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

篇1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 案例研究 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94

案例教学以其丰富性和实际性以及对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的重要作用受到教育界和广大教师的亲睐,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初中数学因为其学科本身的较强理论性和抽象性,更需要案例教学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示范性和数学理论应用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1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就是生活中的某个情景所包含的一个或某个疑难问题需要以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理论来解决的案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一般由学校管理者和初中数学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和描述,初中学生按照学校或教师设定好的方案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学习、掌握和巩固课堂内需要学生当堂掌握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引入案例、讲解基本理论、利用基本理论解决案例包含问题的基本案例教学步骤,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素质和能力,也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示范性教学的落实,促进改革课堂教学背景下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实践。[1]

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方法及案例类别

按照案例的制作方式、设计内容以及不同案例比较方式的不同,案例研究包含很多方法。按照案例形式、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别。

2.1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方法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有不同的类型。按照案例制作方式的不同,案例研究包括课堂实录与分析点评方式、访谈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案例设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概念教学、定理法则教学、数学知识应用教学、专题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按照案例研究对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设计同一内容的不同案例比较的同课异构和对同一案例进行不同比较和研究的同课同构两种模式。由多位初中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某一理论或某一环节案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设计和研究就是同课同构模式。

2.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类别

数学教学案例应用于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久,因此在我国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对其分类尚没有确定的标准。按照案例形式的不同,数学教学案例可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可视案例两种。所谓描述性案例,是将数学教学的某一环节或过程描述成相关的文章,可视案例是指将某一理论或数学专题的名师教学案例制作成音像制品,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应用。按照其内容不同,可以将数学案例大致分为片段案例和完整课型案例两类。顾名思义,片段案例是指关于某一教学情境或环节的案例,包括情境引入、问题解决、思维发展、合作交流和课外活动等多种类型;完整课型案例是就某一数学专题的完整教学内容,包括概念、复习、应用、探究等多种课型。应用课型方面又因为涉及内容的不同分为公式法则应用、实际问题应用两种;探究型课型包括数学知识探究、解题方法探究以及实践应用探究等。[2]

3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制作要求

3.1 案例制作的基本步骤

案例制作包括案例主题或案例背景、情景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案例分析点评等基本步骤。具体来讲,主题既包括当堂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还包括一定的教育主题和教育思想。主题是案例制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背景是引入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状况和学教冲突。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主题,也必须考虑相关背景;情景描述是对说明问题实质的具体教学过程的描述,要求明确、详细、客观、详略得当,具有示范功能;问题讨论主要是案例作者通过比较过去教学与当前教学的异同阐述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比较需要详实、可信。诠释与研究是指把一把数学问题升华为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并通过研究和反思得出更高、更深、更丰富的数学见解,以现代数学理论和语言概括和诠释所得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案例教学产生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案例教学的精髓。案例分析点评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对案例中的教学方法特点阐述、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劣比较分析以及对通过案例得出的新见解进行证明和总结。[5]

3.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举例

3.2.1 案例主题与背景

平行线性质。希望学生通过本节学习掌握平行线性质相关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进行证明和解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证明中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建模能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2.2 情景描述

本内容的学习采用“引导发现”和“动像探索”两种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量角器等学具,通过屏幕投影进行展示和讲解。[4]

3.2.3 问题讨论

通过数形结合,对平行线性质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要求学生动手,任意画两条平行线,并画一条与两条平行线相交的截线,引导学生寻找同位角并通过运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学生通过度量得出“两条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结论,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学生的猜想。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另外两条重要性质。

3.2.4 诠释与研究

教师总结平行线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参考文献:

[1]徐素娟.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2).

[2]钟振权.数学新课程中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3).

