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备课的基本步骤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备课的基本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备课的基本步骤

篇1

                                               白庆伟

(新沂市王楼中学,江苏  徐州  221432)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然而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许多同学都很困惑,学习效率不高。而我们教师能做的只有在课堂上做文章,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课堂教学

学生合理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的教学目的。看似轻松其实不然,目前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是初中数学教育质量不高,而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加强课堂教学,其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教学活动过程往往会达成不同的教学效益。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新时期高效课堂的建立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用心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如果说数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是“信口开河”,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教师,传授知识是我们的责任,优秀的备课也是我们实行责任的前提。那怎么去用心备课呢?在此我只谈谈自己的感悟:首先,选好合适的起点,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其次,明确重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在课本上做标记。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最后,注重联系,即新旧知识的联系。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作为教师,切记备课的重要性,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备课开始,优秀的备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教师主导,重视合理处理教材内容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材变得越来越薄,同时教材也降低了要求,删减了内容,其内容要求是对所有学生的最低要求。可是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线索,教师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都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师依据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通过适当集中内容,积极前进,用较高的速度来换一更多的时间,用循环来赢得效益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态度。教学活动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应该摒弃一切形式化的模式•要求,即所谓的“教学计划”。因为每—个学校,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也是不同的。如果仍用统一的教学速度约束教师的教学进程是不恰当的,这也是造成初中数学教学效益低下一的重要原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着教学活动的进程,前进有“度”才能为学生的操作活动提供支撑材料。在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性学习,在接受性学习有关联性的基础内容,如运算法则、基本性质、公式、定理等内容可适当集中,对比练习。只要学生能够基本领悟,可以操作,就应该前进,搭建起较完整的知识平台,然后再梳理知识,巩固提高。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积累,在某一个点上停留过多的时间,企图讲深讲透是与数学学习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相悖的。对初中数学教材如何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如何掌控前进的“度”,是对教师智慧的挑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我们不能刻意地去追求某个进度。某种进度,但对于教师来说有一种积极的心态,通过相对集中内容、积极前进,用速度来获得时问,有了时间也就有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梳理知识的空间;有了时间,也就有了效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更有效地掌控,才有更多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机会。

    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大知识的理解

    我们清楚,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系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初中数学教学不以数学知识点的积累为终极目标,其基本目标是在获取必需的、有价值的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思维能力。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巩固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等过程,这些过程实现上是在一定的符号或现实材料的支撑下,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对相关事实、现象产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反省、归纳、重建认知体系的过程。所以知识平台搭建后的数学活动不能过多、过久地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该适度的形式化。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活动并不能形成数学能力,只有这种低层次活动的内容又成为更高层次活动的题材时,这种数学活动才是更有效的,所以说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是师生认知活动中合作建构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思维层次的必要手段,是学生感悟和体验数学的重要步骤,是教师设计教学、主导课堂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通过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微观的知识宏观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的掌握,便于高效课堂的建设。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是一个有效长期的过程。虽然道理依然曲折,但是我们不能气馁,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心备课、重视教材、增加课内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2

关键词:班级授课制;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我国长久以来一直采取班级授课制来进行教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级授课制中产生了一些弊端,很多成绩好且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提升,而能力差的学生又跟不上教学步骤。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着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而利用分层教学则能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针对性教学,真正地提升教学效果。下面对班级授课制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2.循序渐进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的第二个原则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安排教学。从简单教学逐渐深入,使学生能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使学生之间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班级授课制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在班级授课制环境下积极地推进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对班级授课制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分层教学不能随意,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基础等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并根据教学课程标准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基础层、中等层和发展层三个不同的层面。对成绩差、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基础性的教育,而对发展层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一些拓展训练。此外,这种分层不是固定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提升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学生的自信心受到影响,给学生造成心理不平衡的感受。教师应多采取鼓励措施,激发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教学备课分层

学生是教学主体,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分层备课的方式。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前置性作业形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常识性的学习和练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知识结构能逐渐完善。此外,教师可以采取开放性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得到综合性的提升。

3.采取小组分层方式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个体先学、小组互学、班级展讲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地对学生实际能力进行锻炼,同时也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展。对此,学生应先在课前进行教学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并独自完成教学研究活动,然后带着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到课堂中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倾听其他同学所提出的建议和问题补充,并得到全面性的思维发展。此外,当小组内部讨论完之后,开始进行班级的展讲,由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展示,将基础题部分进行解决,然后由中等生展示综合题目,最终由成绩优异生进行拓展题目的讲解和展示。不仅要对题目内容进行展示,同时还要对自己的解题方式进行展示,真正地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中肯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得到数学知识体系的完善。

