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原理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科学原理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机构;科学管理;原则
学前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时代性、科学性,它是幼儿接触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学龄前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对于教育一无所知,对于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不足,尚未形成独有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因此,学前教育机构应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科学的管理原则,严格地按照行为标准与指导原理进行管理,科学管理的原则不仅是学前教育机构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也是学前教育机构的指导思想。没有科学管理原则的支撑,就无法实现学前教育机构管理的目标。根据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实践经验以及客观的规律,科学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向性原则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地指出了“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因此,学前教育机构应严格地遵循方向性原则,才能够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方向性原则不仅包含了减轻家长教育孩子的负担任务,而且还包含了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任务,也就是教育的双重任务。
双重任务应将为幼儿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想要提高家长服务的满意程度,首先要将幼儿培养好,但是在教育幼儿过程中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由此可见,双重任务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协作,才能够达到教育目标。为幼儿服务与为家长服务只有配合得当、联系得体才能够相互促进,否则就是起到反作用。例如,部分幼儿园只注重为幼儿服务,而忽视了家长服务。因此,学前教育与小学一样,过于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性,让幼儿与小学阶段一样按时上学、下课、放寒假、放暑假、放学等,为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部分幼儿园只注重家长服务的满意度,只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家长可以随时送孩子,随时接孩子,对于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视度不足,影响了教育的客观连续性,最后导致幼儿教育质量不高,家长也不满意。因此,想要做好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就必须要严格的遵循方向性原则。同时,还要打破传统管理过程中重上课轻游戏、重智育轻德育与体育、重教育而轻保育等观念的束缚,保证教育管理的科学性。
二、以人为本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也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硬件环境。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公平公正与公益性两个方面。制定公平公正的学前教育政策与制度,并且将这些政策与制度真正地落实到学前教育管理的工作当中,适当的融入具有保护与激励公平公正作用的政策,从而实现学前教育真正的公平公正。现阶段,虽然有诸多的学前教育机构被人们认为是以盈利为目的,并不是公益性的,但是公益性是教育最为基本的特性,无论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都应将教育的公益性充分地体现出来。学前教育是国家学制系统的初始阶段,也应严格的遵循其公益性特性,才能实现学前教育机构的公益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三、规范性原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类自从进行群体生活与生产活动以来,都是依靠规章制度来统一人们的行为活动,这种方式既高效又简单,从来没有哪个群体活动中没有规章制度的,不同是的部分集体生活的规章制度是有形的,有的则是无形的,有的是文字的,有的是口头的,有的是行政命令式的,有的是习惯养成的,有的是复杂的,有的是简单的。学前教育机构想要实现管理的规范性原则,应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任何规章制度的形成与制订都是根据群体生活与生产的需求,目的性强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学前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也应突出目的性,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由于学前教育机构的最终管理目标就是完成教育目标,因此,幼儿园在制订规章制度时应服务与服从教育,实现教育性目的。规章制度中应做到细节化,明确每一项条款的内容与标准,督促幼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例如,请假制度、奖罚制度、接送制度、考勤制度等,幼儿教师只有了解了自身的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教育工作。同时,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也突出了其目的性,例如,幼儿游戏时间、上课制度以及作息制度等都符合幼儿心理发展与生长发育的规律,使规章制度完全围绕着教育方针。并且,规章制度应简单扼要,内容精练,避免一味地追求形式,过于繁琐,制订出过于形式主义的规章制度,才能够实现规章制度的可行性,为相关工作人员的掌握与记忆提供便利。因此,规章制度除了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还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提出真正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篇2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中的一种崭新模式。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对缓解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已经承担了30%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由于独立学院的等级和招收来的学生素质低于全国一本、二本院校,为了降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困难,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所针对地对待。仪器分析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也纳入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开课计划中,旨在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仪器基本结构和应用范围,同时基本能够根据自己日常工作需要,查阅相关资料,选择适当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本文针对如何提高独立学院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 选择合适教材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师实现优质教学之本。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主要指标,教材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专门针对独立学院编写的教材很少,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及人才培养将产生不利影响。根据教育部有关分层次、分类别培养的指导和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独立院校的教学,科学出版社于20lO年3月组织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独立学院化学类核心课程立体化系列教材,旨在汇集全国独立院校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成果,整合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一批能够不断传承和能经受市场考验的高质量、高水平精品教材及配套的优质教学资源,以提高我国独立学院本科教学整体水平,为独立学院的教学提供全面的出版服务。
教材改革必须淡化学术研究成分,在章节的编排上先易后难,既要低起点,又要有坡度、上水平,更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实例内容。如在编写紫外――见吸收光谱法章节的时候,可以用尽量容易理解的语言编写基本原理和仪器构成方面的知识,侧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实例(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独立学院化学课程系列统编教材的面世将指日可待。
二 优化教学内容
在实施教学前,要根据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对现有的、非独立学院专用的教材做出适当的取舍,节选出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将最新发展的仪器、仪器分析方法及其新观点融入教学,以跟上时展的步伐。
