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2 04:4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任建军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地域材料在地方传统手工业应用中的现状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以传统的方式利用地域材料,手工业加工生产的地域性产品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和生存空间,许多地区流传千年的手工业技艺因此逐渐消亡。还有一些地区,拥有大量资源而当地百姓却未因此走向富足。究其原因:(1)人们对于当地特有材料的应用大多停留在世代相传的认知上,产品形式与现代生活脱节,因此其产品逐渐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生活需求。如柳编制品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自古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在新石器时期就出现柳条编织的篮、筐等,目前湖北、河南、山东各地均有柳条工艺品的生产,内销产品主要是服务于农村农业生产和农家日常生活的各种器皿工具,产品附加值低;外销产品依靠国外设计、加工,附加值虽高,但是利润大多被国外经销商获取。(2)传统审美与当今时尚美学的差异使传统手工业制品难以获得当前的消费主体——中青年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虽然有些地区认识到地域性材料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但在形态设计和加工工艺质量上开发滞后,缺乏创新意识。例如河南商丘宁陵县是我国著名的白蜡杆生产基地,全县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白蜡条(杆)是一种耐瘠薄、耐旱涝、抗风沙、适应性极强的多年生灌木,也能长成大树,是沙区农田林网化的理想树种。白蜡杆通体洁白如玉、坚而不硬、柔而不折,是理想天然原材料。但是长期以来,白蜡杆仅被作为各种工具把柄及武术或体育用品,附加值偏低,近年来当地开始生产制作白蜡杆家具,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未能与工业化生产相匹配,虽然应用了地域材料的优势,但是式样陈旧,产品工艺质量不高,设计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与现代城市家居环境协调。河南省兰考县在当年县委书记焦裕禄的带领下为防风固沙,大量种植泡桐树,如今全县每年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可向国家提供3万多立方米的桐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桐木生产基地。以兰考泡桐加工的桐木漆器,毛拼板等在日本享有盛誉,年创汇3000万元。加工制作的琵琶、古筝等乐器远销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1]。通过对盛产泡桐的河南省兰考县和以白蜡杆种植闻名全国的河南省宁陵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地政府都对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带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寄予厚望,针对泡桐和白蜡杆的设计开发,将激发两地的特色产业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现代工业设计视野下的地域材料
地域材料与可持续发展历史上的农耕时期,交通运输不便,古人对材料的选择通常是“就地取材”、“因才施艺”,因此,传统手工业是应用地域材料生产与当地传统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产品,在材料的选用、加工及最终功能体现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今天在产品设计中开发传统地域材料的应用广度与深度,不仅是尊崇本土传统文化,探寻设计的民族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带动地域产业经济的提升,使之产生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综合功效,就业渠道的扩大可以解决一系列与劳动状态相关的社会生态问题[6]。科学认识地域材料地域材料大都是天然的可再生材料,有其不同的属性和存在方式、加工工艺、成型特点。传统手工业对地域材料的认识和应用是由先人经过漫长的历史,在生活和劳动的实践中通过直觉和经验而来,加工技艺依靠师徒传承,生产方式是手工作坊式,传统手工业的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技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6]。当代工业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地域材料特性、工艺、生长等体系化的专门知识系统了解。例如通过采用组织分离切片法实验,对白蜡杆力学性能的检测中发现白蜡杆的顺纹抗拉强度为188MPa,比水曲柳高7.3%,比椴木高12.1%;抗弯强度为99.33MPa,比大白藤高37.2%;弯曲性能为1/1.9~1/2.0,因此可以判断白蜡杆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良好,适合做曲木家具。工业设计对地域材料的研究不仅了解材料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适合材料特性的现代化加工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工艺质量,也是相关专业深入开发地域材料使其产业化的重要研究方向。合理应用地域材料在现代工业发展模式下,高效率、高品质、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追求目标,对地域材料价值的挖掘与拓展不仅是设计技术层面的探索,更是设计文化的研究。目前我国从事地域材料的加工企业大多生产规模小、作坊式生产、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资本规模小;其看似不足的劣势恰好符合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新农村建设”的阶段目标。在“利用现代工业设计手段提高河南省地方传统工艺产业研究”项目中,以地域性材料的再设计为切入点,分别深入河南省兰考县(泡桐产地)和宁陵县(白蜡杆产地)做实地考察,研究地域材料特性与产品设计应用的可能性。通过调研与项目预研,认为针对地域性材料的设计应在对材料性能的科学认知基础上,在以下方面深入研究:(1)研究符合材料特性的功能及表现形式;(2)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结合现代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创作既具有传统地域特色又具备当代时尚元素的全新设计;(3)了解现代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全面提升产品工艺品质。通过地域材料的文化特性与现代生活方式产生交融与关联,这也是后续设计实践的目标与方向。
篇2
本课的内容选自浙美版初中15册,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要求通过对不同时期工业产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但本课在实际操作时,则把它定位为设计应用方面的课程,从欣赏评述转到设计运用,是一个关联的但跨度很大的递进,本课通过对工业产品的欣赏,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工业设计的概念、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继而转化成能初步设计出具有个性思维、以人为本的工业产品设计稿,从中体验工业设计的魅力,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欣赏与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创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绘制出有创意的手机设计图;
2.通过欣赏工业产品、绘制手机设计图,感受工业设计的魅力;
3.培养创新思维、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评述、设计实践,感受工业设计的魅力。
教学难点:能绘制出有创意的手机设计图。
课前谈话:视屏欣赏(电影中通信工具大哥大手机)
教学过程:
一、分析对比,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分组对手机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找出2只手机之间的不同点,小组探究成果由学生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通过讨论,把结果填写到相对应的表格上,并由学生代表发言阐述讨论结果)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关键词:
造型、色彩、功能、材料、品牌、风格......
