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业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04 17:45: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空专业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航空专业的理解

篇1

关键词:空中乘务 实践教学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F5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203-01

进入21世纪以来,民航运输事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民航运输业而出现了培养空中乘务的专业。空中乘务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也受到很多学生的青睐。但由于空中乘务专业还未十分完善,教学方法与过程都没有一定的严谨性,所以对于空中乘务而言是不足以胜任的。所以分析空中乘务专业的现状,提出一定的实践教学方案,对于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一、空中乘务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对模拟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空中乘务专业的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做得还算比较完整,在关于航空守则、民航飞机机型、机舱设备、空中乘务人员职责、空中乘务安全急救知识等的理论教学方面是比较完善的,但却疏忽了实践教学的板块。

实践教学对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必须要经历的,空中乘务的工作极具复杂又有突发性,如果只凭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根本不足以应对突发事件,所以模拟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学校将理论知识作为主要的培养工具,对模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目前空中乘务专业的人才仅仅限于对知识的理解,并没有实际实践的能力。

(二)没有规范化的模拟教学实践设备

由于空中乘务实践所需要的设备十分繁多且昂贵,大部分院校没有办法投资大量资金为学生准备模拟教学实践的设备,且模拟客舱以及乘务员模拟训练等实训都需要航空方面专业的导师进行培训,导师对于设备和场地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目前大部分院校并没有规范化的空中乘务实践教学的场地和设备。学校的专业培训教师也十分稀少,所以即使学生参加了实践教学,教学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也是远远不够的。

二、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究

(一)重视模拟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对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过程,仅仅凭借理论知识并不能从容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所以,各大院校应该提高对模拟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二)设立完善的模拟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

由于空中乘务专业相对于其他的专业而言是十分具有时效性的,比如突况、紧急事件等的发生。这时就要求空中乘务人员有十分熟练地实践实训经验去处理,所以完善的模M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对于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必须要实践的,当然,完善的教学设备也离不开专业的教师指导,所以院校还应该加强空中乘务专业的师资力量,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在教学环节,教师应当对机舱中容易出现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并将这些与学生一一实践、分析,完善的模拟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是让学生进行全面学习、了解航空以及空中乘务最基础的设施,比如客机的机型编号、机舱的构造、座椅的构造、急救物品的摆放以及应急方案,完善的模拟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实训的机会,还可以将机舱内可能发生的实践一一还原,让学生亲自实践。

(三)安排正规的实习公司

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实践。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学校的培养和实践后,首先应该做的是在正规的公司进行实践实习,这也是学校实践教学很重要的环节。

学校的实践过程毕竟是模拟的,带有一定的人为性,所以实践出来的效果也不一定是最完美的,所以在经历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教学的训练,最后还要进入航空公司进行真正的实习,体验真正的空中乘务的工作。这样的实习机会不仅使学生更加真切的接近了空中乘务这项工作,还能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况时的反应速度。

三、结语

我国民航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带动着我国空中乘务专业的不断发展,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改正完善,将会影响整个民航运输业的发展。重视模拟实践教学,设立完善的模拟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以及确保有正规的实习公司,这些实践教学方案不仅会大大增强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性,还会培养出大批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从而促进我国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符合我国迅速发展的民航运输业的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双建萍.空中乘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51-52+69.

篇2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外语系,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随着航空服务专业的发展,行业和社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要“具有较强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英语为旅客服务”。本文结合课题研究,重点分析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英语语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对该专业的课程建设及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航空服务专业;英语语音;课程建设;专业建设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28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63—03

收稿日期:2015—01—17

作者简介:杨杰(1978—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外语教学。

林有琴(1961—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此同时,诸多院校积极主动适应民航业发展,走专业对接产业之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设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多,行业对航空服务从业人员的礼仪、服务技能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要“具有较强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英语为旅客服务”。由此可见,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即将从事客舱服务的学生,其语言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是服务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有声是语言的第一属性,语言表达的效果影响服务效果。航空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常常因语言发音不准、语意含糊或语意偏差等因素导致与旅客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因此,航空服务人员标准地发音、合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仅便于为乘客服务,更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这一能力的提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英语为旅客服务”的毕业生是人才培养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研究以美国应用语言学家Bachman的交际语言能力为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在借鉴和吸收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后,美国应用语言学家Bachman提出了这一理论。语言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且是发生在情景、语言运用者和语篇之间的动态交互。也就是说,语言能力的形成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场景特征相结合的结果。因此,要培养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较强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既离不开语言知识,也离不开语言运用的场景。学生运用英语为旅客服务不仅要受到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制约,同时要受到语言的运用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将掌握的语言知识运用到交际的过程之中。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基于以上观点,课题组首先解决学生的语音问题,在短期内结合航空服务的场景训练学生的英语语音。本文将结合学生的阶段语音测试内容及效果,重点分析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英语语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对该专业的课程建设及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音现状,课题组以口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学生在试题库中选择朗读内容。下面以“题签一”为例,说明测试题的结构和内容,具体内容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的语音测试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朗读音素,朗读单词以及朗读短语、听辨回答问题。规范正确的发音是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第一步,第一道题目的设置旨在检验学生的发音训练效果,内容涉及12个单元音、8个双元音和24个辅音;第二道题为朗读单词,这些单词均是航空服务领域的常见单词,如乘客、登机、机场等,考查学生的发音以及对专业词汇的掌握情况。第三道题考查学生听音、辨音以及短语朗读的情况。下面将主要问题整理、分析如下:

(一)音素朗读中的问题

学生在朗读音素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发出与汉语语音中有相似音素的音。以三个成对的爆破音为例,它们的发音部位分别为双唇、齿龈和软腭,发音时气流冲破不同部位的阻碍爆破成音。这对于学生来讲比较熟悉,只要注意体会爆破成音的特点和爆破力的强弱,正确发好爆破音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十分困难。学生朗读中问题较大的音素是那些在汉语语音中找不到类似发音方式或发音部位的音。

比如:在大家熟悉的英文缩写“TV”中,字母V所发的音是唇齿摩擦的浊辅音,发音时需要下唇轻触上齿,气流经唇齿间空隙摩擦成音,这在汉语中是找不到对应的发音的,因此,学生常常将其读成英文字母w常发的音,常见词汇如very, five等。另外,学生朗读thank you时,字母组合th所发的音也常出现错误。汉语语音中同样没有类似的发音方式或发音部位,发这个音时,需要舌端靠近上齿背面,气流经舌端和上齿背面摩擦成音。在朗读中,个别学生不知如何发音,也有学生将其误读为字母s的音,那think岂不成了sink,两个单词相差甚远,将会直接影响口头交际的效果。

(二)单词朗读中的问题

在语音训练中,课题组将发音、听音和辨音练习与航空服务的场景特征相结合,因此,测试的词汇为航空服务中的常见词。在朗读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单词重音不准、辅音连缀掌握不好。如airport一词,重音在第一音节上,学生习惯将重音后移。汉语中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声调,而且只有一个声调,英语中却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有时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读音节,并不规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处理好强读式和弱读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造成朗读中重音不准的主要原因。

单词朗读中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辅音连缀。如steward(男乘务员)一词中相邻的字母s和t所发的是两个辅音,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起了发音的变化,发音时字母s发的音要短而轻,字母t发的音要少送气,与后面的辅音几乎同时完成发音。在朗读中学生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减少后面音的送气。类似的单词如student和sport。在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时候,学生学习的音素不可能单个出现,它们总是连在一起的,因此,辅音连缀是必须要克服的苦难,只有将音连在一起才有可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三)短语朗读中的问题

