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作为高考的重点科目,是高中教学的重点.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比较强,教学方式一直停留在基本概念讲授与进行习题练习相互巩固的情态下,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悟性”也有一定的难度,更重要的是现在面临新课改的压力,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迫在眉睫.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研究.

一、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结合

现在有条件的学校基本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都提出更高要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为教学方法的突破准备了物质条件,并且很多教师也在进行相应的教学实验,为今后教学方法的理论化、体系化做着实际经验的积累,但是毕竟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结合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有许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整体来说,现在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很多的时候并没有准确定位.在学生与教师心目中,多媒体技术只是在复杂学习过程中的“调味品”,教学过程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表现为“表面性”“肤浅性”,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把多媒体技术的实力发挥出来.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把从网上搜集而来的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放到多媒体上,通过音乐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此为主要手段来进行授课.

在运用多媒体后,教师的板书减少,以多媒体取代板书的现象增加,甚至有的教师一堂n黑板上不落一字.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讲“集合”时,有的教师找一些现实中的案例,如课间操等,让学生对于“集合”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但是在正式讲解时,仍然按照原有的先抽象概念、再习题巩固的方法,在不自觉中“用数学讲数学”,导致课堂教学重新回归于旧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只记住基本概念,对于知识延伸则有所不足,而在教师的潜意识中反而认为自己进行了教学创新,影响了了真正教学创新的出现.

二、对于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探讨

在现在的条件下,进行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硬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的教育思想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地位出现了误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白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工具,重要的是把数学中的抽象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函数”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函数图的画法,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方面,尤其以对数函数为甚.对数函数,不论其概念,还是基本操作,在生活中并不常用,学生对此也没有基本的了解,而且其由指数函数转化而来,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当面对抽象思维、转换思维不是很强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3D投影以及相关的三维立体图象,帮助学生进行形象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的辅助工具来说,鲜明的案例就是“函数曲线”的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函数曲线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函数的练习题很多都要求进行函数曲线的绘画.这对于教师来说,着实是一项耗费精力与体力的事,但是很多时候函数图象对于解题与理解只是一项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电脑作图,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教师的精力、体力消耗,减轻教师不必要的教学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辅导学生,提升学生的基本功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在现实的情况下进行整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现在的整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抓住整合的关键,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定位.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两项主要定位:一是把抽象知识具体化;二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减轻教师的基本工作强度,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吴永慧.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沙棘:科教纵横,2010.

篇2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 信息技术 运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即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使信息技术成为与数学新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交流和创新能力,培养协作意识,促进学生以新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越来越体现人文化。它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数学课堂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思维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避免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数学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影响着学生数学情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数学理解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建构心理意义的过程。没有理解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理解是对知识进行应用的前提。学生对一个数学概念或原理是否理解,表现在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一个概念或原理。而信息技术能够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大量的适合他们自己学习的模式,看到多样、规则和相互联系”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同一数学对象的“多元联系表示”,从而使数学对象的不同方面的特征得到显示,为学生理解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奠定基础。如:利用计算机精确作图,数形结合促进理解。“数缺形来少直观,形缺数来难入微”,数形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几何画板》等软件能帮助我们方便、迅速地画出精确的几何图形,并能将局部放大,动态显示,这些功能为展示数量和形状上的联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

三、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以及提高教师计算机使用技能

篇3

一、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原则

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操作方便性原则。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一门体系严密、精确定量的学科,其组成体系包括基本概念、理论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教师都要以科学性为原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中,教师一定要使用简洁、易于学生理解的多媒体课件;第二,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原则。多媒体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有着多媒体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教学目标统一原则。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与初中物理总复习课教学目标相符,以便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具体方法

1.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初中物理涉及很多关于微观世界的知识,传统的物理教具很难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物理知识动态、形象、多方位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复习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将其过程和状态清晰地呈现在动画中,把微观的物理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又如在复习电流时,教师可以水流作为原型模拟电流,制作水从高往低处流,就是从水压高的地方流到水压低的地方的动画,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