4.测试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分层原则,还应将分层理念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不能用同样的尺度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不同的评价。例如,对基础层的学生只要能做对基础的题目教师就应给予一定鼓励;对中等层的学生,如果他们已经超出了教学规定的内容,那么教师则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优秀生的试卷中则应包含一定的拓展类题目,让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得到思维上的锻炼和提升。以不同的标准来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评价,不仅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特点。但教师应注意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化来适当地调整评价标准,确保能起到鼓励全体学生的作用,促使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素质教育是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举措,面对当前班级授课制环境,初中数学教学应及时进行改革,推动教育全面发展。在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此来促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展,真正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为未来发展奠定稳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育梅.班级授课制与因材施教[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1(02):41-45.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的开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中学教学中,国家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不断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跃度,提升教学效率。自从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学制度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中学教育,但并不代表教学进度可以松懈,而是要寻找到更多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当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与课时相关的延伸内容也非常多,导致在课堂上的讲解节奏非常快,许多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经历不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落后。同时,有的学校班级人数庞大,教师无法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教学备课的时候只能采取“折中”的方法,导致班级中出现优生“学不够”学困生“吃不透”的情形。

2.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我国的初中生要在学校中完成九门功课的基本学习,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二十九个章节的知识点。其中,代数、方程、几何等知识点有了更深入、更多的研究,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学科种类多,课后作业繁重,每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渐渐感到“疲惫”,导致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花在学习上的精力很多,却始终得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由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通过勾画重点、记录笔记等方法来加深记忆,进行学习,整个教学课堂是围绕教师来展开的,学生一味地听取教师的讲授,个人的思想能力和创造力都受到影响,个性得不到发展,完全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让每个学生变成了同一条“流水线”上的产物,没有将思维打开,也就无法将课本知识加以融会贯通,灵活地应用起来。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症下药,找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展开更加全面适宜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不断加以改进,由老师来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来适应老师。

1.建立全面的知识框架

数学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一旦中间有一个环节掉了,整个数学的学习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初期,就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全面的相关知识框架。比如,在讲授“二次函数”这一章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述关于二次函数的核心内容,再拓展到二次函数的计算和绘图,并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探索图象规律和运算法则,让学生在看到函数式时,头脑中就能够迅速形成相关的图象及运算。

2.讲课内容要找准重点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相关的知识点非常多,教师不可能把每个点都详细地讲到,在这种时候,要学会有的放矢,找准重点,着重讲述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深入地剖析,让学生能够快速分辨出知识点,并进行拓展。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点时,学生很容易与“全等三角形”混淆,在做题时也会出现一些错误,此时,教师要专门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讲述“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异同,让学生首先在小组中进行积极的讨论,再在班级中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结果,并进行正误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了异同,印象更深。

3.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个性空间

数学在计算结果上是有固定的结果,但在做题思路、步骤等方面都是不受限制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力求标新立异、举一反三,不拘泥于传统的学习和解题方法,用自己个人的体会来解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出现难以跟上进度、学业压力大、学习兴趣低等问题,教师要及时针对班集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建立起教学氛围良好、教学效率高的初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永壮.构建“主体-和谐-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8(3):261-262.

[2]郭建刚.成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10):242-243.

篇4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原则编写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较好地诠释了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明确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导学案是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因此,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本文试从对导学案的基本认识出发,探究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一、对导学案的基本认识

“导学案”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精心编制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通过教师课前对知识框架的概括形成学生自我学习的提纲,让学生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克服过去学习时的被动与盲目,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有力依托。从环节上看,“导学案”主要包括每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难信息点引、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导学案”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尝试自学”,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一)课时性原则。一般情况下,当初中数学教材的一节内容不能在一课时内完成学习时,这就需要教师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二)主体性原则。新课程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理念。所以在编写过程中,教师要有换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搭建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三)问题性原则。导学案应该设法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探究点,通过一定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四)层次性原则。导学案编写中知识点的设计和分布要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对于九年级数学(上册)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的导学案设计就可以先从复习:①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它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何特征?②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一般需要几个条件?③反比例函数有何重要的性质?开始,然后是对后续内容的整体理解,引导学生对确立变量的反比例函数关系,进而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表示问题情景中反比例函数的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小台阶、低梯度,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预见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应具有预见性,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哪些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内容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完成起来依然有困难。小组研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出现哪些疑惑,教师应组织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组织架构突破难点,解开谜团。

