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

篇1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结合教学

1.引言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包含知识面较广的专业,在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各门该专业课程教学的改进和提升正在逐步进行。其中关键性的课程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课程改革的紧迫性最强。不少本专业领域的教授和讲师希望通过将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课程结合来达到课程理论知识讲述与学生实习操作相联系的效果。对服装样式、结构设计的教学引入相关的服装制作工艺内容,让学生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形成一个从设计到制作的系统化流程,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达到企业从设计到制衣一体化的要求。

2.现阶段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2.1教材内容需要推陈出新

通过对几版教材内容的考察,笔者发现这些教材出版日期大多已经在三年以上,而其中的服装设计案例更是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今的流行趋势。教材的理论性极强,但也仅仅偏重于这一方面。知识点不能与时俱进、设计理念又过于僵化抽象的教材,让教师的教授过程充满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消磨殆尽。服装设计行业极强调的动手能力在这种枯燥乏味的单线灌输式理论教学中被忽视了。教材作为案例分析的陈旧服装款式、原本明晰却被过多的理论性解释变简为繁的知识点、缺少实习机会等因素都让学生对专业课的含金量产生了质疑,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更因此大打折扣。

2.2教材与课程的结构设计应该改进

目前服装设计专业课大部分院校采用的都是先讲授理论而后根据理论进行实践的教学程序。但教材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安排过多,严重挤占了教师引导学生实习操作的课程量。从学生的认知常态来说,理论部分原本属于难以消化又容易忘记的类型,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期限内只是教授理论,学生记住当堂课的理论教学丢掉几天前授课内容的情况屡屡发生。到了实践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忘记了实践课针对的的是什么理论。将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课程分为两门,授课教师也各不相同,造成了这两门原本紧密相连的课程被生生割裂。在结构设计和工艺课程中基本属于同一类的知识点,被不同的教师以迥然相异的教授方法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能形成系统化连贯化的印象,让课程应有的教学效果不能达标。素质教育强调的实践和创新在这两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鲜少出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很强调直观印象,强调对于学生情绪的激发。只有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操作有机结合,学生才能通过领会教学内容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亲自完成一套服装从设计到工艺制作的全过程,达到学习的目标。但当前这个专业平淡呆板乏善可陈的教学过程与理想的状态相距甚远,改进工作迫在眉睫。

3.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结合的教学模式优势显著

针对上文所述目前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工艺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一定的实际教学活动和对国内外相关教学领域理论的揣摩研究,试列出下面几点改进方法:

3.1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穿插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对于服装结构设计教材和服装工艺教材可以采取合并教学的模式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适当简化一些知识点的理论性阐述。围绕课程的核心内容引入符合时代风尚的服装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产生眼前一亮的心情。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对美和时尚的感知都比较敏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的平台设计一些课件,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课程进行前布置课题,在教学论坛上传与之相关的材料,给学生提供下载参考的资源。让呆板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易懂。与此同时,在课堂进行中坚持以学生实习操作为主体,提供一部分固定的课堂时间给教师与学生互动,调动课上交流的活跃气氛。对学生实习操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和向教师提问的方式解决。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单线灌输角色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3.2对课程设置结构进行重置

服装工艺课教授的操作过程与服装结构设计课相比较为繁琐,需要课时较长。服装从设计到制作是一个系统连贯的过程,设计师认真采集体型数据信息、而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设计和结构图绘制、样图完成后选择适合的制衣材料,最后进行裁剪和缝制整理。这一套整体化的流程不能因为专业课的独立而被截断成互不相连的散碎部分。对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课程的合并教学,可以改善设计课挤占实际操作中需要大量耗时的服装缝制工艺课课时的现状。教授这两门课程的教师应该对双方面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授课过程中将前期结构设计与后期服装材料的选择和缝制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烫料和缝衣程序不了解所造成的服装结构设计上的不合理。对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水平提高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结构设计又对学生在服装工艺实践中亲自动手缝制剪裁产生了激励的作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合并可谓双赢。

3.3以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每一位设计师看到自己的作品渐渐成形,心中的喜悦之情都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通过服装结构课程与工艺课程的合并,教师可以完成一个比较整体化的制衣流程教学,打破了以往服装设计教学和服装制版教学以及缝制服装的实践部分相分离不够科学合理的教学布局。在这个条件下,教师可以将企业的服装设计内容适当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尝试着完成企业服装设计师所要面对的设计项目。例如,偏重某类风格的秋季服装系列,每个系列至少包含六、七套不同的设计方案。这类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很适合作为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题。学生在完成这类课题的过程中从结构设计到服装工艺都要亲自动手,对其把握色彩和结构以及各种服装面料特性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这个独立完成课题的过程中被激发,使课本知识从纸上的签字真正变为了触手可及的设计作品。在课题完成后,可以组织一个小规模的学生服装设计作品展览会,让不同班级学生相互观展评分。对于比较成熟的设计展览,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服装企业的设计师发表意见,通过交流和研讨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设计制衣水平。

4.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对服装类专业教学发展的深化改革和研究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也是极大的促进,这样才能满足当今企业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段杏元.高职院校《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现状与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年06期

[2]魏静,韩滨颖.我国服装结构设计教育的地位、现状与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3]付冰冰.浅析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5)

篇2

论文摘要:服装结构设计是高等服装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企业急需“实用型”服装人才的现状下,高等服装院校如何针对市场需求,开展结构设计实践教学革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校革新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必经之路。

服装设计是一门系统的工程,它包括:设计构思服装效果图服装平面结构图成衣。这是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基本过程,其中承担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环节就是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结构样板的准确度和制板效率,直接影响服装的成本与质量。为了适应现在服装企业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发展生产的需要,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可持续性以及加强学生所掌握的技能的可延展性,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的革新势在必行。

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研现状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及调研目前国内外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的理论深度不够、只传授“怎么办”,很少解决“为什么”。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内容直接制约学生技能的拓展,直至影响行业的发展。

2.操作方法陈旧,未能及时将行业的先进技术或最新技术引进到课堂中。学习的理论核心部分是30年前乃至更早的日本文化式原型,已经不能符合现代中国人的体型和时尚的要求。

3.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工艺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在这两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紧密的联系,使两者的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学完服装结构设计后,不能“乘热打铁”的进行工艺实践来巩固和提高对服装结构设计的掌握。

4.结构设计教学体系基本上是学生被动的接受训练,这种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革新探索

对于服装高校要解决以上问题,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及企业急需的“实用型”服装人才,应从以下几点进行革新:

1.课程的合理设置

课程的课时数量、先后顺序、间隔时间的设置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相关课程的设置上必须符合服装专业教学规律、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

首先,根据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年级合理设置《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课时数量,不能“一刀切”把所有课时都定成一样。其次,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最后,把《服装款式设计》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实践》相结合,将三门课程紧密排列。让学生真正在课堂里就体会实践到“设计构思服装效果图服装平面结构图成衣”这种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基本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

