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

篇1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即将把历史的列车牵引到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中国旅游业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未雨绸缪,面向世界,迎接挑战。笔者简要介绍了知识经济的内涵特征,对知识经济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对策。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它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知识用于经济,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突出表现为以下特征:

知识成为主导资本;信息成为重要资源;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载体和基础;经过增长方式出现了资产投入无形化、资源环境良性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二、知识经济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1.知识经济增加了旅游需求。知识经济时代,旅游需求将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较高增长。这种增长来自对以下几个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的预期: (1) 从人们的旅游支付能力看,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主体产业,并推动着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这带动了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使更多的人具备旅游支付能力,也使原有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增强。(2) 从人们的旅游所需闲暇时间来看,生产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组织柔性加大。闲暇的增多使人们在计划旅游时更少受时间所限,“催化”了人们的旅游行为。(3) 从人们的旅游兴趣看,知识的普及与收入的增加显著提高了生活质量,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对闲暇度假的要求增加;同时,科技的发展使旅游产品更趋新颖多样,生动形象的信息网页使人们对各种旅游产品有直观的了解。

2. 知识经济提高了旅游供给的质量。知识和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运用,给旅游供给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使旅游供给产品的质量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增强。一方面,作为旅游供给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服务,由于知识和技术的普遍应用,水平大大提高,例如以前的客房预定需要提前数天才有结果,网上预定系统开通后客人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知道结果;另一方面,知识和技术也大大增加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人造主题公园由于充分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越来越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3. 知识经济改变了旅游业的传统管理方式,带来了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是建立在旅游业良好的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之上并且超越了信息中心或专业内部网络管理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为旅游企业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共享寻找新的途径,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过程。其目的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业(企业或机构) 的知识资源,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论,建立合理、科学和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运用科学管理技术方法,进行市场预测、盈亏平衡分析、辅助决策等。知识管理强调以知识为核心,重视知识的管理与运用,突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知识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电脑和网络已成为最一般的管理系统,旅游企业本身及旅游业的各个部门间,国内和国际间基本已实现互联网,问讯、预定、登记、邮件及结账等速度快、效率高。近年来,在国际旅游业务中,网上旅游销售已逐步形成,前景看好,必将在未来的旅游业中占主导地位。据1998 年国际权威组织调查有70 %以上读者光顾过与旅游相关的网页,查阅各种旅游有关项目。

4. 知识经济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知识经济提高了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由此可见,要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仅仅对旅游资源进行控制是不够的,必须在体制、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这就要求以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使人们能够更有效地使用资源,研究开发效率更高的资源,从而不断满足人类旅游生活的需要。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旅游资源的利用是可持续的。

三、知识经济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 知识经济内在地要求旅游业制度、技术、市场及管理创新。对于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制度创新显得非常迫切和关键。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旅游市场和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的桎梏。产权制度的不到位,经济制度的落后,管理制度的乏力,使企业没有真正进入市场,缺乏市场压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原先旅游企业的服务功能将会被网络技术所代替,如旅行客票预定、酒店宾馆预定等,这要求旅游企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自发的进行创新。

2. 知识经济使传统旅游消费行为发生变化,表现在: (1) 消费行为感性化。游客的需求重点已不再停留在获得物质产品本身,更看重消费获得个性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认同,更注重旅游产品(服务)的文化内涵; (2) 消费方式个性化。知识经济时代游客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日益个性化的价值取向是其旅游消费方式个性化的特征日益突出的原因; (3) 消费需求模糊化、无主流化。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游客的心理因素变化不定,使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彩多样、变化莫测的特点。这些消费变化使传统旅游产品(服务) 寿命周期大大缩短,潜在地要求旅游企业提供新型旅游产品(服务) 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内在的需要。

3. 知识经济改变了传统的旅游竞争方式,竞争呈隐形化趋势。所谓隐形化是指竞争不再依靠传统的价格竞争、倾销等常规手段,而是主要依靠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和策略,依靠竞争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依靠企业良好的整体形象,通过知识竞争、信息竞争、企业文化竞争等柔性手段取得竞争的胜利。其中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竞争带来新的形式。

4. 知识经济拓展了企业资本范畴。知识经济时代,资本范畴出现新的拓展,专利、品牌等无形资本在经济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向传统旅游业依靠有形资本的经营模式发出挑战。知识资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再主要依赖于劳动力、设备等有形资本的增加,而是更依赖于知识性资本要素的加入运行。

5. 知识经济向旅游业传统管理模式提出挑战。传统旅游业管理无论其对象是员工还是物品,都没有将企业创新的根本力量—知识看作企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资源体系而加以全面和综合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习惯于传统管理的旅游企业以压力,迫使他们尽快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过渡,否则无情的市场竞争必将淘汰不合格企业。

6. 知识经济对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知识经济作为新型经济,所需人才也是新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人员素质。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于服务业所需要的具备个性化、多元化和可变性人才的需要。

四、面对知识经济来临,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1. 提高旅游创新能力,高度重视高科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和有限资源,集中经济和科技优势,通过创新来形成我国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例如,将卫星定位系统、跟踪装置、太空技术等完善的科技设施应用与旅游产品(服务) 之中,满足游客寻求刺激、猎奇、挑战极限的愿望。

