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建筑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采暖;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高层建筑采暖现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业发展迅速,民用建筑发展更是十分迅速。目前,建筑工程一年左右就可以建成17万至18万平方米,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标志。但就目前的供暖工程而言,多数高层建筑物由于受到条件、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而不得不采用原来底层供热系统来进行供暖。 在这种社会现状下,供暖压力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带来了供暖效果不佳的隐患。一般情况下,针对这些问题,如果原来的供暖面积较小,则可以采用对炉房以及锅炉设备进行更换,使得其能够满足新的供暖系统需求;如果是供暖面积较大,则需要采用新的建筑采暖工程标准来进行更改和改造,使之能够满足新的压力需求。在当前社会中,这些现象是最为普遍的采暖隐患之一,也是高层建筑工程中的主要采暖改进要点。
根据我国的现有规定,高层建筑是指10层和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米公共建筑和集成架构。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周围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良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并为城市建设节约了大量的土地面积,但它的设计与施工难度都远比普通多层建筑要高很多。在这里,我们将对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的一些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高层建筑采暖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特点:
2 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屋顶、墙壁、地基、保温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户、遮光设施)设计对建筑能耗、环保性能、室内空气质量和用户的视觉和热舒适零部件根本性的影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与围护结构的材料、材料的厚度以及内外表面的换热系数有关。在上述因素中,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换热系数取决于外表面的对流放热量和辐射放热量。
户外风力从地面到天空逐渐增加。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上半部分的户外风速较大,所以顶端部分的外表面的对流传热系数也大。此外,由于高层建筑周围没有其他的建筑遮挡,所以,高层建筑不断向天空辐射热量。因此高层部分外表面辐射放热的增加不可忽视。由于高层部分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加大,并且辐射放热量也增加,所以增大了高层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3关于室外冷空气的进入量
室外风速随高度的增加以外,风压也不断增加,这就增加了外界冷空气的渗透量。冷空气从迎风面缝隙渗入,并从背风面缝隙排出,为了不使迎风面房间温度过低,必须将渗入的冷空气加热,这就加大了高层部分的热负荷。冬季高层建筑物内热外冷,使得室外空气经建筑物下部出入口(或缝隙)进入建筑物,而后通过上部各种开口排出,这种在热压作用下的空气流动,当高度越来越高,室内外温差越大时,就会使更多的室外空气流入建筑物,这种作用增大了高层建筑物下层部分的热负荷。
4高层建筑采暖外网的连接问题
高层建筑采暖外部网络连接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中国的北方城市。目前,大多数城市主要用于建筑的采暖系统多是中央供暖系统,而在冬季供热采暖也主要由城市管网供热。随之也近年来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各大城市建设力度蓬勃兴起,高层建筑的采暖需求和现有城市热网供暖的配套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了建筑的供暖质量。 因此,就目前的工程项目施工分析,其主要的工作重点在于解决现有城市供热网压力和温度都较低的情况下引发的问题。
目前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设计流程和施工质量,同时在施工中加强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效率和工程质量。不仅对于目前的高层建筑的供热系统有着缺陷和不足,并且在其技术、工艺分析和应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供热系统中,常见的工程形式有:双水箱分层式、热交换器隔绝分层式、单双管混合式、双线式等几种形式,各种形式的优点也特别明显,但在具体工程的使用上却也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都有不尽人意之处,难以满足急剧增长的高层建筑的采暖需求。 探索新的解决北方城市高层建筑采暖系统形式是有益的。 现就上述几种采暖方式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如下:
(1)热交换器隔离分层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避免高层出现较低的静压力水平的现象,而且,还可以确保相关底层驱散器造成的超压现象,但是其对于热网水温要求较高,必须要在设计中高于用户预定水温。该建筑所处的热网温度显然是满足不了要求的。另外,热交换器的价格较贵,占用空间大。 系统较为复杂,会增加造价。
(2)双线式或单双管混合式:虽然结构简单。 造价低,但高层区静水压力对低层区散热器的影响依然存在。
(3)双层箱隔绝分层式:供回水温度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建筑物顶部设置一个水箱和两个保温水箱,系统受氧腐蚀严重,寿命较短,后续维护费用较高,且浪费建筑面积,增加建设费用。
5 室内热负荷特点
在其他国家,由于高层建筑通常使用的幕墙,虽然它传热系数比传统的结构可以更小,但比传统的建筑物,它的热容量要小得多,从而使得高层建筑物室内的蓄热能力大为降低,在室外气温及太阳辐射变化时,便使房间的供暖热负荷迅速变化。
高层建筑采暖所采取的措施:
(1)为了减少风压力所造成的室外空气渗透量,应尽量减少窗缝长度和提高窗缝密闭性,例如,采取单扇窗口并且窗缝之间的橡胶密封垫安装等。风压和热压造成的空气流动,使室外空气主要经底层大门进入建筑物。为了避免门厅部分温度过低,通常将底层大门做成双层门,旋转门,在门外加一个深度适当的门斗或者加装空气幕。冷空气进入建筑物后,沿楼梯间上升,经上层房间的窗缝或其他开口排至室外。因此在楼间通向走廊的地方应设置常闭的内门,如弹簧门、自动门等。
(2)宜将供暖系统按朝向分区,并且在每区的供暖系统中加装室温控制装置。
(3)如果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中,由于较低的散热器只能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从而限制了系统的高度,这使得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必须垂直划分。在建筑物的底部,供暖系统与热水管网直接连接,混合设备可用混水器,也可用水泵。在高层部分,供暖系统则通过水 - 水加热器与热水热力管网间接连接,用这种方法吧上、下两个系统分开,使最下面的散热器所承受的静水压力与层系统无关。水 - 水加热器,水泵等设备均可设置在辅助房间内。这个房间可布置在建筑物的中间层,也可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将采暖设备、空调设备、给水排水设备和电气设备等的机房设备均放在同一层内,它可占去这一层楼的大部分面积。这一层楼就叫设备层。设备层比标准层高,其高度大约是标准层的 1.6 倍。对于旅馆之类的高层建筑物,各种机房所占的面积大约是总建筑面积的4%~7%。在高层建筑中,除了用地下层或顶层作为设备层以外,也有必要在中间层和最上层设设备层,一般认为每10~20 层设一设备层最好。供暖系统可用锅炉也可用室外热力管网作为热源。
(4)高层建筑如使用蒸汽加热系统,该系统的高度就不会受到限制。但通常不在高层建筑使用高压或低压蒸汽加热,因为高压或低压蒸汽加热系统除了散热器表面温度过高,不符合卫生要求,并且只能用间歇工作的方法调节散热器的散热量,这就会造成室温在较大的范围内波动。但在高层建筑中,可用真空蒸汽采暖系统,它的高度既不受限制,也没有蒸汽采暖系统在卫生及调节方面的缺点。在采用真空蒸汽供暖系统时,不仅要使系统内保持真空,而且要用改变真空度的办法来调节散热器的散热量,这就要求系统严密不漏,并需要保持真空的自控设备。
6.总结:
总之,高层建筑楼层多,使用人员大多不同,设备具有复杂性,使得一些特点——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具有不同于传统多层建筑的若干特点——往往容易被忽视的设计师,希望这可以为我们的设计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篇2
为此,对高层建筑的防灭火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高层火灾的火灾规律,火灾特点和扑救措施,以适应高层建筑大量涌现的发展趋势的需要。本文从高层建筑的结构特征和火灾特点出发,分析火灾发生的因素,提出方法意见,为科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 高层建筑 火灾特点 扑救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329-02
一、高层建筑特点
1.1 建筑结构的复杂
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高、层数多,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主体建筑高492米,地上共101层。四周有裙房。按规定主体建筑至少留有1/4边不设裙房,裙房内设有锅炉房、变压器室、配电间、厨房、餐厅、仓库等。
形式与结构多样,形式有四方形、塔型、阶梯型、凹形、人性等。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竖井、管道多,有电梯井、电缆井、楼梯井、治理井等,有排风管、水管、电线管道等。竖井、管道是火灾蔓延的重要途径。
用电设备多。如各种照明灯具,电冰箱、电视机、电梯、自动空调、自动窗帘等。
1.2 功能复杂,人员密集