2.服装结构设计教学革新

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培养的核心在于学生对结构形式变化的掌控能力及对平面结构与立体形态之间转换的掌控能力。这些能力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实践之中,不仅是结构设计实践,还要依托工艺制作实践。只有学生看到了最终的服装成品,通过对成品形态与适体度的感知,才能进一步认识与反思结构设计的规律与尺度,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转贴于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黑板上画结构,学生在下面“依样画瓢”画1:5的结构图。传统教学模式学习后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不能应对款式变化,只能生搬硬套,当出现新款式时就手足无措的情况。这种枯燥抽象、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是不符合现代教学及市场需求的。教师必须联系实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带领学生入门,或者让学生多动手、多画图,在不同的实际款式操作中不断渗透理论知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纯粹的理论教学分为理论和实操制图训练两部分。教师以1:1的结构制图做教学示范,并结合图纸进行理论教学,以工厂板房制图的程序来做教学示范。同时把教学示范的结构图纸检验裁剪后,在人台上做快速的立裁缝合,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和体验到如何从平面的结构制图合理转化为三维的立体造型。示范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进行1:1的结构制图设计,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学生完成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款式变化的示范及讲解,并让学生自己设计新的款式和新款式的结构设计。最后由老师综合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做讲解示范,新的结构设计课程就是要通过大量的制图实践来完善学生应对款式变化而束手无策的问题。同时,服装结构设计的制图过程,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检测过程。通过制图实践教学,不但能检测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还可以在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思维的发散性扩展。这一措施在服装工程专业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三年级三个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接触不同时尚年代的款式,发现结构设计中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点,以此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此外,在把《服装款式设计》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各科的教师间要科学合理系统的联系安排。选取能够渗透各科目知识点的课程项目,使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掌握这一知识体系与技能。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过程要与真实的产品开发过程相近,甚至就是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使学生应用本项目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完成目前企业中的类似应用。其次,进行情境设置。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把服装设计分为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样衣制作三大项目。服装款式设计安排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完成,然后安排《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实践》课程,两者结合完成服装成衣结构设计、样衣制作的全过程。通过一个项目、几个任务的实践和进行分层次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实践,从而使服装结构设计实践教学能较好满足服装岗位需求。

三、结论

现代服装工业飞速的发展,服装企业急需全面的、综合的实用型服装人才。面对目前服装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应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打破封闭式教育方式,在课堂上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制定的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成熟企业先进的技术结合,达到产学结合的目的,使学生适应现在服装企业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并为学生工作中延展技能打下理论基础,实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服装结构;工艺;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TS941.2-4 文献标志码:B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Mode for Gar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Abstract: Compared with designing courses, gar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s seem uninteresting at the beginning stage of learning and demand a great amount of practice and training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techniques of garment modeling and manufacturing. To mak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t their own will” during practice and training, teachers have to develop new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reak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and introduce innovative teaching thoughts and modes to gar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urse.

Key words: gar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ode; practice

1 服b结构工艺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服装学科里面包含设计类课程与技术类课程。服装设计作品需要靠技术手法来实现,同时,技术手法也可以丰富服装设计造型。因此,在服装学科的教育中需要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服装结构工艺课程是属于技术类课程,是服装学科的核心支撑学科之一。

服装结构工艺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服装技术方面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了解人体各部位的特征和尺寸、与服装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立体方法和平面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服装变化款式的结构设计,了解和掌握服装缝制的基本工艺方法和缝制技巧。最终,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独立制作完成设计作品。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课程的学习是了解服装与人体、服装与面料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学习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课程是做好服装设计作品的必经之路。

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学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服装结构设计部分和服装工艺制作部分,包括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服装立体结构设计即立体裁剪。在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中,除了人体与服装之间关系的基础原理的讲授之外,需要通过实例操作演示与学生实践练习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服装结构制版的技术原理及工艺制作的过程要领,并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服装结构工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2.1 教学思维的革新引导了服装结构工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2012年教育部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从加强总体规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组织军事训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等方面对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是新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各高校也切实将《意见》精神和改革要求落实到了本科教育的各主要教学环节中,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这个过程中各高校各门专业课的授课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发挥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实践。

原有的教学模式适合小班大课时授课,随着实践增加原则,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课程的课时有了一定的减少,但是班员却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原有的教学模式势必应该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2.2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服装结构工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都借助网络共享所需的知识与信息。教学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利用好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使学生们能够更灵活、高效、深入地接受各门课程。互联网教育、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各式新的智能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本质都是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灵活了学生接受课程学习的时间。基于这个背景,服装结构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做出与时俱进的创新调整。

3 服装结构工艺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目标

实践育人方针强调加强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过程,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时间和场所都变得具有不同一性和个性化,那么统一的教学安排就需要随之寻求变化。智能化教学手段加上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尽可能“随心所欲”地学习和实践。

篇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factors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ree basic factors influencing garment plate type structure which are human body’s static state structure and dynamic state, three dimensional moulding methods of clothes and clothes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cal skills.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margin design, dart site and the material performance in a dynamic state of human body should be paid special attention. Combin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cut, by means of well-designed structure lines, the techniques of garment pattern could be simplified. This research is advantageous to enterprises in stabilizing their styles in moulding pattern for enhancing their competitive power.

服装版型研究的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内涵,是服装款式设计的延续和完善,是工艺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版型的结构设计被视为整个服装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版型在现代服装工程中是最具技术性的内容,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技术,已逐渐成为企业品牌的符号和象征。本文将从4个方面分析版型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为企业提供可参考的技术依据。

1 人体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运动状态

1.1 人体的静态结构

人体由头、胸、臀、四肢这些体块所组成,这些体块的基本形状和尺寸是构成衣片规格与形状的基础,结构设计自始至终都是以人体为中心的,因此,对人体尺寸、形态及构造的研究,是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内容。本文将以25 ~ 35岁的北方女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主要部位的分析。

1.1.1 胸、背部的特征

胸部是决定服装是否合体的重要设计部位。以女体为例,由于胸部的形状因人而异,很难求得精确,在一般情况下,成年女性位置上沿从第 2 肋骨附近开始下沿到达第 6 ~ 7 肋骨,内侧在胸骨外侧边缘,外侧达腋窝处。由于有内衣的修正和覆盖,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随上肢运动而产生的移动量较小,因此,在结构设计方面容易形成规律,便于对服装版型的把握,在结构造型中常选择胸高点作为款式变化的基准点。图 1 是将胸部理想化处理后绘制的几何图形。

从胸部的侧面结构进行分析,人体胸部最宽处为乳点和背部肩胛骨之间的距离,约为 1 个头长,由于胸部的凸起形成了24°的胸坡角,这就为贴体服装的撇胸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图 1 还显示出胸腰部位的省道较后背腰部的省道短一些,但是省量则基本相等,这些都是影响样板中省道设计的直接因素。除此之外,背部由于胸椎的曲势和肩胛骨的存在,设置了肩省,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活动量,还能使服装贴体,又因背部的凸起较平缓,故肩省量很小,且长度较短。

1.1.2 臀部和腹部的特征

下装版型设计需要控制腰节线和臀高线的位置以适应版型结构的变化,如腰节线的高低变化不仅能够调节人体上下身的比例形态,也是高低腰风格版型流行的决定性因素;而臀围线、后裆斜线以及后腰翘的协调统一将影响到低腰风格版型的结构;腰臀差的存在,则是省道作用的直接因素,腹部与臀部不同的起伏状态,会形成不同的省道形态、长度和大小。

例如:后片上裆倾斜程度,是由人体臀部的凸出量和腰臀之间的差值大小决定的。正确的倾斜度应与人体后臀部的凸出量一致,倾斜度过大,会导致后裆部起绺;倾斜度过小,会影响下肢的前伸,不便于运动。上裆倾斜度的确定多采用比值法,如图 3 所示,用15∶X画出后裆缝倾斜度,具体数据参考表 1。

1.2 人体的动态运动状态

人体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运动中,人体的运动会使各体块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了服装与人体的空隙量。空隙量要以服装的基本松量来体现,它是为了适应人体运动需要而设置的余量。了解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幅度,对服装版型的松量和结构设计有重要的作用。

