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应急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施工应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China's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discuss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China,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work,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hop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play a role of motivated.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ite; Emergency management; Emergenc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应急管理,主要是针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而言的。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完善,工程设备日趋多样化,节约了工程施工时间,也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上高空作业逐渐增多,使得工程施工现场容发生较为严重的突发事件,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建筑施工应急管理,减少施工企业经济损失,减少人员伤亡,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现状
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能够减少经济方面的损失,降低突发事件对整体施工进度的影响;对于国家来说,能够降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施工突发事件对周围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所造成的危害。目前,我国已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加强了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并且在重大工程施工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现场进行监督协调,发挥应有作用,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
按照目前相关法律条列规定,我国建筑现场应急管理工作一般按照以下顺序开展:
应急准备阶段
应急准备阶段,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召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件相关解决措施的制定,并针对突发事件实际状况和决绝措施进行相关设备及人员的准备,如救护车、医疗器械等等,以充分降低工程施工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效益的损失。
事件解决和报告
当突发事件准备工作就绪后,现场相关人员需要向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事故报告,之后按照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者协商解决措施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解决,以确保及时解决突发事件,避免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减少企业的损失及人员伤亡。同时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到相关报告后,应该马上向县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及时的反馈工作。
时间调查和恢复
在突发事件解决之后,要做好相关事件原因的调查工作,了解突发事件所发生的相关原因,评估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相关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应急预案的完善和整改,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并确保企业能够尽快恢复生产作业,降低突发事件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工程施工应急管理工作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特殊国情以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我国工程施工应急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急管理意识不足
应急管理工作应该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落实,但是就我国目前应急管理现状而言,由于应急管理意识不足,被动应付法律要求,按照自己意愿来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往往导致应急管理流程出现较大问题,许多应急措施无法得到有效实施,这样一来不仅容易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使突发事件恶化,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应急预案不完善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就需要做出快速反应,利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减少突发事件对整体施工的影响,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应急机制,对于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开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大部门施工企业并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应急机制,企业过度重视效益的增长,而不把过多精力放在施工应急处理方面,这就容易造成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使相关工作人员无从下手,既影响到了解决效率,也使得应急管理现场混乱无章。
应急管理现场协调问题
应急管理的现场协调问题,对于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当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发生后,就必须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理措施的制定,就目前技术水平来说,相关措施制定不能依靠计算机技术,也不能按照个人处理经验来进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应该就现场实际情况和相关因素合理制定相关解决措施,从而确保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这时,为争取最快时间内解决合理有效的解决,就必须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协调安排,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但由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我国在应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混乱性。
建筑施工现场应急管理问题相关解决措施
加强应急管理的监督和宣传力度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企业充分了解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去除企业的侥幸心理;同时,对于突发事件处理不当的施工企业要加大处理力度,取消企业施工资格,对责任负责人予以严重惩处,净化行业风气,从而使施工企业对应急管理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应急教育培训
应急管理机制,对于施工现场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利的。良好的应急管理机制,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帮助企业按照正确的处理程序进行,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降低突发事件对施工企业的影响;此外,要加强应急教育培训工作,面向全体工程施工人员,提高施工人员应急能力,避免场面的混乱,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三)确定正确有效的应急预案
工程现场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救援与行动智能,帮助相关人员高效开展救援工作,为应急管理工作起到可靠而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确定正确有效的应急预案,从而帮证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结:
建筑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能够帮助施工企业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时采取较为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有效处理,降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减少人员伤亡,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竣工。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良好管理机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2
1.施工质量方面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根本性目的就是确保和加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性能。它包括计划、控制、协调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因而,各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也是纵横复杂的,这在一些复杂的、大型的公共建筑工程施工中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虽然已经成立了相应的生产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但由于机制、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不完善、不到位,导致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2.施工监管方面
目前,建筑工程在合同监管以及施工监管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呢,由于许多工程项目采应的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式的施工管理方面,因此,导致建筑管理各方在管理职能、责任等方面区分不明确、不清晰,一但出现问题,容易出现扯皮、踢皮球等推卸责任的现象,从而导致监督工作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目标。
3.施工安全方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是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的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认识薄弱,造成“轻安全、重生产”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方法落后,安全保障设备陈旧等问题,也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和可靠性,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
4.缺乏有效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目前,我国的许多建筑工程在其施工现场管理中缺乏完善、全面、有效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有些单位虽然也设立了应急预案,但其安全生产的规定不严格、不规范,针对性不强,使用人员的自我约束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都导致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些隐患问题和习惯性违章行为不敏感,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
二、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
通常,建筑工程的施工具有建设规模大、施工技术性强、工程结构复杂等特点,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施工进度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如期完工的保障,它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在工程开工前,要制定好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施工进度管理计划和规划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遵循计划的要求和规定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一定要注意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2.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