就我系采用的教材(刘约权主编的《现代仪器分析(第二版)》)而言,总共有18章,教学要求是在一个学期内用34学时教完。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把18章节分成了三大模块:光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离分析法。本专业的仪器分析一般很少涉及电化学分析法,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光分析法和分离分析法,而将电化学分析法中的大部分内容作为自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得本课程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顺利完成、重点突出,还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一些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一带而过,将对于后续课程还将用到的知识重点讲授,改变面面俱到、根据教材内容平均分配学时的教学模式。例如在绪论中1.4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中的标准曲线的绘制、灵敏度、检出限的相关知识在以后的任何一种仪器分析方法都会涉及到的内容作为重点内容。课堂讲授重点突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与相关专业的知识相结合。例如:通过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的学习,结合各种化学污染与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不但能了解和掌握有关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还能正确选择合适的仪器分析方法来测定一些指标,从而对环境污染程度进行评定,为进一步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依据,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反战绿色化学,清洁生产等新的科技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改进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仪器分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而言具有相当的难度。授课教师应该运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在课程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教学应在“教”(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尽管仪器分析课程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原理抽象、仪器结构复杂,但仍存在一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如原子荧光分析法的仪器部件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是一样的,可它的原理却是原子发射,教师采用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对比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有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能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撰写课程小论文,开辟学生课外读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辨证批判思维的能力,极大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科学研究思维的培养。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教学的时候,特别是在每个章节结束的时候为学生们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有条理的记忆和掌握。在课余时间,在校园网上已经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上网自由选择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通过“在线答疑”专栏,随时与教师进行互动的交流。
其次,利用多媒体的可视性强、界面优美、集文字动画视听于一体等优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动态地反应仪器的原理、检测步骤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火焰原子化器和石墨原子化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采用传统地教学方法,老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很费劲地讲解,而学生还不是很理解。但是通过彩图和动画展示时,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而且记忆深刻。此外,由于大部分独立学院的经费有限,同时考虑到仪器的使用率较低,因而没有购置《仪器分析》课程所涉及到的仪器,因而学生最多只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其他院校或监测机构进行参观。由于参观的学生较多且放置仪器的空间有限,通常没法看清楚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以将仪器分析的实例通过视频拍摄下来,使学生能看清具体实验过程,弄懂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调动学生积极性。
最后,可将“科研”和“教学”融为―体。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来说,可能参与一个大课题比较难,但是科研意识却不能忘记,它应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而,我们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的需求,注重选择应用式例题及开展福建省(学院)大
学生创新性实验(近年来,我系教师一共获得了5项省级的和1项院级的创新实验项目),从而适当进行基础知识的延伸和锻炼,使学生可以掌握科学研究和创新性思维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开展,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综合型的人才。
四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教与学是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学的主客体分别是学生与教师,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至关重要。仪器分析课内容博大、层次精深、抽象难懂,学生学习觉得十分的枯燥乏味,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注入真情实感,与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如学生上课睡觉、讲话等违纪的情况,老师在处理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尽量用机智、委婉和鼓励的方法来引导、感化和纠正学生,从而让他们能感受到被尊重、被体谅,从而自愿地纠正自己的行为。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和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解决疑惑,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探讨有益的教学方法。从而获得学生的信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爱心,对学生们倾注全部的爱,与学生们多交流,多留意,从而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
教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实施者。高水平教学的提供和成功的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为了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素质,首先,青年教师随堂听老教师的课,并积极参与教学观摩活动;其次,多参加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教学研究研讨会和进修班(如“精品课程培训”)等,使得同领域的教师间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发生思维的碰撞,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视野。在专家们的点拨下解决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困惑,并总结经验。此外,社会发展迅速,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不断充电,以不断更新知识,从而尽早形成一支高水平、重职责、有爱心的教师队伍。
仪器分析课程所涉及的仪器分析方法种类很多,新仪器、新技术不断涌现,因而,应该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通过选择合适教材、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约权现代仪器分析(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崔淑敏,宋美荣,仪器分析教学的一些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46-248
[3]韦寿莲,《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初探明,肇庆学院学报,2003,24(5):78-81
[4]尚永辉,岳立志,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J],食品工程,2009(1):11―14
篇3
关键词:互动教学教学改革会计基础课程
《会计学原理》(又称为《会计学基础》或《初级会计学》)既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包括其他管理类各专业和经济类各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下一步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和有关管理课程。因此,笔者尝试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该基础课程的兴趣,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授课效果,这是值得探索的一条新路。
1.“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互动”一词源于社会互动。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在1908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的概念。稍后,在美国形成了相关的学派和系统理论。在我国,也有很多学者从不同领域对“互动”一词进行诠释。张春兴在《张氏心理学辞典》上,将“互动”界定为“人际间的交感互动关系。例如:甲乙两人谈话,甲的问话是引起乙的回答的刺激,而乙的反应又将是引起甲进一步回答的刺激。”章人英则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它做了界定:“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育界(特别是在高校中)呼吁采取的更为积极,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它是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互动式”教学是真正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真正将素质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相对于一般的教学模式而言,互动教学摸式具有如下特点:
1.1互动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人际互动
互动是存在于课堂上,在师生间、生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其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并且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客体的。在互动中,无论是师生的身份还是互动的目的、内容和互动发生的途径、情景等,均体现出明显的教育性的特点.
