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急救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急救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急救技能培训

篇1

关键词:社区教育;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工作技能;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1;G718.3;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42-01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产生了社区教育。积极发展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成员全面发展,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培训人员找到了全新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全民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一、拓展社区教育功能,深入农村重视培训人员工作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和新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村留守妇女数量大,留守妇女的工作技能弱是当今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与劳动就业问题、社会救助问题、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婚姻家庭问题、老龄人口问题等等息息相关,这就使得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其工作技能尤为重要。2000年6月召开的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向各级妇联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定要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把社区作为城市妇女工作重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妇女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社会服务的主要受益者。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女性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既可以发挥妇女的作用,又可以使她们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精神满足,同时可以获得社会认可,得到一定的酬劳,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促进家庭稳定和谐,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优化社区教育媒介,通过网络推进农村培训人员职业

教育

网络平台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开阔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自主化和便利化。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培训人员的职业技能,不仅要加强对学员的文化知识的教育训练,还需要高度重视并且不断加强培训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并积极组织培训人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培训人员的责任感,还可以使其开阔眼界,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增加社会经验,有利于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运用网络平台推进农村妇女职业教育时,可以尝试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明确教学内容并且有具体的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和构建过程的情况下,为学员创造一个既定的场景,使学员能够在既定的场景中体验感悟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全面发展。另外,可以尝试推广合作探讨式教学模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才能收获更多。“合作探究学习”是当今教育的热点,目的在于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展学员的合作交往技能。通过网络平台推进妇女职业教育,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线上交流,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需要教师积极、适时地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员不同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鼓励、肯定学员的观点及看法,杜绝功利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通过网络平台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需要每一个参与成员都重视职业教育思想,脚踏实地,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科学利用上课时间。学员要加强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课后知识的复习巩固,老师要借鉴国外新颖的教学理念,从学员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制订适合不同学员的成长计划。

三、完善社区教育措施,不断摸索探究培训人员工作技能

众所周知,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提高培训人员工作技能的具体措施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不同的发展计划,从而提高当地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比如,在纺织之乡,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可以从事纺织品的包装、缝纫等工作,同时也可以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做好地区特色产品的外销工作;或者举办免费农村电脑培训班,使得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不断研究市场动态,通过开网店、做微商等销售纺织品,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比如,在江浙一带,可以各家联合组织开设缝纫班等进行服装加工,线上营销,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在云南一带,这里的留守妇女多处于基础设施较差的山区,可以组织联合,种植当地适宜的农产品,然后加工包装,运到村外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营销。如此一来,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改善经济条件,促进家庭稳定和谐。

四、结束语

总之,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已是大势所趋。通过网络平台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家庭稳定和谐,利于建设小康社会。由于不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同,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让所有培训人员成为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为纪念第70个“世界红十字日”,迎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实行,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红十字事业,进一步扩大红十字会的影响,按照x红办发【2017】x号文件精神,中心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十字博爱周活动,积极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促进中国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将 中心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中心在门诊大楼前悬挂横幅和健康教育宣传栏,积极宣传本次活动主题:“宣传贯彻红十字会法,传播人道精神”,和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主题:“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二、广泛开展红十字会法进社区活动,中心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积极进入社区和村组,走村串户,在开展慢病随访同时向辖区居民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传播人道精神,期间共向居民宣传1000余人次。

三、积极利用健康讲座和宣传栏为广大居民普及人道救助精神和人道救助急救技能培训,期间分别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和会员开展了形象生动的家庭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各1次,参与培训者基本掌握急救流程和方法。

篇3

【关键词】 院前死亡; 抢救成功率; 抢救半径; 反应速度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99

院前急救是现代医学一个新的重要分支,在医疗救治的整个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任务是对伤病员实施现场紧急处理与抢救。尽最大可能保证转送途中生命安全[1-2]。院前死亡是指患者在未来得及到医院就诊前,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各种创伤和非创伤因素)引起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或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的死亡。如何提高院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院前死亡事件的发生,是院前急救医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查找急救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对本中心2011年院前急救的1361例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本中心指挥调度的派车记录中1361例院前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08例,女453例,男女比为2.004:1;年龄1~100岁,平均60.05岁。

1.2 方法 对1361例院前死亡病例的病因分类、急救反应速度、城乡分布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1361例院前死亡病例中,死亡病因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车祸伤及损伤为主。见表1。其中城区451例,急救反应速度最短2 min,最长31 min,平均反应速度8.30 min;城郊及农村910例,急救反应速度最短8 min,最长99 min,平均反应速度17.00 min。见表2。

