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允价值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允价值的特征

篇1

关键词:财务会计;本质特征;公允价值会计;确认计量;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1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1―0094―03

当2007年的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机构纷纷将造成世界经济动荡的始作俑者归咎于《公允价值计量》(FAS No,157),[1]并积极游说政府中止执行该准则。美国SEe在2008年年底发表的《市值会计研究》(Study onMark―To―Market Accounting)中支持FAS No,157:任何对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的质疑,只会降低财务报告的透明性并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对投资者隐藏金融机构的真实经营状况。因此,金融危机非FAS No.157所致,不应中止其执行。SEC的研究报告是对上市公司执行FAS No.157的影响分析,事实是否如此,需要从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

一、财务会计本质特征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各子系统因其本质特征不同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将财务会计数据整合成各利益集团所需的会计信息,以反映、控制特定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一)财务会计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紧密相关

Pareto提出的资源最优配置仅限于市场运用价格机制对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资源配置的脚步并未停止,而是随资源流入企业而继续进行配置。Coase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取代,资源配置可在市场和企业两种相互补充的替代形式中进行。20世纪20年代之后,财务会计从传统会计中独立出来,其最终生成的财务报告,对外为相关利益集团公告可用货币量化的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状况和优化成果(即会计信息),成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来源。

(二)财务会计应具有相对独立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本质特征,并在其发展过程中秉承其本质特征,客观环境的变化只是学科体系内基于本质特征的调整,这是置身于客观环境的学科发展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财务会计在反映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时也具有其相对独立性,不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随意改变其本质特征。否则,随波逐流的财务会计将在发展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成为用来支持任何观点的工具。

(三)财务会计本质特征

财务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财务报告又是财务会计的核心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利用集合论总结为。

1.历史性是财务会计本质特征

20世纪70年代,APB Statement No.4指出财务会计是“以货币定量的方式提供有关企业的经济资源及其义务的持续性历史,也是提供引起该资源及义务变动的经济活动的历史”。FASB在1978年的SFAC No.1中阐明“财务报告应提供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财务情况ASB在sP(Statement of Principlesfor Financial Reporting)中阐述“财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是历史的,无法反映可能提高或削弱报告主体经营成果的未来事项和交易,也无法预测经济环境的潜在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2001年4月,IASB在修订的Framework中强调,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控制的经济资源,传达报告期间优化经济资源配置的能力,有助于预测报告主体未来取得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能力。葛家澍(2003)认为财务会计是一门历史科学,通过其报表反映一个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真实图像,提供该企业的历史会计信息。

以上文献均强调财务会计具有历史性的特征,主要提供报告主体的历史会计信息,反映经济真实,评估受托责任,以助于经济决策。

2.财务报告继承财务会计本质特征

历史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且不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作为财务会计重要元素的财务报告,理应继承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充分体现历史性,最大限度地如实反映经济真实。但是,即使利益集团干扰准则的制定,也不应突破财务会计历史性的本质特征,否则会撼动财务会计的根基。

二、历史性财务报告的主要判断依据

(一)最低限度地运用判断、估计

Paton认为价值是高度不确定的,财务报告是建立在具有不确定性的价值及其有关的交易和事项的基础上,不可避免地会掺入判断和估计,降低财务报告如实反映经济真实的能力。为减少估计和判断带给财务报告的“副作用”, Statement No.4主张确认要与可验证的交易数据相关联,同时运用一致和有序的方式,最低限度地运用估计来最大限度地反映经济真实。

(二)不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决定财务报告的基本职能,即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忠实地记录并报告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而非预测未知。ASB在sP中便明确阐述:“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历史的,因此无法反映可能提高或削弱报告主体经营成果的未来事项和交易,也无法预测经济环境的潜在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虽然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并提供相关信息会有利于理性决策,但财务报告的核心仍要以反映为主,不能越俎代庖,把对企业未来的财务预测强加于己身。

(三)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会计为主

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是被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的货币化形式。某种可用货币计量的属性同确认相结合形成该计量属性会计。公允价值会计是把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及其变动纳入财务报表予以确认。反之,若公允价值量的对象未纳入财务报表,则不是公允价值会计。

三、公允价值会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在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本文结合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来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缺陷。为方便分析,仅以IFRS9前的金融资产为例。

(一)离开会计主体的计量不能反映经济真实。

科学或理论研究根植于各种基础假设之上。Paton认为价值是高度不确定的,财务报告是建立在具有不确定性的价值及其有关的交易和事项的基础上,通过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架构的三维空间对价值及其变化进行度量。该空间以会计主体为计量的前提基础,规定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如实反映该主体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价值及其变化,与该主体无关的交易和事项不能进入该空间,也不能离开会计主体而随意改变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

FAS No.157强调“公允价值是一种以市场为前提的计量,而不是以特定主体为前提的”,不仅把与企业无关的交易和事项纳入三维空间内,而且还以市场为计量的前提基础,随意改变财务报告

的空间范围。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后续确认都是市场中其他主体的交易行为,与会计主体无关,以市场为计量前提只会扰乱财务报表的内在逻辑,无法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二)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不应予以确认

由于IASB采用广义收入的概念界定企业收益,收益确认的时点以该资产在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给对方作为界定的标准。虽然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可确认为收益,但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重要风险和报酬并未真正转移,其公允价值变动情况无法按IASB的规定得以确认。仍以期权为例,由于期权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致使双方面临的风险和报酬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只有在期权真正被执行时才发生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双方在期权执行前的承诺并不等于风险和报酬也随之转移,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及其持有期间的收益都不符合收益确认时点的界定标准,不但使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下降,还会影响投资者决策。

(三)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收益扰乱财务报表之间逻辑关系

公允价值是某时点的估计值,性质上等同于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蕴含多种未来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是金融资产未来趋势在当前时点的体现。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前后两期变化情况确认为持有期间收益,会扰乱财务报表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是,当期收入与费用配比得到的净收益属于特定期间的计量指标,是已实现交易和事项的净收益;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包含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未来各期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其持有期间的变动是对未来各期现金流量折现值的预期变化,变动的差值便是持有期间的预期收益,与已实现的、可持续经营的期间净收益无关。二是,相互无关的收益指标最终形成混合收益=特定会计期间已实现收益是未来预期变化的未实现总收益,相加的结果没有意义。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会计引入财务报告后,并未从根本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反而使会计信息带来顺周期效应,致使报表波动较以前更为剧烈。本文认为公允价值并非无过,应更谨慎地分析其在财务报告中的列报等披露问题。

[参考文献]

[1]SEC.Study o11Mark―To―MarketAccounting[R],2008.

[2]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会计研究,2003,(3).

