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篇1

一、相关理论研究

本文所建构的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目的是评价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经过培训,是否能承担起相应的双语教学任务。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之前,有必要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能力、语文双语教学能力等概念的界定;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包括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

1.双语教学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学”一词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运作方式。我国的民汉双语教学,在于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使之能同时在本民族语和汉语之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如的切换,并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际、学习与生活。本文认为,双语教学指用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以汉语为主),通过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学来达到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提高汉语能力的教学活动。

2.双语教学能力

罗树华、李洪珍在《教师的能力》一书中指出,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各科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唐玉光提出教学能力有层次之分:第一个层次为教学的基础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第二个层次为教学的一般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育机智和专业能力;第三个层次为教学的具体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1]。本文中教学能力即第三个层次,指教师进行本学科教学活动,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具体能力。由此,双语教学能力即指教师从事本学科双语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目前有许多研究对双语教学能力进行了解构,美国双语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和认证指南,提出了双语教师基本素养:(1)语言水平,两种语言均要达到听、说、读、写和顺畅交流的程度,能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2)语言学知识;(3)文化知识;(4)教学方法;(5)课程开发和改编能力;(6)评价能力,包括语言评价、内容评价和双语教师自我评价;(7)处理好学校和社区的关系;(8)教学实践能力。在我国,熊建辉的研究指出双语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课程实施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学习网络建立的能力、教学与学习评价的能力、行动研究的能力[2]。杨淑芹等认为,双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评价能力[3]。吐尔地・买买提认为合格的双语教师除了达到一般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处理双语和双语基础知识的能力;学习双语和学科知识的能力;双语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双语表达能力;营造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4]。

鉴于本研究对双语教学能力的界定,以及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双语教学能力分为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材处理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和教学流程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监控能力。双语教学能力有其特殊性,除了包含一般教学能力外,还须兼顾“双语授课”的语言表达特性,它是教学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

3.小学语文学习特点

小学语文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既是发展儿童语言的学科,又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5]。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的统一。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以语言为载体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心灵成长。所以小学语文双语教学中的教师不仅是用双语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用双语来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同时提高思想品德,陶冶情感和增强智慧。那么,进行双语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汉语的语言知识,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传统,而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对译和硬译。

4.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能力指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汉语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汉语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小学语文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小学语文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二、评价指标构成解析

鉴于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骨干教师的培训背景,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我们把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外延界定为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学科教学知识和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三个方面(见表1)。

1.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语言表达

小学语文的双语教学中对教师的汉语水平要求较高,不仅应该具有汉语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有正确的汉语发音能力和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的能力;要具有善于组织语言的能力,能用汉语讲出语气连贯、层次清楚、富有逻辑性的句子;要有选择语言的能力,能区别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和词语的感彩;要有美化语言的能力,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干净、连贯、正确,还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具有启发性。

现在流行的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考试和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试对汉语能力的考核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无论HSK考试还是MHK考试,均为一种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专业的普适性语言培训标准,对于双语教师的汉语考核都有不足之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目的是培养熟练使用汉语授课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其专业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因而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语言表达的评价采用的是MHK考试成绩与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占总分的30%,其中MHK考试等级占10%,教学口语表达占20%。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和小学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2.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

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提出了PCK的概念,即学科教学知识,是指学科内容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交集。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语文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语文综合知识,包括文字学基础知识、汉语基础知识、文体学基础知识、修辞学、逻辑学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和修养;语文教学内容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小学学段语文学科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知识,包括课文、背景材料、教材结构体系,以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指导性文件;一般教学法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结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30%。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可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进行命题,通过笔试成绩测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掌握水平。

3.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包含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汉语教学实施能力两个方面。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40%。

(1)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设计能力

汉语教学设计是为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而对教学流程所做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结构的组织等。双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体现了他们的课程理念、对教材的分析、对教育理论和规律的把握以及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掌握。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文书设计(如教案、学案、教学设计等)进行考评。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考评可参照每一部分的设计情况,由考评专家综合打分。

(2)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汉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能力,包括汉语情境创设能力、汉语呈现知识的能力和课堂监控能力。其中汉语情境创设能力指教师能够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汉语情境,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汉语交流;汉语呈现知识的能力指教师汉语提问能力、双语转换能力以及多媒体演示能力。课堂监控能力指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调节教学的进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小学语文双语教学实施主要依据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情况,由考评专家给出成绩。

基金项目: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2012-XJJG-215)。

参考文献:

[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 1999(6):43.

[2][3]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4):154.

[4]吐尔地・买买提.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维吾尔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

篇2

(一)转变教学观念具先进性、全程性经常听到教学改革,教师改变的应该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而是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思想观念决定行为动向,教学观念改变了,才能破除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由于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理性主义教育模式的惯性,目前高职高专教学中还存在课程本位现象,仍然沿用大学本科体系,成了压缩型的本科教育,从而违背了高职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失去高职教育的特色,与本科师范教育相比很难具有竞争力。因此,高职高专的语文教育专业应当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力度。语文教育专业老师中有这样的一些想法: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性教学,我的这门课程理论性强,无法实施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我没多大关系。相比较而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等课程实践性强,实施起来容易些;教学计划中安排有实习,学生可以在大三实习期间运用和掌握教学技能,提高从教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不是仅仅某一门课程、某一学期应该实施的,而应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程中。

(二)整合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实用性首先要围绕中小学教师岗位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满足实际需要。站在整体高度,我们要继续开好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再增加一些诸如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教育法规、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具体到每门课程,打破依据教材按部就班的惯例,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提高其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这门课程,目前还没有针对高职高专的教材。习惯的做法是选用本科教材,且教学内容按照语文教师专业化、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等一直到复习考试评价,老师一章一节的讲,学生一章一节的听。一些内容在从教过程中极少甚至并不会运用到,但老师和学生却都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教师岗位需要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另外增加一些内容,形成教学内容三大项目:课程理念、职业素养与认知、教学基本理论与技能。其中项目三教学基本理论与技能是重点,分解为18个子项目,包括导入技能、展开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对话技能、板书技能、说课技能、阅读教学技能、作文教学技能、口语交际教学技能、综合性学习指导技能、教案编写技能等。

(三)改变教学模式具多样性、实效性大学课堂通常都是由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则是一味听、一味记,学生缺乏思考,不利于他们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从教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掌握。我们要压缩教师讲授时间,把更多的课时用来让学生观摩优秀教学视频、讨论交流和进行各项教学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实训。

