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认识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种“闭关自守”的状态,课堂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远离社会实践。
语文低年级识字类综合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虽然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注重知识、能力的整合,但语文低年级识字类综合性学习更强调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以校园、自然、社会为大课堂,在实践中加深认识。试验以来,六年级教师大胆走出课堂,走上街头,收集形形的店名、招牌,理解它的含义,同时在家长的支持下,兴致勃勃地参加活动。他们三、五人一组,分工记录店铺的名字和招牌,然后集中分析。县城比较大,有的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专程去收集。回到学校的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教室里常常可以看到同学们相互交流的情景,看到他们因为有了独特的发现而自豪的神情,听到他们为了理解店名含义而展开激烈有趣的争论以及他们独有的评价。再如,五年级展开了“收集广告词”的活动等,都做得有声有色。例如,在教“清”字时,可以将根据基本字“青”字引出其他的形声字。教师可以将这些字做成一幅幅图片,通过出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幅图片出示基本字“青”,第二幅图片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有太阳的天气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晴天的“晴”在“青”的基础上加了什么偏旁呢?教师可在学生回答后用鼠标点击“青”字,一个日字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晴”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兴趣更浓。
二.引入“Flash媒体视听技术”,让低年级识字类综合性学习教学增姿添彩
篇2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落实现状
(一)学校认识不到位
6~12岁是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好时机,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然而许多学校的重点都放在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经过调查显示,近70%的小学生表示,综合性学习课上老师都是在讲解同平时一样的课上内容,没有接触到真正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学校本身对于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基本课时落实不到位,学生难以感受到综合性学习的氛围,因此要继续推行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
(二)课堂互动性差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学习模式是以小组为形式,各同学或各小组就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中国课堂由于学生多,老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课堂保持安静,虽然维持了课堂纪律但也使得大多数课堂不够活跃,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成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大部分会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论,课题之间的联系较少,组与组之间的交流甚少,课堂上的互动性差,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进度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这项问题必须解决。
(三)学习资源贫乏
综合性学习一般由老师提供大课题,由学生自行决定小课题。学校虽然引进了多媒体设备,但使用权还在老师身上,每个教室只能使用一台多媒体设备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讨论的课题内容简单,学生快速完成后又找不到目标;讨论课题为新内容,学生查找资料困难,同样也达不到教学目的。学习资源平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性学习继续发展。
二、改善综合性学习现状措施
(一)自主确认课堂任务
老师可在课前对学生希望讨论的内容作出调查,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感受。也可以从平常课程中延伸出各种课题,供学生选择。老师在课程中主要起到协助的作用,当学生提出的课题太难的时候,可以仔细询问学生研究的目的,提供相似而且更加合适的课题以供参考。自主确认课堂任务会让学生讨论时更加投入,学生能够研究自己喜爱的课题,课堂效率也会明显提升,教育目的也能达到。
(二)提升课堂互动性
保证课堂上的讨论不仅是在组员之间进行,组与组之间也应该充分的交流。小组课题之间本身就存在联系,老师可以利用这点,可以在讨论完毕后举行辩论比赛或者成果展示。
(三)提供有效资料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综合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通过某一种专题学习活动才可以体现出来,也不仅仅是“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体现了综合性这个特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渗透在每一堂语文课当中,无论是识字写字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应该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而不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课”、一种课型,或一种活动、一种“活动课”,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能力来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感受到快乐。
一、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一种相对闭塞的状态和环境: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传统的语文教学空间往往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上,以教材为对象,以接受为方法,以考试为目标。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为填鸭式,学生接受的方式为死记硬背,学到了知识点但是却并不会应用它,不会将它融合到生活中,融入到自己的综合能力里。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既适应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决心。综合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听说读写中。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而小学语文综合素质又是学生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
二、开放自主性的学习