篇2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市场环境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和实施必将成为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本文拟从探索公允价值的内涵入手,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一些探讨。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6年9月正式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SFASNO.157)——公允价值计量,SFASNO.157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betweenmarketparticipants)进行的有序交易(inanorderlytransaction)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bereceivedtosellanasset)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paidtotransferaliability)的价格。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s,IFRSs)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于1998年的《债务重组》中,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2001年1月修订的前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准则中有公允价值的运用,但是在同年财政部又取消了公允价值在上述准则中的应用。直至2004年7月又回到了采用公允价值的轨道上来,特别是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企业合并、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年金等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大量运用。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各国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并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可以说它是其他属性存在的基础,即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允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性、相关性的信息质量特征。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不妥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的市场交易中,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交易价格,其最大特征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但笔者认为,这一定义并未反映作为一个计量属性所应有的在时间界定、交易性质、交易类型等方面的特征。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方面。计量属性分别反映了被计量对象的不同特征或方面;在时间上,要分清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交易性质上,要分清实际交易、假设现时交易和预期交易;在交易类型上,要分清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

前四种计量属性特征如图所示

特征

计量属性时间区间交易性质交易类型

历史成本过去实际投入

重置成本现在假设投入

可变现净值将来预期产出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将来预期产出

计量属性相比可知公允价值确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首先,它在时间界定上没有限定,可以是过去的,也可以是现在的和未来的交易,因此历史成本常被称为过去时点的公允价值,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的公允价值,而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根据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公允价值(现值是折现后的结果,可实现净值不考虑折现);其次,它的交易性质可以是实际交易,也可以是假定交易和预期交易;再次,它的交易类型可以是投入价值也可以是产出价值。作为一个计量属性,它必须能够反映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这一特征应是独特的,不能与被计量对象的其他特征有所重合。因此,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特征相当模糊,它涵盖了前四种计量属性的各自具有的特征,即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表现为不同的计量属性。

FASB的当前有效的6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告(SFAC)中,有四个与公允价值会计有关。其中,SFAC1和SFAC2是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SFAC5和SFAC7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指南。SFAC5提出了5种可以在财务报表中使用的计量属性,它们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在SFAC7中,FASB第一次将公允价值概念在概念框架中进行明确界定,并对公允价值的核心问题——现值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SFAC7指出,SFAC5提到的5种计量属性中,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可变现净值主要用于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和以后的新起点计量;历史成本主要用于初始确认和以后各期的摊销;现值主要是一种摊销方法。SFAC7又指出,SFAC5所界定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三种计量属性实质上和公允价值是一致的。但是,可变现净值是未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不是公允价值;现值也不是公允价值,因为现值包括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和以特定个体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FASB的上述说法已经被一些研究成果所修正。Scott和谢诗芬认为,对于短期应收应付款项目,由于其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忽略不计,故可变现净值可以近似地代表这些项目的公允价值。而特定个体价值的现值与公允价值概念是冲突的,的确应该排除在公允价值之外。综上所述,公允价值涵盖下列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短期)、现值(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

FASB于2006年9月正式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作为单独的计量属性,它的出台将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将产生深远影响,对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对公允价值定义进行了修订,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交易价格、有序交易中的脱手价值,同时该定义还强调了主市场和最有利市场在公允价值确定中的作用。其次,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进行阐述:在非实际交易情况下,对资产或负债的交换价格进行估计(对负债的公允价值估计要考虑企业的信用等级),这种估计是参照当前模拟市场交易信息确定的。另外,还将公允价值根据其估价所依据的信息不同分为三个等级,建立了公允价值估价的层级(FairValueHierarchy)。FASB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依据活跃市场信息,最小限度地参照企业自己的判断。估价层级系统对减少企业操纵,增强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还提出了估价前提(ValuationPremise)理论,认为“持续经营”(Going2concern)和“在用”(In-use)是公允价值估价的一般前提。估价前提对推动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接近其真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我国的启示及对策

通过以上认识,笔者认为SFASNO.157的正式将对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在增强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缩小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提高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首次明确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做出了合理的修订;建立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评估等级系统,包括对估价技术及参照信息的详细规范;建立了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等级系统等。

鉴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应积极与国际接轨,特别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虽然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已将公允价值纳入规范体系,但是在很多地方也存在不足,应借鉴SFASNO.157的经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借鉴F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定模式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FASB)在为期两年多的时间里,召开了2O多次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于2004年6月23日了“公允价值计量”(FairValueMeasurements)征求意见稿,并在之后经过十几次会议讨论,又于2005年11月21日正式向外界“公允价值计量公告工作草案”(FairValueMeasurementsStatementworkingDraft),并最终于2006年9月正式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SFASNO.157)——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还制订了详实的计量指南对其进行补充和说明。无论在制定的程序上,还是在时间的安排上等,FASB对SFASNO.157的出台都作了较为详实的计划。因此,我国会计准则要真正实现与国际趋同,必须要在制定的模式上与国际趋同,特别是与会计理论与实物发达的美国趋同。如成立由专家和实物界人士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将公允价值的定义、应用、确认、估值技术和披露等层面可以简略地规范,待在应用指南中对其予以具体地补充与说明,如具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何种估值技术及参照信息应进行详细讨论等。

(二)参考FASB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框架体系

F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SFASNO.157)提供了一个统一指导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框架(Framework),阐明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确认、目标、范围、计量、披露、生效期及过渡期等,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资产、负债及其运用、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估价技术(ValuationTechnique)、估价技术参数(ValuationTechniqueinputs)、公允价值等级(FairValueHierarchy)做了详细的规范,为实现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较为全面、清晰的阐述。我国可以借鉴FASB的经验,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定,不尽要经过理论界严密地逻辑论证,而且更要积极听取实物界的意见和建议。不尽要对公允价值定义、目标、确认与计量范围等要进行规范,而且更要在技术层面上,如估价技术、参数信息、公允价值等级和披露制度等进行更为详实的规范。

(三)积极地建立一个与公允价值计量相适应的市场经济环境

美国之所以能够单独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源于美国有着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制度规范。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地不断涌现,以及对信息相关性的关注,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日益高涨,因此各界对美国会计理论界公允价值的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由此而诞生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SFASNO.157)——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不完善,制度规范不健全,信息不透名等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因此,要在我国要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必须要从完善产权资本市场,健全制度规范入手,建立健全专业评估机构,加强市场监管等等,从而阻断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企业利润,粉饰财务信息的后路。

(四)正视SFASNO.157,结合自身,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SFASNO.157的出台依托于美国具体的经济环境,完善的资本市场,健全的法规制度,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可以说SFASNO.157有着自己的特殊背景。而在我国,首先市场体系等各方面不完善;其次资本结构等也不健全,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股权分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再次,笔者认为SFASNO.157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一定十全十美,如在估价技术方面,笔者认为除了市场法、收益法(现值法)、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之外,还应加上净值法(可变现净值法),以使估值技术更加完善;在公允价值定义上,SFASNO.157采用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的脱手价值,而非入账价值。那么也就是说市场交易者销售还是购入资产或清偿还是转移负债都必须采用脱手价值,即在计量日销售资产所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脱手价值)。这对于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而言,毫无疑问是“公允”的,然而这对于市场交易者购入资产或清偿负债而言,这样定义出来的公允价值是否“公允”,笔者觉得是否有待进一步检验?鉴于以上背景,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应联系本国的具体国情,稳步推动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促进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从外因上来讲,在我国要把公允价值作为一项单独的计量属性,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估价体系以保证企业价值的正确判断,但是,目前我国十分缺乏这方面的机制,以及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中,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真正地显现出“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利润”的真实性、可靠性。而盲目地把公允价值作为一项单独的计量属性,不尽不利于价值的“公允”判断,反而,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从内因上来讲,在计量属性上,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合。目前我国会计计量属性体系中包括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再将公允价值定义为一种计量属性,还是暂时作为会计计量的一个方向或者说是目标,笔者觉得是否有待于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会计研究,2006;5