2.使用合适的多媒体课件

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课件,优化初中物理总复习教学,从而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如在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教师可采用实物投影或者播放动画等进行直观展示,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看到具体的物理现象,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多媒体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初中物理复习教材经常跟不上实际生活的变化。因此,要想初中物理总复习课教学与时俱进,教师必须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另外,在复习初中物理难点阶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物理知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课教学效率。电磁联系这一教學内容涉及很多实验,如电磁感应现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

3.设计与学生情况相符的教案

在初中物理总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复习磁场时,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在画面中,铁块的两端吸附了大量铁屑。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铁块能吸引铁屑?又是什么原因使铁块中间不能吸引铁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呈现和问题的引导,学生加深了对磁体基本属性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呈现磁悬浮列车的动态画面,并提问: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什么?从而引出与磁场有关的物理知识。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还可以直观呈现出信息量大、结构复杂的物理现象,如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铁屑的分布情况等。

篇4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 多媒体 重要意义

在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业性质的政治课教学方式,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高效率的政治课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于课堂教学之中,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的兴趣,或叫“求知欲”。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形象化,不仅能给学生真实自然、生动感人的美育,还由于情境的创设,不会使学生产生层次上的“断层”,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以本为本”,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当代中国和全球的丰富多彩的时政材料,将众多反映理论问题的社会热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基本前提和最终目的,实践出真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原则和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既应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环节链,又应被看做是教学过程的落脚点,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在课堂上展现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实际生活画面,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兴奋程度,其思维的触角就会被画面所吸引,从而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使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尤为重要的是,多媒体作为纽带,可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我在讲“要尊重客观规律”这一原理时,将目前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失衡带来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以至于侵害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等新闻录下来,真实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的灾难感到吃惊,另一方面对环境问题展开了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这正是人类自身盲目开采资源,滥砍滥伐,不尊重客观规律,违背自然界规律造成的,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基本上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过程,使学生将创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连接建构的过程,而思想品德课的基础知识就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构成的,对学生来说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学生误以为思想品德课并不重要,只需要在考试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学生要顺利地掌握新知识,关键在于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融会贯通。思想品德课所涉及的概念、原理、具体观点比较抽象、枯燥,如果只是单调地照本宣科,结果只能是课堂沉闷,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基本概念是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构成思想品德课理论体系的细胞,从而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其次,要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而这正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比如,在讲矛盾时,有的同学搞不清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概念与逻辑上的矛盾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因此无法将客观矛盾和逻辑矛盾区别开来,这时我就用多媒体给他们放映了寓言《自相矛盾》和日常生活中的矛盾。通过多媒体,学生明白了掌握基本概念的重要性,明白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想真正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必须切实理解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掌握基本原理。如此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5

[论文摘要]研究生能力培养是当前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众多高校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的重要任务。通过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特点,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进而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论述了多媒体教学与研究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与自学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0引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以应用性为主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主要讲解CAD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工程应用理念,在此基础之上向学生介绍CAD软件的应用。使学生掌握CAD的基本概念、GAD软件使用技能和开发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CAD基本概念的理解和CAD软件的实践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多媒体早已进人教育领域,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

本文将围绕如何借助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提高CAD课程的教学效果展开讨论,继而结合研究生能力培养来阐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1多媒体教学在CAD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辅助设计》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软件操作功能。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CAD基本理论的阐述;

(2)结合授课对象的具体专业方向阐述CAD的内涵与外延;

(3)具体CAD软件的应用教学。

在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手段将能收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1)对于CAD的基本理论主要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具体阐述CAD的含义及特点、CAD的组成、CAD新技术等等。该部分内容中表示CAD特点与要素关系的图表较多,可以结合幻灯课件采用重点色突出与层次递进显示的方法进行重点阐述。在介绍CAD新技术章节时,可以结合幻灯课件具体展示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产品模型及分类等等。如有条件还可结合3DS MAX等动态显示软件展示CAD产品的工作过程等等。

