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对健康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对健康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对健康的重要性

篇1

活动过程:

一:班长和心理安全委员给大家讲了一下此次活动的背景和目的。

二:心理安全委员讲解活动中所作游戏的规律。

三:进行游戏。依次进行了“青春手结”“贴膏药”“滚雪球”等游戏。

四:心理安全委员和班长教大家歌曲《感恩的心》的手语。

五:大家相互交流通过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

六:班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

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大家都获益匪浅。

众所周知,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贡献、成就、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所以每位大学生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在上大学前,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之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让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美好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如今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全部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与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此,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强、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与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一般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参与意识较强、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2

高中阶段处于青少年的青春叛逆期,又面临着来自学业上的巨大压力,很容形成巨大心理落差,轻则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自己的学习,重则产生心理疾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一时期的学生的心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家庭、人际关系到学业成绩等时刻影响到高中生的脆弱心理。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近的“大朋友”,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有利于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开展相辅相成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德育教育也能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所以,高中班主任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对德育工作的进行也有着重要作用。

(三)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

高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已,高中班主任还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及心灵的领路人。高中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困境、压力和难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如此,师生双方都更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也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高中升学压力很大,不仅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高中班主任也有升学压力,而且班主任不比学生的心理压力少。首先,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监督和保护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其人身健康。其次,班主任还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监护人,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既是青春期又是叛逆期,班主任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要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压力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再次,班主任还要保证学生的升学率,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好的发展空间;最后,离开学生,班主任还是个普通人,需要照顾家庭,要缓解生活上的压力。因此,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关注,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调试的心理,在健康的基础上做出最好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引导、照顾和帮助学生。

(二)师生双方对在高中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现阶段,很多高中教师对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不足。高中班主任关注学生的重点还是在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上,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对实际操作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而学生在这个阶段重点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会怀疑在自己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中阶段,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整体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建议和对策

(一)高中班主任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1.认识和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

高中班主任不但有教育教学的任务,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然后还要明确自身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学校要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进行监督,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2.关注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

首先,班主任自身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班主任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确保自己处于健康水平,并调试到最佳状态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中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保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科学有序展开。最后,学校领导应该关注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学校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使教学活动有效展开,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高中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高中班主任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要能够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方法与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维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固然应该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打击,在学习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三)提高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首先,从高中班主任层面,使其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鼓励班主任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不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在帮助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要经常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及培训,也可以适当对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班主任给予肯定和奖励,在帮助高中班主任提升内在动力的同时增加外部刺激,提高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知识;职工培训;重要性;作用;优化措施

一、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内容的介绍

心理健康是一种精神上的良好状态,是指活动正常,心理素质较好,能够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与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与协作。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性的积极发展心态,心理健康的主体能够对外部环境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能够充分发挥独立自主的能动性作用,发挥潜能。职工的心理健康受到工作环节的刺激和影响,同时也与职工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保健服务措施相关,虽然职工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教育水平没有呈现完全正相关,但是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企业仍然要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中的重要性。与身体素质衡量标准一样,心理健康也有大概的评价标准,职工心理健康标准衡量标准有:职工能否了解自己的工作目的,是否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出客观的估计和评价,职工能否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是否能够使自己的价值观适应社会标准并与企业文化要求相符合,是否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集中注意力,是否能够在工作经验中学习并在根据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是否能够在与同事的合作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二、职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

由上述的职工心理健康标准可知,职工的心理健康与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下将对职工心理健康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社会总体心理素质水平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民的心理素质健康在这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工作质量。社会伦理观既区别于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也区别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个体的心理与社会环境平衡发展,个体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体心理素质。职工心理健康,个体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个体的个性保持统一和稳定,进而从个体心理健康扩展为群体心理和谐,从而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的总体心理素质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职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素质较好,有助于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职工的心理素质较好,他们就可以根据环境变化的要求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在日常工作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职工更加容易获得的新思路,掌握新技能,实现新创造。其次,职工心理素质较高,其团队协作能力越强,这样就会有助于企业降低组织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员工之间的协作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实现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下,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职工素质是重要的竞争资源,职工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当今时代背景下,资本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弱化,职工的能力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职工的心理素质健康将有助于职工对自身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保持与企业文化相适应,进而保证职工行为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协调,提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增长,有助于企业经营的目标达以实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培训职工的综合素质