[3]王炼.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课堂特征的案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动态生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预设,却从主观上忽视了课堂的动态生成。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视师生交流,需要维持课堂的活力,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实践表明,当前初中数学课的动态生成缺乏效力,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动态生成的初中数学课堂进行研究,旨在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

在传统的课堂中,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课堂的生成,其严格按照教材和考纲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质疑或者新的见解,教师并没有重视,也没有认真地对待,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

动态课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要利用预设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自身见解形成新的认知。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函数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和特点绘制出函数图像。此时,一名学生提出是否存在一种函数,它的函数图像与正比例函数相反。

此时,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漠视了,或者直接以以后会学习这样的知识敷衍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疑问,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教师要解答学生的疑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

二、活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动态生成初中数学课堂要求教师突破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要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平行线的概念、特点和性质,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研究与分析。在小组中,学生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因此,部分学生提出是否不交叉的两条线就是平行线。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了解到如果不在一个平面,这个定理是错误的。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生成了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认识。

动态生成是现代课堂的新理念,它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与限制,值得教师思考与应用。动态课堂需要师生互动,需要在预设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生成。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策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手段统一化,导致学生上数学课感觉极其乏味,提不起热情。依据新课改各种新型思想的引导,未来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科学性。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势

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通过板书向学生讲解知识内容,常年单一重复的手法造成学生感觉非常乏味,老师是课堂的主导性人物,学生的课堂参与性非常低。将多媒体教学引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够大力提升学生的兴趣,将课本的知识点通过动态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到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有利于优化数学教学课堂

随着各种高科技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课堂上,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课本外的知识积极地进行探索,提升学习热情,让学生不再单一地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具体化

初中数学已经摆脱了单一的基础性内容阶段,逐渐向空间立体的方向发展,在学习初中几何知识的时候,采用讲述的方法学生可能会难以接受和理解,尤其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时候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采用传统的手段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够形象和具体。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老师可以制作出三维的动画效果或是播放几何图形的动态展示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效果,还能够降低知识难度,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4.提升课堂容量

多媒体教学帮助老师节省了课堂时间,让有限的课堂时间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老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好的数据和资料在课堂上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现代的高科技网络技术融合到一起,老师可以将从网络上找到的相关资源和文件直接地展示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具体的教学资源,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

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加工教学内容,将内容融合到课件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构建自我的数学思维结构,比如,在学习直线的斜率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加入课件中来引入相关的知识内容。比如,学生在攀爬楼梯的时候,倾斜度不同的楼梯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感受,那么这种不同感受的数学原理是如何?是倾斜度高的楼梯容易攀爬还是倾斜度低的楼梯容易攀爬呢?让学生思考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播放不同倾斜度的楼梯,展现相关的生活实例事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感知,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地尝试研究该种理论,由于多媒体的视频带动,结合过往的实际生活经验,学生会发现倾斜度小的楼梯更容易攀爬,然后师生可以共同研究直线的倾斜度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性人物,学生更好地进入老师设计的情景问题中,在多媒体的带动下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如此学生的接受能力更好,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会了知识。

2.对教材内容进行改良

初中数学知识更深化了一层,逻辑性比较强,需要学生不断地深入理解,开动脑筋,才能更好理清复杂的关系。要想满足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堂必须配合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这是新时代下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综合改良,对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分析处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件数据,播放优秀的数学知识讲座视频,通过设立实际的教学情景,使课程内容更具象化和容易接受,让教材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不再是单调的课本内容,让学生快速地从多媒体教学中体会内容表达出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学习平行线这节课程的时候,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具体关于平行线现象的幻灯片,包括校园的跑道线、火车行驶轨道、体育锻炼设备中的单双杠等等,让学生先自我思考这些直线之间有何特定的关系,直线的特点和形成条件,让学生自我思考,积极发言,通过这种播放让平行线效果展示更加清晰明了,老师在学生思考发言过后适当进行引导,带入平行线的定义和具体性质,学生必然会进行对比思考,认识到自己考虑的不足,充分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具体性质,在运用中更加灵活。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

简单来说,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因此,下面本文就展开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研究分析。