2. 旅游企业在产品(服务) 提供上,注重文化内涵,突出知识性,以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服务) 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消费者的求知需求;市场营销上,充分应用先进技术实现多渠道销售,既拓宽自己的销售市场,也给旅游者提供便捷、有效、高质服务。

3. 实行有效的知识管理。转换管理和运作模式,实现知识型价值取向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旅游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建立合理的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提供知识共享环境,加强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4. 建立旅游信息网络。尽快形成中国旅游资源信息库,面向整个国际旅游市场,这将成为一个低成本、高效率、高价值的服务产业。向国际旅游市场提供有关旅游信息,其中包括:行———航空、铁路、汽车和水上客运情况等,最新的交通时刻表、各班次票价、折扣、客满情况和预定信息;住———房间设施及价格等;游———风景、历史文化名胜等各游览观光线的介绍和照片、各级资源点管理部门;食———特色食品、与此相关的风俗风格及饭店介绍; 娱——各地娱乐场所、特色旅游项目;购——旅游地的商品供应情况、特色商品介绍、照片、价格等,并可随时进行网上零售贸易,同时包括旅游社的业务经营状况等。

5.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通过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育才、聚才机制,建立新的旅游经营人才和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大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和全球化经济的挑战。高素质的人才,不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 捷,温明华. 知识经济与21 世纪旅游、闲暇业〔J〕. 旅游学刊,1998 , (4) :45 - 47.

〔2〕 施卫东. 知识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 (5) : 58 -61.

〔3〕 高洪深,杨宏志. 知识经济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4〕 彭坤民. 知识经济与教育〔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篇2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及高效益等特征,其能够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来获取更大产出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旅游则属于低碳流放,即是在旅游过程中有效的实现低能耗和低污染,是环保旅游的一种深层次体现,同时也是一种以生态文明可持续性和可持续性旅游为基础的一种旅游模式。因此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来发展生态旅游,这对我国旅游经济的提升及环境保护的实现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低碳经济时代生态旅游内涵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能源和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即通过利用技术、制度和观念等的创新来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时代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即采用低碳的旅游方式来实现旅游区内的节能减排,从而提高旅游产业的升级及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当前对于生态旅游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在生态旅游中更强调旅客在旅游过程中保证原有生态的完整性,即通过旅游生产低碳化、旅游消费低碳化及旅游产业低碳化来促进低碳经济时代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时展生态旅游的措施 

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低碳经济实质是通过有效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环保理念下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绿色出行、绿色旅游,不仅可以实现旅游成本的节约,而且有利于能源消耗量的降低,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当前低碳经济时展生态旅游,需要及时转变现有的旅游模式,扭转一些不良风气,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的效率,同时将节能减排技术全面引进旅游产业中业,降低碳消耗量,从而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在旅游中应树立低碳出行理念,将低碳环保用到实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加大支持的力度,在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做为生态旅游的支持和引导,做好各方面的规划和协调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的发展目标,做好对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的引导工作,利用低碳旅游的理念来达到旅游过程中低能耗及低排放的目的。同时还要创建和发展绿色环保旅游企业,使旅游企业能够充分的利用新能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环保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示范工作,以此来改变传统企业发展观,在旅游地开发低碳环保景区,使旅游者能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构建管理制度,规范低碳旅游发展。为了促进低碳经济时代的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构建低碳发展经济战略,从而促进低碳化生态经济的发展: 

构建低碳经济的组织机构与战略规划,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低碳化,需要以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以及旅游相关协会为主体,从而构建多层次的旅游发展组织结构,将减排的目标层层分解,并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采用低碳认证制度,对旅游景区内的旅馆、娱乐以及交通运输等产业实行低碳认证,并且采取严格的评定分级,保证旅游产业消费符合低碳标准。同时需要选择低碳产品,提升旅游企业的低碳意识,不断的推进旅游产业的低碳标准建设,从而实现旅游消费、旅游运输等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建设,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教育宣传,引导低碳旅游消费。低碳时代的生态旅游的低碳发展,首先需要以低碳意识的推广为前提,从而对生态资源进行重新评估,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发挥出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旅游消费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不断的推进低碳旅游消费,从而减少消费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篇3

1农村旅游经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农村旅游经济有助于实现对农业生产的优化。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种植者的耕作观念比较保守、农村环境封闭等因素,导致种植作物和畜牧的类型无法根据市场做出有效的调整,导致农村的经济结构和模式单一,农民的收入不稳定。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起来后,农村人口可以迅速改变自身的种植经营观念,迎合市场的需求,提升自身农场品得附加值,并改变单一的种植作物。使农业种植和生产得到调整和优化。此外旅游经济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农村和外界交流的便利度,使农作物的种植对交通的依赖度降低,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种类优化。

2)农村旅游经济有助于农村人口的经济增收。农村旅游经济带来了大量的观光游客,农村人口由此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以及收入的增长。此外长期的旅游活动,有助于在农村形成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使农村的旅游产业发展更加成熟,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保持长期稳定。农村旅游经济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是综合性的收益,能有效激发农村地区的潜在价值,促进地区的发展。

2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延长农村旅游经济的产业链,提升农村的旅游经济服务质量。随着农村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旅游业应该向更长的产业链延伸和发展,使游客可以体验到更多的农村风管和生活,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成熟。例如一些农村定期举行的文化娱乐活动、农家乐和鱼塘的结合经营、采摘和踏青活动、特色美食文化等。除此之外,农村的旅游产业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规范和服务质量。在市场活动中,保持合理的价格规范,防止恶意的竞价和抬价行为。最后是基础设施的广泛建设,使保持游客在观光中的满意度[1]。