1.2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生生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同时,师生间和生生间的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因此,它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1,3 互动包括师生彼此间的一切相互作用
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与个别学生、小组学生或全体学生的交往,或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指导教学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生个体间的合作,学生群体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内容也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就教师而言,如对学生知识的教育、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等;就学生而言,可以是学习态度、价值观、能力、观点的相互影响等等。因此,互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因此,也表现出明显的网络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高校目前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战场,长期以来教学模式仍按照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法”进行,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小节、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早对于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强化学生记忆具有一定的意义,但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转变,对高校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多的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会计学原理》课程也不例外。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突显了科技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这种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也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转贴于
——教师借助多媒体授课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这不仅增加了教师在备课时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在讲授时难以面面俱到,这使得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经常感到抓不住重点,接受起来比较吃力,听着听着就容易走神,甚至打瞌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有的同学甚至觉得用多媒体授课效果还不如传统的“粉笔+黑板”。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更加缺乏。在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下,课堂教学往往是这样的场景:教室内窗帘挡得严严实实,昏暗的光线下,教师埋头点鼠标、对着电脑“自言自语”,看不清下面学生脸上的表情,接收不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信息;学生则忙于记录大屏幕上不断更换的信息,根本来不及思考和消化所学知识,更无从谈起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之间围绕教学内容的交流,从幼儿园时便接收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大学里更加凸显出来。
3.”互动式”教学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认知过程是认识主体通过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凭借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处理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中,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外部世界的过程。我们的学生之所以缺乏主体意识,很大程度上是在心理上对老师长期的过分敬畏和依赖造成的。高校课堂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学生应该有足够的可以思考的空间。为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改变学生上课就是“听课”的心态,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我,找到学习的乐趣。
《会计学原理》作为管理学和经济学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更应该贯彻“互动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借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在开课前教师应尽可能了解学生的背景情况,可以在第一次课安排学生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包括主要工作经历和业务专长等,并告知学生自己的联系方式,把握每一次可以联系的机会与学生交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为今后的教与学互动创造条件。
——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传统理念。“互动式”教学,要求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思维上、行动上和情绪上要相互动起来,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专业和特征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之一,学习活动是学生与情境主动作用的过程。以本堂所学内容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使得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进而想要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去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学生才有可能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多的应承担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这与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的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
——教学过程是开放性的。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广泛地与他人合作,交流与共享,体现出学习不仅仅是个体性行为,还是一种团队合作的社会性行为。另一方面,在学习活动期间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瞬间,教室里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完全都由教师所预设,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当然,一节有效的课堂,应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需要教师在高度熟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设计。其中,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表达的机会是搞好”互动式”教学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吕小瑞.互动式培训方法与特点[J].继续教育,2007(3):50- 53.
篇4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考试制度 科学安排
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所以,由此可知,独立学院的办学方针,监督机制,教学评估都比国家兴办的学校要弱一些,所以对其制度建设更加要落到实处。