比如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的学习中,观摩优秀教学视频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小学语文课堂直观感,消除对各项教学技能的陌生感,为日后的实训提供参照物,同时引发思考、疑问与争论。对于课程中学生所产生的疑问与争论,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或者推荐行业网站让学生深入关注和了解下次可再交流。教学的基本技能,除了教师必要的理论教授外,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实训。比如讲导入技能,可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点等这些理论知识;然后选择中小学的课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导入的设计;接着模拟中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走上讲台去尝试一堂语文课的导入;最后学生点评、教师总结,指导学生进行导入语的修改。教师可以打通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小组长组织组员在课外进行各项教学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试讲,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走上讲台体验的机会。掌握一项技能,最重要的是正确和熟练,要达到这一目标,最好的途径是练习。既然如此,教师最好当好导演,而将“舞台”更多的让给学生“表演”。

二、加大实习落实力度

即使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力度,教育实习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教育实习中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实习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并且时间短。我国的教育实习一般为6~8周,除去实习开始的一周准备以及实习结束时的一周总结,实际上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仅为4~6周,学生很难对学校教学有一个较完整的把握。许多学生反映,实习刚刚进入状态,结果马上就结束了。其次是教育实习的水分很大。一方面由于实习学校迫于考试或升学排名的压力,不愿意让实习生多上课。很多学生实习期间仅仅讲了一两堂课,其余时间就是听课、改作业、改作文及帮助学校组织一些活动;另一方面部分实习学生迫于就业压力,不安心教育实习,却忙于找工作。

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到了实习学校就成放养的了,学校对教育实习的检查指导不力。有些学校可能中途会去实习学校巡视,但对实习生在实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不够,更谈不上指导和解决。实习时间可以延长,安排可以更灵活。许多毕业生反映实习后才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后悔在学校时没有认识到并且没有认真学习。其实这种感受我们可以让师范生提前得到,在大二上学期或下学期时,学校可以安排他们实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能力、知识结构、人际交往等诸方面的不足。当再次回到学校时,学习的方向就会更明确、动力也会更强大。

篇3

一、?为自己而背——背出古今文化的精华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说得好:“中小学教科书就是很好的读物。尽管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编排得还不很理想,但对教师来说仍是最好的读物。因为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些内容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构建我们精神大厦最主要的元素。”翻开语文课本,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溢出,那是书香。沉浸在书香里,看花开花落,听潺潺流水,遐想人生……课文《桂林山水》告诉我桂林有多美;《燕子》告诉我春天有多美;《雾凇》美,《草原》也美;《荷花》美,就连《夹竹桃》也美……一本语文书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这篇篇课文,这段段文字,一遍遍咀嚼回味,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芜的心田,心胸会慢慢被一种叫作享受的东西填满。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文学精华所在!背诵精华应该是一种享受,也是老师自身素养的积累和内功的磨炼。

二、?为学生而背——背出语文教师的精神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要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教师就必须有学生认可的学识威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而且要比学生做得更好。

就拿背诵来说吧,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语文教材中也有背诵课文及精彩片段的作业。这么多的背诵任务仅靠教师说教效果肯定不行,所以与其苦口婆心地说上一百遍,还不如亲自示范一次。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在背诵上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曾有位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在早读课上背诵课文,一个学生竟然理直气壮地说:“这么长的课文怎么背?老师,你会背吗?”幸好这位教师有“背”而来,一口气将课文背了下来,这位学生才心服口服。

教学相长,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下苦功背诵经典可以使语文老师更有精神,更有魅力!同时也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为课堂而背——背出语文课堂的精彩

听特级教师的课总会拍手叫好,惊羡不已。那么成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写,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读出了自己的惊喜,他就敢于走进课堂。”著名语文专家于漪老师就是从背课文开始,严谨治学,扎扎实实,靠硬功夫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贾志敏老师说:“备课,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能熟读成诵。”而“背课文是我的爱好”这句朴实的话语更真实地道出了贾老师课堂成功的真谛!

如今的课堂,许多教师都很注重“纸上教案”这个显性备课,忽略了真正的隐形备课——背课文。试想:没有反复诵读语言文字,哪能在课堂上顺手拈来?

篇4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记录、保存、传播辉煌历史和长久积累的知识都依靠汉字才得以实现。汉字对中国和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伟大的作用。正确的识字、写字这关乎到学生一生的发展。认认真真地写字,堂堂正正地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对造就高素质人才,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有深远的意义。

一、规范书写汉字对育人、养德、审美的重要意义

1.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中国人有"字乃人之衣冠"的说法,写字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在未来的社会中,高素质的人才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就是要写一手工整美观的文字,这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求,也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在中小学时期为学生打下了厚实的书写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是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那就等于为他一生的顺利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根基,学生将受益终生。

2.规范书写汉字是一个学生对民族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民族素质的一种重要体现。、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训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汉字书写艺术,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有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凝聚着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书写规范汉字的方法,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它还是一个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会做人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都有极重要的作用。

3.汉字所独具的美学意义,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汉字有诗歌般的韵律和意境,有音乐的起伏与和谐,有图画的灿烂与生动。书写优美的汉字,既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丰富和调剂我们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生活愉快,在艺术享受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字"好比一个人的"仪态",字写得规范端正,好比人的衣着整洁、作风严谨、面目可亲,是一种文明礼貌,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二、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的现状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积淀,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形式不断更新,多媒体传播已经渗透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但不规范的使用和书写汉字的现象也比比皆是,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给识字尚少的中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文字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1)教师的观念亟待转变。教师普遍认为学生书写的质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不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学生作业的完成数量与对错,不会过多地考虑学生卷面书写是否整洁、严谨、规范。

(2)教学重识字,轻写字。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所学生字的读音、字形、词义的教学,而很少重视在书写方面的指导。教师认为书写的对错即结果,重于书写过程中学生对文字结构、运笔和卷面整体美观的训练和掌握。

(3)学生缺乏良好的书写训练,也无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对学生书写时不规范的坐姿、执笔的习惯方法没有及时加以纠正。

(4)学生没有专有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书写训练中。应试教育的约束让学生只看重学习的结果――分数,而严重忽略学生从书写的过程中得到的意志力和对汉字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的提高会对孩子一生的深远影响。

三、汉字教学的目标方向

1.中小学生通过汉字教学,尤其是规范书写汉字的教学,熟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掌握的3500个基本汉字的意义、结构、笔顺及正确的书写方法。

2.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坐姿、执笔方法等。

3.学会用硬笔和软笔(毛笔)书写的基本方法。

四、汉字教学的措施与方法

(1)语文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汉字的教育,全体同学都要接受规范的汉字听说读写的能力教育培训。对学生进行用语用字及书写规范化的指导和训练。

(2)营造良好的规范使用汉字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汉字书写特色,板报、墙报、宣传栏、学生作业、教师教案等汉字书写要美观、规范、整洁。

篇5

为了了解和掌握在校师范生和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认识与意见,以及他们对该课程的需求,笔者特进行了问卷调查.