企业强化对职工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有助于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有助于强化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弱连接,进而有助于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同时,企业培训职工可以根据社会准则的要求提升职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强化职工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企业要重视对职工心理健康的了解,要重视员工的个性和独立,尊重员工的选择,并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和实际心理需要出发制定培训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以便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

再者,企业在职工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培养,符合企业职工培训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进而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本。同时,企业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帮助职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战略,了解职工培训的意义,提高员工的主人翁精神。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职工的心理越健康,就越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使员工慢慢融入到企业中。

(二)有利于稳定职工培训工作质量,激发员工活力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法人组织,其经营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是开展资源配置和整合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职工培训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有助于稳定职工培训工作质量,加深职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企业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地位,有助于提高职工心理素质,职工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职工人格的完整和健全,进而提高员工对自己认同和满意度,提高员工的幸福感,进而反向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质量。心理作用是强大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员工的人格形成和日常工作具有一定的反向塑造能力,对员工的行为具有影响或者说是导向作用,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因此企业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活力,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优化职工培训模式,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效率

企业在开展职工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作用,有助于培训人员慢慢深化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内容,提高培训人员通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机制来优化以往的职工培训模式的能力,进而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认知对职工行为和观念的反向塑造能力是直接而巨大的,培训人员可以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升培训方式,根据职工的心理素质要求选择培训模式,以便降低职工在培训过程中的压力,减少职工对培训内容的认知错误和抵触,进而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效率,稳定培训工作的质量。

【结语】在市场经济中,职工的心理素质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企业提高协作效率和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条件。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职工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在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稳定培训工作的质量,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月星.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因素调查分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J],2011(2).

[2]董春诗,田晓军.企业基层员工培训工作流程与培训保障探析[J].中国市场.2016(27)

篇4

关键词:健康;护理;交流;指导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1,2]。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的、有目的的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进一步提高其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1 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

1.1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过程,很多为中老年发病,起病突然。然而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医学知识不足以满足其健康的需要,为了转变健康观念,促进、恢复、保持健康的行为方式,对患者医学知识的宣传要保持其连续性。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开展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2合理的健康教育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自我护理也将成为21世纪发展的必然趋势,护士在抢救患者的同时,也要通过良好的言语、规范的态度举止,通过耐心询问,悉心照料,使患者在最危难之时感到人间的温暖。护士对其家属也要进行必要的医学知识讲解及卫生宣传,帮助他们对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有一个积极及自我防范的措施,也就是说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是促使人们帮助人们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护理活动同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综合的、有效的为患者服务,才能使患者及其家属在防病治病中起到主要能动作用。

2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向其介绍床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及病区作息时间、探视及陪护制度、就餐手续、物品保管等。帮助患者熟悉热水间、卫生间的位置,介绍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向患者介绍同病室的病友,使其尽快熟悉病房环境、适应住院生活,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防范告知。

2.2心理交流 适当和患者交流,让患者有亲切感。在护理工作中温和的语气,轻柔的语调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同情和关怀。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情况,在不同层次的患者心理树立亲切,文明的美好形象,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重视交流,解释病情要恰到好处,从而建立起友好合作的护患关系。在重视语言交流的同时,非语言交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非语言交流是使用语言之外的信息交流。护士可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姿势、手势来评估患者的状况,患者也可以通过护士的非语言暗示了解信息。

心理交流是护理健康教育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要做患者的知心人,要把患者当亲人,与患者建立起深厚的思想感情,理解和同情患者,要用换位的心理学来打动患者的心,运用恰当的心理交流有时候会达到药物所代替不了的效果。如我遇到一个乳腺小叶增生的患者,本应服用大量的中西药或手术治疗的,可经我与患者进行了适当的心理勾通,从而使患者在心理上解除了过多的负担,保持了积极、乐观的心态,结果没做手术,没吃药,自己调整6个月后不治而愈。

2.3饮食指导 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对能进食的患者遵医嘱告知其进食的种类,如:高血压患者宜进食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宜进无糖、低糖饮食;发热或服用磺胺类药物者宜多饮水等。注意培养患者的饮食习惯,如: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等。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养成正确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对禁食的患者告知其原因与意义,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担心;对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鼻饲流质的患者进行鼻饲护理指导,以取得患者与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保证患者机体需要。