一、创设游戏竞争情境

竞争意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利用有趣的数学游戏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竞争意识,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1]。在验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教师选择了游戏接龙的方式,由任意一位学生开始,针对方程2X+Y=40,任意给X(或Y)一个值,点班级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应的Y(或X)的值,再由这位学生给出新的X(或Y)的值,依此重复进行,教师强调,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学生对这种方式都很感兴趣,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验证方法。此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一些游戏搬到课堂上,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二、创设探究新知情境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例如,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应用和对方位角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已知A点在B处的北偏东40°方向,C点在B处的北偏东85°方向,A点在C处的北偏西45°方向,求乙BAC及乙BCA的度数.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方位角、平行线的性质。问题一提出,学生积极地参与,在练习本上很努力地画出图形,标出方向,当他们画出图时,紧接着开始思考、计算角度的问题。学生们静静地思考着方法,这时有学生举手,看到了平行线的关系,BD//CE,所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了正确的结果。也有学生想出了其他的方法,可以添加一条辅助线,过点A作出正北方向的平行线,也能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结果。所以在课堂上要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样学起数学他们才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兴趣[2]。

三、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建模思想。例如,在“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出设问题情境:甲、乙两个厂家生产的办公桌和办公椅的质量、价格一致,每张办公桌800元,每张椅子80元.甲、乙两个厂家推出各自销售的优惠方案,甲厂家:买一张桌子送三张椅子;乙厂家:桌子和椅子全部按原价8折优惠.现某公司要购买3张办公桌和若干张椅子,若购买的椅子数为x张(x>9).(1)分别用含x的式子表示甲、乙两个厂家购买桌椅所需的金额;(2)购买的椅子至少多少张时,到乙厂家购买更划算?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平时生活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3]。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四、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此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人、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例如,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须寥寥数语,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4]。

五、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它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参考文献:

[1]孙亚茹.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景化教学的效果探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1:117.

[2]池洛阳.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高考(综合版),2015,02:7.

篇5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多,在实践教学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根据现状,落实教学举措。但是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导致实际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将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1.教学模式单一

初中数学教学形式对整体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在实践阶段存在教学模式不合理、形式不完善等现象,教师应付性的组织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导致教学活动处理不当,教学方案可行性比较差。教学阶段存在理论性教学比例大的现象,很多学生整体学习能力随之下降,甚至出现抵触的心理[1]。

2.教师自身能力受限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的能力受限,受到工作和生活因素的影响,教师没有时间对知识体系进行更新,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同时过多的依仗教学经验,忽视了教学体系的变革,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接轨,进而出现教学效果差的现象。很多比较年轻的教师,掌握的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实际教学中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平,阻碍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3.教学内容和生活脱轨

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和生活存在一定联系的,在教学阶段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需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在实践阶段,教师通常将课本内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忽视了考试以外的内容,进而导致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很多学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导致学习积极性差,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多,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及时对知识进行学习。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现象。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思考问题,甚至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限制了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对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按照教学机制的整体要求,落实教学对策。以下将对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进行分析。

1.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存在的目标设定不合理的现象,在实践阶段必须根据组织教学形式的要求,将目标落实到实处。在数学课堂教学阶段学生多是跟着教师的节奏学习的,被动性比较强,很多学生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因此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能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学到《几何图形》,涉及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种,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叫做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叫做平面图形。此外涉及到扩展类知识,以几何体为主,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和三角体等,由不同的点、线、面组成的,在具体教学阶段,需要设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几何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各自构成要点是什么?此类教学活动能让学生有目的进行学习,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结构,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能力[3]。

2.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整体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践阶段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能采用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便于学生在学习阶段学以致用。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原有的经验式教学形式不适合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落实教学举措。初中数学教材不断更新,教师也要适当对自身教学思路进行更新,对教材进行了解,按照教学内容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最后教师要具备多样化的教学能力,如果教材出现比较大的变动,教师也要做到游刃有余,能及时对知识体系进行更新,将教学措施落实到实处。

3.合理设置教学版块

考虑到数学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在实践阶段合理设置教学版块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版块设计起到的作用不同,可以根据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概念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合理设计教学版块,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版块设计教学阶段,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带在4-6人左右,保持小组成员实力的均衡性。例如在《平行线及其判定》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在在教学阶段,需要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平行线的画法。此外平行线的概念、画法及平行公理是重点,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图形是难点。实践教育阶段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平行线知识的学习[4]。