2)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门通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授课对象的具体专业方向有针对性的阐述CAD的内涵与外延。CAD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本课程所阐述的内容特指广义的CAD,即CAD设计工作不仅仅围绕着几何造型展开,而且更广泛的涉及到有限元分析、动力学分析与仿真、运动学分析与仿真等考察产品综合特性的领域。结合具体授课对象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多媒体中引人范例教学法。具体采用章节方式介绍三部分内容:汽车零部件的三维建模及结构强度分析、汽车整车建模及动态仿真、汽车子系统分析与优化。这三部分范例用到了UG,ANSYS,ADAMS,MATLAB多个软件,根据各范例形象生动地阐述CAD的分析流程及工程实际价值。

3)一般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总要落实到一个具体的CAD软件的应用。本课程所讲授的can软件是UG。由于UG软件的功能强大,功能模块众多,因此选择常用且基本的模块进行介绍。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现场通过电脑演示,根据递进关系,先后介绍UG建模基本环境、参数设定方法、常用工具、草图绘制、实体造型功能等。在利用多媒体现场演示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介绍软件之前可以先展示利用UG绘制的各种三维造型及复杂的总体装配图,借以阐明UG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基本环境及常用工具的教学可以结合实例进行阐述,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反映各工具条的基本性能和适用范围。

(3)草图绘制中关于几何约束和尺寸约束的功能需要详细介绍,这是实体建模的基础。可在课堂上现场演示从简单到复杂的草图绘制流程。为了更好的利用课堂有限时间也可以采用录制动画进行放映和讲解同步的手段。

(4)三维实体建模在课堂上的演示以简单模型为主,但该类模型需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应该是复杂模型的简单基本元素,课后可以布置复杂模型的上机作业,在上机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多媒体教学与研究生能力培养

一方面,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与其本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是否完备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研究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以便认识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才是知识的价值所在。

结合CAD课程教学总结出多媒体与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关系:

2.1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研究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课堂上进行CAD范例讲解并与研究生进行互动,使研究生从视、听、说多方面接触UG软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研究生携带笔记本电脑到课堂,跟随老师的演示进行实时学习,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极大的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课后布置较为复杂的零件三维造型作业,研究生可以迅速的根据上课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无疑大大提高了研究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2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如前所述,CAD多媒体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法阐明课程的广义应用价值。此方面通过图文并茂、动画演示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其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可以使研究生更多的主动积极思考,根据范例举一反三。课后可布置相关大作业,令研究生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进行基于CAD相关软件的课程设计,为研究生今后开展科研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研究生自学能力

由于UG功能非常强大,课堂上只能围绕某些模块的一部分典型操作命令进行多媒体演示,但由于研究生可以携带笔记本电脑进人课堂,因此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促使研究生通过为了完成某些造型自发去熟悉更多的操作命令,同时比较多个相类似的操作命令的功能区别。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生的通过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

