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影视旅游,影响,开发策略
一、材料1:《爸爸去哪儿》带火亲子游
近日,随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爆红,旅行社“嗅出商机”,纷纷趁机推出极具特色的相关亲子游线路。
记者了解到,除了已播的3个节目外景拍摄地成为最新亲子游线路外,境外的亲子游也增加了父子互动的亲子项目,让本是淡季的亲子游市场持续升温。
1.“复制版”《爸爸去哪儿》线路上线。携程的官微置顶了一条“想亲子游 跟随爸爸去哪儿美景走!”的微博,点击进去发现,携程搭建了一个“爸爸去哪儿”亲子游平台,里面不仅有目前播出的三个拍摄地的团队游线路,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了中外多条亲子游线路。三条线路主要以当地两至三天游览为主,出发时长基本上和节目相同,游览项目也围绕着节目里去过的灵水村、沙坡头、普者黑天鹅湖,而在节目中出现的滑沙等项目也出现在旅游产品中,可以说是综艺节目的“复制版”。
2.父子亲子项目增多。对于那些无法出现在节目中的境外线路,各大旅行社也没有闲着,在以往传统的亲子游线路中也增加了适合父子的互动项目。以往的亲子产品更多的是母亲陪伴孩子出游或者是全家出游的形式,而为了让父亲加入进去,旅行社也加入了不少探险式的亲子项目。王振h表示,《爸爸去哪儿》在催热亲子出境游市场的同时,势必会力促新一轮亲子游产品升级趋势。途牛旅游网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预订情况看,亲子游在春节前后增幅大约为20%。
二、材料:我国的影视旅游开发
目前,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各种新兴的专项旅游应运而生。影视旅游便是其中一种时尚的特色旅游。本文针对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1.影视旅游的内涵。影视旅游,在西方被称为“电影引致旅游”(Movie Induced Tourism),体现了影视与旅游的密切关系。影视旅游是影视创作与特色旅游的结合,它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文化概念。我们可以把影视旅游定义为: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2.我国影视旅游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影视旅游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同时,在开发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并暴露出一些不利的因素。影视城重复建设,效益低下:一些商家看准了影视旅游有广阔发展前景,争先恐后地进入影视城的投资,一些影视城仅仅是为了满足拍摄需要,制作粗糙,设计水平不高,仅仅停留在单向度的演出,游客没有参与感,持续吸引力差。
影视产品及其附带产品形式单一:我国影视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 产品形式单一,影视城的基础设施大部分都局限于供拍摄剧组利用,一些影视拍摄景点仅限于图片展示,难以满足旅游者重现荧屏经典一幕的愿望。
基础设施跟不上:人们出门旅游,食、住、行是组成重要部分。有的地方则因没有建足够的接待设施,使前去的游客大失所望因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影视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旅游开发的盲点,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使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养在深闺人未识”。
三,旅游者的需求分析及经济行为
当代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转变,故而需求也变了。人们不仅是为了生存而生活,而是努力让自己生活的更舒服更开心。于是,休闲旅游应运而生。现在的人们更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性格的培养,综合素质的训练以及亲子间的交流互动。所以,亲子游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而结合了教育、互动的亲子游更是容易抢占到最有利的市场。综艺影视也逐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有喜爱的电视节目,也有爱看的电视电影。在观看之余,爱屋及乌,我们也不禁会产生一种亲自去这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的心理。所以说,影视是能推动旅游业发展的。
四,影视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1影视旅游产品开发内容: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和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组合: 既然是影视旅游,那旅游地的开发自然就应该与综艺影视挂钩。也可以在旅游地播放相关作品的精彩片段。所去的相关旅游地,应当设立一些亲子体验项目,寓教于乐。本质上,可以是农家乐+主题体验游。项目要以农村生存+亲子休闲拓展为主。还可以结合微视频拍摄,在旅游结束后送给游客,算是“山寨版”的爸爸去哪儿。从旅游线路角度,这应该是体验+定制+特色小团。可以在节假日推销给中上收入的家庭,进行体验。
2影视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旅游产品的开发有市场观念、产品形象、综合效益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这四个原则。而我认为,影视旅游产品因为其特殊性,还应在此基础上补充几项原则。影视作品产生的轰动效应为开发前提的原则:由于影视旅游是影视的衍生品,故而对影视作品本身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因此,在开发影视旅游产品时应当先考察影视作品是否有轰动效应。丰富游客体验的原则:相对应其他旅游资源而言,影视旅游资源是最能调动旅游者体验的。丰富体验也是影视旅游产品的一大卖点。影视旅游应该时刻以游客为中心,为其设计出合适的体验项目。并且应当注意结合影视作品,创造出旅游主题,让游客得到最好的体验。强调游客参与的原则:影视强调体验,故而应属于参与性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不仅仅是旁观者,更应是参与者,要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参与其中。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影视旅游应该将自身定位为生态游环保游。
3影视旅游开发具体途径
提供明确鲜明的主题:影视旅游与一般旅游相比,有明显的主体化特色,应该以故事为主题。因此,应当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提炼影视主题,进行旅游资源的总体形象定位。这是影视旅游的灵魂。丰富影视旅游产品,重视影视体验:以旅游地为依托,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丰富旅游产品。要营造影视气氛,增强游客的参与性。精心安排主题活动,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口味,并能以新卖点吸引回头客。加强软硬件设计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推动影视旅游产业的发展,要对相关工作进行谋划和细化,提高配套能力。提高接待等级,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创造良好的旅游接待环境。旅行社主推:旅行社也可借影视剧的推动强势,利用拍摄地组织旅游线路,推出以体验影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篇2
如果说西方国家因为金融危机的恢复期需要两年,那么港澳地区则需要一年半,大陆只需要一年,而辽宁凭自身力量,用不上八个月就可以恢复。辽宁属于重工业省份,出口比重相对南方省份要少,因此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要弱,恢复也会很快。
在听取了陈政高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对辽宁经济发展的信心十足。我来辽宁投资已有20年,可以说是最早的外来投资人,经历了辽宁各项政策措施由不健全到不断的成熟、系统,目前可以说是20年来经营发展最好的时期。辽宁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一系列大手笔拉动内需的政策,势必会带动某一行业,某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议2009年辽宁要争取经济开门红,把握好第一、二季度,这应该是其它省份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期,辽宁要在其它地区经济尚未恢复之前,抓住机遇、抢占市场。相信辽宁省政府会带领辽宁人民快速走出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
赵军秦(辽宁(澳门)万和阁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要通过此次金融危机深刻反思自身的不足
辽宁受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相对沿海地区来得要缓慢。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辽宁将受到第二波冲击,但杀伤力可能会很大。南方沿海地区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严重,但是其自我疗伤能力却要快些。因此辽宁要更加注重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还应该看到之所以受伤慢、窄,是因为还不够先进。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辽宁首先要抓紧制定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各种影响:其次,也是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思考,问一下为什么我们没有人家受伤那么严重,找出差距,充分认识到在观念、机制、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不足。
