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功能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功能

篇1

[摘要] 通过分析ERP和供应链国内外现状,提出如何实现ERP在供应链中的延伸管理的方法,分析了ERP与供应链综合管理的优势所在,并对这种方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ERP 供应链管理 国际化

一、前言

20世纪60年代,企业开始了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从MRP到ERP,逐步实现了对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等业务的管理,使内部业务流程和处理实现了自动化,为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ERP在供应链的跨企业横向一体化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全球500强企业在经过若干年的ERP应用后纷纷引入SCM(供应链管理),将ERP拓展到整个行业的所有物流环节。

二、ERP和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在经济发达国家,ERP的应用几乎已涉及到所有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零售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等。ERP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而是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即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我国在流通领域中的ERP管理尚很欠缺,为数不多的一些ERP管理也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企业内部,这就限制了企业,特别是流通环节上的企业更好地利用全行业中的资源来实现优化经营和管理。

三、ERP在供应链中的延伸管理

首先,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众多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ERP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之间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在供应链统一的ERP计划下,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使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这样既加快了供应链上的物流速度,又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通过这种整体供应链ERP管理的优化作用,来到达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其次,在市场、加工、组装环节与流通环节之间,建立协调相关业务的动态企业联盟(又称虚拟公司)。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企业连成一个网络,以便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这不仅使每个企业保持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也扩大了其资源利用的范围,使单个企业可以享用联盟中其他企业的资源。使供应链上的产品可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及时地交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基本上实现了零库存管理。

最后,先进的IT技术已为这种全面供应链的管理提供了底层的技术手段,如网络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EDI技术、条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使得各企业在业务往来和数据传递过程实现电子方式连接;在管理技术上,ERP也为企业提供了从内部到外部各环节上的管理工具,特别上当今的ERP系统,已将上述先进的IT技术融入了自己的系统。 转贴于

四、ERP与供应链综合管理的优势

实践证明,这种供应链的管理可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费用水平,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因此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

当前市场经济趋向国际化,地域经济趋向全球化,生产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消费者的需求瞬息万变,多样化趋势更加强烈,企业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纷纷求助ERP管理。据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报告,1996年全球企业资源计划和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年销售额超过了50亿美元,而且将持续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外的应用结果表明,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后,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例如,美国的惠普公司在多个相关项目中应用了供应链管理,每个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1-4万美元。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调控逐步到位,已从短缺经济初步转向剩余经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资源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也逐渐成为明显的趋势。培育消费者的新需求、适应其多样化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企业解困的强大推动力。在管理上实行全行业、跨地区的供应链ERP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产品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周期,使产品供应环节进一步向流通环节靠拢,极大地缩短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距离,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我国虽有一部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中实现了ERP管理,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尚未在任何行业中形成上下游集成的供应链中实现ERP管理。我国的产品转移成本和流通成本较高、流通环节过多、市场信息的传递滞后和不透明,造成产品供给落后于市场和消费的需求,导致了产品大量积压。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供应链上ERP管理的范围和水平,实现全行业跨地区的供应链管理已不失为企业摆脱困境、增强实力的一种良策。

将ERP管理整合在供应链管理中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作为现代企业应抓住机遇,认识到其重要性。市场给我国企业的时间并不多,企业应首先从分析自身的现状入手,逐步开展和应用ERP和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总体规则、分步实施,为应对国际化的竞争和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扬王沁:如何让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83~84

[2]路成志:论ERP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06):311~312

[3]孙江莉:浅析企业ERP管理系统的实施[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6~37

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15-02

企业的物流成本一般包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管理成本。具体来说,仓储成本包括一切和仓储活动相关的成本,订单成本、货物利息、货物折旧损耗、进货成本、入库成本、拣货成本、配货成本、流通加工成本、搬运成本、仓库各类设施设备折旧、各类人工成本等;运输成本包括外单位运输成本、本单位车辆使用各项成本(保险费、年间年审费、油费、路桥费、折旧费、维修费、人工费等);信息成本包括系统开发摊销费、系统维护费、系统相关设施设备折旧费;管理成本包括各类管理人员人工费用。

1传统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

根据中国物流权威机构的计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则可以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亿元以上,可以增加1300亿元左右的社会效益。

传统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是以物流管理会计为主导,寻求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所占GDP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高于发达国家8~10个百分点。这种状况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高昂,同时也表明降低这一成本的潜力巨大。

(1)一般对物流成本加以控制的方法,大都采用生产率标准、标准成本和预算检验物流绩效等方法。

(2)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销量—利润分析的简称,又称“保本分析”、“盈亏临界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是根据产销量、销售价格、成本、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计算其保本点和盈亏额的一套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

(3)作业基准成本法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它是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利用作业基准成本法可以改进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消耗,提高作业质量,并在整个作业的生命周期内进行战略成本管理。通过作业成本管理对企业战略成本进行管理,为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提供成本信息,为企业进一步改进成本控制和战略性规划与决策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和标准。

(4)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使企业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关注到将要制造的产品成本是多少,战略成本管理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

物流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企业的第三个利润源泉,在不少企业中物流成本占了企业生产经营总成本的大部分,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是每个企业想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普遍认为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在于加强物流成本管理。但是在实践中,人们不难发现,传统的物流成本管理其效果并不太明显,有些反而对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利的制约因素。

2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链中的成员称为供应链的节点。更确切地说,供应链是描述商品需—产—供过程中各实体和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动态变化的网络。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联成一个整体的模式。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2.1理解供应链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因此一些先进的连锁企业放弃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与供应商建立最佳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在运行形式上,构成一条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和信息流的供应链条。为了加强联盟的管理,使链条中的各个企业都受益,必须从事对供应链的研究,并由此形成供应链管理,根据供应链的定义,其结构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图2的结构模型。