作者:邓在京,张居敏

关键词:农业工程专业;《工程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39-02

一、引言

《工程力学》这门课的教学由我校工学院力学教研室承担,开设专业有环境工程、设施农业、食品工程和工程管理等,其中仅环境工程专业为必修课,其他专业均为选修课,总共56学时。课程体系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客观地说,《工程力学》这门课对非机械类学生,尤其对缺少必要的先修课程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由于这门课理论性强、概念多,教师要讲清讲透问题本质,需要联系众多工程实例来建立概念,通过力学公理、法则及规律,经数学逻辑推理建立得出理论,然后应用于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生产实际中,物体的受力、变形、失效、破坏等现象随处可见;工程设计中,力学分析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引领指导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农业工程专业《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对《工程力学》课程不够重视,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与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学习时所花的精力和时间不够;甚至还有学生觉得公式定理太多,理论抽象,不易理解,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兴趣,这样导致学习这门课的效果不佳。经典力学包括工程力学,理论体系严密,逻辑性很强,我们学习《工程力学》,最重要的是学习它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学好力学,对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生产科研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在建设《工程力学》优质课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我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已开设多年,学生反映良好,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建设《工程力学》优质课程,可以作如下概括和总结。首先,凝聚共识,通过对《工程力学》进行改革,把基础公共工程教育和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通过自学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其次,改革着眼于我校农业工程类各专业本科教学的实际,把“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教育思想理念付诸具体实践;第三,力学教学的改革同样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要求,适应国民经济对新时代大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适应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要求,这是我们进行《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我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环境工程、食品工程、设施农业和工程管理等)与力学教研室所在的工学院(机电、能源和自动化类)学生在基本素质、基础知识的掌握等方面,客观上存在一定差距,实验教学要求不一样,教学培养目标不一样,学生今后的去向更是不同。机电、能源和自动化类学生有前修课程如机械制图、大学物理、金工实习、机械原理等知识做基础,在讲授材料力学内容时,学生较容易接受。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不同,有些专业学生学过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有些专业甚至连这样的前修课程也没开设,如果不区别对待,采用同样的讲课模式,同样的语速,同样的互动方式,不少学生要即刻消化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就比较困难。因此,在《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入《工程力学》的实例和概念,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重点突出农业工程类专业实际应用的特色,注重能力的培养,满足并保证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针对农业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教师授课的着力点应侧重工程应用和拓宽拓展知识面,培养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编排与创新

针对农业工程类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和教学大纲要求,在课程的内容编排上,力求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汇交力系、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任意力系与静力学专题等六章。如果以研究的问题进行重新整合,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部分,即力系的简化与等效替换一部分,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应用一部分。组织教学通常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可以很好地避免内容上的重复,使得力系的合力矩定理以及力的平衡方程的证明与推导等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够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减轻了学习负担,又提高了效率。实践证明这样编排和讲授学生易于接受,是可行的,可以推广。材料力学部分主要讲授四种基本变形,即轴向拉伸与压缩、扭转、剪切和弯曲;另外还介绍组合变形、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和压杆稳定等问题。先讲解基本变形,后介绍组合变形,甚至可以把组合变形安排在应力状态之后讲解。四种基本变形其内力、应力公式是不一样的,但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其实都是相通的。先作外力分析和内力分析,再作应力分析,建立强度条件及应用,最后作变形分析,建立刚度条件及应用。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对比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课后列一张基本内容一览表,表示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强度及刚度的计算式。这样,学生会加深对各种基本变形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四、多媒体运用与模拟实验

《工程力学》优质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支持。《工程力学》这门课工程背景很强,一些工程实例,如工程结构、机构的动作及机器设备的工作状况可以通过屏幕活灵活现地展现,使学生能够将该课程与实际工程背景联系起来,增加感性认识,理解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新颖有趣,生动形象,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得到充分展示,尤其充分展现启发式教学的全过程。就拿“静力学基本概念”、“约束与约束力”、“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这些单元来说,因为抽象概念较多,需要的图形和图片数量较多,以往教师课堂上板书的工作量很大。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消化课程的内容,而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不断在提高。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完全离开黑板粉笔。农业工程类专业开设《工程力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有些时候更能将这一分析思考的过程直接地再现,尤其是在推导力学公式时,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授课教师应根据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适时采用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引入力学概念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出直观生动形象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分析求解问题时,可借助粉笔黑板逐步展开,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力学的美、逻辑的美。从当前的教学形式来看,《工程力学》实验课依然是理论课的补充,基本任务是验证定理和公式,所以一般为验证型实验。从实验内容看,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用已经制作好的试件进行加载,测取实验数据。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和讨论工程实际问题,有所收获,但这样的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目前的现状是,由于授课班级较多,软硬件跟不上,把《工程力学》作为必修课的相关专业的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选修课的学生甚至连实验室也进不了。为弥补这一缺憾,教师只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力学实验过程。目前国内不少大学网上模拟实验做得比较成功,可以有效利用网上资源,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识理解。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数学课堂 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形式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独特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动态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而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数学学科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二、把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继而对其进行拓展、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了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地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