开放自主性学习是学生、教师和书本三者互动后产生的成果,是学生主动构建学习模块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书本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最佳平台。综合性学习开放式的特点是要求教师通过书本的备课和在学生学习书本内容的过程中都产生创新点和开创性思维模式。综合性学习重视参与、重视体验、重视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实践上的收获。开放性学习为学习内容上的开放――所有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学习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爱好点出发,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要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乐趣,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三、走出课堂,引导学生的拓展提升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学习”。开放性自主性的课堂并不是指课堂固定在某一个房间里、固定在某一个座位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寻找知识。笔者曾在寒假期间组织三年级(2)班学生走出课堂,学习春节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到某居民区观察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教会学生认识春节这一习俗,学习春节的一些相关知识,包括学习春联的知识,学习文字中什么是平仄、什么是押韵,并让学生抄写下自己喜欢的春联,并给学生留下课堂作业――每人试着写一副春联。活动结束后,家长反馈说孩子学到了关于春节的相关知识,并且大部分学生都交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春联答卷。学生也了解到了中华民族在春节上的重视和寓意,并且这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到其中的机会,会让他们觉得教学内容既生动又贴近他们的生活。
四、综合性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方式不再是以往的那样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身为一位开放式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对学生放开手脚,充分的给与他们信任,给与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与适时的帮助,帮助他们找资料,帮助他们定题目,帮助他们写材料,不大包大揽的给他们做足准备,让他们自己分工、自己组织、自己实践,体验过程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然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并不是放任与不参与,更不是某些老师的“作壁上观”,只在活动的开始作一个开场白,结尾作一个总结词。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不到正确积极的指导,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质量和成果,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不到锻炼,使学生学习状态处于“无处安放”。
五、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将会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自主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渠道的全新的教学形态和教学理论,从而被在国内学校教育中广泛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广大师生需要共同努力,改变我们从前陈旧的观念,不断地探索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地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综合性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43
汉语作为我国的基本语言,主要通过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来传授有关汉字的发音及具体应用。而小学语文又是学生所有学科的基础,通过语文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不同学生因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在教学方式上也有所不同,所以这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掌握灵活的方法,本文将具体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综合性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特征分析
(一)经验性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阅历浅,他们也对生活、人生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而综合性学习更加重视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的锻炼与培养,通过老师抛出问题,然后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相互探讨交流,并最终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丰富和增添了学生的阅历和感受。
(二)生活化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乏味,主要是老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辅,老师的教学也主要依赖于书本知识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而综合性学习则扭转了这个教学局面,把语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能引导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息息相关性。同时,学生不断体验和积累的生活阅历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了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合作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听为辅,学生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个体存在的,学生最终的成绩也是根据自己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而获取的。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可将班级组织成一个教学整体,每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一份子,不仅相互具有独立性,同时也能互相合作,把语文变为一个集体活动形式,增强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阐述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语文学习效果。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与学习中贯彻综合性学习方法
(一)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书本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而且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的阅读来提升个人的语文水平。老师可指定具体的读物,然后让学生完成阅读并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例如阅读《红楼梦》,老师可设计让不同的学生扮演红楼梦中的不同人物,并叙述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在文中的具体事迹。红楼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则是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和薛宝钗,可以把班级分成以这四个人为代表的小组,各小组进行竞赛,来对这几个人物的性格和事迹进行表演,来展示这些典型人物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的悲剧情感。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协作配合观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著作的理解能力。