2)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农村旅游活动的宣传。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旅游更多的是吸引当地城镇的游客进行观光和游览。对此,在发展农村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当地城镇的交流和宣传,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融合。政府可以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和农产品展示活动。具体的农村旅游宣传办法包括新闻媒体的报道、张贴广告海报等。总之,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城乡之间的广泛交流,政府应充当积极的组织者角色[2]。

3)在农业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注意对农村自然神态的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目的。在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的行政组织和政府部门应该对当地的生态保护提前做好规划。使旅游经济带来的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环境遭破坏等问题得到合理的规划解决,避免农村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此外还需要做好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对旅游的游客和当地的人们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提醒,防止旅游景区被严重破坏,导致农村的自然资源遭到损害和浪费。

4)农村旅游经济区内的人,可以成立一些互助组织和机构,使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得到更有效的组织和建设。例如互助会的成员可以组织起来对自身的旅游特色地区进行宣传,提升本土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互助会成员也可以协调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有效合理。互助会的人员,还可以联合商议分析当地农作物的种植计划,使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推广度都得到一定的保障。总之,农村旅游地区成立自身的经济服务组织,有助于旅游经济的高效发展,防止个体能力有限,对经济的发展无法做出有效的贡献[3]。

5)政府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给当地人民制定一些扶助措施。政府在人才的储备和经济支配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此政府应该对发展旅游的农村区域予以一定的扶助。例如帮助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宣传。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组织旅游方面的人才,对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和风景地区进行调查和评估,帮助当地人口建立特色化的旅游村落。在农业种植中,鼓励农村种植高价值的作物,并安排相关部门的人员对种植技术进行指导等[4]。

篇4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高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循环经济的特征是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价值观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2旅游业的循环经济视角

旅游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吸引游客最根本的力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旅游产业需要根据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完成对旅游产业的改造,优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使旅游产业与循环经济接轨。

2.1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循环经济要求采用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向生态化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与以可循环利用的旅游资源为主、低资源消耗的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要求一致。在旅游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旅游的推广、生态景区和绿色旅游交通建设等的基本思路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理论。要想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循环型旅游是最佳选择。

2.2旅游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阶段,参加旅游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可以通过旅游业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行业,在系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它起着沟通、协调、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应用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在旅游行业内部形成循环链,改变过去过度消耗资源、恶化环境的旅游方式,不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使旅游业及相关行业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1循环性旅游模式的优点

与传统旅游模式相比,循环型旅游模式强调环境保护,注重向资源的循环利用、旅游过程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使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政府、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到旅游决策和管理中,以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在此过程中,要求旅游者要承担保护旅游资源,清洁旅游过程,使旅游废弃物资源化,尊重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并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3.2发展循环旅游的途径

发展循环型旅游就是要将循环经济的“3R”原则贯穿于旅游业发展中,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实现循环型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4.1经济利益驱动机制

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比如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饭店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当循环经济能给旅游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降低成本或增加收益)时,旅游企业才有足够的动力发展循环经济。

4.2社会拉动机制

旅游循环经济的社会需求大致上可以分为政府所代表的社会总体需求和社会成员的个体需求。政府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组织,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倡导和实施节约资源、环境污染少、有益于经济和环境共赢的行为。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自发的行动。人们慢慢接受了循环经济的思想,并在逐渐改变消费习惯,越来越偏向于绿色消费。在各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非简单照搬别的行业、别的地区的发展模式。

5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保障措施

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在企业层面,旅游开发者要用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②各景区要严格控制游人数量,一切以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为限,促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在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允许的前提下,保证环境和资源具有生息和修复的能力。③建立绿色旅游技术体系,减少旅游消费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排放。④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旅游开发行为,通过法律法规限制与规划相悖的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⑤制订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激励制度。比如政府应该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企业的产品,在税收上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采用立法的形式保证景区大型旅游设施报废后能够返回设备回收单位加工处理、循环利用(景区不具备处理能力);扶持创建绿色饭店,减免绿色饭店的排污费;给予节能技改项目一定的补贴或贴息贷款等。⑥制订旅游景区生态规划。在旅游景区规划的过程中,旅游管理开发机构要依据法律法规引导景区进行生态规划,并制订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水资源和能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⑦以生态教育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强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树立旅游循环经济的理念,让公众理解和接受旅游循环经济,落实循环经济理念。

6结束语

篇5

有关国民经济学论文范文一: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探析

摘要: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现代服务业充分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长期伴随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国民经济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逐渐深化的过程中,国家要想在国际上占有优势,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的经济水平,而生产过程的同化导致服务水平的差异直接决定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占有份额,所以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一、现代服务业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新型服务业,其利用现代化新技术、新服务方式和管理理念,使传统服务业的业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能够向其他行业释放较强外溢效应,是对整体经济竞争力具有提升作用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其需要去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及生活服务,由此可见其具有现代性、高新技术性、知识密集性、动态性、生产性等特点,其是信息化、现代化经营理念的发展成果,公共服务职能愈加突出,所以现代服务业不同于第三产业,其广泛分布于三大产业之中[1]。

二、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一)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波及效应