1.2.1 上肢运动的影响

研究服装背部的结构离不开对皮肤的观察,当的时候做抬臂、曲臂等动作时,无论是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不会感到皮肤有丝毫的抵抗力。胸、背部的皮肤移动,根据位置不同,差异很大,其中背部靠近腋下的部位是移动最强烈的地方,当上肢举起时,体表皮肤的移动,会引起背部形态的变化,导致肩宽、背宽、腋下到腹部的形状都发生变化。

如图 4,是上肢在下垂和上举180°时的曲线变化的比较图,其中腋窝点水平位置d线在上举时有曲线延长 6 cm的变化,表 2 是测定的结果。因此,应注意将此处服装的结构设计的更巧妙些,与关节的运动、肌肉的伸缩变形、服装材料等因素融为一体,或者在背部设计一定的余量。

1.2.2 下肢运动的影响

人正常行走时,两足距为65 cm,两膝围80 ~ 110 cm;人大步行走时,两足距为75 cm,两膝围90 ~ 120 cm,因此下肢的运动影响着裙摆的尺寸设计。裙子下摆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穿着者的各种动作及活动,若裙摆较小,不能满足人体正常行走姿势时,应设计褶裥或者开衩,且开衩点高于膝关节,以补充其运动量的不足。

1.2.3 躯干运动的影响

如前所述,为保持人体呼吸自由、活动方便以及透气保湿等要求,需要在服装和人体皮肤之间保留有一定的松量。放松量的作用,一是符合人体的功能性要求;二是表现服装装饰性的效果。放松量需要根据材料和款式造型的不同来选择,可以是正值亦可是负值,比如弹性材料的服装加放量就可以是负值,从而能够更好的塑型和展现人体美,所取的正值也可大可小,体现在服装着装效果上,分为贴体、合体、较合体、较宽松和宽松等 5 种,主要通过在纸样结构中的合理分配来发挥作用,并符合服装的成品规格尺寸。

2 服装的立体造型手段

服装立体造型的作用是创造服装整体或局部的立体形态,不仅是完成整件服装的结构设计,而且还可以选取与造型相关的局部,如肩部、胸部、腰部、臀部、四肢等,作一些模仿人体或夸张式的造型设计。服装的立体造型离不开平面构成的支持,二者是服装结构设计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平面构成的作用是将立体形态分解成若干个平面,通过对各种立体作平面展开,获得不同的平面形状。立体与平面的结合,有助于掌握服装的立体形态与衣片的平面形状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平面制图中结构线的设计提供造型依据。

2.1 借助于省道设计完成

由于女性体表凸凹起伏,平面的服装材料要形成与体表曲面相适应的结构,应该准确地判断服装功能性分割结构线或者省道的位置,图 5 所示的是上半身截面重组图,只保留有胸部的外包围和腰围。图5中显示出省道的位置应设计在躯干的显著突出部位,包括胸高点、前腋点、后腋点和肩胛骨几处,省量的具体数值可通过计算得到:a省量 = a1-a2;b省量 = b1 -b2;c省量 = c1 - c2;d省量 = d1 - d2;e省量 = e1 - e2。由于加入了省道,使得原来简单的平面变成复杂的曲面,从而完成服装立体造型的过程。

2.1.1 省缝的设计形式

省缝和设计形式直接影响到服装的外形是否美观、穿着者的舒适程度以及活动空间,而女装的设计重点是在胸部,通过省缝的不同设计形式,达到相同的设计目的。人体表面是复杂的曲面,每一局部均是由直面、凸面和凹面构成,它们构成了省缝的基本形式。在应用到具体的版型设计时,通常选择靠近中心线的省线为直线造型,另一条省线可设计成各种凹凸形状,从而使该部位呈现各种凹凸曲面,形成不同的立体效果。

2.1.2 褶裥形式

褶是为了增加服装外观的层次感与体积感,结合造型需要,在衣片上制造的折皱。省道塑型的服装外观平整,衣身起伏变化明显,褶的塑型效果极富变化,可以使服装结构宽松,自然活泼。省与褶的选用是根据服装的造型特点和材料的性能决定的。褶裥是省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时候仅仅用省道转移获得的褶裥量是不够的,可以通过人为增加褶量来补充起皱的程度,如图 6 所示,是在中臀围线以下的结构设计过程。有时候,也可以将省道和褶裥并用以达到设计效果。

2.1.3 分割线形式

分割线是服装设计中常用的一种造型形式,它与人体的起伏变化部位是对应的,分割线的形状并不规则,位置和数量也有所不同,难以用公式和数据来定位和衡量。女装经过分割,可以丰富服装的外观,亦可借助视错原理去改变人体的比例和形态。分割线与省道设计的本质相同,它是省道的深化和延伸,比省道设计更富有表现力,常常借助连省成缝的方法获得,达到凸出胸部、收紧腰部、扩大臀部以及简化工艺的作用。对于合体女装的版型而言,分割线是最理想的结构设计线,其位置和数量经过组合再设计,能够达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图 7)。

2.2 借助于立体裁剪技术完成

2.2.1 立体裁剪技术概述

立体裁剪能够帮助设计者完成平面裁剪无法达到的效果,并有助于加深对平面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内容,拓展设计思路。它是在感性基础上形成的造型技术,直接在三维空间中完成服装试样,避免了由平面向立体转化过程中因计算或制图所造成的误差。在立裁过程中,设计的效果会随时反映出来,便于及时做出调整与修正。但是,用于立裁的模型,即使在使用之前作了必要的补正,也难以保证与实际人体完全相同,此外,服装放松量的设计、面料的伸缩与变形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立体裁剪的设计精度,立体裁剪自始至终都是凭感觉进行的设计,需长期在设计实践中才能自如驾驭。

2.2.2 立体裁剪在版型设计中的应用

将立体裁剪应用于版型的研究,有利于设计者把握服装的款式造型,并且在设计、裁剪过程中兼顾服装的合体性和舒适性。主要可以从 3 个方面影响到版型结构:首先是把握好省道的设计,理解三围的落差,使面料符合体表凹凸的起伏,塑造立体的效果;其次是把握好服装的廓形,廓形随着流行而变化,立裁过程能够对服装的整体产生直观的认识,其变化一目了然;第三是款式变化,这里更多的是指借助于省道产生的变化,如分割的变化,皱褶的变化和堆积效果的形成等等,都为服装带来了丰富的设计点,服装版型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3 服装材料与工艺因素

服装材料是表现服装设计美感的物质基础,设计师造型手段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材料是由原料和组织结构构成的,不同的组合,能够产生有光泽、有肌理、柔软的、挺括的、厚重的、轻盈的等不同风格的面料,巧妙地利用材料是设计成功的关键。

3.1 材料特性对版型的影响

材料的特性与服装的造型有直接关系,例如,厚重的面料可塑性强,可以构成各种廓型的服装,轻柔的面料装饰性强,可以结合夸张的手法设计出各种优美的褶线。材料不仅影响服装的外观,而且还影响服装的内在结构及缝制工艺,例如,针织类面料不允许采用过多的结构线,多以直线、斜线和简单的曲线来表示,利用材料本身的弹性、悬垂性就能产生很好的立体效果,且衣片数量少;当然,也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省道形式来改变材料原来的特性,例如,轻柔面料如果反复使用重叠、打褶和聚集的省道设计形式,着装效果则会显得沉重,厚重面料如果采用简洁清晰的分割线设计,能够穿出轻快的着装效果。所以说,对服装材料的研究,是版型结构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2 缝制工艺对版型的影响

服装结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品生产,因此版型结构不仅要考虑造型的需要,而且要考虑生产的可能。好的结构既能保证造型完美,又能方便排料、裁剪及缝制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工艺的变化,生产工艺的研究也可以拓宽结构设计的创作思路,促进服装结构形式的变化。