(二)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人的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阅历和经验的积累与不断的知识重组,而这里的经验主要包括了直接和间接的经验。而直接经验主要是指学生与社会、自然、文化等直接接触的这些环境。事实上,语文的主要是生活,语文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教学方式主要是围绕问题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也就是利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和自己对知识学习的认知能力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学科教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应用中起到有效的作用,让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而且学生的实践经验又会把学科知识和科学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有着非常丰富而宽广的内容,而且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内容源于课本同时也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将课文与生活之间的结合渗透,突破课本教材的知识学习,同时着眼于生活,关注和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探索寻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从学习中体会到成功与乐趣,真正把学生从课堂带入到社会,从课本的学习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打破静态限制,挣脱出教材狭窄的圈子,从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
(三)积极与其他学科进行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综合性教学时,应敢于突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限定与束缚,而是大胆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构建联系,实现学科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应把语文与其他学科关联起来,降低学科的科学性特点,而是增添学科元素,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有知识的碰撞与交互,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老师可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出庐山瀑布的相关美术作品,并引导学生对瀑布的基本特征加以了解和学习。然后对古诗进行讲解,并结合多媒体来对瀑布的形成进行物理因素的分析,让学生集中于课堂的专注学习。最后则是学生的学习开始产生学习的倦怠感,此时可播放有关瀑布的小视频,让学生在音乐和视觉的结合中再次集中精力完成学习。这样即实现了语文学习与美术、科学、音乐之间的结合,不断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综合性教学的应用效果
篇5
一 收放有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融合,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语文营养,将语文学习打造成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但作为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在体现综合性的同时,必须警惕延伸出的“触角”一发而不可收,那种热闹非凡但语文昧儿淡薄的综合性活动绝不可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活动不偏离语文学习轨道。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在学生创造性的各种活动方式方法中,点一点、拨一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科方面的思考和探究。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以观众。伙伴或嘉宾的身份、以平等式的商量口吻,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或提醒,使学生从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提升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个性的体现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展示过程。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这并不是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综合性学习既强调自主和探究,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而且,要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不背离培养语文综合素养这根轴,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需要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二 收放有法
在“收”与“放”之间运转自如,从容把握,教师首先必须做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建设者、开发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终结,都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则是知识的权威与化身,学生仅仅需要服从与被灌输。单行线、规范式和接受式的单向知识传递制约了学生个性学习所能带来的生动的、主动的发展,与新课程倡导开放、民主、动态的课程理念相背离。
如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布置孩子们利用双休日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后。我接到一个孩子的电话,说“找不到身边的民间艺术和民间风俗”。我耐心地倾听了他的诉说,然后以一位大朋友的口吻和语气和这个孩子进行了交流,首先我赞扬他所投入的热情,再建议他寻求身边大人的帮助。然而周一回校,他仍然一无所获。我微笑着对他说:“这可真是可遇不可求啊!”聪明的小家伙立即悟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并用坚定的语气说“以后一定要博览群书才行”。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闪光点的眼睛,发现并捕捉这些学生进发的亮点及时进行引导和提升。比如学生的兴趣点不一定符合编者、老师的预设;或有些孩子提出的研究课题,是老师意想不到,但非常有价值的:再如孩子们收集查阅资料时的兴趣点、疑难点以及创造性想法等等。都是积极运用“收”、“放”策略的契机。
三、收放有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关键处给予帮助和指导。有力地扶一扶,才能写意地放一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还不太熟悉的学生,教师要尽量全程参与,特别是在课余时间。也应时时关心、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以便在活动内容、形式和活动成果呈现方式方面及时指导,调整学生的行进方向,适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
篇6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141-0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师及时、适度地指导是综合性学习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在综合性学习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活动的开放性
陶行知曾经说过,“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可见,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保证学生主体能够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具体地说,它包括:
1.内容的开放。或调查社会热点,或拓宽课文内容,或开发生活资源,力求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满足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例如,笔者带领同学们进行的以“说不尽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共有2个班70多名同学参与其中,将学生分为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又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桥梁设计”等各子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需求,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四周内,查阅收集资料,走访专家,游览参观,获益匪浅。
2.过程的开放。在实践过程中,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的方式上,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在实践的手段上,可以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查、调查、访问,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3.师生关系的开放。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
4.时空的开放。学习的时间不再限制于课内,可延伸到课外、假期。活动的地点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而定,不再限于教室,可到图书馆、村组、街道、网络世界等。即使在室内,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5.结果的开放。一是结果的表现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调查报告、实物说明、诗歌、办报、表演、朗诵会、展览等。二是结论要具有多样性,既可以得出统一的认识,也可以保留多种意见,既可以形成完整结论,也可以留有一块“空白”。
二、注意活动的综合性
1.学习内容的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既着眼于语文学科知识,又注意跨学科学习、生活中学习、社会中学习。”例如,进行“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时,便涉及到有关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等天文、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拓展其知识面,让学生真正感到语文即生活。
2.学习方式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等。
3.学习目标的综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从“三维”角度综合考虑。例如,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就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其一,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其二,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语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其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有条理、有中心地说话,写作文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学习评价的综合。教育功能的综合必然使考查和评价学生要体现综合性,表现为定性和定量评价综合,自我与相互评价综合,口语与档案评价综合,三个维度评价综合等。例如,办“我爱文学”手抄报,要求综合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摘录、撰写、剪贴等形式,围绕“文学”主题每个人办一份手抄报,然后展出,相互评比,每个人再写办报体会,并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三、注意活动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考查”、“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注意:
1.活动的可操作性。要注意活动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易动手操作,还要符合学校或当地的实际情况。教科书上设计的一些课题和方案并非适合所有的学校,各地的学校有必要对教科书中的综合性学习方案进行调整,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课程资源。
2.活动有趣味性。活动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有吸引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例如,在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让学生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创作歌唱春天的诗画,编一辑“春天自然日志”等活动,为爱好朗诵、唱歌、绘画、书法的同学提供广阔的舞台,在活动中也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保证时间的充足性。这里的时间不是指课内时间,而是课外学生用于查找资料、相互讨论、总结反思的时间。时间的充足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验”、“探究”时间;二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三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汇报、展示时间。
四、注意活动的自主性
在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由学生参与或自主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学习,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确立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决定成果的呈现方式等,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由学生自主解决或教师指导下解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无效指导行为 建构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小学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了建构主义观点,他在1970年发表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这是建构主义观点的核心所在。
虽然建构主义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它并不是完全否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在建构主义观点中,教师的作用如下:(1)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3)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又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然而,很多语文教师过多地把注意力停留在由建构主义理论引申出来的主体论上,单一地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该全部交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开展,忽视了教师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此外,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新生的课程形态出现在语文学科的课本上,因此很多教师不能正确地学习、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征。正是由于以上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帮助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出现一些无效指导行为,使得学生的学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姓名探趣》活动课课堂实录节选
师:下面,请各组成员把本次探究的学习成果展示于桌面,有请老师们走近学生,分享他们的快乐,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优美的乐曲中,在场听课的老师与学生开始互动)
