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关注以及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大力发展,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规划的主要方向,这也使得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也成为业界人士不断争论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文章就景观生态学以及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促进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一、景观生态学的概述
1、景观生态学的含义
景观生态学,即landscape ecology,是新兴起的一种交叉类学科。它是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于1939年提出的,其主要含义是指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指导基础上,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方法等,将信息流、能量流、价值流以及物质流等通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作用,在地球表层进行交换和传输,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即:
1)从个体属性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地表形态、岩石河流、土壤结构以及植物群落等。
2)从直观景象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树木花卉、自然风景以及景观建筑等。
3)从复合生态系统上来讲,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涉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切事物,包括生物、非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
3、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具体表现为:
1)对景观生态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的研究;
2)对景观生态系统在规划和设计上的研究;
3)对景观生态系统在区域范围内预警和监测上的研究;
4)对景观生态系统在管理和保护上的研究。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概述
1、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
所谓园林规划设计,就是指设计人员以相关园林建设理论为指导,从地形、植物、建筑、文学以及美学等多个方面对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改造,从而更好的提高自然景观的美观度,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休息、游玩、放松的自然环境。
2、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前,现代园林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1)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即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其主体应该是植物造景,减少人工造景。
2)因地制宜、适地适景的原则。即园林植物在选择、设计以及布局时应该根据园林所在地的实际环境进行恰当的配置,避免出现不合时宜的突兀景观。
3)整体协调与地方特色想结合的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在确保整体景观协调性、统一性的同时,注重突出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如多使用当地特有的树种、花卉、植物等。
4)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景观效果,还要对园区内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和注重,避免对该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注重生态环境系统的长效发展。
5)文化建园与生态建园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加强对自然生态与人文气息的规划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具体表现为:
1、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必然性
景观生态学和园林规划设计的主体都是自然风景,这就使得两者在关联性上存在一种客观的必然性。园林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内容,使得其与景观生态学之间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在树木花卉的选择、种植、分布等方面也需要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便规划设计方案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提高园林树木花卉在种植时的成活率。
2、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迫切性
目前,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工业、生活等对自然环境污染的加重,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濒危生物灭绝、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壤沙漠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环境问题有进一步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发展。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加入景观生态学,这也是目前“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这一社会大环境的迫切要求。例如,2008年时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三道绿色屏障”、“三大体系”等口号,这使得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园林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等生态规划建设,而这也更加体现了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迫切性。
3、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提升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是进行自然植物的配置,强调垂直生态过程以及某一单元中的生态关系。而这就需要在自然生态学的指导下,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科学技术,对整个园林景观结构进行空间分析和构建,在确保垂直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还要注重水平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植物间的优化配置,增强园林景观中多个生态系统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互动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舒适性,达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4、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原则
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包括有:
1)整体性原则,即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保持园区内生态景观的统一规划。
2)生态安全性原则,即是指将水风流动、物种空间运动、城市扩张等景观过程作为能够克服的空间阻力,以此来实现景观的覆盖和控制。
3)干扰性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适当运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干扰性,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的异质性。
4)可持续性原则,即是指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指导,实现景观在空间、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
以景观生态学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指导,是现代园林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时,要始终将景观生态学贯穿到设计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去,遵循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建设原则,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自然性和可行性,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安详的园林景观环境,更好的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 赵华萍,戴少伟,鄢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展[J].绿色科技,2014(09):144-147.
[2] 于冰沁,田舒,车生泉.从麦克哈格到斯坦尼兹――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风景园林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嬗变[J].中国园林,2013(04):67-72.
[3] 杜永梅,张瑞琴.浅谈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关系[J].内蒙古林业,2012(06):26-27.
篇2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术研究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于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自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正在进行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作者基于多年的研究,认为确有必要认清形势,理顺思路,明确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所处这一转变的定性,定位,定型和定向,采取相应的实施对策。
1 定性——加速学科专业观念转变
与全世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同步,向国际同类先进学科专业看齐,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与教育正在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实践取向这四方面都发生着结构性的转变,并且,随着新世纪的进入,这种转变正在加速。对此,本文称之为转型期我国风景园林世界的转变。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国国务院学位办于1998年之前制定的本科专业目录名称,1999年起,该专业名称取消,仅在硕士点设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方向专业中有此名称][国际学科名称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际上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而独立存在的。在中国,尽管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中,该学科依附于传统园林,已有断断续续的生产发展,然而,就现代与国际接轨的学科意义而言,这一学科专业目前尚处于形成初期,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结构分化,重组,转变。学术方面,一是受到中国传统园林,农林园艺,建筑规划的影响,二是受到国际景观建筑学学科专业的推动;社会实践方面,一方面,迅速发展的景观与园林建设的市场需求为该学科专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鱼目混珠,外行多于内行的状况,导致该专业实践成果缺乏原则,“克隆”国内外景观实例成风,水平难以提高。对此,首先需要在学科专业观念上有一个重大转变,是解决转型期该学科专业“定性”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这一观念转变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学科关注重点的转移和范围的扩展;从传统园林到现代景观的重点转变,从单一传统专业扩展为综合交叉的现代专业;二是随之而来的学科核心内容的转变;从以植物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到以包括植物等多种元素构成的以景观为核心的综合环境规划设计。中国风景园林界的这种观念转变已具备了客观条件基础,其来源于近年迅速扩展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市场需求与工程实践。与过去几十年的实践相比,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种类,规模和工作深度均以大大扩展。列如,在许多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从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中分离出来而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规划;又如:近年兴起的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滨水区规划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新型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交通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等。事实上,这些景观工程实践的类型,规模,深度已经与国际同类行业的实践接轨。随着国外高水平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介入和国内景观规划设计院所日趋国际化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方式,学科专业观念的转变与国际接轨的实践操作已深入人心,势在必行。这一观念转变的主观条件是国内一批专家学者数十年坚持不懈的追求,倡导,宣传,开拓。诚然,时至今日,在专业名称的理解上,仍然主张各异,称呼有别,反映出对于该学科专业理解上的差异和观念转变上的不同。对此,作者呼吁,重要的不在称呼,关键是需要就以下三方面学科专业基本原则达成共识:
(1) 专业现代核心:广义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2) 专业传统根基:园林营造;
(3)与近邻专业的关系:该专业在建设界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
面对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转变,作者认为,对于原本就属于交叉学科的,多元化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这是需要的。然而,纵观古今中外学科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学科专业根本问题上,在学科专业的基本定性上,的确需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求大同,存小异”,协调出一个统一的认识。
2 定位——实行学科专业的实质性扩展
当今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风景园林界由园艺植物和建筑规划共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传统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共创景观规划设计天下的“三国格局”。不足为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其核心就是这三大方面综合而成,即所谓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刘滨谊1999]。一元是艺术,即以景观环境形象为核心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一元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植物的综合运用,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等,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这样又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有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在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产生。这就是三元中的又一元。从与这三元相对应的教育来看,目前全国,设有园林专业的大专院校有约100所左右;设有规划专业的大专院校有5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多所。尽管迄今中国还没有“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专业名称,这些院校专业背景也不尽相同、专业名称各异,或是一级学科、或是专业、或是某专业中的方向,但都在培养着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的人才。从与这三元素相对应的规划设计院所来看,国内已存在风景园林类、环境艺术类、旅游艺术类、旅游策划规划类三类规划设计院所,其工程实践的核心也都是景观规划设计。
从学科基本组成而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包含这三大方面。从专业操作过程看,环境艺术以“设计”为全过程,风景园林以先期“规划”、后期“设计”为全过程,游憩娱乐以项目选取、游人活动组织管理的先期“策划”和风景园林景区运营的后期“管理”这四个过程的结合构成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境艺术、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命以后引入的,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学科支撑专业的增加、过程的完善、实践领域的扩展,这是当代任何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的必备条件。对于当前中国风景园林学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这种学科与专业的扩充无疑有利的。但是,目前国内三个专业及其托主管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各自为主的局面已经造成了学科上的混乱。应当改变目前这种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位于一体”。为此,对于这一学科专业的整合“定位”,中国风景园林界和国家建设部理应为主,担起重任。 3 定型——实施专业教育的大调整
首先是专业教育结构层次的调整。要使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三个层次:
(1) 面向学科: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的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
(2) 面向社会: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的大学本科、硕士人才;
