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基础理论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管理基础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 地基 基础 工程 施工 造价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地基基础造价普遍存在超预算的问题,直接体现出我国工程管理水平低,管理出现漏洞,从侧面上也体现出,工程建筑资金没有得到最优配置。地基基础造价被的成本被提高,使得工程质量和进度受到影响。
1 工程地基基础造价出现原因
工程地基设计在整个建筑施工中起到统领的作用,当前我国地基基础造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我国工程设计费用计算方法不规范,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我国工程计算费用是按照地基基础造价的百分比提取计算,如果计算中地基基础造价水平较高,设计费用也相应的会提高。很多的设计单位,他们会为自身利益考虑,不会从本项目工程中降低成本支出,该做法直接造成施工投资被浪费。设计阶段缺乏市场竞争力,很多的设计人员,他们的设计观念没有融入市场经济概念,只是单方的对技术负责,一味追求安全系数,忽视了投资成本重要性。设计没有明确的科学程序,有些施工项目为了节约施工时间。没有对工程进行详细使的市场经济分析设计方案可行性没有得到认证,单纯的从图纸上下结论,使得工程返工现象路屡见不鲜。
2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的造价管理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对工程进行的造价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2.1 控制地基工程招标造价
地基工程招标阶段的造价在,需要在招标前进行公示。在此之前,招标单位要设置出合理的投标限价,进行投标的企业,它们的报价不能超过该范围。实行该方式主要是为了防止施工单位,在通标时相互提高报价或者串通投标等不良现象出现,较好的保持了招标市场稳定。相应的招标单位,需要组建一批专业的报价人员,在招标时进行限价,提高招标价格合理性。每一个招标步骤审核之后,方可发放给投标人,这些方案由招标管理部门备案,方便竣工后进行审视。审视对整个造价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提高地基基础造价预算比例,促进工程快速发展,缩短工程竣工时间。
2.2 控制预算环节
严格控制行预算环节,人为因素在其中占据中重要作用,为了防止人为因素出现,工程预算之前要制定出相关规定,将预算要求固定下来。预算执行时,严格执行规定进行,防止行政干预现象出现,严格的执规定,使得预算工作具有科学性。例如,在工程建筑时,因为行政的干预,原先的施工方案发生改变。时刻,需要对行政干预做出处置,不能一味的听取其意见,随意更改施工方案。应该组织设计者、审核者、编制者、执行者在一起,进行多方谈论。通过方案会审、否决等方式执行意见,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3 编制全面的工程技术标与商务标。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编制内容广泛、重点突出、变更余地适当的技术标与商务标,为工程后段的施工创造良好的成本管理条件,为工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打下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工程实施阶段编制的技术标与商务标与招标阶段的是有一定区别的,相应的“技术措施”也是各有差异。
2.4 签订合理的总承包合同。在施工前对工程进行造价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签订一份全面规范工程造价、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工程承包合同。该合同要严格遵循招标投标文件的相关规定,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细化。
2.5 合理预测工程成本。在工程开工前依据工程的定额标准,对工程进行全面合理的成本预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有效的成本预测不但指导工程施工的财务工作,更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失误造成成本失控等严重后果。成本的预测工作一定要按照不同工种、不同部分、不同项目对人工、材料、机械等方面详细地进行,评价各种不同的施工方案、施工措施等的经济效果,积极探索降低成本、节约工期等的方法。
2.6签定周密科学的分包与包清工合同。要最终确定工程施工的成本就一定要签订周密科学的分包与包清工合同。
3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认真会审施工工程的图纸。如前文所述,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在施工工程中要确保施工的质量就一定要重视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吃透设计图纸的精髓,做出全面的经济、技术等分析,并对能降低造价的部分积极提出替代修改意见,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
3.2 优化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在地基基础工程进行施工时,人力物力、原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投入是极大的,很多施工环节也存在较大的变数,施工方案并不能完全适应变化多端的施工工程。要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就一定要在施工技术指标合格的基础上,优化组合施工工程设计,细化具体工作,均衡好各个分项工程的工期与进度,避免闲置资源、工程不连续等现象的发生,使得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更先进、组织上更精干、更合理。
3.3 编制与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进度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系统,一方面我们要编制合理的进度计划,另一方面又要抓好施工进度的结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适度地做出调整。施工进度报表与工程的结算资料一定要按时按质地进行编制,报送到发展商处并收取相应的进度款项。而随着工程施工的进一步开展与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工程计划势必难以再科学指导工程施工的进行,按时对其进行均衡检测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变得非常有必要。包括施工内容的增减、施工工程量的增减、工序时间顺序的调整、施工技术的更改、施工机械的更换、施工时间的调整、施工作业材料的更改等在内的均衡调整能及时纠正施工工程偏差,提高施工工程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确保工程施工项目最终进度计划目标得以实现,使高效的工程造价管理得到实行。
3.4 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总成本,而工程造价很大一部分就是材料成本,因此一定要在保证不违反国家相关标准与合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进行适宜的质量成本管理与材料节约管理。
3.5跟踪施工进程
跟踪施工进程,目的是更好的检验施工质量,防止违法事件出现。要对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监察部门进行跟踪检查,这些部门是工程预算合理执行的保障。如果预算工作出现问题,主要是相关部门没有将工作落到实处。因此,这些部门的工作需要得到跟踪检查。
3.6 提高造价工程管理水平
地基基础造价工作对造价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地基基础造价人员掌握政策、法规、法律。造价人员还需要熟悉施工工艺、材料选购、工程结构以及投资控制等知识,做个全面发展之人。
3.7现场的签证工作非常重要,因此要做好现场工作签证工作。工作签证的需要落实签量后不签价、签量中不消化资源要求,签量过程有相应的计算式和图形,该签量条文不能同合同产生分歧,避免签单价不签总价现象出现。
4 地基基础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地基基础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实行有效的造价管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完成竣工验收材料的搜集、整理、汇总、存档、分析、归档等工作后,一定要对竣工验收进行结算管理。施工项目部在施工结算、材料结算等方面要积极配合工程造价预算部门的工作,对中标预算、材料耗损、人工费用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对比,实施完整正确的工程决算。同时,对于财务方面的应收账款进行重点清算,理清工程项目的债权债务关系,采取相关措施尽早收回账款、尽量减轻债务损失。当然,对于开发商中途变更图纸等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要进行合理的索赔,分摊这些行为对项目施工带来的损失。
结语
地基基础造价在项目施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是实现工程施工可行性的基础,是工程招标成功的依据,地基基础造价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直接影响项目投资决策。地基基础造价是一项社会活动,它通过分析市场动态,市场变动信息进行预测的社会活动。为了提高地基基础造价科学性,需要做好地基基础造价工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管理; 问题
Abstract: Industri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to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 Ou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strengthen quality awareness, continuously in the practice of their training,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evel and own quality, with knowledge of technology to arm oneself, make its own contribution for the city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industry and the civil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o make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civi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 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
1.1材料因素 把好材料质量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具备一定的材料质量鉴别能力。随时掌握材料造价信息,招标优选供货厂家。按照合同和施工进度的要求能及时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严格执行材料试验、检验程序,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1.2质量控制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首先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首先是领导者的综合思想素质,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企业领导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人的因素贯穿于每个建筑工程项目的不同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决定性因素。