考试时,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评估学生掌握和教师讲课体系的一个标准,能够反映出很多的指标,所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尤为重要,而且可将其视为一种考核教学内容和成败的方式。所以,独立学院不断完善考试管理工作,进行考试科学安排和建设,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独立学院设置比较多,因为现代教学的多样性,在考试方面也多有改革,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利弊参半。
目前,独立学院的考试模式大多与国民教育序列的公立学校比较一致,已经改变了陈旧的任课老师自己出卷的模式,而是会进行机选出题和几选一的模式。任课老师的思想比较单一,往往无法兼顾很多的知识点和环节,出题也有喜好问题,但是机选就可以比较客观地用数据库中的题目去对学生进行考核,所以从科学客观上说,还是比较进步了的。对于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会比较地客观和科学。阅卷管理上也有很大的进步,从任课老师可以在家中批卷到集中批卷,到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采用的监督管理评卷这个环节,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阅卷是比较严肃的事情,对于学生和老师教学的考评也是一个很正确的指标。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归纳起来大致上有三点比较突出,是顽固性问题。
首先,是独立学院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和刻板,很难有好的理念和考试方法,而且对于考试的科目比较随意,通常没有非常规范的计划。一般来说,这些考试的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形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际考试少。这样的考试方式设置不尽合理,因为无法准确对学生的学习做全方位的评价,不像有些学校除了传统考试以外,还有课业的设计等实践环节,就比较全面合理,对于学生来说,也觉得新鲜,很容易接受。
其次,是对于考风建设的管理也不太重视,往往有学生出现舞弊行为,但是很难阻止。高科技的运用,教师的刻意包庇等行为,对于此类学校的考风始终是个很大的威胁,而且这种考风不良的行为大大地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们的好风气,是应该予以科学方法进行纠正的。但是,无奈太多因素参杂其中,改革呈现难度。
二、加强独立学院考试制度建设的建议和设想
问题已经比较明朗地放在眼前,而解决办法其实说简单了,就是要狠抓制度建设,不能对这种现象听之任之,而是要能够通过师生一致的重视将考试制度建设放在各项建设的首位,从考试的严格把关开始去促进学生的发奋学习。
首先,可以从激励机制入手,对教师进行考试安排的重点宣传。教师是考试的重点环节,考试的质量和评估体系的确立都是由老师来承担的,所以要在全体教师中加大对考试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这是搞好考试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素质直接地对考试的一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能够客观地进行试卷质量的评估,对于机选题目也要进行全面的衡量,不是机器完全代劳,而是由任课老师对试卷的分值分布和难易分布来进行设定,机器是按照这个标准对题目进行筛选和选择。教师必须要合理地对本学期的课程内容进行评估,才能够合理出卷。所以,教师的素质是考试的根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而且,各个独立学院要积极抓好数据库的建设,也就是要建立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实行考教分离的目的是提高考试的质量和水平,使考试能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促使教师在授课时全面系统地贯彻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然后,完善考试管理工作是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的一个关键。为防止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学校在考试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如建立领导巡考制,在考试过程中由院系两级领导分别组成巡考小组,做到考中管理工作有监督、有检查;阅卷时实行集中统一阅卷制;凡课程有两位以上教师讲授的,应共同阅卷、流水作业,保证评分的公正性;考试成绩的最终评定要有统一的规定,既要考虑期末成绩,又要考虑平时成绩;通过诸如此类措施的完善,才能体现独立学院考试的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深化考试管理是独立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的素质管理和制度建设是基础,只有加大独立学院考试管理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制度,才能最终促进独立学院良好的学风形成。独立学院缺乏好的传统,所以新时期进行新的制度安排,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在考试制度的安排中,能够积极妥善地将考试方式放在建设的首位,避免考试舞弊现象的出现是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颜安,符斌,李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与对策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2]杜坤林.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博弈分析与对策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11).
[3]蒋波.中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2,(1).
[4]陶春峰,谌贻庆.考试舞弊防治中的博弈分析[J].科技广场,2004,(10).
[5]黄启后.论新课程实施中师生教学行为的转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篇5
论文摘要:在分析通信工程专业特点、近年来通信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和我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网络实现建构主义教学和多课程融合加强实践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质量,适应近年来通信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通信信息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伴随着通信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新通信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引发新通信人才整体和多样性需求的持续增加。而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通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如何改革通信原理教学,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拟从确定通信原理课程定位、开展网络教学和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我校如何立足学校定位和现有资源开展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加以分析。
一、近年来通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今年来我国的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固定、移动电话用户数和宽带用户数位居世界第一。在国家政策导向下,电信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基础电信领域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强竞争的格局,以通信运营商为主导的 通信产业链不断扩大,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1] 。
面对技术、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各运营商不断探索新的赢利模式,推进企业的战略转型,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电信企业人才需求由此引起新的变化:
(1)在通信网络 由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向基于全IP化的网络演进过程中, 需要更多的既熟悉通信技术 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电信BOSS系统、综合营帐系统和其他一系列信息支撑系统的建设,急需切合电信业务管理需要的专业计算机应用人才。
