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教育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教育的核心

篇1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思想教育 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56-01

从本质上来讲,价值观是一种意识,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态度和认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高校的思想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在培养高校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生活化、具体化的标志,丰富了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能够增强高校的培育效果。

一、高校思想教育中核心r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我国高素质人才和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培育的对象,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修养,努力实现德才兼备。高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实质上是在教导大学生坚持为人民服务,丰富自己的内涵。所以,高校思想教育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基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二)顺应时代新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的发展环境也是瞬息万变。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变,各种思想观念在社会中盛行,大学生对于价值观念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很容易发生混乱。基于日新月异的大环境,高校必须从思想角度出发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避免学生出现道德迷失等情况。在这个问题上,高校的思想教育应该起到引导作用。

(三)丰富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需要

虽然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已经逐渐成熟,但是思想教育工作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及时融于最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坚持创新,这就要求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要不断地进行内容的丰富和扩充。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要和党的领导思想保持一致,才能便于学生理解当下各种政策,从而丰富自己的价值观。

二、高校思想教育中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一)宣扬,树立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信仰是一种基于人们内心世界而反映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信仰,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作出了一定的规范,坚持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形式的价值理念在社会上盛行,这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无疑是一种挑战。有些大学生受其他思想的影响,放弃了一直追求的理想,人生陷入迷茫状态。面对诸多的问题,高校思想教育应该积极地宣传基本理论,使具体化、形象化地展示给当代大学生。根据大学生自己的思想特点对症下药,教导学生遵循唯物主义指导实践,从而树立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实践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体现在它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实践落实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所以,应该从具体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引导,学校可以展开道德讲堂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引导。通过各种实践性活动,大学生收获了各种体验,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而获取精神层面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关注大学生的内心状态和生命意义

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关注生命、关注自己的内心。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防止学生产生极端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珍爱生命,走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思想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状态,对学生进行生命和理想追求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弘扬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秀玲.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3(1).

[2]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4-05-05.

篇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项发展目标实现的思想前提,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做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不仅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还能够有效提高这一思想自身的落实程度。因此,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用于思想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符合我国的发展需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概述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体系,并引导大学生严于律己,使自身言行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第二,全面深入地了解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现状,是引领工作良好开展的主要前提。第三,引领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方法,是在高校的学科体系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第四,全面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将这一差异特点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相结合,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是这一引领工作开展的良好途径。

将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据,不仅能够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还能为大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良好思想基础,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群体期望。此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我国先进的价值思想和观念,还有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我国本土文化的发展。因此,有关人员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案,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

二、引领工作的具体开展策略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

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认知,使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应以马克思核心思想为根本指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教育核心,将“两大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的立足基准,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育效果的衡量标准。同时,高校还应与家庭和社会加强联系,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自发地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等观念体系。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导向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思想教育质量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应用水平。因此,高校也应定期组织教师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进行培训学习,使教师的思想水平更好地满足这一引领工作的素质要求。此外,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使自身更牢固地掌握职业道德要求,从而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落实这一价值体系,进一步促进引领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构建以科学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科学合理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构建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在全面认识了解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态度及认知必将发生很大改观,使引领工作发生质的飞跃,从而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合理应用网络

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给大学生的认知观念带来多方面影响,高校在开展引领工作时,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正确、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科学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观念体系的良好渗透。可将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基础,构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引领工作的效率。

篇3

思想政治教育就像其它学科知识教育一样,是一个连续、系统的工程,它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整体性和规律性。大学生思想道德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起来的,它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积淀,是逐步形成的,它需要多个阶段的连续教育。

高校学生在完成中等阶段的教育之后,他们也只是获得道德行为的一半。进入高校后他们仍处于人生中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准则尚未最终形成。对所面临的事物一般持批判怀疑态度。他们比以前更关注个人利益;他们的心理问题比以前更加突出;他们在学分制下集体意识比以前更加淡薄,对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对集体活动缺乏参与意识;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在思想态度上表现为逆反、漠然、“趋异”,在思想认识上表现为迷茫、混浊、错位。甚至部分同学看破红尘,不思上进。因此,高校学习阶段的思想教育在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准则形成和定型中既重要又艰巨。

