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

篇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现代服务业体系;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6-0077-02

1 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基本概念与时代特征

现代服务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产业结构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活动以单一的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劳动力在就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第二产业大规模发展,工业实现的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三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最终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

对比工业化阶段规律,服务业结构演变同样具有规律性。一般来讲,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以发展住宿、餐饮等个人和家庭服务等传统生活业为主;在工业化社会,与商品生产有关的生产迅速发展,其中在工业化初期,以发展商业、交通运输、通信业为主,在工业化中期,金融、保险和流通服务业得到发展,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型业态开始出现,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旅游、娱乐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互动发展。在后工业化社会,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业等进一步发展,科研、信息、教育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崛起为主流业态,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现代服务业一般可以划分为四大类:一是基础服务类,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二是生产和市场服务类,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三是个人消费服务类,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四是公共服务类,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高端,创新,集群”。“高端”是指高文化品位,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创新”是指创新服务领域和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领域,指现代服务业体系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业领域,形成了创新的生产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指现代服务业是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集群”是指现代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集群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行业上的集群和空间上的集群。

2 传统服务业体系发展模式的构成与比较

综合来看,我国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有:整合模式、外包模式、招商模式、内涵式发展模式等多种形式。

2.1 整合模式

包括不同服务行业之间的横向产业整合、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价值链整合、同一服务行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以及区域内资源整合等形式。一是服务行业之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服务企业通过制订合作计划,在合作伙伴圈中通过与互补企业合作来实现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目的。二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经济发展既需要强大的现代制造业作为支撑,也需要发达的服务产业与之相配套。三是从服务企业的角度看,整合包括生产业务单元整合、资本业务单元整合、信息服务整合、经营整合等。在服务企业内部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对企业自身组织架构、人员、流程、信息、渠道等内部资源进行重组和配置。四是区域服务业的发展还需与周边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的协调和整合,积极寻求城市之间在服务业上合作的切入点,考虑产业的承接性、延伸性和互补性。

2.2 外包模式

即企业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将一些原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位的行为,或者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服务,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单位所提供服务的行为。通过资源外向配置和业务外包,企业可以实现与外部合作伙伴共担风险、缩减成本的目的。

2.3 招商模式

通过建立招商促进机构,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吸引内外资来投资服务业。由于服务业项目占用土地资源少,该模式可以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创造较高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2.4 内涵式发展模式

即以大型服务企业为龙头,依托行业和产业链平台,通过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组织形态和服务品种,走以知识型、效益型、生产配套型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 基于供应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创新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路径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实施供应链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政府在财政、货币之外的第三类宏观调控手段。供应链管理包含生产、流通及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整合和包含了物流、金融、信息、外贸、中介服务、商贸流通等各类传统、现代和高端服务业资源,实施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整合服务业体系资源、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效益的优化配置,而且对于促进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也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进行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

从运作模式的角度看,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为追求整体成本最小化而达成的合作协议。从经济管理的角度看,供应链管理较好地实现了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供应链内部达到了最优化。推而广之到现代服务业管理过程中,借助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物流、金融、商贸流通、中介服务等服务业与相关产业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经济资源有效整合,那么,既可以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也可以有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实施供应链管理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既然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物流、金融、信息、外贸、中介服务、商贸流通等不同的经济门类都可以作为区域经济供应链的一个环节,纳入到对地区经济的宏观供应链管理之中,那么,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中引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有助于统筹协调不同经济部门的功能与作用,有助于优化配置各类社会经济资源,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

按照服务业的演进历程看,现在许多地区在发展规划中所要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现代化了的传统服务业,比如,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银行、保险、货代等行业,它们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根据我国服务业现有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范式,把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程度作为发展服务业的抓手是符合当前实际的。现代化的传统服务业往往提供了一个服务的流程,而基于供应链的创新现代服务业则是对流程进行深度优化和资源整合,深度专业化及整合性就是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最大区别。而供应链的管理则是实现深度专业化与整合性的捷径和重要工具。

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企业必须具备集成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这样,它就具备了把单一的环节做成大规模产业的能力;而由于在整个服务业当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大规模的,因此从整体上拓展了现代服务业的疆界,从而有效地带动发展现代服务业。

4 基于供应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创新建设的方法和对策

建设基于供应链的创新型现代服务业管理体系要通过供应链联盟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对服务业中各行业经济组织主体进行全面管理,协同、扶持,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业态的新型服务业管理综合体系,涵盖服务业中的总部经济、信息产业、金融产业、物流产业、电子商务,并覆盖、影响、带动传统制造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主要方法:

一是以现代物流为主线,贯穿于服务业发展脉络。二是以金融与中介服务为依托,支撑起服务业发展体系。三是以信息与电子商务为平台,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

通过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调整服务业经济结构,主要是加快实现由传统服务业、主要是消费型服务业占主导向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占主导的根本转变。要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服务业资源,打通服务业瓶颈,建立和完善信息互通渠道和服务业发展运行机制,为企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投资与发展环境。通过整合区域产业资源建立推进供应链联席会议制度、服务业工作联络员制度、服务业信息交流制度;通过搭建平台,分向引导产业合作,通过建立新型的服务业经济体系管理监控体系、统计体系,对服务业的经济运行有效的进行监管,实现实时、可视化的管理,通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对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实现对社会管理和行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参考文献:

[1]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3]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

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电子商务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竞争的环境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仅仅关注企业内部资源和竞争力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它们必须在提高产品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必须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的同时给顾客以更多的选择。以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及将来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它同时把握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和竞争力,强调在整个供应链上对资源和竞争力进行集成,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我国企业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无法适应新的时展趋势,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力,因而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立足于国际舞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供应链管理概念(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的提出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定义必须能够涵盖供应链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产品和供应链管理实现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和比较,认为以下的定义是科学而全面的:供应链管理就是基于最终用户需求,对围绕提供某种共同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基于Internet技术的软件产品为工具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简而言之,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

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供应链能减少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点的物流流通时间。其次,供应链管理可减少社会库存,降低成本。第三,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组织简化,提高管理效率。第四,供应链管理可提高产品质量。第五,供应链可以从经营战略上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影响。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可以说没有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就根本不可能实施。信息技术的发展改进了企业供应链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当企业成功地应用信息技术于供应链管理中,就能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增强供应链管理的决策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对供应链管理产生六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改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新型的顾客关系。第二、及时了解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第三、有效整合分布在各地的仓储设备,形成虚拟仓库。第四、具有及时决策和模拟结果的能力。第五、改变产品和服务的存在形式和流通方式。第六、具有全球化管理和基于消费者要求的批作业能力。

2、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究竟供应链管理中用到多少种信息技术,目前无法统计。我国的许多学者认为,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xtranet/Internet、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和地理信息系统。马士华等人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将信息技术表示如图1所示。