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生产商等,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直到最终用户。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连锁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供应链,将供应链的参与者分成主要的参与者和专业的参与者。主要的参与者是指拥有存货并愿意承担重大金融风险的企业,如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专业供应商是指通过收取费用为主要参与者提供服务的企业。连锁企业就是供应链的主要参与者,它通常拥有大量存货,且接受相应的风险。

2.2供应链的主要活动

根据供应链的概念,它涵盖着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开始,经过工厂的开发、加工、生产至批发、零售等过程,最后到达用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每一项业务活动。因此供应链的内容也涵盖了生产理论、物流理论和营销理论等三大理论。供应链的主要活动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商品的开发和制造。商品的规划、设计、商品化;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商品生产和质量管理。

(2)商品的配送。确保销售途径;按时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3)商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销售;品种齐全、及时的商品补充;销售数据和销售额的管理,了解问题,确定活动方针。

2.3供应链管理的推广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顾客联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3运用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方法控制物流成本

供应链一般包括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四个流程。四个流程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以及不同的流通方向。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围绕供应、生产、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3.1加强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提高了物流成本的管理

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可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储存费用,减少资金占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我国目前的现状大多是传统的仓库和货代,一些基本的现代化硬件设施相对较少,这给发展现代物流带来了许多障碍,所以我们应先着手对现有的资源和流程进行改造,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配置一些基础性的设施,为整个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提供便利。

3.2供应链的合理化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就意味着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商品迅速、可靠地送到顾客手中所需要的运输费用与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佳的库存投资额。现在为了适应新型的连锁经营方式,连锁企业供应链管理则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3.3加强供应链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

只有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质量,才能不断减少和消灭各种差错事故,降低各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才能降低物流过程的消耗,增加物流企业的盈利;才能形成规模化的集约经营,保持良好的信誉,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提高物流效率,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

3.4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合作伙伴的业绩在今天对连锁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补货、库存水平、销售等方面都影响着连锁企业的成功与否。传统的对立式的供应关系已不再适应激烈的全球竞争和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运作需要减少供应源的数量(短期成本最小化的需要,但是供应链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单一的供应源),相互的连接变得更专业,在已有的供应商范围内寻找最杰出的合作伙伴。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H.巴罗.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王晓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论文关键词:知识共享,冲突管理,供应链绩效,结构方程模型

 

一、研究背景

传统上,制造商拥有强力的主导权,在决策上独断独行,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管理论文,其主要原因在于制造商相对于供应商是属于客户面的一环,是供货商的利润来源,供应商只有以“顾客至上”、“满足顾客需求”为经营原则;

然而,在与供应商进行交易、发展关系的过程中,由于彼此的领域不同、沟通不良、目标不一致或是角色与认知的差异等原因,往往造成彼此间认知不一致,进而妨碍、阻止或是破坏组织目标的达成,这就是所谓的冲突管理论文,而且此种情况在合作伙伴间不可避免的现象。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弄清知识共享水平、冲突管理能力与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模型的构建与基本假设

(一)基本模型的构建与基本假设

通过文献研究,本研究提出的相关基本假设

H1:知识共享水平的提升对冲突管理能力的提高正影响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H2 :知识共享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供应链绩效的提升。

H3 :冲突管理能力对供应链绩效正影响。

三、实证研究

(一)问卷的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一共调研的企业共有44家。发放的调查问卷共220份,实际回收167份,回收率达75.9%,下面主要从企业的分布地点、企业的性质、企业所在的行业以及调查的对象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

1. 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柯能毕曲α系数测量方法(Cronbach α)。若α 系数低于0.35属于低信度,应拒绝使用;介于0.50~0.70属于尚可接受管理论文,高于0.70以上属于高信度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在进行结构模型分析以前,应先对各操作变量进行效度分析,本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供应链绩效、知识共享水平和冲突管理能力三大维度效度。

(三)假设检验

1基本拟合优度

本文的基本拟合度如下表各变量的因子负荷在0.5~0.9之间,而且都达到了0.005显著性水平,没有负的误差项,这表明模型完全符合基本拟合标准。

 

y5

λy51=0.54

--

y6

λy61=0.64

4.99

y7

λy71=0.76

5.86

y8

篇4

【关键词】 护患联合护理管理; 膀胱功能训练; 宫颈癌根治术; 尿潴留

Effect of Nurse-patient Combined with Nursing Management and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on Urinary Reten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after Radical Operation/WANG Qun-hu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9):078-08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e-patient combined with nursing management and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on urinary retention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after radical operation.Method:One hundred and on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2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for 42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for 52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e-patient combined with nursing management and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the residual urine volume and the spontaneous urination after extub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cervical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Result: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cervical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4.5%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6.9915,P=0.0082).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residual urine≤50 m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6.2%,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4.5%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residual urine >100 m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0.6%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pontaneous urin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55±2.34)h,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10.46±2.65)h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pontaneous urin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3.8%,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0.6%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needed to reset the cathe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mounted to 7.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8.6%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urse-patient combined with nursing management;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Cervical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Urinary ret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Zhuhai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Zhuhai 51901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9.022