2.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会计研究,2006;9

3.伍刚.公允价值计量的新视角.财会月刊(会计),2006;5

篇3

一、公允价值的特征以及其确认方式

1.基本特征

公允价值基本特征一般包括公平特征、非实际交易特征以及市场特征三点。所谓的公平特征指的是买卖双方在进行公平交易的基础之上,其资产或是负债计量所累积的相关信息,买卖双方是自愿进行交易,但同时也是根据获取最大值的利益角度进行实际交易,并没有外力作用胁迫使其开展交易活动;非实际交易特征指的是,在没有开展实际交易活动的基础上所获取的资产信息或者是负债计量累积信息,一般情况下是根据以往的实际市场交易情况以及模型对缺乏实际交易活动的资产信息或者是负债计量累积信息进行评估;市场交易特征是指公允价值在市场中获取的资产信息或是负债计量信息,而不是通过其他的信息或交易途径中获取的相关信息,这就是公允价值的市场特征。

2.确认方式

(1)成本法

利用成本法确认公允价值时最常使用的确认方式是重置成本方式,利用重置成本方式对资产及负债计量信息进行确定时需要具备以下两平两个条件:第一,不能随意改变资产的实际用途,资产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剧照原本的方式使用,并产生经济等效益;第二,使用该方式对所选择的资产进行重置时,选择的资产要与被比较的资产,在使用效益以及资产特征方向具有相似性,否则对资产进行重置就缺少实际意义

(2)市场法

市场法指的是在氛围比较活跃的市场交易情境下获得资产以及负债计量相关信息,这可以为利用市场法确定公允价值提供信息依据。使用市场法确定公允价值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在氛围活跃的市场交易环境下获取信息;第二,可以参照在市场交易中曾经有过的类似的资产交易或者是负债计量交易,以此确定产品的公允价值。

二、在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探究

1.为企业财务创造良好的公允价值运用环境

我国当前现有的企业系统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部分经济活动正朝着网络化以及电子化方向发展,这就间接的扩大了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规模,使中小型企业队伍愈加壮大,这些企业不具备强大的资源竞争实力,因此企业要为公允价值在其财务会计中的使用创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财务措施保证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价值会随着时间变动而产生变工,并且其变动应具有合理性,保证企业经营的产品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2.建立完善的应用体制

任何一项措施的实施都必须依靠一个体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制约,才能保证该项措施的实施具有实际意义。在企业财务会计中使用公允价值的前期部署比较复杂,工作量较大,实施难度远超过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因此在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财务会计公允价值使用及管理体制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首要任务。现阶段我国市场上也存在相关管理体制,企业可以套用市场上的管理模式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制定出一套适用于自身企业的公允价值使用管理体系。该项工作不仅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主要任务,还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长期配合,以及管理层的科学领导,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3.提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水平

任何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管理活动都需要专业工作人员进行,这就足以证明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工作能力会对企业在财务会计中有效、深入的实施公允价值计量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价格进行评估工作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为财务会计人员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工作,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引进这方面的优秀专业人才,并且建立定期考察制度以及奖励制度等方式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工作能力。

4.加强公允价值资产的损益管理工作

参照公允价值的含义可知,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其公允价值会根据市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就使公允价值资产产生了损益。换用另外一种说法解释就是,一种产品的公允价值会根据当前市场上同款产品的数量、其需求量变化、制作产品的材料成本变化、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等方面的改变而改变,这就会使企业的产品效益发生改变。企业应该在产品经营的各个环节对市场上的环境信息进行充分调查,保证企业随时掌握产品的公允价值,及时调整产品的经营方案,以此加强企业公允价值资产的损益管理。

篇4

摘 要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的认可,其发展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围绕公允价值做了相应的分析与介绍,肯定了公允价值在企业计量中的重大作用;对于公允价值的发展,本文认为:不能局限于其单一的发展,而是要着眼于多种计量模式与其共同发展,尤其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关键词 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发展 历史成本

一、前言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与推动,同时为了使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能趋向一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做出了让步,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做出了一系列的变革。其变革的内容主要是以公允价值的计量准则为修订核心的,主张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的认可,其发展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变革,我国在2010年4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会计学会资深会员论坛。从此次论坛内容上来看,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正逐步与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趋同。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该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发挥其效用?本文就此问题做了分析与介绍。

二、公允价值如何发展

我国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是在1998年6月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其后又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得以运用。到目前为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已在我国各大企业的会计处理上加以运用。那么如何进一步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呢?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财务目标,2008年的金融危机完全的证明了公允价值有利于达到提高财务信息有用性的目的。试想,如若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计量,那么公允价值信息就会成为一种内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能够掌握公允价值这一内部信息,那么他就会从中获益。因此,如果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市场就会产生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公允价值信息一旦泄露到市场中去就会对市场形成冲击。同时,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有助于那些愿意进行这种计量的人们去估计企业的价值,所以就要求各种信息来评估企业的价值,从而要求会计人员要承担起用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要素的责任。由上述可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企业计量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种计量模式。

其次,虽然公允价值要发展,但它不能盲目、单一的发展。如果企业中只有公允价值这么一种计量模式,企业的计量并不一定是准确无误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满足财务报告决策的有用性的目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公允价值信息可以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成为财务报告的唯一的计量属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及其他计量属性将在财务报告中将会同时存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并存发展,尤其是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发展。历史成本代表过去的市场价格,排除了由交易双方商定所带来的主观估计性。例如:有些报表项目的公允价价值信息并不具备决策有用性,此时这些公允价值就得不到信息使用者的认可,甚至会受到怀疑。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也会无用,需要其他计量模式来进行计量。

最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当然需要改进和完善,与国际相一致,而不能止步不前。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基础编报的财务报告应该满足财务报表的质量要求,即可理解性、可比性、相关性以及可靠性等。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应当简洁易懂以便满足可理解性的质量要求。同时,还应该保持一致性,增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比性。2010年国际上对可靠性的质量特征提出了新的标准,即要求其能够如实反映信息。要使如实反映的质量特征得到满足,我们必须加强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能像过去几年一样过分的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忽视可靠性。总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改进与发展围绕着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要求而做出调整,使得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基础编报的财务报告满足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要求。并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应遵循重要性原则,若不重要则可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需要采用更好的更准确的计量模式;若重要,则应当采用,甚至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将其重要性信息加以披露。

三、结论

为顺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革,并且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各个国家的会计政策都相应的产生着变更。作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革的核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毋庸置疑的成为各国会计政策变更所趋向的重要因素。本文给出了一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发展的思路,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肯定公允价值在企业计量中的重大作用;对于其发展,我们不能局限于公允价值的发展,而是要着眼于多种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共同发展;同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围绕着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基础编报的财务报告满足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要求来改进与完善。相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将来国际各国会计处理问题的上的作用与应用将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郝振平,赵小鹿.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会计研究.2010.

篇5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 金融危机 发展

一、公允价值会计的内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之间,交换一项资产或就结算一项负债时采用的金额。中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某些项目(目前主要指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主要是前者)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财务会计中进行两步确认,先进行正式记录(按复式簿记要求),再计入财务报表,成为财务报表表内项目的会计模式。如果资产持有者仍继续持有,应认为它是在交易中或可供销售的资产,从而应按报告日的市价或类似资产的市价进行后续计量(即重估价),并确认公允价值的变动(即账面价值与当前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当于可实现但并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

公允价值是会计准则中的一种计量属性,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中都要求对许多财务报表项目以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如何恰当计量公允价值成为了一项重要议题。公允价值会计目的是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时价值,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二、金融危机之前的公允价值会计

