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的前提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监督的前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监督的前提

篇1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对策

一、我国当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与信息的失真。因为受到了局部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的驱动,一般会出现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造成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及其公众的利益,同时也严重的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正常运行。(2)企业领导会计意识较为薄弱。长期以来人们总会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会计就是记账,企业的领导者会计知识较少。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会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的重要性,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的会计信息对于国家经济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很多的企业领导为了追求自身短期的暴力最大化,而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办理违反会计道德的事项。(3)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协调。我国的企业内部管理及其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管和控制制度,有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确实形同虚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了会计制度的混乱,经常会出现的现象。(4)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职业道德观念需要提高。会计监督作用是否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主要同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是很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会有意造假,使会计失真现象出现。

二、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1)会计监督能够更好的衡量国家及其社会的经济环境。假如失去诚信,那么企业环境和商业氛围是非常可怕的。当前社会的投资环境当中,经济建设的法制化建设是必须的。所以,会计监督的合法及其合理性是使得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利用会计监督的漏洞进行违法活动,在任何一个健全的市场是不允许的。(2)有效加强会计监督是当前企业规范化治理的需要。当前的企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现代化的集体,科学合理的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规范化的企业并不是由股东、出资人进行管理,而是由企业法人的治理机构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因为财务活动和会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会计监督也成为了重中之重。(3)会计监督是有效保护企业财产安全、规避风险的保障。充分的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是整个会计监督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作为企业内部,应该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因为分工而产生的相互联系的关系,对物资的收、发等进行一系列的措施,从而保证财产物资的完整。

三、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1)建立并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建立并且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及其执行需要明确相互监督的程序;应该明确财产的清查范围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进行审计的程序。(2)有效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随着当前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财务人员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具有很多的人加入到了会计的队伍中来,使得会计的队伍不断的壮大,但是就个人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来讲还是参差不齐。(3)充分明确会计责任主体,不断加强单位责任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在很多的实际工作当中,有很多单位负责人认为自身就是负责人,一般都是会计的事情自己说的算,指使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假如出了问题就一推了之,这些现象严重的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中的正常运行。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的主体地位,这是有效保证信息真实的关键所在。同时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要求,单位的负责人都需要懂得管理、业务、财务、会计等,并且需要熟悉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对自身负责,同时也对单位负责。(4)加大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国家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等职能部门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更好的进行宏观调控。一般在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基础上,规定相关单位的外部监督层次,将内部控制监督配合的更加协调。

参考文献

[1]边慧芳.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23)

[2]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若干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

篇2

【关键词】会计监督 内部控制 规范

在我国会计监督一直是会计界的热门话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对有关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独立监督,以保证国家和单位的权益不受侵犯。实际情况表明,我国的会计监督呈弱化的态势,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会计信息质量,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本文分析了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一、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体系不健全

新《会计法》虽已颁布,但出台的配套法律法规中对会计造假行为惩治不力,使执法效果大打折扣。会计法制的不健全使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得不到尊重,如我国《会计法》中,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同时也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法律地位做了规定,然而这种做法在实践中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利益连结。一些执法机构往往从地方保护主义等狭隘的局部利益出发,以各种理由和借口,对一些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轻发落,甚至不予以处理,助长了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发展势头,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

从内部监督的角度来看,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在这种模式下,内部监督机构及人员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很难旗帜鲜明地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造成未能按《会计法》要求进行会计监督,力度不足,会计信息虚假,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企业管理层做出正常的经营决策,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外部监督不力

外部监督共有两种形式:政府监督和行业监督,但作用都不尽如人意。我国的政府监督机制,由于各监督部门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主观随意性过大,影响了执法力度;而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行业监督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但独立性不强,执业不规范,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等自身问题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监督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实现有效的会计监督

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同时还要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的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二)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必须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利用单位内部分工不同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强化单位内部监督,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要依法建立一套严格的会计核算程序,提出可操作性强的防错纠弊的内部控制办法。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参与经营活动的各部门制定互相控制、互相监督措施,建立违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追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切实执行。

(三)内外联合,保障会计对财政的协调监督

在现实的会计监督中,如果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外部监督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也应引起重视。财政、审计、税务、纪检、检察等部门要各司其责,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形成合力,实现政府监督效益最大化。同时,尽快形成并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自我约束的良性发展机制,发挥真正的行业监督作用。这样,在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外部监督层次,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务求实现建立内部监督、行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三、小结

总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完善,会计监督工作已经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会计工作人员务必认真学习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提高内部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强化会计监督打好基础。单位内部监督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形成监督体系,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应改革落后的传统理念,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会计监督的规范化、经常化。

参考文献:

[1]宿忠和.浅析我国会计监管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7).