宫颈癌作为现代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疾病,其发病率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第二,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占世界宫颈癌发病率的80%[1-3],并且近些年来宫颈癌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人们观念的转变,过早的性生活是导致宫颈癌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HPV感染、微生物感染也是导致宫颈癌的原因[4-5]。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不断进步,常规妇科体检已将HPV感染作为筛查与检测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还是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宫颈癌根治术主要适用于宫颈癌分期Ⅰb~Ⅱa的患者[6-7],并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却居高不下,约为3.8%~21.4%[8]。尿潴留是指患者膀胱内的尿液停留在体内无法排出的情况,一般认为膀胱内尿液≥600 mL即为尿潴留,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排尿导致膀胱内残余尿量≥100 mL者[9-10]。本研究主要选取5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行护患联合管理模式与膀胱功能训练,观察其对患者排尿与尿潴留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1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诊断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标准[11],尿潴留标准为术后15 d以上仍不能自行排尿或虽能自行排尿,但残余尿量≥100 mL。纳入标准:(1)宫颈癌根治术后未进行放疗、化疗;(2)宫颈癌根治术后行导尿管置入;(3)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4)无泌尿系统或盆腔严重感染。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泌尿系统疾病而导致尿潴留的发生如尿路结石、膀胱肿瘤等;(2)患者依从性较差,未能配合护患联合管理或膀胱功能训练。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9例中,年龄24~43岁,平均(35.21±10.34)岁;宫颈癌分期:Ⅰb期28例,Ⅱa期21例。观察组52例中,年龄23~45岁,平均(34.29±9.76)岁;宫颈癌分期:Ⅰb期31例,Ⅱa期2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宫颈癌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一般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备皮、导尿管置入、每日会清洁常规护理,均采用1%聚维酮碘液会擦拭。留置尿管常规护理,包括定期观察患者尿袋内尿液的性状和数量,嘱咐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多饮水,勿将导尿袋置于高过膀胱的位置等。术后第11天开始夹闭尿管训练。术后第15天拔除尿管。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患联合管理与膀胱功能训练,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及时告知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的相关并发症,如尿潴留,并告知常规应对措施。(2)心理干预: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存在的实际困难,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为顺利拔出尿管建立信心。(3)患者应当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自己的不适情况和疑问,达到在护理过程中护患联合护理管理。(4)开展膀胱功能训练:①盆腔底部肌肉群训练:术后第2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缩肛训练,具体为患者不间断地收缩下肢,下肢收缩转移至臀部、耻尾骨附近肌肉,嘱咐患者快速收缩与放松肛周肌肉,一个周期为20~30 s,反复进行20个循环大约5 min,一天进行2~3次缩肛训练。②术后导尿:术后持续开放导尿10 d,自第11天开始改为间断,每小时开放1次,陆续进行,第2天夹闭2 h开放1次,第3天夹闭3 h开放一次,第4天夹闭4 h开放1次,每天晚上22∶00后持续开放,保证患者睡眠不受影响。在术后第15天拔出尿管。此方法不仅有助于早期创面愈合,也有利于后期膀胱功能恢复,并且没有重大的并发症。③中医联合治疗:在术后第3天开始与中医针灸师配合进行穴位中药贴敷和针灸穴位治疗,连续8 d。④足底按摩法:夹闭尿管期间采用中医穴位治疗的理念,去足底肾俞-膀胱反复按压,有助于自主排尿。⑤膀胱体操法:对于拔出尿管后残余尿量>100 mL的患者予以重新留置尿管,进行膀胱体操法,2次/d,即采用呋喃西林进行膀胱灌注,每次膀胱充盈300~500 mL,以患者自感胀尿为宜,予以夹闭30 min后,开管,每次反复2~3次,2次/d,同时其他时间再次循环1~4 h夹闭尿管训练,98%的患者在重置尿管一周后可顺利拔出尿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尿残余量及自主排尿情况。尿残余量采用超声诊断测出,于患者拔出导尿管成功排尿后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尿潴留3例,尿潴留发生率为5.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1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9915,P=0.0082)。

2.2 两组患者拔尿管后尿残余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尿残余量≤50 mL所占比例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5%,尿残余量>100 mL所占比例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宫颈癌根治术后自主排尿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主成功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自主排尿率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6%,重新置管排尿比例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排尿恢复情况关乎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膀胱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宫颈癌根治术后易发生尿潴留主要是由于外科手术在进行宫颈癌根治术过程中需要完全切除子宫病灶,所以会牵涉到盆腔、输尿管、直肠及膀胱等重要脏器,手术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盆腔侧窝内的副交感神经断裂,从而影响到神经支配膀胱的功能,导致骶排尿反射弧不完整,造成尿潴留[12-13]。所以也同时要求手术医师在宫颈癌根治术过程中避开膀胱及输尿管周围的组织与神经,充分游离后再行手术操作。有资料表明,宫颈癌根治术切除的病灶范围与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呈正相关,除了与手术操作毁损副交感神经有关以外,还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如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腹压高低、尿路感染情况等[14-15]。所以笔者采用了护患联合护理模式,充分降低患者心理压力,鼓励患者,并且行会清洁护理,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率。

本院还采用了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辅助恢复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我国目前膀胱功能训练的研究较少,起步较晚[16]。膀胱功能训练的主要原理就是加强盆底肌群、腹肌的力量,从而加强膀胱的压力、腹压、增强逼尿肌的紧张度,达到排尿的目的。本研究中膀胱功能训练主要包括缩肛训练、腹肌训练、中医穴位针灸、按压法、护患联合护理观察治疗,不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有效减少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并且拔尿管后尿残余量也较少,说明膀胱功能恢复较好,同时缩短了患者术后自主排尿的时间,充分说明了护患联合护理管理与膀胱功能训练对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护患联合护理管理与膀胱功能训练在临床上简单易实施,适合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光远,聂婉翎.盆腔肌肉训练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8):941-943.

[2]毛鹏鸿.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1):820.

[3]曾朝阳,周国平,谭琛.电针联合膀胱功能锻炼治疗子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4,46(8):143-146.

[4]彭存旭,王云飞.宫颈癌根治术中输尿管及膀胱保护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6):519-521.

[5]杨敏,杨智蓉,田昌英.康复训练联合针灸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旬刊,2015,21(2):68-70.