金融危机之前的会计强调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会计,公允价值会计是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谢诗芬、戴子礼在《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2005)一文中,从价值、财务、会计的关系分析出发,指出:“不论会计或审计,都必定以价值计量为最重要之责任,而财务管理则以价值计量为一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价值是财务与会计的核心概念、本原逻辑和联结纽带。”进一步分析价值、现值、公允价值的关系,指出:“公允价值是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会计表达、是对能反映会计要素本质特征的现值概念的体现;公允价值会计就是基于价值和现值的会计。”进一步分析了公允价值概念,指出:“从纯粹的理论上推导,……必须实行全面的公允价值会计,即对所有资产和负债都运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计量和后续确认计量。”最后分析了财务变革对价值会计的需求:衡量和评价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方法和指标等财务变革呼唤“价值型会计模式”。“不论用什么方法和指标来衡量和评价价值,其中都必然会涉及到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问题。”

葛家澍先生发表《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2007)。文中葛家澍先生追述了最早关于公允价值的论述。“早在 1961年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会计研究部主任Maurice Moonitz在其撰写的ARS No.1中就提到‘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进一步介绍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并对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自愿的当事人、交换的金额三个概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指出:“当前惟一单一的、连贯的、内在一致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只有FASB。”并进一步对IASB与 FASB 分别给出的公允价值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的特点:“第一,以市场而不是以特定主体为计量的基础。第二,以基于确定承诺的假想交易为对象,因为此时并无实在的交易。第三,计量日不是交易日,而是确定承诺日和清算交割期以前的每个报告日。……第四,由于它主要是参照市场的估计价格,因而即使估计未必完全可靠,它始终面向未来,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公允价值如果普遍运用于会计和财务报告,经济学家对会计信息的预期是有可能实现的。”“公允价值计量乃是财务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如果公允价值得以全面应用,则财务会计将有可能反映企业的价值(或其近似值)。”

葛先生在文中也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局限性,即“估计价格会出现偏差”。同时葛先生指出:“随着估计技术的发展 ,这一局限性会逐步得到改进。”

另外注意当时葛先生还没有对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允价值会计做出区分。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很多学者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运用。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曲婧在《公允价值若干问题研究》(2007)中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及其在负债上的应用;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指出:“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比较谨慎。”;最后对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提出了4项建议和措施;结论指出:“我国应当从国情出发,有步骤地积极实施公允价值会计。”

三、金融危机之后的公允价值会计

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界指责公允价值会计在经济危机下,估计市场价格脱了实际价值,使金融机构大量确认了未发生的损失,最终导致了金融机构的破产。国外会计界进行了调查和反驳。国内会计界开始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了反思,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作了分析,也有学者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改进。

葛家澍先生发表《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文章指出:“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是有用的。”但“要严格区分确认与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不等于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会计是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确认于财务报表之中。”

文章根据美国证监会挑选的50家金融机构数据对公允价值应用结果进行了分析;在金融危机下,高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值大幅下滑,金融机构“资产与净资产以及净收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同时,文章从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角度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是建立在假想的(预期的)交易的基础上的。” “把公允价值计量引入资产负债表的根本问题是背离了APB所描述的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虽然在财务会计上,估计是不可避免的,但应试图使估计的作用降到最低’”。结合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又由于处于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扩散的时期,则企业的净收益将成为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混合物, 明显地会歪曲企业的真实业绩,提供既不相关更不可靠的模糊信息。”最后文章总结了公允价值的特点:“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但缺点是以假想交易为对象的估计价格。”得出结论:“历史成本信息由财务报表提供较好,而公允价值信息由报表附注、其他财务报告提供较好。”

葛先生的分析进一步明晰了公允价值会计概念,但同时也否定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价值。同时还有学者提出了对现行公允价值改进的思路。

徐晟在《金融稳定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优化――基于动态减值准备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运用动态减值准备改进公允价值会计。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不完全市场下公允价值计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放大了金融的不稳定性,指出:危机时期,公允价值计量体系下“金融机构报表反映的价值被市场短期波动左右,不能反映金融机构基本面的变动,错误地估算了金融机构长期资产、负债的价值。”进一步从“管理层的行为短期化和‘缓冲储备’的缺乏”、“公允价值选择权与金融不稳定”、“会计信息没有涵盖模型的多情景压力测试信息”、“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效应明显加大”四方面分析公允价值会计与谨慎性监管的要求也是不相容的。在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运用动态减值准备技术对金融企业公允价值会计进行优化。文章构建了新的综合损失准备金(动态准备)计算公式:

其中:gent 期间新的准备金计提数量;Lt为当期贷款的余额;α是为了弥补内在损失的一般准备金率;β是本方法的关键数据,是经过监管机构长期统计研究的结果,是针对长时期资产信用等风险的专项损失准备率。

“公式前半部分是新增贷款是的准备计提,是一个正常值。后边则是动态准备因子:在经济膨胀时期,由于即时的损失比率低于长期损失的平均值,那么这部分准备就会上升;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即时的损失比率高于长期损失的平均值,那么这部分准备就会下降。”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动态减值准备的对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和反周期的作用,指出: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引入动态减值准备技术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相容性,实现金融发展的稳定性。”

南京邮电大学的何卫红在分析会计职能的基础上,“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及在财务会计理论框架中的地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没有问题,完善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所在。”但没有进一步对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完善提出建议。

金融危机促使了中国会计界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了反思和讨论,这些反思和讨论将会促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改革并使之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谢诗芬,戴子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5(9).

[2]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11).

[3]曲婧,薛雷.公允价值会计应用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7(6).

篇6

【关键词】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 会计

一、前言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和实施必将成为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其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全面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均采用了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和特征以及计量方式

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同的会计机构定义也不完全相同。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定义公允价值为: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之间,交换一项资产或结算一项负债时所采用的金额。英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而不是强迫或清算销售中能够交换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公允价值的特征。公允价值有着其自身的特征,通过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是交易的双方必须是在公平交易的环境中进行的,并且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而且熟悉交易的情况;第二是在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要素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能可靠计量;第三是公允价值立足于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资产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形成的价格,也不是资产在未来创造现金流量的现值。

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对于公允价值的确认,我国的新会计准则采用了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当存在活跃市场时,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第二,当市场不够活跃时,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第三,如果不存在活跃的市场,或不存在类似的市场,就应当使用该资产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评估确定,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

三、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具体应用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适用范围。《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范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初始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在初始计量方面,公允价值模式与成本模式一样,都是按取得的实际成本计量。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企业应当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科目,按照取得时发生的实际成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一成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资产的转换。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满足下列四个条件之一的,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第一是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第二是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第三是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第四是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将投资性房地产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其他业务收入;若存在原转换日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也需一并转入其他业务收入。

四、完善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的对策

力求规范和完善投资性房地产行业的结构。首先,投资性房地产资本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的资本来源,将从单一渠道融资转化成为多元化的结构融资;其次是投资性房地产产业结构的调整,房地产的产业结构比例,将从住宅地产独霸天下转化为以商用地产为核心的产业链集合。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不断加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效率,首先,要逐渐形成统一的市场结构,能够让任何资源在市场上都可以得到自由的贸易流动。其次,要把一些垄断行业逐渐取缔,政府要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管理,能够让资源在市场中得到合理的竞争,公允价值能够真实的得到反应。最后,要对上市公司进行整顿,坚决杜绝会计信息虚假披露。

加强法律体系的建设。当前,我国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正一步步的走向成熟。房地产法律也由原来的以行政部门为主要的管理模式逐渐的演变为以保护房地产权人的权利为主的模式。当前《物权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房地产法律体系建设带来良好的机遇。提高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应用的计量水平。

五、结论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使用条件、后续计量、资产处置和转换等方面的应用,是会计计量上的一次新的考验,公允价值将会成为未来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借鉴国际上公允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其谨慎地应用于我国投资处房地产会计实务中,不仅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会计报告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篇7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会计;理论