表1 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病因统计

表2 城乡间抢救反应速度统计

3 讨论

淄博市是典型的组群式城市,下设五区三县,人口420多万。现急救指挥中心下设37家急救站,4家急救点。本市农村人口多,地域广,许多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仍然相当严重,对比急救医疗服务的空缺更为严重。据本中心基本数据显示,近45%的120急救患者集中在城郊及农村。而目前设置的急救站大多在城区,急救半径城郊长达10公里,农村长达几十公里。农村院前急救半径大,路况差,显然与城区急救半径控制在5公里以内,呼救响应期10 min内的标准不符[3]。特别是南部山区,地域偏远交通条件差,据统计到达淄川区峨庄乡最偏远的村庄需要90 min的车程,因此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失去生命。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合理设置急救站(点),科学配置医疗资源,有效缩短抢救半径,提高反应速度,加强急救医学理论及实践操作的技能培训,提高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院前死亡人数。

3.1 加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缩短抢救反应时间

3.1.1 合理设置急救站(点),缩短抢救半径,提高抢救反应速度 对于急危重伤病员,最宝贵的抢救时机是在发病后的较短时间,特别是那些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其黄金抢救时间在发病后的3~5 min,这就需要正确的抢救措施及时介入。为此应连续规划增加各区县的急救站(点),以达到急救半径布局合理,使救护人员能在接到呼救后的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保证抢救的及时到位。缩短抢救半径是提高反应速度的基础所在和根本举措,因此提高抢救成功率必须使出诊抢救半径控制在3~5 km以内,确保在受理呼救信息后,所派出的急救车能在10 min以内到达事发现场[1]。

3.1.2 开展社区急救医疗服务 社区急救是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延伸,是急救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急救工作的优势,一是急救半径小,二是急救呼救反应时间短,三是社区医生了解社区情况,有利于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据文献报道,急危重症患者如能在发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黄金时间”内得到及时救治,则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4]。

3.2 加强院前急救人员培训缩短抢救反应时间 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院前急救人员。没有一个稳定的院前急救人员队伍,就无法完成院前急救任务。院前急救人员主要包括急救医生、急救护士、急救车驾驶员和调度员,只有加强急救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才能提高急救队伍的整体素质。

3.2.1 调度员培训 为有效缩短抢救反应时间,本中心持续对调度员的专业技能、地理地形、语言交流技巧、心理学理论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地理地形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调度派车的反应时间,调度人员要持之以恒地积极参加各种方式的学习,定期对城市周边和中心城区地理位置分布情况、道路交通标志、急救站点、网络医院地理位置、业务范围,急救半径等知识进行培训。调度人员由于其工作特殊性,缺乏面对面沟通的优势,言语的节奏、声调、用词就是面部表情,尤其重点掌握沟通技巧和声音的艺术。调度工作所需要联系的人员关系复杂,调度人员言词语句上稍有疏忽,就会引来矛盾或纠纷,特别是与呼救者、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系,语言稍有不顺,就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通过学习心理学,掌握心理学及语言艺术的技巧,学会有效沟通、协调各方关系。

3.2.2 医务人员培训 院前急救人员实行准入制,要求各急救站建立急诊医师、护士、驾驶员上岗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参加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等单位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独立值班的急诊医师必须具有3年以上、急诊护士必须具有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驾驶员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驾龄,工作人员相对固定。急救技能大赛,是加强本市急救队伍建设项目、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自2007开始,本市连续举办了三届全市医疗护理急救技能大赛。全市有万余名医务人员参与大练兵,切实提高了全市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2011年首次把乡镇中心卫生院纳入比赛范围,扩大了覆盖面。有的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受条件限制,有些操作项目根本不会,也无机会训练掌握,这次比武让他们熟练掌握了基础生命支持(徒手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医护配合),成人机械通气,急救止血与包扎技术,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技术。对于缩短抢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2.3 第一目击者培训 事实证明,院前急救不单单是医务人员的事,而且也是全体民众的大事,医务人员不仅要做好院前急救工作,还要做好院前急救的宣传与知识普及工作,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社会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普及推广急救知识不仅使群众在危急时刻能够更好自救,而且有能力为他人伸出援手,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第一目击者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对防止病情继续恶化,避免或尽量减少伤残和后遗症,挽救患者的生命,协助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都有重要意义。

3.2.4 驾驶员培训 加强急救车驾驶员培训,对驾驶员开展网络运用、地形熟悉、驾驶技巧、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培训,尤其是地理地形的熟悉,要求急救车驾驶员熟练掌握各道路、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等标志性建筑的准确位置,同时要及时掌握道路维护等动态的路况信息,确保医疗急救工作快捷、安全、高效运行。

参与文献

[1] 武秀昆.出诊空车的原因分析及减少对策[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9):844-845.

