种廉价的物质,农业灌溉的制度相地落后,也无法有效的改进水资源长期渗漏和无效蒸发的问题。而在城市现代进程中排出的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都加剧了我国水体污染的问题。

(四)泵站工程管理的投入资金过少

泵站的运转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国家的财政部门进行相应的拨款这种方式,而泵站往往对工程管理的投入资金过少,这样就会对泵站的顺利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资金过少,所以泵站工程的管理体系就没有办法得到完善,这样也就会使得泵站的机器的运行和维修都没有相关的制度和规范,进而严重的影响了泵站的发展,而且还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泵站的效益。

三、泵站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一)精确管理

精确管理是泵站管理的必要手段。泵站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需要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尽早发现泵站运行的各种故障。因此,需要加大对泵站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投身到泵站管理的事业中;需要泵站管理行业制定从上到下可以有效执行的高效的连贯措施。

(二)精心管理

精心管理是保证泵站效益发挥的第一要求。精心管理是指建立详细的管理方案、管理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对泵站实行精心管理是全方位、全时期,贯彻始终的工作。精心管理的核心是泵站管理工作的全面投入,包括经费投入、人员投入等。作为泵站的管理人员,要将泵站高效管理当作自己的事业与追求目标,真正做到“爱站如家、站荣我荣”,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要有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全面管理

全面管理是泵站最终是否成功管理的决定因素。从泵站设计、建设开始,泵站管理就应该纳入全局考虑,特别是设计中对泵站功能要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应用,这对泵站实际效益的发挥起到决定性作用。不仅要做好泵站本身水工建筑物、上下游河道、主辅机组设备的管理,还要加强泵站优化运行管理研究,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泵站机组运行的效率,根据汛情、水情适时调整机组运行工况,在保证泵站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泵站的运行效益。

(四)细致管理

细致的管理首先体现在泵站管理的各个点上,要认真做好设备检查,修好故障设备。检查保养设备时不放过任何疑点,检修设备时不在任何一个步骤上马虎,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细致管理还体现在泵站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完善上,特别是泵站的防洪预案、反事故预案,要在通过实践检验后,作更加细致的完善和改进;同时,要让细致管理成为每一名泵站管理者的工作习惯,杜绝习惯性违章,严格按制度、方案、规程进行设备操作、维护,细化工作步骤,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结束语

要加大对泵站管理的投入力度,努力采用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全面提升泵站的运行效益。同时,在做好泵站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水市场发展的需要,探讨泵站建设的多功能化发展,即泵站满足排涝、抗旱要求外,还可探讨改善环境、促进航运、发展旅游、发展水产养殖等方面利用前景,促进泵站效益的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雷剑.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精细化管理关键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1.

[2]赵素桥,牛淑金,李爱华.推行工程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整体水平[J].海河水利,2011,02:26-27+44.

[3]王海.采煤塌陷区受损农田整理工程精细化施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篇7

财务提升公司价值,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似乎不言而喻。在波特的企业价值链模型中,财务属于公司的管理活动,为价值创造提供支持,进而与公司价值创造紧密相关。然而若深入探究,问题便显得不那么简单了。比如,财务指什么,其外延包括哪些?价值的概念如何界定?具体如何度量?从财务到价值提升,其路径怎样?彼公司所进行的提升价值之财务活动,对于此公司是否有效?凡此种种。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便形成了对“财务提升公司价值”这一命题认识的五种境界。

一个也不能少

全面理解财务,并进行提升公司价值的实践,需要树立大财务观。就财务提升公司价值而言,参与的主体一个也不能少;而财务相关工作的各个方面,亦是如此。这种对财务的解构式考察,需要关注财务从真实到虚幻的演化过程,明晰导致这种演化的三个方面原因,并进而从知识体系、工作内容及参与主体等方面来理解。

“财务”这一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可谓真实而又虚幻。其真实在于,财务可以具体到各项财务工作,甚至可以使人们于头脑中出现财务人员埋头计算、登账、报销、数钱诸如此类的真实场景;而虚幻则体现在,财务如今已突破单纯的部门内部工作,进入到公司整体运作内外的各个层面,比如,某个财务人员可以去考察投资项目,而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又在与投资者沟通年报中的某个财务问题。