1.3 设备因素 机械化程度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施工企业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建筑技术和设备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
1.4 安全因素 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文明施工;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监督,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1.5 环境因素 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有利的环境要利用好,不利的条件要考虑到,重在预防和防治,防治措施要得力有效。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物是指供人类生活、居住、学习、工作,以及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房屋。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三类:①民用建筑,指的是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类型的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部分。②工业建筑,指的是各类生产用房和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包括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工业厂房和层次混合的工业厂房等。③农业建筑,指各类供农业生产使用的房屋,如化肥库、拖拉机站等。
2.1技术支持 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工程本身都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每一环节的设计与具体实施都需要足够的技术支持。
2.2 严格技术标准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任何工程项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共同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2.3 严格检查隐蔽工程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很多隐蔽工程,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工程管理者加强监督和监理,才能有效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3.1 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 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证工程的进度。
3.2 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工程的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按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及时提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3.3 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工程款是确保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四、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是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可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4.1 分项工程验收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一般分项工程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记录提交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核查确认。
4.2 分部工程验收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常常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部门来进行。分部工程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4.3 单位工程验收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单位工程完工后,首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应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是否同意验收。
结束语
这是多年来的实际工地施工实践,对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谈的自己的看法。总之,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认真把好每道关,要精心施工,才能打造更高标准高质量的工程。
篇3
一、政治表现
我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服从单位的工作安排,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坚持把工作做完做好,获得了单位领导与业主的一致肯定。
二、业务学习
我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掌握工程技术、质量安全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知识,只有学好了这些内容,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才能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为此,我平时十分注重业务学习,经常翻阅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书籍,留心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状况,切实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与业务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专业水平
由于自己平时注重学习,切实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掌握了建筑工程管理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建筑工程管理的岗位能力和技能。多年来,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能够独立完成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任务,确保把工作做好,提高工作质量,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所经手的工作基本没有出现差错,获得单位的充分肯定,获得业主的一致赞誉。
四、业务成绩
篇4
【关键字】建筑施工、技术、工程、管理
前言:
针对我国建筑技术的现状,要不断研发创新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满足施工的多方面要求,与现代城市的结构和要求同步发展;要努力开拓技术新领域,积极吸取国内外新的建技术和管理手段,为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做出新的贡献。
一、概述建筑施工技术的内容
建筑施工技术是研究建筑工程中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规律、施工工艺原理和施工方法的学科。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条件,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先进的生产装备和技术,达到缩短工程工期、保证施工质量、控制造价、降低成本的目的,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 建筑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地基基础施工技术、钢结构施工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新型节能环保技术等内容。
1、地基基础施工常用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换填垫层、强夯和强夯置换、排水固结和水泥土桩等技术处理手段。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采用合理的处理技术对提高建筑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钢结构和钢筋技术都是关键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中,预应力的钢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改善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综合性能,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部分建筑施工中钢结构和钢筋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3、混凝土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混凝土技术主要以强度大为目的,但是由于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施工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快,混凝土技术不仅要求强度大,更要求持久耐用,主要体现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预拌混凝土。混凝土添加剂的性能,由原来的单存减水剂发展到早强、微膨胀、抗渗、缓凝、防冻等多方面,有效改善了混凝土性能。
4、通过对外墙、幕墙、外窗等围护结构的绿色节能设计,可以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通过对节能技术的深入挖掘和创新,不断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改善建筑环境,节能减排,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生活环境。做好墙体的节能设计首先要从墙体保温做起,墙体保温技术使墙体在承重、隔声的同时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此外,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内外墙同样可以起到保温节能的作用,多孔砖填充墙技术的出现,使得墙体的保温效果明显提高,室内温度更加稳定性。