首先市场上对现代服务业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将直接推动其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相关产品行业的发展,形成相互消耗式的波及效应,例如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业发展会带动汽车生产企业的壮大,现代服务业中的房地产业发展会带动钢筋、水泥等企业的生产等,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因消耗会波及相关产业,而相关产业的消耗又会形成现代服务业的间接消耗波及,以此推动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其次,受消费者以此购齐消费心理的影响,现代服务业会形成配套需求式波及效应,例如消费者最初购买智能手机的目的是观看直播球赛,但其在业余时间可能会利用智能手机拨打电话、观看付费电子小说、付费视频,玩付费游戏等,为满足这种配套消费需求,现代服务业的产品会自觉与相关产品形成互补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除此之外,由于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科技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新兴产物,所以其具有示范作用,形成示范波及效应,例如其自身的特色决定会出现咨询、管理等新的行业形式,会在信息传播交流速度逐渐加快中影响人的消费观念,以此引领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二)现代服务业激发生产者新的投资需求

首先,随着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生产者舍去了建造仓库、配置车队、信息交流、寻找市场等环节的成本开支,使其生产成本相比过去得到明显的提升,为生产者队伍壮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可能;其次,金融业的发展、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生产者的融资渠道扩宽,例如民间小额贷款,为中小型生产者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使生产者产品升级、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等方面更有保证,这不仅有利于生产者开拓产品相关产业,也有利于其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扩大规模,以此拉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现代服务业中的市场调查服务、会展服务、媒体宣传服务等可以使生产者及时、全面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和改进,为生产者提供展示自身产品、服务优势的平台,使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得到加强,从而为生产者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除此之外,现代服务业中的调研、策划、咨询服务及保险业使生产者的投资风险在事前事后都得到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可以使生产者的生产难度降低,而生产利润增加,由此推动生产规模的扩大,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现代服务业激发消费者消费需求

首先,现代服务业重视产品的研究开发,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个性化、品牌化的追求愈加旺盛,生产者为追求经济利润,积极与现代服务业相关服务相结合,使其产品供应相比过去更加具有吸引力,以此激发消费者消费;其次,随着现代服务业分期付款等服务形式的出现,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由传统的先赚钱后消费向先消费,后付款转变,而且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使房地产、汽车行业等一次性消费成本较多的产业在消费模式发生变化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此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再次,随着现代服务业中的各种保险服务的出现,使消费者对工作、健康等方面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恐惧心理得到缓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最后,现代服务业中为消费者提供的多种支付方式,如信用卡、网上交易等,使消费过程的安全性、便利性等更有保证,也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消费需求的增加将直接推动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推动国名经济增长。

(四)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机制

现代服务业的显性就业机制和隐形就业机制都非常明显,显性就业机制是现代服务业自身发展中创造了庞大数量的就业机会,例如淘宝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截止2014年向社会提供近20万的就业岗位,而且仍以每月5000个新店铺开张的速度持续增长,而隐形就业机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其相关产业就业机制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对就业收入产生的乘数效应、因推动技术进步而创造就业机会、对供需结构的调整,从而使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等方面,例如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劳动力市场运行不稳定等,以此扩大就业的空间,在现代服务业刺激消费者需求,推动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由此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现代服务业充分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长期伴随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服务业。

参考文献

1、论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张术环;学术论坛2006-04-10

2、坚持教育创新 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培养质量林木西;张今声;马树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5-15

有关国民经济学论文范文二: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增加值与GDP的比重以及旅游产业的贡献率等指标,分析出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发现旅游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旅游产业;国民经济

一、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

(一)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迅猛发展。1996年9月,黑龙江省召开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新兴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将黑龙江省打造成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整合旅游资源,把哈尔滨、五大连池、镜泊湖、扎龙湿地、神州北极、兴凯湖、小兴安岭、抚远华夏东极、大庆温泉、鹤岗黑龙江界江等十大旅游地作为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重点,辐射全省。目前我省有旅行社613家(其中5家入选全国百强旅行社,位居东北三省之首)、星级饭店309家、家庭旅馆230家、景区景点1000余个(其中包括国家A级景点175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S级滑雪场29家。黑龙江省20082013年度旅游产业发展良好,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18%左右。

(二)研究方法

采用旅游增加值进行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分析。然后,使用贡献率指标并加以修订,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其间接影响。