财务从真实到虚幻的演化,至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公司从过去计划经济报账算账型财务到价值创造型财务的发展使然;二是人们对财务自身的认识逐步深化,以及财务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所致;三是由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趋烈,财务活动与其他活动必然实现更紧密对接,进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最终构建自身的管理优势。于是,从知识体系与工作内容来看,财务不仅仅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也包括公司与外部的互动,以及公司内各部门互动过程中,所涉及到财务问题的方方面面;从人员上讲,不仅仅包括通常意义上的财务人员,也涵及与财务相关的其他方面人员,如CFO之外的其他管理层成员,以及相关的控股股东、内部员工等等。

举例来讲,某国内公司新产品研制成功,极有前景,只是后续资金投入存在巨大缺口,鉴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各方面约束,欲探寻美国上市的可能,以解燃眉之急,并进而走上做大做强之路。当该公司总裁与国际知名中介机构商谈美国上市事宜时,在高昂的咨询费面前却步,导致上市计划搁置。然而,资金的紧张问题依旧,接下来不得不筹划贱卖核心资产,以求通过变现解决资金问题。从这一最终很可能导致公司价值毁损的案例中,我们可见财务活动主体的扩展,以及财务工作内容的相互交织与制衡。就公司总体而言,该总裁充当了融资、投资与费用控制的多重角色;就财务工作而言,该公司费用控制无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却忽视了目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将一时的费用与公司融资后的长远发展等同观。

上述对财务的解构,不是走向虚无,而是为了避免狭隘,以实现对财务的全面理解。只有在树立大财务观的基础上,在财务提升公司价值的过程中,才能使公司上下人员各处其位,各司其责,并有意识地接触学习相关的财务知识。

公说公理,婆讲婆道

在“财务提升公司价值”的命题中,财务是发端,而价值是指向。指向不明,则财务活动无的放矢,故公司价值问题的探讨同样重要。正如当代价值观的多元化展现一样,对公司价值的理解也是仁智各见,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梳理多元化公司价值观就变得必要了。

从近十几年来中国企业发展的过程看,其价值观历经演变,从产值最大化、销售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发展到现在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应该强调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公司价值观的演进不是线性的,也不是孰优孰劣,而是一种公司价值思维的多元化展现,是可以并存的。同时,公司所处的环境不同,成长路径各异,位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决定着价值观的迥异。比如,被人们惯称为“烧钱”的网络公司,其初创期的价值很可能是流量与点击量;对处于市场推广阶段的公司,其销售量则是主要价值点;而对于上市公司,其随着股票价格涨落而变动的市场价值往往是非常重要的。

理虽如此,但人们在实际中经常忽视这种多元化的客观存在和决定这种多元化的种种因素,总是追求着简单的统一。

以近年来被各界热衷谈论的“企业社会责任”为例。

2006年11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最新的“2006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排名,被业界视为对世界级财富领先企业在管理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的一次综合考量。排名显示,在中国企业中,表现最好的中石化集团名列第57位,而中石油和国家电网公司在榜单中位居倒数前两名;也正是这后两者在财富500强排名中列于第39和32位的位置。此社会责任排名之后,国家电网公司接受了媒体采访,在质疑美国《财富》杂志社会责任排行榜评选标准的同时,表示自身并不缺少社会责任感,且透露目前在“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中成绩位于前列。

就公司价值的探讨而言,《财富》企业社会责任排名与500强对我们可以有三点启发:首先是公司价值的多元化趋势,比如,人们看待一个公司的价值,不再仅仅局限于市值、利润等硬指标与财务指标,《财富》企业社会责任排名的评估指标便包括了股东责任、管理制度、公司战略、管理执行情况、公开披露以及是否聘用外部独立审计等六个方面;其次,由于价值的抽象性与量定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这种量化的排名只能是一个参考,也存在忽视公司具体环境与情况的问题;第三,这种简单排名的背后,除了媒体与相关参与者的种种驱动因素之外,也反映出人们对简单统一公司价值观的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却与价值观多元化的客观事实相悖。这是从价值的宏观层面来探讨。

若具体到公司层面,则需要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时刻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情况的变化,抓住主要矛盾,不断地调整并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比如上述《财富》社会责任排名垫底的国家电网公司,目前需要的可能是检视自身,是否在公司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对价值的某些方面有所忽视。这是中观层面。

种瓜得瓜,种豆种豆

尽管一些财务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忽视了财务指向公司价值的具体传导路径,即提升的过程,便很可能事与愿违。因为既然有提升公司价值的结果,也必然有毁损公司价值的可能。所以就财务活动的主体而言,一方面要明晰财务活动的内容与公司价值的取向,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这过程中的传导机制,从而使财务活动最终实现公司价值的提升。这其中,既有行为学与心理学的因素,又有财务活动与公司其他活动相互关联的合力。