以女装省道为例,在省道常见的 3 种设计形式中,就缝制工艺而言,褶裥形式较为简单,省道和分割线的工艺最为复杂,其制作效果对于服装合体度和外观造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分割线是左右对称的结构线,在缝制时,按照习惯,一侧的分割线是自下向上缝合,另外一侧则是自上向下缝合,于是会造成左右侧吃势不均匀、起皱以及拉紧的现象,尤其在弧度明显的部位,从而影响着装效果。解决方法首先应注意在拼合的结构线上以刀口的形式做好对位标记,如果能够预先进行归、拔处理,那么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其次放缝量要小,弧度的部位均应打一些剪口;再有就是注意缝制的技巧;最后就是进行立体的整烫定形,可见,工艺对服装版型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4 结论

篇5

【关键词】数据挖掘;决策树;ID3算法

一、前言

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分类技术,从教务管理系统存储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大一期间各门专业基础课”及相关信息的数据资源进行挖掘以获得辅助决策,分析基础课成绩和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之间的潜在关系,帮助管理者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需求、能力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专业方向选择做出预测性的指导。

二、算法及实现

ID3算法是由Quinlan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基于信息炳的决策树学习算法。他把C.E.Shannon的信息论引入到了决策树算法中,把信息熵作为选择测试属性的标准,对训练样本集进行分类,并构造决策树来预测如何由测试属性对整个样本空间进行划分。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本研究利用ID3算法以华南女子学院服装专业学生的大一期间的成绩为挖掘数据源,根据学生各科的学习成绩信息,剔除了成绩表中与专业发展方向无显著相关性的属性如体育等课程属性,选择7门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基础课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处理。

其次,对训练表中的每一列成绩属性的值进行离散化处理。我们在进行数据预处理工作的时候,将成绩分成三个部分,用A类表示[80,100]之间的分数,用B类表示[70,79]之间的分数,用C类表示[0,69]之间的分数。

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影响学生专业方向选择的其他因素。服装系的专业方向具体划分为三个方面:

制板与工艺方向、造型设计方向、市场营销方向。

学生在大一修完专业基础课后,自行选择专业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动机以及完成阶段性学习以及大学二年级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践后对自己所选方向的满意度,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①学生的个人兴趣:A、手工制作 ;B 、创意设计 ;C、人际交往;②选择专业方向时是否按兴趣来选择:A、是;B、不确定;C、否; ③ 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觉得现在的专业方向是否合适自己:A、是;B、不确定;C、否(觉得自己更合适什么方向)。

经过上述工作之后,整个表就只包含了影响专业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的属性。然后再对数据进行数据清理工作。

在学生调查信息表中我们看到,有一些我们感兴趣的属性缺少属性值。这样的记录,我们予以删除。在W生成绩表中,有些学生缺考、作弊或退学。这样他们的成绩也是无效的数据,因为无法根据他们的成绩得出分类结果,所以我们进行了删除。经过数据清理后,总记录数为186条。

通过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之后,我们实际可以使用的数据记录为182条。由于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预留一部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准确度测试,因此,在放入训练数据集进行决策树模型生成训练的实际数据记录为146条。使用决策树ID3方法对于越大的数据库使用效果越好。由于本次数据挖掘使用的挖掘库中的数据记录存在有限性,使得对ID3方法的使用效果产生了影响。

(二)利用ID3算法构造学生成绩分析决策树

1.信息增益的计算

先我们先利用公式计算机出信息熵,参加数据挖掘的记录有146条。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后,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制板与工艺方向的有58人,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造型设计方向的有48人,觉得自己更适合市场营销方向的有32人,不确定方向的8人。

H(S)=-

=-(58/146)Log2(58/146)-(32/146)Log2(32/146)-(48/146)Log2 (48/146)-(8/146)Log2 (8/146)=1.7663

下面计算信息增益值。

利用公式:信息增益值 I(S/A) =H(S)-H(S/A)

其中H(S/A)=-得

经过整理后,参加数据挖掘的属性有9个,根据公式计算起信息增益为:

Gain(S,基础工艺)=H(S)-H(基础工艺)=0.0646比特

Gain(S,成衣工艺)=H(S))-H(成衣工艺)=0.1356比特

Gain(S,服装结构设计原理)=H(S)-H(服装结构设计原理)=0.0932比特。

Gain(S,服装设计基础)=H(S)-H(服装设计基础)=0.1696比特。

Gain(S,款式效果图)=H(S)-H(款式效果图)=0.1696比特。

Gain(S,款式设计)=H(S))-H(款式设计)=0.3512比特。

Gain(S,市场营销)=H(S)-H(市场营销)=0.1116比特。

Gain(S,兴趣)=H(S)-H(兴趣)=0.7951比特。

由此可得Gain(S,兴趣)最大,即个人兴趣对分类最有帮助,所以选择兴趣对决策树的结构进行首次分区,产生4分枝。

2.递归创建决策树

选择兴趣作为测试属性之后训练实例集分为4个子集,生成4个子节点,对每个子节点递归采用上述过程进行分类直至每个节点中各个实例属于同类。

以 “兴趣= 手工制作” 为例

选择手工制作的同学一共有56人,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后,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制板与工艺方向的有42人,认为自己更适合学习造型设计方向的有8人,觉得自己更适合市场营销方向的有4人,不确定方向的2人。

通过计算得到的Gain(S_兴趣. 手工制作,服装结构设计原理)最大,即“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简称设计原理)”的信息对分类最有帮助,所以选择“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的成绩对决策树的结构进行再次分区,产生3个分枝。

计算选择兴趣为“手工制作”的学生里,设计原理成绩大等于80分,其余的6门课程成绩相应的信息增益值,发现兴趣选择手工制作的所有设计原理成绩大等于80分的同学在两年的学习后认为自己最适合工艺方向因此不再另做计算。

于是,我们接着研究兴趣为“手工制作”且设计原理成绩介于80~70分之间,其余6门成绩的信息增益值计算: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介于70~80分,基础工艺)=0.8298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成衣工艺)=0.6817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服装设计基础)=0.2484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款式效果图)=0.3148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款式设计)=0.1627比特

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介于70~80分,市场营销)=0.1309比特

通^以上计算得到的Gain(S_兴趣.手工制作_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介于70~80分,基础工艺)最大,按照信息增益最大的原则选择“基础工艺”的成绩为根结点,并将样本分成3部分,然后对每一棵子树按照以上方法递归计算,最后得出的决策树。

由于决策树的构建是一个递归的计算,而本研究采用数据结点较多,因此我们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环境下用C#语言编程,利用程序生成其余的决策树:

3.树剪枝

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数据因数量太少以至于不能产生目标函数的有代表性的采样,导致我们使用决策树算法生成的决策树很多分支反映的是训练数据集中的异常。因此我们设置生成决策树的最小样本值为4,进行预剪枝处理。为了降低剪枝后的冗余,在剪枝后,如果有某个叶子结点下的所有属性值指向的结果都相同,则认为是该叶子结点是冗余的叶子结点将被删除,其属性值将作为该结点原父节点的属性值被保留。

由此决策树导出相关规则: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大等于80') then适合工艺方向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介于80~70' and jcgy=='大等于80' and cygy=='大等于80' and ksxgt=='大等于80' and kssj=='大等于80') then适合工艺方向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介于80~70' and jcgy=='大等于80' and cygy=='大等于80' and ksxgt=='大等于80' and kssj=='小于70') then适合工艺方向

本次参与数据挖掘的属性较多,从而构筑出的决策树规模较为庞大,导出的规则也相当多。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不再一一罗列。我们将留做测试的36条数据运用到决策树得出的所有规则里,经过测试有31条规则命中,准确率为86.1%。

四、小结

论文主要讨论的是ID3算法在学生专业方向选择中的具体应用,展现了该数据挖掘技术在辅助预测学生最适合的专业方向的应用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转换等数据预处理技术,使用ID3算法生成决策树,最后由决策树产生分类规则,完成了根据学生兴趣以及专业课成绩来判断适合选择的专业方向的决策树模型建立。最后对学生专业方向选择做出预测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董彩云,曲守宁.数据挖掘及其在高校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01): 65-68.