镜头1:某师问张姓同学:“张姓历史人物你知道多少?”生如数家珍。“你最佩服的是谁?”“张骞。”“为什么?”“因为他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对答如流。
镜头2:某师问:“王慢慢同学,你为什么起了这样的名字,有什么寓意吗?”“因为我父母认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在坎坷的人生路上,他们希望我慢慢走,慢慢地努力,一定能成功。”
镜头3:某师问:“你们陈姓的姓氏图腾是什么?”生指着该图腾。“这有什么寓意呢?”生介绍得头头是道。
镜头4:某师问:“咦,这幅对联是谁写的?”“我爷爷写的。”“你爷爷支持你参加这样的活动吗?”“他很高兴,还问是哪位老师的创意,他不仅写对联,而且帮我找资料,提了不少建议。”
师:老师们,同学们,在浮躁喧嚣的时代,生命的可贵与人生的价值更加值得关注。寻根溯源,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血统都是高贵的,每个名字都寄寓着父辈温馨的祝福和殷切的期盼,让我们的孩子理解父辈的期望,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向前;让我们的孩子去寻找远古的血缘,会使他们更加自信。扬起生命的风帆,尊严与荣耀将伴随孩子一生。
下面,请各组长代表本组简要汇报本次活动的感受体验,要求:真实,即不隐瞒对活动的认识过程,正视活动过程所存在的困难。(案例节选到此)
一、教师忽视自身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组织作用
“姓名探趣”,从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我们就知道中心词是“姓名”,老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去“探”,从而让认识、了解到其中的“趣”。但是上面所展示的课堂实录显示,老师组织学生展示“趣”的方式明显不足,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在这次课程中的组织作用。在教学实录中,任课老师安排“在场听课的老师与学生开始互动,分享学生的快乐”,从镜头1―4,我们会发现,学生“探”的“乐趣”,仅局限于与某个老师的对话中,而未能向其他的组员及本班级的任课老师汇报,未能与他们共同分享“谈”的成果。而且课程接下来的步骤是老师安排组长汇报“活动感受”,组长毕竟只是几个代表,虽然他们的发言具有代表性,但是老师却未能更深入、广泛地听到基础组员的感受。从这个课堂实录节选看,老师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更多地停留在“点”上,未能触及“面”,从而削弱了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学习效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情意性目标包括体验性、效力感。所谓体验性,指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和体验的活动,来获得对身边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参与,因此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自然的体验、社会的体验和对人的体验成为体验性目标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寻觅春天的踪迹》,就是力图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自然界“春”的特性。在我国,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都有对“春”的描写与歌颂,教师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以视、听、表演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认识、了解“春”,从而体验到“春”的美好。效力感是指学生对自我能力的确认。教师培养学生的效力感,需要为他们营造一定的环境,提供探索自我的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性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效力感,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姓名探趣”案例中,由于老师的组织不足,学生在整个活动课程中的“体验性”和“效力感”也明显不足;由于老师的组织不足,大部分学生无法全面参与活动成果的展示,导致学生对活动成果的体验不足,进而自身的成就感、效力感也被削弱了。这样,经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后,学生们的收获感是有缺陷的。
二、教师忽视自身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参与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根据该理论,教师虽然扮演的是“配角”,但是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少了“配角”是难以成“戏”的。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如果缺乏教师的积极参与,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参与和成果展示阶段参与两部分。所谓的准备阶段参与,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活动成果的展示设计等准备阶段的活动。这一阶段的教师参与,其实是夹杂在教师指导中的。然而我们不能把这部分的教师指导参与等同于教师指导,因为是先有教师指导,再有教师参与的;教师指导后,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就会交替出现在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而教师在成果展示阶段的参与,同样与教师指导融合在一起,教师并不是置身其外,只做成果收获的观看者,而是积极地、共同地参与其中,共同分享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
同样以上文的“姓名探趣”课堂实录节选为例,我们发现,在这次学习活动任课老师在活动成果展示的课堂上未能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节选的内容看,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主要在于与众多听课老师的交流对话上,而不是与指导老师的交流,指导老师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置身其外充当一个观众的角色。其实不是说在成果的展示中必须要求老师参与,而是从老师在成果展示中的参与不足,我们能够看到老师对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期参与是不充分、有所欠缺的。前面提到“姓名探趣”课堂实录节选案例缺乏老师的组织,老师没有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去引导学生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学习成果。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与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前期的参与不足有密切的联系。总的来说,“姓名探趣”课堂实录节选案例,由于老师前期的参与不足,因此在成果展示中参与不足,从而使得学生展示此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有限,削弱了对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效力感的培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正是由于老师未能够有机会或者正确地学习、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质和特征,未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指导、组织、参与作用,因而影响了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找出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正确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性学习指导纲要(试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S].
[2]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2002.
[3]张华.论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J].全球教育展望,2001.