2.4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漏服,不得随意停服;告知患者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方法、禁忌及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若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与护士。

2.5作息指导 凡对有活动能力的患者鼓励其适当的活动;对活动受限或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指导其床上功能锻炼,多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并告知活动、休息与疾病恢复之间的关系及重要性。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使其保证良好的休息与睡眠。

2.6特殊指导 凡需进行特殊检查及治疗、护理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如:腰椎穿刺和造影患者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指导,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合作。

2.7出院时及出院后的指导 这是健康教育的总结。患者恢复健康后,医生开出院医嘱,护士在患者离开病房前给予出院指导,告知办理出院的手续与方法及需要特别注意事项,进行预防疾病再次发生的指导。

出院后指导是健康教育的延续。出院后的随访宣教,是医疗服务的延续。可以采取电话回访、登门拜访、不定期的学习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主要是生活习惯、饮食、用药及心理护理宣教,让患者在家中也能接受健康教育和指导[3]。

3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也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求护士有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加深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才能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从心理上不再担心或恐惧,能够积极、主动、平静地接受治疗,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从而促进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

篇5

关键词:预防医学 疾病治疗 作用

在医学领域中,预防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是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预防医学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一、预防医学定义

预防医学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康复医学组成现代医学科学的四大支柱。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环境一人群—健康为模式,以预防为主的观念为主导思想,运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等理论和方法,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归的特点,以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群疾病和健康的影响规律,从而制定群体防治策略和公共卫生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学科。

随着人类对自身、疾病和环境的不断认识,尤其是SARS和禽流感的暴发,人们都意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和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关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之间,可以理解为:公共卫生是用来促进公众健康的措施;而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措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没有预防医学的理论指导,公共卫生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公共卫生实践,预防医学则成为空中楼阁。公共卫生的工作范围包括:通过有医学教育组织的社会活动来净化环境、控制传染病、进行健康教育、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发展社会体制、保证每个人都享有足以维持健康的生活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它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流行病学、环境、职业、营养、伤害等等方面。

二、预防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群体的角度探索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及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预防医学的任务要求它必须高瞻远瞩,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1:预防医学的特点:(1)价值导向的超前性;(2)服务对象和研究对象的整体性;(3)研究方法的独特性;(4)工作范围的全球性和广泛性;(5)工作效率的紧迫性和时效性;(6)工作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7)工作效果评价的滞后性和效益影响的深远性。

2:预防医学对疾病防治的作用

(1)健康认识

完善的保健与预防疾病之道。我们每天经由阳光、空气、水及食物获得所需的营养素和氧气,却也不知不觉累积了许多的毒素于体内。再加上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等,如不被排出而留在体内时,会妨碍消化、血液酸化,引起细胞及多种器官的疾病。毒素累积而附著在肠壁皱折中成为所谓的“宿便”无法排出体外,导致细胞缺氧,并刺激五脏造成体内生化的紊乱,所以说毒素乃万病之源,非排除不可。

(2)树立健康观

健康和疾病是医学的核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无病即健康”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它仅以躯体生理功能正常作健康的指标,未涉及心理和社会方面,因而是片面的和消极的。1948年WHO成立时在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健康受到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与WHO的健康定义一致,健康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概念,即“三维”健康观,健康的内涵由生物学健康向心理学、社会学领域拓展,这对现代卫生保健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防治突发性疾病的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对预防控制突发性疾病事件,降低其危害性具有重要意义。突发性公疾病事件的范围:甲类传染病出现、乙类传染病明显升高、新传染病出现、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各类自然灾害过程或发生后疾病暴发流行、各类中毒、免疫接种出现群体副反应、医院内感染事件等。

(4)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在生物医学模式框架建立起来的,具有该模式的内在缺陷,目前全国大多数医科院仍以招收、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主,毕业生“医疗第一”的思想根深蒂固。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著名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教育培养的医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具有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在专业方面除具有临床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基本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也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人们忽视了正常生活品质与精神生活,人人为生活、事业、理想而疲于奔命,种种因素正腐蚀著人类的健康,使原已相当进步的医药科技,更难以应付层出不穷甚至原因不明的现代病。预防医学是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服务对象是群体,从而防止人类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预防医学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吉武.预防医学[M].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97.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运动 健康 关系

