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魅力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的魅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的魅力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利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24-02

1.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利

1.1 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上课伊始,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思绪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一节对数学课的成败与否的关键,直白地提问温故而知新引入新课,平淡无奇。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它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有效地敲开学生思维闸门,被动变为主动,毫不费力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例如讲述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添加线条,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记忆,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出差错。

1.2 直观、动态,加深学生理解。多媒体课件演示,精心设计动画、插图和音频等,让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简单明了、直观出现,缩短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课件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将运动和变化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由形象的认识变为抽象的概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学科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提供的情景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一科学,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是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育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学习主动性。

1.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分散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点击鼠标,进行演示,教学时不管一个老师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内容就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再现操作,轻松解决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事半功倍。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非常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将多媒体技术的内容紧密地融为一体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可以自然地把多媒体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数学的学习之中,以多媒体为媒介,建立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排斥传统教学的手段,二者必须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有时,通过语言、板演、手势及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获得更好的效果.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给予数学课堂无限生机和活力,然而,不是决定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是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观念,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发挥它的效能.多媒体技术制作和使用课件不过是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直观地显示给学生,提供操作示范,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中感知、发现、创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弊

2.1 教师变成单纯的放映员。教师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及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的影响力。然而,有的教师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教授课时,不引导学生,分析其解题过程,更有甚的是连板书也不书写,而是用多媒体课件直接展示书写。久而久之,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如同一个放映员,其威信大打折扣,地位下降,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结合实际偶尔的借用多媒体课件是可以的,是一定的,如果依赖就失去了辅助意义。

2.2 计算机知识匮乏,操作不当。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达到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否则会造成负面效应。然而,有的教师对计算机理论的应用,只懂一点皮毛。稍不小心,按错了键,方寸大乱,束手无策,只能让计算机教师重新测试,倘无外援便干脆弃电脑于一旁一堂课一败涂地,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新的考验。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到到操作要求: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够辅导学生上机操作;利用软件编写适用于教学的简单课件。

2.3 频繁使用,为了媒体而媒体。虽然说,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可当教学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且多媒体课件演示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给予学生获得发散思维的方法,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但是,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它是教师借助一定的媒体向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引起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的过程。教学传播过程强调的是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程度。学生接受信息的成功与否,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然而,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管教学实际,频繁使用,为了和时代接轨,为了使用多媒体不管学生如何,每一节课都要使用,造成学生的厌倦以至于厌学。

3.结语

总之,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展示数学美。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根据实际情况传统教学不能让学生理解的,多媒体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不用多媒体就能解决问题的不用。多媒体是辅助我们教学的,不要受其所累,用正确的态度、心态来看待和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赖孝昶. 巧用多媒体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 现代交际,2014,10:134.

篇2

关键词:绘画能力;素描能力;设计能力;培养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中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爱社会。这就要求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屏弃陈旧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一、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培养绘画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上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这么做,但我们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修改。使青少年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需要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如用多媒体、开设手工制作)。例如在进行《图案构成》这课时,教师把挑选好的不同构成方式的优秀图案,通过扫描仪输入计算机,进行编辑,演示时直接拖动所选图层,就可以反映不同图案的不同效果,也可以将图案进行旋转、换位,就可以得到形式不同的图案构成方式。这样既快捷方便、又美观大方,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同样在上《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课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大量的生活用品图片,学生在电脑上可以自由地欣赏与评述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而不需要跟着老师被动的欣赏与评述。这样,不仅教师操作方便,增加了知识量,而且学生学的直观、主动,进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强化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素描能力

(一)指导要适时。就是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那么什么时候最合适呢?就是在学生心愤愤而口悱悱时进行指导,这时学生精神更集中,求知欲望更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要适度。就是技法指导难易适度,过难学生学不会,过简学生没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所了解,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现状及年级特点,选择恰如其分的技法指导。当然技法指导既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喧宾夺主,占用学生的时间。指导过多过细会拘限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指导要适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一定非要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但我们可以让学生改一改、变一变,这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如暖色改为冷色,点改成线,线改成面?这样师生都有章可循,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美术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如教学生画苹果,教师可以拿一筐苹果,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然后指导作画。这样,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知识能力都得到提高,而不是为画苹果而画苹果。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新课标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把美术创造活动与学生日常活动紧密相连,比如在学习《校园环境标识设计》时,课前让学生观察校园中已有的标识及校园中还缺少的标识,课中我在PPT中展示本校园中的标识,让学生从中找出标识的作用、特点及了解标识的设计流程,同时也引导学生从环境中发现美,激发美化环境的强烈欲望。然后让学生制作校园中还缺少的标识,课后把学生制作相对完美的标识放置在校园中。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美术课中审美理想得到实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达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的审美教育作用。