[2] 王育珊.急救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5-220.

[3] 付大庆.关于院前急救质量管理中待商榷的几项指标[J].中国医院管理,1998,18(1):59-60.

篇4

关键字:情景模拟教学法,社区肺复苏培训,应用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sidents in 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plays. In the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knowledg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nd popularized in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but also the measures taken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idance for the masses to take self rescue or relief to others. Methods: in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a random selection of 50 people and the averag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aditional preaching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knowledge and common sense of health. Whi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scene simulation model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easures. Two groups of two group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training of knowledge and mastery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skill score.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recover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of heart and lung of the master degree of basically the same before training. But in the two group after the training in skills and knowledge, training satisfaction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ce.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lectures based on theory teaching,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can make people more easily grasp the skills of CPR, has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echnique.

Keywords: scenario simulation teaching, communit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applied research

在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的“生命链”概念中可以了解到在需要急救的现场如果由了解急救知识并能够熟练的操作心肺复苏技能的“第一目击者”来进行急救,则对患者的救治有决定性的作用。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时间较长的地点,所以出现紧急事件或者突发疾病较多的地点。而社区的居民受教育层次参差不齐导致其对心肺复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比较不一致。所以,在社区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能够最大程度的使此类急救措施向群众普及,这样也能保证在发生突发疾病或者紧急事件时大家可以抓紧抢救的黄金四分钟施行自救,为医护人员的救治争取时间。本文就阐述了情景模拟教学在社区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应用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在南海区大沥镇黄岐部分社区自愿参加此次培训的广大群众中选取50名无重大疾病,可以正常思考的居民,其年龄分布在18岁至60岁。将这些居民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居民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均不影响此次培训。

1.2内容

(1)记录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心肺复苏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对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宣讲模式来讲授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对试验组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情景模式,让居民亲身参与救助中从而掌握急救技能。在培训完成一周之后对两组的掌握情况进行考评。

1.3研究方法

对对照组组织急救理论宣讲并且为居民发放急救手册加以学习;试验组在宣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宣讲人员为居民演示心肺复苏急救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内容。在演示过后请志愿者参与情景模拟,由居民亲自参与救助,由资职的专业医护人员从旁指导,最后总结经验教训,由医护人员为居民解答疑问,使居民充分掌握急救技能。并在一周之后由医护人员重新组织两组居民并对其进行考评,比较两组的掌握程度。

1.4计学处理

在对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考评后,将所的分数运用专门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并加以研究分析。

2.结果

2.1对照组与试验组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理论、技能操作考核及格率比较(见表1)

2.2培训后两组居民满意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心血管疾病的出现也随之增加。而由于心脏骤停,发病死亡的病历也不断增加。如果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那么就能在病人突发疾病时可以由掌握急救技能的第一目击者在最珍贵的发病后4分钟内进行急救,从而为医护人员的治疗争取时间。这样突发疾病而抢救不及时死亡的案例就会减少。而本文所提的情景模拟法在社区急救培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居民的急救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有了很大的帮助。所以,经过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培训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情景模拟法在社区心肺复苏培训中有很好的帮助,值得广泛的普及。

参考文献:

[1]杨海宇,李风权现场模拟教学法在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06:147+149

[2]周敏,何小俊我国公众对心肺复苏认知和培训模式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14,18:2151-2154

[3]邱丽敏,董雪,赵琪珩情景式教学法在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34:4328-4329

[4]宋晓英情景教学法在社区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2:185-186

[5]李远珍,李朝品,章泾萍,吕建萍,唐丽玲,何圣红,鲍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05:426-428

[6]罗丽珊,赖建力,李帅兵,张世达,甘世祥现场模拟教学法在消防队员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32:116-117

篇5

(一)总目标。到年,在年基础上孕产妇死亡率至少下降1/4。

(二)年度目标。孕产妇死亡率:到年底,在年基础上至少下降1/4;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

(三)年度支持性目标。消毒接生率达98%以上;产前检查覆盖率≥90%以上;辖区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三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考试合格率达到80%以上。

二、项目内容

“降消”项目工作的主要内容:项目培训、健康教育、专家蹲点,以及健全绿色通道和危急重症抢救中心,加强信息管理和监督指导。

(一)加强培训。为提高降消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强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机构的急救抢救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短期培训。对项目管理人员开展项目实施方案、实施策略、项目目标、管理职责等培训,对辖区接产医院助产人员进行产科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技术规范等培训,对助产人员进行正常产的处理、常见产科急救基本技能及转诊过程中基本急救技能培训,对村保健员进行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信息报送、护送孕产妇住院分娩注意事项等培训。