三、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方法

(一)吃透教材,明确目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在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找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把握重点、难点、关键,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确定本学案的意向目标。比如在编制七年级数学(上册)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导学案时,明确本节的学习重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仅会列方程求出问题的解,还会进行推理判断。学习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学习的基本目标是:①掌握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探索球赛积分表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且明确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仅要注意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养成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

(二)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既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又不能拘泥教材。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注重对教材的“二度创作与开发”,使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通俗化,有效降低学习的梯度和难度,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三)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学习内容的设计安排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既包含知识性内容,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也包含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四)关注学学习方法的探索和指导。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发现总结恰当的学习方法,包括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并以此指导学生以导学案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导促学,以诱达思。

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为创设“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丽.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Z2.

篇5

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仍是九年级1002班兼班主任,基础知识水平较好,成绩较为一般。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四个单元章节:

第26章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27章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第27章“相似”有密切关系。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七、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八、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讲评期末试卷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1)(2)

第二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三周: 26.2 二次函数的应用 26.3 课题学习 建立函数模型

第四周: 综合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第五周: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1 相似形

第六周: 27.2 相似三角形

第七周: 27.2 相似三角形

第八周: 27.3 相似多边形

第九周: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第十周: 期中考试 讲评试题

第十一周: 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28.1 锐角三角函数

第十二周: 28.2 解直角三角形

第十三周: 小复习 单元测试及讲评

第十四周: 第二十九章 视图与投影 29.1 三视图

第十五周: 29.1 三视图 29.2 展开图

第十六周: 综合复习

第十七周: 安排中考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一、教学背景: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常规,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完成初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使之高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成绩较为一般。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新课标要求:

初三数学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学期学科知识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二次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然而,它们又分别与抛物线和直角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这两章内容既涉及数量关系问题,又涉及图形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四种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的问题。

“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除在各章的正文和习题部分注意安排适当内容之外,还采用了“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编排方式加强对数学应用的体现。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四个单元章节:

二次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基本性质,用二次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二次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相似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和位似变换等。此前学习的全等是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而本章学习的相似是比全等更具一般性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全等可以被认为是特殊的相似(相似比为1),对于全等的认识是学习相似的重要基础。

锐角三角函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第18章“勾股定理”和“相似”有密切关系。

投影与视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投影和视图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根据三视图制作立体模型的实践活动。全章分为三节。

六、阶段性测试或检查方式及辅导措施:

(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辅导。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20--年转眼来临,本学年既有新任务要完成还有复习更要兼顾,因此事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期,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有效教学新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带九年级二班,学生上学期成绩居全县第四,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有部分学生成绩下滑很明显,学习习惯较差。做事慢慢腾腾,有几个学生应该考优生的学生都没有考到优生,如连清,赵熙,马晓宇,李功奎,张信心,夏森,柯昭君,许鑫鑫,徐婷婷等,这些也许是老师督导不到位,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解直角三角形和投影。

四、教学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认真备课。

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7)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8)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9)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10)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五、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六、强化复习指导。分二阶段复习:(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2、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

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三角形;第九讲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学;第十一讲圆.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

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七、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八、分层辅导,因材施教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一、教学安排

第1--2周反比例函数

第2--4周锐角三角函数

第5周投影与视图和本期内容测试

第6周复习七年级数学

第7--8周复习八年级数学

第9--10周复习九年级数学

第11-12周专题复习和中考模拟测试

第13周查漏补缺,中考考前培训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0分钟,提高40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8)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9)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10)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四、分层辅导,因材施教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五、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六、强化复习指导。分二阶段复习: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2、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

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三角形;第九讲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学;第十一讲圆。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

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好重点、难点。同时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收效,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下面针对我班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够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中女生居多:--等。部分男生学习习惯不太好,家长也不够重视,如:--等。由于平时学习不够认真和扎实,我非常担心这些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的课本内容只剩下投影和视图这一章,因此在一周内把课本最后一章结束,接下来就是整体初中内容的有计划复习,复习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三、教学计划措施

1、认真研读学习课标,紧抓中考方向,了解中考的有关的政策,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同时研读《中考说明》,看清范围,研究评分的标准,牢记每一个得分点。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重视课本,系统复习。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现中考仍以基础的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的原型或改造,后面的大题是教材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复习时应以课本为主。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就在此基础上延伸的,所以,在做题时注意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做到举一反三。