测试题库中的短语也是紧贴学生的真实工作过程的,如connecting flight(转接航班),aisle seat(靠过道的座位)等。学生在朗读中除上文提及的单词重音和辅音连缀问题,还存在失爆和不完全爆破、连读的问题。失爆的现象在短语中是大量存在的,如overhead bin(舱顶行李箱)中,第一个单词词末的字母d所发的音是爆破音,和第二个单词词首字母b所发的爆破音相邻,我们知道爆破音是气流冲破阻碍成音的,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爆破音只形成阻碍并不爆破,这就是失爆现象。部分学生在朗读中将字母d发的爆破音完整发出,然后清晰地发出字母b所发的音,这样无法形成连贯的语流,也就无法展现英语的流动之美。类似的短语如lost property report(财产丢失报告),ground crew(地勤人员),seat belt(安全带),overhead compartment(舱顶行李箱)等。

在朗读中不能自如地运用连读规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要熟练地使用英语为乘客服务,就必须处理好连读的问题,用英语流畅地交流时,连读现象自然就产生了。有时学生为了追求流利,语速很快,但是音素是一个一个发出的,看似很快,朗读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原因就在于没有连读。在短语朗读中词末辅音和词首元音连读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如check-in counter(登记手续办理处),book a flight(预订航班),make a reservation(预订),nonstop flight(直航班机)和take off(起飞)。

四、对策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阶段语音测试我们了解到,学生在音素发音、单词重音、辅音连缀、失爆和不完全爆破以及连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下面将从院校培养人才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结合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实际构建课程体系

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但是听、说能力参差不齐,普遍较弱,因此,要结合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实际设计听说训练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语言课程体系,在基础阶段突破语音关,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培养听音、发音和辨音的正确习惯。将系统的英语音素学习和航空服务情景交际相结合,借助规范的发音图示或视频动画帮助学生了解每个音素的发音特性,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从而规范发音。语音中的深层次内容如音长、重音、辅音连缀、连读等要在后续课程中渗透,融入学生的实训内容,在情景交际中巩固,直至自如应用,语音可以说是熟练使用英语交际的关键。

(二)给予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我国的民航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各航空公司对从业人员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借助实训设备进行航空服务岗位语言环境模拟,通过参加语言水平等级测试等鞭策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在学法上,教师可基于英、汉语音系统中的发音异同指导学生发音,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那些在汉语中找不到相似发音的音素对于学生就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将发音训练的重点放在与汉语语音不同的音素上,帮助学生纠正发音习惯上的突出问题,解决发音不地道的问题。如英语单词“I”,它的发音是个双元音,有的学生习惯借用汉字“爱”的发音,忽略了双元音发音的特性,省略了由第一个音向第二个音滑动的过程。

(三)重音训练不可忽视

学生常常将重音放在最后一个音节和句子的末尾,教师可结合特点选择实训材料,帮助学生理解重音。如借助英文歌曲Do Re Me的演唱或歌词朗读帮助学生体会重读。歌词“Do a deer a female deer”中,“Do”就要重读,也就是增加响亮度和强读,并适当延长其发音的持续时间,教师可用拍手等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在重音训练中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理解弱读,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比掌握重音还要难。弱读式处理不好是学生英语不连贯、节奏感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交际中,语速较快,弱读的音与强读的音相间隔才有了英语特有的节奏。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更深层次的语音问题,如节奏、停顿、语调等。语音的训练要与词汇和语法相结合,要与语言运用的航空服务场景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音习惯,为熟练使用英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司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交通运输大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2]黄雯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音问题分析——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罗立胜.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0).

篇3

【关键词】航空服务;职业素质;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航空服务是服务行业的一个特殊门类,是高端服务的代名词。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航空服务尤其是空中服务和地勤服务往往代表了一家航空公司的营运水平。所以,各家航空公司都十分注重员工的职业素质,尤其是服务素质,分别力争树立起带有自身特点的服务理念。世界知名的航空公司,首先引起大家共鸣的是他们的优质服务口碑,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就是世界公认的服务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空乘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对于航空公司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客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影响着这家航空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很多,有些取得了成功,但整个行业的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旅)自开办航空服务专业以来,就致力于建立整套行之有效的、贯穿航空服务教学体系的模式,围绕着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教学,以满足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适应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市场目标。所以,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对诠释如何提升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观点。

一、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一)以航空服务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航空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强、分工明细的高端服务,涵盖航空售票、候机楼服务、客舱服务等多个具体的专业方向。随着全球航空业的蓬勃发展和激烈竞争,各航空公司无不从提升服务入手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航空服务从业人员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航空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对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数量的要求,更是质量的要求。基于对这种市场需求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山旅对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建立起“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减少理论课教学,以实践课带动理论教学,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把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项能力,按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内容,用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来完善专业体系。这样做的效果是使课程内容及各个教学环节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建立起更直接、更清晰的对应关系,突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技能性和针对性特征,突破了传统教学过度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实践课,忽略能力培养的弊病。

(二)优化课程设置的要点

1.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落实技能本位。即培养方向就是在航空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淡化知识的理论性,而是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教学形式来获得,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也是通过实践教学在环节上的系统性、完整性、渐进性来实现。突出了人才培养注重专业能力开发的特点,以适应航空服务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

2.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把专业教学需要和岗位知识需求结合起来,强化对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理论基础课的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理论知识和基础性课程在职业活动中的应用性特征,弱化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强化理论课程的职业指导性价值。在满足专业课学科理论需要的前提下,克服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倾向,强化专业教学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3.在专业课教学上,立足岗位能力培养,注重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建立“一专多能”的航空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不仅具备航空服务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从事其它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一)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注重引进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形式。利用山旅先进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航空实训中心等),引进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得知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职业素质培养的需求,引进模块化教学。如引进企业案例教学模块。通过知名航空企业成功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忠诚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素养;引进职业心理学知识模块,使学生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多种非智力素质方面得以提升,更好的追求职业发展;引进管理学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领导力素质和创新思维,以贴合企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通过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近年参加各大航空公司招聘面试的经验,总结提炼出企业面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内容,聘请业内专家讲授面试技巧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是通过相关技巧培训,能够顺利赢得面试官的好感。“面试技巧”由航空公司资深乘务长授课,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信心和面试心态,并通过技巧运用把自身职业素养和优点展示出来,达到最好的面试效果。其中模拟面试环节,通过营造真实的面试氛围,使学生在多次反复训练中掌握面试技巧。通过围绕面试技巧的教学和培训,引导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最新用人标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一)企业需要爱岗敬业的员工

航空公司面试官往往会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到航空公司工作?”应聘者的回答可能是类似“待遇好”、“体面”、“有发展前途”等等。这些可能都不是企业想要的回答,因为企业在选择员工时,除了看上员工的能力是否胜任外,更希望其是因为喜欢热爱这个工作而选择它,这样员工才会真正理解这个工作的辛苦、风险,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热情服务、爱岗敬业。空乘服务人员在人们的眼中是在空中飞来飞去的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承担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国际航线因时差的不同,国内航线因旅客的不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做不好服务工作。 所以,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对于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个人修养的培训,就应该成为重要的一环。

