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材料分析范文
时间:2023-03-29 04:3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材料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材料,所谓多相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织或者化学性能的材料,而复合材料就是将多相材料经过各种加工方法加工而成。复合材料所含有的两相为增强相与基体相。复合材料有两种机械加工方法,即常规加工和特种加工两种方法。常规加工工艺与金属加工的方法相同,加工方法相对简单,工艺相对较为成熟。然而,当加工复杂工件的时候会对切削刀具产生很大的磨损,而且其加工质量较差而且切削过程中所产生的粉末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特种加工工艺过程相对较易监控,加工时切削刀具与被加工工件接触量很小甚至为零,这对自动化加工非常有帮助。但因为复合材料自身的复杂性,特种加工的应用受到限制,所以相对而言,常规加工应用较多。
1.1复合材料常规加工技术的研究
在复合材料加工初期,所采用的加工方法一般是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随着复合材料的种类增多,加工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刀具磨损较快等,这就要求复合材料的加工技术面向多样化。后来,国内外很多的学者相继提出了一些关于复合材料加工的方法,并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复合材料切削工艺以及更新切削刀具等一系列的观点。直至后来,Koplev进行了很多的实验,认为复合材料切屑的形成其实就是其断裂过程的发生,而这个观点后来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自此,很多学者开始把重点转向切削刀具结构设计等。
1.2复合材料特种加工技术研究
复合材料常规加工过程中会对切削刀具产生很大的磨损,而且其加工质量较差而且切削过程中所产生的粉末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常规加工方法加工复杂工件也较为困难。而特种加工工艺过程相对较易监控,加工时切削刀具与被加工工件接触量很小甚至为零,有利于自动化加工,而且随加工工件的切割面所产生的损伤很小,所以,被加工工件形变量会非常小。目前常用的复合材料特种加工方法主要有:超声波加工以及电火花加工等等。
2复合材料加工难点分析
2.1材料切削性能差
复合材料在其密集处的脆性较大,所以切削较易崩裂,而在小分子区域,分子结合力很小,切削更易崩裂;而纤维密集处不容易被切断,此时若切削刀具不够锋利而切削过程当中的切削进给量又过大,这样,材料纤维极易被成片扯离而发生一系列的缺陷。复合材料强度较大,切削性能也很差,在切削过程中更易发生“起毛”和“扯离”。同时,在复合材料加工过程当中,刀具较易磨损而变钝,这既会对被加工件的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降低材料加工效率。总之,正是由于复合材料本身的组成及其特性,而使其切削性能较差。
2.2零件结构工艺性差
有很多零件都呈回转体形状,其主要是由柱、锥、曲面等所组成的,零件的主要的工作面大多是尖边结构,由单个圆孔或者锥孔等所形成,而这会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加工,而导致其在切削过程当中极易出现翻边以及崩边。
3解决复合材料加工问题的措施
3.1改进毛坯结构和模压成型工艺
为了有利于材料加工,就要对结构进行改进,主要方法就是减少直角边,在台阶处要选择光滑连接并且应尽量减少尖角结构。研究表明影响复合材料切削性能的一个很大的方面就是其组织的均匀性,此外,模压过程当中的预浸料预烘环节的均匀性也是影响复合材料切削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
3.2选择合适的刀具与切削参数
由于复合材料本身的特性,在进行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时所用的切削刀具硬度要高,同时还要满足耐冲击以及耐磨等条件。而硬质合金作为一种能承受较大冲击负荷的材料可以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此外,人造金刚石以及立方氮化硼都是超硬的材料,所以可以用这三种材质刀具进行切削,同时选择合适的速度及进给切削参数。
3.3优化加工方法
研究各种加工方法可以减少复合材料加工问题的发生,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各方面的分析研究,笔者总结出如下几个方法。(1)合理编排切削路径。在复合材料的加工过程当中,如果被加工件的切削部位受到很大的拉应力会使其发生“翻边”、“崩边”等现象。所以,在进行切削的时候要按“入体”的切削路径进行切削。(2)设置工艺槽,防止零件崩边。由于乱纤维复合材料在钻头的锋利程度上受到限制,不适合采取普通的钻孔方法进行加工通孔。但是可以用增加工艺槽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孔口崩边现象的发生。(3)采用粗、精加工。对于乱纤维复合材料的模压件不适合用大切深的方法进行加工。为有效防止以上问题的发生,应该尽量增强刀具的耐用度,并尽量提升加工的效率,采用分粗、精加工的加工方法。
4结语
篇2
关键词:金属材料;成分分析;发展前景
前言
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现代的金属分析手段逐渐的增多,并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当中。这些金属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当中的各个行业。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社会发展对于金属材料的需求逐渐地提升。对于金属成分进行分析,能够准确地了解其中的内部构成,对于金属有更深层理解,为更复杂的金属研究提供依据。
1 新技术金属材料成分分析重要性
1.1 金属材料加工方法的合理选择
通过新技术对于金属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能够合理选择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并且对于金属的加工方式能够合理的选择方法,提升金属加工的效率。金属的加工过程是金属利用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分分析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存在的组成以及基本特性,保障金属加工采用正确的方式。
1.2 有利于安全合理的应用金属材料
对于金属材料的成分分析能够有效的对金属材料安全合理的应用。金属材料在现代的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其成分的准确分析,能够有效的掌握金属材料的相关性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升,对于金属材料的应用应该通过加工来具体实现。对于金属成分有效的分析能够准确的定位金属的加工方式,使得加工过程更顺利。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应该重视效益性的提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重视其组成成分,并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加工,使得成本降低,促进社会金属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金属种类逐渐增多,传统的金属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其发展,应该通过新型的分析技术进行金属成分分析,保证分析的精准度以及实用性[1]。
2 金属材料成分分析技术传统方法
2.1 滴定分析
滴定分析法是金属成分分析当中的传统分析方法,其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又被称之为容量分析法。在进行滴定分析过程中是将一种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试的溶剂当中,通过不断滴加,使得检测溶液与标准溶液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发生时的标准溶剂的滴加程度,获取一定的数值,通过这样的方式测算出被检测溶液的含量。这样的方式在实际的金属材料检测当中十分常见,并且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2.2 分光光度
金属成分分析当中的分光光度法,是传统的金属成分分析当中最常见的方法。其基本的分析方式,是根据朗博比尔定律为分析基础的一种金属分析方式。其是在特定的范围,检测物质的特定波长或者一定范围的内光的吸光程度以及发光程度。其主要的检测仪器分为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红外分光光度计。在光度计当中通过分光处理,并通过样本反映的结果检测吸光值,从而算出样本浓度。
2.3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样是传统技术检测当中的重要检测步骤,其又被称之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通过原子蒸气特征辐射的元素进行定量的分析。在实际的金属成分分析当中具备一定的优势,具有选择性以及灵敏度高等特点,并且对于金属的检测精密度较高。缺点就是不能够进行多元素的同时分析,面对样本的复杂性还是存在一定的缺点。
2.4 X射线荧光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样是在进行金属分析当中的一种形式,其原理是在蒸汽状态下吸收特定的频率辐射。通过激发过程中运用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定的波长,并通过一系列的波长检测成分,按照相应的元素标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元素的性质。这种方式实际应用当中,主要应用于高纯物质以及矿物的检测当中。
2.5 电分析法
电分析法是传统的一种形式,其在最初的使用当中被应用于电池中进行化学分析。其原理是通过电分解的方式,进行金属材料以及组成含量进行电性质关联性分析。这种方式的准确度相对较低,对于金属的探测不是很准确,在现代的实际应用当中已经很少使用[2]。
3 新方法在金属材料成分分析技术的应用
3.1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法是近代新出现的金属成分分析技术方法,其是一种原子光谱法,并且对于金属成分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相应的优点是装置简单,并且在实际的操作当中相对简便。这一方式能够进行不锈钢金属的检测,新方式在实际的检测当中有效地提升了对于金属检测的效率,满足了现代的金属在线检测的基本需求。