四、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3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初中美术教育

美术是一个抽象的艺术门类,是指一种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对现实和抽象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较高的解析与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初中生不应停留在对小学美术的理解阶段,不应再是简单的画画,或者纯粹的模仿,而应上升到对美术中线条、色彩、明暗等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要学生对美术具备一定的理解与感知,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美的享受,如何去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进行自我创作,为今后在美术上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创作时如何将抽象思维与感情融入当中,是一个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理解美术的过程,只有将抽象与情感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充分消化了,才能在美术创作中通过作品表达出来,这也是美术教育的终极意义所在。

二、美术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及专业素质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特别是对行为习惯的影响尤为重要。美术教师作为校园的艺术园丁,要不断地补给自身的文化修养,要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敬业精神,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动态与发展,不断吸收消化更多美的、新鲜的事物,完善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初中美术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辨别真善美与丑恶的能力,教师只有自身能分辨出丑恶才能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1.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

美术教育不单单是课堂教育,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极其有帮助的。校园作为学生的聚集地,我认为,首先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整齐的道路、标志性的建筑、茂密的草地、高耸成排的树木等都能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感。其次,要在学校建立美术角,展示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创作当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喜爱创作。最后,要在公告栏或者广播中宣传一些真善美的事迹,让学生能够辨别美丑,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念。

2.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

良好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心情,舒缓压力,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同时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作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讲授者,应该以身作则,运用适当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和蔼可亲,容易接近的教师形象有利于形成良好师生氛围,能快速直接地让学生理解美。学校可以组织班级进行黑板报比赛,在打分和参观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美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审美方向。

3.在美术鉴赏中提高审美意识

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增加美术鉴赏课,教师可以将名人名家的作品拿到课上让学生鉴赏,对作品加以评价。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鉴赏与评价作品,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还可将学生的作品拿到课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训练既可以提高美术其他方面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对作品的多方面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审美意识。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没有兴趣的事情做起来枯燥乏味。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是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和注意的关键问题。老师应当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的审美情趣,要在了解美术作品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审视鉴赏能力。

5.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实践和创新

美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实践与创作过程中需要具有大胆的、不定式的思维跳跃,这就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在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进而提高他们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篇4

关键词:高中美术;全面发展;审美能力;初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中美术是高中教育中的必修科目,是通过开展各项审美活动,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美术教学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结合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出了研究,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营造和谐的审美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活动的外部条件,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活跃,才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缺少动力,这样的教学环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不利影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促进课堂互动的实现,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营造宽松教学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与学生交流甚少,与学生的交集仅仅是限定在讲课和听课之间,营造和谐环境就成了一句空话。新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并且以个人魅力打动学生。作为美术教师,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专业术语的使用,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和讲解,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如果教师有自己的见解,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鉴赏的兴趣。学生往往把教师看作自己行为的标杆,教师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平台。美术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课堂氛围才能活跃起来。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作为作品交流的平台。很多学生内心有很多想法,只是没有表达的机会。在这个时间内,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交流、学生可以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可以向全体学生介绍美术作品,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作品交流可以定期举行,也可以根据情况临时举行。形式也不必过于拘泥,可以全体学生一起,也可学生自由组合,以若干小组的形式举行。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表达,并且可以做出指导。这样互动的平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避免学生当众发言的紧张感。

高中生思维活跃,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带领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丰富审美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对美术课程不感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以往的高中美术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式落后,没有新颖的教学形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丰富。

首先,要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这是学生进行作品鉴赏的前提。如果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审美知识不了解,面对作品,就很难从鉴赏的角度发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并不是把美术鉴赏课上成深奥的专业课,这样学生也不容易产生兴趣。这就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并且能够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融会贯通,深入浅出,把一些专业知识以一种简洁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容易学习和接受。

其次,教师要用各种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时,教师可以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为学生放一首风格相关的音乐,让学生静静感悟。例如中国的水墨画都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让学生欣赏时可以与古诗欣赏相结合,让学生领会其中表达的意境。在讲解作品时,可以引入作者的人生经历等,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把达・芬奇的故事引入到课堂上来,这样就会使一堂美术鉴赏课充满人文精神,学生对此感兴趣,从中的收获也会更多。

