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营销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市场营销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简单地说就是组成旅游企业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种。通常旅游市场微观环境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投资商、销售商、外部调研机构、公关和广告机构;旅游市场宏观环境包括人口、自然资源、政治、文化、经济、技术、法律、国际关系、教育及社会变化等。
1.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特点分析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个复杂的、多变的,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和输赢。其显著的特点有:
(1)相对性与绝对性。各个事物都是变化的,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也在随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只能在某个时期相对稳定,但变化是绝对的事实。
(2)整体性与地域性。由于环境有其自身存在的本质,组成包括如自然、经济、文化等部分,但是地域差异会使得存在“特色”和“个性”。
(3)相同性和差异性。同一个地区的营销环境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异就会出现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差异性。
(4)群体性和组合性。旅游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会对消费产品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往往是以集体的方式出现,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要对此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
2.实现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2.1实现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旅游业正在持续稳定地发展着。目前,全球的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有三个特点:(1)战略性,国家在相关的战略决策中加入了关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具体策略;(2)全球范围看,GDP中旅游业的比重在持续上升,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3)世界旅游业的重心从欧洲向亚洲地区偏移。此外,融合发展不仅是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趋势,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旅游企业能否在其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下生存,能否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发展将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中的要点,因此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无疑是一个迫切的智慧的持久的策略。不难看出,旅游企业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市场营销环境,而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是在旅游企业所处的环境的基础上以企业经营的项目为内容制定的。这是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前提。
2.2实施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各类旅游市场将营销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联系,使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开展旅游市场营销有利于理顺旅游市场营销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推进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2)有利于旅游市场产品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我国旅游制度的逐步建立,人们崇尚旅游已成为消费时尚。旅游市场有益于消费者身心健康,深受消费者青睐,因而能为旅游市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旅游市场形象的“美化”
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始终都和重视环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旅游市场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旅游市场形象是旅游市场文化内涵在市场上的外在体现,只有做到内秀外美,才能使旅游市场具有最佳的信誉度和最强的竞争力。
3.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3.1强化旅游市场营销观念。旅游市场营销观念是旅游市场营销的指导思想。要求旅游市场树立旅游市场营销思想,寓环保意识于旅游市场的经营决策之中,更好地保持旅游市场竞争力。旅游市场在营销时不仅要考虑旅游市场利益、消费者利益,更要考虑公共利益和对环境的影响。
3.2制定旅游市场营销战略。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就是根据消费者和社会的要求,并结合旅游市场现状及其长远的经营目标,对市场营销活动制定的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的方案。
3.3旅游市场应加大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和改造的力度。通过旅游市场营销,将增强旅游市场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一般认为任何一个旅游市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特别是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和环保能力,努力使产品既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3.4树立旅游市场绿色形象。开展旅游市场营销,需要旅游市场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它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旅游市场内部的各种有利因素,推进旅游市场营销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还能有效地获取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扩大旅游市场的绿色影响。
3.5培育旅游市场营销健康文化。在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市场应通过良好的公共关系,显示自己在健康领域的努力,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旅游市场形象。健康公关能帮助旅游市场更直接更广泛地将健康信息传送到广告无法达到的细分市场,增强旅游市场的竞争优势。
小结
旅游市场既是实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体,也是旅游市场营销的直接受益者,在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形势下,实施旅游市场营销对于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综合实力,增强旅游市场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扩大旅游市场与消费者的接触面,扩大旅游市场的影响面,使旅游市场的健康形象得以有效传播,引导消费者的健康消费。实现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每个旅游市场的唯一使命,实现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更是面临激荡变化环境的每个旅游市场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尹华光.论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商业研究,2006(346):268-270
篇2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 教学创新 实践教学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最初主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成果与教学经验,近年来根据我国的旅游企业需求变化及各高校教学资源的情况有所变通。对于旅游市场营销这门集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身的课程来说, 要求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又能学而不死、学而能用,其教学体系应该有所创新。
1 旅游市场营销理论教学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将旅游市场营销学的一般规律、原理与旅游企业营销现象结合起来,深入、系统地阐述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是为岗位技能培养服务的,技能培养需要什么, 理论知识就学什么, 这是问题的实质与关键;在教学内容上要与旅游企业营销岗位的培训内容相结合, 以便学生能够在就业前更容易掌握旅游企业的营销规律,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就业。
2 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方法的创新
2.1 案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以某个具体项目为例, 从项目的旅游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调研、目标市场的确认、市场定位、营销方案的确定到项目的预算与控制可以全程模拟, 也可以局部模拟营销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教师在确定了案例教学的具体内容并选编好案例材料后, 对于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的案例, 可以提前几天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 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以充实论据。在课堂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独立发言、小组讨论、自由提问等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对大量的旅游营销案例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变枯燥为生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之既可以掌握基础知识,也提高了分析问题与沟通能力。
2.2 激励教学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其实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极强的表达欲,只是有些学生敢于表现,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担心说不好被老师、同学笑话而采取沉默的方式,但如果点到他们的名字强迫其发言他们则讲得很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的状态、心理, 控制课堂节奏, 这对教者与学者同样重要。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就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教师要设法让学生接受你,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然后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优点, 竖起你的大拇指, 同时原谅他们的小错误并委婉地指出来。
2.3 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用大量的图片、影音等图文声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强化同学对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拍的图片以及平时录制的与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电视节目等影音资料不断地、适当地做到课件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笔者在开课前给学生观看录制的一段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节目,节目内容是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招聘遨游网销售经理,节目里谈到了销售经理的职业描述:负责旅游产品的推广、销售渠道的拓展等等,这些都与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相关。在视图、视听的效果下,可以让学生在享受中愉快地学习。
3 旅游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创新
旅游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创新体现在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和社会实践教学创新两个方面。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环境分析等。我们可采用理论讨论、实践报告等实践教学方式来进行,以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讲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时可布置学生就旅行社拟推出的某条新旅游线路进行市场环境分析, 这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并亲自上街对市民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市民的收入与消费状况,撰写报告书。这种课内实践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应该加强与旅游企业的联系,扩充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从而使旅游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活动更贴近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实际,让学生有机会接近旅游企业真实营销现象,还可以检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脱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否与旅游企业营销实践的要求相符。
4 旅游市场营销考核方式的创新
学科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客观上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应试教育培养的是考试能手,素质教育下必然涌现一批高素质的奇才。我国高等学校旅游市场营销学成绩的考核基本上是以期末试卷上的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只占很小的比例。这客观上导致学生忽视实践锻炼和平时表现, 而只重视考前一周理论知识的突击复习,这种考核方式下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和控制。因此要创新旅游市场营销学考核评定方法。旅游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应以应用能力为主,由教师提供多个命题,给学生充分的选择和准备时间,让他们递交一份完整的营销方案,成绩的高低就由方案的创新性、可操作性来决定。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是完不成一个好的方案的,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促使学生平时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意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关颖婧.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5(11).
[2] 李日欣.旅游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探讨.商业经济,2007(1):1.