(三)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GDP的影响

1.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GDP的直接影响。以往对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比较,采用旅游总收入和GDP直接比较的方法。旅游总收入是一段时间内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全部旅游收入,而黑龙江省GDP则是这段时间的生产总值,是所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其与旅游收入属于不同的统计口径,如果将两者进行比较,会夸大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李江帆、李美云在1999年发表的《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中提出的旅游增加值概念,将旅游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较,从而得出结论。黑龙江省旅游总收入除2005年增长缓慢外,2006-2013年均稳步上升。旅游增加值也呈逐步递增趋势,其中,虽然2004、2005年受到非典影响、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导致升幅略有下降,但总体发展情况较好,绝对数值稳步提升。旅游增加值绝对数值的增加并不能完全说明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只有旅游增加值占黑龙江省GDP的比值增大才能充分说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计算得出,旅游增加值占黑龙江省GDP的比例基本呈上升趋势,其占第三产业GDP的比例达到支柱产业标准,说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贡献较大。虽然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较好,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差距,这与地理位置、环境、资源等因素相关。因此在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部署规划。除了从旅游增加值的角度研究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外,通常还需运用贡献率指标分析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贡献率是指某产业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借此了解这一产业生产的产值利用中间消耗的比例。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贡献率在1.4%~11.6%之间上下浮动。受2003年非典影响,2004年黑龙江省旅游收入下降,2005年开始回升,又由于2008年全球发生经济危机,导致2008-2011年旅游经济再次陷入低潮,直到2012年有所好转。这是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贡献率有所波动。总的来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贡献率水平逐步上升,说明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GDP的间接影响。旅游产业自身收入是对黑龙江省GDP的直接贡献,而其通过间接消费和诱导消费又为旅游目的地做出进一步的经济贡献,即旅游产业对GDP的间接影响。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旅游收入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间接影响。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设黑龙江省GDP为y,历年的旅游收入为x。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可以认为所建回归方程有效。R方的值是0.993,R方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点拟合得越好,表明旅游总收入与黑龙江省的GDP关系密切。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回归平方和为111400000,残差平方和为799502.325,总平方和为112200000,F统计量的值为1114.759。F值检验目的是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是否可用线性模型来表示。F值越大,说明自变量造成的因变量的线性变动越大于随机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显著。这里F值较大,说明旅游总收入造成的黑龙江省GDP的线性变动远大于随机因素对黑龙江省GDP的影响,二者之间的线性关系较显著。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结果,每产生1个单位旅游收入,黑龙江省GDP增加8.326个单位,说明旅游收入对黑龙江省GDP的间接影响显著。

二、结论

通过研究20042013年黑龙江省旅游增加值与GDP的比重以及旅游产业的贡献率等指标,分析出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直接影响,发现旅游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选用旅游增加值这一指标与全省GDP相比较,避免了用旅游收入与GDP相比较带来的数据夸大。贡献率弥补了旅游增加值的不足,体现了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间接影响,得出每产生1个单位旅游收入,会使黑龙江省GDP增加8.326个单位的结果。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总体来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良好,但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餐饮业、住宿业、零售业等旅游关联产业的支撑能力不足。因此,必须提高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才能提高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此外,还应逐步完善旅游产业的统计数据,建立健全旅游业的法律法规,针对黑龙江省特点制定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商品,保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现代旅游经济 宏观管理 调控手段 服务意识

一、宏观旅游经济概述

1、宏观旅游经济的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是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经济现象与经济关系的综合。它总的概述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旅游者的活动、旅游经营者的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

旅游者的活动。旅游者是指旅游活动的主体,主体条件产生出了具备必要的旅游动机之外,还需要有课支配的、用于旅游的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旅游者的活动一般是从旅游者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旅游景点,并离开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开始,到参加旅游活动之后返回到常住地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对旅游景点产品的选择,购买和消费;旅游者从购买产品到体验产品,结束体验与返回常住地之问的空问转移过程;旅游者在体验旅游产品过程中的额外消费等,组成了旅游者活动的所有内容。

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让旅游者顺利的体验旅游产品而为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活动。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经营者的活动,范围广,内容多,复杂性强。因此,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主体活动,也是其经济活动的关键性活动。总的来说,旅游经营者的活动可以分为:旅游社及酒店的经营活动,旅游交通的活动,旅游景区的经营活动等等。各部门的活动相互独立,相互支持,统一与市场经济体制中。

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旅游组织的管理是保证宏观旅游经济顺利正常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实施的部门主要有:政府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非政府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有:行政管理,监督,领导,宏观调控以及旅游咨询和矛盾协调等。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有效的创造的稳定的旅游经济环境,保证了我国旅游市场的稳定和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

2、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

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逐渐走向正规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旅游活动也具备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性质。从一般分析来看,现代宏观旅游经济活动主要有双重性质的特点。

审美享受。审美享受是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直观因素。旅游者选择旅游产品是为了得到体验,一般而言,旅游者的体验主要有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逃避体验、移情体验等等,无论是哪种性质的旅游体验,都是旅游者从旅游产品中获得审美享受的表现形式。因此,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直观分析来看,它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特征。

购买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经济活动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从宏观的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容来看,旅游者的活动不再只是单纯的审美享受的活动,而是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经济交换活动,即向旅游经营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市场交易活动。随着旅游业得不断发展和完善,旅游经济将日趋复杂并日益完善。

二、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

1、我国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发展及现状

从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旅游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一方面,国内旅游者数量不断增多,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来自国外的旅游者也越来越多,中国的旅游市场逐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尽管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从宏观方面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作为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从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主要是一些相关的法规文件,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旅游法律体系;另外,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和完善,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经济市场,不能很好的起到法律调控的作用。

②、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不高。旅游经济作为一个大的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其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各经济活动主体的服务意识,然而,从目前我国宏观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来看,旅游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尤其是旅游经营主体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③、旅游经济环境破坏严重。旅游经济环境破坏主要有:一个是旅游景点的环境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景区由于旅游者个人行为及旅游景区保护意识不到位,导致景点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在宏观旅游经济中,其经济环境遭到破坏,欺诈现象,哄骗现象等不诚信的市场交易现象较为严重,对旅游经济环境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2、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

①、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介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的问题,要求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颁布适应新时期的,现代旅游经济的法律法规,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法律环境。

②、加强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从宏观方面来看,加强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一方面是旅游者的服务意识,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景区严格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作为旅游经营者,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还是旅游景区,都应该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最后的服务带给旅游者,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创造和谐的氛围。