高层建筑用途广泛。高层建筑分为住宅楼、宾馆、办公楼、百货楼等。经常聚集较多的人员。功能多样。有些高层建筑、同一幢大楼有多种功能,有办公室、会议室、卧室、文娱室、图书室、小卖部、维修室、变(配)电室、锅炉房、厨房、餐厅、机房、仓库、车库等。一些高级高级宾馆还有宴会厅、歌舞团、咖啡厅、酒吧间、展览厅等。人员密集,火灾更容易导致伤亡。
1.3 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
高层建筑内可燃装饰材料多,如可燃材料吊顶、塑料墙布、墙纸、窗帘等,有些管道、电缆的隔热材料也是可燃材料。这些材料在燃烧过程中能放出大量的热和可燃气体,以及带有毒性的烟气,威胁人员的安全,同时能加快燃烧的速度,发生发生爆燃。室内陈设的可燃物品多。如化纤地毯、壁毯、挂画及床、沙发、桌椅等生活用品。一般住宅楼的火灾荷载密度约35―60K/O,高级旅馆达45―60K/O。
1.4 消防设施完善
高层建筑内一般都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如防火分隔设施、安全疏散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消防给水系统、防排烟设施等,为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二、高层建筑火灾因素分析
2.1 违反安全生产制度。
高层建筑用电、用气、用火量大,而内部设施一般达不到防火要求,临时布线过多、过乱。电焊、电工等特种工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有的是无证上岗,施工时操作不规范,甚至是违规操作。
2.2 边营业边施工的现象普遍存在。
高层建筑由于使用年限较长,长时间使用中,存在改造和装修,单位内部擅自就进行了装修和改造,施工现场用电量大,但由于用电是临时性的,导致安装极不规范,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严重。
2.3 消防意识不强。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任意压缩消防投入;对消防人员特别是消防值班人员不落实;人员没有经过消防培训,素质低;消防系统缺乏维护保养;物品乱堆放,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性及危害
3.1 高层建筑管道竖井多,易形成“烟囱”效应
一般高层由于建筑工艺上的需要,高层建筑设置很多管道竖井,如电缆井、电梯井、管道井、垃圾道、通风道、楼梯间等。在设计或施工中,如果防火处理不好,特别是防火分隔措施考虑不周,或者在施工中未能满足设计要求,火灾发生时,这些竖井就会成为一个个高耸的“烟囱” ,使烟气在竖井内的垂直扩散速度大大提高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3.2 火灾蔓延迅速,易形成立体火灾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尤其是高级宾馆、综合楼和图书馆、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经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 3m/s;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假如一座高度为100m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径到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3.3 室内装修可燃材料多
高层建筑中,无论是宾馆,还是商场、办公楼,由于其用途需要,往往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装修,但在装修过程中,又采用许多可燃性材料,特别是化工品用量极大,这些化工原料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燃烧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烟尘及水蒸气等,这些气体和烟尘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严重影响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易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严重影响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易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
3.4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困难
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人员集中;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情况; 三是发生火灾时烟气和火势向上蔓延快、且易窜入楼梯间,而火灾发生时人们大量涌向楼梯,增加了疏散难度(平时使用的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必须切断电源,停止使用,因此,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主要靠楼梯)。火灾案例分析表明,被烟薰死的占火灾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另外在慌乱中还难免发生摔死、摔伤、跳楼等惨剧。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的不利条件。
3.5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
3.5.1、登高困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如不借助消防电梯,一般的消防队员徒步跑上8、9层,其体力已消耗到基本丧失战斗力,而由于经济等因素,消防电梯的设置终究有限。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超过二三百米,发生火灾时外部进攻受限。现在消防云梯车高度有限,世界最高的云梯车其高度仅101m;另一方面缺乏地面消防行动展开的场地,高层建筑的主体建筑周围往往设有裙房,妨碍登高车全方位靠近主体建筑进行灭火救援活动,所以超高层建筑上部楼层发生火灾,消防队员无法进行外攻。
3.5.2、用水量大,供水困难;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冷却和控制火灾蔓延扩大的用水量是相当大的,从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实例来看,高层建筑火灾实际用水量需要每秒上百升至几百升,而目前,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消火栓系统的供水量约为每秒几十升,因此,只好借助消防队千方百计往高楼供水,但由于受水带耐压强度和消防车供水高度的影响,常因供水不上而贻误灭火战机。
3.5.3、钢结构建筑易坍塌;钢结构具有强度大、重量轻、力学性能尤其是抗风、抗震好等优点,因而高层、超高层建筑和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采用钢结构的不少。但从防火角度看,钢结构虽然是不燃烧体,但很不耐火,这就是钢结构的最大弱点,这一结论已被无数火灾案例和科学试验所证明,无防火保护的钢结构(即露明的钢结构)在火灾的作用下,约一刻钟(15min)左右就会烧损或破坏。
四、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措施
4.1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遵守的基本原则
4.1.1、集中优势兵力,加强第一出动的原则。因为在高层建筑内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时蔓延速度快,扑救困难,人员易造成大量伤亡,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集结足够兵力,快速抵达,才能确保及时营救出被困人员。同时考虑高层建筑火灾现场情况复杂、维持秩序和疏散灭火的需要,在调集消防力量到达现场的同时还应调集公安、交警、供水、供电、医疗、救护和其他社会力量到达现场。
4.1.2、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战术原则。正确处理救人与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与灭火应同步部署实施。针对高层建筑内人员集中、发生火灾后烟雾大、毒气多、人员容易恐慌、疏散困难、抢救人命任务重的特点,消防队到场后,首先要消灭人员被困地点及疏散通道的火势,驱散烟雾,打开疏散通道,迅速救出被困人员。同时派出搜索分队,深入着火层及着火层以上楼层逐层搜寻、引导或抢救疏散被困人员。在力量允许的情况下,同时还要及时深入着火层以下各层,搜寻受火势威胁的人员,进行引导疏散。
4.1.3、“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扑救原则。针对高层建筑内部情况复杂、火灾发展蔓延速度快、外部扑救困难的特点,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迅速关闭空调通风系统,将室内消火栓处的水枪、水带与消火栓连接,开启消火栓灭火。同时利用室内消防电梯、储水系统快速投入救援工作。当室内固定消防设施不能完全扑灭火灾时,就要快速组织外部移动式消防装备进行火场供水,确保火场上不间断用水的需要,实现救援行动中固移消防设施的有机结合。在借助消防电梯登高时,必须要在低于起火楼层二层以上的地方下电梯,然后利用通道到达起火楼层救援被困人员,寻找着火源,并利用建筑消防设施进行灭火。
4.2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战术措施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基本战法:一般可采取内攻外堵、上截下防、阻止蔓延、分层消灭的战术措施。作战部署应以内攻为主,把主要力量部署在起火楼层,实施近战,直接扑灭火灾。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性能比较好,且内部设计安装有固定的消防o水系统和其他消防设施,因此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和普通建筑火灾的扑救方法有所不同,指挥员在组织指挥扑救时,应确立救人优先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内攻为主和充分发挥固定消防设施作用的原则。
4.2.1、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及时处置初期火灾。高层建筑起火后,如果在初期火灾时间内不能及时扑灭,火势就会沿楼层外部、楼内通风管道、竖井、楼梯、电梯井等迅速向上下蔓延,形成立体燃烧。因此,利用本单位的消防组织和职工,及时扑救初期火灾,有秩序地疏散人群,将火灾扑灭在萌芽状态十分重要。