4.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多媒体教学形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化和具体化,在实践阶段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将相关内容立体化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及时对具体学习方式进行了解。例如在《轴对称》教学阶段,涉及到的图形比较多,教师板书教学速度比较慢,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进行了解,掌握其基本特征,以等腰三角形为例,学生通过观察的形式,对属性和三角形特点进行概括和总结。此类教学形式能起到简化教学程序的作用,学生在学习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少,对内容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学习起来更方便。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案例 问题特性 数学思维能力

教育学认为,数学是思维活动的“艺术”科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为学习对象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搭建了实践“载体”,提供了活动“平台”。数学案例是数学教材内涵要义的生动“概括”和外在“代言”。初中生在感知、研析、解答不同类型代数案例和几何案例的进程中,需要通过思考、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数学案例在锻炼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功效”,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肯定和认可,数学案例已成为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现我就运用数学案例特点,培养思维能力进行论述。

一、巧借案例解析特性,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判断、推导、概括,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活动形式。学生在探知、找寻、总结解决问题思路及解答问题策略方法的进程中,需要进行思考、探析、推导、概括等数学思维活动。学生在其探析问题案例的实践进程中,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从而为思维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打基础、积素养。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解题活动的解析特性,对整个案例解析过程进行有效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到对数学案例条件及解答思路的分析、思考等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分析找寻问题条件内在关系,层层紧扣,环环相连,逐步推导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教师做好初中生思维分析活动的指导点拨工作,保证案例解析活动效果,推理过程严密合理,逐步提高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如图1所示,EF∥AD,∠1=∠2,∠BAC=70°,求∠ACG的度数是多少?

图1

生:解析问题条件,结合解题要求,指出:根据问题条件及要求,可以发现应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内容构件等量关系求该角的度数。

师:对解析活动进行指点:要注意EF∥AD这一条件,利用问题条件中的关系,通过等量代换,建立有效等量关系式。

生:推导该案例解题思路:由EF∥AD,可以得到∠2=∠3,通过等量代换推导出DG∥BA,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师进行解题思路点评:要注意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同时要注重数形结合解题思想的运用。

生:解决问题,展示解题过程,相互进行评判。

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归纳该案例解题策略。

二、巧借案例数形特性,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我发现,很多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低下,面对复杂抽象的空间图形时,手足无措,不能进行很好的抽象分析和想象思维。初中阶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案例解答中,特别是解析一些立体几何图形案例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基础工作。初中数学学科问题案例,特别是几何部分问题案例,它通过精确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图形符合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为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抓手”。因此,教师应借助初中数学案例数形结合的特性,设计数与形有机结合的问题案例,指导初中生结合数学问题条件内容,画出相对应的平面图形或观察图形画出条件揭示的关系,从而进行深刻的思维活动,逐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如“O是ABC的一个内接圆,AB=AC,BD是O的弦,并且AB∥CD,现在过A点作这个圆的切线AE和DC,它们的延长线交于点E,AD与BC交于点F,求证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如果AE=6,CD=5,试求出OF的长度”的讲解中,教师直接讲解问题条件及要求,初中生比较难以接受。此时,要求初中生结合问题条件内容,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图形符号,画出如图2所示的图形,初中生在数形互补的条件下,再进行问题条件分析,就游刃而解,较容易得到问题解答的关键之处在于:“正确作出连接AO,交BC的与点H,双向延长OF分别交AB,CD于点N,M的辅助线。”这一过程有助于初中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培养。

图2

三、巧借案例发散特性,培养创新求异能力

教育发展学指出,数学案例具有显著的发散特性,具体表现在案例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解题要求上具有递进性,解题途径上具有多样性。数学案例所具有的发散特性,为初中生创新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教师在问题案例讲解时,应借助数学案例发散特性,在问题设计上要力求丰富性,在解题要求上力求深刻性,在解题方法上力求灵活性,多设置具有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练等开放特点的案例,鼓励和指导初中生进行丰富多样、形式灵活的思维研析活动,让初中生在发散性问题案例解析中,创新求异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如“如图3所示,在ABC中,BEAC,CFAB,BD=AC,CG=AB”条件基础上,教师采用变式训练的形式,设计出“求证:AD=AG”、“AD与AG的位置关系如何”等解题要求,组织初中生进行思维和探究活动,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活动,以此锻炼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案例解析中,初中生根据问题条件进行探析三角形全等的活动时,构建不同等量关系,可以通过不同判定定理正确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此时对他们的解题思路进行肯定,然后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合适的解答方法。在此过程中,初中生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图3

值得注意的是,思维能力训练是系统、长期工程,需要教师落实在点点滴滴的活动中,需要学生认真进行实践活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秋燕.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06.