(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服务意识的员工

对于航空公司的面试官而言,良好的仪表不过是增加了印象分,并不是最重要的。毋庸讳言中国的航空公司在招聘时还是比较青睐外表,而我们看到的空乘人员也是如次。但是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招聘规则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竞争的核心实际上是服务的竞争。当然具备良好的仪表仪态,又兼具服务意识的应聘者是最受欢迎的[1]。很多时候,那些长相最好的应聘者不一定被录取,而外表稍差但表现出很强服务意识的应聘者却往往如愿以偿。这体现在教学方面,就是要把服务意识培养提高到核心的位置。

(三)员工的礼仪修养、细微服务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航空服务是一种高端服务,其表现形式包括外在的举止行为和内在的服务细节。首先,空乘人员彬彬有礼、优雅大方的举止,甜美亲切、热情友好的微笑就是航空服务最佳态度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航空企业对客人的尊重,同时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而细微服务表现在服务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服务态度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服务环节上既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又动作娴熟热情周到。在航空公司面试时,面试官往往要设定一个服务场景,来考察应聘者的服务素养和礼仪修养。

(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航空服务的必备能力

航空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会通过一些现场环节来测试应聘者的这几项能力。如设定场景,要求应聘者通过语言表达来解决问题,根据其普通话或外语是否标准、流利,是否善于沟通,是否善于解决问题等来打分[2]。在课程设置上,将沟通技巧作为必备能力,根据乘客服务要求,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培训,如对特殊旅客的沟通技巧、对发脾气旅客的沟通技巧、对重要旅客的沟通技巧、对第一次乘飞机的旅客的沟通技巧、对航班不正常起飞时服务的沟通技巧等都要求掌握。外语主要针对空乘人员的职业特点,侧重于听和说的能力,加大口语课的分量,并由外国专家任教。同时还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还经常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将普通话和外语训练结合到机舱内紧急情况、乘客与空乘人员之间发生的一些棘手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上来,由教师给出机舱里的一些假设性的场景和情况,如换座、和生气的乘客进行沟通、对机场发生的紧急情况给予合理解释等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

(五)空乘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

作为一名空乘人员,尽管不要求掌握高深的学问,但知识面必须宽广。比如,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如果空乘人员能掌握美国的国家概况、人文地理、政治、经济情况,如果能掌握途中飞越的国家、城市概况、河流、山脉以及名胜古迹等,在为乘客服务时就能游刃有余。空乘人员还要掌握飞机的设备、紧急情况的处置、飞行中的服务工作程序以及服务技巧等等。可以说,空乘服务人员上要懂天文地理、下要掌握各种服务技巧和服务理念,不但要有漂亮的外在美,也要有丰富的内在美。这就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融入大量的相关知识讲座,也要求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习积累和个人涵养的提高。

四、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航空服务的根本目标是为民航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适应航空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加强实践教学,一是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抓好模拟操作、实训等实践性教学设施建设,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环境中加以应用。二是要走出去。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航空服务行业一线去实地考察、实际操练,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操作本领。三是要请进来。在教学过程中,把民航业的专家请到学校,传授职业知识、开办专业讲座、进行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四是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已经和航空公司联合成立了教学基地。学生在教学基地边实践、边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了岗位实践技能,学生就业后立即就能顶岗,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五、“校企结合”办学模式是山旅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成功的保障

注重与企业的合作,教学要与行业发展同步,师资素养要与时俱进。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一直坚持走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路子,一直坚持引进行业人士参与教学,坚持师资以各种形式走进企业充电并反馈教学的模式,保证了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同步,人才培养能充分反映市场需求。

(一)与金通航空服务公司的合作模式

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在2003年创立前,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由此发现山东省的航空业虽然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时机正确恰当。到2006年,山旅每年专业招生人数为60名左右,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并积累了办学经验。航空服务专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专业,对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这时仅仅依靠学院自身的力量已很难做到专业的做大做强。因此,形势要求山旅必须寻找更好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经过多次交流和洽谈,山旅与金通航空服务公司建立了联系,通过大量前期工作和务实协商,最终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从此以后,双方的校企合作之路就越走越好。借助企业在市场宣传、专业培训、实习就业和雄厚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专业建设迅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山旅先后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扩大了航空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伴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宽,专业吸引力越来越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资金投入的加大,专业教学硬件设施条件也逐渐提高,新建的航空实训楼及其内部设施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随着合作的发展,专业实训渠道和实训岗位不断得到拓展。双方的合作还体现在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上,始终贴合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始终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获得了长足发展。合作办学的第一年,招生人数就扩大到172名,2008年又增加到200名,目前有航空服务专业(空乘方向)在校生500多名。山旅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渠道也拓展到国航、南航、东航、山航、深航、厦航、大韩航空等各大航空公司,以及民航管理局、北京首都机场、济南国际机场、深圳机场等。

(二)与济南国际机场的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培养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取得显著成效后,山旅更坚定了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道路的方针。2008年,山旅与济南机场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即每年为济南机场定向招生航空服务(安检专业)一个班,教材使用和课程设置均为量身定做,专业课程由机场安检部门派出专业人士讲授,学生实习和就业由机场以订单的方式全部承担。这种合作模式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崭新的实践和研究领域。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几年来合作办学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是指导山旅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发展的正确道路。山旅与济南机场的合作最大的亮点是引入专家教学机制和相关安检设施的引入。一方面,利用企业投资引进的设备,使课堂教学可以做到实景化,提高了实践课的现场感,同时机场安检的主管和一线员工定期亲临授课;另一方面,学生有机会到机场进行短期实训,亲身体验机场安检的真实过程,进行职业岗位的体验。2009年9月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举行,济南空港迎来空前的运力高峰。在此期间,山旅航空服务安检方向的学生有机会到济南机场安检部门的一线岗位参加实训工作,从安检员助手做起,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工作,并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实习安检员。学生的收获颇多,他们的实践技能、服务理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优异表现也得到机场方面的高度赞扬[3]。

六、结束语

中国航空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需求,这就向专业教育提出了培养大量的高素质航空服务人才的要求,以满足航空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育中转变思路,改革教学,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来提升专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影、钟小东.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6).

篇4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是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高职院校民航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一下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技能;二是职业操守。

(一)高等职业院校民航运输专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1、理论知识

民航运输专业学生首先应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通过学习民航概论、民航市场营销、管路学原理、航空运输地理、航空旅客运输等专业课知识以及经济学、礼仪训练等选修课知识,来了解航空运输专业,清楚的知道自己以后要从事的职业,要做的工作,构建起整个航空运输专业的理论框架,从而为以后掌握航空运输基本技能打下基础。

2、基本技能

学习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特别是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民航运输专业的学生在掌握民航运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该通过校内值机模拟实验室、校内货运模拟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将学过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中,做到能够进行民航运输国内、国际客票销售,能够操作计算机离港系统、能办理值机和行李运输,能为普通旅客和特殊旅客服务,能进行货运仓位销售等民航运输的基本技能。

3、英语听说能力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推动了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民航运输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特别是对英语的熟练程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民航运输专业的学生应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锻炼。

(二)高等职业院校民航运输专业的职业操守

在现代企业中,尤其是现代化的高科技民航运输企业,员工服务的水平,除了靠严格的规章制度外,更多的是靠员工的内心的自觉,即职业道德。所以,加强学生要的职业操守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其主要涉及到其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工作作风等方面。