篇3
关键词:PBL教学法;旅游市场营销;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16-03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知识的传授常常是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上处于一种被动的状况。这种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教学效果也就很难保证。当代教育正在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即走向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教育。在PBL教学方法指导下,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课前的自学来高效地完成,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则可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相应的技能。作为高校社会人文学科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学会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旅游业的实践中去。将PBL方法运用到“旅游市场营销”教学中,则可以有更多时间让学生在展示、辩论、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洞察力、思辨力和表达力,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PBL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一)PBL教学法的内涵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法,也可译为问题本位学习法,即“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1]。它主要侧重于学生主动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教师的讲授和灌输知识的过程,它通过设置真实或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案例或任务,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模拟情境,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互相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相关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它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Barrows教授创建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院。其后,PBL教学法由最初的加拿大发展到欧洲以及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医学界引起一场教育的改革运动。这种教学法后来也被应用到法学、计算机教育之中,中小学教育、本科教育乃至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可以应用此法。在“旅游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此法同样可行。
(二)PBL教学法的特点
PBL教学法打破了以往教学的常规模式,其实施,对师生双方都有一定的要求。
1.教师方面。(1)充分备课。教师要充分备课,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涵盖课程内容,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一个问题的吸引力如何会给后续工作定下一个基调,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即含此意。此外,旅游行业的信息更新很快,教师需要先行了解有关的理论和动态,这样才可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指导学生。而且,如何指导学生施行PBL学习模式,也需要教师统筹规划,认真设计。只有做好了计划,才能防患于未然。
(2)转变主体意识。PBL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转变主体意识。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正规的教学过程注重的是教师的备课、讲授方法之类,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知识结构被排除在课堂之外。PBL就是要颠倒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师需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最终的评价标准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接受程度。
(3)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处于优势地位的,对于知识的掌握一般会多于学生。在PBL中,学生由于提前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因此很可能会比教师掌握的课程资源还要多,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学会转变角色,从向学生传递前人知识,转变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帮促者以及合作学习者。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学会从学生那里学习知识和经验,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2.学生方面。(1)积极准备,查阅大量资料。运用好PBL教学法,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拿到问题后,要积极地去寻找答案,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要学会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个人的能动性。
(2)不慑于权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能被教师和同学的观点左右,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积极为自己的观点寻求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不从众的学习态度。PBL教学法在运行中最忌讳的就是盲从。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人为地干涉学生的思维,是PBL教学法所不允许的。
二、“旅游市场营销”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
在“旅游市场营销”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教师的教授多是以理论为主,实践课很少甚至没有。由于“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以旅游业的相关实践来消化相关理论,仅靠一两次市场调查或企业调查是不够的。如果仅是课堂教学,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后果是不敢想象的。PBL教学法则可以弥补学生动手上的不足,值得一试[2]。
(二)教师主动,学生被动
在现在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主要还是采取讲授法进行讲解,有时候会应用到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形式,但其主体还是教师。这就很容易形成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上各行其是的局面。要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参与到课堂中来。
篇4
关键词: 高校生产性旅游实训基地;厦门高校旅行社;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一.高校生产性旅游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简介
(一)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就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
(二)校内生产性旅游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的经营模式
采用加盟经营模式,主要是指高校旅游专业和旅游企业双方共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训。旅行社建立有外联、计调和财务等部门,通过引进先进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为师生旅游服务,从而提高学生导游服务和旅行社管理能力。高校旅行社职能是:一是安排游客的旅游线路,处理游览景点的关系利益分配,提高服务质量。二是搞好市场宣传促销,加强和校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横向联系。
二.厦门高校旅行社的旅游市场营销环境SWOT分析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就是指一切影响和制约旅游企业营销活动的内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则取决于SWOT分析的结果。
(一)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
1.高校旅行社的特点是便利、贴近、实惠。由于高校旅行社设在校内,和师生联系密切,因此服务速度快,师生旅行更加便利。高校旅行社由学生自己来经营,更了解学生自身的需求,更能考虑到学生的经济能力状况,量体裁衣,做出适合的服务产品,设计出了各种富有个性的贴近学生品味的旅游产品,旅游费用更实惠,物美价廉。
2.建立高校旅行社的必要性强,支持度高。为了开拓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校师生旅游市场,建设高校旅行社,对我校旅游学院159名师生做一个关于高校旅行社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若成立以高校为平台,提供住宿饮食,专业导游,自定线路,价格相对低廉,融入校园文化的高校旅行社,态度是选择的比例最大,46.53%的师生认为有必要建立高校旅行社。有68.62%的师生支持成立专门为学生服务的高校旅行社。
3.高校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齐全。这就给高校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一座高等院校就是一座“大学城”:在“食”方面,高校的饮食环境条件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在“住”方面,高校的接待住宿有三种形式:一是高档的指学校办的各类宾馆,是按星级饭店的标准服务。二是中档的指学校招待所。三是低档的指廉价学生宿舍。特别在寒暑假,宿舍、食堂空置,可供大学生出游之用;在“行”方面,各高校都通公交车,交通发达;寒暑假教师接送班车也充分利用。为高校师生出游服务;最后谈谈“购”,高校都有光荣史,这对文化教育类的旅游纪念品购物有好处。例如:装帧成册的校史、校友录、校友回忆录、校友聚会纪念册等会有卖点。有些高校自身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自然景色美观,也成为大学生的高校旅游内容。
4.员工整体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善于捕捉新的市场需求。高校旅行社依靠大学作为强大知识后盾,大多数职员和导游由年轻的大学生组成,有旅游、策划、心理等专业知识;顾问为资深教授、专家,知识文化水平都较高,对高校旅游的管理和运行有优势。大学生有创新精神,善于捕捉新的市场需求并做出反应,可以快速开发旅游产品并投放市场,在旅游行业中将有较强的竞争力。
5.旅游信息网络化,扩大市场营销范围。 高校旅行社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网络化建设,建设独立网站,与旅行社行业联网,与交通业、酒店业等相关行业联网,实现网上预定车、船、机票和客房,从而使旅游者可通过网上查询和预定,实现网上交易。高校旅行社通过网络营销,向世界宣传企业形象和出售旅游产品。
6. 起步早,占领更多的师生旅游市场份额。当前国内旅行社星罗棋布,竞争十分激烈,许多旅游消费市场的开发已成熟并走向衰落的趋势。而高校师生旅游市场开发较晚,目前尚处于成长期,市场潜力巨大,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虽然高校师生旅游消费同其他阶层的旅游者相比消费水平较低,旅行社从每位旅游者身上得到的利润额较少,但也应看到,高校师生旅游市场规模庞大,如果施行薄利多销的经营战略,对高校师生旅游市场施行规模开发,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较早地做专为师生服务的高校旅行社,趁其他旅行社未进入或已进入但未站稳高校师生市场之际,可先入为主,以占领更多的师生旅游市场份额。
(二)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es):
篇5
(1)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旅游品牌的定位
品牌的定位目标必须以消费者的心理掌握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定位,这是文化旅游品牌建立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产业化背景下,文化旅游品牌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按照市场竞争原则寻找和选定能体现差异化的品牌,在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上,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消费群体的细分,分析文化旅游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同时结合地区的资源优势明确文化旅游品牌的内容,以确保文化旅游品牌与当地文化旅游的项目相符合,凸显旅游的内容。
(2)旅游项目品牌的设计是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综合体现
在品牌的设计与开发中,将旅游项目的精品和优势通过凝聚成品牌标志向旅游消费者进行展示,在旅游市场上与消费者形成旅游文化及旅游理念的认同感,那么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树立一个什么形象来向游客展现呢?很显然,旅游产品的外在形象需要“旅游”的元素和“文化”的形象,再将核心价值与多种可见元素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也要围绕产业开发的主题对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整合开发,已形成一个全面的品牌构成要素。