“提升”的一个关键着眼点是激励因素,即与财务活动相配套的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如实施作业成本系统初见成效的许继电气(详见本刊2006年9月刊封面文章《作业成本系统在许继电气的实践与应用》),将作业成本与原有的KPI指标考核相结合,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员工绩效考核体制,从而将项目所带来的产出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绩效上,保证了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可见,许继电气本着激励与业绩评价,建立相应的考核体制以配合作业成本系统的实施,便是抓住了财务活动提升公司价值的中间传导之核心。

当然,在指向公司价值的过程中,财务活动的后果也会因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异,也就是提升的路径各有不同。比如,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而言,没有一个方案适用于所有公司,所以,激励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分权化程度、部门间的相互作用程度、业务活动的性质与行业结构以及公司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等。以此观之,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式地出台股权激励方案,是否真正能起到提升公司价值的目的,便需要进一步探讨;具体考查已出台的一些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以及由公司高管至全体员工持股的情况来看,更似一种现实的福利,而非面向未来的激励。

学而不思则罔

在财务提升公司价值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是必须的。学习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什么,即所学内容;二是如何学,即具体方法。内容方面,不仅要关注书本规范化的知识,也应该积极地从案例中汲取营养;方法上,要形式多样,如同行间交流沟通之类的“财务外交”更适合于实务工作者。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区别信息与知识,务求将散乱信息经过大脑形成系统的知识,即避免古语所言的“学而不思则罔”。

财务知识主要有两种体系,一是规范性知识,即学者们通过抽象提炼而形成的普遍性的、共性的东西;二是实践知识,即考查其他公司在财务提升公司价值方面的成功案例。

掌握规范性的书本知识要避免狭隘,放宽眼界。目前,财务相关学科体系的界限已不甚明了,呈现相互交融的态势。从目前国内主流课程分类中,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内容相互交叉的现象中,便可见一斑。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近百年来形成的财务理论与实践,也是为我所用的一个丰富知识资源。

在书本上的规范性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案例学习便显得更为重要了。道理往往苍白,故事更能打动人。这不仅是财务实务界所需,更是对学术界的一种要求。国内有学者认为,在公司财务领域,大样本检验的研究方法很难发现商业智慧,往往不能有效地揭示公司财务决策机制,不能有效地解释公司财务现象,进而提倡案例研究。同时,这也提醒出版领域的财务知识传播者们,不能忽视出版物上的案例内容。根据国内学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CFO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杂志”获取所需的专业知识。

案例学习的关键是形式多样;同时,应透过成功或失败案例的表象,深入考查其背后的诸种背景与因素。就案例学习而言,可以实施“财务外交”,即通过财务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彼此学习各自在财务提升公司价值方面的有益尝试与经验教训。据调查,从培训模式来看,CFO最认可的三种主要培训模式之一,就是CFO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不论是书本学习,还是案例学习,有一点需特别注意,那就是要区别信息与知识。信息往往散乱、片面、表象化,而知识则是系统性、因果交织、具指导意义的。目前社会是信息爆炸时代,这往往也正是知识匮乏之时。信息转化为知识,需要经过人脑的思考。

举例说明,A公司处于起步期,正进行新产品的推广,人员构成主要是同城推销员。由于规模所限,管理人员未配备公车。该公司财务人员根据目前的特定情况,提议每月为公司全部人员报销一定数额的出租车费,以替代一部分奖金。这样,一方面减少工资扣除额,进而减少公司的企业所得税支出;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公司人员的个人所得税。报销措施实施后,该公司反应良好。而B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听到此种报销费用的作法,便不假思索地进行复制。然而,B公司管理人员有专门的公车,且业务人员以外地出差为主。这样为了报销,出现了员工收集发票的现象。又一民营教育产业的C公司听到此作法,做同样的复制,且以发票报销替代一部分工资。然而,C公司本身的工资水平便很低,公司员工往往出于节省,宁愿坐公交车。于是方案实施后,怨声载道。同时,这种替代工资的做法,也减少了理应为员工交纳的社保费,使得员工利益进一步受损。最终,报销方案造成人心浮动、士气低迷,以至于C公司不得不调整回原来的做法。小小的员工报销事件,反映了流于表面信息而忽视知识形成的危害。同时,也反映出财务提升公司价值的复杂性。