信息技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发展过程,包括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管理全过程的一个复杂的体系。从信息化的不同层次来讲,企业信息技术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过程的电子化,决策过程的智能化和营销过程的网络化。

四、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奠定了信息时展的基础,同时又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它的发展以及全球信息网络的兴起,把全球的经济、科技、文化联接在一起。任何一个新的发现、新的思想以及新的概念都可以通过网络,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下面将分别介绍现阶段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信息技术。

1、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和交流提供了相对方便、快捷、廉价的方式。供应链成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及时地获得供应链上的信息,互联网为供应链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工具。传统的信息系统主要采用C/S结构。由于用户界面不一,不同系统间不易交流,导致了系统内及供应链内各企业间的“信息封闭”。而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供应链信息的集成管理带来了可能与活力。WWW(World Wide Web)是因特网上的一种超文本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简称为Web。它的基本概念就是超链接,可以支持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数据类型。具有服务快速、强大、协议规范、服务器假设简单及信息制作简单的特点,而且Web还具有以下特点:Web与平台无关;Web是分布式、动态的、交互式的。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Web的种种特点正好满足了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即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各异的基础上做到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畅通无阻。因此以Web技术为基础,以Intranet技术为核心,基于网络对象超链接技术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就能很好地解决现有企业供应链中信息堵塞的问题。此信息系统能成功地访问供应链上基于不同结构的各种服务器以及数据库和其他文件系统。其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2、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断累积客户信息,并使用获得的客户信息来制定市场战略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客户关系管理同时也是一种管理软件与技术,它将最佳的商业实践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一对一营销、销售自动化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密切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销售、客户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提供一个自动转化的解决方案。

现在“以消费者为中心”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面向客户需求”是供应链的根本。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各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经历着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进入信息时代后,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极大丰富,特别是信息工具和渠道的快速发展,使得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选择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选择欲望也日益加强,因此如何吸引新客户并保持老客户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竞争的焦点。企业需要通过获得与客户关系的最优化来达到企业利润的最优化。客户关系管理广泛深刻地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中将真正实现企业实时响应客户需求,实现需求和供应链条上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3、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定货点法、MRP系统、闭环MRP和MRPII,一直发展到现在的ERP,并且还在演变下去。

一般而言,ERP系统包括以下主要功能:供应链管理、销售与市场、分销、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制造管理、库存管理、工厂与设备维护、人力资源、报表、制造执行系统、工作流服务、企业信息系统等方面。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并做出积极的调整,以保证本企业乃至整体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在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资源计划(ERP)把原来的制造资源计划拓展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需要考虑整个供应链上供需各方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重组。为了提高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必然导致相关企业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从而把传统的MRPII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应变性提升为ERP系统通过网络信息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动性。ERP还采用了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ERP系统得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ERP是一个面向供应链的,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它包含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综合考虑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为核心,库存为中轴,财务为总控,利用产业方程式原理,将客户、市场、供应商及企业本身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高效运作的供应链。

4、电子商务。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一般为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消费者(B2C)两种类型。电子商务在供货体系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和信息流通等方面提高了企业供应链管理运作的效率。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它以顾客为中心,集成整个供应链过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快速敏捷反应,极大地降低库存水平。

电子商务的运用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有:一是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管理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它全面采用电脑和网络支持企业及其客户之间的交易活动,包括产品销售、服务、支持等等。二是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三是电子商务促进企业合作,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最终达到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以及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集成,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发挥最大效能,把理想的供应链动作变为现实。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成了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包含的一系列技术手段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供应链技术主要指快速反应、即时制配送、有效客户回应、不间断补货等技术。供应链技术能够使企业联系在一起,大面积地覆盖市场,建立起最大范围的供应链。企业通过十分广泛的网络联系,能够得到更多的市场信息,广泛地选择合作伙伴,使供应链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电子商务中供应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理解为生产控制自动化向两端延伸,覆盖到企业间业务的无缝连接,从而形成了企业间无边界的、开放式的增值链条。另一方面大大拓展了经济活动的范围,使供应链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电子商务正是将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实现,并拓展了其内涵。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必将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实践不断证明只有运用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并最终实施了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涛等.供应链不确定性管理:技术与策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价值协同 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通过价格竞争获利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如何生存面临选择。企业逐渐认识到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活力。自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接受、采纳,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开展经营活动也着实为企业带来了业绩增长。然而,随着新技术不断渗透到各行业,以及行业间信息壁垒逐步打破,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正在被削弱。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三大主要管理现象成为供应链管理的硬伤,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一)缺乏系统解决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手段

当供应链管理出现问题时,企业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表面化,哪里出现问题了就解决哪里,花费了很大的管理代价,但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改善却不明显,这导致管理者和员工陷入管理泥潭中,甚至失去管理信心。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走了捷径。当解决管理问题时,通常要经历四个过程,包括发现问题过程、诊断问题过程、方案制定过程、验证与校正过程。这四个过程,一个过程不能少,一个过程也不能短。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绩效,往往只重视发现问题过程和方案制定过程,主观认为只要发现了问题,只需制定解决方案即可,其他两个过程形同虚设。企业这种管理误区,实质在于没有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其问题发生本源,如果企业以本源思维模式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么呈现的解决方案一定不是点对点方案,而是点对面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二)供应链管理标准化透明度不足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繁杂的过程。供应链管理活动包括客户关系管理、需求管理、产品或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管理、人员管理等等。企业一旦确立供应链管理模式,就应该明确组织构架、各职能管理职责、人员岗位职责、各类管理制度、流程、管理工具和方法,以支持供应链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但目前大多企业并不重视管理流程标准化工作。有的企业制定了制度、流程,但内容不够完整,缺乏指导性;有的企业在制度等各方面标准化搭建得非常好,但执行时却不是完全按照制度、流程执行;有的企业甚至忽略制度等标准化建设工作,认为会增加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管理效率,取而代之是更愿意通过命令、指挥、传达、开会方式更加灵活地进行管理。

(三)供应链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供应链管理环节众多,只有链条上各个环节管理水平同步提高,才能最大化发挥供应链管理的价值。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供应链管理活动被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这些执行部门和业务单位既独立运作,又存在交叉管理。他们独立运作时仅限于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管理和再优化,而交叉部分却往往成为管理空白,被边缘化。没有明确部门、业务单位管理的企业活动,也是部门与部门或者与业务单位之间发生矛盾的焦点区。这种忽略了协同效应的管理方式带来的结果是企业内部形成管理价值认知孤岛,造成分解后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了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升。

上述管理现状说明供应链管理缺乏系统性搭建和完善,由此依托供应链管理创造价值能力被弱化。

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现代服务业兴起,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供应链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高新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以及信息化的普及,传统工业领域、服务领域、农业领域的边界变得模糊,并互相交叉,产业之间互相渗透,衍生成“工业+服务”、“互联网+农业+服务”等复合型产业结构,两个以上产业重新整合成新的产业,产业发展特点决定经营方式也应该改变。而传统供应链管理是以制造产品为中心、实现准时交货而进行的全链条管理,这种管理无法满足市场协同的需要。