(3)通过品牌营销获取市场份额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市场营销范围扩大的过程,扩展了市场的营销范围,增加了市场营销份额,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将会通过多种渠道推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宣传了文化旅游品牌的形象,凸显了文化旅游品牌的优势,是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声誉度,而且在旅客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品牌影响力,扩大了客源市场。
二产业融合发展下的兰州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探讨
(1)兰州市文化旅游品牌的形象定位
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定位要坚持“准”和“特”的原则,讲旅游目的地最为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发在突出地位,这种文化旅游项目能够代表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才能吸引游客消费。兰州市文化旅游品牌的定位过程实质就是文化旅游资源提炼、创作的过程。兰州市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众多,特色多样,历史古城、手工艺品、民俗节庆、演艺歌唱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些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兰州市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供了主要的素材。
(2)兰州市文化旅游品牌的设计
任何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都必须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据,对已经形成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服务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最终形成文化旅游品牌构成的要素。结合地域文化资源的内涵对兰州市文化旅游形象的定位,凸显出特色文化在旅游品牌构建中的主要作用,将兰州市的黄河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精髓通过品牌形象传达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感受到兰州市是都市文化的魅力,从而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和体验。
(3)兰州市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
兰州市文化旅游品牌的设计要与旅游市场对接,与市场营销紧密联系,特别是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上,必须准确的把握旅游营销市场,充分的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保持与旅游企业和旅客的亲密度,确保游客对兰州市文化旅游品牌的认可。兰州市在文化率旅游产业发展中必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品牌经营意识,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将兰州市文化旅游品牌推向市场。
(4)兰州市文化旅游品牌的管理
兰州市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需要科学的进行管理,这就需要品牌的策划者、管理者在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定位之后,投入市场进行实验,然后通过市场的检验进行改进,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品牌形象。当然,根据文化旅游项目的生命周期分析,文化旅游品牌在经历发展和衰败的过程中,增加创意元素,科学保护,延长文化旅游项目的生命线,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苏州 乡村旅游 营销策略
目前,乡村旅游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多功能、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发展前景越来越大。本文针对苏州乡村旅游中产生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归纳,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苏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营销道路。
一、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综述
1.产品整体概念理论。对于旅游产品而言,在核心层面要考虑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效用,主要表现为旅游吸引物的功能;在形式层面要考虑旅游景观、建筑、设施、线路等综合有形实物;在延伸层面要考虑提供给旅游者各种便利的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等。
2.体验营销理论。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结构看,旅游消费者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体验。
3.整合营销理论。对于乡村旅游而言,整合营销就是通过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通过网站、媒体、会议、节庆、合作组织等积极推介、组织客源,进行市场推广。提供旅游者满意的并且愿意承受的旅游总成本,不仅包括其货币支出;通过多种渠道向旅游者提供详尽的信息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实现旅游者旅游的便利性;通过广告、人员推销、赞助和客户服务等同旅游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新型客户关系。
二、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苏州乡村旅游资源状况。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苏州乡村地区,主要分为:环太湖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中部水乡湖荡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沿江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苏州乡村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75%,其中水域面积占到 42.5%。苏州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风光、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等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资源已经融合为一个整体,构成了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很多外地游客对此十分喜爱。
2.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探索,现阶段,苏州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西山明月湾、未来农林大世界等为代表的300多家乡村旅游点日益成熟,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多达十几个,初步形成了生态休闲、参与体验、科技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类型。
三、苏州乡村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苏州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由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1.市场调查分析不足,盲目开发。目前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和项目的旅游促销宣传大部分只是走马观花,重形式而轻实效,重形象宣传而轻连续性的信息提供。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虽然能通过接待过程对游客信息进行收集,但却很难掌握苏州市乡村旅游潜在游客的相关资料和需求特点,不利于景区开发拓展旅游市场范围。
2.乡村旅游城市化严重。苏州一些乡村旅游地对现行的比较流行的乡村旅游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理解不深,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忽视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这一本质特征。所以苏州市的乡村旅游在实际的操作中必须以苏州市当地各个地方所发展的农业作为基础。
3.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品位不高。人们对乡村旅游的本质需求是回归和谐的自然以及传统的文化,现在的乡村旅游多采取以家庭和亲朋好友为主的自助旅游方式,大多乡村旅游的游客轻视体验和精神享受,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初级化。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的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农业生产和乡村景观基础上稍加改动和表层开发,忽视了苏州市乡村旅游中的乡土文化的内涵开发,忽视了苏州市乡村旅游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很多景区由于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的形象,从而影响了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和苏州市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的可持续性。
4.产品类型单一,体验性不强。目前苏州市乡村旅游中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与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城市相比相对不足。从苏州市乡村旅游中现有的一些景区来看,苏州市乡村旅游中采取的较多活动仅仅停留在农家乐、农业观光等低层次的水平上,如旺山景区的农事体验区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不够鲜明,景区内的乡村旅游活动主要是多以果园采摘、农事活动为主,参与型与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产品相对较少。
四、苏州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改进措施
1.增加参与互动内容。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各个景区在乡村旅游产品中的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消费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并让广大消费者参与其中,使他们对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所提供的最终产品满意,通过角色的转变来激发消费者,使其生活形态得以改变,从而实现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的销售。
2.以整合营销理念进行市场推广。有了好的旅游产品,不推广出去是没有用的,因此苏州市乡村旅游需借助于媒体宣传和推广苏州市乡村旅游的产品特色,引起感兴趣的人注意,苏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各个单位和景区部门应该和苏州市和全国的媒体合作,重点宣传,同时,苏州市乡村旅游部门可聘请名人担任苏州乡村旅游形象大使,配合旅游广告进行宣传。
3.构建主题文化村。苏州市乡村旅游中的苏州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因此苏州市乡村旅游部门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设计开发具有苏州市乡村旅游中的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4.精心设计体验式产品。从乡村旅游的本质来看,“体验”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作为乡村旅游者来说,单纯的走走、看看、玩玩,已不能满足他们了。他们更希望能够参与到乡村的生活生产中去,这样对于乡村文化的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也可以加深与乡村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5.整合各种感官刺激。感官式体验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建立起感官上的体验,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使游客对于旅游景区建立认知的一种方式。在这一方面苏州市乡村旅游的有关部门或者景区部门可以采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建立起感官上的体验,让游客可以听到苏州市乡村旅游中所涉及的乡村特有的声音,如犬吠、鸟唱、虫叫等,嗅到花香、泥土的清新等乡村的味道。
我国的乡村旅游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一大的背景下,苏州市的乡村旅游在新世纪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苏州旅游市场的助推器、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刘旭,骆高远.浅谈乡村旅游网络营销[J].科学与管理,2008,1
[2]冯清.乡村旅游品牌化战略初探[J].现代经济,2008,7,13
篇7
Abstract : Beginning with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ourism market environment of Three gorge area ,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ositioning , basic pnnoipies , mnovations and strategies of tourism market . In order to achieve a world - famous tourism product , it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marketing strategies , which can be offered and aceepted by lelevant decision - making departments of the government .