(结合手机实物,联系关键词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意图:通过对工业主产品――手机的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工业设计的角度多样化,初步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二、欣赏体验,感受魅力
1.出示若干工业产品图片,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赏析,找出各种产品的独特之处。
2.出示汽车设计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汽车设计图的来源,感受设计图的美感,引出部分课题。
3.出示汽车设计图、概念汽车、真实汽车的组图,引导学生了解工业产品从设计到成品的初步演变过程、出示达芬奇飞行器设计稿,并结合现代飞机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工业设计的魅力 。
4.展示苹果手机,初步介绍苹果手机的基本情况,结合板书对第一代苹果手机和第五代手机做对比,引导学生找出两者之间发生改变的地方,了解苹果手机的强大之处,体验现代科技对工业设计的影响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若干工业产品的分析,结合汽车设计、达芬奇飞行器设计图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工业设计的魅力在于不断创新,实践。并利用对苹果手机的解析再次感受科技给工业设计带来的影响,也为下个环节学习设计做下铺垫。
三、学习设计,探究创作
1.欣赏各种未来手机设计图。
出示各种概念手机并让做简略分析,让学生分析归纳出每一款手机的最大亮点。
2.现场示范手机设计。
教师现场示范,并交代清楚设计步骤:首先设计外观造型,然后是色彩,外在功能,再注明材料,我的创意等等(材料、创意画不出的,可用文字来表述)
3.学生设计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建议:请你设计一款理想的手机并绘制出设计图。可从功能、造型、材料、色彩、或者特定的使用环境和人群等方面入手,让自己设计的手机富有创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手机效果图,激发学生创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四、展示评价,分享成果
1.学生作业展示,把画好的设计稿贴到展览灯箱上。
2.请学生集体参观班级手机设计展,并进行多种评价。(关注前后排所有的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共同评价,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劳动成果中获得成就感。
五、延伸拓展,提高升华
科技日新月异,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也瞬息万变,现代工业发展为我们源源不断的提供了更先进的产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淘汰的旧产品该如何处理?假如在设计之初能考虑回收利用,岂不是一个最佳的方案。所以,我们在享受工业设计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进步时,也要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是给学生一个在生活中自主探索、发现学习内容并自主学习的过程。美术教育决不能仅限于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不能限于教室狭小的几十平方,必须拓展到社会、深入到生活。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当的是引导者、串联者。和学生一起研究、探索,帮助他们如何欣赏、设计、感受魅力,在互动中营造积极探究,激情创意的氛围。从手机设计这个切入点切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设计能力。但在实际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学生的座位转向要及时提醒,对积极发言者要及时赞扬,对于不敢下笔的同学要及时引导并鼓励,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大胆下笔。在最后展示评价环节,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位置和角度,并对他们的发言进行总结性的点评,让学生带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离开课堂。
(萧山区党山镇中 浙江杭州)
管庆伟点评:
篇3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设计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了解重视并运用,工业设计从工业革命爆发,发展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各种风格和潮流随着时代也应运而生,欧美、日本是现在工业设计发展较快之地,近年来中国也认识到工业设计的巨大作用也逐渐与世界接轨。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进的,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关键词:工业设计艺术与科学设计风格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工业设计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犹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一、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Gestaltungat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大的贡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毕业论文
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的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日本的设计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二、现代工业设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设计杯子,不是单纯地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极少主义(Minimalism)从近乎混沌的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它较之现代主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感性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了,物欲被淡化了。极少主义追求清心寡欲以换取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这种思想与靠消费支撑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是格格不入的。极少主义以极少的直线语言来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它与“兼收并蓄”的后现代主义仍是水火不相容。工业设计产生以来不变的话题“简洁美”又有了一个新的诠释。