(3) 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风景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
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三个层次已运转多年,为中国风景园林事业培养了上万的专业人才。第二层次也走上了正轨。专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完善,将为学科未来的加速发展铺平道路。
与世界各国的同类专业教育相比,三层次教育中,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当为基础。但是,目前,恰恰是这个基础被釜底抽薪。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科)本科专业取消,独立硕士点降级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点中的一个方向,在轰轰烈烈、日渐上升的风景园林事业表象背后,教授、讲师们已感受到了由于这种专业教育大地震所造成的日蒸显露的学科危机:专业人才短缺,后继乏人,高层次人才培养断源,外行大量涌入,学科专业水平难以提高。对此,需要一个专业教育上的“二万五千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恢复工科本科和硕士点专业目录;实行“曲线前进”,采取多层次、多途径、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申办全新专业:景观规划设计。
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当前中国社会的风景园林需求孕育着机关报型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除了环境艺术(文科),旅游管理中的规划(理科)专业的兴起,一批近邻、边缘学科专业的实质性介入也大大扩展了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的知识范围: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等。原有的传统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课程设置面临着扩展转变的需求。对于这种转变,作者主张:一方面,要考虑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的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引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社会人文学科等专业知识。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对于一名适应现代潮流的景观规划设计师,如果要把三大专业及其近邻边缘学科知识都浓缩于一身在4~5年内,他应当如何掌握如此广泛的知识呢?作者认为,可以把知识获取的渠道方式分解为三种:一是通过看书、听讲座、思考学到的;二是必须动手实践才能得到的,比如园林规划设计;三是并非靠学校书本,而是通过社会实践靠阅历、经历去逐步积累起来的。这三方面的比重不同,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大不一样。与传统风景园林教学相比,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生培养所要求三方面的比重需要一个大的调整。这也是专业教育大调整的又一关键。
总之,培养什么样的景观规划设计人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专业的知识?出好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这些都直接关系着中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壮大,关系着学科专业的“定型”。
4 定型——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为导向
这是一个更加需要仔细斟酌、共同探讨的问题。从国际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作者认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中均蕴含着三个层面不同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对应理论:景观美学;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对应理论:景观生态学;
(3) 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对应理论:景观行为学。
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一样,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穿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作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大方面:
(1) 景观环境形象/景观美学;
(2) 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生态学;
(3) 大众群体行为心理(/景观行为学)。
作者称之为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侧重不同而已。
景观环境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
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了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创造共鸣,即所谓鸟语花香、心旷神怡、触景生情、心驰神往。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一体——物境、情境、意境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这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景观环境形象首先需要的是鲜明而优美的视觉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考察时下中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作眼点放在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上来,就可以算是一半。
当前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形象总体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思想追求,俗不可耐;很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而且不少设计往往被僵化地局限于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
环境绿化,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园林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园林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园林绿地建设中,各类岗砖、花岗岩、石料、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是越来越多。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回顾古今中外人类风景园林塑造的历史,硬质景观材料适合那些纪念性的建筑:如市政广场、墓地、遗址等。软质景观材料才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性气息的环境。试想,没有林木,那来的鸟语花香;而一连鸟类都不愿意停留的地方,人类还能健康地聚居生存吗?
场地问题,这是不难体会的。众多的人口,几十年来户外环境空间建设的“欠帐”,其结果是户外环境场地空间的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甚至就连风景园林师们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这一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意识和追求。当今,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的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若要问一下,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的户外活动场地才适合,恐怕就连我们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量。对此,仅仅计算绿地率之类的指标,还是远远不够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应强调的不仅仅是为人所“看”,更不是为少数人所“鸟瞰”,而是要为众人所“用”,为芸芸众生身临其境而活动其中!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1) 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 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3) 与旅游策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
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5 结论——中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迫在眉睫的三大转变
实现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定性、定位、定型和定向,需要相应的人为转变:
5.1 观念的三个转变
(1) 从以建筑为核心的传统人居观转向以景观—城市—建筑三位一体的现代人类聚居观,确立现代风景园林在人类聚居环境建设中的统领作用和地位;
(2) 从传统的“园林”观念转变为现代的“景观”观念;
(3) 广义理解“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的“建筑学(Architecture)”,不是实体的“建筑设计”,而是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5.2 学科专业的转变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以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为专业核心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教育;
5.3 体制转变
尽快实施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注册制度,确立该专业及从业人员专业实践的责任与权力。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刘滨谊.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刘滨谊.论跨世纪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定位与定向[J].建筑学报,1996,Vol.333(6):19~22.
[3]刘滨谊.重要的学科-景观建筑学[J].世界科学,1997,Vol.228(12):25~26.
篇3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1.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
人性化理念是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初的目标,可以从园林的功能和形式设计上融入人性化理念,为整个园林设计注入人性化的实质,让漫步园林的居民能够感受到风景园林的自然气息,满足居民亲近自然的心理需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衬托等手法以及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物质来反应居民的精神需要,利用设计语言体现人文关怀。
1.1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风景园林设计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受到包括地域差异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风俗都影响了园林设计的产生,居民的审美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园林景观设计师不断将不同的文化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推动园林和我国文化的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逐渐呈现出历史和现代文化的统一结合。在现如今园林设计中仍然要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设计师应当兼顾风景园林的现代性和历史性,这也是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1.2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风景园林设计的最初目的是贴近人的生活,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然后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艺术气息和居民的审美,这在新时期十分符合居民的精神需要。但是物质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园林设计不能单纯地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而是应当贴近实际,保证园林具有实用性,否则整个园林工程就会大打折扣。在园林设计中,可通过合理布置园林布局、植物等来提升园林的效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让居民的生活中充满艺术,满足居民贴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在喧嚣的都市中为居民提供一处休憩的场所。
2.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运用
2.1多样化理念的应用。设计师应当强化板块规划,科学布局风景园林。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方面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多元化的泰式促使当下的人们不满足于单一的风景景观,为此,设计师就要将多元化的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根据当地的风景特色合理进行布局和规划设计,确定表达方式方法,从而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的需要。
2.2加强细节设计。细节决定了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水平和质量。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通过细节能够展现人性化需求,可以提升园林设计的水平。为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对细节提供重视,采取精细化的设计方法。例如居民在游览风景中有最短路线需求,那么可以设计短路径的园林道路,引导游客的游览顺序。在坚持时代性和历史性统一的前提下应当加大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之美,营造幽静的氛围;还可以利用灯光亮度、色彩等营造景观园林氛围,尽量保证道路灯光的柔和,避免强光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另外,锻炼场所是现代化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必备环节,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基础上,使得人们能够进行身体锻炼。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体现每一个细节的人性化理念,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并将其深入到具体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
2.3贯彻人性化的主题。园林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求,那么人的需要才是设计的根本,所以需要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的主题。园林设计不可以脱离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也就是说园林设计应当遵从城市规划设计这个大的主体。城市规划中包括园林规划设计,设计师应当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避免园林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发生矛盾。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的标注出在园林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并能够对人性化的理念加以利用,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人性化的理念应用到城市建设中,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温馨的一面。
3.园林景观的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创设自然环境。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促使居民的生活步伐在逐渐加快,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居民渴望亲近自然,园林设计恰好是为了满足居民的这一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多了解当地居民的需要,参考他们的意见,设计出居民满意的园林。通过对人们的居住要求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人们想要一个更加贴近自然的居住环境,那么作为设计者,就应该对自然的设计方法进行学习,丰富这一方面的知识,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应该多考虑相关的要素,在城市里,设计出原始的自然环境。
3.2加强整体规划。风景园林的设计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为了保证在后期的规划设计中能够始终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再最初编制大纲,确定设计的方向,然后以此为主线不断添加内容,通过细节规划出整个风景园林,营造不同的风格特色。我国的园林设计历史很长,我们可以结合西方的园林设计应用到我国的设计之中,我们还可以对古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创新,应用到现代的园林设计中。
3.3尊重实际。在未来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是主要的理念,设计人员应当在规划前首先充分了解当地的民风、场地情况,融入人性化的理念,充分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园林作品。
3.4坚持以人为本。风景园林的设计内容繁多,所需要考虑的内容和因素也比较多,不但要满足周围居民的需求,还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城市的未来规划。在设计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人的沟通才能够真正地在风景园林中做到人性化设计。
结束语: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现代化发展中风景园林设计的必然需求,通过人性化设计能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满足人贴近自然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人性化理念的理解,有效地把握人性化设计理念,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梅芬.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06:129.