[6]黄耀球,王凯,陈秋芳.盆底肌肉群训练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2):19-20.

[7]王富芳,尹香花,王艳,等.不同训练方式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影响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89-90.

[8]赵雪,廖兵飞,高玉霞.宫颈癌根治术后不同排尿方式对膀胱功能恢复作用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9):4203-4204.

[9]胡志霞,王幻,秦发伟.宫颈癌根治术后不同导尿管管理方法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9-10.

[10] Horst M,Heutschi J,van den Brand R,et al.Multisystem neuroprosthetic training improves bladder function after severe spinal cord injury[J].Journal of Urology,2013,189(2):747-753.

[11]王炜.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子宫颈癌和外阴癌临床分期标准的修订[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12(6):379.

[12] Taskinen S,Heikkil? J,Rintala R.Effects of posterior urethral valves on long-term bladder and sexual function[J].Nature Reviews Urology,2012,9(12):699-706.

[13]靖丽华.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04-105.

[14]陈青青,张颐,孟祥凯,等.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方法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2):156-159.

[15]杨靖文.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2):82-83,85.

篇5

论文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管理教练功能包括四个维度:自我意识启发、心理支持、职业发展和角色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教练功能对员工的任务绩效、情境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均能够产生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了开展管理教练活动的必要性。

1引言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经成为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随着组织开始越来越关注员工的发展问题,组织中过去建立的命令一控制式的管理模式(command—and—controlmanagementmode1)已经被非职位的、基于团队的以及授权式的新型管理模式所取代。这些新的模式使得管理者的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为下属布置工作任务以及监控他们的绩效,更重要的是能够鼓励和指导下属为面对现存的和未来的挑战而进行不断的学习(ellinger&bostron,1999)…。在此形势下,管理者被赋予了新的角色:管理教练。管理教练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从体育训练运动员的方式移植到企业管理领域,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开发人才、提高绩效的管理技术。然而对管理教练的学术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其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中国,对管理教练的研究尚停留在概念介绍的基础上,理论和实证研究都非常缺乏。管理教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可以向被教练者提供哪些功能?这些教练功能能否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这些问题都有待于通过深入研究来加以回答。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在界定管理教练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管理教练功能模型,并考察各项管理教练功能对员工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2理论回顾

2.1管理教练的内涵

peterson(1996)认为教练(coaching)是使被教练者拥有相应的工具、知识及所需要的机会来进行自我开发,从而更加有效的过程。按照被教练者的不同,教练可以被划分为执行教练(executivecoaching)和管理教练(manageirla coaching)两种类型。执行教练是将企业中的高级管理者作为被教练者,聘请外部的咨询顾问作为教练者,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练过程从而提升他们的绩效,帮助组织获得竞争优势。而管理教练主要是利用组织内部的上下级关系(有时也可以是同级关系)而发展出的一种帮助关系。被教练者可以是组织中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组织中有潜力的成员,而教练者往往是被教练者的上级或者是比被教练者经验更加丰富的同事。这种教练关系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教练是通过组织正式指定给被教练者的,而非正式教练是组织没有明确规定教练关系,但是在实际工作在管理者和下属之间确实发生了教练行为,并得到了被教练者内心的认可。

在中国,教练的概念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聘请外部专业人员专门针对组织中的高级管理者开展的执行教练项目还比较少,因此若以执行教练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取样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困难。目前较为普遍的是由企业中更高级别的管理者作为教练者,对一般管理者或有潜质员工开展的管理教练活动。因此本研究选择管理教练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定义为由组织内部的资深管理者作为教练者,通过启发被教练者的学习,并向被教练者传授经验、传递信息、提供机会,从而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能,自我改善,进而达成个人目标以及组织目标的过程。

2.2管理教练功能

一些学者针对教练行为进行了研究,如ellinger和bostron(1999)通过关键事件访谈法确认了两类管理教练行为:授权行为和促进行为。d.bate等(2003)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总结出管理教练行为的三个方面,分别是学习行为、情感支持行为和职业发展行为一。对教练行为的研究多是从教练者的角度出发,有助于指导教练者开展教练活动。而从被教练者的角度出发考察管理教练为被教练者提供了哪些具体功能,则能够有助于被教练者从教练活动中获益,并验证开展管理教练活动的必要性。ellinger和bostron(1999)指出管理教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被教练者的工作技能,并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但是目前针对管理教练功能的研究相对缺乏,尚未建立起综合全面的研究框架,因此在研究的初期还需要借鉴相关领域(如“指导”)的研究成果。教练与指导(mentoifng)是两个含义相似的概念。mullen(1994)将指导定义为经验少的人与经验丰富的人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其目的在于帮助经验少的人在个人与职业方面成长。学者们对指导的功能开展了大量研究,kram(1996)认为指导者在指导过程中主要为指导对象提供职业相关支持和心理社会支持;scandura(1992)将指导功能分为职业指导、角色榜样和社会支持三类j。通过对教练的文献查阅以及教练与指导的比较可以发现,指导侧重于职业管理,降低人才流失,而管理教练则是为了帮助被教练者的绩效提升,有效地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获得组织的成功。教练者在教练过程中也会向被教练者提供一定的职业指导和心理支持,但是教练者更加注重通过聆听、发问、分析与回应的方式帮助被教练者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因此本研究认为管理教练功能中最重要的是使被教练者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寻找改进的途径,同时也应该包含一些与指导相类似的功能。