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层次,就是在书本与案例学习的基础上,自身进行实践与反思,也就是用中学、干中学。实践不仅仅是学习的升华,也会从中感受创新的快乐。在财务提升公司价值的实践中,要紧密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避免照猫画虎与盲目引进。

有些人认为,财务工作单调乏味。其实,在学习认知逐步深入并借鉴其他公司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内外部各种环境,进行改造式实践,便是一种创新,从中可经历一种类似高峰体验的快乐。而 “引进――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公司价值得以提升,这是最难的,同时却是最关键的。

财务提升公司价值的实践方面,要特别注意三点。首先,不宜过分追求时尚,掌握前沿。涉猎新理念、新方法固然重要,踏踏实实地搞好基础工作更加重要。其次,更进一步地在目前管理学领域新观念层出不穷的潮流中,不能忽视其发展的路径,与实施的各项前提条件。第三,各种实践都必须结合公司自身的特质与内外部环境。忽视这三点,很容易产生照猫画虎,不顾公司的具体情况而盲目实践,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前提。

比如,国内有人认为,信息开放使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但在具体实践中,我国公司往往迷失方向。以六西格玛理念为例,在其狂热期,所有的公司竞相学习六西格玛,但最后真正将其用来提高了生产力的,却少之又少。其实,西方管理思想的提出,往往是经历了百年实践之后的升华,其背后沉淀了相当的管理底蕴;而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对“泰罗制”恐怕还尚未完美掌握。就财务新方法新理念而言,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类似的实践迷失。

再比如,公司的规模有大有小。西方一些先进财务理念与方法,甚至是成功案例,往往是大企业的经验总结。而相比于西方标准,中国大多数公司都属于中小企业。不顾公司规模的差异,本着“拿来主义”而进行简单移植,不仅会带来水土不服的种种问题,也可能会造成财务管理过度,消耗大量资源之后,反而得不偿失。

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主要矛盾,财务的取向与着力点也应不同。尽管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等自始至终是重要的,但有时投融资,尤其是在“做大”过程中的资金支撑问题,则更为关键。另一方面,在财务提升公司价值的过程中,需要考量外部环境的种种因素,其中包括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等。

“公司财务”名辨

为区别于公司财务与公司理财,国内有学者提出公司金融的概念,并认为较前两者而言,公司金融注重一个指标即企业价值,是面对未来竞争的预期收益,关注的是企业投资价值。而具体来看,公司金融案例方面的研究也还是围绕着我们所熟知的融资、投资等条块,只是方法更简约,高度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其实,这种概念上的扩展,其背后既有中西方学科体系与翻译上的差异,也反映了社会上对财务存在偏见的事实;同时,也对财务学科与实践提出了自我调整的要求。

对于中西方学科体系问题,有学者曾进行过一些论述。国内外对金融学(finance)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国内所说的金融是指货币银行学与国际金融,探讨货币银行、国际收支、汇率等宏观问题;而国外的金融包括公司金融与资产定价,其中,公司金融不仅包括过去与会计联系紧密的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财务,也包括融资、公司治理等问题。目前国内一些称为“公司财务”的译作,也就是国外的公司金融,如将“Corporate Financial Management”译成公司财务管理。

不过,将公司财务称为公司金融,无论从品味上,还是从心理方面,确是有所提升。这反映了社会上对财务的一种偏见,总是认为财务与会计密不可分,是一种停留于执行层面的事情,是一种事后的总结与事中的控制,很少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意义。

而社会上的这种偏见,恰恰说明了财务需要自身调整完善。具体而言,这种学术与实践的完善,应该有下中上三种延伸路径。所谓下,也就是通常意义上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更深入探索与掌握;所谓中,就是一种横向的同层面的学习与融合,比如对营销、生产等方面的涉猎与了解;所谓上,就是要触及到公司整体战略层面、未来发展等大问题。而人们往往只重视下,却忽略了中与上。

可喜的是,目前这种调整完善已逐步开始。比如,上述公司金融概念的提出,尽管换了个名词,却依然没有脱离财务体系。又如,有学者提出战略财务的概念,欲将企业战略与财务结合,使财务具有中长期的时间特点。

新会计准则提升公司价值

经过调研发现,一些公司的财务经理对“财务提升公司价值”这一命题极为认同,然而,却总是习惯于从管理和内控的角度去理解。那么,财务会计以及其所依附的会计准则,乃至财政部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能否提升公司价值呢?