长期培训。至少安排一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到区级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修学习6个月以上。

(二)专家蹲点:蹲点专家负责监督和指导蹲点的接产医院项目实施工作,协调规范接产医院的产科业务,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培训解决,并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培训产科人员和妇幼保健人员。专家蹲点一年不少于一个月。

(三)开展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老百姓真正了解“降消”项目,提高“降消”项目知晓率,积极主动参与到“降消”项目中来。积极推进健康知识传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和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并制作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知识宣传资料,张贴于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共场所,扩大群众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覆盖面,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利用水平;各医疗保健机构要举办“孕妇学校”、家长学校”进行健康知识传播。

(四)孕产妇产前检查。孕产妇在孕13周前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接产医院建立《孕产妇、新生儿保健手册》,参加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服务。

(五)降消项目与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并轨管理。在提高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率,加强三级保健网络建设,促进辖区产科建设快速发展等工作内容各有侧重,目标一致。因而,要求各级妇幼保健地段及产科医院做好两个项目的协同管理,发挥项目带动妇幼保健工作的综合作用。

(六)健全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加强孕产妇“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建设,村卫生室负责孕产妇的筛查,动员孕妇住院分娩,转送高危孕产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严格按照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转诊孕产妇;区医疗保健机构负责高危孕产妇和儿童院前和院内急救抢救工作。

(七)加强产科建设。规范产科设置,提高产科工作质量,各接产医院严格按照市卫生局《市产科建设与验收标准》(市卫发[]58号)要求,加强产科建设,规范各项技术标准和操作常规。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准入制度,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八)强化信息管理。各项目实施单位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0日前上报住院分娩救助进度表到区降消项目办公室,区降消项目办公室及时报市卫生局。

(九)开展项目督导。落实妇幼保健督导管理制度,努力发挥区妇幼保健院督导管理职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对服务单位进行督导,形成书面督导报告报区“降消”项目办公室。

三、项目组织机构

负责全区产科工作人员适宜技术的培训及考核,产科急救知识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培训,指导产科规范化建设、高危孕产妇筛查、危重孕产妇、新生儿会诊和接诊转诊工作,审和村和二级妇幼保健地段信息统计资料的质量,指导开展有关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的项目活动。

四、“降消”项目保障措施

(一)成立“危急症抢救中心”。设置“危急症抢救中心”,由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别是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和正和医院,负责全区医疗保健机构转送的高危孕产妇急救工作,及时派出急救人员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抢救工作。以上三家医院要加强院内产科急救能力建设,为辖区接产医院培养产科人员,完成基层临床进修人员带教任务,与此同时及时收集和报送妇幼相关信息。

(二)建立妇幼保健工作指挥中心。设置妇幼保健工作指挥中心在区妇幼保健所,负责全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与监督评价;掌握全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情况,组织健康教育素材并开展健康教育;协助医疗保健机构培养产科医务人员;畅通产科绿色通道,指导全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危重孕产妇的转诊、急救工作。

(三)加强与市中心血站联系。各接产医院要加强与市中心血站联系,使中心血站及时提供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血液,送达指定地点,满足危重孕产妇抢救用血需要。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准确掌握妇女儿童有关信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及时掌握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情况,要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及一般处理,及时转送疑难危重孕产妇或报告就近区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急救。与此同时,认真填写《孕产妇、新生儿保健手册》和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并加强对村卫生室督导与保健员的培训。

(五)村保健员认真履行职责。村保健员要准确掌握本村孕产妇基本情况,动员孕产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接产医院做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村委会成立孕产妇护送小组,负责护送孕产妇到接产医院或“孕产妇急救中心”住院分娩或急救。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人员对孕产妇进行产后访视,积极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培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孕产妇高危筛查及进行高危孕产妇管理。

五、项目实施时间

(一)年12月底完成“降消”项目的前期工作,11月上旬召开项目实施动员大会,并完成区产科医院产科基本情况调查工作。

(二)12月上旬完成辖区产科人员培训及一、二级妇幼专干的培训工作。

(三)在全区119个农村抓119个卫生室,作为农村妇幼保健知识推广点,培训273余名村医和村妇女干部,使他们成为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实施和保健知识推广宣传的主力军,使10000个家庭得到及时适宜的保健知识。

(四)年底前对全区产科建设及产科质量进行检查,整顿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市场。