施工前,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管。采购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并确保施工材料的各方面符合设计规定。材料进场时,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现场质量检测,对质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予以退回,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技术以及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监管。施工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流程顺序和技术要求进行项目作业,规范施工行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对每一项工程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三检制(即自检、专检和互检),对不合格的工序要进行返工,并加强对工程施工全过程施工质量的动态实时监管,严格落实旁站监理制度,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3.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成本控制是其管理的核心内容,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建设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它的经济效益。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事前、事中、事后的工程造价管理,包括材料成本、管理费用、建筑成本以及其他方面的费用。做好应对市场价格变动的成本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控制好工程的对造价成本。
4.加强施工安全的控制管理
施工安全也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保障性工作,尤其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建设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要通过定期的施工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以及安全生产宣传等措施,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使他们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都能够牢记安全生产施工。同时,还要加大安全投资力度,更换那些落后陈旧的安全施工设备设施,积极引进先进的、高科技的安全施工保护设备,从硬件上提高施工建设的安全保障系数。此外,还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制定科学、详细、合理、规范的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和规定,从而有效的规范施工人员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作业行为,不断提高建设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性。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危机管理意识;建筑施工;应用分析
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其中蕴含着多种安全风险,任何一项工程项目建设的开展都要从安全建设开始,因为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如果不对安全工作加以重视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危机,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工程的建设质量,而且还涉及到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危害,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看出,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树立危机管理意识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加强危机意识,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1.一改传统施工管理思想,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最重要的前提保障就是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让所有施工建设人员在思想上都时刻注意提防,一改传统的建筑施工质量优先,严格限制工程建设进度等思想,要把危机意识放在首位,而且要鼓励所有的建设人员都形成比较敏感的危机管理意识,一旦所有建设施工人员在思想上形成了敏感的危机性,就会在以后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对不同的问题,就算是出现安全问题也会在思想意识或者行动上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对于工程施工的持续进行产生良好的影响。所以,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危机管理,尤其是当今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保证施工建设企业的经济利益,施工建设人员必须加强危机管理意识,形成危机管理的敏感性。
下面从多方面展开分析,分析理解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中具体应该怎样形成危机意识:
首先,完善危机意识教育。施工建设人员中,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现场操作的工人,他们都是工程施工建设的主体,做好这些人的教育工作,让他们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就等于建筑安全施工的一半工作得到了确保,要教育这部分人认识到树立危机意识的意义,深刻理解减少危机的危害作用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危机施工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甚至是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鼓励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其次,做好沟通,减少危机隐患。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对应的施工管理与建设人员,要时刻做好相互之间的沟通工作,还要与社会各界建立沟通的渠道,让全体社会人员获取工程建设进展方面的信息,使他们获得充分的知情权,自由发表看法,为施工建设提供良好的意见和建议,在人们群众的有效监督下,必然会使施工建设人员在危机意识的指导下安全施工,以此减少施工的危机隐患。
再次,积极展开危机管理培训活动。在专业培训过程中不但能够增加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危机管理与危机施工的意识,而且施工人员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掌握必要的安全施工技术,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利用这些技术与知识应对危机,使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获得提高。
2.加强危机管理意识的普及,营造良好的施工氛围
良好的施工建设环境与氛围是保证施工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在这样的施工环境进行施工建设,才能确保危机管理意识的真正作用的发挥,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设置好各色的基础设施,以及对文化设施,从这些基础设施中为危机管理营造氛围,提醒建筑施工人员或者管理者安全施工。
例如:在施工现场拉条幅,明确危机管理方面的口号或者标志,在施工处安置危机施工告示标志,使施工人员在视觉信息的作用下,在心里产生对安全施工的重视。要鼓励所有的施工人员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施工建设中,使危机管理意识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再者,鼓励每一名工作人员建立强烈的责任心,对他们每一天的工作进行监督,科学规律地设置工作时间,不贪黑,少起早,改善他们的生活食宿条件,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工作中的温暖,以此激励他们认真工作,全心全意为企业的发展与个人利益服务,施工人员聚积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必将配合危机管理,使施工建设高效、保质、保量的如期完成。
3.加强危机预警机制建设,做好危机预防工作
危机管理意识的真正作用体现在事前预防措施发挥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在危机没有发生前做好预测与警示工作,通过事前控制耗费的代价与在危机发生后进行控制要付出的成本是不可比拟的,最重要就是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形成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与灵活性,预测精准的危机管理系统,在要发生危机情况时,可以通过危机管理系统显示信息,并对应做出回应,达到这一系统的可利用性,与可操作性,可以设置信息监测系统对来自与施工现场的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监测,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所有的危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外,建立危机预警系统要从下面诸多方面进行信息的集中与监测:
加强对信息的搜索与集中。尤其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经营策略要加以调整和研究,这对于危机管理十分重要。
及时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建筑施工原材料或者施工技术的评价,做好调查,对必要的反馈信息做好记录,对于有价值的信息要做出科学的分析,分析导致危机的各种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多方思考和总结发现工程施工建设中潜在的危机种类,以及不同危机下会产生的危害程度,危害会波及的范围,针对这些危害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危害波及的范围,要在合适的时间内,利用危机预警机制,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不允许其影响任何的施工建设。
在建筑施工行业盛行的今天,行内竞争十分激烈,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或者发展壮大,就要对同一行业的其他对手进行探究,采取正当的手段,领悟对方的优势以及劣势,明白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也加深了自身的危机管理意识。
4.完善危机管理团队建设,建立完备的危机管理部门
危机管理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去执行去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高效、执行力强、人员配备素质高的危机管理部门,直接执行危机管理,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这一部门的工作水平与管理水平,对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采取科学的办法,有效管理与应对,建立这一组织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但有利于危机的处理,而且也有利于协调各方关系,减少各方的摩擦,处理好各方关系,实际上来说,危机管理部门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跨部门的管理小组,也可以是一个专门的具有专业管理才能和素质的科学人员,在这一部门的严格监督与监管下,达到对工程建设施工的危机管理。在没有危机迎来前,这一部门要发挥危机应对防范工作,调查好各方信息,及时总结和分析这些信息,对危机的来袭做好准备,最佳的方式是做出科学的预测,严格对每一个施工工人的管理,让一切施工建设在危机管理意识中进行,明确具体负责人的责任,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5.总结
危机管理意识在整个建筑施工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相关的建设单位要科学地将危机管理意识应用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将危机管理意识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全方面保证企业施工管理朝着一个科学的、正规的轨道进行,达到危机管理意识的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高青松,彭振斌,徐蒙.工程项目安全预警与应急控制隐性知识集成与共享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0).