篇4
关键词:乡村;景观园林;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119-02
乡村是以农业为基本经济活动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主要的聚居区域[1]。而乡村的景观园林作为乡村总体规划的基础,对于乡村人口聚居区域的整体布局、乡村特色的塑造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口聚居区域环境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明显。乡村景观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基础与源泉,但目前中国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探索乡村人口的景观需求,进行主要类型乡村景观园林规划的探讨,对于未来乡村景观环境规划建设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1 乡村景观园林概述
1.1 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是景观规划设计界新兴的研究领域,由“乡村”、“景观”、“园林”3方面构成。从广义上来讲,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以大自然的真山、真水等自然素材塑造而成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自然精神境界的境域[1]。
1.2 乡村景观园林的功能作用 第一,生活、生产功能。村落景观、农业景观与城市景观的风格迥异,它们是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源地,故进行乡村景观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满足生活与生产功能。第二,生态功能。乡村景观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降低噪音、减轻“三废”污染、吸收粉尘、有害气体,维持生态平衡,最终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第三,文化功能。乡村居民之间具有较为一致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意识行为,久而久之在交往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第四,美学功能。乡村景观园林“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它的线条、色彩、形象无不透露出朴实无华的自然气息。
1.3 乡村景观园林绿地系统的类型 根据功能和乡村生活的需要分类,乡村景观园林绿地系统分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自然绿地以及防护绿地。
1.4 乡村景观园林的规划原则 乡村景观园林的规划原则如下:规划先行原则、特色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属地实施原则。
1.5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具体模式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具体模式分为:宅旁绿化、道路绿化、水岸绿化、公共空间绿化、防护绿化等。
1.6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乡村景观园林绿化规划不科学,过于追求城市化;第二,乡村绿化规划结构不合理;第三,乡村绿化科技含量低,质量参差不齐;第四,乡村绿化植物种类单一;第五,乡村绿化宣传力度不够,绿化管理不力。
1.7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植物规划原则 第一,适应生态环境,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第二,根据地域特点,体现区域特色。第三,强化植物配植的季相变化,增加新优植物。第四,突出绿化植物功能性、艺术性与文化性。
1.8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管理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管理分为: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规划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产权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监督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古树名木的管理。
2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及模式
2.1 发展趋势 乡村绿化一体化趋势、乡村景观化趋势以及乡村园林化趋势。
2.2 发展模式 乡村绿化与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乡村绿化与发展农村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3 主要乡村景观园林类型的规划
3.1 道路绿化 乡村景观中道路绿化的设计形式包括: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以及四板五带式。在行道树的选择方面,应满足如下标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生长环境;树形整齐、枝叶茂盛;移植容易成活,生长健壮,病虫害少,养护管理粗放;叶、花、果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能够体现当地乡村风貌;抗性强,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3.2 乡村庭院绿化 乡村庭院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乡村家庭既是生活单位也是生产单位,在承载广大村民生活起居的同时,也承载着村民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庭院不仅是养花种草的地方,也为人们带来惬意的生活体验。乡村庭院绿化应注重植物选择、空间营造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在突出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乡村庭院的特殊要求。
4 结语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长远利益以及乡村居民的切身利益。乡村景观园林绿化在城镇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乡村城镇化进程提供了环境基础条件。忽略乡村景观园林绿化,城市绿化搞的再好,也不过是沙漠绿洲,难以形成城乡一体化局面,难以创造出人类美好的生存空间和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篇5
它的主设计师便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胡洁。
初识胡洁,眼前的他,中等身材,衣着简朴,戴着眼镜,显得儒雅谦和,这是记者见到胡洁的第一印象。随着访谈的深入,记者慢慢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才逐渐领悟到这位园林设计师诸多的不平凡之处。
…梦想成就未来…
建筑世家 志存高远
胡洁出生在工程建筑世家,爷爷是位铁路工程设计师,当年曾经主持设计了成渝铁路的建造,胡洁的几个伯伯、叔叔分别在铁路、医学等各自的专业领域也颇有成就。
胡洁的父亲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和建筑历史专业的教授,并曾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牵头的国徽设计小组的成员。母亲则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副教授。清华园的熏陶使胡洁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清华大学一座座风格鲜明、历史悠久的建筑感染着他,使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想成为像贝聿铭一样的设计师。
胡洁从小就喜爱绘画,在初中时遇到了曾经师从徐悲鸿等几位绘画大师、绘画造诣极深的美术教师――吴承露先生,吴先生将中学美术教师作为终身职业,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之中。胡洁参加了吴先生组织的美术小组,白天绘制“”的宣传画,晚上就用苏联美术学院艺术专业的课本学习素描等绘画基本功,3年的学习使他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功底,为日后从事建筑及风景园林规划奠定了基础。
受父母的影响,胡洁对建筑艺术情有独钟,大学本科他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建筑学,毕业后他选择了自己钟情的古典园林,师从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教育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孙筱祥先生,继续攻读风景园林专业的研究生。
在读大学和研究生期间,胡洁十分崇拜并关注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熟知他的关于建筑学、建筑艺术方面的报告和作品,十分仰慕贝聿铭先生能够学贯中西、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在建筑设计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建筑艺术上达到高深境界。
1988年,胡洁怀揣儿时的梦想,远渡重洋,到位于美国中部的伊利诺大学攻读景观学硕士学位。1995年,胡洁凭着不凡的才干抓住时机,进入美国顶级景观设计公司SASAKI设计事务所,迈上了事业的又一台阶。在SASAKI公司,胡洁找到了更大的施展才华的平台,接触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也从小尺度,做到中尺度,又做到大尺度。
1999年,胡洁作为SASAKI公司的设计代表回到中国开拓业务,他参与的项目设计方案在大型投标活动中多次中标,如北京东方太阳城规划设计、广州汇景新城方案设计等,国内风景园林界在了解SASAKI公司的同时,也逐渐熟悉了这位优秀的设计师。
胡洁接受过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教育,又接受了美国宏观生态学、区域土地利用与规划、河流流域生态规划等学科的观念和知识,并深受丹・凯利等美国现代派设计大师的影响。多年的实践使他日渐成熟,视野也越来越宽广。在众多的设计项目中,他一直努力尝试将西方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设计既有现代感又有中国风情。
拳拳报国心 悠悠赤子情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2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项目开始面向全球招标,时任SASAKI公司驻华业务代表的胡洁敏锐地感觉到这是自己报效祖国、实践“山水城市”理念的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胡洁做了大量工作说服SASAKI公司, 参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招投标竞赛。SASAKI最终接受了建议,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小组,为竞赛昼夜奋战,胡洁作为主要设计师之一,大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加入到方案中,他们最终形成的自然式中国山水园林定位、中华文明五千年纪念大道、龙形水系等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赞赏,SASAKI公司的方案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之后SASAKI公司由于商业原因退出该项目,胡洁则选择毅然回国,在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建了自己的设计团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全身心地投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竞标之中。
整个竞标及修改的过程只能用一波三折来形容,胡洁顶住了来自周围的巨大压力和质疑,执著地坚持,最终迎来柳暗花明,他主持设计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方案获得了最终通过。 2008年7月初,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首次向公众揭开神秘的面纱。奥运期间,这座被誉为北京后花园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它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多样的设计手法,让八方客人体验到中国山水园林的和谐灵动之美。
…认识胡洁…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成功让很多人认识了胡洁,让更多的人想去了解胡洁。
听胡洁讲述自己出国求学的奋斗经历、一波三折的创业故事、执著追求的“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让我们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了解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的中年人。在他的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体现着努力探索、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体现着追求成功、不甘平庸的人生理想。于是,一个丰满而多面的胡洁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了起来......