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三峡地区以及沿江产业经济带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必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长江沿岸地区的联合与协作,共建长江经济带,必将有利于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振兴,逐步缩小地区差别,加快形成我国区域经济新格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此,中央相继做出开发浦东、开发开放沿江城市、兴建三峡工程、重庆升为直辖市、建设沪蓉高速公路等重大举措。三峡地区包括三峡175m 水位库区流域范围、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神农架地区、宜昌市、恩施州、张家界市、湘西州、铜仁地区相关地区。本文主要从三峡地区旅游市场的环境营销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方面入手,探讨三峡地区的旅游市场营销的目标定位,市场营销的基本原则、营销创新以及营销战略,为把中国三峡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品牌,提出了具体的营销发展战略,为政府及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和发展建议。
一、三峡地区旅游市场的营销环境研究
(一)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优势分析
1.宏观市场环境的营销优势
长江产业经济带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脊梁”,又是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通道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具有中枢作用。长江产业经济带资金技术东靠、原料燃料东运、管理观念东学、重大项目布局西移,形成东靠西移、南北展开、双向交流、开边出海的外向型经济新格局。长江产业经济带构成我国连通大江南北、沟通海陆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成为我国接南济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交通大通道。〔1〕
三峡是长江产业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和区域,长江产业经济带沿江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还拥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其一,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它横贯我国腹心,将华东、华中、西南三大区域连成一体,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其二,资源丰富,潜力巨大。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有闻名遐尔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其三,工业发达,基础雄厚。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我国钢铁、电力、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聚于此。其四,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其五,人文繁荣,科技先进。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社会开化,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长江产业经济带是我国的资源带,是能源带,是产业带,是城市带,约聚集了全国1/ 2 的财富,亦是中国的财富聚集带,其开发条件与发展潜能国内任何经济地带无法比拟,在国外也不多见。〔2〕
2. 微观市场环境的营销优势
(1) 三峡地区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与经济落后的西部之间的中心地带。由于三峡地处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东靠西移”的过渡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生产力布局方面,对于节约运费、方便协作,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空间优势。
(2) 三峡地区地处武汉与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之间,为华中经济区和西南经济区的“联系纽带”,是我国东部技术、资金与西部资源、物产的交汇地和不同消费层次市场的交叉区,在经济地理和生产布局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3) 三峡地区地处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实施的长江经济带中心,使之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脊梁”和沿海地区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带的有力支撑和依托,以实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种明显的经济梯度和经济结构差为三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多便利。
3.资源市场环境的营销优势
(1) 三峡地区具有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多样性。
其旅游资源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现代化雄伟工程,又有古老城堡,寺院、建筑群; 既有险滩峻岭,又有柔水平湖; 既有飞瀑,又有涌泉; 既有大川巨轮,又有石林暗洞;既有宗教名地,又有科研瑰宝;既有浩瀚林海,又有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中,三峡、大宁河、香溪河、龙船河等如自然长幅山水画卷。人文旅游资源包括悠久的文化古迹,如亭阁、古寨、塔坊、石雕、碑刻、古道等。
(2) 三峡地区空间分布突出的点轴特征。三峡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以长江为轴线,两岸或小流湍急或风景佳丽,或雄奇凶险的峡谷呈串珠状,自东向西,依次排列,反映古老巴楚文化的人文景点点缀其间,熠熠生辉,呈点状紧凑地分布于沿江两岸,并连接小三峡、微巫农、神农溪、神农架原始林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热点,构成了本区旅游资源的骨架。
(3) 三峡地区旅游环境突出的开发优势。从宏观上看,三峡区域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而这正好是三峡区域经济精华所在,特别是长江两岸,人口集中,有宜昌、万县、涪陵、重庆四市和大批县城、集镇作依托,是区内水陆交通和旅游设施较好的地带,特别是长江贯穿全境,是我国东西向交通动脉,极有利于吸引东西两侧我国人口密集区的游客到三峡旅游。〔3〕
4.文化市场环境的营销优势
从内涵来看,三峡地区以及长江地域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壮丽文明画卷是长江流域地区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与集聚,是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它多个亚系组成,其中历史文化亚系包括良渚文化、两汉文化、六朝文化、唐宋文化、明清文化等;地域文化亚系包括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等; 特色文化亚系包括民俗文化,周边文化等。〔4〕
从美学来看,三峡以及长江的历史文化民俗,以淳深宏富、神奇动人的造型与审美,表现出源远流长的独特三峡民俗文化的神韵,赋予三峡民俗文化一种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取向。既有阳刚之气的刚健奔放美,又有阴柔之气的飘逸细腻美,还有粗拙之气的古朴纯厚美,散发出浓郁的艺术芳香,显示出十分诱人的艺术魅力。〔5〕
从民俗来看,在历史长河中,三峡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民间版画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民俗文化生活,为民俗研究者留下了宝贵的民俗研究资料,为中国民俗文化艺术画廊流下大量传世佳作,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6〕
(二)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劣势分析
(1) 三峡地区,也包括长江流域经济普遍效益不高,其外向型经济发展与所处地位不相称,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区域分工尚缺乏统一部署。(2) 三峡地区交通建设普遍滞后、运输能力不足、东西向交通薄弱,长江经济带沿江东西向陆路交通断断续续、不连贯,长江航运能力发挥不足,长江经济带内交通设施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协调。(3) 长江之所以未能发挥其巨潜力,长江经济带迟迟未能成形,原因来自多方面,其中沿江交通不畅,沿江物资交流量太小而造成地区经济发展“断链”是关键性原因之一。〔7〕