一、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会计

(一)公允价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一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目前,理论界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强调在公平的交易中,交易双方自愿接受的金额。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应该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市场参与者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转移的金额,该金额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同,只能是一个相对公允的金额。笔者之所以得出这一定义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首先,交易的主体应该是包括了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即市场上的独立于会计主体、有能力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如果假定交易仅涉及到交易双方,就排除了通过假定的第三方来估计资产等公允价值的可能性,采用市场参与者的说法可以避免这种缺陷。(2)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其转移价格并非清偿价格,这就意味着负债只是转移而并非被清偿,仍在市场存续。(3)公允价值是相对的。首先,公允价值具有时态性。根据公允价值的时态性,可以将公允价值分为过去时态公允价值(历史成本)、现在时态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和未来时态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对于同一项资产或负债其在不同时态的公允价值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但是即使该金额发生了变化,我们仍然能够称其为公允价值,因此笔者所定义的公允价值是区别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可称为狭义公允价值)定义的,可称其为广义公允价值(以下部分如无特殊说明,所指公允价值均为广义公允价值)。其次,公允价值会随着空间的变化而不同。比如,对于同样的一项无形资产或其他资产和负债,在都采用公允价值反映的情况下,其在美国和在中国所得出的公允价值会因人因地而不同。此“公允价值”非彼“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只是一个相对的金额,而并非是一个绝对值。

(二)公允价值会计

公允价值会计和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是同一概念,会计计量模式是会计信息系统生成会计信息的方式方法和工具。

黄世忠(1997)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此定义仅将公允价值会计定义为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刘刚(2003)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他认为将公允价值限定在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上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以公允价值为主要计量属性,然而定义中所言要将公允价值作为公允价值的主要计量属性,可见作者采用的是狭义公允价值的定义。

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应该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

二、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

(一)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属性解决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应该是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属性,而且是唯一的、独立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计量属性。如同,人们要计量人的可以量化的属性,通常通过身高和体重来描绘。对会计而言,计量属性,也应是被计量对象(资产或负债)的价值特征,是资产或负债本身能予以货币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即资产或负债本身的客观价值属性——我们称其为公允价值。由于公允价值具有时态性,我们说,公允价值在不同的时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概括起来可有四种表现形式:历史成本(即过去时态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即现在时态公允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即未来时态公允价值)。

(二)计量方法

公允价值计量中最关键的是采用估价技术。公允价值的估计有三级估计与五级估计两种说法,笔者认为我国应借鉴FASB2006年最新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一公允价值计量》中的相关规定,并对其进行完善。为此,我们可以把市场按照时态性和活跃性两种方法来进行分类。

第一类,按照时态性,我们可以把市场分为过去交易市场、现行交易市场和未来交易市场。在过去交易市场上,我们采用历史成本来对各项交易和事项进行计量;在现行交易市场上,我们采用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来计量;在未来交易市场上,我们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计量。

第二类,按照活跃性,我们可以将市场分为活跃市场、类活跃市场和不活跃市场。(1)存在活跃市场。活跃市场即存在这么一个公平交易的资产或负债的现时交易市场,我们可以在该市场上获取到各项交易的公允价值。对于股票和债券,我们可以采用这一级别来确定其公允价值。(2)类活跃市场。即活跃市场中找不到某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但在该市场中存在相同或者相近资产或负债的报价。虽然该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公平交易市场,但是其相同或相近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如二手市场)。在这一市场上,我们可以确定出投资性房地产和某些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当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相近资产或负债不只一个时,我们应当选择最有利的市场(主市场),这一市场将最大化资产的出售价格或最小化负债的转移价格。(3)不存在活跃市场,或者与其相同或者相近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比如对于一些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的获取。这时,我们需要应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这时我们需要注意如何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如何合理选择折现率,如何通过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应当是:以恰当的形式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令他们满意和认可的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会计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其目标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根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不同,我们可以对目标进行分解。

在市场发展的初期,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权关系比较清晰,为了达到真实、公允的会计目标,公允价值会计需要能够有效的反映和报告企业资源受托者的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此时公允价值会计的目标无疑会更加倾向于如实反映经营者的受托责任上。

公允价值会计只要能够相对可靠地确认各项会计要素的价值及其变动,即使没有发生真实的处置交易,在每一会计期末也应该根据市场反映的其价值的变化,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以便使得人们能够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公允价值会计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最大需求,提供最全面、最及时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同时兼顾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9)

[2]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篇8

关键词:公允价值;行为异化;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5-0076-05

Th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LIU Bin, LUO N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normative and empirical researches of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which has been studied by the western and Chinese Scholars. After that, a new research opportunity has been pointed out,which makes “behavior alienation” a logic link between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its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paper also indicates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change the study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from “black box” into “white box”, and the Chinese transitional economy must be the basis of the new study.

Key words:fair value;behavior alienation;economic consequences

1 引言

公允价值会计(Fair Value Accounting)也称“盯市会计”(Mark-to-Market Accounting),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主要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1]。2006年2月15日,我国了以公允价值运用为最大亮点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的颁布实施,特别是公允价值的适度和谨慎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财务会计信息的传统计量基础[2]。这一计量基础的改变是否造成企业和市场的行为变化,是否影响了企业价值,是否影响了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以及是否影响了有限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都是公司财务理论和会计理论应该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正当我国会计界积极贯彻实施公允价值会计运用为最大亮点的新会计准则之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并由此引发了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巨大争论,其涉及面之广和影响层次之高,是美国会计界提出公允价值概念并逐步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近50年来所前所未有的。虽然,这一争论最终以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适度让步和美国证监会(SEC)的表态而暂告一段落,但是这一争论还远没有结束。因此,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研究和反思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和市场的行为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是财务和会计理论界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虽然我国财政部2006年初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仅仅是适度和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到目前为止的实施时间也才仅仅3年多,加之我国的衍生品市场还不成熟,并未形成大规模爆发金融危机的土壤,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企业和市场的影响程度远不及欧美等重灾区。但是,结合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和我国转型经济时期的固有特征来研究我国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后企业和市场的行为异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防微杜渐的现实意义。

2 国外研究文献述评

2.1 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研究

在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后果学说是美国RICE大学会计学教授Zeff首先提出的[3]。该学说认为: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在决定会计准则问题时应将其经济后果考虑在内,例如美国历史上关于外币报表折算和石油行业不成功勘探活动的会计准则问题讨论,以及在这次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学者针对历史成本会计(HCA)缺乏相关性与公允价值会计(FVA)存在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两害相权应如何取舍的激烈讨论,这都是经济后果学说的明显证据。功能锁定假说发端于心理学,其认为市场仅部分合并所披露的财务数据,因而资产、负债计量方法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极端的例子是交易者完全锁定报告利润且对财务报告的其他信息所赋予的权重为零。如果一个企业宣布在未来采用公允价值会计这一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法,则至少有一部分投资者会预期未来的利润变化,从而造成公告宣布期股票价格的变化。信号质量假说假定市场参与者对会计报告的不确定性采取了风险溢价。在这里,风险溢价将随着企业向投资者传递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而下降,也将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降低而提高。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则会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从而增强市场参与者对企业的信心。契约成本假说认为契约是基于确认信息而不是基于披露信息,因此将按历史成本确认和计量或者将按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披露变更为按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必然会影响债务契约和其他契约,从而改变未来的契约执行结果[4]。政治成本假说由Watts and Zimmerman提出,他们认为大企业将承担较多的政治成本,即如果大企业报告过多的利润,将受到监管者和政治家的责难[4]。由于公允价值会计的采用将导致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础发生变化,其采用期的利润也将发生大的变化。在此前提下,如果采用期的利润下降,则投资者会预期大企业将从公允价值会计的采用中获取更多的利益――税率的降低或价格的提升,因而将减少政治成本;反之如果采用期的利润上升,则投资者会预期大公司将从公允价值会计的采用中产生更高的政治成本――税率的提高或价格的降低。顺周期效应假说指出公允价值由于具有估计误差波动性、固有波动性和混合计量波动性,其运用将会加剧财务报表的波动。欧洲央行(ECB,2004)在《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稳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将不恰当地加剧银行资产负债的波动,从而加剧银行信贷政策的顺周期效应;自金融危机爆发后,直接触及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研究日益增多,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公允价值会计不仅在经济萧条时造成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下跌,而且在经济繁荣时制造资产泡沫,从而认为公允价值充当了经济后果“助推器”的角色并具有鲜明的顺周期效应特征,即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价格有助涨助跌的作用。传染效应假说则源于Allen和Carletti的模型,其运用最优化方法和理论模拟数据验算得出公允价值会计可能会使危机在银行部门和保险部门之间传染[5]。