③、加强旅游经济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奖惩,维修,定期检测以及景区容量的限制等方式在做好景点的保护工作;两外,加强对旅游市场经济环境的维护,坚持宏观调控,坚持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三者结合,以建立稳定的旅游经济为目标。

篇7

关键词:中国;城镇化发展;旅游经济;促进作用

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各项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旅游业也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旅游业也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城镇化发展和旅游业之间到底是怎样的联系,又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文中将做详细的解释。

一、城镇化发展的含义

城镇化其实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它大概说的是:某个地区的生产力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产业结构发生优化。其中城镇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态,进入到工业社会的发展形态,然后再进一步的升级到服务型的社会中,最后所形成的模式就是现代城市型社会。城镇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整个社会的升级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职业都会跟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城镇化发展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相关度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会使我国的资本进一步的积累,劳动力水平和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因此旅游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的益处,成为近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的行业。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必然会使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使人们在这些行业的消费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也是城镇化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当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会让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发生改变。从根本上来说,旅游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城镇化发展对旅游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城镇化的发展会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刺激人们的消费,拉动内需

城镇化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因此他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神追求上。因此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会在旅游业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其消费需求不断提高,进而拉动了内需。

(2)推动其他的行业的发展

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大量的建设基础设施,而旅游行业的基础设施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必然会促进基础设施相关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关的酒店、娱乐消费和餐饮业等都会有很大的需求量。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中的闲置资金也越来越多,资金开始流向旅游业或者是和旅游产业相关的一些行业。一部分的居民会选择投资旅游行业,促进其更好的运转和发展,从而为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对城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共同原因

首先,国家政策会对两者的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不管是城镇化还是旅游经济,都是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国家会颁布一些具体的法律和方针政策来推动旅游业好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发展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更多的客源,而旅游业发展可以为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两者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其次,良好的区位因素会推动旅游经济和城镇化进程。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区位条件。旅游业必须要借助于人文地理或者是自然地理环境,这些都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包含了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人文地理环境中的人文因素,比如敦煌莫高窟等艺术表现形式,这些都会影响到旅游业和城镇化的发展。

最后,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背景。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对于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信息和交通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使得生产要素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流动,各个国家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而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国度,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这一条件,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城镇化发展对于旅游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

1.人口趋于城镇化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人口是旅游业的客源,所以它才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如果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城镇中的人口达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人口密度,那么其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积极的。关于人口数量的变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相关旅游部门曾将做过专门的统计,从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城镇化人口增长了10%,即由原先的40%增长到了现在的50%左右。而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当地的旅游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增长的数额达到了两百亿左右。这些数据都清楚的表现出城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城镇人口数量会不但增多,给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客源,进而使当地的旅游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社会趋于城镇化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涉及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所生活的社会也趋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服务变的更加完善。第一,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游客的旅游带来便利,不仅有便利的交通工具,而且也有多种多样的生活和娱乐场所,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使他们的旅游体验进一步的增强。第二,城镇的医疗服务水平和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就为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提供了安全保障。随着医保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游客将从中得到更大的优惠和方便。这样游客在游玩的时候就会少一些担心和安全隐患,进而轻松地享受到旅途中的愉快。

3.生态环境趋于城镇化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上的,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游客不愿意到当地旅游,旅游经济自然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因此生态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城镇化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我国的旅游部门对此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期间,我国的绿地覆盖面积增加到了40%,同时旅游经济在这五年期间也不断的增加,于上一个五年期间相比增长了12.1%。由此看出城镇化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都需要以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基础。

四、总结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城镇化的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充足的客源,进而推动旅游业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则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总体来说,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会给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比如:人口的增加可以丰富旅游业的客源;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可以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少伟.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4:231.

[2]高小茹.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6:160.

篇8

关键词:旅游经济;循环型;发展;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273-02

一、前言

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循环型旅游经济是社会当中新兴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它通过资源、环境以及能源等方面的持续利用,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及再利用向平衡趋势发展。目前,循环型经济在我国还处在最初的发展时期,旅游业需要虚心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循环型旅游经济的发展,使旅游产业以循环型经济为基础,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能够保持平衡地发展。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可是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人均占有率较低,有效地开展循环型旅游经济策略,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循环型旅游经济的含义

循环型旅游经济本着清洁生产、再循环和再利用的基本原则。它所包涵的领域非常多,其中涉及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活动过程当中所包涵的各种基本因素,另外还包括旅游景区以工农业为主的各种社会活动情况等,循环型旅游经济是新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其发展需要由新的技术作为动力和支撑,并通过法律的手段给予保障,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我国环境,将污染控制到最低,使资源得到持续的利用。循环型旅游经济属于循环经济的一个分支,所以也要遵循3R的原则,实现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的原则,通过使无害环境的技术和手段,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的利用率,使旅游景区当地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系统得到协调的长足发展,在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下进行资源开发,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使用,做到资源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合理运用,形成旅游建设与文明发展并重的生态旅游产业链。

同时,循环型旅游经济,是与旅游相关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要想使生态环境实现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有效结合,必须将旅游景区的环境优化以及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相有效结合,将旅游业持续的发展和景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就业问题有效融合统一,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要求,响应我国降低生态成本投入,减少资源能源浪费的号召,资源节约的同时使企业经济效果不断提高。