3、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把各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目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做好知识归纳、解题方法地归纳。

(2)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几年来,初中的数学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所以应重视这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以便适应这类题型。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导用 教学方法 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福建省宁化县教育局在2012年秋提出了适合教育,适合教育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它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施加不同的教育和影响,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天性与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释放,思维得到开发,成长更有尊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导用”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被广大宁化县数学教师与社会关注。下面我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导用”教学法的体会与思考。

一、关于数学“学导用”教学方法的理解

所谓“学导用”是指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前编写成学案,学生根据教师的学案,自主预习阅读教材,自主思考问题,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学案上的问题,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解决,得到结论,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得失。遇到不懂的问题,生生讨论,教师参与点评。当堂测试巩固本节课学习成果,加深学生的印象。

简单来说,“学导用”实际就是把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及重难点书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对本节课心中有数,该完成什么,不该做什么。

“学导用”要求数学教师的课前准备要非常充分。(1)数学学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到底要学什么?是新课学案或复习学案还是练习学案,教师要在课前潜心钻研。(2)学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不是知识的单一重复,也不是让学生啃硬骨头,要适当地启发,让学生想一想,“跳一跳”就“摸得着”,从而产生思维的火花,产生联想,产生知识的迁移,经历形成新知识的过程,既发展思维又提高能力。(3)心设计学案,让学生充分利用该学案,在学案的引导下,能有效地学习,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学导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学导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总体分三步走:“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

(一)学什么?

由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学案要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其对照学案先预习,了解本节学习内容是什么,要掌握什么内容,这个过程正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新知识与已有经验分析解决问题。如在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y=ax■的图像与性质》中学习目标就是:①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图像;②熟悉抛物线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和对称性;③通过观察、归纳等方法掌握y=ax■型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与性质。重点为二次函数y=ax■图像的画法和图像特征的归纳,难点为二次函数y=ax■的性质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只有了解本节课要学什么,学生才能带着目标学习和解决问题。

(二)怎么学?

要完成学案上的各个问题,必须对教材好好钻研,这时学生就会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弱项,并且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学案要照顾所有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如《二次函数y=ax■的图像与性质》中先用一个预习案:

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是?摇 ?摇,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摇 ?摇。画函数图像的基本方法是?摇 ?摇。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像的一般步骤是?摇 ?摇、?摇 ?摇、?摇 ?摇。画出二次函数y=x■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叫做?摇 ?摇,如上面的二次函数y=x■的图像叫做?摇 ?摇;抛物线y=x■的的对称轴是?摇 ?摇;抛物线与其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摇 ?摇,抛物线y=x■的的顶点是?摇 ?摇;抛物线y=x■的顶点的位置在?摇 ?摇。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这些问题,为本节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

接着用一个探究案:1.画。在同一坐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1/2x■、y=-1/2x■的图像,并结合函数y=x■的图像考虑这些抛物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同一坐标系中观察函数y=1/2x■、y=-1/2x■的图像,并考虑这些抛物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对于动手慢的同学可以让他通过其他同学的二次函数图像观察这些图像的特征。

2.想。观察函数y=x■的图像,试分析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如何变化的?函数y是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函数y=x■的呢?y=1/2x■,y=-1/2x■呢?

3.填。设计一个表格学生填填表格涉及二次函数的各类解析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增减性,顶点是最高(低)点(表格略)。

3.比。请同学们结合所画的函数图像思考下列问题,看谁最快最准。

二次函数y=ax■的图像和性质:

1.抛物线y=ax■的对称轴是?摇 ?摇,顶点坐标是?摇 ?摇。

2.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摇 ?摇,在对称轴的?摇 ?摇(即当x?摇 ?摇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摇 ?摇(即当x?摇 ?摇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此时抛物线有最?摇 ?摇点,即当x=?摇 ?摇时,函数y有最?摇 ?摇值为?摇 ?摇。

3.当a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画,想,填,比,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学的是什么。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自己对本节知识认识的不足,通过交流探讨,教师点评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y=ax■性质的理解。

(三)学会了吗?