(二)客户对企业评价方式的改变

如今,客户更加注重从感官、使用及与其业务匹配性、战略发展关联性评价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客户评价认识转变意味着客户对合作方评价体系发生了改变。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生产什么客户就买什么,产品质量、价格成为客户衡量企业的重要标准,客户与企业关系是以物质基础下的契约为纽带而维系的。当企业提供的产品不能够满足客户要求时,客户则选择终止双方的契约关系,双方合作缺乏长远性。客户评价认识的转变说明,客户希望企业不仅仅是为提品而生产产品,而是可以将提品转化为一种服务,一种可以增加客户业绩的服务。

(三)市场分工合作的专业化、网络化

传统供应链管理在以生产为中心管理下的区域化生产较为明显,外包资源利用率不高,限制了供应链效率的发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产品从设计、原材料供给、生产、仓储、配送到交付分裂成由专业组织完成。互联网的应用,又将这些组织无缝联结,形成开放式的网络平台。聚集在网络平台上的企业直接或者间接地结合成利益相关者,互相合作又互相争。市场环境格局的变化为传统供应链管理创造了变革的有利条件。

三、基于价值协同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分析

很明显,传统供应链管理已经无法跟上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企业经营过程完全靠自身无法完成,只有与客户、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方紧密合作才能完成,而多方能够紧密合作靠的是价值一致性。

(一)与客户价值协同的战略

与客户价值协同是指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应该与客户的诉求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传统式以自我价值实现为单一目标的做法。企业与客户价值协同应做好两方面的战略设计。第一,客户需求识别。以价值协同为出发的企业发展战略强调“价值”实现,即绩效提升。因此,识别客户需求时,企业应该深度融入到客户中,以假想的客户身份,识别客粑幕、战略定位,分析客户最需要什么,同时还要思考企业提供哪些服务可以帮助客户进一步提升业绩。识别客户需求同时,还应该与企业的价值主张关联起来,促使双方价值主张一致。第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旨在企业通过积极行动,让客户感受到企业提供服务的忠诚度,进而实现固化、拓展市场的目标。为了使客户能够体验到企业对其的忠诚度,企业应该具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的能力,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帮助客户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同时还要与客户积极互动,让客户参与到需求设计中来。

(二)与供应商价值协同的管理战略

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双方合作关系是一种价值交换关系。基于价值交换关系,企业与供应商的价值协同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战略性关系的维护:第一,与供应商合作的定位。企业应该根据业务特点制定采购策略,通过采购策略识别判断潜在合作供应商与企业关系,将供应商分为核心类、绩优类、普通类,差异化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差异化管理;第二,与间接供应商价值协同管理。在价值协同供应链上,除了与企业直接面对面打交道的供应商外,还有众多间接供应商也处于供应链上,他们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同样不可忽视。因此,企业应该采用各种管理方法、措施,提升间接供应商协同能力。第三,供应商的动态管理。供应商动态管理是指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价值协同共识下,双方为了不断改善融合度,使供应商最大化理解企业需求的一种管理。在价值协同理念下,呈现出少量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大部分服务的特点,供应商集中度比较高。反映出一方面企业给具有潜力的少数供应商提供协同共赢机会,另一方面作为供应商应该以企业价值实现为出发点,双方互动,共同满足客户需求的特点。

(三)基于价值协同的外包服务战略

基于价值协同的外包服务是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重要做法,企业充分利用外部有效资源,以最小代价,将部分业务单元交付于专业机构完成。采用外包服务做法使供应链变得更加具有柔性、弹性、有竞争力。外包服务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商业模式。

外包服务并非传统意义的转包和分包,企业也并非二传手。外包服务下,企业投入更多精力识别、整合资源,并分配给值得协同的外包服务商,同时通过标准化管理流程、生产流程,使这些外包商联结成为与企业需求匹配的供应网络。

(四)基于价值协同的信息管理战略

企业信息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而且具有战略意义。向企业传递的信息来自于客户、供应商、企业管理层、企业员工,即使不直接参与供应链运营的政府、金融机构、同行,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传递信息。基于信息传递的特点,企业首先应该搭好信息联结渠道。这种联结是指企业与外部相关方、企业与内部相关方建立起信息沟通机制,包括沟通内容、方式、频次等,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与相关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供应链双方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运作能力。其次,供应链双方互动,充分利用信息。企业搭建信息平台最终是为了利用信息,使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服务。双方基于分享信息,共同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信息互动有助于提升双方绩效。

四、结论

以上综述,基于价值协同的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创新思维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必然的管理产物。在价值协同下,客户、企业、直接供应商、间接供应商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才能更加有效地联系起来,在供应链运转中发挥各自作用,互相借力。企业是价值协同网络集成商,企业最重要的角色是如何使这些关联方价值趋于一致,实现共赢。本文分析了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四个重要战略性因素,从不同纬度分析了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因素。企业一旦明确价值协同供应链管理战略,则应做好供应链搭建工作,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识别、分析、确定供应链管理组织构架、制度、流程,确保其高效、流畅。

参考文献:

[1] 宋华.服务供应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相互合作不断整合与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在此能够正确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都是具有丰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世界顶尖水平的企业。

一、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物流管理具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别。我们所常见的物流管理所指的就是对物资的运输、派送等等一些简单的活动,实现了企业与用户之恋的联系。但是较为广义的物流管理所指的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的转化,我们所了解到的广义的物流管理往往都被人们认为就是供应链管理。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看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可以说供应链管理建立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反之,供应链管理能够对物流管理有着集成的重要意义与重要作用。所以说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供应链管理都是围绕着企业的领导核心所开展的。能够及时地对企业的信息流通与资金流通等等有效地进行控制。从最初的原材料的采购一直到产品的生产,能够让生产者一直到消费者形成一个链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始终说法不一,但是一般来说都具有下面一些特点。首先,从范围上来说,供应链能够把所有对产品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因素都纳入到考虑的范围中,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能够相互合作从而能够达到同步生产的联系。第二,供应链不仅仅是一条链接,而且还是一条具有增值意义的链接,它能够让所有参与到这一过程的参与者都能够了获取到利益,物流在供应链中增加了产品的价值,让参与到其中的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取得增值的收益。最后,一个企业不仅仅能够承担着一条供应链上的重要作用,还可能是另一个供应链上的另一个角色,一条供应链往往都是由多条供应链组成的。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特征