三、把信息技术资源和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再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姿、浩瀚无穷。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数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能够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篇8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具有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性强,涉及的理论知识繁多,应用的多媒体软件多,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理论概念,又要具有较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课程所要求以及涉及到的多媒体的知识体系。然而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所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性,就要从整体的课程设置体系上综合考虑,对前期以及后续课程做统筹安排,使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掌握达到实际要求的课程教学目的。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然而理论的发展应用离不开实际的应用,为了便于理解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就必然要求学生能结合实践操作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操作应用一些常用的多媒体软件。课程的学时安排是51学时,要在这样的学时里讲授多媒体技术的所有原理理论以及操作一些常用的软件,是不太现实也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在课程的体系建设上,在本课程的前期安排《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在这门课程里,学生主要学习音频制作软件CoolEditPro,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软件,多媒体动画制作软件Flash的应用。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多媒体处理软件,能实现对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的最基本的处理和操作,提升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课程设置对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的筛选,重点给学生讲解该领域最基本和前沿的一些学科知识,并结合实践环节,通过实验的安排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创新思维。对于多媒体技术涉及的其他一些硬件和软件,通过课程的介绍和使用,让学生能够了解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后续可以把其中的一些软件的学习使用作为选修课程,例如3DStudioMAX、MAYA、Authorware等课程,进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软件,提高实际操作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的考核方式上改革,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从考核方式上改变死记硬背,纸质考试的单一方式,注重教学过程管理,考核的结果要体现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科学评价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及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多种行业领域,如远程教学、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医疗、艺术、建筑设计、游戏、文化娱乐等领域。这就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和取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既考虑知识面的广泛性,也要考虑学时的限制,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要考虑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生的易于理解性、实际的操作性等各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既有老师理论的讲解,也有学生实际的操作。安排理论讲解27学时,实验操作课时2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

1.多媒体硬件设备

了解和使用多媒体硬件设备,如声卡、显卡、视频采集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话筒、电子音乐合成设备。

2.音频信号处理技术

主要讲解音频信号的特点、人类的听觉特性、频域掩蔽效应、音频信号压缩技术、常见音频编码标准。介绍音频处理、制作软件,如数字音频处理软件SoundForge、CoolEditPro2.0,MIDI制作软件MidiS-oftStudio、Cakewalk。实验安排:应用CoolEditPro2.0,实现:声音的数字化与格式转化;声音的剪辑;处理噪声;淡入淡出;音频的不同格式。

3.图像信号处理技术

主要讲解图像信号的特点、色彩基本概念、人类的视觉特性、图像信号压缩技术、常见视频编码标准、图像文件的格式。介绍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矢量平面设计软件Illustrator、Corel-Draw等。实验安排:PhotoShop软件,实现功能:调整图像;图层和选区;滤镜;图像不同格式。

4.图形多媒体技术

讲解计算机动画特点、三维动画主要技术、真实感图形技术、非真实感图形动画、虚拟现实技术。介绍动画制作软件。如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基于流程的图形编程软件Authorware,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StudioMAX、MAYA、3DFlashAnimator。实验安排:应用Flash软件,实现:逐帧动画;运动动画;变形动画;引导层动画和遮罩层动画;创建按钮;创建交互性;添加音频、视频。应用3DStudioMAX软件,实现功能:三维动画制作;建造模型;添加材质;创建运动;完成场景。

5.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视频信号的特点、时间域与彩色掩蔽效应、视频文件的格式、视频信号的压缩技术、视频压缩标准。实验安排:介绍视频处理软件。如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e;实现功能:字幕特效制作;素材视频的删除、拆分、粘贴;流行动态镜框效果制作。

6.三维立体多媒体技术

主要讲解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立体电影原理、立体电视原理等。实验安排:应用软件Photoshop,实现:三变图像设计;彩虹图像设计。

7.网络多媒体

介绍网页制作软件,用html编写网页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网页开发和网站管理软件Dreamweaver,流媒体技术。实验安排:使用Netmeeting组织网络视频会议。