[2]邱月.数据挖掘方法在学生成绩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09):76-77.

篇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涉及到人体体型特征、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构成方法等方面的教学。需要对不同款式、不同造型的男装、女装、童装进行了整理结构分析和设计,也涉及到上装的衣身、衣领、衣袖结构等,与下装的结构种类和设计变化。总体上来说,教学内容众多,如果教学目标与方向不明确,将会严重制约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引入项目教学法概念,以服装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创新服装结构设计内容和形式,促使项目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积极发挥作用。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与指导作用,一般来说,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都是由学生独立处理和完成,包括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最后的评价。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负责意识,不断深入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项目,并把握好项目设计的整个过程,从每一个环节出发落实好项目的基本要求。它强调:“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相对来说,需要树立多重性的目标指向,项目教学法指出学生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在实际的项目研究教学中可控性较好,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教学方法下,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发挥教师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寻找结果,在得到这个结果后进行一定的展示和自我评价。整个过程中,学习重点强调的是学习过程,并不注重最终的学习结果,教师仅仅是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创新意识等能力的培养。

2项目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应该包括完整的、真实的教学内容。利用项目教学法指导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提供一切可利用的实施条件,把握好课程教学内容,并树立明确的服装人才培养目标,将项目设计和教学内容结合,探索出以项目为主线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2.1以项目为主线强化项目设计与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指出项目是整个课程与教学法的精髓,需要强化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其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具有明确的项目设计内容,需要树立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不断整合教学内容,按照人们对服装结构设计认知的规律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排列,并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传授相关的项目理论与技术基础,使学生学习到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并提升学生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可参与性。其二,将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具体内容分解成具体的项目,以具体的项目研究形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应以问题为牵引,强化项目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的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明确服装结构形式的设计,并围绕项目积极展开智力活动教育,吸引学生对项目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使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为具体的服装生产设计项目服务。其三,把握好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以服装项目设计为主线,增强服装款式的设计,以二维平面展现贯穿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多个知识点,通过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比如,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需要充分了解和收集用户的信息,与相应的用户进行接触,分析他们的需要,结合报价、工艺草图、实物图等制定合同计划,形成产品后让教师检查,并进行自我评价,为下一个项目做好准备工作。

2.2以教师为主导选择教材与教学设备

应借助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借助其他教学设备积极实施辅助教学。其一,结合当前国内服装领域的需要,以具体的项目为对象强化服装结构设计教材内容的把握,通过对源自立体的了解,逐渐形成平面、再到立体的服装设计。比如,设计复杂的女装,上衣在省、褶的应用上都很容易掌握。其二,借助电脑及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增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强化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等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结合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服装结构设计理论教学的针对性与生动性。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图片、立体影视等形象地呈现服装的结构,将服装结构转移、切展、放量等内容充分展现出来,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尤其是服装结构设计制板中,含有极其细小的变化,只有通过投影放大,学生才能看得仔细清楚。学生也可以通过服装CAD软件,掌握分割服装结构设计中的成片、变形、切展等工艺手法。

2.3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

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其一,利用项目教学法积极实施从立体到平面的教学方法。服装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对人体的一种认识与勾勒。学生学习服装结构设计,必须从认识人体开始,在了解人的曲面结构后,积极转换学生的形象思维,从一维向二维人体发展,确保服装与人体之间,可以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理论,从而以二维服装的结构造型使得学生学习到服装结构设计知识。这需要学生认真测量人体尺寸,并做做记录,结合自己的身体尺寸定制1:1原型制板,促使他们从孤立的人体部位尺寸出发,联系到人体的整个曲面结构,从而进行服装设计。其二,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双管齐下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都应掌握1∶5或1∶3绘制服装结构图,深刻理解相关的绘图方法和公式,结合自身身体特点多次缩小比例,进行平面制图绘制,并进行1∶1原板绘图,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人体尺寸与衣板的大小。当然,学生也必须注重手工成品制作,结合项目学习服装的工艺制作方法,并实验室进行实验,完成一些手工制作。

3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强调:“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在多重性的目标指向下强化学生关于服装结构设计学习的培训,以实际的项目为主线注重服装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师生共同完成服装结构设计项目。

参考文献:

[1]林燕萍.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6(09).

[2]吴学云.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Photoshop课程应用中的几点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

篇7

关键词:款式设计;运动服设计;分割设计;成衣设计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5-0100-03

Analysis of the Main Points for?the Design of?Sportswear?Division

HUANG Zhi-cheng(Zhongshan Polytechnic, Zhongshan 528400, China)

Abstract :In sportswear designs, due to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it can perfect fusion of style design and functional design, segmented design be widely applied. papers basic from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sportswear, discussed the key aspects of the main points for the segmented design in detail, illustrate how to perfect combination clothing styl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in the clothing segmented design.

Key words :style design; sportswear design; segmented design; clothing design

Internet :.cn

在全民健身,追求自然舒适生活的当代社会,运动服受到消费者的广范喜爱,特别是款式设计时尚,结构设计合理、工艺制作精良的运动服装,更是深获好评。广义上,运动服包括从事各类体育活动穿用的所有服装,它起到适体、耐穿、保护、促进运动等作用,与一般服装相比,在对功能性的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还强调功能性与时尚性的结合。

一、运动服设计的基本要求

运动服装由于其特殊性,对设计有较独特要求。具体来说,它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性能要求:第一,保障甚至促进运动。这就包括:服装本身必须坚固,避免运动而导致出现各种面料撕裂或缝线崩裂等现象。同时,运动服还必须具备防护功能,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也可以保护身体不受伤。第二,舒适性。体现在穿着舒适和运动舒适两个方面,包括隔绝保暖功能、吸湿透气和利于运动功能,并在运动过程中,服装不会对人体产生制约感,反而会产生各种舒适感。第三,外观时尚美观。作为服装固有而重要的属性,外观要求运动服的面料质地、色彩、款式造型及结构设计必须与时尚相结合,和时代同步。

二、运动服分割设计要点

在所有设计中,分割都是的基础表现语言之一,分割设计的灵活应用,极具形式感和表现力。同时,在服装款式设计中,分割线本身是基础的造型线条,它以缝线的形式出现在服装款式中,且将原本的衣片以该线为基准割裂。分割设计是服装款式设计精确化和具体化的本质部分,并以其特有的情感性和功能性,赋予了自身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在运动服装设计中,需要通过分割设计达到其独特多样的功能要求,这更赋予了分割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给分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必须充分协调好视觉造型美与各功能设计的关系,将两者融会统一。所以,在运动服设计中,分割设计的合理运用极其重要。

三、运动服分割设计中造型设计处理要点

分割设计本身具有极强的造型能力,同时,分割线本身的装饰性也十分强烈。从形式美角度,运动服的分割设计须注意如下要点(图1):

(一)分割必须考虑配色问题。颜色是款式设计的首要视觉因子,颜色处理至关重要。分割设计时,最重要的是考虑分割导致不同色块的大小分配及各色块在服装中的位置。大小和位置共同决定分割配色的效果,也决定主色和辅色的使用及比例。