1、职业道德

民航运输专业是以服务为主的行业,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为旅客服务的意识,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其实质就是要求民航专业的学生必须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认可自己从事的职业,尽可能周到的满足旅客的不同需要,让旅客感觉到旅行也如同在家的感觉,从而提到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职业意识

所谓民航运输专业职业意识,是学生对该职业的认识和对民航职业所持的观点。民航运输专业的学生应充分认识到民航运输专业对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民航运输专业,随意民航专业的学生应坚定自己的职业意向,肯定民航运输专业的发展前景。

3、职业态度

高职院校民航运输专业的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为民航运输事业奋斗的职业态度。

4、工作作风

民航运输专业的学生应养成办事认真,服务到位,精通民航业务,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全心全力为旅客服务。

二、高职院校民航运输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民航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应快速发展得时代要求,科学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设计相应的专业课程。

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一是校内培训课程;二是企业培训课程。

(一)高职院校民航运输专业的校内培训课程

传统上的校内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得时代需要,新的校内课程体系更要系统化和体系化,关系到职业素养培养的多个方面,包括民航运输职业技能知识培训、职业意识教育、团队合作、诚信教育、美学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等。其中专业知识培训主要是通过老师课堂讲解,学生理解记忆来完成。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礼仪教育等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

(二)高职院校民航运输专业的企业培训课程

高职院校民航通过创建合理的教学体系,虽然能够使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但如果在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影响作用,能够更加完善校内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因此,高职院校民航运输专业也会让学生走出课堂,接受企业的一些实际操作课程训练。比如参加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的货物运输系统操作培训,开拓各类实训基地,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深度,刚好地了解企业文化,为今后走进民航运输企业做好准备。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航空宇航;测试技术;教学改革;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1-0001-04

测试技术课是工程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试验探索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兼顾知识传授的广度和深度、试验探索的理论与实践两对矛盾[1]。通常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上都会开设相应的课程。

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应将其贯穿于包括课程教学在内的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2]。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 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3]。近年来,随着航空宇航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公众对航空宇航的认知提升,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从事航空宇航技术工作的基本条件,越来越多的学生跨专业进入航空宇航类专业的研究生行列。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航空宇航专业研究生对于提升我国航空宇航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测试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有必要探索能激发研究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具有航空宇航特色的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使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成为培养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于本科阶段测试技术课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国内诸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针对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及相关专业“测试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刘进志等从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革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王丰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体系优化、优质资源开发、教学技术改进、实验内容建设、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4]。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李孟源等提出了强化测试技术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并在河南科技大学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5]。贺德全对通信、电子信息、测控工程专业测试技术课“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新思路[6]。王鹏等对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测试技术课“自动测试系统”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实践[7]。

不同于本科测试技术课程,研究生测试技术课更强调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广度和试验探索实践。课程教学应充分借鉴国外顶尖高校的先进经验,强化前沿性、研讨性和实践性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充足的教学空间[8]。然而遗憾的是,如何对研究生测试技术课进行改革以适应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在国内还是空白,更遑论航空宇航这样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研究生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有鉴于此,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 “航空宇航测试与试验技术”课程为样本对航空宇航类专业研究生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在分析该课程的培养需求和教学目标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详细的教学环节设置,总结了依托课程网站、科研课题和实验室设备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实践效果,以期对国内高校航空宇航类专业及类似专业的研究生测试技术课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一、培养需求分析

“航空宇航测试与试验技术”是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本科起点博士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课内计划学时为54学时,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考核占70%,期末考试占30%。在测试技术、航天技术概论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本课程旨在构建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着力培养研究生在航空宇航领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培养肩负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重任、理论与工程并重的高层次研究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

表1给出了近3年来课程的选课情况。需要说明的是:除表中明确列出的四个方向外,学术硕士生和本科起点博士生的研究方向还包括航空宇航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振动与噪声控制两个方向,专业硕士生的研究方向还包括发射理论与技术、材料与结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三个方向。因人数较少,为简化需求分析,表中将这些方向统一归入其他项。从表1可以看出,本课程的选课研究生逐年阶梯式上升,课程的重要性和效果得到了研究生的广泛认可;选课研究生涵盖了北京理工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因此课程内容需要精心设计,以满足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研究生的学习需求。

与其他类型专业不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针对工程应用背景设置的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涵盖很大的技术范畴,跨越机械、电子和信息等多个不同的领域,相应的测试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表2给出了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背景和测试需求。事实上,就本科层次而言,机械、电子信息、测控与仪器等不同专业类型的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和教学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充分考虑相关方向研究生在专业基础、应用背景和测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表2 主要研究方向专业背景及测试需求

鉴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宽、创新性强和测试需求明确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1)深化有关测试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介绍相关研究方向测试技术发展前沿,兼顾深度与广度、经典与现代两对矛盾,构建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激发研究生的主动参与热情;(2)以测试系统设计和调试为手段,强化以知识应用为特征的实践能力培养;(3)以文献阅读和

探索研究为手段,通过体会和体验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本课程在北京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对“航空宇航测试与试验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期望通过优化课程教学过程,适当压缩理论教学课堂授课内容,借助科研和实验室优势强化前沿性、研讨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专题讨论、测试系统设计和自选试验四个环节组成。

根据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应着力于深化测试与试验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介绍本专业测试的工程需求,主要包括测试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和航空航天试验技术两个部分。具体内容为测试基础理论、数据采集与虚拟仪器技术、测试系统设计及评估、航空航天试验概述、航天测控系统、空间环境试验技术、飞行试验技术。其中,前三者主要着眼于深化测试与试验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后四者主要是帮助研究生了解其所在研究方向的测试需求。理论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选修本课程的研究生的基础有较大的差异。在选修本课程的研究生中,部分是本校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修过类似课程,对专业应用背景和测试需求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相当部分的研究生是跨专业的,对测试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较少,对专业应用背景和测试需求了解不多。另一方面,理论教学学时有限和不同方向的研究生兴趣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理论性较强的、各研究方向有共同兴趣的内容采用课堂讲授;对其他内容,依托精品课程项目支持建设的课程网站开展教学,以自学为主,通过网上测验和答疑等方式帮助研究生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

专题讨论是兼具研讨性和前沿性特点的综合性重点教学环节,对构建研究生课程知识体系广度、提高创新意识以及体会创新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生人数的不同,本环节占本课程的教学总学时的1/3―1/2。专题讨论要求研究生结合专业方向、课题组科研项目、参研课题或者个人感兴趣领域的测试需求进行调研,以近5年内发表的重要文献为主,完成专题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时长为20分钟的讲述以及现场质询。现场质询时,先由其他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教师补充提问和做最后的评价总结。原则上,专题报告必须有与测试相关的思考和分析,并应提交最终的电子文档。教师根据研究生的报告以及现场回答情况给出相应的评定成绩。研究生在他人报告的现场质询环节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将作为其成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研究生完成选题、搜集材料以及准备专题报告,教师会在课堂上结合自身的科研积累进行相应的专题报告,并给出选题方向和专题范例供研究生参考。