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项在实际的技术检测当中的重要方式,是一项针对无机元素以及同位元素进行分析与检测的技术手段。其发展的初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具体形式是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电离之后的特性与质谱法相结合,利用两者具备的优势进行金属成分的分析。在成分分析的过程中具有灵敏性高等特点,这种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被应用于稀有金属以及稀土金属的检测当中。由于这种方式的测试精准程度较高,但实际检测成本高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这种检测技术只能在稀缺金属的检测中进行应用。
3.3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是利用石墨的材料制成化学容器,通过对于金属的分析通过运用电流进行石墨容器的加热,促进原子吸收。由于被检测的溶剂被全部的包含在石墨容器当中,减少了由于火焰加热产生的气体稀释,分析灵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由于这种方法的检测程度以及准确度较高,能够针对较少的金属物质进行直接分析,在金属成分检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3]。
4 金属材料成分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逐渐提升和发展,社会需求也随之逐渐提升。金属元素也逐渐的增多,更多的新型金属被研发。对于现代出现的金属元素,传统的成分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金属元素的检测需求。只有针对现代社会当中出现的新型金属物质进行分析,才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新型金属成分分析技术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新型金属的检测问题,并且更加重视专业成分以及结构的分析。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针对新型技术出现的仪器也逐渐的出现,使得新兴技术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在社会的实际发展进程中,金属材料相应的分析方法逐渐的呈现准确以及高效的形式发展。同时对于未来的发展,新型技术也应该进行逐渐的更新,并且相关人才也应该掌握金属成分分析的新型技术手段,使得测量技术更加地灵敏以及准确。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在进行成分分析的过程中,对于金属材料的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金属材料的准确分析能够保障金属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具有重要的优势。文章针对传统的技术方式以及新型的技术方式的进行分析,在提升金属成分分析的技术的同时,重视金属材料在现代社会当中的具体应用。并且应该在金属分析当中重视金属的使用效率,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广鹏.浅析金属材料的分析方法[J].科技资讯,2012,11(25):184-186.
[2]刘欣.分析国内航空金属材料成分分析技术现状及发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12(07):142-143.
篇3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材料—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对其组成特点、成型工艺和设计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分析该种材料力学性能的一般性方法。
材料、能源和食品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又是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所追求的三大目标,由它们组成的某个时代的物质世界就是人类历史演进的标志。
一、纺织复合材料技术分析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纺织技术和现代复合材料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与通常的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区别。纤维复合材料是通过把纤维束按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顺序进行铺层或缠绕而制成的,基体材料和纤维材料于铺层或缠绕时同时组合,形成层状结构,因此也称层合(压)复合材料。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纤维是平行的、互不交叠的。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利用纺织技术首先用纤维束织造成所需结构的形状,形成预成型结构件(简称预成型),然后以预成型作为增强骨架进行浸胶固化而直接形成复合材料结构。正是这种工艺的变革,使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与普通复合材料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同时由于细观结构的复杂化又给设计和分析增添了更多的困难。迄今虽然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努力,已经发展了各种分析模型,能解决一些应用问题,但还远没有成熟,还需要经过比较、积累和进一步发展,以形成完善而统一的分析、设计方法和相应的标准,才能使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二、纺织复合材料的发展
在20年代,波音公司就已经使用纺织结构来增强飞机的机翼。50年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也选择纺织结构作为碳/碳复合材料鼻锥的增强形式。70年代初,在缠绕工艺的影响下,二维编织工艺被引入复合材料领域。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二维编织工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为制造复杂形状复合材料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80年代,通过纺织界与复合材料界的合作,编织技术由二维发展到三维,从而为制造高性能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由于其增强体为三维整体结构,大大提高了其厚度方向的强度和抗冲击损伤的性能,因而倍受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创造不补充加油而连续环球飞行一周记录的“航行者”飞机与美国比奇公司的“星舟”1号公务机,都采用了一些编织结构件。英国道蒂公司的复合材料螺旋浆,其浆叶为编织结构,获得1991年英国女王技术成果大奖。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大力开展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研究工作。计划中包括开发编织技术和自动化加工、开发热塑性树脂等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现代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在常规复合材料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吸收纺织学科各类织造技术,形成了机织、针织、编织等类别的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值得指出的是,在过去40年里,还主要是以层板复合材料应用最广,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军事工业、交通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复合材料的出现和发展对20世纪的结构工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形成全球性的先进纤维材料的市场。在这种应用背景下,层板复合材料因存在“层”而带来力学性能的弱点:如分层、开裂敏感和损伤扩展快,垂直结构厚度方向强度低,抗冲击性能差等都显露出来。由此古代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思想必然被人们接受用来消除复合材料的“层”。在常规复合材料成熟的设计分析方法、织造工艺以及高效的纺织织造技术的前提下,现代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已波及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拉脱维亚、芬兰、比利时、中国、日本、南朝鲜等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纺织构造的优越的力学性能,特别是不同的织造技术所形成的纤维束的微观构
型,适应十分广泛的载荷环境作用下的工程结构的要求。
三、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应用
(一)按当代历史观点,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出现是近世纪材料科学发展的重大进步之一。而按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定义,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用编成排的秫桔混合粘土做成的墙体,这是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最早应用。
(二)用铜丝编织成的陶瓷基容器。可以考证,早在中国明朝(1368年~1644年)就可精制此类景泰蓝。由此可知,人类很早就熟知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优点:织造的纤维网络具有优越的整体增强作用。因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悠久的历史过程。