我们知道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要受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环节的影响,他们在中等教育所受到的脆弱德育加热功能(德育教育)又抵不上家庭和社会的散热功能。而现在高校的思想教育又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空洞灌输、高校学生的德育行为的养成缺乏反复训练、巩固及考验、不能成为他们的内在行为。

在高校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教育是这三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学校应把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笔者根据本人对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的研究,认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间接(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主体与客体教育等几种形式。

一、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

直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课堂教育,课堂教育又可分成两种形式,即:第一课堂教育、第二课堂教育和潜课程教育。

1 第一课堂教育。第一课堂教育即“两课”教育。“两课”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而当前的“两课”的教育存在着智育化的倾向,偏重于思想政治知识的传授,过于重视知识的空洞灌输、往往用分数来衡量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两课”教育应让高职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兴趣;应该把认知教育的重点放在帮助大学生澄清和纠正不正确认识方面;应与时俱进,引导同学更广泛关注社会,树立一种责任感。即贴近现实、贴近高职学生。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记某些概念,某些观点,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而是让他们拥有某种情感态度、某种立场信仰。第一课堂教育是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组成形式,正确的教育途径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第二课堂教育。第二课堂教育是指那些课程外的教育活动,如:班会、讲座、参观等活动。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

3 潜课程教育。潜课程教育即“两课”以外的专业课和其它课或叫作“德育渗透”。任何一个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讲授的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在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角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是渗透在学科教育当中的。“德育渗透”应顺其自然,决不能牵强附会。

在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两课”教学起着主导作用,但各门课程都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教书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二、间接(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

间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即课堂外的教育。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由学生在校生活中各种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等因素组成。

1 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高校学习阶段,学生们各自原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新环境中相互交融、彼此撞击,不断地改变或矫正着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班级中的“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具有一种同化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种熏陶;它具有一种促进力,能使班级同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这种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没有明确的“教育”标记,学生往往是“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隐含于其中的教育。

2 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的交往,无论在做学问还是在做人方面,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善于观察和思考,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获得德育方面的信息,从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他们不但看老师怎么说,更要看老师怎么做。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是最为广泛、深刻、持久的。

教师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示范”;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容易滋润高职学生的心田。

言传身教则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方法。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更要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这种德育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其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效果。

3 环境育人。环境是无声的课堂。良好的大学人文环境是影响人、塑造人的一种综合教育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营造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良好人文环境。

4 文化涵育。文化涵育法,即利用校园文化的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施以影响和教育,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学校应经常组织、开展一些能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和社团文化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以达到寓德育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三、班主任育人

在高校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因素中,学校里的班主任无疑成了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学校里,学生们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班主任。大至理想信念,小至卫生检查,具体到党员发展推荐、评优选好,学生与班主任无不发生密切联系。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

四、“学生干部”示范人

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上的标兵作用。

学生干部主要包括班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团总支、学生会及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又是学校联系学生的纽带,他们丰富的活动内容既能自我教育,又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培养出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们信赖的班级干部队伍。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干部,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班团工作的两大主体就是班委会和团支委会,在一个集体中存在两个机构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二者配合得好能够取长补短那么整个集体就能大踏步前进,所向披靡。

五、入党积极分子带动人

加强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在高职校园营造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政治氛围。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党员既是工作对象,又是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发展一名合格的党员,对发展对象本人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参与发展工作的党员是一次再教育和再学习的机会,对周围的同学必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带动,它可以达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学校应重视学生党员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六、主体教育

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学生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要把外部教育的灌输与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拓宽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主体思想教育活动。