赤子胡洁
建筑世家的成长环境让胡洁不仅从小就喜爱建筑,更让他培养了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操。胡洁不仅推崇钱学森老先生的“山水城市”理念,更把钱老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楷模。2002年,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回国效劳的强烈民族感,胡洁毅然决定辞去报酬丰厚的美国SASAKI公司高级设计师的职务,回到阔别15年的祖国,在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继续完成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和实施。
当问及当初为何如此抉择时,胡洁淡然一笑,谈起自己的初衷。其实,身在大洋彼岸的他一直关注着祖国的发展,为祖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而欢欣鼓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作为旅美华人他渴望能够为国出力。在参与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竞赛时的日日夜夜,强烈的报效祖国的信念支撑着他夜以继日的工作,通常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有时压力大到令他在半夜一身大汗中惊醒,但胡洁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用胡洁自己的话形容当时的信念:“就是一种不顾一切想冲上去的感觉”。
可惜的是SASAKI公司半途退出了项目,为了自己执着追求的奥运梦想,为了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方案最终落实建成,胡洁毅然选择放弃美国的一切,回国继续自己的事业。在繁忙的工作中,胡洁经常教育自己的团队,“我不是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当一个商业项目,也不是一件个人的成败事情。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洁成功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仅实现了胡洁的职业理想,同时也是胡洁用满腔的热忱,把自己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绘成了北京地图上最优雅大方的一抹绿色,为北京、为祖国筑就了一块绿色的奥林匹克丰碑。
成名之后的胡洁依旧执着于自己为国效力的理想。继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之后,他又主持设计了铁岭市凡河新城景观规划设计、唐山南湖生态城景观规划设计和鄂尔多斯青铜器广场设计等多个重要公共项目。
胡洁虽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归来,但他把自己的事业理想放在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结合西方先进技术,打造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山水园林上。胡洁把对祖国的热爱渗透入他的每件作品中。在他主持设计的众多作品中都闪耀着“叠山理水”的传统中国园林思想。
2008年7月,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前夕,胡洁专程奔赴陕西黄帝陵,拜谒这位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作为一名海外华人,倾注六年心血担纲设计、修建、完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胡洁深感自豪。拜谒黄帝陵,既是告慰老祖宗,也了却自己一名海外游子的多年夙愿。
设计师胡洁
胡洁年少时就一直梦想能成为一名像贝聿铭一样优秀的建筑设计大师。 在国内读大学和美国读研究生期间,他深入研究了贝聿铭的设计作品,对贝聿铭先生学贯中西,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的高深建筑艺术十分仰慕。
胡洁的设计师生涯始于美国。在伊利诺大学读完研究生后,胡洁留在学校做了四年的校园设计师。这段时间,他从校园内道路、停车场、绿化带、植物园等项目做起,一步步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师生涯。
进入SASAKI公司之后,随着参与的项目越来越多,胡洁也逐渐从助理设计师成长为主要设计师之一,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用胡洁自己的话说,在SASAKI公司工作的8年时间,使他终生获益匪浅,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从最初劝说SASAKI公司参与奥林匹克公园方案竞赛,到最终作为奥林匹克公园中的森林公园的主设计师,胡洁将满腔热情都注入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之中。作为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熟悉西方先进环保科技的旅美设计师,胡洁将自己推崇的“山水城市”设计理念充分运用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上。
建成后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
梅花香自苦寒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酝酿的过程见证了一个优秀园林设计师的诞生!然而这个过程的艰苦恐怕只有胡洁自己体会的到。
从胡洁任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至今6年多时间内,他率领团队参加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铁岭凡河新城、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内蒙古鄂尔多斯森林公园、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广场等重大项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也渐渐在国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先后荣获北京市2007年度外国专家“长城友谊奖”,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查设计与测绘行业先进个人奖,科技奥运先进个人,科学中国人(2008)年度人物等诸多荣誉,并作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手参与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
面对成功后的赞誉之声,胡洁一再表示包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内的成功绝不是某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整个团队合作的结晶。他始终对整个团队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充满感激之情。而他,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努力做到的就是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团队每一个人的优势,把所有的人的才能和智慧,都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作为设计师的胡洁,才华横溢而又谦逊低调。
教师胡洁
在胡洁给自己的定位里,他的第一身份是教师,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多培养一些优秀人才是他一直努力践行着的理想。
自2003年回国,胡洁就开始担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期间,他不仅要带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前进,还担负着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教授园林技术和工程两门专业课,并指导多名研究生的学习。在教学中,胡洁注重实践,总是让学生亲身参与项目的调研、设计和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训练。他认为科研、生产、教学的结合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只有经过学习、科研、项目实践三方面的实践和锻炼,学生才能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才。
胡洁非常崇敬钱学森,他还记得钱老最后一次跟人民日报的正式谈话,钱老提出中国现在的教育系统还不是培养创新型科学家的教育系统,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死板地去积累知识,而不是创新。大学应该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摒弃灌输知识的应试教育模式。为此,胡洁在百忙之中,在国内国外的杂志发表大量文章,包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杂志发表文章,对自己在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思想进行总结。胡洁希望在自己将来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一线工作退下来后,可以静下心来系统地写几本书,带几个学生,认真的履行自己“为人师”的责任。
普通人胡洁
在事业成功的耀眼光环背后,胡洁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熟悉胡洁的人都知道,胡洁是一个爱动的人。胡洁喜欢户外运动,对爬山、游泳、慢跑和旅行都情有独钟。之前在美国时,他常和夫人到各地旅行,参加各种活动。他认为,到野外旅行,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对设计的提高很有帮助。他喜欢照相和绘画,闲暇的时候就拿起画笔,记录所见所想。但回到祖国后,他和夫人都忙碌于自己的事业,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可以休闲放松。这几年来,除了有一年春节期间陪夫人到澳大利亚度假一周外,他从未休过假。他坦诚地表示,由于自己在家的时间很少,没时间料理家务,对夫人一直亏欠很多。他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家庭背后默默的支持和鼓励。
让胡洁最感欣慰的是,父母都看到了自己倾注心血设计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他(她)们十分自豪。“他们很高兴,父母都是学建筑的,他们一直认真收集各种报刊杂志,剪下所有有关我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报道。”胡洁说,“我的父亲在过世之前,还在森林公园转了一圈,说很为自己的儿子高兴和骄傲。在父亲临终前,头脑不清醒的时候还问我,你做这个项目,是不是为国家争了光?你为清华大学争了面子没有,我说,是。看到在我身上实现了他们的理想和梦想,父母都感到非常安慰。”胡洁满含深情地告诉我们。
…胡洁的杰作…
想要更深的了解胡洁,我们就必须把目光投向他的作品,因为胡洁告诉我们,他所有的情感和观点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他的设计里......
大气磅礴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但凡到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人,无不啧啧称叹。感叹公园本身的匠心营造,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交融荟萃,龙形水系的磅礴洒脱,满园生态绿色的布局......