(三)在航空航天领域,高温、烧蚀和高速冲刷的导弹头锥、火箭发动机的喉衬采用三维整体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发动机裙和导弹弹体(或火箭箭体)以及飞机机身则采用二维编织或机织结构复合材料。目前对空间飞行器,特别是对那些长时间在轨道运行的空间站、空间实验室和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输系统,正在进行一类智能型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研究。这类结构是将诸如光纤(传感)、压电(驱动)等元件埋入材料内部,以监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运行中结构的健康状况或控制结构的动力学行为;
(四)在交通运输领域,从自行车到汽车、舰艇、高速火车和军用战车,都可以找出用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制成的零、部件和主体构架的例子,只是不同部件采用不同类型的纺织结构而已。如形状复杂的螺旋桨、曲轴就采用整体编织结构复合材料;
(五)在建筑领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复合材料构件,如梁、柱、骨架等;一类则是柔性复合材料构件,如体育馆、停车场和车站的屋顶、野营帐篷等。前者大多采用三维织造类结构复合材料,后者则用二维织造类结构复合材料〔8〕;
(六)体育用品如高尔夫球杆,医疗用品如人造血管、骨骼等都可用三维织造类结构复合材料。
四、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优势
(一)高强度、高模量,特别是包括厚度方向、横向的全方位增强,使材料具有高损伤容限、高断裂韧性、耐冲击、抗分层、开裂和疲劳等;
(二)优良的可设计性,可按加载方向增加纤维束数,以及按实际需要(整体)织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和一次完成组合件,如加筋壳、开孔结构的制造等;
(三)可自动化高效率生产和接近实际产品形状的制造,使加工量和连接大大减少。因而经济性好、成本低、制造周期短;
(四)易于在预成型和复合前安放机敏类材料,如光纤、压电等,从而实现对复合工艺质量监控、产品在服务期间
的寿命监测、振动控制等,这样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可靠性。
五、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组成与设计因素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类似于自然界经过优胜劣汰的生物组织。所不同的是由纤维束组成的种种预成型构造是经过现代纺织技术织造成形的。将成型后的纤维束网络骨架充填以基体材料,经固化制成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另一个组分就是基体材料。主要有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和碳碳基4类基体材料。在复合材料中,基体起着传递载荷、均衡载荷和固箝支持纤维的作用。只有纤维和基体两者有机地匹配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和各自的性能,即通常估算力学性能的混合律方可成立。值得指出,混合律还只是一个工程处理模式,切勿从混合律各组分所占的比例来判定各个组分所起的作用。这是因为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工艺性、力学性能中的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强度、对环境的温度、介质相容性以及导电、传热等物理或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材料。研究表明,两组分固化后组分之间受4种力的相互作用而固结成整体:其一,两组分本身的内聚力;其二,在纤维表面的微孔隙被基体大分子渗透扩散而“钉牢”所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其三,包括氢键和范德华力在内的吸附力;其四,基体的化学基团与纤维表面化学基团起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化学键的作用力。这是组分选择和工艺方法选择的第二个应考虑的因素。
篇4
【关键词】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手段;技术分析
近年来,建筑节能材料得到了蓬勃发展,出现了品类众多的应用材料。然而,建筑节能材料的使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同地区使用的效果不同,各地区也对材料的使用功能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建筑节能材料因地制宜的发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作为建筑节能材料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检测手段与检测技术至关重要,是推广新材料应用和推广的重要保证,对促进建筑节能材料进一步发展重要意义。
1建筑节能的概述
建筑节能材料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不同建筑的用途所使用的节能检测标准不同,如公共建筑的节能检测需要依据JGJ/T177《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对建筑室内的温度、湿度、采光度、水泵系统等进行节能检测;居住形建筑节能则需要依据JGJ132《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对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室外管网水利平衡、好点输热比等方面进行节能检测。根据《中国建筑节能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状况不容乐观。首先,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大约为1/3,并逐年呈上升趋势,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其次,高耗能建筑比例加大,能源危机加剧。估算到2020年建筑耗能将达1089亿吨标准,如果不注意建筑设计,注重建筑节能材料的运用,将直接导致能源危机的加剧。
2常见的建筑节能材料
(1)节能墙体材料:节能墙体材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节能材料,目前逐步代替了高耗能、高污染不具有节能功效的实心砖等传统材料,如混凝土空心砖、保温的夹心砌块、混凝土夹心聚苯板等材料。在建筑施工中,可集中节能材料一起使用,达到建筑具有隔热保温的功效。由于该种节能材料保温作用还可防止墙体龟裂现象,且质量轻、力学性能好等众多优点,已经普遍应用于各中建筑领域。此外,该种节能材料的原材料都是对其它原料的二次利用,成本低,没有破坏环境资源,间接的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2)防水材料:建筑防水材料是指能够有效的防止雨水、地下、地表水、腐蚀性液体、蒸汽等侵入建筑物内的材料,起到对建筑无保护的作用,延长建筑的寿命,减少建筑垃圾。目前来说,防水材料主要有沥青油毡、防水涂料以及高分子卷材等产品。对于不同的建筑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水材料,要因地制宜,在使用时可多种材料交叉使用,增强防水效果。
(3)保温材料:建筑节能保温材料是指能对建筑物起到保温作用,避免热量流失的材料,通常使用较多较为常用的是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材料,可应用在墙体、屋面以及楼板等方面,该种节能材料质量轻、孔隙封闭,导热系数小,不易渗水,适用于小于70°C的温度,在我国如新疆等温差较大地区,也能够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同时遇火后材料出现收缩现象,阻止有毒气体的燃烧,并且具有隔音效果。
3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的分析
在建筑节能材料应用前需要对其节能效益进行检测评估,其主要方式是检测节能材料的质量,根据质检中心对节能材料样品的检测的结果,工作人员可以对施工中应用到的材料特点性能进行了解,并根据施工工艺和经验,对材料的使用做出相应的调整。常见的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技术有以下几种方法:
3.1胶粉聚苯颗粒、玻化微珠等保温浆料的检测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节能效益突出,造价成本低,使其应用范围相对广泛,是理想的建筑节能材料之一。通常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是由胶粉料和聚苯颗粒组成的,在施工时,需要和由玻化微珠骨料和改性干粉粘结剂均匀混合后形成的单组份混砂浆加水搅拌均匀,然后喷在基层墙体上,形成外墙保温层,该种保温浆料的干密度直接关系到其保温性能和力学性能,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的干密度试件的尺寸为300.00mm×300.00mm×30.00mm,玻化微珠保温浆料干密度试件尺寸为70.70mm×70.70mm×70.70mm,抗压强度试件的尺寸为100.00mm×100.00mm×100.00mm。在制备保温浆料标准试件时,需要按照规定的的配比进行规范操作,在混合物搅拌均匀的过程中,允许油灰刀沿插捣数次,沿搅拌物试膜顶面削平高出的部分,对成型后的试件要进行覆膜养护。
3.2对胶粘剂、抹面胶浆的检测
目前,我国对胶黏剂、抹面胶浆的检测核心是对材料浸水拉伸粘结强度指标的测定,对这一指标测定所依据的标准是目前我国建筑业标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中规定的《陶瓷墙地砖胶黏剂》JG/T547的养护条件和《建筑室内用腻子》JG/T3049的实验方法。其检测的具体方法是:将试样向上水平放置在标准砂浆上面,注入的水需距离砂浆块表面约5mm,静置一周后取出试件侧面放置,在50°C左右的恒温箱内做干燥处理,然后置于实验条件下24小时后用于实验。
3.3耐碱网布的检测
对耐碱网布的检测需要按照《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GB/T7689.1的规定,测定初始断裂强力和伸长值。其具体做法可采用以下方式:将试验样品侵入常温20°C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盖封闭浸泡28天后取出样品,用自来水清洗5分钟后用流动自来水浸泡5分钟,然后在63°C左右的恒温箱中烘干,1小时后取出,在实验环境下24小时后进行耐碱指标测试。
3.4对导热系数的检测
对建筑节能材料导热系数的检测是评价材料保温性能的重要指标。稳态法和非稳态法是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两种重要方法,在测定时需要依据《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办法》GB10294中规定的标准进行。
4对节能材料检测技术的建议
