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危机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资产阶级 经济危机 马克思批判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始终关心社会舆论及社会上各种学说的发展,针对危机理论的研究也不例外,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兼容并蓄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马克思针对那些学说的辩证对待,以将自己理论明确表达出来,并突出了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马克思著作中,专门批判、批评的西方经济危机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买卖分离――商品形态转化”解释危机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一些经济学家用简单的商品形态变化中所包含的危机可能性来说明危机,并不具备合理性。买和卖的分离只是危机的元素形式;用危机的元素形式说明危机,就是通过以危机的最抽象的形式叙述危机存在的办法来说明危机的存在,就是用危机来说明危机。[1]
马克思在之后章节中又对此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危机的一般的、抽象的可能性等于危机的最抽象的形式,没有危机的内容丰富的起因;卖和买可能彼此脱离,也可能顺利地相互转化。但是,发生危机的原因并不包含在这个形式本身之中。[2]
马克思针对商品形态转化会造成危机观点的批判,体现了马克思哲学和经济二重角度的深刻论证。
这种观点,存在循环论证缺陷――当用商品形态变化或者买卖分离来解释危机时,仅仅停留于形式之上,没有内容元素,用形式说明形式,用危机说明危机,解释的一方没有告诉任何有价值内容,形成循环论证的缺陷。
寻找经济危机原因的方向――经济危机的原因应该从形式之外的寻找,形式是无法说明危机的。马克思针对此观点的批判,说明了,不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是,如果用此观点来解释危机,那么其解释是无法站得住脚的。
为什么马克思在其有关论述中提到了商品和货币发展时候,谈到可能性和现实行呢?
我们根据马克思的哲学思维观点,马克思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论述,完全来自于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做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论述次序,体现了马克思采取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将相关范畴进行彻底剖析,以挖掘概念范畴内涵和外延,使得不同概念之间联系更加完整。
从事实上可以看出,商品和货币出现远在资本主义之前已经存在了,并且在中国的宋朝,经济发展十分繁荣。但是作为早于资本主义历史的宋朝,并没有出现过周期性经济危机,这不恰好证明了马克思批判的正确性么?
二、针对“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造成危机”的观点的批判
在论述危机形成原因的过程中,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曾经在引发危机中起到作用,在现实中可以和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等联系一起,因此一些论述将此作为形成危机的原因。
马克思相关著作中对此作了批判的。在没有信用的情况下,在没有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危机。但是,在没有买和卖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却不可能出现第二种可能性。但是,在第二种场合所以发生危机,是因为商品不能在一定期限内卖出去,以这一定商品在这一定期限内卖出为基础的一系列支付都不能实现。这就是本来意义上的货币危机形式。
此论述表明,马克思对货币危机形式的研究仍然属于抽象意义上的,主要指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两大职能,只不过二者抽象程度不同而已 。
但是假如将抽象危机形式来解释危机的原因,那么 这种认识又回到了马克思批判商品形态转化中的循环论证和虚无主义,本身仍然存在问题。因为本身违反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精神。所以马克思批评了这种解释危机的方向研究,也批评了一些经济学家用这样方式解释危机,过分关注货币职能,是多余的。
三、针对“比例论”观点的批判
马克思在批判李嘉图的积累理论中,针对经济危机必然发生的论证过程,也兼顾到针对一些错误性危机观点批判,这也包括了“比例论”。
马克思认为:他所研究的不是以生产比例失调为基础的危机,即不是以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领域之间的分配比例失调为基础的危机,因为这种比例失调而引起的市场价值的提高或降低,造成资本从一个生产领域转入另一个生产领域,这种平衡本身已经包含着危机,但危机本身成为平衡的一种形式;这种危机连李嘉图等人都承认。[3]
马克思上述观点,说明了其研究经济危机与“比例论”观点危机区别,实际上他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调整引起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区别开了,两者之间有着根本区别。然而,不幸的是,后来的资产阶级学者和一些者同样在此或者在彼陷入了类似的逻辑推理陷阱。
在考察生产过程时,马克思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生产特点:资本主义生产竭力追求的只是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就是靠一定的资本物化尽可能多的占有直接劳动时间,其方法或是延长劳动时间,或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发展劳动生产力,采用协作、分工、机器等,总之,进行大规模生产。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中就包含着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生产。
这段论述包含意义十分丰富。马克思首先他强调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同时也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在生产中必然发起剩余价值生产,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的目的总是可以达到的。正象马克思认为的:生产对资本家根本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剩余价值能否实现。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是相对,即使某一领域存在生产过剩,对其他领域的影响,也会造成生产过剩,资本主义不可能再所有领域同时、均匀地发展,即使理想的社会也很难实现,真正满足需求的,必须要有过剩,但是后面过剩是相对需求而言,而不是相对购买力而言。[4]
该段论述,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科学论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相对生产过剩的危机,不是真正生产相对需求的绝对过剩;一般社会生产,是以满足需要为前提的。但是资本主义生产违背了一般生产目的,它是满足资本家利润为前提的,因此实际上以相对购买力为前提,所以根本不是以满足需求为前提。这从侧面批判了不同形式的消费不足论,正面批判了“比例失调论”。
马克思论述到:在一定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只能在某些领域无限制地自由发展;如果资本主义生产必须在一切领域同时地、均匀地发展,那就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资本主义生产。因为在上述某些领域生产过剩绝对存在,所以在没有生产过剩的那些领域,也就相对地存在着生产过剩。总之,用一方面的生产不足来说明另一方面的生产过剩的观点是说:如果生产按比例进行,那就不会发生生产过剩。如果需求和供给彼此相符,也不会发生生产过剩。[5]
马克思对“比例论”的批判,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资本主义生产造成的危机,体现为资本家总归加大对剩余劳动的生产和剥夺,本身包含着不顾市场的限制而生产,必然使得生产扩大超过消费的扩大,因为工人阶级群体的分配被限定了,而不是生产中比例的问题。
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而非绝对过剩,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会发生。
如果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比例失调,那么就会出来两种问题:社会上劳动者贫困现实是合理的了;资本主义在比调整比例下,生产力仍然可以大幅持续提高。针对后一种推论,事实并非如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经济危机持续存在,70年代后期资本经济停滞的态势已经得到了大范围验证,显然比例论观点不服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
比例论观点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否定,然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力是符合社会规律的,关键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问题,在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假若资本主义生产能够按比例生产,按照社会实际购买力生产,那么资本主义就会很快进入停滞和衰退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创造的财富绝不是人类社会的最优生产方式。而现实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伴随着扩张殖民地、战争、争夺外部市场等手段,使得解决矛盾的途径超出其经济手段之外,这些恰恰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事实。如果用庸俗经济学的解释,与事实相比,后者就是狭隘的和罔顾事实的了。
那么,经济学者会提到一个基本问题:那么马克思针对李嘉图积累理论的批判中,所引用的两部类生产表式理论如何理解呢?显然这是一个好问题。
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他所批判与继承的之前的政治经济学,本身已经包含了一些特殊经济规律和普遍性的经济规律。而两部类生产表式理论,恰恰是一个普遍性的生产规律理论。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比例论”批判可以看出:假若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以需求为目的的生产,以消费为目的生产,而且劳动产品归劳动者所有,那么在不存在剥削的情况,进行等价交换的两部类生产仍然要满足或者符合马克思所认识的条件,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两部类生产表式理论,是具有普遍性的经济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因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以消费为目的,并且资本家依靠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取得商品所有权并剥夺剩余价值,其首先受到了资本主义特殊规律的限制,在资本主义范畴内,必然造成的经济危机,迥然不同于两部类生产表式理论的描述的状况。
因此比例论观点,得到马克思的批判。而马克思批判李嘉图的两部门生产表式的理论,却是一个普遍性的经济规律,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特殊性,生产表式理论还没有成为资本主义制约的规律而起作用。
那么又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的一段话呢?