4.2.2、适应立体作战需要,部署消防力量。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力量的编成,应按照高层建筑的功能、体量、火灾特点,火灾事故的等级和规模,现有灭火力量和作战能力,在火灾扑救中所承担的任务来进行,平时加强协同配合演练,战时实施分级力量调派,重点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强化第一时间段的救人和灭火行动。
4.2.3、搞好火场侦察。高层建筑的火场侦察,是扑救火灾的重要环节,火情侦察准确,能为指挥员的科学指挥提供依据。因此,公安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利用大楼消防控制中心的各种消防设备显示系统和闭路监视系统,向现场职工、单位负责人了解相关情况,还要组织侦察小组,携带好照明工具、氧气呼吸器、安全绳等,必要时用水枪掩护前进,深入重点区域侦察,迅速查明高层建筑的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和数量,火势蔓延方向,起火楼层及其上、下有关各层受火势威胁的程度,通行道路、救人任务和方法等情况,以确保安全。火情侦察要贯穿整个灭火战斗的始终,根据侦察来的信息,随时掌握火势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2.4、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疏散和抢救人员。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要有效地组织疏散群众和救出被困人员,是一项十分难巨的任务,因此应组织精干的抢救力量,携带救护和破拆工具,深入起火楼层,仔细搜索被困人员。执行救人任务,不能少于2人,事先要约定联络信号,互相照应,应携带救生器材,以备救人自救,进入有烟火的区域,要配戴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材。
4.2.5、保持不间断火场供水,满足火场用水量。高层建筑发生火灾,能否及时而不间断的将水输送到灭火阵地,满足火场所需的水量和水压,是战斗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基建工地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迅速,且周围消防水源缺乏,施工工地上固定供水系统未建成或不完善,当供水高度超过单车供水高度时,采取沿楼层铺设水带或在楼梯间垂直铺设水带的供水方法,较难保证不间断供水,此时,应采取多车藕合供水或消防车与手抬机动泵串联供水的方式。若缺少耐高压水带,则宜采取最后一种方式,以确保安全使用。
五、结论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是当前火灾形势下,对我们消防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消防部队全体指战员必须不断地探索高层建筑火灾的发展特点和扑救措施,发挥现有装备优势,发挥灭火最佳效能,打赢现代条件下的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战斗,为驻地的一方平安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灭火战术/公安政治部编.―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9。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 年修订版。
[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 陈寒根.略述高层建筑火灾中的直接供水技术.新安全东方消防.1996年09期。
[5] 伍和员.略述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战术措施.中国警察网―电子版―消防周刊03版.2009.4。
[6] 蒋文军:关于提高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能力的思考。部局网站―电子版―2011.01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一)规模庞大,工期成本高。高层建筑体量及总建筑面积大,所需投资往往比较多,目前较多都在18层以上,这样就造成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非常大,而资金压力又体现在工期成本高,一旦工程延期往往会急剧提高投资成本,进而降低投资收益。
(二)基础埋置深,施工难度大。由于建筑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都比较深,目前较多采用两层地下室,因而深基础施工周期长,施工安全风险相应增大。
(三)结构高度高,施工技术含量高。高层建筑较其它建筑最为显著的区别是高度大。目前世界上最高建筑高度已经达到828m(阿联酋迪拜大厦)。高度的不断增加和造型的奇特都会增加高层建筑结构施工难度。
(四)作业空间狭小,施工组织难度高。高层建筑是垂直向上伸展的建筑,这一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的施工只能逐层向上进行,施工作业面狭小且周边可做施工场地的空间普遍较小,有的工程甚至几乎没有,造成施工组织的难度非常高,必须有效利用作业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进而提高施工效率。
(五)建设标准高,材料设备品种多、来源广。高层建筑多为设计标准比较高的建筑,有些作为城市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尤其如此。业主和建筑师为了打造精品,往往采用比较先进科技成果,这对总承包单位管理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管理前瞻性要求相当高。
(六)工期长,冬雨季施工难以避免。高层建筑体量大,施工周期相应加长,据统计,我国全部竣工的单栋高层建筑平均工期为12个月左右,规模大的高层建筑施工工期甚至超过2年。因此,施工过程中冬雨季恶劣天气不可避免。特别是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作业环境更加恶劣,风大、温度低都给结构施工带来难以预见的困难。
(七)人员、材料设备垂直运输量大。高层建筑体量巨大,用材品种多、数量大,施工人员上下的交通流量也比较大,因而垂直运输体系的效率对提高施工速度影响极大。
1.8功能繁多,系统复杂,施工组织要求高。现代高层建筑往往功能繁多。为了实现建筑功能,系统也就非常复杂,除了建筑结构外,还包含强电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等。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这些系统的施工,对总承包单位的施工组织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高层建筑“三线”的施工控制
建筑物的轴线、标高、垂直度是建筑物的经络,控制不好,对高层建筑的质量影响很大。对高层建筑的轴线、标高、垂直度控制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施工环境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一大难点。施工时,应做好以下技术控制:
(一)垂直度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楼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个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验,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能减小到最低限度。
(二)轴线的控制
1.轴线控制网的引测
基础施工时,由于环境视线较好,可以采用常规的轴线控制网进行放线控制。设置控制点时,要综合考虑随着建筑物升高时必要的复测。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0.00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一定数量的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并绘制控制轴线点平面图);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 200*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必要时也可直接用激光经纬仪引测),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2.过程线的控制。
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为此:①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②浇筑混凝上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楼层混凝土搭接无偏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三)标高线的控制
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三、对施工测量的控制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要把握好施工精度较难,在施工中经常存在着移位或者偏差的现象,要确保建筑的整体高度、长度和宽度满足要求,要做到3线控制,确保垂直度、轴线和标高线的准确。通常情况下垂直度要根据高层建筑的柱网的分布情况,将建筑物的四角边墙沿纵横向测设到一层转交边墙上,并进行标记,以此作为测量用的垂直度的标准。轴线通常使用经纬仪结合激光仪的方式进行获取。标高线可以在每层预设四个洞作为标高定位,但由于浇筑,加膜等原因会造成基准标高点不准确,这时可采用多层标高复核,使用水准仪进行抄平,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四、施工中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
在施工时,会用到大量的混凝土,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防止混凝土的离散型过大,而造成强度过低的问题,混凝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高层建筑的质量。除了混凝土以外,钢筋对高层建筑的支撑力也起到重要影响,钢筋的质量有材料监管部门负责,而对施工中钢筋的使用则有施工部门进行负责,施工部门要根据建筑强度的要求使用钢筋,做到改用钢筋的地方不能用其他材料取代。
五、高层建筑裂缝的处理
