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用地整理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化用地整理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经济;持续;平衡;发展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美中不足的是,环境问题也愈演愈烈。伦敦曾有雾都之称,但也仅限一城,中国近段时间都可以成为“霾国”了,雾霾多日不散。老百姓对蓝天白绿水的渴望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对生态建设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中国在经济腾飞的时候,绿化建设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而城市因地域限制和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高楼林立,无论如何绿化,都远远达不到生态绿化的标准,城市的不足,只有通过广大农村来平衡,所以生态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了中国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成为区别旧农村的重要标志。而建设生态新农村,又是以建设生态林业、农业、畜牧业、工业为重点,尤其是生态林业的建设,决定了生态农村的成败。只有通过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才能逐步改变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农村山青水秀、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城市空气清新,蓝天白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
一、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的概念
生态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是生态林业的建设,但又不单单是绿化问题,生态农村,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经济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和生态的自我恢复呈现达到完美的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
1.生态平衡早已是人类共识
早期的人类发展,是人类与天不断抗争的过程,从大禹治水,都江堰,大运河,还有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无不带给人类以巨大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发展却是为了小集体利益或者只顾眼前利益的鼠目寸光,比如农村的部分砖厂、黑煤窑、水泥厂、金属矿厂、化工厂等,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发展,以蓝天白云、土地贫瘠换来少部分人的富裕,是以子孙后代的明天换来的今天短暂的繁荣。早在春秋时代,我们的先哲们就意识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吕氏春秋》提出“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的警示性名言,体现了对更新资源持续利用的朴素思想。林业的发展也由早期的破坏和一味索取过渡到现在的有序砍伐,及时补植、持续发展的生态林业模式。时至今日,生态平衡的观念其实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利益面前,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雾霾中,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认识生态发展的重要性。
2.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
在农村还饿肚子的时候,谈什么生态发展,不太现实,因为在威胁人类生存面前,一切都是枉然;现在,农村有很多地方已经比较富裕了,建设生态林业和新农村的物质条件已经成熟,作为周期较长的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建设,人们有余粮支撑到丰收果实的时候,而且恶劣的生活环境也迫使人们从内心愿意通过建设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来改变环境,他们唯一欠缺的的就是技术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
而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国家已经在多个地方试点建设成功,尤其是一些旅游胜地的农村,建设的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越好,旅游经济越发达,两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达到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不具备旅游的农村,依靠自己现有条件,也形成了许多林牧农村、果木生态农村、林渔生态村、宜居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等,形成了樱桃沟、桃园、黄河湿地等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现在到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去推广的阶段。
二、建设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的保障
1.必须有政策保证
只有有了好的政策,才能有一定的持续性。因为生态新农村不是一天建成的,它是一个持续投资的过程,周期较长,甚至数十年,所以必须统一思想,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才能在若干年后享受喜人的果实。
2.必须有制度的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职责分明,包干到户,责任到人,对破坏生态农村建设的人或事以惩处,生态村的建设才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生态村的发展才有可能得到维护,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3.必须有技术的支持
没有技术的支持,一切都是水中月,画中饼,劳民伤财,最后好心办坏事,一切都成黄粱一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用在生态农村的建设上在合适不过。所以,建设生态新农村,要引进生态建设的技术,通过林业局、园林公司、林业农业大学、国外先进的生态农村等地方学习有关的技术,同时培养村里自己的技术力量,在学习和建设中不断成长,做好了人才储备,才算得上是成功的生态农村,否则就像只会代工没有核心技术的南方的很多企业,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濒临破产。
4.必须有先进的经营理念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同样的道理,建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不算太难,难的是可持续的发展。没有一个好的经营理念,不能自负盈亏,不能为人们带来财富和经济的发展,那么就等于宣告生态林业和新农村的失败。所以,建设生态林业和新农村,离不开人才,除了引进人才外,还要培养自己村里的经济经营人才,制定合理的生态村利益分配制度,做到人建、人享、人爱,和社会经济大发展接轨、融合,而不是独立特行,超然世外。
5.必须有科学的生态评估制度
生态村建好后,是否成功,是否实现了生态平衡,还应当有个评估制度和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评估制度,最好由国家来评估,或者成立第三方评估公司,使生态村的建设呈良性循环,不断纠偏,让生态新农村的建设变得有序、有目标、有标准,杜绝盲目性,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早日实现全国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的推广。
三、建设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
1.绿化的概念和含义
绿化是十分宽泛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绿化的释义是“种植树木花革,使环境优美卫生,防止水土流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蒋爱娟提出的“绿化是一种栽种植物以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的活动”,所以说绿化具备生态和美观的双重作用。要想鸟语花香,先要给鸟以家,那就离不开绿化种树,离不开生态林业的建设。