1.1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的调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从对“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认识进行的.81.5%的教师认为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促进教学, 是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知识.62.3%的教师对于课程、反思型教师、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等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紧密联系的知识比较熟悉,而对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理论、隐性课程则比较陌生.为了适应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自己急需提高的方面有:科研能力(71.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51.4%)、学生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和心理知识(50.6%)、课件制作与多媒体的使用(49.4%)、获取信息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方法(39.6%).有78.3%的教师认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师范院校应对师范生加强说课、模拟课堂训练,增加实习的时间与次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师范生走进小学课堂,亲临教学现场,缩短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1.2对师范生进行的调查25%的师范生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对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作用较大;12%的师范生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与教学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63%的师范生认为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不是很好;54%的师范生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设置不够合理有效;42%的师范生认为教学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渗透不够.可见,对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困境

2.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进入新世纪,随着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的蓬勃兴起,增加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性学科,淡化“师范性”与“非师范性”的界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界于语文与教育学的边缘性学科,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有些院校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进行整合,归属于教育学专业;有些院校将其挂靠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处于不被重视的边缘地位.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学科专业课程,忽视其他教育类课程,一般在学科专业课程之外,另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三门课程,并将其当作点缀课程.教育课程门类单一、教学时间偏少,忽视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课程受到公共课程挤压,课时一再减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选修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立体发展模式.

2.2专业教师队伍力量薄弱“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由于设立该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比较晚,大多数教师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知识结构不完整.一般情况下,该学科教师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担任,其汉语言文学知识扎实,但对“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二是由教育院系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师担任,对课程与教学论理论分析得深入而透彻,但缺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教学中缺少鲜活的课例,理论教学脱离教学实际;三是由来自中小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担任,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教学经验,但习惯于用实践代替理论,缺乏理论层面的提升.[3]因此,缺少具有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又具备学科专业背景的优良师资.3.3教学内容脱离教学实际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应使师范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把握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形成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教学中,缺少具体、可操作、可量化的课程培养目标.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对于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则不够重视;重视知识的获得与经验的积累,忽视广博知识的掌握与个体的整体发展;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忽视教学实践能力与教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过于注重规律与原则的教学,课堂教学缺乏师生双边活动和信息的双向交流,新课改教学理念涉及较少,侧重讲授课程论部分,而淡化教学论部分,所授理论知识空洞,缺乏针对性,缺乏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联系.师范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活动很少,备课、试讲以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活动也很少.没有充分拓宽教学视野和课程空间,很少结合案例教学、观摩教学、合作探究等,深化师范生对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4教学实践措施不够扎实有效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教学中,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实践.很少结合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长期扎实的教学技能训练.很少结合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活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即使训练,也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与讨论交流,缺乏相应的检查督促手段,教学技能训练、教案设计、模拟试讲等也只是走形式,致使教学技能训练不到位,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语言表达能力差,缺少逻辑性,缺少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不了解小学语文的知识结构,搞不清教材中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不会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不会分析教材,照抄教参与教案“.三字一话”基本从教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仅仅限于理论上的感知,谈不上熟练掌握,有关课件制作更是大多数师范生的知识盲点,难以满足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教育实习时间短、方式单一,师范生难以培养起相应的教学素养.

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现状、面临的困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认识上存在误区和实践上缺乏重视.

3.1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对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的关系认识不恰当.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忽视对广博的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学科专业课程,忽视其他课程以及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教育理论课程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教学设计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导致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地位下降.没有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征和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构建科学的学科体系,以提高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误区二:对掌握知识、获得经验与提高能力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恰当.当前很多师范院校,追求综合化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办学理念,削弱专业课程,弱化专业基础,师范教育边缘化倾向日趋严重.师范性决定了实践性,师范生既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而经验的获得与理论知识的指导密切相关,需要实践中的锻炼与积累.然而,师范院校注重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教学技能训练则重视不够,缺乏实践中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突出实践环节,体现教育实践以及教学技能的培养.误区三:对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知识的关系认识不恰当“.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应结合基础教育的需要,为基础教育服务.理论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学中应精讲基本的、适用的理论,结合教学实例,降低师范生接受理论的难度,增补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师范生内化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对师范院校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处理不当,盲目的向综合性院校看齐,没有将为基础教育提供合格师资的任务落到实处,没有充分体现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3.2实践上缺乏重视从实践过程来看,缺乏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系,主要表现为:(1)教学实践目标不明确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应夯实师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语文课程的现状,关注语文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学习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经验,掌握从事语文教学所需的基本技能,了解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独立进行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式,能够选择恰当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然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没有体现明确的教学实践目标.(2)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课程论部分,应通过分析教学论中呈现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教学论重在培养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强化教学能力的理论支撑与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教学中,应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科学的方法论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教学案例进行点评分析,以帮助师范生掌握、理解、运用理论知识,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链接,基础理论与实用知识的联系,使本课程能够有效的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架构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然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没有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语文教学技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记忆,增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专业技能训练不到位教学基本技能,如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组织教学等,没有形成训练制度化,缺少针对性,没有定期组织师范生进行试讲.忽略对师范生读书的指导,忽略读书能力的训练,解读文本能力较差.缺少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能力较差,没有有效地吸纳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实施和评价教学方法陈旧,没有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没有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自身特点等进行独立、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引导师范生理解、分析、把握、处理好教材,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

篇6

摘要:课件是中小学教师常用的教学资源,它的

>> 从“事倍功半”到“事半功倍” 开会这件事:事倍功半OR事半功倍 经济刺激事倍功半 莫让补白“事倍功半” “练”而不“习”,事倍功半 10个面膜误区让你事倍功半 美国减税政策或事倍功半 以少胜多 事半功倍 字正腔圆 事半功倍 企业股票价值难衡量行政救市事倍功半 物理课堂教学事倍功半的原因剖析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事倍功半的低谷 巧用归纳 事半功倍 择优而食 事半功倍 师法强者,事半功倍 冬季养肾 事半功倍 事半功倍学化学 图解到位 事半功倍 产品选对 事半功倍 幽默管理事半功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小学课件网(),极品课件站(http:// ),教师资源联盟网(http://zj576. com),第一课件网(http://),教育资源吧(http://),课件下载网(http://kejian.gl? )等,这些网站不但提供了大量的优秀免费课件供教师下载,还提供了教案、试题等其它教学资源供教师使用。即便如此,教师也要擦亮双眼,仔细辨别,用心在这些花样繁多的课件中筛选出质量好、真正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课件佳品。对于有使用价值但存在一定问题的课件必须及时根据学情和教学实际整理修改,绝不能直接使用。同时,同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应该提倡资源共享,共同使用彼此拥有的优秀课件。对于年轻教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向课件制作水平高的教师请教,争取能多制作出一些好用实用的课件。