一、体育与健康

(一)健康的重要性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否则一切都将是徒劳。有一个比喻可以形象的来说明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将身体看成1,而金钱、地位、子女、房子等都看成0,只有1健康的存在,那么才有后面的若干的0,如果没有了1,再多的0也将代表不了什么。虽然这个比喻很通俗,但它却深刻反映出健康的重要性。

(二)体育与健康的内涵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逐步意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在闲暇时间必不可少的活动。但是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身体健康的基础层面上,认为只要身体好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早在上世纪已经提出了三维健康观,即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合理的膳食、运动量等是通过运动来获得健康的主要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考虑到“量”的因素,所谓量变引起质变,我们不能否认某种方法在对促进健康上的作用,但要控制好“量”,否则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关于体育的概念解释有很多种。目前,较统一的解释为“体育是一种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1]”。其中身体运动是基础,促进身心发展是目的,文化活动是形式。根据体育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体育分为三大类。1.竞技体育,其以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为目的,在比赛中不断挑战人类的生理与心理极限。2.大众体育,其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3.表演类体育,其以促进经济发展、公益等为目的。我们常说的学校体育可以归类到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中去。体育运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由于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二、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因素

(一)不良的生活方式

作息时间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缺乏体育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据相关调查,大学生的肥胖率和近视率分别为29%和13%,且呈现每年稳步上升趋势。分析其成因,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原因:1.缺乏体育锻炼。2.不良的生活方式。作为个体来说这两个因素我们都可以人为控制,但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自律能力严重下降,对于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课余时间基本都花费在打网络游戏上,每天休息时间较晚,不进行体育锻炼,连每周一至两节的体育选修课也不去上。正是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鉴于上述原因,建议学校加强考勤管理制度,对旷课达一定次数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惩罚措施。其次,学校将可以组织学生跑早操,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吸烟喝酒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当代大学生中有28%的学生吸烟,其中男性占据了绝大多数,女性仅占极少部分,在大学生吸烟群体中有部分学生的烟瘾较大,每天吸烟量在一至两包,甚至更多。吸烟不仅危害个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危害周围的人,可谓百害而无一例。目前,每年因吸烟引发的肺癌患病率逐年增长。适量的饮酒可以增进心血管血液流动,对人的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但过量饮酒、酗酒对身体的危害都是巨大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很难掌握住这个“量”,往往过量饮酒。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教育力度。同时,作为学生也要加强自控能力,尽量戒烟戒酒。

(三)心理因素

相关调查显示精神疾病患者的年龄逐渐趋于幼龄化,高校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大约有20%,多数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仍与我国的应试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分数论成功”这个定式思维中长大,从小到大只知道学习,课余生活基本被各种补习班所占据,没有时间去接触社会,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都由父母来解决,自己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分数。这样一来当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自己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等,一些学生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导致心理上出现问题。因此,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增加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孩子逐步接触社会,慢慢适应社会,而不是做一个只会考试其他什么都不会做的人。其次,学校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最后,作为学生个体来说也要明确,我们唯有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取得成功。

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健康的关系

(一)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否认任何一种体育运动对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只要体育运动是科学合理的,在一定“量”的范围之内,其就可能对促进身体健康有积极地作用,但过量运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要严格控制运动量,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运动原理。

身体健康的测试指标有很多,但形态和机能是最直接、简单的指标。形态即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我们可以改变相关部位的肌纤维,从而塑造健康的形态。机能即人体的系统的工作能力,体育运动是促进人体机能全面发展的最佳手段,任何一种体育运动,不仅是我们所看到的外在的肢体运动,其内部多种系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长期进行耐力练习能改善呼吸系统运输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能力。体育运动可以使各个系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全面发展。