这个离北京市民最近的森林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是10个北海公园的大小。当你经过北五环时,路旁高大乔木和五彩灌木绵延数公里,犹如置身于一片宜人清新的绿洲中。
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在奥运场馆感受了现代设计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视觉冲击之后,再往北走,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中国传统的山水长卷。只见一泓碧水横卧面前,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北面的仰山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山上松枝苍劲、巨石巍峨、溪水潺潺,俯首又可以在人造的大玻璃缸“沉水廊道”中与群鱼共乐。总之,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我们既能找到使人仰目的震撼,同时又能寻见精神悠游的惬意。
由胡洁主设计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缩而精确的总结。另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全面应用当代世界先进的景观建造技术和生态环境科技,制定出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战略,形成大量生态设计成果,用科技营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公园,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为了遵循“绿色奥运”的理念,胡洁巧妙地将森林公园设计成北京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全园种植450公顷绿地,林木覆盖率达到67%,超额完成北京申奥时的承诺(40%―50%)。全园共种植树木53万余株,年产氧5208吨,年吸收二氧化碳32吨,年树木滞尘4731吨,是名副其实的“北京绿肺”。同时,在公园的细节设计上还体现人类文明对动物的关爱:公园里建有中国第一座城市内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和中国第一座雨燕塔。奥运过后,这座北京最大的公共公园已经成为市民的森林和休憩天堂,也是奥运会为北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项目在国内外荣获了多项殊荣,该项目荣获2009年度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综合设计类荣誉奖,2009年度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地区设计类总统奖(一等奖),2008年度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地区风景园林规划类总统奖(一等奖),2007年度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Torsanlorenzo)城市绿色空间类一等奖,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城市规划类一等奖。同时还荣获了北京市奥运工程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突出贡献奖,北京市奥运工程绿荫奖一等奖,北京市奥运工程优秀规划设计奖,北京市奥运工程科技创新特别奖,北京市奥运工程规划勘查设计与测绘行业综合成果奖、先进集体奖、优秀团队奖等等。
正如意大利托萨罗伦佐国际风景园林奖颁奖典礼上评委所言: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1世纪世界园林显著成就之一。它大胆的、富有挑战性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成为耀眼的亮点......
绿色园林城市 铁岭凡河新城
人们因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而认识了胡洁,但胡洁却不只等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2007年,铁岭凡河新城项目,胡洁受邀担任核心区景观规划主设计师,不久他的又一件杰作诞生了。
铁岭凡河新城,是东北第一座水城,是我国第一个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的城市。胡洁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自然基础条件中的山水资源“弯转前行在新城中的凡河、作为候鸟迁徙地中间站的莲花湖湿地、东部凡河发源地的山区”,因势利导形成富有特色的山水城市构图。具体做法是:将凡河河水通过人工挖掘的渠道引入到北面的莲花湖湿地,作为湿地的补给水源,在凡河、天水河和东侧的高速公路两侧建绿化隔离带,在这两水一路的绿带的南侧交点处挖湖,命名为“如意湖”,在北部莲花湖周围利用南部挖湖的土方围湖堆山,命名为凤冠山,这样就形成了“两条碧水穿城过,十里湖山尽入城”的新城绿地格局。这样人工山水就起到了对自然山水的补充作用,展示了一幅“龙首凤冠,两湖一轴正礼乐”的充满中国山水情调的新城格局,达到了胡洁一直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想境界。
铁岭凡河新城中的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项目荣获了2009年第七届意大利托萨罗伦佐举办的国际风景园林奖的地域改造景观设计类的二等奖和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城市规划类三等奖。铁岭凡河新城核心区景观设计荣获2008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化腐朽为神奇 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
此外,胡洁还主持设计了河北唐山南湖生态城中央公园景观设计。这座被誉为从废墟中生长出的城市在治理之前,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城市生活和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污水任意排放,可以说是一个大的垃圾场。
如今再走入南湖,一片片树林绿意盎然,起伏的山丘绿草如茵,波光粼粼的湖面游船荡漾,气派的广场时尚现代......怎么也不会让人想起这里曾是垃圾成山、污水遍地、私搭乱建的采煤沉降区。胡洁就是使这里化腐朽为神奇的风景园林设计师。
胡洁在规划设计中,将场地内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以保留、恢复、重建原有景观要素――山体、水系、湿地为主,遵循中国传统园林“道法自然”的设计原则,有意识地对原有构景要素加以改造和再创造,从而打造出一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和谐生态新城。胡洁的杰作还有很多,青海省坎布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鄂尔多斯东胜区森林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福州大学新校区景观方案设计......每一件作品都闪耀着胡洁匠心独具、天人合一的智慧灵光。
“山水城市”:21世纪中国特色的城市之道
“山水城市”由来
胡洁设计的作品,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代表,都秉承了中国传统园林典型的设计手法,到处都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城市”理念。可以说,他是一个“山水城市”理念的大力推崇者和践行者。
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最早可回溯到1958年3月1日,当时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一文。
在钱老的晚年,他时刻关注着中国城市的建设,他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的思想,他把中国未来的城市描绘为“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要让城市有足够森林绿地、足够的江河湖面、足够的自然生态;要让城市富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宜居环境。”
1984年11月21日,钱学森先生写信给《新建筑》编辑部,提出构建“园林城市”的问题。1990年7月31日钱学森在给吴良镛的信中,明确提出“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1992年10月,钱学森收到《奔向21世纪的中国城市――城市科学纵横谈》一书后,在给编者、建筑学家顾孟潮的回信中,再次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中国要建山水城市的迫切愿望。他说:“现在我看到,北京兴起的一座座方形高楼,外表如积木块,进去到房间则外望一片灰黄,见不到绿色,连一点点蓝天也淡淡无光。难道这是中国21世纪的城市吗?”