[4]郭元祥.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熊梅等.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51-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综合性学习”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生活关系,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高。
一、综合性学习概述
综合性学习是为了改变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而提出的,是一种改变将课本作为唯一课程资源、克服偏重性学习弊端的学习方式。
小学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采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体联系为主线,借助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课程组织方式。这一教学方式重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相联系,重视本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重视学科内部及素养的整合。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体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还可以体现对语文综合知识的应用,协调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原则
1. 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小学语文学习,需遵循综合性原则。它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简单强调读、写、看,还需要调动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全方位开发,它融观察、实践、思考、讨论等各项联系内容于一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个学科的整合,还体现了生活实践和知识学习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趣味性原则
教师应当抓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丰富、生动及趣味性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综合性的学习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趣的,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本史料丰富,有各具特色的文化领域,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等等。因涉及内容与实践跨度长、空间大,能够兼顾到众多知识。可以说多种知识的融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助欲望,最终使得学生积极投入到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中。
3. 实践性原则
理论最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自主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体悟人生、观察人生。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
1. 认识不足
教师因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认为小学语文仅仅是识字、读字、阅读,对于综合性学习而言,还不太适合年纪较小的小学生。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当今小学教学领域内仅是作为补充,这就削弱了综合性学习的必修地位。不少学校受功利思想的影响,认为综合性学习不重要,在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2. 资源不丰富
小学教学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搜集材料难度大,会因此产生畏难情绪,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反感,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
3. 忽视综合性学习评价
当前,语文学科评价多以试卷评价为主,而综合性学习则由于涉及到实践的内容,通过普通试卷很难评价,如果通过平时的活动来评价,又很难确定其真实性。可以说,因忽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并不乐观。
四、当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策分析
1. 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不仅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教师也觉得乏味,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特殊性、趣味性的教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综合性的教学进行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合作教学、探究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及多媒体教学。因此,综合性教学应该取众多教学手法之所长,将这些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在具体的教学中,但是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教学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两小儿辩日》这一古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结合,分角色进行表演,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对话,激发表演欲较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完成翻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积极开展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语文课堂实践性较强,并且小学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生活息息相关。“教育即是生活。”因此,语文活动中,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方式,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较为开放的生活空间中去学习语文,提高实践能力。综合性语文学习中努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利用众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积极拓展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在语文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增加语文实践机会,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参加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对社区、家庭做调查,通过让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提高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开放语文学习课程。对于语文综合性的学习而言,生活空间越大,学习综合性的空间就越大。
3. 依托网络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网络已经走进学生和课堂生活。鉴于此,综合性学习应当充分依托网络平台,积极拓展学习空间。小学生应当积极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而教师则应发挥引导作用,不要让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例如,讲解“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节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从信件到电话、QQ、微信等向学生逐一分析,并告诉学生现在的教学手段也是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课堂为学生开辟了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信息高速公路”给社会带来的便捷。
新课改背景下,综合性学习方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内颇受青睐。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还可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提高知识的收集和整合能力。鉴于此,广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教育资源,对环境进行优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雪萍.开发课程资源 享受快乐语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6).
[2] 蒋惠琴.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5,(Z1).
篇9
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中倡导综合性学习方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层学校、老师,理应根据《课标》提出的目标,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且可操作的综合性语文学习的途经和方法。本人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摸索,对此有一些实践的认识。
鉴于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认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借鉴上海等地的一些实践经验,本人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操作三个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性、趣味性原则。语文教育的社会性很强,同时语文学科本身的系统性,规律性也无不对课程设置发生影响。换言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必须以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为前提,体现活动主题的教育效能。但主题的教育性并不意味着灌输和说教,往往是愈见成就的教育,愈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活泼趣味的多样性。
2.实践性、创造性原则。知识源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首先从学生口语交流的实践开始,为学生创造机会,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学校、社会、家庭语文教育之间的信息通道,让学生动口动身动脑,在交流、合作的体验中,在角色创造中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3.导向性、自主性原则。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呢?从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教师的导向功能。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学生往往在唯分数是求的状态下,只能充当考试的机器,做分数的奴隶,谈不上自主性。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精神上的压力减轻了,平时处于压抑状态的好动,好奇心复苏了,主观能动性自然得以发挥。