2.3管理教练与员工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管理教练的目的在于通过改变被教练者的行为,进而使他们在绩效、薪酬、职业生涯、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显著的回报。joo(2005)认为在教练过程中能够导致行为改变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提升将对个人成功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心理满意度、绩效提升和职业生涯方面。ellinger等人(2003)的实证研究证实了管理教练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具有正相关的关系。然而在员工绩效方面的研究成果还非常缺乏。很多研究停留在定性的描述阶段,尚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来支持这一结论。本研究认为管理教练一方面通过挖掘被教练者的潜能,促进被教练者的学习与自我完善,进而提升了被教练者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另一方面,教练活动是组织向员工提供的一种支持形式,有助于增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感,增加其为该组织继续工作的意愿,并且通过教练过程中教练者与被教练者建立起的友谊也能够帮助被教练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正是在绩效领域中情境绩效所考察的内容。情境绩效是指员工一系列的工作外行为,比如帮助同事、主动承担困难任务、利用休息时问工作等等,这些行为虽然未必与他们个人的工作任务直接相关,但却对组织的整体发展非常重要(borman&motowidlo,1993)lo]。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不仅评价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同时还要评价他们的情境绩效,这种评价方式扩展了工作绩效的范围,目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预期管理教练功能能够对员工的任务绩效、情境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管理教练功能可以通过影响工作满意度进而间接地影响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

3研究方法

3.1研究工具

管理教练功能量表:本研究自行编制。对3家企业的12名中层管理者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围绕他们是否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教练,教练者有哪些行为,教练过程包括哪些内容等方面展开。在访谈的基础上,借鉴scandura和ragins(1993)的指导功能测量量表以及管理教练的相关文献,编制了25道初始题项描述教练功能。对47名企业管理者进行了预试,请他们对题项的内容进行修正,并补充遗漏的重要内容。最终生成了正式的《管理教练功能量表》。量表共28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计分的方式,主要是依据被教练者对教练功能的感知,让被试者在“1为非常不同意”到“5为非常同意”中进行选择。

员工绩效评价量表:借鉴vanseotter和motowidlo(1996)以及孙建敏、焦长泉(2002)0的研究成果,编制了基于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两个维度的员工绩效评价量表。初始量表共lo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计分的方式,让被试者在“1为非常不同意”到“5为非常同意”中进行选择。

工作满意度量表:采用hochwaaer、kacmar和per—rewe等(2003)开发的整体满意度量表”。量表共5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计分的方式,让被试者在“1为完全不符合”到“5为完全符合”中进行选择。

3.2被试

由于管理教练在中国企业中尚未普及,因此本研究在问卷发放时有意识选择一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运作成熟的知名企业(主要为外资企业)作为取样对象,并且将正式教练和非正式教练关系都列入研究范畴之内。本研究专门编写了一份《问卷填答说明》,详细阐述了研究目的,管理教练的内涵、类型(正式教练和非正式教练)和作用,在问卷发放时一并发放给填答者,请填答者在填答前仔细阅读。向天津、广州、沈阳和大连的38家企业发放问卷521份,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65.26%。参与调查的被试者的平均年龄为38岁,平均工龄16年,其中男性245人(72.1%)、女性87人(25.6%),缺失信息8人(2.3%);研究生学历61人(17.9%),本科学历192人(56.5%),大专学历65人(19.1%),高中/中专学历l6人(4.7%),缺失信息6人(1.8%);参与调查的被试者中高层管理者13人(3.8%),中层管理者242人(71.2%),一般管理者73人(21.4%),缺失信息l2人(3.5%)。

3.3数据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spss11.0和lisrel8.54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管理教练功能和员工绩效的维度构成。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需要采用两份不同的样本数据。将340个样本随机分为两份,一组样本(nl=170)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组样本(n2=170)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其次,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信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structuralequa—tionmodel,简称sem)考查被教练者感知到的管理教练功能对他们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4数据分析

4.1效度检验

首先利用第一组样本分别对管理教练功能和员工绩效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pro—max斜交旋转法(此法假设各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使各题项在不同因素上负荷量差异较大。为保证题项的鉴别力,去除因素负荷小于0.40的题项(管理教练功能量表删除了4、12、13、17题;员工绩效量表删除了5和8题)。通过上述步骤发现:(1)从管理教练功能的样本数据中提取4个共同因素,解释变异量的累计贡献率为56.96%(因素负荷矩阵见表1);(2)从员工绩效的样本数据中提取2个共同因素,解释变异量的累计贡献率为64.45%(因素负荷矩阵见表2)。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第二组样本分别对管理教练功能和员工绩效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在管理教练功能模型的检验过程中分别提出虚无模型(假设管理教练功能量表中的每一个题项都是一个单独的维度,题项之间没有相关性)、单因素模型(假设管理教练功能是一个单维的模型)与四因素模型

(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四因素模型)进行比较。并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员工绩效的虚无模型、单因素模型和二因素模型进行比较。具体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比较结果见表3。

本研究选取卡方检验(x)、拟合优度指数(gfi)、修正拟合优度指数(agfi)、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比较拟合优度指数(cfi)、近似误差均方根估计(rm—sea)、残差均方根(srmr)七个指标作为检验比较的标准。卡方(x)与自由度(df)之比小于2,说明模型拟合较好,小于5表示尚可接受。gfi、agfi、nnfi和cfi四个指标越接近1越好,大于0.90时,表明模型拟合非常好,大于0.80表示基本可以接受。另外,rm-sea和srmr则越接近0越好,两者小于0.08时,表明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原始数据。表3的结果表明,管理

教练功能和员工绩效的虚无模型和单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标均远未达到规定的标准,而管理教练功能的四因素模型和员工绩效的二因素模型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各自的其它两个模型,而且各项指标的数据表明了该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原始数据。因此,四因素的管理教练功能模型和二因素的员工绩效模型显示出了较好的构念效度。

按照各因素所包含的题项的具体含义,将管理教练功能的四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自我意识启发、心理支持、职业发展和角色规范。将员工绩效的两个因素分别命名为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