从另一方面来说此次金融危机也是一次机遇,危机过后大家都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机会均等。希望辽宁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大工业基础的长处,以高科技含量抢占市场。要看到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市场需求会更大,在目前经济低谷时期,要牢牢把握住机遇。
丁立斌(澳大利亚辉煌集团、辽宁辉煌投资集团担保公司董事长):要重视、鼓励、扶植中小企业
辽宁受经济危机影响不是很大,就整个中国来说受影响相对也较小,这是因为中国的社会体制起了作用。经济危机从根本上来说是经济监管出现问题,而中国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因此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弱。
我非常欣赏陈政高省长的工作气势和精神态度。党的号召力是抵御金融危机强有力的手段,因此辽宁的问题不大。但大型国有企业困难会比较多,需要通过体制改革。用市场经济来调节、消化,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自主创业、创新,政府都要放手。反过来,政府也不能完全依靠大型国有企业,它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政府要把目光放到中小企业、乡镇、民营企业,加强服务业。这种企业启动快、要求低,对经济恢复会起到很大拉动作用,政府要加以鼓励、扶植和引导。
篇3
针对“馆内的记者比富豪还多”的新现象,主办方却有另一种逻辑来坚定信心,“富豪也许在股市里栽跟斗,所以更需要花钱买点‘小礼物’来安慰自己。展场内的消费基本上不会花太多钱,一辆16万欧元的名牌跑车,对富豪来说只是小钱,远比不上富豪所投资的或是已经损失的数字。”
奇怪吗――这可能就是奢侈品得以享有“经济危机免疫力”名声的独有现象吧。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南海公司带来的伦敦金融业危机、1837年美国经济恐慌、1987年黑色星期一、1907年美国银行危机、1929年美国经济大崩溃,是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六大经济危机,今天,新的金融海啸正在席卷全球,有人说“第七次经济危机”已然到来。每一次的经济危机爆发,都严重影响了消费信心,市场一片萧条。
“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慌,别人恐慌的时候我贪婪。”股神巴菲特的这个投资法则也生动描绘了富豪面对奢侈品的态度。根据经济学家的“土豆效应”分析,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土豆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和价格反倒上涨。奢侈品,尤其是高端奢侈品的销售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在大众消费看低的时候,反而是奢侈品入货的好时机。
如在1929年经济危机时,所有物资都在恐慌性地下跌,包括被誉为最后保值的硬通货――黄金。而全世界却有一样东西在大幅涨价,那就是高端酒,包括法国顶级酒庄的葡萄酒和干邑,以及苏格兰威士忌。既然富豪们缺不了高端洋酒,此时购买更具有保值甚至升值的空间,他们都争相购买,价格自然上扬。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签署中断与古巴贸易往来的文件之前,先给自己订购了数箱纯正的古巴雪茄,跟这些在经济危机到来时购买奢侈品的富豪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实也印证了经济危机时期“大众奢侈品低迷,中端奢侈品畏缩,高端奢侈品坚挺”这个独特的现象。香港意大利豪华游艇的商表示,今次风暴来势汹汹,业界之前没有心理准备,他们所经营的游艇生意近两个月已减少3至4成。但“重灾区”主要是中价游艇。极贵、动辄数千万元的游艇,因其客源主要是“超级富豪”,金融海啸造成的损失对他们只是“皮外伤”,仍有充裕的“弹药”来满足奢侈生活。
和超级富豪一样具有对奢侈品消费信心的,还有经济发展迅猛地区的中产人群。在上海恒隆广场的LV专卖店依然是人头涌涌,店员“现金还是刷卡”的问话不绝于耳。这个奢侈品的代表品牌,对于刚刚开始奢侈消费的中国人来说,依然具有十足的魅力。
篇4
根据记载,1980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直接促使离婚率于1981年到达顶峰,其中每1000人就有5.3人离婚。随后离婚率开始下滑,到2007年已跌至每1000人中有3.6人离婚,是1970年以来的最低值。2008年11月,金融危机不期而至,芝加哥大学商业经济研究院专家劳伦特发现,离婚率也已经随之出现激增之势。而这几个月来,中国的离婚率也比往年提高了13.52%。上海一家“离婚俱乐部”透露,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3月,他们接到的离婚咨询增加了3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是因为金融危机而引爆婚姻危机的。有专家指出,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加剧和滞后效应,对婚姻家庭的波及面还会扩大,或有更多夫妻陷入婚姻危机。
我的婚姻没有挺过经济危机
讲述:小如(女 北京 31岁)
说句实话,我不想提这件事情,挺难过的,本来挺好的两个人,就是因为一个“钱”字散伙了。2008年上半年的时候,为了多挣点钱,也为了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事业,他把婚后这几年因为爱好兴趣积累起来的古玩方面的资源利用了起来,我把我结婚后省吃俭用攒的十万块钱拿出来,买进了一批古董,两个人一起张罗开了一个小小的古董店。他工作比较忙,我相对自由,于是,看店的事情就交给我了。
我们是2008年4月租的门面,2008年5月1号正式开的张,当时我们都对小店满怀希望,虽说我俩都从没有做过生意,一直在事业单位上班,但是看着结婚几年来他交往的那些玩古董的朋友都靠这个行当发了财,心里自然充满了希望。开业头两个月,的确挺让人开心的,因为是新店,所以来市场的人都会来我店里逛,买东西的也有,卖东西的也来问。每天只要一有客人来,我就给我家那口子打电话,跟他汇报客人的来路,询价的商品,和他商量商品的价格。那个时候,每天早上7点我准时开门,笑着跳着打扫小店的卫生,高高兴兴地等着客人上门。
可是两个月后,奥运会来了,客流量明显减少,以前一天能够来七八拨客人,奥运会期间每天也就四五拨了,我跟老公相互鼓励,都说奥运会期间大家都不爱出门,奥运会之后就好了。结果奥运会走了,经济危机又来了,从2008年9月到年底,三四个月的时间,古玩城的客流量是越来越少,以前那些开着车来买古董的老板们很少再出现了,来串门的店家倒比客人还多。于是,我们经济因为一次投人太多而出现了暂时的赤字。
可是他却听人说,经济危机的时候古董的价格最便宜,适合大量买入,于是说服我跟我父母要了几万块钱,他又从朋友手里借了几万,进了几件红木老家具。可没想到,这几件家具都是假货,一直到春节都没卖出去。这下我着急了,开始唠叨和抱怨,他自己也慌了,没钱过年可怎么办?小店还要接着交房租水电费、市场管理费,而我们的日常开销也总要支付吧,我的收入在此之前总是用来支付我们购买的住宅房的月供的,所以也没有什么结余。
这下可惨了,年关前朋友打了好几个电话催他还钱,我农村老家的姑姑又到北京来看病,我出生的时候早产,我妈身体不好,奶奶姥姥年纪都大,我和我妈妈是姑姑照顾的,所以姑姑来看病,住院费什么的我不能不管。这样我俩就不得不天天拆东墙补西墙了,争吵和矛盾也就日趋激烈,两个人的关系随之每况愈下。中国有句老话,贫贱夫妻百事哀。大年三十晚上,就因为给他父母和我父母买礼物的事情,两个人打了起来,结果,在他父母家的农家小院里,他在堂屋里,一脚把我给踹了出去,矛盾就彻底升级。
我从没想过我们会离婚,但是我觉得心灰意冷,从大年三十晚上他把我踹出去之后,我就回了娘家,直到元宵节,我们都没有联系过,元宵节之后,我打电话给他,他说“我们离婚吧”,我的心一下子就沉到了谷底。
后来,我问过他很多次,他终于说了实话,他说从去年奥运会之后,我天天抱怨唠叨,天天唉声叹气,他就开始觉得精神压力很大,觉得我因为钱变得越来越丑陋,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直到春节的时候,他实在承受不了了,才踹了我。如今,他的去意已决,我们之间剩下的事情也就是财产分割了。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正式离婚,但是从春节到现在,已经分居四个月了,离婚协议书也写好几份了,就等着商量好财产分割的问题,把证换了就终了了。说句实话,我不想离婚,可是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中间我们还有很多痛彻心扉的纠葛,我都不想再提了。我只想说,如果有下一次,首先,投资要谨慎,危机到来时更要慎之又慎。其次,我一定会不抱怨不唠叨,无论经济如何危机,生活如何艰难,安心耐心笑着扛过去是唯一正确的应对方法。
这次经济危机对很多年轻的夫妻来说都是第一次,突然而至的危机,让我们束手无策。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不当的反应,比如对爱人的抱怨、挑衅、争吵等等。这些反应向对方暴露出了我们以前很难被发现的弱点,对方对此难以容忍,离婚就在所难免。
情绪,经济危机对婚姻的次生伤害
讲述:小颖(女 30岁 上海)
近期网络上公布了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十大行业,其中就包括我和老公的职业。在网上盛传金融危机十大戒律的帖子中,第一条就是不要辞职,不要转行,不要创业。现在的工作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想辞职,从去年想到了今年,2008年5月,我想着等10月份结婚了之后离职,毕竟到一个新公司之后,不好请婚假;10月,户口正在办理,住房公积金还没有交满六个月,要想买房要想在上海立足,这两项对我都非常重要;11月,正当我犹豫不决时,金融海啸就这样来了,一个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了;月月说,千万不要离职,我四月份找工作找到现在,刚刚才上班,工资低一点也忍了;小燕子胡说,他天天在帮老婆投简历,找的工作岗位也是策划,九月底离职到现在还没有上班;章鱼往群里发了一张深圳万人求职的场面,真让人触目惊心:思思说,现在他每天搜索职位,结果搜到的职位一天比一天少,企业都不招人了……我犹豫到了现在。2009年,经济持续低迷,路在何方?