在2006年末证监会召开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新会计准则视频培训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发展而非眼前利益,鼓励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着力保护公众利益、健全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其精髓是提高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可见,新会计准则中蕴含的一种长期视角、保护公众利益、鼓励和谐发展等价值理念。这些理念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必然逐渐影响着公司价值。

具体而言,新会计准则提升公司价值的路径有内外两个方面。

对内而言,新会计准则能够良性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只是,这种影响是渐近性的。一种路径是,通过新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工作,能改变企业财会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乃至社会大众的观念;然后,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逐步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良性引导着企业的诸种行为。

以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引入为例。这种“公允观”的建立,将企业财会人员乃至经营者对诸问题的考量,从企业自身的小圈子拉入一个大市场的范围中,有助于尽快从传统计划经济的“眼睛向内”的封闭与狭隘中解脱;同时,公允价值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后,从财会人员到企业管理者,头脑中时时装着“公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企业基于利益而产生的诸多扭曲行为起到矫正作用。

又如,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研究开发上,往往伴随着巨额的研究开发支出。然而,目前我国对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是实质上的费用化,这导致大量面向企业未来发展的研究开发支出,特别是开发支出直接被计入当期损益,进而使企业行为短期化,不注重长期发展。而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开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曾经提出的“现行发行标准强调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等硬性指标,较少关注研究开发能力、科技含量和成长潜力等软性指标,较适应于成熟型企业,不太适应于创新型企业”的难题。同时,也可以使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从面向未来的研发支出与短期业绩之间权衡的两难境地中解脱出来,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国资委倡导国有企业积极与世界500强企业对标,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趋同的新会计准则有利于使国有企业在财务报告、财务数据等方面与世界500强企业实现真正的对标。

对外来讲,主要体现在由于新会计准则所导致的对公司真实价值的重估。

比如,投资性房地产方面,新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目前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各地楼价飞涨的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将大大增加相关企业的利润。针对于此,一些市场人士将具有大量土地储备的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归结为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利好。

当然,有专家认为,如果将公司价值定义为投资者所能获得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那么会计准则的变化并不能影响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只不过好的会计准则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的价值。不过,就中国目前现实而言,股票估值的方法多以市盈率为主、市净率为辅,于是,新会计准则的这种影响肯定是存在的。

上述估值的影响是复杂的,比如,新会计准则中,既有对公司业绩利好的规定,也有诸如股份支付等相反的情况;又如,对业绩的影响,也同时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因素,而在这方面,目前的政策尚未明了。

如果说会计准则是一面映照公司经营的镜子,那么,更客观更全面地反映,无疑会使以外部来衡量的公司价值更加接近于实际,也更加利于衡量。如是观之,新会计准则不仅仅提升公司价值,也增加了量定公司价值的价值。

管理会计在路上

在2006年中国银行家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发表了题为“构建价值创造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提升中资银行竞争力”的演讲。其中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显得不足,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对提升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商业银行陆续于海外或国内上市、在解决了对接资本市场问题之后,管理层将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置于一定的高度,并赋予其价值创造的定位,是恰逢其时的。

其实,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早已有所实践,并积累着经验教训。

据某上市商业银行财务资深人士向《新理财》介绍,该银行较早前便已着手改造实施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主要围绕着区域分支机构、部门、产品与客户四个维度进行,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四维度管理会计系统。

针对“财务提升公司价值”的问题,该人士表示,从合理配置资源、增收节支等方面考查,提升公司价值无疑是财务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对于财务之于公司价值的作用,也不宜过分强调。这是因为从某种角度上讲,财务属于一种支持活动,属于助推器,而面向市场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才是公司价值形成的第一原动力。

同时,该人士也提醒,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真正建立,受到公司方方面面条件的制约,涉及到公司整体更高层次的参与和整合,其中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就商业银行而言,财务需要将风险管理与市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科学的考评体系的建立,也需要从原来的单纯人力资源模式转向财务参与模式。但此类财务与其他工作的全方位融合,需要有过程、需要一种合力的形成。

财务理想主义

对于“财务提升公司价值”的命题,个别基层财务人员不置可否,认为在应用ERP等先进操作系统的公司里,大家都是傻瓜操作,只有高层才需要掌握相关知识与理念。这种看法反映出财务工作的悲观主义心态。

目前财务工作者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悲观主义,表现是苦于财务工作的枯燥与辛劳;二是职业主义,就是本着职业精神,默默从业;三是理想主义,就是深知自己的重要性,明晰自己的作为在提升着公司价值,而个人价值融于公司价值的提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