测试系统设计是针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强化测试系统设计能力,是在本科课程基础上对研究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深化。该环节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若干个典型设计范例由浅入深地讲解,采用互动教学方式加深研究生对设计难点的理解。课堂教学时共选用3个设计范例。其中,第1个范例较简单,教师通过仔细讲解使研究生对设计流程有所了解;后面进行更接近工程实际的两个范例教学时,教师先给出设计题目,研究生若干人为一组讨论后推荐1人作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设计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各组的设计结果进行充分讨论后给出参考答案和总结,以突出设计难点和其解决思路。二是在上述基础上,研究生自主选择设计题目,教师通过对研究生提交的设计作业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点评,有针对性地纠正存在的共性问题。

不同于本科测试技术课程的实验环节,自选试验环节属于研究性的试验项目,是兼具前沿性和实践性特点的综合性环节,也是研究生体验创新的重要途径。整个试验过程,研究生自主选题,自由组合,自行组织管理。试验没有确定的答案和结果,要求研究生若干人(一般4―6人)1组围绕课题组科研项目、参研课题、实验室特定设备和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开展试验。自选试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研究生体验创新的过程。根据需要,学校可以适当资助研究生自行购置试验器材,搭建测试系统开展试验。教师通过选题讨论、疑难解答和报告评定等方式管理和控制试验进程和教学质量。

各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的关联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改革后各教学环节更有利于强调知识广度和现代前沿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并且设置的测试系统设计、专题讨论和自选试验三个环节大幅增加了前沿性、研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有效加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鲜明的航空宇航教学特色。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用与特色有机结合的教学内容、基础与前沿并重的教学思路是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保障。一方面,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强调通用测试技术的基础上更注重航空宇航特色,大多与专业应用背景有关,能够有效激发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并为研究生从事相关试验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理论教学安排注重夯实研究生的理论基础,专题讨论可使研究生了解先进测试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2)高度参与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独特的互动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研究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的创新意识。本课程超过1/3的学时是围绕专题讨论展开的,课程要求研究生必须主动参与讨论,同时,教师要将提问情况作为考评标准之一。此外,试验环节也要求研究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预定的试验项目。

(3)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测试技术课程是一门以知识应用为导向的实践型课程。本课程设置的专题讨论、测试系统设计以及自选试验三个环节占整个课程学时的2/3以上,为研究生应用测试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平台。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改革后的课程学时分配及考核情况如表3所示。借助于图2所示的具有良好互动性的课程网站,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被压缩到10学时。除了《测试基础理论》、《测试系统设计与评估》以及《航空航天试验概述》三章在课堂上讲授以外,其余的理论教学内容均被安排为自学。这种安排方式充分保证了其他三个教学环节(特别是专题讨论环节)的学时,为优化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表4给出了近三年专题讨论选题的统计分析结果。需要说明的是:表中的“结合研究方向”是指研究生所选的题目能够结合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应用需求。“结合前沿”是指研究生所选的题目能够结合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沿。“结合科研”是指研究生选题为所在课题组此前开展的科研工作。研究生可通过查阅前人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已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了解,也可通过与导师或者高年级研究生的交流理解项目深层次的技术问题。“结合课题”是指研究生所选题目与该研究生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的研究课题有关。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专题都能够结合研究方向,有助于研究生对专业前沿和工程需求的理解与把握。这主要得益于专题准备阶段指导教师对选题的严格把关和有意引导研究生尽量选择与研究方向相关的题目。专题中也有相当比例的题目结合科研或者课题。尤其是结合课题的专题,由于研究生亲自参与了课题,有深刻的实际体验,报告效果极佳,也易于激发课堂讨论。需要说明的是:结合课题的选题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这主要是后续选课的飞行器总体设计和航天器系统与自主技术方向研究生相对接触试验性质科研项目较少以及部分研究生课题暂时没有确定的缘故。

表5给出了2014年度自选试验分析结果。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试验选题都是结合科研、课题和实验室设备进行的,并且有相当部分试验使用了专业实验室的重大实验设备。自选试验的调试过程对研究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通过参与自选试验,研究生了解了先进设备的用途和前沿课题的试验需求。由于所参与的课题是前沿的,部分试验获得的结果本身就具有创新性。这表明,通过依托专业实验室的科研仪器设备,自选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依托互动良好的课程网站、反映学科前沿的科研课题以及强大的实验室科研设备,“航空宇航测试与试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压缩了理论教学的学时,并通过专题讨论、测试系统设计和自选试验等三个教学环节,为研究生构建了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加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开辟了新的航空宇航类专业研究生测试技术课教学模式,也可为类似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进志,马怀祥,智小慧.“测试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

[2]李孝红,崔文国,翁杰等.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与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陈花玲,仇国芳,王俐等.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 培养研 究生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

[4]王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5]李孟源,尚振东,郭爱芳等.强化测试技术实践教学,培 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

[6]贺德全.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 等教育研究,2011,(3).

篇6

【关键词】航空服务 职业素质 性格 亲和力

近几年来随着武汉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武汉航空市场也快速持续升温,客货流量呈现迅猛增长势头,尤其是去年10月武汉成为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又设立了航空发展引导的专项基金,更使武汉航空市场成为了各家航空公司眼中的“焦点”,纷纷在武汉增大运力投放。但目前武汉地区航空业空乘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15%左右,大都只是经过三到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非常少。随著我国航空业的发展,航空企业表示,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与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本文综合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在我院进行的专业面试过程和对航空服务人员的职业要求展开讨论。

一、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面试状况

众所周知,面试主要是测验应试者的社会意识和反应能力。从理论上讲,面试可以测评应试者任何素质,但由于人员甄选方法都有其长短,扬长避短综合运用,则事半功倍,否则就很可能事倍功半。因此,在人员甄选实践中,业内人士并不是以面试去测评一个人的所有素质,而是有选择地用面试去测评它最能测评的内容。各大航空公司对航空服务学生的面试,在程序上基本都达成了“共识”。对航空专业的面试主要分初试和复试。一般来说,初试阶段,主要对应试者的身体(身高、体重)、身体姿势进行目测,评价应试者的总体印象。评价应试人员的站姿、走姿要求。站姿高雅,两眼永远凝视对方,走时身体挺直,面带微笑,保持与考官的距离。航空公司面试人员根据参加应试者简单的几个动作,对应试者的身体比例、气质、五官进行测试,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应试者,进入下一轮的面试。每轮面试后,应试者都要求在考场等候下轮面试通知。在第二轮面试时,面试官会要求应试者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姓名,特长等,对应试人的声音、吐字是否清楚做出判断。第三轮面试,由考官对应试者发问。面试内容包括英文对话以及和行业相关的问题,内容较为详细。考官根据考生的回答衡量应试者的亲和力、说话技巧、应变能力、求职动机和英语能力等。

二、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

从各航空公司考察应试者的面试过程直接反映出航空公司对于航空服务员这一职业的要求。首先飞机客舱服务是民航运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直接为旅客服务的空姐的形象和工作态度,对航空公司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回头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民航地勤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仪表仪容、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基础、服务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也体现了服务质量与展示企业形象的作用。作为一名专业的航空服务人,职业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杨虹女士曾说过,航空服务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当自己理想中的美好的空姐生活被现实工作的辛苦打破后,要能一如既往地主动、热情、周到、有礼貌,要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好工作,面对任何环境的诱惑,依然能坚守岗位。

2、有较强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生存,市场竞争的核心实际上是服务的竞争。民航企业最关心的是旅客和货主,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旅客,就必须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是经过训练后逐渐形成的,是不能用规则来保持的,它必须融化在每个航空人的骨子里,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