生态林业包括新农村人居环境的绿化和经济发展有关的林业绿化。生态新农村人居环境的绿化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内容和手法,对新农村居住环境进行的美化活动,包括农村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和农村建设用地之外的对农村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的环境绿化。前者主要包括农村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宅旁绿化、公共体闲空间绿化(农村公园绿化),后者主包括村庄外缘绿化,如河涌、山坡、荒地等绿化。主要集中在农村的人口居住地和,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使人生活愉悦,吸引外来人口观光、旅游、休闲、农家乐餐饮、慢生活体验甚至是心里疾病、精神疗养等,从而提高当地经济收入。而经济林业绿化,则是根据当地气候、土质、环境以及参考社会需求,为了经济发展,为农林牧加工企业奠定绿化的基础,提供原料,支持企业和生态村持续发展,是经济来源的重要渠道,必须经过科学调研,才能确定如何绿化发展,同时还要有计划地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不断调整,以便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进步。
2.生态林业的分类
生态林业建设在我国起步晚,研究时间不长,尚未形成生态林业科学的权威理论体系。目前主要集中于学习和吸取国外生态林和生态村的先进经验,研究我国生态林业和生态村适合的模式。许多专家也写出了很多宝贵的理论和经验,李昌来通过法国农业发展经验给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定启示;张晋石通过分析荷兰的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整理过程的关系,学习荷兰乡村景观规划的先进经验,总结出荷兰的乡村景观规划逐渐从服务于农业生产等经济因素发展为注重有效的土地利用与景观品质、生态进程的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模式,给我们建设生态农村指明了方向。在国内,结合一部分试点,吴云霄等从农村绿化类型及农村庭院建设的生态模型方面对农村庭院绿化的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同庭院类型的绿化模式。根据自然理条件和城乡一体林业建设实际,提出村庄绿化水网和路网景观防护型模式、镇村景观环保型模式、住宅新区景观保健型模式、村镇企业生态文化型模式、农区生态观光园休闲型模式及丘陵岗地生态经济型,都给我们建设生态农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3.生态林业树种的选择
生态林业树种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发展的持续性。刘安宏等将村庄绿化分为进村道路、村内街道、休闲广场、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5部分,并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功能建议选用不同的具体树种。进村道路的绿化体现的是生态新农村的特色和风格,既要独特,又有大气,适合选择高大乔木类;村内街道,适合选择身材修长的乔木,绿化同时又不影响行走;休闲广场适合选择较名贵具有观赏性的树种,同时应当较丰富,供人们休闲之余的欣赏;庭院树木建议选择能够体现农户人家特色的树种,每个人喜好不同,风格迥异,形成大环境下的小特色,表达主人的爱好和品位;村庄绿化则一定要体现生态村共同的诉求目标,生态村设立之初想要达到的整体的效果和风格。具体树种根据当地气候、土质、环境和市场需求具体判定。
4.绿地的选择和分类
在生态新农村建设中,绿地必不可少,选择很重要,根据绿地的位置或者功能不同分类不同,选择自然也有区分。绿化用地分类的研究中,笪红卫等参照城市绿地分类系统,根据农村土地实际利用情况,将农村村庄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包括村庄以及大水库周围设置的防护林,附属绿地包括宅旁、河滨、街景、道路绿地,生产绿地即农田林网,包括平地农田、丘陵梯田茶林以及各种经济林地和布置其中的防护林带。金兆森等将村镇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范宁将乡村聚落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将乡村聚落绿地布局依照所形成的绿色空间环境分为乡村聚落绿色空间、乡村聚落内部绿化、乡村聚落内外绿色纽带3个层次。骆中钊等将乡镇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为9大类、28小类.绿化用地单独列为1大类,下分为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2个小类。公共绿地为公园、街巷中的绿地、路旁或临水宽度不小于5m的绿地;生产防护绿地指提供苗木、草皮、花卉的圃地,用于安全、卫生、防风等的防护林带和绿地。农田、菜地、园地、林地等被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大类中的“农林种植地”;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和仓储用地均有其附属绿地。根据绿地分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适合的草种进行绿化。
5.立体绿化
科学配置植物群落,充分展现植物功能特点,形成立体的空间绿化效果.植物群落是绿色空间的基础,而植物景观是绿色的主体,因此应以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本植物等通过有机结合、科学搭配构成合理的绿色景观.根据它们的种类和习性的相似性组成层次丰富而不芜杂、适合生态村自然环境条件的人工生态植物群落,从而发挥出最佳的生态效益。科研人员从园林植物改善环境的功能和叶面积指数关系入手.换算出最佳绿色效益结构为乔+灌+草(含地被、绿篱)模式。这种种植模式既节省土地.又在环境生态效益上产生最佳的效果。如道路两旁挑选分枝点高、树干端直、少病虫、耐修剪、耐旱、耐旱等特性的树种作为行道树;绿篱就挑选分枝点低、萌芽力强、四季常青的树种;在窗台、阳台、墙面、屋顶这些地方进行绿化时就选择防尘、防燥、防污染功能较好的植物,适合立体绿化的植物合理配置。同时还要考虑一年四季的不同时期植物的生长状况,做到一年四季各有千秋、各有风景、各有特色,春夏秋冬季节分明,美景怡人,避免一年四季无变化的引起审美疲劳的绿,或者秋冬无比的萧条。
四、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的前景
国内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不过20年,主要集中于完善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探讨,重点区域的典型研究和应用实践。刘黎明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理论,目标是创造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乡村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虽然起步晚,但随着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各地农林部门设立了新农村绿化科室开展新农村绿化理论和实践专项研究,新农村绿化研究正逐渐趋于科学化、规范化。随着生态林业和生态新农村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生态农村的发展就会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经济效益也会越来越好。不久的将来,神州大地将遍地都是生态林业、生态新农村,处处都是蓝天白云,鸟语花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人与自然、动物、植物和谐相处,中国将真正实现梦想,崛起于地球!
参考文献
[1]杨培红,姜效雷.园林工程绿化种植施工组织管理探析――以黄河风景名胜区一线绿化种植施工管理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8卷13期
[2]丁彦芬,马存琛.中国新农村绿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6期
[3].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第2012年51卷第22期
[4]冯燕,闰玉民,周园,郭福厚.地被植物在城市河岸带绿化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第39卷第4期
- 上一篇:电子合同的生效条件
- 下一篇:初中数学备课的基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