4.2各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信度分析

表4报告了管理教练功能四个因素和员工绩效两个因素以及工作满意度的均值、标准差、内部一致性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而言,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70以上即符合要求,达到0.60以上即可接受。

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职业发展”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66)略低外,其它维度的信度系数都大于0.70,说明各维度都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出除了管理教练功能中的“职业发展”与员工绩效中的“任务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它变量之间(管理教练、员工绩效、工作满意度)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揭示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

4.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技术探索管理教练功能对员工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根据理论分析和相关分析的结果,本研究首先建立如图1所示的假设模型。考虑到本研究涉及的变量比较多,样本量虽然符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要求,但是为了增强参数估计的稳定性,所以按照kishton和widaman(1994)的建议,首先将各个研究变量所包括的测量题项划分为数目更少的指标,合并为2个题项,用平均值作为相应的取值。在分析过程中,根据结构方程模型所提示的修正指数和有关理论对模型进行调整,删除不显著的路径,补充新的路径,得到如图2所示的被数据支持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x2/dr=3.24,gfi=0.91,agfi=0.87,nnfi=0.96,cfi=0.96,rmsea=0.07,srmr=0.08,拟合结果比较理想。

研究结果表明,管理教练的四项功能中自我意识启发和角色规范对于员工的任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意识启发、心理支持、职业发展和角色规范四项功能对于员工的情境绩效都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意识启发、心理支持和职业发展都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的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都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5结果与讨论

5.1管理教练功能

本研究通过交叉证实的方法(即先进行探索性因

素分析,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了管理教练向被教练者提供自我意识启发、心理支持、职业发展和角色规范四项功能。管理教练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被教练者的自我意识,使其能够自我发现,自我改进。管理教练不是要传授给被教练者解决问题的技巧,而是要使被教练者自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自我意识启发功能是管理教练行为中的重要方面,也是使教练能够区别于指导的显著特征。心理支持主要指教练者向被教练者提供咨询,使被教练者能够接受与确认教练者,并建立友谊。教练关系只有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取得良好的教练效果。职业发展主要指教练者向被教练者提供有关学习机会、职位晋升和调动等方面的信息,传授给被教练者经验与知识,并给予他们支持和挑战性的任务使其能够展现才能,这些活动与被教练者的职业发展直接相关。角色规范是指教练者作为被教练者的行为楷模,展现出可作为表率的行为、态度、技巧,使被教练者能够从中获益。

5.2管理教练功能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本研究对管理教练功能与员工绩效之间关系的探讨支持了学者们认为管理教练对员工绩效有促进作用的观点。研究结果发现,被教练者在教练过程中感知到的各项帮助对他们的工作结果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核心工作任务,并且能够增进他们工作外的行为表现,使他们愿意为组织奉献,帮助他人,在工作场所中形成良好的心理与社会支持环境,从而为组织带来利益。管理教练功能中的自我意识启发和角色规范是提升员工任务绩效的两个主要方面;四项功能都能够提升员工的情境绩效,这些充分证明了开展管理教练活动是提高员工绩效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提示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他们作为教练者的这一新的管理角色。

5.3管理教练功能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在变量之间进行的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被教练者感知到的教练功能越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也越高,其中自我启发意识功能对工作满意度的正向影响最为强烈,其次是心理支持,再次是职业发展。说明了被教练者在教练活动中最希望实现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至关重要。同时教练者会给予被教练者肯定、友谊等心理上的支持,教练关系还可以帮助被教练者在组织内获得晋升的机会,这些都使得被教练者获得内在的和外在的满意。

5.4管理教练功能、员工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绩效存在着积极的影响。本研究也发现了相一致的研究结论,通过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可以增强员工绩效,尤其是对情境绩效的正向影响更为强烈。这说明工作满意度可以增强员工与组织、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帮助组织保留优秀人才。同时,职业发展和心理支持功能虽然不能直接对员工的任务绩效产生影响,但是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进而间接地影响任务绩效。

篇6

关键词:武术散打;无氧工作能力;影响;研究

众所周知,长期的体育运动对于人体机能的改善效果十分明显,尤其是武术散打这样的阳刚型的武术项目,对人体的柔韧性、耐力、力量和速度等各方面素质要求较高的一种对抗性项目,对于人体无氧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增强了人体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尤其近几年来,随着世界文化交流项目的不断深入和推广,武术及散打的体育项目已经逐渐引起了国际体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因而,研究武术散打具体如何改善人体机能并提高人体无氧工作能力对其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散打方向的学生作为受试者,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并通过将其研究结果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做对比,就可以发现武术散打训练对人体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这里的受试者选择男性,实验组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散打方向学生,对照组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同时对所有参加实验的对象全部要求身体健康、无既往病史。

(二)研究方法

这里我们通过采用Monark 894型号的自行车进行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通常要求的负荷是0.075Kg,要求受试者戴着心率表尽最大力空蹬自行车,蹬车速度达到最大时,施以预先设定的负荷,并持续蹬车30秒,间隔1分钟后再蹬车,如此往复3次。通过电脑来采集和记录相关数据,需要考虑的数据有最大功率、最小功率、平均功率、疲劳指数。在测试完成后5分钟需要进行指尖血的采集,并测量血中的乳酸含量,采用常规的YSI-1500型血乳酸自动分析仪即可。

这里通过使用统计软件包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相关处理,采用的软件包为SPSS F or Windows 11.0版本,通过这个软件来对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无氧实验比较