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不仅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建筑业真正节能环保的重要保障,因此,通过不断实践,对在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在对材料的耐碱网布检测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影响。例如,假定处于碱性环境中,重点考察材料的耐碱性,需要保证材料在应用后不受损。其次,对材料粘结性的测定时,需要注意此类材料应用的范围,对于主要应用于墙体的节能材料就需要考虑其耐久性、安全性、抗压性等性能并作好各个方面的力学性能的测验。
5结语
建筑节能是建筑业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目前国家节能环保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节能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对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技术不断创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保证建筑节能材料的质量,促使建筑节能材料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丰英,郑庆华.建筑节能材料监测应注意的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2]刘红开.建筑节能材料发展及检测技术应用研究[J].中华民居,2014.
篇5
关键词: 保温隔热、抗裂、外墙外保温
中图分类号:TU111.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外保温是将保温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从而使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小,对结构墙体起到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隔断冷、热桥,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在进行保温层的结构和材料设计时,如果不遵循“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的原则,将会导致保温层耐候能力不够,寿命短。
外墙外保温优缺点分析
1、外墙外保温的优点
①基本上可消除热桥,绝热层效率可达到850/r95%;②墙面内表面不会发生结露;③不减少使用面积;④既适用于新建房屋,也适用于旧房改造,施工中不影响正常使用;⑤室内热舒适度较好,不会对墙体承重结构造成危害;⑥现场均采用预拌砂浆,施工按比例混合加水即可,解决了传统砂浆现场称量、拌制所产生的配料不准确的缺点。
2、.外墙外保温的缺点
①冬季、雨季施工受到一定限制;②施工要求较高。抗裂层施工时,对耐碱网格布的搭接处理要严格,不然易发生开裂:对EPS板或XPS板施工时,要注意板缝的处理,不然易导致整个墙体的开裂;施工需要一定的安全措施。
无机保温砂浆技术
无机保温砂浆抹于墙体表面,它较一般抹面砂浆有质量轻、保温隔热等优点。无机保温系统见图1所示。无机保温砂浆之所以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效果,与其无机轻质骨料的特殊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尽管其中热传递的机理非常复杂,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是可以根据热的对流、传导和辐射的理论进行分析。
1:基层墙体;2:界面层;3:无机保温层;4:抗裂防护层;5:饰面层;
图1 无机保温系统结构图
1、无机保温砂浆机理分析
首先从热的对流传递来看,无机保温砂浆是用多孔、多纤维的无机材料作轻质骨料。这些无机保温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多孔或多纤维而产生的孔隙,空气就会进入,加之自身封闭或胶凝材料对其包裹封闭,空气在孔隙中就很难产生对流传热,从而对保温隔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其次从热的传导、传递来看,这主要是通过无机保温砂浆的基材和无机保温轻质骨料内的气体进行的。基材的导热系数较大,轻质骨料的导热系数较小。由于大量的多孔轻质骨料均匀分布在无机保温砂浆内,对热传导起了很大的阻挡作用,从而又对保温隔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最后再从热的辐射传递来看,虽然整个无机保温砂浆对辐射都能够吸收,且能够将热传递,但是由于辐射传递在整个热的传递过程中所占比例很小,所以相对来说,热的辐射传递对保温隔热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寻找一种多孔且孔径较大封闭的无机保温轻质骨料是影响无机保温砂浆保温性能的最大因素。
2、无机保温砂桨设计
(1)保温轻骨料的选择
无机保温砂浆的保温轻骨料选择玻化微珠。玻化微珠它以带结晶水的酸性玻璃质火山岩(如珍珠岩、黑耀岩及松脂岩等)为原料,经粉碎、脱水(结晶水)、膨化、熔触玻化等工艺生产,颗粒呈不规则球状体,内部为多孔的空腔结构,表面玻化封闭,光泽平滑。
(2)配合比优化
无机保温砂浆,它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玻化微珠轻骨料1份,复合干粉料1份,水0.9-1.1份;其中复合干粉料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水泥50%-80%,减水剂0.2%-1.2%,引气剂0.005%-0.05%,改性剂1%-5%,纤维0.1%-5%,增粘剂0.5%-2%。制备方法:复合干粉料、玻化微珠轻骨料预先分别混合好并定额包装,搅拌均匀加水即成。
性能分析
a.干粉料的性能
用于建筑无机保温砂浆中的千粉料,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外,必须考虑该砂浆的可操作时间;由于该砂浆属于建筑非承重结构,考虑到使用瓷砖作为外墙饰面,规定拉伸枯结强度的限值,同时考虑安定性。
b.无机保温砂浆的性能
对玻化微珠颗粒的级配、以及它和胶凝材料的配比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此材料的密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收缩率以及强度等各种性能指标都得到了优化。
三、无机保温砂桨施工工艺分析
1、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施工的详细工艺流程为:基层墙面清理——吊垂直、套方、弹抹灰厚度控制线——涂刷界面砂浆——做灰饼、冲筋——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弹分格线、开分格槽——保温层验收——抹抗裂砂浆同时压入耐碱网布。
做好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系统施工的中心环节是要准确地标出保温层应抹灰的厚度。施工时应注意标准冲筋材料,应采用玻化微珠保温浆料预制块或直接用玻化微珠保温浆料成型,但不应用水泥砂浆做灰饼、冲筋,以免形成热桥。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应在界面砂浆干燥固化前分数遍成活。第一遍抹灰前应在基层墙体上涂刷界面砂浆后,抹灰厚度不宜大于20 mm,使砂浆均匀密实梭盖墙壁面。材料抹上墙与墙枯住后,不宜反复赶压。当抹灰厚度大于20 mm时,应分数次抹涂.待上一遍抹灰硬化后即可进行下一遍抹灰,最后一遍抹灰厚度应达到冲筋、灰饼的厚度,用大杠搓平。门窗、洞口垂直度、平整度达到规范规定要求后,再在表面进行找平压实。
2、成品保护
对于已经完成的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系统,应注意成品的保护问题,防止在施工过程结束后,由于人为或自然等因素,导致产品的破损.主要注意事项有:1)分格线、门窗框、管道、槽盒上残存砂浆,应及时清理干净.严禁蹬踩窗台.2)移动吊篮、翻拆架子时,在己抹好的墙面、门窗洞口、边、角、垛处应采取保护措施.3)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受冻,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严禁使用过时的灰.4)各抹灰层硬化前禁止水冲浸泡、撞击和挤压。
结论
本文分析了无机保温砂浆的构造,分类及优点,玻化微珠保温系统为一种新型外墙保温技术,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综合造价低、适用面广的优点。可以大大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
参考文献:
篇6
房屋建筑材料根据其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性能,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即建筑结构材料(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墙体材料(建筑物内、外及隔墙所用的材料)、建筑功能材料(承担某建筑功能的非承重用的材料)。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检测、试验材料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有关部门)的规定,并服从《省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编制办法》。 例如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需按批检验其安定性、 强度、凝结时间和细度;混凝土用粗骨料按常规进行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检验项目,如若用于≥C35的混凝土须做压碎指标,新采用的质地疏松的骨料还应做坚固性试验,活性骨料做活性试验等。对于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按GB18173.1―2000《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一部分片材》,应按批检验其物理性能,例如断裂拉伸强度、胶断伸长率、不透水性和低温弯折。材料检测试验项目的确定应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提,只检验其原始合格证明而不按规定抽样试验,或虽抽样试验但检测项目不全,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2、取样的数量和方法