七、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是师生沟通的新桥梁,是自我教育的新模式,它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网站,加强网上互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当前一大途径。互联网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利用网络手段,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和互相交流,更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思想才能健康。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心理氛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样化的一个重要方法与手段。

九、实践育人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实践的教育。让学生多走出校园,接触更加广阔的世界与社会。校园里的教育虽然集中但却有其致命的缺陷就是理论性太强,学生不易接受。实践一向是学生所欢迎的。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到社区、工厂、乡间,看看社会的快速发展,调查某些地区或领域落后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反思自己应该如何去做。让学生去参观富有教育意义的地方,比如纪念馆、展览等;鼓励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德育行为,同时实践活动也是对他们的德育行为的重要考验。

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1.满足学生的尊严需求,即: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人能给人以快乐,增强信心,增添力量。尊重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启发人的自觉性的重要前提。“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贯彻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进步成才为根本,在实施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切实引领学生的发展。2.满足人的价值追求。即:鼓励个性的发展。

(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讲究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把握人的发展规律,又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规律,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1.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而变;要择机而行,择行而育。人是有差别的,分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挥“一把钥匙开一把琐”、“一把钥匙开多把琐”的优良传统。

2.要寓教于乐,寓教于境,寓教于管。

篇4

微信自作为即时通信软件推广以来,迅速赢得了社会大众的热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网络社交工具。目前,大学生中使用微信的比例颇高,其逐渐成为展示自我、沟通交流、获取新闻以及分享的渠道之一,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交友等带来诸多便利,但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充分利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1微信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对媒介影响潜意识的温顺的接受,使媒介成为囚禁其使用者的无形的监狱。”微信突破了“时空屏障”和“资讯屏障”,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或摄取能够引起他们关注的信息,随心所欲地对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而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还不够成熟,理性判断能力也比较欠缺,微信传递的各类信息中不乏有信息扭曲的情况,该情况则容易对意志力不够坚定的人群产生负面影响,教唆、煽动、泄愤、谩骂,从而危害到党和国家的形象。大学生们如果从微信中接收劣质、腐朽的思想和文化过多,最终会导致其思想产生混乱,心灵受到腐蚀,信仰渐渐动摇,最终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内心中的主导性作用,影响其价值选择和判断。

微信不但可以双向、多向传播,也可以单向传递信息,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拓展了学生交流的平台,但同时也给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带来难题。再有微信具有去中心化传播功能,弱化了主导者的把关作用,降低了网络舆情的监控效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高要求。

12微信对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微信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新的平台,其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的重要补充,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微信了解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还可以将生硬的思想政治内容以生动的形象展现在其面前,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可以利用微信积极主动的传播正确的思想、言论,突破了场所与环境的限制,通过学生的反馈与之进一步交流,点对点的交流模式使学生感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强了教育效果。

微信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一条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新途径,通过非面对面的沟通让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也更有利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另外,在微信中交流主体的相对平等地位,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尊重,容易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很好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学生中的印象,使得学生在有了问题后也愿意主动进行交谈。

2利用微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21建立应对微信消极影响的防范机制

目前,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微信自身的缺陷将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高校建立处理微信危机的防范机制十分有必要。针对微信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应定期聘请社交网络方面的专家或企业家,开展微信应用相关的讲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念。其次,通过理论层面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培养自身良好的信息分辨能力,教会他们与各种陌生人打交道,增强他们对不良信息与不法分子的辨别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使用中能够做到对信息合理地取舍,提高其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大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展示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入手,正面看待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微信诉求,调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发展大学生梦想的新途径。

22构筑师生交流平台,通过微信及时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共账号,权威信息及时澄清校园突发事件或虚假传言等,学生通过关注平台,使其可以了解到最真实的信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力量,做好高校思想引导工作,权威信息及时澄清校园突发事件或虚假传言等,避免事件扩大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微信平台能及时查看和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生活状态,让微信真正发挥其及时性、便利性的功能。