2.熟悉不同课件类型的运行环境

现阶段中小学比较常见的课件可分为PPT演示文稿、Flas、几何画板、Authorware类、网页类等文件类型。作为这些不同文件类型的课件使用者,我们必须要清楚它们各自的运行环境。

PPT演示文稿是大多数教师常用的课件类型,它的播放离不开PowerPoint的支持(打包除外),而一般的办公电脑上也都安装了Office办公软件,所以,运行起来较为容易。但是,要分清楚演示文稿是用什么版本制作的,因为高版本的办公软件可以运行低版本制作的演示文稿,而低版本的办公软件则不能够运行高版本制作的演示文稿。Flas分为两种常见类型,扩展名为exe格式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直接运行,而扩展名为swf格式的则需要电脑中安装Flash播放器才能正常运行。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常用的课件类型,它的文件扩展名为gsp,运行时电脑上必须要安装相应的几何画板程序。Authorware课件也是一种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喜欢的课件类型,如果运行源文件也需要电脑安装相应版本的Authorware程序。由于Authorware文件较大,对电脑性能要求较高,教师应尽量避免在性能较低的电脑上运行,以防止出现卡机。网页类课件运行比较方便,只要电脑中装有相应的网页浏览器即可。另外,不少课件内还嵌入或链接了特殊格式的视音频文件,需要我们在电脑中安装相应格式的视音频播放器或插件,以确保课件在使用时顺利播放。同时,变更课件使用环境时还应提前进行演示播放,检验使用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3.适度适当地使用课件

首先,教师要控制好课件的知识容量和播放节奏。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不但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在探究新知过程中的体验和自身情感表达。因此,在使用课件时,应该尽量缩减课件中的知识总量,着重突出教学重点,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在需要学生品鉴和思考的环节,还应该放慢播放节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观看,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下感知和体味。

其次,教师不能过分依赖课件。不能因课件中已设定好标准答案就随意否定学生“奇思妙想”,也不能因课件中设计好特定的教学环节和流程,而对课堂中的“突发状况”置之不理。要锻炼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灵活机动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回应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合理诉求。

第三,教师不能频繁过度地使用课件。教师应该根据课型课时有选择地使用课件,突出课件的实用性和目的性,不能只在形式上一味追求新技术的先进性就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优势之处。因为,只有让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才是我们使用课件的根本目的。

课件走进课堂,不仅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激发了广大中小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无限热情。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只有坚持以生为本,以人为本,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真正融合,才能使基础教育改革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7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事如此,讲课亦如此。有言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引入环节,音乐、美图、视频……众媒介齐“上阵”,其目的只为引发学生的兴趣。然而,当热热闹闹的引入环节过后,学生是否真的被文本内容所吸引?不尽然。有些时候,引入环节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反倒将学生的兴趣引向了文本之外,可谓事与愿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阅读的角度分析,大多是由于教师的引入环节只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忽略了文本的特点,这样,形式与内容脱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任何文章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必须考虑文章的特点,要注意引文入境,合乎文理。

一、让图画与文本形成互补

图画,总是以它特有的生动形象吸引着人们,每当看到图片,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兴奋状态,于是,图片欣赏在引入环节频出。但是,如果我们忽略了图片与文本内容的关系,就会把学生引入到别的“世界”里。因此,这时我们要警醒,引入环节若使用图片,必须与文本形成互补。如,《太阳是大家的》一课的引入环节,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师:(动画相继出示白云图四幅)同学们,你们看图上有什么?

生:云彩。

生:白云。

生:云朵……(学生纷纷回答,答案不一)

师:多美啊!你试着用一句话赞美一下白云吧!

生1:白云真美丽!

生2:白云真好看!

生3:白云真像一大团棉花!(众生笑)

师:你的比喻挺形象的啊!云彩的美丽可不只这些,你们看,(动画相继出示朝霞图四幅)这是早上东边天空的云彩,它们的名字叫“朝霞”。(动画相继出示晚霞图四幅)傍晚时分,西边天空出现的红霞叫“晚霞”。你们知道是谁给朝霞和晚霞披上了这么美丽的衣裳吗?

生 (几乎异口同声):太阳!

师:是啊,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无论是灿烂的朝阳,还是绚丽的晚霞,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多可爱的太阳啊!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太阳的诗歌。(板书课题)

这节课引入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认知“朝霞”“晚霞”以及它们和时间的关联,从而使学生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象。这里图片的呈现与文本之间就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优美的图片,加之特有的动画呈现方式,不仅给学生以生动鲜明的印象,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认知。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学生再去阅读文章第一节“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到西山上就要落下!”就会很自然了。

当然,图片与文本的互补并没有特定的局限性,只要是能够通过图片拉近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赏图的同时走进文本,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那么,呈现图片就是有效的。

二、让音乐与文本产生共鸣

音乐,常能给人以心灵的触动,语文阅读课开篇,经常乐声悠扬。但是,语文课上的乐声却经常雷同――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致爱丽丝》,班得瑞的轻音乐《雪之梦》《雨的印记》等几首曲子,出现的频率很高。我常想,当一首曲子频繁出现,以至于学生耳熟能详时,还能不能达到渲染意境、引领情趣的目的?更何况,一首曲子又如何能适应那么多不同内容的文章。每首乐曲也一样有各自的风格,一样蕴含着不同的感情,我们在课堂上运用乐曲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这点,这里暂举几例。

《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引入,我以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为背景音乐,这首乐曲展示了从黑暗走向光明、走向胜利之路的历程,限于时间,我只截取其中的一个音乐片段,有力却又缠绵的旋律,与课文内容浑然一体。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最适于《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引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悠扬而略带伤感的乐曲,与文中 “童年一去不复返” 的意境是何等的默契啊!