(2)固定、移动网络与业务的融合对熟悉移动和固定通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将更加旺盛。
(3)运营商的通信网络的维护体制将由单一分散的模式转向集中监控和集中维护的模式,网络维护人员从量上来讲会大大减少,且要求具有更加丰富的全网知识和技能,专业分工的界限进一步淡化;而随着主体运营商对行业价值链整合力度的加强和业务外包政策的实施,在主体运营商周围将出现一大批电信服务商和虚拟运营商,以专业分工为特征的传统通信人才将主要服务于主体运营商以外的通信服务商。
(4)以数据业务为代表 的增值业务将成为运营商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 因此需要更多的增值业务开发和管理人才。
二、我校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是定位于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教学研究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校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都为必修课,共有76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采用实验箱做八个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项目。经过几年教学发现了几点不理想的地方,主要体现有:
(1)部分基本理论仅是记忆而没有真正理解,我认为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学生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概念,知识点支离破碎,其次是部分繁琐的数学推导和深奥理论不易于理解。
(2)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创新性训练不够,首先是教师大都没有工程背景,其次是实验设备较落后,与实际系统有很大的差距,最后由于科研实力和教学资源有限,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性训练。
三、确定通信原理课程定位,统筹协调与前期和后续课程关系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为学生以后分析通信问题提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支持,是学生建立通信全程全网概念的重要基石,是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但单单靠通信原理课程分配的学识是很难让学生完全地掌握,这就需要通信原理课程的前期和后续课程为其提供一定通信原理问题的训练,例如在单片机、DSP、MATLAB、EDA等课程或课程设计中加入一些通信原理的应用,在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课程中加强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实际系统的训练。我校教学资源相对紧张,无力大范围培养研究型和复合型人才,只有确立通信原理课程的定位,明确目标,多门课程为之服务,集中资源有效利用,才能在有限师资条件下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多课程融合加强实践性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认真做好学生平时实践和模拟实习管理,建立平时实验、实践、实训的量化考核标准。对有条件的专业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受学校办学条件影响,我校通信原理实验设备资源相对较少,现有实验箱可开项目较少,而且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自主创新试验极少。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非常不利。因此不能局限于通信原理实验箱开展实践性教学,应充分利用其他相关课程的软硬件资源。例如可以利用单片机、FPGA、DSP等实验室进行通信系统某个模块的设计实验;利用MATLAB实验室进行仿真试验,让学生有直观认识,加深理论理解,避免繁琐的算法,让学生掌握结论的应用;利用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网络原理实验室和课程设计进行综合性的实验,加强学生对原理的应用能力。
五、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建构主义教学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安排很难与学生不同的情况完全匹配,这就需要某种途径延伸课堂教学,而互联网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的平台。
首先建设通信原理教学网站,让学生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网站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利用习题资源进行自我训练,利用教学文件确定个人学习目标;
其次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利用论坛或QQ群等方式让师生互动,构建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交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更好匹配学生个性需求,增加学生学习热情;
最后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了解通信专业的最新动态,了解通信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六、总结
要较好地开展通信原理教学应该注重两方面:一是要尊重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律,对于工科专业来说通信原理不仅仅是讲出来的还要使做出来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定要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二是一定要切合学校校情,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相匹配的教学大纲,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构建主义学习思想的通信工程网络教学研究》(09YB472)。
参考文献:
[1]宋燕辉,蒋青泉.新通信技术的应用人才需求探析.现代电子技术,2010,9(320): 194-196.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9,2(69):11-24.
陈文,刘绍清,王琳燕.管理信息系统的多课程融合教学探讨.计算机教育, 2010,41(7):41-44.
蒋青,张毅,胡敏.创新课程体系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通信类人才.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1):35-38.
篇6
关键词:立德树人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工程”是以提高全院教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为基本目标,以提升学习能力、提高知识素养为基本要求,在全院开展的重大工程;“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工程”是着眼于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提升,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组织保证的一项工程。“学风建设工程”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创建良好学风为目标,以激励评优为手段,以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学习环境的一项工程。
一、以立德树人的“学习工程”为依托,努力造就学习型教师队伍
多读书、读好书,为立德树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文化基础。学院先后两次为师生购买6类20余种700余册图书,如:《正能量》《苦难辉煌》等励志书籍;为每个教研室订购《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定期组织编辑《党员之声》专刊;创建了“大科院党员之声”微信平台,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及时把世情、国情、社情、教情传达给每一位党员师生;邀请全国道德模范邵春亮,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进行系列讲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报告会10余次,全院1万余人次参加,受到教育与熏陶。
学院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如“立志书展” “为你推荐一本好书”“假期一本书工程”等,让师生把读书带进家庭、带进生活。各系团委还通过组织学生晨读,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学生讲授学习经验等,推动读书活动蓬勃发展。