3、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空姐在人们的眼中是在空中飞来飞去的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承担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飞远程航线时差的不同,飞国内航线各种旅客的不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做不好服务工作。

4、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一名航空人,需要掌握许多的知识,比如,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空姐首先要掌握中国和美国的国家概况、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基本内容,还要了解航线飞越的国家、城市、河流、山脉以及名胜古迹等,还要掌握飞机的设备、紧急情况的处置、飞行中的服务工作程序以及服务技巧等等。可以说,空乘服务人上要懂天文地理、下要掌握各种服务技巧和服务理念,不但要有漂亮的外在美,也要有丰富的内在美。

5、学会沟通。语言本身代表每一个人的属性,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会影响每个人的说话习惯,作为一名乘务员要学会沟通的艺术。不同的服务语言往往会得出不同的服务结果。如对老年旅客的沟通技巧、对特殊旅客的沟通技巧、对发脾气旅客的沟通技巧、对重要旅客的沟通技巧、对第一次乘飞机的旅客的沟通技巧、对航班不正常时服务的沟通技巧等都要掌握。在空乘服务中,一句话往往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侧重方向

根据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课程要素,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建设并召开企业专业顾问和校内教育专家参加的岗位工作分析座谈会,详细讨论与分析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由此分析得出的工作过程特点,显示了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职业区别,为后续学习载体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指导。企业专家指出,在地面、空乘各岗位,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确保安全、提供服务和展示企业形象。公司对员工有较高的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为此要求工作人员在个人形象举止、礼貌语言运用、服务行为、异常和突发事件处理时符合公司服务标准中的职业要求。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依照民航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系统化、综合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以使学生作为一名后备民航企业员工初步养成符合未来工作要求的职业素质和修养。

1、礼仪素质的学习。主要进行礼仪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操作技巧的训练。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在“掌握知识、强化能力、养成素质、善于实践,具有较高礼仪修养的民航服务人员”的整体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的,既强调扎实的服务礼仪理论基础,又着重培养优秀的民航服务礼仪技能;既注重养成良好的服务人员职业素质,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的塑造;注重学生纪律性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注重课堂内外相结合。

基础训练部分以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个人礼仪为主。例如个人礼仪中的仪容仪表要求、着装要求等。在这部分的训练中,主要通过礼仪规范、行为规范、专业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具备民航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树立服务意识。模拟实训部分主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服务礼仪技能水平,在礼仪规范、行为规范、专业形象、语言表达、应变能力等各方面帮助学生树立对民航服务的正确认识,培养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以及对问题和事故的处理能力,以满足服务性行业职业活动的特殊要求,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2、性格和品格的培养。航空服务工作是一项与人直接打交道的工作,每天在机场、飞机上要接触上千名旅客,所以她随时需要与旅客进行沟通,没有一个开朗的性格就无法胜任此项工作。同时,空中服务员的工作也是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飞远程航线时差的不同,飞国内航线各种旅客的不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做不好服务工作。在学校里,教师要通过各种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教学活动多采取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小组的组合采取轮流组合的形式,没有固定的小组成员,让同学学会与其他各种不同性格的同学合作,完成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形成开朗、坚强、容忍他人的性格和关心他人的品格。

3、亲和力的培养。亲和力指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内心相容的一种感觉。对于亲和力的培养可以从微笑开始,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于是人们把微笑比作人际交往的油。在面试中,微笑能表现你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能够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让他人感到愉快和温馨。微笑反映自己的心底坦荡,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实意,使人在与其交往中自然轻松,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微笑看似很容易,可是要求在校的独生子女们对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做到这一点却相当的不易,他们往往是对待自己不乐意的同学“冷眉冷眼”,连正眼也不会多看一下,但航空服务员的职业又要求他们对各式各样的人都要真情友善,让人感到愉快、温馨。在教学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不容忽视。教师应该做到言传身教,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对在校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外语主要针对航空服务人员的职业特点,教学时更应侧重于听和说的能力,也就是交谈能力的培养。空乘口语有别于普通的英语交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来补救),它更加强调航空服务人员在今后的服务过程中,更加注重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技巧。例如把普通高校口语课所注重的表达自己对某事物的看法、观点的培养转化成对某些机舱内紧急情况的处理和解决上来,或者在进行口语操练的时候,侧重放在一些常见的面试英语的问题上。具体的做法可以由专业英语教师给出机舱里的一些假设性的场景和情况,如换座、和生气的乘客进行沟通、对机场发生的紧急情况给予合理解释等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此外,英语教师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在课堂上用英语向同学表述某个国家或城市的概况、人文地理、名胜古迹等,在丰富学生知识之余,又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每个人的性格、气质不同,内在修养、行为习惯也不同,航空人要以个人良好的文化素养、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形成一种非凡的职业素养。良好的风度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和锻炼,在校期间应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本身性格的培养和自身的修养,使他们将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相结合形成航空人特有的气质。特别是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要通过系列化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来锻炼自己,在参加岗位实习以及面临企业选聘时,更加要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实现自己的蓝天梦。

【参考文献】

[1] 赵影、钟小东: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6).

篇7

【关键词】设计素描 画法几何 工程制图 工科工业设计教育 学科交叉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042-02

适用于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不同于传统绘画素描,因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画家,而是设计师,其更注重设计思维、空间想象和设计表现技法的培养。因此,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应改变过去“重感性,轻理性”、“重技巧,轻理论”,以写生训练代替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模式。

近年来,许多理工科大学纷纷开设工业设计专业,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属于工科教育模式,学生绘画基础弱,教学课时量有限。如果按照传统素描教学,势必不能完成课程目标和培养计划。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特点,探索一套适合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素描课教学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一 国内外设计素描课的现状

国外在文艺复兴时期,列奥纳多·达·芬奇以设计草图分析的形式对建筑、机械和飞行器进行过素描设计,使科学技术与艺术想象结合起来,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设计范例。但将设计素描的理论、形式和功能从传统素描中划分出来,应该归功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虽然德国包豪斯学校于1919年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但设计素描在我国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探讨设计素描教学模式。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增多,对传统素描教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一些设计院校根据国外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始探索素描课的教学改革。

二 现有素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素描的知识结构体系具有完整性、系统性。虽然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随着设计从美术中分离成为独立的学科,传统的绘画素描已不适用于设计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工业设计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素描课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课,也是后续一系列课程的先行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然而,现在素描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些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课教学延续传统绘画素描的教学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对客观静止的物象进行描绘,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对专业学习支撑作用不明显。

三 设计素描发展趋势

由于设计脱胎于美术,彼此发展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两学科多年沿用相同的基础课。社会的需求使设计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立的一级学科,并且设计学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包含的涵义越来越广,所以设计教育自成体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提出的设计素描理论建立在工业设计方面立体结构造型的基础上,把常见的物体简化为几何形体,为了清晰明确地把握物体结构,并准确地掌握角度和比例,将各种结构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重叠和反面部分都画出来,利用控制保留结构线的做法作为进一步继续深入的标记,避免使用明暗、通过线描的轻重来获得立体效果,并进行单独的细部研究,通过基本形体研究为复杂组合打下基础。巴塞尔的设计素描主要解决了物体内部结构关系与外部造型形式上的美感和合理因素的问题。国外的先进理念告诉我们,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课应该区别于传统的绘画类素描,除了技法训练,应该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更注重形体结构和空间观念的培养,这意味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要相应地改变。