通常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强度较高,很容易产生裂缝现象,水泥的热化作用,也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温度变化,由于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作用,往往会产生裂缝现象。裂缝不仅使建筑物的美观受到影响,同时还对建筑物的整体的耐用性产生影响。为了避免产生裂缝,可以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尽量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量,同时可以掺杂适量的缓凝剂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六、 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队伍的素质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在进行建设施工时,应对施工个负责人进行任务分配,下达相应的任务指标,定期对指标进行检查,确保工期的进度。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则更为重要,首先要确保施工人员听从指挥,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其次需要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能够看懂设计方案自行进行操作。再次需要施工人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按照预期完成建设任务,进制无故旷工、磨洋工的现象。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建筑工程,特点。
一、综述
给排水系统工程虽然在建筑工程中的比重不大,但是却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水是生活的根本,良好的给排水系统是保证正常生活用水充足的前提保证,高层建筑具有建筑楼层高、用户多、用水多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给排水系统的改进,将有利于解决给排水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或者事故。高层建筑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火灾问题,给高层建筑的救援带来很大的消防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在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中对安全隐患进行充分地考虑。
二、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特点
1.高层建筑给排水设备的使用人数较多,水量也较大。如 果发生停水或是管道堵塞等事故,则影响人群较多,范围较大。因此,高层建筑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以保证供水安全和排水通畅,经济合理以及维护管理方便。
2.高层建筑中给排水系统中静水压力较大。如果只有一个供水区,不光是会影响使用,而且也容易损坏管道和配件。因此,可以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从而降低静水压力,使系统做到安全运行。
3.高层建筑的各种动力设备繁多,管道较长,比较容易产生振动和噪音。因此在给排水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管道的防震、防噪、防管道的变位或是伸缩等措施。
4.高层建筑的功能复杂,引发火灾的因素也比较多,一旦失火,火势蔓延迅速,并且在人员的疏散和扑救方面都存着一定的困难。要提高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必须设立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5.高层建筑的给排水量大,管道长,管道中存在着较大的压力波动。为了使管道的压力稳定,提高系统的给排水能力,采用新型的单立管道系统或是设置通气管系统是很有必要的。此外,排水管道的材料最好采用机械强度较高的,并用柔性接口。
三、高层建筑的给水方式
高层建筑的给水应该秉承给水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给水主要有四种方式:
1.减压分区给水
即是一种利用减压水箱或是减压阀进行减压。水泵直接将水注入最上区的水箱,然后依次向下区的水箱供水,或是在上下区间装置减压阀代替水箱起到减压的作用,用这种方式给水,设备和管道都比较简单,成本较低,方便维修管理,但是下区供水面临较大的压力,水泵也会消耗较多的能源。
2.气压罐给水方式
这种方式需要离心水泵和气压罐两种设备。利用气压罐内的空气的压缩性来存储和调节水量的高度,并且使用水泵机组的循序启动和软启动,实现供水。气压罐供水不需要建设水塔和水箱,减少了建筑物的荷载和基建的投资,而且密封的罐内可以避免水质的污染,但是气压罐的容水量是有限的,并且会经常出现供水压力不稳定的现象,供水的可靠性无法保障,水泵的启用频繁,大大缩短了使用的寿命,设备支出费用会有所增加。
3.高位水箱供水方式
这种方式所需的设备包括水泵和水箱。水箱内的水在泵房离心泵的作用供给,高位水箱则用来存储和调节本区的水量及稳压。使用高位水箱供水方式,水箱里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水,并且水泵的启动次数也相对较少,可以保障供水的安全可靠,同时所支出的设备费和运营费也比较低。但是,使用这种方式,首先,水箱内的水容易受到污染;其次水箱的设置会占用一定的建筑面积和增加建筑结构的复杂性。
4.变频泵无水箱给水方式
这种方式的水压和流量是可以调节的。从而达到一种节能的效果,并且可以随着用水量的变化随时调整点机的转速运行,保证了运行的可靠性并且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变频器的价格比较贵,所以设备所需的费用较大,并且变频器对工作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容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总而言之,每一种给水方式都各有利弊。给水方式的设计,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和地方特点,做到具体分体具体分析,也可以将几种供水方式相互结合使用。
三、高层建筑的排水设计
1.排水系统的分流制
污废水是采用合流制还是分流制主要是由技术和经济两大因素决定的。一般在民用高层建筑中,生活污、废与雨水是分流排放的。
2.排水管道布置
需排出的污水尽量通过最短的排水管道排出室外,并且排水管道尽量的不要经过变形缝。这样有利于排水管道的安全使用以及维修清理。
3.排水管道的铺设
管道与墙之间、管道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间距;如果管道要穿越楼板、穿越墙壁或是楼基怎要预留洞孔。排水立管与排水管端相连的部分应该采用两个45°的弯头或是弯曲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弯头。
4.通气管道系统设置
建筑内排水管道系统要设置专用的通气立管与大气相通,达到释放排水管系中正压和补充空气减少负压的作用。保证排水管内空气的流通,减少排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排水管道一般有伸顶通气管、专用通气管、主通气管、副通气管、器具通气管和结合通气管等几种通气的方式。
5.通过严格的水力计算,控制排水立管的水流量不超过规定的最大流量值并且为了降低水流的下降速度,可以在排水立管中采取一些消能措施,从而避免水流的冲击对管系所造成的破坏。在实际的建筑操作中,通常自顶层起,每隔6层就会设置一套消能的装置。
四、高层建筑给排水中的节能设计
1.建立中水利用系统
高层建筑使用后的某些生活排水、冷却水和雨水等,经过再处理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些使用要求,成为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中水。在那些高层建筑比较集中的区域,生活废水具有水量较大,使用时间比较集中,水质和处理效果也相对的较理想,为中水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水源。
五、室内自动喷水系统的设置
高层建筑的防火,需要在室内设置自动喷灌系统。由于室内管线众多,走线纵横。所以在设计管道走向时,从上至下依次为风管-电管-水管。要注意喷头的位置要远离电源和灯管,这样在喷水时不影响照明和防止出现漏电事故。同时,高层建筑在设计上都会有吊顶等美观装饰,这也给喷头的设置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和多方进行协调合作。
六、灭火器的设置
灭火器的设置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中,灭火器的位置往往被忽视了。但为了消防安全,灭火器又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因此,要特别注意灭火器的安置。安放的位置要醒目。
七、报警装置的设置
篇5
【关键词】城市化发展;高层建筑;防火措施;建设需求
1 对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特征分析
1.1 极快的蔓延速度
在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会有着诸多的竖向管井,比如,电梯、排烟井、排水管道以及通气口等,这些建筑设施之中,如果不能实现对其的安全系数进行加强,将会在火灾发生的时候,让火灾产生的浓烟在较短的时间里蔓延到整个高层建筑之中去,这即为所谓的“烟囱效应”。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当一座高层建筑的高度达到100m的时候,当其未能做到有效遮挡工作的时候,浓烟仅需30s的时间,就会扩散到楼层的顶楼,竖向扩散的速度可达到水平方向扩散速度的十倍以上。再者,由于高层建筑在建设活动中,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高分子材料、木质材料以及其它易燃材料来作为建筑物的构造主体,这样就使得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其蔓延速度快,且也会产生大量的毒气,加剧了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
1.2 难以完成人员的疏散
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规划活动中,由于高层建设自身的层数较多,楼层较高,且内部的设计结构复杂,使得想要在火灾发生之后尽快实现逃离的难度较高,再加上高层建设本身的居住人数较多,且较为集中,相应地提高了疏散活动的开展难度,同时,当火灾烟气蔓延的时候,人们的能见度将会受到影响,疏散人员想要第一时间逃出高层建筑的难度也就急剧提升,踩踏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也就随之出现。
