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商务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商务知识点

篇1

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子信息行业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最初只局限在交易环节,然而经过长期发展,该种商务模式已经将整个商业活动囊括其中。电子商务的基本媒介为计算机和互联网,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完成合法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技术来完成采购和销售等传统商务环节,完全打破了商务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展了商务流通的范围。

实施电子商务的前提就是准备一个公共性质的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模式将互联网作为平台,集中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即在网络中创建了一个集市,商务活动变得更加简便,大幅度减少了成本,节省了商务活动的时间,使商务流通变得更加高效,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商务交易的利润空间。而且商务活动在该模式下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将各大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商业的发展。

二、传统国际贸易概述

国际贸易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商业活动区域进行划定,强调的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传统国际贸易是在国家特色与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展开商务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际贸易是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联络在一起,是将国家当做背景实施商务活动。

在确定商务合同前,交易双方需要长时间的磋商,主要流程为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确定合同。此外,双方还需要对合同的具体内容和生效时间进行确定。

在该贸易形式中通常不会涉及到现金,一般都是通过相关票据来完成贸易结算,票据就相当于实际金额的有效证?弧9?际贸易发展到现在,仍然将支票作为主要的结算工具。本票和汇票也是贸易常用的结算工具,主要是通过汇付来实现结算。此外,信用证、托收等也是贸易中使用较为频繁的结算工具。

三、两种商务模式的对比

从商务流通环节来看,国际电子商务和传统国际贸易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国际电子商务各环节都是在网络基础上完成的,在该模式下的商务活动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一)在贸易实务方面的比较

贸易实务比较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贸易准备、贸易磋商、合同签订及执行、支付环节。

第一,贸易准备:该环节基本上都是围绕商业信息进行,首先是商品信息,然后查询对方信息,再对信息进行匹配,让交易双方都能够对交易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信息、查询、匹配都是利用纸质材料来实现,手段比较传统。国际电子商务只用借助网络就能让交易双方了解到各方面的资料,不用花费精力去查阅资料,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二,贸易磋商:该环节是建立在双方彼此了解的前提下展开的洽谈。传统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口头磋商或者传递纸面贸易单据来实现双方意见交流的目的,利用传统的方式来达到双方洽谈的效果。该模式下的磋商方式主要包含邮寄、传真、电话等。而国际电子商务则是利用网络来完成磋商,各环节都是借助互联网进行面对面交谈,和传统国际贸易相比,国际电子商务能够让交易双方的商谈更加直接、有效,大幅度提高了磋商效率。

第三,合同签订及执行: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合同签订必须要交易双方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纸质商务合同,交易双方必须要从不同地方相聚到一个地点才能完成合同签订。国际电子商务则省掉了这些繁杂的过程,只需要借助网络就能让交易双方签订电子合同,电子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加上纸质合同在时间作用下会出现泛黄的现象,极易被损坏,电子合同则没有这些顾虑,而且其保管也更加简便。

第四,支付环节:在传统国际贸易中,基本上都是将实物票据当做结算工具完成支付,结算方式是以信用证为主,利用汇付、托收等辅助方式来完成资金计算。国际电子商务则是借助网络来完成支付,以电子化的方式借助第三方交易平台来完成资金结算。

(二) 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首先,电子商务实现了流通环节的精简化。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完成交易,在互联网中,客户不需要传统模式中的批发商、专卖店,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购商家产品,完成交易。

其次,国际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购物时间。电子商务提供的产品更加丰富,客户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且不用出门就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节省了购物时间。然而,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照片、视频等让客户了解商品,很多产品都存在一定的瑕疵,与实物存在较大的出入,不能让客户满意,传统模式下的购物,虽然需要花费客户大量的时间,但是能够让客户买到满意的产品,这也是电子商务交易存在的一大弊端。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制约因素 对策

电子商务在我国正处于持续增长和爆发的时期,一方面,2007年国家“十一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颁布标志着政府推动电子商务的总体布局已经形成;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在企业间开始大量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产生背景及三种模式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方式。

银行、连锁店及制造业单位在多年的业务中已建立了和客户间的电子通信和业务处理关系。这种方式加快了业务反应速度,有助于实现最优化管理,并提高了对客户服务的质量,缩短了服务时间。Internet的发展在环境、技术和经济上都为电子商务创造了条件。电子商务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应用系统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情广告,电子选购和交易、电子交易凭证的交换,电子支付与结算以及售后的网上服务等。与电子商务对应的模式有B2C(企业对终端客户)、B2B(企业对企业)和C2C(个人对个人)三种。参与电子商务的实体有四类:顾客、商户、银行及认证中心。

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2012年3月20日,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可知,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同比增长30.83%。其中,B2B交易额达6.25万亿,同比增长27%。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不可忽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

(一)中国企业本身对电子商务的意识还不强

2009年的时候,美国电商40家是线下的企业,只有10家左右是全互联网的公司。2001年泡沫破了以后,很多公司倒闭了,人才流失了,他们去了线下零售业,帮助他们发展网络上的企业。国内懂电商的企业还不多,线下的企业自己本身对电商的意识还不是很强,如果电商不去刺激线下的话,线下对这个事情的觉醒不会那么快。可是如果资本市场在未来两三年有变动的话,人才的流失还是会发生。

(二)电子商务人才短缺

近十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电子商务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中小企业也迫切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但我国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小企业有68%还没有配备计算机,多数企业没有自已的产品宣传和交易网站,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应用的员工只占到总数的38.1%,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品交易的企业就更少了,只占到企业总数的11%,85%的企业在互联网上还只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步伐。