二、概述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内容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系统管理工程。从政府审批到规划、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多、环节多,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多。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因素,建筑企业投入建设与施工时需要考虑工程项目环境因素。地质、水文、温度、湿度、通风、振动、污染、气象、噪音、照明等。建筑工程管理要加强对环境因素的利用和控制,及时消除不利于建筑工程开展的因素。二是内部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械等。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员的管理,人员包括建筑工程的组织者、决策者,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以及工程监理人员,这些人员综合素质与岗位职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提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确保高质量工程的有效措施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坚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制约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对策,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才能真正保障工程高质量、高效益。
1、树立创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与国际管理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建筑企业需要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树立正确的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组织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加强系统学习和钻研,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积极应用国际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制定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2、加强全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要想增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与质量,需要实施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建筑企业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建筑工程管理要分析影响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以加强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投资的控制,加强对建筑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建筑工程在实践中遵循管理原则,落实各组织部门的职责,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3、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根本,保证质量实现工程目标,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应该建立施工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必要条件,因此建筑企业要吸纳高素质的建筑师和专业工程师以及工程管理专业人员,提高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含量,优化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以保障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组织者应经常性培训管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提升,组织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开发,。
4、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
5、加强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从这点来看,只有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6、加强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强化质量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建筑技术的现状,要不断研发创新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满足施工的多方面要求,与现代城市的结构和要求同步发展;要努力开拓技术新领域,积极吸取国内外新的建技术和管理手段,为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不断的快步发展,工程建设也在不断进步,管理问题就日渐重要。在建筑工程中管理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并且较为繁杂,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要相互协调、相互衔接,这样才能是整个管理工作达到要求,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虽然我国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时候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工程管理经验,但是整体来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下,发展速度缓慢。现在的管理质量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于工程的整个施工阶段到竣工阶段,对工程的质量、成本、进度都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这个建筑活动的要素进行组织、计划、协调、控制。我国工程需要实现规划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并且明确建筑活动中的权限界定和责任分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有一定的成就,但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
1、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建筑工程的管理要求又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人员的配置上要保证合理分配,每个岗位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工作。在技术上,要对各种技术手段和技术施工工艺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人员机制和技术机制都不完善,导致工程施工各项工作不精准,管理人员配备不齐,给工程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现在建筑市场竞争自由化,出现了很多私营建筑企业,会因为经济利益而忽视工程质量,甚至导致市场恶性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筑管理工作机制的弱化和管理局面的混乱。现代工程管理机制比较落后,跟不上建筑业飞速发展的脚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管理形式落后
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高含量、高要求的管理工作,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在我国工程施工通常是由劳务队来完成,不管是机器设备还是人员配置上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这种管理程度和管理模式都比较落后,虽然在物力、人力、财力上投入很大,但是收效一般。管理形式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3、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参差不齐,很多管理人员都缺乏管理知识,只是在建筑行业从业很多年而晋升成为管理阶层。这种模式组成的管理阶层很难在工程中起到作用,甚至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在人才的建设和引进中要从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打造一批具有建筑工程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人才。在高校开设专门的工程管理专业,围绕职业目标培养职业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工作,使人才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更需要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锻炼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具备高素质、高技术的专门性人才更要重视,特别是具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安全管理问题
工程本身施工就隐藏着众多的安全问题,比如露天高空作业、复杂机械操作等。在建筑施工工程管理中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不同的安全事故,不仅给发包方和承包方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损失,还给我国人民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还限制了建筑工程整体行业的持续有效发展。现在高空坠落和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包括操作失误和环境危险两个因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操作者安全意识不高、操作机械不规范造成,一方面是相关管理制度之后、监管部门没有贯彻落实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2、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涉及到承包方的直接经济利益,大多数工程管理非常重视成本管理,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保证成本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资源的浪费导致成本增加,管理制度的落后也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3、工程质量问题