四 教学改革研究内容

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尝试工科设计素描教学的创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造型想象力和思维发散能力为设计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同时,教学改革应以实践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改革的切入点是从专业培养目标与现行素描教学现状的矛盾入手。尝试探索素描课与工科教育背景相结合,借他山之石与时俱进地发展,在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中寻求新突破,将素描教学和其他后续专业课程融合衔接。

1.改革素描学习内容

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课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眼、脑、手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没有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学习内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都在学习相同的素描内容,以至于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针对性。由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内容是产品设计,在素描教学内容上适当加入对形体的理性分析,在空间学习中加入一定的几何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工科院校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目的。

画法几何是工科高校在一年级开设的工程制图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教学内容侧重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点、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立体的投影;轴测投影,这些内容有助于设计素描中的透视与形体学习的理解。教改实践中与画法几何任课教师沟通制定新的教学内容,降低和去除一些与工业设计专业学习关系不密切的知识难度,着重讲解工业产品设计需要的制图知识,特别是投影和透视部分。学生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再遇到这方面内容时就已有了很好的理解程度。实践证明,事半功倍的教学内容可以重复加深学生的空间思维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设计素描中对立体形态的分析和准确把握,相对节省了设计素描的课时。画法几何课多年来的问题是学生的徒手绘图能力较弱,而设计素描课的学习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问题。

2.改革素描训练方式

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不仅要求画面本身的效果,而且注重学生对造型的观察和理解。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用设计的眼光理解结构,用设计的思维想象空间,用设计的语言构建“造型”。

设计素描是在理解结构的基础上表达对象的设计意图,理解结构需要一定的分析、理解、思维、领悟、推理的过程。正确规范的方法步骤,使思路清晰而有头绪,能顺利地达到理解形体结构的目的。除此之外,它还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关于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一定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画者的观察,而是靠思维的推理。画者要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把形体的前与后、内与外的结构表达出来。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设计过程中没有写生对象供参考,所有的形和体都凭设计师的记忆,所以设计素描重视形体的内部结构理解和三维空间的想象。

设计素描的观察方法是多视点、多角度的。写生对象的位置不但不需要固定,反而需要经常移动,达到全方位的观察效果,有利于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其内部构造特点。这方面的练习课题为:(1)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对象,然后在画面上以推理的方式连续绘制出物体在空间中自由翻转的姿态,以多视点的方式表现客观对象。(2)观察一个产品,以推理的方式绘制出该产品的部件结构关系,即结构爆炸图。设计素描的观察经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观察的过程中,不同于基础素描注重肉眼感觉的直观方式。

五 教学改革实践创新点

1.转变教学观念

工业设计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一种新形态,而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复制,因此造型能力是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关键,在教学中重点学习将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素描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理解造型的能力,是对创新这一基本设计原理的初步导入。传统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是以准确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专业基础课,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

2.改变教学内容

设计素描不是为了绘画而素描。绘画类素描训练内容是从静物、石膏像到人物、风景的写生。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课要求不是画面本身的效果,而是画者对造型的观察和思考,对结构和空间的理解,这些是创造新形态必要的基础。所以设计素描的表现对象是经过归纳的比较抽象的人造型、机械部件和工业产品。

3.改革素描训练方式

传统的绘画素描课中大多采取的是直接对静物或景物描摹的训练方法,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运用手眼配合去进行物体的再现,而没有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对形体结构完整的印象。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将设计师头脑中的形态表现出来,在这个表现过程中没有客观具体的形态供我们去描摹和再现。所以,应把单一的对物的写生训练改为写生、默写、造型创作等多种形式贯彻到设计素描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基础课阶段就体会到创造的重要性。

4.改革素描教学“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

绘画基础课教学历来只偏重于技法示范,而轻视造型原理的讲授。画几张示范作品,选几幅示范作业就算是备课;教学是从一成不变的作业讲评开始,到一成不变的个别辅导结束。我们不能把素描基本功训练,仅限于技术的传授和技法的临摹。只教技术不讲设计思维,只教技法不讲创新意识,势必造成为素描而素描的盲目性和为基本功而基本功的片面性,把素描教学引到一个思路狭窄、缺乏创新意识的狭小路径上。

六 结束语

工科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其创新的核心是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尝试探索素描课与工科教育背景相结合,在传统经验和教学模式中寻求新突破。将设计素描和其他后续专业课程在教学思路上融会贯通,找到一个从素描基础到专业设计的衔接方法,与时俱进地发展素描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永年.对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3(3):75~77

[2]沈志明.从现代设计看设计素描[J].南平师专学报,2001(1):96~98

[3]逯海勇、胡海燕.突破传统模式培养设计思维——关于设计素描课教学的构想[J].山东农业教育,2005(4):132

[4]陈绪春.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大观,2013(2):152

[5]任敏、何伟.独立学院理工科工业设计基础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12(27):198

[6]杨辉.工业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包装工业,2012(13):69~70

[7]刘玥.关于设计素描教学中抽象思维训练的思考[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3):80~81

[8]陈乃惠.设计素描教学与产品设计专业“适应性”初探[J].凯里学院学报,2009(2):146~148

[9]芦甲川.当代设计素描教学思路辨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1~212

篇8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翻转课堂又称作为“反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起初源于美国,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它颠覆了以往的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听讲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将传统的教学模式颠倒过来,课堂成为了学生答疑、讨论、分析学习心得的场所,课下学生主要依托信息化技术自主学习,总结归纳问题。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比较,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角色转换与模式创新

翻转课堂将“先教后学”的课堂模式变为“先学后教”,课前教师布置视频任务,课下学生观看视频并提前自学课堂内容,课堂中缩短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研讨活动时间。翻转课堂模式在不减少教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延长教与学的时间,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自我完善与全面发展

翻转课堂利用图文、声音、影像进行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更加形象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主动。课前提供教学视频,课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自主总结学习内容,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课上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商讨过程中锻炼协作能力,从而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3.关注学习过程与多元化评价

翻转课堂中,教学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转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课堂上分享学习成果和商讨的情况,教师网上在线解答并进行课后作业的批改,及时关注学生学习完成情况。

4.翻转课堂在军事航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军事航空英语教学现状。军事航空专业英语是为了培养学员在军事航空领域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一门专业的英语课程。同大学英语相比,军事航空英语涉及的专业词汇较难理解,学员记忆起来比较吃力,且许多单词已经偏离了大学基础英语原义,学员须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才能理解专业英语词汇的涵义。学生掌握词汇量少,英语交流存在障碍,课外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这些都给军事航空英语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以及自主学习时间里既解决专业英语的词汇掌握问题,又提高学员的英语表达能力,是困扰军事航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篇9

关键词:《配载与平衡》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它在教学过程中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把教师的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上,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播,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创造一种自主的学习环境。

一、《配载与平衡》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

《配载与平衡》课程是航空经营管理、航空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以研究民航飞机载重平衡为中心,整体介绍民航运输企业配载部门和平衡部门的工作流程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各飞机机型的座位舱位布局知识,熟悉民航运输地面生产流程,掌握货运配载和商务平衡内容,能够合理地为飞机航程中各航站配载客货行邮,并能够绘制各种机型的平衡图,从而为其将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打下基础。