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而且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位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检测中经常会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的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问题。例如袋装水泥要从该批不少于20袋水泥中任取等量样品,总质量至少12kg。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遇到送检人员一次性提取半袋或整袋水泥作为样品,经检测水泥强度值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后经现场按标准要求取样后复试,试验结果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又如送检钢筋焊接试件时,有的是用工地的废钢筋头作为模拟试件或者取样方法不正确;再如钢筋气压焊焊件按标准应送检6根,3根做拉伸试验,3根做弯曲试验,而有的只送检3根试件,这样即使3根试件的拉伸试验结果全部合格,仍无法判定该批试件是否合格。
3、常用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要点分析
在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工程材料的质量监控要采取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单位平行检测、跟踪检测、见证取样相结合的办法,检测和试验相结合,完善“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的质量保证体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的方针。 现总结几种建筑材料的检测取样试验方法。
3.1 钢筋的检测
钢筋进场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1)取样时,从任一钢筋端头,截取500mm2~1000mm的钢筋,再进行取样。2)冷拉钢筋:应进行分批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20t的同等级、 同直径的冷拉钢筋为一个检验批。3)钢筋焊接。钢筋焊接在建筑施工中一般分为:闪光对焊、电阻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预埋件T型接头埋弧压力焊、钢筋气压焊。
(1)闪光对焊:其机械性能试验包括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拉伸试件长度一般≥500mm(500mm~650mm),冷弯试件长度一般250mm(250mm~350mm)。
(2)电阻点焊:热轧钢筋点焊做抗剪试验,试件长度一般≥600mm;拔低碳钢丝焊点,除作抗剪试验外,还应对较小钢丝做拉伸试验,试件长度一般≥500mm(500mm~650mm)。
(3)电弧焊与电渣压力焊:在现场安装条件下都做拉伸试验,试件长度一般≥500mm(500mm~650mm)。
3.2 水泥、砂石的检测
砂石、水泥、外加剂是建筑工程中最基本的、也是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以往建筑工程在对这些产品检验时,只是检验产品的强度和一些与强度有关的常规性技术指标。而如今对砂、石和水泥甚至包括回填上都要进行放射性的检测。
水泥进场验收: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砂石取样方法:在料堆水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底部各均匀分布的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砂子在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石子在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15份。砂石、水泥送检的同时,进行砼配合比、砂浆配比的检验工作,一般是与砂石、水泥检验报告同期出示。在第一次使用配合比搅拌砼或砌筑砂浆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标养试件(标养条件: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90%,试件间距为10mm~20mm)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同时,根据砂浆配比,对所搅拌的砌筑砂浆用砂的粒径、水泥用量、搅拌时间、砂浆和易性等进行检验试验。
3.3 砼工程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应及时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实验报告。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抗渗试验报告也应随时检查以保障施工质量。
检测时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如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规定,试体成型时的环境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50%;试体拆模前的养护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应>90%;试体在水中养护的温度控制在200C±10C。又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等防水材料,其性能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进行拉伸试验时要求室温控制在23℃±2℃。
篇7
关键词:材料成型 控制工程 技术
现代制造工业在行业发展中呈蒸蒸日上的发展新趋势,并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为工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制造业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方面的技术发展,同时也是业内十分关注的内容之一,我们从其技术发展特点入手屁,实现进一步分析和探究。
一、材料成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分析探讨
材料成型与制造中讲究技术发展,从效益、节能、生产速率等方面考虑进一步探讨研究,下面以奇瑞A21汽车中支板产品图的制造技术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一)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加工技术
1技术材料一次成型加工技术
挤压:在置于模具内金属坯料的端部加压,使之通过一定形状、尺寸摸孔,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与模孔相应的形状尺寸的工件。
特点:塑性好、不易变形
拉拔:在置于模具内金属坯料的前端施加拉力,使之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摸孔,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与模孔相应的形状尺寸的工件
特点:变形阻力比挤压小,但对材料塑性要求高
轧制:金属通过旋转的轧辊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一定形状、尺寸断面的工件。
2金属材料的二次成型加工
2.1锻造:阻力大,通常需要加热实现。
自由锻造:在锤或压力机上,通过砧子、锤头或其它简单工具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的工件。
特点:不用模具,易变形,简单的工件形状。
模型锻造:坯料在锤或压力机上,通过模具施加压力,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的工件。
特点:需要模具(锻模),变形阻力大,工件形状可以比较复杂。适于大批量生产,制造中小型件。
2.2冲压:金属板材在压力机上通过模具对金属板材施压,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获得所需的形状、尺寸的工件。
2.3旋压:金属板料毛坯被压紧在旋转的芯模上并随芯模转动,借助旋轮对工件施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并获得所需尺寸、形状、性能的工件。
特点:工艺力小,大小件均适合,模具相对简单,生产效率较低
奇瑞A21汽车中支板产品工艺方流程例图下:
2.4焊接: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两者并用,使焊接件达到原子结合。
焊接分类:
①熔化焊: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②压焊:焊接过程中,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
③钎焊:指采用比焊件材熔点低的金属做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焊件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焊件,填充接头间隙并与焊件材料相互扩散实现焊接的方法。
(二)非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加工技术
1挤出成型
原理:利用螺杆或柱塞的挤压、剪切作用使固体塑料熔融并以一定压力通过口模,冷却固化后,获得具有与口模相应形状的制件。
塑料变化过程:塑化(加热、剪切摩擦)-成型-冷却固化定型
特点:①连续化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②应用范围广;③设备简单,投资少,见效快;④生产环境卫生,劳动强度低;⑤适于大批量生产
2注射成型
原理:将塑料原料在注射机中加热熔融,然后以高压射入模具型腔,冷却固化,开模后,获得所需工件。
特点: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自动化,能成型形状复杂的零件,特别适合大量生产。
3压制成型
定义:塑料在闭合模腔内借助加压、固化成型的方法。也称模压成型或压塑。
特点:可压制较大平面塑件或一次压制多个塑件塑件收缩小、变形小、各向性能均匀、强度高没有浇注系统,料耗少其缺点是生产周期长,效率低。
二、现阶段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精确成型加工技术
现阶段精确成型加工技术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汽车制造工业方面精确成型加工技术应用更加广泛。例如汽车工业中的Bosworth铸造、消失模铸造及压力铸造等工艺。
(二)快速及自由成型加工技术
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产品开发速度受到制造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为了适应时展的潮流,快速及自由成型加工技术备受关注并活跃起来。
(三)材料加工制造过程的模拟和仿真