1.3 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难度高
当火灾发生的时候,针对高层建筑的救灾情况,需要使用云梯消防车来实现救援工作的更好开展,但是,消防云梯的高度仍就无法满足许多实际的救援工作开展,这是因为消防云梯难以达到楼层的高度,同时,在高处,即是是微风也会让云梯产生较大的波动起伏,严重影响到了救援工作的开展。再者,消防工作的开展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而在高层建筑之中,救援工作的供水需求难以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到了火灾的直接扑救。同时,火灾产生的时候,其带来的大量浓烟,给消防工作的开展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火灾浓烟,会让消防工作人员难以明确被困人员的具置,影响到了及时地施救工作开展。这二者因素的共同影响,也就使得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工作的开展会面临着诸多的开展困难,进而导致了火灾问题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解决,带来了更加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2 如何有效开展高层建筑的防火救灾
2.1 加强对消防配套呢设施的建设
想要提高层建筑的防火能力,建设方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按照建筑物的布局与设计,为防火区域的配件设施进行配置。比如,在进行设计活动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安全性,正确布局与设计建筑物的疏散通道与防烟管道,同时,配置正确、有效的消防设施。最好,能够在敏感部位设置火警预报系统,针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建设规模与抗火能力来完成建筑物的设计方案。
2.2 加强对建筑防火管理系统的建设
由于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多样化,且其所面临的火灾隐患各种各样。因此,如果不能实现对防火能力的加强与完善,将会使得整个建筑物的火灾威胁急剧加深。所以,在进行防火管理活动的时候,需要就以下几点进行完善:
2.2.1 对易燃物品的管理
加强对易燃物品的管理,进而实现对明火的有效控制。在进行高层建筑的设计与建设的时候,需要首先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所有的建筑作业都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监管。在对高层建筑内的餐厅、娱乐场所等场所进行建设的时候,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在对高层建筑内的吸烟行为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其的明确与落实。
2.2.2 对电气设备的管理
在高层建筑中,如若需要使用加热产品,需要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最好不要使用明火。并且,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与标准,禁止乱拉乱接,杜绝火灾的发生。
2.2.3 操作技术的管理
在高层建筑之中,需要根据用火、用气的标准来实现对流程操作的完善,同时,也要加强对管理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加强,加强对安全用火保障。
2.3 如何实现安全疏散
想要实现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3.1 对通道的建设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需要经过走廊才能达到安全区域,因此,加强通道的安全性,才能实现人员的安全疏散。同时,为了尽量的缩短疏散的时间,需要对疏散通道进行优化设计,做到双向的疏散,对疏散通道的位置、距离、宽度以及高度等各个环节进行一一核对,确保疏散工作的有效开展。
2.3.2 楼梯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建设,需要设置多个防烟楼梯间,提升,要确保必要的防烟与采光保障。
2.3.3 电梯
在发生火灾的时候,电梯不能作为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方式,需要就其的运行模式进行控制,保证当火灾不慎发生的时候,能够做到安全保障。
2.4 对防火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并落实防火制度从以往高层建筑的火灾教训来看,大多数火灾隐患来自人为疏忽或者操作不当,如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泄漏引发爆炸;烟头没有熄灭并引燃起火物;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电热设备或照明设备与易燃物,过近引发火灾,等等。另外,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规操作也是引发火灾的因素之一。因此,高层建筑中涉及到的每一位管理者、居住者都应提高防火意识,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建立健全防火安全制度并严格落实到位,实现防火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全员化发展。
2.5 对消防设施的购置与维护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建设的时候,还要做到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确保用时的有效性。避免火灾发生的时候,安全问题隐患带来的事故。
2.6 对防火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
政府的消防机构作为社会公共组织的一部分,需要提高社会民众对消防的认识与理解,这是消防机构的职责所在,也是其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就高层建筑来说,更加需要加强对这方面认识的提高,同时,还要定期的开展消防演练,杜绝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慧,周佳佳.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防火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3,(14):145.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特点;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施工建设专业性强、包含众多工序流程及各环节的交叉作业,建筑的体积结构自重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受力特点,因此也导致了其施工设计的复杂与施工建设工期的漫长。高层建筑层数多、体积大的特点决定其结构类型必然较为复杂且形式多样,因此导致了施工建设难度的增加,要求较高水平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屹立。
一、高层建筑的建筑特点
1、高层建筑的施工准备工作量大
高层建筑体积、面积大,需用大量的各种材料、构配件和机具设备,品种繁多,采购量和运输量庞大。施工需用大量的专业工种、劳动力,需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同时,在中心城区施工,场地狭小一般都是施工难点,如何有效分配调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也考验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
2、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
施工方要统筹各个部门的施工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计划,这由施工方的项目投资所决定,项目投资较大则使用质量较高的材料。无论施工方是竞标方还是自主施工方,对前期的成本投入都要做好预算,要确保项目投资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
3、地基设置较深,施工难度较大
由于高层建筑的地面建筑较多,整个建筑的重量较大,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坚固的地基不仅能够很好的支撑上层建筑,而且对抵抗自然灾害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基施工时,不仅要考虑到地基的坚固问题,还要考虑到综合利用问题,现代高层建筑通常会设置多层地下室,地下室可以用作商用或者停车场。对地基施工周期要做好预算,不能只专注于地标建筑的施工,地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质量。
4、建筑高,施工技术难度较大
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也不断的增强,温度也越来越低。除了自然因素,建筑的造型也影响着施工,要保证建筑造型同时还要抵御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增加了施工难度。高层建筑施工原材料的运输较为复杂,需要使用垂直升降机或者起重设备进行运输,同地面施工相比,运输方式较为复杂,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工期时间长,受自然气候影响大。高层建筑施工量大,施工周期较长,工程作业要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随着季节的变化,雨雪对高层建筑施工和人员安全的保证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需要更强的水平载荷承受能力,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倾斜、水平滑移、地基的沉降等问题发生,对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
(1)土方开挖前,要对地形、地质、水文等信息进行处理,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开挖方式,编制最优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根据开挖工程规模、土石特性、工作条件等选取最适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做好弃渣、弃土的处理工作,不可随意倾倒,最好用于铺路、造地还田,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做好施工排水措