[2]杨晓玲.加强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综合治理

现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轨变型期,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成份日趋多元化,资金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但是,正是由于转型时期的相关政策法规尚未健全,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现象和不规范的经济行为才不断地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当然很多,但会计监督的弱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会计监督弱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必然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制度的出台在一定程度是防止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但为什么还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造假成本低廉,诱发造假行为

我国涉及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做出处罚规定的法律很多,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但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惩治力度不够的现象,不能起到惩戒作用。比如:(1)发现机制缺乏有效性和健全性,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各种制度尚未理顺,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2)惩罚乏力,对违法违规行为,不仅缺乏刑罚和经济制裁,而且缺少道德和名誉损失,舞弊者不以为耻,有的还以此为荣,良好的道德和信用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收益。(3)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他们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却很少,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与普通商品造假一样,造假的会计信息造成的后果是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4)利益驱动,某些企业经营者存在违背会计规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而使自己收益 (报酬、升迁等)增加的动机。

2.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控制不力

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仍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使用,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监督制度却没有建立起来,因而使“两套账”或“账外账”等违纪现象有了钻空子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控制不力,必然导致私设“小金库”、“白条”入账等违纪现象的出现。

3.单位负责人会计信息准确意识薄弱

由于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致使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会计工作不重视,对有关会计方面的知识也不愿意认真了解。由于单位领导不了解会计知识,不认真监督,便给有些想钻空子的人提供了机会。财务数据是领导者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对这个问题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必须予以重视,只有领导者懂业务,才能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也才能有效地避免其下属单位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业务的问题。

4.外部监督不得力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内部会计信息的使用人数较少。因此,使社会大众很难有机会对他们进行真正有力的监督,这就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外部条件。据大量有关资料显示,每年的财税检查,有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账目不够清楚,存在着许多偷税、漏税、欠税现象。特别是在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上,事业单位代扣代缴,有不缴或少缴的问题,没有有效的外部监督,便使人没有了做好工作的压力,这样,他们往往疏于业务,不认真做自己的工作。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措施

1.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再教育,强化会计监督意识。2000年7月,新《会计法》实施,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就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加强责任意识,切实负起责任,明确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的极端重要性,认真搞好财务监督。无数事实证明,某项工作只有领导重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对于财务制度,更是这样。

2.强化法律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保证认真执行财务制度,最关键的还是财务人员,因为他们是具体干这项工作的。要使财务人员做好财务工作,关键是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要让他们知道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其次,要让他们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做事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利益;第三,应尽量为会计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使会计人员掌握现代会计知识,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规避防范违反财务制度的能力。

3.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要根据新任务、新情况,制定出适用的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制定出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确保权益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对关键岗位及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稽核。

篇4

关键词: 小型混凝土预制件(注意是小型混凝土预制块不是大面积混凝土);混凝土强度 温度变化养护时间 养护条件ABS塑料模具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通过试验现场与实践操作中观察发现,如果在气温较低的晴朗早晨,塑料模具处于浅收缩状态,这时不宜进行混凝土浇筑。其原因在于塑料模具受温度变化而变化:塑料模具随气温升高逐渐膨胀,反之塑料模具将根据气温的降低而渐显收缩。如果塑料模具处于气温较低的早晨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与塑料模具粘在一起随着混凝土逐渐硬化其固体形态将会有较小的缩变。随着气温升高塑料模具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混凝土与塑料模具之间就产生了较小的缝隙——这就是混凝土塑料模具粘模的主要原因。另在阴天的情况下,全天的气温没有较大的变化,这时气温较低的早晨可以浇筑混凝土,因为塑料模具没有较大的收缩变形。

温度与混凝土之间的性能关系

1、温度变化对水泥固化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合物是由水泥、集料、拌和用水及外加剂等材料搅拌组成的混合物。在混合物拌制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反应是水泥的水化反应。水泥水化速度与水泥细度、外受温度有着直观的关系。温度越高,细度越大反应越快。反之,同反。

在上世纪80年代初,Carino在美国国家标准局做了一项试验,用水灰比等于0.43的标准试验在指定温度下浇制、密封和养护,直至指定龄期测定其抗压强度,不同温度下的混凝土强度增长比例如图1所示。

其试验说明,混凝土浇筑后强度的增长速率是随着养护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的,也是随着龄期的增长而逐减的。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是在形成强度的前10d左右的时间,而对混凝土在28天后的强度影响比较小。