(二)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适应性

适应能力的发展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不断锻炼而得到提高的,体育运动则可以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善人的生物状况,同时还能消除由于不适应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有些人会将它憋在肚子里,自己生闷气,最后导致身心都遭到了损害,而体育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多数采用运动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情,在球场上奋力奔跑、大吼大叫,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运动过后心情舒畅,自己心中的不快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从而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人的任何一个有目的、有社会倾向性的活动都必须通过心理活动来调节[2]。心理活动是三维健康观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任何体育运动中都会产生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好坏取决于体育运动的强度,当体育运动的强度适度时,可以使人兴奋,精力旺盛。体育运动的内在精神是努力拼搏、永不放弃,在一场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双方为了一分拼尽全力,永远不放弃,即使输了比赛也要让对手对自己竖起大拇指。长期进行体育运动可以使大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得到锻炼,其自信心、心理抗压能力不断提高,这在一些耐力项目、同场竞技项目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一些团队项目也能增强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在当今比较火爆拓展训练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健康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具有两面性,体育运动在对促进大学生健康上也有两面性,因此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取其利而避其弊。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各部分机能,起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超负荷运动或者采用不科学的练习方法会损害人们的健康。因此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大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科学的适量的练习方法,当自我感觉运动强度较大时,可以进行一些小强度的锻炼或者停止锻炼,以避免过量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健康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大学生也要摒弃自身不良的生活方式,加之适量科学的运动,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贾莉莉.体育运动与健康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4(4):40-41.

[3] 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3(1):37-39.

[4] 吴秀云.有氧运动与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102-104.

篇7

【关键词】 健康教育;儿童;计划免疫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21-02

确保儿童身体健康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定期进行疫苗的接种,根据国家的规定对儿童接种疫苗,能够促使其身体内产生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力,能够抵抗病毒的入侵,保护儿童身体健康。而入社区的健康教育能够确保儿童定期、定量进行疫苗的接种、提高免疫质量,也能使得儿童家长更加了解计划免疫的优势[1]。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入社区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重要性正在提高,本文就以社区儿童计划免疫为例,研究健康教育对提高计划免疫质量的具体作用,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中心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计划接种疫苗的140例儿童家长进行研究,140例儿童中,有122例是附近常住的,其余18例为暂住,儿童的家长均为爸爸或者妈妈。将140儿童的家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0例。家长的年龄在24-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4±3.83岁;相应的文化程度为:15名为小学文化,24名为中学文化,27名为高中文化,28名为大专文化,大专以上文化的有46名。两组家长和儿童的一般资料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1.2 一般方法 对对照组儿童进行传统的一般性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儿童专属计划免疫档案并接种疫苗。而对观察组儿童进行系统性的、专业性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 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将计划免疫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较好的心理素养、专业的职业修养,从而提高对社区健康教育的服务能力;此外,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还要与妇联、公安、村委会等相关部门进行密切联系,保证每一位常住和暂住的儿童及其家长都能够接受最有效的健康教育[2]。

1.2.2 对妊娠阶段和产后的妇女进行教育 相关健康教育团队应该和妇产科密切联系,对孕妇进行儿童计划免疫进行宣讲,使孕妇了解接种的重要性,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疾病,同时,建立社区儿童计划免疫档案是每一位父母的义务。

在婴儿出生后,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健康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对产妇进行卡介苗接种的相关知识教育。在对婴儿进行满月建卡时,还要将婴儿近期的免疫接种计划向父母进行专业的讲解,并依据父母的实际需要进行接种[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2.1 儿童接种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各70例,相关免疫接种率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健康教育属于目标明确、计划周密、组织完善的教育工程,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引导患者确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树立健康的习惯。同时,健康教育也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相关信息,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患者的身心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能够带动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共同发展。而在儿童计划免疫环节中,不光要确保医护人员具有合格的健康专业技术,还要求他们医德高尚、心理素质稳定,且具有对儿童的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准、人际关系和心理等方面都是最重要的,只有确保上述几点,才能进一步推进社区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文中观察组家长接受了专业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就对儿童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到了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就能配合免疫工作顺利实施,也为儿童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同时,将健康教育社区化、系统化,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增进人民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使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更加满意[4]。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入社区能够极大加深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的了解,能够提高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儿童免疫的接种率,家长对于计划免疫也能更加配合,是值得在社区中推广并运用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格桑曲珍,玉珍.拉萨市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调查[J].医学信息,2013(06):143-144.