Wingate无氧实验是一种能够较好的反应无氧工作能力的实验方法,具体表现为其平均输出功率与其速度项目运动成绩之间的下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关系,但同时期也有一些其他相关研究表明,Wingate无氧实验在血乳酸值方面不能使其达到最大值,这样就不能明显的表现出现实运动前后的ATPCR糖原及乳酸的变化。同时,如果不能使血乳酸含量达最高值,则人为测定无氧工作能力仅仅30秒是不够的。所以,通过30 sWingate无氧实验对对人体无氧工作能力进行评价时,其在反应无氧功率时往往更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在Wingate无氧实验中,最大功率能够较好的反应短时间内机体产生高机械功率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作为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评价标准。平均功率能够准确地反映肌肉对高功率的耐受力,同时可作为糖酵解系统功能能力的评价参考。

相关研究表明,Wingate实验法在测定无氧工作能力的同时,应注意延长测试时间,可选择延长至40秒或者更长。通过测试结果的数据表明,散打组在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的绝对值水平均高于体育组,而且差异性较大,说明散打训练能够提升人体的无氧工作能力。这就说明了Wingate实验法在对无氧工作能力进行测试时,需要考虑到受试者的体重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30秒的测试远不能够充分表明人体对无氧环境的耐受程度。

(二)两组在30秒的分段平均功率的比较

运动前10秒的总的输出功率可以用来评价无氧耐受力,在这方面它是极其可靠的,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员的无氧耐受力和供氧能力普遍高于一般人,在进行相同负荷的无氧运动时,运动员的血乳酸的积累时间普遍长于一般人,如果是达到相同量的乳酸值,则运动员需要更长时间的运动才能达到。这些发现与生理因素的适应性变化是相一致的,同时,10秒的负荷试验在评价肌肉对乳酸的耐受力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两组30秒分段的平均功率的比较结果显示,体重对人体无氧工作能力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评价时可以选用相对值。

(三)疲劳指数比较

疲劳指数指的是机体在无氧功能情况下的疲劳程度,其值与疲劳程度成正比。我们可以通过采用30秒测定人体的无氧工作能力,但实际情况中,通常由于测定的时间比较短,造成无氧酵解能力的反映方面明显不足。而且在最后5秒,两组的平均功率值差异并不明显,30秒时的测试又不能用来进行最大无氧能力的测试,所以如果要将无氧能力测试进行到30秒以上时,两组的变化不一定是一致的。

三、建议

实行目标化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同时加强校领导、教师、学生会等团体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量,形成覆盖全校的系统化体育项目管理,同时建立相应的考勤和奖惩制度,保证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硬件条件和设施。制定相应的体育课外活动大纲,要注意坚持将规定性和自主性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容纳量,增强学生的自我组织和交往能力。

散打训练组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均明显高于体育学生组,且在运动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明散打训练能够有有效改善人体的无氧耐受力,提高人体无氧工作的功率,提高了肌肉的爆发力。

参考文献:

[1]焦珊珊.山东省自行车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无氧功率的关系探析[D].山东体育学院,2012.

篇7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训练;焦虑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通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1]。患侧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露齿、鼓腮。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液外溢,眼部分泌物增多。患者生活、工作或学习受到影响,常常表现焦虑状态。因此,笔者针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做了以下治疗方面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 年5 月至2010 年12 月在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治疗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 例,训练组20 例。见表1。入选条件:①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②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面瘫:吉兰-巴雷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瘫、外伤及肿瘤引起的继发性面瘫等;③介入时间:发病1~60 天;④无其他严重心肺疾病及器官功能障碍者。2 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强的松、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同时,针灸取穴:地仓、颊车、阳白、翳风、合谷(对侧),瞩患者进行面部的自我按摩。每日1 次,持续10 日。

1.2.2 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

1.2.2.1 物理因子治疗

①微波治疗,采用南京产WBJ-1型治疗机,应用直径为8 cm圆柱形辐射器,患者侧卧位,辐射器置于患侧乳突区,距离5 cm,辐射器稍斜向前方,辐射岩骨,内耳投影区,微热量,每日1 次,每次10 min。最大输出功率

1.2.2.2 面神经功能训练

肌力三级以下患者取仰卧位,依次主动或在助力下完成抬眉、闭眼、皱鼻、呲患侧牙等四组动作的练习,每组动作重复10 次,完成3~5 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相结合。肌力三级及三级以上患者采取坐位,训练动作同上并逐渐加阻力,增加撅嘴、鼓腮隆颊动作。对于嘴角歪斜严重者进行口周围肌的牵伸,即由治疗师用指腹将患侧嘴角向患侧耳屏处轻轻牵拉,并保持20 秒,反复数次。当肌力0或1 级时以被动运动为主,也可以手指指腹轻叩刺激面部诸肌及各穴位,逐渐提高肌肉兴奋性。肌力2或3 级时应做适量的主动运动。肌力3或4 级时可用手指加以阻力,加强肌力训练,并协助抑制健侧的肌肉运动[2]。上述治疗每日1 次,持续10 日。 转贴于

1.2.2.3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如,该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应如何预防;患病后的注意事项;生活学习方面的指导等等。