学生经历知识的归纳和探究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的思想。但要知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就要靠当堂测试。当堂测试题是根据本节课的目标与内容设计的测试题目,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与梯度。通过当堂测试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对比,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且通过当堂测试为下节内容提供设计目标的重要依据。

如在《二次函数y=ax■的图像与性质》中设计当堂测试如下:

1.函数y=1/4x■的对称轴是?摇 ?摇,顶点坐标是?摇 ?摇,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摇 ?摇。当x=?摇 ?摇时,函数y有最?摇 ?摇值为?摇 ?摇。

2.已知二次函数y=4x■,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摇?摇?摇?摇)

A.图像有最低点 B.图像开口向上

C.当x0

3.二次函数y=mx■有最高点,则m是多少?

4.二次函数y=(k+1)x■的图像如右图(图略)所示,则k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5.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x,面积是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画出此函数的图像。学生可自主交流批改,展示当堂测试成果,教师也可以课堂展示小组成果,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课堂上通过对学案的学习,学生进行了互查,讨论,总结。

通过以上三步走,学生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而且学会了学习,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学习热情。

三、“学导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

“学导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情况:(1)在小组讨论或自主学习时出现了几种现象:懂的滔滔不绝,不懂的默默无闻;借讨论在聊天;借自主学习在发呆,等等。(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前怕狼后怕虎”,放不开。(3)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观念一时难以扭转。(4)时间控制得不好。

篇7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

一、高一新生数学现状探析

1、环境和心理问题

对高一新生来说,环境是全新的,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集体、新教材、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理想、带着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带着好奇心、上进心和顽强拼搏的决心走进了高中,对一切都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高一老师的教学应注意采用由浅入深,由旧引新,由具体到抽象等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学。多关注学生,多与学生交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教材难易问题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这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在数学学科中,初中阶段,对因式分解基本方法的教学要求很低,只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和利用公式法,对在高中常用的十字相乘法不做要求,不满足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基本局限于公式法,学生普遍使用计算器解题,计算能力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有所降低。二次函数教学没有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造成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认识肤浅,不能根据图像说明性质。这些都弱化了相关的知识点,不适当补充强化,学生就很难接受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

3、内容多少问题

在初中,由于内容不多,题型转弯较少,课时充足。因此,每一堂课的教学容量小,教学进度慢,对重点、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化,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归纳总结,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减少(周一到周五每天1节),课堂容量增大,教学进度加快,对重点、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化,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讲到位。这也使高一学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因此高一教师应精心设计,创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加强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一些解题规律和技能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解题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4、适应问题

我对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了分析比较,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上表演的机会相当多(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忽视的一个环节)。还有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的是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授课时在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严格论证的基础上适当强调过程,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所选例题应和教辅资料上的习题有机统一。

5、方法问题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和辅导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抓好高一新生数学成绩的措施

1、抓好入学教育

(1)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向学生介绍高中教学特点和学习方法,学生要预习、复习、作业、再复习,学习上做到四多,即多读、多练、多思、多问。课堂上认真听讲和做笔记。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比较初高中教学的大纲和教材,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我们的教学应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不拔高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后延伸课本。在难点处理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

(2)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注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

(5)重视专题讲座。教师可以在每一单元或每一章结束时进行专题讲座,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弥补弱点和拓展知识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篇8

高一数学学习心得 篇【1】

高一时,每天一节新课,普通班一个学期要学两本书,实验班甚至更快。鉴于高一数学是整个高中的基础,我建议新高一的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预习

预习下一天的课程会让你在新课时胸有成竹,老师讲起来你会更易理解,对于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更要认真听讲。

2.认真记课堂笔记

因为初中数学的难度相对较低,许多同学不记笔记也可能考一个不错的分数,但到了高中就不同了。我在这里介绍一个学习很好的同学的笔记方法:每一门课都要备一本笔记本(可以挑一本漂亮点的笔记本记数学笔记,以便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每一页都用线划分成两部分,三七开即可,左边用来记上课的笔记,右边写上学习心得,预复习情况,不懂的问题等等。这样笔记本价值很高,便于高三复习。

3.独立完成作业

有些同学可能会偷懒,直接表现就是抄作业。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抄作业和自己做作业的区别,刚开始可能看似考试成绩差距不大,但到高二高三时效果就出来了,抄作业的同学考试分数可能会是独立完成同学的零头,这一点毫不夸张,刚步入高一的同学可以向你身边的“过来人”打听一下。

4.理性选择参考书

高中数学光看书是不行的,参考书是学习数学的助手,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工具。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建议买一些提升空间大的参考书,对于初中数学成绩一般或者不理想的同学,建议你买一些基础性比较强的参考书。一句话:适合自己的参考书才是最好的。