[2] 舒幼平.2009——2011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2(07):588-590.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 正确使用药物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69-02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分析

本章知识与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共同完成了课程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化学与健康”的教学任务。从内容上看,本节内容和第一节是一个整体,都是阐述化学与健康的关系。从观念上看,本节是第一节以及第一章知识的拓展和强化,在学生了解合理饮食、关注健康的同时,也知晓生病时如何使用药物,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新观念、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这两章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如何改善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真正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二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按药物的来源分为两部分:人工合成药和天然药。通过实例了解阿司匹林、青霉素、抗酸药和麻黄碱成分、结构、功能、不良反应,展现药物背后的化学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最后通过滥用药物的定义和问题结尾,知道安全用药常识,树立科学用药的观念。该主题的知识体系见下图:

三 教材栏目分析

教学栏目包括:科学探究——抗酸药;科学史话——阿司匹林、青霉素的发现;资料卡片——抗酸药片的成分、的种类;图片资料——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教材中设计了探究活动的形式学习:抗酸药的成分和原理,让学生在探究、实验的活动中应用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在科学史话、图片资料和资料卡片的应用下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药物研究和开发所做出的贡献,认识药物的毒副作用和的危害,特别是要树立“珍爱生命,拒绝”的观念。

〖学情分析〗

高二上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六类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知道了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这些与本节内容有机结合,形成化学与健康的观念。同时在必修二中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了酯基、羧基等多种官能团的反应特点,这为学生了解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和制备打下基础。高一学习的常见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本节探究药物的主要成分中得到复习和应用。这样,学生已有知识螺旋式上升,在设计探究实验中得到了升华,把学生从普通人的用药意识和方法提升到具有化学素质的人的正确用药的意识和方法。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庭常用药的作用种类。(2)了解阿司匹林、青霉素、抗酸药、麻黄碱的主要成分、结构和疗效。(3)掌握一般正确使用药物的思路和方法,能够用化学知识使用药物。(4)设计探究抗酸药有效成分的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交流药品说明书,建立正确用药的思路和方法,学习化学如何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药物方法。(2)通过探究抗酸药成分,掌握探究药品成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使用药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意识到医疗保健的重要性。(2)树立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观念,提高科学素养。(3)体会药物的两面性,认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形成科学用药、拒绝的正确价值观。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阿司匹林、青霉素、抗酸药、麻黄碱的主要成分、结构和疗效。

教学难点:探究抗酸药的成分。

三 教学过程

1.活动一

教师活动:(1)讲解:药品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2)回忆:曾经接触的药品,说出它们治疗什么疾病?(3)活动:家庭小药箱里放置哪些种类的药品,学过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完备我们家里的药箱。

学生活动:(1)讨论交流:速效感冒胶囊,板蓝根冲剂等。(2)回答:一些药品不清楚用途,家庭小药箱不知道应该装哪些药。

设计意图: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激发兴趣,为后面教学做铺垫。

2.活动二

教师活动:(1)展示:阿司匹林说明书。(2)分析:阿司匹林主要成分、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疗效、不良反应。提问1:根据分子结构观察阿司匹林有哪些官能团,分析阿司匹林会有怎样的化学性质?提问2:胃肠环境为水溶液环境,阿司匹林不溶水,如何增加疗效。提问3:阿司匹林是怎样制备的?讲解:乙酸酐是由两个乙酸脱水形成的,以及反应的实质。提问4:该反应类型是什么?提问5: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写出水杨酸中毒反应后用碳酸氢钠的解毒的方程式。

学生活动:(1)思考阅读:阅读阿司匹林说明书,根据说明书信息回答。(2)思考回答:有酯基、羧基,可以水解、酯化、与碱反应等。讨论:可溶阿司匹林的改造方法。倾听:思考取代反应。阅读回答:胃肠道反应、水杨酸反应。

设计意图:(1)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2)复习有机基础知识,根据结构推测性质。(3)应用化学知识,提高阿司匹林的疗效。复习有机反应的反应类型。(4)意识到药物的副作用,树立科学用药的观念。

3.活动三

教师活动:(1)引入:通过“科学史话”,引出青霉素,介绍青霉素属于抗生素。(2)区别:抗生素和消毒剂。(3)讲解:介绍青霉素种类,青霉素G的功效,水解产物结构。(4)提问:使用青霉素要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1)阅读:科学史话。(2)思考:联系生活。(3)倾听。(4)回答:皮肤敏感试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药物研究和开发所做出的贡献,强调皮试重要性。