六、加强项目的监督与评估

(一)区“降消”项目办定期对实施单位进行检查指导,了解年度指标和年度支持性目标完成情况,确保“降消”项目落到实处。

(二)监督指导的内容:项目计划的落实情况,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的效果,产科建设及设备的使用情况,绿色通道及急救中心运转情况以及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社区民防建设,根据市民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内容

(一)建立组织,落实责任。社区设立民防工作站,由社区书记或主任兼任站长,从社区选派思想政治好、身体健康、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兼职工作人员,做到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有民防工作的资料和台帐。

(二)完善工作场所及设施。充分利用社区现有条件和资源,建立完善民防工作场所,挂社区民防工作站牌子,有约30㎡专(兼)用办公室;有应急救援器材室(柜),并配备相应的救援器材;有手摇警报器;有条件的社区可设立学习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

(三)制定民防工作计划和应急疏散预案。针对民防工作要求和本社区实际,认真制定社区民防工作年度计划、突发公共事件、平时居民应急疏散预案和战时隐蔽疏散预案。预案力求简明扼要,职责清晰,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不断修订完善。

(四)组建民防志愿者队伍。要组建以宣传教育、应急疏导、医疗救护、维护治安为重点的民防志愿者队伍(20人左右),由各社区民防工作站动员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小区保安等具备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民防志愿者主要承担社区民防知识教育及技能培训、应急疏散和各种灾害的应急救援。

(五)明确居民应急避难场所。社区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利用民防工程、绿地公园和小区运动场等开阔地域,明确地面和地下应急避难场所,有疏散避难路线引导图,并有明显的标识标示,每栋楼道均要设置民防应急避险提示牌。

(六)开展民防宣传教育。整合资源设立社区民防教育宣传栏,开展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民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居民的民防知识和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和救护能力。

(七)组织民防应急训练。按照社区应急预案的要求,平时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应急疏散、紧急隐蔽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组织指挥和行动方法的训练及演练。

二、工作职能

1.贯彻民防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民防知识。

2.编制社区防空、防灾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和隐蔽预案。

3.在社区范围内招募民防志愿者,并组织培训、演练和开展相关活动。

4.负责对社区民防应急救援器材维护管理,做到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向使用,并做好登记。

5.制定社区年度民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落实社区居民民防应急救援知识、技能培训和开展相关演练活动。

6.遭受灾难时,按照先人员、后物资的原则,组织社区人员自救互救,并及时上报受灾情况,做好相关协助配合工作。

7.接受上级民防部门的指导、检查,并完成好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明确责任

1.区民防局统一配备一定数量的应急器材,包括手摇警报器、民防应急包、抢险救援头盔、抢险救援服、大功率手电筒、手持喊话器、救援担架、工兵锹、工兵镐、铁锤、灭火器(1Kg)、宣传手册及台帐等,发放至各社区民防工作站。

2.区民防局对按标准建成的社区民防工作站补贴2万元建设经费,用于添置相应的办公设施和宣传费用。

3.各镇、开发区、街道办负责落实社区民防工作站办公场所,指导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招募民防志愿者和帮助筹集相关建设经费。

四、推进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9月底前),全面发动。完成湖塘镇三个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的试点工作,区民防局适时组织观摩,召开现场推进会,全面推动全区社区民防工作站规范化建设。

第二阶段(2012年10月底前),全面展开。

1.第一批(2011年10月底前)。参照试点,做好普及推广工作,湖塘镇完成15个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南夏墅街道完成4个、遥观镇、高新区北区各完成3个、其他各镇(街道)完成2个,全区力争完成50%以上。各镇(街道)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填写《新建社区民防工作站申报表》报区民防局。

2.第二批(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底前)。各镇(街道)人防办按建设标准全面完成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此后逐步建立新增社区的社区民防工作站。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底前),检查验收。

1.第一批(2011年12月底前)。

2.第二批(2012年12月底前)。各单位根据《区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标准》做好自查申报工作,形成书面报告报区民防局,区民防局将组织相关部门组织验收,为全区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全覆盖打好基础。

第四阶段(2013年),总结提高。认真总结创建社区民防工作站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创建方案、优化建设标准、健全工作机制,并适时开展相关民防活动,全面提升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水平。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社区是开展民防工作的最基层组织,是开展民防工作的基础,加强基层民防工作,开展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常态化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镇、开发区、街道要高度重视社区民防工作站的建设,切实抓好各项推进工作。

(二)加快步伐。各镇、开发区、街道办要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认真筹划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确保建设的质量和数量,做到工作统一安排,任务统一部署,经费统一筹集。要按照社区民防工作站建设的内容和标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2012年底全区社区民防工作站普及率达100%。