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能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并且利用放大、重复和定格特技手段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直观,成功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譬如,我在执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先让学生通过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新知识,接着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测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鼠标移动三角形的顶点可以随意改变三角形的大小,结果学生惊奇的发现:无论如何变化,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这大大加深了学生继续探究其奥秘的欲望.再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多幅对称现象与不对称的图形,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下进行比较,初步感知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从轴对称图形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二、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初中几何教学途径是一个相对静止的过程,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诸如借助《几何画板》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让直线转动起来,产生与已知圆的相交、相离、相切等动态的位置关系,在显示圆的半径(R)前提下,并动态化的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从而不仅使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了如指掌,而且在观察实验的同时,也推出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相离R

三、化无为有,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传统的数学片面注重逻辑思维训练,但缺乏栩栩如生的图形支持,学生一般只靠死记来掌握新知识.诸如几何知识中的有关“点的轨迹”,学生只是理解“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缺乏对“轨迹”的想象力.现在我们运用《几何画板》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画板显示的“点”化无形为有形,另外还能够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化的图形是十分清晰、完整的,教学效果显著.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其中不少问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有的是纯理论的,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合适相比对的东西.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高难度问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诸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抛出的物体的轨迹不一定是数学概念中的抛物线,假如采用传统的方法展示抛物线的形成的过程,那学生往往一知半解.现在我们通过制作Flash、几何画板或Authorware等制作软件,就可以利用其函数功能,比较有效达成各种函数的图象演示目标.

四、化虚为实,优化课堂直观效应

初中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学生一般难以深刻领悟其要领,甚至是囫囵吞枣式的掌握有关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诸如“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而理解这个概念关键就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特性教学,首先在屏幕上分别显示解析式y=x+1,天气昼夜变化图象,以动画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二期蓄水时的剪辑片段,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样,在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函数概念学习感到务必自豪与快乐.

五、化繁为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

篇6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信息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生了一系列重要改变,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培育出符合时展需求的新人才,是现代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能再现声音,又能展示图像,促使教学朝着更加生动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一、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1.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生动、直观、表达形式灵活多样。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技术集声音、画面与一体,不仅能够向学生展示文字和图片,而且还能够播放音频和视频,这就使得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有助于直观教学,扩大信息承载量

初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在理解上需要一定的时空感和方位感,例如经度和纬度的识别,某一地域在地图中的方位,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等。这些知识在理解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图像的展示或者视频动画进行辅助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到各类因素的限制,教师无法进行生动演示,致使教学效果低下。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在文字配图以及动画的演示下,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清晰,并且能够进行回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息承载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有助于缓解教师压力,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部分学校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一个初中地理教师要同时兼顾多个班级,导致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也较繁重,这一现象在乡村学校表现尤为突出。为了有效缓解这一教学难题,通过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减缓教师工作压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实施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并且能够重复利用,部分教学课件在网上即可获取较丰富的素材,大量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1.多媒体教学重形式轻内容,容易导致喧宾夺主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之所以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少学生把自身的关注点放在了多媒体的形式上,例如文字的视觉效果、图片以及视频播放的趣味性以及多媒体呈现的方式和色彩等,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忽视了其中所包含的具体教学内容,重形式轻内容,容易导致喧宾夺主。除此以外,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教学资料,其节奏较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不利于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没能实现良好的融合

初中地理实施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是配合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产生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并未实现良好的融合。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赖多媒体进行演示,但同时也要督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践操作。然而大部分教师往往只顾其一,并没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

3.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易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多媒体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在运用初期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经过调查显示,运用多媒体教学并未对学生的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多媒体教学虽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一兴趣并非针对课程本身,而是帮助学生摆脱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而与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三、改进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不足的策略

1.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合理规划多媒体课堂教学

尽管信息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要想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首先需要依据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课堂教学规划,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尤其是在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时,要避免过于华丽和生动,以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教学内容,造成喧宾夺主。同时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掌握课件播放的速度和节奏,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记录和消化,同时设计出一些讨论环节,从而不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把握分寸,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

当今社会,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教学俨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最受欢迎的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分寸,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慎重选择课堂教学形式,尤其要避免过于依赖多媒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善于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融合,使抽象的知识经过多媒体加工更加直观,简单且易理解的知识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更加简便和高效。