“山水城市”的忠实实践者
对“山水城市”概念,胡洁有自己更深的理解。他认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中国传统园林是按构架山水、模拟仙境、移天缩地和诗情画意等原则来营造的, “叠山理水”艺术是传统园林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孔子曾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与人的品格紧密相连,好的山水让人赏心悦目,也能陶冶性情。中国人在园林中构架自然的山水,体现了与大自然相融相生的美好愿望。中国造园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内涵。强调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
胡洁告诉记者,中国古代在城市的选址与规划上对山水的重视也非常突出,大多城市的选址首先也是考虑城市跟山水的关系。《管子》里面有一句话“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沟防省”这里讲的就是城市跟山水间的关系。中国许多有名的城市都依山水而建,或将山水也包括在内。例如秦都咸阳,它将周围整体的自然山川形胜纳入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是“覆盖三百余里”的超大规模的自然山水结合的宫殿建筑群。古都北京、杭州等都是具有理想风水格局的大环境设计思想的典范。
胡洁深入理解了“山水城市”的理念,他把“山水城市”之道总结为:第一,尊重现有自然条件、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第二,尊重历史和地域性特色;第三,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第四,为人民大众服务;第五,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明。胡洁认为,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模式其实就是处理好“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其精髓在于因地制宜、道法自然。
胡洁认为,“山水城市”诠释了中国人的山水情节,是21世纪中国特色的城市之道。我国未来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借鉴我国传统“山水城市”的设计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采访结束时,当我们问起胡洁未来的打算时,胡洁站起身来,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树木,坚定的说到,“我个人的理想就是不断做精品,把城市打造成一个个大园林。将来等我们在国内成功之后,把我们中国的园林设计理念推向全世界”。
篇6
关键词:园林小品,景观设计,形式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小品是人们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艺术品,体现了园林设计人员的智慧的设计水平。园林小品是园林景观环境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有位著名的艺术家曾经说过,艺术需要用追随大自然的方法来创作,这样才能赋予艺术生命的形态,而大自然则是我们最好的学校。恰当地运用园林小品,不仅能充分体现它的艺术价值,还对园林景观做有益补充。
1、园林小品的概念和作用
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中的小型建筑设施,通常是用来园林管理以及方便游人之用,如;照明、展示、装饰、提供休息。近来,园林小品从以前的泛指园中小型建筑发展到了如今的诸多小型艺术造型,无论平面还是立体,不管抽象还是具体,在园林中都统称为园林小品。恰当地运用园林小品,不仅能充分体现它的艺术价值,还对园林景观做有益补充。在日常生活中,园林小品随处可见。园林小品作为园林中的艺术装饰品,虽然体量小巧,但其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园林小品因其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加上设计人员的巧妙设置,可单独作为景观进行观赏,另一方面,园林小品可以在园林中发挥纽带的作用,将外界景色有机的组织起来,引导人们逐步进入设计空间。最后,园林小品还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当这些艺术品与环境合理结合时,将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进而提高了环境的感染力。园林小品本身就是一种景观,能在不同角度放置,为园林增添了很多的诗情画意。
2、园林小品景观设计的特点、
(1)体量合适有分寸
园林小品作为园林之点缀,一般在体量上力求精巧,不可失去分寸。如喷泉、花台的大小,均应根据其所处的空间大小确定其体量。如园林灯具,在大型集散广场中,可设置巨型灯具,以起到明灯高照的效果;而在小庭院、林荫曲径旁边,则只适合放置小型园灯,不但体量要小,而且造型要更加精致。
(2)功能技术要相符
园林小品绝大多数具有实用功能,因此不仅要满足艺术造型美观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的要求。例如。如园林坐凳,应符合游人休息的尺度要求;如园林栏杆的高度,应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有所变化;又如园墙,应从围护要求来确定其高度及其他技术要求。
(3)造型新颖跟时代
园林小品具有浓厚的工艺美术特点,所以一定要突出特色,以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具有其独自的风格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园林小品必须是这个时代的人文景观的记载。既不能滞后于历史,也不能跨越时代。无论哪类园林小品,都应体现时代精神,体现当时社会的发展特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4)人工自然成一体
人工雕琢之处是装饰小品之中难以避免的,而是设计者们匠心之处是将人工与自然浑成一体。如在自然风景中、在古木巨树之下,设以自然山石修筑成的山石桌椅,体现自然之趣。近年来在南方园林中,常见在老榕树之下,塑以树根造型的园凳,似在一片林木之下,自然形成的断根树桩,远看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极其自然。
(5)地域民族风格浓
地域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园林小品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园林小品的形式,应与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协调,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本地风格,尤其在旅游城市。建设新的园林景观时,更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将地域民族风格充分的表现出来。
3、园林小品设计类型
根据不同的方式,园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根据园林小品功能、造型的不同,可将园林小品分为:园林建筑类小品,园林孤赏石小品,园林雕塑小品三类。而根据园林小品景观设计的隐喻和内涵可分为:抽象派小品,预示性小品,文艺性小品,日规类小品,故事性小品五类。
园林建筑类小品指的是一些小型的建筑设施,这些设施具有照明 、展示、导游、装饰、服务及管理等作用。常见的建筑类小品有:园椅、栏杆、园林展览牌、园林景墙及窗门洞、园灯等。对于园灯,因其属于园林中的照明设备,夜间主要起到照明,点缀黑夜景色的作用,白天起到装饰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工作中,一定要把照明质量和光源作为考虑重点。园林出入口不仅需要园灯,广场、道旁、桥梁、建筑物等也需要设置,因此要考虑全面,不能厚此薄彼。另外,设置园灯时还要依据不同的环境。
抽象派小品是指含义深奥,可以使游客在游玩的时候进行猜测玩味。对于标题性的小品可以按图索骥乐味无穷,逸趣十足;对于非标题性的小品的雕塑尽量做到“四不像”从而达到抽象派小品的精髓。
预示性小品是指游人可以通过小品预知园林用途及内容的标志,一般安放在园林的入口位置,如东北虎园门口的东北虎像,体育馆门口的的运动员像。起着预示性的作用。
日规类小品是指当今园林设计中的装饰物。中西方的日规造型不同,都已转为小品放在园中阳光充足的地方供游人观赏;鸟浴利用一个石制的浅水缸以招引小鸟来此洗澡,以满足人们欣赏大自然与生灵之美的的欲望。
故事性小品是指对于传奇故事、历史故事等,在发生的地点或适当场合巧妙地做成的雕塑,能够告诉游人该故事的大概情节,非常能够引人入胜。
4、园林小品的摆放
园林小品是助游兴的非生物性物体,具有一定的含义。常见的摆放位置有以下几处:
视点中心处摆放小品。视线的焦点是人为制造的结果,小品的选择要恰当,可以放在园林中引人注目的地方即园林中心或焦点。
各类公园、游园的入口外面摆放小品。 小品放在各类公园、游园门口外面,当今大多为开放性的园林,应放置预示性小品点出园内主题。
道路转弯处的小品摆放。园路改变方向时,在这段曲路(或直角)对着直路的位置上可以酌情
用小品点缀,一个雕塑、一块奇石都很有趣,使游人从远近慢慢欣赏;为增加景色,可以在小品四周搭配花草。
道路或透视线的尾端摆放小品 在两条路T 字形交汇处,在这个端头可适当摆放小品,这样可使游人感到前面有景可赏,同时预示这里是尽头需要转弯。放置适合的小品可按道路宽窄、人流多少及该处的环境要求而定。
水景小品的设置 水面上设置小品可为水景增色不少。如杭州的“三潭映月”,只在水中放了三个小石灯塔,使平淡的湖水显得生动不少。
结 语:
园林小品作为园林中的艺术装饰品,虽然体量小巧,但其作用不可忽视。园林小品设计无规可循,设计形式灵活多样,我们作为专业的园林设计人员,应敢于探索,刻苦钻研,精心进行艺术加工,遵循园林小品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的基础。园林设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上的审美观,在对其经过一番艺术加工、精心琢磨的基础上,力求与园林整体环境协调一致。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大家对舒适的内部环境的追求,也可以让人们拥有和谐的外部环境。园林这个可以使游人感知的客体,是许多形体的单元组合而成。所以只有使每个小局部都美,才能达到整体美。总的来说,科学合理的设计园林小品,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于晓华.园林生态住区——21世纪的住区新理念[J].安徽建筑,2003,1
篇7
【关键词】:生态园林 发展历程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城市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与过去相比,我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休闲娱乐活动增多了,我们不再面对饥饿寒冷的考验。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环境与原来相比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青山绿水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为了改善这种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人们开始探索一种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生态学应运而生。发展到今天,生态学已经不止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与各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用生态学的原理指导园林设计,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一种方法能够让人能够在日益恶化的环境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我国生态园里设计发展历程
2.1古人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
我国的园林规划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苑、囿是可以看做是园林的雏形。虽然古代没有专门的生态园林设计理论,但是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隐居园林从选址、规划、设计上都能够体现出生态的思想。诗人陶渊明的诗句中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超然情怀,努力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看做是我国生态园林设计的开端。古代人的生态观讲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法则下的天然之美,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做是一种和谐共生,追求“物我两相忘”的生态设计理念。
2.2近代的生态园林规划探索
经过了十九世纪的几场大战,使固步自封的国人认识到了自然科学技术带来的力量。在几十年的争取自由生活的斗争过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在近代过上了和平的生活。建国初期,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生态园林设计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 随后的改革开放迎来了城市建设的春天,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换取城市的快速发展。当我们认识到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可取的时候,生态园林设计被提上了日程。不管是国外的设计经验,还是传统的园林设计经验的升华,都在这一段时间进行了各种探索。
同济大学的刘滨谊教授率先开辟了景观规划设计学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高技术应用、专业教育以及工程实践,创立了《风景景观工程体系》、提出了《CQE人类聚居环境工程体系》 以及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景观与旅游AVC三力理论, 最新研究理论:旅游规划3S+3L理论。
海外归来的俞孔坚教授,倡导生态和人文的精神;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提倡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大脚革命和大脚美学,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高度发展,经济利益和自然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怎样建设一个健康,生态,可持续的城市社会,这是一个摆在所有是所有城市建设者面前的问题。
3生态园林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