篇7

一、初中数学教师教授的不仅仅

是问题的答案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不能仅仅教授给学生数学题的答案,还有解题的思路与解题的方法.如果说一个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在背诵教案,或者在教研室里批改作业就可以胜任的话,那么就不需要所有的教师上大学进行进修了,直接买上几本教辅书就可以踏上讲台讲课了.而这样的教师在笔者看来是不合格的.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可是数学学习成绩就是不好,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或解题过程.有些学生甚至会出现概念模糊的情况.有些教师课堂上讲解课程的时候,通常会把课本上的解题过程讲解清楚,思路也很清晰,可学生遇到同类习题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为学生做出总结造成的.一个数学知识的相关概念,学习应用,都是需要教师做一些总结,然后讲给学生听的.

例如,平行线的相关概念,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之一是当一条线穿过两条平行线时,形成的同位角是相等的.在这一概念中个就可以出现许多习题.而求同位角的角度,如何证明平行线等问题,都可以应用到这两个知识点.如果教师只是给出了学生这两个概念,而不告诉他们要如何应用这些概念去进行解题,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数学非常难学.而教师会认为,自己将知识点都教授给了学生,可他们还是不会,也觉得很冤.其实这样的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需让将知识点讲给学生,将知识点的应用总结给学生就可以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

第一,遇到学生询问讲过的类型题时,要仔细讲给学生解题思路.有些教师遇到学生问问题,首先就将学生痛斥一顿,丝毫不顾忌到学生的感受,有些教师甚至觉得学生问一些讲过的习题是因为他们上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讲,所以才不会做题.其实这些在成人看来很简单的习题,在学生眼里,并不简单,因为他们是第一次接触,是第一次学习.所以,当学生鼓起勇气来找到老师询问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帮助他们,将习题的解题思路讲解透彻.

第二,不要只是重视成绩,搞题海战术.作为数学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习题的答案,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许多教师认为数学的学习,靠的就是大量的习题,题做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解题了.不可否认的一点,数学是需要一定的习题量,但是绝非乱搞题海战术.有些时候,题海战术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还很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由于做题较多,没有时间思考解题思路,越做越错,越错越烦,最后,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有些学生甚至因此放弃数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适当地做一些习题,当然习题的挑选也很重要,需要找些典型的习题进行练习.要告诉学生不要怕出错,如果这些典型习题被学生轻松解决了,就说明学生对这一类型的习题掌握的很好,就无需再浪费时间了.如果出现一些错误或偏差,那么就说明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出面为学生分析习题的重点和难点,告诉学生这一类型的习题解题技巧,另外要让学生知道做错习题并不丢人,重点是要通过这些习题将自己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些问题各个击破.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策略;运用

与其他教学技术或者设备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形象生动的图像或声音,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背景下,饶有兴趣地展开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开发自身的数学思维,而且在感性知识的带动下培养了数学思维,启迪了数学智慧。

一、多媒体营造情境,形象引导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性学科,学生在抽象的数字与图形的世界里面徘徊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图像与声音共同呈现的性质,为学生创设情景,进行科学引导。

例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将两个小动物――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拉开距离,放置在同一平面中,再用线段将两者连接起来,告诉学生两个小家伙之间的距离是最短的距离。学生在小猫与小狗可爱的形象下,定会产生喜爱之心。在兴奋之余,达到了对这一知识点的形象深刻的掌握。

二、动态模拟,加深理解

多媒体技术具有动态演示的功能,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深刻地认识事物,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讲解“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在一个空白的屏幕上画出两条平行线,两个三角形的底边分别固定在其中的一条平行线上,顶点在另一条平行线上,将三角形的顶点来回移动,更加形象的方式是将三角形着上不同的颜色,在鲜明的色彩与直观的动态作用下,学生会更加形象地理解这一原理。