2、温度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施工经验告诉我们,在炎热天气下同样材料制成同等稠度的混凝土拌和物总要比寒冷天气多用一些水。由此说明同样拌和物的坍落度数的确是随着它的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根据试验结果显示:为了使一般混凝土拌和物具有相等的坍落度(75mm),拌和物的温度每升高10℃,每1m3就需要增加约7kg的拌和用水(见图2)。

拌和物的稠度(坍落度)主要取决于固体颗粒间的相互摩擦。其除了与水对这种内摩擦有一定的作用有关以外,还与其中所含气泡有关,空气的存在等于增加了水泥浆含量而减少了集料含量,因此可以酌情地削减稠度。

气泡的形成与拌和用水的黏滞度有关,而拌和用水的黏滞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因此,在较高温度下为使拌和物获得同样稠度通常需要多用一些水,以增加气泡含量,从而增加拌合物的流动性。同样,在低温条件下拌和混凝土时要相应减少拌和用水,以防止用水过多产生泌水或坍落度过大的现象。

混凝土与模具的关系

混凝土收缩是指在混凝土凝结初期或硬化过程中出现的体积缩小现象.一般分为塑性收缩(又称沉缩),化学收缩(又称自身收缩),干燥收缩及碳化收缩,较大的收缩会引起混凝土开裂

特别强调:高强混凝土由于水灰比小,一般收缩较大,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在干燥条件下会引起体积缩小;在潮湿条件(或在水中)体积会膨胀。概括地认为,混凝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体积缩小。或者从力学观点看,可以称之谓在零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徐变。

用水量的影响

混凝土在水中永远呈微膨胀变形,在空气中永远呈收缩变形;,水灰比越大,收缩越大;泌水量大,表面含水量高,表面早期收缩大;混凝土含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量越大,坍落度大,收缩越大。

2、水泥的影响

水泥活性越高,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收缩越大;

3、集料等因素的影响

粗细骨料中含泥量越大收缩越大;骨料粒径越小,砂率越高,收缩越大;配筋率越大,收缩越小,但配筋率过大则会增加混凝土的拉应力;外加剂及掺合料选择不当,严重递加收缩;

4、环境及养护的影响

环境湿度越大,收缩越小;反之环境越干燥,收缩越大;风速越大,收缩越大;(注意高空现浇混凝土);早期养护时间越长,收缩越小;相反早期不注意养护,收缩加大;环境及混凝土温度越高,收缩越大;混凝土暴露面越大,收缩越大,停工暴露时间加长,收缩增大。三、ABS的应用

1、 ABS塑料模具与温度变化的影响:

ABS型塑料模具是使用温度在-40℃~80℃,收缩率在0.4%~0.8%。也就是说温度每上升或者下降一度,每延米该塑料将会扩展或者缩短4-8毫米。所以适度的掌握温度与ABS塑料模具比是尤为重要的。

2、 ABS塑料模具运用不当的影响

在实际运用中塑料模具的清洗是非常关键的。塑料模具清理不到位、或者在刷脱模剂的时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甚至过多或过少等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粘模。

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调整混凝土浇筑和拆模时间。浇筑要在气温下降阶段的中午到傍晚,因为这时的温度从一天的最高温降低,塑料模具全部处于收缩过程中,待混凝土逐渐硬化和气温降低塑料模具收缩能达到最理想的相对吻合;拆模时则选择在次日中午温度高的时候,其因素为模具在此时正处于膨胀状态,混凝土已固定形状,就不会出现粘模情况。

采用平板振捣器。可以在振捣器上用焊机焊上两根钢筋,用以固定好塑料模具。注:施工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振捣时间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过振或漏振,均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砂率比降低与减小使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调整掺合料,可适当采用早强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我们采用工业盐酸处理塑料模具残留混凝土。脱模后,将塑料模具放入盐酸池内浸泡一夜,保证不留死角,在用刮平刀清理表面。晾晒塑料模具,待模具晾干,涂抹脱模剂,脱模剂采用汽车用白蜡,透明、隔离效果良好,混凝土成型表面光滑、明亮,涂抹均匀,不留死角,涂抹完成及时晾晒。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养护条件在混凝土的拌制和浇注后强度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宜热不宜冷,浇灌入模时的温度宜冷不宜热。为了防止混凝土粘模和保证强度增长,应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围护,并对混凝土的表面和模板用塑料和土工布掩盖保温养护。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灌温度,可将集料和塑料模具贮存在温暖的场所,使混凝土浇筑时温差减小。合理运用ABS塑料模具是其对混凝土影响为零。严格筛选各种集料并控制拌和用水比例,困扰我们的几大难题终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胥为捷 薛伟辰.《混凝土结构温度作用研究进展》.结构工程师.2007(3):73-77.