首先,具有极高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供应链管理作用下的物流管理大部分的信息都来源于十分专业的供应商所提供的的,这样就能够有助于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其次,具有更广泛的涉及面、供应链作用下的物流管理所能够涉及的供应链的结构能够对物流企业的供应商的选择以及生产与配送等等都产生影响,这些都已经超越了物流所应该服务的业务范围。第三,对员工的有着很高的素质要求。由于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是提供的技术服务的咨询公司,所以员工不仅仅需要具有更加丰富的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更加丰富的知识,还需要能够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有着超前的风险预见能力和对市场风险的及时应变能力。

(二)供应链管理对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

第一,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带来更高的效益。传统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往往都更重视都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的最小化,然而在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则更加注重的是如何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这样会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第二,通过对过程的优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了能够更好地弥补传统的企业的运作方面的缺点,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则更加强调对过程的优化,能够最有效地减少供应链上的不稳定因素,不仅仅能够更好地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还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策划方案,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这一目标,从而能够让物流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第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对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往往物流企业很难实现对供应链的整合与融合,供应链管理则能够实现对物流管理的有效供应商加以集结,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能够提供给客户更为合理的物流方案,让所有的物流信息能够及时地更新,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共享与重复利用。

(三)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第一,对库存的管理。通过供应链的管理能够实现对库存管理的订货时间与运输时间的缩减,从而能够加快对库存的周转速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与彻底的展出缺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更加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与企业的运作。第二,对订单的管理,订购的过程正是供应商向生产商发出订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供应商的管理以及对订购合同和企业的订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根据青岛数据进行网络补充计划的制定。

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企业能够自主的制定一些相关的销售计划,通过合同签署与其他的公司与企业签订一些长期的合作关系,相互能够达成共识。通过对检查订购的数量以及订购送达的供应商对接收的货物进行支付。第三,对仓库的管理。仓库的管理不仅仅是对仓库简单的货物的验收与运输以及货物的出库检查监督工作,还包括一些代办销售以及委托运输以及库存控制的管理业务。

总之,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起源于物流管理同时供应链管理更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最终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作者:智艳芝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供应链 直接模式 物流 资金流 信息流

一、供应链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日新月异,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急速上升。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为了生存和发展,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价值创造手段,对于公司绩效有极大的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改善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收入。随着企业之间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管理的竞争,功能完善且反映迅速的企业供应链体系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导因素。

“供应链”这三个字对企业而言意味着10%-20%运作成本的降低,以及帮助企业形成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管理,并逐年增加对供应链管理的支出。据调查,2000年以后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支出比例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供应链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科技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通信和优化工具;另一方面很多知名公司在实践中证实了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其他公司竞相追随的局面。在我国直接生产成本仅占企业总成本的10%,而供应链成本却占总成本的40%。降低生产成本10%只降低了总成本的1%,而降低供应链成本10%则可获总成本的4%改进。因此,向生产要成本、要利润的空间非常有限,我们应从供应链管理着手,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创造企业成本优势,增加企业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是用最低的成本,让客户在正确的地点获得正确的产品;同时在保证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将存货降至最低。换句话说,供应链管理希望合作企业之间及时传递需求变动的信息,积极协调各企业的流程,减少存货、降低成本,并及时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企业之间如果不采用快速流程法,就可能被时代所淘汰。供应链的价值与赢利能力密切相关,赢利越高,表明供应链管理就越成功。事实上,供应链中所有的信息、物品及资金的流动都会产生成本。因此,对这些流动元素的有效管理是供应链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本质上就是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管理来获取最大价值。安利公司之所以能在直销行业取得巨大的成功,关键在于它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进行了非常科学、高效的管理,并从中获得最大的价值。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多项经济效益。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不但可以消除多余存货,节省仓储成本,更可提高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最终提高销售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市场风险,使合作伙伴取得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竞争优势。

1、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价格是依据成本和利润而定的,成本不变,价格可变,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在确定利润和价格方面具有优势。但对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而言,价格则是由市场和消费者来决定,而不是由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来定。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成本是可控制的,利润来自价格和成本的差价。因此企业想提高利润,只能降低成本,而不能依靠提价。企业想降低成本可通过生产环节、原材料环节、运输环节等加以控制。

2、可减少资金投入

企业运营应尽量减少投入,减少库存。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快速生产,合理销售,减少存货,可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长久收益。如果企业通过大量库存的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而且还会使企业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大量的库存可能会造成商品的滞销,而一旦滞销就会使企业蒙受损失。要做到减少投入,可采取相应措施,如尽量使工厂网络合理化,减少从定单到现金的时间以改善物流绩效等。

3、可增加企业收入

企业增加收入,可以通过减少库存、缩短发货时间、改善服务水平等途径获得。通过供应链管理,可同时改善服务与降低库存。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时间内,通过进行供应链管理,关闭了全球六个仓库,改为从新加坡成立中央配送中心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该措施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2.5%,缩短交货时间47%,还增加了34%销售额。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有效改进服务水平,最终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总之,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获得多方面的收益。据调查,企业在供应链领域具有优势,其市值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26%。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凭借提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提供价值,并能出色地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全部业务流程。随着企业之间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管理的竞争,科学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导因素。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直接模式的业务发展在中国才刚刚起步,针对直销企业的供应链研究很少,目前尚无完善的直接模式供应链管理理论。许多大型直销企业通过借鉴供应链管理及第三方物流理论,对供应链管理不断调整,使之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⑴ 供应链理论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企业常将原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自己集中资源发展核心能力,通过和其它企业战略联盟占据市场竞争的主导地位,这称之为“横向一体化”思想。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生产企业,再到批发商、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形成了一条链式结构,就是供应链。借鉴军事后勤的管理理论,人们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一种模式,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物流系统进行管理,是一种整体优化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理论发展至今:强调敏捷性,关注如何提高响应客户的速度;强调为客户定制产品和服务;强调与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应用,使原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零售商组成一个联合体,在链中每个企业都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供应链理论已成为企业物流管理主导理论之一。

⑵ 供应链实践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应用供应链理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从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美国的经济繁荣与该国重视供应链管理,努力提高供应链效率紧密相关。

⑶ 直销企业与供应链

中国直销市场的日趋成熟让一些大型直销企业敏锐地意识到:未来市场上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它们纷纷将供应链管理作为其核心竞争力,规划物流渠道、构建物流设施、并努力打造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物流配送体系,从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2、第三方物流的研究现状

⑴ 第三方物流理论现状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自己的物流服务、设施设备为买卖双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科技革命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的主导形式。第三方物流的目标是物流过程合理化,追求物流费用节约。

⑵ 第三方物流实践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同时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

⑶ 直销与第三方物流

直销企业多经营日化行业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企业如全面自营物流势必增加车辆、仓库、搬运设备等投入,并增加大量管理人员,管理成本过高;而第三方物流擅长干线运输、仓储、装卸、分拣、配装等物流工作,因此两者有广泛的合作基础。以顾客为核心、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直销企业物流的服务原则,若不能提供第三方物流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那么优质的物流服务将难以实现。