23运用微信抢占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篇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可以归结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从党的十六界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到十七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己追求,表明了在当代大学生中旗帜鲜明的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更深层次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进而更好的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2.1 提供理论基础

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这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更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而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当前急需的,它准确地把握了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并通过科学的手段从理论创新上对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给出了完整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2.2 提供指导思想

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如何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就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只有坚定不移坚持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2.3 效果评价作用

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衡量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评价的标准,要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道德标准,加强学生精神价值的修养,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生活。

3 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3.1 在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

当前大学生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有失道德规范行为,盲目的个人崇拜,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否认以及拜金和享乐主义,由此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面的这种情况,我们在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地位,把坚持自觉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教育途径。

3.2 运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风尚

荣辱观是社会价值导向和文明程度的集中反映。在大学生中实现荣辱观教育,就是要使其正确的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渗透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具体做法为:将荣辱观教育渗透到思想道德的整个工作流程中,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荣誉,使大学生自觉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荣辱观教育联系起来,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符合时代时展要求道德风尚。

3.3 将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东西文化与观念的碰撞和融合,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振兴迫切需要一个明确的价值标杆。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如何引导他们树立符合社会主旋律的价值取向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作为大学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要积极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渗透到课内外各门课程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尤其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得到系统、科学的指导。

3.4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肩负着“化人”、“育人”的重任,同时,它还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校园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可以作为培养以群体性为特征的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着用发展的指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实现以国家和谐、稳定为基础的个人的人生价值。

3.5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它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传承着做人做事的道德人格标准,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养成。然后,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传统文化已经远离大学生,且开始趋于“市场性”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内在价值,并将教育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这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有体现。

3.6 在日常管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

近年来国内外十分重视的养成教育为我们教育事业提供了借鉴。养成教育在于帮助学生从身体、心理、知识、道德等方面达到全面发展,进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学校管理体制的各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学校的某些课程设置不合理或者管理工作方面存在落后性,就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某些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要从自身的管理出发,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例如,结合社会需要精心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校而言,则保证了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更加协调。

4结语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也是我党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行动指南。同时,对于建立和谐的高校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校园文化的社会思潮,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进而达到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并以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当代大学生自觉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 封希德.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 产学合作教育 供应链管理 信息共享

一、引言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该国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直接相关,而产学合作教育是打造高水平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有效模式。产学合作教育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近年来由于实践中出现的诸如专业设置和盲目扩招等问题,导致学生就业因难、专业不对口,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差较多等,使得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导致生源减少。众多文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种种对策,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管理思想出发,提出一个新型的产学合作模式,为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供应链管理是一整套方法,它基于合作战略,以过程为导向,通过有效地整合供应链各节点的企业,达到以最有效率的方法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供应链管理覆盖范围很广:包括供应商、核心企业和客户等;它的目标是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在产学合作教育中,如果将人才培养视为供应链产品的话,那么生源、学校与企业就构成供应链的三个节点,其中学校和企业是关键节点,由此构成的产学合作教育供应链是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借鉴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供应链伙伴的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前提,以下将从这个角度分析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二、产学合作教育的供应链信息共享

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伙伴之是会存在着“牛鞭效应”,即最终市场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信息在供应链节点上传递时,会发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越住上游传递,放大现象越严重。牛鞭效应导致产品订单的变化幅度沿着供应链节点逐级放大,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变动一点点,上游厂家的生产就要发生大幅度的震荡,从而造成生产与最终市场需求不合拍,供应链节点上的库存和滞销商品增多的现象。

产学合作教育也会出现“牛鞭效应”,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企业对所招聘学生的素质有了很多新需求,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能力素质往往跟它相距甚远。另外,当企业对某一种技能工种有了新需求时,学校的反应往往严重滞后,以至于出现严重人才短缺现象;等到学校终于意识到它是“热门专业”,而大干快上地招收新生时,很可能社会对它的需求已进入饱和时期或萎缩期,结果学生毕业即意味着失业,成为教育界的滞销库存品。