2.2 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证研究

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证研究由来已久,特别是在美国集中了大量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证研究文献。这些实证研究文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由表及里的系列问题展开:

(1)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颁布本身的市场反应

针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颁布本身的市场反应,Cornett等人检验了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颁布本身有关的23起事件对金融机构股票价格的影响,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或减少)公允价值会计运用可能性的公告事件将带来负(或正)的股票超常回报[6]。其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股票的超常回报与金融机构的原始资本金比率负相关,与证券投资组合和总资产的账面价值比率以及市价和账面价值之差正相关。

(2)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采用时间的相机抉择行为

在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采用时间的相机抉择行为,其实证研究的文献很少,其研究起步也还是最近几年的事。Robinson和Burton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采用时间的相机抉择行为研究中发现:以前年度(前三年)报告了较高利润的公司,则宣告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后三天的股票超常回报率显著低于其他公司;尽管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公司的职工股票期权费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达到了43%,但职工股票期权的采用、职工股票期权费用的列支及其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却显著低于配对公司,说明样本公司在自愿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时采用了一个好的时机选择[7]。

(3)公允价值会计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Barth等人针对SFAS115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基于证券投资公允价值的银行收益,比基于证券投资历史成本的收益,产生的波动性更大[8]; Hodder等人以美国银行的财务报告为样本,计算了净收益、综合收益和全面的公允价值收益这三种收益指标的波动程度,结果发现:对于平均每家银行而言,综合收益的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两倍,而全面的公允价值收益的波动程度是净收益的五倍[9]。

(4)公允价值估计的随意性

在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估计随意性的实证研究文献也非常有限,其研究起步的时间也比较晚。其代表性文献主要包括:Lys发现,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偏离了投资者对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市场价值估计,由此认为用于公允价值估计的程序与方法低估了所持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而高估了所承担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10];Nissin检验了美国银行贷款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高估贷款公允价值的程度是与银行监管资本、资产成长性以及贷款的流动性和账面价值总额呈负相关关系,而与信用损失比率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从而证实银行管理当局确实操纵了公允价值的估计[11]。

(5)公允价值会计所提供财务数据的价值相关性

公允价值会计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是公允价值会计实证研究的核心内容,其研究的时间早,内容多,角度广,其研究成果十分丰富。Beaver和Landman发现历史成本下的收益比重置成本下的收益更具价值相关性[12];Magliolo和Harris也证实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账面价值对解释公司权益的市值更有效[13,14];另外一些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但是,Bell证实股价收益与石油天然气公司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正相关[15],其他一些学者也发现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并将以前研究得到的不相关结果归结为模型错误,包括相关变量的忽略和计量误差。在修改了模型错误和关注了计量误差之后,近期关于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职工股票期权费用和职工养老金费用等两个方面。自SFAS 107“公允价值披露”以来,大量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文献开始集中于金融工具领域。

(6)公允价值会计所提供财务数据的契约有用性

公允价值会计契约有用性的实证研究文献则非常有限,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包括:Barth针对SFAS 115――“确定性债务与权益工具会计”颁布实施后引发的广泛争议,实证研究了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利润的稳定性、自有资本金要求和契约性现金流量的影响,在契约有用性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公允价值基础下,银行违反自有资本金要求的频率增加[16];而Carey则认为,由于SFAS 115只要求对证券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而负债的会计处理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与历史成本会计一样会使银行资本计量不当,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新会计模式并不会影响银行失败的概率,并且还有证据表明,该模式所带来的净收益非常小,其方向具有不确定性[17];另外,Burkhardt假定银行从历史成本会计转向公允价值会计会减少市场投资者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对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后的银行投资行为、违约风险、投资价值和监管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增加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化了银行负债的道德风险,并且如果负债率非常高的银行从历史成本转向公允价值,还会增加银行违约的概率,从而减少社会福利[18]。

(7)公允价值会计的企业应对行为

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不仅会影响所涉及公司的会计行为,也还会影响所涉及公司的投资、融资及股利分配等财务行为变化。Beatty检验了美国银行试图减少报告权益的波动性而做出的努力,其研究结果表明:在SFAS 115实施期间银行所持的证券投资比例下降且期限缩短,同时当银行的平均杠杆率和权益平均回报率下降时,其归为可供出售类的证券比例也会下降,这些都说明了银行对采用SFAS 115所引起的银行权益波动的担忧,从而导致了银行投资组合管理实务的变化[19]。

(8)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

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在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可谓汗牛充栋,但在会计学中,关于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实证研究实属凤毛麟角。迄今为止,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8年所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为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证经验,其对五家美国和欧洲大型银行集团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全部还是部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都会在正常、低估和高峰三种不同的经济周期引起银行净资产的大幅波动。

2.3 国外研究述评

分析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国外文献,我们不难发现:有关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虽然已开始回答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实施后资本市场和企业的行为变化,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经济后果研究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推断和实证研究,但均未上升到是否影响企业价值、是否影响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以及是否影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经济后果高度,并且也未严格把握公允价值会计运用、企业和市场的行为变化和经济后果这一严密的逻辑递进关系,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转型经济国家的固有特征,因而其研究成果不能达到解释、预测和规范当今转型经济国家会计准则制定、企业和市场行为的政府监管等目的。

3 国内研究文献述评

自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并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来,直到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的8年时间里,公允价值会计问题也一直是我国学者,特别是实务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其间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外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及研究的介绍、评析与比较;(2)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理论基础;(3)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战略意义、影响及特征等。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特别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质疑,在我国学术界也掀起了一股讨论公允价值会计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热潮,在此期间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公允价值会计的作用与经济后果;公允价值会计与顺周期效应的关系;应对顺周期效应的对策建议。

与理论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有关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证研究却是屈指可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主要有:刘斌、罗楠发现牛市中公允价值准则的采用会提高市场同步性(即推动市场整体上涨),而熊市中两者关系不显著[20];王跃堂证实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是公允价值体现而非盈余管理行为[21];邓传洲、张烨、刘斌分别证实了我国B股上市公司、香港H股上市公司和A股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价值相关性[22~24];朱凯证实了会计信息披露能提高公允价值会计的价值相关性

[25];郑鸣运用美国房价指数(HPI)和S&P500指数并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公允价值会计具有内生的共振效应,从而加剧了市场波动[26];徐经长揭示了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在“重奖轻罚”现象[27]。