(三)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还不健全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环境不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二是电子商务中各种体系不够完善,如服务统计监测体系、信用体系、监管体系等有待建立。同时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网络购物时有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现象,网络交易纠纷处理困难等问题经常存在。此外,电子商务的地区发展极为不平衡,农村、中小企业、传统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有等国家政策支持和扶持引导。

(四)成本相对太高

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虽然国民生产总值排到世界前列,但人均产值、个人收入还很低。相同的电子产品,在美国要比在中国便宜。如果想通过电子商务模式来产生效益,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客户,我国的上网费用也比欧美其它国家高很多。这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上网群体的数量。网上购物不一定像商家宣传的那么经济划算。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网上购物并不比传统购买方式便宜,而且其价格变化频率和额度都比传统零售商店更高。

(五)电信体制问题

我国过去的电信体制一定程序上限制了Internet的发展。过去的体制集行政管理与经营于一身,在打击其它ISP业务的同时,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同时,高昂的价格又把大量的可能用户拒之门外。同样的流量,中国人花在上面的钱比美国人高出20倍,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的人均收入远低于美国,仅是美国的1/20。这种体制如果不改变,电子商务根本不可能普及。这种机制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挡了电信业自身的发展。

三、解决电子商务发展制约因素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企业电子商务意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企业意识到电子商务的作用和商机:一是在跟客户保持联系和与供应商加强合作方面,电子商务系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快捷的渠道;二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节约了交易成本;三是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能为客户以便捷方式提品信息;四是提供了和用户沟通方式的销售渠道,使供应商能根据市场反馈信息改进工作;五是可以提供不定时、不限时服务。

(二)多渠道培养具有电子商务能力的多元化人才

不懂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人们体会到电子商务真正带来的方便,带来的价格和服务上的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了解电子商务,上网消费,为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各单位也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多种途径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加快本单位电子商务建设的步伐,从而提高国家的电子商务建设水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电商人才:一方面,在各类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电商专业人才,在其它专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培养具有电子商务能力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网上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使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电子商务的应用技能和相关知识。

(三)制定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事物,新的电子商务法规必须具有规范交易程度和行为、保障公平交易和安全、明确规定电子商务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我国先后出台的重要电子商务文件有《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2号)、《关于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的意见》商改发〔2007〕490号、《商务部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商商贸发[2009]540号、《发改委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3]894号文件。先后出台的法律法规有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主体认定的法律制度、电子签名法律制度、电子支付法律制度、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与争议解决法律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电子商务法律制度。

以上文件和制度对我国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有积极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充分认识了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开拓网上市场、促进商品批发环节应用推广网上交易,加快发展面向消费者的专业网络购物企业、推动实体市场交易与网上市场交易有机结合,规范电子商务信息传播行为,优化网络交易环境、规范电子商务交易行为,促进网络市场和谐发展。

(四)网站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1.网站安全保障措施。网络的安全保护措施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用户管理维护,即每天对网站的信息进行维护;二是对网站的安全进行维护,对网站数据进行定期病毒检测;三是数据备份,网站数据根据重要程序确定定期进行备份,避免网站被攻击或瘫痪所造成的数据损失;四是网站软件、硬件定期检测维护,确保网站24小时不间断运行。

2.信息安全保密制度。隐私权是客户的重要权利,客户向我们提供个人信息是基于对我们的信任。客户提供的信息只能用于帮助我们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我们制定了中国信息保密制度以确保客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五)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电子商务

加快连接各地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和家庭的高速网络集合,建设新一代骨干网络和宽带网络,大幅度提高上网速度,降低上网费用。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实现内部资源整合,为推动全社会为电子商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建立电信监管制度

随着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程的加快,建立现代监管制度的迫切性日益明显。如何协调改革的渐进性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建立我国电信监管制度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电信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电信改革的目标,在目前的发展状况下,我国电信改革目标的具体体现就是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促进电信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是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除此以外,还必须考虑到电信市场发展与竞争的内在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是要在竞争中引入新的运行机制,满足提供普遍服务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二是对接入和互联互通政策的合理规制。目前,我国电信业的市场结构与市场监管体系已经初步确立,具体表现是电信垄断已经基本打破,电信体制正在逐步完善。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随时存在,只要我们客观地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是不难实现的。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之中来,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也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逐步完善。相信通过一定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将越来越少,电子商务一定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席琳等.改进的电子商务协议逻辑分析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0(13).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MIB;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82-02

为适应社会对国际商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我国在参考和导入发达国家模式的基础上,设置了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MIB,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是我国唯一直接面向国际化的专业硕士学位,是针对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国际商务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专业学位类型。根据国家商务部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分类,我国所称的国际商务人才,是指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商务营销人才、国际投资管理人才、国际经济法律人才和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等五类专业人才。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能够迅速进入实践岗位的国际商务人才是当前最紧缺、最急需的人才类型之一。

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决策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一、MIB的学科属性与定位

国际商务并非简单地将企业的商务活动扩展到国际空间,而是在全球性、区域性、国家、地区、产业与企业多个层面上开展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国际生产制造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活动。因此,国际商务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应用型的学科。它涉及面很广,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有很多交叉,其学科属性可定义为商学学科。