(二)分割设计必须符合形式美法则。分割设计时,可运用比例调整、透视、错视等方法,创造服装线条来修饰人体。比如:在服装中,适当提高腰线分割位置,会产生人体上身减短下身加长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修饰人体比例,达到使人感觉变高和变修长的效果。同样,在分割设计中增加竖直分割线,可引导人的目光上下移动,从而增加高度感,使人看起来有增高的效果。服装中增加不对称分割可增加款式的趣味性,增加横向分割视觉上可使围度变大等。总之,有意识运用分割设计的视觉原理,对服装造型设计非常重要。

(三)分割线本身的形态设计也是分割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割线在服装中是重要的装饰线条,它既可以通过暗线的方式得以适当隐藏,也可以通过增加撞色明线的方式得以突显,可以运用方向、线形的变化,制造夸张、修饰、均衡、有节奏的局部造型,还可以与渐变、比较、连续、律动、统一等造型方法结合合运用,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

四、分割设计中服装结构及工艺处理要点

分割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各种服装造型,同时也可以与服装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相结合,解决成衣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结构上,分割首先要考虑是否能与省道结合,从而使分割线兼具结构设计的作用。实际设计中,相当部分分割线可将省道转移或合并其中,也可以将褶量转移其中,从而塑造合体或是宽松的服装造型。运动服装中常用的腋下U型插片的设计,就是将胸凸省和胸腰省、臀腰省和臀部松量皆融入其中,从而使服装在呈现完美贴合人体的造型的同时,又拥有良好的运动性能。

运动服装常常需要在不同部位拼接不同材料,从而达到不同部位不同的防护性能和舒适性能。在既定条件下,工艺实现是服装造型设计的保障和硬性条件,分割设计必须与之协调(图2)。如:服装中有抽褶、工字褶等褶位设计时,必须设计分割线以固定褶位。某些袋位、镶嵌条等装饰工艺设计时,必须设计分割线以辅助工艺制作的实现。分割设计也可以与工艺设计相结合,解决服装生产技术问题。首先,不同的材质性能千差万别,有的轻薄柔软,有的坚实挺括,这给拼接工艺制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分割设计时应充分把握材料的特性,使分割设计与面料制作工艺实现和谐统一。如:某些不适合收省的面料,如皮料,主要考虑通过设计分割线;某些面料,如丝织物,由于面料柔软,织物结构较松散,分割设计不应过于复杂。

五、运动服分割设计中成衣设计中的处理要点

成衣作为一种量产的商品,在设计时,批量生产的方便性、质量可控性及成本控制是其核心内容。面料应用时,通常裁片越小,在排料相对越省。运动服装通常需要较多的分割及拼接设计,同时,由于分割可将裁片分割成更小单元裁片,所以,一般情况,分割线设计越多,相对越省料。由此,我们在分割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兼顾裁片形状及排料需要,从而节约面料成本。

分割拼接还需要考虑工艺问题。部分拼接具有相当的工艺难度,在成衣生产时不但费时费力,还不好控制质量,如尖角暗线拼接就是如此。需要注意的是,达到分割设计同样视觉效果的还可以采用直接镶贴的拼接工艺方法。直接镶贴主要采用压明线固定的方法,工艺制作难度相对拼接更低。所以在分割设计中必须清楚各种分割处理的相应工艺难度,从而设置不同的分割形状和拼接工艺,从而利于成衣批量生产。

综上所述,在运动服装设计中,分割设计可以综合满足其款式及功能设计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分割设计在具有许多优点的同时,也相应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其中,典型的是:分割设计会对服装整体感和面料整体感产生不可避免的破坏,分割线设计较多时会产生形式上的繁琐和凌乱,分割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排料和工艺缝制的难度和工作量,也加大成衣品质控制难度,同时,不同材料拼接时还会出现材料性能相容、缩水率相匹配等加工和保型性的问题。所以,运动服装分割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服装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工艺难度和品质控制难度和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问题,寻找到平衡各设计要点的最佳契合点。

参考文献:

[1] 王露.运动装设计创新[M].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8.

[2] 姜怀.特殊服装功能构成评价与展望[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 服装结构设计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58

Discussion on Costume Design Teaching Mode Reform

LIU Xiaodong, ZHANG Mei, WU Chunyan, BAI Xiaogang

(Department of Fash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 Quartermaster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62)

Abstract Costume design courses are the backbon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colleges clothing for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of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curriculum and deepen learning expertise clothing, paper discusses the increase in project teaching practice, an additional experiment design course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system and to import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approach to reform teaching model constitutes the teaching and so on.

Key words costume desig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1 服装结构课课程问题研究

1.1 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知识系列性较强的课程,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学中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结构设计的理论,包括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省、领、袖的结构设计原理及结构设计方法,各部件间的组合变化关系,因此习惯性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来完成课堂授课;但结构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常需要实践补充来加深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理论知识最终是运用于具体的实物中,因此服装实践也是检验服装结构理论运用的最佳标准。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运用实践、什么地方理论阐述、二者如何结合,使服装结构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服装结构课教学长久以来一直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1.2 如何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诸多服装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服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造型设计课程内容是其结构设计的基础,而服装工艺学、服装工业制板、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人体工程学等课程又以服装结构为基础。因此,服装结构课程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服装知识储备运用的综合课程,如果能将服装结构置之于服装系列教学的大课程中,不单纯地将其看为一门课,而是作为一个教学分支来展开教学,对服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是一项深化工程,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贯穿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模式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增加项目式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为未来进入社会的服装生产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与服装订单及目的性生产相关联,因此在服装教学的实践中可以结合订单的实际要求进行项目式教学培养,增加实践环节。如在讲到女西装的综合制图环节时,由于女西装结构复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困倦和烦燥的情绪,不能正确将结构制图的方法掌握。在这个环节中可采取项目式教学,指定客户需求,让学生为其设计款式,并根据自己设计的款式进行剖析和绘制结构图,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乐于实践,积极参与制图,再由教师依据学生设计的款式及结构图进行单独讲解和西装系列化款式变化及结构设计变化的综合总结,不仅使学生掌握一款西装的结构设计,还对比学习了其它的款式结构,增加了学好西装结构的兴趣,加强了款式图结构图间对应互换关系的认识。

2.2 增设教学实验环节,贯穿服装工程各环节

服装如果纯以理论教学为主,会有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结构关系的理解片面化,适时地增加服装生产环节是对结构内容学习的加强。如学生在学过裤装结构以后,很多同学对裤装中的上裆、下裆、中裆、侧缝、横裆、立裆的位置混淆不清,相互间的关联更无从理解,严重地影响了裤装结构原理的掌握,只能机械的记忆,对不同款式的变化只能照搬照用,因此,增加裤装制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款式、制板并缝制裤装,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工艺制作很容易理解,此时再讲款式结构及变化,板型的疵病修正,印象就更为深刻。在实验环节结束后,学生们感慨地说:“实验中,我开始将裤(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19页)子缝反了,后来终于搞明白了哪片接哪片,通过实验我知道了裤子制作的全过程,也知道了裤子结构图中线条的意义,很开心”,“通过制作我对服装结构产生了兴趣,很期待下学期的结构课”,“我在实验中知道了认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使大部分同学对所学到的结构知识进行了运用和发挥,制板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简单的裁剪、缝纫操作为以后的制作工艺做好了准备,减少了易出错的环节发生。