三、对快速消费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启示及建议

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只能通过成本优势或价值优势来取得。一个既无成本优势又无价值优势的企业只能属于前途渺茫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将最终使企业拥有这两个优势,世界500强企业都具有一流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而反观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1、建立全方位供应链战略

由于供应链活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抓好供应链管理,首先就必须针对经营环节,找出关键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我们要把供应链管理提升到战略地位,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对企业内部业务及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综合一体化的供应链。安利(中国)的储运成本仅占全部经营成本的4.6%,这在物流界可谓是一个奇迹。安利降低物流成本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建立并成功运用了全方位供应链战略,具体包括:非核心环节通过外包完成、仓库半租半建、核心环节大手笔投入。

2、大力加强供应链管理的软、硬件基础建设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应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手段现代化和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是指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运载工具,如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机械。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增强物料搬运能力,应不断地开发各种类型的物流机械设备。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直接反映物流系统的能力和水平。物流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指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及技术水平。

3、加速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既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点,实施供应链管理就要实施数据库系统的共享、加速Internet的商务发展,加速发展第三方物流。

综上所述,先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不仅是开拓市场,扩大需求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降低成本、完善服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与竞争能力的长远大计。安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先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并以此在市场中不断占据先机。作者希望安利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带给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一些借鉴,从而优化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真正挖掘出“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汪欣华.安利(中国)直销企业物流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3]许绍明.安利物流:迈向管理新时代[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5(8):21-22.

[4]王保新.用供应链打造价值优势[J].电子商务世界,2004,23(12):58-59.

[5]曾繁荣.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J].财商业研究,2004,15(6):45-46.

[6]杨鹏.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J].信息与电脑,2000,26(15):52-53.

[7]金江军,潘懋著.现代物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立喜.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发展及其运作方式[EB/OL].56net物流网,2001-06-23

篇6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 苏宁易购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6-0122-05

一、引言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广泛的应用,使得电子商务这一新的商业活动模式应运而生,引起了企业竞争模式的巨变。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企业与企业之间内部资源和优势的竞争,转变为企业内、外部资源和优势的全面竞争,以满足生产为主导的传统供应链管理所具有的横向集成特性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作为时展的产物,新一代的供应链管理不仅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技术以及各种资源的传递和共享,而且有利于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各种资源与利益的共享,作为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沟通的方式,在企业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计算和信息交流来实现前端和后端业务流程的电子商务技术已经成为推动这种新一代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供应链管理在未来的改革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这一大的环境是企业推行供应链管理以及改革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也是无法逃避的。因此如何对供应链管理进行适当的改革和优化以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大环境,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平台,是提高和扩大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判断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供应链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抓住机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标准。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潮流和趋势,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提高绩效,塑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

二、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内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管理模式,指为使供应链的总成本达到最优状态,对整个供应链的系统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进行一系列的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及过程。其目标在于将客户所需要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以及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直到最终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整个过程。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变迁

1.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

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只是以生产为导向的横向管理的简单集成,这种供应链管理将客户、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作为划分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五个节点,以此将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联系起来(如图1所示)。这种供应链管理存在很大的缺陷,管理过程只重视供应链内部联系,且灵活性差,仅限于点到点的简单集成。在其中任何一个节点的功能出现无序或延迟对接时,都会影响其他节点创造企业价值的各项活动,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价值增值活动。其弊端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迟钝,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感,如果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只追求各自目标最优化,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的失调,各个节点企业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每个企业的运营策略只能根据各自内部的信息进行预测及制定,这就造成了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产生,将对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2.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电子商务带给人类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革命,引领人们进入了信息社会。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是指利用一切电子工具包括多媒体、网络、通讯、信息技术等从事的商务活动。近年来,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无线电频率扫描技术以及条码技术等的应用,延伸了信息共享的广度、深度,提高了信息在传递中的准确率,保证了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实现了信息对库存的替代,对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如图2所示)产品需求预测、设计、外购和外协、制造销售等都改变了传统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单纯横向集成的特点,它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更加注重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了一种跨企业的全面协作,涵盖了从销售到储运再到客户服务等的全过程。

(三)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企业在决策和组织间的运营管理中搜索并得到信息(Kalakota,1996)。EC在供应链管理中提供了以下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仓库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正在生产的过程中,什么产品正在进入市场或退出市场(Lancioni,2000)。因此,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动态联盟的系统化管理、生产两端的资源优化管理、不确定性需求的信息共享管理以及生产的敏捷化管理(蓝伯雄,2000)。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它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实现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并极大地降低库存水平,使成本最小化达到最优,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1.有利于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的目标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维持与现有客户的关系,而且有利于企业发展新的客户,开拓新的业务,扩大企业规模。这种供应链管理模式使得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企业与客户之间能够进行直接的沟通与联系,以开放的对话平台为介质,与客户进行直接的对话,从而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的商业运作模式,留住了现有的客户群,同时也吸引了新的客户的加入,带来了新的业务,从而实现了企业与客户“双赢”的目标。

2.有利于保持现有业务不断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绩效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内各个节点的企业对客户需要的产品和业务的网络化、电子化的管理,还有利于所有企业资源和全球市场在整个供应链系统内的共享,缩短供应循环、内部交流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时间,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运营绩效,实现供应链内所有企业最大化的价值增值。

3.有利于有价值的信息在供应链内各个企业之间的共享,促进供应链系统内信息流的改善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涉及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企业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实现跨企业交流,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及供应商供货情况,信息在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之间的传递从单纯的横向传递发展成网状传递。供应链的下游成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供应链上游成员的库存信息和生产能力,上游成员可以了解下游成员的需求和库存情况,及时制定购销计划,使商业运转中各个环节更加协调一致。

三、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就面临国际市场上迅速增加的竞争压力,由于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供应链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形势,国内企业开始关注和重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据第一份对我国企业2003―2010年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实践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该期间企业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上的平均年投入金额增加幅度达到8.7%,直到2010年底,我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覆盖的比例达到了47.3%,与此同时,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例不断地提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产生了对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但从整体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界对相关研究和应用的探讨才刚刚起步,由于供应链引入我国的时间还很短,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条件和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很多企业都没有奠定好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基础,国内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典型的成功案例也寥寥无几,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苏宁云商股份有限公司的苏宁易购为例,分析其如何利用供应链管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意识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将其作为战略性发展计划,其地位并未得到有效的巩固,企业也尚未建立长期稳健的资源投入机制,以此为基础的相关领域的配套设施和支持系统的构建也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长期来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成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在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整合企业内部五个基本流即计划、采购、生产、发送和退回等电子商务信息的力度不够,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手段比较缺乏,使得核心企业内部产生了“信息孤岛”和信息分享程度低等问题,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优势发挥失去了基础和前提。