邓宁曾指出,“(国际)商务实质上是一个整合学科的知识体。确实,它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整个知识体要大于它的每个单独部分知识的总和。实际上,虽然大部分的国际商务研究都要使用到各门学科的方法论,但商务学者的比较优势就在于他们意识到了单一方法论的方法具有局限性,并且尝试将自己的学术训练、倾向和学习经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者相结合。所以在过去二三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学科范围都开始出现明显的相互交叠,例如组织学和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和产业经济学、地理和企业国际战略、商业历史和跨境企业的进入模式、公司治理及伦理和社会学、文化研究和国际关系、营销技巧和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人类学、外商直接投资及腐败和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些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因此,知识的宽广性和整合性是国际商务的学科特点,以整合和综合的方法,才能学好国际商务。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并非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但在实践中,因对其认识的不同,其开展的效果也大有不同。从“教”的角度讲,案例教学的本质特点是“问题导向”和“集成性”。“问题导向”是指教师通过案例,将所要传达的重要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的过程。“集成性”体现在一个案例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很多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掌握。从“学”的角度讲,案例教学的根本特点是“情境化学习”(contextualized learning)和“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情境化学习”是学生通过完整的案例故事,了解决策情境,结合所学理论和文献资料,并根据个人的经验,将自身置于情境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决策过程。“主动学习”是指学生为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决策问题,不断碰到新知识,需要带着问题学习,边用边学,养成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三、MIB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

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知识的传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点的讲解为重点,考核也主要是测评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快速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最新的知识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找到,传统教室里的教学也受到大规模开发在线课程(MOOCs)的冲击与挑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而另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训练,甚至越学越僵化,缺乏创造力。

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心,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尝试各种方法,例如通过案例讨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演讲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但在一般本科教学中,知识点的传授仍是主要方面,软能力的培养作为补充。

作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来说,能力培养是核心。除了具备相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外,国际商务人才还应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考核方面,测评重点在于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表达技巧等等,而不是考核学生的记忆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从而提升其领导力和决策力,这是学生日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需具备的根本素质。因此,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逻辑分析、缜密决策的能力,以使其能够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

四、MIB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的优势无需赘述,而前述分析也说明,国际商务需要整合多学科方法,以整合和综合的方法来学习,因此,案例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恰好能够很好地满足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需求。尤其是,在以领导力和决策力为最终目标的培养要求下,案例教学是最适合MIB课程的教学方法。

首先,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和“情景化学习”的特点通过将学生置身于企业决策过程的真实场景中,通过模拟的管理实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运用所学来分析和解决贴近现实的、复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碰到知识链断裂、沟通不畅、观点冲突等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修复自身知识链;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的沟通力和说服力也得以提升。总之,案例教学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深度学习,同时还可以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锻炼和塑造。

其次,由于MIB学生已完成了本科学业,有些学生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更适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MIB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已积累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MIB学生往往对自身具有较高的职业期待,其进一步学习的目的就是提升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因此更乐于表现自我,也具备更强的表达能力,愿意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和同学间的互动思辨展现自己,这也更好地保障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五、MIB人才培养中开展案例教学的难点

案例教学的成功受制于很多因素,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是否拥有优秀的案例,以及教师是否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由于我国于2010年刚刚开始设立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相比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MIB课程建设还在逐步完善中,MIB课程案例的开发才刚刚起步,适应教学内容需要的优秀案例,尤其是国内企业的优秀案例还非常稀少,而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经验的MIB授课教师也十分稀缺。这都制约了MIB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的开展。为克服这些困难,MIB课程的授课教师首先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积极开发案例,编写案例,并做好案例教学设计,才能使案例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案例开发方面,案例故事是关键。找到能够适应课程所需的案例线索及选择合适的议题,是案例开发的首要步骤。在选用国外企业的经典案例的同时,还应积极关注和选用我国企业的案例。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贸易与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各个市场,涉及各个产业领域,企业的国际市场参与程度和自身的国际化程度都逐步提高,因此可以开展相应的研究与跟踪,为课程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案例。一个优秀案例的开发很难由一人完成,如果能够组建案例开发的团队,充分发挥不同学科教师的优势,并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一个案例开发的持续机制,就可以为案例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案例教学准备方面,教学设计是关键。案例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借由案例教学开展自主式学习,是案例教学的主角,但教师却承担引导与掌控的任务。为此,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需明确知识点、确定详细的教学方案,最好能够提前向学生发放教学案例,并布置阅读题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如何问问题,以及问问题的顺序,以便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甚至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鼓励学生间的互动与争论,使案例教学课堂产生热烈的氛围。在问题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应进行总结,一方面根据案例补充相关理论知识,一方面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总之,案例教学过程的课堂环节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案例教学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炜瀚,王健,梁蓓.国际商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1-38.