马克思说:在交换中按供求正确比例进行“只有在生产资料有限、交换是在狭隘的范围内进行的时候,才可能存在。随着大工业的产生,这种正确比例必然消失;由于自然规律的必然性,生产一定要经过繁荣、衰退、危机、停滞、新的繁荣等等周而复始的更替”。[6]
马克思对危机的论述有多种观点,如果我们不能按照一句话,或一段论述来理解马克思的观点,必须将之放到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整体系统中考查。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的命题。[7]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挖掘根源,从矛盾观点出发,找到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主要矛盾是生产关系,因为它已经成为制约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议,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
而马克思针对危机研究的着眼点,强调了要从资本主义自身特殊性去研究。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危机,与以往社会形态相比,以前的社会形态没有出现过,这表明了,资本化主义危机具有资本主义自身的特殊性。如果找到了危机原因,这些条件在之前社会形态存在,那么这肯定不是真正的原因。只有找到了资本主义自身条件,而且之前社会形态没有此类的条件,才能具备成为经济危机原因的可能性。[8]
四、马克思对“工资上涨引起利润率下降”观点的批判
马克思在研究中,针对工资提高影响利润下降的观点,进行了论述。
马克思认为,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和剩余价值率趋向提高、劳动剥削程度趋向提高结合在一起的。所以,马克思认为,工资率的提高在例外的情况下偶然会促使利润率下降;但是用工资提高来说明利润率下降是最荒谬。因为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关系,而且资本家可以通过增加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来弹性改变,使得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理解了形成利润率的各种关系,就可根据统计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工资率进行实际的分析。利润率下降,不是因为劳动生产效率降低,而是因为劳动的效率提高;剩余价值率提高和利润率降低只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特殊表现形式。
马克思分析了由于资本积累而引起的劳动价格的提高不外是下列的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劳动价格提高不会妨碍积累的进展;另一种情况是积累由于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削弱。只要积累减少了,资本和可供剥削的劳动力之间的不平衡就消失了。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会自行排除它暂时造成的障碍,使得劳动价格重新降到适合资本增殖需要的水平,工资水平必须服务于资本增殖,因此工资水平的提高只能是暂时的。
工资增长的第一种情况下只能是资本的增长引起可供剥削的劳动力的不足;第二种情况是资本的减少使可供剥削的劳动力过剩。正是资本积累的这些运动反映成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数量的相对运动,因而看起来好象是由后者自身的运动引起的。用数学上的术语来说:积累量是自变量,工资量是因变量,而不是相反。[9]
上述马克思论述包含了几个重要观点:
(一)工资提高仅仅是暂时性的,绝不会影响到积累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机构会自行排除它暂时造成的障碍。
(二)即便暂时性的工资提高也是有天花板的,因为无酬劳动和有酬劳动比例已经为工资制定了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积累是自变量;工资是因变量,资本家占据统治地位,工人处于被支配地位,由此决定了工资和劳动都掌握在资本家手中。
(四)认为工资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观点没有坚实的根据,将偶然的事件当成必然的事情。
五、对“信用膨胀和收缩作为危机原因”的批判
对信用膨胀和收缩作为危机原因的批判,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他讲到:“政治经济学的肤浅性也表现在,它把信用的膨胀和收缩,把工业周期各个时期更替这种单纯的征兆,看作是造成这种更替的原因。对资本主义生产来说,人口自然增长所提供的可供支配的劳动力数量是绝对不够的。为了能够自由地活动,它需要有一支不以这种自然限制为转移的产业后备军。以上我们假定,就业工人人数的增减正好同可变资本的增减相一致。”[10]
从马克思论述可以得出:信用的膨胀和收缩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征兆,它不是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微观层次为分配问题,宏观表现为贫富两极分化;起到微观作用的主体是企业,社会形态表现为资本主义法权;社会关系表现为契约掩盖下的不等价交换,并以传统形式继承下来;生产目的由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性转变为资本家个人目的。
正像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一样,他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主动力量,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特殊人口现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将其作为原因时,已经颠倒了因果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矛盾,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矛盾,来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六、马克思批判的理论意义与价值意义
马克思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已经对资产阶级经济学一些观点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意义。马克思对西方经济危机理论观点的批判彰显了马克思理论系统与西方的截然不同。
(一)特殊性规律与普遍性规律区别
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其他社会形态并没有发生过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的经济危机;所以马克思强调,必须从资本主义自身的特殊性,来寻找经济危机的原因。如果从社会形态的一般性上去寻找,那么这种方法和观点本身就违背了特殊性规律和普遍性规律的关系。
将经济危机的观点归于某一普遍性因素,适用于几种社会形态,那么其他社会形态也必然发生这种危机。显然这条逻辑途径是存在问题的,与基本经验事实相矛盾。
商品买卖分离、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信用基本作用、比例关系在其他商品生产的社会形态也是起作用的规律,具有一般性,所以不可能作为经济危机原因。而工资作为流通领域的符号,不能改变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生产,由此引发的流通领域的问题,也成为必然性的;同时资本家作为剩余价值生产和利润的追求着,其对生产组织,绝不会因为工资上涨影响自己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利润的追求,他们可以能动地调整工资和雇佣工人数量,来抵消工资上涨。
(二)资本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相比的特殊性
马克思通过研究,梳理资本主义特殊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从而成为资本主义产生经济危机的条件和基础:
1、资本原始积累下的暴力掠夺,造成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表现为资本雇佣劳动的社会化大生产。
2、资本主义生产以剩余价值生产为内在目的,外在表现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3、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分离,二者转变为间接的关系,消费成为第二性,从而区别于以往社会形态中生产和消费的直接关系。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注定了对抗性的分配关系,工人仅仅得到维持生存的工资,而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利润实现,取得社会化剩余劳动的所有权,在社会上表现为贫富两极分化,在经济上表现为经济危机。
5、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从而演化出资本主义的特殊矛盾,导致资本主义出现不同于以往社会形态的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
以上是资本主义与其他社会形态的重要区别,而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规定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发生的原因。其线索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由此衍生资本主义一系列的经济现象。
(三)针对资产阶级几种观点的评论
在西方几种主要经济理论观点:政府干预论的奥地利学派观点、熊彼特的“创新性破坏”学说、金融不稳定假说、流动性不足等观点。综合马克思的批判和资本主义特殊性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从流通领域、信用、货币、政府干预、市场不稳定性、金融不稳定性,去寻求经济危机原因的观点,存在以下严重缺陷:1,紧紧抓住了某一个环节来作为经济危机原因,但是该原因无法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建立起联系;2,从分工角度的“创新性破坏”假说,完全舍弃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特殊性及资本主义生产条件;3,政府干预的目的与动机没有稳定的规定,从而也无法与周期性危机建立联系;4、流动性不足没有反映剩余与不足的非对称性和错位,仅仅是抽象概述与局部关注。所以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观点,不但在哲学上存在矛盾,而且在解决问题上存在根本缺陷。
(四)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启发思考
加强经济增长中生产与消费的直接统一性,尊重劳动者产品所有者的原则,实现劳动者产品所有制下的经济组织创新,逐渐缩小和消灭资本雇佣劳动、商品的资本主义所有权,贯彻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则,将政府职能转变为创造和提供生产资料、消灭租金的监督管理机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尽可能创造物质财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6)卷(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版 26卷(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1-582
[3][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版 26卷(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5-59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版 26卷(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7-60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篇2
自1783年美国独立以来的两百多年间,美国已从一个较小的、经济上出于边缘性的殖民地经济转变为一个全球经济强国和国际经济体系的主要构建者。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美国的贸易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总体趋势是从自由贸易政策专项以高关税为主要特征的保护主义政策,然后在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下曲折地向多变自由贸易体制发展。
纵观美国的贸易保护之路,不难发现,上世纪70年代之后的贸易保护政策呈现新的特点:不再是以构筑高关税壁垒为主,而更侧重非关税壁垒,具体包括进口限制、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自动出口限制、技术和卫生标准等。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干预外贸、限制进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分析
(一)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意义
政治经济学关于贸易保护的理论把贸易政策当做内生决定的。简言之,通过贸易保护可以增加相对对于经济中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因此,受到国内一些财团、行业协会的压力会使政策制定者相应的做出抉择。
(二) 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导致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因素有:如亚洲四小龙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力量上升,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于出口需求,其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机器60%的总出口收益。但除美国、加拿大外,其它工业国家进口需求都不足甚至负增长。这事贸易保护因素的引致,也是进口贸易保护的结果和体现。
此外还包括世界经济增长的减慢和失业率上升,以及国际金融和货币市场的不稳定,贸易不平衡严重,使得贸易摩擦必然加剧。
(三) 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孽生保护主义
保护主义,一方面可以帮助执政者有效地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迫于国内夕阳产业财团的压力。通过保护主义政策,限制外国商品准入,可以帮助国内企业减少竞争压力,渡过难关。将原本不足的消费力全部转移到国内商品上,扩大内需,增长就业。
(四)“只买美国货”的国内动因
一是长期的贸易逆差积累了国内某些企业大量的不满情绪,要求保护。
二是金融危机扩大了国内经济困境,失业率激增,为促进就业提出“购买美国货”。
三是振兴美国的制造业以及鼓励新产业的诞生。
三、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
(一)不利于福利的提高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显然并不是说着重发展扶持这些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产品,而是会倾向于扶持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换句话说,就是选票密集型的产业。这样的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理论的福利分析。最终会使本国的福利水平整体下降,同时影响其他产业发展。
(二)贸易保护主义将使企业丧失创新及降低成本的动力
美国部分传统产业早已步入“更年期”,原本已不具竞争力,这些企业要么通过改进技术,转变方式重新融入国际竞争,要么优胜劣汰,退休养老。而“只买美国货”无疑给了这些企业一张“不思进取”的舒适温床
(三) 贸易战
保护主义的做法必然会招致别国不满,是违背自由贸易准则的,也是为WTO反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贸易争端都能在WTO框架下得道妥善解决,极端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会招致贸易报复,引起双边甚至多变的贸易战,最终多败俱伤,使得经济整体下滑。
四、基于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对“只买美国货”的影响分析