篇5

摘要: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目标、可持续发展对会计的要求等理念,就低碳经济目标下,从完善会计职能角度,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途径

一、低碳经济目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会计的要求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理念做出过明确指示,早在2007 年末国务院就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在书中提到今后的经济发展以多元化发展为主,以可再生性能源的发展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将低碳的经济发展为目标正式地列入城市发展项目。低碳经济发展目标,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理念,通过技术与制度的创新、产业与新能源的转型和开发等一系列为手段,尽可能地减少使用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费的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以此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共赢的一种发展形态。

二是低碳经济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会计工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低碳经济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催生了新型的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新会计模式的诞生;环境会计的发展也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大大地促进了低碳经济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为投资、生产与消费的健康环保经营模式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发展宗旨及精髓都是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待发展,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会计的要求

首先,环境会计、责任会计等新型会计模式的建立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以往的会计理论中,小型经营业户几乎从未将自然环境纳入企业经营活动考虑的范畴,更是谈不上记入会计成本核算中来。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自身的发展并且符合社会整体的利益的需求,企业必须将低碳经济列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全面地落实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正确地判定企业的未来经营活动发展的方向。

其次,环境会计、责任会计等新型会计模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节能、环保、减排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心声。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建立在一个发展的空间平台上,一个健全的环境会计、责任会计等新型会计模式应用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最后,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建立新会计模式。从各个方面上来看,低碳经济与新会计模式总是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低碳经济是新会计模式理论的前提,而它的发展也为新会计模式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依据,而新会计模式又为低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有效的途径。

三、低碳经济目标下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虽然国家对低碳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重视,但尚处在探索与研究阶段,在新会计构建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地方。例如,相关的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在目前的会计准则中对企业经营结果带给社会及生态的影响做出过一些说明,但没有相应的补救与处罚措施的规定,缺乏法律的有力武器,构建低碳经济下的新会计模式显得乏而无力。另外,低碳经济下的新会计模式也急需着相关配套的人才,低碳经济下新会计模式是一门新型的课题,其范围既有传统会计理论,又覆盖着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环保领域,因此需要的人才具备自然科学同时又兼具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目前在我国是非常缺乏的,这为低碳经济目标下的新会计模式的构建带来一定困难。

四、在低碳经济目标下可持续发展新会计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以人为本”,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

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也是低碳经济的组成部分,它是法治与秩序的体现,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纠正不良的举动,分辨出哪些为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并且懂得其行为的后果及相应承担的责任。“以人为本”其目的是向公众推广个人的良好的品质行为,促进其健康良性的发展,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新会计模式的构建会变得更加顺利。

(二)加强法治建设是构建可持续发展新会计模式的前提

在新会计模式中,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加强保护环境、社会责任等法律的贯彻实施,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构建新型会计的新局面的前提。

(三)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的配合

在会计监督体系中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之分,外部监督以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为主体。因此,会计监督有“三位一体”的内外结合监督的机制构成,其主导思想是宣传制度、纠正错误、加强工作交流、注重业务协调、突出服务等措施来促进各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以低碳经济为目标,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来构建可持续发展新会计模式

首先,改变利润和权益最大化的狭隘思想,以低碳经济为平台,突出“以人为本”、“知识为泉”的经营理念,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发展观。企业价值的实现不是体现在报表中所反映的价值,而是企业整体的市场价值,它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知识为动力来完成企业价值的实现。

其次,改变执业机构与人员对收入和利润的片面追求思想。极目远眺,展望未来,以培养、教育、发展为主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的价值,也为新会计模式构建的实现发挥出应有作用。

最后,绿色会计核算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保证,由于有了绿色会计的核算,对低碳经济目标下的环境保护、污染的排放与治理情况等方面的信息都有所掌握,从而能够引起企业在经营活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资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积极推广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应用

环境会计将外部的环境成本通过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各种方法,量化为企业的内部经营成本,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时刻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最大程度地降低环境污染,体现了低碳经济目标的要求。社会责任会计在环境会计基础上,还要加上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实现企业与社会的统一发展。现今时代,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如果想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引入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以更科学、更准确地衡量人力成本,防控人员流失风险。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出现了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弱化、不合理支出情况复杂化以及会计核算的实效性保证等问题,会计核算中心只有不断探索,强化监督,在职能上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深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的必要性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会计工作的理论需要,同时也是当前集中核算工作中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的双向要求。