5.做好错题记录。

对于高中生而言,数学错题本的作用是很大的,最大的作用是便于高三的复习,当然,经常翻看错题本上面的习题,也有助于数学思维的训练。错题本在于慢慢积累,可以将平时测验中的做错的题记录在案,期中、期末测验中发现的问题自然更不能轻易放过。记录的时候不能只记录做错的题,更重要的是记录为什么自己会犯错,找出自己做题的思路问题。

另外,与数学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老师眼中学生是平等的,所以有不懂的就问。不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也不问。你有什么学习心得体会也可以和老师沟通,当然,也可以和同学沟通交流。一个老师面对的是多个同学,老师的时间有限,在老师繁忙的情况下,可以多和数学好的同学多交流,这些都有助于你提高数学成绩,并且可以提供学好数学的信心。

对于那些志存高远的同学而言,高中数学学习可谓任重而道远,祝你能够顺利度过高中的起始阶段。

高一数学学习心得 篇【2】

高一是整个高中时期非常关键的一年,尤其是数学学科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千万不要等到高二高三才去补习,那个时候可能已经顾不上了,高中的数学要有个适应期的,它的难度比初中数学上升了很多。高一时,每天一节新课,普通班一个学期要学两本书,实验班甚至更快。鉴于高一数学是整个高中的基础,我建议新高一的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预习

预习下一天的课程会让你在新课时胸有成竹,老师讲起来你会更易理解,对于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更要认真听讲。

2.认真记课堂笔记

因为初中数学的难度相对较低,许多同学不记笔记也可能考一个不错的分数,但到了高中就不同了。我在这里介绍一个学习很好的同学的笔记方法:每一门课都要备一本笔记本(可以挑一本漂亮点的笔记本记数学笔记,以便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每一页都用线划分成两部分,三七开即可,左边用来记上课的笔记,右边写上学习心得,预复习情况,不懂的问题等等。这样笔记本价值很高,便于高三复习。

3.独立完成作业

有些同学可能会偷懒,直接表现就是抄作业。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抄作业和自己做作业的区别,刚开始可能看似考试成绩差距不大,但到高二高三时效果就出来了,抄作业的同学考试分数可能会是独立完成同学的零头,这一点毫不夸张,刚步入高一的同学可以向你身边的“过来人”打听一下。

4.理性选择参考书

高中数学光看书是不行的,参考书是学习数学的助手,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工具。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建议买一些提升空间大的参考书,对于初中数学成绩一般或者不理想的同学,建议你买一些基础性比较强的参考书。一句话:适合自己的参考书才是最好的。

5.做好错题记录。对于高中生而言,数学错题本的作用是很大的,最大的作用是便于高三的复习,当然,经常翻看错题本上面的习题,也有助于数学思维的训练。错题本在于慢慢积累,可以将平时测验中的做错的题记录在案,期中、期末测验中发现的问题自然更不能轻易放过。记录的时候不能只记录做错的题,更重要的是记录为什么自己会犯错,找出自己做题的思路问题。

另外,与数学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老师眼中学生是平等的,所以有不懂的就问。不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也不问。你有什么学习心得体会也可以和老师沟通,当然,也可以和同学沟通交流。一个老师面对的是多个同学,老师的时间有限,在老师繁忙的情况下,可以多和数学好的同学多交流,这些都有助于你提高数学成绩,并且可以提供学好数学的信心。

高一数学学习心得 篇【3】

一、为什么要做数学笔记?

(一)、从感知规律来说,做笔记可以加强记忆。

课堂上学到东西很容易忘掉,因为课堂的记忆只是短暂的,记得快忘的也快,如果笔记上不留些痕迹,哪里去找记忆的空缺。

记笔记可以看成是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途径。虽然有些同学没怎么记笔记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笔记在平日积累、期末复习中起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这一点不可否认。

(二)、做笔记可以促使听课更加专心。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来说,一定要记笔记。除了极个别的学生,许多学生都有上课时听得很懂,似乎理解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但下课后不会做题,也不知老师上课时对这些内容是怎么讲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是什么。

有些学生,资质属于郭靖那一类,那么他就必须记笔记,反复钻研,虽然不能自创,但至少可以精通老师所教,如果老师教的得法,那么这种学生也可以成材,甚至是大材,至少应付高考得个中等成绩不成问题。