篇7

为进一步普及*县各族群众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及突发事故、疾病给人们造成的痛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根据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州红十字会关于进一步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刘云波同志兼任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卫生救护培训的日常协调和监督工作。各乡镇都要成立领导机构,做好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培训内容

心脏复苏技术;外伤四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常见多发病知识;一氧化碳中毒的自救互救知识;自然灾害、突发火灾的现场自救互救知识以及适合行业特点的必需掌握的救护知识等。

三、培训对象及目标

社区居民:城镇以街道或居委会为单位进行,居民区每个楼院保证有1名培训合格的救护员;乡镇、村要有5%以上的成年人接受培训。

机动车驾驶员:凡持有驾驶证的机动车驾驶员及在驾校学习的机动车驾驶员全都接受培训。

公安系统:治安、特警、刑警和派出所民警按30%的比例参加培训;交通民警、巡警和消防官兵全员培训。

建筑系统;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人员全员参加培训;现场施工人员按10%的比例进行培训。

行政机关:各行政机关公务员按10%的比例进行培训。

游泳场所:保证每250平方米水面配备1名合格的救护员。

卫生系统:卫生医疗机构全员医护人员、社区医生全员接受培训。

教育系统: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学生都接受培训;中学阶段学生接受基本心脏复苏、外伤四项技术培训;小学生接受初等卫生知识培训。

铁路系统:保证每列往返客车有2名以上培训合格的乘务员。

道路运输系统:从事道路客、货运输企业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运输维修企业的管理人员、修理人员;从事危险品运输企业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全部接受培训。实行初级卫生急救员持证制度。

劳动保障系统:社区劳动保障所(站)工作人员培训及有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使其具备基本的卫生救护知识。

高危行业:从事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和切割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制冷作业、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等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实行初级卫生急救员制度,并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寓意落实。

文化系统:公共聚集场所管理人员(娱乐场所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工作人员),实行初级卫生急救员持证制度。

民营企业:各民营企业管理人员,使其具备基本的卫生救护能力。

农机行业:农机驾驶员及监理人员全员培训,实行初级卫生急救员证制度。

矿产资源行业: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开采工作人员(包括采掘安全员、爆破工、瓦斯检查员几安全检测工、井下电钳工、绞车工、风机操作工、信号把钩工、水泵工、充电工、运输机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全员接受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自救互救能力,实行初级卫生急救员证制度。

电力行业:电力行业现场作业人员及部分管理人员,使其具备基本的卫生救护能。

旅游系统:旅行社导游人员全员参加培训。宾馆、酒店、饭店的服务人员按10%的比例参加培训;保证客房每楼有2名培训合格的服务员;各旅游景点应社红使字急救站,并配备卫生救护人员。

经贸系统:大中型商场、超市按营业员5%的比例参加培训。

四、培训要求

篇8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技能培训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心肺复苏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对患者持续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缓解组织缺氧,避免细胞不可逆性损伤。①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由右心房吸入上下腔静脉自全身运回含二氧化碳之血液,经右心室压出由肺动脉送至肺泡经由透析作用,换得含氧之血液再经由肺静脉送入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压出经大动脉输送至全身以维持。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至关重要。

1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对象和分组

所有对象均没有参加过任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加全程培训。随机分为观看视频自学组和观看视频加老师指导组两组,每组12名受试者,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②

1.2 实验过程

1.2.1 培训方法及流程

对照组:受试者先观看心肺复苏视频30分钟,培训视频为南昌大学公开课: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之心肺复苏术,该视频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的讲解。观看视频结束后,受试者先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练习,对照组的受试者只能自己通过仿真模型的提示来获得结果反馈,结果反馈是关于操作结果的反馈信息,每人练习20分钟,20分钟后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一周后再次进行测试。

实验组:受试者先观看心肺复苏视频30分钟,观看视频结束后,学生先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然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操作练习,在技能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老师的指导,老师进行语言指导及动作示范,即实验组获得绩效反馈,绩效反馈是关于操作过程中运动特征的反馈信息。③每人练习20分钟,20分钟后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测试,一周后再次进行测试。

1.2.2 测试指标及方法

根据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制定的测试指标及考核方法。其中仿真模型记录的指标是按压深度及频率和胸廓起伏幅度,选取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来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各指标数值均以平均数北曜疾畋硎荆哉兆楹褪笛樽樵谌鍪奔涞愕母飨钪副杲兄馗床饬渴莘讲罘治觯P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训前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组间比较

经检验,培训前两组之间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分组差异对于本实验无较大影响。

2.2 培训后即刻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组间比较

对于培训后即刻的练习绩效进行比较,经检验,培训后即刻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之间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