三、中国的工业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设计对象也比较广泛如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交通工具等。中国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工业设计既不是设计师满足自己表现欲望的东西,更不是简单的设计包装,而是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潮流和设计风格上,中国的工业设计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以人为本的设计,绿色设计已经逐渐提上日程。此外结合中国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元素的本土化设计也逐步开展起来。但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形势下工业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推动设计产业化,重视工业设计指导下的技术与管理的重构,才能增强中国工业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最近出现在汽车设计上的“新锋锐”风格就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与刚挺有力度的“硬线条”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感性认识、理性推理的协调,成为造型设计形式的新引导趋势。总之,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形式之间只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篇4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工业设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成功实现了几次蜕变,从早期的装饰设计、样式设计、再到今天的人为事物的科学,工业设计一步一步的、在摸索与多次碰壁中渐渐成长,现在已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增强国力的根本保证,其作用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可。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的把握其本质。
人类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也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提升。在当今的创意产业社会中,对“工业设计”概念的重新界定无疑是十分必要的。《2001年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指出:“工业设计将不再只创造物质的幸福。工业设计应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灵活地适应现在和未来的需求”。按照这样的定义,工业设计将逐渐脱离工业产品这个载体向着创意产业中其他的行业蔓延,工业设计的外延不断扩大、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将会出现跳出创意产业的圈子、与创意产业并驾齐驱的局面。它在创意产业的范围内不断扩张,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迅猛的发展势态使它不满于创意产业的局限,力图摆脱创意产业的束缚,但其本身的特性注定了与创意产业之间“扯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二者既有因其行业特性的不同而形成的矛盾,特别是工业设计的急剧膨胀对创意产业的地位造成了威胁,又有互相亲近、增加了解的欲望,对方的每次进步都能引起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在不同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的发展,这是对二者关系的描述。
2工业设计的发展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
工业设计是创意产业重要的支撑部分,缺乏了工业设计的创意产业恐怕难有今天的影响力。工业设计作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重要利器,所产生的高附加值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关注。索尼公司董事长兼CEO大贺典雄曾说:“设计是在市场上将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区分开来的唯一的东西。”工业设计对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可在很多国家和企业的案例中得到证明,例如韩国曾经是一个保守、落后、贫穷的东亚岛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一撅不振。
3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
在创意产业没有被明确提出之前,工业设计发展缓慢,人们并没清楚的意识到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为工业设计师对产品只是起到了装饰、美化的作用,不可能带来什么直接的经济效益,更不可能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当创意产业以其出色的经济效益从其他产业中跳出来、形成自己的产业体系以后,人们在关注创意产业的时候更进一步的注意到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工业设计的存在,可以说这是工业设计从小丑到主角的转变。
创意产业是工业设计的发展背景,发展创意产业能为工业设计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其产生更多、更好的设计,比如,创意产业为工业设计提供了宽松的设计氛围、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合理的设计评价体系、互动交流的平台等等。另外,各地的创意产业组织经常举行各种活动,如创意产业博览会,各种作品齐聚一堂,这就为工业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从电影、服装、绘画、民间手工艺中吸取营养,寻找灵感,同时会也为工业设计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其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认可,更进一步讲,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总之,发展工业设计势必创意产业促进的发展,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投资力度也会促进工业设计的长足发展,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篇5
视觉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科学迅速发展的社会,不管理念是模糊的,或是较为清楚的,都必须接受的事实是理性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并深入到视觉设计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设计语言的那种逻辑、抽象、科学的叙述风格。设计者自己从作品内容、符号、表现、技巧处理等方面给我们解释了视觉设计对其浸的程度。在我们这个时代,设计者不再是世外桃源客,而是推动科学化、商品化、全球化发展的一支力量。因而,社会也赋予了从事于艺术设计行业的艺术家们一种社会责任感,那么视觉设计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诱导创意
由于艺术创作中有许多具体的形象或形式存在,在视觉艺术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这些特点进行带有诱导性的提示。如视觉艺术思维能否对艺术用材的选择进行有目标的诱导,对形象的构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重新处理,形成新的艺术形象;对相同或相近的对象(同类成异类)用类比的方法加以诱导,使我们的艺术创作在进行过程中受到较多较好的提示,从而增强视觉艺术思维的效果。