篇4

“国际商务合同”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必选课,它首先是一门语言课程,它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首要目标,同时这些教学目标放在商务合同语境中来实现,以期通过学习达到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合同相关活动的最终目的。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国内合同法、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系统地了解国际贸易合同的类型和各种国际贸易合同的主要条款的内容等,使学生对日常商务合同中的问题基本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为学生能够掌握合同这一国际贸易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打好坚实的基础。该门课程旨在把国际商务合同活动和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技能培养密切结合在一起,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而起源于工商管理等专业教学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国际商务合同教学也是值得推广的。案例教学法适用于国际商务合同的教学,案例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储存表征商务合同的信息结构,增加学生记忆中的相关商务合同知识的储存,以备以后提取用于理解新的合同案例,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国际商务合同”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国际商务合同强调实用性,其语言活动以信息为焦点,任务为引导,模式以合同的基本知识为一个教学单元,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转让和终止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教学带有“叙事性”。其语言的训练也是融合性的,听、说、读、写、译按事件发生的顺序交互进行,具有整体教学的特点。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国际商务合同”教学中,仅仅依靠传统的归纳演绎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难以达到“国际商务合同”的教学目标。而引入案例教学法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把商务合同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在一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与总结,模拟真实合同形成的发生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对合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语言学习更富有实践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二、“国际商务合同”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国际商务合同”的案例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步骤,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调整,但只有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实施,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地参与其中,本文以“国际商务合同”课程中第二章合同的订立为例,具体阐述案例教学法在该门课程中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明确本章的教学目标(掌握有效合同成立的要件,辨析要约与承诺和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述),拟订具体的教学计划,针对合同订立的知识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力争做到选材得当、描述真实、语言生动,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在辨析要约和要约邀请两个概念时,教材指出一般的商业广告(如寄送的价目表)属于要约邀请;但是同时指出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商业广告,视为要约。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样的商业广告符合要约规定,教师可选择下列案例加以说明。甲公司通过电视广告,称其有100辆某型号汽车,每辆价格15万元,广告有效期10天。乙公司于该广告后第5天自带汇票去甲公司买车,但此时车已全部售完,无货可供。法院判定甲公司的行为构成违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甲公司的广告中说明了汽车的型号、价格、数量等,内容具体确定,而且还确定了广告的有效期。因此,甲公司的广告是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商业广告,视为要约,而不是要约邀请。乙公司于该则广告后第5天自带汇票去甲公司买车,符合甲公司要约的要求,构成承诺。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因此,此时在甲乙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合同关系。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以节约时间、高效阅读为原则,教师可将案例和资料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好笔记;也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学生应在熟练掌握相关合同成立知识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师下发的案例资料,了解案例发生的背景,在此过程中对于发现的疑惑之处和关键问题做好记录和初步分析,在必要时,查找相关资料和数据予以佐证,对于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应做深入剖析,并撰写发言提纲或工作底稿,为案例讨论做好准备。

(二)课上实施

案例教学法并不否认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应在传统的讲授部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案例,结合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讨论。案例讨论和传统讲授两种方法并用,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交融互补的作用。教师系统详细地对相关的合同成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把教师选择的案例,用刚学到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这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分析讨论也会发现问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组织形式来看,课堂展示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开的全班讨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并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方式能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起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该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成为主角,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拓展思路,深化对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总结并不是要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应确定倾向性的意见,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明确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其依据是什么,通过讨论受到哪些启发。在案例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出本次案例讨论的思路、再现知识点,强调难点、重点,并将该知识点放到系统知识体系中再回顾。

(三)课后总结

通过小组、全班讨论、教师总结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分析、讨论结果写成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学生总结案例,将其所知由口头表达转为书面表达的重要阶段。学生应根据对案例讨论的思考、总结和所做的课堂记录,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独立撰写分析报告,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分析报告中,应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引用相关合同法条款予以证实。教师要进行认真评阅,还应给学生加上简短的评语,根据优劣给出得分,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通过这种评价反馈的方式,学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查缺补漏。

三、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

案例教学在“国际商务合同”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要保证案例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最大效用,除了正确组织实施案例教学,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教师配备问题

“国际商务合同”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案例教学的最大难题就在于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那些既有商务实践经验和合同专业背景知识,又有扎实的外语功底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师资是“国际商务合同”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但由于中国职业流动性较低和收入差距等问题,很难招聘到这类教师。该类教师缺乏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本校经管类教师进行语言培训或对外语类教师进行商务实践观摩和调研等方式克服和解决。

(二)案例选择问题

教材乃教学之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和依据。案例教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合适教材。收集大量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真实案例对于教师个人来说也是不容易的事,除了自己的经历,还需到各类商务实践一线做大量的观摩和调研。同时,鉴于各院校对案例教学投入不足的现状,要加大投入,组建学校案例库。一方面,学校应开展“产学研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让案例教学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案例,丰富案例库;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从而获取最新的案例资料。

(三)教学互动问题

由于中国学生长期适应于被动的灌输式教育,在课堂互动中,会出现发言集中在某几位学生中,多数学生缺乏发言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运用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互动的驾驭式管控来改变这种状况。借助自主编写的案例教程,给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案例素材、背景资料以及相关的文献;在课程教学之初,重视学生检索资料和专业文献技能的训练;在讨论之前,先在课上或者课前讨论题,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发言准备。教师也应由“接受”走向“导学”和“对话”,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接受型教学范式向现代的对话和导学教学范式的转变。

(四)评价机制问题

课程成绩评定依赖于集中考试,缺少对学习过程的关注。高校对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的主流模式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一般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大多依据学生到课率、课程作业完成情况和期中考试成绩评定,很少关注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情况。在这样的教学评价模式下,不少学生高度关注期末考试范围和期末复习,而对平时课程学习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严重不足,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堂互动积极性更是不高。这就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可以将每个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与期末成绩挂钩。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即使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佳,也可以通过优异的案例讨论成绩予以抵销,另外,对于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培养,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学科竞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案例教学的发展。

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协作式,国际市场营销

如何能够真正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一直是高职教育中重点研究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中的国际商务专业,由于其学科所属经纪类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一直是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头痛问题,但是培养出高动手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特别当前随着国家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提高商务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采用协作式教学方式在商务专业中进行教学,在能够培养出熟练运用营销知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国际市场人才,同时也为探讨出一条可行的高职教育之路打下基础。