(一)2009年美国进出口的变化
1、出口额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出口降幅大于进口,美国3月份贸易逆差8个月来首次扩大,其中进出口降幅分别为2.4%、1.0%,而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由2月份的142亿美元扩大至3月份的156.2亿美元,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也从3月份的8.5%升至8.9%。
2、钢铁业
美国2009年4月份进口钢铁产品总量为121.4万净吨,其中成品钢110.7万净吨,比3月份的最终进口量分别下降21%和25%。同比下降59.2%。
3、就业率
美国劳工部2009年6月5日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美失业人数增加78.7万,达到1450万人,失业率达到9.4%,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自2007年12月衰退发生以来,失业人数增加700万,失业率上升4.5个百分点;“打短工”的人数增加73.2万,达到950万人,自衰退发生以来增加580万;长期失业(27周以上)者增加26.8万,达到390万人。
(二) 2009年中国进出口的变化
1、进出口指数
受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的影响,2009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延续去年11、12月持续下降的态势,且降幅明显扩大。进出口总额428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4亿美元,下降19.7%。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出现低位回稳和我国稳定出口、扩大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见效,3月份对外贸易出现好转迹象,剔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1%,比前两个月累计缩小8.5个百分点。进口717.3亿美元,下降25.1%,比前两个月累计缩小9.1个百分点。一季度,由于进口降幅大于出口,贸易顺差达到623.4亿美元,同比增长53.6%。
2、钢铁业
今年以来,中国钢材进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出现了从钢材净出口向净进口转变的发展趋势。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中国钢材进出口首次出现逆转。这一态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扭转,中国恐怕将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钢铁仓库”。随着中国钢材价格的进一步走高,国内外价差将可能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受冲击情况将会更加严重。
由于钢材需求持续低迷,出于保护国内钢铁企业的考虑,国际贸易保护有抬头的趋势,“在只买美国货”之外,钢铁行业的反倾销案例持续增加:美商务部于4月28日对外公布,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油井管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4月中旬,欧盟决定对中国无缝钢管作出反倾销初裁,将对其征收从15.6%到24.2%的临时反倾销税;4月中旬,印度财政部决定对进口含硼钢材征收10%的进口税,主要针对来自中国的进口钢材。这些无疑也加大了钢材出口的压力。
因此造成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市场钢铁产品需求大幅萎缩;人民币汇率上升;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回潮;钢材出口税率调整尚未进一步到位。
可见,保护主义的确是在经济下滑,出口低迷的情况下给中国钢铁业雪上加霜。政府应该考虑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增强中国钢材产品国际竞争能力。
五、结论
篇3
【关键词】经济危机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与运用
美国及发达市场的次级贷款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当前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虽然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开放经济体正享受着全球化和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益处,但这种局部地区获益的背后却隐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外部冲击、国内经济结构性缺陷和资产过度投机三方面因素相结合的宏观风险。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在国内外突发事件的刺激下,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并非毫无可能。
一、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美国和欧洲经济面临萧条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稳中趋降。前三个季度,GDP增长9.9%,工业增加值增长15.2%,消费物价上涨7%,均比上半年有所回落。特别是9月份的物价上涨4.6%,已经低于政府全年的控制目标,其他宏观数据和结构指标升降互见,基本情况还算不错,大有风景这边独好之势。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加深,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也会逐步显现出来。这场危机是目前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也是国内外关注的中心和焦点。对于中国来说,这场危机既加剧了经济失衡的风险,又提供了一个千载一遇的机会和一次严重的考验。如何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腾飞和金融开放过程所出现的金融危机中获得某些启示,以正确看待和应对中国经济目前潜在的风险,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1.要继续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
理论和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有规模、有深度的规范金融市场是一国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是其国际竞争力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分散风险、抵御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目前,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滞后,金融结构不均衡,体制弊端严重,银行业巨额不良资产的潜在风险大,资本市场“小”而“浅”且极不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育不足,既不利于资源的宏、微观优化配置,又不利于分散社会风险,已经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因此:首先要调整金融结构,规范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吸纳和配置“热钱”,使其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其次应继续推进国家银行股份化改造,提高服务水平,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银行脆弱性;打破国家银行垄断地位,允许民营资本进人银行领域,实现各类资本公平竞争;发展多样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满足多层次的投资者需求。最后,要注意经济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的次序。从国家安全的角度,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放松或解除,应当始于以实际经济活动背景的资本交易(如易变性最低的直接投资),然后逐渐过渡到易变性较高的金融性资本交易;与实际经济联系相对紧密的资本市场应先于货币市场开放;在资本市场的开放过程中,股票市场的开放又应当晚于中长期债券市场,具有明显投机色彩的衍生产品市场则应放在最后开放。在货币市场工具开放的过程中,长期债务应先于易变性最大的短期债务;在资本流向的放松管制方面,一般的顺序是先放开流人,后放开流出。但在目前国际资本的过快及过度流入的情况下,则应当继续保持某种形式的资本流人限制、同时尽快放松对流出的限制。
2.政府的适度干预依然必要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的金融体系具有日本等东亚经济体的政府高度干预等扭曲性特征,因此放松管制、推进金融市场化发展,应是当前主要任务。但这不等于放弃金融管制,在金融稳定性较差的情况下,政府的适当干预依然极为重要。因此,在推进金融市场化发展的前提下,首先要稳定货币职能。中国货币政策必须兼顾激励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这是长期以来的两难选择,也是未来金融改革难点所在。这种政策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确无过错。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变了,货币金融制度实施的环境不一样了,各类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的内容,货币的含义发生变化,政策效果自然不一样,货币的职能也应变。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货币政策在兼顾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控制时,应将重点转向通货膨胀控制,逐渐淡化经济增长目标。其次,要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在资本流动、固定汇率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三难选择”中,应首先确保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独立性,以降低国际货币冲击带来的危害。再次,要加强金融稳定性,健全金融市场管制,特别是金融管制立法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3.加大宏观协调力度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加强国内各经济管理部门的政策协调。特别是产业与贸易、财政与金融,以及金融各专业管理部门之间在宏观层面上的信息沟通、政策合作,防止因部门利益带来的政出多门,互相冲突。二是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协调与双边及地区金融合作。随着发展中金融体系与全球金融的交互作用的加深金融逐渐变得“无国界”,在汇率机制、外汇储备管理、货币合作、金融业改革、国际银行监管及对冲基金等高杠杆金融机构监管方面,中国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和合作。但这必须建立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相对价格的变动只不过是调节机制的偶然因素,不是国际收支调节过程中必需的本质机制,
4.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2007年中央银行交替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央行票据等各种货币政策手段,对国内流动性过剩起到了一定的收缩作用。但是面对目前持续增加的贸易顺差和美国次债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将会受到一定限制。只有将擅长总量调节的货币政策与擅长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抑制流动性、控制通货膨胀并积极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
2007年,我国陆续采用了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出口退税和国债发行等财政措施,对抑制流动性过剩、缓解进出口不平衡和控制资产价格过快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未来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充分利用税收工具;加大公共支出转型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大财力投人到改善民生、改善环境、改善社会保障上,而一般性支出应更加从紧;进一步启动内需,逐渐从出口拉动转变到内需拉动。
总之,在目前的情况下,保持金融稳定非常重要。从总体上来看,货币政策既不宜扩张,也不能收紧,而以稳定为要,具体政策手段需要调整,减少数量调节,增加价格手段,给市场主体以选择的空间。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强化安全;加强管理;注重科研;提高素质
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业绩下滑、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现金流不足,全球经济危机还没有完全解除,种种因素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化工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形势,通过危机认识机遇、抓住机遇和创造机遇,取得逆境发展。
一、坚定信念,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周期性变化。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建国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以来,企业经历了多次“发展——调整——再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如果每一次调整都能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就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和全球经济形势,新一轮调整已经拉开序幕,大家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这种状况,必须从容应对,迎接挑战,逆风飞扬,取得更大的发展。纵观百年企业的发展历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路平坦的,也经历坎坎坷坷、几度沉浮,但走过坎坷终会有阳光大道。没有过不去的坎,面对困境,只有及时调整、适应变化,方能保持持续发展,能挺过难关就是好的企业、好的干部、好的员工。面对困境,百年企业靠的艰苦创业、坚忍不拔、善抓机遇,迎难而上;靠的是同心协力,凝聚人心,团结向上,共度难关,只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树立忧患意识,坚定信念,愈挫愈奋。只要行动迅速,措施得力,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向着百年企业的目标迈进。