[2]王守俊,武乾,张兰兰.建筑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及应对的组织模式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01).
篇4
【关键字】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建筑施工;设计;指标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我国国力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的稳定。在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过程中,建设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建筑施工管理的瓶颈。在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我国建筑企业要想确保自身的质量,提高竞争实力,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预警管理工作。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安全预警管理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安全预警管理技术方面。为了减少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我国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积极应用安全预警管理技术,落实各项安全预警管理技术,以此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本文首先对安全预警管理的内涵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功能,最后对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以及系统的运行进行了阐述。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让读者对我国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预警管理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安全预警管理的内涵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预警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进行预估和判断。一般来说,预警依据主要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安全预警管理主要是对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现状进行监测和评价,在事故出现以前,将其潜在的隐患解除;在事故发生以后,帮助管理者迅速作出反应,并采用有效的手段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干预和调控,使施工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近几年来,因为我国建筑施工的难度增加,导致伤亡事故频发,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鉴于此,建筑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的建立,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对安全工作进行控制,以此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二、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一)警报
工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料的,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其特点,评价其风险性,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安全预警管理的警报功能是指对建筑施工中的薄弱以及重要环节中可能引发事故的机器、环境、人、物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对潜在危险信号进行识别,进而通过预警系统发出警告,以此保证在事故处于萌芽状态下就将其消灭。
(二)矫正
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或是施工领域,安全风险会呈现出不同的征兆。安全预警管理的矫正功能是指在施工事故即将发生,或是其安全隐患相当突出的情况下,对施工环境、施工设备状况以及施工人员的行为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不良因素进行预判和纠错。要确保矫正功能的正常发挥,必须要对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全面掌握其发展规律和状态,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科学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
(三)免疫
安全预警管理中的免疫功能是指对施工建设中以往出现的类型事故,进行快速识别和预判,并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当出现以往安全事故的危险信号或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相似条件时,施工企业可以利用以往对该类安全事故的处理经验,迅速的制定出处理措施,防止该类事故的再次发生,降低同类事故的发生概率,以此保证施工建设的安全和质量。
三、安全预警管理的构建原则以及运行流程
(一)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在企业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全面的利用和控制,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对安全事故进行预警和处理。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四点基本原则:
1、灵敏性原则
在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中,灵敏、准确地反应是其必须要具备的主要特性。施工管理者必须要对与安全管理相关的环境、人员、技术、制度、设备等因素进行密切的关注,总结其发展规律和趋势,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2、综合性原则
对于安全预警管理系统来说,其不仅会涉及到安全技术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会涉及到管理方面的内容,只有将技术与管理有效的综合起来,才能确保安全预警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只有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保证各项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预警管理制度作为支持。
3、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是指在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各项指标参数都必须要设计得极为规范。只有规范的指标体系,才能保证在安全监测过程中所得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利用,以获得更准确的预判。
4、可操作性原则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安全预警管理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强化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它要求管理中所涉及到的组织模式以及相关的监测指标都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要按照风险预警的要求获取完整、准确的监测数据。
(二)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运行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的运行流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监测阶段、识别阶段、诊断阶段、报告阶段以及评价阶段。下文对该系统的运行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1、预警系统通过对危险因素的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确认各项监测指标是处于何种状态(正常、警戒、危机),然后提出相应的预控策略并及时的实施。
2、当监测指标处于正常状态时,则需要管理人员继续保持对各项潜在危险因素的监测,而不刻意介入预控。某些时候,在施工建设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一旦人力介入,就有可能打破平衡,反而引发事故。
3、当监测指标处于警戒状态时,预警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控方案,并将方案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落实,使施工建设工作恢复正常状态。
4、当监测指标处于危机状态时,施工单位必须要启动应急管理模式,立即组织应急工作小组,联合预警部、质量检测部、施工部门等各部门人员,制定应急管理方案,并立即实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安全威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施工建设中,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内容。要做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全面落实安全预警管理工作,提升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加强对安全预警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各项安全预警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李万庆,安娟.基于RS-SVM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预警模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4):30-35.
[2]张明丽,姚继涛.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模型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3):58-60.
[3]陈颖.基于超声信号塔式起重机安全预警信息获取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许峰.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主要规律及控制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1,(9):220 -221.