三、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策略、

我国要想构建科学合理的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控制好旅游企业的经济收入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旅游业的开发以及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之间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在循环经济3R再利用、减量化以及再循环的原则基础之上,使旅游环境得到合理地利用而且还要做到不过度地开发,使旅游环境的生态利用率提高,使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稳定且和谐的发展,使旅游生态成本有效降低,并提高其长远的经济收益率。

(一)旅游企业要树立可持续消费的理念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以及国外大量游客的涌入,使我国的旅游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于我国GDP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旅游企业的经济利益被摆在了首位,很少关注旅游企业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及其再利用。

旅游企业在规划时,并未将循环经济考虑进去,为了企业的经济利益,疯狂的开发并滥用旅游资源,使已有的旅游资源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而且很多都是无法再修复的。这些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发展失衡、旅游景区生态灾害不断加重、水体与空气严重污染、森林与草原不断退化等。为了能够将这种旅游企业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不计成本的错误开发理念改变,旅游业管理部门要树立新的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对旅游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旅游消费者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改变原有的思路。使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景区时,可以自觉的对景区环境进行保护,另外还要积极的宣传并提倡旅友们即旅游业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引导游客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公共环境,不乱丢垃圾以及文明观景等行为,避免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旅游企业在设计及制定旅游线路时,要将循环经济的具体要求充分地考虑进来,在确保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线路的同时,使旅友们感受到循环型旅游的重要意义,使旅友的价值观念及审美态度得到提高。

(二)延长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

旅游业的旅游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这是和旅游环境密切相关的。通过旅游景区产品生命周期的情况能够将当地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显示出来。关于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通常包含探索期、发展期、饱和期、停滞期以及衰退期,按照各个旅游景区不同的性质,导致某些旅游景区还有相应的复苏期,通过各种保护手段,有效延长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使景区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以及长期的利益。

(三)旅游业要积极构建循环型旅游经济完整的产业链

旅游业要立足当下,放眼长远,积极构建循环型旅游经济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实现旅游业区域性的协调发展,确保当地的循环型旅游经济与当地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形成统一,与当地的旅游相关企业共同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模式。旅游企业要按照当地的生活方式、文化内涵、环境特色等因素,积极建设具有当地风土人情、可以将当地特色展现出来的特色旅游。要通过口碑和媒体的宣传,使当地的特色旅游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当地循环型旅游经济得到快速、长远的发展。构建循环型旅游经济完整的产业链必须考虑各方的均衡利益,对于旅游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接下来的后续开发和管理工作当中,尽量将各个单位的利益分割问题处理好,将项目的开发者、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团体的不同要求处理好,做到各个单位不同责任的明确划分,制定并完善循环型旅游经济管理体系,保证各项开发工程可以顺利的开展,确保完整的景区生态环境,在有效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同时,确定旅游景区稳定及长远的经济效益。

(四) 旅游业要积极建构反馈式的循环型经济流程

按照循环型经济3R的原则要求,旅游景点在循环型经济建设的过程当中要按照从旅游资源到代谢废物到再生资源的利用这样一体化的反馈式循环,使可利用资源实现有效的利用,对于不可利用的废物要集中处理,使景区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反馈式循环型经济流程,形成反馈式合理的循环模式。建立循环型经济流程的过程当中,各个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协助合作,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处理相应事务。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使旅游资源开发的流程得到规范,大力制止破坏景区环境导致污染的行为,并给予相应处罚。建立完整的循环旅游经济发展体系,使旅游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间的矛盾在根据上得到解决。

四、结语

旅游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由于当前旅游资源掠夺式的大量开发,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为了确保旅游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长期发展,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同时,应用循环型旅游经济模式对于我国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篇9

(一)没有突出乡镇特色

乡镇特色的经济是区别其他形式的经济关键点。没有乡镇特色的经济模式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足。不能在商界中引起注意,经济长足发展一定会受到限制。这个问题方面。中部和西部可以借鉴东部发展模式,例如东部沿海乡镇的“一镇一品”和“一镇一业”的发展模式。中西部地区还需要对自己的特色进行开挖,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切入点。

(二)城镇功能不足

城镇是连接着农村和城市,一方面服务着城市和农村,另外一方面实现了城市产业的转移和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他们奔赴城市,在城市发展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着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城市管理的内容。乡镇功能的实现,可以形成良好的产业聚集,吸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城市和农村发展中的问题解决。从我国当前乡镇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产业和人口聚集的未成形,影响到了乡镇经济的发展。

(三)环境治理问题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忽视了伴随出现的环境问题。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破坏,影响和城镇居民的生活。我们要边发展便保护,调整经济结构,实

现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发展模式探究

借鉴东部经济的发展,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有两种模式。对于东部发展经验叫徐的吸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适合我国乡镇经济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资源优势发挥模式

对于本地区的优势资源进行开发,可以走农业和旅游以及对外贸易途径的乡镇经济发展途径。推出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进行产业链的深度开挖。在农产品种植加工工业上狠下功夫,促进特色市场的形成。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带动其他行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周庄、乌镇特色旅游的例子,就是典型的依靠乡镇资源,进行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外贸易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吸引外资的进入,开展对外加工工业。促进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增加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二)创新发展模式