三、形象展示,引人入胜

多媒体具有形象展示的功能,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时刻对学习保持热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新颖别致的图画,让学生视觉冲击下,对知识产生学习的渴望。

例如,在讲到“黄金分割”原理时,教师首先不要将这一原理的定义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找一些应用到这一数学原理的图画在多媒体屏幕上呈现,然后让学生猜想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国旗设计成这样的形状,这一特殊的矩形形状有什么特殊含义,学生在视觉冲击下,会自觉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当中,认认真真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对学生的学习发挥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技术方法,改善自身多媒体应用水平,积极利用这一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在实践中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以下将对当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接受能力差 在“问题解决”实践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但是由于部分学生自身接受能力比较差,以被动式学习为主,如果教师不对其进行引导,学生很难自主学习,对相关数学问题的理解力比较差。

问题意识差 在实践教学中,多数学生不愿意主动提出问题。问题引导式教学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并对一些有目的的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当前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差,在实践教学中,答案是被教师控制的,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会草率地加入个人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其次是没有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讨论意识差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存在课堂讨论流于形式的问题,学生没有养成讨论的习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进行适当地讨论,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讨论意识差,课堂活动不充分的情况,学生和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差。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理解错误的情况,将问题解决理解为“解数学应用题”或“数学的实际应用”。教师重视数学应用题的实践教学,想尽办法让学生将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忽视了数学理论教学对学生的指导性作用。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问题仍然是特定的解法和确切的答案,忽视了问题的提出背景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分析。

教学设计不合理 “问题解决”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但是在当前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缺少问题的提出过程,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比较差,由于既定的管理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问题的提出和应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提出条件。但是,由于教学设计不合理,导致众多问题无法广泛应用到情境中,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解决”教学的措施

针对当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要求数学教师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点,对教学措施进行分析。以下将对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措施进行系统地分析。

创新教学情境 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详细地分析,并熟悉学生对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认识能力;以数学教材为基础,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加工,并创设出一套适合学生认知行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要精心创设情境,提出有效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寻求出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学到《平行线的判定》,在此之前,学到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之间的变化,在实践教学中要有效地提出问题。例如,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之间的变化和平行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通过角的变动,对平行线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自主探究 学生只有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实践中对各类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在实践教学提出问题之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实践,同时,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并且能主动分析问题。例如,在浙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特殊三角形》,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等腰三角形,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其他辅助教材,包括网络、手机及其他形式等,对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性质有全面的认识,了解不同三角形之间的性质差异,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对自身知识体系有更好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总结学习经验,不断丰富自身知识,进而提升数学学习成绩。

沟通交流 由于数学教学大多是理论教学为主,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实力平衡。其次,在布置作业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对知识有明确的认识。在浙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投影和三视图》,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对简单的几何图形的三视图进行分析,比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并且学生之间要利用三视图自主描述几何体的类别。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要加强合作,促进各种观点的交流,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掌握实践应用相关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在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探究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在浙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勾股定理》: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和。在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利用勾股定理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一根70cm长的小木棒,要将其放置于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30厘米和40厘米的木桶中,能放进去么?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证明该原理,对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的论据进行分析。

“问题解决”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反思是对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它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反思教学,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解题的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在教师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会了没有,学得怎么样。教师们要通过不断反思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解决”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地分析;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根据自身实际能力解决问题。针对当前“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对其进行详细地分析和应用,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达到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珍贞.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3):80-83.

[2]殷霞.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观的现状及其分析[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16-17

[3]向先应.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19):70-73.

[4]马复.试论数学理解的两种类型――从R・斯根普的工作谈起[J].数学教育学报,2001 (3):51-54.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学;教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初中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正处于个性化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情感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通过增加师生之间交流机会,创设学习情境,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语言等情感教学的方法,可以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教师应积极寻找渗透情感教学的教育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本文从情感教学的意义、实施原则和方法途径三个方面作出主要论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教学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元素,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增加对数学课堂的关注度,培养数学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上渗透情感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更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树立学习信心,同时了解数学背景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激发自身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改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内容中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提高的内容越来越多,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育大纲要求,情感教学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2 情感交流的主要原则