3.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这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核心和本质,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尤其在课件的制作上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既要突出教学重点,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同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强化学生记忆,即将课本枯燥难记的知识点制作成框架或者图片,增加学生大脑对知识的意象,通过视觉冲击帮助学生记忆,这些都是教师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实现抽象的地理知识、地理图形以及地理现象等的直观转换,帮助学生理解初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和本质,并积极引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感悟。尤其是针对多媒体教学所暴露出的重形式轻内容,容易导致喧宾夺主,以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没能实现良好的融合等方面的不足,教师要依据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课堂教学规划,在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时,要避免过于华丽和生动,实现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姜惠玲.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18):152.

[2]姚广法.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3,(9):85.

[3]惠祥瑞.分析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2,(16):218.

[4]陆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23):158.

篇7

一、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另外,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二、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想象力的基本特点

1、想象的求异性:即独出心裁,追求不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常常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和不同于别人的想法。比如问18的一半是多少?一般人说是9。而具有想象求异性则会回答左边的一边是1,右边的一半是8;还可以回答:上边的一半是10,下边的一半也是10……这就是想象的求异性。

2、想象的新颖性:即从多角度、多层次看问题,想象内容、形式有别于他人,具有独创性。

3、想象的主动性:即按美术活动的一定目的,积极想象的程度。

4、想象的丰富性:即想象内容的充实程度和多样性。

5、想象的现实性:即想象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它与实际可能达到的实现的程度。

四、指导积累生活素材,丰富美术创作素材,启发想象力。

班级中、家庭里学生可能或多或少地接触一些报刊、杂志、画报等,但一看过其中几篇便扔掉了,不懂得将其中的好素材予以收集、整理。教师可请学生自备一本“贴画册”,请他们将报刊、杂志中的好图片、文字予以剪贴、添画或临摹、创作,一者丰富创作素材,二者培养学生的构图、排版能力,于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自然而然,绝大多数学生乐意并主动去收集美术素材,尝试添画或临摹、创作,开拓思路并运用到课堂学习中指导儿童多欣赏同龄人的优秀美术作品。

五、研究措施

(一)帮助学生消除阻碍想象的心理因素

1、帮助学生增强创造时的自信心和勇气。要使学生增强对自己作品的价值观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巧妙引导,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创造意识。在教学中要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2、不要使学生过分的自我批评。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眼高手低,很多事情他们能说,但具体落实到画的时候难以表现,有时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即使在成人看来很不成形的画,也应亲切、热情地予以鼓励表扬,挖掘长处之后,再适当指出不足之处。

(二)指导学生丰富有利想象的形象贮存。

想象是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现实形象为依据,头脑中形成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头脑中贮存的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愈多,想象愈丰富。因此要指导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观察生活中形形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其次鼓励学生多看电影、电视,多参观画展,多读文学作品等,指导学生丰富阅历和生活经验,广博吸收多方面知识。

(三)启发学生已有形象思维的再次联想。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68―01

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针对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阻碍因素和弊端,从美术本体出发,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创造学原理对美术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角度入手,对原有教材和课程资源进行了改革整合;对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审美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

审美教育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对人的精神和心理审美产生影响。但是美的东西不见得都是抽象或具象的,也不是直接显露在人的面前,它需要我们抽丝剥茧地去发现它,这里说的“抽丝剥茧”就是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美,在实践中创造美。因此审美教育是不能采用直接宣教的枯燥形式,而是要深入浅出地将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头脑之中。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美术展览、参与学校环境美化设计、美化自己的教室、办手抄报;在中秋、新年到来之际,指导学生亲自制作节日贺卡、布置场景营造节日气氛;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白衬衫画上个性的图案等,让学生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创造性地进行“技法”教育

审美创造的一个基本功是审美的表现。在美术创作中,传统的思维往往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在技法上,需要不断更新,走出“规范”,敢于向旧的技法挑战,寻找新的、好的方法。纵观历史上那一颗颗艺术巨星,哪一位不是因为创新才光芒闪耀的。因此我们对美术的“技法”教育也需要有全新的认识和创造性的传授。

如经常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即使是写生,也允许、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感受、探寻新的表现方法,甚至不给出现成的形式而让学生自己去组合、构思,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表现方法。