2.3 强化制图训练体系,提高制板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需用结构制图体现,因此制图水平的高低是制图优劣的体现,也是结构设计能力的体现,一张好的结构图不仅要求结构合理,还要制图清晰干净、准确表达结构意图,因此制图本领的培养尤其重要。结构课作为一门必修课,为了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数高校将其设为考试课,70%~80%左右的成绩需要在试卷中体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结构图的绘制,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还要即时做好课下练习,制图中需要耐心和细心,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制图错误,而自己经常对较大的错误“熟视无睹”,小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往往会造成更大的错误,因此课程中大量的结构图需要教师即时的纠正和检查,除此之外,对于不能时时关注的制图细节,可采取课堂互批互改的环节,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尽量避免学生带着错误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同时教学中还可适时地将制图作业或笔记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看到别人作业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位置。久而久之,在一查二批三看的强化制图训练体系制约下,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只有将制图训练做好,制图的本领提高了,结构制图的原理掌握了,制板的能力也才会加强。

2.4 导入立体构成教学环节,提高服装综合制板能力

众所周知,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同为服装制板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极大的互补关系,随着社会上人们对服装款式求新、求异心理的迫切驱使,立体构成式服装越来越多地走入社会,立体构成服装着装效果好,成功率高、造型直观,但单一的立体构成服装成本高、效果具有随机性,且受操作者经验手法、操作中必须具有人台等的限制,常具有局限性,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面料,达到优化设计效果的目的,如在领子的学习中,可结合花式领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结合的制板方法;再如样衣的试穿阶段,可结合立体构成的方法进行板型校正,减少了疵病,优化了设计。通过立体构成教学环节的加入,实现了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的结合,提高综合制板的能力,学生在教学中学习了方法,为高级制板水平的培养奠定基础。

3 结语

服装结构设计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实用课程,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以常规教学模式为主导、以革新模式为倡导,稳扎稳打、按部就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社会结合、与实践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实际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服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瑞璞.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女装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篇9

关键词:服装工艺;设计;造型;面料

1引言

服装工艺设计是对服装制作的总体而言的,其中对服装任何一部分进行设计都并非是独立的艺术设计,它是在服装总体设计之中的一个单项设计,任何一个造型设计都必须融合于服装总体设计之中。因此,服装工艺设计中造型和面料应当达到高度的艺术融合。服装工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重要的目的就是将服装的造型和服装材料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服装工艺设计是所有与服装领域学的各种专业知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2服装工艺设计概要

在服装工艺设计领域中,领型设计,裤子造型和结构设计,袖子设计统称为服装工艺设计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俗语说:一头影半身,可想而知,头部对于整个人的影响,而作为领型设计,它恰恰又首先考虑衣领与颈部关系,颈部与头部的关系。因为从侧面看人体颈部与头部大多呈现倾斜状,这要求设计师们在设计服装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按照人体工程力学原理,依照人体颈部呈圆柱形的特点,使得前后领窝呈现弧线状,最终使其符合人体造型。至于裤子造型和结构设计也是遵循人体工程学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材质的可塑性,应用归拔工艺,使其呈现出人体曲线浮雕效果。袖子设计一般采用前袖弯线向里凹,后袖弯线向外凸出,重点是为了符合人体活动规律。在注重美观性之余最大限度地兼顾实用性,使得袖子装上身后,前后袖的位置设计在西装大口袋的一半处,此外,为了使得袖子的操作工艺设计更加人性化,还需要在分缝之后将袖子的弯度摆好,之后用喷水烫弯。拼缉袖肚缝工艺设计要求进行层势扎缉,上下端分两次烫,使得衣袖设计更加适合人体活动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3服装造型的特点

由于地域性、民族性以及文化的差异,东方民族的服装与西方民族的服装在造型、风格、面料的使用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体型上的特点决定了西方服装的设计大多是以立体型为主,东方服装的设计则以平面型为主,导致东方服装能折叠平复,西方服装更适宜挂在衣架上进行立体包装。中国服装造型有着独特的东方民族艺术风格,所以在服装造型方面与西方民族服装的造型不尽相同,其中最为突出的区别是西方服装的造型特点以立体型为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服装造型特点是以平面造型为主,二者各有各的优点,同时也各有各的缺点。例如,西方的西装呈现出很强的立体感,东方服装造型特点虽然是平面形,但是其折叠和包装十分方便随身使用也十分融洽。所以,西方服装的立正姿势强调造型衬托的设计方式到了东方往往就不适合,而东方服装大字形站立的姿势强调平面装饰工艺设计穿在西方人身上也倍感别扭,既然东西服装有如此之多的不同之处,而且造型上存在的差异,导致中西方服装设计在操作工艺上截然不同,西方服装更加强调服装的立体造型去体现服装艺术,而东方服装则是依照平面装饰工艺设计体现东方人的体态。但无论是东方服装设计也好还是西方服装设计也罢,都是严格按照人体活动规律进行服装设计的,这一特质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在设计中穿插人体几何概念,视人体简单归纳为一个多边几何体,人体头部呈现蛋球形,颈部、四肢似圆柱体,胸、臀部、肩部似梯形。上身服装造型与人体的关系,从服装造型结构的整体图和分解图中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出服装造型、结构设计和人体活动的高度协调统一,各个部位设计大方合理,在服装结构的细致设计方面,绘制服装分解图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它能更细致地显示出服装结构细致的位置,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的地方,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上述均是服装设计的基本依据也是服装设计师们必须要遵守的定律。

4服装工艺设计造型与面料的存在的联系

4.1服装面料的质地特征。作为面料,其实表现手法可以非常丰富的。在服装设计中,面料在服装工艺设计方案中起到重要的确定性作用,面料的不同特质决定了设计者应该选择哪种合适的服装设计予以匹配。面料分为质地、性能两大方面,面料的质地主要是指原理的成分、经纬密度、组织方法等等,面料的性能则指原料的耐热度、伸缩率,以及面料在接触光、热、水之后可能呈现发生的各种变化,不同材质的面料为不同类型的服装造型、工艺设计提供了构成衣料特征的独特元素,彰显特有功能,为此,造型与面料的有机结合在服装工艺设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装造型设计以及工业设计的艺术性、社会性等都是借助于衣服面料的风格加以表现。就好比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居民服装面料的整体缝合会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服装消费水平,所以,面料和造型划被人类主管地划分成高档、中档、低档以示区别。4.2不同的造型设计手法与不同服装面料有机融合。独具的耀眼、高雅等特点时光泽型面料的一大特质,所以,对于光泽面料的使用,设计者必须借助于这类面料的特点,用于制作礼服、演出服等。通常情况下丝绸、锦缎等材质常见于光泽面料是使用中,服装设计会呈现出华丽感和夺目感,为此,简洁、修身的服装设计风格最能体现光泽面临的特质,并借助面料闪光与阴影的对比,让服装材料的光彩更加明艳照人,让穿着者光彩夺目。天然硬挺、线条清晰非挺爽型服装面料莫属,设计者应该根据面料的这一特点,给着装人以稳重感觉的服装造型,其中包含涤纶、亚麻、棉布等等。比如,在西式服装、连衣裙服装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细皱等手法,让服装设计更具有立体感。西方国家传统的晚礼服大都是采用这种面料进行制作的,以展现穿者的形体美。面料轻薄,造型线条流畅,服装轮廓自然,属于柔软型面料的特征,这类面料适合与设计流畅、轻快的服装造型相单配,设计师们可以忽略一些件极限,让服装得以自然下垂,呈现自然本色。比如中国东三省大多数的丝绸服装就是采用松散型的造型。4.3新型服装面料必须对应使用新技法创新服装风格方能特显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导致服装面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丰富了设计师们对面料的材质和创先服装设计造型的追求,充分发挥面料所具备的视觉美感。首先,服装设计可以采用面料的变形设计,改变面料原有的形态,使服装在外形设计上给人耳目一新的形象。其中以褶皱设计最具有代表性的,这种设计是通过设计师的压、按、拧等加工方式将面料成型之后在定性,目的就是为了最后能以立体形状展现供设计造型使用。设计师们可以通过剪切、撕扯、镂空等方法,对面料进行破坏性的设计,将面料的整体结构特征做一个颠覆,使得原来完整的面料结构被破坏,呈现不完整性。这种设计方法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前卫设计师采用这种面料设计表达自己的颠覆传统设计理念和前卫思想。服装面料的整合性设计手法,将不同的面料拼凑在一起,给人视觉上的混合、离奇感觉,并以此来表达多种设计思维。解构主义设计手法是其主要代表形式,体现了时下人们的不拘小节,反对约束以及反传统理念。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服装造型设计与面临的配合也势必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是追求国际接轨,还是坚持与传统并存,保护其民族的世代性,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的大趋势,应该用现代的手法把传统的文化植入设计中,用现代的发展观念来展现不一样的传统文化。工艺设计作为服装设计造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与服装学密不可分,共存共生的综合性设计学科,在服装工艺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尤其应该注意设计造型与面料的有机结合,在充分了解每种面料的基础特性上,结合人体美学,设计出符合不同人体特征的造型,锐意充分展现每种服装面料的视觉美感和肌理感。