1.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会计工作的理论要求

理论上讲,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分工不同的两个部分,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数据基础;财务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制度保证,二者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虽然在职能、内容、方法、作用等方面各有侧重点,但同时二者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要筹集好、投放好、运用好资金,要借助于会计核算的各种资料、数据,去计算、去分析,才能正确进行各种决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要发挥好会计核算职能作用,也必须依据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与监督。集中核算后,在职能划分上明确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仍由原单位行使,核算中心只负责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这样就在制度运行伊始,客观上将两个职能分离开来。要在集中核算工作中同时发挥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工作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2.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发展要求

在集中核算工作中,会计核算是形式,会计监督是核心,核算中心实质上应是一个监控中心。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只是会计集中核算最基本的要求,核算中心如果单纯搞会计核算,就失去了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意义,也达不到改革的最终目的,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是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根本要求。

3.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核算单位财务工作的需要

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存在的一系列财务问题及自身改进的局限性都需要核算中心的支持和服务去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一直以来比较薄弱,集中核算后,单位对核算中心的依赖性增强,许多单位都认为账交到核算中心,单位便无事可做了,进而出现了财务管理进一步弱化现象,加强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已迫在眉睫。

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的前提

1.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

集中核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发展集中核算事业的灵魂,工作人员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专业素养是获得报账单位认可和尊重的前提。只有精通专业知识,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圆满地解决好问题;只有不断的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才有可能把握住文件、

转贴于

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文件的精髓宣传给单位,也才能保证为单位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2.两手并抓,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集中核算工作健康有序、顺利运行的前提,也是严明管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关键。核算中心不但应加强对工作制度的建设,更应加强对业务制度的建设,做到单位事事有制度,工作项项有要求,人人肩上有职责,使集中核算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的措施

1.转换审核重点,深化财政监督

核算中心的监督职能是通过对票据的审核来进行的,但不能仅将会计监督停留在原始凭证的审核上,工作重点应从整天忙碌在报账和记账的具体事务中逐步向会计审核和会计监督转化。加强工作人员的岗位练兵,培养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敏感,提高他们辨别真伪、明辨是非的能力。

2.积极参与单位活动,保证集中核算工作的实效性

积极参与单位活动,特别是重大活动,是会计核算紧密结合单位经济业务实际的要求。要取得核算单位的理解,争取对重大活动的参与权、重要会议的旁听权、重要决策的财务发言权以及一些日常事务的知晓权,并定期深入核算单位,对其经济活动准确、全面、及时的了解。

篇7

【关键词】会计职能 拓展 应对策略

一、引言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企业制度是具有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的企业制度,它是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要求的。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保证。一般来说,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公司和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强调和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建立健全企业法人制度。在日常的经济管理活动中,会计所具备的功能和作用是会计职能。在社会化再生产的过程之中,会计职能是对会计的作用和地位的阐述,它具备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监督、核算、评价、预测和分析等等。在当前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职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会计职能的拓展与限定

会计职能的拓展与限定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较为细致地阐述。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主要是指:采用相应的程序对整个资金运作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计量和确认,最后形成具体的报告,并且将其他职能当成重要的辅助和参考。相应的程序包括:报账、记账和算账等等。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随着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与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相比,现有的会计核算职能更具有复杂性,逐渐向计量和计价方向扩展。例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物价起伏波动较大,传统的会计面临着严峻地考验。在相关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过程之中,会计核算的难度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未来的现金流量要实行较为准确地预算,进一步确认资金的时间价值,从而更加清楚明确地与现行成本和历史成本进行区分。不同的人对相关会计信息的需求也不同。例如:保证企业长久、健康和稳定地发展,努力促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往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最为重视的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事物,往往结论会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债权投资者来说,能否进一步确保债权资金的安全是他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债权投资者与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债权投资者的满意度高低往往取决于相关企业能否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盈利。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当前的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较为广泛地应用,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企业法人财产权和投资者所有权会出现不少的分离现象。为此,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势在必行。市场经济既可以叫作法制经济,又可以叫作竞争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和监督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进一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进而出现增值现象,我们应该努力将严格的责任制度落到实处,根据相应的原则,努力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这些原则包括:分级管理、分工监督、国家所有和授权经营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现代企业会计最基本的职责之一是不断注重强化对企业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在不断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之中,为了进一步维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我们应该采用正确的会计方法,促使会计职能获得充分发挥。毫无疑问,会计职能已经成为监督和落实企业决策者经营管理责任的重要手段之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会计职能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例如:铺张浪费、擅自做假账、营私舞弊和违法乱纪等等。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之中,为了进一步确保会计资料核算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我们应该高度注重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中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值得肯定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我们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咨询服务和会计监督体系,定期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审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事业作为一种相当重要的社会中间力量,是一种可供我们选择的较好方式。