工程质量不佳关系到承包方和发包方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的公共利益。在工程管理中经常出现因重视工程经济成本和工程进度而忽略工程质量。建筑市场的开放性导致一些建筑企业资质较差,不能和工程所需要的施工能力和技术能力相匹配,导致很多企业为了保证自身利益而严重降低建筑工程的质量,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其次是缺乏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虽然我国的管理体系有一部分的改善,但还是跟时代接不上轨。经营管理模式不完善、能力较弱,形成了一种封闭式管理的局面。所以在这些情况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功能性、耐久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4、工程进度管理问题
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成本是密不可分的,三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从某一方面来说,提高工程成本能够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能够降低工程进度。如何保证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些企业没有对施工整体元素做科学合理的规划,以至于缺乏对这三个因素之间的有效管理,经常会因为质量或者成本中一个元素的不合理规划而导致整个工程进度变慢。
三、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1、加强安全管理
实现安全管理一是要提高项目经理以及管理阶层的专业素质,工程项目经理要经过严格的资格认证。充分利用其管理水平和管理知识对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做高度统筹。二是普及工程安全知识,安全管理离不开基层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管理层应根据安全管理制度,传播安全理论知识,定期举行安全培训和演练,让施工人员了解工程安全重要性的同时用实践的手段增强安全操作及防范知识。
2、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要从工程施工中的所有环节控制。在施工前,要根据建筑设计要点和工程实际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招投标和施工设计开始,根据工程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点,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和技术水平做好施工设计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优化设备、材料的使用,缩短工期,以求从最初就开始成本控制。在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材料的使用、降低设备损耗率,节约施工成本。同时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保证施工工艺按照正常时间施工,减少重复施工。加强人工成本控制,选择有技术、有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组织稳定的劳务队伍。加强材料成本控制,从原材料的采购、使用等环节都严格控制好质量保证材料的长期使用。并且做好材料合理分配利用和余料回收节省材料。
3、加强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关系到民众的人身安全,因此建立系统的质量体系能够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一方面要提高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认识,重视质量管理。各级部门、各级管理层都应该建立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度,责任到人,从上到下建立起密封性质量体系。同时要对工程每一个工艺质量进行监管和检查。
4、加强进度管理
运用先进施工工艺、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可靠的施工技术。出现进度滞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落实进度控制措施巡查,及时保证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相吻合。若进度拖延的偏差过大,且对总工期及后续工作带来影响,则需调整进度计划。
四、结束语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未来还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是现代建筑业取得阶段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现代建筑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黄明,论LP理论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作用[J].科技广场,2007.(04)
篇6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能力培养;项目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14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变的越来越宝贵。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现代化建筑物开始最大程度地向地下和高空发展,这不仅给建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随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安全与质量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就整个建筑市场发展环境而言,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仍然无法达到安全施工的要求,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1]。因此,为建筑领域培养合格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人才显的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在的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的作用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建筑工程项目承揽及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初始岗位是从事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项目代建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岗位;发展岗位是企事业中层部门经理、工程项目经理、代建经理等。《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主要分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两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质量检验和控制能力,并能够运用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正确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并进行管理;同时具有收集和编制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的能力,具备施工现场备场容管理、施工消防安全管理以及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管理的能力。因此,《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向导”进行课程总体设计
首先,教学团队通过对建筑行业的企业进行调查,同时参考其他院校的课程标准,把课程对应岗位设定为质检员、安全员。其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度分析质检员、安全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过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向导”对课程进行了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设计和能力项目训练设计两大方面。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面,结合质量员、安全员的工作内容,把该课程划分为8个模块,如表1所示:
在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上面,对质量员、安全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深度剖析,以工作过程为向导,强调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设计了8个能力训练项目:1)土方工程、地基处理等工程质量验收;2)钢筋、模板、混凝土、钢结构、砌体工程质量验收;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4)建筑装饰装修与节能工程质量验收;5)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分析;6)阅读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编写施工安全技术措施;7)阅读、审查和编写施工机械的安装和拆除方案;8)阅读和填写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学生通过能力项目的训练,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了解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借此“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2]。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实训并重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操作三者融于一体,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革[3]。本课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过程为载体,创新设计教学情境,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制定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
1、项目法教学:选取某个实际工程为对象,结合施工进度将工程分解为一个个实际任务,学生们围绕着具体的任务开展学习,通过模拟操作、现场考察、讨论交流、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务[4]。1)模拟操作:针对质检员的岗位能力培养上,把某个典型的建筑工程项目分解为土方工程、地基处理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工程、屋面工程等几个部分,给学生分配质量验收任务,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2)现场考察:带学生去某个在建工地进行实地教学,要求学生对该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以及检查安全隐患。
2、案例分析法