是迫于生存的压力继续留在这里,还是背水一战?这个问题我分分秒秒都在思考,老公其实很早以前也不想在他的公司干了,他公司的氛围很差,他觉得在那里是浪费时间,技术上没一点长进,他很着急,他害怕继续待下去,他会掉队,但如果现在出去找工作,又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这么高薪水的。难啊,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迫于生存的压力,我们总在干一些与自己理
想相违背的事情。
我们都还不够成熟,习惯性地把工作情绪带回家,于是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场场家庭闹剧。我是觉得很委屈,这段时间我绝对没有无理取闹。老公好像变得越来越狂躁了,他容不得别人有一点点别的意见,我每每一说出我的观点,他就会发火,甚至埋怨我,为什么每次下班都吵个不停?我吵什么了?上班在公司受气,下班了还要接受你给我的压力,这公平吗?
其实这次的金融危机,对我们物资方面的影响倒不是很大,还没有到少了那一点钱就活不下去的地步,它带给我们更多的则是心理上的压力,以及对未来的恐惧。老公回家就坐在电脑前,聊天,游戏,上网,什么都可以,就是不愿意跟我多说话。他的神经绷得太紧了!我跟他都属于同一类人,不甘落后,我们希望能靠自己改变命运。有压力是好事,但压力太大,会把正常的生活打乱,适得其反。
在整理hotmail邮箱的时候,翻看着过去的邮件,心里有些发酸。以前的我很幸福,我被老公捧着在手掌心里呵护着,他很关心我,从来不会对我发火,也许他的心还是跟以前一样,只不过现在被狂躁、埋怨给掩埋了,有时候我觉得其实回家比在公司更压抑。我不知道这种状态要持续多久,但真的很可怕。
美国心理学会于近日公布的一项年度调查结果显示,因个人财务和国家经济状况感到压抑的美国人从5个月前的66%增加到现在的80%,而感到压抑的女性多于男性。这些情绪受到伤害的人们,他们回到婚姻中的时候,很难再从容面对。他们同对方冷战,态度粗暴,并不一定是对对方不满,而是因为这只是他们应对压力的方式。只是觉得处于这样一种应激状态会感到安全,才能抵抗危机带来的压力。情绪受伤,可以说是经济危机的次生灾害,是造成婚姻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经济危机对婚姻的影响也一样。对一些夫妻来讲,经济危机带来了婚姻危机,而对另一些人,经济危机却成了巩固婚姻的契机――
磨难的另类赠与:我们的婚姻在危机中成长
口述:依依(女 32岁 成都)
我和老公结婚6年,孩子4岁。和丈夫结婚的时候,他就在开出租车,2008年3月,他的合约到期,对开出租车也很厌烦,于是,他就终止了合约;打算自己出来开个餐馆。我支持他的决定,因为觉得开车对他确实有很多坏处,生活作息没规律,身体健康受很大影响。我的工作是在一家电力公司下属单位做业务员,不是正式工,待遇不好,还非常受气,但是房子每个月的月供要给,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开销也要一千多,为了家庭我还是只能在单位忍着。所以,老公能出来自己干,我很高兴,不用看别人脸色,自己挣多少是多少。
我们花8万打下一个门面,再四处借了10万装修成了一个颇有特色的中餐馆。餐馆位置在一个挺繁华地段,我们选择了在五一小黄金周开业。开业的那些天里,生意真的很不错,因为大厨就是我的堂弟,帮自家人特别尽心,客人对菜色很满意。谁知道好景只有11天,5月12号就发生了天大的灾难。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了,一时间人心惶惶,餐馆里再没有往日的热闹,天天门可罗雀。那些天,我们真是欲哭无泪,欠亲友的账,害怕别人担心,主动打电话请求宽限,笑脸装得肌肉都痛了。丈夫天天抱着计算器算到深夜,也无法多算出两个钱来。苦撑两个月,没有起色,丈夫开始长吁短叹,喜欢上牌桌子了,戒了几年的烟也重新抽上了。我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争吵成了家常便饭。到了12月,公司以我的业绩没有达标为由,把我淘汰出局。干了五年的工作,没有了,又逼近年关,餐馆要死不活的,心里感觉好悲观。
回到家里,丈夫不在家,也不在餐馆那边,肯定打牌去了。我肚子里的火腾地就蹿了上来,打电话叫丈夫回来。看我的脸色,丈夫没敢惹我,急急忙忙去做了饭。儿子被他奶奶送了回来,平时都是公公婆婆给我们看孩子,因为住得近,他们通常把孩子从幼儿园里接出来,吃了晚饭再给我们送来。儿子把电视声音开很大,刚吃完饭,门上对讲机就响了,传来麻将铺老板的声音:快来,三个人就等你了。我以为他会拒绝,在家看看孩子,对对账,谁知他不声不响地换了鞋就要出门。我一下子就爆发了,骂他不长进,没责任心,破罐子破摔。他也不示弱,骂我没用,有本事怎么会被炒鱿鱼,没本事就回家撒泼。桌上的碗筷全摔了,凳子也砸了,邻居都跑了来,抱着我们被吓呆的儿子,苦劝双方。我们都撂下狠话,离婚,然后他就走了,整整一个星期没露面,连个电话都没有。
他的决绝让我很绝望,一气之下去找一个做律师的姐妹咨询离婚。这个姐妹告诉说:“像你们这样的情况,在经济危机之下太正常了,你仔细想三个问题:第一,你们究竟是感情出了问题,还是经济出了问题?第二,离婚能不能解决你们想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现在离婚的诉讼费、财产评估费、双方律师费等等,各项费用加起来少于三万办不下来,你们舍得不?”