(三)会计的全面预算职能

一般来说,相关企业在努力做好财务决策的前提之下,为了进一步确定具体的财务目标,严格按照相应的战略发展要求,采用一定的价值形式对将来特定时间段内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被称为全面预算。从某种程度上说,全面预算是一种能够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奖惩标准和财务考核管理手段。不可否认的是,整合管理会计如果始终能够围绕预算开展相关方面的活动,一定能够充分发挥会计相关方面的职能。这些职能包括:分析职能、预测职能、控制职能和决策职能等等。为了能够进一步确定企业的会计目标,为了便于企业相关部门能够细化工作指标,我们应该努力做好企业相关方面的预算工作。在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之中,只有不断积累多种多样的可行性方案,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只有在保证相关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相关企业能够通过采用一定的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确保作出的决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采用测算净现值是一个较为不错的方式。例如:相关企业在进行并购的过程之中,只有在确保被收购方企业会计信息具有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之下,才能有助于相关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对方企业的基本情况,将准备工作具体落到实处。一般来说,对方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有没有采取一定的反收购措施、对于收购所需付出的对价有没有进行精确地计算,所得收益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等等。

三、有效发挥会计职能的应对策略

在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职能的拓展与限定的基础之上,接下来,我们提出了两种有效发挥会计职能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对现代企业制度中会计职能的拓展与限定的实际工作发挥极其重要的参考作用。

(一)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使用范围

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进一步保证相关方面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断强化会计的核算职能,才能实现大幅度拓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目的。换句话说,只有在精确核算的前提之下,采用科学、合理地方式及时对外公布相关方面的会计事项。虽然,我们可以自由选择采用恰当的会计方式,严格按照相应的会计制度办事,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不少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容置疑的是,我们应该在严格遵守相关会计制度的前提之下,根据企业的实践情况,结合企业长期规划的发展目标,及时对外公布准确、真实和可靠地会计信息。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投资者和小股东的知情权,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建立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某种程度上说,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十分有利于拓展企业会计工作的全新领域。当前企业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是:怎样高效地促使企业会计职能的最大限度地发挥。随着现代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和理论需求,不断强化企业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势在必行。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全面熟悉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企业相关方面的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努力打好企业会计职能转变基础十分重要的举措。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大幅度提升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企业会计管理知识的储备量,不断强调普及现代会计法律法规知识,注重不断强化现代企业会计业务实践能力,在建立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前提下,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制度中会计职能的拓展与限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容置疑,会计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会计职能。只有不断加强会计职能,强化企业管理,才能确保其能够更好地为现代化企业服务。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职能的探讨和研究显得刻不容缓。为了促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资源和经济信息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努力强化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从而保证会计监督和核算的职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李帅.关于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方法的分析[J].科技向导,2013.

[2]徐峻.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

[3]李洪策.论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职能的转变[J].中国市场,2013.

[4]李光.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改革[J].财会通讯·综合,2012.

[5]徐丽.强化会计内部管理功能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3.

篇8

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和会计相关职业人员根据国家现行会计法律、法规,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职业经验,对职责范围内的会计业务事项(含财务会计报告)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所进行的理性选择、判断和认定。狭义的会计职业判断,专指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会计业务事项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所做的选择和判断。目前,对其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后一种。

笔者认为,谈及“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宜从广义的会计职业判断定义出发去思考问题。其理由是:

1.从我国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来看,《会计法》规范了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行为。由于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信息是全社会通用的“商业语言”,因此,会计信息对于国家宏观管理,对于各投资者、债权人的经济决策,对于各单位管理者和社会财富创造者了解本单位真实的经济情况,寻求提高资金运营或使用效益的途径,都有重要作用。从单位内部来说,单位负责人、单位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单位会计人员都有一个对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内部监督的原则、方法、程序等如何进行选择、判断的问题。从单位外部来说,财政、审计等部门和人员都有一个对单位所选择、认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内部监督的原则、方法、程序等如何再认定、再判断的问题。而财政、审计等部门和人员所进行的再认定、再判断,对于宏观调控、微观需要可能更为重要一些,因为这种再认定、再判断往往具有鉴定和公证性质。故此,不宜认为会计职业判断仅是在职会计人员的事。