本课程的特点之一在于案例的丰富性,通过遴选一些比较典型的质量与安全事故进行讲解分析,一方面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一方面也可以融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选一些比较热门的案例给学生们进行讨论,从而将老师传授的东西真正地运用到时间中去,掌握一些常见的质量与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理方法。
最后,在考核方面,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评价体系。课程的考核是手段而不仅仅是目标,比较偏向技能类的成绩评价更应注重平时过程的考核[5]。总评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知识考核、实操训练五个方面组成。整个考核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度。
(二)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为目标,制定学习方法
以8个能力训练项目为载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学生都要参与,由老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一环接一环,让学生亲自体验整个学习项目过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6]。为此,采用了分组教学方法。根据班级人数一个小组有3-5名同学,每个小组合理安排不同梯度的学生,从而起到学生之间互补和互相学习的作用,避免了部分学生因为不懂而缺乏参与感。
(三)以“钢筋工程质量检验”为例,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做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钢筋工程质量检验”的整个教学流程为:1)模拟操作:以某个工程的钢筋工程对象,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分组布置模拟钢筋工程质量检验的任务;2)现场考查:带学生参观某在建工程的钢筋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并分小组对该项目的钢筋工程进行质量检验,填写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表格;3)实训项目强化: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筋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给学生安排钢筋工程实训。学生们分小组完成一个钢筋工程的材料验收、钢筋构件绑扎工作,并进行小组之间互相对彼此的钢筋构件进行质量验收。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学生掌握了钢筋工程的质量标准、操作方法、验收要求,从而具备了该工程质量管理的能力,
四、 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采用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了教师讲授的知识,对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工作能力,为以后的顶岗实习甚至工作打好了基础。然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1)如何设计模拟操作环节,使其更加贴合实际工程,同时让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2)现场教学的场地有些;(3)教师的实操水平和现场经验有限等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一体化教学”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实践和研究,从而不断完善,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钱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 (7): 34-35.
[2] 林文剑. 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6): 181-182.
[3] 王蔚.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 (14): 23-26.
[4] 王怡. 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4 (8): 375-377.
篇7
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和时代进步,对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了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学作为科教兴国的主力军,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迎接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浪潮中,负有极其重要的使命。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有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概预算、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组织工程项目实施等知识。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模式能培养出与社会相适应的人才呢?
二、“三明治”教学模式的构成与实施
从1999年开始,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对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
1.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建筑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并具备相关法律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通过本科四年学习,学生应能够系统地掌握建筑经济管理和建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从事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及一定理论研究能力;掌握建筑工程技术的必要知识,基本具备执业注册建造师所需的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从事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和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等具体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写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及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
2.“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成与实施
根据上述专业培养目标的理念,“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国情和社会的需要、符合本院以及本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利用高校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高级工程建设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首先在学院完成六个学期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课堂理论学习,第七个学期到实习基地参加建筑生产实践,熟悉和了解建筑产品的各个施工环节,然后再回到学院学习其余专业课和做毕业设计。具体需要完成的内容有:看懂所在实习项目的建筑、结构施工图,熟悉并掌握现场所用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和选用方法;了解施工任务的获得过程,熟悉招投标工作程序、内容;熟悉施工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熟悉并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能针对实习项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熟悉并掌握施工各工种的生产工艺过程、质量标准和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方法,了解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的条件、程序和方法;了解常见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参与图纸会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调度协调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了解现场技术交底和工程资料整理的主要要求;熟悉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和竣工结算的编制方法;熟悉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工程量清单计价;熟悉具体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实际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是增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适应实践需要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这种实践教学,使学生既能将所学到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能从工作实践中学到课堂教学学不到的实际工作经验,并能很好的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有系统、深入地了解,以此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便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此外,通过该实践教学,学生可主动地向实习单位全面展示自己的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谦虚谨慎、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为自己的毕业就业创造机会。
三、“三明治”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实习期间,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实习单位的临时雇员,以项目经理助理或工程技术人员助手等身份参加工程管理工作,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带回学院学习研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培养模式充分展示了以下几方面特点:
(1)促进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拓展