姐妹的一席话让我冷静了下来。是呀,我们结婚6年从来没像现在这样紧张过,其原因多半是因为经济引起的,想来丈夫的压力也很大,他和我一样爱这个家庭,爱我们的儿子,他一定并不真心想离婚,同时,我相信离婚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房子要钱,儿子要养,债务要还,离了婚也一样,还会增加更多的问题。经过冷静思考,我六年来第一次在吵架后主动打电话给丈夫表示歉意,他当然借坡下驴。立即就回到了家里。
此后,我们互相鼓励,餐馆经营不下去,转了出去,他又重新开起了出租车,工作不好找,我就在各大商场做家电促销。尽管很累,尽管商场也很不景气,但是,因为心态放平了,经济危机下,困难的不只我们一家,彼此的抱怨少了,家庭因为团结显得更加温馨。我和丈夫的婚姻终于转危为安,我相信,经历了地震,经历了经济危机的种种孵炼,我们的婚姻会更加稳固、幸福。
从依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经济危机并不必然带来婚姻危机经济危机固然对婚姻产生冲击,但处理得当反倒能成为稳固家庭关系的契机 夫妻沟通不畅是现代家庭的首要问题。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更多的人减少外出和应酬,选择回归家庭,无形中给夫妻交流营造了很好的平台。另外,经济危机给人带来不安全的情绪刺激,这个时候更能体王吧,家庭的安全感。
从依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经济危机并不必然带来婚姻危机。经济危机固然对婚姻产生冲击,但处理得当反倒能成为稳固家庭关系的契机。夫妻沟通不畅是现代家庭的首要问题。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更多的人减少外出和应酬,选择回归家庭,无形中给夫妻交流营造了很好的平台。另外,经济危机给人带来不安全的情绪刺激,这个时候更能体现家庭的安全感。工作,减少被解聘的风险。全职先生或全职太太也可以争取找工作,拒绝眼高手低,有什么活干什么活,为家庭增加收入;
其次,节省开支。喜欢消费的家庭成员要考虑勤俭持家,在特殊时期要适当降低物质欲望,多点“情感修炼”,对生活和事业进行重新规划。特别是80后夫妻,在投资理财方面有重大决定或大笔支出时,一定要尊重伴侣的意见;
再者,就是要多一点温柔包容。当爱人心情不好时多给一些安慰。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家庭成员感觉轻松。学会和爱人聊天。当彼此的诉说有人认真倾听,夫妻成为心意相通、并肩战斗的战友,家庭前进的动力就将变得更为充足:
篇5
关键词: 韩国社会 金融危机 影响
在此次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风暴中,亚洲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而韩国却是亚洲受冲击最大的国家。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无一例外地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甚至导致深刻的社会危机和重大的社会变革。本文主要分析这次危机对韩国社会造成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积极方面,同为亚洲的经济危机灾区,中日韩三国的合作较之前有所增加。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全身而退,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打击。这就要求加强各国各地区间的合作。就韩国来说,与中、日的合作对其尽快从危机中解救出来尤为重要。三国共同携手,在经济上密切合作,在整个东北亚的范围内,尽快实现自我恢复,今后将在世界经济秩序中成为重要枢纽。
与积极方面相比,负面的影响较多。首先,从收入、就业失业状况等方面来看,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这期间,韩国各个阶层里都出现了就业困难和失业严重的状况。三四十岁男性是家庭负担最重的一家之长,也是到目前为止一直拿着稳定的月薪的人群,因此,这些人的就业情况关乎重大,但韩国统计厅的统计显示,经济危机下,就业困难十分突出。2009年3月,30岁到49岁男性就业人数为757.3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8.9万。三四十岁男性就业人数如此迅速减少是自1999年3月(减少11万)十年来的第一次。在这些人中,子女教育费用不菲的40多岁男性就业人数为383.3万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3万人。30多岁男性就业人数也减少了5.6万人。这些家长一旦失业,带来的将是整个家庭的困难。
失业增多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了韩国国民的消费水平下降,人们的消费情况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首先,经济危机爆发之初,各年龄层呈现出了不同的消费态度。亲身经历过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代人和在不景气时没有挣过钱的一代人对待危机的态度有明显差异。这一差异直接体现在了“消费差异”上。在经济陷入低迷之后,四、五十岁人群就开始减少开支,应对不明朗的未来。年轻人维持以往的消费水平,在信用卡消费上,这一点尤其明显,二三十岁人群成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
其次,各收入层次的人都开始注重节约,减少奢侈品消费。
根据韩国各大媒体的报道,自爆发经济危机以来,一般收入阶层的家庭主妇为节约用钱绞尽脑汁,例如减少在外用餐的次数,计算每日的开销,减少旅游等生活享受的开支。而且,上班族中午餐独行客越来越多,为节约生活费不遗余力地寻找便宜餐厅的“淘饭族”因危机而诞生了。因此,爆发经济危机以来,便利店的盒饭、原味咖啡和热狗等销量大幅增加,为淘饭族准备的介绍便宜饭店和省钱方法的书,如《哪有便宜又好吃的餐厅?》、《3000元学做名家菜》和《5000元的美食店》等,也十分畅销;高跟鞋、口红、迷你裙的没落和平底鞋、粉底和T恤的走红等热门商品的“世代交替”现象反映出人们在危机期间重视实用性的消费特点。
因为严重的失业,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失去稳定的收入,社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贫困问题进一步加剧,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恶化。这些结果的出现无疑反过来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即购买力下降,需求进一步减少,生产过剩问题进一步严重。同时,人们收入的减少意味着偿还债务能力的下降,银行的坏账增加,金融衍生品种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金融危机导致韩国社会的信任危机,也导致国民归属感的弱化。同时,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年轻人迟婚迟育;家庭收入的减少导致家庭矛盾的激化,甚至离婚事件开始增多。
生育时间也一样因景气不佳而被推迟。很多妇产科医院由于经营困难被迫宣告倒闭,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10月,韩国全国妇产科医院总数为1679家,与前年同期相比减少了87家。据悉,韩国现在的合计生育率,即每名女性一生所生的平均婴儿数目已降至1.2左右,世界排名倒数第二。
离婚率居高不下是金融危机期间令人瞩目的一个社会现象。2008年9月、10月及2009年的2月和3月份韩国的离婚件数都较上月有所增多,其中2008年10月的离婚件数比9月大幅上升了43.2%。高离婚率意味着社会联结的最基本纽带出现问题,这是国民信任感、归属感的弱化,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团结。
此次经济危机虽然没有形成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变革,但分析结果显示,韩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国银行网http://bok.or.kr/
篇6
一、转型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从1788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到2008年的200多年中,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28次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回顾这些危机,尽管每次都各有特色,各有其不同于其他危机的表现形式,但本质特征基本上是相同的,这就是:经济危机的基础都是生产过剩;金融危机往往是产业危机的先导;都伴随着经济活动的极度投机;多数危机在自然状态下总是首先发生于那些对世界经济具有支配地位国家中的那些对国民经济具有绝对影响力的行业或部门;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在发生转化。
19世纪之前,由于英国主导着世界经济,所以绝大多数危机首先发生于英国。20世纪美国主导了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重心也就自然转到了美国。19世纪20年代之前,英国的主导产业是毛纺织业,生产过剩也往往突出地表现在这个行业,经济危机发生后,这个行业往往是重灾区。20年代之后,棉纺织业取代毛纺织业上升为主导产业。整个19世纪上半叶,纺织工业(包括与它有直接联系的部门)较之其他所有工业部门有绝对优势,所以这个行业始终是那个时代生产过剩危机的主要发源地,它总是最先发生危机,又总是最先摆脱危机,对周期各阶段的更替起着主导作用。19世纪下半叶,大机器工业和铁路建设的大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矿产开采、金属冶炼和机器制造工业的发展,使这些行业逐渐上升为可以与纺织工业并列的主导产业,并在19世纪末最终取代纺织业,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产业。于是,这个行业成了生产过剩危机的主要发源地,同时对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进入20世纪以来,这些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行业或产业,在二战之前主要是冶金、水泥、机械制造、煤炭等行业;二战之后到70年代主要转向汽车制造、造船、发电、石油、化工、电器等行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转向房地产业、金融业、IT产业等行业。随着这种转移,生产过剩危机的发源地也随之转移到相应的行业或产业。总的看来,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危机史表明,每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尽管伴有程度不同的金融危机和数量不等的银行倒闭事件,但总的说来危机还是最突出地表现在产业领域,生产下降、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是最主要的现象,而金融危机仅仅是伴随现象,带有附加性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系列重大的金融危机事件逐渐与产业危机融合起来,使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由原来突出地表现为产业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90年代以来,世界接连发生了多次金融危机:1990年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引起金融危机,1992年英镑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2000年以来的阿根廷和委内瑞拉金融危机。从2000年4月开始,以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破灭为起点,美国主要资本市场的股票指数出现狂泻,金融风暴席卷了美国金融业。从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一路演变成世界金融风暴和全面的世界经济危机,已经给美国金融系统带来了百年一遇的冲击,造成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全军覆灭,AIG、房地美、房利美被政府接管,政府注资救助花旗银行……,等等。在这些危机中,除了1992年英镑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属于单纯的货币危机之外,其余的基本上是建立在产业危机基础上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尽管形式上各具特色,但其发生机制、伴随现象、本质特征有很大的相同性,即:(1)产业扩张与信用膨胀相互推动,在一些成长性较强的行业(例如房地产、新技术产业)形成投机热,并推动其极度泡沫化。(2)信用经济畸形发展,造成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严重失衡。(3)生产过剩是危机的起点,生产过剩危机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以更加猛烈的方式反过来推动生产过剩危机走向深入,并使整个危机突出地表现为金融危机。(4)主周期的长度逐渐向古典周期回归,同期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总之,这些新现象的出现,给世界经济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一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转型。