(三)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机遇与威胁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环境的营销机遇可从以下方面看出: (1) 从宏观市场机遇来讲,21 世纪世界看好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看好中国,中国则看好上海、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 (2) 从中观市场机遇来讲,可抓住两个契机,即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上马,推动长江产业带的合作与发展;〔8〕(3) 从微观市场机遇来讲,以三峡地区为重点,将其培育全国乃至世界的区域经济生长点和发展轴;第四,从国家政策机遇来讲,目前我国还没有哪一条经济轴带比得上长江这一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作用,正因如此,中央相继做出开发浦东、开发开放沿江城市、兴建三峡工程、重庆升为直辖市等重大举措。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巨大的工程量、物资设备需求量和资金投入量,必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三峡大市场”,从而对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市场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要牢牢把握住三峡工程建设这一历史契机,加紧建设、完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中国三峡旅游大市场”,充分利用三峡工程这一巨大电能优势,推进长江产业经济旅游带建设,以三峡工程建设为动力,推进三峡库区以及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三峡地区的旅游市场营销威胁而言,由于世界著名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的田纳西、巴西的伊泰普、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法国罗纳河、欧洲莱茵河等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但有其先进旅游开发理念和管理体制,而且已成为全球建设的典范与楷模,中国的三峡要想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区,不但需要学习这些案例的成功的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需要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闻名世界的水利枢纽旅游区。〔9〕
二、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战略
(一)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的目标定位
从产品定位而言,旅游精品应定位在自然观光旅游、文物古迹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旅游特品应定位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特种旅游,会展旅游、探险旅游、修学旅游和农业旅游;旅游极品应定位在三峡大坝、三峡工程、三峡建设、三峡移民、三峡环保、三峡生态、三峡游船、三峡文化、三峡农业和三峡修学(包括三峡工程科技展、水利枢纽工程博物馆、世界著名水利枢纽缩微模型馆) 。
从口号定位来说“, 中国的三峡、世界的三峡”应成为中国三峡的整体形象口号,并针对海内外不同的旅游客源市场每年推出不同的旅游促销口号,开发出塑造三峡不同凡响的文化生态旅游画卷,树立鲜明生动的三峡旅游总体形象,以吸引海外游客。
从宏观定位上看,中国三峡应建设成为全球最具特色的复合型旅游区、世界最著名的三峡风景区、中国最宏大的综合旅游区,从区域布局而言,应纳入中国的生产力布局,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纳入中国和世界的旅游市场网络。
(二)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原则
综合性原则。三峡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经济优势,具备建设世界旅游区的综合条件,三峡旅游区的开发必然是多种资源相互匹配、多种目标反复权衡的综合开发过程。
整体性原则。三峡地区是干支流、水域与陆地、环境与经济、港口与城市等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的地域空间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而组成的整体。
系统性原则。从全国看,三峡是构成我国国民经济巨系统的子系统,是由多要素、多地区相互关联构成的地域空间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三峡地区是开放型的耗散结构系统。〔10〕
科学性原则。必须制定三峡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遵循自然、社会、经济规律,使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科学性。
可操作性原则。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的优化控与建设是一项具体工作,所制定的战略规划和确定的战略措施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真正做到规划科学、措施落实。
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实践表明,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要立足长远,具有可持续性,任何短期行为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更大破坏。
公众性原则。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在进行三峡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优化与建设时,公众性原则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
(三)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的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三峡地区营销创新战略不但包括营销观念的创新,而且还包括营销区域的创新、营销产品的创新,其中营销产品的创新,包括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特种旅游、会展旅游、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等产品的营销创新。
形象创新。联合提升“中国三峡”这一整体旅游形象,联合打造“中国三峡”这一著名旅游品牌,联合举办“中国长江国际旅游节”这一国际型旅游节庆典,联合形成“中国三峡”这一世界级旅游精品。
模式创新。从营销消费模式而言,应由低消费多游客的数量型模式向高消费低人数的收益型模式转变;从营销特点而言,应突出极品,弘扬特品,创造精品;从营销模式而言,用旅游极品打市场,用旅游特品占市场,用旅游精品保市场;从促销模式而言,应该极品旅游、特品旅游、精品旅游“三品”共进。
(四) 三峡地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战略
形象营销战略。应该包括对三峡旅游整体形象重新塑造,大江截流后中国的三峡魅力依旧,将仍保持三峡旅游产品的永久魅力,待到高峡出平湖时,还要出现更多雄奇俊秀的名胜风景区,三峡地区必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著名旅游区。
品牌营销战略。建设三峡地区世界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形成三峡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深化三峡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包括对自然和人文景区的文化开发,对三峡精品和极品旅游产品项目的精心开发。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游轮专用码头,构建世界超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豪华型超级游船( 五星级或超五星级) 。
网络营销战略。三峡地区必须做到信息共享、客源互流,加强同国际和国内著名旅游区以及周边旅游区的融合与流通,与世界以及全国旅游热点和景区之间形成旅游客源的双向和旅游市场的多向流通网络。整合营销战略。打破三峡地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的条块分割,充分发挥三峡地区的区域旅游协作组织作用,建立权威性的统一旅游管理机构,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三峡地区的旅游城市群大市场体系。连锁营销战略。应依托上海建设浦东,依托重庆建设三峡,依托“二次西进”强化三峡,带动长江经济产业带,构建中国和世界一流的三峡旅游产品及旅游区。
环境营销战略。把发展三峡地区的旅游业同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置和扶贫攻坚相结合,加大对区域内国际性旅游码头、旅游专线道路、旅游景点区的建设投入,改善区域内的旅游市场发展环境。
效应营销战略。通过三峡地区企业集团的联合兼并和优化重组, 推动长江产业经济带以及三峡地区经济发展, 形成三峡地区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名牌效应、扩张效应、集聚效应、调节效应、带动效应、形象效应和管理效应。
规范营销战略。一是建立三峡地区国内游船按照旅游运行规律航行的机制和规范,避免价格、航行线路、停靠点上存在着许多与旅游业的运行规律不相符的问题;二是建立游船价格的规范体系,制定游船保护价,防止竞相削价的恶性竞争行为;三是制定旅行社报价与接待游船标准相统一的规范,防止旅行社“吃差价”的现象,维护游客的利益;四是制定国内游船航行时间、线路、停靠点的运行规范,克服游船在上述问题上的随意性;五是加强国内游船的安全营运管理,强化安全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私营国内游船的监管力度。
生态营销战略。采取一系列保护三峡地区的旅游市场环境,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如教育与法制结合,提高三峡地区全民环保意识,增加环保投入,改善环保设施,建立起高效世界级的三峡生态农业旅游区。
参考文献
〔1〕 马淑燕,徐长乐. 长江经济带跨世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战略〔J〕. 科技导报,1999 , (2) :45 - 48.
〔2〕 姚士谋,张立生. 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发展思路〔J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 , (1) :9 -16.
〔3〕 刘学锋. 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探析〔J〕. 生态经济.1999 , (4) :29 - 31.
〔4〕 杨晓秋. 探索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之路———对“长江下游五千年文明”陈列的思考〔J 〕. 东南文化,2000 , (7) :115 - 118.
〔5〕 崔 毅. 三峡民间美术造型与审美的特征〔J〕.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 , (1) :47 - 51.
〔6〕 何红一. 长江流域的民间版画〔J 〕. 民间文化,1999 , (3) :72 - 75.
〔7〕 雷亨顺.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J〕. 重庆大学学报,1998 , (1) :1 - 4.
〔8〕 孙尚志,李利锋. 论长江干流地区经济协调发展〔J〕. 经济地理,1997 , (3) :89 - 95.