协作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来源于协作式学习理论,协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最早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走上了系统化的道路,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协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指出“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黄荣怀.2003)另外,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文件中,明确把“产学研结合”作为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更需要提高学生对社会生产的适应能力,对实践的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好学生,更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合作,从而能够更加快的适应社会。协作式学习就是针对高职学生在要求较高的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在教的同时,能够不断让学生通过小组式的协作,把所学的东西得到运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根据教育部要求,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从“产学研结合”到“任务驱动”,无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外贸分院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际商务专业的同学在就业方面多从事市场开拓等职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高职教育和该门课程的特点,主要采用协作式教学进行教授。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分析课程特点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特点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特别是地处浙江的大量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国际,参与国际竞争。这些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迫切需要大量了解和掌握开拓国际市场的基本知识的操作性人才,并且要求他们能够不怕吃苦,能够深入一线,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成功开拓市场,而高等职业院校则是培养中小企业所需国际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教给学生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让他们能够进行实际运用,因此,高职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需要体现理论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特点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基础性人才,学生需具有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操作性专门人才。所学习的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礼仪与谈判等,除了能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能力外,还需要具有很好的沟通的能力。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数量的掌握一门外语,和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业务开拓能力,因此要求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善于表达和表现自己,能够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由于高职专业是作为第三批高考生进行录取,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的能力是稍逊于本科学生,但是高职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相对来说要比本科学生更活跃,因此,在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了解他们的特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因此针对于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采用协作式教学更能够适应他们的学习状况。

三、国际市场营销协作式授课方式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主要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九章内容,从国际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的引入、市场调研、环境分析、营销策略的选择到最后的营销组合的运用,除了第一章偏重于理论知识外,其余各章都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大部分章节都可以采用协作式教学方式。在采用协作式教学的过程中,一般的授课过程如下:

下面就以品牌策略这节来阐述协作式教学方式的运用。

1、首先通过海尔品牌的国际推广案例,给让大家了解品牌的概念及重要性

2、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知识,了解本节内容的知识,如什么是品牌,品牌有哪些内容构成,品牌的含义,品牌如何设计,在做国际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应采用何种策略进行品牌推广,另外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注意些什么方面。

3、接下来让大家针对海尔的品牌进行内容的核对和讨论,了解海尔品牌在整体设计和推广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采用了什么策略,还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4、在大家讨论过之后,教师进行内容的讲授,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针对海尔品牌运用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案例分析,贯穿讲授本节知识点,同时让大家反思和改进自己在分析中的不足点。

5、知识点学习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所学习的品牌知识,针对嘉兴某公司的服装,在出口到印尼的过程中进行品牌的设计、推广。同时,教师要求配以漂亮的图片、PPT甚至品牌推广的故事情节,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演绎,只要是本小组同学认为该种形式最能够诠释该品牌的内涵。

6、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之后,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每个小组都在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品牌进行了演绎,小组通过歌曲、小品、情景剧等的形式对其品牌进行诠释,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小组都获得了其他同学的掌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教师进行总结,首先对大家所做的功课表示肯定,漂亮的PPT,新颖的表现形式都是非常值得表扬,但是在整体的表现中,还是有些需要进行改进的,首先,大家资料都准备非常充分,但是表现的还是不够,也就是说营销的能力还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其次,整体的配合,大家在用不同的形式在诠释自己的品牌的时候,配合不是很默契,还是需要改进的;另外,PPT和表演形式的配合不到位,没有根据表演形式来做自己的PPT。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同时,在品牌的设计中,形式相对单一,想象力不够,需要进一步开拓思维,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并且给同学们展示导入案例海尔品牌在国际市场推广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差距,从而在下次能够做的更好。

四、协作式教学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优劣势

优势:首先,嘉职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作为高考中第三批的录取生,学习成绩相对一般,但同学们活跃度相对很高,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动手能力较强,协作式教学恰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这一特点;其次,高职院校现在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嘉职院的口号就是“培养应用型的高职人才”,因此,协作式教学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再次,协作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符合了大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教育理念;最后,作为国际商务专业人才,以后是需要进入商业领域,通过团队的形式进行市场开拓,而协作式教学方法在学校就开始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能够使同学们在进入学校之后能够更加顺利的适应社会。

劣势:协作式教学是需要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讨论,踊跃发言。但是,同学们的能力参差不齐,参加的踊跃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大部分同学通过协作式教学得到锻炼的同时,还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充分的参与和发挥。因此,协作式教学不能够照顾到所有的同学;同时由于课时所限,同学们一般都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协作式教学作为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促进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协作式教学,能够让同学们主动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在该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同学们学会实践和反思,改进自己,并且学会欣赏和学习别人优点。有利于同学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励同学们积极进取,形成一个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贵芹 张志坤 杨开诚. 协作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2(4)

2 黄彦. 国际商务专业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J]. 教学研究,2007(9)

3 张皓明.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 现代教育技术,2005(29)

篇6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内商务谈判的延伸,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各类企业参与的国际商务活动与日俱增,商务谈判人才成为最急需的一类人才。因此,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商务谈判在涉外经济领域中的运用不断得到加强,《国际商务谈判》在国际经贸类专业的基础课地位不断得到确认和提升,但就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仍然存在一些明显值得探索和改进的地方。“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学习往往始于课堂,止于课堂,完全背离了该门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以期末的统一笔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和成绩来源,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教学时间较紧,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常常出现冲突。所以,对《国际商务谈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目标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经途径,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该课程通过教学改革,应实现以下目标:(1)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案例的采集、编写、使用分析,初步形成案例教学库,增加案例教学的数量,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2)初步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后继续学习的联动机制,尤其重视创造机会让学生到谈判现场进行实际观摩,或亲自参与到谈判中去,积累实战经验;(3)加强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保证课堂教学效果;(4)针对该门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在教学中加强英语的使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文交际能力。

三、《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一)教学目标改革

本课程以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介,以“全球化思考经济管理”为基点,旨在帮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和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本课程以培养“双语、双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外语能力为价值取向,通过中英文双语授课、答疑和学生用英语完成作业和考试等教学形式,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当代国际商务谈判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惯例,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系统知识, 熟悉学科的未来发展动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交流,培养既有谈判理论基础又懂谈判实践的人才,同时,在教学中高度重视锻炼学生的谈判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将这一目标细化到每一章节的内容中。