施,施工用水、地下水等要及时排出,避免基坑积水,创造最好的施工条件。
(2)基坑支护可以减小基地回弹,节约施工空间,保护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在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存在极限状态时,要求施工人员工作必须达到安全标准,挡板质量要高,避免结构受弯破坏,挡板嵌入深度要符合标准要求,增强挡土结构的抗压力,针对不同被支护土体类型选择合理的支护结构形式。
2、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由为重要,因为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较长,混凝土会因气候和工作条件的影响而产生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在工程开工前,要按着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来配制不能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进行强度试验,等试验结果出来后,再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节,以达到高层建筑的施工标准,试验主要调整的是砂石、水混、含水率的配合比,在调整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严格控制配合比的计算,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也要在配比、原材料、搅拌控制严格的情况下进行细仔的检查工作。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3、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mm~1000mm 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阶段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都充分的展现了我国当前建筑水平。为了使我国高层建筑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应在施工时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改进,从而实现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完善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徐福星,傅旭青,徐剑.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及安全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2)
[2] 曾兴机. 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J]. 四川建材. 2009(06)
[3] 周文化.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监理质量控制要点[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5)
[4] 刘海峰.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的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 2011(02)
[5] 刘超. 大型框架结构后浇带的留设[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2)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新材料 抗震 低碳
1.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有关高层建筑的定义目前尚没有统一规定,从理论上讲应按照结构的受力特性来划分,即按水平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来划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曾于197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提出将9层及9层以上的建筑定义为高层建筑,并建议按建筑的高度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9~16层(最高到50 m);第二类,17~25层(最高到75 m);第三类,26~40层(最高到l00 m);第四类,也称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高度在100 m以上)。
在我国,关于高层建筑的界限规定也未完全统一。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下简称高规)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和高度超过28 m的钢筋混凝土民用建筑属于高层建筑。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 m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屋面板板顶的高度,屋顶上的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出屋面的楼梯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
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包括:
①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大,侧移成为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对一般建筑物,其材料用量、造价及结构方案的确定主要由竖向荷载控制,而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高宽比增大,水平荷载(包括风力和地震力)产生的侧移和内力所占比重增大,成为确定结构方案、材料用量和造价的决定因素。其根本原因就是侧移和内力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长。
②楼(屋)盖结构整体性要求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共同工作特性主要是各层楼板(包括楼面梁系)作用的结果,由于楼板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很大,变形较小,故在高层建筑中一般都假定楼板在自产生平面内只有刚移(仅产生平动和转动),而不改变形状,并忽略楼板平面之外的刚度。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任一楼层高度处,各抗侧力结构都要受到楼板刚体移动的制约,即所谓的位移协调,这时抗侧刚度大的竖向平面结构必然要分担较多的水平力。
③高层建筑结构中构件的多种变形影响大。在一般房屋结构分析中,通常只考虑构件弯曲变形的影响,而忽略构件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的影响,一般是因为其构件的轴力和剪力产生的影响很小。而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由于层数多、高度高,轴力很大,从而沿高度逐渐积累的轴向变形很显著,中部构件与边部、角部构件的轴向变形差别大,对结构内力分配的影响大,因而构件中的轴向变形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④结构受到动力荷载作用时的动力效应大。根据结构本身的特点不同,如结构的类型与形式,结构的高度与高宽比,结构的自振周期与材料的阻尼比等的不同,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作用时,产生的动力效应对结构的影响也不同,有时这种动力效应严重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房屋的破坏。
⑤扭转效应大。当结构的质量分布、刚度分布不均匀时,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扭转作用,扭转作用会使抗侧力结构的侧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各个抗侧力结构构件(柱、剪力墙或筒体)所受到的剪力,并进而影响各个抗侧力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内力与变形。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的扭转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⑥必须重视结构的整体稳定和抗倾覆问题。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重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结构的抗倾覆能力,防止结构发生整体失稳的破坏情况。
⑦当建筑物高度很大时,结构内外与上下的温差过大而产生的温度内力和温度位移也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一种特点。
2. 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高层建筑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①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随着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研制和不断发展,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韧性性能也不断地改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已经可以达到C100甚至更高,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高强度混凝土,可以减小结构构件的尺寸,减少结构自重,必将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高强度具有良好可焊性的厚钢板将成为今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主要用钢,而耐火钢材FR钢的出现为钢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了方便。