作者:刘怡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严燕莲.弹性针织面料服装纸样设计探讨[J].针织工业,2004(04).

[2]迟瑞芹.针织面料与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特点[J].上海纺织科技,2002(04).

篇10

关键词:女时装;翘肩造型;结构设计;工艺制作

0 前言

翘肩造型是指肩线呈双曲面造型的服装,在人体肩峰点点处远离人体本身结构,整个肩部造型线呈现曲线造型,其翘起的程度与肩部造型纸样的结构变化量有关。肩线可以是完整的曲线,也可以是断开后再缝制成型。翘肩造型是一种强调、夸张肩部造型效果的一种肩袖袖型,主要采用纸样结构的变化来构成。为了更好地掌握设计翘肩造型的规律,以便衍生出更多的新的造型变化,本文采用160/84A号型为标准,选择几款有代表性的翘肩造型,经立体裁剪和结构纸样,探讨翘肩造型结构的变化及工艺制作。

1 基础翘肩造型的结构原理

通过立体裁剪的方法,得到了翘肩造型结构基础纸样,得到翘肩造型肩线及袖窿造型。肩装袖窿呈S形,肩线呈曲线造型,在颈侧点稍有翘起,肩端点处呈起翘状态。

2 翘肩造型分类

翘肩按照肩线有无分割线可分为无分割线和有分割线;按照袖片数量可分为一片袖、两片袖和多片袖;除此之外还有组合翘肩造型。

3 变化的翘肩造型结构设计

在翘肩造型的基础纸样上进行再设计可以得到三种新的造型,以下是对新的翘肩造型的结构分析。

3.1 肩线无分割的一片袖翘肩造型结构设计

无分割线一片袖翘肩造型的结构设计,其造型具有一般最普遍应用,可用于各类女时装制作。但工制作中需要将平面变为双曲面。肩峰带点处的起翘量越多,工艺难度也就越大。如果利用归拔工艺将平面的面料变成双曲面,就要受到面料归拔性能的限制,一般起翘量可在3cm左右。在制作中,还要考虑面料的可塑性,可塑性较好的面料才适合制作此类造型。且在工艺制作时,需要加入垫肩来达到造型的要求。

3.2 肩线有分割的一片袖翘肩造型结构设计

肩线分割的一片抽翘肩造型款式图结构图与无分割线一片袖翘肩造型相比,其衣身送粮和长度等均未发生变化,只是衣身分割线发生变化。袖片在一片袖基础上进行改变,首先在袖山高在原型基础上增加了4cm,修顺袖山曲线;在袖山顶点的垂直线上向上取3.5cm后修顺秀山弧线,最后将前后衣片及肩部翘起造型。在此一片袖翘肩造型结构基础上可以变化多种加褶一片袖翘肩造型。

3.3 肩线有分割的两片袖翘肩造型结构设计

肩线分割式的翘肩造型结构是指肩袖分开成翘肩角和袖子两个部分,插肩点取肩线中点,插脚点为前后衣袖对合点,袖中线倾斜角度为60°。通过立体结构造型,得到翘肩造型的基础纸样,袖隆呈S形,肩线是曲线造型。结构基础纸样画法为在基础结构纸样的后肩端点处垂直向上取4cm,然后在距离肩端点2/3肩线处与太高点联程圆顺的曲线,肩线长增加1cm,过肩端点做肩线垂线,并修顺后袖隆曲线。在前肩线上量取后肩线长度,过肩端点做肩线的垂线,并修顺前袖笼曲线,形成翘肩。袖片的画法是在一片袖的基础上变化为合体的两片袖结构,在袖山顶点垂直向上取4cm的高度,然后修顺袖山曲线。在此二片袖翘肩造型结构基础上可以变化多种加褶二片袖翘肩造型。

3.4 翘肩造型结构工艺制作技巧

翘肩造型的支撑点主要是在肩部,所以插肩点的位置一般从正常肩端点进去2cm,开始到肩颈点位置之间去点,插肩点位置越靠近肩颈点,翘肩角度角与垫肩和肩部接触的支撑面越大,翘肩造型越稳定。袖山高是影响翘肩造型的另一个主要问题,翘肩量是指翘肩顶位到原肩点的距离,起浮量越大,翘肩造型效果越明显,为了保持造型,需要选择具有塑形性好的面料。影响袖子造型的因素还有袖肥,在翘肩袖中,增加翘肩量,袖中线位置也会随之上移,由于衣袖合点以下袖笼弧线和袖山弧线不变,袖肥也会随之增大,从而影响袖子合体度,所以在保证袖子合体度和活动性前提下,袖肥尽量控制不变,主要根据翘肩位置就行调整。在肩线分割的翘肩造型中,肩线展量与肩部造型的分明程度有关,具体为:切展量在0.5 ~1cm 时肩部造型不理想, 当切展量达1.5cm 出现较为理想的造型, 当分割线宽分别为2.5cm 、 3.0cm 、 4.0cm 切展量在2.0cm 时,造型已经变味, 因此此类耸肩袖切展量应控制在1.5cm 左右。袖山高抬高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侧面袖肥的宽窄,通过实验得出:抬高量每增加0.5cm,袖肥也会相应增加0.5cm ,因此若要袖子侧面造型优美,袖肥就不应该过肥,抬高量也不宜过大。

4 结语

服装翘肩结构的应用分析表明,影响翘肩造型的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翘肩角度的结构变化上。翘肩角既可以保留原型,也可以分割后再与袖片或衣片连接。翘肩角在保留原型状态下,剩余袖片部分可以在一片袖或两片袖的基础上横向扩展,袖肥增加;翘肩角如果与袖子全部或者部分连接时,剩余袖片可以在一片袖或两片袖的基础上纵向分割,使得袖子合体修长;翘肩角与衣身部分有连接时,剩余袖片可以在一片袖或两片袖的基础上进行分割处理,形成连衣袖。无分割肩线受到面料的归拔性能限制,一般起翘起量较小;有分割线肩线,气造型变化更加丰富多变。随着肩缝弯曲程度的增加和肩宽的增大,其肩端点的肩缝垂线与胸宽线的交点下移,甚至无交点,袖隆S型越明显。在袖肥不变的情况下,袖山高随着肩缝弯曲程度增加相应增大,袖山古县也越来越突兀。无断开肩线收到面料的归拔性能限制时,一般起浮量也随之变小。有断开肩线时,其造型变化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