二、转型的原因及转型后的基本特征
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属于信用危机的类型之一,它是由信用关系中断引起的强制性恢复。由于金融业建立的基础是信用关系,当一个国家的金融业成为国民经济核心的时候,一旦这个领域发生信用危机,往往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当然,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的金融危机,说明这个国家金融业的发展程度已经很高,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信用关系也已经相当发达。当今社会,资本主义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周期性金融危机,这种情况表明,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信用关系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之_。
信用关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渗透和发展,使交易关系逐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经济活动的交易媒介以货币为主逐渐转化为以信用关系为主,这种变化意味着商品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信用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信用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支配地位。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把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三个具有特征的经济运动形式而互相对立起来。”马克思虽然不同意把上述三种经济形式对等并列,他指出能够和自然经济并列的只能是商品经济,但认为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不同阶段,并且认为:“货币经济只表现为信用经济的基础。”而信用经济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商品经济在它几千年的发展中,如果从交换方式的发展来划分,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物物交换阶段、货币经济阶段和信用经济阶段。在物物交换阶段,产品所有者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不借助任何媒介而进行,这种交换方式固然突破了自给自足的局限,扩大了生产的社会性,但它无法解决交换次数难以确定和交换目标难以实现的矛盾。货币经济阶段的到来克服了物物交换阶段遇到的困难,拓展了社会分工和交换关系,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它遇到了在缺乏货币而又需要交换时无法交换的矛盾。随着信用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个矛盾得到了解决。信用是商品交换中的延期付款或货币借贷,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运动,体现着交易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在信用经济时代,信用关系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交易工具、交易手段到交易行为,无不体现着信用关系。在信用经济时代,信用关系也同样渗透到了世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信贷、国际汇兑、国际债券、国际商业信用、国际银行信用、国际消费信用等等,总而言之,从民族国家发展起来的信用关系,正在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而向世界扩散,它使货币经济让位于信用经济,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社会资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性流动。
信用经济时代的到来,拓展了商品经济的活动空间,增加了其内容,提高了其交易效率。因为货币和信用本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所以对货币和信用关系的创新本身能够对象化为商品。在实物货币时代,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无论是一般物品还是贵金属,都是商品,只是因为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而具有了特殊的地位。随着经济生活中信用关系的出现,有了包括信用货币在内的信用产品,随着信用关系的不断创新,有了股票、债券、期权、票据以及名目繁多的金融类衍生产品,这些信用产品,多数作为资本商品进入交易市场,成了社会经济越来越重要的交易对象。
信用经济时代的到来,也为资本积累开辟了道路。资本家可以利用信用创新为资本找到更多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如果说,在货币经济时代资本积累的出路和资本家消化过剩资本的基本途径是资本输出和技术创新,而在信用经济时代则主要转向信用创新。信用创新推动了信用扩张,而信用扩张一方面表现为信用种类的增多,另一方面表现为信用链条的延长。前者增加了信用原生产品;后者增加了信用衍生产品。由于金融领域是信用创新的主战场,先进的创新手段、庞大的专业创新队伍,再加上多年的高强度创新,使这一领域的信用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信用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规模越来越大,以至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多数国家的信用产品市值规模远远大于同一经济体的实体经济规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绝对支配地位。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信用关系的发展转化为资本的生产和扩张能力。它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节省了流通费用,缩短了流通时间,促进了资本的集中和股份制的发展,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充分动员和利用了社会资源。只要信用创新能够带来足够的收益,资本主义就会尽其所能地推动其发展,就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信用形式。创新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途径,也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技术基础,它-般包括技术、制度、组织、管理、金融创新等多种形式。对资本而言,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个别资本获得超额利润;通过技术发明和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增加就业;通过延伸信用链条创造出更多衍生产品,促进了投资,分散了风险;通过放大杠杆的撬动作用使更多的大资本控制在小资本之下,等等。它在另一方面,因为技术创新本身的周期性波动,造成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由于信用形式的创新,为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创造了条件;经济的虚拟化和泡沫化带来的财富效应,增加了社会购买力,形成良好的收入预期,而这又进一步刺激消费欲望,形成消费热;消费热拉动实体经济迅速扩张并形成泡沫,而这又为虚拟经济及其泡沫化创造了条件。
这些年来,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推动中,虚拟经济的交易规模大大地超过实体经济,金融衍生产品不断被创造出来,杠杆交易使信贷规模极度放大,周期性地形成泡沫,又周期性地破灭,形成周期性金融危机。本来,周期性金融危机的背后是实体经济危机,它之所以首先表现为强烈的金融危机,是因为虚拟经济的泡沫化程度大大地超过实体经济,当泡沫破裂时,其强度也大大超过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泡沫的破裂往往表现为剧烈的金融危机,危机使股市、债市、汇市、期市狂跌不止,财富大量蒸发,恐慌蔓延,赔本效应凸显,消费急剧缩减,结果使起初不甚明显的实体经济危机浮出水面,这时真正的危机才开始了,原来的金融系统已经被拖垮,正在进行重组,实体经济进入破产、倒闭或重组阶段,下一个需要度过的阶段是萧条。萧条阶段往往是新一轮创新的开始阶段,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即是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也是新一轮创新的物质基础。由于新周期的物质基础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技术含量上一般都高于上一周期,所以随着复苏阶段的到来,实体经济不仅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对虚拟经济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金融市场是虚拟经济存在的主要领域,所以虚拟经济的创新也主要表现为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又主要表现为交易方式、金融产品的创新,近些年来,尤以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最为突出。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持,还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社会购买力。但是,虚拟经济的发展不完全受实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它可以独立发展。从这些年来的发展情况看,由于期权交易、合约交易、杠杆交易等交易形式的创新,以及多层级多种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使虚拟经济有了更大的独立发展的空间。由于虚拟经济的参与者、交易方式、交易对象的特殊性,交易中经常伴有“羊群效应”、“博傻现象”和“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这意味着当事人受非理性行为的支配,很容易忽视系统风险,过度投机和使用金融创新,过度使用杠杆交易,造成虚拟经济的极度泡沫化。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实体经济触顶回调,就会引起信用链条初始环节的中断,进而引起整个信用系统危机,形成剧烈的金融危机。