篇5
关键词: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Abstract: Since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aces not only the competition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more outstanding foreig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ompetition pressur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afet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to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must solve the problem. Therefore,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several strengthening measur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quality; safety;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TU71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建筑行业发展也很迅速。如何做好质量与安全管理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房建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对国内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概括,然后借鉴国外或者发达地区的优秀的管理经验,总结出值得借鉴的管理方案,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要切实重视这项工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协调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任务,保障房建项目施工能够安全的完成,同时能够达到国家相关质量检验标准,维护施工单位和用户的权益。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简称 4M1E 因素。
1.人的因素
德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事故中有 75%~90%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作为整个施工项目的活动主体,不仅涉及项目的决策、设计、管理以及实际操作,而人的思想意思、文化背景、技术水平以及个人能力等个人素质时时刻刻的对其所涉及的项目工作产生一定的主观影响。主观的特征本身就具有不稳定、不理性以及缺乏科学性的特点,因此人的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是建筑企业数量质量竞争力的关键途径。
2.材料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建筑工程材料种类名目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因此材料的质量保证是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
3.机械设备的因素
机械设备室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工具,也是实现工程项目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支持因素,也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以及完成质量要求的手段。反过来,机械设备的性能、指标参数以及本身的故障率都可能造成工程质量的问题出现。同时,机械设备及时更新以及检修效率都是影响质量高低的因素。
4.施工方法的因素
施工方法的选择及设计是整个施工工程的技术核心,工艺流程、组织措施以及检查手段等工作施工方法所包括的内容,它们是否合理以及科学性的高低对质量的影响的不言而喻的。
5.环境的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作业环境、场地环境、设施环境等施工现场因素,也包括地质、水文以及气象等填写因素,还包括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以及人员配置等行政因素。这些因素从自然条件、经济指导以及实施过程等角度对工程质量造成复杂、多变的影响。
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与原因
1. 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2.管理方面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施工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这些措施的核心就是积极协调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同时这也是保障工程项目整体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的先决条件。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要加强业务上的联系,并且积极接受政府及各级建筑主管部门的监督,共同促进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协调。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国内事故频发,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事故发生率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其法律和体系均比较成熟,法律手段是规范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因此,相关单位应该结合我国建筑安全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是否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既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又是保证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必须由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负责在其承包施工的工程范围内建立,并统一协调管理。
2、制订完善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从来都是互相关联的,一旦割裂开来或者厚此薄彼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纵观国内房建工程施工出现的事故可以看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之间缺乏协调的现象是很为普遍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看做是彼此分离的两个项目,或是重视其中的一个方面,或是二者均不重视。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施工单位必须要从认识上重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首先就是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研究与此相关的问题,最终制订适宜的、完善的质量与安全防治管理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要明确各部门和具体负责人的职责,制定严明的奖罚制度,调动全体参与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3、规范施工流程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提高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础具有规范的施工流程,只有具备规范的操作流程,才能提高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效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制定满足工程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工艺要求的流程,同时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是要切实保证的。在国内建筑工程现行的施工流程中,通常没有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因此为了解决问题,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流程时要按照规范性的原则,加强应用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的应用,在实施流程时,也是要按照规范性的原则,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4、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4.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4.2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为此,企业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三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4.3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管理核心,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确保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
五、结论
总之,现代高层建筑的建设,需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施工质量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做好预算、施工、管理,在施工中要时刻注意影响施工质量安全的各个隐患,对施工中的各个细节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柴黎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7期
篇6
关键词:工程进度;影响因素;建筑工程;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是指在一个固定的工期内,制定出最优的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建设工程按合同规定的期限交付使用。施工中的其他工作必须围绕着并适应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安排施工。在执行这个施工计划的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施工的进度,也就是工程的实际完成情况,并且与制定好的施工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发现存在偏差就要及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其对工期的影响,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直到工程项目顺利竣工。
1. 施工进度管理的必要性
1.1 有利提高工程效益