3.由于资金的缺乏和技术落后,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无法利用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对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整合和改造以及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影响了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能力,供应链中核心业务流程的价值增值贡献率较低,无法真正发挥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企业竞争能力增强不明显。

4.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存在于各个成员之间的八个核心的供应链流程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得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无法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应对。

国内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领域虽然很不成熟,但是苏宁易购仍然凭借自身独特的供应链管理架构迅速成为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头羊,并以其他电商望尘莫及的速度继续成长。本文探析苏宁易购如何构建供应链管理模式,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

四、苏宁易购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一)苏宁易购简介

苏宁易购作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一代B2C网上购物平台,现已覆盖日用百货、传统家电、3C电器等产品品类。2011年,苏宁易购通过强化实体店面与虚拟网络的同步发展,不断提升网络市场份额。苏宁电器自1999年就开始了长达10年的电子商务研究,2009年苏宁电器网上商城全新改版升级为苏宁易购,此次改版整合了全球顶级的资源优势,并携手IBM联手打造新一代系统,建立了一个集购买、交流、学习于一体的网络社区,2010年2月正式对外上线,旨在成为中国B2C市场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

(二)苏宁易购的供应链管理

于2010年2月正式上线的苏宁易购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轻轻松松将当当、卓越等在B2C领域耕耘多年的选手甩在身后,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4%,仅次于淘宝商城和京东商城,黑马姿态一览无余。虽然上市时间短,但是苏宁易购的背后有着深厚的积累,苏宁易购的总经理李斌认为:“任何模式的电子商务的本质依然是电子化的商务,因此终究要回归到零售业的本质――供应链管理、购物体验、物流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保障。”而这所有的要素都可以在苏宁易购的供应链管理中体现出来(如图3所示)。

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是以客户为起点和最终服务对象的网状结构,从图3可以看出,苏宁易购在整个供应链中各个销售环节都实现了无缝关联,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成本。首先,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进行上下游成员信息的全面沟通。客户在苏宁易购网络平台下单后,就会以客户需求的形式第一时间传到电子信息系统中,苏宁易购的商品存储仓库会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库存量,以免库存不足或库存过量,调整后的商品库存同样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系统传达给上游制造商和下游的客户,便于制造商第一时间根据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调整产品库存,也使客户能够适时适量购买。以此类推,供应链每个节点的成员都可以充分了解到其他成员的重要信息,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库存成本,有效地防止“牛鞭效应”的产生。其次,电子信息系统会将客户订单需求传到物流配送系统,每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下游企业的需求量进行商品、产品及原材料的配送,而每个环节的需求量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计算。最后,苏宁易购的实体店会为客户提供购物体验以及售后服务的工作,这同样也是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三)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势

1.苏宁易购拥有强大的采购优势和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

苏宁电器上千亿的采购优势能为苏宁易购争取到更多的优惠,与全球上千家知名品牌厂商合作。此外,苏宁易购目前积极吸引小的零售商进驻苏宁易购的网络平台,使线上销售更加多元化。电子信息系统方面,苏宁于2000年下半年,在中国B2C市场才刚刚起步的时候,其投入3 000万元的ERP管理系统就正式上线了,近年来,通过与IBM合作,苏宁的B2B、B2C系统日渐完善。

2.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

苏宁电器积累了20多年的丰富资源:现有覆盖300多个城市的94家物流配送中心,正在筹建的有60多个;1 800多家门店;4 000多个售后服务的网点,建有自动化分拣配送中心,方便集中配送客户在不同区域购买的商品,并有自建的快递队伍,提高了配送的效率。此外苏宁易购拥有线上线下两条配送系统(如图4),完善了其物流配送网络。

3.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支付系统

苏宁拥有4 000多家售后服务可以支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售后服务,网上买的所有商品,都可到苏宁任何一家门店和网点进行售后服务。短期来看,苏宁线下门店已经成为线上业务的“体验店”以及本土化服务的依托点。客服方面,在线客服及销售热线随时可连通,售后服务电话24小时在线。苏宁支付平台包括网银、电话、货到付款、苏宁易付宝、财付通等多种支付方式。其中电话支付为零售行业首例,无需开通网银即可在苏宁易购服务人员指导下完成付款。

4.苏宁云商集团对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战略上的重视

近期,苏宁云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促进苏宁易购线上业务的发展,比如,苏宁易购线上、线下产品价格的统一,促进线上、线下业务的协作发展;在保证线上、线下业务同时发展的前提下,将重点放在线上业务的全面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条件吸引零售商在苏宁易购网络平台上线;利用自身资金充足的优势与其他电商打价格战等。这些措施都意在不断扩大苏宁易购的供应链,更加完善其自身供应链的管理。

五、我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苏宁易购供应链管理之所以如此强大,很大的原因在于其积累了20多年的供应链资源优势,这是国内其他电商望尘莫及的。但是单单靠以前的积累无法在激烈的供应链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苏宁易购不断地进行创新,改善自身供应链的不足,不断地完善供应链管理体制,其很多优点都值得其他电商学习。但是,苏宁易购的供应链也存在前文提到的其他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国内电子商务供应链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建议。

首先,在实施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从长期发展战略及经营管理的长期目标上来审视和关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通过将其建设成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部门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调整。对企业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职能分配进行重新调整,在提升对其支持力度和匹配程度的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整体协调运作,以获得长期有效的发展。

其次,企业应积极地对存在于电子商务供应链流程上的主要职能领域和活动内容即计划、生产、配送和退回进行基于电子信息化的改造和整合,通过协调核心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流程及其有效运转来带动和促进供应链整体范围内的实施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上每个节点及其相互链接关系进行重新定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对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整合,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转。

再次,在对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进行整合的基础之上,供应链中成员之间存在的八个核心供应链流程也要根据业务运转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细分,并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无缝链接和融合,以便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快速作出反应,整合八个核心的业务流程既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优势,也能使企业对市场的需求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最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在进行内部整合和整个供应链中企业与企业之间整合的基础上要提高核心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以及供应链中成员之间关键业务流程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内部各成员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巩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盟。供应链联盟的巩固建立在整体优势提升以及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同时这种先进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技术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程浩亮.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16-59.

[2] 张子春,张平.互联网金融前景[J].中国投资,2013(5):95-98.

[3] 史晓婷,王书娟.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4(4):31.

[4] 王乐鹏,谭峥嵘.电商新兵苏宁易购的竞争策略研究[J].市场营销与技术,2014(7):76-77.