②层数增多,高度加高。由于城市规划、用地紧张和使用功能等原因,我国高层建筑目前也有一些正在设计或施工的80层以上的建筑。在地震区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我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③组合结构高层建筑增多,采用组合结构可以建造比混凝土结构更高的建筑。在强震国家日本,组合结构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其数量已超过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除外包混凝土组合柱外,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应用很广泛,外包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双重组合柱的应用也很多。由于钢管内混凝土在处于受压状态时,能提高构件的竖向承载力,从而可以节省钢材。
④新型结构形式的应用增多。已建成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正在筹划中的芝加哥532 m高的摩天大楼方案,都采用了桁架筒体,并将全部垂直荷载传至周边结构,它们的单位面积用钢量都仅约150 kg/m2,特别节省钢材。预计这种结构体系今后在300 m以上的高层建筑中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巨型框架体系由于其刚度大,便于在内部设置大空间,今后也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高层建筑,特点,施工组织,测量
1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1. 1 总体特点
1) 工期跨度大、季节性施工不可避免。因考虑项目的综合效益,施工周期一般定为2 年左右,特别是在北方,冬夏季节替明显,给工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2) 高层建筑对材料、设备、人员的运输安全要求高。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的运输方式主要为垂直运输,吊运设备高度高、运输数量大,属于重要危险源,高层建筑要把高空安全防护放在首位,严防人员、物体坠落,另外,临时用水、临时用电、消防设施等要定期进行排查,避免各类安全隐患的产生。特别要强调的是,由于高层建筑上下不方便,再加上施工工人以农民居多,文化素质偏低,随地大小便的问题发生的较多,为了文明施工,施工单位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设置临时厕所,防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发生。3) 深基坑开挖。高层建筑均会考虑高效率的利用空间,地下一般设有停车场、超市、各种设备储藏间等,因此基坑开挖深度大,地基处理复杂,基坑支护难度大,材料耗用多,对成本和工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制定优秀的基坑支护方案成为了节约成本、控制工期的主要措施。4) 大部分高层建筑的施工均在市区进行,施工用地紧张,场地有限,需要根据现场材料、机械的需求量合理组织安排,减少库存量和机械占地,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确保整体施工场面的顺畅。5) 高层建筑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混凝土用量大,模板型号多,钢筋连接密集,因此控制好混凝土及钢筋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6) 材料品种多、安装工期长。垂直吊运设备、各种材料均需提前预定或者订做,以便供应商能及时供应,并且在结构施工阶段,合理安排插入其他工序,穿插施工、流水作业,确保施工工期。
1. 2 施工测量特点
1) 影响因素众多。影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因素主要有: 设计图纸、施工工艺、施工环境以及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目前,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美观和多功能,多数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复杂,给测量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外因基础刚度小、楼层多、重量大,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沉降就越大,各部位的沉降差异也越明显。另外,测量仪器是否规范操作、测量人员的认真程度及测量水平也在较大方面影响了施工放样的精准度。2) 精准度要求高。高层建筑测量精度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施工的质量。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测量放样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受力,如果施工过程中测量误差较大,不仅仅会影响建筑物后续工作的施工,增加工程的成本,并造成外观缺陷,还会影响各功能的使用,比如电梯间楼层垂直度直接影响电梯的运行,更严重者将导致整栋高层建筑受力结构的改变。3) 施工测量难度大。因高层建筑支撑柱多,结构奇特,异形构件多,平面控制网布设困难,测量通视较为困难,作业条件差,架设仪器困难,间接增加了测量过程的转站,且空间位置随着楼层的加高不断变化,俯视或仰视测量增多,造成测量的累计误差越来越大,增加了施工测量的难度。
2 高层建筑物施工的控制措施
2. 1 施工组织控制
1) 根据施工地区的气候特点,制定符合气象条件的施工进度安排。在适合施工的季节应安排3 班人员24 h 轮流施工,加快工程进度,弥补因自然气候的影响而损失的工程进度,以达到整体施工进度不受影响。2) 每周召开项目部会议,提前安排下周工作和工程进度情况。3) 做好施工预案。施工单位应结合设计图纸、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合同要求等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和管理方案,用方案指导整个项目的施工。方案内容要涵盖场地规划、人员机械的准备工作情况、各工序的计划完成时间、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安全措施等。4) 按规定使用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任何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对水电设备,特别是电力设备,专人管理。5) 现场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布置的场地合理布置,材料、机械规范堆放,严格控制楼面板堆放物的层数和重量,以免对未完成成型的楼层构成质量隐患,现场拆除的废旧模板、施工废材等应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弃放在指定地点。
2. 2 施工测量控制
1) 测量仪器及方法。a. 定期校正测量仪器,规范使用仪器,减少仪器误差。b. 制定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仪器操作规范,减少不同操作人员引起的误差。c. 调查了解,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对施工测量的不利因素,并制定与之相应的施工测量方案。d. 多点测量,相互对比校正。如高程传递可同时引测三点,并用水准仪抄平比对,相互校正。e. 选定合理的测量点,减少换点次数。f. 保证总误差在规范要求内。
2) 主要部位施工测量控制。a. 高层建筑垂直度的控制。因高层建筑楼层高,周边场地狭窄,没有足够的距离架设经纬仪,铅垂测量的方式由于高度大,摆动大,精度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常用的方式并不适合高层建筑垂直度的精准测量,目前,多采用内测法,即在建筑物外轮廓线内设置测量控制基点,通常设在+ 0.00 楼面。浇筑每层楼板时,在对应位置留设孔洞,由此层层进行传递。某楼层轴线测设时,在测量控制基点架设激光经纬仪( 或激光铅直仪) 向上发射垂直激光,在该楼层预留孔洞处放置有机玻璃板,接受激光光斑,由此测定该楼层轴线基点,再依据由此测设的若干基点,测设出该楼层所有轴线。b. 剪力墙精度测量的控制。在以往工程施工中,多次出现因剪力墙、隔墙施工位置不准确,造成后续装饰施工未能及时插入,直接增加了施工成本并影响了工期,所以剪力墙精度测量至关重要。测量时要根据轴线放样出墙的精确位置,用墨斗弹出边线,然后再引出墙体的控制线,做明显的红色标记,为了精确度和起到复核的作用,每个房间的标记不得少于三个( 三点一线) 。在墙体施工完成后,要及时将控制线引测到墙面上,以便于后期的钢筋保护层检测及墙置的检查等,确保满足后续施工的需要。c. 门、窗位置的测量控制。每层楼主体施工完成后,用经纬仪在垂直方向测出门、窗的竖向中心线,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定出洞口顶、洞口底的水平标高位置,用钢尺横向量测出竖向边线及横向边线,用墨斗线弹出,用此办法检查门、窗洞口尺寸的精准度。
3 结语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城市建设中,随着众多高层建筑的建设,建设人员在高层建筑方面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各种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运用,使得高层建筑的机械化程度及施工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我们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对原有的技术加以改进,对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有效总结,为高层建筑施工贡献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姚先成.建筑工程控制质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崔晓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J].建筑机械化,2009(5):37-38.
[3]杜旭杭.高层建筑施工要点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 : 63-64.