对于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同学来说,做笔记可以促使上课不睡觉。现在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如果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就不太容易走神了。有效地记笔记不仅可以积攒学习资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预防开小差。

(三)笔记在学生构建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记是学生认知地图。思维必须拥有一认知地图以此去引导他的思维,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以系统的方式将它们组织起来,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是培养学生构建知识地图技能的重要实践活动。

笔记是构建知识的索引系统。构建知识体系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对所学知识抽取出一个骨架性的知识结构,以此作为学习或复习的导向系统。构建知识体系另一个层面的操作方法,是列出某一方面内容的主要概念、规律、实验、人物或年代等重要知识线索,将内容变为这种概要性的知识点,会使有关知识、规律的掌握变得更为容易。

笔记可以作为一个检索系统起作用,帮助学生组织一门课程中的浩如烟海内容,使其变得更容易记忆。而且,每门课程的各部分知识都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结构化的索引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很容易从一种知识找到与其相关的知识。所以说,记笔记的过程,就是这种抽取、构建知识体系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反映。

二、怎么样做数学笔记?

既然学习数学做好课堂笔记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数学笔记呢?

(一)、记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备课提纲书写在黑板上,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二)、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三)、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四)、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五)、记总结

篇9

关键词:复习课;实效;快乐课堂

一、现象反思

在九年级下学期,复习课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最头痛的问题,教师积极搜索资料,精心设计,力求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复习的知识。但大多课堂上只有老师的声音,感觉就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与方法,学生只需要听懂会用就可以了,学生成了被动装载知识、试题的机器;课堂上根本看不到课本,只是抓住一两本复习资料当复习宝典;复习课就是讲题做题,虽都喊精讲精练,但又有几人真正做到呢;拿来主义现象很严重,其他省市中考压轴题拿来就用;思维训练与习惯培养二者不能兼顾,有的老师只关注学生思维,不注重学生规范表达的习惯培养,有的过于关注书写格式的规范而不关注思维训练等等。实际复习效果不尽人意,忽略了复习的实效性。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解式,缺少调动学生情绪,进入“学习者”角色的兴奋点,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求知欲望的发生与发展,也不利于开展“探索性”学习所需创设的环境氛围.限制了相当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也造成了一些学生(慢智思维型学生)“被排斥感”和“失落感”,不利于学生人格发展和个性发展。与实际脱离,最终师生都只有一个字总结复习课“累”。

二、实效复习课的课堂思考

从2013年河北中考情况结合这些年一线教学的经验得出,我们的复习要回到教材,认真研读教材,注重学生知识、思想方法、能力发展。首先要有坚实的依托----课程标准、当年中考学科考试说明和初中数学教材。教师要好好研读这些书,课标与考试说明是中考试题的纲领性文件,老师们要认真研究,比较考试说明的变化,研究考纲中对考试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研究试题,课本上的习题例题以及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试题都要有研究,考查的知识点,能力与思想等等,尤其要注意研究试题的变式与拓展点,少走弯路。要提高学生素质,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就考虑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学习哪些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正、改进注重实际的复习效果。

然后主要就是课堂的实效了,我认为目标教学或当下流行的情景引入、问题导学、学案导学等等,只要实际效果好不必拘泥于形式,课堂教学中不必贪大求全,要对各知识点能力点逐一过关,每节课都要有目标、要有针对性,不要只顾及复习的面而不关注细节。要就一论一,打好基础关,夯实基础是根本,注重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严格解题步骤练习,保证学生考试时会做的题不丢分,让学生养成能多得一分就多得一分,求实求细。课堂要有生气,切忌气氛沉闷。在复习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心理压力大,枯燥的课堂难免让学生打不起精神,课堂效果势必很差,教师要尽力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因此,老师要每节课都充满激情,让自己高昂的情绪,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听课的动力,要最大限度的用肢体语言以及抑扬顿挫的语句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快乐欢笑充满课堂。

复习课以查漏补缺,纠错为主。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复习的前摸清学生中的“漏”和“缺”非常重要,会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学生复习有成就感。让学生从实践中探索, 在讨论中发现;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 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 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效果获得更大收获。复习课的教学中,探索采用“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应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己练习,通过练习巩固,获得提高,不怕一节课完不成复习任务,只要学生们能有实际的收获,这样才能提高能力,中考不只考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要想提高,教师要放的开,当然也要收的住,这就需要教师更深的“内功”。