篇8
一、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的现状
近年来,海南旅游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省政府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不断加大对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的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营销措施宣传推广海南旅游,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政府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1)加大旅游促销经费投入。2005年,海南省旅游局的促销经费只有95万元,到2006年,省委、省政府就投入1000万元,大手笔向海内外推进海南岛整体旅游品牌的宣传,实现海南旅游促销“10级跳”。海南将重点开拓俄罗斯市场、欧洲市场、日韩市场、东南亚市场、美加和澳新市场等六大国际旅游市场。2007年,海南省旅游局宣传促销经费超过1000万元,海口市旅游局宣传促销经费超过2000万元,三亚市旅游局也在1500万元以上。
(2)制定旅游营销总体规划。海南省2007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7:海南旅游促销年”。省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投入,省旅游局主持编制了《海南旅游宣传促销年2007旅游营销总体计划》,在行政资源、财力资源运用上对企业的照顾既有“阳光普照”,更有“重点支持”。
2.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营销。
(1)整体形象推广策略效果最佳。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展销会进行直接宣传促销、邀请国外旅游媒体和旅游行业代表进行商务考察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宣传促销效果。200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分别组团赴俄罗斯、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如参加俄罗斯旅游展、柏林旅游展、日本DATA展等。2008年6月,俄罗斯旅行商考察团就下半年组团来三亚旅游的有关事宜与三亚市政府进行磋商。这些营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俄罗斯一跃成为海南的主要客源市场,2008年第一季度共有6.2万多人次的俄罗斯游客到三亚旅游度假。有关方面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俄罗斯到三亚的游客每年将会增致20~30万人左右。
(2)大型节庆活动宣传旅游效果明显。2000年,海南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举办了第一届“海南岛欢乐节”。2006年,举办方提出了“政府主导、专业策划、市场运作、市县申办”的全新模式,并突出体现欢乐节的国际性、欢乐性、民族性,并邀请世界小组、海南世界青年大会等部分代表、世界先生以及海南的国际友城的代表参加,台湾东森台、香港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都现场直播,使欢乐节在国际上的宣传广度大大提升,成为对世界宣传海南旅游的又一窗口。
(3)会展经济吸引了海外游客。自从2000年博鳌亚洲论坛落户海南后,海南省的会展经济日益发展成熟,成为带动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博鳌亚洲论坛设立后,数千个大小会议落户海南,各种年会、交流会、研讨会也纷纷选择在海南召开,海南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国际会议中心。会议旅游已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4)重大赛事的举行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效果最显著。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世界先生、国际铁人三项、国际高尔夫球赛、环岛自行车赛等大型国际赛事频频在海南举办,致使世界各界名流纷纷跨入海南岛,也使得境外诸多媒体开始把目光投到海南,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吸引各界眼球的“焦点”,大大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把海南国际旅游的美好形象展现给全世界。
二、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存在的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
(1)优质旅游产品不足,结构不合理。海南一统江湖的环岛观光游老化陈旧,特色越来越不鲜明,主要客源市场如东南亚地区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出现了萎缩的趋势。休闲度假游近年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由于深度开发不够,软硬件设施不健全,仍然属于浅层次的“资源和产品共生型”产品,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商务(会展)游和高尔夫游在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小姐大赛等国内外大型赛事活动和区域经济日趋活跃的带动下,开始得到市场的追捧,但市场竞争力还不强,其它种类的旅游产品市场份额更小。岛内已经老化的经过东线、中线公路的环岛三日游观光产品的主导地位却十年不变,并且有退化到连中线也不去的倾向。
(2)产品档次较低,缺乏文化内涵。海南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潜在的文化价值并没有转化到旅游产品中来。游客来到海南除了享受阳光、海浪、沙滩外,没有更丰富的旅游项目可以参与,即使有也不尽如人意。如黎苗村寨里的歌舞表演与泰国芭提雅东芭文化村里的歌舞表演相比,就差之甚远。
2.旅游营销资源整合不够。
(1)区域间整合营销不够。海南地处亚洲中心,北联“泛珠三角”和港澳台,南比邻东南亚,有着良好的区域合作平台,加之当前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海外游客需求的形势,区域旅游合作,实行捆绑式营销应是最佳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海南参与区域旅游合作较少,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仍是“单打独斗”,自身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2)旅游服务业整合营销不够。海南很多景区、酒店重开发、轻营销,有的甚至孤军作战,缺乏大市场、大营销的意识。在传统思维中,他们往往把宝押在地接社、导游身上,以高额回扣吸引他们揽客,忽视了主动面向客源地、组团社和终端游客的有效营销,没有整合旅游行业的营销力量。在旅游营销上显得势单力薄,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市场营销上,容易造成营销与服务的脱节,如酒店业、航空业的营销能力都没有发挥出来。旅游服务行业和旅游业一样,要形成大市场、大营销的意识。
3.现代营销策略组合尚未形成。
(1)国际市场营销以政府为主导。海南旅游海外促销是以政府主导,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的力量。旅游作为产品,销售需要企业去营销,政府可以牵线搭桥,但营销主体应该是旅游企业。另外,海南省旅游协会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这与旅游管理部门管理过宽、过死不无关系。根据国际经验,要加快海南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2)网络市场营销平台尚未建立。海南从事旅游信息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约8家,涉及旅游信息服务的网络企业约5家,海南本地的旅游网站或综合网站的旅游频道共有20家。但在这些从事旅游信息企业中,没有一家有专门的国际市场营销频道,没有一家多国语言版的营销网站,制约了海南旅游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三、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的战略措施
1.创新旅游产品策略。
(1)创新旅游产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休闲度假游”这个核心产品。瞄准国际一流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标准,从产品研发、项目规划、宣传促销、服务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推进现有项目建设和新产品的开发,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顺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实现低端旅游产品向高端旅游产品的升级和转型。针对日本、韩国、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市场,大力开发高尔夫旅游;以俄罗斯、东欧和亚洲其它气候带的国家为重点,大力开发热带滨海度假游,并将目的地向三亚以外地区拓展;瞄准国际大行业、大企业和国际区域组织,大力开发商务(会展)旅游,等等。
(2)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对现有景区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如:给天涯海角景区赋予“浪漫、婚庆、誓言、见证”等文化元素;给南山佛教苑赋予“不老松、重阳节、长寿、孝老敬老、祈福祈寿”等文化元素。注重海南与客源市场的史缘、血缘、文缘、地缘、俗缘的挖掘,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促销中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和表达。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的原真性、本土性和高雅性,对于那些粗俗的、歪曲的文化和娱乐演出要坚决取缔。注意与主要客源国文化的交融,让境外游客在海南能够找到更多的文化共鸣,感觉到亲切和被尊重。
(3)引进一批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国际化的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际上已有的旅游产品。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可以针对儿童旅游市场引进“迪斯尼”乐园,针对球迷市场可以引进“NBA中国明星周”“欧洲杯中国周”“世界沙排巡回赛”等国际性体育赛事。
2.旅游合作营销策略。
(1)区域联合营销。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充分利用“9+2”泛珠三角合作论坛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的平台,与境内外异质旅游精品进行跨地域组合,相互开放市场、消除障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公平竞争的联合体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共赢。比如与“购物天堂”香港、“东方拉斯维加斯”澳门组合成港澳琼游;北京—西安(南京)—海南文化休闲游;“广深珠琼”商务游等,让境外游客在一次旅游中获得集文化、经济、休闲娱乐等多重体验和满足。