[4]王海红.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浅析[J].河南建材,2009(8) :25-27.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结构体系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8-0037-02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
1.1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1.2侧移成为控指标
与低层或多层建筑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向变形迅速增大,与建筑高度H的4次方成正比(=qH4/8EI)。另外,高层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轻质高强材料的应用、新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体系的出现、侧向位移的迅速增大,在设计中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还要求具有足够的抗推刚度,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1.3抗震设计要求更高
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除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外,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1.4减轻高层建筑自重比多层建筑更为重要
高层建筑减轻自重比多层建筑更有意义。从地基承载力或桩基承载力考虑,如果在同样地基或桩基的情况下,减轻房屋自重意昧着不增加基础造价和处理措施,可以多建层数,这在软弱土层有突出的经济效益。
1.5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采用框架体系和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的高层建筑中,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往往大于边柱的轴压应力,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当房屋很高时,此种轴向变形的差异将会达到较大的数值,其后果相当于连续梁中间支座沉陷,从而使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
1.6概念设计与理论计算同样重要
抗震设计可以分为计算设计和概念设计两部分。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计算是在一定的假想条件下进行的,尽管分析手段不断提高,分析的原则不断完善,但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地基土影响的复杂性和结构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际情况相差数倍之多,尤其是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之后,会出现构件局部开裂甚至破坏,这时结构已很难用常规的计算原理去进行分析。
2.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2.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与建筑、设备和施工密切配合,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重视结构选型和构造,择优选择抗震及抗风性能好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与平、立面布置方案,并注意加强构造连接。在抗震设计中,应保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个结构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2.2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适用范围
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基本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由梁、柱、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它是主要承重结构,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系梁连系起来,即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它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其使用范围: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一般是6到15层,最经济的层数是10层左右。由于框架结构能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的要求,已广泛应用于办公、住宅、商店、医院、旅馆、学校及多层工业厂房和仓库中。
(2)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中,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全部水平和竖向荷载,剪力墙沿横向纵向正交布置或沿多轴线斜交布置,它刚度大,空问整体性好,用钢量省。历史地震中,剪力墙结构表现了良好的抗震性能,震害较少发生,而且程度也较轻微,在住宅和旅馆客房中采用剪力墙结构可以较好地适应墙体较多、房间面积不太大的特点,而且可以使房间不露梁柱,整齐美观。
在框支剪力墙中,底层柱的刚度小,形成上下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底层柱会产生很大内力及塑性变形,因此,在地震区不允许采用这种框支剪力墙结构。
2.3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可以组成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既有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和较强的抗震能力,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办公楼和旅馆。
2.4简体结构体系
随着建筑层数、高度的增长和抗震设防要求的提高,以平面工作状态的框架、剪力墙来组成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这时可以由剪力墙构成空间薄壁筒体,成为竖向悬臂箱形梁,加密柱子,以增强梁的刚度,也可以形成空间整体受力的框筒,由一个或多个筒体为主抵抗水平力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通常筒体结构有以下几种。
(1)框架一筒体结构。中央布置剪力墙薄壁筒,由它受大部分水平力,周边布置大柱距的普通框架,这种结构受力特点类似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目前南宁市的地王大厦也用这种结构。
(2)筒中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由内、外两个筒体组合而成,内筒为剪力墙薄壁筒,外筒为密柱(通常柱距不大于3米)组成的框筒。由于外柱很密,梁刚度很大,门密洞口面积小(一般不大于墙体面积50%),因而框筒工作不同于普通平面框架,而有很好的空间整体作用,类似一个多孔的竖向箱形梁,有很好的抗风和抗震性能。
(3)成束筒结构。在平面内设置多个剪力墙薄壁简体,每个筒体都比较小,这种结构多用于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中。
篇10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特点;施工技术;工期
前言
随着城市常住人口的增多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房屋建筑高层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其对于缓解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层房屋建筑对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更要注意对施工技术的选择和把握。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高空作业多、工期长、造价高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房屋施工技术不能直接应用,需要针对高层房屋建筑自身具备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
1.1 高空作业多
高层房屋建筑本身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这无疑给现场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各种建筑材料、机具设备和施工人员需要向高处输送,这无疑增加了施工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高处作业时要做好各种洞口、临边的防护工作,既要防止出现施工人员高处坠落的安全事故,又要防止高空抛物造成对地面人员的打击伤害。
1.2 工期长
高层建筑结构相对复杂,例如基坑开挖深度更深,还要涉及支护、降水等工序,而且基础和主体承重构件一般都为大体积混凝土,用料多而且管控严格,再加上物料、机具等的输送路径较长。因此,一般来说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工期较长,可达到一至两年左右,在这期间还会遇到季节的更替、恶劣天气的影响等,给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麻烦,可能导致工期更加延长。
1.3 基坑深度大
为了将高层房屋建筑的自重和其他荷载均匀传递给地基土,使房屋建筑整体上均匀沉降,并抵抗高层房屋建筑在水平方向上的荷载(如风荷载、地震力等)、增强建筑结构稳定性,需要将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很深,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地基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能否实现安全使用功能的前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深度一般都在 5m 以上,随着房屋建筑高度的增加,甚至可达 20m 以上,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发生塌方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4 工程造价高
由于基坑开挖土方量大,基础埋置较深,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支护和降水,为保证房屋建筑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工程中所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的量很大,因此相应的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数量相对庞大、工种多样,再加上现场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量较大,产生的费用较多,因此导致工程造价较高。
2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施工技术很多,由于篇幅原因文章只以具有代表性的钢筋连接技术、预应力技术、基坑支护技术等做为讨论重点。
2.1 钢筋连接技术
钢筋的连接对于保证高层房屋建筑质量至关重要,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主要主要承受荷载压力作用,而钢筋则用来抵抗结构内部拉应力的作用,随着人们对高层房屋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中钢筋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针对不同种类的钢筋以及不同施工部位的钢筋来说,其连接技术的选择也有较大差异。当前钢筋连接的方法主要有焊接、绑扎连接以及机械连接等,对于非承重部位、不承受动力荷载的部位可选择焊接、绑扎连接的方式,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节约施工成本;而对于承重部位和承受动力荷载的部位来说由于钢筋直径较大、受力复杂,一般必须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如套筒挤压连接等进行钢筋的连接,当前这种钢筋连接方式已经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深基坑支护技术
高层房屋建筑的基坑深度一般在 5m 以上。因此,不适合放坡开挖,只能采用带有支护结构的中心岛式开挖、盆式开挖以及逆作法开挖等,在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使基坑侧壁具有一定的侧向刚度从而防止塌方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根据基坑岩土性质、周围环境情况、开挖深度等条件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当前最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有锚杆支护、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水泥土搅拌桩、土钉墙、逆作拱墙等,目前我国在对深基坑支护的选型、施工等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已经较为成熟。
2.3 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技术就是对钢筋预先施加一定的拉应力,使之抵抗混凝土的裂缝,并且使构件具备更大抗冲击力的一种技术,目前预应力技术在一些高要求的房屋建筑中已经得到实际应用。预应力技术包括先张法预应力技术和后张法预应力技术两种,先张法就是在浇筑混凝土以先对钢筋施加拉应力,待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放张;而后张法则是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先埋置钢筋套管或在钢筋外表面涂剂、包覆塑料膜等,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凝固后再张拉钢筋,后张法预应力技术包括有粘接和无粘接两种,其中无粘接预应力技术被认为是更有前途的技术。
3 我国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推广建筑施工新技术
当前我国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能够满足房屋建筑的各项基本要求,但在诸多方面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应当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施工技术,充分学习并与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使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快捷,并使房屋建筑更加牢固、耐久、美观,满足各类人群对房屋建筑的高标准使用要求,使我国的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逐步与世界接轨。
3.2 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
将各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相结合,可极大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在施工之前将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类参数输入到计算机软件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将整个施工过程模拟出来,判断建筑施工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有助于管理人员从整体上把握施工流程,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修改,减小实际施工的损失,有利于安全、进度、质量、成本等各项目标的实现。又如利用传感器技术,将传感器埋置于建筑结构关键部位,如易发生形变、裂缝等部位,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里表温差过大、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渗漏水等即可及时报警,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排除质量问题。可见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是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4 结束语
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较为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等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新技术,提高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万库.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23.
[2]徐轶安.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木前分析与思考[J].门窗,2013(6):14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层建筑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