分析国内研究文献,我们发现:有关公允价值会计的国内研究还很不完善,对于我国转型经济时期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企业和市场行为异化研究才刚刚起步;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对企业价值、对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以及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机理研究更是我国财务理论和会计理论研究领域的一大空白,当然更谈不上建立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之上的,富有针对性的准则完善措施和行为规范对策。由此看来,我国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还存在诸多富有价值但尚未开垦的“蓝海”(Blue Ocean)领域。

4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新机遇――从黑箱到白箱

公允价值会计从开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启用、推崇、质疑和反思几个阶段。在目前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争论尚未尘埃落定的反思时期,深度剖析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无疑会成为当下财务和会计学者的研究焦点。受国外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采用时间的相机抉择行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企业应对行为以及公允价值估计的随意性等会计行为研究文献和顺周期效应和传染效应等理论研究文献的直接启发,本文认为有必要联系企业和市场的行为变化来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经济后果,由此把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研究由“黑箱”变为“白箱”;同时,本文作者的这一研究设想也符合会计研究引入行为金融学思想和方法的最新潮流和研究范式。

针对目前行为金融理论的迅速发展和上文对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文献述评,本文认为时代已经赋予了中国财务和会计学者做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若仅仅停留在模仿西方已有的文献上进行研究,至多是用中国数据再炒一次“冷饭”,这种“拿来主义”和“麦当劳”式的快餐研究既缺乏有价值的理论创新,也无法触及到中国转型经济时期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关键。要想出产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我们还必须深入探讨和挖掘公允价值会计与中国现阶段转型经济固有特征的契合点,以探求中国式的原创性研究范式(Research Paradigm)。

本文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的转型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与企业和市场行为异化的交互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后果,将是中国公允价值研究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的“蓝海”领域。具体来看,其研究将包含由浅入深的以下三个层次:首先,转型经济特征对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影响机理研究,具体可包括:行业垄断价格和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可持续性、可预测性和可应用性,资源配置的政府管制、资本市场的政府监管对企业和市场定价机制的影响,产权法律保护薄弱、机构投资者市场操纵所造成的公允价值偏离等;其次,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和市场行为异化的相互影响机理研究,具体可包括: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的财务行为异化(如投融资行为异化,股利分配行为异化等)、会计行为异化(如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等)以及市场行为异化(如市场定价行为异化,市场监管断层等),并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等;最后是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对企业价值、对契约各方的利益分配以及对有限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机理研究,具体可包括: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企业价值变化、利益分配格局以及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等。

5 结论

本文希望通过以上的文献述评和研究展望,以勾勒出经金融危机洗礼前后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大致轮廓和将来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的“蓝海”领域,以期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未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作者也期待着有更多的具有原创意义、源于我国转型经济背景的公允价值研究成果的问世,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和会计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的学术贡献。

参 考 文 献:

[1]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J].会计研究,2009,(5):6-14.

[2]刘浩,孙铮.公允价值的目标论与契约研究导向――兼以上市公司首次确认辞退补偿为例[J].会计研究,2008,(1):4-11.

[3]Zeff S A.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J]. 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78, 11: 56-63.

[4]Watts R, Zimmerman J.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6.

[5]Allen F, Carletti E. Mark-to-market accounting and liquidity pric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8, 45: 358-378.

[6]Cornett M M, Rezaee Z, Tehranian. An investigation of capital market reactions to pronouncements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6, 22: 119-154.

[7]Robinson D, Burton D. Discretion in financial reporting: the voluntary adoption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for employee stock option[J]. Accounting Horizon, 2004, 18(2): 97-108.

[8]Barth M E, Landsman W R, Wahlen J M. Fair value accounting: effects on banks’earnings volatility, regulatory capital and value 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5, 19: 577-605.

[9]Hodder L. Risk relevance of fair value income measurement for commercial banks[R]. Working Paper, 2003.

[10]Lys T. Abandoning the transactions-based accounting model: weighing the evide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6, 22: 155-175.

[11]Nissin D. Reliability of banks’fair value disclosure for loans[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3, 6: 355-384.

[12]Beaver W H, Landsman W R. How well does replacement cost income explain stock return[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1983, 39: 26-32.

[13]Magliolo J. Capital market analysis of reserve recognitio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6, 24(3): 64-108.

[14]Harris T S, Ohlson J A. Accounting disclosure and the market’s valueation of oil and gas properti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7, 62: 651-670.

[15]Bell T B. Market reaction to reserve recognitio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83, 21(1): 1-17.

[16]Barth M E, Landsman W R, Wahlen J M. Fair value accounting: effects on banks’earnings volatility, regulatory capital and value of contractual cash flow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5, 19: 577-605.

[17]Carey M. Partial market value accounting, bank capital volatility and bank risk[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5, 19: 607-622.

[18]Burkhardt K, Strausz R. The effect of fair VS book value accounting on the behavior of banks[R]. Working Paper, 2004.

[19]Beatty A, Weber J. Accounting discretion in fair value accounting estimates: an examination of SFAS 142 goodwill impairmen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6, 44(2): 257-287.

[20]刘斌,罗楠.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会加剧市场同涨同跌吗?――论公允价值准则与市场同步性的关系[J].证券市场导报,2010,(9):4-11.

[21]王跃堂,周雪,张莉.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5,(8):30-36.

[22]邓传洲.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5,(10):55-62.

[23]张烨,胡倩.资产公允价值的含量及其计量――来自香港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07,(12):29-35.

[24]刘斌,徐先知.股权投资与公允价值计量: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9,(1):70-76.

[25]朱凯,李琴,潘金凤.信息环境与公允价值的股价相关性――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8,(7):133-143.

篇9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与特征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2006年我国颁布《新准则》后,《基本准则》以及《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对公允价值(Fair Value)进行明确定义:其是指公平交易中,了解实际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总额。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计量期间,市场参与者进行的有序交易中,销售一项资产所获得的金额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要支付的金额。从上述定义可以观察到,虽然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完全与美国会计准则相同,但从实质分析并没有较大差异,均明确了公允交易是发生在交易双方对本次交易完全知情并且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发生的有序交易,交易双方不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并且交易是发生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不存在强买强卖或欺诈行为。

(二)公允价值的特征

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分析,公允价值的特点主要为公平交易、持续经营、时点计量以及价格的可估量性。(1)公平交易:《新准则》以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明确指出公平交易是公允价值形成的基础,只是双方对公平交易的叙述存在一定的不同,但“公平交易”和“有序交易”所指的都是公平交易。公平交易最大的特征主要为四点:第一,交易双方没有相关性,不存在利益关系;第二,交易双方都是在自由的情况下进行的交易,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第三,交易金额能使双方获益;第四,交易双方均能通过较低成本获得本次交易的全部信息,双方所获得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公平交易与市场交易不能完全对等,市场交易是形成公允价值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只要符合公平交易的基本特征,通过其他方法也能够形成公允价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中明确指出,强迫以及清算情况下进行的交易价格都不能被称为公允价值。(2)持续经营:《新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中存在持续经营的假设;此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公允价值的形成中明确指出其是由企业正常运作情况下推动,不存在清算或缩小经营规模情况。(3)时点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动态性的,相同的资产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以及市场状况下所得到的价格是不同的,这同样也是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最大不同之处,这同样也是公允价值应用效果优于历史成本的原因之一。

二、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应用中的主要因素

公允价值虽然能够获得企业资产或负债真实的、公允的市场资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文章主要就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应用中的主要因素展开分析。