篇7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 供应链 物流系统

在21世纪,企业面临着一个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增加,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产品周期缩短,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必须改善企业的物流管理。近年来,随着物流的深入发展,供应链管理成为管理领域的热门词汇,受到学术界的大量关注,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引入供应链,整合上下游企业的优势,共同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重要意义。

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一)物流管理的概念

根据《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修订版(2006)的物流管理的定义是: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的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也就是说,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的流动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可以看出,物流管理和其他管理一样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职能。

(二)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供应链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面上,注重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随着供应链观念的发展,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也就是说,供应链的概念拓展到注意企业与其他企业乃至于供应链环境的联系。可以看出,供应链成为一个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组织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的提出只有不到30年的时间,学者对于供应链的理解有所不同,给出的定义也有差异。综合国内外的众多观点,本文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从最终用户到原始供应商的关键业务流程的集成,它为客户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供应链管理反映的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成功的供应链管理强烈依赖于企业之间的协同战略关系。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一方面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降低总的交易成本。也就是说,供应链管理既要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整合,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也要努力使整个物流系统成本最小。

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目前,物流管理处于供应链整合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表现出四个重要特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成为支持物流过程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因素。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应用,即无纸贸易得到了最广泛应用并展示了巨大效益。电子商务改变商务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企业商务模式的影响不可估量,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操作的趋势,将来还将有全新的供应链模式出现。物流管理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物流管理已经变成许多大公司非常重要的战略环节。例如,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已经将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成为关注的重点。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管理已经从最初的被动支持其他业务活动的职能发展演变成为影响战略决策思维的中心。

学术界曾讨论过供应链管理和传统物流管理的区别。供应链管理本来就源于物流管理,其发展过程就经历了从传统物流管理到供应链管理的演化过程。物流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物流管理跨越组织间的界限,寻求综合的物流控制和管理;狭义的物流管理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库存、运输等管理。实际上,广义的物流管理等同于供应链管理。Copper等学者就认为供应链是物流管理范畴的拓展,它除了包含与物品实际相关的各种活动外,还包括组织间的协调活动和业务流程的整合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成为供应链管理。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企业间的合作性与协调性。因此,将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前后延伸,拓展了物流的链长,提高了价值链整体协调性,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物流总量庞大但物流产业竞争力不强

从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来看,我国仍然不是物流强国。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观念滞后,体制落后等原因,我们至今还缺少规模化的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我国物流作业企业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屈指可数。“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对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物流作业企业的最好写照。

(二) 物流成本上升且企业兼并重组的压力加大

篇8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网络进行的贸易活动,也就是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进行完整地实现。供应链管理(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融合了当今现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是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体化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都是一个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值过程,电子商务是在一个更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平台上构建的供应链,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最有力的优势是通过及时、有效信息的传递,实时把握市场需求,并根据实际需求来快速调整相应的生产、经营和物流运作等相关活动,体现了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反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乃至供应链管理奠定了基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供应链结构向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发展

从上世纪末开始,“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思想开始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集中精力管理核心业务。“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物流的集成思想、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思想等的出现,供应链机构出现“网络化”的趋势。

二、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业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供应链运作的信息支持平台,如集成条形码、数据库、电子订货系统、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构建企业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

三、企业生产敏捷化、柔性化

上世纪末,美国提出了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死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形成虚拟企业,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而柔性化是指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调整生产的能力,该能力越大企业活力就越大。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供应链管理带了发展的机遇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主要有以下不同:

1.物流管理的方式发生变化。在传统的供应链形式下,物流是对不同地理位置的顾客进行基于传统形式的批量式空间移动,货物的运送通过集装箱、托盘或其他包装单元来进行,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可见性是有限的。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使得客户在任一给定时间都可以沿着供应链追踪货物的下落。

2.物流的目的地不同。传统供应链由于不能及时掌握商品流动过程中的信息,出现信息不及时等情况使得物流只能实现集中批量化运输和无差异性,从而使得物流的目的向集中运输方向发展。而电子商务供应链完全是根据顾客的个性化要求来组织各种物流活动,这种物流不仅要通过集运来实现运输成本的最低化,同时也需要借助差异化的配送来提高服务,其目的地是分散的。

3.顾客的类型不同。在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服务的对象是既定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能够明确掌握顾客的类型及其所要求的服务和产品。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要求快捷、高速、划分细致的物流和商流方式,顾客是未知实体,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季节需求、价格以及便利性,进行产品订购。

4.供应链运作的模式不同。传统供应链是一种典型的推式经营,制造商为了克服商品转移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利用物流将商品送达到市场或顾客,商流和物流都是推动式的。在电子商务供应链中,商品生产、分销以及仓储、配送等活动都是根据顾客的订单进行,商流、物流、资金流都是围绕市场展开的,物流为商流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供应链是拉式的。

5.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不一致。传统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物流过程的稳定、一致,否则物流活动就会出现混乱,任何物流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波动和变异都有可能造成上下游企业的巨大损失。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却不同,由于其物流需求本身就是差异化的,物流是建立在高度信息管理基础上的增值活动,因此,物流必定会出现高度的季节性和不连续性,要求企业在管理物流活动中必须按照及时应对、高质服务以及总体成本最优的原则来进行,体现“个性化、专业化”。

6.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不同。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物流信息一般都是通过人工采集、传输、汇总,信息具有单向性,供求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一般都是单机系统,至多是一个局限于内部网络的局域网络系统。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信息的采集可以由供求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采集,信息具有双向性和对称性,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对供求双方开放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系统,信息具有高度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7.资金结算方式不同。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资金结算大都是通过现金、支票或转账方式进行;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因交易都是在线进行,以在线电子支付为主要结算方式。

总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不足,它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同时他最大化地以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生产商、供应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极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供需双方在最适当的时机得到最适用的市场信息,大大减少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极大地促进供需双方的经济活动,加速了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董千里:供应链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

篇9

协调三大要素 

协调三大要素(物流、信息和资金)能够使企业运营更加流畅,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如今,供应链管理者担负着更加综合性的职责,他们必须积极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客户的客户。 

在管理复杂的供应链环境时,企业需要及时地获得有助于迅速、高效决策的信息。生产流程必须最优化,从而实现最佳的效率、产量和响应时间。库存必须降至最低,同时还要达到支持客户服务目标的最佳水平。分销计划必须慎重,从而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成本确保适当的产品位于适当的地点。另外,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还需要全局观念的支持。供应链管理者必须能够洞察每件事情和改变任何事情,并能够在进行重大决策时考虑到方方面面。 

然而,许多企业并没有重新定义供应链或是涵盖这些要素。如果企业没有协调物流、信息和资金的管理,那么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供应链管理专家徐津说,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是执行。它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密切注意商业流程,任何供应链管理的本质都是重新设计现有的商业流程,并持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第二步是从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着手,比如降低库存、提高需求预报的准确性、降低内部物流成本以及工厂维护成本等。供应链管理开始时未必是大型项目,其成功与否是通过实际商业效果来衡量的。 

规划供应链管理策略 

从端到端的角度来看,供应链已经成为所有行业的焦点。无论是化工、医药、制造,还是高科技、运输和零售等行业,供应链管理都在发挥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作用。 