4.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原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既要服从教学计划,统筹安排,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不同,让人人都当主人而不当“陪客”。此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要考虑到师资条件、场地设施、经费来源以及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
5.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灵活性来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非科学性质,开放性则由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决定的。活动的实施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和语言实践的多样化特点以及社会、家庭多层面的教育资源,校内外结合,大小课堂并举,充分拓宽活动领域,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六种基本策略
笔者通过实践后认为,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以下六种基本活动策略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可操作的。
策略之一:社会生活性学习。如家乡景区的“考察”活动,既有强健体魄的直接体验,又有感受人文美景的直接体验。
策略之二:电脑虚拟性学习。如利用互联网、局域网让学生自己编辑小作文集,制作演示文稿等,并交流演示。
策略之三:实践模拟性学习。所谓实践模拟是指通过模拟的物化世界,让学生去实践。例如:以“怎样布置我们的教室”为主题,学期初,教师和学生协商如何布置教室,成立“组委会”,首先根据需要和学生提议,设立不同性质的合作小组,如组建名人名言组、书画组、图书角组、审核组等;接着撰写广告,组织招聘活动,然后各组提交方案,组际交流;最后模拟布置,解说,全班评选最佳方案。
策略之四:进入角色性学习。如教学《叶公好龙》时,教师首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提出把这篇课文演下来,在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人物角色,如导演、演员、动作设计、评委、顾问等;接着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选择学习伙伴练习;然后,组织组际汇报交流。最后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的想象,组织创造性表演大赛,由学生评委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奖项。
策略之五:专项研究性学习。如结合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学习,指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如提出我校周围的自然物会有什么语言?然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调查采访,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策划,组织观点报告会,先组内报告,再组际交流。最后回到课文,续写课文。
策略之六:拓展发散性学习。如学习了七册语文中《秋游景山》后,引导学生以家乡各景区的特点和设施为切入点,利用自己“目之所及”的所有信息,自由选择项目。结果,有的学生设计了景点介绍牌,有的给景点设计了广告语,还有的给景区设计了游览方案和门票样本。并在组际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学习成果,从而激励学生超越,促进学生创新。
上述六种策略还可互相整合,从而生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系统,以应对各种变化的教学实践。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操作步骤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般可以分三个基本阶段实施:
1.学习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培养学生确认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如以阅读为主、听说读写为主或其它学习活动);提示学习要求与学习的方式方法(如竞赛式、欣赏式、游戏式、操作式、考察式、研究式、信息式、综合式等;确定组织形式,如以班级为单位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或其它多种不同单位的整合。
2.学习的开展阶级。主要的工作是指导学习的实践;运用媒体与实际操作;获得即时的或综合的信息与直接的经验;培养协调能力。
篇10
通过教学试验,本人体会到在新课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新课标中,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被同时提出。小学生不仅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也要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在积极主动的研究活动中开发思维,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第二,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这种沟通和结合有利于语文知识与其他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融会贯通,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拓宽思维领域。
2.自主性原则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小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积极的组织者与协调者。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与活动内容,适应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身心发展水平的学生。同时,在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活动设计,自己掌握学习活动的步骤和方案,开展自主学习。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责任感随之提升,学习习惯自然养成,乐于感受外界的事物与影响,从而获取并建构新知识。
3.实践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和社会有效资源,超越课本和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观察、表达、阅读、写作,或通过访谈、调查、研究,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对课题与活动进行个性化的研究。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增强能力的基础时期,他们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感兴趣的课内外学习资料,让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广阔的天地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获得实践经验,培养他们从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充分、健全、全面地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制定并优化方案
1.明确教学方向,制定具体目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年龄阶段依据。教师要整体考虑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有效地将目标细化到各个主题中去,使学习目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要求。同时,目标的制定还应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不仅要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语文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也要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
2.设计教学方案,奠定教学基础。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同时,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快乐。
(二)把握实施过程,不断推进优化
1.把握实施过程,教师“身兼数职”。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相对封闭的状态,成为一个动态、丰富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老师把握好教学的实施过程,对自己进行不同的角色定位。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也是示范者和合作者。作为组织者,教师应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进行有条不紊地组织,使得教学过程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从而提高教学地效率。作为示范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示范,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打好基础。作为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在学习和情感上互动,与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顺应发展变化,不断推进优化。小学生富有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得随时准备应对他们提出的层出不穷的观点与问题。教师须顺应学生学习以及发展的实时状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不仅要在课前进行详尽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实时的学习动态,也要在课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应对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准确积地评价,不断改进教学。
(三)成果展示,积极评价
1.成果展示,综合评价。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优化作用,必要的成果展示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对进一步学习具有指引作用。新的课程评价观认为,评价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给予每一位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并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其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方法、全面参与度、合作能力、发现与探索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
2.积极评价,促进发展。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生硬地定位,而是为了寻找途径,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因此,要做到以下两点:(1)彰显个性。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应作为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唯一标准,应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与成果,发挥其特长,挖掘其潜能,鼓励其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与学习方式。(2)评价多元化。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应做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得学生对评价结果有着清晰的了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