(一)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对于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的影响最大,这主要是由于其除了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有重要影响外,同时能够间接影响其他能够影响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的相关因素,例如法律制度、社会文化以及会计教育等因素。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应用具有影响的相关因素有:(1)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有较大的影响。(2)资本市场。企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呈一致性,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升了对会计实务的要求,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于资本市场的平稳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越严格,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的要求也就越高,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积极影响。(3)经济水平。经济水平对于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教育水平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4)通货膨胀程度。通货膨胀严重影响市场的平稳发展,同时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造成影响。

(二)法律制度

我国是法治国家,会计规章制度的建立是由政府通过统一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的职责、工作范围以及相关法律责任进行明确,同时也是我国会计人员在工作时的主要依据。但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会计人员违法犯罪事件。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法律的影响。

(三)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在长久历史的发展下所积累的,能够反映国家的民俗、观念和文化,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对会计制度造成影响。相关文献指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对会计制度的形成起到了不同的影响,其认为在崇尚自由、平等的国家中,不希望政府过多干预市场行为,导致专业发展显著;在规避性较低的社会中,人们对于新事物总是给予较高关注,不喜欢墨守成规的条约,主要利用自身经验进行判断,进而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总而言之,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认知和态度不同,对于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会计教育

会计教育质量对会计素质的培养具有较大影响,而会计教育质量又受到了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影响。教育方式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判断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影响,而教学内容则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我国会计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会计人员能否准确判断市场走向、能否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合理选择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等方面决定了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效果。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主要来自于高校会计教育或社会后续教育,但社会后续教育存在较大的问题,很难培养社会需求的会计人员,但我国高校教育也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不足之处,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低。因此,转变会计教育方法,理论联合实际,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助于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效果。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有限

在目前的市场中,不少上市企业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中仍旧比较谨慎,这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有限,除了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能够直接应用公允价值外,其他项目需要满足相关标准后才能应用。公允价值对证?恍幸档挠跋煜啾绕渌?行业来说要更大.因此,其在证?恍幸抵械挠τ镁哂幸欢ǖ拇?表性。相关文献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目前市面中使用公允价值的项目在上市证券公司中仅占20%,这说明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有限。在房地产行业中,能够通过历史成本以及公允价值这两种方法进行计量,但是我国大部分房地产都是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属性,仅有少数房地产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主要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仍旧处于初试阶段,各界对于其的应用仍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业仍采取历史成本计量方法。

(二)部分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公允价值

《新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相同的市场报价或评估定价来确定公允价值,即统一类型交易中的公允价值计算方法相同。但是在实际交易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公允价值,致使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部分企业根据市场报价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而部分企业通过双方成交价格确定公允价格,还有企业根据利用评估技术确定公允价值,导致公允价值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受到影响。

(三)不少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控制企业利润

目前我国许多市场中的交易活跃度较低,且部分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部分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估算缺乏可供参考的信息,在估价技术尚未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信息的真实性也无法确认,这导致部分企业容易钻漏洞,债权人可以通过控制债务重组来控制债务人的利润。

四、提高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应用中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公允价值信息体系

上文提到了公允价值信息主要来源于市场价格信息以及估价技术给出的估算价值。要想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信息体系首先要从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出发,这就要求政府深化我国经济改革,建立一个完整、统一、开放的市场,为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提供便利。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深化改革,建立全面的资本市场,形成完善的产品价格监督机制,简化公允价值计量确定所需的参数及流程,进而普及公允价值的应用。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进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领导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做到依法守法,科学管理,让企业内部控制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提升其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建立独立的?务监督部门或职位,将内部控制职责与职位挂钩,实施责任制,有助于规范内部控制。在一些开支较大的项目投资前做好市场调查,观察项目的可行性,确保投入资金的安全,对于长期应收款项要定期进行收账,避免转为坏账。

(三)发挥各部门的监督作用

篇10

关键词:上市银行 衍生金融工具 会计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

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大量涌现,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同时也涉及到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即是选择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还是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所谓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是金融工具的一种,其价值是从其他的基础证券和基础变量的价值衍生而来的,因此称为“衍生工具”。衍生工具也被称为或有权利,因为其价值取决于基础证券的价值。其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定义为,生金融工具是指本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特征的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代衍生金融工具是1973年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而产生的。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了英镑、加元、西德马克、日元、瑞士法郎、墨西哥比索等货币期货合约,标志着第一代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第二代衍生金融工具诞生。与第一代衍生金融工具不同,第二代衍生金融工具既具有期货、期权等传统衍生工具的特点,又可为那些不满足于期货、期权容易的客户提供大规模套期保值的手段(叶永刚、黄河,2004)。而客户对于大规模套期保值的需求,要求能够实时掌握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这样才能即时做出买进或者卖出的决策。这就从金融实践的基础上对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做出了无形的规定,即选择何种会计计量模式和计量属性,不仅由会计本身决定,还取决于金融实践。

二、会计计量模式

(一)会计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会计计量定义为:确定财务报表的要素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予以确认和列示的货币金额的过程。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则认为: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而将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计量的定义是: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即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二)会计计量模式会计计量模式是会计核算模式的一部分,是整个会计模式总系统的子系统。本文所讨论的是基于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基础之上的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问题。完整的会计计量模式应该包括相互关联的要素:计量对象、计量尺度和单位、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模式的基本要素中,计量对象和计量尺度的研究最易取得共识,鲜有争论,而对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研究较多。一般认为,会计计量模式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要素构成,不同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相结合,将形成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在不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上都不存在争议。只有计量属性的选择至今仍是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因为相同的计量对象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其结果往往会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金额,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之上的上市银行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合理性。

三、公允价值

(一)公允价值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P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基本一致。公允价值最大的特点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即通过市场有效理论(强势市场有效理论、半强势市场有效理论及弱势市场有效理论)的作用,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性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达成共识后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是由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决定的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要对决策有用,必须具备相关性与可靠性这两个主要质量特征。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地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可靠的会计信息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相关性是指能够通过帮助信息使用者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坚持或更正先前的预测并在决策中起作用。相关的会计信息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在传统的观念中,历史成本较公允价值更可靠,公允价值较历史成本更相关,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美国还出现过不同学派的会计学家,针对这两种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争论,双方分歧的实质在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主要特征,即可靠性和相关性哪个更为重要。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1998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准则中就已经开始使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在2001年修订《企业会计准则》时,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被暂停使用。而在2006年财政部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又重新启用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说明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不断实现,我国在重视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四、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及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研究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1998年FASB颁布的SFAS11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规定,衍生金融工具的非套期保值项目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符合规定的套期保值项目应采用专门的对冲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值的会计处理方法,要求在当期损益或其他全面收益中确认有关用来避险的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或现金流量的变化。1998年IASC颁布的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在初始确

认时应以其成本计量,该成本是指所放弃的或收到的公允价值。该准则明确了在后续计量时,应依据生金融资产或者负债所属的不同类别,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公允价值计量。同时还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因此,现阶段我国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计量适用的会计准则与FASB及IASC颁布的同类会计准则性质相同,即都要求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会计计量。

(二)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表1)和(表2)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除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衍生金融工具按实际收付金额计价,并在资产负债表外披露其名义价值和公允价值外,其他上市银行均有衍生金融产品初始价值以衍生交易合同当日的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并以其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或者类似的表述。也就是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之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银行都已经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及计量:公允价值方案之修订》的规定,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模式定位于以公允价值为其基本会计计量属性的会计计量模式。作为离衍生金融工具最近的银行,其在选择何种会计计量属性以及何种会计计量模式的时候,是充分考虑并论证了其可行性而为之的。以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模式成为了上市银行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的共同选择,并且这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