2.3 培训一周后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组间比较

对于培训一周后的保持绩效进行比较,发现培训一周后两组之间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和各项指标的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

2.4 三个时间点之间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比较

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培训前、培训后即刻、培训一周后的按压深度及频率、胸廓起伏幅度及总分的平均数及标准差,分别将这三个指标分开在三个时间点分析比较。

2.4.1 按压深度及频率指标在三个时间点的比较

培训后即刻与培训前的成绩相比,按压深度及频率得分的P

2.4.2 胸廓起伏幅度指标在三个时间点的比较

胸廓起伏幅度指标在培训前与培训后即刻之间(P

2.4.3 各项指标总分在三个时间点的比较

各项指标总分在培训前与培训后即刻之间(P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下,只要有仿真模型,无需通过老师指导,学生们便可以在仿真模型的提示下获得反馈进行不断的练习,从而拥有一定水平的心肺复苏技能,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资源,这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的、适合普通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培训方法。

3.2 建议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专业培训人士又十分有限,故而在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过程中,难以做到让所有人都有专业人士指导。本研究表明无需老师的指导,同样可以取得显著的培训效果,所以在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过程中,有良好的培训视频及有恰当反馈的仿真模型,无需老师的指导,便可以展开培训。

注释

① 杨曼瑾,吴艳梅.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评价[J].上海医药,2013.34(10):120-121.

② Plant N,Taylor K.How best to teach CPR to school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J].Resuscitation,2013,84(4):415-421.

③ 王丽姿,王丽萍,王新等.对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8):4-5.

④ 温汉春,朱继金,李其斌.南宁市居民心肺复苏技能宣教及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773-774.

篇9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0129

【摘 要】目的:浅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回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安全事件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主要的社区中心护理风险,探讨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护士缺乏、护理技能缺陷、护理记录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护理队伍阶梯未形成和自我保护意识不高等护理风险。增多护士,妥善轮班、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及培养护理队伍阶梯是管理护理风险的有效办法。结论:认识和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护理风险,制定对策有助减少风险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风险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个保健系统,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同资料统计25.31% ~ 43.19% 的社区居民会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选的就诊医疗机构[1]。这么多的就诊人数,中心护理难免会出现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就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2]。正确地识别、评价、防范和处理护理风险事件对患者与中心双方都有利。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维权意识普提高,在医患和护患关系日益紧张背景下,加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 护理风险

风险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数量相对缺乏。随着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日益了解,于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多,但是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多,而且事业编制的护士名额有限,大多护士只是合同工,护理人员的批量流失与输入成为常态。有研究指出护士与建立健康档案的社区居民之比高达 1:4328,护士与社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之比为 1:131[3]。面对逐年递增的患者就诊量,护理人员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也埋下护理风险。风险2:护士的护理技能缺陷。因为社区卫生中心最接近社区居民,若社区发生特况,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急救的理应是社区护士。如常见的心血管梗死和各种休克均需建立静脉通路给药。静脉通路部位多,穿刺手法不一,护士的技术不当或没有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将会错失最佳的急救机会。风险3:护理记录不完善。如上所述,患者就诊人数之多,护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护士会将治疗护理工作全部做完后才回顾性地记录各时间段的病情、护理措施及不良反应,护理记录缺漏时有发生。护理记录是医疗事故的可追溯的法律证据,因此护理记录不完善埋下了护理风险。风险4:护理队伍阶梯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得到发展的,不像传统的医院。传统的医院由老护士搭配新护士进行护理工作,但社区中心的老护士稀缺,不可能一带一进行护理工作,这也是导致护士技能缺陷的原因之一。风险5:医疗废物处理不当。部分护理人员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后没有对其就地毁形;领取医疗用品时未能做到按批号、数量登记;对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及化学性的划分不清。风险6:自我保护意识不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难免会接触患者的唾液、呕吐物及血液,而患者可能患有某类传染性疾病。护理人员被传染的机会增大,但是护士不可能逃离岗位,只能上前线。

2 风险管理

2.1 团队建设

社区中心缺乏经验老道的护士,但为形成护理队伍阶梯,应培养一批核心护理护士,一定程度提高其福利待遇,减少护士的流动性。妥善轮班的同时可与高校合作,安排学生到社区中心实习,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护士紧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可吸引高校学生留院工作。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人性化的管理,及时肯定给予护士表扬。这有利于改进工作,激发护士的服务热情,共同防御社区护理风险。