诸如这些乐曲的引用,都是出于一个目的,即乐曲的表现内容要能与文本内容形成一种共鸣,有了共鸣,我们所选用的乐曲才能够真正的“有所用”。

从课程整合的角度去看乐曲的选择,还会有另外的收获。倘若一节课中我们引用了某一首乐曲,在课间及其他的自由时间里,适时地引导学生再去听听这首乐曲,或者根据听到的旋律,并结合课文的内容试着给乐曲起个名字,或者上网查查音乐的创作背景,学生不仅了解了乐曲,多了一分积累;同时,也通过了解乐曲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事半功倍。

三、让故事与文本达成一致

小孩子爱听故事,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我们的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故事素材,如果在教学的引入环节顺势利导,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必然能省却那些不必要的“转弯抹角”。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故事讲得一定要符合语文课的特点。阅读课不是开故事会,讲故事也要讲求方法。

如,《丑小鸭》一课教学,上课之初,我询问学生谁听过《丑小鸭》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听到提问,学生兴趣盎然,你一言,我一语,三两分钟的时间,故事即讲完。这时,我再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讲故事用的语言,与课文中写的语言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很自然地把阅读的注意力集中到文本的词句中去了。再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引入,我讲了 “赫胥黎‘疯’了”的故事,学生顺着故事想开去,在讨论赫胥黎“疯”的缘由的时候,课文中的种种猜测成了他们辩论的观点,后面的阅读学习自然是极其用心的了。

“导之有法,导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不能局限于表现形式,只有依据文章特点,选择适合文理的导入方法,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

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立足于三年级教学情况的实际,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展开听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加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改革,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以标准为标准实施教学。

2、认真贯彻《教学常规》,督促组内开展集体备课,督促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3、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有效的听课、评课活动。

4、定期开展教学情况分析、交流研讨活动,做到经验分享,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5、三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年级段,要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新要求,在明确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弄清本年级段的具体教学要求,熟悉、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各部分教材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根据三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加强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大面积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堂研究。

(二)重视常规,提高质量。

1、以教材为凭借,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掌握中段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会学生默读、品读、研读,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抓好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段作文教学,扎实教学,夯实基础。

重视写字教学,指导学生写好字;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听,边听边记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多读、认真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说话完整、清楚的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为以后的篇章作文打好基础。

2、作业要求全批全改,教师批改规范,重视学生作业订正辅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班级的图书角和图书馆图书借阅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4、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关注学困生,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做到共同发展、进步。

(三)加强研讨,共同进步。

1、教研组每位教师均应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充分利用周三教研活动时间,教师间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及时沟通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难题,使教研活动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促进教师教研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教师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四、具体安排:

九月:(1)制定三年级组语文教学计划,做好开学工作。

(2)规范教学常规,正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3)组织学习研讨三年级教材特点、目标。

(4)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5)优秀老师开一节先行课,组织年级组的各位老师听课和评课。

十月:(1)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语文教学的研讨课。

十一月(1)继续组织学习《山东省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本年级部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建议。

(2)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3)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其他教研活动。

(4)期中能力自测。做好相关的质量分析.

(5)抽查备课。

十二月:(1)研讨展示课。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继续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

(5)针对期中自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

一月:(1)研究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2)期末能力诊断(要求同期中)。

(3)年级组工作总结。

篇9

关键词:数字资源 小学语文 有效利用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66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西部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已介入到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农村边远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利用数字资源,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巧用数字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目标

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使农村小学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具有人机交互的优越性,以及存贮信息量大、画面丰富等特点。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同时,这也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从而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大多数农村教师仅靠“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堂课”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部分幼儿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较慢。利用数字资源,不仅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而且,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此外,课堂是开放的、民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去观察、思维、表达、畅想。将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资助项目(即指配发的电脑和电视)引入教学,可使枯燥乏味的课堂一下活起来。这是因为多媒体资源数字具有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运用图、文、音、视、动、色等多种表现形式,可激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识字1》一课的教学中,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上课之前,我利用电视大屏幕出示《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在动画的引导下,一下子进入春天的景色里,着实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并且,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大屏幕出示生字的笔画顺序,使得枯燥无味的生字活了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2.变静为动,让抽象形象化。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资源信息量大、声情并茂的特点以及快速、方便的优点,在课前将课文中的教学重点和一些学生难理解抽象的内容制成课件、视频等,适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理解,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如在儿童诗《春姑娘》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童真的心,让他们领悟春姑娘美丽.勤劳的品格以及劳动创造美这一深刻内涵,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在“导语”设计中选用生机盎然的画面为背景,并配以卡通形象的春姑娘。我们还可以将《春天在哪里》这首儿童歌曲作为主旋律,从而可将学生迅速带入一个富有动感的童话世界中,为进一步了解这首儿童诗的意蕴美打下基础。所以,借助于数字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化、直观化的感性材料。这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比拟的,这里既有和谐的图案美,又有高雅的音乐美,动静结合,加强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熏陶。

二、活用数字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利用数字资源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可以直接访问各种资源库,获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素材和资料,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图文、音像并茂以及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但数字资源库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识和素材,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片段,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我课前布置学生先感受美丽的秋天,并在教学中播放了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录音,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想象。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唤起了学生美好的想象,激发了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大自然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恰当适时播放: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这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美丽的秋天。在音乐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品悟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读中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之后,教师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一说、写一写,使语文学习走进了生活,走进了大自然。又如,教学《再见了,北京》一课时,课文一开始,我就跟学生说带他们去看一场焰火表演,同时动画显示放焰火的场面。学生一看到五彩缤纷的焰火,都兴致盎然。我及时问他们焰火好看吗?那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都争着说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是五颜六色的;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就像一朵朵花;有的学生说看到的焰火就像一条飞龙……此时此刻,我揭示课文内容水到渠成,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学完课文后,我又通过投影显示其他焰火的样子让学生说说这些焰火像什么?通过有效利用数字资源,不但课文描绘的内容在媒体里得到了直观呈现,而且利用媒体我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的想象也在媒体中得到直观显现。学生透过媒体,感悟到了语言的形象美。整堂课中,学生兴致勃勃,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活跃。

三、勤用数字资源,有效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有相应的语文知识基础和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但是由于受地域、教育经费、体制、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的教师工作环境差,经费紧张,人员十分紧缺,很少有机会参与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教育思想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随着国家对西部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大量投入,教师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这就需要每位农村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利用休息和闲暇时间通过勤奋学习,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数字资源设备的操作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能力和研究课标、解读教材的能力,使自己能够合理设计、开发、管理以及有效利用多媒体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库不仅向农村学校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让广大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直接从数字资源库中上获取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参照优秀课时教案、课例等备课、上课,同时还可以通过资源库学习全国一线教育专家的培训讲座及优秀骨干教师的课堂实录,从中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对自己进行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从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方法,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数字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给他们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它不仅调动了农村边远地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调动了当地教师,给当地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边远地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文本解读问题是随着新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而出现的。