二、强化安全,确保生产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行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安全环保第一要务”的原则,立足防范,强化管理,不断创新,努力保证生产安全、稳定运行,实现环保生产、清洁生产、文明生产。一是制定安全责任制并逐级分解到个人,明确共同目标,落实各自责任,实行动态管理。实施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加大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力度,大幅度提高安全环保奖罚金额,提高每个单位、每个人的安全环保风险意识和责任心,保证安全环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环保检查工作,把“三废”和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到实处,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严肃工艺纪律、保证生产环境清洁环保,以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工艺、查设备、查隐患、查落实为主要内容,对生产工艺指标、劳动纪律、项目建设、危化品运输、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员工培训及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进行检查,查处隐患及时整改和处理;三是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事故处理并进行责任追究,对违章操作人员严肃处罚,对管理不善、监督不严、工作不力者追究责任,对酿成事故、给环境造成影响、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直接责任人更是给予严重处罚,并追根溯源,不管事故原因牵涉到谁,都根据责任大小一并处理,使全体员工时刻关注安全环保工作,保证生产稳定运行。
三、从严控制,积极加强内部管理
生产成本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谁的成本低,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要加强对产品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降低消耗和成本。一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根据原材料及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及时量、本、利决策,以利润最大化原则,调整产品结构,安排产量计划。以利润为中心进行成本管理策划,推行成本倒算制。用倒推法促成本管理,严格考核,超罚节奖;二是向内使劲,树立长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严格控制和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减少各类费用;三是加大用工制度改革,科学合理使用劳务工,降低工资成本。加大工资奖金发放比例,根据经济效益及时调整;四是深入开展班组比较管理绩效考核,提升班组建设水平。以“过程控制”为重点,以各岗位“主要工控指标”为比较对象,以生产厂为单位,开展“班组比较管理绩效考核”,实现“优质、低耗、高效益”的目标;五是扎实开展对标管理,促进各项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以“对照先进、查错纠弊、持续改善、不断超越”为主题,有效开展对标管理活动;坚持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对标,将活动延伸到部门、班组和岗位,形成层层有指标、人人有目标的对标链条,使产品成本、主要消耗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四、重视科研,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原料大幅度涨价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要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一是围绕产品多元化,产品向深加工、专业化、高附价值方向发展,使产品从单品种向多产品、多品种方面转移,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科技含量;二是及时跟踪行业和相关产业新技术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大力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第一时间的推广应用,突出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的作用,依靠科学技术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三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在全公司积极宣贯节能工作的意义,倡导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理念,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电为重点,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创新节能增效工作,积极实施挖潜技改项目,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四是围绕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原料路线优化改造的问题,尽快研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五是继续做好小改小革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公司员工广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小改小革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创新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用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价值。
五、灵活机动,不断深化经营管理
一是坚持经营“三大原则”,即价格执行原则、付款原则以及客户选择原则,降低采购价格;二是坚持“满产满销”原则,科学、准确判断市场,在确保资金流向及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适量库存产成品;三是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完善采购价格管理体系,采用差别化定价和不同的付款方式,有效提高购进质量和数量,变被动采购为主动采购,掌握市场主动权;四是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发展和巩固一批用量稳定、资金信誉好、市场潜力大的用户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五是加大两个市场的拓展力度,在出口贸易上有新突破,着力培养优质海外渠道资源,加大外贸出口,充分发挥外贸自营进出口权的业务,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省、市外贸的各项扶持政策,培育具有规模效益的出口基地;六是积极探索物流贸易,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转贴于 念、方法和技术,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促进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七是积极推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监督制约的价格管理体系,全面协调供销、物资、设备、项目的价格,确保公司物资采购价格真实反映市场动态,供应价格合理稳定,内部物流有序高效、项目建设优质高效,通过各种形式,征求意见,改进管理,堵塞漏洞,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六、提升素质,建立一支能打硬战、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根本方针,积极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和奋发图强、共谋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加大培训投入,拓展培训的范围和深度,有效解决广大员工特别是员工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等问题。通过日常教育培训、转岗培训、取证培训、新员工入厂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形成多样立体化培训,全面提高一线员工业务技能;二是加快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积极建设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三支队伍,重点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三是积极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等活动,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施“每周一题”和“每月一考”、“每季一训”等措施,激发员工学习岗位知识的积极性;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进一步开展文化手册、行念、方法和技术,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促进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七是积极推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监督制约的价格管理体系,全面协调供销、物资、设备、项目的价格,确保公司物资采购价格真实反映市场动态,供应价格合理稳定,内部物流有序高效、项目建设优质高效,通过各种形式,征求意见,改进管理,堵塞漏洞,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六、提升素质,建立一支能打硬战、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根本方针,积极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和奋发图强、共谋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加大培训投入,拓展培训的范围和深度,有效解决广大员工特别是员工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等问题。通过日常教育培训、转岗培训、取证培训、新员工入厂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形成多样立体化培训,全面提高一线员工业务技能;二是加快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积极建设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三支队伍,重点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三是积极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等活动,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施“每周一题”和“每月一考”、“每季一训”等措施,激发员工学习岗位知识的积极性;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进一步开展文化手册、行为规范念、方法和技术,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促进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七是积极推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监督制约的价格管理体系,全面协调供销、物资、设备、项目的价格,确保公司物资采购价格真实反映市场动态,供应价格合理稳定,内部物流有序高效、项目建设优质高效,通过各种形式,征求意见,改进管理,堵塞漏洞,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六、提升素质,建立一支能打硬战、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根本方针,积极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和奋发图强、共谋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加大培训投入,拓展培训的范围和深度,有效解决广大员工特别是员工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等问题。通过日常教育培训、转岗培训、取证培训、新员工入厂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形成多样立体化培训,全面提高一线员工业务技能;二是加快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积极建设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三支队伍,重点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三是积极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等活动,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施“每周一题”和“每月一考”、“每季一训”等措施,激发员工学习岗位知识的积极性;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进一步开展文化手册、行为规范、企业理念的学习、教育,建设企业文化阵地,对内营造出团结实干的文化氛围,对外展示出蓬勃向上的崭新形象,引导、塑造、培育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观念,培养真心实意、真抓实干、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使员工队伍始终保持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结束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解放思想,竞争进取,立足更高的起点,坚持更高标准,实现更快的发展,经历困难和阵痛后,企业将更加茁壮成长。
、企业理念的学习、教育,建设企业文化阵地,对内营造出团结实干的文化氛围,对外展示出蓬勃向上的崭新形象,引导、塑造、培育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观念,培养真心实意、真抓实干、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使员工队伍始终保持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结束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解放思想,竞争进取,立足更高的起点,坚持更高标准,实现更快的发展,经历困难和阵痛后,企业将更加茁壮成长。
为规范、企业理念的学习、教育,建设企业文化阵地,对内营造出团结实干的文化氛围,对外展示出蓬勃向上的崭新形象,引导、塑造、培育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观念,培养真心实意、真抓实干、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使员工队伍始终保持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篇5
2001年中国投资与消费增长率都有提高,但经济增长率却随出口曲线下降,说明外部需求在主导中国经济增长,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变化,所以,要看清未来中国的经济走势,就必须先看清世界经济走势,特别是美国经济走势。
美国经济存在巨大的资产泡沫,世人对此已有共识。去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未来前景如何,目前大体是三种看法,即“V”型曲线、“U”型曲线和“L”型曲线。我的看法是美国很可能走出“L”型曲线,而结论不是出自美国,而是出自日本。
日本经济在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长期萧条,而且越陷越深,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典型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导致银行体系瘫痪。首先,在过去10年中世界经济并未发生大的萎缩,在美国经济带动下,反而是最好的10年;其次,从产业面看,日本始终保持了出口优势,去年外汇储备已突破4000亿美元,所以,日本的危机显然不是来自供给过剩;第三,在传统的资本主义危机中,经济萧条也会导致银行系统紊乱,但经济萧条是因,银行危机是果,而在90年代的日本却出现了因果倒置的情况,是由于银行系统紊乱导致经济萧条,这些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了新特点。