3.1生态园林设计的概念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关于园林设计,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而生态园林设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突出园林设计的生态性,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建立人、动物、植物和谐共处的新联系。
3.2生态园林设计内涵
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谐共生的植物空间群落,达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合理种植植物,提高绿量,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制造氧气,维持生态平衡;运用美学观点创造优美的园林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休憩环境。
4生态园林设计原则
4.1生态性原则
生态园林的设计首先要符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不是件简单的植物配置过程。应该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把握,植物、动物、环境与人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生态系统能够稳定存在。
4.2艺术性原则
运用植物的形态、颜色、质地等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在植物配置上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植物的选择要统一,不能杂乱无章,同时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以免引起单调和乏味
的感觉。同时运用借景、对景、分景、框景、障景、隔景等方式,创造固有层次感的视觉景观。
4.3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1924年由格林内尔(J.Gri-nell)首创,并强调其空间概念和区域上的意义。1927年埃尔顿(Charles Elton)将其内涵进一步发展,增加了确定该种生物在其群落中机能作用和地位的内容,并主要强调该生物体对其它种的营养关系。自然界中的各个物种都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即生态位关系,处理好植物的生态为关系才能避免种间竞争,形成健康的植物群落结构。
4.4生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只有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才能完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保证区域内的土壤肥力,小气候循环,使生态系统在面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时候,增强抵抗力。种类繁多的植物树种更能够营造色彩多样,层次丰富,内容充实的植物景观。
4.5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环境特点。因此,设计者必须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来选择植物群落,营造园林特色。本地树种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力,在生态系统中比其他的树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运用因地制宜原则可以大大提高好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减少经济投资,创造经济效益。
5生态园林的设计方法
5.1保持园林的生态平衡
系统的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园林内部的生态系统也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园林的生态型越强,园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就越稳定。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生态效益,通过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保持园林的生态平衡。
5.2处理视觉景观与生态学的矛盾
在现实的园林设计中,为了达到好的视觉景观效果,在植物配置及设计手法上往往忽视了园林的生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的时候,充分了解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既要满足视觉景观的要求,又要有生态性的考虑。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复合树种形成的植物群落的生态性要大于单一树种形成的植物群落。往往设计师为了追求阵列规模效果,只选择一种树种,这样形成的植物群落比较单一,不符合生态学的设计原理。
5.3生态园林中基础设施的生态设计
在生态园林中,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基础设施,如何让这些基础设施的设计具有生态型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以园路为例,生态园林中的园路有两种设计方式:一种是以工业制成品为原料,如水泥、地砖等;另一种是以自然界中的现成品为原料,如木材、石块等。比较这两种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以第一种方式建造园路的过程中涉及到开采、加工、运输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第二种方法就地取材,不牵涉大规模的运输、加工过程,因此比第一种方法更加具有生态性。
5.4体现生物多样性特征
山,水,植物,建筑[7]是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之中,植物的生态效益是最强的。因此,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设计不同形态,不同功能,不同物种的植物群落是解决园林植物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法。
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包括植物群落、动物群落。湿地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是最富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我国许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农田类湿地是大米的产地,因此,湿地的生物多样是其他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在生态园林设计过程中,根据自然地理条件,适当的加入一些人工湿地可以有效解决生物多样性的难题。
6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在国外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反观我国,生态园林设计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园林设计的传统手法,运用生态学的原理,设计出生态效益突出,生态结构完善的园林,为日益突出的环境矛盾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 卢继红.谈园林生态设计[J].广东科技.2008(10),88-89
[2] 祁素萍,王兆骞,卢剑波.城市园林生态设计与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2005(1),33-38
[3] 许正原.论园林生态艺术设计[J].科技信息.2006(6),213
[4] 张建伟.浅论园林生态化的发展及运用[J].科技资讯.2008(31),131
[5] 高娟.浅谈园林生态设计[J].园林与景观生态.2010(5),52-55
[6] 张婷婷.现代生态园林设计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5)30-33,96
[7] 王克勤等. 园林生态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58-62
作者:
篇8
关键词:低碳 园林造园材料
Abstract: with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spread all walks of life have corresponding low carbon measures, garden industry is no exception, landscape project its own one of the aims is adjusting air temperature absorption greenhouse gas to improve urban microclimate rol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meaning of low carbon gardens, from la materials use the problem,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gardening material use.
Keywords: low carbon landscape gardening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面对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低碳发展已没有选择地成为遏制全球增温、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低碳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转换观念和思路,将低碳理念渗透到更深层面。目前,低碳理念的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绿色建筑等方面已有相关的研究。而在园林方面,低碳的发展与理念的运用研究却很少,但随着低碳理论的更加完善,园林景观的建设与社会及经济的同步发展,在园林景观中体现低碳的理念已是大势所趋。
一、低碳园林的概念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区域内唯一的自然碳汇,可以降低城市碳排放比重。绿地中的植被、湿地和微生物可以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因此,城市园林绿地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担负着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重任。
合理布置与利用城市园林绿地,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引导绿色交通形成城市农业基地,减少城市的总体能耗,达到减排的效果。
低碳园林就是在满足城市园林绿地功能的前提下,在城市园林绿地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使城市园林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在选择材料、施工建造和日常维护时,应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CO2排放量简言之,低碳园林就是以高碳汇、高观赏性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园林形式。
低碳园林的内涵包括两个部分:1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率;通过合理选择植物与科学搭配植物群落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植物的碳汇功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2在建造和管理城市园林绿地时,应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 排放量,以符合生态设计原理。
二、造园材料的含义与地位
园林的设计和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土地、水、能源和材料等方面。其中,造园材料作为园林建设的物质基础,作为表达园林设计理念的客观载体,在园林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园林材料对建设低碳园林意义重大。在此提到的造园材料包含硬质材料与软质材料大类,硬质材料包括园林中地面铺装材料,建筑装饰材料,雕塑小品材料以及各种设施材料;软质材料指绿化材料,包括地被、乔灌木等。
当前造园材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大气派高档次,导致资源浪费
园林设计是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外部空间,应该以舒适实用为前提,再考虑美观价值,但不少设计者为了追求景观的大尺度、大色块、大手笔、大气派,对原场地材料彻底地抛弃与翻新,不考虑项目所在地居民和游客的使用需求,按照“经验”和常规统一标准来进行规划设计,机械性地把落叶乔木换成常青树,乡土“杂灌”换成“四季有花”的异域灌木,“杂草”换成国外草坪草,自然地形改成人工假山,盲目铺设大量高档硬质铺装建设大广场,使用各种大规模的新型材料,堆砌各种景观小品。花费巨额资金引进大树、古树等,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此外,一些设计师盲目无选择地吸收各种外来设计元素,一味追加无谓设计,造成最后作品的无主体性,毫无个性,散失景观设计的意义。
2忽视乡土材料的生态效益与人文效益
采用乡土植物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消除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成本维护。相对于引进的外来物种,更具生态效益。此外,乡土材料还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因子,人们对于某种自然材料的认识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且与这些材料的质地、肌理、色彩,甚至气息水乳相融,构成他们记忆和情感的深层内容所以,乡土材料的使用,则显得更为贴近自然和该地区的植物景观环境,最能反映其园林景观的地方特色。
3后期管理养护工作怠慢
对园林材料的全面维护与管理养护是节约造园材料的
重要环节。定期维护可以延长材料寿命,保证景观效果
尤其是一些易污损的硬质材料,如木材、金属、玻璃等更要注意日常的维护。在园林植物养护方面,定期浇水、修剪和防治病虫害,尤其病虫害的处理和生物防治,可以大大提高园林的景观效益,而目前的园林施工方法和管理养护手段还存在着技术手段不合理、技术措施和设备落后等问题,比如反季节种植、喷泉外泄、大水喷水浇灌等做法,以及后期材料维护环节的缺失,不仅使景观效果得不到保证,而且还导致材料更换所带来的水、土、植物以及人力财力的严重浪费。