时代不断变化,除实验和理论外计算材料科学成为解决材料科学中实际问题的第3个重要研究方法。它比理论和实验做得更深刻、更全面、更细致,可以进行一些理论和实验暂时还做不到的研究。所以,材料加工制造的仿真技术和模拟技术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
综上所述,材料成型与工程控制方面技术研究与不断创新,更加有利于机械制造工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由上述案例和技术特点介绍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技术的不断革新应顺应时展的潮流,现阶段是以速度取胜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尖端人才的不断培养是企业和国际竞争得以致胜的法宝。故而,材料成型工艺应以变化发展和不断创新来实现其市场发展的不败地位。
参考文献:
[1]徐昌贵,朱慧,刘斌,王晶.提高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5).
篇8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检测;检测方案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几年建筑业的发展也导致建筑质量投诉问题的增多,从而建筑质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越发的重要,为了实现对进厂建筑材料质量的有效控制,则需要做好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作,需要在试验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各项技术指标来进行检测,从而确保材料是否符合标准,与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是否符合,通过检测合格的建筑材料可以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使用,不合格材料严禁进场,有效地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建筑材料检测的目的
1、优化建材的分配
进行设计过程可以考虑多样式的方式进行建筑材料的配合,根据实际情况与科学性能进行方案进行对比,依据提高经济性能、主建材使用最小这个原则,选最合适的配合方案。例如,进行实验,首要要做到保证配合材料满足建筑物对于材料强度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使用灰剂量最小的混凝土配比。在路面施工时,沥青道路,我们选择耗油量最少的配比方案。检测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试验,确定出配合比最佳的配比方案,优化配比方案可以有效节约材料的使用,节约工程资金,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
2、科学评价材料性能
建筑工程施工时,进行科学检测和试验,科学考量建材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性能和质量。质量检测对于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检验标准,可以检验各种材料的优劣,都可以通过试验来评定建筑材料的性能,以及能否很好的用在建筑工程中,这种试验方式有助于工程质量的监督。
3、提高施工水平
检测试验的方式能够有效检测出建筑材料中的诸多安全问题,在发现问题后,建筑设计师可以及时调整设计方案,采用心得设计方法,使用新工艺、新技术,规避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有效提升了企业势力使企业得到发展。
二、建筑材料的检测
1、检测项目
建筑施工中要使用到的建筑材料具有较多种类,如钢材、混凝土、水泥、砂石、骨料、焊接试件、混凝土和砂浆试块、防水材料等,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用量也较大,这些材料在进场前则需要严格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堆满进行科学的试验和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能够达到相关的技术指标要求,达到施工要求的标准。
2、见证取样和送检
为保证工程的结构安全,必须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试块、试件和材料有: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国家标准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试件和材料。
3、试验误差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过程时,试验结果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及人为因素。在这几种导致试验误差的因素当中,人为因素则属于主要影响因素,试验人员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采取的试验方法如果不对,则会对试验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采样不具有代表性,也会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所以为了避免试验误差的产生,需要选择适宜温度和湿度的试验环境,选择正确的试验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误差发生。
4、数据处理
有时,同一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数据离散性比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应该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试验结果有时候会出现比预期的过大或过小,同一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数据有时候也会相差很大,或者同一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出现矛盾的现象,对于这些,必须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及时进行重新检测。
三、解决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案
1、提升建筑检测人员的素质水平
首先,关注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其次,促进各单位和企业建筑检测人员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通过组织质量管理人员交流会,使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从而将质量控制意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同时,定期开质量管理研讨会。在研讨会及时交流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采取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完善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制度
在检测中组织一支专业认真负责、技术过硬的建筑材料检测队伍,并指定专门的质量负责人,在检测工作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规范,从根本上保证质量检测工作的权威性。
3、严格监控建筑材料质量
严格把关材料采购方面,合理选择质量过关的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在采购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之前,应该全面收集材料信息,结合图纸节能设计要求,保证材料达到质量标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其次是进行严格的质检工作,经质量管理人员按照订单逐条核材料后,才能让符合标准的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最后根据温度,环境等使用条件,由专人管理不同类型的材料,增强材料应用的合理性,提高材料资源利用率。
4、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检测
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开展全面的项目检测工作,防止工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对建筑工程中的一些项目采取强制性检测措施,包括:钢筋数量、混凝土试块、瓷砖性能、水泥质量、成品、半成品、有机污染物含量等项目的检测。同时,对现场质量形成全方位的动态检测,及时发现与处理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每一道材料工序都符合技术要求,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四、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1、严守建筑材料三证关
加强对材料的检验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和完善各项设计标准和检测标准是检验的重要保障。故在用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等必须要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并有相应的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这些材料、设备在进场验收时,一定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严格审查。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产品,要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在选购这样的产品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检查,以防止伪造产品。
2、必要的强制性检测
依据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项目检测,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必须根除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止伪劣材料进入工地。对建筑工程中的一些项目进行强制性的检测,例如,对钢筋数量的检测,对混凝土试块检测,对瓷砖性能检测,对水泥质量检测,对成品、半成品检测,对有机污染物含量检测等,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相关程序进行。