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也是解决牛鞭效应的有效工具。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共享彼此之间的信息,信息共享使得供应链成员能更好地做好预测和安排生产,从而降低滞销库存,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而且信息共享促进了供应链成员的相互信任,有利于结成更紧密的联盟,信息共享还可以减少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信息共享对产学合作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共享能让产学合作通道更加顺畅,有利于校企双方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相互提高,从而结成更紧密的关系。信息共享是双向的,可以是企业向高校开放它的内部信息,也可以是高校向企业开放它的内部信息。前者包括两个方面:(1)企业对高校开放它的岗位需求信息、技能要求信息和人才评估信息,让高校根据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招生工作;(2)企业开放它在经营管理中总结的实际案例,以及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和解决办法,让高校师生能接触到第一手资料,从而能以更生动的方式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后者也包括两个方面:(1)高校向潜在的用人单位开放它的教学内容、学生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和讲座信息,让企业更好地了解高校教学内容和学生素质,并提出有益的建议。(2)高校向企业提供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方法、科研成果和知识创新等信息,并经常性地向企业讲援最新理论知识,以提高企业的理论认知高度。

信息系统集成是信息共享的重要部分。信息系统集成可以让校企双方实现实时和全方位的沟通与联系。例如,校园BBS系统和企业的内部员工社区系统的集成可以让双方结成一体,互通有无。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企业的内部培训系统和高校的内部教学与选课系统都可以相互开放,让企业员工和高校师生根据自己需要到对方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淡化了校企的边界。

三、结论

供应链管理可以让成员企业更好地应对需求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新时代的产学合作教育必须寻找一个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模式。包括协同工程、延迟策略和信息共享三方面在内的供应链管理思想方法,为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董梅:供应链管理与高等职业教育[J].山西煤炭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3期

[3]王章豹祝义才:产学合作:模式、走势、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9期

篇7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和挑战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的大小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新形势下,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全面的大学生人才。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来,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给高校的教育带来了一些改变,高校的大学生思想也有所改变,呈现出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在新时期,高校的大学生们更注重自身个性的发展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同时明显的表现出了对于竞争、挑战的渴求,这些思想变化都是社会道德不断前进的体现。但是,与此同时,高校的大学生在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退步的现象,对于基础的文明的不尊重、对于社会公德的不认同等多个方面。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紧跟时展的步伐,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就要抛弃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和基础文化知识。在一些竞争中,很多大学生会存在着消极的个人主义,这些思想上的问题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多大学根本就是各种前沿科技信息和社会思潮教交汇的中心,这就使得大学生的思维向多向性方向的发展。很多大学生既坚守着传统的文化思想又接受者新时期的思想,往往使自己处于两难的境地。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的时代背景

现在的高校教育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活的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接受的信息种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是这些信息参差不齐,有的大学生并不能够做出正确的信息判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找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的途径,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做出调整,探索新的、符合大学生发展情况的教育模式。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台

新媒体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高等院校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的发挥新媒体的这些特点,让新媒体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而不是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制于新媒体。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新媒体技术,在新媒体中挖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帮助的信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新媒体这个平台,进行大规模的、快速的,向同学们传达正确的思想和一些理论知识,帮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新媒体向同学们传达信息不用受制于制度的束缚,同时还加强了相关工作人员和同学们的交流,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这就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做出调整。

2、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都是通过老师讲课、开讲座、讨论等形式进行的,这种教育方式限制了同学们接受教育的时间,同学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在新形势下,网络媒体、手机通信、微博等传播信息的方式不断更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利用新时期的这些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通过新媒体技术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学们不必再像传统的教育方式那样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接受教育,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技术,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的教育手段,使他们的教育方式更加丰富。

另外,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利于加强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信任度,从而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网络信息系统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的课程相对高中来说少得多,一些大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业余的时间,就会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学生们的抑郁症的发生。