认识这个特点需要展开更大的视角。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到70年代,英、法、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工业化,进入到这一时代,产业资本开始具有从物质生产领域向外游离的趋势。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世界货币体系进入到不受物质生产增长约束的时代,加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虚拟经济急剧膨胀,并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例如,1997年国际货币交易额高达600万亿美元,而其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只占1%。这说明,世界资本主义在上世纪70年代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或许可以叫做“虚拟资本主义,因为它既不同于马克思所分析的自由资本主义,也不同于列宁分析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基本运行规律以及爆发危机的形式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不从这个新视角看问题,许多事情就看不清,也看不远。
例如汇率的决定问题。在传统经济中,本币是否坚挺,取决于产业增长好坏、是否有贸易顺差及储备是否充足,但在日本经济和亚洲金融风暴中人们却看到这些东西统统不起作用,相反,美国经济在过去10年中制造业处在长期萧条状态,国民消费40%依赖进口,经常项下的逆差超过印度一年的GDP,美元却不断走强,所以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是资本项下的国际资本流入流出决定汇率水平和一国的繁荣与衰退,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虚拟经济为主体的时代,帝国主义战争也有了新内容,即不再是为了争夺物质财富,而是为了争夺金融与货币霸权。欧元统一就有这个意味,而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也是意在打压欧元的势头,维护美元的霸权。并且可以看出,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围绕争夺国际资本的冲突正在升级。
日本经济危机的新特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1985年,美国压迫日元升值,日本产业资本由此从物质生产领域流向资本市场,导致泡沫经济泛滥。在泡沫经济膨胀时代,企业以证券和地产作抵押从银行获得现金,再到资本市场上炒作,这使企业资产价格的上升速度,高于企业负债的速度,因此不论从企业还是银行看,资产负债状况都很健康,但当泡沫经济膨胀到顶开始破灭,一切就都反转过来。由于资产价格的下降速度,大大高于企业债务的清偿速度,就在银行内部形成巨大坏账,但是企业破产后银行却不能破产,否则就是全体居民和国家的破产,经济由此长期萧条,走出“L”型曲线。
美国目前的资产泡沫比日本要大得多,以股市市值衡量是日本峰值时的四倍。2000年4月,美国新经济的泡沫开始破掉,9月以后,以道指、纳指双双下跌为标志,美国资本市场也膨胀到顶峰,随时有可能崩溃,美国目前防止崩盘的主要作法是,在外资和个人离场后拼命向股市注入资金,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以维持股市点位,但这是“饮鸩止渴”,会使今后危机的爆发更严重,而不会改变这个结果。可以猜测,美国泡沫经济的破灭会有三根导火索:一是“安然”风潮继续扩大,使投资人丧失信心而大规模离场;二是由于欧洲经济更加健康,国际资本向欧洲转移;三是日本经济危机深化,迫使日本抛售海外资产,而日本最主要的海外资产是在美国。
因此,70年代以来形成的全球资产泡沫先破于日本,后破于亚洲金融风暴,今天轮到了美国,美国金融风暴则会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并使全球资产泡沫彻底破灭。如果是这样,不论美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会走出“L”型曲线。
没有不合理的货币制度,哪来如此庞大的全球资产泡沫?所以追根溯源,全球金融风暴也是货币制度危机的产物,但用什么来代替现存的货币制度,不仅探讨的文章极少,许多人还根本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
外需形势不好,中国经济增长也会受到损害,但不会出现负增长。在若干年后,情况会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因为可能会出现世界金融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90年代以来,已经出现了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在发生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只剩下中国一个亮点,因此中国迟早会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但是为了避开全球金融风暴,中国又不应开放资本市场和使人民币国际化,所以,要把引资大门开在香港,把中国的企业更多的推到香港上市。香港将会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的资本市场,港币也会成为最坚挺的货币,这对繁荣香港经济,夯实“一国两制”政策基础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美国已经没有了产业霸权,但是还有货币霸权和军事霸权,货币霸权实际是产业霸权的替代品,因为只要有了货币霸权,美国人就可以依靠别国的生产锦衣玉食。所以,美国人决不会轻易让出美元的霸权地位,而是要用军事霸权来改变国际资本流向,以保卫美元的霸权。小布什之所以提出所谓“邪恶轴心”论,就是在欧洲和中国人的家门口事先布下两个点,打的是国际资本的可能流向,一旦美国资本市场不稳就有可能动武,因此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必须洞察先机,作好必要的准备。
篇6
一、“志愿者卫生服务”模式,点燃了学生的劳动热情
我将班级教室和学校分配的清洁区划分成了47块(我们班共有64人),每个人可以报名并选择一块区域开展“志愿者卫生服务”活动。“志愿者”是当今社会一个时尚而新颖的名词,将它借用到班级卫生工作中,对于中学生来说,可能还从来没听说过。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反应很敏感,这种卫生模式首先从“包装”上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愿意投入到这一活动的冲动,点燃了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卫生的热情。
二、深入挖掘“志愿者”的精神内涵,呵护学生的劳动热情
时尚的外“包装”终究是昙花一现的东西,稍纵即逝。为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参加劳动卫生的热情之火熊熊燃烧。我一方面让学生深刻理解“志愿者”的精神内涵,利用一节班会课,专门召开了一次以“志愿者”为主题的班会。班会准备期间,要求每个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收集关于志愿者的相关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资料进行整理,并派出一名代表参加班会的主题交流。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深入领会了志愿者的精神内涵:志愿服务是一种不计任何报酬的行为,志愿服务提倡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将方便留给别人,是忘我的、积极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幸福的。有的小组还用视频展示了在救灾、奥运会中的志愿者活动的场面。这次班会让学生们知道了一个志愿者应该是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一个有追求的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一个理想主义者。
在深入理解什么是志愿者的基础上,在正式启动班级卫生志愿者服务这一卫生模式的第一天,我们又进行了志愿者宣誓大会,每个志愿者宣读的誓词都不一样。其中有一个学生的誓词是这样说的:“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有一种爱,我在今后的班级志愿者卫生服务中一定要认真负责,当好一名真正的志愿者!”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责任意识明显加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于这一卫生模式产生了较为持久的源动力,呵护了已经点燃的劳动热情。
三、树立“志愿者卫生服务”活动中的典范,燎原学生的劳动热情
人们常说九十年代的孩子是宠大的一代。他们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眼里,始终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在家里很少做家务活,几乎也没有机会让他们在日常劳动技能上得到锻炼。所以,现在的中学生既缺少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观念也很差,这也是传统的轮流卫生值周模式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在新型的“志愿者卫生服务”模式中,为了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让点燃的参与劳动的热情之火成燎原之势,使他们长期坚持不懈地投入班级“志愿者卫生服务”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表格,对于自己所“管辖”的清洁区,要求学生每天填写好工作的次数和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等级(分ABCD四个等级)。通过登记让学生相互比较,看自己的这份工作做得怎样;同时,由班长、卫生委员、团支部书记组成评价小组,评选出志愿者中工作特别突出的同学,在全班给予表扬。一周评选一次。身为班主任的我,也参加了志愿者服务活动,挑选了一块清洁区,每天认真地完成好清洁卫生工作,给学生以表率。
篇7
尼克拉期?尼葛洛庞帝的一本《数字化生存》一时风靡全球,原因在于他准确预言了人类正在经历的一场数字化、网络化革命。其实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已经从理论上指出,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以农业生产工具为基础的封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所导致的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资本主义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中所促成的生产力进步超过了人类过去几千年生产力发展的总和。而在一个半世纪后,始自20世纪中期的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进步,又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数字化、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进步,又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下述新趋势:(一)从生产力方面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在企业数字化生存成为必然的选择;(二)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在日益加深,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着一些全球问题,如能源、环境、人口、粮食、战争与和平等问题,离开人类的共同努力和一个全球性的管理规则,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彻底解决;(三)从微观层面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跨国界的战略并购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环境的外部压力和公司内在发展战略要求,逼迫它们不得不加快扩大规模,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步伐,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又加速了中小企业进入这一竞争队伍的步伐,从而使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四)从宏观层面看,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宏观经济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国民经济有可能实现更加依靠知识资源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趋势,出现所谓的新经济。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向网络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次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的革命。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在由传统的资本经济向数字化网络经济转变。
二、警惕网络经济的西方范式
网络经济时代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1992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倡导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NⅡ)为开端。从1993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继美国之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纷纷提出建立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自从互联网这一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开通以来,网络经济发展势头已迅猛超出了所有预言家的想象,正以几何级数高速膨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资本家是利用一种新技术,而且仅以它能否带来比不用它时更大的经济利益为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与巨大经济利益相关的重大技术发明,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几乎完全在于巨大的利益驱动。“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野蛮发家史,走的是一条强盗式的道路,它们通过掠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才换来了今天的经济发展成就。一旦达到目的,就将一套冠冕堂皇的所谓贸易规则制定出来,将非法变成合法,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金科玉律。现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再一次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机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重温旧梦,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起新一轮“圈地运动”。它们试图依托网络和信息优势,控制世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使之朝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流动和积聚,以期达到像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强大的资本优势控制世界一样,在21世纪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控制世界。这种“吸血鬼”式的网络资本主义特征是信息时代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它的实际价值和所产生的效益绝非首日之殖民掠夺,技术侵略等传统手段所能够比拟。
面对这一严峻形式,我们必须关注近10多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这两个引人关注的发展趋势和它们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企业;形成机理;治理路径