从形态处理方面进行诱导组合主要有:渐变、添加、简化、打散重排、颠倒;从各种因素的类比方面进行诱导:综合类比、直接类比、拟人类比、象征类比。根据这些有意识的提示以及具体的思维途径,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此加以分析、探讨,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和相关的因素,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最赋美感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创作。视觉艺术思维的训练更要从培养思维的创造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角度着眼。
二、灵感捕捉
灵感思维是视觉艺术思维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在创作活动中,人们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想法经过反复思考而突然闪现出来,或因某种偶然因素激发突然有所领悟,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各种新概念、新形象、新思路、新发现突然而至,犹如进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就是灵感。
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探索,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灵感发生的先决条件。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及时准确地捕捉住转瞬即逝的灵感火花,不放弃任何有用的、可取的闪光点。灵感出现的机遇对每个人是公平存在的,灵感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尽管它有时是稍纵即逝,甚至令人百思不解,难以捕捉。那些努力追求、刻意进取、随时留意并敏锐地感觉、捕捉到灵感的人是成功的典范。
三、广度与深度(免费)
思维的广度是指要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假设将问题置于一个立体空间之内,我们可以围绕问题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跨学科地进行全方位研究,因此有人称之为“立体思维”。
篇6
漫步在城市街头,各式各样的建筑映入眼帘。越来越多的仿西式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中国建筑元素慢慢在人们视野中淡化。而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元素――斗拱,它所投射与传达的传统思想与如今的工业设计现代化思想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斗拱在中国木架建筑结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经可以看到斗拱的形象。下面大概介绍一下从汉代到清代斗拱样式的变化:汉代,汉代斗拱形式丰富,但大多造型简单,拱硕大,与柱高比可达到1:2。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如今称为人字拱的斗拱,汉代斗拱主要特点是造型结构简单,比例硕大,功能性强,是建筑结构忠诚直接的表现。
唐宋时期,唐代斗拱有平衡、支魏统龊的作用,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一起。宋代《营造法式》中所记载的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经不如唐代紧密,但是仍然相似。宋朝时期,斗拱数量增多,形式复杂,体积减小,屋深越来越高,屋顶越来越陡,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变弱,其造型精美,装饰作用相对加重。
明清时期,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挑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代大为减少,明清斗拱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中间层次,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简化结构,节省木材,达到了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各个朝代的建筑的斗拱样式也不尽相同,虽然其种类繁多,复杂度各异,但每一个都有着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斗和拱。什么是斗和拱呢?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万变不离其宗,正是这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构成了丰富多变的斗拱形象。这种对基础元素的利用也可以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中。
产品设计是以实用功能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传达,同时也包括审美功能,设计的目的是将造型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如实地传达给消费者。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元素的运用对于整个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元素即设计的基础符号,产品设计的基础元素就是点线面体。而造型就是将这些基本元素基本行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很多初学者,在进行设计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候不妨将想设计的产品进行一个解构,将其分解为最基本的元素。
斗拱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灵魂,由此可见其重要的作用,斗拱的主要作用是对建筑的承托作用,它将建筑屋顶随着建筑的发展慢慢转化为装饰作用,任何产品设计不也是相同的吗?
所有基础元素构成的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功能性,在功能性满足的条件下,这个产品的元素会成为其艺术性的表现。工业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说到底是产品工业化与审美化之间的角逐,我们知道一件好的产品设计也需要的是功能上的满足与情感上的体验相统一,当功能需求满足时,产品的情感需求也是判断产品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不同的产品,设计本身对功能与外观上侧重比例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了解不同产品各自特点,整体判断,设计出符合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完美结合的产品。
总结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普及,我们的生活也越发便利,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参考依赖的工具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条件下,有时反而会无从下手,这时候不如想想斗拱文化,想想中国古代的传统智慧精髓,将其运用到现代工业设计中,赋予工业设计更强的生命力。
(第一、第二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第三作者单位: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
篇7
1.工业设计4.0的概念、主题与特点