施工进度快,往往就以工程效益的降低及投入的加大为代价;施工进度太慢,则会对效益和工期带来影响。拖延工期对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来说,都会使效益降低。从建设单位的角度分析,工期的拖延,可能会加大银行贷款的利息,延后回收成本,造成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而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更是负担重重,工期一旦拖延,施工机械及人员就会滞留,无法投入到下一个项目,无法快速偿还租用的设备,使额外费用增加。因此,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施工进度,将会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1.2 有利控制投资成本
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投资等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一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快工程的进度就必须加大投资,而加快了施工的进度之后就能有效缩短工期,这样就能减少建设资金之投入。二是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质量,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返工,进而导致工期的延长与投入的增加。
1.3有利工程如期完成
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对工程的工期加以计算,由管理者对本建筑工程的规模、资金等加以科学而详细的分析,从而确定工程项目的最理想工期,并通过实施进度控制以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成。
2. 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
2.1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为因素是最大的干扰因素,人是整个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项目施工时间以及完工时间,施工安排、组织调配、合作协调等都是由人控制的,而且也不只是施工单位可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实际上只要是参与了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都可能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或多或少影响。
2.2物资供应的影响
一个庞大的建筑项目,需要配置大量的工程材料、配件、施工器械和工程设备。如果工程材料的供应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周转材料不足,使可以同时展开的工序被分段实施。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负责物资供应方面的人跟不上,有可能使物资供应出现问题。供应商或材料商出现问题,给材料的供应造成一定困难,这都会给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2.3施工现场设备的影响
现场施工设备过多,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使得现场发生堵塞的现象,使施工无法正常开展。如果强行施工,有限的施工现场会发生混乱,甚至出现事故。而施工的设备过少,可能致使施工的效率降低,出现窝工现象,使施工的资源被闲置下来,从而拖延了施工的进度。
2.4资金的影响
建设工程施工能顺利进行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建筑单位资金不足或资金没有及时到位,将会影响施工单位购置工程材料、构件等的时间,影响施工单位流动资金的周转,而一旦发生资金的危机或者运转不灵,对于施工进度来说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5施工条件和施工技术的影响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依赖很大,恶劣的气候环境、水文、地质等条件,都会影响施工进度。施工技术也是影响工期的一大问题,如果运用不恰当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而且补救的措施又不够及时或者不到位,在施工计划方面不够周密等都会对问题的解决造成阻碍。施工人员操作规范与标准,工艺方法的熟练程度,管理人员统筹全局的能力等技术因素,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直接的影响。
3. 施工进度控制的措施
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既能确保按期完工,又能够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提出几项进度控制措施。
1)灌输进度控制理念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不应当只有项目部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策划,而是应当将其当成一种理念,灌输到工程施工现场每一位管理人员中。 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施工过程中负责人决策的准确度。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更是直接决定着工程的质量与工程的进度。施工人员没有全面理解进度控制的作用,要在施工人员中广泛宣传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的重要性,工程项目施工人员从上到下都要有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观念,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位,才能在行动上自觉地遵循。
2)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任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都必须对整体工程全面认识,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中包含了施工进度计划。对复杂程度、工程量、资金供应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制定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调查所受到的影响,编制过程要周到、缜密、针对每一个环节都要科学合理制定计划,编制时应按照关键工序优先进行和制定应急方案等原则,编制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
3)完善进度管理控制体系
为了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能够按期保质、保量完工,应当建立由施工、监理、设计及甲方共同组成的多级进度控制管理体系,采取多方位检查、控制的办法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建立相对完善的进度管理组织体系,并建立管理人员的联系总表,明确各方在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指定专人负责负责进度计划控制;当发现存在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召集各方负责人进行协商和讨论,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而保证实际施工进度得到有效控制。
4)保证施工设备配置
施工机械设备对于工程施工效率而言具有决定性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建设的进度。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不仅满足工程正常施工使用,还要保证有效备用。要做好施工现场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检查与检验,同时,应当实施岗位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人,促使操作人员能够严格依据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作业,从而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
5)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技术措施是施工进度目标实施的重要保证,必须编制合理的进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纠偏和调整,保证实施进度和计划进度一致。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就应当实施施工现场调查,做好核对图纸及会审等工作。对图纸当中存在疑问之处,应当及时和设计单位进行联系,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等内容,要求其能够准确地掌握本建筑工程所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以及施工流程,编制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提前实施各个分项工程的材料复试与检测,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在施工的过程之中,应当依据工程施工的总体进度情况,对照本工程的施工进度横道图、网络图等,查找出现实施工与施工计划之间的差距,并且认真查找原因,力争完善管理,加快施工进度。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程序复杂、环节众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涉及多方面。建设工程的参与者必须高度重视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精确的设计计算,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钟金华. 浅谈如何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管理[J]. 科技信息. 2009(04)
[2] 赵宝龙. 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探讨[J]. 科技信息. 2011(13)
篇7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概述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施工的进度以及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这些不确定因素,将会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以及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最终将会导致建筑项目出现危机,给施工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危机管理是一个控制的过程,其能够识别、监控、量化以及评估分析危机。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风险,进而导致建筑项目出现危机,为了有效减少风险带来的问题,施工企业必须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性原则,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控制,并选择恰当的危机管理技术,以此来促进企业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在施工管理中产生的危机,能够导致并加剧施工系统内外的不稳定,最终使得系统因与正常状态发生偏离而崩溃,危机产生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一般来说,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工程项目稳定安全地进行,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及时排除和消除风险因素,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具体应用分析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危机管理意识的树立;二是危机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三是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四是施工管理中危机处理的强化。