(2)产品链联合营销———航空营销。航空作为国际旅游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在旅游业的促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海南省政府与经停海南的国际航空公司合作,给予其优惠政策,联合促销海南旅游业。如果这样的国际航班一旦成型,必将吸引大批来自亚洲、欧洲的游客到海南观光旅游,更快带动海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品牌联合促销。把具有共性的旅游地作为一个联盟推出旅游市场的做法已经有很多案例,如“五岳联盟”“六大名楼”,等等。杨铭铎等提出中国“四级”旅游构想,即指南级—海南三亚、北极—黑龙江漠河、西极—新疆喀什、东极—黑龙江扶远②。将四级进行联合,共同推出“四极”的旅游品牌,这种合作营销的模式并不是区域的合作,而是更大意义上的一种品牌的联合,是一种营销上的联盟。海南要与其它几极一起,互动互助、互惠互利、强化形象、共铸国际旅游品牌。
(4)开展广泛的国际旅游合作。可以充分借鉴日本国际旅游合作的经验,加强与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合作。通过签署《海南圣彼得堡旅游领域合作计划》《海南柏林旅游合作备忘录》,举办海南纽约观光交流活动等合作形式,加强对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不断拓展国际旅游市场。
3.旅游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策略。
(1)建立国际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整合现有的旅游电子商务资源,组建2~3家大型旅游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采用多国语言版,使不同国家的居民随时可以浏览海南岛旅游信息,使其在海南省旅游产业上真正发挥带动作用,进而加快旅游产业的升级。岛内其它旅游企业可加入这个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的信息、网上促销、网上交易,开展BtoB和BtoC电子商务。
(2)利用已有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2001年初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工程开始启动的“金旅工程”,建设目标包括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海南旅游企业也可以利用“金旅工程”为其信息化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和成套的解决方案,建设与公共商务网相连接的海南旅游企业网站。
(3)通过手机短信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海南大型旅游企业可先尝试与主要客源国手机运营商合作,建立海南国际旅游短信营销平台,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海南旅游信息,逐步向全球市场推广,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海南旅游。
(4)采用数据库营销吸引更多游客。海南旅游企业可以共同组建国际游客数据库,在旅游的过程中,尽可能收集游客的众多信息,如年龄、职业、收入、学历、爱好、email等等,根据信息建立国际游客信息档案;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数据库,寻找出不同价值观、不同度假需求为特征的游客群;最后根据数据分析进行营销推广,吸引更多的国际回头客和潜在游客。
4.注意力营销。
(1)通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国外游客。精选海南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再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如果申报成功,将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国外游客。即便申报不成功,通过舆论造势,从而引起游客注意,间接地为海南国际旅游起到宣传促销作用。
(2)通过建立三亚天体浴场吸引国外游客。充分尊重国际游客的生活习惯及权利,政府针对国外游客有规划地开辟专门的“天体浴场”,完善管理,通过国内外知名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报道,最大程度地吸引游客眼球,在吸引更多国外游客的同时充分尊重游客的生活习惯。
(3)通过发展旅游购物吸引国际游客。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各开办一家市内免税店。海南要充分借鉴冲绳岛、济州岛和香港地区的旅游购物经验,更好地开发购物旅游资源,把购物与吃、住、行、游、娱、乐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吸引国际游客的一项重要方式,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塑造国际旅游岛形象。
(4)利用重大事件宣传。利用重大事件宣传海南是一种高效促销,对促进海南旅游国际化进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建议海南在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上统筹规划,以最大限度吸引国际游客为目标,争取最佳的宣传效果,让全世界聚焦海南。
5.广告宣传策略
(1)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海南旅游进行国际宣传。政府和旅游企业应首选公益广告作为旅游宣传的良好载体,同时注重旅游广告的连续性和时效性。还可以在一些有良好旅游受众的媒体广告信息,如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指南、旅游宣传书籍、画报、海报等媒体,也可以通过创办或主办一些高品位的旅游文化活动、音乐节等的开幕式开展广告宣传,在目标市场开展广告攻势。
(2)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海南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的宣传平台。海南可以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宣传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结合现代城市特征,打造国际旅游岛形象,通过展示多语言版的海南国际旅游宣传专区,制作并现场发放国际旅游岛手册和海南特色文化手册等平面广告,向世界展示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宣传促销海南旅游。
(3)加大宣传海南的出入境政策。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海南旅游进行国际市场营销,首先要让国际航空公司和国际游客了解海南的航权政策和出入境政策,可在主要客源市场国的知名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广告宣传海南的出入境政策、航权政策等。
篇9
[关键词]旅游市场;旅游营销;贵阳市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87-02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是贵州省旅游的集散地,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贵阳的旅游资源大多不被外界所熟知。来贵州旅游的游客,大多把这里当作旅游中转站,旅游的主要景点是黄果树、龙宫等景区,这与贵阳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因此,贵阳市的旅游营销有待提升,旅游市场的潜力需进一步挖掘。
一、贵阳市旅游市场现状
(一)游客的基本构成
据贵阳市旅游统计资料显示,贵阳市的主要游客是一些企事业单位人员、商务人员和政府机构人员等。年龄在35—49岁的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年龄在20—34岁的青年人,而这一部分多以学生为主。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他们是贵阳市目前旅游市场的主体。而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的仅占一少部分。
(二)游客的旅游目的
贵阳市旅游客源的旅游目的大多以观光旅游和会议旅游为主,据有关部门统计,以商务旅游和观光旅游为目的占了总数的将近80%,其他占很少的一部分。由此可知,贵阳市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不足,除了需要吸引远距离客源地的游客外,还要加强近距离的旅游客源市场开发。
(三)游客景点选择与旅游消费构成分析
目前,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是黔灵公园,其次是青岩古镇。这表明厚重的人文底蕴是贵阳景点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贵阳市的游客在逐年增长,但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消费结构比例不合理。购物、娱乐、休闲所占比例始终较低。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贵阳市的旅游产品要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向满足人们更高要求的方向发展。
二、贵阳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和细分
根据贵阳已有的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和当前的旅游市场现状,对贵阳市的旅游市场依据地理变量因素进行细分,可以分为省外旅游市场、省内旅游市场和周边旅游市场。省外旅游市场主要以重庆、四川两省市为重点,此区域主打“避暑之都”品牌,针对这些地区游客来贵阳避暑的特点,主要建设度假胜地。宣传口号也要依据避暑、宜居特点进行宣传。省内旅游市场主要以周边的市县为对象,这一目标市场,主要以贵阳市的景点为吸引力,宣传贵阳市各景区景点的特点和看点,定位应在参与性和观赏性旅游资源上。有关文化的景点不宜大力宣传,因为省内少数民族文化大体相同,对省内游客缺乏较强的吸引力。对于周边旅游市场,主要以贵阳的各个区为重点,这一目标市场的宣传,要突出休闲度假和一日游的项目为主,主打休闲品牌。如十里河滩可以组织单车越野赛,青岩古镇周边发展农家乐“开心农场”等项目,吸引周末度假和休闲人群。通过对贵阳市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和定位,并加以合理的宣传和促销,借助一些大型活动如少数民族运动会、旅游发展大会等的大力宣传,从而扩大影响,达到增加客源的目的。
三、贵阳市旅游市场营销制约因素及策略
(一)制约贵阳市旅游营销的因素
1.缺少特色旅游产品和高口碑品牌
作为林城的贵阳市,其旅游产品多种多样。有黔灵公园、花溪公园、青岩古镇、十里河滩等优秀旅游产品,这些旅游资源中很多都可以深度开发,从而形成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但由于没有品牌创新,以至于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大多大同小异。没有形成特色和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例如像青岩古镇这样古镇类旅游产品,只是机械地复制凤凰古镇、丽江古镇的商业街模式,而没有突出自己的文化内涵,形成独有的特色和品牌。
2.文化旅游资源多,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贵阳市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但是随着旅游的深入人心,经验型旅游者的增多,需求变化较快。现今旅游者多数热衷于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而贵阳市没有抓住此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这类旅游产品。目前还是处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如何将此类人文旅游资源转化为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产品,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开展策划营销工作,吸引更多的周边及外地旅游者是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城市整体形象有待提升