2.1 切实提高自我认识,转变落后教学理念

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思想,接受并理解情感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刻意义,乐于并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摒除刻板教学、固化教学的思想和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数学的感受,从学生处入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有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课堂知识的灌输,很少照顾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生之间缺乏眼神、语言等方面的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耐性去解答,而只是挑出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补充课堂。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也很少,很难起到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

2.2 平等交流,尊重学生隐私

情感交流不仅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心,同时也包括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平等交流的对象,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度过初中情感敏感时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学生隐私。在某些事情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建议,但不要干扰学生自己的决定,相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自身的转变。

2.3 创设学习情境,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

通过情感交流,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创设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更快速地融入课堂,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情感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个性发展方向,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等情感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营造开拓思维、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的环境,提高学生各种不同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讲述《有理数》这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有理数”,教师在介绍完概念后,又从“语言”的角度来讲,“有理数就是有理由的数,正数就是有这么个数字,负数就是欠人家这么些数字,这些都是由实际意义的、有理由的,所以叫做‘有理数’。”通过这种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语言,帮助课堂气氛一下子缓和下来,营造出更和谐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学习内容。

3 情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研究

3.1 关注、尊重每个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

学生在初中时期正处于个性化发展最为明显的时期,每个学生遇事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关注学生变化,了解学生情况,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改善教学方法,转变课堂侧重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一次在听其他教师讲课,当老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这节课时,临近下课,这位教师问同学们是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通过大半节课的讲解,学生都大体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技巧,而且马上就要下课了。但这个时候,有位女同学举起手,问:“老师,最后那道例题,我不太会解答,您能给讲解一下吗?”教师刚让学生坐下,开始讲解,下课铃就响了,女生怯生生的看着教师,似乎觉得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提问,耽误大家下课的时间。这时,教师对她微微一笑,然后对全班说:“相信还有不少同学同样对这个问题有疑问,今天借这位同学的问题,咱们占用三分钟的时间,再解一下这道题目,巩固一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下一节课,再还给大家3分钟,由大家处理好不好。”通过教师这几句话,瞬间就减轻了这个女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又通过下节课的承诺,让学生对接下来的题目讲解及下节课内容有了更多期待,不得不说这位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照顾到了学生情绪,更从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学生的自尊,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心理。

3.2 加入人文因素,增强课堂情感色彩

初中数学是引导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潜能不断被激发,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严谨性,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起从事数学研究的信心和决心。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渗透情感思想,增强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数学,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新接触的知识时,如平方根、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时,先介绍一下背景知识,像平方根的定义及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发明及其时代背景等,通过人文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家背后的成长历程,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借鉴数学家的成功经验,树立远大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3.3 用幽默语言联系生活与课堂,传达数学之美

幽默的语言既是教师体现自身魅力的重要表现,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幽默诙谐的语句,帮助学生解读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这节时,就有教师这样描述,“线段是一个外嫁的姑娘,整天在娘家和婆家之间转悠;射线则是她的丈夫,为生计走出家门;而直线则是他们的孩子了,总是想在外面玩,不想回家。”相信对这样的语言,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

3.4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处于爆发式增长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锻炼,提高思维敏捷度。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基础,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例如,可以在教授《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时,通过课前的交流去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虽然多数学生可能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了《平行线及其判定》这节课后,对平行线的性质有了一定了解。所以上课后教师没有像往常一样先介绍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再请学生发言,而是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道例题:下面图中,AB//CD,AC//BD,找出下图中所有相等的角及互补的角。

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出相等角和互补角,但在问学生为什么的时候,学生都给不出明确的解释。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预习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学生通过翻看教材,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对平行线的性质有了深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是自由解答,然后独自学习新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也锻炼了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经常变换教学过程、知识介绍和例题讲解之间的顺序,引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课堂锻炼能力、提高自身。

4 结语

情感教学是教师完善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能力和学习兴趣、缓和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都提供了重要保障。情感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已经也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利用情感教学,更好地把握学生心理,针对学生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潜能,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更平衡、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佰林.初中数学情感教学初探[J].读与写(上,下旬),2013年第15期;34-36.

[2]黄金枝.初中数学情感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数学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7期;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