三、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实验配置

多媒体软件的要求决定了实验用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由于实验要用到很多软件,实验室中学生用计算机硬盘容量不得低于20G。由于实验中往往要同时运行多个软件,电脑内存容量最好大于512M。在众多的多媒体软件中,Photoshop、3DStudioMAX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较高,实验室一般安装IntelPentium4处理器、1GB内存,显存为128M、具有Dircet3D10功能的显卡以上的硬件配置。

四、教学方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了案例式教学、实践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将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学生相关的问题纳入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答案,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传授知识,更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思考,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随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能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外,还能在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解的知识,拓展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归纳学习重点,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恰当的布置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对于本课程的实验,通过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并提交作品,来达到行为和思维训练的目的。针对每章的课程内容,在教师讲解基本的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安排有针对性地实验。在实验中,安排了一部分是基本操作性实验,另外一部分能体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内容。使学生便于理解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学科的最前沿的研究方向,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五、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容量大,涉及软硬件资源多,合理地进行教学资源建设,能够使学生易于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室应能连接到互联网,并且要配置一立的服务器以存放各种实验资源。因为视频媒体通常都比较大,要保证学生便于下载所需实验资源。实验室要能流畅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效率。教学资源建设中,主要提供的有:

1.课程说明、教学大纲、考核说明等。

2.有关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辅导资料,如各章节的重难点介绍、PPT课件,包括制作一些音频课件,视频课件。

3.教学所需的一些常用软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方便。

4.编写教学的实验手册和试题册,指导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同时能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

5.提供一些实验所需的素材,提供一些老师收集积累的素材、优秀作品、往届学生完成的优秀实例,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

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卷面考试方式,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更加科学的设置考核体系,通过考核方式的引导,使学生既要掌握本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体现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的考试成绩是本学期的各项模块的综合成绩,主要由平时上机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组成。平时上机成绩包括基础操作性实验(50%)和创新性实验(50%)两部分。

七、总结

篇9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业水平考试 教材分析 大纲分析 题型分析 应对策略

一、了解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既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可划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是必修模块,其他几个模块均为科目内选修模块。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每个学生要完成必修模块和至少一个选修模块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每个模块的内容如下:

(1)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必修内容。这部分内容着重强调在大众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理性建构的过程。

(2)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由网络技术基础、因特网应用和网站设计与评价三个单元组成。

(3)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进行多媒体作品的规划、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4)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是介绍计算机解决应用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思想,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并通过列举和分析典型算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数据管理技术模块以介绍数据库相关知识为主,建议划分为数据管理基本知识,数据库建立、使用与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等三个单元。要求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据库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6)人工智能初步模块强调让学生体验典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了解其基本原理。主要划分为知识及其表达、推理与专家系统、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三个单元。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会简单使用人工智能语言解决问题;能够用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感受人工智能的丰富魅力,知道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与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分析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1、命题依据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主要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和各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为命题依据。

2、考试范围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一般为必修学分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的内容。如贵州省2012年、201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粤教版)和《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选修情况2014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粤教版)和《网络技术》。

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能力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业水平考试的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级标准。

A级只要求学生了解和模仿,比如信息及其特征、信息加工概述、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等。

B级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独立操作。比如信息的获取过程、网络数据库的检索、图形图像的采集、数字视频的采集、网络通信原理等。

C级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比如文件的下载、文本信息的加工、表格信息的加工、Flash简单动画的制作、photoshop cs8图像简单处理、因特网的组建与设置、因特网的接入和使用等。

三 了解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形式和内容。

各省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的形式一般为纸质考试和局域网环境下的无纸化上机考试两者之一,采用闭卷形式。下面以贵州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为例谈谈。

贵州省从2012年开始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网考的形式,考生使用考试软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进行答卷。试题由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智能生成,所有答题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的内容根据各校的选修情况分为两个部分(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或《网络技术应用》),共150分。