(二)教学内容改革

1.根据“战略决定战术,战略指导战术”的传统思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意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谈判战略和谈判技巧。考虑到沟通是谈判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还必须让学生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

2.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WTO是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当今世界处理贸易问题的主要国际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因此WTO 的贸易体制和贸易规则必须纳入《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我国经常在国际贸易中遭遇外国提起反倾销起诉,因此,学生也必须对倾销与反倾销等这类问题加强熟悉和了解;跨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谈判均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学习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为此,可让学生收集和模拟世界主要贸易国家和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文化习俗、法律环境、商业游戏规则等,从而降低在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文化冲突的风险[3]。

(三)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所以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结合国际商务谈判的课程特点,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知识点的参考书目、英文资料或拟采用的案例并准备专题发言和讨论。

2.课中:增加由学生主导的课堂时间,具体包括: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让学生对课前准备好的专题进行发言和讨论;分小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模拟谈判;专题讨论经典谈判案例或时下热点事例,总结经验教训,拓展视野,提升谈判高度。

3.课后:(1)公开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号码等联系方式,为学生与教师课后交流提供机会;组建谈判团队,布置谈判任务,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计入最终成绩。(2)积极创造机会,轮流安排学习小组参与谈判现场进行实际观摩,或亲自参与谈判实践,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与企业界保持密切联系,每月邀请优秀谈判人士举办专题讲座。

4.考核方式改革。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改变过去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将平常的课堂参与表现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将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对具有突出谈判实践能力的学生进行表彰,期末考试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来进行考核等办法。

(四)教材改革与建设

该课程目前国内唯一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商务谈判——理论案例分析与实践》,白远著。该教材是“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之一,为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懂谈判实践的高素质人才以应中国入世对商务谈判人才的急需而建设。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中文版教材。总的来看,现行教材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内容较散;如案例的切合性插入做得不到位;如案例陈旧,缺乏针对性,没有相关的音像教学资料等[4]。

鉴于此,必须积极改革和建设现行教材,首先要多方搜集和借鉴,在现用的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改进,完善内容体系。辅助材料也需要搜集和整理,以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此外,不断改进和完善立体化教材、教辅材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的编写工作。

四、《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配套措施

(一)加强师资培养,提高任课教师的理论素质与教学水平

学校和学院要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深造,如支持教师攻读更高一级学位;鼓励教师到海外高校进修或担任访问学者,鼓励并帮助青年教师申报并承担各类课题;安排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以便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和熟悉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缩短自己摸索的周期;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尤其是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参加学术研讨会等。除此之外,学校和学院还应积极引进人才,如海外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因为他们懂得一定的谈判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邀请企业界优秀的谈判精英为教师开设讲座,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改进课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推荐编撰较好的国际商务谈判教材供学生参阅,提高他们对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深入的掌握;图书馆与资料室应积极增订大量相关的杂志,如《企业家》、《商界》、《销售与市场》等,供学生与老师借阅;搜集相关音像材料,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外时间进行播放和讲解分析[5]。

2.在学院网站上开辟学科资源项目,罗列专题资料索引和目录,提供多样的材料供学生学习参考;提高学院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效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电子邮件、电子聊天室等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授课内容。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与教研室必须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检查或抽查教师的教案,抽查督导教师讲课,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严格《国际商务谈判》双语教学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展望

(一)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主动学习,更好地体现国际商务谈判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首先,克服现行教学经费普遍不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近距离地学习商务谈判经验的机会,或邀请商务谈判精英为学生讲授谈判经验和进行谈判示范;其次,与社会和企业进行良好沟通和接洽,让他们积极参与大学课堂,为大学生开放谈判视频和讲座,增加学生实习、见习的机会,履行他们的社会公民责任[6]。

(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英文会话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谈判知识,模拟和积累谈判实践与经验,同时它还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熟练的商务英语表达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英文会话能力,就等于在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缺少基本工具和手段。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涉及到选用商务谈判英文版教材问题;其次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英文练习环境,因为上课时间有限,而企业和社会就算能提供一定的观摩和演练机会,但大多都采用中文进行,很少采用英语,这就对学生练习英文谈判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白远.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白远.国际商务谈判(中文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戴维A 拉客斯,詹姆斯K 西本斯.谈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潘肖珏,谢承志.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谈判 实践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21-02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谈判,小到与市场里的商贩讨价还价,大到各国元首就国际争端进行的唇枪舌战。因此,《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各个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都相继开设了该门课程。

然而,就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对2010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普遍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后认为本专业最应加强的学生技能为“与人沟通和谈判的能力”,该份调查报道说明《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还未能充分提高学生沟通和谈判的能力[1]。就本人在高职院校担任该门课程的专任教师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不能发挥该课程特有的性质,本文就该门课程的性质,当前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提了几点建议。

1.《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性质

1.1实践性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重在练习,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谈判,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改善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提高自己谈判的能力,因此,就如同学习英语要不断的练习口语一样,学习《国际商务谈判》的学生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模拟谈判来提高自己的谈判能力及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因为没有任何一场商务谈判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任何一场商务谈判是可以依瓢画葫的。

1.2综合性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会谈判的基本技巧、基本原则,同时也涵盖了心理学、市场学、经济学、管理学、行为学、语言学、礼仪学等多门学科[2],因此,在学习该门课程时,除了需要掌握谈判的相关知识外,学生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揣摩对方的心理,运用行为学的知识去了解对方不同的动作所要表达的确切含义,运用礼仪的知识去准确的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等。