2.2 技能培训

可定期安排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定期核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根据上级医院相关的操作章程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制订各项操作的详细指引,协助各科室护理人员熟悉各项操作的流程,规范操作流程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护士不仅要掌握公共卫生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流行病学、统计学、老年病、环境卫生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2.3 完善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单是否完善无误是是否有责任心的体现,鉴于就诊人数,护士的工作量过大,我院采用改进了的护理记录单,此表格式护理记录单中绝大多数项目只需填写数字。表格式记录单既能准确反映患者的整体情况,又能减轻护士的书写负担,避免新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导致护理观察缺漏和护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

2.4 预防感染

护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不可少的关键人员,要照顾好患者,首先要照顾好护士。制定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处理好各类医疗废物的处理,保持中心环境通风洁净,对患者的分泌物及血液要小心处理,从源头上控制感染源。

3 小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护士缺乏、护理技能缺陷、护理记录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护理队伍阶梯未形成和自我保护意识不高等护理风险。认识和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护理风险,制定对策有助减少风险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琼, 魏咏兰, 鹿茸, 曾伟, 夏劲节,姚思君. 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情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2012,03(3):300-302.

[2] 罗琼花. 对社区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09,36(1):118-119.

[3] 余娟, 刘燕舞. 外科护理对护士综合素质要求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31(3):258-259.

篇10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市开展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的意见》要求,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年在全区开展以“夯基础、保平安、惠民生”为主题的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防范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坚持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消防工作城乡协调发展、统筹消防工作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积极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

(二)总体目标。通过一年的努力,确保实现“五个明显提高”:城乡消防管理体系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达标率明显提高,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普及率明显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率明显提高,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覆盖率明显提高,为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的新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建设任务及标准

(一)全面落实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不断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消防安全领导组织工作机制,落实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逐级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切实落实部署、检查、考核、奖惩制度。要积极推进“网格化”消防管理,形成“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力量整合、条块结合、管理到位”的基层消防工作格局。

(二)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区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要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按照“快补旧帐,不欠新帐”的要求,加快城市消防站、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步伐,确保达到国家标准。年内,完成第二消防站建设,按国家标准配齐消防车辆、装备;建设市政消火栓40个,其中必须完成门路、南路的消火栓建设任务。各镇驻地市政消火栓建设应达到规划要求;村(社区)消防车通道、消防通讯保持畅通;供水管网水压符合相关要求的村(社区)应当安装消火栓;充分利用天然水源设立消防车取水平台。

(三)进一步健全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灭火救援体系。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建省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全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确保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防护、侦检、破拆、通信、照明、排烟、救护等常规性、关键性装备配备到位。年内,各镇、经济开发区要建成政府专职、志愿消防队,或依托公安派出所保安队伍组建专职、志愿消防队,或采取政企联办的形式组建专职、志愿消防队;已经建成政府专职消防队的,要足额拨付消防队运作经费,确保正常值勤。工作中,要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逐步加强和完善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合同制消防员、消防文职雇员队伍,新建城市消防站要按标准配齐合同制消防员,基本形成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体、其他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地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有效联动的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四)进一步提高社会单位及农村、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大力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必须全部达到“组织制度规范化、标准悬挂统一化、设施器材标识化、重点部位警示化、检查巡查常态化、培训演练经常化”的要求;“九小场所”要达到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消防器材配置到位,员工具备火灾自救逃生及引导人员疏散能力的基本要求。90%以上村达到“六个一”要求,即每个村至少有一支义务(志愿)消防队伍、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一处消防水源、一套灭火设备器材、一块消防宣传阵地、一份《村民防火公约》。9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五个一”标准,即每个社区至少有一支义务(志愿)消防队伍、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一套灭火设备器材、一处消防宣传阵地、一份《居民防火公约》。

(五)大力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全面实施消防“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工程,建立公安消防、教育、劳动保障、工会、妇联等部门及新闻媒体密切配合的消防宣传教育社会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户外传媒等宣传媒介作用,进一步扩大消防宣传教育覆盖面。大力强化消防教育培训,将消防知识纳入素质教育、学历教育和就业培训内容。积极推进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人员的消防技能培训,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深入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使消防知识家喻户晓。

(六)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监管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消防职责,对涉及消防安全的行政许可事项要严格审核把关,切实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和地下建筑等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督促其彻底消除火灾隐患。要严格落实公安机关消防监督分级管理制度,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派出所负责“九小场所”及农村、社区的消防监督检查。积极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分类管理,年内全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50%的“九小场所”完成分类评价工作。探索建立消防安全等级公告、星级挂牌及消防安全等级与企业信誉等级认证、保险费率挂钩联动机制等管理机制,逐步形成“重点突出、监管有序”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消防监管模式。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成立全区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日常协调。各级各部门要把“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对消防安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照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实施方案,并层层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精心安排部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