第一考信息技术基础:满分 90分;包括单选题15道,每道4分,共60分;操作题2道,word2003 文档处理和excel2003表格处理,每到15分,共30分。

第二卷考选修:多媒体技术或网络技术应用 满分60分;包括单选题10道,每道4分;操作题1道,多媒体(flash8.0简单动画制作或photoshop8.0图像处理)或网络技术(frontpage2003),该题20分。

结语:我们在应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时,应当全面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考试大纲的三个等级要求,学习上有取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信息技术学籍卡考试形式,考试题型等,注意时间的安排,要有思维、有策略地完成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任务。

参考文献:

篇10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它可以充分的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有机化学实验过程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授课的效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加深了他们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验现象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实验流程图、实验仪器图、实验装置图、实验视频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课堂上,把传统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讲解和认知[6].例如,教师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时,常规的实验教学只停留在书本上面,教师要求学生对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和实验仪器的使用等知识加以理解,因知识量大而杂学生往往容易忘记.若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将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及事故配以实物图的形式加以讲解和辨别,运用以往实验室出现的一些典型性事例加以说明,通过强烈的视觉感受使学生对有机实验室的基本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介绍实验仪器时,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仪器众多,单纯以书面讲解学生很难将仪器名称及使用方法全部记清楚,教师在课件中插入仪器图片,辅之以实验仪器的实物加以详细介绍,学生对仪器名称及使用方法将会留有深刻的印象,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多媒体技术优化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有机化学实验在内容上是对有机化学理论的验证,由于课时量有限,不可能把每个实验都在实验室为学生重新演示一遍,这必然导致有些学生对一些重要实验认识不够全面,影响了他们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全面认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还有许多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优点.利用课件将实验课程内容按顺序排列,对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仪器和装置,实验流程和结果,实验问题和思考在投影仪上依次展开,每一张PPT上面用层次分明的文字加以提示,插入实验仪器图片和录制好的实验过程视频,讲解完实验步骤之后,把实验步骤做成条理清晰的流程图并注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验过程中用课件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令学生记忆深刻,同时提升了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深化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以简单的蒸馏和分馏实验为例,按照常规的课程安排,实验室只进行了这两个实验的操作.理论课上讲到了水蒸气蒸馏和减压蒸馏,它们与普通蒸馏和分馏的知识相互关联,经常在许多科研实验和实际应用中用到,但是并没有安排具体的实验讲解和操作.传统的教学由于受课时所限,导致学生对水蒸气蒸馏和减压蒸馏的基本操作缺乏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面认知.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蒸馏或分馏实验时利用课件将水蒸气蒸馏和减压蒸馏的相关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大大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的不足,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多媒体技术强化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由于有机化学实验课学生人数多,实验仪器和实验台面有限,药品的大多都是易挥发、易燃、有毒、易腐蚀的有机液体,仪器大部分是易破、易碎的玻璃器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割伤、灼伤、烫伤、中毒、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实验过程中产生废液、废渣、废气处理不当不仅会给实验室造成污染,同时会影响周围的教学环境.因此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强化他们的实验操作规范必须在每次实验过程中加以强调.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实验需要注意的正确操作规范融入到实验讲授的每个步骤中,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提前做出警示,增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这样的教学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规范,在后续的实验中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7].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利弊分析

有机化学实验以实验操作为中心,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规范,促进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进步.具体的实验教学功能是任何手段都替代不了的,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而否定传统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教学优势.传统教学中板书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多媒体教学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课件的提前准备,往往使部分老师对课件形成依赖性,上课时一层不变按照课件的内容讲解,让部分学生对实验毫无兴趣,使得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板书切不可弃而不用,相反教师需要利用板书教学将实验提纲和一些容易忽视的重点作相应的提示,以弥补多媒体课件的不足,同时板书教学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根据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回复,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8].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融合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随之改变.将传统的实验教学优势和多媒体教学优势结合起来,使多媒体技术和有机化学实验融合起来,扬长避短,使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一些不容易解决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探索科学原理的好奇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自觉的变成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的发展.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