三、打破传统训练方法,消除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障碍

创新能力在思维方式上的特征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它巧妙地结合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从而产生出某种新设想。笔者认为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非逻辑思维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培养:第一,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培养学生善于把一种事物通过联想,加工成另外一种事物的能力;第二,培养具有独立思维见解的能力,引导学生敢于否定权威的设想,善于打破传统的思路,在欣赏课中这种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第三,营造让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的机会,不拘一格地使用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第四,培养学生独立构建整体观念的能力;第五,像印象派的大师们绘画那样,训练学生善于抓住头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和“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多带学生出去走走,回来以后让他们根据自己头脑中残留的印象进行记忆创作;第六,树立学生坚持个性风格的思想。倘若能将这些措施贯彻到整个教学实践中,便能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产生新事物的源动力。一个好的问题往往会吸引无数的人去为之探寻。我是一位主张让学生多提问题的老师。学生喜欢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提得老师也无法解答最好。喜欢提问题、常常提问题的结果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唤起了学生对解决问题和追逐新知识的欲望。老师是应该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我们常常会感到从中学到大学“问题学生”越来越少,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并不是大学生没有问题,而是提问的天性在小学和中学都被抹杀完了。所以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创造性地提问题和坚持自己找寻真理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方法。

五、争取多学科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篇9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可行性与存在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少学校开展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大幅提高了信息技术一线教师的信息知识素养,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也不断冲击和更新着教师们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学科等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运用历史教学中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不够重视创设学习的情境。创设情景化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关注其精美性、新颖性,过度运用技术性,完全违背了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第二,不够重视历史学习的具体方法。多媒体技术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将大量的信息量和知识点进行加工、综合,是学习初中历史的有效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很少知道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具体方法。第三,不够重视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承担着指导和辅助的作用,但是为了节约时间,很多教师很少安排有关多媒体的组织活动,学生不能完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指导观念

多媒体技术是通过创造虚拟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与氛围来完成初中历史实践教学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更轻松地把握历史知识,加强师生间合作和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长久发展,从而主动去思考,努力去探究创新,做到有效学习、终身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指导观念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第一,技术工具观念,主要是制定明确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第二,构建学习观念,科学合理地创设情景化教学学习,进一步构建全面综合的知识体系与框架。第三,智能化的多元发展观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与差异性,为学生制定全面而详细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和多元个性,发挥学生的优点。第四,人文主义观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最大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开心地学习,发挥其积极思想,热情地投入到历史学习当中。第五,终身学习、终身教育观念,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学会学习。

(二)创设情景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积极性

创设情景化学习,就是要将初中复杂的历史知识通过直观的、趣味性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历史场景的再现。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电影、音乐、图片、趣味竞赛等。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可以选择合适的相关事件的历史电影、音乐,真实地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习俗等,用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形象地刻画出历史人物以及各人物之间的关联,慢慢将知识点、学生的情感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图片也是展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图片虽然没有电影的连续性,但是可以将不同时代和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联合在一起,真实反映历史。趣味竞赛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适当借鉴电视节目上的竞赛类节目,设置抢答、擂台赛等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历史知识,同时纠正自己认知上的错误。

(三)师生共同参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思维的发散性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学生间可以自由结组通过各种形式设计课堂微型舞台剧和音乐、图片展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完成,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函数概念;应用

函数概念是初中阶段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它的抽象性较强,学生接受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的考点,并要求能初步运用运动变化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而且透彻理解函数的意义,对今后学习和再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又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函数内容可谓是初中数学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函数教学呢?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提高学生学习函数之兴趣

函数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抽象、枯燥,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函数教学实践中一直探索的课题,多媒体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例如,在讲解函数概念中的变量与常量时,可以制作一个小动画:在平静的水中投入一块石子,会出现一圈圈的水波纹,组成了以石子落水点为圆心的一系列半径不等的圆。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这一系列圆中的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是不变的?这样,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强化了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函数概念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可快速、直观地突破函数教学中之重点、难点

多媒体在函数教学中,通过画面展示,可以使内容更形象、更直观,有助于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掌握重难点。

例如,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教学中,要通过描点画出图象,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则能给学生以更直观、更深刻的印象。画好的双曲线使用闪烁曲线两端延长部分的效果,给学生加深无限延伸的印象,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概念,又能让学生清晰、透彻地理解画反比例图象的要点。

三、发挥网络之优势,创新函数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