为认真落实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学院党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的通知》,每个部门和党团组织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如在机械工程系组织开展的“炫舞机械风采,绽放党团光辉”活动中,为学生发放图书《的读书生活》;在辅导员当中开展的为“青年学子荐书”活动中,他们还在推荐理由中对正能量书籍进行点评,为书香校园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成立了“大科树学生活动中心”,既有文化长廊、图书角,还有放映室,学院董事长还创建“根”教育基金会,帮助学困生。这些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开展“我的梦・科院梦・中国梦,起而行”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结合“中国梦”教育和中央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开展了“远学钱学森、罗阳,近学身边先进典型”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选派党办、学生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代表等8名同志亲赴上海交大钱学森纪念馆学习钱学森事迹,回来后8名代表整理出宣讲材料,先后在辅导员大会、全体党员大会做辅导报告,各系辅导员再深入各班级为广大师生做辅导,使钱学森事迹深入人心。“七・一”选树“两优一先”典型,在大会上作报告,鼓舞了师生员工士气,提升了思想道德水平。
辅导员每月一次的文化讲坛活动,扩展了辅导员传播校园文化的渠道。在论坛上,辅导员通过学习时事政治、专题研讨、业务交流等形式进行岗位培训。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组织了《如何做大学生成长的导师》专题报告,主题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立足“关爱每一名学生”的宗旨,帮助“学困生” “贫困生” “心理问题生” “家庭问题生”等特殊学生群体开展一系列爱心活动。如为援助学困生,召开“学困生家长恳谈会”,提高了家校教育合力的最大化;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院还组织开展了“两进入”“三个一”“十要做”等活动,“两进入”即要求辅导员每天进课堂、进寝室;“三个一”即每周检查一次教学秩序、寝室秩序,宿舍卫生及违章用电情况;“十要做”即每天至少找一名学生谈心,每周至少随堂听课一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精品活动等。对教风学风的改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以“教师好行为、学生好习惯”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下发《关于开展“教师好行为、学生好习惯”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这项活动是经过反复调研,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双十行动”。教师好行为即:①崇尚师德,关爱每一位学生;②加强学习,每天听中央新闻、读《中国教育报》;③爱岗敬业,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管理好课堂秩序;④文明授课,不在课堂接听电话、发表不正当言论,不在公共场所吸烟;⑤遵守时间,按时上下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⑥为人师表,自尊自爱,着装得体,举止大方;⑦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⑧廉洁奉公,不私受学生财物;⑨与人为善,团结合作;⑩言必信,行必果。学生好习惯即:①尊敬师长,见面问声好;②孝敬父母,每周给父母打一次慰问电话或发短信;③爱护校园,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在公共场所吸烟;④诚实守信,不说谎话,考试不作弊;⑤爱惜粮食,倡行“光盘”,节约用电,人走灯灭;⑥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不“恋”电脑;⑦珍惜时间,学习从每天清晨开始;⑧爱寝如家,不在寝室内使用违章电器;⑨正视自己的缺点,每天自省10分钟;⑩明辨是非,关心国家大事,远离非法集会和游行。
四、开展“三项工程”建设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弘扬先进树立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
“见义勇为感召人心”:我校10级学生宁奕岑、张云贺见义勇为,在刺骨海水中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在学校及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大连电视台及腾讯、搜狐等各大媒体争先报道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学院党委适时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宁翌岑、张云贺同学学习活动的通知》,并授予“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全校的各级党团组织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采用座谈会、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学习活动,使榜样的力量不断发扬光大。这两名同学分别被大连市政府授予“见义勇为”称号并记二等功和三等功。
(二)搭建才智展示舞台,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科技创新人才育苗之路”是我院特色育人的核心理念。短短几年,就形成了以各系部科技创新指导教师队伍为核心,覆盖科技创新大赛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的学生团队。近三年,千余名学生参加了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荣获市级以上奖项300多项,国家级奖项30余项。其中,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我院在众多院校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东北地区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的骄人成绩。
(三)“三项工程”全面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学院组建“国旗班”,旨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经过多个环节的层层选拔,最终成为国旗班的一员,在学院“七・一”及各项活动中尽展雄姿。
学院成立“礼仪队”,秉承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真、善、美的主导思想,使礼仪之花绽放校园。在“第十届‘中国-东盟礼仪大赛’”中,我院喻熙尧同学获得大连赛区总冠军,姚雷同学获得个人单项奖,并有6名同学代表大连赛区参加东盟礼仪大赛国际总决赛。在国际总决赛舞台上,喻熙尧、姚雷两名同学获得了个人单项奖,我院也荣获了最佳组织奖。
2015年3月,我院成功举办模拟联合国大会。我院模联学生代表曾参加了20余次地区省级以及亚洲国际性大赛,在各级别的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在“第十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我院代表刘益同学在MPC(主新闻中心)委员会获得了“最佳媒体奖”(全国一等奖)。
(四)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
通过制度规范和典型带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三年来,共有10余名同志获得“千名辅导员万家行”等省级奖项,20余名同志获得“大连市优秀辅导员”“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市级奖项。同时,先后选派了30余名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辅导员外出进行培训和考察,通过学习交流开拓了眼界,提升了业务水平。
学院下发了《关于整顿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通知》,重点解决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缺课、迟到早退等问题。在开展“十大文明行为、十大不文明行为”活动以后,学生在公共场所吸烟、带零食进教室等现象也比以往有大幅减少。
实践证明,开展“三项工程”建设是践行立德树人宗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下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开展的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盛秀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途径探析[J].理论探讨,2009(3).
[2] 吴义群.浅议以正面宣传为主和批评报道[J].新闻世界,2010(5).