4.活动四

教师活动:(1)提问1:哪些物质可作为抗酸药?提问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以做抗酸药吗?提问3:写出抗酸药主要成分与胃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创设情境:有两位胃酸(盐酸)过多引起胃疼的病人,一人有胃溃疡,一人没有胃溃疡,常见的抗酸药的成分主要有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两种,现在有A、B两种药,你建议他服用哪种药?(3)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A、B两种抗酸药的主要成分。(4)提问:给每个病人分别用哪种药,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1)讨论,思考,解答。与盐酸反应的物质;碱性太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碱性太强不能用。(2)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3)结论:不可以给病人吃碳酸氢钠,因为产生气体增大压强,容易造成胃穿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探究合作,并且将化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际。

5.活动五

教师活动:(1)讲解:天然药物的重要性。(2)提问:麻黄碱结构疗效不良反应,通过新闻说麻黄碱是兴奋剂。(3)讲解: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并作答。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了解药物常识和天然药物。麻黄碱彰显了祖国中药的重要性。知道药物副作用,学会辩证看待问题。

6.活动六

教师活动:(1)总结: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的知识。(2)活动:完成家庭小药箱活动。(3)视频:介绍的危害。

篇9

一、联系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适宜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在不断提供人类生存的资源时,却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和浪费。如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酸雨、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富营养化、淡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和动植物的生存与持续发展。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两章详细地讲解了有关环保的知识,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当前生活的环境,培养他们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当好环保小主人。具体措施如下:

1、 联系地方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之外,还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自体会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例如: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环保宣传和干预。

2、进行环保知识测试竞赛

平时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报刊杂志和电视台上的环保知识,再加上平时讲到的一些问题,在“6月5日”环境日那天成印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评分,根据成绩评出一、二、三等奖。开展这种活动既可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

3、举办环保之窗

利用黑板、墙报进行宣传环境法规、披露环境污染的危害,治理环境污染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在环保之窗中尽量多联系些学生经常看到、听到的问题,使学生亲自体会环境问题就在他们身边,受到切实环境教育。总而言之,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来关注。我们生物教师应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寓环境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使学生了解环保知识,也是中学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4、将环保纳入实践

与学校德育部门合作,开展环保活动,到社区、街头义务清扫,义务宣传,将环保落到实处。

二、生物学教育与营养健康意识的紧密结合

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了很多人体营养与健康常识,如《动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与免疫》,以及《遗传病与优生》和《生物工程制药》等章节都有关于健康营养和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识介绍,教师不仅要深入理解生物教学内容中与健康有关的理论,还要收集大量与健康、保健、卫生有关的知识与资料,提高自己的健康保健素养。从而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常识,并建立正确的健康意识。综合而言,从课本中可以提炼缫韵录傅悖

1.生物科学技术的进展为医学、卫生事业的重大推动作用,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医学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基因工程制药等;

2.生物界特别是病源生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与对策;

3.自然界特别是环境污染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与对策;

4.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大的、常见的慢性病、多发病、地方病等疾病,如有关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等多种疾病的基本知识、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及预防措施;

5.对人类健康危害大、传播广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及其预防办法; 6.传染病的防治与免疫,如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的危害、计划免疫等;

7.营养与饮食卫生的常识,如合理膳食、食物的保健作用,食物中毒及防治;

8.青少年常见病与多发病及其防治,如近视眼、肥胖;

9.青春期卫生知识与保健; 急救知识,如外伤的急救等;

10.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远离等;

11.增强人口素质意识。在教学中本人及时介绍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人类遗传病、先天性疾病的状况、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政策等。在学习完“人类遗传病与优生”有关内容时,本人让学生各自了解周边有遗传病史的家族的优生工作的情况,结果显示绝大多人能正确重视生存环境、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实行优生。同时本人结合当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人口政策,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生育观,从而增强人口意识。

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中学生健康与营养调查,宣传基本的营养知识,如早餐的重要性,零食的选择,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症,青春期常见疾病的防治等。

2.定期开设营养与健康的讲座或课堂。

3.在学校成立健康咨询,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指导、干预,并与食堂等学校部门充分合作。

篇10

【关键词】 养生;行业;意识;科普

1 养生的定义

养生一词,古而有之。其意有二:一是指保养生命;维持生计。汉朝时的荀悦在《申鉴・政体》中写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唐代大家韩愈的《与李翱书》中写道:“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 ,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二是指摄养身心使长寿。《庄子・养生主》:“保养身体养生之道得养生焉。”古人对养生的理解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养生首先是要活着,其次是要健康长寿的活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维持生计已不成为问题。如何提高生命质量,已经成为养生的重点。