1.3 评定方法

1.3.1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

见表2。

1.3.2 面肌徒手肌力检查MMT

笔者运用MMT测试标准,结合面肌运动的特点分级见表3。

2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处理。见表4。

3 结果

表1可见2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

表4可见2组患者治疗前3 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治疗后H-B项及MMT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但对于焦虑评分项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可于数小进内达到高峰。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是药物治疗结合针灸,按摩等,疗效已得到普遍认可。但是,针灸作为一项创伤性的治疗,使有些患者因惧怕疼痛,心里紧张、年龄、主动配合性差等等原因而不能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加面神经功能训练的方法,无创伤,简单易学,患者能主动参与,更易积极配合,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在物理因子治疗中,①微波治疗是属高频电,其辐射能量能够达到面神经管及内耳深度,能够对面神经及其水平垂直段起到治疗作用,有镇痛、解痉、消炎作用,周围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效果显著可改善面肌的血液循环,促进面肌的功能恢复。②低频脉冲电治疗的原理是,将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运动效应,同时改善血液循环,营养局部神经肌肉,达到治疗作用。在治疗师指导下的面神经功能训练使患侧的表情肌运动,从助力运动到主动运动再进一步给予阻力,逐步诱发及增强肌力,并且通过牵伸训练降低健侧过强肌张力,保持肌肉正常长度,从而使训练更具科学性,监督性,保证了疗效,在治疗中,针对患者焦虑心理进行的心理疏导,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综上所述,面神经功能训练加物理因子治疗是一种无创,有效,科学简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胃肠道动力紊乱性疾病,尤以动力障碍型常见,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精神心理失衡和胃肠激素分泌失调有关。观察了抗抑郁药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并探讨了其对情志及相关胃肠激素的影响,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3例,均符合罗马Ⅲ动力障碍型FD标准1。其中治疗组33例,男10例,女23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差异,均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莫沙必利5mg,3次/日,饭前30分钟服;治疗组除莫沙必利外另予黛力新1片,2次/日,两组疗程均4周。

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焦虑/抑郁评分2。

血浆胃肠激素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2ml,置于预冷洁净采血管,低温离心(4℃,2000r/分),取血浆-20℃保存待测。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试剂盒购自美国Uscn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Company,操作按说明书。

疗效判断标准:以上腹痛或不适、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为主要观察指标。①显效:症状消失;②有效:症状减轻或好转;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

结果

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

焦虑/抑郁积分比较,见表2。

血浆MOT、SS浓度比较,见表3。

篇9

[关键词] 电子商务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中的物流与信息流设计、控制和优化,将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在适当的时间送到适当的地点,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对供应链上多个企业之间的有效协调,实现供应链无缝联结的集成管理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领域同时出现了覆盖的范围不同,功能层次不同的信息系统,它们既有重叠,又有区别,而为了达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内以及不同环节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供应链内的信息壁垒,这些系统的整合和集成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要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通过信息、制造和现代管理技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对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协调的功能,使他们能以相同的节奏运作,以此来优化供应链的性能。但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活动的多变性使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变得复杂化,从而导致传统供应链运作的实际进程和结果与计划发生偏差。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问题可能在局部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可能在某个供应链环节或某个供应链功能范围之内得到协调解决。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涉及供应链跨节点、跨组织、跨职能之间的协调。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跨越供应链多个节点或功能来协调计划调整的内在机制,具有这种内在机制的供应链就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观念,通过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把所有供应链成员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整合,并为形成一个整体的功能过程而开发的供应链管理功能。

为了能及时传播信息,准确地协调决策管理人与系统的行为,供应链在战术和战略层次中需要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协调敏捷性和灵活性。正是这种协调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最终决定了企业组织能够有效地、协调地实现它自身的目标。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集成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供应链的各节点、各功能实现最佳配合与协调,共同保证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其中的关键是实现供应链系统中各节点在战略和战术层次上敏捷、灵活地协调。

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随着条码、GIS、GPS、EDI等技术逐渐被国内企业所采用,一部分企业应用Internet/Intranet,建设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虽然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支持信息技术的普及性与先进性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为集成化供应链的应用做好了理论与技术上的准备。

2.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截至2007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我国上网计算机数达到6710万,域名总数达到918万个。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B2B电子商务不仅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主导企业”为中心变得更加紧密,而且供应链的整体动作也更为高效。

3.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特别是我国的配送业、连锁业,零售业、仓储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国发展势头很快,这将在供应链干线物流与末端物流间起实物与信息的衔接作用。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电子商务技术正日趋成熟,供应链管理思想也逐步被各企业所认识。从目前的市场环境分析,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的基础条件己经具备。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实施途径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供应链的集成是由内至外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先内部集成,再外部集成的顺序。

1.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这一阶段要实现企业直接控制的领域的集成,以及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用户管理部分的集成,形成内部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支持企业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主要采用供应链计划SCP(Supply Chain Planning)和ERP(Enterprise Requirement Planning)系统来实施集成化计划和控制。这两种信息技术都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在企业内部的横向集成。有效的SCP可集成企业主要的计划和决策业务,包括: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资源配置、设备管理、优化路径、基于能力约束的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物料和能力计划、采购计划等。ERP系统则集成了企业业务流程中主要的执行职能,包括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采购等职能。两者通过基于事件的集成技术联结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主要考虑在优化资源、能力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最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效率。

2.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它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供应网链。而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即所谓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在这一阶段企业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管理的焦点要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致性,实现信息共享等,企业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就可以很好地与用户、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为达到与外部供应链的集成,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与外部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很好的接口,达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达到相互操作的一致性。这需要采用Internet信息技术和基于信息的通信技术,电子商务平台好能提供这一技术环境。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如XML, OBI等)和网络平台,可以灵活地建立起多种组织间的电子联接,如组织间的系统(Inter-organization Systems, IOS )、企业网站、Extranet、电子化市场(Electronic Market)等,从而改善商务伙伴的通讯方式,将供应链上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孤岛联接在一起,使业务和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

3.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在完成以上的集成以后,构成供应链联盟(Supply Chain Communities,SCC),它的战略核心及发展目标是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联盟必将成为一个动态的网链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识等需要,不能适应供应链需求的企业将从供应链联盟中被淘汰。供应链从而成为一个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企业通过Internet网络商务软件等技术集成在一起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一旦用户的需求消失,它也将随之解体。而当另一需求出现时,这样的一个组织结构又由新的企业动态地重新组成。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求生存,企业如何成为一个能及时、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供应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主要应用信息技术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的商务手段。这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瑛孙林岩:供应链物流平衡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篇10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一)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

(三)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