在复习课中要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复习课上,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已有一定基础,教师要做是加强数学知识的联系,数学技能的提高,充分挖掘数学思想的内涵,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感受。俗语说“众人拾才火焰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发挥团队力量,发挥集体备课组的力量,发挥专家引领的力量等。同事之间要多交流,有问题大家讨论,有好题大家分享,这样可以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另外,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要更对的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要让学生避免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要让学生知道考试没考好或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不要一味地着急、焦虑等等。总之,老师们要更加关心关爱学生。

总之,立足素质教育,强化轻负优质意识,不拘一格,不搞形式,真正塑造一个科学、实效的数学课堂,使我们的师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完成预定目标,取得理想成绩,达到满意效果,真正抛弃枯燥、重复的复习课,开创实效、快乐复习课堂,掌握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总结归纳、提炼升华,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性 例题

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说:“一个专心钻研教材的老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这番话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例题讲解,就好像领着学生跨过一道门槛,因此例题的选择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那如何通过精心选择数学例题,让我们的学生跨过学习数学这道门槛呢?下面结合我平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注重规范,形成习惯的选择例题――培养学生的数学习惯

规范的解题主要包括审题规范,语言表达规范、答案规范等等,它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例题教学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影响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尽量做到每节课都能示范一道题的完整的解题过程,这对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大有裨益。

解答数学问题是有严格的格式化要求的。哪一类题型该用什么格式答题,教材上是有明确规定的,中考命题给出的标准答案是按照教材上的规定解答的,不符合要求的要扣分。在等腰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要解决这样一类题: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9cm和15cm两部分,求其腰长和底边长。学生在分类讨论之后就结束解题,总结性的语言总是没有。而在一些应用题和综合题的解答步骤中常常丢三落四,检验也只是形式,以至于答案取舍不当,丢掉不该丢的分。

再例如,求解不等式问题,对于中档题目,一般的学生都会解,但是,常常不能得满分。原因是他们只求出了不等式中x的取值范围,没有将这个范围写成集合的形式。教材上的要求是:凡是解不等式问题,其结果一定要写成解集的形式,没有写成解集的形式就不符合教材的要求,也是要扣分的。

要想在考试中取胜,我们平时就要加强解题的规范化训练,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规范习惯,才会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才会减少过失性失分。这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规范的养成中让学生慢慢地养成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二、立足教材,注重变式的选择例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材是众多专家经过多重思考与仔细推敲后编写的,编选的例题虽然不能说最好,但一般也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典型性和导向性。教材上的例题有规范的解答过程,它和习题一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知识辐射范围。教材例题既是运用知识解题的经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所以应该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之上要注重对一些例题的内涵与外延,就是注重例题的变式,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再进行思考和衍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0

变式:(1)是否存在这样的时刻使PDQ的面积等于8cm2?

(2)几秒后PQDQ?

(3)当t为何值时,PDQ是等腰三角形。写出探索过程。

这题是九年级上册教科书P97的一个思考与探索,本人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设置了三个变式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思维的训练,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我们经常思考: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我们应该教学生不会的,教学生想不到的。通过以变式练习和迁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的习惯和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就题论题的表面,而要在了解学生、理解数学的基础上,善于变式,善于拓展提升和对知识的迁移。这样才能教会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大有裨益的。

三、结合生活,体现思想的选择例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景,让学生从所熟悉的情景中感受数学不是乏味的、抽象的,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学生也就越能够理解,进而有兴趣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究、掌握。

在选择数学例题时我们应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来理解数学,尽量通过接近生活经验的问题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如:下图某中学准备在校园里利用围墙的一段,再砌三面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围墙MN最 长可利用25m),现在已备足可以砌50m长的墙的材料,试设计一种砌法,使矩形花园的面积为300m2。

这是一道典型的“家庭(生活)数学”数学应用题。本题以日常生活中砌矩形围墙为实际情景,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数形结合,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求解,注意围墙MN最长可利用25m,舍掉不符合题意的数据。这样来源生活的例题使学生产生了解答这道题目的极大兴趣,并通过实际解答后找到了答案。

又如,我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时设计了这样的例题。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要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用一块等腰三角形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的底边中点,那么房梁就是水平的,为什么?

从居民建筑人字梁结构中抽象出几何问题,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结论,在此,再将得到的结论应用到实践中,解决人字梁结构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有前后呼应,又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要害一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若能精选例题,定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充分利用例题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并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