3、随时掌握现场的动态质量
不定期和定期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安装不合格的构件。要随时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防止后期施工出现质量隐患。
结束语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所以,做好建筑材料检测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过程中,其检测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工程质量,一定要把好建筑材料的质量关。每一位建筑材料检测人员都要严格地、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严格控制好与之有关的影响因素,确实做好建材检测工作,把好建筑的质量关。
参考文献
[1]赵巍.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探析[J].科技资讯,2010,(6).
[2]马晓平.建筑材料检测理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02).
篇9
摘要:现阶段,尤其是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快速深入,不但致使整个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一项支柱性产业,与此同时,也有效的推动了我们国家的建筑业行飞速的发展。在当今阶段,因为我们国家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正在建设着非常多的建筑工程项目,而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当中都包含着一个非常大的体系,对于如此庞大的一个体系来说,严格的进行监督以及管理的工作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确保严格的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上,才可以使建筑的质量以及工程实际的进度得到更好的保证。
关键词:新技术;新材料;建筑设计中;应用分析
1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在全球节约资源政策的影响下,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程度和资源消耗角度出发,要求我国的建筑设计必须注重其经济实用性。建筑设计作为我国建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经济实用性直接与住户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重视建筑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两方面。例如:设计师应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新型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建筑材料,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的降低建筑成本,从而提升居民建筑的经济实用性。又如: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两方面,在保证房屋安全的前提下选择真正符合住户需要的建筑材料和设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具体是指:“设计师需要进行计算数值的指标,搜集到所有与其有关的精确数据,然后对计算出来的指标数值进行定量分析,然后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将施工的可行性、经济实用性等纳入考虑的范围之中,还应在质量较优的前提下使建设费用最低,并且要保证设计与施工的速度一致。”由此可见,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在我国建筑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新型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1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设计中融入数字化基础,包括信息处理技术、储存技术、知识经济技术以及信息社会方面的技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建筑已经开启了楼宇智能化设计。建筑设计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在家购物和办公。例如,南昌某建筑中就利用了西方国家的SOHO住宅理念,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建筑当中,这种建筑理念主要是办公和居住合为一体的建筑理念,其核心就是在建筑设计中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该理念打破了传统办公以及群居的方式,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捷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城市办公建筑的面积,从而降低了建筑设计和生产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1.2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l)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在正式进行设计前,对建筑工程的周围环境以及的条件进行仔细的考察工作,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有效的结合建筑周边实际的环境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样才能比较有效的实现建筑工程与生态环境完美的统一,确保两者之间能共同的进行发展。能够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加入一些低碳环保的基本理念,有效的增加建筑物周围的绿化面积,大大的提升绿化植物在环境当中占据的比例。
(2)对能源方面转变的有效方式。在不断的大力推广使用能够再生的清洁能源的基础前提之下,有效的结合低碳的基本概念,有效的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日常的运行维护的实际状态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开或着是错开使用高峰的模式进行环保的工作。其次就是一定要对系统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利用比较先进的主流技术,一定要使系统可以经受得起现阶段的考验,在操作方面一定要确保比较简单方便操作,在性能方面一定要能够成熟更加的可靠,有效的推进监控技术的管理工作的统一性,使其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来。
2.2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2.1建筑设计中对隔热材料的应用
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绝热材料,该材料的外观透明,材料内部是蜂窝状,圆形的蜂窝状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建筑材料,另一方面能够得到太阳的辐射热,同时起到反射的作用。这种隔热材料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一层玻璃,可以对外面照进的太阳光起到反射作用,还有一部分是空气间层,可以吸收建筑外部的热量,第三部分是吸收面,主要颜色为黑色,可以避免外部的热量进入建筑当中,有利于提升建筑的隔热效率。
2.2.2建筑设计种对保温材料的应用
在传统的建筑材料当中,保温材料占据的设计空间相对较大,外加建筑材料本身较厚,无法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而在建筑保温设计中使用新材料,能够解决传统保温材料过多的问题,从而达到高性能的保温效果。例如,真空隔热板的使用,这种材料的厚度是传统材料的四分之一,并且材料结构本身比较薄,性能较好,是建筑设计中首选的保温材料。
2.2.3建筑通风设计方面对新材料的应用
建筑通风设计是确保建筑室内空气良好的关键设计部分。一种新型窗框及其开合装置以其成本低、技术含量低等优势特征成为建筑通风设计中的首选产品。这种材料的应用能蛉繁=ㄖ外界的空气从底部进入建筑中,然后再由顶部进入建筑内部,从而减缓空气流的速度,不会产生令人不适的气流感。此外,这种窗框内部还有设置噪声吸收版,可以过滤空气,避免冷凝水吸入空气中,使用者在具体的使用当中能够掌握不同通风条件下的能源消耗。
3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建筑设计技术应与时俱进
在我国居民住宅建筑是目前最广泛的建筑类型,提高居民住宅建筑设计水平已经成为建筑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创新建筑设计方法,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建筑设计方案,与此同时建筑创作要更加人性化,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们服务,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例如:在某居住小区中,可以使用遮阳隔热窗技术等可持续建筑创作,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生态方法环境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生态环保。
3.2建筑设计方法应注重实用性
在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建筑的高度是彰显一个地区发展水平高度的重要标志,即地标性建筑。因此,以摩天大楼为典型的建筑群在我国逐渐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建筑设计方法应该从实用性出发,才能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例如:一个学校综合楼的建设,其建筑的功能主要是区分艺术学院和人文学院,基于此,建筑设计方法可以采用多元化设计方案,把教学楼分为三个部分,采取U型方式体现出来,一边是艺术学院,另一边是文学院,其中间部分可以作为会议厅等,这样的设计可以将三者有效的衔接起来,把实用性设计方法融入到建筑创作中,进一步体现了综合教学楼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3.3利用新材料进行人性化设计