三、转型后经济危机的发生机制和传导机制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由“产业危机周期”向“金融危机周期”的转型,虽然也受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因经济形态的演变引起,所以转型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其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一经济个体活动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经济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无限积累与扩张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本来,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发明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传统意义上的周期性产业危机趋于缓和。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在最近30年来竭力推行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再一次趋于尖锐激烈。无独有偶,这一过程恰巧与信用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相重合,结果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加速转型的同时,其频率和周期长度再一次出现回归的趋势,其程度也在逐渐加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转型前,固定资本更新、商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推动是高涨走向繁荣的基本形式,尽管信用在其中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但由于信用链条短,信用关系较为简单,信用产品的泡沫化较为有限,而且多数间接地通过股市非理性暴涨表现出来。萧条时期,随着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启动,技术创新与信用创新同时进行,信用资金起初主要流向那些成长潜力大、风险小的产业。到了高涨阶段,信用资金开始重点流向那些成长势头较为强劲、财富效应较为突出的产业,并且与这些部门的产业形成相互推动之势。高涨阶段,信用资金在继续大规模流向热点产业的同时,开始全面出击,既支持产业扩张,也支持商业繁荣,直至热点产业严重泡沫化,并最终走向破灭为止。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转型后,产业、商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信用在其中的推动作用,与转型前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信用链条的延长和信用种类的增多,再加上杠杆交易的放大作用,使信用规模逐级放大,衍生产品的数量也成倍增加,形成一个倒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金字塔。这个金字塔是否稳定,外来冲击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关键在于实体经济是否稳定。
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于日本、美国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随后发生的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这三次转型后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中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尽管其具体层面上的发生和传导机制存在差异,但其一般形式已经基本相同,即:第一阶段,金融系统深度介入扩张潜力较大的产业,例如房地产和处于发展初期的房地产业,使这些产业在金融机构、开发商、投机者、游资的合力炒作之下形成泡沫,与此同时,建立在这一产业扩张基础之上的信用链条也在延伸,数量在逐级放大,形成一个巨大的虚拟经济泡沫体。在这一阶段,经济加速走向繁荣,整个经济活动表现出普遍的财富效应,当事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化取向比较明显。第二阶段,极度泡沫化的实体经济开始出现拐点,泡沫开始破灭,随着物价下跌、利润减少、产品滞销,投资开始缩减。第三阶段,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信用链条沿着当初延伸的方向开始逐级断裂,庞大的虚拟经济开始倾斜、倒塌。第四阶段,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影响,使危机进一步放大,并沿着金融系统、贸易系统向其他国家扩散,这种扩散带来了普遍的恐慌心理,无论个人还是组织纷纷采取避险行动,从而出现了“羊群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危机迅速蔓延、加速见底。
当然,以上说法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由于引发危机的直接因素有两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的冲击引起,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是由内部因素自发作用引起。内部因素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经济泡沫的自动破灭,而外部因素的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国际游资的剧烈冲击。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美、英等国的推动下,出现了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国际金融寡头裏挟长期以来用虚拟经济创造的庞大货币资本,像洪水猛兽一样在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上横冲直撞。这种现象从日本资产泡沫破灭过程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四、基本结论
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展的历史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经济危机的发源地往往是那些对世界经济拥有支配地位和重要影响作用的国家,以及这些国家国民经济中的那些占绝对优势的产业、行业或部门,它们对经济周期各阶段的更替起着主导作用,总是最先发生危机,又总是最先摆脱危机,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现为突出的周期性金融危机。
篇7
危机:广告市场的萎缩让弱势传媒面临出局
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一部分,中国的传媒领域肯定会受到经济危机的重大冲击。这是毫无疑问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媒体广告收入的波动与下滑。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在经营和销售上出现困难,进而引起消费需求和消费信心的下降,反过来又带动更多的企业陷入这一恶性循环。对媒体广告经营的冲击在2008年下半年已经逐渐体现出来,在2008年底更加明显。一些企业由于实际经营困难或者对市场信心不够,压缩减少媒体广告投放费用。根据CTR的研究,对于传媒业整体来讲,商业、化妆品/浴室用品、食品、药品、饮料、房地产、娱乐休闲、汽车、通讯等产业是最重要的广告资源。这9个行业中的前4个的广告集中度达到50%,而这9个行业的集中度则高达80%。因此,这些行业的景气与否对传媒广告的影响更大、更直接。目前,汽车、房地产、通讯等行业的广告投放都出现放缓的趋势,商业等行业的广告投放也都更加谨慎。在经济紧缩的环境中,企业在广告投放方面总量会减少,同时,对媒体广告效果的要求更苛刻,而一些企业甚至会利用媒体经营的压力进一步压低媒体的广告价格。这些变化致使2009年中国媒体发展的经济环境越来越恶化。
2009年,中国传媒所面对的将是淘汰式的竞争。一些媒体在竞争中将会越来越被动,处于生存的边缘甚至出局。这些可能出局的媒体,有的是在经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有的原本就处在边缘化的境地当中,大多都属于经营不善的媒体。这类媒体在经济环境良好的时候,由于企业广告的投放每年都会增加,所以也随之增长,当企业压缩广告投放、精打细算的时候,首先减少甚至停止的就是在这类媒体的广告。可以说,这一惨烈的竞争环境是中国当代传媒业发展的过程中所从未经历过的。
困境:影响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内因
虽然经济危机对2009年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这种影响只是阶段性的,所带来的只是阵痛,而不会破坏和阻碍传媒业的整体发展进程。
影响中国媒体发展的根本因素,实际上一直是两个方面。
结构性问题:中国媒体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行政化的结构与市场化的竞争之间的矛盾问题。媒体的数量和格局是按照行政需要设置的,比如四级办电视,形成了全世界最多的电视频道。这样的格局,应该由政府行政拨款,但目前的情况是,媒体身处行政化的格局之中,却要进行市场化的竞争。这种竞争很难是良性的,缺乏市场退出机制,没有优胜劣汰。加上许多政策限制,如限制跨区域跨媒体经营,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级媒体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观念上的束缚,形成了中国媒体发展的“透明的天花板”。长期以来,媒体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在经营层面的创新实现的,以及中国市场的发展拉动增长的。而目前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同类媒体竞争趋于同质化。经营层面的创新已经招数用尽,原有框架内的媒体的发展动力逐渐耗尽。尤其对传统媒体来说,行政结构与市场竞争之间的矛盾已经白热化,越来越成为媒体发展的瓶颈。
转型期问题:互联网成为主流媒体,这一根本性的变化是2008年撼动媒体格局基础的一件大事。2008年7月,根据CNNIC的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达到19%。而且互联网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有10%的中国人认为生活中离不开互联网。2009年1月,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已达到3亿,渗透率达到接近25%。目前,互联网正迅速地向农村扩散,向更多的人群扩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形态已经成为传播中的主角,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媒体面临转型的严重压力。传播格局会因互联网的冲击发生彻底改变,媒体的经营模式也会随之调整。中国的传媒产业如何适应新的数字传播环境,探讨媒体经营和传媒产业模式,是时代对中国的传媒业提出的巨大挑战。
同结构性问题和转型期问题相比,经济危机只是产生暂时影响的阶段性问题。结构性问题和转型期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未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经济危机只是激化现有矛盾的外因。
经济危机:打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胶着状态的契机
在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积重难返的问题,阻碍了传媒产业的升级和转型。经济危机使得这些问题尖锐化,明朗化,这个非常的时期反而有助于原有矛盾的加速解决。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危机对中国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是破局的开始。
结构性问题与转型期问题已困扰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多年,虽然越来越多的媒体和产业界人士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不断推动这两大问题的解决,但步履维艰。由于体制、机制、政策、观念等影响,近年来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胶着状态,缺乏大力度的根本性的突破。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中国的传媒业在未来的发展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障碍,在全球传媒产业的竞争中将处于劣势。
目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中国传媒业现有的矛盾激化,可以说,这是用破局打破胶着状态的绝好机会。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一些弱势媒体将会处于经营艰难甚至破产的状态。尤其是地市级的媒体首当其冲。2008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直在探讨并推动报刊市场退出机制的建立,经济危机对弱势媒体的冲击,将使得这一进程加速。另一方面,当很多媒体经营困难的时候,更为媒体之间的整合提供契机。通过市场化的整合,淡化中国媒体行政化的结构,是解决中国传媒业结构性问题的最佳途径。在经济环境良好的时候,即使弱势的媒体,要生存下来也还是较为容易的。当经济环境恶化的时候,一些边缘化的媒体迫于生存的压力,会更有主动性接受强势媒体的整合。