2.从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来看,既有单位负责人、单位会计人员在选择、运用会计政策上的错误,也有社会监督的不力。如果社会监督部门和人员依法办事,在履行其职责时科学地判断、监督,即使一些单位意图会计造假或财务欺诈,也难以如愿。由此,我们在探索会计信息如何做到真实、完整,提出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时,不能忽视单位之外的与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对单位会计工作的判断、认定水平。

3.把“会计职业判断”仅限于狭义上的理解,也不适当。因为从现实情况来看,每个单位到底采用怎样的会计政策,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中选择怎样的原则、方法、程序,往往并不是由单位会计人员所决定,而是由单位负责人决定。《会计法》将单位会计工作和单位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明确规定在单位负责人身上,恰恰证明了拥有相当管理权和决策权的单位负责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会计职业判断应坚持的原则

1.以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依据。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指导、规范和约束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会计行为的特殊规范。它们明确昭示了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且规定了应该做到而没有做到、不应该做反而做了应负怎样的法律责任。会计职业判断,是判断主体选择、判断和认定会计原则、方法、程序的具体行为,从大的方面看,也属于《会计法》调整的范畴。因此,会计职业判断的行为性质决定它应该在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框架内进行。

2.以公允、真实、完整为准则。为本单位和他人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才为公允。真实、完整同时也是公允的前提。在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处理和实施内部会计监督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既对本单位负责,又对社会负责。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财政、审计等部门和人员,也应既对各单位负责,又对社会负责,在确认、鉴证被监督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时,应持公正立场,实事求是。只有这样,外部会计监督才会令人信服。

3.以恪守职业道德为前提。职业道德,是指由于职业分工,社会道德的一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行为和职业相互关系中形成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道德理念、道德情操、道德品质。会计人员和会计相关职业人员在进行会计原则、方法、程序的选择、判断、认定时,始终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利益选择与客观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和斗争。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畏惧外部势力,不受狭隘利益思想的影响,公允公正,刚直不阿。

4.保持职业谨慎,并持之以恒。这里所指的“持之以恒”,是指会计人员和会计相关职业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坚持时时、事事、处处,坚持以上三个原则,在思想上、行为中不能麻痹松懈,应始终保持足够的职业谨慎。这样才有可能使正确的职业判断做到始终如一,即使出现一时的职业判断失误,也能较快地予以纠正。

三、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体系

笔者认为,恰当运用职业判断方法,是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的重要保障。而会计职业判断方法本身是一个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应该首推为会计职业判断最重要的方法。在这一前提下,按职业判断一般过程划分,大致有以下几类方法:

1.职业判断的调研方法。这里所指的调研,是指对所要判断的对象概况、所处环境及相关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充分了解和掌握。如单位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会计政策选择,首先要弄清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政策,实际情况适合选用哪些政策,选择某种政策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又如社会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事项或会计行为的判断,首先要搞清楚将对什么事项进行判断,其过去或现时状态如何,其由来、过程和趋势怎样,影响事项的内部和外在因素有哪些,影响程度如何。这些都是做出正式职业判断前,应弄清的问题。

2.相关资料的审阅和相关事项的印证方法。在调研的基础上,还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就需要必要的相关资料的审阅和相关事项的印证核实,以确保判断(选择)的合理、合规、合法、有效。

篇9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会计监督 经济活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24-01

习惯上称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在我国会计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本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把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作为会计两项重要职能。

1 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核算职能

在研究会计核算职能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从内容上刊,不能把会计核算职能单纯的理解维记账与算账,把会计看成是单纯的描述性工资,即记录、分类、计算、综合等一系列手段。提供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活动及其结果的会计资料,包括:文字、数字—— 主要是数字—— 资料,而对这种反映的要求和内容,则是随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随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而在不断前进变化,它由简单的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的把收支、支付等记载下来”。这种反映资料向包括完整、全面、系统的指导体系发展。作为观念总结的核算本身蕴含着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比较、预测等任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便上升维管理阶层,也就是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它不仅指对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聚财、用财、生财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的管理,而且还包括由于资金的变化而引起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如企业与国家财政、税收机关的关系,企业与供应单位,与用户等之间的关系,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企业与投资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职工个人之间的关系等。管理职能,如计划职能,通过制定并执行财务收支计划莱规划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组织职能,通过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合理使用、调度资金,及时筹集供应资金,保证企业生财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指挥职能,通过对资金调度来平衡整个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决定哪些业务可以进行,哪些不可以进行,以及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范围、时间及规模等;协调与控制职能,通过价格形式莱协调、控制各项业务活动,使之按照预定的计划有顺序、分层次的进行,所以,有人不无夸张的说:好的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仅是专业的会计人员,而应是优秀的企业家,是“艺术家”,是帅才。