贵阳市虽然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旅游形象,不断向全国文明旅游城市发展,已有“国家森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但在贵州省的整体旅游形象“多彩贵州”的大前提下,贵阳市只是打造“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旅游宣传口号,而没有意识到对城市整体包装、推介和营销的重要性。以致于多数游客对贵阳市的整体了解较少,旅游者除了公务旅游外,其他人很少把贵阳作为旅游目的地。
(二)贵阳市旅游营销策略
1.打造知名品牌,推出特色旅游产品
贵阳市主要的旅游产品有天河潭、十里河滩、花溪公园、青岩古镇、黔灵公园等。但是这些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有的旅游景点还不被人们所了解。针对这一现象,贵阳市应重点对景点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开发,努力打造知名品牌,带动贵阳市其他旅游景点的发展。针对宣传力度不够,贵阳市旅游形象的创建应以深入人心为主题,同时要加入创新因素。将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融合,精心打造旅游形象。其形象的推广需要通过电影、音像制品、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贵阳市旅游产品的特点。在旅游形象市场的塑造中,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打造目的地形象系统、完整、良好的品牌,提升城市的品味,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选择贵阳市为旅游目的地。因此,贵阳市城市旅游形象要在优秀旅游城市、“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等旅游形象的基础上推出具有贵阳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贵阳市整体旅游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2.开发文化资源,注重文化旅游创新
充分发掘旅游文化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如布依族的八音坐唱、侗族大歌、安顺地戏等,将这些少数民族文化风俗设计包装成适合人们参与和充满生活情趣的旅游产品,加强游客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互动,让少数民族文化更加鲜活,更具有吸引力。
3.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在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贵州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成为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在这个前提下,贵阳市要在充分利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同时,有效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贵阳。
4.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贵阳市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要克服短期行为。制定科学的旅游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贵阳市旅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永德,陈晓磬,周可华.长沙城市旅游营销的文化休闲视点[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篇10
数据库营销指的是企业通过收集和积累消费者的大量信息,经过处理后预测消费者有多大可能去购买某种产品,以及利用这些信息给产品以精确定位,有针对性地制作营销信息,以达到说服消费者去购买产品的目的。
因为旅游规划的本质是为区域旅游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战略指导,为近期的规划开发提出具体的、实际性的指导,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取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本文试图以数据库营销的核心贯穿整个旅游规划的过程,从三个方面:规划的客源市场调查、具体市场营销方式、规划完成后的跟踪来阐述数据库营销的重要性,有别于以前的就营销而论营销的做法,以求给以后的旅游规划提供些许指导与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的旅游规划文本当中的市场营销方式大部分仍是以传统的营销方式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客源市场的需求,就营销论营销,没有把营销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规划的过程,缺乏整体的营销观念,在客源市场调查的过程当中,对消费者需求的调查成分偏少,即使有,在后续的旅游产品设计中也难以体现,降低了客源市场的满意度。
另外一种情况是在传统的营销方式的基础上,间杂着一些现代营销方式的手段,如电话营销、电邮营销、短信营销等,都是在探索现代营销方式,但往往不成体系,在具体的运用过程当中,往往是传统营销方式的附庸,难以形成实际的效果。
第三种情况是指目前的旅游规划文本在指导具体的区域旅游实践当中的精准性不够,难以跟上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充分考虑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规划文本束之高阁,没有用处,资源浪费,规划文本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规划过程的完成,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正的过程,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的过程。
二、问题的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从现代营销的手段之数据库营销的角度去分析,以其核心观念贯穿整个规划过程,用以指导具体的规划过程。
(一)客源市场调查中的数据库营销
每一个旅游规划在具体实施之前,都必须要进行客源市场的调研,了解客源市场的基本情况及消费需求,有必要的话,还依据不同的指标,进行客源市场的细分,以求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能精确定位,投放产品。目前的客源市场调查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辅之以访谈、电话调查等方式,(在不考虑样本是否科学性的基础上)得到客源市场消费者的主观、客观数据,进行数据的分析、加工。
可以看出客源市场的这种调查方式是一次性的,消费者在规划进行过程当中的需求变化及客观环境的变化并没有考虑,也就是说规划默认为客源市场的需求及消费模式短期内是不会变化的,其实不然,环境在时时刻刻的变化,消费者的心理也在时时的变化,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建立所调查样本的数据库,以一定的周期为间隔,采取各种数据库营销方式进行样本的调研,对每一个细分市场的样本进行归类分析,指导规划的进行。
(二)以数据库为基础的旅游市场营销模式
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方式以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为模式,以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的消费者的需求,事实证明,这种传统的、不考虑市场的营销方式是不科学的,在旅游规划过程当中应该予以摒弃。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者、成本、方便、沟通为模式的“4C”策略,而数据库营销是这一策略的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在旅游规划创作过程当中,其基本的营销方式应该以定向直邮,电子邮件营销,网络传真营销和短消息服务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数据库营销手段为主,深挖其具体内涵,延展其多种利用方式。
通过数据库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后,就可以在宣传册的封面上贴上他们喜欢的产品图或直接与他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当然交流的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有利于加强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关系。例如,旅行社利用自己的网站,运用数据库跟踪旅游者的习惯和兴趣爱好,以此为根据向旅游者推荐他们感兴趣的旅游线路。对旅游者了解得越多,就越能更好地帮助旅游者解决旅游购买过程中的问题,最后与旅游者建立起良好的商业关系,提升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并最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转(三)规划文本完成后的数据库营销
规划文本完成以后在具体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正。
可以结合客源市场调查中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再次调查,不断反复,切实修正提供给消费者的旅游产品的可行性,以求“适销对路”,另一方面,服务行业的这种数据库营销有点类似于物质生产部门的“售后服务”,具体来讲,指的是在规划的实施过程当中,对客源市场或是部分游客进行回访,收集旅游者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改进。
通过数据库资料可分析出旅游者的价值取向,然后针对不同旅游者提供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展示、广告宣传和销售方式。一般来说,对旅游者了解越多,就越能提供令其满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三、问题的解决
规划的本身就是一个营销的过程,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营销模式以及如何采用的问题,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营销的思想贯穿于规划的始终,客源市场的调研并不仅仅是一个直线式的过程,而更多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规划是一个弹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对于旅游者的营销是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潜在消费者的过程。具体的数据库营销方式有很多,具体采取哪种方式或是几种方式的组合,应该根据客源市场的情况来定。
四、数据库营销在旅游规划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数据库营销的作用
旅游规划应该用战略的眼光、用资产的眼光来看待营销数据库,特别是应认识旅游者信息的真正价值,将规划所涉及到的旅游企业规划从“管理信息”向“利用信息”转化。企业应切实地制定出营销信息战略,对信息收集、维护和利用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评估,从而将数据库营销提升到旅游企业战略的层次上,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数据库营销的应用。
(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一致性和规范化
确保数据库营销中的所有数据和活动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度量,能满足决策分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