2、网络信息系统削弱了教育工作者的权威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讲台上讲,同学们在讲台下听,同学们处于被动的地位,老师的权威性比较强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于教学领域,使得老师和同学们在同一个平台上,老师和同学们同时获得信息,有时候还会落后于同学们,老师们所了解到的信息不再就有权威性,在老师知道以前或许同学们已经了解到了,从而削弱了老师们的权威性。

另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黑色信息也会随之传播开,会会出现一些学生网上不道德的行为现象。网络社会不像现实社会有人维持秩序,网络社会的秩序性很差,这就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带来了挑战。

总结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认清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形式,利用新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同学们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大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情况做出科学的、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的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志军. 加强和改进高师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08(01)

篇8

一、信息熵和冗余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理论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休斯最早提出熵的概念。1923年,德国量子力学科学家普朗克来南京讲学,将这一概念传入中国。克劳休斯认为,熵是用来统计一个系统内部混乱程序的计量单位,即热力自觉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过程中,虽然总体能量守恒,但已经发生了很大贬值,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熵的提出不仅影响物理学界,也对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信息传播学领域。1948年,美国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香农将熵的概念引入信息论,至此人们对信息传播的研究更加微观具体。信息原是一个抽象概念,通常理解为人类传播活动的一切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信息的多少似乎很难用量度衡量,直到香农提出信息熵概念,才将信息定义为“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里,不确定的东西即熵的意义。熵是系统无序和混乱的状态,熵值越低,系统越有序;熵值越高,系统越混乱。克劳修斯将熵的概念局限于一个封闭的、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但香农的信息传播系统是开放的,即熵值变高时,可引入一种外界因素对其进行控制,从而降低熵值,使系统重新趋于有序、平稳。这种被引入的外界信息称为负熵,它可以使系统始终保持活力。相反,如果信息系统中一些信息丢失,那么熵值就会增加,无序程度也随之增加,所传播的信息也就更加不确定。根据香农信息熵理论的基本观点,信息效果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传播系统中熵值的高低。如果熵值过高,接受者理解难度就大,相反就小。而熵值的高低又取决于信息传播过程的每一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生观念、道德标准和普世价值的信息制作、传播和接收过程。各种类型的教育形式都是信息传播的载体,而本质内容是让这个传播过程在有序状态下顺利进行。从信息熵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如何把握熵值的高低,适时引入负熵,减少系统消耗。

二、信息熵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面的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系统和其他信息传播系统相同,包括信息的处理、传播、接收、反馈四个基本方面。现实生活中,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需要消耗大量教育资源保持传播效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以学校教育为例,从小学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没有放松过。但是,正这种高消耗系统会使信息熵不断增加,表现为在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不断降低。有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并不理想。如果从信息熵的角度出发,那么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从外界吸收负熵信息,从而不断提高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能力,以保持信息传播系统的均衡和效果的持久稳定。因此,信息负熵的引入应贯穿思政信息传播过程的方方面面。

(一)从信息处理角度出发

高熵值的思政信息主要表现在小概率信息或一些理论性强、专业性强、抽象晦涩难懂的信息。比如,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理论,如果接受者的理论水平有限或对概念缺乏基本理解,对他们来说信息接收的概率就小,熵值就高。现实生活中经常在街上看到一些很难懂的口号或标语,如“四个必须、三个强调、两个贯彻、一个决心”。信息制作者用看似精炼的语言把完成某项工作的态度和决心表现出来,但标语的受众有可能并不知道“四、三、二、一”的具体内涵,传播效果可想而知。对传播者而言,处理信息时要首先考虑目标受众的认知背景和接受能力。在理论信息可以转化为低熵值信息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小概率语言的使用,比如,缩略语生僻词、行业术语、专业用语、民族语言、网络用语、古代汉语等,最大程度涵盖受众群体,减少因信息难懂而造成的效果损耗。