篇7
一、选取恰当生活资源,优化组合教材体系
科学教材涉及面极广,且我国天南地北差异很大,因而共性的东西体现较多,个性的方面难以反映。据此,为了搞好教学,教师有必要向广阔的农村"选取"到自己的材料。
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当地的生活资源,将教材优化组合,去掉学生不易找到、不便观察的事物,用他们身边常见的来替代。也可把内容相关、相近的知识串联起来学习。如:认识老鹰,完全可以用公鸡替代;认识竹子的茎节,亦可用玉米秆观察;为了使农村的孩子认识果实的形成,可将《花的构造》、《果实的形成》组合在一起,跨越年级的界限。结合教学实际,改编增补教材,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的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的思维将是长了翅膀的雄鹰翱翔在蓝天上。一位农村教师在教学《热辐射》课时,当时,学生自行设计黑色与白色吸热的对比实验很是顺利,结论自然而出。当教师将要进行下一环节时,却有一生举手发问:"既然是黑色比白色吸热快,那种菜的大棚为什么不用黑色塑料?"显然,这个农家小孩曾留意过蔬菜大棚。只见老师眼睛一亮,说道:"还是请家里有大棚的同学讲讲吧!""用黑色塑料,大棚里就黑了,没有阳光,蔬菜不能生长。""种地膜豆角,用黑色塑料行不行?"又一个学生急忙发问。此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几分钟的讨论后,学生们便发表各自的见解:"可以,地膜豆角是发芽以后钻出塑料薄膜的,薄膜能保水分,黑色比白色更好。""我听妈妈说,豆角发芽时不需要阳光,用黑色地膜,会使土地的温度升高,又保水分,发芽快。""不信,我没见过。""我家就有。""老师,学校后边那家用的也是,不信,咱去瞧瞧。"
二、延伸课堂广阔空间,实地考察激发兴趣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有时40分钟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教师要打破40分钟的限制,将室内的教学做时间和空间的拉伸。例如讲《青蛙》一课,教师可利用课堂的前延时间,提出学生捕捉青蛙。思考:(1)你到哪里能捉到青蛙?(2)怎样捉青蛙?(3)青蛙有什么特点?教师这样的设计, 既使原本单调的活动变得极为有趣,又使对青蛙的认识在捕捉中悄然进行: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青蛙,与青蛙的生活场所及习性有关;捕捉时遇到的青蛙易逃、蹦跳较远、背部光滑等困难,恰又说明青蛙本身的特点。前延固是基石,后展则犹为重要,《青蛙》一课教学后,教师可提示学生:你将怎样对待青蛙?从而使学生付诸行动,保护青蛙,放归自然,制定措施,以利于保护大自然和农业生产。目前的农村还不具备现代化教学手段,然而农村的生活实际却有着无穷的利用价值,到实地考察,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然课的前延,既节省了时间,又激发了兴趣,为课堂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有限时间的教学有的放矢。自然课的后展,既巩固了知识,又开拓了思维。
三、开展个性种养活动,体验劳动带来快乐
篇8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问题;措施
林业资源作为最为重要的环境能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能够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木材、纯天然绿色产品,同时还能够起到调解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声及防风固沙等重要作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加强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在保证林业良好的生态效益的同时,确保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林业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生态环境中,林业资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前社会发展中将环境和发展作为两大主题,但这种发展并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一旦不顾环境盲目的发展,则必然会产生负作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人类与自然只有和谐共处,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由于林业资源作为生态系统中重点保护对象,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在数量上加以保护和维持,提高林业资源的质量,确保充分的发挥出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林业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通过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资源的永续性,更好的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林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林权改革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部分林业资源所有权还归属于国家和集体,林农个人所有的只占较小的一部分。虽然我国林权改革实施了好多年,并没有对当前森林资源所有权的现状进行有效的改变,这就导致当前森林资源作为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产物,更多体现出来的是政治的意愿,没有将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充分的体现出来,这种不科学的林权模式对于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和束缚。
2.2 补偿制度有缺陷
林业资源作为具有一定价值的产品,因此在使用林业资源过程中,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基于此,国家制定了林业资源补偿制度,特别是公益生态林,对于管理者国家出台了专项的补偿制度,但由于补偿制度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这就导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补偿制度的有效落实,无法真正的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
2.3 监管制度不给力
要想实现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则需要加强林业监管。特别是针对当前各地非法占用林地和毁林等现象,更需要进一步强化林业资源的监管。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监管部门存在着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对于毁林事件无法有效阻止,从而导致大量林业资源被破坏,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3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措施
3.1 生态系统保护,禁止出现乱砍乱伐现象
为了有效的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必须杜绝乱砍乱伐现象,保证森林覆盖面积以及林地的保有量,并且对地方政府下达硬性指标,必须将森林蓄积量、林地面积以及保有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定期对林地情况进行监测。对于集体林地可以实行个人承包的制度,但是要确保稳定的承包关系。对于国有林区,要加强限额采伐制度的实施,严禁乱砍乱伐,提高森林集约化管理水平。加强对森林管理的监护,一旦发现违法砍伐现象,一定要严惩。为了提高森林管理效率,还要加强抚育的力度,提高森林经营质量。将限额采伐制度下达至基层乡镇,对于采伐行为一定要严格把关,凭证采伐、运输以及加工,严格控制违法采伐行为。
3.2 经营性策略管理,以林养林效果好
林业发展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并且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营林质量,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目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林业经营管理应该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再单纯的以林木加工为主要经济来源,而是可以进行森林旅游、林下经济以及创造具有自身的品牌苗木基地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通过对森林的合理规划,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工程,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现有的林木,并且能够创造额外的经济收入。根据林区本身的特色,建立花卉苗木基地,引导基地的市场化运作,培育自己的品牌产品,从而提高市场经济增长点。在适度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发展进行林下经济,通过林药、林草、林畜、林特等方式,实现林业经济多样化经营,并且形成林业副产品的加工链,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实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解决林地逆转问题,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加强林权采伐证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对乱砍过度砍伐现象要坚决查处,对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坚决清理和制止,杜绝毁林造田事件的发生。对一些低产林改造,对疏林地进行密植更新,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坚持植被重建与封禁相结合管理方式,对一些林草植被要加以认真保护,强化禁樵、禁牧、禁垦制度,促进荒漠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优化。还可以结合治沙绿化措施,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聚集全社会力量参与到荒漠化防治上来,确保治理高质高效。
要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测体系。检测和森林调查相结合,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能及时掌握林分情况,对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建立相应的检测体系,可以为建立科学森林档案提供帮助,这对进一步控制林业资源消耗发挥重要作用。