破局中国传媒业的结构性问题,最关键的是纵向的整合,尤其是上一层级的媒体对地市级媒体的整合。这类整合虽然已有先例,比如2005年开始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对地市级电视媒体的整合尝试,以及2008年辽沈晚报整合铁岭日报后改为“辽沈晚报铁岭版”,但难度极大,进展缓慢。当经济危机加剧了地市级媒体的经营困境时,这类纵向整合的难度会有所降低。当然,跨区域、跨媒体的整合也会由于经济危机而加速。普遍的经营困难,会促使更多的媒体经营者思考如何通过整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日益残酷的竞争环境。
无论是纵向整合,还是跨区域、跨媒体的整合,主导者都是强势媒体。在整合的过程中,马太效应凸显。而通过整合,中国的传媒业期待已久的超级媒体有可能诞生,从而推动中国的传媒业产业不断升级。
策略:数字化转型帮助中国传媒业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播环境。经济危机对这些新媒体的发展虽然也会带来冲击,但有助于去除泡沫化,推动新媒体由资本驱动向营销驱动转型,使得新媒体的发展更加务实,对经营模式的探索更加深入。2009年初3G牌照的发放,又会成为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新的动力。2008年手机上网用户(半年内用手机上过网)达1.176亿人,增幅133%。PC互联网网民从2000万发展到1亿,整整用了6年多的时间,而移动互联网,仅两年就实现了从2000万到1亿的突破。2009年,互联网用户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互联网营销模式的更加成熟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会使得新媒体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由于互联网营销传播的价格较为低廉,形式丰富,加上效果更加明显,2009年,企业对互联网等新媒体营销传播也会更加重视。许多专家预测,2009年,互联网营销传播的营业额增长速度最悲观为10%,最乐观为30%。如果说,经济危机使得中国的传媒产业遭遇严冬,严冬中最温暖的地方将是互联网等新媒体。
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挑战,传统的大众媒体已经越来越感觉到压力。如何适应数字化的传播环境进行转型,是传统媒体的时代课题。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单地建一个网站,而是要真正适应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把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传统媒体所建立的许多媒体网站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成为媒体的负担。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将会使很多传统媒体改变对数字化转型的简单的看法,放弃原来的思路,更深刻地思考在这个更复杂的环境中如何发展。其中一些强势的传统媒体对有价值的互联网媒体的并购整合将是一个新的趋势。
2008年12月20日,总书记在给中央电视台50年台庆的贺信中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我们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进一步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这为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积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强调的是中国的传媒业发展要更符合市场规律,更适应互联网等新媒体所导致的传播环境的变化。
篇8
十大行业发展持续震荡
面对这场在改革三十年之后爆发的经济危机,刘海梅女士认为,目前经济危机的表现还没有达到,这次经济危机很可能要持续到2009 年年底。因为,一方面国外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连带影响还有一个时间差,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暴露;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尚需要时间来落实。
刘海梅女士分析,2009 年市场中各个行业都是相互牵制的,一个行业的危机就会导致其他行业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但在2009 年一年里房地产行业仍将持续处于低谷期,这主要和人们的心理预期有关,人们会继续观望房子的价格走势,在大家都认为房子还会降价的时候就不会有大量的购房消费,商家的商品卖不出去,就谈不上企业的复苏。房地产的持续低迷,将导致与其相关的建筑行业、与房屋销售租赁有关的服务行业、广告行业持续不景气。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行业不可避免将继续走低,连带制造行业也将持续震荡。
当工作在各个行业的人们面临行业震荡,企业减薪、裁员时,他们的危机意识加重,一些非生活必需的消费品和项目势必减少。因此,引发国内的旅游行业、贸易行业、汽车行业、物流行业在2009 年里依旧是“严寒”。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例外的存在,刘海梅女士指出,经济危机中也会有一些行业积极地发展,比如一些走研发路线的企业,因其产品具有独创性,同时顺应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些企业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益。但毕竟这些企业还是少数,2009 年各行业的大势还是消极的。行业的震荡走势,又势必影响人们的就业。
影响:三大职场群体就业需谨慎
行业震荡,给就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人才需求量减少。刘海梅女士指出,应届毕业生、一般员工和农民工这三大人群受到的就业冲击最大。
应届毕业生:2009 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刘海梅女士指出,经济危机中会更凸显应届毕业生“缺乏甚至完全没有工作经验”这一劣势,而且大量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锐减,让“僧多粥少”的形势更严峻。
一般员工:由于其可替代性很强,有的员工甚至属于可有可无一族,所以当企业面临危机,普通员工将首先被企业用来“节约成本”,成为裁员大军中的一员。对于那些从事特定行业的一般员工,他们不仅极有可能被裁掉,同时专业又限制他们很难在其他行业找到“饭碗”,加大再就业难度。
农民工:因为经济危机,农民工出现了大量“回巢”现象,他们曾经活跃在建筑业、房地产业和贸易行业的最前沿,但这些行业的辉煌不再让他们不得不离开刚刚熟悉的城市。但是,政府也推出了大量的利好政策以及就业辅助计划,来帮助这一群体。
对策:调整心理预期
2009 年的职场,会给很多人带来落差,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他们的落差是更大的竞争换来不太理想的岗位和薪酬;对于那些职场中人,加薪幅度的减少、裁员、减薪都会带来些许的失望。刘海梅女士认为,要想度过这个职场的冬天,必须要做的就是:调整心理预期。应届毕业生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争取就业,先就业再择业,首先完成从一个校园的稚嫩小生向职场人的过渡;职场中人,如果被裁员,不妨选择学习充电,以待“山花烂漫时”;没有被裁员的人,要慎重选择跳槽,因为跳槽后试用期的风险比以往都要大。
采访手记:此次金融海啸,其实就是社会生产的一次大洗牌:科技含量高、具有品牌独创性的企业成活了(如研发行业),对环境和资源依赖性强的行业遭遇了危机(如房地产业)。而此次危机对人才来说也是一次洗牌,就如刘海梅女士所说,能为企业带来发展的中高层人才是不会被替代的。这让我不禁想起,职场的发展规律与经济发展是一样的,那些在企业中具有独创性的中高层人才,即使是在经济危机中,依旧可以微笑应对,风险更多地属于那些普通的人力资源。
应对裁员的六道防护墙
遇到裁员怎么办?该如何看待裁员?裁员之后该如何寻找新的工作?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六点建议。
李开复说,被裁确实是一种挫折,但是员工不能把这种挫折当作惩罚,而要当成一个新的起点。而为了防止被裁员,员工在平时工作中不仅仅要关注自己的工作安排,也应该主动推销自己,多学习新技术,拓展自己的视野。
第一,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尽量选择现金流充足、历史记录良好、财务报表良好,并且经过考验的公司。在危机发生时,这样的公司往往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尽量选择公司里最核心的部门工作。因为核心部门是最容易受到保护的部门,而一般行政、人事或者非核心的部门容易在危机中首先遭遇裁员。
第三,尽量增加适应性。比如做市场的员工可以接受换岗,在销售部门做几年,做研发的员工可以尝试在市场部门工作。在一个公司做过的岗位越多,适应性越强,而公司在裁员时,会倾向于将熟悉业务层面较多的员工留下。
第四,在工作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延续自己的竞争力。当你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和业务,就会永远处在业务线的前沿。这样,无论是否遭遇裁员,都会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篇9
[关键词] 贸易保护 经济危机 不良影响
两年前由于美国在虚拟经济上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几乎使所有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相应的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跟发达国家具有不同程度上的贸易牵连或者是依赖性,因此经济危机也影响到了这些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本国的实体经济受到更大程度上的冲击,许多国家都相继出台了各种类型的贸易保护措施,于是就引发了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高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一、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1.发达国家起到了率先带头作用
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导向往往都是由该国的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因此一般而言国际竞争力比较高的国家不会出现过多的贸易保护政策。但是在这次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最先提出贸易保护措施的都是的一些发达国家,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和欧盟国家,其中就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在贸易保护上的率先带头作用。而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以及贸易限制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一方面会引起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效仿,另一方面则必然会引起贸易伙伴国在贸易活动的中的报复。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就出现大量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出台,让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规模的蔓延。
2.发展中国家跟风严重
随着众多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出台和实施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散和蔓延,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纷纷效仿和跟风,特别是当目前世界上经济贸易领域形势的不断恶化,许多国家都相应的提高了关税,出台了全新的非关税措施以及制定了反倾销诉讼等贸易防御措施。这种大规模出现的饿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的影响到了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