德国是制造业强国,但在信息化的时代,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面临各方的挑战,为了巩固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地位,所以提出了工业4.0概念。
工业4.0概念由德国人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提出,旨在将制造领域中的资源、信息、物品与人相互关联,形成“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通过整合网络信息与物理系统,从而改变工业生产模式,实现高度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生产方式,推动德国的工业生产制造业进一步向智能化的方向升级。
它的基础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意在将传统工业生产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2.工业4.0的主题与变化
工业4.0有两个主题:智慧工厂(Intelligent Factory,IF)和智能生产(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
智慧工厂: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高度整合,即基于CPS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工业4.0概念下,产品生命周期和制造流程实现可视化,生产可控性提高,风险降低。
智能生产:将CPS运用到生产制造过程中,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动态配置生产模式,使得传统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方式得到改变,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时间将大大减少,生产效率大步提高。
3.工业4.0下制造业的变化
(1)高度定制
工业4.0下的生产模式允许用户从设计、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配送等环节实现高度个性化定制,从而满足不同的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2)按需生产
传统的生产制造需要企业去预估市场的需求,这样的方式有很大的缺陷和盲目性,也会导致生产过剩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而在工业4.0的概念下,企业可以获得用户准确的需求,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生产产品。
(3)生产方式的灵活性
工业4.0采用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从事作业的机器人能够访问网络相关信息和数据,自主切换生产方式以及更换生产材料,从而调整成为最匹配模式的生产作业。
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之前或者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为每个客户从产品设计到物流配送环节进行不同的方案设计,并且允许用户在生产的过程中更改最初的设计方案。另外,不同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工业4.0可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
①生产效率提高。工业4.0的基础是建立在机械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上的,所以未来绝大部分传统的劳动力将会被机械化取代,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方便、快速,生产效率将变得更高。另外,由于信息化的融入,使得传统线性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方式得以改变,研发时间和生产时间将大大减少。
②智能化。工业4.0下,物联网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它能使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过程可控化,并能精确控制产能,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③工业4.0之前的工业设计。著名科学家扬振宁博士指出:“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是落伍者。”工业设计是传统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帮助企业针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通过研究产品的功能与使用方法等,提出设计方案,解决生产技术、加工工艺与材料的问题,降低原材料的使用量与成本,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等等,使产品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与利润,所以工业设计的作用不容小觑。
传统制造企业中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和流程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分析,构思设计方案,优化方案,结构实现,原型制作,小批量试制与验证,正式投产等环节。
传统企业里产品设计研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市场需求的准确度不够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等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开发出不对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也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如何提高设计的价值,将会是工业4.0概念下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4.工业4.0概念下的工业设计的变化
工业4.0时代,运用CPS可以获得用户准确的需求,从而减少了传统设计流程中用户需求调查所需的大量时间。获取用户准确的需求后,设计的目标更加的明确,设计方案也将更匹配用户需求。工业4.0允许用户高度个性化定制,未来将会出现一款手机有成百上千的款式的情形,所以市场对设计服务的需求将更大,企业也将需要更多从业人员。
3d打印技术和其他加工技术的发展,结合工业4.0的概念,设计师在构思设计方案时所受到的结构和加工工艺的限制变少,设计师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创意。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使得设计师能够在获得用户需求后设计出准确的产品,而传统流程中的结构实现、原型制作评估和小批量试制流程也将被软件模拟所替代,所以设计流程将大大的缩短。工业4.0下,工业设计对企业的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篇8
关键词:工业设计;UI设计;屏幕
中国分类号:TB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07-2
一、绪论
20世纪70年代,GUI(图形用户界面)在计算机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加速了数字时代前进的步伐。作为优化人机交互桥梁的UI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已成为数字时代设计的新门类,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013年,随着苹果公司IOS7操作系统的推出,UI设计及其风格变化成为热议的话题,其背后带给人们的是关于UI设计如何提高信息传播效能的严肃思考。