学生作为企业的临时雇员,在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参与建筑工程预算和结算的实践过程中,将教学中所学的抽象理论知识能真正理解、消化、巩固和提高,并学会如何正确应用所学各门专业知识,从中系统地掌握了建筑学、工程制图、施工测量、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企业管理等学科知识,接受施工现场工程师的直接指导和基本训练,使学生就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社会技能是其成功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学生们作为企业的临时雇员,既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又要参与工程和企业管理工作,要直接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这样学生们得到了锻炼,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工程技术能力及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实习结束回来,学生们成熟了许多,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3)缩短了学校与实习基地的距离,充分发挥了社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
在就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专业实践加速了企业与学校的沟通,学生与实习基地的融合,使学生就业选择机会更多了,使实习基地对学校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弥补了院校办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了社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更符合建筑市场的需求。
四、“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保证“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建立了由实践教学制度、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督导、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组成的有力保障机制。我院“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七年,得到了建筑业同仁的广泛支持与认可,但也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实习基地可以选择在咨询所做工程估价,选择在招标与投标公司做施工项目的招标与投标;也可以选择建筑施工现场,协助施工技术员或项目经理做现场管理与技术工作;还可以选择监理公司做监理员。总之,实习的内容必须与“三明治”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相符合,指导教师对实习内容进行确认。实习基地所涉及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从几个方面选择实习基地,如建筑规模、结构形式、施工内容等。由于各基地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所处的施工阶段不同,可能会导致学生实习效果的差异,因此指导教师应与学生经常交流沟通,让学生体验不同阶段的施工工艺、施工程序。
2.学生的实习态度
学生的实习态度是决定实习成败的关键,因此,院方及指导教师的跟踪管理及学生对实习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鉴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学生们的实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们主动地自己联系实习基地,希望能跟踪大的施工项目多学习、多受益,充分显示了教学实践与市场需求的接轨。
3.指导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实习期间,指导教师通过与实习单位的负责人联系,分阶段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根据不同的项目所处的施工阶段指导学生应复习巩固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检查、敦促学生写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帮助选择专题报告的方向。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对学生实习效果影响较大。
篇8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其素质要求综合而全面,不仅要有过硬的设计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建筑经济知识。建筑经济与管理是研究建筑业、建筑工程经济与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展专业相关辅助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建筑工程经济的概念、观点及方法;结合建筑工程经济的内容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筑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并了解其主要业务知识,讲求经济效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管理能力,为更好地在今后工作中应用相关知识打好基础。
一、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1.课程内容的特点。建筑经济与管理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经济观点,较系统地掌握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学会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并对建筑工程具有初步的科学管理能力。该课程包含“三大特征”,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弱、跨度大。建筑学学生认为,建筑是一门艺术,建筑设计是学习的核心,重设计、轻技术,在学习上表现为重视建筑构造、建筑设计等专业主导课程,忽视建筑结构、建筑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建筑学学生的高等数学和建筑结构基础相对较弱,对运用高等数学、建筑结构等知识来支撑的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的学习,有一定难度。而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内容衔接不紧密、跨度大,知识点琐碎,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转换能力。(2)理论精、实用强。地方性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场工程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用实际工程问题来验证理论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既要有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建筑经济在非专业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管理知识与多种专业发生关联,渗透到生活中的多个方面。(3)课时少,容量大。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厚基础、宽口径成为高校追求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各大高校开始尝试教育改革,实行“3+1”教学模式,即用三年时间完成共性教育,一年时间进行个性化培养,这就不得不压缩理论课教学的学时。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包括工程经济与管理两大部分内容,而课时安排仅为16个学时,形成课时少、容量大的突出特点。
2.教学对象的特点。大学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思维活跃,但自我意识较强,主张“我就是我”。“建筑是艺术”的观念主导着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思想,忽视了建造的技术和艺术的密切相关,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重设计、轻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理念”、“想法”胜于一切,过于重视“理念的创造”,过度追求“灵感”,重视图面的表达而忽视了方案后期的技术性细节以及经济合理问题。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学生为完成建筑设计作业而通宵达旦,在经济、建筑结构等技术类课堂教学中经常缺席。
二、教学内容调整
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以及课时量较少,必须根据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建筑经济与管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和联系,结合注册建筑师职业考试知识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课程内容还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等政策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和补充。
根据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安排应以应用为主,简明而实用是本课程内容的特色。对教学内容采取“需要、够用”的原则,删除一些与建筑学专业工作关系较小或无关的内容,着重选择与专业工作或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内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及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着重保留“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值计算”、“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分析”、“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建筑工程概预算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内容,而且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也有调整。例如,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章节,主要讲解建筑面积的计算、基本建设费用组成以及建筑投资估算和建筑概算文件的编制,建筑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等部分与建筑学专业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可简单介绍或不做讲解,删除“价值工程”、“工程承包合同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等与建筑学行业发展关系不大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应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适应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师应改变“主宰者”、“统治者”的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1.