3.来源于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压力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发展,不但其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扩大,必然就会给社会要来严重的经济压力,从而给政府和国家带来很大的政治压力,冲击了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这种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压力致使政府必然会采用贸易保护手段来加以控制。
二、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危害
1.对外贸易进出口的双下滑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上所带来的最大不良影响就是对外贸易进出口上的双下滑,根据我国海关在去年一月份所出示的数据表明,我国在贸易出口上跟同期相比下滑了17.5%,在贸易进口上跟同期相比下滑更为严重,达到了43.2%,同时这也是我国在对外贸易上的第三个月连续下滑,这在本世纪还是首次出现。
2.贸易摩擦居高不下
我国对外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却遭受了全球33%的反倾销调查。我国曾连续13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我国遭受反补贴调查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一。2008年全球共有21个国家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93起,涉案金额63亿美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15%和35%。另外西方有些国家还以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企业社会责任、环保、劳工福利等理由限制我国产品进口。钢铁、纺织、机械、造船、汽车、通信设备、化工等行业贸易摩擦持续高发。整体看,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数量多、涉案金额大、涉及领域广、危害重,对我国的各类贸易限制措施呈现多样化、综合化、隐蔽化和长期化趋势。
3.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金融危机促使发达国家对虚拟经济进行反思,着力重振实体经济,重新加紧对全球产业链的控制。经济危机形式下发达国家加大对其跨国公司扶持力度,使跨国公司保持或增强其在新能源、IT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加速对我国市场渗透,极力扩大市场份额,对我国新兴成长型产业构成巨大威胁。
4.使我国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
因为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在2008年由于经济危机,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下降,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产品也新设贸易壁垒,如印度禁止进口我国玩具,从而使加工贸易型企业受重创,如我国最大的玩具厂徐俊玩具厂2008年已倒闭,仅此一家就使6000多人失业。
三、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建议
1.区别对待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贸易冲突
由于发展中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在国际上占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品都比较少,而且“南南合作”对我国又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应该从建立互补的贸易结构以及寻求合作机制入手,贸易战不应当是主要的。对与这些国家产生的贸易争端,应建立有针对性的双边贸易合作战略和体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加以解决。而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冲突则要重点考虑,因为发达经济体是我国最大的进出口市场。发达国家传统贸易保护的方式主要是反倾销,新的方式是反补贴。除此之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劳工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都已成为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手段。我国要深入研究其条款,积极运用WTO规则与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争取实现双赢。
2.相应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客观上为我国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倒逼机制,我们要以全球化眼光全面审视我国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问题,将贸易救济的重点向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产业倾斜,通过提供相对宽松的保护期,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逾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3.加快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已经与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签署了FTA,与澳大利亚、海湾合作组织、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也在推进,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小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减少贸易冲突。
参考文献:
[1]马 腾 冷 木:全球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特点及应对[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篇10
关键词:经济危机 银行监管
一、经济危机下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银行经营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资产和预期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类。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其次,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银行风险。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殃及各行各业,而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是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经济危机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均加大,如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在经济危机中会加剧,经济危机使借款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而借款人经营财务状况恶化,会使银行产生大量呆坏帐,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另外,经济危机使国际金融环境发生恶化,造成汇率、股市大副波动、投资企业经营停滞甚至破产,加剧了银行的市场风险;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使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受到影响,可能会加剧银行的操作风险。
最后,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有优势。
一般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的监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外部监管主要指银监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外部审计机构等监督检查部门的监管;内部监管主要指银行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等的监督检查。因此其监管具有及时性、全面性,这也是内部监管有别于外部监管的重要特点之一。另外,内部监管来自银行内部,监督检查人员一般对银行风险、银行业务流程比较了解,一般能够提出对银行的经营具有增值作用意见和建议,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比外部监管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综上,经济危机下银行不能仅依靠外部监管防范银行风险,而应该加强内部监管,银行内部监管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
二、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的应对措施
在经济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该如何切实有效的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如何有效的防范银行风险,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供参考。
1.重视银行内部监管
银行经营管理层必须正确认识银行内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始终贯穿科学健全的内部监管制度是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营的前提和基础的思想,把加强银行内部监管作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宝剑,而不是认为银行加强了业务发展会阻碍业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监管真正起到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2.了解你的员工
银行操作风险来自银行内部员工,在经济危机带来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近期,各家银行发生案件的势头有所上升,分析这些案件的发案原因,大部分都是有银行员工参与的内外勾结的案件,这类案件在内部审计监管中很难发现,如何应对这类银行风险,笔者认为,目前银行类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时,一般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风险控制原则,此条原则同样适用于银行各层管理者对下属的日常管理中,即“了解你的员工”,一名合格的银行管理者,在日常的内部控制中除了通过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外,对员工的了解不应仅限于八小时内,应该对员工八小时外的情况也做到合理的掌握,即如员工是否参与赌博、其消费是否明显与其收入不匹配等。
3.提高银行内部监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教育
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业务范围也不断的有所创新;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也不断发生变化,银行面临的银行风险发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无形中加大了银行内部监管的难度,一名合格的银行内部监管从业人员,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学习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学习银行业务专业知识,只有这样,其在日常的检查中才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体现其增值的作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