文本解读问题在2011年仍然争议重重。汪笑梅指出文本解读存在三大问题:程式化思维带来僵化的解读,浅表性思维带来泛化和误读,笼统性思维疏漏了细节的解读。(《文本解读――语文教学的核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4期)林寿清、闫娜概括文本解读三大误区:迷信教参,照本宣科式解读;模仿名师,照猫画虎式解读;崇尚个性,照时髦穿衣式解读。(《文本解读要紧扣三句话》,《小学语文教学》第2期)王加明说是四大误区:迷信教参,迷信权威;架空分析,忽视语言品味;曲解文本,偏离作者本意;拔高文本的思想,提升作者的境界。(《文本解读要有辩证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9期)郭黎明归纳为五大误区:脱离文本,拓展学习漫无边际;淡化文本教学,过程实同“走秀”;文本解读随意,忽视价值引导;抛开文本,偏离语文学科要求;肢解文本,学习目标与过程破碎。《浅谈文本解读的误区及教学对策》,《小学语文》第5期)李国兵指出,高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有的不知从何入手,有的不从文本出发,有的过于概念化,有的肢解文本,有的生硬挂靠政治,有的不区分文体之异。(《文本解读策略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9期)

人们继续找寻文本解读的理论“武器”。李华平提出文本解读知识开发途径的两个方面:借鉴中国古代文本解读方法如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仔细领会、注重比较、分级解读、诵读涵泳;借鉴西方近现代文本解读方法如细读法、语义分析法、词义分析法、双重情节分析法;在上述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本解读方法如体验创造式和分析创造式。(《语文科文本解读方法知识开发的途径》,《教育科学论坛》第1期)李文忠认为,分别以作者、文本、读者为中心的三种西方阅读理论对文本解读的要求和价值是不同的,梳理要求之差异,分析价值之不同,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三种文学阅读理论与中学语文文本解读》,《语文教学通讯》4D)王进民、徐广振认为,西方文艺理论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及中国的传统文学理论,为中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提供了新的视野。(《中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新视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5期)钟晓红认为,从认识论逐步转向存在论的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从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的文本解读》,《文学界》第8期)

人们在探寻文本解读策略。马启标主张精当、适度、适时地引入素材以帮助文本解读。(《例说引入素材帮助文本解读的策略》,《中学语文教学》第6期)刘菊春提出文本解读三法:替换、删除、添加,三者的本质是比较,解读中要突出语言的“个性”。(《文本解读三法:替换、删除、添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第9期)李国兵对有效的文本解读提出如下方法:抓住文本标题解读文本,紧抓文本实现感知整体,抓住文本重难点解读文本。(《文本解读策略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9期)张红提出文本解读五视角:“聚集文字”解读法,“把握意图”解读法,“凸显核心价值”解读法,“拓展资源”解读法,“主题多元”解读法。(《文本解读五视角》,《现代语文》8月中旬刊)林寿清、闫娜认为文本解读要注意文本的三个维度:解读文本的意(内容)、道(情思)、形(表达)。(《文本解读要紧扣三句话》,《小学语文教学》第2期)谢雄龙认为,文本解读要正确处理解读视域与教学视角、人文因素与语言因素、延伸拓展与回归文本三对关系。(《文本解读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小学语文教学》第9期)王加明提出,文本解读要辩证处理一元与多元、创新与守旧、深入与巧出、文意与文句等四对关系。(《文本解读要有辩证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9期)藏云认为,可变换多种角色解读文本:立足于读者的角度,展开作品层面的阅读和体悟;立足于教者的角度,展开教材层面的解读和处理;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展开“学材”层面的审视和反思。(《立足多种角色解读文本,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江苏教育研究》第29期)王婷婷认为,正确解读文本要综合读者视角、编者视角和作者视角以及文本体式等各方面因素,但其中不可不注意的是语文课应以学生需要为基础,从以上角度展开文本分析。(《语文课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文本解读》,《科教导刊》2月中旬刊)刘认为,加强朗读是遵循以作者为中心的文本解读理论的最佳方法,文本细读则是文本理论的解读策略。(《语文课文本解读的策略探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期)吴亮霞、吴亮奎认为,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谁在对文本进行解读?依据什么对文本进行解读?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教育理论与实践》第4期)郑逸农认为,文本解读的对象首先是语言,尤其是语言表达的形式,文本解读的深度应该看对语言解读的深度,尤其是对语言表达形式解读的深度。(《给文本解读一个恰切的定位》,《语文教学通讯》2A)

文本解读既是“多元”的,也是“有界”的,“相对”的。杨进红认为,多元解读是有边界的,多元有界的维度受文本、读者、阅读活动价值取向这三者限制,阅读教学只有结合文本、读者、审美价值,才能在“可能”的意义世界里寻求到阅读的真意。(《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边界探讨》,《现代语文》5月中旬刊)杨进红、代秀秀认为,阅读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但多元解读只有以文本为基础,靠近作者与作品的本真意义,切合具体的语境和语体,这样的多元解读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多元”和“有界”》,《现代教育论丛》第4期)崔国明提出文本解读的“相对论”:相对客观性,相对确定性,相对延伸性,相对多元性。(《文本解读的“相对论”》,《教学与管理》第6期)崔国明又说,尽管文本解读是多元的,但首先要关注的是“信度”,他为此提出文本解读“三多”“三少”:多关注“整体把握”,少纠缠“末叶细枝”;多强调“两情相悦”,少看重“一厢情愿”;多遵循“常规出牌”,少追求“断线风筝”。(《文本解读要坚守“信度”的底线》,《语文学习》第3期)茹红忠研究多元化解读操作策略,其中包括知人论世、品味细节、突破思维定势等。(《阅读过程中多元化解读操作策略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9期)

多年来,从教师要求角度谈文本解读,大家谈及最多的一直是“技”而非“本”。讨论此问题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但众所周知,决定教师文本解读能力高下的关键不是拥有多少策略而是教师的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和专业水平。这样看来,文本解读问题不是教学技巧问题而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即教师的读书、思考、写作、反思能力,对此我们不能不知。