讨论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主体,以讲授理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单调,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的氛围和反馈的渠道,不仅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得到任何的培养和提高,而且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讨论式教学起源于我国古代孔子以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2]。美国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3]可见,在高等教育中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实现自身的个性展示。讨论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或自由讨论,然后由小组或集体推荐一名学生走上讲台将问题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充当教师的职责。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创新思维,将学生之间的想法与能力进行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外,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师生角色互换,感受教师工作的艰辛,自觉增强课堂纪律观念。教师也能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长进行全面的了解,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并能因材施教,让学生各尽其才,共同进步。
2.案例式教学。针对本课程实用性强、课时量少的特点,课堂教学采取少而精的授课原则,宜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就是把工程实践或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模拟成为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教学案例,不仅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情节,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中做出是非判断,从而达到活跃思维、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住房贷款利息计算案例,其中不仅包含了利息、利率基本概念,还体现了复利的计算方法以及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实质。案例分析和计算,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认识到课程学习的真实意义。
3.充分利用多媒体。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学时少、内容多的课程改革趋势,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改进和更新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直观生动,动态过程的演示和模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情景模拟空间,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认知和理解。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而逐渐被淘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应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9
【关键词】机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一、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基本特点
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机电安装工程的日益强大,尤其是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其安装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比较广泛,又会涉及到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生命周期从相关设备的购置开始,其间经历了安装、调试、运行,到最后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为止,该过程所需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边做边积累经验。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具备其自身的特点,而建筑项目又具备一定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机电的安装过程中要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保证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推动了机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机电安装工程在发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机电安装工程管理的不完善,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一)机电设备安装设计方面的问题
如果机电设备的按章设计不符合相关要求,则会直接影响机电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致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受到极大影响。目前,极大设备安装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设计深度不够,没有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相关要求进行调整,从而影响机电设备安装后的使用性能。例如:在对酒店建筑工程的机电设备设计中,供电系统的设计没有对不同楼层所需的消防通道供电、部分营业场所需要二十四小时供电等,致使配电线路出现改造难度较大问题,从而影响整个酒店的正常供电。
(二)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体制的完善性是机电安装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只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之相关部门的监管,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机电安装工程的顺利实施。
然而,当前我国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体系还相对混乱,从事机电安装工作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对机电安装工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导致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漏洞,影响机电安装工作的开展。其次,在我国存在着许多从事机电安装的私人企业,这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很少聘用专业的机电安装工程管理工作者,也就没有专门的管理机制,长期下去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还会扰乱整个机电安装市场的秩序,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不够严谨
工程质量是立足之本,确保工程质量是确保后期工程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加强对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监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同时政府质量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管。
(四)从事机电安装工程的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还需提升
一般来讲,机电安装工作具有高复杂性和高技术性的,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很强的专业技巧和很高的专业水平,还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应对安装过程中的突发状况。然而,纵观我国机电安装工程管理现状,技术熟练度还相对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专业安装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较低,这些都将成为束缚我国机电安装工程发展的问题。
三、加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不断健全和完善机电安装管理体系
健全和完善机电安装管理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管理的执行能力。通过采用合同制度,不仅可以明确各个单、部门之前的职责,而且还能明确他们之间所要履行的义务,进而达到提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水平的目的。在进行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理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所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符合规定的标准,同时还要对各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尽可能实现资金利润的最大化。如果建筑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制定合理的成本使用计划,并根据不同的环节对成本进行细化管理。
(二)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机电设备的安装规范
在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必须要留有充足的安装时间,安装人员必须要对机电设备十分熟悉和了解,必须要有丰富的安装经验。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安装顺序进行安装,同时,在安装完成之后,要进行多次调试,确保整个机电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之后,才能终止机电设备安装相关操作。任何机电设备都有相应的安装规范和作业方式。在安装机电设备的过程中,安装人员要严格按照安装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每一个安装环节都要仔细到位,切忌急于求成,切忌工序颠倒。在机电设备安装工作开始之前,必须要制定出详细的安装计划,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安装计划开展安装工作,切忌随意更改安装计划。只有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的安装规范执行安装工作,才能减少安装时间和节约更多的材料,才能提高安装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的使用安全。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安装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10