2 养生的重要性

人存于世,健康是获得幸福和成功的根本,而疾病和死亡则是一切的死敌。如何抵御疾病,获得健康?西方说:“预防胜于治疗”,东方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东西方对疾病有着共同的看法:疾病治疗不容易,预防与早期治疗疾病是必要的手段。人类的身体就像一部机器,从出生开始便在不停地运转。运转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问题,躯体的、心理的,潜在的、明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的生存环境、文明程度虽然在提高,但自然环境却越来越恶劣。气候反常、病毒变异、雾霾严重,各种废气、废水、农药、激素、添加剂,破坏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激烈的竞争,紧张的节奏,日益加大的生活压力、抽烟、酗酒、夜生活,看似能暂时缓解压力,却从根本上破坏了正常的生活规律,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在这样复杂而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养生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疾病、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

3 目前我国养生行业状况

3.1 养生行业混乱

养生保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带动了养生保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养生保健产业起步晚,发展空间大,行业发展秩序较混乱。由于存在着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国家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等原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发生、服务水平普遍不高、虚假宣传、违规宣传、专家教授的资质认证等问题,使人们在进行消费选择时往往有无所适从之感。很多人因此对养生保健持有观望、怀疑、拒绝的态度。

3.2 极端的养生意识

现阶段,我国的养生状况十分混乱。国人对养生的态度极端而模糊,有人对其嗤之以鼻,一心扑在事业、理想、家庭上,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毫不在意,认为养生是浪费时间。生病了自有医院、医生救治;而另一些人极度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为此不惜花费重金,试用极端手段。为了养生采取一种谨小慎微的极端的生活方式。吃一口饭、喝一口水都要计算好计量、时辰,散一次步都要数步数、算距离,致使养生不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事实上,无论是大而化之,还是规行矩步都是错误的养生态度。养生的意义在于可以维护人体的健康。健康是一切的前提,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有能力为事业打拼、为家庭努力,才能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而另一方面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为了享受生活,为了积极、乐观地过好每一天,不是为了养生而活着。养生是保持健康的手段和方法,不是生活的枷锁。不要因养生而整日忧心重重。

3.3 养生方法杂而无章

中国的养生之术传承千年,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养生理论为依据,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各个领域,经过几千年实践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所得到的,适合于中国人体质的独具特色的养生方法。目前因为养生行业的混乱,“养生专家”不遗余力地宣传各自的养生方法、养生产品,常常是一个说冷一个说热,你说东他说西,还有一些全力鼓吹从西方照搬的养生理论,完全忽略了东西方人种体质的差异,让人无从选择。

4 科普养生知识的重要性

4.1 可以纠正错误养生态度

对养生知识有了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后,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将养生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人之生存,总有生死,人并不是怕死,而是要有一个健康的生命,有了健康的生命,自然就会长寿。所谓的养生,并不等于不干活、不工作,而是要劳逸结合。年轻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老年人有了健康的身体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给家人增加负担。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讲究养生。

4.2 引导正确的养生方式

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调整体力,以期达到抵御与防治疾病,使身体健康长寿的目的。

养生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生活方式。身体这部机器只有注重保养和维修,机器运行状态才会良好,使用寿命就会长。养生对身体的作用是任何治疗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在健康的时候,要对身体进行日常的保养与维护,平衡人体内外正邪强弱,在身体还没有受到损伤时加固防御系统,就能提早进行疾病的预防,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加固防御体系的方法就是养生。打个比方,生病的身体好像着了火的房子,就算在起火的第一时间用最完美的救火技术、设备也不可能将着过火的痕迹完全抹去。

4.3 促进养生行业健康发展

一种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因为它遵循了良性发展规律和秩序。而对他最好的约束不仅仅是依靠法律制度,更需要有良性的、理性的市场需求。养生知识普及的力度不足,无法进行理性消费是我国养生业发展处于无序混乱状态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充足的正确知识支持理性消费选择的市场,是最容易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因此,养生知识的科学普及会在客观上促进养生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张筱君.养生保健莫陷误区[J].健身科学.2015(05)

[ 2 ] 张文娟.中医养生会馆的概念及类型初探[J/OL].城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