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下的工业化与手工艺理想之间的冲突,曾带给人们关于工业产品如何催生新的技术发展的追问。在一次次思潮涌动、样式变迁中,工业产品最终呈现出如今多样化的形态风格,其产品背后的功能性也更加趋近于用户的需求。同与机器相关的UI设计和工业设计,二者是否拥有广泛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能否利用这些相似性,为UI设计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呢?
二、UI设计与工业设计简述
(一)UI设计简述
UI设计指的是在用户体验和交互的指导下对计算机、电器、机器、移动设备、软件或应用以及网站人机界面进行的设计。它属于一种非物质设计,以计算机系统、汽车、移动通讯设备等交互界面为存在载体,通过图形设计提高界面的可用性。UI设计的目标是让人尽可能简单和有效地操作机器并获取有效信息。
(二)工业设计简述
以工学、美学为基础进行的工业产品设计,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工业设计的目标是批量生产出功能与形式兼备,符合使用者各种需求的产品。一个工业设计者的设计构思一般包括产品的整体外形,各种细节的相关位置、颜色、材质、音效特征;另外还要考虑产品所涉及的人机工程学、生产流程、材料等[1]。
由英国人掀起的“工艺美术”运动,是传统手工艺向现代工业时代转换的标志,其设计理念继而从产生之初的“形式随功能”,发展到现今的“在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兼具特色”。随着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向以数字信息化为特色的数字时代迈进,工业设计师的专业壁垒逐渐被打破,普通的用户正广泛的介入到工业设计领域中,工业设计也更加强调用户的体验性。三、UI设计与工业设计共性体现
如前所述,UI设计与工业设计除了都与机器有关外,二者都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科技发展为原动力。无论UI设计师还是工业设计师都需要掌握人机工程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产生共性,植根于他们产生的时代背景、产生条件以及事物外在表现,故本节试图从时代背景、技术生产过程、产品设计风格三方面挖掘UI设计与工业设计二者之间的共性。
(一)时代共性―――时展的推动力
工业设计源于工业化生产与手工艺理想之间的冲突,19世纪初期,当欧洲各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大批工业产品被投放到市场上,外形粗糙丑陋的工业产品与奢华的手工艺产品形成鲜明对比,并逐渐无法满足平民大众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而且产品本身不易操作,使许多人产生厌恶情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部分艺术家、手工艺人投身于工业产品设计中,掀起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逐渐形成“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主义设计,设计制作具有功能性、符合大众审美品位的工业产品。回望工业设计100多年的历史发展,蒸汽机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工业设计则推动了工业社会发展的车轮。
UI设计是伴随计算机图形化操作而出现的,最早的计算机操作为命令行界面,这种初级的人机交互方式不利于在大众中推广使用,交互手段对初学者也不够友好。在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MACINTOSH电脑后,UI界面越来越漂亮,人性化和友好的交互性能、便捷直观的图形化操作方式获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计算机普及的一项推动力。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3G、4G网络的扩建以及不同媒介的融合态势加速智能手机的普及,并以此为契机,极大地推动了UI设计的发展,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能。
总而言之,工业设计和UI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对时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推动工业的革新,加速信息化的生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工业设计与科技的结合,扭转了工业化生产与手工艺理想之间的矛盾;在新技术的帮助下,设计师重视大规模生产的作用,用机器制作出时代最为流行、奢侈和迷人的产品。现代科技观照下的UI设计,使其不仅促进计算机“人本”的提升,成为推动计算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加快了人类进入数字时代的步伐。
(二)过程共性―――用户体验为中心、设计与技术并用、外观造型、测试
在工业设计中,产品开发过程一般由工业设计者引导产品开发,借由改善产品的可用性,来使产品拥有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产品魅力以及更大的价值。产品生产过程以设计标准手册作为生产指导,以保证设计产品的批量标准化。
在UI设计中,设计师首先需要根据系统所需要完成的项目目标和用户潜在需求列出其功能;其次对用户进行分析,得出用户想要系统做什么,什么样的流程符合用户使用习惯,以及怎样的界面外观适合用户审美需求。之后进行提供的模型搭建、测试、图形界面最终风格设计等。一直引领UI设计的苹果公司在推出新平台时,都会参考一份由苹果公司工作人员编写的《人机交互指南》[2],这本书主要是指导程序开发人员进行苹果风格的设计,与工业设计中的“设计标准手册”的作用相类似,目的是保证屏幕上的软件产品在苹果手机或苹果电脑中有相对统一的UI设计,减少用户适应不同软件界面所花费的时间,提高用户在信息阅读方面的效率。2012年,Android团队也宣布推出官方“安卓设计(AndroidDesign)”网站,就Android的主要界面特征对开发者进行设计指导[3],其性质与《人机交互指南》相同。
在材料使用方面,工业设计会考虑采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表现产品的质感和特性,但对于非物质设计的UI设计而言,只能在屏幕上显示由各种软件构成的产品,那么UI设计过程是否有材料的选择呢?苹果公司设计师雷迪・安祖尔曾说:“无论是iPhone,还是osx操作系统,我认为他们关于工业设计的相似点就在于表现一定的材料质地,不管是塑料还是金属,都是可以用软件描绘出来的。”[4]由此可见,UI设计过程与工业设计过程都涉及到材料选择。
综上所述,工业产品设计的开发过程与UI设计过程基本相似,首先都以用户需求、用户体验为中心,考虑人机交互;然后根据用户需求,结合硬件技术进行产品功能设计,其过程中对设计对象的外形、色彩、材质等进行视觉设计;最后对设计对象进行使用测试。设计是技与美的结合,艺术设计的任何一个提升都深深的打着科技的烙印。工业设计与UI设计依靠技术发展的特性更为明显,3D打印技术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重塑工业设计;触摸屏和重力感应技术重构了UI设计理念,刷新用户体验。而这都是工业设计与UI设计离不开科技的发展有力证明。
(三)风格共性―――功能主义风格痕迹明显
2013年苹果公司ios7操作系统的推出,一改苹果以往拟物化的UI设计风格,扁平化风格成为行业内外热议的话题。扁平化设计首先在视觉设计方面的最大变化在于去掉装饰效果,阴影、透视、斜角、渐层等一切有关立体效果元素。这与以包豪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所提倡的观点近似,包豪斯在工业设计风格方面提倡几何形式与摒弃装饰。同时,扁平化设计在软件产品结构上也做了出重大变化,为提高信息传播效能,引导用户对特定信息的注意力,软件产品在信息架构方面变得越加扁平。工业设计的功能主义风格提倡“功能决定形式”。二者相比,工业设计关注产品功能,UI设计关注信息传播,而在数字时代,信息已经成为功能的新形态。可见,UI设计提倡的“信息决定形式”的理念,是“功能决定形式”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从以上两点对比可知,功能主义风格在UI设计中留下了明显痕迹,UI设计继承并发展了功能主义风格,并且以“信息决定形式”的设计理念贯穿UI设计。