4不遵循自然与生态规律的设计,不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不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规律的设计,不考虑环境因素的设计,如盲目引进外来植物(如长江流域引进许多不适宜的热带植物、冷季型草坪等),导致成活率极低,后期养护成本增加;以及在建筑高度密集的地区建设物种单一的大草坪而不考虑应该采用能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的绿地形式;停车场铺地的材料不符合承载要求,导致景观效益的降低,与更换成本的增加等。
四、对低碳园林中造园材料运用的建议
1坚持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
面对日益紧缺的资源,作为景观设计的主要物质基础,需要从节约资源成本的角度进行考虑,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从生态承载和环境容量出发,在设计过程中将自然因素和设计素材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和材料的潜力,并尽可能循环利用,从而保护自然资源。
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努力推广地方材料
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传统工艺,不仅能够符合设计生态化的要求,也可降低工程造价,并且能够突出园林绿化的地域景观特色和时代特征,除了推广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造园材料以外,设计师更应该注重挖掘地方材料的特性并与新的设计手段。新的工艺结合,在传承文化精神的同时获得新的材料形式与新的突破,还应该注重地方材料的应用,使其既尊重历史传统,又可为新的景观注入现代气息。
篇9
摘要:乡村是以农业为基本经济活动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主要的聚居区域。而乡村的景观园林作为乡村总体规划的基础,对于乡村人口聚居区域的整体布局、乡村特色的塑造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口聚居区域环境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明显。乡村景观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基础与源泉,但目前中国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探索乡村人口的景观需求,进行主要类型乡村景观园林规划的探讨,对于未来乡村景观环境规划建设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1 乡村景观园林概述
1.1 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是景观规划设计界新兴的研究领域,由“乡村”、“景观”、“园林”3方面构成。从广义上来讲,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以大自然的真山、真水等自然素材塑造而成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自然精神境界的境域。
1.2 乡村景观园林的功能作用 第一,生活、生产功能。村落景观、农业景观与城市景观的风格迥异,它们是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源地,故进行乡村景观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满足生活与生产功能。第二,生态功能。乡村景观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降低噪音、减轻“三废”污染、吸收粉尘、有害气体,维持生态平衡,最终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第三,文化功能。乡村居民之间具有较为一致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意识行为,久而久之在交往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第四,美学功能。乡村景观园林“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它的线条、色彩、形象无不透露出朴实无华的自然气息。
1.3 乡村景观园林绿地系统的类型 根据功能和乡村生活的需要分类,乡村景观园林绿地系统分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自然绿地以及防护绿地。
1.4 乡村景观园林的规划原则 乡村景观园林的规划原则如下:规划先行原则、特色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属地实施原则。
1.5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具体模式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具体模式分为:宅旁绿化、道路绿化、水岸绿化、公共空间绿化、防护绿化等。
1.6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乡村景观园林绿化规划不科学,过于追求城市化;第二,乡村绿化规划结构不合理;第三,乡村绿化科技含量低,质量参差不齐;第四,乡村绿化植物种类单一;第五,乡村绿化宣传力度不够,绿化管理不力。
1.7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植物规划原则 第一,适应生态环境,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第二,根据地域特点,体现区域特色。第三,强化植物配植的季相变化,增加新优植物。第四,突出绿化植物功能性、艺术性与文化性。
1.8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管理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管理分为: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规划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产权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监督管理、乡村景观园林绿化古树名木的管理。
2 乡村景观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及模式
2.1 发展趋势 乡村绿化一体化趋势、乡村景观化趋势以及乡村园林化趋势。
2.2 发展模式 乡村绿化与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乡村绿化与发展农村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3 主要乡村景观园林类型的规划
3.1 道路绿化 乡村景观中道路绿化的设计形式包括: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以及四板五带式。在行道树的选择方面,应满足如下标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生长环境;树形整齐、枝叶茂盛;移植容易成活,生长健壮,病虫害少,养护管理粗放;叶、花、果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能够体现当地乡村风貌;抗性强,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3.2 乡村庭院绿化 乡村庭院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乡村家庭既是生活单位也是生产单位,在承载广大村民生活起居的同时,也承载着村民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庭院不仅是养花种草的地方,也为人们带来惬意的生活体验。乡村庭院绿化应注重植物选择、空间营造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在突出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乡村庭院的特殊要求。
篇10
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概括了很多的方面。主要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和艺术构想的综合计划方案两大版块。而艺术构想的综合计划方案又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曾经这样说“,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首先在二战后的欧美得到重视。环境艺术设计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有效合理的把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完美的结合起来。
2地质景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在当今的地质景观改造中,新兴了一种艺术,那就是大地艺术。而在如今的环境景观设计行业中,许多设计师都受到大地艺术的影响,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大地艺术提醒着设计者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景观设计,即大地艺术扩展了景观设计的含义,使艺术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找到灵感的源泉。大地艺术重视生态的思想开拓了景观设计师的视野,对人们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的提高与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是一个地质地貌丰富多彩的国度,许多环境艺术景观都是在运用了地质景观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从而变得更加的耐人寻味。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中,每个城市都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特色与自然景观。所以城市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时,就从本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拥有的地质地貌出发,营造环境规划与自然条件的和谐统一,展现出不同城市的面貌特色。比如我国的每个沿海城市或者频临江河的城市,都会充分利用依水优美的环境来布置城市空间,使其成为城市景观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众所周知的上海外滩就是设计者运用其依临黄浦江的优势,借助黄浦江的美,充分的展现出了港口城市的特色。又比如依山建设的城市重庆,体验了大自然的宽阔无比之后,重庆人的性格也像这城市的风格一样开放豪爽,不拘小节。到过云南丽江的人无不为丽江的古朴优雅所折服,去过高原的人都深深的被它的辽阔磅礴所震撼。可见利用城市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美化改造,使之成为城市环境景观的一部分,从而使城市整体形象由于这些元素的展示而表现出鲜明的环境特色。从以上种种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质景观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与作用非常的大,它使城市变得更具特色,提高了城市整体的环境同时也从侧面带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3地质景观如何与环境艺术进行更完美的融合
当前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充分融合了当地的地质景观,展现出了城市的独特面貌,但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又会发现在城市的整体设计别是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还是有许多有待增强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就从地域特征对城市园林景观的干预层面说起,从这一个角度反映出地质景观如何对城市环境进行更深层次的影响,从而达到地质景观与城市环境艺术景观的完美的融合。
3.1气候层面
各地环境景观都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就是气候的差异。气候的差异影响到城市地质地貌、水土条件的不同,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差异。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地域园林风格的形成。
3.2植物层面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主要元素,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也有较大的差异。植物以其多姿的形态,丰富的色彩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园林景色的主体。城市的园林风景设计时要学会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种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并加以改良创新,成为本园林的特色,并反映出本市环境的特色景观。
3.3地貌层面
地质地貌对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影响表现在分布上,不同的地区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例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以及盆地等地形,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要特别考虑这些情况。从中国目前已建成的园林景观来说,我们可以发现苏州园林艺术与北方的园林艺术就会因地质地貌的不同而使最后的景观特色有很大的差别。
3.4历史层面
历史遗迹作为地域特征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在进行地域活动和创造建设后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是人类在与地域直接作用的最真实的反映。根据这些历史遗迹,城市环境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涂抹与泯灭。
3.5民俗风情层面
历史的遗留,地域文化的不同,生活习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各式各样民俗风情的形成。这些民俗风延续至今,也对城市景观的开发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对地域民俗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并在当地的景观环境中得以展现和流露,从而使城市景观从人文方面变得更加不同。
4结语
- 上一篇:安全心得体会和感悟
- 下一篇:气候变化对动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