自中国对外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有了欣欣向荣的趋势。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各国政府在背后的政治博弈,国际贸易摩擦的越加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摩擦的主体,从企业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角度来研究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可以为探究贸易摩擦的治理路径提供更好的帮助。本文基于这种认识,对企业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做出了探讨,继而提出治理这种贸易摩擦的路径,希望能给国际贸易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企业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
研究企业策略行为可以从市场和非市场两方面进行,从而分别通过企业市场策略行为和非市场策略行为了解企业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
1.企业市场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企业在国际贸易的大形势下面对外国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局面,采取了一些市场策略,这些策略分别从产品、资源供应、经营等方面帮助企业提高国内竞争力的同时,也与国际贸易形成了摩擦,阻碍了国际经济的发展。(1)企业在产品方面的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国际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根据中国人的经济条件在市场投入了大量的低档产品,这些产品普遍价格较低,使一些企业的利益减少。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企业采取了生产低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进行竞争,与外国企业打起了价格战。还有一些公司通过模仿外国产品进行获利,使得中国的山寨产品层出不穷。这些质量差的产品也进入国际市场,在一些国家受到了抵制。这些企业产品方面的行为策略造成了经济的恶性循环,形成了与国际贸易的摩擦。(2)企业在资源供应方面的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资源的竞争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些本地企业为了保证供应商的资源只为自己所用,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合约,形成对市场资源的垄断,来防止其他企业的进入。而国外一些资金充足的企业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会自己建立起资源供给的路径,反过来对供应商进行资源垄断。无论哪种垄断对发展市场经济都是有局限性的,在经济危机时造成企业倒闭的几率也较大。这些企业在资源供应方面的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形成了摩擦,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企业在营销方面的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国际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带来了不同于本土企业的营销方式。不同的营销方式在面对中国市场时也产生了相应的摩擦。比如直销的模式远远不同于传统的销售模式,其低成本的销售模式引起了国内行业的关注,然而这种模式是有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的,在一些公司的非理性学习之下变成了传销。因此产生了一些企业对外国企业销售的误解与反感,导致外国企业不得不进行传统销售模式的建立。另一方面,学习了传销手段的本土企业也对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这些企业间的营销模式互相干扰,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彼此的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也产生了一定摩擦。
2.企业非市场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对于企业来说,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市场力量,也需要靠非市场力量的帮助。怎样在知识产权获取、政务帮助、企业联盟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取得成功,也是企业制定行为策略的考虑因素。同样,企业在非市场策略行为方面也会与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摩擦。(1)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由于我国在入世以前对知识产权的概念较弱,国外企业进入后与本土企业之间对知识产权的争夺较为激烈,企业也产生了知识产权方面的行为策略进行获利。一方面在一些企业的知识产权较弱的时候,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企业纳入,这些外来企业将别人的品牌和技术变成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引起了本土企业对其进行市场攻击。另一方面,国内的知识产权法律不健全,国外企业在本土发展时,自己的品牌被多家企业变相模仿盗用,在得不到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使得这些企业在本行业的竞争力下降,经济发展缓慢。企业之间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不良行为策略,遏制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产生了摩擦。(2)企业在争取政府帮助方面的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任何企业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在面对地方有限市场的情况下,外来企业与本土企业在争取政府帮助的方法上展开了博弈,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行为策略。比如一些企业为了放宽行业标准,用对地方政府资金资助或是人员收买等行为获得政府的许可。这样的竞争给行业内的其它企业带来了危机,使得其它企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还有一些地方企业采用保护本土企业的策略来获得政府支持,打着政府专用的旗号在行业内做不正当的竞争。企业对争取政府帮助方面的一些行为策略其实是对其他企业的一种打压策略,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也与国际贸易间产生了摩擦。(3)企业在联盟方面的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每个国家的行业发展状态都是不同的,一个地区行业中的企业发展状态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在外来企业进入时,当地同一行业的企业会感受到共同的压力,常常会进行联盟,进而抵制外来企业的进入。而外来企业的文化背景不同,常常也无法融入当地行业的发展,只好和其他外企形成联盟抵制本地企业的打压。这种企业联盟的形成实际上只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僵局,增加企业间的摩擦,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企业在联盟方面的一些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形成了摩擦。(4)企业在社会影响方面的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销售和人员招聘。一些企业在社会影响方面的行为策略的制定,常常是以不了解行业情况的社会群众为对象的。比如电子行业的一些外企,无论什么产品都对外宣称其技术领先于中国,引起人民群众对中国电子产品的排斥,使得一些技术好的本土企业经济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针对人民群众对外企管理模式的不了解,同时也为了人才的竞争,一些本土企业对类似日企的一些企业形象进行抹黑,大力宣传对方的负面消息,给外企造成了招工难的困境。这些互相刁难的企业行为策略,只会增加企业间的矛盾,增加与国际贸易的摩擦。
二、企业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治理途径
企业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的摩擦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由于摩擦来自于市场和非市场两方面,因此,治理企业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途径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找寻。
1.企业市场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治理途径。针对企业在市场上各方面的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产生的摩擦,同样需要从市场上的各个途径去治理,从而保证国际贸易市场的稳定发展。(1)提高市场产品质量的治理途径。无论是为了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还是为了减少贸易摩擦和保证市场的良性竞争与发展,提高市场产品的质量都是一种科学的治理途径。通过政府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让企业了解到价格战只会使企业遭受损失,保证产品质量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硬道理。另外政府要对低质量产品的出口进行限制,减少国际上对外来产品的抵制力量。再者,政府应该设立奖项鼓励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开发,引领企业提高市场产品的质量。企业间对提升产品质量的良性竞争,能为治理企业市场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提供力量。(2)完善资源供给体制的治理途径。虽然中国的资源广阔,但是合理的资源供给才能保证资源的长期利用。一方面,一个企业应该拥有多地区的供应商,不能进行一个供应商的资源垄断。而一种资源也不能只有一个开发商,这样就保证了资源不被垄断,充足的资源供给防止了企业间对资源的掠夺争抢。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每个企业和供应商使用的资源越多,就需要对政府缴纳更多的税收,这样也可以防止企业对资源进行囤积,保证行业中其他企业的资源供给。因此,完善资源供给的体制,是减少企业市场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合理途径。(3)规范企业营销方式的治理途径。企业的销售对于企业获利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间的销售竞争是引起企业摩擦的重要因素。企业在进行销售前要做好行业的调查,明确行业规范,保证自己的营销方式符合行情。对于不和理的企业营销方式,政府要及时制止,勒令其停业整顿,保证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基本利益。因此,规范企业营销方式,对减少企业摩擦和企业市场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开发企业新市场的治理途径。本地企业之所以产生各种市场行为策略,往往是因为感受到同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者给予的压力。而国际企业面对本地企业的压力,也产生了相应的市场行为策略。在这些企业互相打压下,才有了企业市场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的摩擦。想要减少这种摩擦,则需要减轻本地企业所承受的市场压力。开发本地企业的新市场可以分担企业对现有市场的注意力,扩大企业的规模,甚至帮助本地企业登上世界经济的舞台。只有不断开发新市场让企业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才能让企业自主减少市场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的摩擦,积极的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中。
2.企业非市场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治理途径。根据企业与国际贸易产生摩擦的非市场策略行为研究知道,对企业与国际贸易摩擦的治理,可以通过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1)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治理途径。为了避免企业间对知识产权的恶性竞争,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鉴定机构,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避免盗取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建立对盗版和模仿他人品牌的企业严格惩处的制度,打消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轻视态度。总之,通过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可以减少企业间的摩擦,达到对企业非市场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治理。(2)转变政府职能的治理途径。企业为了获取政府帮助而实行的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治理,需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来实现。建立对政府监督的组织机构,可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严格管理企业遵守行业标准的同时,更公平的选择企业进行支持帮助。另外,政府职能的转变还可以对不正当竞争的市场进行清理和监督。所以,转变政府职能是治理企业非市场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良好途径。(3)企业联盟国际化的治理途径。打破本地企业的联盟,让本地企业看到与国际企业联盟的好处,是保证企业在国际范围内互相帮助的途径。不同国家的企业在行业发展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将这种优势结合既能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也能减少企业间的摩擦。因此,促进企业联盟的国际化,对于消除企业在企业联盟方面的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的摩擦有着积极的影响。(4)保证企业积极正面的社会影响的治理途径。只有避免企业对竞争对手的恶意宣传,保证企业积极正面的社会影响,才能减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一方面对于恶意抹黑对手的企业要建立严格惩处的法律制度,对企业的行业道德加以管束。另一方面,加大对媒体的管制,减少对企业不实的负面消息报道,保证企业的正面形象的树立。通过对企业社会影响的治理,促进企业间的和谐发展,减少企业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的摩擦。
三、结论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现象导致了企业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的摩擦产生,本文通过企业市场行为策略和非市场行为策略两方面对摩擦的形成和治理做了简单的分析。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行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也会随之变化,面对这种情况,广大的国际贸易研究者只有不断的对摩擦形成机理进行探讨,找出摩擦的治理途径,才能保证世界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诗阳.企业策略行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理及治理路径[D].复旦大学,2009.