例如,人们通常认为,高科技企业在因特网供应链联接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实际上,虽然这些企业在内部跨功能整合和建立有序的内部供应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他们与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所建立的关系并不理想。为了弥补这些缺陷,许多企业强化了内部整合,并构筑了电子链接,从而使供应链更加紧密。 

人们开始意识到,供应链管理能够消除购置和内部增长策略所需资金的压力,能够支持市场推广和销售活动,能够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 

徐津介绍说,尽管不同行业对供应链有不同的需求,但无论哪个行业,供应链管理都会涉及内部流程最优化以及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整合,其成果始终会归结为各种衡量标准的考核指标,比如库存、周期以及总成本(至少包含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 

在规划供应链管理的策略时,决策者通常会考虑高层次的策略和体系结构问题。然而,任何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方案时,事实上都是从解决特定商业问题的特定项目开始。因此,这类项目在执行层面上通常分为一系列策略性的规划项目,比如采购的重新设计和需求预报的最优化等。 

可靠、迅速的交货要求是供应链整合的关键推动因素之一,这也是许多生产商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制造方面,只有半数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交货周期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在分销方面,认为自己达到世界水平的企业更少。然而,大多数企业已经制定了提高交货性能的宏伟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优异的供应链管理性能。 

更好地管理供应链 

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供应链管理的重点都会有所差别。调查发现,相对于亚太地区的管理人员而言,北美和欧洲的管理人员更加注重与原料供应商或供货商的整合。工业化市场中复杂的分销渠道以及缩短市场周期形成的巨大压力,迫使管理人员必须区分供货商整合的优先次序。在改进与分销商的关系方面,拉美地区表现出众。在这一地区,超过三分之二的管理人员高度重视与零售商的整合,这反映了该地区分销渠道的迅速扩张以及不断增长的复杂度。 

那么,针对中国的企业,如何实现更好的供应链管理呢?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供应链管理专家徐津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审查针对供应链的策略计划。企业需要从供应链的定义开始,确定该定义是否过时、是否具有局限性、在当今竞争性环境中是否会失效,从而确保供应链计划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并包含达到供应链总体目标的商业流程、机构和系统需求。 

第二,评估组织结构,确定供应链高级管理人员是否真正担负着适当的职责。以流程为导向的结构能够将潜在的功能障碍最小化,并改进整个企业的通信状况。评估用于衡量供应链性能的工具,设法开发供应链记分卡,从而为衡量供应链的总体性能提供依据,并与企业的目标相结合。 

第三,不要对尝试供应链新程序过分担忧,这有助于更好地阐明企业的策略,并为将来更为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能。 

第四,调查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协作联盟,确定他们在为企业及其客户创造效益方面具有所期望的优势。如果没有,企业就要考虑是否需要改变对合作伙伴的定义,包括共享信息的新方法、流程以及横跨供应链交付商品的责任。 

第五,深入了解本行业其他企业组成联盟的详细情况。确定供应链的哪些方面肯定会受到合作伙伴的影响,并开始探索开展试验性项目的方式。 

篇10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是从传统供应链管理出现的问题分析出发,探讨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新特性,最后对电子商务供应链和传统的供应链进行了比较。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网络进行的贸易活动,也就是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进行完整地实现。供应链管理(SCM)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融合了当今现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是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体化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都是一个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值过程,电子商务是在一个更新的、更有效的技术平台上构建的供应链,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过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最有力的优势是通过及时、有效信息的传递,实时把握市场需求,并根据实际需求来快速调整相应的生产、经营和物流运作等相关活动,体现了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反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乃至供应链管理奠定了基础。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供应链结构向横向一体化与网络化发展

从上世纪末开始,“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思想开始兴起,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集中精力管理核心业务。“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物流的集成思想、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思想等的出现,供应链机构出现“网络化”的趋势。

二、供应链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供应链系统中信息共享的关键,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被认为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业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制定供应链运作的信息支持平台,如集成条形码、数据库、电子订货系统、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构建企业的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

三、企业生产敏捷化、柔性化

上世纪末,美国提出了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模式,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变企业之间的生死竞争关系为“共赢”关系,强调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形成虚拟企业,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而柔性化是指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调整生产的能力,该能力越大企业活力就越大。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供应链管理带了发展的机遇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主要有以下不同:

1.物流管理的方式发生变化。在传统的供应链形式下,物流是对不同地理位置的顾客进行基于传统形式的批量式空间移动,货物的运送通过集装箱、托盘或其他包装单元来进行,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可见性是有限的。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使得客户在任一给定时间都可以沿着供应链追踪货物的下落。

2.物流的目的地不同。传统供应链由于不能及时掌握商品流动过程中的信息,出现信息不及时等情况使得物流只能实现集中批量化运输和无差异性,从而使得物流的目的向集中运输方向发展。而电子商务供应链完全是根据顾客的个性化要求来组织各种物流活动,这种物流不仅要通过集运来实现运输成本的最低化,同时也需要借助差异化的配送来提高服务,其目的地是分散的。

3.顾客的类型不同。在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服务的对象是既定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能够明确掌握顾客的类型及其所要求的服务和产品。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要求快捷、高速、划分细致的物流和商流方式,顾客是未知实体,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季节需求、价格以及便利性,进行产品订购。

4.供应链运作的模式不同。传统供应链是一种典型的推式经营,制造商为了克服商品转移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利用物流将商品送达到市场或顾客,商流和物流都是推动式的。在电子商务供应链中,商品生产、分销以及仓储、配送等活动都是根据顾客的订单进行,商流、物流、资金流都是围绕市场展开的,物流为商流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供应链是拉式的。

5.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不一致。传统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物流过程的稳定、一致,否则物流活动就会出现混乱,任何物流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波动和变异都有可能造成上下游企业的巨大损失。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却不同,由于其物流需求本身就是差异化的,物流是建立在高度信息管理基础上的增值活动,因此,物流必定会出现高度的季节性和不连续性,要求企业在管理物流活动中必须按照及时应对、高质服务以及总体成本最优的原则来进行,体现“个性化、专业化”。

6.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不同。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物流信息一般都是通过人工采集、传输、汇总,信息具有单向性,供求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一般都是单机系统,至多是一个局限于内部网络的局域网络系统。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信息的采集可以由供求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采集,信息具有双向性和对称性,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对供求双方开放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系统,信息具有高度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7.资金结算方式不同。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资金结算大都是通过现金、支票或转账方式进行;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因交易都是在线进行,以在线电子支付为主要结算方式。

总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不足,它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同时他最大化地以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生产商、供应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极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供需双方在最适当的时机得到最适用的市场信息,大大减少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极大地促进供需双方的经济活动,加速了整个社会的商品流通,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董千里:供应链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