2.《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正如上文所述,《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作为该门课程的授课者,教师自身应该具备实践能力。然而,现在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师都来源于高校的毕业生,他们没有从事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而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担任授课教师[3]。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也就不能很好的向学生传授这样一门需要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导致很多青年教师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很好的传授谈判的精髓,也无法让学生深刻了解谈判中的刀光剑影,课程也丧失了它的趣味性。

2.2教材设计不够合理

笔者随意在当当网上搜索了一下《国际商务谈判》的教材,相关的书籍出现了254本。纵观这些教材,无外乎英文版本或中文版本,显然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没有这样的水平与能力接受全英文教材;中文版本的教材又大同小异,绝大多数教材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如国际商务谈判的概述、谈判的心理、谈判前的准备、谈判的开局、磋商、终结及合同的签订、谈判的语言、策略及各国谈判风格。以致于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的感觉是似乎相关的内容都学过了,但真正需要自己去谈判的时候发现什么东西也用不上,学与没学一个样。而且,教材中的案例既陈旧又雷同,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

2.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致不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进入了高校,改变了以往黑板粉笔一统天下的局面。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多彩的画面、影音播放等功能,但由于现在绝大多数课程的教学都采用了多媒体,学生也就渐渐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上,教室里随处可见学生在玩手机游戏、短信聊天、上网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

3.改革方案

3.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特色是培养一批零距离与企业对接的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学生,使学生一毕业即就业。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双师型”。针对大部分青年教师一毕业即进入高校任职的现状,学校可以采纳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双师型”的教师:一是要求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挂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将最直接、第一手的资料带入课堂;二是允许青年教师脱产一年或两年的时间到企业就职,这样能更深入地了解市场行情、了解企业现状,也会有更多的机会亲临谈判现场,获得一手资料;三是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其它高等学府学习进修,学习他人的精华,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将更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融入教学中。

除此之外,也可请校外的专家进入高校开讲座,也就是邀请企业的老总或主谈判人员到学校来演讲,尽管他们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他们有实践经验,能够与学生分享他们的心得与体会,往往这种讲座很受学生的欢迎[4]。一方面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相比较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更接受企业家的经验分享,同时也使本校的任课老师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培训机会。邀请校外专家可谓是一箭双雕之举,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与企业家加强联系,为以后开展工学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精读 商务活动 交际能力

2007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2007年3月,教育部首次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设立高校第一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的正名,既将极大地鼓舞我国高校多年从事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将强有力地推动商务英语学科的全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此,我就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提出一些见解。

一、商务英语的内涵,学科定位,学科特点,理论侧重点

(一) 内涵:商务英语译自英文的“Business English”一词。英文中“business”并不对应汉语“商务”(理解为生意或经营业务)概念,包括所有非私人的公务性活动。商务指围绕贸易、投资开展的各类经济、公务和社会活动,具体包括贸易、金融、营销、旅游、新闻、法律、海事、外事等。因此,商务英语是探讨如何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一门学科。

(二) 学科定位:商务英语定位于应用语言学的学科范畴,其学科理论基础应当是功能语言学。

(三) 学科特点:商务英语学科是ESP(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它最重要、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

商务英语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商务学科与英语语言学科之间在本体知识层面上的交叉、融合;

2) 这两门学科之间在相关技能层面上的碰撞、整合。

商务英语专业具有复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 专业内容的复合:语言、文化、商务

2) 师资背景的复合:英语+商务(贸易、管理、MBA、经济、法律、金融、旅游等)

(四) 理论侧重点:教学目标更加侧重的是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强调通过英语这个工具去学习相关的商务文化知识。其中包括:

1) 理论联系实际――与外商沟进行商贸洽谈的能力

2) 跨文化交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从事经贸交流活动的能力

3) 紧贴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跨国公司和国内外向型出口企业

二、大学英语的内涵,学科定位,学科特点,理论侧重点

(一)内涵:大学英语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为主,是以语法结构为基础,兼顾交际法教学原理,综合训练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 学科定位:大学英语属于英语语言文学学科。

(三) 学科特点:英语语言学则是人文科学属下的一门学科。

(四) 理论侧重点:以培养学生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为主要目标,包括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教学侧重于强调通过文章的内容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点。

三、商务英语和大学英语理论上的不同点比较

(一) 语言学界对学习语言主要的目的有两种认识:

1) 表达思想,从历年来的四六级作文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侧重于用英语来表达个人的思想(The primary function of a language is expression of thoughts)。

2) 用于交流,从BEC(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侧重于进行国际商务交流,跨越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由于文化不同带来的交流障碍(The primary function of a language is communication)。

(二)两者相比较的结论:

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着重的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词汇、语法和句子的分析为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从而使用英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成为英语学习附带性的产物。对学生成绩好坏的评判主要取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而商务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这个工具从事相关的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英语这个工具来学习相关的商务知识,使用英语进行相关的商务活动则成为主要教学目标。而传统的对词汇和语法的分析则处于从属地位。

(三)二者之间差异产生的理论基础

1)著名的语言学家Chomsky认为,语言应该毫无疑问地被用于交际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认为“语言仅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这一传统的观念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在对待英语教学上,侧重于英语本身知识能力的培养和侧重于通过英语学习相关知识能力的培养的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一直存在。

2)继Chomsky之后,Leech对“语言的形式化模型(linguistic formalism)和“语言的功能性模型(linguistic functionalism)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学习语言不同的目的。

下面为两种不同对比的表格:

四、案例分析

下面是一段英语文章的节选,我想就从大学英语和商务英语教学的侧重点这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Unfortunately cooperative style negotiations without a trace of competition are rare. In most negotiating situations there is something to be gained or lost. There can be a danger in adopting a cooperative mode,as unscrupulous people may take advantage of cooperative people.”