其次,从时间上看,核算职能应包含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即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第一,会计要记录已经发生的经济现象,提供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第二,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及时控制经济活动的进程;第三,要根据历史记录加以分析、整理,转换成新的经济信息。由此可见,核算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会计核算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所记录、计量的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有些经济现象其规律性并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还无法用科学方法去计量和描述,为了使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对会计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定,这种判断和假定就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价与币值稳定。

2 会计的另一职能是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也就是预测、控制、分析和检查,这些都是监督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进行的,为了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进行会计监督。

加强经济监督是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会计监督是通过会计信息进行的监督,这是会计固有的职能。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资料的需要,监督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逐渐的扩展。监督职能一般含有监督、控制、参与决策等环节。

会计的监督职能,一方面铜鼓乖哦凭证等有关会计资料的审核进行事前监督、审查所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动内容是否合法、合理、真实可靠,是否符合财政制度和财经法纪的规定:通过事前监督,以及时发现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以避免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还要对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有关资料加以检查和分析,进行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通过事中、事后监督,可以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按预期目标正常进行。

会计的监督职能,不仅指对会计信息进行识别与检查,以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在国际的法律与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还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其目的在于通过监督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即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

3 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密切关系

篇10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基金;公共设施

一、抓好财务动态管理,建立财务公开制度

1.财务管理的方式。财务动态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一体的管理模式。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在当前发展中的不断应用,财务管理逐步的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综合化和完整化的管理模式。动态财务管理的内容、范围及方法包括:

(1)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主要措施和手段,更是实现其良好发展的前提关键。在医院资产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资产管理,其主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主要有医疗设备、药品、库存物资、债权和银行存款,这些资产都是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所必需和必备的过程,更是保证医疗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要充分的管理其各种资产的流动过程。避免由于流动中出现的各种误差对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2)负债管理,负债管理是当前医院在工作过程中短期的借款和长期借款,是医院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而出现的模式。医院可按企业化管理模式推行负债经营,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医院的服战管理过程中重点是对各种账面债务的管理和预收医疗款项的管理过程。

(3)净资产(基金)管理,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和收支结余,净资产的多少反映了一定时期医院的盈利能力、积累水平、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对医院的持续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各种基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医院的发展;

(4)业务收支管理,包括医疗收支、药品收支和其他收支管理,它们是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主体,特别是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90%以上,医疗收入更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合理增长规范性收入,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对管理费用的控制,能使医院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建立财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有利于增强医院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凝聚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医院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有利于维护医院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保证医院职工依法对医院重大财务事项行使审议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1)财务公开的内容。凡是与医院管理、发展有密切相关及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患者利益的财务事项,都要在一定范围内采取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医院财务管理和重大经济决策方面的事项包括医院经济管理方案、长远规划、年度计划、重大投资决策和实施情况、财务预决算情况、承包、租赁、对外投资执行情况;与医院内部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的财务事项包括医院基建、大型维修项目的招标承包、药品、大宗物资、设备的采购、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财务事项包括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分配情况、社会保障费的缴纳情况。

(2)财务公开的形式。一是会议报告制。即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会,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和经济决策方面的重大事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财务事项向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会报告,不同的内容应分别由职工大会或职工表代会审议通过,允许并广泛采纳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二是专栏公布制。即设立财务公开栏,及时公开财务收支状况、职工的分配状况、业务招待费的使用状况、基建维修的执行状况。三是民主评议制。医院领导干部每年至少一次接受职工大会和职工代表会述职评议,特别是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要接受民主评议和测评,评议结果要向职工公布。

二、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监督

1.财务监督的特点。其一,监督对象和内容。不分金额大小、领导或职工,凡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都在监督之中。其二,监督的时间。会计监督贯穿于日常的每一个经济活动中,属于连续不断的监督。其三,监督的次序。会计监督是经济活动的第一关口,是其他监督的基础。其四,监督的质量。由于会计人员比外部人员更了解本单位的真实情况,所以会计监督更具准确性。其五,监督费用。会计监督不需单独安排开支费用,更具节省性。以上财务监督的特点,决定了会计监督既不能取消,其他部门的监督也无法替代。

2.财务监督的重点和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的法制建设正逐步健全,会计监督理应以业务监督为重点,可同时在市场经济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相互竞争激烈,虽然完善了方方面面的服务,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所需,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部分集体、个体出具的商品票据内容的真实性、可信度较低,因此会计还需肩负双重监督任务,即执法监督和业务监督。

3.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将财务管理工作推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