四、结论及UI设计未来发展趋势建议
综上三点所述,工业设计与UI设计都是时代进步的推动力,设计过程相似,设计风格相继,共同依托科技力量,具有广泛的相似性。工业设计产品以真实形态存在,以“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理念开展产品设计;UI设计的产品以虚拟形态呈现在屏幕上,像一个硬件与软件的统一体,其在数字时代提倡的设计理念是“信息决定形式”。因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UI设计是屏幕上的工业设计。
设计理念决定设计风格,作为已有百年发展历史的工业设计而言,不同阶段的工业设计风格迥异:“新艺术”柔软的流线形与花哨的装饰、功能主义、冷酷的几何形式与摒弃装饰等等。UI设计是屏幕上的工业设计,对比仅有30年发展历史的UI设计,工业设计发展的多样性或许能够成为UI设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参照。
立足于设计发展的维度,在科技创新的价值引导下,工业设计的设计理念呈现出向服务型发展的趋势;而作为“屏幕上的工业设计”的UI设计,在“信息决定形式”设计理念的观照下,窥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更趋近于开放、自由和人本。开放是理念,允许用户更多地自定义甚至自己动手参与交互产品设计中;自由是价值,界面形式的设计风格更加多样性多元化;而最核心的是以人为本,注重信息传播的高效性,考虑用户使用习惯,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时刻专注于用户体验。不论是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还是海德格尔的“诗意的栖居”,均在呼唤科技时代下人本内核的复归,而对于UI设计的未来,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一个追求“人机和谐共生”全新理念的自然交互界面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2014/02/15取自http:///wiki/工业设计.
[2][4]吴琼,李云.交互设计还是工业设计―――苹果公司设计师弗雷迪・安祖尔斯访谈[J].装饰,2010,(01).
[3]http:///news/2012/0113/231791.shtml.
篇9
“杭州工业设计的成绩和未来的问题,也是中国工业设计行业的缩影。”一位杭州工业设计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工业设计发展的探索一直不曾停顿。
30年基础雄厚
杭州工业设计的萌芽阶段可以回溯到改革开放初期。虽然当时“工业设计”还局限在“工业造型”层面,而且更多的是以照搬和模仿国外产品为主,但工业发展初见规模的杭州还是涌现了不少原创的优秀产品。
1987年,杭州电视机厂自行设计生产了21英寸彩色电视机,良好的产品外形使其上市两年就创下了4.6亿元产值。随着电脑、手机、MP3、游戏机等数码产品的普及,以及家装、运动休闲、交通产品的发展,逐渐被认知的工业设计也开始从传统家电行业走向了多元领域。
本世纪初,工业持续的发展使杭州政府对工业设计给予了密切关注和大力扶持。从2007年开始,杭州市政府科技部门就开始组织工业设计大赛,推动杭州各行业的产品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与此同时,杭州市经委也开始筹建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
2008年,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成立,杭州市的设计企业和制造企业有了为自己争取科研资助经费的渠道。在工业设计协会的推动下,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园区也开始涌现,各种配套优惠和扶持政策亦纷纷出台。
“2009年杭州市经济委员会出台了《杭州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杭州工业设计在未来三年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基本思路和具体途径。”杭州市工业设计协会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协会将“打造本土工业设计品牌, 把杭州建设成为全国工业设计重要基地”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当下的杭州各项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要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跃升,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加速杭州经济向高端发展的迫切需要。”杭州和达创意产业园的负责人表示,工业设计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杭州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政策导向和产业需求,都给园区带来了好的发展机遇。
创新的制约
工业经济一直以来都占据着杭州经济的半壁江山,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化纤、食品饮料等四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综合产业,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过低始终是杭州工业的隐患。
从杭州市政府对杭州工业协会和部分园区调研的结果来看,企业对设计价值认知有限,成为制约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杭州的工业设计产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外相比,在知识产权环境和意识上起步较晚,模仿和抄袭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部分工业设计企业创新性不足。”杭州市经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处负责人方翔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创新性上,目前国内设计与欧美日差距不小,而且除了模仿国外,同行之间的模仿也比较严重。
而杭州和达创意园的负责人也表示:“知识产权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创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就庞大的工业体系而言,杭州地区工业设计企业力量依然单薄,相比一些传统设计和装潢企业,产品设计企业数量也未见优势。“杭州产品设计公司多是以作坊式的模式运作。而国外成熟的设计企业一般都设备先进、人员充足,客户也稳定。另外在企业管理上,规模小、管理和组织机构不完善也同样是工业设计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政府的支持政策需要改变。在我国,政府比较看重企业规模,规模越大的就越优惠;但国外则更注重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宣传和鼓励创新。我们应集中更多的注意力来扶植重点企业,而不是行业上的一把抓。”杭州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郑荣欣认为,以树立标杆企业、扶植创意企业来提升社会对工业设计产业的认知,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链接
杭州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三个层面
企业层面:鼓励工业企业加大设计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线规划,加大新产品开发和申请外观专利,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条件成熟时,通过主辅分离,鼓励设计研发部门从企业中剥离出来,组建面向市场的独立设计公司;加大对设计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强培训,提高设计师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创新水平。