非土木类专业,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学专业,它们与土木类专业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上存在着较大差别,而这一差别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得不到足够重视,往往“建筑结构”课程都是由结构专业的教师来讲授,教师的授课较容易受到结构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如果未针对非土木类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而仅仅参考结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来授课,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建筑结构”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类课程,该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2]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是建立工程概念,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的构造要求,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3]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是建立结构中的力学概念,将其学到的建筑结构知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这样建筑师和结构师才能紧密合作。土木工程专业与工程管理专业及建筑学专业的从业对象都是建筑工程,但是从业目标却不相同,土木工程专业侧重于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工程管理专业侧重于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建筑学专业侧重于建筑设计和建造艺术。从业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不同专业对建筑结构知识的需求也不相同,即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对建筑结构知识的需求明显弱于土木工程专业。
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1.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教学内容应根据建筑结构知识与非土木类专业对其需求之间的关系来安排,培养学生结构整体思维意识。教师应从建筑结构整体的角度,阐述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基本构件而轻视结构整体分析的教学模式,强调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砌体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这三类结构(构件)在设计时的异同点,通过类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重原理轻公式,侧重于技术知识的有效性,弱化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参数的讲解,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技术课程的精华。[4]教师还要注重非土木类专业知识体系向建筑结构知识体系的过渡。非土木类专业的建筑结构教材内容过于强调结构设计自身,其与非土木类专业的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较少,缺乏非土木类学生在理解建筑结构知识所必需的过渡阶段,不利于学生形成结构素养,这方面的过渡则由授课教师来把握。由实体结构向力学模型简化的过程同样需要引起重视,要加强建筑结构与相关知识体系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建筑结构整体概念。最后教师要能把握知识的纵、横向扩展。围绕真实的典型工程设计案例连续地组织授课内容,可使各部分相对独立的课程内容彰显其内在逻辑性,更具工程直观性。以建筑结构知识为主体,授课内容应优选与专业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且工程中易引起误解的主题。
2.增加阅读结构施工图相关知识
工程图一直被称为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凡是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离不开图纸,[5]因此,“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必要融入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这一内容。先讲解每种结构(构件)的结构设计原理,随后讲解与该部分结构(构件)相应的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与对构件计算的理解是相互促进的。结构施工图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结构制图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钢结构构件及连接的表示方法,通过介绍有关建筑工程制图标准使用方法,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结合专业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及结构施工图的形成过程,增强阅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3.根据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研究地不断深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在各类建筑结构中,比如FRP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异形柱等,而书本内容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新的科研成果。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建筑结构科学研究的发展情况纳入新知识。任课教师要努力承担科研任务并密切关注新的科研成果,坚持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贴近专业需求的教学方法
1.提升教师非土木类专业的专业能力
“建筑结构”课程的任课教师多数情况下是结构专业的教师,而这些教师缺乏非土木专业的专业素养,这样不利于实现非土木专业知识向结构知识的良好过渡。因此,为适应专业需求及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型的教师来完成“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则应更多地了解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实践,从中找出相应的结构知识,从而建立管理知识与结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专业型教师除了定期深入到工程第一线学习与结构专业及非土木类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知识外,还有必要参加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建造师等工程执业资格考试。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非土木专业的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才能培养出与专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2.加强学生的感观认识
拍摄反映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照片,并逐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通过直观的照片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结构知识。利用各种渠道借用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在教学的相应环节对图纸内容及表达方式加以介绍,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工程意识。为满足形象化教学的需要,学校应配置一定量的教学模型。如制作各种结构体系的教学模型,以及配筋构件模型,结合模型讲解结构知识,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全国九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种结构设计竞赛,或者搜集历届获奖作品将其制作成教学模型,通过对这类模型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通过CAI课件将枯燥的知识活化,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课件内容要符合专业特点,尽量多用图片、动画等影音形式,加大Photoshop、Flash等软件在课件制作中的使用频率。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的工程实例及各结构形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表情、手势和语调引导学生思路,同时利用黑板讲解调整讲课节奏,避免单一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和心理疲劳。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可以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某些构件的受力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如在课堂上通过视频把构件的受力全过程播放出来,可避免语言的枯燥,学生将会有一个动态的全过程认识。比如,讲解钢筋混凝土梁发生剪切破坏的三种破坏形态,即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可用视频把梁发生每种剪切破坏的全过程展现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明显好于用语言枯燥的讲解。
4.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考试应以准确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创新精神及自学意识为目的。建筑结构考试应由平时考核与传统的闭卷考试相结合,这两项各占50分,对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考虑一定的附加成绩。以求创新、重能力为导向确定考核内容,主要考察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建筑结构概念和体系;结构基本构件设计(包括计算和构造);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及识读;对建筑结构相关规范及资料的文献检索能力。
四、结语
- 上一篇:新学期班主任学期工作计划
- 下一篇:矿山生态植被恢复技术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