3.4 加强制度化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为了有效的提高林业资源的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资源管理制度,利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林业经营水平。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内容繁多及繁琐等特点,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能够更好的落实各项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进行采伐和抚育管理,有效的实现林业资源的保护。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快推动执法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林政稽查队伍,进一步完善执法队伍的考核机制,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实现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加强林业资源科学管理是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强化林业资源的管理,并进一步提高林业资源管理的成效,能够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有效地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完成林业资源和生态林业的和谐发展,使林业资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桂平.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
篇9
(一)教学管理制度局限于“管”而非“教”
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以管理者为中心,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尚未完全跳出传统的理念框架。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缺乏真正的“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首先,教学管理者从始至终主导着教学计划,学生不仅未能真正参与其中,也未能够了解和掌握目标教育。其次,教学管理制度重心在于约束与惩罚,过分强调学生应该遵守纪律与履行义务,忽略学生所拥有的权利与自由。最后,教学管理者缺乏对教师创新性教育的引导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管理缺乏规范性与灵活性
教学管理需要完善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作支撑,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中应该注重的。目前,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存在一些缺陷,如教学观念和教学意识有待提高,缺乏服务意识和对学校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全面了解等。还有一些教学人员因繁杂管理事务缠身而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外,在传统的本科院校管理方面的影响下,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权力基本集中在教务处或教务中心。这种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架空了院系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自主决策的权力,致使一些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很难参与到教学管理的基本建设工作中。
(三)教学管理理念难以对接社会需求
随着科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某些高校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培养内容与人才培养模式都存在滞后性,难以满足基于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市场需要。二是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仅仅局限于追求学历文凭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社会需求。三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相对落后的教学手段不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不能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和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人才。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
(一)落实“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新建本科院校的各项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并将这种工作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项的工作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性教学。因此,新建高校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服务型的教学管理制度。第一,建立全面的教育教学沟通体系。教学管理制度要从以管理者为中心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实现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公平性,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平等性。建立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全面计划。同时,学校要综合考虑当今社会的人才市场现状和企业实际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搭建起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向沟通桥梁。第二,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学分制是当今高校惯用的教学模式,因此有必要引导和鼓励创新性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针对学生的专业选择、学习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开展对学生的专业性、深入性指导,促进学生对自己专业培养计划的建立。此外,建立教学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接触和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资源。
(二)提高教学制度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新建本科院校要跳出传统高校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一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注意对教学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指导。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还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增强服务意识,实现规范化教学,做好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管理岗位,适度降低教学管理中心,既防止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权力集中又要防止权力架空,应赋予院系对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的管理和自由决策一定权力,确保对人才的直接培养职能的实现。
(三)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应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新建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注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适应实际社会需要。同时,新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要从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入手,在现代化、科技化的本科教育背景下确立人才培养的定位方向;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实现教学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创新专业结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将管理理念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总结
篇10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后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我院1525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我院呼吸内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我院158例呼吸内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报告 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抗菌药物利用分析 2008年我院抗菌药物利用情况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我院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我院住院药房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分析及探讨 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第三季度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我院呼吸内科25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剖宫产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我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调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5-08.
[3] 张薇.以限定日剂量为基础进行药物利用研究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A):2892-2894.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140.
[5] 李允武,金芝贵,吴飞华,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动态监测分析系统的开发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1):11-15.
[6] 王怀良,杨世杰.临床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2-305.
[7] 黄妙儿,黄云平,周舍典,等.血液内科与其他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学比较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24 (3):2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