创新模式走的是经济创新的模式,不依赖地区的资源的发展。在与众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直线,乡镇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江苏南部苏州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一集体所有资产为基础,通过农民集体智慧的发力发展呢乡镇企业。将周边的大城市吸引进来,成为乡镇企业的辐射区域。另外一种模式是温州义乌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集中复杂化呢,商贸市场和乡镇经济结合,成为一个新的产业聚集乡镇经济发展模式。

(三)发展特色乡镇品牌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市场经济中乡镇经济要立足,一定要挥发具有乡镇的特色的品牌经济。乡镇企业中科学技术的引进和管理方面的进步能促进区域内乡镇企业的联合,品牌优势的发挥,乡镇经济才能又快又好发展。只有发展处乡镇特色品牌,乡镇经济才能走出去,和更大更强的企业合作,才能引进水平更加高的技术和管理资源。所以呀强化品牌意识在乡镇企业中的作用,建立乡镇特色品牌,提升企业产品在本地和对外市场上的产品辨识度。

(四)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篇10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人们只关心当前利益而导致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旅游接待能力远远超出其环境承载力,旅游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许多游客将污染物排放到旅游地,对当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在人地矛盾日渐尖锐的情况下,旅游业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循环经济思想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第一次明确指出“循环经济”这一概念,即通过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于循环经济也有一定的研究,例如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指出循环经济将成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十一五”也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全国掀起了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两型社会”的热潮。大同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在其恢复古城面貌后,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本文将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应用于大同市旅游业中,形成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即循环生态游,该理论将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业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一、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实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主要通过采用无污染技术,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和治理的过程,使整个经济活动实现循环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从而形成不同的关于循环经济的界定。当前社会上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定义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这个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靠资源消耗转变为依赖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是环境无害化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减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是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应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开展生态工业,延长生态链条,通过清洁生产使上游企业的废弃物变成下游企业的原料;最后,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是循环运行模式,即“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模式。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想通,都强调人地合一,它既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环境问题,而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模拟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使经济社会持续循环发展。

二、大同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古都大同,位于山西大同盆地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北邻,南与忻州市相连,东邻河北张家口市,西与朔州市相接,是晋北的门户,华北重要交通枢纽。因其煤炭资源丰富,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有“中国煤都”之称。大同作为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京师,辽京陪都,明清重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大同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围绕“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规划大思路:即以御河为轴线,御河以西为古城,御河以东建新城,古城与新城交相辉映,形成鲜明对比。2015年大同市旅游总收入281亿200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8%,接待国内游客3194万5000人次,境外游客6万5700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6.1%、6.3%。大同市古城面貌恢复以后,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同时大量游客纷至沓来也对大同市当地空气、水、建筑及生存环境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三、大同市循环生态旅游发展思路

为了协调当地环境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我们应当在考虑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旅游资源,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这是循环经济与旅游的结合点。为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我们引入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生态旅游。

(一)循环型生态旅游的涵义与意义

循环生态旅游实际上是基于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原则,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实现资源、产品及再生资源循环,从而实现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有效的保护旅游地的环境。它实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循环经济在旅游业中的体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旅游活动。发展循环生态旅游,不仅给游客带来高品质的体验,而且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使旅游资源达到最大效用。

(二)循环经济在旅游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通过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废弃物处理等方式实现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在这里主要介绍下清洁生产方式。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实现旅游资源的清洁生产,保护旅游地环境,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乐趣,而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清洁生产是循环生态旅游的核心,也是从这个角度对循环生态旅游进行阐述。循环生态旅游清洁生产是指旅游产品生产、交换、消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个过程中,减少游客、旅游企业对环境的的负面影响,按照循环经济的三原则“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来处理废弃物,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达到保护旅游环境的目的,使旅游者获得最大的满意,最终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主要的措施包括:生态旅游景区、生态酒店、旅行社等生态旅游企业生产或设计一些绿色产品、绿色客房餐饮以及绿色线路等,最终达到节能减耗、减少污染的效果,实现环境效益。例如在生态景区内主要有产生的废气进行再处理;景区垃圾的分类回收;生活污水再利用;延长旅游资源寿命;减少生态干扰;等等。在大同市一些地方这种模式已初见端倪。例如大同市是著名的“煤都”,煤炭资源不仅对工业,而且对大同市旅游的影响也很大,但在煤炭生产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使得大同市工业旅游落后于其他地方。而如今通过采用循环经济中“资源-加工”模式以及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煤炭清洁生产,从而促进工业旅游的发展。

四、实现大同市循环生态游的若干意见

大同市要想发展循环型生态旅游,首先要将大同市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城市,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开发和保护大同市旅游资源,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

(一)加强对大同市旅游环境的保护

旅游是最高层次需求,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大同市,首先会对大同的整体形象有一个总的评价,要想将大同市建设成为生态型旅游城市,就必须优化其旅游环境,不仅包括景区、景点的环境,还包括城市街道、酒店交通的环境。提高旅游环境的质量,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而且可以提高大同市环境质量,为发展循环生态游奠定基础。

(二)保护大同市旅游资源尤其是古建筑以及古城墙

大同市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包括宗教旅游资源、煤炭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其中各种宗教古建筑最能反映出大同市当时的历史、文化、习俗等的发展,而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为大同市经济发展提供能源,而且为大同市发展工业旅游提供条件。大同市要想建设为生态旅游城市,发展循环型生态旅游,就要做好各种古建筑保护工作,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加强人们保护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责任感。

(三)重视对大同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