(一)危机管理意识的树立
在树立强烈的危机管理意识时,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能够有效减少危机发生的几率。同时能够使管理人员充分重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工作人员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此外,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在面对危机时,员工的相互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危机。二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与社会各界沟通的工作,建立交流沟通的渠道,确保公众能够享有监督权、参与权以及知情权,为工程项目建设提出建议,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危机隐患。三是开展危机管理的培训活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对员工危机意识的教育培训加以提高,还要对危机管理进行专题培训。可以以具体的危机管理案例为参考依据,增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对危机管理的手段和知识加以深入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应对和处理危机。
(二)危机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
对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加以建立和完善,这样能够有效保证施工企业树立强烈的危机管理意识,对危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处理。一个良好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必须要对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加以明确,确保危机处理工作程序的良好运行,这样才能保证其既是独立的专职机构,也是跨部门的管理小组。一般危机的概率和性质以及企业的规模能够有效决定组织形式的具体程度。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企业领导和业主方以及施工项目经理可以担任危机管理的决策者或指挥中心;施工组织负责执行部门以及信息部门,对具体的环节进行了解,并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施工组织以及业主方负责公关部门和后备部门,对危机的发展进行有效阻止。
(三)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要想有效运用危机管理意识,必须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在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要对信息监测工作进行准确把握,及时收集、分析以及处理相关的信息,有效防范安全隐患。在收集和分析信息时,首先要收集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信息,并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加以适当调整。其次对于施工项目的建议和意见加以收集,并利用社会监督,对施工管理中出现的危机进行及时处理。最后及时鉴别、分类以及分析收集的信息,有效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危机的危害程度、性质以及类型,这样能够便于施工企业对产生的危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施工企业在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必须要研究相关行业的预警情况,并借鉴相关的经验教训,从而提升自身的危机管理水平和能力。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预应力管桩
Abstract:In China's coastal area, the 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River basin, Lakes in the soft soil area and alluvial layers, diluvial layer and weathered eluvium area is using prestressed concrete piles as deep foundation .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engineer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 Based on construction of prestressed pipe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Hope to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basic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prestressed pipe pile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按其施加预应力的不同可分为后张法和先张法,本文仅介绍应用较广泛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它是采用先张法工艺和离心成形法,制成空心圆筒体混凝土预制构件,节长一般不超过12m,直径为300~1000mm不等。施工时先在工地上沉入第一节桩,再驳接第二节桩沉下去,再驳接第三节,直至达到设计标高为止。下面将对其具体的施工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1、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施工前准备
管桩基础施工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组织有关单位会审设计图纸。
①图纸会审,一般由施工、设计、建设(监理)、质监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由组织单位将会审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详细记录并整理成会审纪要作为施工图的补充文件,完工后连同施工图列人工程档案。
②管桩施工前处理完建筑场区内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有利于打桩顺利进行,否则可能会妨碍施工,拖延工期。在建(构)筑物旧址或杂填土地区,打桩前应预先探明位于桩位处的浅埋旧基础、石块及其他障碍物,并将其挖除或采取其他处理措施。
2)调查场地及毗邻区域内的地下及地上管线、地下建(构)筑物及障碍物、可能受打桩影响的建(构)筑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3)处理场地内影响打桩的高空及地下障碍物。
4)平整场地。场地的地面应平整,排水通畅,坡度不大于1%,承压能力应满足打桩机械稳定的要求。
5)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设置坐标、高程控制点及轴线定位点。
6)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7)供电、供水、道路、排水、照明、临设房屋等应满足施工要求。
8)向打桩操作人员作技术安全交底。
2、管桩打(沉)桩方法分析
预应力管桩打(沉)桩方法较多,常用的沉桩方法有锤击沉桩、静力压桩、振动沉桩、预钻孔沉桩等。施工时应根据现场具体的土质与土层情况,沉桩能量要求、周围建筑物及环境状况、噪声控制要求、打桩设备进出条件等,认真选择合适的沉桩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目前预应力管桩常用的静力压桩这种施工方法。
静力压桩是在软土、填土及一般黏性土层中应用,利用压桩机自身和配重提供的静压力将预制桩分节压人地基土层中成桩的沉桩方法。
2.1、静力压桩程序
静压预制方桩的施工,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分段压入,逐段接长的方法。其施工作业程序为:测量定位-压桩机就位-吊桩-喂桩-桩身对中调直-压桩-接桩-再压桩(送桩)-终止压桩-切割桩头。
2.2、压桩机就位
经选定的压桩机进场安装调试好以后,行至桩位处,使桩机夹持钳口中心(可挂中心线陀)与地面上的样桩基本对准,调平压桩机。再次校核无误,将长步履(长船)落地受力。
2.3、吊桩喂桩
静压预应力管桩桩节长度一般不超过12m,可直接用压桩机上的工作
吊机自行吊桩喂桩,也可另外配备专门吊机进行吊桩喂桩。底桩应采用带桩尖的预制桩,当被运到桩位附近后,一般采用一点起吊,采用双千斤顶加小扁担的起吊法使桩身竖直进入夹桩的钳口中。若采用浆锚法接桩,起吊前应检查浆锚孔的深度并将孔内杂物及积水清理干净。
2.4、桩身对中调直
当桩被吊人夹桩钳口后,由指挥员指挥吊机司机将桩徐徐下降至桩尖离地面lOcm左右为止,然后夹紧桩身,微调压桩机使桩尖对准桩位、并将桩压人土中0.5~1.Om,暂停下压,从两个正交侧面校正桩身垂直度,待其偏差小于0.5%时方可正式压桩。
2.5、压桩
压桩是通过主机的压桩油缸伸程之力将桩压入土中,压桩油缸的最大
行程视不同压桩机而不同,一般为1.5~2.0m,因此每一次下压,桩深入土中约为1.5~2.0m,然后松夹,上升,再夹,再压,如此反复进行,将一节桩压下。当一节桩压到离地面80~100cm时,可进行接桩或放人送桩器将桩压至设计标高。静压力由压力表反映,如没有自动记录装置,施工人员应认真记录桩人土深度及相应压力表读数。
2.6、接桩
预应力管桩一般预制长度为12m、15m,桩基根据土层构造来配置预应力管桩。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4个。但是工程中考虑接桩时可能产生的偏差和倾斜,工程中实际控制接头不超过3个。接桩形式目前常用的接头方式有焊接接头、法兰连接接头和机械快速接头(螺纹式、齿合式)三种,而常用的是焊接接头。这里以某工程为例,工程位于长江边,单根桩长为12m/根,设计每套为36米(即3根9米长接桩),接头为焊接。基础表层为吹沙回填。在送桩后,桩头焊接未完全冷却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送桩,导致桩头偏位置,发生偏斜。
2.7、送桩
静压桩的送桩作业可利用现场预制桩段代替送桩器来进行。施压预制桩最后一节桩时,当桩顶面到达地面以上1.5m左右时,应再吊一节桩放在被压桩顶面代替送桩器(但不要将接头连接),一直下压,将被压桩的桩顶压入土层中直至符合终压控制条件为止,然后将最上这节桩即可。但对于大吨位压桩机(压力大于4000kN),由于最后的压桩力及夹桩力很大,有可能将桩身混凝土夹碎,所以不宜用预制桩代替送桩器,而应制作专用钢质送桩器。因此,在施工之前就要综合考虑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避免事后返工。
2.8、终止压桩
要确定静力压桩的终压控制条件,首先应清楚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的关系。在黏性土中压桩时,桩周土体受剧烈扰动,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桩身容易下沉,压桩阻力主要来自桩尖穿透土层时冲剪土体的阻力,它并不一定随桩人土深度增加;而主要随桩尖土体的软硬、松密程度变化。因此,在相同土体中,压桩阻力基本不变。一旦压桩终止并随时间的延续,桩周土体触变时效及固结时效体现出来,土体中孔隙水压力消失,土体固结,其抗剪力恢复,甚至超过原始强度,这个强度才是桩的极限承载力。一般说来,黏性土中长度较大的静压桩,其最终极限承载力要大于施工结束时的终止压力。当在砂土中压桩时,砂层渗透系数较大,沉桩产生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压桩阻力会同时随桩端砂层性质不同以及压桩深度的增大而变化。因此,压桩阻力是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的共同反映。卸载以后,在一定时间内砂粒之间在内应力作用下相对滑动,重新排列,使桩端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降低,因此桩的极限承载力要小于压桩结束时的终止压力。特别是桩长小干10m的短桩.隆低幅度更大。因此,在确定终压条件时,各地及各工程应根据当地及现场土质条件及桩的类型、大小、单桩竖向承载力、布柱密集程度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对纯摩擦桩,终压时以设计桩长为控制条件;长度大于21m的端承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为主,终压力值为对照;对设计承载力较高的桩,终压力值应尽量接近压桩机满载值;对长14~21m静压桩,应以终压