篇9
关键词:中小型;医院;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中小型医院面对国家医改的新形势,健全完善医院财经和成本管理组织体系,科学定位成本核算,规范会计职能,加大医院经济管理力度,将有助于新形势下医院优质、低耗、高效和安全的发展。
一、中小型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简单化
存在着医院管理只要赢利就是做好经济管理工作的意识,在精打细算、统筹兼顾上做的欠佳,存在医疗用品、设备闲置或者重复购置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医院的投入,而且也给医院带来了极高的财务风险。在部分科室和工作人员中仍有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意识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医院的建设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经济管理与成本核算,以此减轻就诊人员的负担,降低医院成本,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2.缺乏专业经济管理人才
从大多数中小型医院的情况来看,医院经济管理虽建立起了独立的经济管理机构,但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缺乏,无法将经济管理工作高效精确地运用到具体的医疗工作中,其工作仍是传统的,在成本、财务风险等控制方面还是比较薄弱,导致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3.经济管理工作职权分工不明
经管科和财务室二者如协调欠佳,配合不当,易出现管理疏漏,导致分工责任不清,任务权责不明,互相推诿。如医院的科级医疗成本核算由经管科负责,由于医疗成本数据主要来源是“支”,基础是“清产核资”和“实物挂账”,如果财务室没有实行“实物挂账”,不能提供分科、分成本项目列“支”的费用数据,经管科就无法对科室支出进行分别核算,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最终就不可能得到很好地落实;另财务室和经管科的工作任务和会计核算方式不同,医院财经中心以往实行的是预算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采用的账务处理方法也是“收付记账法”;而经管科实行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其会计处理原则是“权责发生制”,记账方法是“借贷记账法”。两种不同的会计方法造成了同一医院因不同会计制度所产生的数据难接轨,使医院的经济管理数据很难统一、准确和科学,信息无法共享和利用。如:上报医疗有关收支情况时,经济管理部门以统计核算上报一个数据,财务室按收付实现制核算上报一个数据,一种报表,同一内容,两种结果,提供的成本效益情况不够准确。
二、中小型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建议
1.医院党委要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集中统管
经管科与财务室应由分别向上级负责改为共同参与医院经济管理,共同向院党委和首长负责,构成医院经济管理双线式体制的模式。就医院经济管理体制而言,应直接隶属院党委,使各种经济信息和决策高度集中,高度集中是指医院在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决策权要高度集中于院党委及院领导。如医院的全年预算、决算,大型医疗设备引进、基建维修安排、全院的成本核算或奖金分配方案等,涉及资金较多或较敏感的经济问题,应经党委讨论和院长签署同意方可实施。财务室和经济管理科以经济参谋或助理的形式,分散在各经济责任中,相对分散是指医院经济运行中的具体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监督工作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如医院的预、决算,院级成本核算由财务室负责,物价管理、科级成本核算等由卫生经济管理科负责,双方共同承担医院经济运行的检查、监督,充分发挥医院内部管理的有力杠杆作用,增强内部活力。这种高度集中和相对分散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将有利于经济决策的统一和全院经济运行的协调一致,使医院运行更加经济、高效,更具有竞争力。
2.强化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
经济管理科、财务室、收费室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科室,在完成医院综合目标、协调院领导搞好经济管理和决策、督导全院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具体的经济核算方面发挥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医院经营质量的高低,发展速度的快慢,与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劣是密不可分的。
3.进一步更新医疗成本核算理念,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
医疗成本核算的结果是经济效益,特别是科级核算及分析过程,综合反映医疗服务中劳动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的当前水平,是经济增长和经费来源的基础。控制和审核成本支出可提供经营决策,依据医院开展医疗活动所必须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成本核算,加强审核力度,规范支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使医院的支出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少资源的浪费。决策者可根据全面成本核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使决策者了解到通过成本核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组织和机构,在全院各级宣讲,组织学习,培训成本核算专职和兼职人员,使全院工作人员增强经济意识,从而达到自觉减少浪费、控制成本和增收节支的目的。医院应借助经管科的发展,推进医院的经济管理改革,推行核算会计制度的统一,实行医疗成本核算,进行清产核资、实物挂账,根据医疗、科研、教学及仪器设备分布、使用情况等,将设备、器械、卫生材料等按科室、分病种进行成本核算。财务室改“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收付记账法”为“借贷记账法”,与经管科统一会计核算方法。在全院范围内,从基础工作上,建立起一套适合对物资进行封闭式管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以保证权责发生制核算制度的落实,使医院在经济运行和管理上,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结语
总之,要加快中小型医院经济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好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特别是能够自觉抵御金钱的诱惑,秉公办事,清正廉洁,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收集信息,为医院领导者做出最佳决策,随时提供科学的经济数据。
参考文献:
[1]吴志成.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需把握的问题[J].东南国防医药,2011(01).
[2]赵学东.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应统筹处理好五个关系[J].东南国防医药,2009(05).
篇10
魏世伟,北京华夏心理学校理事长,内视观想督导师,内视观想导引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职业培训专家,人社部EAP企业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专家组成员,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北京市监狱局等单位内视观想研究课题及项目特聘专家顾问,“5・12”汶川地震心灵守望计划专家组成员。
心理标签:
养而不爱如同养猪,爱而不敬如同养狗。在夫妻关系中,爱是基础,而敬是核心。
爱是感情和行动的投入,
养而不爱如养猪
近年来,魏世伟在管理华夏心理学校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发展本土心理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心理学的方法结合。比如,在处理求助者及学员的婚姻困惑时,他经常会引用孟子的一句话:“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弗敬,兽畜之也。”(养而不爱如养猪,爱而不敬如养狗。)
养猪时,我们是没有多少感情投入的,猪养肥了就杀了吃肉。所以在养猪的过程中,只需要让它吃饱喝足,几乎没有感情投入以及情感交流。而养狗时,我们是投入感情的,要和它聊聊天,一起玩。它动动耳朵、摇摇尾巴,你都会很开心。但是,你会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摆弄它,训练它和要求它,不管它是否需要,感受好不好,很少去真正地尊重它。因为你的感受与需要才是第一位的,而狗只是一个宠物。
在婚姻中养而不爱的,男人和女人都有,男人更多一些。一次,一位男士沮丧地对魏世伟说:“魏老师,我自认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好男人。我身家上亿,但是从来没找过别的女人,心里只有她;我给太太买别墅、豪宅、名车,在钱上从来不小气;我也不对太太耍心眼,公司财务状况完全透明……我做了这么多,难道还不够吗?为什么她总是不开心?上周,我们过结婚纪念日,我送给她一套价值几百万元的名贵首饰,她一点儿也不高兴,还对我说买这个干吗。当时,我郁闷得都想从楼上跳下去了!”
魏世伟平和地问:“那你有亲自为她做过什么吗?比如,帮她削个苹果?为她做一顿饭?陪她聊聊天?”男士回答说:“好像没有,我实在太忙了。你以为赚钱容易吗?我要去维护客户关系,我要去扩大市场,我要辛苦地满世界飞,我要打造管理团队……我哪有时间陪她?不过,我请了两个保姆,家里什么事都不用她操心!孩子都不用她带!”
魏世伟说:“你只以自己认为对她好的方式对待她,管她的吃喝,让她丰衣足食,却不关注她的心理需要,没有感情和时间的投入,那你的做法和养猪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养猪不就是把它喂饱了之后,什么都不管了吗?”
看起来简单的一句话,却让这位成功男士特别震撼:“天啊,我原来是把老婆当猪养!”他开始认真地反省自己,反省和妻子的关系。后来,这位男士的巨大改变让魏世伟都没有想到:他先是请了一个职业的管理团队帮他管理公司;之后,他把两个保姆都辞了,自己回归家庭。当他第一次亲手给太太做了一个果盘时,太太嘴里含着橘子就哭了。她说:“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现在,夫妻俩平时一起做饭、拖地,陪孩子玩,有空儿就一起出去做公益。财务状况没有受到影响,夫妻关系却变得更加亲密。
魏世伟说,在现代社会中,养而不爱的情形往往发生在所谓的成功人士身上。因为事业成功,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很高,认为自己能够用钱解决婚姻家庭中的一切问题。结果,物质的投入多了,精神的投入就少了。伴侣衣食无忧,可就是感受不到对方的爱意,这就是养而不爱。
敬是敬畏和尊重,
爱而不敬如养狗
魏世伟认为,在婚姻中,做到敬比爱更难。大多数夫妻都是因为相爱而走到一起。对于伴侣,他们知道要爱,却往往不知道要敬。
敬包含两层意思,敬畏和尊重。我们一定要对伴侣怀揣一颗敬畏之心,敬畏每个生命的独特性:我不知道TA过去经历了什么,我不知道TA现在需要什么,我不知道TA未来期待什么……所以,我必须先去看清楚对方的需要,认真地倾听对方的感受,而不是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认为的好,统统施加到对方头上,甚至代替对方做决定。如果没有敬畏之心,所谓尊重不过是纸上谈兵。爱而不敬,爱就是没有用对地方。
有一位女士,委屈地对魏世伟说:“我对老公特别好,不夸张地说,我都把他伺候得残废了!但是,他一点儿都不感激,成天对我呼来喝去的!”魏世伟问她:“是你老公这个人本身没有生活能力,像个生活上的残废,还是因为你的伺候而变得残废?是他需要被你这样伺候,还是你需要通过这样伺候他来博取自己的成就感?”