1) 大学英语教学侧重点:读完这段话后,教师首先会对这段话中的难点词汇进行学习,如对“cooperative,unscrupulous”等词汇的词性分析,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扩展和这些词汇的用法等;然后,教师会对难点句子进行详细的分析,如第二句话中的“a danger”后为什么要使用动名词形式“adopting”,“as”后面所引导的成分作为前句的原因状语。

2) 商务英语教学侧重点:读完这段话后,教师应通过英语这个工具来分析该段中关于“谈判”方式的分析,使学生知道“在谈判中,既要有所得,也会有所失”,并知道“合作性谈判模式”可能带来的弊端。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侧重点。大学英语教师强调通过“学习谈判知识”来加强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能力,语言分析是第一位的,“商业谈判”的知识掌握则居于从属地位;而商务英语的教师强调同学应使用英语去阅读文章以便了解相关的商业谈判知识,掌握“商业谈判”是居于首位的,而英语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五、如何改进商务英语教学方式

1) 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侧重于语言知识点的学习上转为侧重于使用英语去学习相

关的商务知识。

2) 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某一真实商业案例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分析,教学把培养能力放在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位置。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既锻炼了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加强了他们分析事情的能力。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而针对实际情况学习的能力则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3) 应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力量。如每年举办两届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就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机会,使这些学生有机会把从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邹美兰.现代商务英语的界定和内涵.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篇9

我国现有本科以上财经院校110所,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和自治区都设有在内涵上隶属于财经院校的地方商科院校。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财政部共批准了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752个,湖南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07年获批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几年的建设,我们深切的体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好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就业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结合对行业、企业所需要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调查的结果,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对有关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后,得到本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包括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可以用下面的人才能力体系图图1来表示。

一、从毕业生知识类别看课程设置(见表1)

二、从毕业生就业能力看课程设置

具体而言,毕业生就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从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看,内容如表2。

表2

能力类别 能力要素 课程设置 考核标准

通用能力 英语应用能力 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流能力和商务英语对话能力。 大学英语、口语、听力

商务英语、外贸英语 四六级

计算机应用能力 办公自动化软件使用、能够运用电脑网络处理单据及各类文件 计算机基础、数据库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就业创业能力 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撰写求职自荐书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学分的获得

专业基础技能 营销调研技能 国际市场调研、预测的能力开拓国际市场、推销的能力 国际市场营销 营销员资格证

会计统计技能 帐篷登记、报表编制及费用核算能力;利润核算、效应分析能力、统计分析能力 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财务管理 会计师

数据分析技能 对经济、贸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 计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及应用

专业综合能力 国际商务能力 进出口业务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交易磋商,订立外贸合同的能力;熟练填制各种外贸单证的能力;网上交易、利用EDI通关的能力;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通关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 单证员

跟单员

电子商务师

国际结算能力 熟练运用国际贸易中常用的结算工具的能力;开立、审核信用证的能力、防范收汇风险的能力 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组织货物运输能力 为进出口货物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签订运输合同的能力;为进出口货物合理投保的能力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港口概论、国际物流原理及实务 货代员证、报检员证

处理外贸函电能力 对外贸易洽谈能力;处理日常业务函电及其他业务的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 商务谈判师

篇10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开发;应用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微课以其独特的特点,成为越来越热门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如何开发和应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微课资源是顺应时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目前为止,国内对于微课的概念还没有统一。胡铁生教授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对微课的定义虽然没有统一,但微课的特点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1.时间短

一般微课的时长大体都在5-15分钟之间,对于传统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显得十分微型。

2.教学内容集中

一节微课一般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突出强调这一知识点,教学内容精炼。

3.教学资源丰富

微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知识点讲授片段,结合音频、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于一体,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4.便于传播

微课时间短,容量小,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手机播放等形式进行传播,十分方便。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经贸理论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在外贸、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三、微课应用于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意义

1.微课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图文并茂,集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于一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往往就一个知识点进行,学生观看微课作品的时间可以选择课前进行,这又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的效率。

2.微课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要制作出精美的微课作品,必须学习相关软件操作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微课不是简单上课视频的截取,而是精心就课本中的某一知识点而设计的,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自身信息化水平提高的过程。

3.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部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今天,微课这一教学手段无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这一能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观看后可以就知识点提出问题,课堂讨论。

四、商务英语专业微课资源开发的原则

1.选题要精

商务英语专业的微课资源开发首先在选题上要下工夫,选择专业中重要的知识点,细分后录制微课作品。可以将专业的微课作品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类,每一类详细列出重要知识点,选择适合微课录制的知识点。

2.制作要细

微课制作一定要细致。微课不是简单的课堂讲授录制,中间应该穿插动画、PPT、音频、视频作品等,这样才能用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制作过程中,最后加上简单的字幕,便于学生观看。

3.结构要整

一个完整的微课作品是包含课堂导入与总结的,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容易忽视这一点。课堂导入引发学生思考,课堂总结与任务布置检验学生观看微课后的感受与学习效果。

五、商务英语专业微课资源的应用方法

1.上课前的应用

教师就即将讲授的商务英语知识点录制微课,上传课程网络平台,提出观看任务与问题,指导学生观看,学生观看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2.课堂上的应用

课堂上就书本中的难点教师可以播放有关这一知识点的微课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3.课后的应用

教师就本课知识点录制相关扩展知识的微课作品,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六、结语

微课在众多的教学手段点明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校教师设计制作微课不仅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微课设计制作过程中的难题,提高自身的微课水平。微课目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种被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所青睐的新型教学方式,即使它的教学方法也会存在诸多不足,它在同英语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但微课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中必然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微课资源的建设,设计出更多适合学生特色的微课。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1(10).

[3]范福兰,张屹等.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