二、《配载与平衡》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

《配载与平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岗位实际操作技能,如装机单的填写,载重平衡图的绘制。同时由于实际工作中面临的运输情况多样,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将来的岗位需求。在《配载与平衡》课程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意识,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相互配合的能力。

根据民航配载与平衡的实际工作任务,首先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三大项目,即货运配载、商务平衡和运务电报。然后以项目为载体,以业务的基本程序、工作流程、操作步骤为基础,将各大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任务的分解是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包括任务准备、任务实施及任务评价与拓展三个主要步骤。

(一)任务准备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渐进原则,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例如:在货运配载项目上,可以分解设计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修正,飞机最大载重量计算,航段业务载重量分配,始发站配载,经停站配载,超载处理,货运装载等7个项目。各个任务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未来的工作实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在任务的准备中,教师还要设置在实际业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使学生能独立处理民航配载与平衡业务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也就是对课堂的组织。课堂组织合理与否,是任务完成的关键。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以事先准备的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驱动,分阶段按步骤进行。首先由教师提出本次课程的具体任务,可借助一些背景资料或工作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出任务,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进入与本次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中。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工作任务,提出实现任务的途径。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讲解实现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点。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完成任务。对于一些比较简单或具有相似性的工作任务可以先由学生讨论任务,然后教师进行辅导,最后由学生完成。如货运始发站配载与经停站配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讲解经停站配载时可让学生自己先分析讨论始发站配载与经停站配载两个任务的相似处及不同点,然后由老师加以辅导和讲解,最终由学生独立完成该项任务。

对任务的实施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让学生扮演工作中的各种角色,从而深刻地体会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例如在介绍民航配载与平衡业务流程时,教师可以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民航托运人、航空公司收货员、配载内场人员、配载外场人员、仓管人员、商务平衡员,机长等角色,模拟民航配载与平衡的流程。通过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将明确民航配载与平衡中的基本当事人及他们的主要业务范围,掌握交接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单据的内容及填制。在学生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出适当的提示和必要的指导,并将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作答。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民航配载与平衡专业知识,还掌握了业务实践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

(三)任务评价与拓展

任务评价是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以便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真正的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对新的知识深刻理解和技能熟练应用为标准。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代表性问题,教师应进行统一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并根据学生层次设置拓展性任务,供学生操练。通过实施延伸任务,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探索精神。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启示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讲解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工作流程,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课程学习的组织者和服务者,组织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2)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任务实施的实践者,因此要求学生发挥更强的主动学习性。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对任务设计的不够明确,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有的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不太会参与其中等等。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丽洁.基于“任务驱动”的国际货运实务教学设计[J].中国对外贸易,2010.(2):285.

2.林彦,黄建伟,李智忠.飞机配载平衡对飞行安全的影响研究[J].理论探讨,2009.(6):201—202.

3.林彦等.《配载与平衡》课程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156~158.

篇10

关键词:高职;民航;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71-01近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迅速,为了满足民航企业的用人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在民航国际化的背景下,空中乘务英语成为航空服务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师生的广泛关注。 

一、民航乘务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基础薄弱 

从生源质量来看,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要比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差,选择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高考不理想,或者成绩不好的,或者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的这一类学生;这就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层次比较低,文化课的成绩不理想,英语水平不高。民航服务专业需要考量学生的很多方面,比如:外貌、五官、气质、身高、视力、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等,也要对学生进行英语面试,不过更多的还是侧重对学生身高、五官、视力、气质等外在因素考虑,虽然有同学英语底子十分差,但是外在条件很好,也能被民航专业录取。从高职日常教学实际和选择生源的渠道来看,民航专业的学生普遍英语底子薄弱。 

(二)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 

因为英语在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各大高职院校对于民航专业的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有所侧重,除开日常的基础英语课程,还有针对性的开设了民航乘务英语课;虽然学校的主观意愿是好的,不过由于高职民航专业的学生英语底子薄弱,对于学习英语课十分的不情愿,学习兴趣也不高,在英语课堂上精力不集中,也不认真做笔记,甚至有学生在英语课上睡觉。 

(三)专业师资缺乏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老师在教《乘务英语》这门课程的时候,有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老师大多英语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不过缺少民航乘务的实际经验,对于民航和相关的空乘知识的了解不够,有些老师连飞机都没坐过。要想让学生对于《乘务英语》这门课程由讨厌到喜欢,关键授课老师得足够优秀。一个优秀的老师能将课堂知识点讲解到位,并且能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专注课堂。要上好《乘务英语》这门课程,要求任课老师不光要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也需要有一定的民航乘务经验,这样他们在上课的时候,才能结合空乘发展实际,梳理出哪些知识点才更实际更重要,让课堂理论和民航实践有机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英语底子就差,加上讲解《乘务英语》的任课教师,课堂讲解不生动,不能联系实际,学生对于课堂老师失去兴趣,也带动对该老师上的《乘务英语》课程失去兴趣。 

(四)教学评估体现不完善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针对民航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考核都是期末考试的方法,用期末考试成绩来给学生一学期的学习划句号。这种考核方式,针对理论性强的课程是可行的,不过对于民航专业的学生却不适用。因为民航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的适应专业发展,必须得侧重实际运用能力,也就是英语口语在民航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得成为对民航专业学生的考核重点。期末考试在应试教育体制中,充当指挥棒的角色,如果不能根据民航专业的发展实际为考核学生的指引,那就会让很多了任课老师在日常的授课工作中迷失方向,也就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自我学习意识。 

二、乘务英语教学创新的途径 

(一)重视生源的外语水平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国际社会的接触也逐渐增多,民航专业的学生要面对许多的国内外交流,因此在招收民航专业的学生的时候需要注重他们自身的英语底子,在招生考试中提高英语成绩的占比,尤其得提高英语口语的实际操练比例。只有这样,让考生才会重视英语水平的提高,从内在改变提升自我,提高英语基础,这样在学习民航专业配置的英语课程的时候才能充满兴趣。 

(二)改善乘务英语教学环境 

目前,大多少高职院校都配有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学院还应加大模拟舱的建设。在学校提供的仿真模拟环境中,能够更加深入的引导学生去学习、理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外语的学习一定不能脱离语言情境,所以乘务英语的教学环境一定要花大力气去做。在模拟舱中学习如何和国外乘客交谈,学习座椅如何安排,学习遇到突况怎么紧急逃生,通过实实在在的运用和模拟,学生们不但不容易遗忘,还会印象深刻,牢牢地记住。这样的学习环境安排,有助于提高学生们把教材中的理论和仿真工作模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民航专业的实际运用。 

(三)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效果好不好,教学目的是否完成,展开教学效果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在民航专业的相关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期末一考的考核方式。为了更好的完善教学考评体系,应当增加平常学习考核,平常的考核中,主要是针对平常开始的实践操作活动,很多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公平客观的打分,在日常实践学习中,老师应对学生在实操中表现的不足及时提出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尽快改进不足。在日常的教学考评中,也可以增加学生互评的方式,通过让学生互评,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沟通,有助于愉快学习氛围的养成。不断完善的考评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认可是更加客观公正的。 

三、结束语 

高职民航专业的英语教学工作开展,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作为高职任课老师们一定不要因此气馁,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面对困难不能退后,而是应该勇往直前。教师需要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在结合学生们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并分步骤一步一步落实,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民航专业知识,也为我过民航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出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