五、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长期无解却年年讨论,它从来都是热点。

大家照例罗列作文教学中的重重问题。黄厚江认为,目前作文教学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作文教学的基本定位不明,即搞不清楚中学作文教学的课程价值是什么,或者说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我们能教学生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作文教学基本定位再思考》,《语文学习》第5期)李亮认为现在习作教学的“尴尬”源自三方面的倒置:意愿倒置、内容倒置、标准倒置。(《习作教学难题破解之我见》,《小学语文教师》第4期)钱林波认为,中学写作教学最大的问题表现在写作教学内容的缺失与混乱,使写作教学长期陷于无效或低效状态。(《从“文本位”到“人本位”――中学写作教学内容开发的三个维度》,《教学月刊・中学版》第4期)彭祥生指出,作文教学中高投入与低产出有目共睹。(《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和出路》,《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第8期)董蓓菲认为,当前作文教学的症状有:教学目标迷离,评价标准失范,命题技术滞后,畏难情绪泛滥,写作知识匮乏。(《作文教学的症结何在》,《语文学习》第2期)李猛说:当前作文教学目标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严重;教师教学模式封闭、单一;学生缺乏动笔、练笔的自觉性。(《新课标指导下中学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现代语文》10月中旬刊)贾志敏认为,目前的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教学的结果无效。(李节《呼唤语文“回家”――特级教师贾志敏访谈》,《语文建设》第7~8期)董林海、胡立业指出当前作文教学的“五多”、“五少”:修饰技巧多,文体规矩少;作文次数多,成功文章少;拼凑字数多,精练意识少;学生批阅多,教师掌握少;学习教材多,拓展阅读少。(《反思作文教学的“五多五少”》,《语文建设》第9期)朱紫彪认为,当前作文教学整体无序,作文教学理念“唯课余论”、“唯学生论”,作文备课目标模糊,教学过程设计空泛,方法单一,忽视学生的写作过程。(《初中作文“有序”教学研究》,《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版》第9期)陆建生、丁坤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作文明显缺乏生活基础,素材老套,内容苍白俗套,缺乏真情实感;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出了问题,作文命题的主观性强,教学随意性强,脱离学生主体等。(《呼唤中学作文教学的质性回归》,《语文教学通讯》4A)邹翠平认为,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一写作文就恐惧,无从下笔,语言干瘪,词汇贫乏,句式单调,空洞无物,错字连篇,病句成串,结构混乱,作文中应变力、创作力严重缺乏。(《例谈如何利用阅读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广西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张文香认为,基础教育作文中虚假、造假现象严重,令人堪忧。(《让基础教育作文回归写作本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第6期)

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作为现象令人担忧。叶黎明、林婷婷认为,写作课堂上教师严重缺“教”,就是作文教学中教师缺席“教学”,以为写作不需要教,学生自己多读多写就会了。(《散文:写作教学的问题纽结》,《语文学习》第1期)郑桂华指出,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过程缺乏具体指导,对学生作文的评阅意见不具体,没有针对性,学生无法将评语与自己作文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不知道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有问题,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改才会提高。(《作文的批阅与讲评》,《中学语文教学》第3期)余树财认为,教师缺乏对写作过程本身的关注与指导。(《作文教学要关注写作过程本身》,《教育科学论坛》第11期)

大家给久“病”不愈的作文教学开“药方”。魏小娜认为,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价值取向要实现两个转型:从“个体内省”向“社会认知”转型,从“后喻文化”向“前喻文化”转型。(《对我国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的反思》,《课程・教材・教法》第11期)董蓓菲说,我国写作教学一方面要吸纳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分认识各学派的写作过程认知模型的观点及其局限性,另一方面要借鉴教育发达国家写作教学改革成果,系统改进写作教学课程标准、教材编制和教学行为。(《作文教学的症结何在》,《语文学习》第2期)雷实呼吁用好教科书,尝试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配合,加强议论和说明的写作。(《中小学须逐步加强议论、说明的写作》,《课程・教材・教法》第11期)李海林、叶黎明认为,要搞好写作教学,前提是开发写作知识与技能,关键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重点是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写作教学的内在规定性》,《语文教学通讯》9B)李亮认为,教作文一要降低起点,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二要重视过程。(《习作教学难题破解之我见》,《小学语文教师》第4期)余树财提出关注作文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生活,修炼他们发现生活的慧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写作的过程,体悟探索写作的规律。(《作文教学要关注写作过程本身》,《教育科学论坛》第11期)钱林波提出作文教学应从“文本位”转向“人本位”,在“真实”、“具体”、“反复”这三个维度观照之下,采用分步骤、有序循环推进的教学策略,把一次完整的作文教学分解成几大部分逐步落实。(《从“文本位”到“人本位”――中学写作教学内容开发的三个维度》,《教学月刊・中学版》第4期)吴立岗认为,习作教学有五句话需要明确: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兴趣是习作的动力,思维是习作的关键,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表达是习作的重点。(《对语文教学两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第6期)贾志敏认为,作文训练应该按“课内、课外两条线交叉进行”,即课内的训练作文与课外的生活作文交叉进行。(李节《呼唤语文“回家”――特级教师贾志敏访谈》,《语文建设》第7~8期)从以上观点看出,加强写作过程指导成为众多讨论者的呼声,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人们呼吁建立写作训练体系。崔峦认为,作文教学需要比较完整的训练体系:低年级写话,中年级写片段,高年级写整篇。(魏本亚、尹逊才《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语文建设》第3期)吴立岗认为,要根本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必须解决科学化的习作训练序列问题。(《对语文教学两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第6期)王相武认为,应形成遵循其本源、符合其规律的作文训练体系。(《作文的本源及其对应的训练体系》,《中学语文》上旬刊第1期)顾海平建议从“我们希望学生关注什么、表达什么”和“学生在关注什么、想表达什么”这两个维度的交叉点上选择合适的话题,设计训练情境,构建高中作文训练话题序列。(《根深才能叶茂 固本才能强末――高中作文训练序列的二维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11期)