园区层面:通过各类设计企业间的技术集成、信息集成和服务链集成,构建园区内公共设计服务平台,形成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共生耦合关系,实现中小设计企业、高校设计机构与工业企业资源共享;通过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园区内工业设计产业的集聚联动发展。积极构建创意活动平台,推进相关园区之间错位经营、优势互补。
篇10
[关键词] 视觉设计 诱导创意 灵感捕捉 广度与深度 侧向与逆向思维
工业设计是由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相互交叉、渗透、结合形成的,以机械化方式生产的工业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工业设计活动是对人为事物的认识、再创造过程,它基于对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人为行为和阶段成果的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将创造性与简洁、清晰、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视觉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本质。
视觉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科学迅速发展的社会,不管理念是模糊的,或是较为清楚的,都必须接受的事实是理性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并深入到视觉设计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设计语言的那种逻辑、抽象、科学的叙述风格。设计者自己从作品内容、符号、表现、技巧处理等方面给我们解释了视觉设计对其浸的程度。在我们这个时代,设计者不再是世外桃源客,而是推动科学化、商品化、全球化发展的一支力量。因而,社会也赋予了从事于艺术设计行业的艺术家们一种社会责任感,那么视觉设计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诱导创意
由于艺术创作中有许多具体的形象或形式存在,在视觉艺术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这些特点进行带有诱导性的提示。如视觉艺术思维能否对艺术用材的选择进行有目标的诱导,对形象的构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重新处理,形成新的艺术形象;对相同或相近的对象(同类成异类)用类比的方法加以诱导,使我们的艺术创作在进行过程中受到较多较好的提示,从而增强视觉艺术思维的效果。
从形态处理方面进行诱导组合主要有:渐变、添加、简化、打散重排、颠倒;从各种因素的类比方面进行诱导:综合类比、直接类比、拟人类比、象征类比。根据这些有意识的提示以及具体的思维途径,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此加以分析、探讨,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和相关的因素,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最赋美感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创作。视觉艺术思维的训练更要从培养思维的创造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角度着眼。
二、灵感捕捉
灵感思维是视觉艺术思维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形式。在创作活动中,人们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想法经过反复思考而突然闪现出来,或因某种偶然因素激发突然有所领悟,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各种新概念、新形象、新思路、新发现突然而至,犹如进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就是灵感。
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探索,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灵感发生的先决条件。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及时准确地捕捉住转瞬即逝的灵感火花,不放弃任何有用的、可取的闪光点。灵感出现的机遇对每个人是公平存在的,灵感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尽管它有时是稍纵即逝,甚至令人百思不解,难以捕捉。那些努力追求、刻意进取、随时留意并敏锐地感觉、捕捉到灵感的人是成功的典范。
三、广度与深度
思维的广度是指要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假设将问题置于一个立体空间之内,我们可以围绕问题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跨学科地进行全方位研究,因此有人称之为“立体思维”。
从广阔的宏观世界到神秘的微观世界,从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从传统理念与现代意识的融合,都是我们进行视觉艺术创作所要涉及的内容。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中,思维的广度似乎更加重要,有时设计一件艺术作品,不仅仅要依靠艺术方面的知识来指导,还要得到其他学科诸多方面的支持。
思维的深度是指我们考虑问题时,要深人到客观事物的内部,抓住问题的关键、核心,即事物的本质部分来进行由远到近、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步步深人的思考。在视觉艺术思维过程中,思维的深度直接关系到艺术创作的成败。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辩证地看问题,不要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视觉艺术是以塑造形象达到审美愉悦为主要目的的,在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只罗列现实中的一些表面现象,而要注重形象的精神面貌、意境表现。
四、侧向与逆向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左思右想”,说话时“旁敲侧击”,这就是侧向思维的形式之一。在视觉艺术思维中,如果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进人最好的创作状态,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有时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促成视觉艺术思维的完善和创作的成功。
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按照常规的创作思路,有时我们的作品会缺乏创造性,或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开辟新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在人们的正常创意范畴之外反其道而行之,有时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独特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视觉设计促成原来相互严格分离的不同部分和区域之间相互有机联系,使设计者终于能够超越自己过去被严格限定的领域,到这个新的领域去表现自己。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何洁:平面广告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