(二)从信息传播渠道角度出发

高校思政教育要符合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多渠道传播有助于控制信息熵值。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常态化的传播渠道是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班会、谈心交流等。如果始终采用这种模式化方式,结果不是熵值的增高,而是熵值的降低,甚至为零。对受教育者来说,虽然接受这种低熵值的信息没有难度,但很容易让他们觉得乏味和无趣,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三)从受众接受角度出发

信息熵值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使受教育者很好地消化接受传播者的意图。接受过程中,受众的记忆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保证传播效果,势必要占领被教育者的长期记忆空间。在香农的信息系统中,影响受众接受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噪音,即干扰信息。受众长期记忆的实现需要很好地将符号化的语言、文字、图像信息进行解码和再现,而噪音影响解码效果的优劣。

三、冗余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中的功能

信息论中,香农把传播过程中为减少噪音消耗而必须重复的信息称为冗余信息。冗余是和熵相对的概念,是对信息的确定性、有序性和可预见程度的计量。也就是说,冗余越多,所传播的信息量越少,反之信息量越大。香农认为,冗余信息同样是信息的一种,并不等于无效信息或者垃圾信息。冗余信息的存在,正是为了克服开放系统信息传播中不可避免的噪音干扰。噪音存在于信息传播系统的方方面面,与传播者、媒介、受众和外界环境都有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适度的冗余信息可以更清楚地表达传播者的意图,增强传播效果。口语和文字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不管是书面学习还是口头教育,语言因素都是产生冗余信息的主要条件。比如,考试前,高校思政工作者都会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强调诚信考试的行为规范和违纪作弊的预期处理后果。从传播结果看,单次传播不可能实现所有学生都将诚信观念内化为自身行动,此时冗余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也正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不断通过班会、谈话、文件传达等方式强化教育的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思政教育所包含的语言因素内容如果不加以改进,那么将导致冗余信息的累加和传播效果的急剧降低。考试诚信教育中,高校中低年级学生出现作弊的机率要低于高年级学生。抛开个人主观因素,从信息传播角度可以理解为高年级学生在每次诚信教育中都接收了信息,但每次的信息内容都大同小异,结果导致前期产生的效果被后期大量的冗余所取代,信息传播效率不佳。冗余信息产生的非语言因素,主要指传播形式的单调性和传播频率的高重复性。高传播频率指在一定时期内过于频繁向对象传播信息。由于信息量过多带来接受困难,或同一内容的不断重复导致受众心理上的逆反,所以针对个别学生过错的面对面教育中,教师应在引导教育后让学生自我沉淀、反思。这个过程正是避免冗余信息产生的过程。如果教师连续几天喋喋不休地就某个问题批评教育学生,不仅不能起到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课;课程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和各学科进行整合,即教师应如何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便成为新时代课堂教学的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作为一位中学政治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方式。

第一: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显示工具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大量的板书内容,有时需要介绍一些具体事例,或者补充一些具体练习等等。而在课堂40分钟内,如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则消耗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不用板书而直接口头表述,则往往会词不达意。这时候,如采用信息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高效地使用课堂40分钟。

第二: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演示工具

当现代教学技术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故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向学生展现生动、逼真的真实场景和画面。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在处理思想品德课中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时,只能通过教师口述或板书来表达,导致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集动态视频(录像)、动画、照片(图片)和声音于一体的功能,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各种在课堂上教师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事物和现象,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简单化,把政治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直观地展现出来。

第三: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交流工具

在一些已经建成校园网和已经使用国际互联网的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师已不再是获得政治知识的唯一知识源,学生通过访问网络上与政治知识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通过互发E-mail等形式进行政治问题的讨论,教师就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讨论交流,这种形式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阐释自己的观点思想,又可及时借鉴他人的意见。

第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个别学习的工具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差异之一在于网络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式教学。”个别化学习的意识,发展,手段及应用和创新都时时体现我们时代的特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个别学习的工具。

思想品德课个别学习主要有个别辅导与自学两种,这都要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决定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解决个别辅导的教师时间分配问题和自学的无规律和统一性?我在不断的探索和借鉴中得出几种方法:

1)小组学习:个别化学习可通过小组协作模式,组员之间有竞争、合作、伙伴与学导四种关系。难度小的问题由一些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在小组协作中解决,难度大的由教师作集体讲解。这样就很好地解决教师的个别辅导时间分配的问题。

2)“政治导航资源”:通过目录的形式完成非本地资源的信息工作,还可很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信息的工作一是可以省去教师许多精力,二是对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对于个别化问题解决是一种辅助手段,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与交流的阶段。这样可引导个别化学习中的规律性和统一性的挖掘。从而使学生自学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力!

第五: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提供资源环境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渗透向各行各业及百姓家庭,也已经向教育提出了挑战。计算机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提供了针对性的素材,这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和不可想象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资源都可以从Internet 获取,信息技术可以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资源环境。

我认为以上这五种方式基本涵盖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各个方面,这些东西分成了几层次: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思品老师都会只是停留于把信息技术作为展示工具,这其实也就是大家常挂在口边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适用于讲授式教学模式。慢慢的,部分水平高的老师就会往其他方式上靠,如利用frontpage制作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去个别辅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一些发现式教学模式,当国家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时候,部分老师又利用网络组织学生进行网络研究性学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新奇而精彩的全新领域,它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进行大胆而可贵的尝试和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是这一领域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我们的教育智慧,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为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开辟一个新的途径,以丰富和完善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代化。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必将大幅度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篇10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内在联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要以单位的职工为教育对象,教育要以提高职工的思想品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为目的,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培养新型的建设型人才。

第二,人的心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性的反应,是人脑的机能,同时思想政治素质也是客观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中的,和人的心理具有相同的本质,经过人的思维加工而产生的客观事物。思想和心理的形成过程具有同一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管是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还是健康人格的养成,都是人的知、情、意、性格、动机、需要等心理素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属于心理现象的一部分,并且属于层次较高的部分。思想属于理性认识,心理不但包括理性认识还包括感性认识;人的思想属于意识层次,道德观念、政治思想在各种意识中占主导地位,心理不但包括意识也包括无意识,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实践、认识、在实践的反复的过程,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的的形成过程。

第四,思想决定着人的心理,并支配着心理活动的方向,心理反作用于人的思想,人的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一方面,心理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并且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能优化心理,可以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观念又会反过来促进职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二、促进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相融合的对策

第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符合职工心理发展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整体上把握职工群体特征,使工作符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比如针对职工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一点,如果企业仍然像对待新职工那样,强制性地去约束他们,反而可能会引起职工的逆反心理。另外,同一年龄阶段的职工除了具有心理特征的共性外,也存在各自不同的心理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想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人性化,就要对职工个体有更全面、科学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在新职工入厂时,就为每一个职工建立心理档案,全面掌握他们的性格、爱好、情绪、家庭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测量,并根据每个人的测量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特别是对于那些问题比较严重的职工,要重点关注,提前疏导,避免引发一些悲剧事件。

第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贯穿、相互渗透。

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在工作内容和形式上都有重叠之处,所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二者完全可以相互贯通融合。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管是讲课、讲座还是心理咨询的形式,不仅仅只涉及心理知识,还可以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职工树立正确的观点,为职工的健康成长做好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可以像心理咨询工作一样,首先站在职工的角度,理解、接纳和尊重他们,不板起面孔训斥,而是循循善诱,与职工做心灵沟通与交流,那么工作起来效果肯定会更显著。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除了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与方法以外,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知识也是必须的。

第三,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

促使其进行自我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职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职工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自我教育是职工进步的内在动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规律。我国古代教育家就很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他们认为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自求自得”的过程,强调“内省”、“躬行”、“反求诸己”,以实现个人的修养目标。事实上,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职工的精神需要,可以说,只有激发职工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同样,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是教给职工认识自我、矫正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并最终从困境中自我解脱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使其主动认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