在众多解决方案中,大家不约而同提到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策略。孙绍振认为,当下作文教学无效和低效甚至反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文本解读与写作脱离。(《作文教学的症结――孙绍振教授访谈》,《语文建设》第11期)邹翠平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务之急是加强阅读教学。(《例谈如何利用阅读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广西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温儒敏说,如果说有作文教学的正路,那就是三句话:读写结合,广泛阅读,适当练写。(《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课程・教材・教法》第1期)罗俊丰认为,语文教师要立足文本,紧密联系课后一些相关的改写、续写题,坚持让学生仿写,在学课文的同时注意渗透写作训练。(《从学习课文中学写作――浅谈初中作文教学》,《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版》第1期)崔峦说:阅读一定要关注语言的形式,关注文章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课文学到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他强调:读写结合,读写贯通,以读促写,这是很重要的;不能读写分家,到作文课上才谈作文。(魏本亚、尹逊才《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语文建设》第3期)吴剑颖则提倡“随文而写”:在教师引导下,借助教材中的课文与相关文本,体验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生活感受付诸笔端的,构建写作的形式资源。(《随文而写:让学生有文可作》,《现代语文》5月中旬刊)

从本年度作文教学众多言论看出,作文教学并没有随着又一年的过去而有所改进,而是问题依旧,人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大多了无新意。唯呼吁多年的建立写作教学训练序列和加强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观点足应引起重视。在强大的应试教育机制下,在语文学习时间被不断挤压之下,建立可广为接受的科学的写作教学训练序列是改进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曾一度被抛弃,现被重提,这是一种回归。

六、教师素养

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师素养不足问题得以全面暴露。十年来,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讨论一直方兴未艾。本年度,对此问题的讨论转化为对语文教师素养(素质)的讨论。

语言素养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养,这跟其他学科教师形成了根本区别。张传宗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自己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要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和业务水平,成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好者、读写听说的能手、语言教学的设计师、语文课的主持人和辅导员,乃至堪称扎扎实实的语文教学专家”。(《构建以语言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课程・教材・教法》第3期)杨慧莲认为,语言敏感就是语文教师的职业敏感,语文教师要具备三种语言敏感:对学科语言要敏感,对学生语言要敏感,对教师语言要敏感。(《语言敏感:语文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教学月刊・中学版》第3期)张亮认为:语文教师的德性修养与其他学科教师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言语;语文的德性之师应激发、呵护学生言语生命的表现欲求;语文教师应该追求、创造言语表现的卓越境界,这是语文教师德性形成的能力之本。(《论言语与语文教师的德性》,《中学教育学刊》第8期)

除了语言能力,语文教师还需具备哪些素养?有人说:语文教师要拥有与作者、作品对话的资格和能力;语文教师不可以照搬教科书,应渗透教师的独特体验、思考和评判;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做知识的传声筒和教科书的简单传递者。(刘笑天《专业成长必须跨越的两个误区》,《语文教学通讯》4A)有人说,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唤醒”:以鲜活多彩的语文性唤醒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以深沉厚重的人文气息唤醒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与理解;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唤醒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陈江《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唤醒”》,《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第7期)有人说,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对文本进行“转换”“拓展”“整合”的能力,在教学中,既超越文本,又不脱离文本,既不抛开语文课的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又能够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付胜芳《高素质的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第7期)有人说,语文教师要有幽默感,要有渊博的知识以及灵活的教育机智。(张艳婷《语文教师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第9期)有人说,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睿智机敏、博学仁爱的人格魅力,并能将其思想、精神、灵魂以及人生感悟、知识架构、文学理念等等浑然天成地融入到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陈孝荣《慢慢走,欣赏啊――谈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语文》上旬刊第11期)李欣说,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高尚的节操、正确的道德标准、渊博的知识、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新时期下语文教师素养探究》,《青年作家》第2期下半月刊)钱春霞认为,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应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富有诗意的语言、熊熊燃烧的激情、灵活的教学方法。(《浅谈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素养》,《现代语文》8月中旬刊)沈建忠认为,语文教师应具备下列几种课堂教学能力:精准的文本解读能力,解决好“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力,解决好“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灵活的教案设计执行能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恰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几种能力――由〈女娲造人〉案例谈开去》,《语文教学通讯》1B)代伟伟称,语文教师需能扮演好多种角色:研读教材时是批评家,备写教案时是导演,课堂教学时是演员;而在课堂之外,语文教师是一位业余作家。(《语文教师需扮演好多重角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第9期)

读书,是提高语文教师素养的不二法门。钱之俊说,当前语文教师素质的低下,不读书是个大问题。(《不读书是个大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第7期)杨再隋说,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是读书。(《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第11期)赵徐洲说,好教师是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好教师应有“四个学做”》,《语文建设》第6期)孙建华认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首先要广泛地阅读,教师只有成为阅读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才有可能影响学生的阅读。(《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自我关注》,《教学研究》第3期)钱之俊说,读书、思考、胆识是决定语文教师素养最重要的因素。(《谁影响了文本有效教育――浅谈语文教师素养与文本阅读教学》,《语文教学通讯》4D)张占杰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学者化的教师,其专业成长过程应当是学者化的成长过程。(《试论中学语文教师学者化成长的基本内涵》,《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3月刊)

语文教师还应从哪些方面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崔峦对语文教师新手的寄语:热爱语文,不断学习,加强教学反思。(魏本亚、尹逊才《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语文建设》第3期)赵克明认为,新入职的青年语文教师应养“六气”:底气、骨气、大气、雅气、勇气和灵气。(《青年语文教师要养六“气”》,《语文学习》第4期)陆长霞提出语文教师的六项修炼:教育热情的修炼,阅读学习的修炼,设计水平的修炼,“双磨”(磨课、磨题)能力的修炼,诊断反思的修炼,教学技能的修炼。(《析语文教师的修炼》,《现代语文》5月中旬刊)杨海亮说,教师要有“静下来,守得住”的功夫,要有“爱教育,爱学生”的情怀,要有“不媚俗,不从众”的心志,要有“喜读书,勤思考”的习惯。(《做一名有“气场”的教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第9期)李思衡认为语文教师应树立目标意识、原创意识、精品意识、教研意识、学习意识五种意识。(《五种意识,教师水平提升的推动力》,《语文建设》第4期)周茜提出高中语文教师素养习得的四方面: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提升教师的自制力,从集体的思想源泉中吸取养分。(《关于高中语文教师素养习得的思考》,《群文天地》2011年第3期)程翔说,成长中的语文教师要注意积累自己的课堂作品,“让课堂教学作品来引领自己,提高专业发展水平”。他提醒教师不做“教书匠”,应朝着文化人的方向发展。(《“特级教师不是我的奋斗目标”――特级教师程翔访谈》,《语文建设》第10期)

鉴于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相比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要求也要高得多。然而,社会普遍的职业倦怠、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和对教学技巧和方法的片面追求,大大阻碍了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我们认为,语文教师提高素养的根本是多读书,勤思考,爱动笔,努力让自己成为博学多闻的专家和博览群书的“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