本来委屈得不行的女士恍然大悟:其实,照顾老公一直是在满足她自己的心理需要。她从小在家人的忽视中长大,极度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所以,她把家里的活都干了,是为了证明自己很能干。现在,只要她不在家,老公就饿着,连外卖都不会叫,眼巴巴地等着她,真的快成残废了。她的内心其实很满足―你需要我,我是有价值的,我是有能力的。显然,这种爱不是为了对方的成长,不是为了建设好夫妻关系,没有互相支持与承担。与此同时,没有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愿意长期被伴侣当成宠物一样对待。所以,被妻子伺候的丈夫,内心感到无能和挫败,经常对妻子发火。
魏世伟和太太已经结婚25年了,是一对有名的恩爱夫妻。但是,没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和本土心理学之前,他也曾经犯过“爱而不敬”的错误。魏世伟在北京刚刚拥有自己的住房时,便主动把岳父、岳母接来一起住。他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位老人,带他们去吃饭、旅游。然而太太并不领情,夫妻俩冲突不断,婚姻关系完全没有达到他所希望的状态。魏世伟感到很委屈:“我这么孝顺你的父母,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就不高兴呢?为了你,我都没有跟自己父母住在一起!”
在学习运用心理学对自己进行反思之后,他才明白太太发火的原因。太太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被父母要求照顾弟弟和妹妹,帮父母分担家务,使她早早就承担了很多尚没有准备好,甚至相当于成人才会面临的家庭事务、责任和压力。在这种原生家庭中长大,她一直觉得从来没有好好地做过自己。所以,她不是不爱父母,只是希望跟父母保持一点儿距离。魏世伟运用本土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调整自己,理解了太太的想法,尊重了太太的生命经历,还帮助太太摆脱过去承受的压力,帮助她自我成长;另一方面,也帮她实现了拥有独立空间的愿望。从那之后,他们的夫妻关系才真正地亲密和融洽了。
尊重,就是看到彼此的不同,接受彼此的不同。现在很多“80后”和“90后”的夫妻,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和满意度,对于共同经营家庭、夫妻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感受就没有父母那一代强烈。所以,结婚后,即使看到彼此的不同,他们也会要求对方与自己“同”,而不是自己与对方“同”。这成为很多年轻夫妻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魏世伟说,敬是一种境界,就是尊重彼此的不同。尊重和接受这一现实是心态改变从而带动关系改变的有效方法,英文是Accept the truth。无论你认同也好,不认同也好,人们的生命历程、教育背景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是客观存在的,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婚姻关系中,我们总是希望对方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要符合我们的心意。就像虽然我们喜欢猫,讨厌蛇,可现实中,我们是不会想把蛇变成猫的。如果有人要让蛇变成猫,谁都会认为这样的想法很可笑。但是在婚姻中,如果对方不合我们的意,就希望对方变成我们喜欢的样子,就像是想把蛇变成猫,如果对方没有改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我们还会不满、生气、愤怒甚至怨恨。这些负面情绪实际来自于我们的不合理信念,我们没有真正地接受对方!
魏世伟和太太对于“整洁”的理解有很大不同。魏世伟喜欢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太太会把衣服洗得很干净,但是不喜欢收拾房间。她做培训师,每天晚上备课时,桌面上到处都是书本。魏世伟很看不惯,说:“你怎么不把桌面收拾收拾呢?”太太理直气壮地问:“是我备课重要,还是收拾房间重要?”魏世伟没话说了,想着她备完课总会收拾的吧?但是,太太备完课之后,还是没收拾,他就很生气:“你不收拾,那我也不收拾!就让房间这么乱着吧!”
冷静下来和太太沟通后,他才知道,原来她父母家的空间小、东西多,她是非常习惯在较为杂乱和拥挤的环境读书和生活的。而魏世伟的母亲从小训练他要把物品摆放整齐,于是他把这个习惯带到了婚姻里。魏世伟就和太太商量:“咱俩的习惯不同,不用非得改变自己,迁就对方。我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都做好自己擅长的事,一起让这个家变得更舒服。”太太很爽快地答应了。后来,魏世伟负责收拾房间,太太负责洗衣服,两个人合作得很愉快。类似的沟通多了,婚姻中再也听不见抱怨和指责。
所以,魏世伟一直觉得,夫妻最大的默契不是你变成我,我变成你,时时刻刻地达成一致,而是真正地理解彼此的不同。
内观,
帮我们看清楚婚姻中的自己
魏世伟认为,先看清楚婚姻中的自己,发现自己的模式和盲点才能更多地理解对方,更明白接受对方的全部,才会升起对对方的敬。如果连自己都看不清楚,怎么看清楚对方呢?如果看不清楚自己,往什么方向改变呢?内观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一点。
内观是“内视观想”的简称,它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结构化了解自己、反省自己的心理治疗方法。具体过程是:体验者在导引师的协助下,在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空间,用7天的时间,经由人生重要的人际关系,来对自己进行检视和反思。通过这样的过程,体验者会发现一个与自己原来认为的完全不同的真实的自己,甚至会颠覆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达到重新认识自己、换位思考的能力,激发内在的责任心,唤起曾经受到的爱,生命力变得更加旺盛。
首先,经由妈妈检视自己,因为妈妈是我们的主要抚养者。从出生开始,把自己的人生按照3至5年划分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按照3个问题对自己的人生重新检视一遍:1.妈妈为你做过些什么事情?越具体越好;2.你发自内心地为妈妈做过些什么事?或者,妈妈让你为她做过些什么?3.你给妈妈添过什么麻烦?检视结束后,再转为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孩子等等。其实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看当时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有一位女士对自己的婚姻感到失望。她对魏世伟抱怨说:“每天工作都好累,下班后想对丈夫撒个娇,可是公婆4只眼睛都瞪着我!我说了多少次,他就是不肯和老人分开住,说分开住就是不孝。他迂腐、霸道、不知变通,我真是恨死他了!”
魏世伟没有回答她要不要继续和丈夫斗争的问题,而是引导她做了内视观想练习。经由丈夫检视自己时,她是这样回答3个问题的:“老公每天早上都给我倒好刷牙、洗脸的水,帮我温一杯牛奶,周末去买菜,给我做好吃的;我身体不好,他会给我煲汤喝……他对我的好,我都习以为常,没放在心上;我好像从来没为他做过什么;经常给他脸色看,发脾气……”
7天的内视观想,让她重新梳理了与父母、丈夫、公婆、孩子的关系,全方位地认识了自己。最重要的是,她终于看到了长久以来,丈夫为这个婚姻所做的努力;意识到,自己一直没有给予丈夫相应的回馈,她对目前的婚姻状态是有责任的。她开始倾听和理解丈夫的需要和感受,脾气变得温柔了很多。夫妻关系的和谐,也让丈夫增强了对她的信任。大概一年后,她对丈夫建议:“其实我们可以给老人更好的孝,而不是非得住在一起。你觉得呢?”丈夫出于对她的信任,接受了这个建议,现在整个家庭气氛都不一样了。
还有一位女强人,事业做得非常成功。但是她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老公对她很好,但是她听见老公刷碗的声音都嫌烦,觉得他没本事,只会围着厨房转。两个人天天吵架,最后离了婚,分手时还闹得很僵。做了内观之后,她终于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一个事业型伴侣,能够和她并驾齐驱,理解和支持她的梦想。她有了新男友,开始给男友很多空间,支持他去发展事业。更难得的是,她和前夫的关系因此缓和了许多。因为她开始明白,在这场婚姻里,两个人都没有错,只是追求的东西不同而已。
当一个人真的认识自己,敢于面对和观察,那么TA就能把事情看得很清楚,既能发现自己身上的盲点,也会看到对方的优点。有一个男士,一直觉得自己脾气很好,对妻子很包容。可是内观时发现,他经常对妻子说:“你这个事情怎么就做不好呢?我要是你,就不会这么做……”他一直在用提建议的方式挑剔妻子。回家后,他主动对妻子说:“原来,你包容了我这么多年,你这么爱我,谢谢你!”妻子听见这句话特别感动。
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后,我们就知道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习惯是多年形成的,既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有教育背景的作用。当我们面对伴侣时,就不会急于否定TA,而是把人和问题分开,寻找问题的产生原因,尝试理解他的状态。
有一位女士对丈夫的懒惰深恶痛绝,经过基于内视观想方法的悟性练习后,她却开始自我反省:丈夫固然懒,但是她也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比如,在他需要她时,她的反应总是:“你直接懒死算了,我才不管你呢!”这肯定会让他对婚姻感到失望。
她学习把人和问题分开:“懒惰”不好,但是老公这个人是好的,是她所爱的。哪怕看不惯老公懒,但是他烦恼时,她认真地倾听;老公痛苦时,她安慰他、陪伴他。感受到妻子的支持后,老公不再是那副破罐子破摔的懒模样。
通过和老公交流,她看到,首先,婆婆从小不让他干活,所以,老公没有做家务的习惯。其次,他的内在动力也不足。有一次,他主动帮着她晾衣服,就因为没有用海绵衣架挂毛衣,被她狠狠地数落了一顿。他觉得干了就是错,还不如不干,做家务没有让他获得成就感。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