力达满载值为条件;对桩周土质较差而设计承载力较高的桩,宜复压1~2次为佳;对长度小于14m的桩,宜连续多次复压。
3、施工注意事项
1)压桩前应对现场的土层、土质情况了解清楚,同时应做好设备的检查工作,防止压桩过程中出现事故而使压桩中断,引起间歇后压桩阻力过大,发生压不下去的事故。如果压桩过程中原定需要间歇,则应考虑将桩尖问歇在软弱土层中,以便起动阻力不致过大。
2)压桩机应根据土质情况配足额定重量。
3)施压过程中应保证桩的轴心受压,始终保持桩帽、上下节桩、送桩的轴线重合,如有偏斜,要及时调整。节点矢高不得大于桩长的1‰。
4)压同一根桩应连续进行,应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因此接桩速度要快,如用硫磺胶泥接桩,浇筑时间不应超过2min。
5)压桩过程中,当桩尖碰到夹砂层时,桩尖阻力增大,导致桩压不下去。这时应以最大压桩力压桩,忽停忽开,使桩有可能缓缓下沉穿过夹砂层。
4、结语
总之,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作为基础之一的预应力管桩基础,因具有单桩承载力高,设计范围广;在同一建筑物基础中,可使用不同直径的管桩,容易解决布桩问题,可充分发挥每根桩的承载能力;成桩质量可靠,穿透力强,造价低廉、质量可靠、长度易调整、施工速度快、检测时间短、现场简洁等优点得到广泛使用。正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探讨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钧,预应力管桩设计施工及应用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01.
[2]刘大勇主编,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细节详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9.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不断激烈,单单依靠内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很难满足工程实施中对数据和资料的各种要求,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是大势所趋,我们从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和其具体应用来简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技术能够为整体建筑工程中的项目管理、造价管理、施工管理等工作提供先进的手段,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良好管理提供保障。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1)实现建筑工程公司范围内的数据、资料共享。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管理数据库的信息,而数据共享是其最能保证的重要的一点,数据共享也就是说,能做到在建筑工程公司的范围内采用的标准是具有统一性的。另外,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查找数据,节省时间,并且能够保证其准确性。(2)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对情况的错误判断,杜绝了可能由于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或其他情况带来的种种弊端。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利用模拟技术,将某一项目实施数千次仅用几分钟,其统计数据还可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3)实现数据通信。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利用了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使得管理人员之间的数据传输更快捷,信息也更方便,利用网络技术还能够更好的与施工现场、业主等人员进行交流,还能够方便管理人员进行远程操控。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能够为各方提供更多的方便,并且有利于管理者对整个项目的管理和控制。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单项程序的应用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因此也凸显不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就说说信息化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实现,因此,我们要广泛的推广计算机技术。
2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传统的管理理念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改变管理观念是大势所趋的。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包括:(1)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下面我们就以建筑物建造过程中的混凝土的浇灌为例来说明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利用资源的能力。在混凝土浇灌之前很多数据都会被工作人员所忽略,例如:混凝土的供应商、原料的化学品质、出厂时间等,其实这些数据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而由于传统观念,一般工作人员只记录强度标号和数量。而如果利用信息技术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由于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是有序和及时的,因此就能够有效的避免这类的情况发生。(2)及时的反馈信息。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在运行时并不是处在受控的状态下的,因此,可能有时管理者需要职能部门拿出某个数据时,往往会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够知道准确数据。下面我们就施工企业中经常出现的砼的量差问题来简要分析,现在砼的量差问题往往在工程结束后对账时才能够发现,其实正常来讲,在工作人员向砼公司要砼的时候就要知道准确的砼量,而非大约的一个数。例如一个基础是十立方,如果已经浇了两车砼后还没有浇满的话,那么就应该考虑是否其他地方出现问题了,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另外,良好的项目管理应该具有以下因素:(1)利用信息系统,将某个项目进行流程重组和项目分解,能够更好的把握项目的整体。(2)利用信息系统对项目进行分解和落实,各部门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能和自己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协同环境。(3)利用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及时反馈的功能,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
除此之外,我认为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施工中还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管理效率。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是否能承接到项目一直是企业能否良好经营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认为施工企业对项目实施中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影响企业是否能够良好的经营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圳市已经逐渐开始了一些转变,深圳市的绝大部分项目目前价格、利润等都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施工企业即使中标了一个项目,如果管理的不好,那么企业的亏损也是很常见的。因此,搞好管理、提高盈利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目前,企业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和相互的交流都还处在传统的模式中,速度及效率都是极低的。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具有高超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数量太少,对信息技术没有全方面的认识,因此,企业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也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下面,我们仅从钢筋工程的优化来简述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钢筋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钢筋的加工、工程算量等各个阶段都是需要严格的计算和审批的。但是钢筋工程的计算量较大,且过程较复杂,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人工计算很容易就造成材料的浪费等情况,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的对用量和进料进行准确的控制,从而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3 如何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信息化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贪大求全,我们以投标过程为例来简述如何利用信息化来提高工作效率。(1)拿到工程图纸后,首先进行工程量的计算,计算机有专门的工程量计算软件和钢筋计算软件,进行工程量的输出时,可以采用EXCEL软件。(2)套价。在套价的过程时,目前较方便的软件有宏业清单计算专家等,输出时也可以采用EXCEL表格。(3)商务标。制作标书时可以用WORD、AUTOCAD等。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任何一项的工作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工作息息相关,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能使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更为流畅和便捷,并且计算机能够储存下有用的信息,方便以后工作中的调档。
4 结束语
目前,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已渐入白热化的境地,因此,施工企业单位靠获得生意已不能保证自身的良好发展了,也就是说,企业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益,提高企业综合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拥有一席之地。从我们前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具有极其强大的实际作用,是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世连,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学[M].山东: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17