人是房屋居住的主体,民用建筑设计理念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从住户的切身利益出发,具体体现在房屋建筑的居住面积、装修材料、户型等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和住户的数量等。以居民住宅为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筑设计师在民用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该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提高民用建筑自身的经济实用性。
总之,如今的建筑设计是注重个性和实用性的融合与发展,因此,需要改变传统设计中对各种建筑材料的浪费,加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树立“以人文本”的思想,遵循实用性、可靠性和标准化的设计要求,实现建筑的规范化设计。此外,还需要从当前建筑设计的实际状况出发,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确保在建筑设计中应该使用的新型技术和材料,通过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以此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建筑工程的设计效率,增强建筑施工质量,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性能指标;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141-02
在进行桥面施工过程中,桥面的防水层的功能如果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那么就要是由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主要性能决定的,然而,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性质和一般的建筑材料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桥面防水材料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桥面建设的质量。然而,桥面防水材料不仅仅要具备其主要的性能,同时要满足桥面建设的施工要求。例如:在桥面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灵活的性能要体现出来,要有抵抗车辆行驶的时候承受的巨大压力。因此,在桥面施工前要做好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性能指标与检测技术分析工作,要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完善施工过程。
1 对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性能进行研究
1.1 对防水材料抗剪性能的分析
根据我国桥面建设的发展现状,由于利用沥青对桥面铺装,桥面会经常出现一些松散是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对桥面进行铺装的视乎,桥面自身具有的抗剪强度是不够的。因此,要采用在室内开展试验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检测出桥面柔性防水材料具有的抗剪强度,同时,桥面柔性材料的抗剪强度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1.2 对防水材料粘性性能的分析
桥面柔性防水材料还具有粘性性能,我们在桥面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在使用沥青对桥面进行铺装的时候,要控制施工材料的主要方法,如果沥青材料不能够满足铺装时候的指标,那么就要充分考虑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粘结性能,同时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成分是不相同的,其中的粘性的机理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进行铺装的时候,铺装的温度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性能方面,应该对其粘结性能进行研究,还要知道温度对防水材料的粘结性能的影响。
1.3 对防水材料不透水性能的分析
在桥面防水层上铺沥青的时候,在使用压路机碾沥青混合料的时候,可能会导致防水层在高温骨料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下很容易使桥面产生破坏,这样就会失去防水的效果,于是在实验中检查出其具有不透水性能。对桥面柔性防水材料不透水性能进行分析,同时也可以作为材料施工损伤性能的评价方法。
1.4 对防水材料的抗疲劳性能进行分析
通过对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性能进行调查,我们会发现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有抗疲劳的性能,这种性能能够保障桥面的稳定性,在采用的过程中,防水材料承受着桥面行驶车辆带来的压力,经过车辆的不断碾压,材料与上下层之间的粘度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如果其中的粘度不能够达到相应的规定值,这时防水层出现了滑动现象,导致防水材料的主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降低沥青桥面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使桥面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要注意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是具有抗疲劳的性能,在必要的时候,要改善材料中的抗压的强度。同时要对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抗疲劳性能能够做到系统的分析。
2 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性能指标的确定
在用沥青进行桥面铺装的时候,由于沥青是一种粘度很大的材料,其主要的性质和温有关系,在实验中,使用的材料都是沥青材料的一种。因此,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具有剪切性能,这与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剪切性能主要是由材料的厚度和剪切的速度决定的,这些因素和材料的粘度形成了正比的关系。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沥青是一种具有感温性的材料,然而沥青对温度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经过改变沥青的性能,改变后的与之前的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沥青材料会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呈现的却是下降的趋势,这样就会导致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抗剪性能会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发生不断的下降现象。由于对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抗剪性能进行试验检测的时候,要在材料处于最不利的情况下进行。因此,要认真的对到检测的过程,检测的过程当中要保证采用六十摄氏度的抗剪的强度。
桥面柔性防水层如果出现了病害,那么主要原因就是防水材料和其中的主要结构之间的抗剪的强度是不足的,因此,评价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稳定性主要是要对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抗剪强度进行具体的分析,防水材料具有的粘结性能要在各个结构中才能体现出来,同时,检测的结果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值。
3 对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检测技术进行分析
防水材料的功能,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一方面主要是取决于材料的技术性能,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对于施工非常差的防水层不能够保护混凝土梁体,反而还会破坏桥面,因此,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对防水层施工进行有效的监控。
在我国现在还没有非常专业的检测桥面防水层的主要仪器,在桥面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多数是按照防水材料的产品说明来进行施工的,施工的工序主要是通过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的,还不能够用指定的指标来衡量整个施工的质量,为了解决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性能指标的测试技术问题,就要利用电动剪切仪测试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检测出桥面柔性防水材料的主要性能,同时,根据其主要的性能,然后进行施工。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性能指标与检测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对防水层施工现场的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同时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可以避免很多的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通过研发适用于桥面防水层现场检测的试验仪器,可以更好的进行检测。同时,还要完善防水层的主要性能,完善施工设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防水材料的主要性能。
参考文献
[1]裴建中.桥面柔性防水材料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