[2]王守清.计算机辅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87
[3]李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0,8(10):53―55
[4]张希文.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研究与应用[J].施工技术,2006,12(3):17―19
篇10
关键词:技术管理;建筑施工;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12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概述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技术培训、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等。技术管理可分为内业和外业两方面,内业包括技术管理制度的制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完善、岗位技术培训和技术档案管理;外业包括施工前的技术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实施及施工技术的创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全面正确的贯彻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技术政策和规范;按科学规律实事求是的办事;应用推广创新技术要坚持试验鉴定的原则;有施工技术工作要权宜经济效益的情况,择优选择;生产实践过程要和日常技术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将基础工作做好,全面、重点控制基础工作的实行。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落实,讲究分工协作以求为工程施工提供最大程度的服务。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力更为突出。有些建筑企业,由于技术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管理制度存在不健全,尽管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做后盾,但是在竞争中也位于被动的境地。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求首先要建立一套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要使施工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从专业的技术管理角度得到规范,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各项环节的执行都能依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各项标准,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当中的技术管理还会把现代新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与实际施工的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相结合,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更具时代性,能更好的解决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这样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问题,有利于管理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应用是施工顺利开展的保证,能够改进施工技术,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并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技术管理可以改变施工单位的管理和生产面貌,也改变了施工单位的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建筑施工程技术管理应用策略
1、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在建筑企业内部设立相关的技术管理机构,建立技术责任制度,实行责任制。责任制的实行可以防止出现无人负责和责任不清的现象。建筑业不同其他行业,是民生工程建设的领头羊,其责任之大可想而知。而近年来,特别是南方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大项目“豆腐渣”工程,更将建筑施工单位推向了风口浪尖。责任制的采用一方面对项目责任人的要求更高了,责任人也会因此获取动力去提高自己和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加强员工的内部管理,将质量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另一方面在出现工程问题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根源,能尽快对症下药,降低损失。
2、注重保存技术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提供最真实的工程形成凭据,它记录了一个项目由开始到竣工的点滴。需要保存的原始记录包括建筑材料、配件设施、工程用品的实物记录,以及施工监测过程中工程的质量监测数据,试验和测量的记录,还有图纸会审阶段和技术交底的记录等等。这项工作很细微,但是对于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把积累的经验用文字符号记录了下来。
3、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要想突显技术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的作用,就必须要将技术工作持之以恒,要不断的加强对组织机构的管理,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的才干,做到知人善任,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工作重点主要为:
3.1以国家和上级部门颁发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规程和文件要求为指导,针对企业的特色,不定期的制定适合的企业发展的技术管理制度,并严格的实施。
3.2坚持定期检查技术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可以开展各项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活动。
3.3使用激励约束机制来辅助制度的有效实施,可采用行政与经济手段相结合,鼓励技术人员的自我提升,大力提拔技术人才,培养可造之材,为企业的高层输入新鲜的血液。
4、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也随处得到体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配合相关的技术软件,能够更加精准的展现施工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加强对施工的预见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能够让管理人员对建筑施工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管理起来更有效率。
4.1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中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支持工作,对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实施意义。建筑施工技术的信息化是一信息化管理为契机,在采用信息技术对以往的管理措施在技术上进行调整,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施工技术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其进行技术上的优化,促使施工技术得到数字化全面控制实现建筑施工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能够及时的将施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显示出来,并能够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避免施工上出现错误而影响到工程质量。另外,全面的数字化控制能够辅助施工人员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进行工作,大大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
4.2信息系统的建设
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是对建筑施工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建筑施工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是保证建筑施工中每个环节中数字化控制稳定进行。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递和扩散出去。所以,在建筑施工中运用网络做信息传递的平台,构建一个信息系统,使之服务于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网络互连创造一个集服务器、数据库、终端查询为一体的一个系统。帮助建设项目稳定进行。比如建筑施工中某个环节如果遇到技术上的问题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在数据库中找到所需信息,在通过网络传递为使用者,进而将问题解决。
4.3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
如果一个企业中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的观念没有,难以将信息技术应用落实到建筑施工。施工管理人员在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能更好的管理整个施工过程。施工管理人员首先提高自身的管理理念,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其次,管理人员要因地制宜的管理对施工过程加以控制,最后,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软件精确的解读施工流程,对建筑施工进行合理的监督。
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为了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信息掌握能力,对于施工过程有关的信息有效的了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以控制,促使管理工作有效的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策略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完善技术管理体系,贯彻实施技术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的作用,同时也应该因时制宜的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展现技术管理的优势,这样建筑施工企业才能走向卓越。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机械制图教学
- 下一篇:班主任秋季学期工作计划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